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章的名言

2024-09-24

吴玉章的名言(通用5篇)

吴玉章的名言 篇1

关于吴玉章的名人名言

1、人生在世,事业为重,

2、理想必须要人们去实现它。这就不但需要决心和勇敢,而且需要知识。

3、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为范畴。

4、能够献身于自己祖国的事业,为实现理想而斗争,这是最光荣不过的事情了。

5、你们朝着伟大的.目标前进的理想,将是使你们勇敢地走进生活中去的鼓舞力量,

6、人生有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劲。东风得势,时代更新,趁此机,奋勇前进。

7、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

8、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就要决心为国家、人民作一个有用的人才;为此就要选择一个奋斗的目标来努力学习和实践。

吴玉章的名言 篇2

关键词:吴玉章,新中国早期教育,贡献

吴玉章1878年12月30日出生于四川自贡荣县的蔡家堰, 他是一个革命的教育家, 准确地说, 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然后才是一个教育家, 因此他的教育理念无不围绕着促进革命的宗旨提出, 这对新中国的早期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发起和推动留法俭学活动

吴玉章的教育活动最早始于1912年2月, 当时他与李石曾等人在北京创办了“留法俭学会”, 该会旨在帮助介绍国内理想丰满而经济拮据的学生到法国留学, 以期学成回归改良中国, 成员们将自己留学期间所获得的经验, 通过学会建立的留法预备学堂, 传授给即将出国的青年学子。当年夏天他们就送出了首批十多人, 在一年多里, 一共为国家输送了一百余名留法学生, 许多接受学会帮助留法的年轻人, 后来均成长为共和国的栋梁之材, 如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李富春、赵世炎、陈毅、聂荣臻等人。

1916年5月, 中法两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共同在巴黎筹建了法华教育会, 吴玉章任会计, 分管留法学生和在法华工的管理、教育等工作。当年冬天, 他回到北京重办留法俭学预备学校, 并将分会办到了四川、湖南, 使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国内局部地区得以蓬勃开展起来, 直至1920年, 在法国的蔡元培和李石曾邀请他到里昂创办中法大学, 他才欣然离开。“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的教育理念于此阶段形成, 根据革命现实不断创新的办学思路也由此得到启蒙, 吴玉章在他人生后来的教育实践中持续践行和发展着。

二、创新和推行高等教育变革

1. 改造旧时代教育。

吴玉章早在1922年担任四川最高学府的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时, 即开始尝试对旧教育进行改造。当时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为国内六大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之一, 在硬件方面具有强大优势, 但软件方面却显得相当弱势:学校教育思想陈腐, 课程设置落后。虽然学部在1910年就颁布了《改良私塾章程》, 鼓励和促进学校教育的改良,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又进而废止了读经, 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仿效日本实施资产阶级新学。但这些措施依然无法完全屏蔽掉具有四千多年历史的传统教育中的陋习, 诸子学说、桐城古文充斥在学习内容中, 教职工纪律自由涣散。

在这样的背景中, 吴玉章走马上任, 而此时他恰好际遇中华民国教育联合会颁布《学校系统改革令》 (即“新学制”) , 普通大学获得了相对独立的教育权, 值此良机, 他又一次实践了教育为革命的理想。他在校内实施了多项改革措施, 提出了“培养革命人才”的学校办学宗旨, 围绕这一宗旨, 他亲自担任“马克思派社会主义”等科目的教学, 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思想, 同时吸纳了大量思想进步的教员和学生入校, 他续聘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者王右木为成都高师的学监, 保释因“赤化”川南师校而被扣押的共产党员恽代英, 并聘为教员, 他还与学校教师、重庆革命领袖杨闇公等人, 组建了中国青年共产党, 以此领导校内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工作, 同时, 在学生中创办《星期日》等期刊, 传播新思潮, 培养了许多如袁诗荛、张秀熟、杨尚昆、廖恩波、童庸生等一样的学生, 这些学生后来都成为了中共的优秀干部。成都高师在吴玉章的思想改造下, 一时成为了四川省内革命宣传活动之中心, 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之总部。

在教师的引进和培训上, 他尤其注重教员聘用的专业化, 著名物理学家郭鸿銮被任命为教务主任, 著名教育家、出版家舒新城, 图书馆学家穆跃枢, 德国哥廷根大学毕业的数理博士魏时珍等人, 悉数被他招入麾下, 成为成都高师的教学骨干和科主任, 英语、法语, 甚至西洋史均由外籍教师讲授。对学校原有的教员, 他首创外派留学制度, 就在他上任的当年, 邓胥功被派往美国, 考察欧美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发展状况。

