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副省长讲话稿

2024-05-12

刘平副省长讲话稿(共8篇)

刘平副省长讲话稿 篇1

云南省副省长刘平在艺术节开幕仪式上致辞(全文)

尊敬的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刘泽彭副会长;

尊敬的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刘碧伟总领事;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文化中国·七彩云南”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走进美国,走进纽约!我感到十分高兴!感谢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给云南省提供这样一个与美国人民沟通交流的机会!感谢在座的各位嘉宾热忱的参与和支持。

云南是东方古人类的发祥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神奇美丽的省份,也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省份。全省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共有26个民族、4450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三分之一。千百年来,云南各族人民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传造了特色鲜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构建和谐世界,已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在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时代,云南底蕴深厚、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越来越为世界所关注。文化是反映一个民族历史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这次展演活动。我们精心编选了一批独具云南特色的歌舞表演、普洱茶艺表演、云南风情风光摄影展和云南重彩画展等系列节目。显然,这仅仅是丰富多彩的云南民族文化的一个部分。但正如我们通过美国现代诗歌之父惠特曼、著名作家海明威等了解了乐观、务实、坚强的美国人民一样,希望通过这些节目的展演能够让更多的美国朋友更加深入了解云南——那片神奇、美丽的土地和她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人民,并进而增进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了解。

在今天开幕式的现场,我还非常高兴地见到了当年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美国空军“飞虎队”的老兵和部分老兵的亲属。这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60多年前,陈纳德将军和他率领的“飞虎队”将士,在中国开辟“驼峰航线”,与中国人民、与云南各民族兄弟共同浴血奋战抗击法西斯侵略这段充满勇气和牺牲的不朽的历史。这段由中美两国英勇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历史,深刻地向后人昭示:中美两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如果说60年前美国空军“飞虎队”将士的英勇壮举架起了美国人民与云南人民相互了解的桥梁,那么,我们更希望这次“文化中国·七彩云南”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能够向美国人民再打开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特别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窗口,成为相互增进了解和深化友谊的重要契机,推动双方的传统友谊代代相传、友好合作关系与日俱增!

热忱邀请各位到中国、到云南访问、观光。七彩云南欢迎你!

最后,预祝“文化中国·七彩云南”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获得圆满成功。谢谢!

刘平副省长讲话稿 篇2

一、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省对外贸易从边境小额贸易起步, 通过实施“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等重大战略, 呈现出进出口规模快速增长、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贸易行为日益规范的良好局面。2007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73亿美元, 是2002年的4倍, 年均增幅30%以上。机电、医药、家具等高附加值产品以及本地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提高, 外贸出口对全省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资源、能源类等战略物资进口数量大幅度增长, 仅2007年就进口木材1026万立方米、原油177.2万吨、化肥151.9万吨, 为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和国家能源原材料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重要决定以来, 全省对俄经贸科技合作三年迈出三大步, 2007年, 全省对俄贸易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 达到107.3亿美元, 几年来累计在俄境内取得森林采伐权1200万公顷, 矿产资源开发权18个, 全国对俄经贸第一大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二、对外开放的基础更加牢固

一是口岸和开发区建设成效斐然。全省共有国家一类口岸25个, 口岸数量仅次于广东省, 位于全国第二位。绥芬河等重点口岸实现了每周7天24小时通关, 口岸通关效率和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省5个国家级开发区、29个省级开发区以及60余个地方工业园区竞相发展, 已经成为当地吸引外资最多、新型工业发展最快、税收贡献最大的经济支柱。

二是企业主体的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全省外贸企业由2002年的700多家增长到目前的近8000家, 前20强企业进出口额均超过了1亿美元, 经营范围由单纯的进出口贸易向投资和加工等多领域拓展。

三是国际客货运输通道建设扎实推进。先后开通了哈尔滨—海参崴、鹤岗—比罗比詹、佳木斯—比罗比詹、鸡西—乌苏里斯克国际客运线路, 规划中的三座中俄界江大桥以及密图铁路、前抚铁路均取得了积极进展。

四是对外经贸促进机制进一步完善。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关于推进对韩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并将外贸发展金规模由3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人民币;中、省直有关部门也积极出台政策、采取措施, 为全省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环境。

三、竞争有序的内贸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在商品市场体系建设方面, 多层次、多门类、多功能的商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钢材、汽车、煤炭等生产资料市场初具规模, 为我省生产企业物资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心城市商业区建设各具特色, 一批商业街区闻名中外。中俄果菜、木材、工业品等批发市场搭建起对俄经贸的窗口和平台。社区超市、便利店、洗衣店等各类便民、利民网点快速发展, 方便了城镇居民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同时, 农村市场建设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有力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流通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方面, 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新型流通方式蓬勃发展, 规模不断扩大。配送、代理、租赁、拍卖、典当等经营方式逐步普及, 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起步发展。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 沃尔玛、家乐福、肯德基、麦当劳以及上海华联、大连大商、山东三联等国内外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先后来我省投资。新型流通方式的发展、企业所有制的转变、外部资本和经营理念的引入, 有效提升了全省流通业的水平和效率, 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和习惯。在市场运行监测和调控方面, 全省商务系统在城市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和重点流通企业市场运行监测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通过市场监测、运行分析、预测预警等工作, 及时发现市场运行中的特点、问题和发展变化趋势, 为有效调控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在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和规范流通秩序方面, 在全省流通领域积极倡导诚信经营, 打造企业诚信品牌, 塑造良好的窗口形象和行业风尚,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保护知识产权, 打击商业欺诈, 规范酒类批发零售市场、生猪屠宰市场以及商品展览市场等专项活动, 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 使全省流通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当前, 我省正处在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商务事业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发展开放型经济, 推动经济国际化, 是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确定的全省对外开放总体战略, 也是本届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钱运录书记指出, “要把全方位开放作为全面振兴的重要切入点, 大力推进对外开放战略升级,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以对外贸易为基础, 以投资合作为重点, 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 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在不久前闭幕的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栗战书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对商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确定了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 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0%的目标。这表明, 省委、省政府对商务工作高度重视。全省商务战线的同志们要立足大局, 进一步解放思想, 明确思路, 振奋精神, 努力开拓, 确保各项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第一, 要创新发展思路。

当前商务工作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 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国内外市场, 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目前高增长态势, 在继承的基础上, 必须不断地创新发展思路。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实现四个方面的统筹发展:

