仓储场所消防安全通则

2024-11-17

仓储场所消防安全通则(精选8篇)

仓储场所消防安全通则 篇1

仓储物流场所和市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XXX安监委关于《仓储物流场所和市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进一步落实我辖区企业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我辖区企业的消防安全生产工作,切实提高企业消防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消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我辖区开展了对辖区仓储物流场所和市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总结如下:

一、整治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通过开展集中专项整治,督促了辖区仓储物流场所和市场从业单位进一步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全面排查和整治了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建立健全了仓储物流场所和市场消防安全长效机制,有效的预防了仓储物流场所和市场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整治范围

按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全面推进我辖区市场、仓储的消防安全生产工作。

1、为深刻吸取近期连续发生多起仓储物流场所和大型市场火灾事故的教训,通过开展集中专项整治,督促我辖区市场、仓储等场所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把开展消防安全工作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全面深入推进商务系统消防安全工作,堵塞安全监管漏洞,强化安全生产措施,切实把安全生产各项要求落到操作层面;牢牢把握制定方案、动员部署、排查隐患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总结检查成效、建立长效机制等重点工作环节。杜绝重特大消防安全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

2、按《成都市仓储物流场所和市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办函[2013]181号)文件精神的要求,全力推进我辖区仓储企业富邦国际物流、通驰纸箱包装厂、义奥制漆等物流场所的消防安全生产建设工作,并建立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措施

(一)组织对辖区仓储物流场所和市场消防安全现状逐一进行了摸底排查,真正摸清了整治对象的数量、地址、业主单位、建筑面积、消防安全状况等基本情况,并汇总分类建档,制定了分类整治措施。从企业消防安全的各个环节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

(二)对排查出的一般火灾隐患点责令限期整改,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并上报街道安监办对重大火灾隐患实施挂牌督办;对拒不整改和经整改后仍未达到消防安全条件的,依法予以关停和取缔。

(三)对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梳理,认真查找和整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固化专项整治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加强仓储物流场所和市场消防安全长效机制。

仓储场所消防安全通则 篇2

1 各类公共娱乐场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各类公共娱乐场所的调查分析, 现在存在的突出问题有:

一是违章装修。《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明确规定了建筑物顶棚、墙面等部位以及窗帘、帷幕等装饰织物必须满足的燃烧性能等级要求。然而有的装饰工程设计、施工单位任意降低防火标准, 人为造成很多火灾隐患。

二是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用火用电、防火检查、控制室值班、员工培训、消防设施维修保养、火灾隐患整改、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以及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必须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然而有的虽然也建立了一些制度但不符合本单位实际, 且内容不具体、不全面, 没有随着消防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及时予以修订,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不符合现行消防法律法规规定, 缺乏可操作性。

三是消防安全责任人和职工素质不高。

四是某些公共娱乐场所未经消防审核, 擅自改变建筑物或场所的使用性质;有的不经验收擅自投入使用;有的验收不合格也投入使用, 而与之相匹配的消防设施没有跟上, 事后又无法弥补, 致使消防设施先天不足, 留下大量的火灾隐患, 增大了火灾危险性。

五是消防器材和安全疏散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

六是缺少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或建筑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运行。

2 强化消防监督的有关对策

2.1 各部门协同作战, 综合治理突出问题

消防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公共娱乐场所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是其开业经营的先决条件。工商、文化、治安等部门为其办理相关证件时, 消防审查应作为其前置条件。针对当前公共娱乐场所存在的火灾隐患, 应由政府牵头, 协调发动工商、文化、治安和消防等部门共同参与, 综合治理。对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公共娱乐场所, 工商、文化、治安等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对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而已经取得相关证照的应坚决予以清理整顿。

2.2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首先要增强执法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观念, 以公正执法为重点, 结合消防部队中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 狠抓消防执法人员素质教育, 摆正消防监督工作的位置, 坚决克服工作中存在的特权思想、利益驱动等问题, 其次要切实加强业务培训工作, 培训是提高消防监督人员业务素质的最有效途径, 这项工作应该制度化、系统化、正规化。此外, 应建立必要的监督激励机制, 及时发现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督促改正, 同时对消防监督人员进行必要的定期考核, 将考核情况与晋职、晋衔晋级挂钩, 增强消防监督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

2.3 从源头抓起, 严把“四关”

督促各设计单位严把设计关;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设计进行设计, 对不符合规范的错误设计要退回重新设计, 严把审核关;设计图纸必须报相关的审图机构进行防火审核, 严把验收关;工程竣工后, 严格进行消防验收, 严把开业检查关;开业前, 必须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防火安全检查, 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或者开业。

2.4 建章立制, 从制度管理上扼制火灾隐患的形成

公共娱乐场所要根据场所情况,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防火检查、巡查制度;安全疏散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用火、用电、用气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值班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配电房操作规程;消防控制设备操作规程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并严格贯彻执行。要用制度规范人的行动, 从制度管理上扼制火灾隐患的形成。