在学生的学习上, 他提倡参与实践, 鼓励校外活动。于是校内各学科学会不断涌现, 讲课实践比比皆是;校外的演讲宣传, 理科生的参观实习更是成为教学常态。以学校名义, 他组织了两次大规模远距离的学生考察活动, 最远出国达到日本、朝鲜, 近的也到达长江沿岸。

2. 发展根据地教育。

1939年, 吴玉章被中共中央任命为延安最高学府———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当时根据地对于教育的需求, 与1922年他任成都高师时的地方革命需求差别甚大, 此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成为首要任务, 因此, 吴玉章在熟悉了学院情况之后, 立即对高校的领导班子进行了改组:由文艺活动家和理论家周扬担任副院长, 兼研究部主任, 由我党第一代无线电技术专家宋侃夫担任政治处主任, 兼总支书记, 戏剧理论家张庚任教务处长。过硬的专业性与党性的结合, 成就了当时的鲁艺领导层。

紧接着, 吴玉章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贴合革命现实需要的专业培训, 其时正值抗日战争, 亟须对群众进行有效的宣传鼓动, 对此他研制出了一套学校系统教育结合在职教育的策略。1940年5月鲁艺成立了部队艺术干部培训班, 6月开始招收第一批学员, 学制一年, 定额200人。自此, 鲁艺校内开始充分挖掘一切潜力, 只为大量进行在职部队艺术人才的短训和轮训, 但即使这样, 文艺人才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前方需求, 于是吴玉章再辟蹊径, 在延安以外条件允许的地区, 建立了鲁艺分校 (分院) , 1939年、1941年和1942年分别创办了三所分校 (分院) 。在大量生产短、快、平人才的同时, 鲁艺于1940年7月招收了一批政治和专业基础相对较好的学员, 进行时间较长的二年制学习, 目的是要培养能独当一面的理论与创作型人才。

1941年, 由毛泽东直接领导的延安大学成立, 包括鲁艺在内的多所大学并入延大, 吴玉章欣然接受了延大校长兼鲁艺院长的职务, 他沿袭的依然是学以致用的办学原则, 所以延大的办学目标“不但在专门技术和知识的获得, 且更应注意养成学员的伟大品格”。即使在1948年7月他开始担任华北大学校长时, 这个方针仍然没变, 当时已接近全国解放, 为迎接胜利, 全国各地对新型干部的需求量激增, 学校合并华北联合大学与北方大学后共有教职员工及学生两千多人, 仍需扩大招生, 所以位于河北正定县城的新校址在住房、办公条件、伙食等各方面都十分困难, 当吴玉章到基层了解到情况以后, 坚持让出了自己除卧室以外的所有用房, 他以身作则顺利解决了新大学的初期安置问题, 至1949年4月距他上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华北大学发展成了一所拥有近2万人的大学, 成为当时全国罕见的一所规模大、人数多的大学。

3. 创建新中国教育。

1950年2月, 新中国成立以后需要大量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为此, 中共中央决定合并包括华北大学在内的三所大学, 创办新中国第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 这就是建国初期由国家副主席刘少奇直接领导的中国人民大学, 吴玉章被任命为第一任校长, 为达成“培养新国家的各种建设干部”的目标, 从1949年11月开始, 时年已71岁高龄的吴玉章先生拄着拐杖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 历时3个月的时间内, 他亲自主持了数十个大小会议, 逐一解决筹备过程中遭遇的困难, 以及大学办成后的方针政策、教学计划、校徽校歌等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于1950年2月按原定计划正式开学招生。全校师生总共4258人, 在开学典礼上, 先生就提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几个具体任务:一是培养的各科技术专家既要掌握本学科最新的技术, 又要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运用;二是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修养和文化修养;三是学校要编写属于自己特色的政治与专业相结合的高水平教材;四是要担负起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的学术问题研究;五是提升在职教员的政治与技术水平;最后还肩负传播科学的重任。从以上的归纳中可以看到, 在先生眼中, 新型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定位, 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因此他的办学视野所顾及的最重要的因素, 首先就是政治, 其次是社会服务, 再次才是人才和科研。

