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

2024-07-29

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通用9篇)

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 篇1

党的政治纪律既是“紧箍咒” 更是“高压线”

■对党员干部来说,党的政治纪律既是“紧箍咒”,更是“高压线”,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8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省第十一期领导干部党纪政纪法纪教育培训班上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强化纪律观念。

■“隐性世袭”,是社会不平等在政治领域的一种客观呈现。——8月30日,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廖卫民认为,如果能加大信息透明的力度,争取更多的信息平等,将有助于治理种种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从而消除“隐性世袭”于萌芽状态。这样,才能让更多平民子弟有更多机会进入到社会管理阶层,才能让真正的德才兼备之士担任要职。■电视问政是最直观、最有效面对群众的方式之一。——“电视问政”近期被中国多地政府启用。8月30日,安徽省委党校教授郝欣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在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官员尤其要重视和倾听不同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作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官员如果能自觉自律,不管是对上负责还是对下负责,基本上就没有风险。

——针对一些官员怨叹官场也是高风险行业,8月30日,新华网记者朱旭东发表文章认为,如果官员不自觉不自律,那就会处处是陷阱、处处有风险。

■很多政府部门的信任危机,多数源于一些官员的治理思维跟不上时代。

——8月30日,媒体评论员乔子鲲发表文章认为,从许多公共舆论危机事件看,一边是媒体排除阻力挖掘黑幕,一边是当地政府部门被动应对,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就在这种举动中不断流失。明知在信息时代很难捂盖子,为何不从一开始就积极主动去面对,去解决问题,去先行问责,以赢得舆论先机?

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 篇2

党员是党的组成部分, 是党内生活的主体力量, 也是党内民主的主体, 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程度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标尺, 因此发展党内民主要紧紧抓住党员这个中心环节来展开。要认真落实党章及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党内规章赋予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 让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成为党内权力的主人。首先, 要对广大党员进行党章教育和素质培养, 使他们在明确“党内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 切实增强党员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 提高参与党内事务的素质和履行责任义务的能力。其次, 要积极探索, 为党员自主表达意愿、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创造条件。要在拓宽党员行使权利、发挥主体作用的渠道和方法上下功夫, 打造党员行使权利、发挥作用的平台, 使党员的创造活力在健康宽松的党内生活氛围中得到充分体现。再次, 要完善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制度和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机制、党内监督机制、党员激励约束机制、侵害党员民主权利的责任追究制度等, 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激发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努力完善党内民主制度

逐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 是搞好党内民主的重要保障, 是发展党内民主, 增强党的创新活力的基本要求。在理论上, 十六大、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 全国各地进行了积极稳妥、扎实有效的改革和探索, 为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指明了方向。一是党内决策制度的完善。要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党内民主体现在党的制度和党内生活中, 就是全体党员拥有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党内一切重大事务的权力。要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反馈制度、征求意见制度等, 疏通党内信息渠道。要在制定政策过程中, 广开党内言路, 鼓励党员发表意见和看法, 提高党员的参政意识, 扩大决策过程中的公开性, 增加透明度。二是党内选举制度的完善。党的各级领导人的酝酿产生能否充分体现广大党员的愿望, 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尺度之一, 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途径。要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 推行规范的差额选举制度;采取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等多种形式, 扩大党员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的作用;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 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三是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的完善。通过制度规定, 明确常委会与全委会的权限责任与工作运行机制, 理顺全委会与常委会之间的关系, 更好地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加强党内权力制约与监督, 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保证各项权力正确行使。

3全面构建监督体系

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党内监督, 建立党内监督体系, 以党内乃至全社会的反官僚、反腐败斗争推动党内民主, 防止和克服党内可能出现的腐败现象。在工作中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全面构建监督体系:一是要把握监督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 防止权力失控。必须研究解决如何更有效地对其权力制约和监督问题, 在优化权力结构、科学分解权力、有效制衡权力上下功夫。要优化权力结构, 使权力的分配更加合理, 配置更加科学, 改变少数人说了算或个别人说了算的现象。要有效制衡权力, 以权制权, 互相制衡, 确保权力能得到组织内部的有效监督和制约。二是要把握关键环节。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资金管理使用、大项工程建设、大宗物资采购等关键环节的监督。下功夫抓好对管人、管财、管物等重要岗位和重点部门的监督, 确保他们手中的权力正确行使, 使党内监督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创新监督机制。要实现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有机结合, 以党外监督促进党内监督体系的完善。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 建立健全反映社情民意的机制, 进一步完善党务公开、使群众监督经常化、制度化。要充分发挥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 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 畅通民主监督渠道。要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 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 以此推动和改进工作。通过强化各个方面的监督, 使党内监督与国家专门机关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 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

摘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认真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 研究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 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做了重要战略部署。其中, 全会进一步强调了推进党内民主的重要意义, 就推进党内民主的发展做出了总体安排。当前, 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实现四中全会确立的宏伟目标。

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 篇3

关键词:民主集中制;民主建设;集体领导;党员权利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部分指出:“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发展党内民主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回顾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就会反复证明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不仅具有时代发展性,而且具备历史继承性。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可以发现:民主集中制坚持的好,民主监督作用切实发挥,革命路线就易正确,革命形势就向前发展;革命路线发生错误,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往往是在民主集中制未能正常运行的时候。

