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教学设计参赛(精选9篇)
海伦凯勒教学设计参赛 篇1
《海伦•凯勒》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具体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教学重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走进海伦的精神世界。【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情感
课始直接出示PPT课件,展示海伦的不同时期的照片4幅
1.师谈话:20世纪,一位伟大的女性,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齐读课题)。
她有着高远的目标,坚忍不拔的毅力。她奋斗了一生,她用行动告诉世人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
【设计意图:简单的几句导入语,自然地进行情感的熏陶,并在学生心里印下海伦•凯勒这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海伦凯勒,你对海伦有那些了解,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一个或者几个词来说一说:我认识了 海伦。如果我们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心目中的海伦•凯勒,你会选择那个词 ?
板书:不屈不挠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来复习课文,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既看重学生各自的独特体验,又紧贴文本、思想,还能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不屈不挠”。】
3.让我们捧起书本,重温一下课文带给我们的感人故事吧!感受她的不屈不挠。
二、自学质疑,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读文要求
①文中描写了海伦•凯勒的那些事?用简洁的语言写在课本上。②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想一想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③海伦•凯勒的那些行为震撼了你的心灵,请画出有关语句,写出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自主学习
带着问题自渎课文,随时写下感受
指导读书方法:读书就是走进课文,与文中的人物对话,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走进人物的内心,认识人物的品格。所以在读课文时,要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对海伦体会要随时写下来。
【设计意图:这里是要让学生知道怎样才是真正的读书,怎样才能读好书,读懂书。还要让他们明白:读书并不是难事,只要我们用心感悟,用真心真情读进去,就会觉得读书真是一件快乐的事,还有就是要给他们一个自主感悟的机会。】
三、交流展示,畅谈感悟
学生自由地说,最后确定探究内容 ①主要事例
②那些句子最感人及原因。
四、合作探究,研讨课文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合作要求:每组由组长带领探究问题。要求每人都说,还要有专人记录,选定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得到教师的指导,否则课上学生小组合作将得不到好效果。合作的要求其实就是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这样做的目的,可以使学生的合作探究不流于形式,有实效。】
五、交流展示,品尝成果 1.主要事件
板书 学盲文 学说话 2.找出受感动的句子
六、精讲点拨,走近人物
(一)现在同学们的书本上留下了一道道充满你智慧的波浪线。谁来说,你找到的第一处句子是什么?品读句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用PPT课件出示句子)
A.“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①抓词理解:品味“不分昼夜吮吸 拼命 不停地如饥似渴”等,从时间、态度、感情、动作、效果等方面感受海伦学习时不屈不挠的形象。②深化体验:读文想画面,闭上眼睛,用我们的想象走进海伦的世界。(音乐声中)师描述:也许这是一个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可是你看,海伦已在做什么?她是怎么做的?„„早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但海伦呢?她在做什么呢?„„我们继续看,夜很深很深了,万物进入梦乡,海伦还是在干什么,„„一阵阵倦意袭来,海伦打起精神,她仍在做着什么?她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血一滴滴落在书上,海伦忍住疼痛,她还在„„同学们,你还看到了些什么?
③你有什么样的话要跟老师和同学们说?把它写出来,然后自由交流。④指导品读:请大家想着画面来练习朗读,读出你的体会。
指生读,评议。
【设计意图:这段话集中表现了海伦﹒凯勒的“不屈不挠”,语句凝炼概括,如何读出其中的蕴含,需要教师创设情境。这里用优美的音乐做渲染,用真切的语言铺垫,营造了适合学生想象与说写的最佳氛围。】
⑤是啊,海伦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着盲文,最终,她学会了什么(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板书:用手指“说话”)
看看这里的引号是什么作用?(特殊的含义,表示并非真的说话。用手指触摸盲文,学到知识这样就可以与别人交流了!)