三、普及和推广文字拼音改革

1940年2月, 吴玉章被推选为“新文字运动委员会”主任, 这时候他们所推行的新文字是拉丁化文字, 即汉字的拼音化, 这是一种不标调的北方话新文字, 简称“北拉”, 较之繁体汉字, 该文字具有容易认识、能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学习风气的优势, “北拉”在延安曾一度盛行, 与汉字并行不悖, 许多胸无点墨的农民因此变得能读会写。但因其不标调, 所以很容易造成阅读中的歧义, 这正如今天使用的计算机拼音输入法一样, 相同的拼音在键盘上打出来以后, 会有一系列的同音词语出现, 但是拼音输入法的结果是选定的词语, 所以不会有误读的可能, 而“北拉”的最终的结果就是无声调的拼音, 因此很容易造成一词多义的情况。吴玉章为此先后向刘少奇和毛泽东进言, 希望建立专门的文字改革研究会, 进行专业性的探索, 这个建议终于在1952年2月得以实施, 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了, 1955年2月在文改会下又成立了拼音方案委员会, 吴玉章作为主任, 领导了解放以后我国文字与拼音改革运动, 文改会从1952年3月至1956年2月经多次易稿, 终于出炉了变更517个汉字写法的《汉字简化方案》。几乎同时吴玉章领导的拼音方案委员会也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 (草案) 》, 这个方案几经修改, 最终方案在1958年2月, 由第一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这就是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

回顾吴玉章教育生涯, 他自开始教育活动之日起, 就将教育视为革命的一部分, 紧紧围绕“革命”这一主题, 他运用自己的学术专长, 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 对其所担任的不同工作, 不断地进行经验探索和教育策略调整, 这正是他区别于同时期其他进步教育家之处, 也是吴玉章坚持了一生的教育方略。

参考文献

[1]王宗柏.吴玉章同志的教育实践[J].人民教育, 1978 (12) .

[2]张虹.毕生为国家育人勋业垂青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 (12) .

辛亥革命的发动与吴玉章的作用 篇3

关键词:辛亥革命;吴玉章;历史作用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以武昌起义为发端,以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达到高潮,以袁世凯窃国而宣告失败。这场上世纪初最具震撼意义的中国革命,其结果是一举推翻了两千多年来沿袭不断的封建专制帝制的统治,使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革命思想深入人心,从此,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主共和政治的新时期。辛亥革命的产生、发展并不是一个孤立而偶然的历史事件,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依托同盟会这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为推翻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而展开了长期艰苦细致的组织准备工作,牺牲了众多的仁人志士,发动了前赴后继的武装起义。最终奠定了辛亥革命起事的各种基础。可以说,孙中山与同盟会是辛亥革命的火车头,没有孙中山和同盟会,就没有辛亥革命的爆发,历史学界对此已有公论,达成了共识,其中的研究著述颇丰。但对于吴玉章先生,这位辛亥元老的剖析却长期显得稀疏,论述之作尤为缺乏,实乃学界之遗憾。

长期以来,吴玉章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文字学家,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斗争史实,研究得颇富于成果的是其于新中国建立后的所作所为。而对于吴老早年所致力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则囿于一些主客观因素未能作深入的探究。其实,只要对吴玉章早年的革命生涯稍加留意,我们就不难发现他对于辛亥革命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一、参加同盟会,成为最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派

1903年3月,吴玉章自上海奔赴日本留学。刚登上异国他乡即遇到留日中国学生正在发起的拒俄运动,他立即投身其中。在这场运动中,他不仅参加拒俄学生会,还加入到军国民教育会之中,带头签名声讨沙皇俄国霸占我国的东三省,这在今天看来虽是自发而非自觉地参加运动,但也使其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拒俄运动结束后,吴玉章受到章太炎编辑的《苏报》和邹容撰写的《革命军》等进步书刊、文章的薰陶,他的革命信念和意志随之而来逐渐形成,并以剪去发辫以示永不回头。时值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吴玉章作为川籍留日学生,不仅积极加入到同盟会革命队伍之中,而且还被选为最高权力机关——评议部的组成人员,是同盟会评议部中唯一的来自四川荣县的两名革命党人之一。“从此,吴玉章紧随孙中山,在思想上、行动上走上了民主革命的前沿,成为坚定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战士”。加入同盟会后,吴玉章全身心地投入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工作中,不遗余力地积极开办报刊,占领革命舆论阵地,还舍生忘死地参加武装起义,组织形式多样的反清斗争,孜孜以求地实践着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理想信念,成为同盟会中最彻底最坚决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斗士。1912年初,当他与杨庶堪作为重庆蜀军政府的代表抵达南京,参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工作时,时任内务部次长的居正和总统府秘书长田桐,为吴玉章作为同盟会元老而没有担任任何职务倍感歉意,他严正地说: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做官,你们且不谈这些吧,对送到的疆理局局长委任状和参事委任状都作了退回处理,后来孙中山要他到总统府秘书处工作,他愉快地接受邀请,奔赴行将结束的临时总统府秘书处收拾残局,体现出一个坚定革命者的崇高品质和高尚风格。