从1925年大革命高潮的出现到1945年七大召开,党贯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十年”。1925年到1935年,由于共产国际的错误引导以及陈独秀、王明等犯有“左”右倾路线错误的党内领导人未将集体领导原则贯彻到党的实际工作中,党的政策和策略缺乏科学性,而且党员民主权利无法得到保障致使其积极性受到打击。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实际领导地位,此后党的领导集体注重总结“前十年”忽视民主建设的教训,逐步完善党内法规、确立实事求是思想、开展丰富的民主实践,民主集中制得到健全和发展。

一、“前十年”民主集中制的欠缺与革命的曲折发展

所谓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它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能够通过发扬民主,把全党凝结成一个统一的、有纪律的战斗集体。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关键在于“集中制应该密切联系于民主制。用民主制的实行,发挥全党的积极性。”早在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第十二条就提出:“凡属共产国际党的党,必须建筑于德莫克乃西的中央集权的原则之上。”然而党在前“十年”的实践中坚持集权而未发扬民主,具体表现在忽视了对集体领导原则和党员权利的切实保障,不仅使党的凝聚力遭到了分解,对党的路线、政策的正确性和稳定性也造成了严重破坏。

1925年的五卅运动迎来了大革命的高潮。由于“五卅运动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促进了党的队伍进一步发展”,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但国民党右派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排挤打击中共及国民党左派力量,并通过一系列反革命政变窃取了领导革命的主动权。大革命的失败与共产国际的错误引导及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有着直接的关系,错误形成的部分原因就在于没有坚持集体领导原则。

“集体领导是民主集中制在党的领导制度上的具体体现,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关键环节。”受客观能力及主观意识的制约,任何个人把握事物规律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党的领导集体内部,决策的权力应由领导集体内的各个成员共同享有。毛泽东同志曾经批评过个人专断的现象:“一切事情,第一书记一个人说了就算数,这是很错误的。……只要是大事,就得集体讨论,认真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一人称霸。这样的第一书记,应当叫霸王。”中国革命“前十年”时期党内的“霸王”的确是存在的,1927年6月底,武汉的右派分子准备制造反革命事变,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和陈独秀企图通过妥协取得谅解,主张放弃对工人纠察队的领导。这时“任弼时代表共青团中央提出意见书,批评陈独秀。陈独秀竞将意见书当场撕毁。”可见从当时来看。即使是在党的领导层内民主制度和民主习惯也没有形成。

党内领导层民主生活不足、决策专断问题到土地革命时期仍未改变,且具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这一时期,思想上的教条主义倾向成为发扬党内民主、实行集体领导的桎梏。所谓教条主义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上的某些个别字句看做现成的灵丹圣药”教条主义的破坏力在于“教条主义容易装出马克思主义的面孔,吓唬工农干部,把他们俘虏起来,充作自己的用人。”1932年8月,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的再次“围剿”,受“左”倾教条主义思想控制的中共临时党中央提出了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当时负责前线工作的周恩来、毛泽东等领导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主动攻打会造成更不利的局面。10月上旬,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举行全体会议。会议严厉批评前线的部署是“纯粹防御路线”,会后坚持正确军事路线的毛泽东被撤销了红军总政委的职务。以王明为代表的党内主要领导人独断专行,党的领导层内其他成员没有监督的权利而只有服从的义务,领导集体内完全丧失了民主。

不仅党的集体领导的原则成为空话,党员的民主权利在遵义会议前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发展党内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首要的和最根本的,就是要保障党员的权利。在党员的众多权利中,批评权应是最直接也最易发挥效果的。充分保证党员充分行使批评权有利于及时而有效的解决和消除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有利于密切党的领导干部同广大党员群众的联系。然而王明推行错误路线的同时对其他党员同志的意见置若罔闻。第四次反围剿进行时,犯有“左”倾错误的临时中央为了排除障碍,将抱有不同意见的干部都看作“机会主义者”,开展“无情打击”。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江西省委宣传部长邓小平等,根据实际情况,反对“左”倾的“进攻路线”,被指责为“对革命悲观失望的右倾机会主义逃跑退却路线”。许多党员被扣上各种罪名,受到关押、刑讯和杀害,损害了党员对党的信任,并造成了党内盲目服从、随声附和的不良倾向。党的民主集中制受到重创,党内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创造精神不能得到发挥,给党和发展中的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二、“后十年”民主集中制的建设与革命的推进

在党的历史上,遵义会议是一次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在此之后,党内民主生活逐渐步入了正轨。民主集中制经过遵义会议、六届六中全会、延安整风和中共七大最终成为发扬党内民主的有效机制。

遵义会议后,党内的领导同志开始深刻地总结遵义会议前党内生活的经验教训,结合遵义会议后党内生活的实际,逐渐形成了扩大党内民主思想的基本思路。毛泽东从增强党的战斗力的角度强调了民主的重要性,他认为突出调动民主的力量“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的武器。”以党内法规的形式贯彻民主集中制是提高执行民主集中制自觉性的关键步骤,是切实保证民主集中制得到实行的重要途径。193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刘少奇作

