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的点评语

2024-08-30

小学生作文的点评语(精选5篇)

小学生作文的点评语 篇1

1. 字迹龙飞凤舞,大概你想当草书书法家吧?

2. 错别字太多啦,像烧饼上的芝麻一样,能不能争取把芝麻从烧饼上拍下来呢?

3. 字写得很挤,你不怕把它们热出毛病来?

4. 丢字现象严重,我猜想你是不是雨天常打破伞?

5. 从外到内,介绍了“”的特点,观察有顺序,也很细致,写得准确生动,调动了多种感官,内容真切具体。

6. 先写“”,再写“”,又写“”,最后写“”,写作思路多么清晰,描写多么细腻,你看,用恰当的比喻,把“”写得形象,逼真,突出春天的美景,另外“”场面也写得生动传神,突出了一个“乐”字,有景有情,多么美妙。

7. 动作写得很少,像秋天的枝头,一片叶子也没有。

8. 你的句子是缸里的死金鱼,一点也不鲜活。

9. 标点打得规规矩矩,如光滑的地板砖一样。

10. 生活气息浓厚,遣词造句准确传神。

11. 描绘景物时,写出了自己的体会,表达出了内心的感受。比如,发现第一棵小草萌芽时的惊喜,看见在自家屋檐下筑巢的燕子时的兴奋,闻到桃花吐蕊的清香时发出的赞叹,听到老师宣布春游活动时的快乐……这些都是内心的感受。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内心的感受乃至联想,都会使习作更生动,更真实,也会令他人感动。

12. 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一切关于春天的美好的东西写到习作里去,使习作和春天一样生动而美好!

13. 这段话有归纳综合地形貌,有详细地形貌,有动态,有静态,写出了“ ”的可爱之处。习作前后照应,视察细致,还把本身的喜好之情也写了进去。

14. 由于有了富厚的遐想,以是笔下生辉,看吧,把“ ”比作“ ”, 把“ ”比作“ ”,这些形象的比喻,何等生动地写出了“ ”。

15. 写景捕获风景的特点,形貌景象融会,由远而近,由面到点,处置处罚得井井有条,写出的文章更是层次明白,景有各自差别的形态颜色,捉住了形状特点。

16. 在你的笔下“”俨然像个小花圃,那么富有生命的气味,对“”的形貌,顺序序睁开,读起来一目明了。

17. 从外到内,先容了“”的特点,视察有次序,也很细致,写得正确生动,变更了多种感官,内容逼真详细。

18. 先写“”,再写“”,又写“”,末了写“”,写作思绪何等清楚,形貌何等精致,你看,用适当的比喻,把“”写得形象,逼真,突出春天的美景,别的“”局面也写得生动逼真,突出了一个“乐”字,有景有情,何等美好。

19. 写出了特点,写出了新意,景美―――天然美;人美―――可爱灵活无瑕的美。

20. 文章首尾呼应,语句简练,一针见血,点明主题。文章通过四季景色的描写,说明了xx之美,照应开头。若能注意段落层次分明就更好了。

小学生作文的点评语 篇2

关键词:教学用语,课堂用语,点评语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他们在课堂上的言语表达不仅决定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向, 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关系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特别是教师的课堂点评语, 是针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反馈, 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来判断自己表现的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 从而保持或是改进。学生是否对学习有兴趣和自信与教师的课堂点评有很大的关系。

一、课堂点评语的地位

影响课堂教学活动效果的因素有很多, 如教学手段、环境、教学内容、教师的专业素养等很多种因素。现在很多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效果, 大都从设计教学环节、教案, 以及具体教学内容上下工夫, 但是忽略了课堂点评语这个重要的因素, 这个因素说小一点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 说大一点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

课堂点评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以说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而学生是有感情、有自尊、有独立意识、有理想有血有肉的人, 他们希望得到周围人尤其是父母以及同伴和老师的尊重和真诚的关心。一个学生在入学之前, 最在乎的是父母亲对自己的态度和情感, 当他们在做完一件事时他们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赞赏和鼓励, 而在入学后, 教师逐渐就成为他们的重要人物。因此,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而课堂点评语是教师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的评价, 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课堂点评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课堂点评语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 随着我国中小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课堂点评正在走上科学的发展轨道, 比较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课堂点评语的作用, 但是, 事实告诉我们, 目前课堂点评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种:

1、使用不文明用语, 对学生的自尊心伤害大。

“在《教师课堂用语十忌》中, 作者关国强归纳总结了十种教师不应该在国内课堂上的用语。这十种禁忌语是‘粗言、俗言、冷言、恶言、无言、胡言、戏言、怨言、秽言、赘言’。” (1)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有提问、点评等环节, 在这些环节, 如果教师用语得当, 结果会是积极的, 如果用语不得当, 那么学生的自尊心首先会受到影响, 继而影响学生的心情和课堂氛围, 最终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例如, 有些教师因为自身原因, 带着坏心情进入课堂, 对学生缺乏耐心甚至是不友好, 当学生回答错误时, 教师说:“教了几十年书, 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学生”或“别人都已经听懂了, 就你不懂”等等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语。教师在点评学生时使用的这种不礼貌语言, 对学生的伤害非常大。教师对学生进行的不正确批评指责, 长此以往, 会使学生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没有上进心, 自暴自弃, 同时也会形成负面情绪, 甚至因此而厌学、逃学, 这样教育教学质量必然不能提高, 而且对整个班级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2、点评语言生硬, 缺乏艺术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2)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语言的表达对教学效果和质量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课堂点评语, 是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的回应, 教师希望通过点评语能够启发、激励、鞭策学生,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

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忽略语言的艺术性所带来的好处。有人说:“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如同钥匙, 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 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 (3) 由此可见, 一个教师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 对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有很大的关系。很多教师不能利用这个很好的机会来跟学生沟通和交流, 使得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降。同样的一句话, 用不同的话语表达, 就有不同的效果。例如, 一位教师在上课时提问, 而这位学生却不能回答上来, 老师生气的说了一句:“上节课刚讲过你就忘记了啊!”。如果老师这样说:“你仔细回忆一下, 上节课刚讲过的。”。两句话表达同样的意思, 可是换个方式来说带给学生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3、表扬无处不在, 未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在一些公开课堂中, 我们常常会看到教师会尽最大的努力抓住学生的优点, 去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学生的思维独特性、赞赏学生的主动性、赞赏学生对一个问题答案的质疑、赞赏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 赞赏他们的点滴成绩, 更赞赏学生的自我超越。一节课下来后, 没有一句是指出学生那里有做的不对的地方, 似乎每一个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正确的, 都是在进步。试想一下, 在如此频繁的表扬中, 学生们会有多大的进步呢?他们可能会被教师这样荒唐的表扬误导, 可能会高估自己, 导致自大自负。在课堂教学中, 有很多教师总是喜欢这样评价学生:“好极了!”, “你真棒!”等等, 但是“好”在哪儿?“棒”在哪儿?学生就不是很清楚了。所以这样无止境的表扬只能让学生迷失自己, 而不是激励学生。

(二) 课堂点评语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课堂点评语的内容和和方式仍然没有多大的改观。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新课改的认识不足。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点评语出现的片面化、形式化甚至极端的做法, 其中的根本原因是有部分学校的领导、教师对新课改及其理念认识不清楚, 理解不到位。

纵观目前的情况, 很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新课程有所了解, 但是对新课程的真谛依然没能准确理解, 在某种程度上新课改的理念与传统理念对立起来。例如, 部分教师将对学生的点评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理解为只对学生一味的表扬而不批评学生的错误之处, 把学生的优点放大而把缺点缩小, 使学生无法正确的认识自己。用这样的错误理念来进行课堂点评, 结果只能是教师努力在实现新课程的表象相似, 而实质却越来越远。

2、教师的职业素养比较低。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教师要随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的情况来对学生进行点评, 点评语具有反馈、启发、激励和引导等更多的重要作用。因此, 教师对课堂点评语的不重视是一种极为不明智的做法。教师之所以不能科学的使用点评语, 深层的原因是教师的职业素养比较低, 包括以下几点:

(1)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高: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 它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的总体要求。具备高尚的师德, 首先就要爱岗敬业, 对于教师来说就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 始终有一颗纯洁的心。有些教师不能正视课堂点评语的作用, 从而无法科学的进行课堂点评与师德修养不高有很大的联系, 他们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 所以在教育实践中对很多细节不够重视。其次, 教师在热爱教师职业的同时也要热爱学生。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双边活动, 只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热爱, 才会使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最后,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灵魂。教师总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对象, 教师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都是看在学生眼中的, 因此教师一定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行为, 但很多时候有些教师却忽略这些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课堂中的不恰当言语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各个方面。