二、创办进步杂志,热情鼓吹民主革命的先进思想与实践理念

任何一场革命都必须先有革命的舆论准备作导向,希冀唤起民众、开启民智、形成民识,然后才能付诸实践,吴玉章深谙个中门道。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以《民报》为革命喉舌,号召人民起来打倒满清,建立共和,收回土地,实现和平。其鲜明的革命主张必然为清朝政府所不容,随即立即被禁止在国内发行和传播。同盟会为打破宣传工作的被动局面,号召留日各省籍学人以同乡之名,创设地方性报刊,以地方报刊之名行《民报》宣传之实。吴玉章被川籍学生共推,接手《鹃声》改为《四川》,并向日本学校请病假一年,专心致志筹办刊物,1908年1月5日,杂志以鲜明的革命色彩登上历史舞台,这年的上半年共连续出刊三期。每期均发售4000

5000份。《四川》用大量篇幅揭露帝国主义侵华罪行,披露清政府的腐败没落,积极号召人民起来反帝反封建,并不失时机地关注四川局势,向川人发出警讯:四川即为列强竞争的大战场,主张收回利权,发展民族经济,提出“铁路关四川之存亡,四川关中国之存亡”的呼声,要求加快川汉铁路的修建,挽回利权以抵御外侮,这些宣传为随后迅猛发展的保路风潮作好了舆论导向的铺垫。《四川》的发行,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和恐慌。他们派唐绍仪勾结日本政府对其查处,不仅没收了第四期刊物,还将吴玉章起诉至日本法院。吴玉章以编辑兼发行的身份出庭,被日本法庭判处徒刑半年(缓刑),罚款100元,查禁杂志。如果没有《四川》的大力提倡和鼓吹,四川保路运动就不会形成那样大规模的革命声势,尽管遭到反动派的禁止,但《四川》已声名远播,汪精卫妻子陈壁君即是在东南亚读到其文章,深受影响才渡洋赴日留学。在出版《四川》之际,《民报》的发行运转也正处于最艰难之时,章太炎派陶成章去南洋募款未成,此时此刻的孙中山正在各地指挥武装起义,自顾不暇,这引起了章太炎对孙、黄的极度不满,《民报》因经费极度缺乏几乎处于停刊的边缘。为维护思想战线上的最后一块阵地。吴玉章率先在留日学生中发起募捐,大家对此十分踊跃,有的人甚至将公费折子拿去典当,换来日元送到《民报》,章太炎大为感叹:“同盟会中只有四川人才是好的。才靠得住”。

三、开展统战工作,广泛联络革命力量壮大革命队伍

同盟会成立后,将武装斗争作为革命的主要手段。随之领导和开展了在湖南、广东、广西、安徽、云南等地的武装起义,这些斗争虽然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但都无一例外遭到了失败,革命党人的力量受到严重削弱。究其原因是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单薄,没有进一步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这些血腥的教训说明了要在中国同强大的封建势力作斗争,仅仅依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孤军奋战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革命阶级的支持、配合是根本无法取得成功。吴玉章与同盟会中的极少数同志是最早认识到开展革命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其他阶级、阶层的参与。以实现各革命阶级大联合的重要性。当时的形势也有利于打开统一战线的工作局面,因中国国内的斗争日益险恶,不少资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的会党、革命分子纷纷逃

到日本,这为吴玉章积极从事统一战线工作,打开革命新局面带来了机遇。“我于是和同盟会中的一些同志如焦达峰等人研究……现在何不趁各省会党都有人在日本,把全国所有的会党通通联合起来。这个主张,凡是过去和会党有联系的同盟会员,都很赞成,因为他们知道下层社会有着巨大的革命潜力”。他利用长兄吴祥慈在四川哥老会的势力,通过其介绍,加入了四川的袍哥组织,并联合了一些会党的“大爷”,如四川“大爷”张百祥、唐洁,湖北的孙武、居正,江西的邓文辉,广东的熊越山等,组成共进会筹备会,由吴祥慈任该会的“坐堂大爷”,吴玉章任“管事”,具体负责组织联络工作,在其他省籍同盟会员的积极配合下,最终将各省的哥老会、孝友会、三合会、三点会的首领邀集在一起,于1907年下半年结成一个统一的组织一共进会。四川的张百祥被推举为共同领袖。这个组织的建立,直接促成了后来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共进会虽然以同盟会的章程为宗旨。但特别注重反满兴中的宣传,它将中国南方各省绝大多数会党都团结在反满兴中的旗帜下,无形之中扩大了同盟会的外围群众基础。到1911年7月,共进会与文学社合作,将湖北新军16000人中的5000人发展为成员,成功地将清政府反动统治的支柱一新军逐渐演变为革命的武装力量。