了关于党法的报告,全会通过了三个党内法规文件。《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定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和纪律的决定》。这些决定,对于党切实实行民主集中制,发挥了巨大作用。1943年6月《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使得民主集中制原则更加具体化和制度化。七大党章第一次规定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对党员权利的规定,为党内民主提供了主体力量以及切实可靠的法律基础和政治保障。

解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身活力的巨大动力。牢牢把握实事求是的原则,摆脱教条思想的控制,推进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建设离不开全党思想的解放。前文中关于教条主义对党内民主所造成的危害已有所叙述,普通党员的意识被机械化,左倾教条主义压抑了集体智慧的发挥。从党的发展历史来看,对党内民主的冲击和破坏最大是“左”的思想和行动,而这种思想和行动的认识基础就是就是教条主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针对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问题指出,影响党内团结、阻碍党的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还是教条主义更为危险。”整风运动是一次破除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倾向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通过对教条主义的批判,党的思想和理论建设摆脱了教条主义的禁锢,为党内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对之前遵义会议、六届六中全会和延安整风运动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成果进行了总结和提高,将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建设和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七大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党员平等原则,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一切党员都要履行统一的党章和统一的纪律,决不允许出现一些人遵守、而另一些人可以不遵守党章的现象。”在讨论大会的报告和发言中,许多代表畅所欲言,或者就具体总结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训,或者对过去党内所犯的错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深入开展批评。毛泽东于5月24日所作关于中央委员会选举的报告指出“我们选举的原则应当是:犯过路线错误,已承认错误并决心改正错误的人,可以选。……我们要采取这样的方针,尽可能团结更多的人在我们的纲领下。”在对“前十年”经验教训总结的基础上,七大的民主实践成为“后十年”民主集中制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党的群众路线与坚持民主集中制 篇4

姚国彬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通常都认为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民主集中制是群众路线在党内生活的运用。这种观点太笼统,也很不确切,两者到底是什么关系,需要进行深入分析。要想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要先了解两者具体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它们内容和意义通常表述如下: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执政为民。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都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当党正确地制定和实行群众路线时,革命和建设就胜利、发展;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失败。它的基本表述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它规定了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整体、组织和个人的正确关系,是胜利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它的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在民主集中制中,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和结果。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与目标,就是要在党内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对于二者的关系通常的一个典型说法是这样的: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容还是同党的群众路线相一致的,它可以说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组织原则方面的运用,从党的群众路线来说,是群众——领导 ——群众,即从群众中集中正确的意见,形成领导的决策,然后再回到群众中去,指导群众的行动,即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是把党的群众路线运用于党的组织原则的必然结论。然而,这种说法把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混为一谈,表面上看去很有道理,实则不然。群众路线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体现的是价值和真理原则,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体现的是实现价值和真理原则的工作原则。群众路线中的价值和真理原则也是民主集中制所要服务的价值和真理原则。此时,有人会说:这样民主集中制就和群众路线中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一样的了,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是的,我们不能否认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中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着紧密的关联和类似的模式,但二者的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制度,侧重于党内组织和生活,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则侧重于党的工作,即党开展的实践活动。当然,这也只是表面上的说法。对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关系的认识,从更深层次上理解,需要从马克思主义那里说起。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著名的的话:哲学家们往往致力于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如何改造世界。至于如何改造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写到:“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要改造世界,就必须进行实践活动,而历史中进行实践活动的主体只能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产党人要想运用自己的思想体系改造世界,就必须让广大群众认同自己的思想体系或者至少是跟随自己去行动,把自己的思想认识转化成人民群众的自觉实践活动。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得以确立的核心观点。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实践观点就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治党派的“类属”标志。而进行实践的主体只能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共产党就必须十分注重群众。共产党人从来不是为了“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而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去改造世界的。共产党人改造世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必须依靠群众。然而所有问题就集中于如何依靠群众去实现改造世界,有人会说,我们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可以了,可问题又来了,怎么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呢?列宁在《政论家札记》中说到:“在日常工作中改变党的工作方式,改造党的日常工作,使党成为革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使党不但不脱离群众,而且日益接近群众,唤起他们的革命意识,发动他们参加革命斗争,这是一件最困难但又最重要的事情。”的确如此,真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儿。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必须把致力于共产党理念的人组织起来进行艰苦卓绝而又细致的工作,如何把共产党人组织起来,最重要的组织原则就是民主集中制,只有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共产党人,才会具有持久而强大的力量,才能进行艰苦卓绝而又细致的群众工作,才能引导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投身自我解放的实践中去,才能最终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实现改造世界,才能完成共产党人伟大光荣神圣的历史使命。列宁在《悼念雅〃米〃斯维尔德洛夫》中说:“把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这是革命最有利的条件,这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泉源。”把共产党人组织起来,我们可以依靠严格的组织纪律(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党的纪律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一种延伸)来保障,但对于把群众组织起来,我们却不能依靠这样严格的组织纪律,当然组织群众的基本模式也是民主集中制,只不过不像在党内的组织制度那样有硬性约束,这也正是我们开展群众工作困难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做极其细致而又艰苦的工作。所以,我们做群众工作时,不说民主集中制,而只是概括地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但二者所遵循的规律和价值理念内在是一致。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在这一段话中清楚地表达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仅仅是工作方法,而且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规律,而且还内含着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原则。共产党人如何把“从群众中来”的理论付诸实践,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共产党人进行实践的基本问题,也是共产党人实现“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党内的民主集中制和群众工作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着类似的运行轨迹,但现实中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呢?这就需要广大共产党员辛勤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是共产党人在群众之上和之外,而是到群众中间去,同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共同参加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最终实现改造世界的理想。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否则,这种集中就不是民主的集中,而是官僚主义的集中了,就会脱离群众,这个集中也就变得没有意义。坚持群众路线需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来保证,如果没有民主集中制的保证,就不会有广大共产党员拧成一股绳持之以恒做艰苦决绝的群众工作,所做的工作也不会有突出成效,就更谈不上为了群众、依靠群众而改造世界了。

