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规范解析

2024-11-07

抗震规范解析(共8篇)

抗震规范解析 篇1

抗震规范问答

作者:白雪霜 上传:yeguiren 来源:网易行业 2004-11-18 00:00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1]156年1月1日起施行。目前,新规范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许多设计人员在学习后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抗震规范管理组提出了许多问题,管理组对所提问题做了逐一解答。现挑选一些共性的问题汇总如下,以期对有关人员学习掌握新规范有些帮助。

3.新规范中为何无烟囱、水塔等构筑物及钢筋混凝土异型柱结构的抗震设计内容?

本次建筑抗震规范的修订,已不包括烟囱、水塔等构筑物的抗震设计内容,此部分内容归入即将修订的《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对于异型柱结构,目前工程抗震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普遍认为异型柱结构属于抗震不利的结构体系,目前正在修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未将其列入。若采用异型柱结构又无地方法规者,属于超规范、超规程设计,应按国务院《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29条中规定,“年之前高层的大型零售商场还比较少,《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举例采用了常见的 “年当时商业部的有关规定,根据目前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具体执行时,不论多层和高层,只有年营业额1.5万平方米以上三个条件均满足时才定为乙类建筑。

大底盘建筑,当其下部属于大型零售商场的乙类建筑时,一般可将其及与之相邻的二层定为加强部位,按乙类进行抗震设计,其余各层可按丙类进行抗震设计。

5.对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突出屋面的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及验算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新规范在第三章关于概念设计的规定中,明确要求结构体系的选型应防止刚度和强度的突变。突出屋面结构明显存在刚度突变,其抗震设计尤应注意采取可靠措施。例如,在计算分析时,第5.2.4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计算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基本振型指的是什么振型?

基本振型一般指每个主轴方向以平动为主的第一振型。

7.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的最小墙厚度是何含义?房屋抗震横墙是指什么样的墙体?不对齐或不贯通的横墙算不算抗震横墙?

新规范7.1.2,墙宽度小于此值,如0.12m条2款规定“沿平面内宜对齐”用语为“宜”,表示稍有选择,条件许可时应首先这样做,符合厚度要求的不对齐或不贯通的横墙也属抗震横墙。8.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的总高度比表7.1.2中总高度的计算有效数字为个位,即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四舍五入后满足即可。室内外高差大于0.6m。

檐口标高处不设水平楼板时,按抗震规范7.1.2。檐口标高附近有水平楼板,且坡屋顶不是轻型装饰屋顶时,上面三角形部分为阁楼,此阁楼在结构计算上应做为一层考虑,高度可取至山尖墙的一半处,即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至山尖墙的二分之一高度处。10.对于新规范7.3.2条第4款规定: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的墙体圈梁。构造柱的钢筋伸入基础圈梁内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对于底层框架砖房的砖房部分,一般允许将砖房部分的构造柱锚固于底部的框架柱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内(上层与下层的侧移刚度比应满足要求)。

新规范表7.3.1横墙较少”条第5款“关于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指得是什么?

新规范7.1.7层高,这里的层高与计算高度的概念不同,是指从一层地坪到一层楼板顶的高度。

20.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室内外高差大于0.6m,那么此时是否仍可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四舍五入吗?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若室内外高差大于0.6m中适当增加,但不应多于1m规定限值时按照新规范中第7.3.14即不允许同一结构单元有错层。即使设计时同一 结构单元内横墙无错位,楼、屋面板也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板,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24.新规范中第7.1.8条1款要求,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的轴线对齐或基本对齐,即大部分砌体抗震墙由下部的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支承,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不落在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而是由次梁支托上部抗震墙。托墙的次梁应按3.4.3条的要求执行,即需由省级以上有关部门组织的建设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进行审定。

29.钢筋混凝土柱厂房为什么不采用山墙(砌体隔墙)承重?

钢筋混凝土柱厂房不采用山墙(砌体隔墙)承重,理由如下:

1)山墙和钢筋混凝土排架柱结构材料不同,不仅侧移刚度不同,而且承载力也不同,在地震作用下,山墙和钢筋混凝土排架柱的受力和位移不协调不利抗震,可导致结构破坏,这种震害少。

2)屋盖系统(屋面板、屋架和支撑)在两个端部不封闭,屋盖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变化,在6度时山尖墙就有震害,其破坏后将引起屋盖的破坏。30.规范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

固条件较好的半地下室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嵌固条件较好一般是指什么情况?

嵌固条件较好一般指下面两种情况:

(1)半地下室的室内地面至室外地面的高度大于地下室净高的二分之一,无窗井,且地下室部分的纵横墙较密。

在这两种嵌固条件较好情况下,带半地下室的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

若半地下室层高较大,顶板距室外地面较高,或有大的窗井而无窗井墙或窗井墙不与纵横墙连接,构不成扩大基础底盘的作用,周围的土体不能对多层砖房半地下室起约束作用,则此时半地下室应按一层考虑,并计入房屋总高度。

31.若多层砌体房屋中设置了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当构造柱与圈梁边缘对齐时,施工时哪部分的钢筋放置在最外侧?