一是统筹内外贸发展。省商务厅自2004年成立以来, 在政府管理体制上基本解决了内外贸分离的状态, 在内外贸结合发展方面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仍有诸多领域需要去推进、值得去思考。栗战书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要进一步确立资源精深加工与发展新兴产业并举的发展方式, 充分发挥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循环经济, 努力延长产业链条, 搞好资源综合利用, 实现多层次增值。以木材为例, 假如我省每年输出的木材没有一根是原木, 哪怕加工成板材, 加工成地板、家具等木制品, 也会很大程度地提高我省产值及税收。

二是统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目前,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 涉及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医疗与社会服务、旅游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等广阔领域。近年来, 我省货物贸易持续快速增长, 服务贸易发展也很快。但我省服务贸易发展还有巨大的潜力有待发掘, 与做得好的兄弟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有条件的地市要积极推进服务贸易发展, 这是我们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方向。本月初, 大庆服务外包产业园被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科技部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我们正在积极支持哈尔滨市争取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哈尔滨市有几个点值得推动。例如, 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园特色鲜明, 发展很快, 在带动我省IT领域服务外包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科学院和工程院的支持与认可。在平房建立的动漫与新媒体产业基地现在小有雏形, 前景良好。在医药服务外包领域, 许多世界大型医药公司将临床前及临床Ⅰ、Ⅱ、Ⅲ期的试验开始大规模转向中国和印度, 以降低新药研发成本。我们要抓住机遇, 迎头赶上。全国178个有资质的临床试验研究单位, 我省有5个, 主要集中在哈医大和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同时, 要鼓励省内商业、建筑、旅游、运输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拓展国际市场;鼓励省内科研、教育、文化、体育机构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逐步做大做强“龙江制造”与“龙江服务”。

三是统筹外贸和外资的发展。外贸和外资工作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当进口商品达到一定规模, 在国内形成稳固的市场和需求后, 往往会吸引外商来直接投资设厂;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同时, 也会出口国际市场, 带动对外贸易增长。因此, 外贸和外资工作都要围绕大局, 主动延伸, 实现良性互动发展。目前, 国家对外开放形势有了新变化, 以广东、江苏为代表的省份正在进行产业提档升级, 许多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企业纷纷北上, 这对我们来讲就是机遇。要争取把一批加工贸易企业吸引到我省来, 在扩大利用外资的同时, 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这方面工作, 切实抓好抓出成效。

四是统筹城乡市场发展。我省城市和农村市场发展还不很平衡, 在商业发展水平、销售网络建设、经营模式选择和居民消费理念等方面均存在不小差距。当前, 我省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 城乡间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 这为城乡市场统筹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各级商务部门要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与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城市商业带动农村商业发展, 通过开拓农村市场进一步壮大城市商业企业。

第二, 要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

当前, 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发展对外贸易和现代流通产业方面积极性很高, 采取了很多支持政策, 形成了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但在这一过程中, 特别是在国际经贸合作中, 一定要顾全大局, 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

一是园区建设要有统一规划。我省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 再加上科技产业园区, 共有120个左右。这些园区和开发区如何定位发展, 如何形成自己的优势与特色, 如何建立起统一高效的招商工作格局, 如何起到经济发展龙头作用, 这是我们应该深入考虑的问题。各地园区发展规划一定要与全省构想统筹起来。比如,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依托中国铝业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合资建设的三万吨海绵钛项目, 在佳木斯建设钛合金科技产业园区。钛合金应用广泛, 生活、医疗领域的高级眼镜架、心脏支架, 航天航海领域的卫星天线、海洋耐压壳体, 国防领域用的舰船、飞机、导弹、运载火箭等, 都大量应用钛合金。要沿着钛合金产业链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力争建立起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园区。再比如, 哈尔滨平房区将依托东北轻合金和东安集团建哈尔滨铝镁合金科技产业园区, 我们每年销售大量铝板材和镁合金、铝合金初级产品, 如果能够引进一批镁合金、铝合金深加工企业, 那么哈尔滨市铝镁合金产业将会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关键是园区如何定向招商, 定向引企。

二是境外项目招标不打乱仗。对外经贸合作特别是境外大型项目招标, 各地、各部门之间乃至企业之间要服从大局, 协调配合, 切忌恶性竞争、搞乱市场。

三是贸易行为要讲究诚信。一个时期以来, 国外媒体大肆炒作中国产品质量问题, 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注意, 因为我省相当一部分出口商品不是本省制造的, 监控起来有一定难度, 有问题的商品通过我省口岸输出后, 对我们会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因此, 商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教育和指导, 教育企业不但要追逐利益, 更要讲求信誉, 树立百年品牌;要盈利, 更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第三, 要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这项工作要常抓不懈。当前, 俄罗斯东部开发和经济特区建设, 为我省推进对俄合作带来了新契机和亮点, 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 切实把握机遇, 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二是着力构建多元化市场新格局。全省对外开放事业要再上新台阶, 取得新突破, 必须走贸易多元化之路。要深入推进对韩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工作,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畅通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切实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以及金融、旅游等领域的互利合作。进一步拓展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市场, 同时扩大与南美、澳大利亚和中东国家的贸易规模。要充分发掘我省与以色列历史和文化上的联系, 做好经贸合作这篇大文章。要更好发挥“龙港”和“龙澳”经贸促进机制, 进一步提升与港澳台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科技合作规模和水平。

三是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开展国际承包和劳务合作市场;支持企业开展境外能源原材料合作, 争取开发和储备一批新的林权、矿权和油气权项目;继续加快乌苏里斯克康吉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 吸引更多企业入区建厂, 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同时, 要积极吸引更多的省外企业落户我省, 我们不只要当通道还要当平台, 要把他们的技术、人才、产值和税收留在黑龙江。

四是积极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实施和执行, 实现城市商业功能区的科学规划和有序发展;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 扩大农村日用品现代流通网络, 提高连锁农家店的质量, 增强农家店的自我发展能力, 研究减轻农家店税费负担的政策措施, 通过两个工程的实施, 逐步改变我省农村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的问题;进一步扩大面向居民吃、穿、住、行的社区家政、餐饮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业, 方便居民消费;探索“超市+基地”模式, 支持龙头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向社区超市、便利店配送产品。

五是切实保障市场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关系宏观经济大局, 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 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全省商务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 通过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引导, 完善产销衔接和区域调剂机制, 确保商品市场平稳运行。

