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园导游词

2024-07-07

网师园导游词(精选4篇)

网师园导游词 篇1

网师园

网师园是中国江苏园林的一个典型代表。陈从周教授说“网师园是造园家推崇的小园典范”。建于宋朝时期,当时这座小小的园林竟然花了150万贯(1贯为1000枚铜币)。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吏部侍郎史正志(扬州人),在朝中身为大臣,面对南侵的金兵,一味贪生求和被罢了官,流落到苏州,于1174年请人建了一座宅园,自誉藏万卷书,取园名“万卷堂”,并在大门对面造圃,意思是泛舟五湖,自号“渔隐”,这便是网师园的前身。从宋朝到元明及清初的500多年间,这座花园的主人换了又换,到清代乾隆中(1785年左右),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隐退,购万卷堂故址,重新规划布置。宋宗元为什么要给花园起名为网师国呢?据说与渔翁王思父女有关。传说宋宗元晚年才得一子,取名双喜。双喜从小聪明活泼,有一次,到瞻台钓鱼,不小心掉入湖中,全亏渔翁王思和女儿桂芝将他救起,又摇船送他回家。宋宗元为了报答王思父女对儿子的救命之恩,特用渔翁的尊称--“网师”给花园命名,从此,万卷堂就称为网师园了。实际上,宋宗元自比渔人,号网师并以此为花园命名,一方面借史正志花圃“渔隐”的原义,有隐居自悔之意,另一方面因为园旁边有巷名王思,取其谐音罢了。

【门厅】网师园住宅前后三进,规模并不大,门厅即轿厅,是旧时停放轿子的地方。轿厅旧时是宾客主人落轿的地方,一般接待时也可在此小坐待茶,所以轿厅俗称茶厅。厅正中悬有“清能早达”匾额,这是苏州现代著名书画家张辛稼书写的。“清能”是封建王朝官吏标榜品德,用现在的话讲是为政清廉,德才兼备;“早达”指早年发达的意思。在该厅的东侧,有一座轿子,它是由红木和竹子做成的,轿子上有很多蝙蝠的图案,象征幸福快乐。厅东有僻弄通向内厅,厅西有“网师小筑”砖额小门,通向中部山水主园。【万卷堂】厅正中高悬明朝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所书“万卷堂”匾额,这无声语言告诉人们,主人不愧是书香门第,不仅家藏万卷书,而且两旁挂张辛稼的对联“紫苒夜湿千山雨,铁甲春生万壑雪”。大厅面阔五间,这里是园主喜庆宴请和接待宾客的主要场所。若三代同堂,正中位置为祖父、祖母,东边为父母,两边为儿女;若来客,根据东为贵的习惯,客人坐东边,主人坐西边。中间置铜鼓一只,作装饰用。大厅东西两壁挂大理石山水挂屏,堂中一式明式红木家具。在天然几上陈列着园主所珍藏的古瓷、拱石、插屏,以显示主人的文化素养和情趣。

大厅前天井,东西对称,种植玉兰两株,寓意玉堂富贵。春天,堂前玉兰花开,冰清玉洁,意味深远。玉兰,早春便开花,又名望春花,它是中国送给欧洲的植物中最著名、最受欢迎的花卉。

【砖刻门楼】这座门楼制作于乾隆年间,高约6米,幅宽3.2米,厚1米,门楼上的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砖雕艺术手法,雕凿而成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不愧为“江南第一门楼”。门楼上都是蔓草图案,蔓生植物滋长延伸,蔓延不断,人们寄予它茂盛、长久的吉祥寓意。门楼中间为字碑。刻有“藻耀高翔”四字。藻是水草,藻耀指文采华丽,高翔是展翅高飞的意思。两侧兜肚,左侧刻有郭子仪上寿立体戏文图。左侧刻有周文王访贤立体戏文图。下面是蝙蝠图案,两侧为狮子滚球及花卉图案,中有三个“寿”字,象征福禄寿三星高照,福为五福临门,禄为高官厚禄,寿为长命百岁。

【撷秀楼】俗称女厅。梁架下大匾系绿色底黑色字,名曰“撷秀楼”,这是晚清著名学者俞樾写的。撷是采撷,撷取的意思,撷秀就是揽取秀色之意。古时,苏州的房屋比较矮,绝大部分房屋仅有一层,因此,当你登上撷秀楼,全园景色尽收眼底。极目远眺,天平山、灵岩山、上方山塔尖、瑞光塔等隐现窗前。女厅是晚清光绪时候建造的(1896年),它体量小,楼不高,是园主起居之所,后通小花园,是一个比较含蓄、舒适、自在的生活环境,这里的陈设富有旧时女眷活动的特色。