B.“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 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①又有哪些词跳入你的眼帘?(根据学生回答,突出:夜以继日反复 甚至 每天坚持)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出海伦为学说话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把这些语句用“-----”画出来。
②从最后的省略号中你体会到什么? ③学语文就要有这样的敏感,通过关键的词语来理解句子。这段话该怎么读好呢?生练读后齐读。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流程通过如何理解词语,读懂句段,循序渐进,扎实训练学生朗读感悟的能力,给人亲切、自然之感,学生也乐于探究。】 C.功夫不负有心人,海伦终于成功了,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她的激动和喜悦,老师引读:当假期到来时,海伦的功课也告一段落。①课件出示:她回到家中,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谁来读读这句话?一岁半就双耳失聪、双目失明的海伦,完全靠触觉学习发音,现在她说出的每一个字,难道不都是震撼人心的吗? ②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海伦在一次盲人集会上的演讲。(视频播放)同学们,尽管她的发音还不够清晰,甚至还需要别人来翻译,连表情都不够自然,但是,为了这样的演讲,海伦又付出了多么大的艰辛呀!请大家再来读这段话,让老师倾听你们内心的感动。
【设计意图:演讲视频资料的适时播放,围绕课文中心,以读好文本为目的,体现为“语文学习”服务的思想,是一种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大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对学生读好文本,体悟情感起到了积极的渲染和催化作用。】
(二)学习最后一节,升华认识
①海伦学会了说话,这个在她的人生篇章中,还不算最辉煌的一页,她还做出了哪些了不起的事情?
齐读最后一节
②师引:海伦在取得成就后,又把她全部的爱奉献给了残疾人。升华学生的认识。
③师:海伦之所以永留在世人心中、感动震撼世人的除了她不屈不挠的精神,还有什么?此刻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海伦?
板书 :无私奉献
七、迁移应用,拓展延伸
1.欣赏海伦的名言。(PPT出示名言)
生齐读:
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要不断努力。
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我努力求取知识,目的在于希望日后能使用,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 2.读了这些名言,对你有什么启发?请你仿照刚才读的名言的形式写一写好吗?
3.只读了关于海伦的一篇文章,大家就有这样深的感受,如果去读海伦写的书,相信大家一定有更大的收获。请同学们课外读她的《珍爱光明》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设计意图:要求用“名言”的形式写自已的感受与启迪,也就是训练学生用凝炼整齐的语言写真情实感,这样训练,目标适切,要求严谨,也给学生一定的教益。课外读海伦的文章,把课堂学习自然延伸到课外,使“作业”不再枯燥,学生自然会主动乐意去实践。】
海伦凯勒教学设计参赛 篇2
《海伦·凯勒》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文章主要截取了海伦·凯勒幼年遭受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极大不幸后, 在沙利文和萨勒老师的帮助下以惊人的毅力学习盲文、练习说话, 最终战胜自我, 找回自信, 获取成功的几个片断, 充分表现了她热爱生活、不屈不挠、甘于奉献的可贵精神。
[设计思路]
本文的主要教学思路是循着“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海伦·凯勒”来展开的, 这个话题给了学生较为自由而开放的空间, 学生也就凭着这个话题展开自读自悟, 与主人公潜心对话。通过品读第一自然段, 读出一个“不幸的海伦”, 通过品读2~7自然段, 读出一个“不屈不挠的海伦”、一个“热爱生活的海伦”, 通过品读第8自然段, 读出一个“关爱他人的海伦”。在学生充分感知人物形象的基础上, 再通过朗读、想象、表达、讨论等手段, 升华情感, 受到感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9个, 其中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认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默读课文, 理清课文的脉络,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语言环境, 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4.抓住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5.了解课文通过典型事件表现典型人物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 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导入新课
1. 师:张海迪、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介绍一下。
2. 师:今天, 我们要学习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 她就是海伦·凯勒。请同学来交流一下有关她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学习生字, 辨析字形, 指导描红, 理解词语。朗读注意点:“挠”读“náo”, 不读“ráo”;书写注意点:“暴躁”、“干燥”、“脾气”。
2. 指导朗读课文, 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读通顺。
3. 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海伦的哪些事?并以此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失聪失明、摸读盲文拼写单词、练习说话、服务他人)
4. 再读课文,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海伦·凯勒? (学生自由言说, 可以是不幸的海伦、顽强的海伦、热爱生活的海伦、不屈不挠的海伦、关爱他人的海伦等)
意图:要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者”, 就必须让学生以自由的精神畅游在文本世界中, 读出心中那个属于自我的“哈姆雷特”。
三、潜心会文, 感受形象
1. 感受“不幸遭遇”的海伦。
(1) 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从哪里读出了“不幸的海伦”?
(2) 交流出示:不幸的小海伦, 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 双目失明, 双耳失聪。天哪, 谁能想到, 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 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 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
(1) 理解“隔绝”, 与“隔开、隔断”比较。
意图:在比较中体会用词的精确与效果。
(2) 让学生回忆自己看到过的美景, 听到过的音乐, 体会当时的幸福感受。接着请学生闭上眼睛, 塞住耳朵一分钟, 谈谈体会。
(3) 教师深情引导:是啊, 对于这个一岁半的小海伦, 她将永远面对着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 看不到看不到也看不到;听不到听不到也听不到;不能喊不能说不能倾诉 (引导学生接说) 这是何等的不幸啊!