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框架柱和框架梁边缘对齐时,一般将柱主筋放置在最外侧,梁纵向钢筋紧贴着柱最外侧主筋,从内侧穿过。而对于多层砌体房屋,为了使圈梁充分发挥其对结构构件的约束作用,当构造柱与圈梁边缘对齐时,一般将圈梁的纵向钢筋放置在最外侧,构造柱主筋从圈梁纵向钢筋内侧穿过。

32.若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低于规范表7.3.1度区层数为三层及以下的房屋、七度区层数为单层和二层的房屋、八度区单层房屋,对于构造柱的设置规范不做要求。此时是否设置构造柱可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掌握,规范规定的是最低安全度要求。

33.随着墙体材料的改革,一些城市已经禁止或限制使用烧结普通粘土砖,代之以烧结多孔砖或混凝土空心小砌块,对于±0)有关规定,并注意采用水泥砂浆后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折减。

34.规范7.1.3时应如何处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规定,主要针对一般民用建筑。对于层数远小于表7.1.2条中,房屋中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限值与墙体是“一”字或“T”字形状无关,当采取局部加强措施时,限值可适当减小。

46.多层砌体房屋的墙体是否可以采用粘土砖和现浇钢筋混凝土混合承重?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章的适用范围,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属于超规范、规程设计。

在多层砌体房屋设计工作中,有的设计人员将抗震承载力验算不满足要求的墙片或墙段由砌体改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这种做法有可能属于超规范、规程设计。

在砌体结构中增设现浇钢筋混凝土墙后,结构体系可能改变为不同材料混合承重的结构,此时需根据结构楼板的刚度、砖墙与混凝土墙体的连接等情况,确定钢筋混凝土墙参与工作的系数,考虑结构体系改变后地震作用的传递及各墙段的分配情况,进行结构的计算和分析。若无配套的行业或地方标准,应按由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2000条的强制性规定。错层楼板之间的墙体应采取必要措施解决平面内局部水平受剪和平面外受弯问题。

当错层高度不超过梁高时,该部位的圈梁或大梁应考虑两侧上下楼板水平地震力形成的扭矩,进行抗扭验算。

需要强调,错层住宅违反无障碍设计的建筑原则,不利于老年人和儿童的安全使用,不符合国际上的设计潮流。

48.规范7.3.13的要求设置构造柱并适当加强;剖面形式为屋形,即檐口处有砖墙时,按房屋实际层数增加一层后的层数对待。

特别应注意,不论是三角形或屋形,坡屋顶山尖墙部位均需采用沿山尖墙顶设置卧梁、屋盖处设置圈梁和在山脊处设置构造柱等加强措施。

50.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上部砌体部分采用多孔砖时侧移刚度比有无变化?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严格控制底层框架和上部砌体结构的侧移刚度比,以免地震时底层框架部分的结构先于上部砌体部分破坏或破坏转移至过渡层。若上部砌体部分采用多孔砖,侧移刚度比的要求无变化,仍按抗震规范7.1.8条规定的抗震等级要求,框架柱上、下端弯矩的调整可参照框支柱的要求执行。5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设计时所布置的抗震墙如何协调侧移刚度比限值和承载力计算的要求?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进行设计时,所布置的抗震墙既要满足侧移刚度比限值的要求,又要满足承载力计算的要求。经常遇到承载力验算不满足,增加抗震墙的数量或厚度,满足了承载力验算的要求,但侧移刚度比限值又不满足了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主要是设置结构洞口,即采用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设置设置洞口并采用轻质砌块材料填实的方法,将抗震墙的刚度降低,在满足承载力验算的要求的同时符合侧移刚度比限值的要求。

59.砌体结构房屋的构造柱箍筋在纵向钢筋搭接区有无特殊要求?

在钢筋的搭接区范围的箍筋间距需要加密,这是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构造要求。对于构造柱在纵向钢筋搭接区的箍筋也应加密。

60.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范围可否按7.3.14条规定的加强措施仅适用于横墙较少的多层住宅楼。为了保证有较高的安全度,7.3.14-94)中有相关规定,设计时可以参考。

62.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范围内开一个洞口的情况下,弯矩计算的简化、偏于安全的方法。对托墙梁剪力计算时,由重力荷载产生的剪力不折减。72.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地下室的层数是否计入底框允许层数内?

若地下室嵌固较好(,则底层框架-条对非抗震时圈梁的设置要求不尽相同,实际工程中应如何执行?

抗震规范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两本标准中对圈梁的设置要求分别针对的的领域是抗震和非抗震,所以要求也不相同。工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执行。75.底框过渡层构造柱一般可采用哪些加强措施?

考虑到过渡层刚度的变化和应力的集中,新规范7.5.1,纵向钢筋7倍钢筋直径;当纵向钢筋锚固在框架梁内时,除满足锚固长度外,还应对框架梁相应位置采取增设吊筋、增设附加箍筋等措施加强,包括设置必要的抗扭箍筋等。77.抗震规范9.3.4条2款要求6度和7度时可采用十字形截面的无筋砖柱,实际工程中可否不用十字形而用T形的无筋砖柱?

9.3.4条2形截面两方向计算的偏心距不同,有时不满足不配筋的要求。

抗震规范解析 篇2

地震灾害的高度不确定性和现代地震灾害引起的巨大经济损失的特点, 使世界对过去长期视为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方法进行了反思, 认为过去的抗震设计只以人身安全为目标是远远不够的, 抗震设计不仅应考虑人身安全, 而且应考虑建筑破坏所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能得以控制。抗震设计如何能既经济又可靠的保证结构的功能在地震的作用下不致丧失甚至不受影响, 进一步探讨更完善的结构抗震设计思想和方法成为了迫切的需要。

使用至今已长达将近20年的公路89抗震规范, 今年正式废除使用, 它已不能满足我国公路桥梁快速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在此期间, 世界各国桥梁抗震理论和技术有了显著的发展, 而且, 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抗震设计规范设计思想已经大大领先于我国的工程界。因此,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讨论与修正, 交通运输部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的要求和规定单独成册, 在2008年10月1日实施了抗震细则, 随后在2014年发布实施新公路工程抗震规范, 以供公路桥梁设计部门进行抗震设计时遵循。《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 (以下简称新规范) 较《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以下简称老规范) 在设计思想、安全设防标准、设计方法、设计程序和构造细节等诸多方面均有很大的变化和深入, 限于篇幅, 本文主要介绍新规范的桥梁抗震设计思想。