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 篇5

《决定》对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提出了明确要求。认真领会、坚决贯彻《决定》的要求,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伟大创造,是随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在同盟章程中对如何实行民主、如何实行集中作了若干具体规定。例如,章程规定“同盟的组织机构是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代表大会是全盟的立法机关”;“中央委员会是全盟的权力执行机关”;“所有盟员一律平等”;盟员要“服从同盟的决议”,等等。这些规定虽然还没有使用民主集中制这个科学概念,但已经体现出了与前人不同的民主和集中相联系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民主集中制的创立指出了方向。

把民主集中制正式确立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在列宁领导下进行的。1899年,列宁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概括为“集中制”。随后,列宁又指出了“实行彻底的集中制和坚决扩大党组织内的民主制”的一致性和可能性。(《列宁全集》第11卷,第325页)1905年,俄国共产党根据列宁的思想在一个决议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民主集中制”这个科学概念,1906年又根据列宁的提议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组织原则,正式写入了党章。后来,列宁又把这一原则推广到共产国际各国党的建设当中,把坚持民主集中制作为加入共产国际的党的条件,提出“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应该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列宁全集》第39卷,第202页)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并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都对民主集中制原则有过深刻的阐述。

1937年,毛泽东同志在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指出,“民主集中制,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将民主和集中两个似乎相冲突的东西,在一定形式上统一起来”。(《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383页)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民主集中制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57页)党的七大、八大都把这一概括写入了党章。

邓小平同志在1956年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列宁主义的组织原则,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也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应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25页)1962年,邓小平同志把民主集中制上升到党和国家根本制度的高度来认识,他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也是我们传统的制度。坚持这个传统的制度,并且使它更加完善起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事情”。(《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12页)1979年,邓小平同志对民主集中制作了新的理论概括,指出:“我们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

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5页)

江泽民同志对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意义作了进一步强调,把坚持民主集中制同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相联系,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联系,提出了在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路线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的思想,提出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坚持、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要求。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四项要求,即:要进一步发扬民主,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充分发挥全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保证党的路线和中央决策顺利贯彻执行;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各级党委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更好地发挥地方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核心领导作用。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维护大局、严守纪律,防止个人专断和各自为政,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历史和现实表明,我们党不仅长期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而且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创造性地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和实践,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了正确规范党的政治生活、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制度,形成了我们党在组织建设上的鲜明特征和强大优势。在新中国成立、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又通过宪法把这种科学合理的制度运用于国家政权建设,在国家机构中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二)充分发扬民主,维护集中统一,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环节。

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更多地与党的组织活动和领导行为相联系。因此,民主集中制的执行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我们的领导作风。就是说,衡量党的组织和党的干部的领导作风,必须看民主集中制执行得怎么样。

当前所以强调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因为:第一,能不能正确执行民主集中制,直接影响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全局,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我们党历史上的几次重大挫折和重新奋起,都同民主集中制的执行状况息息相关。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一个严重教训,就是那里的共产党长期违背民主集中制,最终放弃民主集中制,使党在敌对势力的进攻面前土崩瓦解。邓小平同志说:“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干部可以变质,个人也可以变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03页)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第二,这是由民主集中制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由于民主集中制具有决策迅速、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的特点,依靠民主集中制,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即使发生挫折和失误也能得到有效纠正。所以,执行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领导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和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根本制度保证。

(三)防止和反对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两种倾向。

我们党所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就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就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二者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没有集中,就不能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形成全党的统一意志,就会违背民主原则,导致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状态。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防止和反对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两种错误倾向。

当前,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四个不够”,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开展批评不够,严肃纪律不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两种错误倾向。有的领导班子重大决策的出台,重要干部的任免,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有的甚至践踏党内民主,将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有的领导班子该集中的集中不起来,该坚持的坚持不下去,议而不决,决而不行,闹不团结,内耗严重。有的干部对存在的问题不敢抓、不敢管,息事宁人,当“老好人”。也有的同志无视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自由主义倾向严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这些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严重削弱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在一定程度上败坏党的作风。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党内一些同志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如何坚持民主集中制,认识模糊。由于封建专制思想和小生产方式的影响根深蒂固,有的领导干部自觉不自觉地把所在地方和单位视为个人的“领地”,习惯于搞“家长制”作风。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利益格局的调整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有所滋长。从制度方面看,目前民主集中制方面的一些具体制度还不完善,已有的制度执行得不严格,尤其是缺乏强有力的监督保障机制。