2.5 加强培训, 提高员工素质

营业性场所要加强员工的消防宣传培训, 要组织员工学习国家法律、法规, 学习消防安全常识, 开展警示教育, 以增强员工的消防法制意识, 增长消防安全知识。新员工必须通过消防安全培训方可上岗,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证件后方可上岗值班。每名员工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通过培训, 要使每名员工自觉提高消防意识, 主动消除火灾隐患。

2.6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

公共场所人员涉及面广, 要有效减少火灾发生率, 避免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有赖于全民消防素质的提高。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 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互联网等传播媒体广泛、及时、生动、直观的优势, 开展经常性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教育活动, 使消防安全知识深入家庭、学校、厂矿, 不留死角, 唤起广大公民的消防意识。

摘要:针对公共娱乐场所违章装修、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人和职工素质不高、消防器材和安全疏散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缺少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或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地下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篇3

地下建筑的大量出现,增加了城市的容量,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给居民正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正是这种大量的人口聚集,一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很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件。

一、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特点及管理现状

地下公众聚集场所不同于传统建筑的结构,密闭空间结构往往给消防救灾工作带来致命的阻碍。

(一)人员密集,疏散难度大。地下商场、地下电影院等的地下公众聚集场所有异于传统建筑和地下停车场这类地下建筑,其最主要的两个特点就是空间密闭和人员密度大。这都将直接导致火灾发生时很难实现人员的快速疏散。一方面,密闭空间会给火灾现场人员造成心理恐惧,很难冷静下来遵照指挥有序撤离;另一方面,地下建筑很难实现自然采光,当火灾发生时,一旦照明系统失灵,昏暗的现场将对人员疏散工作造成难以想象的困难。

(二)空间密闭,排烟效果差,消防力量很难直接对着火地进行扑救。地下建筑相对密闭的空间将造成火灾现场的烟雾不能及时排出,火灾现场能见度低,不仅造成人员撤离的难度加大,也增加了消防官兵进入现场扑救的难度。另外,密闭空间也直接导致了许多大型消防设备难以入场对着火点进行直接的压制和控制。

(三)管理混乱,隐患频发。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真正令人担心的不只是建筑结构对消防工作带来的不便,更在于混乱的管理现状为重大火灾带来的安全隐患。由于消防公安机构监管力度的不够,地下场所管理运营者的不重视,出入地下公共聚集场所人员自身缺乏安全意识,共同造成了目前地下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混乱的局面。隐患主要表现为消防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不过关,缺少日常维护,消防通道存在私自改建现象,消防应急指示灯、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系统失灵等诸多方面。

二、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针对当前地下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诸多弊病和其本身的结构特点,应该从多方面着手采取行动,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防为主,做到消防工作常规化,落实消防工作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实现全面的消防监督管理,要采取群防群治、联合治理、标本兼治等措施,减少地下建筑的安全隐患,将此纳入社会化消防的建设。

(一)完善工作流程和章程,強化安全培训。现在的消防设施越来越专业化,特别是其日常维护涉及到一定的专业知识,为了能充分发挥出消防设施的功用,应雇佣专业的人员负责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和设备的日常维护,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消防设备使用技能的培训。参与消防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资格证方可上岗。除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外,更要重视对消防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的培养,事实证明,许多火灾的发生都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玩忽职守导致的。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工作在消防安全工作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形成“火灾猛于虎”的意识常态,时刻保持警惕。同时对于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内容,包括设备维护具体报备、消除隐患等流程进行详细规定,并明确各工作环节的负责人,做到权责明确,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切实督促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工作。

(二)加强对地下建筑的结构要求。地下公众聚集场所预防和降低火灾事故的危害程度,应确保消防设施的有效使用,发挥其在火灾自救和救援中的作用。1、严格限制地下建筑的适用范围、层教、离度。对于商用地下建筑要严格进行用途审查、结构审查,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建筑和改造责令整改,并将相关结构图上报相关部门,以便火灾发生时消防工作的开展。2、进行防烟分隔、设里排烟系统。地下建筑的排烟情况对于火灾的现场扑救影响很大,为此必须在结构上尽量保证排烟效果的最佳。可以在建筑中大量采用挡烟梁、防烟垂壁等隔断物进行防烟分区的划分,将烟气包围在一个区域进行排烟。并适量配备排烟机,在火灾发生后进行机械排烟。