四、积极运作同盟会。巩固和维系革命政党组织的内部团结

自1906年始,孙中山、黄兴就长期致力于各地的反满武装斗争或暗杀恐怖活动,他们无力关注同盟会自身建设,这就使留存于日本的同盟会总部出现严重的组织危机,一些革命党人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在政治上日益消极怠惰,在组织上脱离同盟会的倾向十分突出,从而造成同盟会内部涣散,一时之际大家群龙无首,十分希望能改变这种一盘散沙的不利局面。吴玉章及时担负起振兴同盟会组织的重任,他与四川的张懋隆、李肇甫,湖南的欧阳振声、彭允彝、刘彦,广东的何天炯、熊越山,广西的覃超,江西的王有兰。江苏的陈剑虹,安徽的常恒芳、陈策,福建的林时爽、李恢、郑烈,云南的吕天民、张大义,贵州的平刚,山西的景定成,陕西的井勿幕、赵世钰,山东的丁维汾等同盟会员经常联系,不断聚会,这样一来差不多同盟会每省支部都有重要人物参加活动,客观上形成了各省同盟会负责人联席会议,从而使东京总部的工作不致于因孙、黄缺席而涣散,曾经几近一潭死水的同盟会重新泛起阵阵涟漪,吴玉章的组织工作给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的内部注入了活力。

五、倾心领导四川革命。使武昌起义之火迅速燎原成辛亥风云

1911年5月,清政府借“铁路干线国有”之名,强行接收各省铁路公司,四川各地民众迅速掀起保路运动,由于同盟会有影响的川籍人物大多在国外,从而使得这场运动从一开始,其领导权就落入立宪党人手中。8月24日,从成都开始的罢市、罢课斗争迅速席卷全省,人民群众的斗争觉悟日益提高,9月7日上午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了保路运动头面人物,由此引发了成都人民进一步的全面抗争,但遭到清军残酷镇压,酿成“成都血案”。受到刺激的成都周围各县纷纷发生民众大起义,保路义军将成都团团围困。吴玉章受东京总部派遣于6月回到上海,立即被宋教仁派往四川主持全省同盟会工作,“在川立分会,运动军队,与长江下游相联络”,随后急速西进,到达武昌后与共进会成员孙武会晤;8月抵达重庆,立即与革命党人杨庶堪、谢持等见面并交谈对形势的看法,了解到各地革命党人的活动和群众斗争现状。9月17日抵达家乡荣县,时值同盟会员龙鸣剑、王天杰集聚全县四十八场镇二万余众准备赶赴成都,支援保路运动,吴玉章的到来保证了荣县起义的正确方向,他毅然留守县城,为民军筹措粮饷,开办培训班加紧训练各地民众。9月23日,王天杰率军回师荣县,清政府知县和土豪劣绅闻风而逃,吴玉章与王天杰等人召集各界开会,发表演说,宣布荣县独立,荣县独立要比武昌起义早半个月,荣县迅即成为成都东南民众反清武装斗争的中心。荣县新政权是辛亥革命时期由同盟会领导的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开辛亥四川革命独立之先河。随后。彭县、眉山、青神、井研、仁寿、名山等十余县随之响应,11月26日,吴玉章到内江领导起义,成立军政府,12月2日,在安顿好内江的工作后,吴玉章前往重庆,主持蜀军政府的军事裁判会,解除了对革命持动摇态度的蜀军总司令林畏生的兵权,巩固了重庆的革命形势。自此,武汉三镇起义的影响在四川全省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并迅速呈燎原之势,特别是重庆蜀军政府的整顿,清除阶级异己分子,保证了长江上游这个最大城市的革命政权的巩固,从根本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全面发展。

吴玉章的名言 篇4

人大法学院左同学获得吴玉章奖学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2014吴玉章奖学金评选揭晓。全校共有10名学生获得吴玉章奖学金(本科生7名,研究生1名,博士2名),我院2012级本科生左振斌经过激烈竞选,从全校三十二名参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吴玉章奖学金。吴玉章奖学金、宝钢奖学金与校长特别奖学金并列我校学生奖励的至高荣誉。

左振斌同学系我院2012级本科生,此次由法学院推荐参加吴玉章奖学金评选。

左振斌同学思想道德端正,积极追求进步,自2012年入校以来,积极参与党校学习,现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担任法商实验班班长,连续两年获“三好学生”及“优秀班干部”荣誉奖励。他所在的法学-工商管理实验班在本学年被评为北京市“市级先进班集体”。

他学习成绩优异,在法商实验班、英语实验班中均名列前茅,三年总学分绩3.95,法学、商学专业学分绩均为4.0,并以3.97的优秀成绩于英语实验班结业。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左振斌同学于大二下学期赴伦敦国王学院交换。期间平均学分绩3.94,并荣获桑坦德银行奖学金。学习之余,他还常去皇家正义法院旁听庭审,与所住选区的工党议员积极沟通,有幸前往国会旁听卡梅伦总理与工党领袖米利班德的国会辩论。