党的群众路线民主生活材料 篇6

一、×××(县委副书记、县长):

1、作风有些漂浮,习惯于遥控指挥。牵头的工作很多,不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例如既抓园区又抓XX新区这两个全县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但自己没有亲力亲为,只是安排安排,调度调度,经济开发区的污水处理厂项目按要求3月份要开工,而时至今天还未开工。

2、因循守旧,凭经验办事。作为县委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在处理疑难信访工作过程中,存在着凭经验办事的主观主义倾向。比如:XX的车祸赔偿案,这个案子本身就是一件二审终审案,完全可以走终结程序,而您凭经验,自认为解决他的假肢更换费用及困难补助就可以解决问题,达到停访息访的目的。但是现在通过多次约谈做工作,仍然在上访,事与愿违。

3、前怕狼后怕虎,畏手畏脚,想左右逢源,存在好人主义思想,不敢担当。作为县委分管计生工作的副书记、县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在处理近年公职人员违反计划生育的问题上,县委有安排有要求,但迟迟未提出处分建议,违反计划生育公职人员没有及时得到应有处理。我认为这是你太看重自己的“人缘”,太看重自己的“选票”,心里藏着

小九九,打着小算盘,想平安过渡,给干部群众留个好印象,这是功利主义思想在作怪。例如党建工作这一块,其觉得上有县委书记抓,下有县委组织部长抓,自己不好抓,而县委专职副书记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协助书记抓党建,我县基层党建工作实事求是的讲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没有认真去研究,去解决。

二、×××():

1、有好人主义思想,怕得罪人。县委安排你任经开区的书记,对你寄予很大的希望,想让你抓好班子建设,改变经开区的落后面貌,但是你没有真抓敢管,对园区干部作风散漫,办事不力,服务不好的现象,你熟视无睹,不去批评,不去整顿,以致到今天园区形象不佳,工作落后,一片萧条。究其根源,我认为你是考虑个人的多,考虑事业的少。请问,难道你对此不感到愧疚吗?

2、工作不实,落实不力。如县委、县政府去年就安排在经开区修一条道路和排水管道,目的是为了让XXXX有限公司的污水有地方排,你对此开了会,作了安排,但到现在为止还有两个组的地没征好,更谈不上建设,以致今年那次大雨,由于排水不畅,把农民的田地冲毁,老百姓找工厂的麻烦,把工厂的电停了,企业老板因此对县委、政府失去信心。

3、求稳怕乱,不敢拍板。如在处理公路所农民养护工的信访问题上,你就有突出的表现。公路所的农民养护工,在2006

年辞退时,就应该补偿到位,当时没有补偿,他们多次上访,县交通局和信访局提出每人每年补偿400元,而你认为2004年县公路局给农民养护工是300元一年,怕引起不稳定,不敢拍板。试想,时间过了10年,提高一点标准,会引起不稳吗?

三、×××():

1、不敢担当,怕惹麻烦。在老上访户的处理上担当不力,过分求稳怕乱。如XXXXXX老上访户,多年上访,请求解决住房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你作为分管信访维稳的县委副书记,如果沉下身子,专题研究,通过多方努力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但你不敢拍板,不敢担责,造成武云现在仍在上访。你不觉得,你太缺乏担当了吗?

2、群众观念淡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作为专职副书记,你分管的工作很多是关乎民生的,但是真正看重的是计生、安全和信访维稳“三个一票否决”工作,对其他工作看得轻,甚至是关乎民生的工作,你也不怎么重视,疲于应付上级检查,我认为你是功利思想作怪,怕影响个人的升迁。如去年XXXXXX召开全省创建“美丽乡村”现场会,邀请你前去参加,你就以迎接市里计生检查而推托。老百姓说,你只关心自己的帽子,却不重视他们!

3、存在奢侈现象,接待超标准。对上级来县检查、指导、考核,你讲排场、搞特权,就餐不进食堂,在外面进名店。

如去年5月有一家上级媒体来报道园区工作,新闻办本来已安排记者在县委机关食堂就餐,但你为了顾及面子,特别安

排接待处去XX就餐,当时,工作人员说“到底书记是书记”。

四、×××():

1、不敢较真,怕得罪人,当老好人。在安全生产事故追责问题上,不敢较真碰硬,不敢得罪人,有好人主义思想。如去年XX公路改造征拆工作中,XXX发生了安全事故,按理应予追责,作为分管领导却姑息迁就,怕得罪人,对相关责任人责任追究不到位。在抓信访维稳工作方面,县委多次出台相关的追责办法。而您作为信访联席会议第一召集人,存在“好人主义”思想,对稳控责任单位的责任人,稳控工作不到位的,不愿追责,甚至不敢追责,怕得罪人。比如:今年以来,我县上访老户多次抱团进京非正常上访,个别乡镇的稳控责任存在严重的失职行为,但您一直没有提出对相关责任单位的责任领导实行责任追究的建议。

2、不从实际出发,盲目决策。在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中,没有到乡镇深入开展调研,对基层情况掌握不准,对问题剖析研究不透,全县抚养费征收标准实行“一个调、一刀切”,不采取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办法,由于步子迈得太大,标准定调太高,造成安排流于形式,总体效果不佳。

