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语者》有感:唤醒孩子们的阅读天赋

2024-08-03

读《书语者》有感:唤醒孩子们的阅读天赋(共4篇)

读《书语者》有感:唤醒孩子们的阅读天赋 篇1

唤醒孩子们的阅读天赋

——读《书语者》有感

龙港十小 杨海鸥

作者简介

唐娜琳?米勒(Donalyn Miller)

米勒老师在德克萨斯州沃斯地区的多所小学担任过高年级社会课和语文课老师,曾入国“2010年度德州最佳小学教师奖”.她和另一位名师联合创立了读书博客群“书呆子俱乐部”(Nerdy Book Club),并为学乐出版社(Scholastic)旗下教育网站的教育专栏撰稿。除此之外,米勒老师还经常在《华盛顿邮报》《阅读教师》《教育管理》等杂志上发表有关阅读教育的文章。

内容简介

《书语者——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是米勒老师执教七年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这一难题最为睿智且极有说服力的回答。在她执教的班上,学生们很少花时间去做应试的训练,而是尽可能挤出一切时间投入到阅读和相关活动中。学生们泡在书海中,随时准备进入自由独立的阅读状态,一个学年下来至少要阅读40本书,而且兼顾各种文类。在她的班上,一个学生想要不阅读都会变得很难。结果,她的学生全部都通过了全州的测评考试,而且大多都名列前茅。米勒老师通过自己教学过程中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将十几年阅读教学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并给出了详实可供参考的方法。这是一本书能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把对阅读的热爱与阅读教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爱上阅读,培养真正的读者。

精彩分享

△ 用来阅读的时间就是被善用的时间。

△ 告诉学生,阅读不是装饰,而是整个课程的基石。我们正在读的书、书中引起我们注意的内容,以及令我们困惑的地方,都会成为课堂教学与学习的材料。

△ 老师作为一名资深读者,应该去引导孩子,而不是刻板执行。

△ 老师,作为一种知识的来源,在学生学习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给与支持。

△ 只要我们教学生如何将阅读作为终身习惯来培养,而不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 考试技能来掌握,那么我们就是在践行我们的使命:培养真正的读者。

△ 任何一种课堂阅读教学法,除了在阅读成绩方面,还要在阅读热情方面,至 少达到或者超过独立阅读的效果,否则对学生有害无益。

△ 阅读既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情感的旅程。身为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踏上阅读之旅教学生看懂阅读的地图,在他们迷路时告诉他们怎么做,但这个旅程终归是他们的,要由他们自己去完成。

△ 每一堂课、每一次讨论、每一个回答、每一次作业都必须引导学生尽量不依赖老师,而是推动他们走向自主读写。

△ 鼓励学生阅读的关键之一就是教师自己重视阅读,并热衷与学生分享阅读的乐趣。

教师自身作为读者的阅读生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希望 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持续阅读、享受阅读,那么就必须向他们展示一个真正的读者是怎样生活的。

读后感受

“阅读是一切的基础” ,阅读的重要性众所周知。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明确目标:激发阅读潜能,培养终生读者。

我们要始终坚信,只要我们教学生如何将阅读作为终身习惯来培养,而不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考试技能来掌握,那么我们就是在践行我们的使命:培养真正的读者。在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只有体悟到阅读对其自身的意义,才会全身心投入,主动阅读。

二、赋予学生自主选书的权利。

美国作家理查德.麦肯纳说 :“任何一本书,只要能帮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并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入持久的需求,对孩子来说就是有益的。”每个人的阅读趣味、阅读基础是完全不同的,要让学生爱上阅读,首先得让他有阅读的欲望和自主权,而自己决定读什么是最重要的前提。学生在做阅读选择时,无论选了什么书,我们都必须认同他们的选择,因为这样也远好过他们一本书都不想读。在孩子们愿意读书的基础上,再在有丰富经验的读者引导,大多数学生会在阅读得深度和广度上取得进步,这就是我们老师发挥用处的地方。

三、定制高的阅读目标。

无数的事实证明,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可塑性,你给他的期望值越高,他越会努力地去实践。米勒老师给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一学年读完40本书。这么高的要求,就是要确保学生一直有书读,低于这个要求,学生很难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一二十本书不足以让学生爱上阅读。他们必须自主选择并阅读大量的书,才能“读书上瘾”.四、教师自己要成为一名读者。

教师自己不读书,要激发学生的潜能是非常困难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在走进你的班级之前,他可能一年都没有读过几本书,他可能只对奇幻类的小说感兴趣,他可能只喜欢军事战争或者游戏……教师要想引导孩子走向阅读的道路,首先要找到他的兴趣点所在,然后对症下药,给他推荐相关的书籍,激发他对阅读的兴趣。如果你自己没有读过这些作品,你怎么知道这本书是否适合学生读呢?