(三)监管消防设施。1、确保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洒水系统的正常工作。对于地下建筑,由于空间的相对封闭,对消防力量进入现场造成不便,因此消防工作相对于其他建筑形式更依赖自动喷水系统,可以采用水幕、自动水喷淋系统保护玻璃,起隔火、降温作用,也可以扑灭初起火灾。同时,安装必要的火灾报警系统有利于在火灾初期就及时发现并控制灾情,这一点对于公众聚集场所十分必要。2、确保事故照明灯的正常工作。地下建筑由于自然采光不好,加上烟雾浓度大,因此能见度低将对火灾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对于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管理,应该更重视事故照明系统的可靠性检查,保证事故照明和照明标准高标准,一般不能低于SLX。3、专业维保。消防设备作为建筑中最为重要的消防保障,采购时要保证质量过关,布置时要做到合理,日常不使用时,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可以选择雇佣专业的消防人员负责,也可以交由具有专业能力的公司,并签订维保协议,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进行负责,专业的机构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以保证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一旦发现消防设施存在问题,及时与使用方取得联系,避免消防设施摆“空架子”。4、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地下建筑由于结构特殊,给人员疏散和消防力量进入现场都带来了极大不便,因此更加要重视仅有的消防通道的正常使用。除了消防通道建筑标准(通道的安全出口数量、通道大小)要符合规定外,还应保证通道上不存在违规的改造现象,同时不得对方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其他杂物,保证通道畅通无阻,使消防通道真正成为“生命通道”。5、完善日常巡查制度。针对地下公众聚聚场所的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火灾隐患和消防设施的排查,是重要的工作内容,许多安全隐患都是可以通过日常检查进行消除的,同时消防设备的日常维护也十分依赖于巡查工作。为此,应建立相应的巡查记录制度,对日常巡查工作发现的安全隐患、设备损毁、隐患消除等内容进行记录、建档保管,做到有据可查。

(四)实现全面监督。社会化消防的重要是全民消防的实现,针对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特殊性,应将群众纳入到监管队伍中来,实现监督举报公开透明化,在地下公众聚集场所设立醒目额举报电话和举报服务台,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和举报,针对发现隐患具有重大作用的人员,经核查属实的立即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三、结语

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发展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给人民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的条件,针对地下场所的消防监管和火灾防控,应常抓不懈,制定有效的预防监管机制,加强日常维护和巡查工作,以预防为主,真正实现防火防灾常规化,努力构建稳定、平安的社会环境,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宗旨。

网吧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网吧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省境内的网吧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本规定所指网吧场所是指利用网络经营并为人们提供娱乐或信息服务的公共娱乐活动场所。

第三条 网吧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由经营业主(法定代表人)负责,公安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建筑与安全疏散

第四条 网吧场所宜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内的首层、二层或三层的靠外墙部位,不应设置在袋型走道的两侧或尽端。

网吧场所不应设置在文物古建筑、博物馆、图书馆内;不得毗连重要仓库或危险物品仓库;不得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米。

当网吧设置在建筑的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时,一个网吧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平方米,并应符合特定的消防安全要求。

第五条 网吧室的管理间、值班室与网吧室之间应采用非燃材料分隔。

第六条 网吧楼梯间和网吧室内不应采用可燃材料装修。

第七条 网吧场所的最大允许容纳人数,应按照每2平方米容纳1人计算,并应设置纵横向人行通道。

第八条 一个网吧室通往建筑物外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其疏散出口和疏散通道的总宽度应根据有关消防技术规范规定通过计算确定,一个网吧室的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时,可设一个疏散出口,但最小宽度不得小于1米。

网吧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准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门口不得设置门帘、屏风等影响疏散的遮挡物。

第九条 网吧场所的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不应超过35米。

第十条 网吧场所设置在超过三层的地上普通民用建筑内的,应设置封闭楼梯间;设有网吧场所的地下建筑,当其地下层数为一层或二层,且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于10米时,可以设置封闭楼梯间;其它设置网吧场所的地下建筑,均应设置防烟楼梯间。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网吧场所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内时,其疏散楼梯应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层以上网吧室的疏散楼梯不准采用螺旋楼梯、扇形踏步或木质楼梯。第十一条 网吧室内应设置发光型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事故应急照明灯具。

第三章 电气安装与消防设施

第十二条 网吧室内的强电和弱电供电线路应分开敷设,强电供电线路应穿管保护。

第十三条 铜芯线采用绞接时,应进行锡焊处理。铝芯线连接,不应采用绞接方法,应焊接或压接。

第十四条 配电开关、空调保护开关、照明开关,均应使用额定电流与负载计算电流相等或略大一级的开关,不准用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

第十五条 网吧室内不准使用卤钨灯。开关、插座及荧光灯镇流器不应安装在可燃构件上。

第十六条 设置在建筑内的首层、二层或三层,且建筑面积超过300平方米的网吧室,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烟、排烟设施。设置在地下、半地下,建筑的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的网吧室,应设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系统和防烟、排烟设施。

第十七条 网吧室内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相应消防设施和器材。

第四章 消防安全管理

第十八条 网吧经营业主应严格贯彻执行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落实消防安全职责。

第十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或建筑内部装修的网吧场所,必须经过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竣工经消防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其它网吧场所在使用或开业前,经营业主应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发给《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后,方可开业。