3、不敢担当,回避矛盾和问题。XX工业项目的推进,XXXX、XXXXX、XXXX等项目早已签约,但由于原规划工业片区属基

本农田,无法启动征地拆迁。面对矛盾和问题,缺乏担当,没有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没有采取新的应对办法,致使项目无法落地开工。

五、×××():

1、图形式,不求实效,凭个人感受评判工作。由于你主管和分管工作太多,工作蜻蜓点水,重部署轻落实,把布臵当落实,甚至认为自己掌握了政策,熟悉了情况,不下基层接地气,听汇报,凭个人的感观和感受评判工作成效。比如,去年年终的XXXXX考核,存在走过场,搞平衡,基层单位意见很大。

2、搞形象工程,政绩观存在偏差。你热衷搞“路边工程”、面子工程,干工作只为做给领导看,热衷造声势。为应付上级检查,有好的感观效果,对马路两边视觉看得到的水田,由政府出钱帮助农民种早稻,社会反响很不好。比如XXXX省道沿线两边未耕种的农田,你要求县财政、农业、农办等部门和沿路各乡镇政府出资,统一翻耕种植。

3、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当“守摊干部”。你安于现状,守摊子思想严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比如,XX开发区的推进效果不明显,拆迁问题、基础设施问题迟迟难以推进。XX大道拆迁工作,共计XX户近XX万平方米,半年过去了一直没有推动。作为分管开发区工作的县委副书记,你的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担当精神哪里去了。

六、×××():

1、有长官意志,“官气”重,在安排或调度工作中,习惯强迫命令,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达不到要求就严厉批评人,不顾别人的感受。今年5月,在全县城乡环境整治工作调度会上,XXX因为工作不理想,阶段性落后,你在大会上点名道姓地批评XXXXXX,搞得人家很难堪。

2、有依赖思想,在困难较多的问题上,怕惹麻烦,敷衍推脱。比如我在XXXX调研时,大家普遍反映县里的水利设施欠账太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尤其是XXX所处的XXXX,亟待维修,否则遇到像去年那样的旱情,农民又会因此遭灾、上访。因为你分管农业生产,我把这个问题向你反映时,你却把这个事推给了政府的分管领导。

“走转改”, 既是方向也是方法 篇7

一、“走转改”, 改变做新闻的方向

首先, 走基层, 什么是基层?基层在哪儿?

社会结构的变化, 基层的范畴也在变化, 农村是基层, 工矿企业是基层, 城市社区、城市楼宇、微企车间也都是基层, 尤其随着基层人群的流动性增大, 基层架构和特性也在变化。

只有对这个问题有新的认识, “走转改”的思路才会放得开, 不会太狭隘。而只有把“走转改”的思路打开了, 新闻的选题才会更开放。

在“走转改”活动中, 我们不仅走进南川云都寺这样的乡村, 也走进城市的社区、城市的核心商业楼宇等, 不同的地方, 有来自基层不同的声音, 走的地方拓展了, 新闻的方向也发生变化, 新闻自然也丰富了。

第二是基层到底有什么?

说到这个话题, 很容易就想到有山有水、有鸡有鸭、有矿有井……这些固然是基层的元素, 但基层绝不仅仅只有这些。

基层更有越来越多被落荒的土地, 被闲置的沟渠, 被留守的儿童;基层更有正在消失的乡村文化, 正在传递的借贷风潮……

当然, 基层还有正在推广的新农合, 正在兴起的互助队, 正在增多的微企群等等。这些, 都是基层的原生态特征, 有固有的, 有新兴的, 也有正在孕育变化的。尤其是基层的特征和需求, 可能更具体更实际, 每个地方的特色和需求都不一样, 不真正走进基层, 不真正面对面的交流, 你很难找准基层有什么, 更不知基层要什么。

比如我们在多次到南川云都寺“走转改”, 调研出他们的特征是自然资源丰富, 但思路没有打开, 不知道如何运用资源。所以我们不仅通过报纸宣传他们的风光土特产, 也一起想办法如何筹办农家乐等, 从整体上思考如何帮助的问题。

而在渝北统景农业化果园的“走转改”中, 同样是农村, 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又有不同, 他们唯一缺的, 就是信息如何传递出去, 橘子熟了卖不出去。而这恰好是我们的长项, 信息一发布几天时间就把村里果农头疼的事解决了, 需求不一样新闻点也不一样。

基层有没有好新闻, 关键是看我们的脚步离基层有多远, 走基层有多勤。一旦走进基层, 融入基层, 去观察, 去思考, 去沉淀, 我们才能感知新的事物, 新的需求、新的变化。采访越是向下, 新闻的方向, 新闻的发展, 新闻的影响, 越是往上, 所以, 我们脚步的方向一转变, 新闻的方向也会自然转变, 这个变化从真正“走起来”开始。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 社会的变化, 往往是从基层群体文化、思想、环境、话语权利等的变化开始的, 这个过程, 从隐性到显形。要把握这种社会变化, 也是作为有责任媒体的职责, 也是新闻的源动力之一。做新闻, 需要从这隐性的变化中, 去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方向。毛泽东同志讲,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比如我们在做一些小区新闻、写字楼新闻等时, 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 需要深入基层, 才能更了解基层的新特征。也只有把社会前进的方向搞准了, 尊重科学, 新闻的方向才不会出现偏差。