【梯云室】梯云室庭前西墙一座湖石叠成的峰洞假山,有登道曲折而上,可以通往书楼。这里借梯云取月之意。此室是二层楼建筑,原是园主子女的内室。再看铺地,这里尽是荷花和鱼网的图案,一是弥补了东部没有水的遗憾,二是点题网师园,这里另有蝙蝠和松鹤的图案,蝙蝠因为与幸福谐音,所以蝙蝠表示幸福,我们现在所见的是飞翔的蝙蝠与云纹在一起的形式,这表达了人们祈求幸福亦像蝙蝠一样自天而降的美好愿望。古语说千岁鹤,不老松,因此松鹤表示永远年轻长寿。

现在我们已经游览完了网师园的住宅区。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在各个厅堂之间总有一个天井。为什么要设置天井呢?一是便于采光,古时候没有电,遇到阴雨天,室内较暗。二是便于排水,天井中有数个阴沟,因此,无论下多大的雨,都不易积水。三是有利于厅内的人呼吸到新鲜空气,香气袭人。

五峰书屋】此处为南宋园主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面宽五间,书屋旧时为园主藏书读书处,楼上为读画楼,该书屋相对的天井,东西方向较宽,前为撷秀楼北墙,造园者以高墙为粉本,叠放了一座造型奇特的湖石假山,险峻秀丽。唐朝大诗人李白诗云:“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奖蓉”,主人借用“五峰”给这处书屋题名。五峰书屋是一处相对独立的庭院,它于撷秀楼后,但并不处于同一中轴线,而是稍稍偏向西北,这一偏大有讲究,它把彩霞池北的建筑和东部住宅区过渡性地连接起来。五峰书屋为两层楼宇,屋前有回廊,东通半亭,西出竹外一枝杆,两处门户都很小,一是使人产生别有洞天的感觉,二是维护了东边庭院和西边竹外一枝杆的整体封闭性,不使这两处景点产生“漏气”。【集虚斋】这里是园主修心养性读书的场所。集虚极富道家思想色彩,“集虚”出自《庄子.人间世》:“惟通集虚,虚者,心斋也”,“虚”指心中澄澈明朗的境界,“心斋”为养心之所。这里园主借来标榜自己与世无涉的清高。表现其向往渔樵隐居之乐的意境。

【竹外一枝轩】走出集虚斋,穿过小天井,便来到了临水而筑的竹外一枝轩和半亭射鸭廊。竹外一枝轩原为园主子女读书写字的地方,在此读书,白天可见飘渺云彩,夜间则是秀美的月亮。竹外一枝轩额取自宋代苏轼“红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之诗意,竹外一枝轩与南岸小山丛桂轩遥相呼应,一临水,一离岸,也成一条主轴线,从彩霞池南岸望来,轩像轻巧的船舫,与高大的二层楼集虚斋,一前一后,造成参差错落,富有变化。竹外一枝轩安装吴王靠鹅项形短栏,这是从栏杆坐凳变化出来的坐椅,呈现出姿态优美的曲线,形无定制的造型和具有流动美、动态美、舒展自如的线条,都给人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理美感。

【射鸭廊】竹外一枝轩旁是水阁式建筑半亭射鸭廊,南临空亭,东倚山墙,西凌绿波。它源自唐代诗人王建“新教内人唯射鸭,长随天子苑东游”诗意。斗鸭、射鸭是古代宫苑中的嬉戏之事,盛行上千年。这里借指射鸭取乐之廊,是旧时园主品茗雅集之处。射鸭廊池边假山盘紫藤,南壁墙面攀木香,是欣赏春景之处。

【看松读画轩】面宽四间,三面雕花半窗,向南一面仅以数根廊柱支持,故采光特佳。轩前两棵古木,一为白皮松,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它干枝横斜,好象一位迟暮美人,正临水照鬟。二为古柏,相传是南宋万卷堂国主史正志手植,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它高达十余米,是全园最高的景物,虽然顶梢已枯,但三个侧枝仍活,似飞龙在空中翱翔。松柏成为正义神圣、永垂不朽的象征。园中的亭榭轩阁,毁而复原,已非旧物,惟有古树,不能仿建,这是悠久历史的见证。