第二十条 网吧场所的经营业主和管理人员应经消防专业知识培训,才能上岗从事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 网吧场所应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订紧急疏散预案,并严格执行。网吧室内不准生火做饭,不准吸烟,不准存方易爆化学物品,严禁乱拉乱接电线。其通道、楼梯、安全出口应保持畅通,严禁堆方物品。定期对固定消防设施和器材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完好、有效,严禁遮挡、损坏消防设施。

第二十二条 网吧室内严禁搭建暗楼。

第二十三条 网吧场所的管理人员,在营业期间要随时进行消防安全巡查,发现有违反消防安全管理的行为,应及时制止,不听制止的,应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举报。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有关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小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技术规程 篇5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 1 4 基本规定 2 5 防火分隔及安全疏散 3 6 报警设备和灭火设施 4 7 火灾危险源控制 5 8 其它要求 5

言 前

本标准的4.1、4.2、5.1、5.3为强制性,其余为推荐性。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广东省消防标准技术委员会(GD/TC)提出。本标准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佛山市公安消防局、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三小”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小档口、小作坊、小娱乐场所(以下简称“三小”场所)的限定条件,并提出了“三小”场所的基本规定、防火分隔及安全疏散、报警设备和灭火设施、火灾危险源控制等消防安全技术要求。

本规程仅适用于违法既有建筑物中“三小”场所的消防安全整治,不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防火设计,其它既有建筑的火灾隐患治理按相关消防技术标准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20517 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 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354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 CECS219 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三小”场所

“三小”场所是指小档口、小作坊、小娱乐场所。3.2 小档口

建筑面积在300m2以下具有销售、服务性质的商店、营业性的饮食店、汽车摩托车修理店、洗衣店、电器维修店、美容美发店(院)等场所。3.3 小作坊

建筑高度不超过24m,且每层建筑面积在250m2以下,具有加工、生产、制造性质的场所(火灾危险性为丙、丁、戊类,含配套的仓库、办公、值班住宿等场所)。3.4 小娱乐场所

建筑面积在200m2以下的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酒吧、茶艺馆、沐足屋、棋牌室(含麻将房)、桌球室等场所。3.5 住宿场所

员工集体宿舍和家庭住宿场所。3.6 值班室

“三小”场所中为安排值守人员而专门设置的房间。4 基本规定

4.1 “三小”场所不应设置在下列建筑内:

(1)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储存、经营的建筑内;(2)地下、半地下建筑内; 4.2 除火灾危险性为丁、戊类的小作坊外,“三小”场所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当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层数不应超过2层。

4.3火灾危险性为丁、戊类的小作坊,可采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层数不应超过1层。

4.4 “三小”场所所在建筑物与相邻建筑物(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建筑除外)之间防火间距不符合要求的,应采用实体砖墙分隔。因采光需要在墙上开窗的,窗口应错开设置,最近边缘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4.5 “三小”场所内不应设置住宿场所,如确需设置时,住宿与非住宿部分之间的防火分隔及安全疏散应满足本标准第5.1条的要求。

4.6 “三小”场所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应确保人员在火灾时易于从内部打开。

4.7 同一建筑物内未设置住宿场所的“三小”场所,在首层设置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确有困难的,在生产经营期内必须保持卷帘门开启状态。

4.8 “三小”场所确需安排值守人员时,值班室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1)值守人员不应超过1人。

(2)在首层靠外墙,并设置可开启外窗。(3)与其它生产储存经营部分之间采用不小于1h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隔墙分隔,房门应为防火防烟性能良好的不燃烧体门。

4.9 “三小”场所使用的疏散楼梯宜通至屋顶平台,平时需锁闭的,应采用推闩式门锁。

4.10 “三小”场所室外广告牌、遮阳棚等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制作,且不应影响房间内的采光、排风、辅助疏散设施的使用、消防车的通行以及灭火救援行动。防火分隔及安全疏散

5.1 在“三小”场所中设置住宿场所应符合以下要求; 5.1.1 在单层建筑中,住宿与非住宿部分之间应采用混凝土楼板、实体砖墙或其它不小于2h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隔墙分隔并砌筑至楼板底部,确需开口连通,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并分别设置直通室外的疏散出口。

5.1.2在多层建筑中,住宿与非住宿部分满足防火分隔和独立疏散条件,住宿场所可设置在任意楼层:

(1)住宿场所设有单独的疏散楼梯或与其他场所共用室外疏散楼梯。(2)其他场所共用室外疏散楼梯时,住宿场所同层不应设置生产经营储存功能。(3)疏散楼梯通向上人平屋面的。5.1.3 在多层建筑中,住宿与非住宿部分无法满足防火分隔和独立疏散时,住宿场所应设置在车间、仓库、办公以下的楼层,且只设置在首层或二层,所有通向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或带闭门器的防火防烟性能良好的不燃烧体门,除楼梯间的疏散门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5.1.4小作坊内确需设置家庭住宿场所,家庭住宿场所与其他部位应满足防火分隔和独立疏散条件,确有困难无法满足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设置家庭住宿场所不得超过1户。