第四, 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事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事关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 也决定着商务工作的实际成效, 一定要常抓不懈。这些年来, 商务战线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省各级商务部门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标准, 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省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精神, 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要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新变化, 自觉学习, 跟上时代步伐;要结合当前形势任务的需要, 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科学管理的能力和服务大局的能力。要做好反腐倡廉工作, 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树立起商务部门清正廉洁, 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刘平副省长讲话稿 篇3

张杰辉副省长同时指出,我省工业发展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工业效益增速大幅下滑,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关于下一步重点工作,他强调:

一要千方百计抓运行、保增长,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加快项目建设。重点围绕“十百千”工程、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好国企、民企、域外“三驾马车”的作用,抓紧谋划和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二是开展企业帮扶。各地各部门要以拓市场、解瓶颈、减负担为重点,组织开展企业帮扶。以钢铁、建材等行业为重点,积极组织与重点项目的产需衔接,努力扩大产品销售。进一步完善银企对接机制,采取个性化、一对一的方式,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要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严禁征收“过头税”。三是加强监测引导。要密切监测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加强关联分析和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要引导企业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千方百计挖潜增效,特别要密切监控资金流变化,确保资金链安全。

二是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中心,加快推进工业强省建设。一要大力推进“十百千工程”。十大工业基地,要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要求,以大企业、大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制定优惠政策,优化软硬环境,努力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百家优势企业,要按照规模效益好、技术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要求,在项目建设、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争创全国乃至世界第一或唯一,加快打造一批“航空母舰”和“行业巨人”。千项名牌产品,要以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为重点,加大对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质量建设、品牌营销的扶持力度,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竞争力。对“十百千工程”重点基地、企业和产品,要制定目标考核办法,实行弹性、动态管理,每年进行考核排名,达不到标准的退出,达到标准的进来,形成有进有出的良性机制。二要持续加强技术改造。今年的技改投资目标是增长27%左右,达到7500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65%以上,这是一项硬指标,必须确保完成。要坚持以增量调整为主,重点围绕产业升级、“两化”融合、节能减排等方面实施技术改造,突出抓好千项技改工程。三要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要围绕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着力在放宽市场准入、落实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加大创业辅导、融资担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用地、用工难题,确保今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5%以上。要突出转型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力度,积极开展“百强民营企业”、“千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帮扶活动,着力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大企业、大集团。

三是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一要明确培育重点。把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万元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新建工业项目作为培育重点,从要素供给、专项资金、项目用地、产品销售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力促成长型企业尽快做大规模,新建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对符合入统条件的企业要积极组织申报入统,做到依法入统、应统尽统。要积极推进“个转企”(个体工商户转企业法人)、“小转一”(小规模纳税人转一般纳税人)工作,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今年将在沧州、保定、衡水三市开展试点。二要加强政策引导。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列为各级减轻企业负担重点联系单位,对入统后三年内新增的税负,本着不让企业吃亏的原则,由各级政府通过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等形式给予全额补贴,充分调动企业入统积极性。三要实施目标考核。最近,河北省工信厅将分解下达各设区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目标任务,各设区市也要逐级分解,落实到县(市、区)和相关企业,逐级采取过硬措施,切实加大推进力度。对各设区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将按季度定期通报,并在年底组织考核。

四是以产业集群为抓手,发展壮大县域工业。一要推进聚集发展。产业集群的载体是园区,内核是特色产业。要切实搞好园区规划,集中政府掌控的资源,支持每个县在县城周边和特色产业比较集中的乡镇重点建设1-2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增强服务功能,抓好项目聚集。要把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根本,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通过项目入园、龙头带动、链式发展,着力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要切实抓好产业集群示范工程,努力培育和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体系完整、环境友好、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二要加强政策扶持。省政府已经明确,在下达各设区市的土地指标中,按照每县(市)不少于150亩的标准用于县域工业聚集发展,各地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今后省里仍将继续执行这一政策,努力保障县域工业发展用地需求。要统筹使用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节能减排等省级专项资金,加大产业集群和县域工业项目支持力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财税、融资、政府采购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对产业集群和县域工业给予倾斜支持。三要实施分类指导。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对强县、弱县、中间县逐一明确工业经济总量超越、位次前移目标,指导各县(市)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具体推进措施,并抓好督促落实。从今年开始,省里将把各地县域工业和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列为重要考核内容,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并在全省予以通报。

副省长防汛抗旱讲话 篇4

5月1日我省将进入汛期。尽管现在还处在抗击“4.20”芦山7.0级地震的关键时刻,省政府还是决定召开这次全省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我也是中午刚从雅安指挥一线赶回来,这也说明了省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研究今年防汛工作形势,部署全省防汛和抗旱工作,并特别就地震灾区防汛减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刚才,冷刚同志对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做了具体安排,我都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抓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科学分析防汛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各级防指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为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做了大量积极工作。但当前极端气候的影响逐年加剧,特别是“4.20”芦山7.0级地震又进一步加大了震区安全度汛的压力和难度,防汛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要科学分析、把握当前防汛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做好防汛减灾各项工作。

(一)要深刻认识做好今年防汛减灾工作的重要性。今年是我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奋力推进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重要时期,也是新一届党委、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防汛减灾工作,努力减少灾害损失,既是政府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也将为实现良好开局做出积极贡献,对于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芦山“4.20”地震发生后,抗灾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对防汛工作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形势估计得更加严峻些,把困难估计得更加充分些,把措施考虑得更加周全些,把工作做得更加扎实些,为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快速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保障。

(二)要高度警惕天气趋势变化的复杂性。近年来,我省天气趋势复杂,极端气候的影响日益凸显。现在我省汛期来得早、去得晚,暴雨、洪水等灾害频繁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呈加重趋势,呈现出雨量强度大、洪水量级高、灾害突发性强、灾情损失较重等特点。虽然据分析预测,今年汛期全省总降水量以偏少为主,但川西高原、盆地西北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均值偏多1-2成,且川西高原大部地区雨季开始期较常年偏早5天左右,而这些区域正是山洪泥石流灾害高发频发地区,需高度重视。同时,预测沱江上游、涪江、雅砻江可能发生中等偏高洪水,盆地南部内江、自贡、泸州、宜宾、乐山境内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较大洪水。我们要充分认识洪涝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和不确定性,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充分应对准备。