此外,教师自身作为读者的阅读生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希望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持续阅读、享受阅读,那么就必须向他们展示一个真正的读者是怎样生活的。

读《帮助孩子爱上阅读》有感 篇2

读了《帮助孩子爱上阅读》,知道阿甲是一位阅读爸爸,真了不起。不由得回忆起自己教女儿读书的一些情景。

记得我在家休产假时,闲得无聊,或是望女成凤,对着一个多月大的女儿又是说话,又是背儿歌,女儿“呀呀呀”回应我,家里人又惊讶又高兴。

女儿二到四岁,我也跟一般妈妈一样,买了几本幼儿书,抱着女儿边看书,边读儿歌,有时让女儿边看碟片,边做动作唱儿歌。

女儿上幼儿园小班、中班时,背儿歌、讲故事过关并不顺利,我知道后积极与幼儿园老师联系,最后女儿能顺利过关,女儿上大班时各方面都较好,她还拥有许多粉丝。

女儿上一年级时,我买来《365夜儿歌》,让她自己选择读儿歌,有时我与她进行背儿歌比赛,有时我故意背不出来,让她提醒我,她可有成就感啦,当然读儿歌的兴趣就更浓了。

女儿二年级时,学校举行讲故事比赛,我拿出《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让她读一读,选一个故事,女儿在家练习讲故事时,那绘声绘色的样子让我自叹不如。

女儿三四年级时,喜欢读《淘气包马小跳》、《青铜葵花》、《我要做好孩子》,我们一起聊书中的主人公,谈理想。

读《书语者》有感:唤醒孩子们的阅读天赋 篇3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很多,现在就第三章《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谈点感受。

先摘录几段原文如下:

1.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

2.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

3.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

4.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请不要嫌我不厌其烦地引用原文,而是这些论述实在是太棒了。这四段原文,是论述阅读的意义和好处——重大的意义和好处。这不由让我想起我校的阅读并由此感到欣喜与自豪:我们与“56号教室”有惊人的想似之处,与雷夫是英雄所见略同。

可不是?我校有全天候的开放阅览室——广义的阅览室,包括遍布教学与行政楼之间的圆盘走廊上的茶店式的小型阅览处,以保证学生有阅读地方;专门安排每周一节阅读课和每天的一段午休时间,以保证学生有阅读的时间;学校提供丰富的书籍、杂志,以保证学生有阅读的材料;学校经常组织各类读书征文赛等,以保证学生有阅读的兴趣与动力等等。从这点上来讲,我可以说,这是雷夫所在学校所不能比拟的(不是指56号教室)。

当然,我也会情不自禁地拿我们与雷夫及56号教室作比较,看有什么不同(相同点都是重视阅读,这里不说了),或者说有什么可值得借鉴的地方。先看阅读的动机或指导思想。我们是与素质教育、校训(博学)联系在一起的。较典型的说法是: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雷夫则是把阅读与生活、人生联系在一起,把它看作是“生活的基石”,是为了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人生”。两者相比,可以说是大同小异。稍有不同的是,雷夫更侧重于素质。尽管雷夫在第三章乃至全书中,没有出现过“素质”、“素质教育”等词语,但事事处处无不在讲素质教育、实践素质教育。他没有口号、没有名词和概念,只有实实在在的行动!他的所有实践和全部心血无不在诠释着什么是素质、什么叫素质教育。

再看阅读的方式、方法。应该说,我们阅读的方式也是比较多样的。“56号教室”的阅读有两点值得我们(包括小学)借鉴。一是老师帮学生(尤其是小

学生)挑选好书并落到实处;二是老师带领学生开办读书会,读会一章后一起交流。

与学校阅读有关的还有家庭阅读。没有家庭阅读的阅读不是完整的阅读。因为阅读的时间大量在课后、在家里,更重要的是孩子的阅读习惯须从小培养。正如俗话所说:三岁看到老。

那么家庭阅读的现状如何呢?雷夫说:“强大的‘平庸势力’串联起来,让有能力的孩子无法通过学习爱上阅读。这些势力包括电视、电玩、劣质的教学、贫穷、破裂的家庭,以及普遍欠缺的成人指导”。真是一针见血。尽管国情不同,但“平庸势力”在我们这里也是存在的。

当然,由于学校所在地与周边环境的不同,强大的“平庸势力”的范围会有所不同。在我们绍兴县,这个强大的“平庸势力”是除了电视、电玩、以及普遍欠缺的成人指导外,还有五花八门的兴趣班,特长培训班等。

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个人和机构以“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为幌子,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诱饵,强势推出各类兴趣班、培训班,真正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平庸势力”。受这股势力影响,城区几乎所有家长都将自己的孩子(幼儿、小学生为主)送往兴趣班、培训班。今天学画画,明天学书法,后天学弹琴、跳舞、下棋(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等,家长忙得不亦乐乎,孩子累得苦不堪言。

我并不反对让孩子从小学点画画什么的,以开发智力或陶冶情操等;反对的是不顾孩子是否有兴趣或天赋而逼着鸭子硬上架、甚至要上很多的“架”。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参加绘画兴趣班后,又拜师学书法,刚开了个头,看到邻居孩子在学拉小提琴,家长唯恐落后,立马花1000多元买了一架古筝,送孩子去音乐培训班。学了好几天,竟然还弹不准“多、来、米、发”!孩子又羞又怕抬不起头,家长又气又急骂个不休,辅导老师一脸尴尬说不出口——一笔培训费怎么拿得下手!