左振斌同学英语成绩优异,雅思总分达8.5,大学英语六级662分,并在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他还连续两年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CRPD)起草者之

一、哈佛法学院教授Michael Stein进行交传及同声传译。左振斌同学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并在2015年6月,荣获2015年“美迈斯法学奖学金(北京)”特等奖,这也是我院首次有本科生获特等奖。

左振斌同学在实践调研与学术上同样不断努力。

学术方面,他的独立英文论文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its failure:An analysis of Rent-seeking in China(《政府干预及其失灵:一个对中国寻租问题的分析》)被“2015世界法科学生大会”选中,并在会议上就此进行英文报告。作为组长,左振斌同学成功带领团队获“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优秀结项。该项目历时两年,期间走访了14个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吴玉章的名言 篇5

吴玉禄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他鼓捣的机器人,被世界认可。

以小发明俘获貌美妻子

今年51岁的吴玉禄,出生在北京市通州区马务村一个普通农家,排行老五,是家中最小的儿子。因无心学习,小学读到五年级,吴玉禄就辍学了。因喜欢摆弄一些小玩意儿,他满大街捡别人扔掉的旧电池、废铁丝之类的破烂儿,在家中鼓捣着玩。

成年后的吴玉禄是村里有名的“懒汉”,整天躲在家里鼓捣一堆废铁废钢,对干农活儿很排斥,即使干了也是毛毛糙糙。父亲时常哀叹:“我怎么养了你这个废物!”

1986年,父母到处托人给24岁的吴玉禄介绍对象。媒人为吴玉禄介绍了邻村的漂亮姑娘董淑艳,吴玉禄一见倾心。吴玉禄个子不高,皮肤黑黑的,董淑艳只打量了他几眼,就甩下两个字“不成”,扭头走了。

吴玉禄哪肯放弃。自那以后,他天天往董淑艳家跑,干农活儿、做家务、修东西,任劳任怨。夏天天热,董淑艳经常汗流浃背,吴玉禄就琢磨着怎么帮她吹吹风、降降暑。

那时,农村还没普及电风扇。吴玉禄在北京市区见到电风扇后,决定自制一个送给心上人。他用板凳做底座,装上电机,绑上蒲扇,还设置了一个挡位开关,通过调节电机的转速,控制蒲扇摆动的速度。通电后,蒲扇前后摆动,扇出了凉风。

这礼送得很贴心,从此,董淑艳干活儿时总会把电动蒲扇放在身边,同伴儿都羡慕得不得了,她也渐渐地敞开了心扉,接纳了吴玉禄。1987年,两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

也就在这一年,吴玉禄经过半年试验,制造出了他的第一个机器人。机器人的外形是一个人形的铁皮,身后的两根粗铁丝连接着一个齿轮,靠一台捡来的小电机提供动力,带动两根铁丝前后移动,实现行走。吴玉禄为它取名“吴老大”。他激动地对妻子说:“我的梦想就是制造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人。”妻子并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总劝说他务实些。

吴玉禄和董淑艳先后有了两个孩子,一家四口的生计仅靠几亩薄田维持。吴玉禄仍如痴如醉地研究着机器人,柴米油盐的事从不过问,夫妻俩没少争吵。

吴玉禄虽不爱干农活儿,但懒人有懒招。他嫌下地施肥麻烦,就鼓捣出个小车,上面装着肥料,下面安上犁具之类的装置,推着小车过去,沟也开了,肥也撒了,还能把土埋上,车轱辘过去连带着把土也压实了。觉得割麦费劲,他就发明了一种农具,“轰轰隆隆”过去割掉一片,效率很高,妻子使用后对他大加赞赏。

对丈夫这个发明狂人,董淑艳也有怒不可遏的时候。1990年7月的一天,家里仅剩下60元钱给孩子买奶粉,吴玉禄不知情,竟拿去买了一辆高档玩具车。当时,他正在研发一款新型机器人,需要玩具上的小电机。

董淑艳知道后气得大哭起来,她冲进丈夫的“研究室”,拿起铁锤子乱砸一通,吼道:“孩子眼看着就大了,吃饭、上学哪样不花钱?你整天瞎鼓捣,哪里还有个男人的样!”一场大战后,夫妻俩达成协议:白天,吴玉禄到村办企业干活儿,下班后以及晚上的时间归他自由支配。