(三)要认真分析当前防汛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从防汛减灾工程体系看,省内部分江河防洪工程还没有达到规划的设计标准,大多数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弱;全省还有2300多座病险水库(占水库总数的28%)亟待整治,整治完毕的水库还有待大洪水检验,在建水库、水电站众多,存在安全隐患;城市防洪排涝问题依然突出。从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来看,当前监测预警能力还不能完全有效应对多发频发的暴雨、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部分地方预警机制有待完善。从防汛抗灾应急能力来看,有的地方防汛指挥决策的科学性有待加强,部门联动协作不够;部分地区预案体系尚不完善,群众防灾意识有待加强。从汛前检查的结果来看,部分地方防汛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尚未健全和落实,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不完善,部分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特别是群策群防体系建设滞后,部分水库水电站需进一步细化完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专业抢险队伍少,机构编制不落实,部分地方物资储备不足,管储水平有待加强。特别是在“4.20”地震灾区,截至4月26日,全省6市21县(市、区)共有430座水库水电站、442公里堤防、342公里灌溉渠道、65处水闸不同程度受到震损,不仅极大削弱了其防汛抗旱能力,且这些水利工程自身度汛安全也成为一大防御难点。对这些薄弱环节和重点区域,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落实措施,抓紧做好防汛减灾工作。

二、明确防汛工作重点,牢牢把握住防汛减灾工作主动权

今年防汛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强化监测预报、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和责任落实,确保地震灾区、大江大河、重要支流、大中型水库的防洪安全,确保中小河流和病险震损水库水电站安全度汛,确保把山洪地质灾害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努力减轻洪水灾害损失,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此,要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山洪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季节性、区域性特点,是我省每年汛期洪涝灾害中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各地要认真研究灾害规律和特点,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努力降低山洪地质灾害损失,确保受威胁区域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期正在对危险区域、地段进行公示,各有关地区要抓紧抓实这项工作。一方面,要采取工程措施,加强对危险区域进行重点治理。另一方面,要认真落实非工程措施,深入开展对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及时发现隐患及时处置,暂不能处置完毕的,要落实各项防御措施。要尽快在全省有山洪地质灾害隐患地区建立和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建立以县级为主的省、市、县三级预警平台体系,实现各级防汛、气象、水文、国土等部门的信息共享。要继续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编制完善防御预案,加强宣传培训和转移演练,确保在灾害发生前安全有序转移群众。同时,今年要按照国家要求,全面推进和深化全省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确保年底前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二)加强大江大河防洪工作。近年来,渠江、大渡河等大江大河流域洪灾十分频繁,沿江部分防洪重点区域和部位的防洪工程受损较为严重,防洪能力有所削弱。各地要抓紧组织力量对水毁防洪工程进行全面修复加固,尽快恢复原有防洪能力。同时,针对近年来河道设障、违法采砂等行为,要加大整治和打击力度,依法依规开展行政执法,确保江河行洪安全。要在汛期全面落实好江河防洪工程各类责任人,加强汛期工程巡查,做到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三)加强水库水电站安全度汛工作。有关管理单位务必要按照国家和我省水库汛期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紧完成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全面落实度汛方案、抢险预案、汛情监测、巡查值守和抢险队伍、物资等各项抢险准备工作,并加强信息上报工作。针对近年来在建工程因山洪泥石流灾害死伤人员较重的情况,要明确在建工程政府监管部门,强化防汛行政首长责任制和项目法人责任制,制定在建工程度汛方案和应急抢险方案,按管辖权限审批并形成制度。跨汛期施工的,要严格按照预案,落实应急转移及抢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工程安全和建设营地安全。要抓好移民工程和移民安置区的防汛工作,确保移民群众安全、移民工程安全和移民安置区安全。

(四)加强“两小”安全度汛工作。对中小河流,要按照“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防洪工程建设,尽快提高防洪标准;要切实落实好重点部位的监测方式和预警手段,及时转移受威胁地区群众;要提早落实好抢险物资和队伍,严阵以待,全力抢险。对中小水库,要按照计划限时完成病险水库整治,消除安全隐患,一时不能整治到位的要落实应急度汛措施;要加强小型水库的安全管理,因地制宜确定专管或兼管人员、明确汛期监测巡查和险情报告制度,建立健全水库报汛制度;要认真开展安全检查,提前摸清小型水库周边村镇、人员情况,制定完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明确人员撤离组织方式和路线,确保周边群众安全。

(五)加强城镇防洪工作。要优化城镇布局,城镇规划必须服从防洪规划,防止随意侵占行洪断面的行为;要认真排查、整改影响度汛安全的各种隐患,搞好重点河道整治;要加强城镇内部防洪排涝管网排查,对相关设施进行清淤、疏浚和整治,尤其是保障城市棚户区、低洼易涝区、下穿隧道等地方排涝系统正常运行;

要制定完善防洪排涝应急预案,特别是沿江低洼地带人员的应急撤离方案,一旦出现险情,要及时启动预案,迅速组织抢险救援和群众安全转移工作。

(六)加强汛情测报预警工作。各级防指成员单位要尽职尽责,协调配合,不断提高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预警系统设施建设,信息要覆盖山洪泥石流灾害易发区、城市、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和人口密集区等重点区域,特别要尽量延伸到基层村组,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进行信息发布,确保受威胁地区人员能及时收到预警信息,为及时转移安置群众赢得主动。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防汛工作各项保障措施落到实处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按照部署,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细化措施,抓实抓牢各项工作,确保今年安全度汛。

(一)要强化责任落实。各地要进一步牢固树立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以分级负责制、部门负责制、技术负责制、岗位负责制为支撑的防汛责任制体系,进一步逐级落实各级各部门承担的防汛抗旱工作职责和任务。去年以来,部分地方的分管行政领导调整较大,各新任防指指挥长要加强学习,尽快熟悉有关工作内容和要求。目前还未对今年江河、水库、城镇、山洪灾害易发区段等部位防汛责任人进行公示的,要抓紧时间进行公布。要进一步严肃防汛纪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长效责任监督机制。

(二)要强化统一指挥。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所承担的防汛工作职责和任务,坚决服从防汛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和指挥,做到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进一步加强与当地驻军部队的联系和协调,充分发挥武警和民兵应急分队的作用,加强军民联防、警民联防,确保各项抗灾减灾行动协调一致、高效运行。