1、抗震设防标准

抗震设防标准是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最基本问题。过去的几十年的时间里, 研究者和工程师都提出分级抗震设防的原则:即小震不坏;中震发生有限的结构或非结构构件的破坏;大震发生严重的结构和非结构构件的破坏, 但不产生严重的人员伤亡;而在可能袭击工程场地最严重的地震作用下, 结构不倒塌。这些基本的结构性能目标至今仍被大多数的设计规程所采用。但传统的方法是, 只针对单一的地震作用水平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 如老规范就是这样。现在的问题是针对每一个目标都给出相应的具体设计程序。这样一来, 就需要对目前实际上还是单一水准强度抗震设计原则进行修订, 采用多水准、多设防目标和多阶段的抗震设计原则。08细则和新规范参照国外桥梁抗震设防的性能目标要求, 同时考虑了和老规范中桥梁抗震设防性能目标要求的延续性, 规定:A类桥梁的抗震设防目标是中震 (E1地震作用, 重现期约为475年) 不坏, 大震 (E2地震作用, 重现期约2000年) 可修;B、C类桥梁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小震 (E1地震作用, 重现期约为50~100年) 不坏, 中震 (重现期约为475年) 可修, 大震 (E2地震作用, 重现期约2000年) 不倒;D类桥梁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小震 (重现期约为25年) 不坏。08细则和新规范的桥梁分类情况如表1所示, 各抗震设防类别桥梁的抗震设防目标如表2所示。

2、桥梁能力设计思想

新西兰学者Park等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了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能力保护设计原则, 并最早在新西兰混凝土设计规范 (NZS3101, 1982) 中得到应用。以后这个原则先后被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等国家的桥梁抗震规范所采用, 我国在08细则和新规范中引入了能力设计思想。所谓能力保护就是对延性抗震设计桥梁的基础、上部结构构件, 以及可能出现塑性铰的桥墩的非塑性铰区进行的加强设计。目的是保证非塑性铰区的弹性能力高于塑性铰区, 避免发生非塑性铰区发生塑性变形和剪切破坏。通过设计, 使结构体系中的延性构件和能力保护构件形成强度等级差异, 确保结构构件的地震破坏只发生在预定的部位, 而且是可控制的, 不发生脆性的破坏模式。能力设计方法的主要思路是对构件间或构件内不同受力形式间的承载能力差的控制, 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形成梁铰机构和延性较大的正截面受力破坏形态, 使结构具有足够的弹塑性变形性能, 保证大震时具有足够的能力耗散性能, 避免产生脆性破坏和出现不利的机构形式。通过简单的链接来具体阐明能力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 图1所示n个强度为的脆性链子与1个强度为的延性链子具有相当大的塑性变形能力。图1所示, 如果延性链子强度不小于脆性链子强度, 则当P的强度大于两者的强度, 最先断裂的可能就是脆性链子, 延性链子不能充分耗能;相反若脆性链子的强度均比延性链子可能发挥的最大强度还要高, 那么断裂时延性链子发生非弹性变形, 而脆性链子则未发生破坏。在这个过程中, 整个链子的最大强度由延性链子可能发挥的最大强度决定, 脆性链子受到的拉力因始终低于其设计强度而不会遭受破坏, 延性链子的作用就如同保险丝一样保护了整个电路。

能力设计方法中, 延性构件就是图1中的延性链子, 而能力保护构件 (脆性构件和不希望发生非弹性变形的构件) 就是其中的脆性链子。能力设计方法的关键是将控制概念引入结构的抗震设计, 有目的的引导形成对结构有利的破坏机制和破坏模式, 避免不合理的结构破坏形态, 并设法保证预计破坏部位的弹塑性变形能力。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能力设计方法主要有两方面的设计:一是能力保护构件设计;二是延性构件。

3、弹性抗震设计

由于老规范只采用一阶段设计, 通过引入综合影响系数来折减地震力后采用弹性抗震设计, 这种设计思想使得在高烈度地区的桥梁下部结构配筋非常之高, 而新规范在小震不坏的设计指导思想下, 采取了只在小震情况下考虑弹性抗震设计方法, 要求桥梁在E1地震情况下满足强度验算, 通过这种设计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下部结构的配筋率, 降低了桥梁工程的造价。

4、桥梁延性抗震设计

1971年美国圣弗尔南多地震爆发以后, 各国都认识到结构的延性能力对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意义。在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和1995年日本神户地震爆发后, 强调结构总体延性能力已成为一种共识。抗震设计方法正在从传统的单一强度理论向延性抗震理论过渡。目前, 大多数国家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已经采纳了延性抗震理论。在大震情况下采用延性设计是新规范的创新的地方, 他的指导思想就是大震不倒, 所谓延性就是指在外力作用下, 结构变形超过弹性阶段后, 其承载能力无显著下降的情况下, 结构的非弹性变形能力。结果变形能力大, 延性就好, 其破坏称为延性破坏 (或塑性破坏) ;相反, 延性越差, 属于脆性破坏。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延性可分为材料延性, 截面延性, 构件延性, 结构延性, 节点延性。截面的延性通常用曲率延性、转角延性或者位移延性来表示。从延性的本质来看, 它反应了非弹性变形的能力, 能够保证强度不会因为发生非弹性变形而急剧下降, 对结构或构件而言, 如果结构或构件在发生较大的非弹性变形时其抗力仍没有明显的下降, 则这种结构或构件称为延性结构或延性构件。

延性抗震设计思想主要是利用结构、构件自身的延性耗能能力来抵抗地震作用, 设计时是通过增加结构、构件延性来实现, 对结构允许出现塑性铰的部分进行专门的延性设计。在该方法中, 容许很大的地震力和能量从地面传递给结构, 而抗震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为结构提供抵抗这种地震力的能力。同时在大震不倒总体思想指导下, 还要保证结构延性可控, 如果延性过大会使得桥梁结构倒塌成为大概率事件, 这就要求结构在弹性阶段就消耗掉相当比例的地震力。结构延性设计的目的在于保证结构在构件屈服之后仍具有充足的变形能力, 依靠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 保证屈服部分发生延性破坏, 避免结构脆性破坏的发生和整个结构的倒塌。设计的重点是要选定结构中潜在塑性铰区的位置, 把塑性铰截面的抗弯强度尽可能设计得与需求的强度接近, 并确保塑性铰能够提供设计预期的塑性转动能力。