电视、电玩,已手忙脚乱,忽地又冒出这么许多气壮如牛、事关前程的兴趣班、培训班来,家长们哪里招架得住,哪里还会记得阅读!

而阅读,却是孩子“生活的基石”,关系到孩子“拥有更美好的人生”。要战胜强大的“平庸势力”,就得靠学校与家庭联手。

那么,家庭如何培养孩子热爱阅读而养成习惯呢?雷夫说:“孩子们需要大人经常陪他们一起读书、讨论。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当个好榜样。”为此,雷夫还为我们提供了两个方法:1.“做父母的绝对有必要带小孩子去图书馆”。“上图书馆是为了建立孩子们的价值观;置身于热爱阅读的人群中对孩子们是很有益处的。”2.“有些家庭有全家读书时间。有些家庭会要求每个人在周四晚餐前读完„„”

之所以想到家庭阅读,还有一些重要原因:一是我们的教师大多是年青教师,他们具有双重任务、双重身份:在校教育学生,在家教育孩子(还是小孩子),既是教师,又是家长(当然,其他教师也都是家长,只是年青教师的家庭

教育的任务更重、更迫切些);二是通过家校联系、家长会等形式,教师能够帮助家长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及找到培养孩子阅读的方法。

学校阅读与家庭阅读双管齐下,必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读《唤醒心中的巨人》有感 篇4

——《唤醒心中的巨人》读后感

天津市43中七年级刘海蕾

看完了世界潜能开发大师安东尼·罗宾斯的《唤醒心中的巨人》, 我心潮澎湃,久久无法平静,很渴望可以引爆自己内心潜藏的巨大威力。

安东尼·罗宾斯,本书的作者。他是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以及个人、事业和组织问题的协调人,公认的成功学、激励学方面顶尖的大师。接受他咨询和激励的包括美国总统克林顿、南非领导人曼德拉、网坛巨星阿加西、拳王泰森等。他还为美国陆军 “激励训练”服务,担任两位英国王室成员的私人顾问和英国谢菲尔德市的首席咨询专家。

在这本书中,安东尼给了读者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我们在许多故事中找到灵感,让我们逐步学会激发自己的潜能,激发我们控制命运的能力。他从梦想开始,逐步写到影响的力量,情绪的作用,时间的利用,健康与生命,最终向我们提问“一个人究竟能做什么” ,也许这也正是安东尼所经历的一切。他本来是一个贫穷潦倒的小伙子,26岁时仍然住在仅有10平方米的单身公寓里,洗碗盆也只能在浴缸里洗,生活一团糟,前途十分暗淡。然而自从他发现内心蕴藏着无限的潜能之后,生活便开始大为改观,成为一名充满自信的成功者。

人生有时就是这样,许多事是在瞬间注定的,有些本来看上去很偶然的一件小事,就可能使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从此发生转变。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都具有非凡的潜在能力,但这种潜能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一种酣睡的状态,它一旦被唤醒,就会做出许多令人惊奇的事情。

引爆内心潜藏的巨大威力,要靠自尊和自信。因为释放内心能量的关键要靠自尊,有了自尊才能找回自信,才能在逆境中不断调整自己,从而使心中的巨人不被逆境所击垮,使自身的潜能和力量得到充分发挥。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失去自尊和自信时,一切事情都将不再有成功的希望。大量实践表明,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事业的成功简直是一种奇迹,它可以引爆自己内心潜藏的巨大威力,是唤醒心中巨人的良方。有了它,你就 1

会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

安东尼说:“谁想到数年前所作的决定--今后要全力以赴以不负此生——竟然会带给我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这个世界上之所以只有极少数的人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乃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人不愿意用心,不知道把所拥有的能力好好地运用,以至于一生就此无声无息地结束。”

对,是“用心”,这是对拥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好诠释。就像我们大多数人在工作的时候一样,完成一个工作,用心去做和不用心去做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结果。不用心去做,做事情就效率低下,甚至会出现很多错误,没有乐趣,工作枯燥乏味;用心去做,我们就会有高昂的斗志,能感受到工作的乐趣。“用心”如一束激光,能够排除一切横亘在面前的障碍。如果你能拥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断进行改进,保持积极心态,即保持执着、挑战、热情、奉献、爱心、激情和信赖,对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严加要求,就必能开创出不寻常的人生。

具体地说,对每一个希望获得成功的朋友来讲,一要学会选择。生活为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个平台,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不会选择就会无所适从,浪费时间。二要自我加压。低头需要勇气,抬头需要实力。成功的机遇历来都青睐有准备者,任何一种成功都不会从天而降,必须靠厚重的知识底蕴和经验积淀作支撑。三要心态正确。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人生也是如此,总是变幻莫测,付出了不一定都能取得成功,但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能看到奋斗者的足迹。

上一篇:超市庆五一活动方案下一篇:镇江博物馆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