(三)要强化应急处置。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严格执行汛情灾情收集、核实、报告制度;一旦发生重大险情、灾情,各级相关领导必须按预案规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靠前指挥,组织带领干部群众抗灾救灾;要根据实际,超前筹划,科学防范,全面发挥河道、堤防、水库等工程的防洪减灾作用,全面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和灾害管理能力。

(四)要强化保障措施。各地要在汛前及时做好防汛动员工作。要组织开展各类防汛责任人和基层一线防汛人员的防汛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其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防汛、水文、气象等部门要抓紧调试现有各类监测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确保各部门监测站点信息接入正常。各级防指要对防汛物资、经费早作安排,进一步充实防汛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加强防汛抢险队伍的培训和演练,密切联系当地驻军和武警部队,确保相互支援,合力抗灾。

最后,我再强调两方面问题。

一是震区防汛工作,包括“5.12”地震灾区和芦山地震灾区。第一,要确保震区水利工程度汛安全。要对灾区的水利工程进行全面排查,确定危险等级,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对于未能完成应急除险加固的水利工程,要落实专人加强监测、巡查,并逐库完善应急预案。第二,要切实做好震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防御工作。灾区有关部门要立即安排专家,开展全面排查工作,尽快科学划定危险区域。要根据划定的危险区域,按照分片到人的原则,逐层逐级落实该区域的行政、监测、巡查、预警、转移责任人,有条件的地区要进行公示。各类责任人要及时上岗到位,保障每项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对人员较为密集的临时安置区,要加强对周边环境的检查,如位于危险区域内,要尽快重新选择安置点,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位于震损水利工程下游和山洪泥石流易发区的,要按照预案适时组织防汛避灾演练,提高人民群众主动防灾避险的意识。要尽快恢复震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相关部门要强化会商,加密监测频次,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做到定点测报,合理调整、确定临界值,一旦达到临界值,立即发出预警。要落实专门人员对灾害易发区等重点部位尤其是群众安置点进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特别要强化雨中的巡查观测,一旦发现灾害隐患,要迅速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按照预案规定,果断、有序组织群众撤离。

二是抗旱工作。去冬今春以来,我省西南地区持续出现大范围干旱,受灾范围和强度均突破历史极值。近期,盆地大部旱情有所缓和,但攀西地区仍在持续发展。据预测,盆地部分地区还将有旱情发生。因此,在全力抓好防汛抗洪减灾工作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做好抗旱减灾工作:一要抓好当前攀西旱区的人畜饮水保障和农业生产抗旱措施的落实;二要抓好盆地西北部、中部地区中等强度夏旱的防范工作,三要抓好盆地东北部、南部地区可能发生的一般性伏旱的防范工作。

陈雪枫副省长讲话的心得体会 篇5

TFK

这次会议是根据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陈副省长主要强调了以下几点: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煤炭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突出重点,强力推进,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领导,通力合作,形成煤炭工作合力。通过认真学习,我有深刻的认识,怎么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这不仅要学政治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更为关键的是怎样贯彻落实陈副省长的会议讲话内容。

作为一名基层矿工,我觉得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敢于解放自己的思想,清醒自己的头脑,将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勇于实践,打破习惯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切实增强做好煤炭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强力推进,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通力合作,形成煤炭工作合力。结合目前工作情况,我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勤于学习陈副省长在讲话,在讲话中提到“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煤炭工业在安全生产、兼并重组、管理提升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妥善解决。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当前的发展机遇,又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切实增强搞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严格的监管,做好各项工作,促进我矿健

康发展。

二、在讲话中提到“要把安全工作作为企业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实行党政同责制,一岗双责制。企业主要领导要把职工当家人,带着感情抓安全,凭着党性和良心抓安全。要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下井跟班带班制度,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实践证明,干煤矿可以不死人,是故事可控可防的。安全事故中,人的行为是内因,外部环境是外因,内因做到位,就大大降低了事故的诱因。”使我充分认识到要拥有先进的装备和完善的制度,优秀的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安全生产的基层基础才最扎实,安全生产必须先行一步。

刘平副省长讲话稿 篇6

陕政通报 第62期

(2011年3月11日)

2011年4月29日

省政府办公厅 【字体: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 【 关闭本页 】

娄勤俭常务副省长的讲话

今天的全省医改工作会议,是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医改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省前一阶段医改工作,对全省医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借此机会,我向长期工作在全省医疗系统的全体医务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刚才,小明同志总结了我省医改工作情况,对今年医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代表省政府与各市签订了《2011年医改工作目标责任书》,卫生部医管司副司长周军同志也作了重要讲话,我都赞成。会上表彰了2010医改工作先进市县和全省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坚决抓好贯彻落实,把我省的医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继续为全国医改探索经验。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推进医改工作的坚定性和主动性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活动,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去年5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有效解决当前医药卫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使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温家宝总理多次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医改工作。李克强副总理亲任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并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医改工作,上个月主持召开了全国医改工作会议,并作出重要指示。可以说,对这次医改,中央决心之大、政策出台之密集、采取措施之有力、社会关注程度之高,都前所未有。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医改工作进展情况。一年多来,我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紧紧围绕五项重点任务,扎实工作,精心实施,推进有序。总体来看,我省医改工作方向明确、思路正确、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医改工作的攻坚之年。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工作的坚定性和主动性,继续推进全省医改工作不断深入。

第一,要深刻认识推进医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健康属于生理和安全需求的范畴,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和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医改的总体要求就是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时期,陕西要实现富民强省。深化医改是富民强省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基础,是切实改善民生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第二,要深刻认识推进医改深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医改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构建群众看病就医的安全网,这不仅有利于群众的健康,还能缓解群众的后顾之忧,增强居民群众的消费信心,有利于扩内需、转方式、促发展。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也关系国家和民族根本。“十一五”期间,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8%,迈入了万亿元的俱乐部,上升到全国第17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居民的收入大幅度提升,又对医疗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到“十二五”末我省要进入中等发达省份行列。这个期间人们会越来越重视医疗和健康问题,对生活的水平和质量以及医疗卫生需求将会有更多的期待。但是,我省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拉动的格局没有变,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比较低。从西部大开发的要求来看,我省正处于快速发展、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就须在高速发展的时期注重科学发展,注重协调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能够减轻老百姓的经济负担,消除了后顾之忧,也就是说能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扩大了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而也会带动医药卫生领域投资的增长。而医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又会反过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三,要深刻认识深化医改是推进社会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经济社会越是快速发展,我们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越要加快推进社会领域的改革,特别是政府职能要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转变。医药卫生就是最大的公共产品,看病就医难的问题,凸显了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医药卫生服务这一公共产品送到千家万户,就是要使政府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提高政府公共产品的保障能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能力。把基本医药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社会提供,实现全民医保,公立医院改革中管办分开、政事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有效做法,就是社会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也必将推动政府在教育、住房等其他领域的改革创新。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是中低收入群众,实际上也是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再调整,十分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发展。