(2) 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教师如果专业素养不高, 在课堂上就会手忙脚乱, 当学生的答案是老师没有预料到时, 教师就会不知所措。同时教师也无法判断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正确, 从而影响教师对学生恰当的点评。

(3) 教师的能力素养不高:教师的能力素养主要包括掌握教材的能力、沟通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等。随着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发展, 对教师的各方面能力也相应地提出不少新要求, 如把握学生心理和教育规律的能力、课堂点评能力等等。

三、课堂点评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 加强对新课改的认识。

为什么有很多教师依然沿用以前的课堂点评方式, 就是因为这些教师还依然被以前的旧思想和旧方式捆绑住, 无法挣脱这束缚, 他们对新课程的理念依然没有透彻的理解,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没有领会到新课程的真谛。

尽管很多地方对学校领导和教师组织了学习和培训, 可大都只是走形式而已。所以应该落实对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进一步组织培训学习, 让他们彻底的理解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真正的含义, 认识课堂点评语真正的作用和其重要性, 只有清楚的认识了课堂点评语的作用和重要性, 才能更好的进行课堂点评。

(二) 加强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

“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凝固剂’。” (4) 叶澜教授曾指出:“反思在一个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不会反思的教师, 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是经验的积累;能够不断反思的教师, 他的教育智慧就会随之不断增长。” (5) 教师加强自我反思能力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以及与课堂点评语相关的理论知识, 并结合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堂点评实施方案, 具体包括点评的方式、点评的时机、点评的语言等。

(三) 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1、提高教师入职门槛。

在我国的教师队伍中, 有相当多一部分教师是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 他们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 专业技能底下, 各方面还都很欠缺, 这样的教师自身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和提升, 怎么能要求他们有高尚的师德, 成为学生的楷模?我国的教师只要通过教师资格证和招聘面试, 就可以成为一名教师, 几乎不考虑教师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功底。而且教师资格证的难度也不大, 虽然部分地区增加了考试科目, 但并没有实际效果。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延长这些教师的实习期, 落实考核工作, 提高实习淘汰率, 对不合格的教师不予录用。

2、落实教师的职前培训和继续教育。

通过职前培训可以使新教师热爱教育事业, 学习新课程的理念, 更进一步掌所教学科的教材及基本的技能;提高新教师的心理素质, 掌握相关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以及学生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了解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能够做到寓教于乐。

在新教师入职之后, 要落实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让教师有机会参加各级继续教育学习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相关的教育机构要保证继续教育的质量, 教师要按时完成培训学时, 并且要通过考核, 不能通过考核的要继续学习, 直到通过考核为止。

3、落实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评价。

教师之间应该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各有不同之处, 他们的各方面修养也高低不同, 但是这都是正常现象, 教师要学会正确对待这一客观现实。同一学科的教师可以经常相互沟通和交流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学习别人的长处, 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久而久之, 所有的教师都会有所进步的。

(四) 教师应该“因材点评”。

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 接触的人不同, 性格不同, 学习能力不同等等很多方面都不相同, 教师不能“一刀切”, 应该结合不同学生的年龄、性格、基础能力等综合情况, 给每位学生制定不同的标准, 根据他们达到目标的情况而进行恰当的点评, 这样才能把点评语的作用运用到极致。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有其自身的特点, 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学生来进行合理的课堂点评,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怀和体谅, 使每一位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对自己有信心, 相信学生不但会学到更多的书本知识, 也会学到更多做人的道理。

参考文献

[1]董国英.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刍议[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12 (1) :56.

[2]胡丹.课堂教学评价语“四性”原则探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报, 2009 (06) :16.

[3]蒋建英.课堂语言, 请远离职业口语病[J].语文教学之友, 2003, (5) :58.

[4]刘艳萍.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用语的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基于——A校的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0.

[5]覃兵.唐巧.教师主体课堂教学评价能力的审视与培养[J].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1, 26:37.

[6]汪晓滟.小学课堂评价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研纵横, 2010 (06) :27.

[7]吴国章.浅谈音乐课堂教学语言艺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小学教研版) , 2009, (7) :45.

[8]吴国章.浅谈音乐课堂教学语言艺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小学教研版) , 2009, (7) :45.