(2)家庭住宿场所与其它部位之间应采用混凝土楼板、实体砖墙分隔或其它不小于2h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隔墙分隔。

(3)设在生产车间、仓库楼层以上的家庭住宿场所,所有通向疏散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5.2 疏散楼梯在首层应采用实体砖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并直通室外。确有困难的,楼梯间应在首层或首层通往二层的楼梯平台处采用实体砖墙和乙级防火门分隔,在楼梯出口设置宽度不小于1.5m的通道直通室外并应有明显标识。

5.3 2层以上的小娱乐场所应设封闭楼梯间,每层不应少于2个安全出口。5.4 住宿场所内的隔墙应砌筑至楼板底部,房间内不应设置供人员住宿的夹层或阁楼,且房间应靠外墙,能自然通风采光。

5.5 生产、经营用的电梯井、管道井,与住宿场所之间应采用不小于1h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隔墙分隔。

5.6 外窗、阳台已经设置金属栅栏或防盗网的,应在每层不同方向至少设置2个长宽净尺寸不小于1m、0.8m且向外开启的紧急逃生口,逃生口下沿距离室内地面不宜大于1.2m,2层以上(含2层)的紧急逃生口每层至少设置1条(部)消防逃生梯、辅助爬梯等辅助疏散逃生设施。紧急逃生口应有明显标志,并保证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6 报警设备和灭火设施

6.1建筑面积超过20m2的“三小”场所应设置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应符合GB20517、GB50116的规定。

6.2 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应安装在疏散走道、住房、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房间、疏散楼梯的顶部。

6.3 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的15db,且应确保住宿部分的人员能收听到火灾警报音响信号。

6.4 使用电池供电的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应定期更换电池。6.5 同一建筑物内设置住宿场所的制衣制鞋电子玩具等小作坊、汽车摩托车修理店、小娱乐场所应设置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并应符合CECS219的规定。6.6 同一建筑物内设置住宿场所的制衣制鞋电子等小作坊、汽车摩托车修理店、小娱乐场所应配备消防卷盘。

6.7 “三小”场所应配置灭火器、消防应急照明。小档口、小娱乐场所以及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的小作坊应按建筑面积每25m2配备ABC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每个配置点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2具,建筑面积不足25m2的按25m2配备。6.8 “三小”场所集中(行政村、社区内“三小”场所达到100家以上)的地区,当市政消防供水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利用天然水源或设置室外消防水池,有效容量不应小于200m3,并应设消防车取水口或取水井,吸水高度不应大于6m。6.9 “三小”场所消防安全整治中应推广使用新型消防技术、设备,如无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等。7 火灾危险源控制

7.1“三小”场所内不应存放使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物品及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的液体。厨房、浴室确需存放、使用液化石油气的,存放装载量为15Kg的气瓶不得超过2个,厨房、浴室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并设置自然排风窗。7.2 “三小”场所的吊顶、墙面及其龙骨应采用不燃、难燃材料装修。7.3 “三小”场所电气线路的敷设应穿金属管或阻燃型PVC管保护。7.4 “三小”场所电器设备使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不应超负荷使用;

b)不应用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

c)电热炉、电加热器、电暖器、电饭锅、电熨斗、电热毯等电热器具使用后应采取拔出电源插销等切断电源的措施;

d)用电设备长时间使用时,应观察设备、器具的温度,及时冷却降温;

e)对产生高温或使用明火的设备,应限制周围可燃物,使用期间设专人监护。7.5 电动车宜在室外停放和充电,当停放在室内时不得停放在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部位。8 其它要求

宗教场所消防安全处置应急预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建立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应急处理机制,迅速、及时、积极地开展各项处臵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有效保障场所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切实维护宗教稳定和社会安定。

二、组织机构

宗教活动场所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安全工作应急小组:

组长:由场所的主要负责人担任,负责场所全面安全工作。宗教活动场所主要负责人是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副组长:由场所的分管安全工作的负责人担任,具体负责管理场所的各项安全工作。

成员:由场所负责安全工作的部门及安全管理人员组成,具体落实各项安全工作措施。

安全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场所的日常安全工作。

三、突发事件逐层报告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紧急情况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值班人员,确保安全紧急情况信息报送渠道畅通、运转有序。

场所发生安全紧急情况报告程序:值班人员或发现人员—场所负责人员(应急电话:火灾“119”报警“110”紧急救护“120”)—当地政府、市或县区民宗局。

上报时做到及时、准确、全面、不漏报、不虚报。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情况,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估计直接经济损失等。

四、安全事故处臵应急预案

(一)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宗教活动场所人员发现本场所或者紧邻的其他单位和民宅火灾均有义务及时报警,迅速向场所的主要负责人汇报。场所内发生火灾,必须停止所有活动,立即报火警“119”,组织扑救,安全转移或疏散有关人员。