第四,要深刻认识推进医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生命是最宝贵的,没有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不断深入推进医改,既是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一项基本职责,更是我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2009年以来,我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但是随着医改工作的深入推进,受到影响的利益主体逐步增多,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开始暴露,利益格局的调整难度不断加大,医改的复杂性和困难又进一步凸现。如医务人员总量不足,基层卫生人员缺乏,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大胆的探索,把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与公平正义的均等化服务进行有机结合,不断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群众十分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最终才能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要认真分析医改难的症结所在,把长期纠结难缠的问题真正解决好,全力以赴把医改工作推向深入,坚决兑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做出的郑重承诺。我省已经进行大胆探索试点,做了很多有力的工作,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全力推进今年的各项医改工作

今年的医改工作,承前启后,十分关键,基本思路是:

一是保基本。保基本是政府的主要责任。政府要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允许的前提下,让人民群众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基本医药卫生制度的广覆盖,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并可持续长期运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要适当提高政府补助的标准、报销的比例。我们省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不但政府大量投入,而且通过企业赞助设立基金的方式,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加以保证。对于非基本的医药卫生服务,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二是强基层。就是要全面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形成有效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平台和网络。从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经验看,把医疗卫生重点放在基层,既可以方便群众看病治病,也能够有效控制医药的费用,基层工作不扎实,改革推进的难度就很大,一定要把强基层放在优先位置,做好基层项目建设,把更多物力、财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群众看病就医的首选。

三是建机制。就是要建立保障医药卫生体系规范有效运转的体制机制。当前工作的重点,是健全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形成公立医院协作、运行和竞争机制,建立医改资金筹措机制等等。各级和有关部门都要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纪律与约束的关系,找准工作切入点,大胆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尽快建立有利于增加服务、提高效率的长效机制。对市以上的医院也要加大投资建设力度,提高其诊治疑难杂病的能力。

医改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基本思路,按照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才能确保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今年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三个重点:

一要推进五项任务。按照国家和我省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我省医改主要任务共分五项重点10个大类、67项具体工作任务。这些具体工作指标中有的是医改启动以来就已经部署的,需要进一步巩固完善;有的是要新调整、新增加的项目,需要在今年启动实施;还有的是我省结合自身工作进展,开展的探索性工作。各市各部门要依据自身任务,明确工作重点,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抓好工作落实,努力实现全民基本医保,人人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要落实目标责任。刚才省政府与各市签订了责任书,省委省政府已经把医改工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要形成政府主管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本地区医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有关部门、各市要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实行包干负责制。牵头部门对所牵头任务的完成情况负总责,要及时将任务分解到各地,制定进度计划,加强督促指导,配合部门要大力支持牵头部门工作,并完成分解到的具体任务。各级政府要把任务的实施进度细化到每个月,做到既有“时间表”,又有“路线图”。

三要勇于创新工作。由于我省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各部门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省上已经确定的原则,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在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和留用、提高基层医疗人员业务素质和待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积极尝试符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的新办法。要鼓励各类医院、各级部门不等不靠,大胆实践,总结完善。省医改办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分析当前医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共性的问题,积极探索研究那些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的问题,及时总结各地好的经验,制定好的办法来系统性地加以指导。

三、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确保顺利完成今年各项医改任务

深化医改是重大民生工程,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充满期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勇往直前,确保顺利完成好各项改革任务。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互动协调。各级政府医改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医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要进一步加强医改办的工作力量,切实保障医改工作的稳定性、持续性和深入性。各市县政府要尽快设立医改专职机构,组建医改专职队伍,不断提高其统筹协调医改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卫生、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物价、药监等部门,要坚持医改工作“一盘棋”思想,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调、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加大投入,强化资金保障。尽快建立健全医改经费投入长效机制,统筹利用国家下达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各级财政投入,确保卫生投入增长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要积极向上汇报衔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争取国家的差异性政策支持。要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努力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方式。要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对医改资金的审计监督和对违法违纪案件查处的力度。

三是及时评估,强化信息报送。医改信息不仅是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和依据,还关系到国务院医改办对我省医改工作进展的准确判断和在全国的整体排序,直接影响到国家医改以奖代补资金的拨付。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要求做好医改信息的月报、季报工作,要及时将各地各部门的工作动态、典型经验、进展形势等相关信息上报省医改办,省医改办要定期进行公布,通报表扬典型,追究问责后进。近期要高度重视国家医改中期评估活动,全力做好评估所需信息的上报工作。

四是理顺机制,强化医患和谐。广大医务人员是推进医改的主力军。各级政府要切实关心和爱护医务人员,广泛听取医务人员对医改的意见和建议,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要加快建立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激励机制,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要倡导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医务人员执业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凝聚推进医改的智慧和力量,调动各方参与推动医改的积极性。

五是营造氛围,强化舆论宣传。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既要广泛宣传医改的方针政策,使改革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又要科学引导社会预期,消除群众疑虑,增强群众信心,使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更加理解、支持、参与医改。要及时公布医改工作进展情况,认真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好点子,主动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我省很多县区开展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希望新闻媒体要关心支持各个地方医改工作的大胆创新。

同志们,做好医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大家迎难而上,把这项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抓紧抓好,为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郑小明副省长的讲话

这次会议是一次规模比较大、规格比较高的会议,因为医改是一项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大家都知道,医改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我国又是一个最大的民生问题,而且还没有一个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是在实践中用试点的方法不断向前推进。国家对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五项重点任务,要求从2009年开始到今年要基本完成。三年来,国务院每年都将任务专门分解下达,2009年提出了10个大类、35项具体工作任务,2010年提出了10个大类、60项具体工作任务,今年提出了10个大类、67项具体工作任务。从国家这三年的部署来看,每年都在不断地深化和细化医改工作,今年更是攻坚之年。

今天我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陕西的医改进展情况,二是今年医改的主要任务。后面,娄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要共同抓好贯彻落实。