【殿春簃】从主园曲桥朝西走,有一小门,上有砖额“潭西渔隐”。“潭西”即地西,“渔隐”是史正志万卷堂的旧号。穿过小门顿觉别有洞天,此处是一处书房庭院,为园主子女读书外,名殿春簃又称内园。“殿春”出自苏东坡“尚留芍药殿春风”句意。“殿春”指春末,“簃”指阁楼旁的小屋。整个小院占地不到一亩,但景观丰富而又不觉局促,富有明代庭园建筑工整柔和、雅谈明快、简洁利落的特色。小院曾是芍药圃,小院西南为涵碧泉,泉名取自宋朝朱熹诗“一水方涵碧”之意。泉北有半亭,因旁边有涵碧泉而得名,此亭建于1958年,此亭倚墙而筑,体量小,与小院格局很相似,亭中一块巨大的灵壁石,因颜色乌灰,像展翅欲飞的苍鹰,俗称“鹰石”,相传此石原为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遗物。殿春簃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共三间,仿明式结构,屋前有石板平台,围以低石栏,屋顶为卷棚式,线条流畅,回音效果好,是园内听曲的好地方。殿春簃室内陈设的家具,大多为明式。明式家具具有简、线、精、雅的风格特征。殿春簃主体建筑将小院分为南北两个空间,北部为一大一小宾主相从的书房,是实地空间,但实中有虚,藏中有露,屋后另有天井。南部为一个大院落,散布着山石,清泉,半亭。南北两部形成空间大小明暗、开合、虚实的对比,十分精致。,平洁的整片花街铺地与中部主园的浩深淼水成水陆对比,一是以水点石,二是以石点水,使网师园处处有水可依,特别是用河卵石组成的鱼网图案使人与渔夫联想与该园“渔隐”主题合拍。1932年,国画大师张善子、张大千寓居殿春簃,张善子养乳虎作临本,名虎儿。可惜后来虎儿病死,葬于园中,张善子于1940年死于重庆。张大千未去世前,曾亲题《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寄来内地。现在网师园勒碑留念。1978年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友好人士来苏州参观,他们对网师园的殿春簃赞叹不已,决定仿照殿春簃建造一座古典庭院。由于是按明代建筑艺术特色设计建成,因此定名为明轩。明轩于1979年10月下旬动工,1980年4月竣工。明轩全长30米,宽13.5米,四周是7米高的封闭山墙。明轩开创了中国园林艺术走出国门的先河。

【月到风来亭六角攒尖型,三面临水。底部以黄石堆砌了三个石洞,从水底筑基,下细上粗,高出水面两米,石墩之间临空,好象深潭,亭内设鹅顶靠,供人休息,内为朱色裙板,外贴水磨砖细。亭内天花板中悬一红木宫灯,亭内悬挂“月到风来亭”篆体匾额,取自宋人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月到风来亭座西向东,亭背后曲廊透迤,向南北两翼伸展开,仿佛亭子张开两臂迎接游人。月到风来亭中一面大镜,将明波若镜的水面,天光山色以及对景射鸭廊、空亭等秀美景色映入镜中,大有人在画中之感。农历八月十五这里是中秋赏月最佳处,届时,你可以看到五个月亮:天上、池中、镜中、月饼和月亮桌(圆桌),月到风来亭把人与自然界的风、月、水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十分亲切。连接月到风来亭,南北有一条高低蜿蜒的爬山廊,西面则有文人墨客留下的书法真迹,供游人观赏。爬山廊壁间嵌砖镌刻“樵风径”额,樵风即采薪归来乘着顺风,径名寓隐居之意。廊壁嵌有十块书条石。【濯缨水阁】水阁以“濯缨”命名,突出“渔隐”主题,取《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后人用“濯缨”表示避世隐居或清高自守。濯缨水阁内有两副对联,其一为郑板桥书写:“禹寸陶分,曾三颜四”八个字,引自四个典故,耐人寻味。大意是说古代大禹对一寸光阴的珍惜,东晋陶侃勤奋谦逊的学习态度,曾子每天自我反省精神,颜子不听不为不符合法制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言论。