1991年夏天,吴玉禄开始造机器人“吴老二”。在废品站搜罗材料时,他发现了一节像7号电池的东西,标签上写满英文,像是进口货。他赶紧将它拿回家,准备用作机器人的动力。当他接通“电池”的正负极时,“砰”的一声巨响,爆炸了!他的左手顿时血肉模糊,皮都翻了起来。董淑艳赶紧将他送到医院,打了好几针麻药才缝合好伤口。

事后,吴玉禄才知道那节爆炸的“电池”其实是根雷管,上面的英文字母TNT就是炸药三硝基甲苯的英文缩写。这次受伤并没有吓倒吴玉禄,很快,会走路、会抬手的“吴老二”面世了。

被中央电视台聘为道具制作师

俩孩子上学后,一家人的生活更加拮据了。在村里一家耐火材料厂上班的吴玉禄虽然每月只有几百元工资,但他却常常把一小部分钱用在买电机上。有时候,家里买点儿油都要向街坊借钱。对此,董淑艳非常生气。

每次一吵架,自觉理亏的吴玉禄就会赔着笑脸说:“别小看这些小东西,搞好了能为国家节省不少人力物力。你没看电视上说,日本的大企业都准备用机器人代替工人了。总有一天,我也要让中国农民研制出的机器人上电视!”

后来,吴玉禄又耗时数月打造出了“吴老三”。一切都到位了,就差电机了,没钱买,他便让妻子帮他去借钱。董淑艳不愿意,揶揄他说:“干正事还没钱,哪有钱让你玩!”吴玉禄一听,拿起手边的板凳摔了出去,之后闷不作声,什么也不干。董淑艳拗不过他,骂了声“倔驴”,擦干眼泪去借钱了。

1999年,由于村里电压低,有时晚上只有100多伏,连电视都看不成。吴玉禄就自己做了一个调压器,把电压调了上去,全村只有他家可以看电视。夏季的一天晚上,他去外村帮亲戚修电器,妻子也顺便带着孩子一起去了。家里没人,调压器忘了关。夜里,供电电压升高,超高压引起了电器失火。等吴玉禄携妻带子赶回去时,房子已成了一片灰烬。伤心欲绝的董淑艳当即扯起两个孩子回了娘家。

经过了这次意外,吴玉禄非常内疚。两天后,他到岳父家,向妻子保证说:“你回家吧,我再也不搞机器人了。”董淑艳不信,吴玉禄就发了誓,董淑艳这才带着孩子回去。

后来,他们从亲戚朋友那借了9万元钱,重新盖起了现在的四合院。董淑艳对生活又燃起了希望,她对丈夫说:“我不怕穷,只要咱俩好好干,用不了几年就能把债还清。”

自从不做机器人,吴玉禄整个人像丢了魂似的。以前,他鼓捣机械的时候总是神采奕奕,有时半夜突然有个什么想法,就会立刻起床尝试。如今,他却天天茶饭不思,日渐消瘦,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董淑艳心里着急,知道机器人成了他的心病。

“算了,老吴,你怎么高兴怎么来吧。”“真的?”吴玉禄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董淑艳无奈地一摊手,说:“我总不能看着你病倒吧!”吴玉禄一下子来了兴致,两眼放光,讨好说:“媳妇,这样吧,咱家现在挺困难,你也不容易,天天这么累,我给你做个机器人保姆吧,让它帮你干活儿。”

两个月后,吴玉禄把董淑艳叫到厨房,揭开了盖着红布的“吴老五”。通上电,这个一米半高的机器人竟真的用两只铁爪子在水盆里洗起了碗,还会提垃圾桶、拿拖鞋。看着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吴玉禄,董淑艳也开心地笑了。

2003年春天,吴玉禄应邀携带着他的机器人到人民大会堂表演,受到了热烈欢迎。之后,他被北京市评为“京郊十大新闻人物”。市领导向老吴颁奖时,夸赞他是“农民工程师”。

2004年,吴玉禄携带自己的得意之作“吴老五”参加全民科技大奖赛,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最聪明的农民发明家”称号和1万元奖金。这是他做机器人以来挣到的第一笔钱。回到家里,他把奖金悉数交给了妻子。

此后,村里人和亲友开始对吴玉禄刮目相看。大家的赞誉使董淑艳的心里也跟着敞亮了。

发展到2005年,吴玉禄已经在妻子的支持下,先后打造出“吴老大”、“吴老二”、“吴老三” “吴老四”、 “吴老五”等十多个机器人“孩子”。它们有的能走路,有的能翻墙,有的会写字,有的会拉二胡,这些各具其能的“铁孩子”,为夫妻俩清贫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2005年8月,为了缓解生活压力,董淑艳在家里开起了托儿所。吴玉禄见妻子照看孩子辛苦,就动手做了个自动算题机器人——打开后可以自动出题,10秒钟后,机器人会自动给出答案,然后,接着出下一道题。机器人的出现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了他们的智力,深受家长欢迎。