一、陕西的医改进展情况

我省的医改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推动下,在卫生部的指导下,经历的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分层次、从下向上推进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围绕着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总体目标,本着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两年多来,我省的医改在基层具体做了六件事情,也可以称为第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制度、框架和内容的完善。

一是完成了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近两年多来,我们对全省近三万个村卫生室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做到了“七个统一”,并选定了村医,提高了村医的报酬,去年从每月60元—120元增加到每月500元,今年还要提高到每月900元,也就是说村医的补助今年将不少于1万元。同时,全面提高了村卫生室的业务水平,增加了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基本实现了“疫情有人报、防病有人管、小病有人治、大病有人送”。

二是推进了乡镇卫生院的改革。对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了财政全额拨款,用国债资金基本改造了所有业务用房,更新和配备了医疗设备。到去年年底,全面完成了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做到了“院长全县统一竞选、公开竞争,工作人员全部聘用、能进能出,收入分配按岗计酬、能高能低”,初步建立了一套能最大限度调动每个人积极性的乡镇卫生院管理新机制。

三是全面实施了药品“三统一”。我们在全省乡镇、村和社区医疗机构中全面实施了药品“三统一”,做到了“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到去年年底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极大地降低了药费。两次集中采购的结果,中标品规零售价格与国家零售指导价和政府限价相比,平均降幅为4614%和5084%。今年药品“三统一”将进一步向县级延伸,但县级暂不实行零差率。

四是实施了“人才强乡”工程。重点做了两件事,一是实施“基层万名医生培训项目”。从去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准备用5年的时间在第四军医大学等五所医学院,为每个乡镇和社区脱产一年培训5名(其中1名中医),共计1万名基层全科医生,每人省财政补助1万元,共计投资1亿元;今年开始对县一级培训,在三甲以上医院培训一年,每个县培训10名,每人补助两万元,也准备用5年的时间,为每个县培养50名医务人员,包括中医、口腔和妇幼专业;今年还要选三所医学院作为培养全科医生的基地,实行定向培养。前面两项是培训,后面一项是定向培养全科医生。老百姓“看病难”主要是没有好的医生,所以才舍近求远去看病,我们培养医生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二是全面推行了县镇两级医疗机构的人、财、物一体化管理,从体制上解决医生能上得来、下得去,整体解决基层全科医生短缺问题,进一步缓解老百姓“看病难”问题。

五是加快实施了“安心工程”。从去年开始解决乡镇医务人员有地方住、有地方吃、有地方洗澡和冬天取暖的问题,使乡镇医务人员能够安心在基层工作;今年要加大工作力度,50%的乡镇卫生院要完成这个任务。

六是医疗保障实现了全覆盖。目前,我省的农民、城镇居民(包括学生儿童)、职工全部纳入了医保范围,从政策上做到了应保尽保。去年各级财政对新农合、城镇居民的医保补助实现了统一标准,达到了每人每年120元,今年要提高到200元;去年在乡村、社区的门诊量已占到总门诊量的50%,在统筹区域内的报销比例占到了医疗总费用的60%,今年还要提高报销比例,达到70%;去年全省城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达到了215元(全国平均是175元),我们做到了城市和农村一个标准,都是215元,今年还要提高到人均25元,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二、今年医改的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三年任务的攻坚之年。今年的医改任务,全国医改会议已经明确,国务院办公厅也专门下发了“8号文件”。我把这个文件归纳为一句话:就是要全面完成五项重点改革任务,也就是10大类67项具体工作今年要全部完成。

今天,我省开这么大规模的会,就是要进一步动员起来,实行上下联动,一定要完成好这些任务。为落实好国家的会议和文件精神,3月1日赵省长专门主持召开了省医改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定了我省医改2011主要工作安排意见。这个意见也就是我省今年医改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已经印发给大家,并用签订责任书的办法来推动抓好落实。

今天,我着重讲一讲公立医院改革的事。医改有两大难题:一是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二是公立医院的改革。我们已经用药品“三统一”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

去年底以前,我们在基层医改做了六件事情,基本实现了“三个目的”:一是预防在基层,二是小病不出乡,三是强基层。但是还有两个问题在这个层次不能完全解决:一是治大病,二是保基本,这两个问题必须依靠县一级来解决。如果乡镇解决了50%的住院病人,县上再解决40%,县乡两级加起来就能解决90%的住院病人,这就能从医疗上实现“保基本”。我们去年在宝鸡市进行了试点,宝鸡市县乡两级解决了80%的住院病人,太白县达到了90%。如果县乡两级能解决90%,那就剩下10%的住院病人了,而这10%主要是难病、重病、杂病,县里也解决不了,必须再上一个层次,由三甲医院来解决。所以,现在来看,第二个阶段的任务就是改县、强县,改县和强县显得非常重要。这个重要性,陈竺部长讲得很透彻。今年春节前,腊月二十九,陈竺部长在榆林府谷调研时说:县医院改革的意义非常重大。县医院是我们国家广大农村区域的医疗中心,是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又是公立医院系统最贴近人民群众的部分。县级医院覆盖了全国大概九亿多人口,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70%,公立医院改革如果在县级医院迈出重大一步的话,医改就大有希望。所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我省医改进行到今天必须走的路,是整个医改向前推进的必经阶段,是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今年的攻坚任务。

医改主要有三句话,叫作“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强基层”我们这两年已经基本解决了,“保基本”我们正在解决,而“建机制”是整个医改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制度体系。只有把县级问题解决好了,就能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预防在基层”的医改总体目标,就能落实好李克强副总理提出的“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从我省的改革过程来看,县乡村这三级卫生体系是保基本的,是公益性的,必须用政府行为来推进。市级以上医疗机构除了解决县乡两级剩余10%的难病、重病、杂病外,还要承担科研、教学、学科建设这些公益性任务,但还有能力承担非公益性的医疗工作,所以市级以上公立医院是以公益性为主、政府主导的医疗机构。这是我们近年来在实践中得出的基本看法,也是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原因。

公立医院改革可分两个层次,一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二是市级以上公立医院改革。

(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去年8月份我们在子长县召开现场会进行了安排部署,并专门下发了两个指导性的文件。今年要全面进行试点和推动,共有三个方面:

一是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今年我们共确定了37个试点县,其中省级试点县5个。试点县要围绕两个指导文件和九项内容,在年内全部完成政策、制度、任务设计等工作。年底前,省卫生厅要对37个县级试点提出综合意见,为明年在全省全面推广做好准备。