二、“走转改”, 也改变媒体的方向

我们要办一张什么样的报纸?做一个什么样的媒体?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这些问题, 通过“走转改”, 也会帮我们进行梳理。

媒体, 大多都已是市场化运作, 这也是必然。但媒体“数字化”、新闻“GDP”化现象也很突出, 这是媒体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新闻质量, 是媒体发展的根本, 教育提倡素质教育, 地区发展讲可持续发展, 说到底, 就是要杜绝浮躁。随着各类新兴媒体形态的演变, 媒体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浮躁多少有些。从抢新闻的一线, 到唯“媒体GDP”的经营, 新闻本身, 新闻人自己, 都需要“素质教育”一下, 媒体发展也需要在深入的“走转改”中思考发展的方向, 根基一定要稳。

三、“走转改”, 也是实现转向的方法

转作风, 改文风。为什么要转要改, 我们的问题出在哪儿?这是我们在转改之前要弄清楚的问题, 不然转得糊涂, 改得盲目。而这个问题, 靠坐在办公室拍脑袋是想不透彻的, 光说可以说一大堆套话, 但大多都浮在面上, 不解决实质性问题。

多走走山路, 多聊聊天, 问题在哪, 根源在哪, 答案在哪, 或者一下就通了。跑现场新闻的记者都知道, 一单现场新闻, 记者到没到现场做深入的采访, 稿件的细节一眼就看得出的。通讯太发达, 电话采访, 网络采访等等太多, 而面对面, 心与心的交流沟通太少。

“走转改”这个方法, 简单又实用, 可现在就是用得太少, 所以必须大力提倡。

方法问题的另一个层面就是我们找到了问题所在, 用什么方法去改变。其实, 这个方法也是可以在“走转改”中找到答案的。

中国人讲究人情世故, 讲究礼仪仁义, 惟有尊重, 惟有走进基层大众坐到一起, 你才能得到来自基层真正的声音, 只有走进了基层, 这些细腻的东西才能融入你的笔端。只有走进基层, 你的作风才会转变, 作风转变了文风才会改变, 而最终文风改了也会回推去促进作风的转变, 从而自然的走进基层。

这个方法如何用好, 如何保证可持续的用好, 需要制度上的保障。当然这种制度, 并不是一个月必须下几次基层, 每个月必须交几篇下基层的稿子, 这些都是运动式的。关键在于, 整个媒体在深入走转改中, 有没有版面调整的支撑, 有没有文本要求的提升, 怎么跟走转改的成果、变化相衔接, 什么样的稿子可以上, 什么样的稿子有版上。

我们在去年改版时, 就把思路向基层、向普通大众贴近, 小区、写字楼、有事找时报等版面, 都主要想反映新的基层生态特征, 帮助基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在上个月的改版中, 我们又推出了政务发布等版面, 除了发布政府各部门的政策, 也是想更多搭建平台, 反映基层部门、基层组织、基层群体的声音和需求。这样落在版上的制度, 才是联动的保障制度。

用科学的方法保证“走转改”, 更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运用“走转改”, 从而使新闻得到提升。所以, 从这个层面来说, “走转改”, 既是方向, 又是方法。

试述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历史贡献 篇8

关键词:农工民主党;民主革命时期;贡献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076-01

1927年冬,谭平山、章伯钧、季方等在上海成立“中华革命党”,表示继续奉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930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等为继续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将中华革命党改名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首先响应并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3日,在第四次全国干部会上,又易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

一、坚决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927年中华革命党在上海成立后,刚刚建立起来的中华革命党,在极其艰难险恶的形势下,勇敢地开展了革命斗争,努力开创革命斗争的局面。按照《训令第一号》宣布的计划重点开展了宣传与组织工作,中华革命党利用自己的宣传阵地,创办了《突击》《革命行动》等周刊,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主张“打倒一切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中华革命党又大力地开展了组织工作。组织黄埔革命同学会与蒋介石的同学会相对抗,中央还派人到各地区发展成员建立组织。他们在上海、北平、天津、四川、山东、江西、福建等地,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组织工作。党组织的建立和初步发展,以及宣传工作的开展对蒋介石的政权造成了极大威胁,也为其以后的斗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反蒋抗日救亡御辱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行动委员会参加了各派爱国民主力量发动的一系列反蒋抗日斗争。“一二八”抗战爆发后,黄琪翔组织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干部和成员以“义勇军名义参战”。

1933年春,日军发动对察东的进攻,为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代表冯玉祥与行动委员会代表章伯钧商谈武装反蒋联合行动计划。章伯钧等领导人在北平动员一部分行委成员和青年支持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抗战。为发动反蒋抗日斗争作了军事、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准备工作。

三、坚持团结民主抗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形成了包括各民主党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在内的空前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7月10日解放行动委员会在香港致电国民党,郑重提出著名的“八大政治主张”,要求国民党实现和保障人民的各种民主权利,以实现全面抗战。