意图:先引导学生切己体察, 然后回到海伦什么都看不见, 什么都听不见, 什么都不能说的痛苦世界中, 以形成强烈对比, 获得真切的感受。
(4) 指导朗读, 读出海伦的不幸。
2. 感受“不屈不挠”的海伦。
(1) 过渡:让我们和她一起从不幸中走出来, 看看从哪里可以感受到其不屈不挠。
(2) 自读课文2~7自然段, 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写上自己的阅读感受。
(3) 交流:主要抓住以下重点句来体会:
句段1:她不分昼夜, 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 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的如饥似渴, 以至小小的手指都摸出了血。
(1) 自谈感悟。
(2) 师:什么是“如饥似渴”?能用课文中的词句来解释这个词语吗? (如:“不分昼夜、拼命摸读、不停地书写、摸出了血”等)
意图:结合课文语境来理解词语, 词语才会变得有温度, 有深度。
(3) 指导朗读, 读出海伦的不屈不挠和顽强学习的精神。
(4) 出示课文中第50页的插图, 揣摩内心世界:是什么让海伦有如此大的力量?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3自然段“海伦猛然醒悟, 原来‘水’就是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呀!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 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体会凯伦对生活的渴望。
出示补充资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 帮助学生体会海伦在如此不幸的命运面前, 对生活、对光明仍然充满了渴望。
啊, 如果我有三天的视力的话, 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
第一天, 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
第二天, 我将伴着曙色起床, 去看黑夜变成白天的激动人心的奇观。
第三天的早晨, 怀着发现新的欢乐的渴望, 我将再次去迎接那初生的旭日, 因为我深信, 那些有眼睛能真正看到东西的人肯定会发现, 每个黎明都会展现出千姿百态、变幻无穷的美。
师:正因为她内心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对光明的渴望, 所以她——引读“不分昼夜, 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 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的如饥似渴, 以至小小的手指都摸出了血。”
意图:让学生体会海伦学习的艰难、刻苦并不难, 但要体会她这样刻苦的原因, 即对生活、对光明的渴望, 就有点难度, 所以需要通过联系上文和阅读补充资料来实现。
(5) 师:就这样——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 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 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 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理解两处引号的不同用法。
(6) 师: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 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她有时—— (引读第五自然段) 。理解“看”字上引号的用法。
句段2:为了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 我夜以继日地努力, 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 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 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 练习, 练习……
(1) 自谈感悟。
(2) 师:请同学们想想自己平时读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的书会有怎样的感受?而海伦呢?
意图:为了让学生获取真切的体验与感受,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对比是必要的。
(3) 师:可是, 海伦能像我们小时候那样练习说话吗?她是怎么学习的? (“萨勒老师发音时, 要海伦把手放在她的脸上, 用感觉来判断萨勒舌头和嘴唇颤动的情况, 以此体会怎样发音。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 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4) 师:是啊, 对于我们来说, 学习一个词、一个句, 也许只是几分钟而已, 而对于海伦来说, 也许几个小时都学不会一个词、一个句, 但就是这样的艰难, 海伦依然不放弃, 仍然夜以继日地努力着,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来感受一个不屈不挠的海伦。
(5) 师:语言有画面, 字词见形象。读着这些文字, 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学习场景? (根据老师提供的场景, 自由选择一种情况来说说)
场景一:冬天的一个深夜, 大雪纷飞, 双目失明, 双耳失聪的海伦
场景二:夏天的一个中午, 骄阳似火, 双目失明, 双耳失聪的海伦——
场景三:一天, 海伦生病了, 高烧达到39度, 双目失明, 双耳失聪的海伦——
场景四:……
意图:选择场景进行想象说话, 不仅是语言训练, 更是引导学生潜入文本晤见主人公, 和主人公进行深度对话。通过这一场景的想象, 一个不屈不挠的小海伦“活生生”地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6) 再读这段话, 读出海伦不屈不挠, 顽强学习的精神。
(4) 引读第7自然段, 体会其喜悦的心情。
3. 感受“关爱别人”的海伦。
(1) 指名读第8节, 谈谈体会到了什么?