从濯缨水阁往东走,便是黄石叠砌的云岗,它环山有石径,后山有蹬道可供登高。山上有青枫、玉兰。

【引静桥】这是苏州最小据说也是全国最小的石拱桥,名引静桥,俗称小拱桥,誉称袖珍小桥。游人过桥三步便成,所以又叫三步桥。桥长2.45米.宽0.92米,用花岩石砌筑,桥面中心有牡丹图案。此桥是南宋遗物。引静桥是欣赏网师园中部山水主景区的最佳景点之一。古今造园必有水,网师园顾名思义,以水为主,该池名彩霞池,相传这池名是以南宋国主史正志之爱女的芳名而得名,并沿用至今。【小山丛桂轩】从射鸭廊南头右拐便来到了小山丛桂轩,北周文学家庚信《枯树赋》中有“小山则丛桂留人”句,点出了此处意境,故以“小山丛桂”命名。这轩对小山,上植丛桂,秋时浓香四溢,香藏不散,故而此轩曾名道古轩,旧时为园主花厅,供生活起居兼会客之用。小山丛桂轩是园中主要建筑,作四面厅式,单檐歇山卷棚顶,造型轻巧,舒展飘逸,南面步柱安连续长官,北墙一扇正方形大窗,冰纹窗格中间为圆形大窗景,东西两面平墙以上均装玻璃,四周门窗开朗,并绕以回廊,既可以在轩内居坐安息,观赏周围景色,又能沿廊游览。该轩一个格窗就是一幅画,通过厅内窗格,环顾四周无数景物画面,真是“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人在画中游,山水扑进厅轩,人如在山水中生活。轩北面正中是一扇正方形大窗,窗在云岗下,使人有深山幽谷之感,窗中间为圆形大窗景,窗外重峦迭嶂,乔木丛生,真象一幅天然图画。

【蹈和馆】自小山丛桂轩向西南,有曲廊可至蹈和馆,馆额取“履贞蹈和”为名,寓平和安吉之意。此馆面东,南北三间,前有落地花窗,南北开花窗,这里原是园主宴居之所,现在辟为画廊。

【琴室】蹈和馆南面是园主平时操琴的琴室,有匾额,墙上砖刻“铁琴”,是一座别致小院。亭中间放琴桌,琴砖一方,长约一米半,宽约半米,中间漏空,四面镂以精致花纹图案,琴砖底部垫红木几架,壁间放红木挂屏,嵌云南大理石,气势磅礴。庭前堆湖石假山配以竹丛,枣树与古桩石榴盆景。庭院的西墙壁上嵌有十块扇形碑帖条书石,是同治园主李鸿裔的精美书法,这是一处封闭式庭院,幽深清静,是抚琴听曲的理想之处。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介绍 篇2

网师园现面积约10亩(包括原住宅),其中园林部分占地约8亩余(另两资料:约5333平方米、约5400平方米)。内花园占地5亩,其中水池447平方米。总面积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网师园布局精巧,结构紧凑,以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

网师园分三部分,境界各异。东部为住宅,中部为主园。网师园按石质分区使用,主园池区用黄石,其他庭用湖石,不相混杂。突出以水为中心,环池亭阁也山水错落映衬。西部为内园(风园),占地约1亩。北侧小轩三间,名“殿春簃。轩北略置湖石,配以梅、竹、芭蕉成竹石小景。轩西侧套室原为著名画家张大千及其兄弟张善子的画室“大风堂”庭院假山,采用周边假山布局,东墙峰洞假山围成弧形花台,松枫参差。南面曲折蜿蜒的花台,穿插峰石,借白粉墙的衬托而富情趣,与“殿春簃”互成对景。花台西南为天然泉水“涵碧泉”。北半亭“冷泉亭”因“涵碧泉”而得名。亭中置巨大的灵壁石。

网师园东部为宅第,中部为主园,西部为内园。宅第规模中等,为苏州典型的清代官僚住宅。大门南向临巷,前有照壁,东西二侧筑墙,跨巷处设辕门,围成门前广场。场南对植盘槐,东西墙置拴马环。大门两边置抱鼓石,饰以狮子滚绣球浮雕,额枋上有阀阅3只,正门东侧设便门。西楼小山丛桂轩为网师园主厅,轩的南、西为两个小院,幽曲深闭,桂香满庭。轩北有用黄石叠成的“云岗”。从轩西向北,可至蹈和馆和濯缨水阁。[1]

住宅区前后三进,屋宇高敞,有轿厅、大厅、花厅,内部装饰雅洁,外部砖雕工细,堪称封建社会仕宦宅第的代表作。由大门门厅至轿厅,东有避弄可通内宅。轿厅之后,大厅崇立,即万卷堂。其前砖细门楼为乾隆间物,雕镂之精,被誉为苏州古典园林中同类门楼之冠。其后撷秀楼原为内眷燕集之所。楼后五峰书屋为旧园主藏书处。以上3处的家具陈设,多为清式,尤富丽端庄。屋东北梯云室内黄杨木落地罩上镂刻双面鹊梅图,雕工极精。梯云室北为下房区及后门,1958年~1980年俱从该门出入。