5 桥梁减隔震设计

随着地震级别的增大或者遇到特别重要的桥梁时, 就要对结构进行减隔震设计。减隔震设计是08版抗震细则的一个亮点, 随着国内工程界对地震机理和结构地震动反应研究越来越深入, 结构减、隔震和耗能技术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开发后, 国内已经进入实用阶段, 而老的规范没有任何关于减隔震方面的条文。国际上, 日、美、欧、新西兰等主要地震国家和地区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已经引入相应的条款。我国新的《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和08版抗震细则中也将桥梁减隔震设计单独成章, 充分体现出了其重要性。

与延性抗震允许很大的地震能量传到结构构件上不同的是, 桥梁的减隔震技术是将很大一部分地震能量转移到减隔震装置上, 这大大降低了结构本身的地震响应, 使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地震下的结构动力响应有两个基本规律:结构周期延长至地震波频率范围以外时, 地震响应会大大减小;结构阻尼越大, 耗散地震能量越多, 地震反应越小;从加速度谱中我们可以看出, 随着周期增长, 地震加速度反应值迅速减小, 同时从位移谱中也可以看出, 周期延长伴随着结构位移的大幅度增长, 这有可能给结构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 我们可以在结构上外设柔性装置增大结构周期的同时, 添加阻尼元件耗能, 从而减小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这就是减隔震技术的思路过程。

减隔震技术是通过延长周期、增大阻尼来减小地震反应。而当桥梁结构体系

较柔, 自身周期较长, 或场地卓越周期与隔震周期接近时, 使用减隔震技术容易引起地基与桥梁共振, 不仅不能很好的起到减震的作用, 反而会增大不利的地震响应。因此, 在比较软弱、不稳定、易于发生液化的场地, 下部结构高度大柔性明显等情况, 不宜采用减、隔震装置。事实上, 国外规范以及我国的08版抗震细则已经对此有所规定。减、隔震装置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桥梁自振周期较短;场地条件比较好, 具有较高的卓越频率和在长周期范围内所含能量较低;支座不承受负反力。因此, 中小跨径的梁式桥在多数情况下可尝试采用减隔震技术来保证地震中桥梁的安全性能。

6 桥梁抗震思想对比

下面从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两方面, 将桥梁抗震的新老规范做一个对比。老规范基本思想:单一水准的抗震设防思想。在发生与设计基本烈度地震相当的地震影响时, 位于一般地段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工程, 经一般维修即可正常使用;位于一般地段的三级公路工程, 经短期维修即可恢复使用;三、四级公路工程和位于地震危险地段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工程, 保证桥梁、隧道及重要构造物不发生严重损坏。设计方法:单水平设计, 在设计地震作用下对结构的强度进行常规验算, 基本不涉及与结构位移和延性有关的设计过程。

08抗震细则和新规范的基本思想:采用能力设计的两水准抗震设防思想。当遭受桥梁设计基准期内发生概率较高的多遇地震影响时,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桥梁设计基准期内发生概率较低的罕遇地震影响时, 应保证不致倒塌或产生严重结构损伤, 经加固修复后仍可继续使用。设计方法:两阶段设计。各类桥梁必须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抗震设计, 除6度地区以外, A、B、C类桥梁还必须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延性抗震设计。

7、小结

新规范相比老规范抗震设计思想有很大的提高,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阐述, 可以知道新规范采用分标准、分情况、分阶段的设计方法对桥梁结构进行抗震分析, 大大提高了规范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是国内抗震思想和设计方法的一个巨大的进步。

摘要:2014年2月1日《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开始正式施行。新规范相对于原《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J 004-89在桥梁的抗震设计思想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创新。为方便设计人员参考, 在此对新抗震规范桥梁抗震设计思想进行了介绍和阐述。

参考文献

[1]中国交通运输部.JTG B02-01-2013公路工程抗震规范[S].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4

[2]中国交通运输部.JTG/T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S].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3]中国交通部.JTJ 004-8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篇3

关键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1简述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GB50011-2001明确提出了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建筑抗震规范就是为达到此目的而对建筑有关问题所做出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它是将从事建设活动的有关各方组织协调一致的约束性文件,涉及到对地震作用的客观反映,对结构抗震性能的考虑,对建筑场地和建筑物地基不同条件的分析,对抗震计算方法的完善以及对长期抗震建筑经验的总结与应用。

我国建筑抗震规范实际上是根据科学的不断发展与建筑经验不断积累而完成的,因此,它的发展标志着科技进步的水平,抗震经验的积累、建筑结构变化的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的水准,甚至抗震防灾理念的变化,最具有丰富的实践基础,最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征和价值。在对我国建筑抗震规范从外部地震环境和建筑本身属性等决定地震对结构作用的诸因素,以及抗震计算方法和抗震建筑经验各方面研究时,必须首先注意各国建筑抗震规范抗震设防的基本思路和原则这个起着统帅作用的特点。

2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发展的若干讨论

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代表了我国当代建筑抗震设计的新水平。其采用的基于概率统计的三水准多级设防标准:在确定地震作用时,考虑了地震的概率,震级,震中距,以及场地土性的影响;同时使用了静力理论的底部剪力法、动力理论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来计算水平地震作用,以便发挥各自的优势;根据建筑结构的重要性不同对抗震措施和计算方法进行调整;采用不同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以适应不同的结构体系;分别采用弹性变形和弹塑性变形验算来保证结构小震不坏和大震不倒;根据地震危险性和建筑物地震反应特点确定需要进行竖向地震作用的建筑结构等,均反应了现行中国抗震设计的新水平和中国现阶段的国情与经济发展水平。