1939年9月9日国民参政会一届四次会议在重庆举行,会议提案讨论实行宪政以巩固党派团结问题,强烈要求立即实行宪政。农工民主党及其他民主党派举行了以民主党派参政员为主体的宪政座谈会和宪政促进会,这就推动了重庆各界纷纷举行宪政座谈会。

1946年1月10日,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解委领导人一致认为国民党不取消一党专政,不仅共产党不放下武器,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也不会放下武器,并且要与国民党反动统治斗争到底。1947年2月,解委召开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改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会议规定了新的任务和方针,明确提出以社会主义为农工民主党的奋斗目标加强与中共的全面合作。

四、积极筹建新中国

1947年7月美国决定扩大援蒋,国民党与美国签订了《中美救济协定》、《中美海军协定》等不平等条约,这激起全国人民反美浪潮的高涨。1948年初农工党在香港与中共有关负责人建立联系,开始了在中共领导下的新军事运动。1948年月2月3日在香港农工党联合各民主党派发表声明《不承认卖国条约》,在此期间各民主党派开展反帝运动争取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同情。1948年9月农工党中央扩大会议所作的决议中着重声明要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和长期合作积极拥护和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

1949年,农工民主党首席代表彭泽民在政治协商会议上表示,他坚决拥护刘少奇提出的,“不仅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就是走向社会主义还愿意与大家一道的建议,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下去,共同建立新中国。”农工党为筹建新政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民主革命时期,农工党同共产党的关系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加深,农工民主党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努力探索富国兴邦的道路,歷经艰难曲折,终于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才能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自1930年成立以来,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农工民主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亲密关系,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确立和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的结晶。

党的群众路线专题民主生活会方案 篇9

一、会议主题及主要任务

根据-------------要求,为扎实开展好第二阶段-------------------活动,-----党委拟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认真分析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方面的问题,深刻剖析主客观原因,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先进性和战斗性,促使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提高群众工作本领。

二、召开时间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定于-----------召开--------前完成会后各项工作。

三、方法步骤

(一)征求意见

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思想发动,创新方式方法,引导广大官兵放下思想包袱,敞开心扉、开诚布公,实事求是地反映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对-----党委贯彻落实反对“四风”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二)专题学习

会前,委党组中心组采取个人自学方式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三)交心谈心

会前,要广泛开展一次谈话交心活动,党委书记、副书记与班子成员分别谈心,班子成员之间相互谈心,之后班子成员按照联系点分工与相关支部领导及普通官兵谈心,主动敞开思想,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把问题亮出来,把自己摆进去,真心实意相互交换意见、查摆问题。

(四)自我剖析

党委班子和班子成员要联系实际,在广泛听取意见、深入开展谈心的基础上,认真准备书面发言材料。对照检查材料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重点突出、内容实在,剖析深刻、触及灵魂,防止把剖析材料写成工作总结或述职报告。

(五)召开会议

会议按以下流程进行安排:(会议由-------党委书记-------同志主持)

1、-------志通报各支部和基层官兵对党委班子和班子成员的意见、建议。

2、----------同志代表-----党委进行查摆剖析。

3、党委班子成员分别作个人剖析。按以下顺序进行:----、----、----、-----、-------。每名党委成员个人剖析完毕后,其他党委成员对该同志提出批评意见,主持人对该同志进行点评。最后,该同志就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同志的批评意见作表态发言。

4、出席会议的---------领导对会议进行讲评,对班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要求。

5、会议结束。

四、对剖析材料的要求

领导班子的对照检查材料由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主持起草,作为整改的重要依据,在一定范围通报。班子成员要自己动手撰写对照检查材料,要深刻分析思想根源,提出明确的整改措施或思路。具体要求如下:

(一)查摆问题要准确。联系自身实际及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认真回顾总结个人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情况,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变作风方面的基本情况,“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二)剖析根源要深刻。剖析根源时要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角度,注重从思想上、作风上找原因、挖根源,做到剖析自己不怕严、吸纳意见不怕刺、亮出问题不怕丑、触及思想不怕痛,真正实现增强党性修养、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整改思路要明确。整改措施和思路要对照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思想、作风根源,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整改措施和思路符合实际。

五、工作任务及完成时限

(一)会前准备阶段

1、起草------党委专题民主生活会实施方案,并--------公示。------前完成。

2、下发通知给各支部,征求对党委班子、班子成员的意见、建议。-----------前完成。

3、整理汇总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原原本本地反馈给---------党委及每名班子成员。--------前完成。

4、起草-----党委自身剖析材料,并征求党委班子成员意见。-------前完成。

5、党委班子成员结合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及本人学习、工作、生活实际情况,起草个人剖析材料。-----日前完成。

6、起草党委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主持词,做好会场布置工作。--------前。

(二)正式开会阶段

按照本方案第三项所列的会议程序开会。

(三)会后工作阶段

1、根据会议查摆出的问题,起草-----党委整改方案。------前完成。

2、向--------公开党委班子和班子成员的整改方案,接受监督。-------完成。

5、起草民主生活会情况报告报-----党委,抄送--------纪委。---------前完成。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

生活会征求意见表

填报部门:支部书记签名:

注: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以及

上一篇:感恩类作文素材下一篇:初中七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反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