1、发生火灾事故时,迅速切断有关电源,组织有关人员携带消防器具赶赴现场进行扑救。

2、迅速疏散本场所内的老人小孩,撤离到安全区域。

3、根据火势,如需报警,立即就近用电话或手机报告消防中心(电话“119”),报告内容为:某某寺院(教堂)发生火灾,请迅速前来扑救,讲明发生事故的具体地点、明显标志、路线、发生时间、原因等。方便消-防-队伍及时赶到事故现场。

4、在向“119”消防指挥中心报警的同时报告属地的县区民宗局领导。

5、积极配合消防人员灭火。

6、在进行灭火的同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火势蔓延。

7、如果有伤员,及时抢救,拨“120”请求救助。

(二)天然气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1、如发现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报告场所的负责人。

2、操作人员同时关闭天然气总阀。

3、如关闭总阀泄漏无法控制,应立即打“119”报警。

4、并在天然气泄漏区域划出警戒区,疏散引导危险区域的.所有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5、危险区域禁止附近机动车辆发动,禁止在危险区域内使用打火机、手机、对讲机、电源开关等一切有可能发生火灾的用电设备。

6、现场工作人员有条件的应当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7、做好现场保护,等待专业人员抢修。

8、对中毒或受伤者立即送医院,或打“120”求助。

9、立即将事故情况及时向属地的县区民宗局报告。

(三)盗窃案件应急预案

1、发现案件时应及时向场所负责人报告,同时向属地的县区民宗局领导汇报。

2、安排人员保护现场,同时向知情人了解被盗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并做好登记。

3、根据被盗物品的数量和价值,经请示后向公安机关(“110”)报案。

4、积极协助公安人员勘察现场,为侦破案件提供条件。

(四)人为破坏应急预案

1、加强场所内的保卫和巡逻,必要时不许外来闲杂人员进入场所重要部位。

2、发生爆炸、投毒等恶性事故,及时向“110”报警。组织人员安全疏散,对伤员进行救治。

3、发生绑架等突发事件,及时向“110”报警,并配合公安部门提供相关破案线索。

4、发生打架斗殴致人伤残等突发事件要及时向“110”报警,及时送伤者就医,保护现场,调查原因。

(五)台风、暴雨、雷击事故应急预案

1、台风、暴雨来临阶段,加强值班,不停地巡视,若发现险情,立即向场所负责人报告,采取紧急措施。

2、关紧场所内的所有门窗。

3、暴雨来临前应及时检查疏通排水沟和下水道,保持排水畅通。

4、雷电期间,尽量不使用电器设备,并关掉电器设备电源。停止野外作业,人员不到空旷地带,树木底下,防止雷击。室内活动限制在安全区域内。

5、位于山区的场所应事前做好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预防、排除、救护、救援等准备工作。必要时,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人员转移、撤离至安全地方。

6、若建筑物在台风暴雨中发生险情倒塌、倾斜、开裂等情况时:

(1)现场指挥应立即组织人员抢救,引导场所人员撤离危险区至安全区域,同时切断建筑物电源、水、煤气开关。

(2)若有人受伤,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3)同时,在危险建筑物区域设臵警戒线并派专人值班。

(4)危险建筑物经专业人员检测后,经同意,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方可组织人员搬迁贵重物资。

(5)对倒下的电线杆和树木等,立即组织人员支撑和加固。

(6)对不牢固的高架物等进行加固和拆除。

基于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研究 篇7

一、公共娱乐场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1. 消防设施不能做到正确安装、使用和维修

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装置缺少定期检查维修, 致使这些消防器械在火灾状况出现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公共娱乐场所为了实现特定的视觉反映, 而选择将某些消防器械进行遮掩。还有的单位为了通行方便干脆卸掉防火门, 在防火帘下放置物体, 并且经常的将消防器械挪作他用。还有某些公共娱乐场所为了扩大使用空间占用了安全通道, 更有甚者堵住了逃生出口。一旦这些公共娱乐场所出现火灾危险, 消防设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会使得现场更加混乱, 使得火灾产生的后果将更加严重[1]。

2. 装修材料与用电设施不按照国家规定要求使用

某些公共娱乐场所将很多木质以及化纤的材质投入到装修中, 没有对这些物品实行有效的阻燃加工。当这些装修材料碰到火源以及在一定的情况下到达其燃烧温度时, 极易被引燃, 进而造成火灾事故。除此之外, 这些装修材料燃烧时会释放出有毒气体, 而气体的蔓延速度极快, 当人们吸进这类气体达到一定量时会产生昏厥, 严重的则会导致死亡。公共娱乐场所由于运营需求, 会使用大量且多样的照明、装饰、音响等设备, 各类用电设施用电需求极大。同时由于所需的用电设施种类繁多, 一旦在线路上的初期排布、维修以及后期保护上放松警惕, 就很容易致使电路超负荷工作, 最终出现断电或者短路的状况。