2.1抗震设防水准与设防目标由于地震发生的随机性,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抗震设防水准采用基于概率分析的不同设防级别“小震,中震,大震”,应该说是合理的。我国现行规范采用了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双重指标与不同的设防水准相对应。其中用设防烈度作为抗震设防指标是值得讨论的。抗震设防目标就是要尽可能地防止地震时及地震后建筑物的失效并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在建筑使用寿命期间,地震发生的概率具有随机性,因此,对于不同大小的地震,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用途,采用不同基准的设防目标应该有其合理性。中国现行规范已采用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级设防且标。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地震环境与风险性差异很大,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也极不平衡,导致各地区的地震危害性有非常大的差别。高地震危险性地区的低层和一般建筑也有很大的危险性,而相反处于低地震危险性地区的高层重要建筑,其危险性也不大。因此若能在设防目标上,进一步同时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及用途以及建筑所在地的地震危险性和经济水平,采用不同设防标准的设防目标应该值得考虑。

2.2地震作用地震作用不仅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且是地震发生概率的函数。当用某些参数来反映地震作用时,必须针对地震的某一个发生概率,或者说一定震级。一定时期内基于一定概率的地震可以用地震的强度,频谱特性及持续时间来描述。地震强度和频谱特性要受地震震级,震中距,场地类型,土质特性,甚至地震的传播方向的影响。由于地震的持续时间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而低强度地震的常时间作用会比高强度地震的短时间作用产生更大的破坏,目前,对它的影响常通过对地震强度和频谱特性的调整来反映,使地震作用常针对特定场地类型,用峰值地面运动特征值,或用特定阻尼单自由度体系修匀后的弹性反应谱特征值来反映。地震持时对结构的影响只有在时程分析法中才能考虑,而在拟静力理论的底部剪力法或振型分解法中合理考虑地震持时的方法,也就是如何考虑地震持时调整地震作用仍是一个需考虑的重要方面。

2.3场地地基目前我国规范中,场地地基对地震动的影响常通过不同场地土的分类以及其特征周期值来反映。规范采用了剪切波速和场地土覆盖层厚度来对场地土进行分类,对不同场地采用不同的地震反应谱。应该说规范中采用20米深度以内的折算剪切波速和80米以内的授盖层厚度来划分场地类型,并不能全面反映土层对地震动强度和特性的影响。在场地土分类时,可考虑标准贯入基数、承载力、地下水位等指标的不同变化对场地土分类的影响。不仅考虑场地土对地震动的影响,而且在计算方法、概念设计及构造措施上综合考虑不同场地土的影响应更具有合理性。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一直以来,没有考虑场地条件对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场地土加速度在0.19以上的强震记录,这个问题说明有必要考虑场地条件对地面加速度峰值PGA的影响,并对抗震设计规范中的有关条款作相应的修订。

2.4建筑结构建筑结构使用功能的重要性,体系的类型与施工因素等都是从建筑结构这个方面影响结构地震反应的重要因素。我国现行规范己对使用功能重要性不同的建筑进行分类,对于它们采取了调整地震作用和调整抗震措施等级以及调整计算方法等以区别对待;对于结构体系的类型,规范也对其进行了规定,要求对平面不规则的建筑结构,或立面不规则的建筑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即对复杂平面结构考虑了扭转振动效应,而对均匀对称结构采用了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考虑扭转效应。震害经验多次表明:即使是对称结构,有时也会产生扭转破坏:另外,地震作用本身也带有扭转分量,偶然偏心放大了结构的扭转效应,在扭转不规则的计算时应该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因此建议对规则结构,在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考虑扭转效应时,应考虑结构平面尺寸对扭转效应的影响,采用不同的调整系数。规范中考虑了建筑结构自振周期与阻尼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但在地震剪力沿结构高度方向的分布上,仅对结构自振期大于特征周期1.4倍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房屋以及内框架砖房,考虑了结构白振周期的影响,加大了其顶部地震作用。

3结语

抗震规范解析 篇4

第九篇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规章与计算标准

第一章抗震设计一般规定

第二章多层和高层钢结构的结构体系

第十篇工厂厂房项目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与计算标准

第一章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第二章单层钢结构厂房

第十一篇构筑物严格抗震设计要求与技术规范

第一章震害现象及其分析

第二章构筑物抗震概念设计

第十二篇桥梁与地下结构工程抗震设计耍点与技术规范

第一章桥梁工程结构抗震

第二章桥梁结构抗震分析方法

第十三篇农村民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被加国构件表面粗糙度及植筋技术

第十四篇建设工程连续倒塌防止技术与设计标准规范

第十五篇建设工程基础隔震结构设计施工规范与质量检测监督管理第十六篇建设工程抗震试验标准规范与技术方法

第十七篇建设项目工程抗震鉴定与加固标准规范及技术要求

第十八篇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算例应用操作规范

第十九篇《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解读及探讨第二十篇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国家标准规范及强制性条文

第二十一篇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设计监督管理国家法规政策制度

抗震规范解析 篇5

摘要:乡镇财政档案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但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开展乡镇财政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迫在眉睫,本文探讨了乡镇财政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乡镇财政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相关建议。

关键词:乡镇;财政档案;规范化;思考

乡镇财政部门是乡镇政府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乡镇财政档案是基层财政工作的真实记录,同时也是全景反映所在地区经济、社会、民生等领域发展历程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深化和社会不断进步,乡镇财政档案管理工作逐渐受到重视,但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开展乡镇财政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迫在眉睫。现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推进乡镇财政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开展乡镇财政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