[9]徐婷.对外汉语教师课堂评价用语浅论[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11:54.

小学生作文的点评语 篇3

经典语段1

我的初中生活,初一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般闲适;初二像李白一样,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永不言败;初三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样,拥有雄心大志。(山东济宁市中考满分作文《我的初中生活》)

点评:调动各种修辞手法,实现“开门红”。这个开头整体上看是排比,每个句子中又有引用,排比和引用的兼用,使文章文采飞扬,初显语言的魅力。

经典语段2

夏日的阳光透过细碎的枝叶洒满一地,犹如落雪后的脚印,斑斑驳驳。望着这斑驳的树影,记忆随之飘忽到推荐生考试的那天。那天,是我初中生活中永远不能忘记的一天。(山东济宁市中考满分作文《我的初中生活》)

点评:环境描写,衬托心情。以倒叙写景开头,引出对事件的叙述。描绘的夏景,既写出了天气情况,暗示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又能把读者引入优美的意境中去,唤起想象、联想和对人生、世事的思考,从而为理解全文作好思想准备。

经典语段3

这天,汤姆从本市晚报上看到一则广告:“人体配件更换厂――还你一个崭新的自己!”汤姆很好奇,人体配件还能更换?是医院吧?太不可思议,人体部件难道能像汽车配件一样随意更换?(山东临沂市中考满分作文《不该丢弃的真我》)

点评:设置悬念,发端新颖。文章从一则雷人广告开始,汤姆的疑问就是读者的疑惑。有了这么多的疑惑迫使读者产生追究起源的想法,情不自禁地、迫不及待地读下去,这样的文章,读者想不说好也难,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经典语段4

天使们穿着洁白的纱裙,手中拿着魔棒,轻轻一点,把温馨美好的元素纷纷撒落人间。――题记(河北省中考满分作文《天使来了》)

点评:题记美妙,摄人心魄。这个题记就像一幅生动的画面,顾盼流情,自然引人入胜。

经典语段5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包含着爱情,友情,亲情……其中亲情最为珍贵,它永远也不会改变。(安徽省中考满分作文《不会变的是亲情》)

点评:开头点题,简洁明了。文章一开篇,就开宗明义,点出题意,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

名师点评高考江苏语文卷 篇4

>>点击查看《2007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江苏语文试题》

江苏作文题目全文:

21.作文(60分)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 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试评人文色彩丰富、时代气息浓郁的江苏语文卷

江苏省自己命制的第四套语文试卷今天终于面世了。匆匆一瞥之后,笔者的最深印象是:文化色彩丰富,时代气息浓郁。

今年江苏卷的题型、题量和赋分如下。语言文字运用,共6题,24分。其中语音、成语和病句3道选择题,9分;语言运用3道简答题,15分。名句名篇默写,1题6空,6分。古代诗文阅读,5题,26分。其中选择题3道,9分;古文翻译1题3句,9分;古诗鉴赏1题2问,8分。现代文阅读,8题,34分。其中小阅读选择题4道,12分;大阅读简答题4道,22分。写作,1题,60分。因此,命题者严格遵循了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语文科考试大纲》和本省考试院制定的“补充说明”。

从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选材到小阅读选用今年4月“世界汉学大会2007”主题演讲《汉学是什么》再到大阅读采用著名诗人、作家雷抒雁先生的具有浓郁关中风味的散文《麦天》,从要求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要求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表达让“0”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到围绕“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一主题口号补写主持人的开场白再到以“怀想天空”这一抒情色彩浓郁的作文题目……充分表明江苏卷“语文科补充说明”“注重能力考查,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着力引导考生提高人文素养,同时注意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的命题指导思想得到命题者的高度尊重。

关于三道语言知识题

第1题语音,采用了前几年全国卷形式,但考查点还是同江苏去年一样,全部落在了常见多音字上,难度与去年相同,可能致误的是“着落/不着边际”(都音zhuó)的辨读。第2题恢复全部考查成语(没有像去年一样出现近义词辨析),除“一孔之见”离学生距离稍远之外,“改弦更张”“釜底抽薪”和“推波助澜”都是常见成语。选项应为“推波助澜”,属褒贬色彩颠倒。难度与去年相当。第3题病句辨析应当比去年容易。A项是“传统”与“继承、提高、升华”不能同时搭配,B项也是“专利意识”和“开发水平”不能同“提高”一起搭配,C项是句式杂糅或成分残缺。值得一提的是正确项D,该句结构同全国卷得分率极低“银行储蓄额的高低”那道题: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考生的跟斗可能跌在这里。