3. 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问题缺少规范的监管

很多公共娱乐场所实施改造或者扩大经营面积的时候抱有侥幸心理, 在利益的驱使下选择赶进度而不将其向消防等部门报备, 各部门则不能在第一时间对其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查, 导致存在安全隐患 (包括火灾隐患) 的单位仍投入了运营。除此之外, 国家现行公共娱乐场所有关消防法律规定尚不完善, 部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具体, 不能作为对火灾事故等危险事件的针对性凭证, 从而对单位主体的有效制约有所缺失, 导致部分公共娱乐场所不能对消防安全问题引起足够关注, 进而放松了日常对单位消防安全隐患的排查。

4. 公共娱乐场所工作员工缺乏足够的消防安全认识

大多数公共娱乐场所缺乏消防安全意识而忽略了对其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这导致很多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淡薄, 员工四个能力不足。当发生火灾时, 现场员工不能在起火初期采取措施控制住火势的蔓延或是冷静有序地指挥现场人员疏散撤离。某些公共娱乐场所的工作员工为了制造特定的现场氛围, 甚至进行点燃蜡烛以及烟花等行为, 还有工作人员在修理设施过程中用明火, 这都是缺少基本的消防安全意识的表现, 同时是导致火灾出现的源头[2]。

二、确保消防安全的措施

1. 安装完善且合理管控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设施

一般公共娱乐场所均配备警报响铃装置, 有利于人们能够在噪乱的条件下立即察觉到火灾情况。公共娱乐场所的灭火设备都要求放置在显眼、易于取用的地方, 还标注有正确的使用步骤。而且灭火器要实施定期检测与维护, 保证发生火灾时能够正常使用。安装备用灯光装置, 有利于火灾情况现场的人群在足够照度的光亮之下快速沿着安全通道逃生。公共娱乐场所必须配备某些敲砸门窗的逃生器械, 当遇到紧急情况且门窗被锁住时可以砸开逃生。必须配备排烟通道, 将燃烧释放的烟气尽可能排出去, 让人们有足够时间逃生。

2. 采用满足消防安全要求的装修材质

公共娱乐场所的装修材料尽可能的采取不燃、阻燃的材料, 部分小范围装修用可燃材料应尽量选用燃烧后释放烟气量、毒害物质少的环保型材料。公共娱乐场所的电路以及用电装置最好择优选择, 防止因为常年为大功率的用电设备供电而导致的电线老化。要经常、阶段性地检查场地的全部用电装置还有线路, 特别是电线接头、电线曲折的地方, 电线的这些位置是常见的火灾隐患点, 认真检测这些隐患能够有效预防火灾发生。

3. 加强对员工消防安全方面的培训

各地消防机构要注重对入职人员的消防基本能力培训, 一定要使工作人员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学习必要的安全逃生等知识, 可以有效应对公共娱乐场所里出现的起火情况。在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的预防演练过程中, 要让所有在场员工亲身体验, 要使所有工作人员都可以领会消防设施的操作步骤, 了解到火灾的防范内容。认识各种辅助逃生工具, 在火灾开始产生时马上指挥人员有序撤离。一旦有火灾发生, 工作人员就可以及时指挥人们逃生, 进而减轻火灾带来的各项损失。

4. 政府加强审查与检验公共娱乐场所装修材料的力度

各地消防机构在消防设计审核以及验收的过程中应从严要求, 特别是其装修所用材料务必全部通过检测达到相应耐火极限要求, 并对现场材料进行抽查试验, 保证其满足防火技术规定。必须保证公共娱乐场所设置足够的消防安全出口, 而且要有醒目的指示, 确保在出现火灾等危急情况时人群能够及时逃生。在对公共娱乐场所监督检查时要着重检查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 并勒令其将不满足规定的在最短时间内加以整改。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公共娱乐场所是人们经常聚集的地带, 人员比其他地方密集。然而却也隐藏着大量的消防安全隐患, 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公共娱乐场所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日常巡逻检查, 及时发现并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对单位疏散逃生预案多加演练熟悉, 保证火灾出现的情况下人群快速疏散, 防止混乱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坤.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防火策略研究[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2, (12) :103-104.

[2]吴翔华.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J].科技传播, 2013, (07) .

仓储场所消防安全通则 篇8

关键词 公共娱乐场所 消防安全 影响因素 对策

近年来,全国公共娱乐场所的火灾形势一直很严峻,继1994年吉林银都夜总会、辽宁阜新艺苑歌舞厅和新疆克拉玛依友谊宾馆大火之后,2004年年初发生的吉林省长春市中百商场特大火灾,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治理整顿工作力度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工作,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应迅速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的影响因素

(一)思想意识的误区制约着公共娱乐场所的健康发展。部分地区主要领导和部门存在重发展轻规范的思想,不能正确地把握公共娱乐场所的发展方向,对于公共娱乐场所存在的问题,态度暧昧、管理不力,不仅造成丑恶现象泛滥,而且火险隐患丛生,使火灾发生不断,从而破坏了改革和发展的稳定环境。一些经营业户重效益轻安全,急功近利,短期行为严重。在利益的驱动下,他们要钱不要德、不要法、甚至不要命,无证经营、私建滥建、违法违章经营已成为公共娱乐场所的突出问题。大部分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差,对身边的危险孰视无睹,缺乏自救逃生知识,大火来临时,多数成为无辜的殉葬品。