主园在宅第之西,三进厅堂、后院和梯云室都有侧门或廊通往主园,正通道为轿厅西侧小门,楣嵌乾隆时砖额“网师小筑”。入内建筑物较多,组成庭院两区:南面小山丛桂轩、蹈和馆、琴室为居住宴聚用的一区小庭院;北面五峰书屋、集虚斋、看松读画轩等组成以书房为主的庭院一区,居中为池。池北竹外一枝轩原为封闭式斜轩。池东南溪上置石拱桥名引静桥,为苏州园林最小石桥。竹外一枝轩后的天井植翠竹,透过洞门空窗可见百竿摇绿,其后面为集虚斋。

网师园听乐心情日记 篇3

“都说姑苏园林养眼,其实,也悦耳呢。”众战友异口同声,撩得心痒痒的。于是,去,见识见识。

走进网师园,穿过一泓碧水的池塘“彩霞”,沿着弯弯曲曲幽幽仄仄的小溪“引静”,来到飞檐翘角的六面亭“风到月来亭”。驻足。落座。身子斜倚在“美人靠”上,捧一盏“碧螺春”轻吻。就在“月到天心处,风到水面时”,曲声响起。

先是琵琶独奏。那端庄清秀的琴女正弹奏渔阳鼙鼓《长恨歌赋》,看那春笋般纤纤的手指,轻轻拨拢着琵琶丝弦,情态是多么哀婉凄艳,几声琴音丁咚,就荡人心魄。低缓处,像花中莺语,流泉幽咽;高昂时,似银瓶乍破,铁骑竞鸣。信手弹来,那“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旋律,是那么委婉悱恻回肠荡气,把诗人白居易叙楚尾琵琶歌声、记江心月白之夜的情怀,抒发得酣畅淋漓、入木三分,让人折节叹赏、心醉神往。

接着笛声响起。吹笛丽人秋水般的眼波顾盼娇媚,笛孔里流淌出来的声音,把听众的心勾引住了。她吹的曲子先是《茉莉花》,继而是《百鸟齐鸣》,前者清美甜润,如花坞春晓,清澈滴翠;后者似百鸟啁啾,节节高起,响遏行云。声音里有对生活的赞美,对岁月的追怀,对青春的歌唱,对大自然的憧憬,把人引进了一个无忧无虑、轻松快乐、温暖和谐的世外桃源,让人尽情地去享受,尽兴地去陶冶,尽心地去遐想,尽力地去共鸣。这个时候,就情不自禁地想看一眼吹笛人:修长,白晰,优雅,一点点冷傲,一点点矜持。在笛声悠扬之际,我记住了她的眼睛在夜色中的那种淳亮。

有月如钩,迷蒙的月光,把网师园的楼台亭阁、树木花草化成了一幅幅写意水墨画。彩霞池中的月亮被水洗得更加明净,微风吹过,碎银一池,湿润的晚风把花树的清香洇得沁人肺腑。这时,只见一管洞箫竖在一窈窕淑女的红唇上,一会儿悠悠荡荡、清清朗朗,一会儿幽幽咽咽、如泣如诉。只觉得箫的音符借着月的亮光,乘着风的翅膀,掠过水的微波,回环婉转地荡漾于耳际,竟是世上最妙的音响。我竖耳恭听,宛如聆听仙乐,洗心涤髓,人间的俗念琐事荡然无存,心中的烦忧愁苦已在九霄云外。

月色融融里,风润洇香中,二胡登场了。一曲《二泉映月》使人柔肠寸断,潸然泪下。我微闭双眼,似有阿炳涕泗滂沱,凄婉缠绵,荡人心魄。有人说,《二泉映月》适合陪伴怨妇的低吟、离人的泪眼、征夫的.长啸、暗夜的幽灰。但是,此时此刻,我听到的是一种美仑美奂的天籁之音,惟妙惟肖的心灵之约,得到的是一种灵魂的震颤,人生的感慨。我轻唤着阿炳的名字,他凄怆的神色、哀悯的眼睛,深深地刺痛我的心;我聆听着阿炳的《二泉映月》,他精湛的二胡技艺、高耸的音乐灵魂,透亮了我的心空,铿锵了我的魂魄。当弓儿轻触到琴弦的一刹那,我听到演奏人是阿炳。

网师园导游词 篇4

国之源师库网师库教案所有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

十几减几1 www.chinaschool.net/teachingplan-do-view-576.html?mark=0 上下、前后 www.chinaschool.net/teachingplan-do-view-574.html?mark=0 认识时间2 www.chinaschool.net/teachingplan-do-view-573.html?mark=0 认识人民币 www.chinaschool.net/teachingplan-do-view-571.html?mark=0 认识时间1 www.chinaschool.net/teachingplan-do-view-572.html?mark=0 人教一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2 www.chinaschool.net/teachingplan-do-view-569.html?mark=0

上一篇:写给老婆1314字情书下一篇:趣味手球观课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