关于小阅读

这是一篇很新鲜的材料,刊载于2007年4月的《光明日报》,作者是人大校长纪宝成先生。原是演讲稿,命题者作了较大改写,现近千字。这篇文章围绕“汉学发展历程”和“汉学研究应当持守的对话精神”设置了四道选择题:分别要求选出关于汉学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对中西文化观念“差异”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对于“海外汉学”和“中国文化”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和依据文中信息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文章视野比较开阔,人文底蕴不够深厚的考生可能会感觉有些困难。总体难度与去年冯骥才先生的《木版年画》持平。

关于文言文

材料节选自武敏之的笔记小说《三十国春秋》,传主是南朝刘宋时的高进之。选文700多字。江苏命题者在文言文取材上有一个“潜规则”:避熟就生,而不像全国卷常选《史记》等经典,而人物也常常与典故、成语有关。材料情节较为曲折,出现人物也多,要求判断的字词和翻译的句子,感觉上不太容易。第8题的中“爽”的“差错”和“趋”的“快走”义高中课文中都出现过;“刑”的“宰杀”义属名词活用为动词;“伺”为多音多义字,据文意因为“等待”而非“等候”,属于极细微的差错,考生极易误判。第9题选出主人公“善于计谋”的一组是送分题。第10题正确选项为D,考点设在“桓道济为朝廷所收”上,事实上也是被诬陷而英勇就义了。翻译中的“设备”属古今异义,“死友”“死君”属为动用法,这些也都有些障碍。

关于古诗鉴赏

江苏卷今年继续选用词作。作品为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全词如下: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试题设计了如下两问:(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送别词,多叙男女离别。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辛弃疾的这首送别词,却立意不俗,超出常境。

词开篇即述离情,词人把送别场面凝缩成“唱彻”而“泪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状。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馀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视功名为“馀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的《鹧鸪天》词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b突骑渡江初”。簇拥千军万马,突破重围渡江投奔大宋朝廷,固是爱国壮举,又何尝不是为了功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在封建社会里,是互相联系的。换言之,只有“达”,才能“兼善天下”。所以视功名为余事而劝加餐,处于“国仇未报壮士老”的具体历史情况下,这里旷达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是激愤,是反语。“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点染。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把行色的凄凉况味,推上一个高层次。

下片宕开,从久远的历史长河来作论述:“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无论“离”,无论“合”毕竟都是个人间的事,它们只是“今古恨”的一种,言外之意是国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难,较之个人的悲欢离合,是更值得关注的事!用“只应”诘问更力重千钧。后结仍扣紧送人题意:“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江头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哪有人间行路难呢?这两句托意深刻,正应辛弃疾的身世遭遇并包容如今带湖闲居种种生活的体验在内。一首56字的《送人》小词,写得这样内蕴丰富,寄情高远,绝少“黯然销魂”情绪,“英雄感怆,有在长情之外”,由此词正可悟出。

关于名句名篇默写

与去年一样,4分出自“补充说明”今年首次规定的篇目,分别是杜牧《阿房宫赋》中的“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覆道行空,不霁何虹”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另1分考查初中背诵的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课外1分选自《管子・牧民》中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该句上句知名度极高,而下句却相对冷僻,想必不少考生会有困难的。

关于现代文大阅读

选文《麦天》刊于7月的上海《文汇报》,作者雷抒雁,陕西人。当代诗人、作家。先后出版诗集《小草在歌唱》等十多部和散文集《悬肠草》等六部。曾多次获得文学创作奖,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国外发表。节选后的《麦天》约1200字,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洋溢着一种丰收劳作的喜悦和亲人家庭的和乐,语言鲜活生动。题目涉及信息概括和分析,如第14题;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分析,如第15题;文中一段叙述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如第16题;第17题是对文中重要词语“鲜亮”与“滋味”的理解。这些题目,较去年切入角度小巧,设问清晰。试题更突出了对文学作品语言、结构的分析和欣赏。比较清楚地体现了新课程对文学作品学习的要求,这对的复习和应考应当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关于语言表达运用试题