2006年年初,已经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吴玉禄被中央电视台10套科教频道聘为道具制作师,月薪1万元。夫妻俩长达近20年的“机器人战争”也终于宣告结束。

成大器被世界认可

由于学历低,吴玉禄搞发明,更多的时候是凭感觉。做机器人时,比例、尺寸、曲度、坡度等经常要用到一些计算,他不懂,只好反复用手工尝试,出了不少冤枉力。有时实在不行,他就去问读高中的侄女。为此,他在业余时间自学起了文化课。

2007年,吴玉禄先后在深圳卫视主办的“创意中国”大赛以及山西卫视主办的“才艺大比拼”中捧回冠军奖杯。有了名气后,他在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工作的同时,成了山西一家彩灯公司和浙江某机械公司的技术顾问。这几份工作加上卖“吴玉禄机器人系列”产品的收入,每月不低于3万元。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找他请教专业知识,参观他的机器人。

2008年,一名温州商人找到吴玉禄,以3万元高价买走了能写字、会拉二胡的机器人“吴老六”。村里人听说此事后羡慕不已,吴玉禄和妻子却难过得几天吃不下饭。他们早已把满屋子的机器人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少了哪一个心里都觉得不是滋味。

2008年12月11日,一名东北汉子找到了吴玉禄,说两年前父亲因中风瘫痪了,医生交代每一个小时必须翻一次身,他妻子只得辞职在家照顾老人。可一个女人力气毕竟有限,每次给老人翻身都要吃不小的苦头。他希望吴玉禄能帮他制造出一款帮人翻身的机器人。说完,他掏出厚厚一沓钱,说:“这是我全部的积蓄,不够我再去借。”吴玉禄决定帮帮他。

借此机会,吴玉禄决定制造一款高智能机器人。正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习计算机的二儿子负责编程,吴玉禄负责硬件,妻子打下手,经过一家人3个月的辛苦研究,他们终于打造出一款高智能的“翻身机器人”。很快,它就成了那户东北家庭的得力助手。

2010年年初,上海世博会主办方向吴玉禄和他的21个机器人“孩子”发出了邀请。为了迎接世博会,吴玉禄特地在院子里搭了一个简易大棚,当做临时世博工作室。

几个月后,他在妻儿的帮助下打造出了五六个新式机器人:“机器狼狗”如真狗一般大小,能走能跑,形象逼真;“画画机器人”像极了大家闺秀,脚蹬高跟鞋,右手执笔在纸上涂鸦;“捶背扇风机器人”右手握拳,左手拿扇,娴熟地忙活着;白色“小耗子机器人”活泼轻巧,蹦蹦跳跳;“草帽机器人”更是忽闪着大眼睛,扇着招风耳;“拉洋车机器人”还会操着北京腔,拉风地说:“吴玉禄是我爹,我拉我爹去逛街,谢谢!”

吴玉禄和那些机器人“孩子”在世博会上出尽了风头。不同国籍的与会者纷纷向他竖起大拇指,要求与他合影。很多人还表示愿意出高价买走他的机器人,这触动了吴玉禄成立专业开发公司的念头。

2010年11月,北京吴玉禄机器人发展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吴玉禄负责硬件设计,二儿子负责软件开发。父子俩齐心合力,在此后的两三年间,研发出了会画画的 “吴老三十二”、能歌善舞的“吴老三十三”和会下棋的“吴老三十四”等智能机器人。吴玉禄父子的这些力作,在我国以及日本、巴西等地展出后获得一致好评,并在科技赛事中屡屡夺奖。《纽约时报》更是载文称:打造出62个高级机器人的吴玉禄是“中国最智慧农民”。

前不久,那位英国皇室成员一进吴家大门,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小院里,到处是铁丝、铁片、电线、废旧机器和拆得七零八落的破旧自行车等金属零件以及满地乱跑的机器人,蹦跳翻跟头的、拉车爬墙点烟斗的、敲锣打鼓拉二胡的、写字倒茶爬杆子的……那名皇室成员看傻了眼。看了许久,他才想起让翻译转告吴玉禄,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给英国女王定制生日礼物。

接下这个15万元的大订单后,吴玉禄既惊喜又紧张,因为时间太短,他和儿子必须紧锣密鼓地工作。“相对我爸的技术来说,客户的要求并不高,我们一定会提前交出令对方满意的产品。”吴玉禄的二儿子自信地说。

上一篇:我校举行201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下一篇:武汉理工突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