二是县镇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县上一般有三所公立医院,这三所医院和镇卫生院要做到人、财、物管理一体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就是要实现医务人员上得去下得来,下得去也能上得来,要重新建立一套新的县镇一体化管理运行的新体制,解决基层卫生医疗技术薄弱的问题。

三是非试点县也要全面启动分项试点。试点内容按照《指导意见》自己选定,并将选定的内容上报备案。也就是说今年全省所有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都要动起来。

(二)市级以上公立医院的改革。

宝鸡市作为全国16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成基本制度和框架的设计,而且要全面实施;全省其余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也要启动。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一是定位。要研究市级以上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的区别是什么?办市级公立医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办多少个?如何合理布局?都要进一步定位。

二是“四分开”。就是“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和非营利分开”。县以下公立医院主要是保基本的,医疗资源比较少,主要由政府举办,都是公益性的,暂时不探索“四分开”。市以上城市医疗资源比较多,而且又比较集中,另外三甲医院也不全都是公益性的,这一个特点比较明显,需要探索“四分开”。要在市一级探索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分开?怎样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怎样进行集团化管理?这些都要进一步探索,在这些热点、难点问题上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总结出可借鉴的经验。

三是均等化。为什么要进行公立医院改革呢?尤其是市级以上的医院不改行不行,为什么要改它?其实,公立医院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让生活在这个区域的人们都能均等地享受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主要是通过改革,保证优质的资源能够在一定区域内实现均等化,从而能够进一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大医院改革的目的主要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基本药物制度主要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

四是借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内容。市级以上公立医院在改革的内容上要借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经验,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去年,我在子长会上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讲了九个问题,但还有一个问题当时没有讲到,就是医院内部的管理。这个问题市、县都是共性的,陈竺部长在府谷调研时讲得非常清晰,他的讲话已专门印发给大家,要认真研究并落实好。

如果我们只提高医保标准,不抓医院内部管理,医院不控制医疗成本,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我们提高的医保标准就有可能让不合理的支出给抵消掉了,也就等于花了冤枉钱,所以加强医院内部的管理、控制成本费用对解决老百姓“看病贵”就显得特别重要。我认为应该把这个问题作为第10个问题加进去,医院一定要研究内部的管理,这也是控制成本的重要问题。今年要提出一个要求:就是所有试点县都要扩大按病种付费。这是什么意思呢?现在卫生部在研究推广,比如做一个阑尾炎手术,从诊断、检查到手术、护理等需要哪些环节,这些环节都用什么、做什么、花费多少钱,要研究形成一个总的规范和标准,这就是按病种付费,也是合理控制成本。目前,府谷县推行了43个病种,镇安县推行了60多个病种。如果按病种付费能够达到我们看病总量的60—70%,我们增加的保障合理了,老百姓看病的费用也会逐步合理,这说明控制成本非常重要。所以,今天我们提一个要求,在各个县原来的基础上再增加10个病种,作为今年的考核指标。

这是我今天想给大家通报的两件事,一是我省医改的进展情况,二是今年的主要任务。我虽然讲的简单,但要真正做好并不容易,要把大病问题解决好,把保基本问题解决好,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刘平副省长讲话稿 篇7

会议通报了去年全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2008年, 山东省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认真进行动员部署, 广泛进行宣传发动, 进一步突出发展重点, 健全完善工作程序和管理规范, 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激发了农民投资发展农机化的内在潜力。2008年, 国家投入2亿多元, 省市县近亿元, 拉动农民购买农机投入达13.6亿元, 直接受益农户达到3万多户。二是推动了农机化的科学发展。全省共补贴各类农机具3.6万台,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937台。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 5%, 农机化整体发展水平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三是推进了农机服务效益的稳步提升。三夏、三秋农机作业收入达50多亿元, 全省实现农机服务总产值375亿元, 增加值236亿元, 约占整个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9%, 农机化为农民人均实现纯收入达400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6%。四是促进了农机工业发展与技术进步。去年全省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940亿元, 占全省机械工业总产值的8.6%, 占全国一半以上。其中, 玉米收获机械生产能力占全国的9 0%以上。

会议指出, 要把握政策, 准确理解今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新要求。今年国家和省财政共安排山东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5亿元,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加大, 补贴机具种类增多, 补贴数额在部分大型机械上有所提高。会议强调, 要狠抓落实, 全面做好今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工作。今年山东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以推进玉米生产、保护性耕作等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和生鲜乳采运储机械化为重点, 兼顾油料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发展, 突出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机具的推广应用。坚持公开、公正和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 充分尊重农民购买农机自主权。进一步调动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具的积极性, 扩大农村消费, 拉动国内需求, 发展农机化, 推进农业现代化,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工作中, 要提高认识, 明确责任;强化工作, 突出重点;规范操作, 搞好服务;严肃纪律, 强化监督;加强协调, 密切配合。

“副省长”焉能“做广告” 篇8

其实,这些做法或提法,都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告法》在第二章“广告准则”第七条中明文规定,广告不得“使用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新闻采编人员都知道,一般来说,党和国家领导人不能做广告,企业也不能利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名义、形象、言论进行广告宣传。而党和政府的地方各级领导人为企业做广告,也是违背广告法的。

在上一条消息的新闻事实中,可能是副省长本人没意识到其言行与广告法要求相悖,并不“依法办事”;也可能副省长当时的行为并非广告行为,实为代表政府所表示的服务态度,而记者将此理解为广告行为进行报道。无论如何,都说明了记者并不懂得广告法规的相关要求或不依照广告法规处理。

导致新闻报道违背广告法规,我以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原因:一、事实的违法,记者如实报道。这是新闻主体有悖法律,记者却误将违法之事作为成绩在大力宣传;二、事实不违法,记者误报。主要因为记者采访不到位,或者法律意识淡薄,法律水平不高。另一方面,记者文字语言功夫不过关,用词不当也可能造成差错。三、记者明知内容违法,但唯上而不敢“抗上”。这与新闻记者职业精神和某些职业权利缺乏一定法律支持保障有关。

新闻传媒的报道如何做到守法,值得重视。法律性方面的差错可以造成新闻误导和不必要的新闻官司。要防范这类差错,就需要采编人员加强新闻业务修养,在实践中提高鉴别能力,同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

上一篇: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一篇:数学文化赏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