1.开展乡镇财政档案规范化建设是提升乡镇财政工作整体水平的需要。管理好财政档案可以有效提高乡镇财政部门的整体工作质量,对于促进单位日常工作顺利开展也具有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更好地规范日常财务工作行为,不仅体现在对财政档案工作的记录层面上,还能够对财政工作中所涉及的各类文件进行合理的记录;另一方面,在加强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可以督促档案管理人员严格遵守工作规章制度,进而更好地确保财政信息的真实有效,对财政资金的用途和来源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2.开展乡镇财政档案规范化建设是提升乡镇财政档案信息化水平的需要。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支持下进行档案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乡镇财政档案管理效率。为此,乡镇财政部门应该加强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建设,建立稳定的档案管理队伍,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水平以及能力。乡镇财政部门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财政档案管理监督,提高档案管理水平。3.开展乡镇财政档案规范化建设是提升乡镇财政档案开发利用水平的需要。档案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具有凭证和参考作用。乡镇财政档案管理不仅仅是“保管”,更重要的在于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将藏身于“深闺”中的`“死档案”变成为我所用,为民所用的“活资源”。通过开展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提升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为高效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奠定重要基础。

二、乡镇财政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档案意识淡薄。部分基层财政部门对档案工作认识不到位,经常是“说起来重要,用起来必要,忙起来不要”,不能充分保证档案工作所需的人、财、物。有的单位虽然将档案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也有专人负责,但真正将档案工作作为单位长效工作来抓的却很少。2.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专业能力欠缺。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乡镇财政部门档案工作一般由总预算会计负责,其他会计配合,但他们疲于应付日常工作,难以集中精力钻研档案业务,再加上工作岗位变动频繁,造成业务素质普遍不高,直接影响乡镇财政档案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3.经费投入不足,档案保管条件落后。由于经费问题难以落实,一些乡镇财政部门档案室的保管条件总体上比较差。库房环境和面积不达标,空调、除湿机、灭火器等设备不齐全、陈旧老化等现象普遍存在,与“八防”要求差距较大。4.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业务薄弱。乡镇财政部门虽然建立了档案收集、保管、借阅、利用、保密等一系列档案管理制度,但往往流于形式、执行不严。档案资料收集不全、档案整理不及时不规范、档案借阅不严格履行手续等问题普遍存在。5.档案信息化程度较低,开发利用不足。乡镇财政部门的文书、会计等档案从收集、整理到装订、保管,基本上是手工操作,后期调阅也以手工为主,调阅效率低,档案信息化建设未得到充分重视。另外,在档案管理上存在重保管、轻开发的现象,开发工作更多的是针对文书档案,对财政业务档案利用开发不足,业务档案利用效率较低。

三、加强乡镇财政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建议

抗震规范解析 篇6

金使用需规范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吉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2014年四平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公告、时间、政审条件、职位表等最新咨询和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http:///jilin/

近日,国家审计署对18个省(市)开展了彩票资金审计工作。福彩和体彩发行20多年来,累计销售额已超过1.7万亿元,提取的彩票公益金已超过6000亿元,但公益金总体去向成谜;在局部可看清使用方向的地方,也是问题多多。(《京华时报》12月8日)

彩票本质上是通过政府特殊事业向社会募集的公益基金,其目的不是经营牟利,更不是赌博娱乐,而是通过销售彩票来补充公益开支不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彩票管理的通知》规定,彩票公益金提取比例不得低于35%,彩票公益金一半上缴中央财政,一半留在地方。上缴中央部分按60%、30%、5%、5%的比例,分配至社保基金、专项公益金、民政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留在地方的,也规定用于“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等5类公益事业。然而,从目前来看,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彩票公益金在使用上都存在问题。如2013年中央政府彩票公益金决算总数为303.08亿元,而用于补充全国社保基金总数为276.65亿元,比例超过90%,用于社会福利、体育、教育、残疾人、农村医疗救助等事业则少得可怜。

一些地方在彩票公益金使用上,乱象丛生,据披露,这方面存在三大问题:一是趴在账上睡大觉或沦为“小金库”。比如,截至2012年末,山东省体育部门有4.25亿元体彩公益金未使用,其中4个市、34个县未使用体彩公益金,占当年拨入金额一半以上;截至2010年2月,上海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累计结余6418万元,占筹集公益资金总额过八成。二是被挪去盖大楼、买车等。上海市的审计报告显示,2009年该市用于体育场馆改造公益金共1643万元,但有543万元彩票公益金,被民政、体育等主管部门拿来建楼、买车等。三是挪作办公经费。

如湖北某市民政局曾挪用13万元彩票公益金用于机关经费,荆门市民政局挪用39.8万元支付工资。2004年审计报告国家体育总局带头用2.9亿元彩票公益金修建了大楼,1.5亿元公益金发放部门工资。

正由于使用管理不规范,滋生了彩票腐败行为,如国家体彩中心原副主任张伟华、印制处原处长刘峰等擅自增加环节,转手高价采购,致使国家彩票发行费流失2341万元;青岛市福彩发行中心原主任王增先曾斥资2000万元公款,购买当时国内最顶级豪华游艇等。理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益金,却日益沦落为权力部门自肥的“唐僧肉”,不仅使福利及体育事业资助力度减小,也违背了“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宗旨,使彩票业合法性受到质疑。

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解析 篇7

1 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要求简述

与普通建筑结构相比, 抗震结构具有更为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其抗震性能优越, 即使遇到较为严重的地震也不会倾倒;对于一般的地震, 通过加强结构检修, 抗震结构能够继续使用;在轻微地震的情况下, 抗震结构基本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能够继续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在进行抗震结构设计的过程中, 必须进行各方因素的综合考虑, 应用先进的设计理念, 确保建筑受力情况符合科学标准, 保障其稳定性。另外, 还要依据建筑的具体情况, 进行抗震结构的优化和科学设计, 使其达到抗震结构的设计要求标准, 为保障建筑结构稳定奠定基础。总的来讲, 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具体要求大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1 刚度要求