(二)长效管理措施不力使公共娱乐场所长治却不能久安。由于专项治理工作阶段性强,又带有突击性,治理工作结束后,隐患问题反弹现象比较普遍。这使我们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恶性循环之中。无数的火灾教训告诫我们:公共娱乐场所的安全无小事!无论是通道狭窄、安全门被堵,还是违章用火用电以及违章装修,任何一项隐患问题都可能是导致火灾造成群死群伤的罪魁锅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其纳入监督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要狠抓长效管理。但目前的长效管理措施缺乏力度,管理上存在重大轻小、重市区轻农村、重白天轻夜晚、重发证轻管理等问题,存在死角死面和失控漏管现象。

(三)公共娱乐场所的自防自救能力低是造成群死群伤的主要原因。火灾发生的规律告诉我们,火灾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人造成致命的伤害,往往在消防队到达之前,就已经伤亡大半了,要想减少人员伤亡,必须提高公共娱乐场所的自防自救能力。而一些公共娱乐场所无论在人防、物防,还是技防等方面水平都普遍较低,特别是在火灾发生后消防队到达前这段宝贵时间内,从业人员不能及时报警、快速引导顾客逃生并组织灭火,贻了误灭火逃生最佳时机,酿成大灾大难。

(四)新情况、新问题的增多加大了消防工作的难度。公共娱乐场所正向大规模、高档次、综合功能方向发展,致灾因素更多更复杂,火灾更难于扑救,人员更难于疏散。洗浴休闲中心、歌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顾客和从业人员留宿现象比较普遍;演出活动和节庆活动增多,造成一些场所特别是经营效益比较好的场所超员现象严重,既增加了管理难度,又是造成公共娱乐场所火灾死伤人数增多的主要原因。一些公共娱乐场所设在其它建筑内,未按规范要求进行防火分隔,造成火险相互威胁。多数公共娱乐场所白天关门夜晚经营,有的设在城乡结合部、遍远农村,甚至有的锁门或搞“地下”经营,给消防监督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二、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影响因素的对策

(一)把住审批发证关口,消除产生火灾隐患的源头。一要严把审批关,不符合规范设计要求的坚决不批;二要严把施工检查关,坚决制止减、缓、砍消防工程项目的发生;三要严把验收关,坚决禁止未经审核和验收不合格的场所投入使用;四要严把消防安全检查关,坚决禁止不符合安全条件的公共娱乐场所开业或举办活动。要按照“谁审核、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和“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审批、验收、发证和安全检查的责任,严格执行错案倒查追究制。

(二)专项治理与长效管理并重,实现公共娱乐场所长治久安。专项治理与日常管理同等重要。一方面要不断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消防、治安、文化、工商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分口把关,实行消防安全一票否决制。以消防安全为前置条件,消防安全不合格的,坚决不予以发证。在侧重对市区公共娱乐场所开展治理整顿的同时,要将城乡结合部、偏远地区和农村的公共娱乐场所纳入治理范畴,防止失控漏管;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长效管理措施。要将公共娱乐场所按市级、县(市)区级、乡镇街道级全部纳入重点单位管理范畴,实行三级管理(消防支队、消防大队、派出所),做到监管权限明确,责任落实。

(三)建立有效的社会化管理机制,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做好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工作的有效途径就是全社会的齐抓共管。一方面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日常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公共娱乐场所要建立消防安全自我约束机制,将被动行为变为自觉行为。通过建立健全消防组织、制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制定灭火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加强巡查和看护,防止遗留火种和纵火,加强消防通道和火电源管理,预防用火不慎及电气故障火灾,防止安全门及通道被堵造成群死群伤。同时要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对各种不安定因素和公共娱乐场所存在的各种违法违章行为及时进行举报。

(四)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的自防自救和应急处置能力。一要对公共娱乐场所开展全员培训,实行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在对违法违章行为予以处罚的同时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教育,使场所的全体员工熟知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二要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宣传专栏,开展热点追踪系列报道,播发公益广告,大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防灭火常识和火场逃生知识,加大新闻曝光力度,警示市民,震慑违法违章行为;三要将消防宣传材料送到每个经营业户手中,在公共娱乐场所中醒目位置广泛张贴,开展送消防知识上门活动。

参考文献:

[1]张丽娟,李鹏.浅析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J].山西建筑,2011,(14).

[2]李庆丰.关于公共娱乐场所防排烟设计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1).

[3]朱俊刚.公共娱乐场所长期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J].安防科技, 2009,(02).

[4]卿婉丽.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5,(05).

[5]黄祖连黄祖明.公共娱乐场所电气火灾及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1996,(04).

上一篇:2022年度4.25计划免疫宣传日工作小结下一篇:信息化教师个人研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