第18题继、后继续选用有条件压缩语段形式,概括文字较为宽容,难度尚可。第19题,4分,笔者认为相当困难。原题如下:一位学者指出,“0”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它形简而意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0”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要求:(1)切合原意;(2)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

试题不是要考生讲道理,作议论,写出一个将“0”收进辞书的理由,而是要“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0”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笔者的感觉是该题的题干文字较为别扭,表意不甚明朗。

第20题,还是仿写题。奥运主题口号,考生耳熟能详,奥林匹克精神考生也了然于胸。细细读来并不困难,要求考生填写的内容也较常见。但一道5分题,文字占据了16K纸的大半版面,想必会给考生带来压力。

关于作文

江苏作文,四年的题目似乎形成了一个系列。

小学生写景作文点评 篇5

2、捉住了“”的特点,非常正确;“”,给人的感觉“”。

3、刻画风景时,写出了本身对风景的领会,表达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觉。好比,看见第一棵小草抽芽时的惊喜,瞥见在自家屋檐下筑巢的燕子时的高兴,闻到桃花吐蕊的清香时发出的惊叹,听到老师宣布春游运动时的快乐??这些都是心田的感觉。在形貌风景的同时,恰到好处地表达出心田的感觉以致遐想,使习作生动,更真实,也会令他人冲动不已。

4、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觉到的统统关于春天的美好的部分写到习作里去,使习作和春天一样生动而美好!

5、放鹞子是孩子们最爱的运动,此中的兴趣不问可知,通过细致的形貌,把天上鹞子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的腾飞局面显现出来了。

6、读着你的习作,让我们看到一颗何等可爱何等晶莹无暇的童心呀。

7、捉住春天的草、树、花等差别的特点,根据“”的次序,刻画出春天生机盼望盎然的景象,反应出本身由衷的高兴之情。

8、逼真地写出了“”快乐嬉戏的景象,语言生动,形貌详细,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写出了“”的美。

9 、再加上微风、杨柳、花香,笔下的春天就像一首诗,好美!

10、对“”和“”的形貌很有特色,颇带童趣,令人线人一新,“”这句古诗引用也很适当,加强了文章的表达结果。

11、春天的“”真美,捉住了“”写,写出了“”的特点,也写出了“”的特点,固然这些风景我们都见过,但透过你的仔细视察,我们却有全新的感觉。

12、视察细致,按先总后分的要领,写清楚“”的特点。语言正确,形象详细,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13、这段话有归纳综合地形貌,有详细地形貌,有动态,有静态,写出了“”的可爱之处。习作前后照应,视察细致,还把本身的喜好之情也写了进去。

14、由于有了富厚的遐想,以是笔下生辉,看吧,把“”比作“”,把“”比作“”,这些形象的比喻,何等生动地写出了“”。

15、写景捕获风景的特点,形貌景象融会,由远而近,由面到点,处置处罚得井井有条,写出的文章更是层次明白,景有各自差别的.形态、颜色,捉住了形状特点。

16、在你的笔下“”俨然像个小花圃,那么富有生命的气味,对“”的形貌,顺序序睁开,读起来一目明了。

17、从外到内,先容了“”的特点,视察有次序,也很细致,写得正确生动,变更了多种感官,内容逼真详细。

18、先写“”,再写“”,又写“”,末了写“”,写作思绪何等清楚,形貌何等精致,你看,用适当的比喻,把“”写得形象,逼真,突出春天的美景,别的“”局面也写得生动逼真,突出了一个“乐”字,有景、有情,何等美好。

19、写出了特点,写出了新意,景美―――天然美;人美―――可爱灵活无瑕的美。

20、偷偷的画面充满了生机盼望和活力,大天然的美景,有静,另有动态呢―――都是美,没有动态怎么办?于是你又遐想到了。

21、春天寂静的来了,在不经意中就充满了各个地方,春天的脚步真是挡也挡不住,

22、引得我们驻足抚玩,视察何等细致,写得有何等有层次,真好!

23、文笔天然清新,很多地方适本地运用了比喻,“”这些笔墨形象又富有美感。

24、在精致的文笔中明白对春天奇特的感觉,的却很有“诗情画意”。

25、通过本身的细致视察,逼真刻画,将这一刹时,化成了永恒。

上一篇:进城务工的欧洲农民工下一篇:安徽省十二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