在具体的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过程中, 必须首先明确其刚度要求, 这就要求设计中必须合理运用物理学和工程建筑等学科的专业知识, 并能够通过科学的连接设置, 进行合理调整, 提升结构的抗震性, 保证建筑受力变化可以被控制在一定区间内。这样做就可以在基础结构出现变形时, 借助抗震结构的调节功能, 保障建筑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确保其可以在经过有效检修之后还能够继续使用。

1.2 构件受力要求

构件受力要求是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环节中必须要重点考量的问题之一。相关调查资料显示, 在建筑刚度比较柔和的情况下, 遇到严重地震时主体结构受到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 并且, 如果地震仍有余震, 那么其将会对结构造成严重的持续伤害, 极易造成结构崩溃, 后果非常严重。因此, 为了保障结构的安全, 在抗震结构设计过程中, 设计者必须依据建筑的实际情况, 重点考虑其构件受力状况, 在设计工作中应加倍重视抗震性能的提升, 通过采取有效手段, 减小建筑结构受到的损害。

1.3 延展性要求

高层建筑结构的功能是极为重要的, 关系到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 在进行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时应明确科学设计的重要性, 依照相关规范严格要求设计行为, 保障设计效果, 其中, 必须重视建筑结构的延展性要求, 通过优化设计, 确保其强度以及刚度满足建筑使用的具体要求, 提升其抗震性能。

1.4 优化设计的要求

在进行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过程中, 除了要重视上述结构设计的具体要求外, 还必须重视进行设计优化。由于结构设计会受到工程造价的影响, 因此, 在设计环节中, 必须重视依据建筑特点和使用性能, 明确其主要发挥的功能, 以设计制约因素和设计目标为参照, 进行结构功能的优化设计。同时, 还必须重视结构体系的优化选择。高层建筑可以采用的结构形式有很多, 比如悬挂式和剪-框式等, 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以建筑的功能和造价、社会效益等要求为参照, 进行结构形式的优化选择。另外, 在设计过程中, 还应重视结构体系的优化设计, 应对建筑进行规则、对称的平面布置, 确保刚度分布保持均匀。

2 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要点探讨

2.1 建筑位置的科学选择

通过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分析可以证明, 建筑位置对其抗震性能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 在设计环节, 必须重视建筑位置的科学选择。选择位置时应将附近的地形特征和地貌状况纳入考虑范围, 以保障结构设计成果的有效性。建筑位置选择时应注意两点:一、为了保障建筑的安全性, 建筑位置最好避开变电站以及火电厂等。二、为了降低施工难度, 同时, 也为了保障抗震性能, 建筑位置尽量不要选在山坡地形处和丘陵地区。

2.2 优化设计方案

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 达到规定要求的抗震标准。在建筑主体结构上, 必须确保其对于空间变形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使其可以借助结构延伸性能恢复至正常状态, 降低因主体变形导致的消极影响, 为保障结构平衡奠定基础, 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到地震灾害对于建筑结构的破坏特点, 在设计环节就必须重视构件的合理布局, 确保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得到有效的协调, 提升抗震性能。其中, 应对竖向结构进行重点考虑, 由于其受到重力的影响, 设计时必须采取手段确保其处于受力平衡的状态, 满足结构刚度要求, 保障建筑结构的有序性, 促进建筑整体稳定性的显著改善。除此之外, 设计工作还必须对于工程建设实际进行考虑, 结合施工现场周围的地质条件进行。进行结构设计时, 应采取有效的防震措施, 对于建筑关键部分必须慎重对待, 减小建筑受到的均匀重力, 合理利用重力规律, 调控建筑受到的不规则作用力, 促进抗震性能的改善。

2.3 重视地震的扭转效应

地震是一种具有极大毁坏性的灾害, 不仅会破坏房屋建筑, 对于人员安全也有着巨大的威胁。由于目前还无法实现地震的准确预测, 因此, 地震的发生具有典型的随机性特征。地震发生时不仅会产生水平方向和竖向的作用力, 还同时伴随着扭转效应。因此, 抗震结构设计时, 必须明确扭转作用的破坏力, 重视结构位移的科学设计, 明确位移最小值以及结构最大位移的刚度, 确保建筑结构的位移保持一致。其中, 必须重视保证建筑结构的各个部分均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另外, 设计时还必须开展建筑性能研究, 明确其可行性, 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 通过及时调整和改进, 促进建筑抗震性能的提升。

2.4 合理设计结构参数

设计环节中, 可以借助地震模拟, 明确建筑受力情况, 合理设计结构参数, 对于结构各部分的实际受力情况进行科学计算, 内容应包括柱梁变形以及墙体承载能力等多个方面。在实施结构规划时, 必须全面掌握建筑的施工技术和所处位置等各项实际情况, 明确设计工作的重点和关键环节, 优化设计框架, 改善设计效果。

3 结语

近年来, 我国发生了多次地震灾害, 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也给社会建设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 房屋建筑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层建筑抗震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对于提升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意义重大, 因此, 为了确保抗震功能的正常发挥, 在设计环节必须重视加强科学设计和方案优化, 明确设计要求和重点, 提升设计成果的有效性, 改善建筑整体质量, 减小地震对建筑造成的破坏, 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发展秩序。

参考文献

[1]罗桂纯.隔震技术在建筑物抗震设防中的应用和推广[J].城市与减灾, 2014 (04) :27-29.

[2]张己存.刘家峡大桥抗震结构体系优化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4 (12) :56-58.

抗震规范解析 篇8

关键词:营业厅;业务受理借贷流程;规范;要点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7-0138-02

营业厅业务受理包括开户、销户、缴费等各个方面,为了提高营业厅的业务水平,提高营业厅受理接待业务的规范性,必须制定合理的业务流程规范,提升营业厅整体的形象,保证每一位进营业厅的客户都得到满意。现阶段,市场经济体系下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提高业务受理服务质量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加强对营业厅业务受理接待流程规范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营业厅业务受理接待流程规范的意义

营业厅业务受理接待流程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业务受理接待流程规范,能够有效的避免业务受理接待的随意性,提高营业厅业务管理水平,统一业务受理的流程。

②新流程规范的实施,有利于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提升其自身的业务素质,提升了营业厅整体的工作效率,保证了前台接待工作的规范性。

③有利于实施营业厅业务考核,对营业厅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具有很大帮助。

④通过营业厅业务受理接待流程规范,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为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确保每一位客户的满意程度。

2 营业厅业务受理接待流程规范使用范围

营业厅业务受理接待流程规范适用于公司旗下的所有营业厅,在营业厅建成开展业务后,就必须按照统一的受理接待流程进行工作。

3 营业厅业务受理接待流程规范的主要内容

营业厅业务受理接待流程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新入网业务受理

营业厅受理新入网业务过程中,具体的流程规范包括:

①客户进门需要主动上去询问,及时了解客户的实际需要。

②对客户通话额度、短信等业务的使用情况。

③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与要求,给客户推荐最佳的套餐,并向客户说明相关的业务资费情况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④给客户提供号码,让客户自主选择。

⑤如果当时有业务活动,需要根据客户的需要跟客户进行简单的介绍。

⑥对客户的身份信息进行核实,对客户提供的有效证件进行检查,如有需要可以复印客户相关证件。

⑦将客户信息以及办理的业务进行录入,收取客户的款项,现场进行点钞与查收,避免假钞。

⑧客户确定、签字。

{9}向客户说明相关的注意事项,包括入网初始密码、更改密码的方法等等。

{10}向客户说明花费以及缴费的方式。

{11}将相关的票据交给客户,提醒客户拿走自己的物品,最后礼貌性的送走客户。

3.2 缴费业务受理

营业厅缴费业务受理过程中,主要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客户进门主动询问客户业务需要;②根据客户提供的手机号码,向客户核对用户的姓名;③根据客户要求进行缴费,同时将业务活动告知客户;④收取客户款项,现场点收,检查钞票的真伪;⑤将相关票据打印,根据业务需要让客户签字(一般不用客户签字),同时将票据给客户;⑥询问客户是否还有其他的业务办理,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⑦用礼貌性的语言送走客户。

3.3 套餐变更业务受理

客户套餐变更业务受理,主要流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主动询问进门的客户,了解客户的业务需求;②核对客户手机状态(是否停机),停机不满足业务变更的要求;③如果客户的手机停机,需要告知客户停机不能变更套餐,提醒客户先进行缴费;④向客户讲解业务变更相关事项;⑤当客户接受相关事项后,在系统中输入客户提供的号码,并指导客户输入密码;⑥实施变更操作;⑦客户确定后进行签字;⑧询问客户是否有其他的业务需要办理,如有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处理;{9}将业务相关单据递交给客户;{10}走有送声。

3.4 补卡业务受理

客户补卡业务受理流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主动询问客户的需要;②根据客户提供的号码,指导客户进行手机状态查询;③如果发现客户的密码处在停机状态,需要指导客户进行缴费;④根据客户的等级进行相关补卡操作;⑤向客户说明补卡相关的事项;收取补卡相关费用,检验收取款项的真伪;⑥客户签字;⑦询问客户是否还有其他业务需要办理;⑧向客户推荐相关的增值业务;⑨将相关的业务单据递交给客户;⑩礼貌性的送走客户。

3.5 过户业务受理

过户业务受理流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询问客户新的业务需要;②根据客户提供的号码进行输入,并指导原客户进行密码录入;③对过户双方的身份进行核实,检查其是否符合过户的要求,核对手机号码的使用状态;④对于欠费状态的过户号码,需要指导客户缴清款项后再进行过户;⑤留存客户的有效证件复印件;⑥过户双方确认后进行签字;⑦向新客户说明相关注意事项,并解释话费查询、缴费方式;⑧询问双方是否还有其他业务需要办理,并向其推荐现有的增值业务;⑨将相关的票据递交给客户,并礼貌性的送走客户。

3.6 修改密码业务受理

营业厅密码修改业务受理流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主动上前询问客户的需求;②询问用户是否知道业务密码,如知道指导客户通过手机拨打直通电话号码进行修改;③如客户密码忘记,查询用户手机状态,核实用户身份,留存复印件;④如用户手机号码已停机,按缴费流程操作后再进行业务操作;⑤具体操作,客户确认后进行签字;⑥询问客户其是否有他业务需求;⑦将相关的单据递交给客户。

3.7 销户业务受理

对于销户业务,其受理流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主动询问客户的需要。

②询问进行销户客户的销户原因,尽可能的挽留客户,对客户提出的意见进行诚恳的解释。

③查看客户是否满足销户条件。

④对客户的身份信息进行核对,并保留证件复印件。

⑤实施具体的销户操作。

⑥收取相关的费用,检查真伪。

⑦客户确认后进行签字。

{8}向客户说明销户需要注意的事项。

{9}礼貌性的送走客户。

4 结 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市场化经济发展背景下,营业厅业务受理接待过程中,必须统一受理接待流程,严格按照相关的流程规范实施。作为营业厅的工作接待人员,必须保持礼貌,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将客户的需求作为工作的重点,提高服务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营业厅业务受理质量与效率,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凤杰.营业厅业务受理接待流程规范[J].管理制度,2013,(8).

[2] 刘刚.营业厅服务标准示范营业厅工作规范[J].业务办理,2014,(8).

[3] 高翔.中国联通客户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J].接待业务,2013,(13).

[4] 李鲜红.移动营业厅服务流程规范[J].营业厅管理,2011,(2).

上一篇:幼儿园父亲节国旗下讲话下一篇:节目《感动中国》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