(2) 教师出示资料, 帮助理解“倾注”, 体会其虽然生命遭受重大的不幸, 但是依然关爱别人的无私情怀。并辨别“倾诉”与“倾注”的不同。
资料:海伦凯勒在大学期间, 写了《我生命的故事》, 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 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 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 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 到美国各地, 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 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 又访问多所医院, 慰问失明士兵, 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意图:这段资料的出示意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倾注”一词, 并对人物有更为完整的了解。
(3) 师:海伦·凯勒就是这样一个令我们敬仰的人, 当残忍的命运挡住了入口, 她并没有被打垮, 而是带着对生活的渴望, 用惊人的毅力, 顽强的精神, 驱走了黑暗和孤寂, 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 获取了成功, 并且鼓舞着和她一样有着不幸遭遇的人, 难怪书上最后说—— (引读) “海伦·凯勒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四、学习写法, 升华情感
1. 师:
海伦·凯勒一生中可歌可泣的事迹有很多, 为什么只选取小海伦拼写单词、摸读盲文和练习说话这几件事呢? (帮助学生初步懂得写文章要抓住最典型的事例, 要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
2. 师:
同学们,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梅特林克夫人曾经对海伦·凯勒有过这样一段评价 (出示) :
海伦·凯勒是一个让我们自豪与羞愧的名字, 她应该得到永世流传, 以对我们的生命给予最必要的提醒。
——梅特林克夫人
你觉得海伦·凯勒的什么让我们感到自豪与羞愧?她的什么应该得到永世流传?她给予我们的生命最必要的提醒是什么?
意图:梅特林克夫人的话, 是我们用来瞻仰海伦和审视自己的一面镜子, 在这面镜子的观照下, 海伦会越来越高大, 而自己也会得到感染和升华。
3. 师总结:
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在描绘着自己的人生画卷, 只有奋斗, 只有自强不息, 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鲜亮光耀的色彩, 我们的生活画卷才会熠熠闪光。
五、布置作业, 延伸阅读
1. 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教学设计 篇3
但是,在研读课文、查找资料,尤其是在读完海伦的那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我发现这篇文章还是一篇很好的爱心教育素材。所以,在教学时,我以爱心为主旋律,围绕海伦的变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爱心的伟大,使学生能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会去爱身边的人,而达到让爱心永远在生活中传递的目的。
一、于不幸中感受,激发爱心
文章的第一段很生动地向大家介绍了海伦不幸遭难后的表现。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份不幸,我设计了一个“入境”的环节,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自己变成不幸的海伦,真实地体会到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后的痛苦。
师:孩子们,海伦一岁半的时候就因为一场大病而双目失明、双耳失聪。这该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呢?让我们闭上眼、塞上耳朵,静静地感受一下她那时的生活吧!(学生体验)
师:在刚刚过去的5分钟里,你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生1:我觉得很孤独,好像许多亲人都不在身边了。
生2:眼前是一片黑暗,我找不到任何出路。
生3:我感觉到很痛苦,想发火、想怒吼。
……
师:孩子们,你们只是闭上眼5分钟而已,就已经受不了这种寂寞、这种黑暗了。可是小海伦却要在这种黑暗和孤寂中一直生活着,难怪她会……(引读: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
师:此时,你想对海伦说些什么?(在忧伤的音乐声里,学生表达对海伦的同情)
师:让我们一起用朗读再把这份同情表达出来吧!
教学反思:“只有用心去感受的不幸,才能真正地震撼人的心灵!”虽然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已经能读出海伦的不幸,可是学生们对这种不幸是停留在表面上的,他们并不能将自己转换成海伦,并不能真正感受那个无声无色的世界。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塞住耳朵,做一次不幸的海伦。虽然此时感悟到的痛苦和现实世界中海伦的痛苦还有很大的距离,但学生的同情心却在这一闭一塞中被激发出来。
二、于奋斗中感慨,享受爱心
小海伦之所以能从黑暗和烦躁的世界里走出来,是因为她拥有许多人的爱。而正是这样的爱,让她有勇气去面对一切困难,让她有信心去寻找属于她的完美花园。所以,在教学时,我把海伦感受到爱作为文章的重点,让学生明白真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师:孩子们,刚刚认识了那个用毅力和执著打拼出自己完美花园的海伦,可是我们知道,一开始的海伦是对生活完全失望的,她是那样地暴躁。是谁让海伦有了这翻天覆地的改变?是谁赋予她这份勇气和力量?(学生讨论,引出沙利文老师和萨勒老师)
师:沙利文和萨勒两位老师在教海伦的过程中有哪些让你感动的地方?(学生朗读有关语句)
师:这两位老师看到海伦如此地努力,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让我们用模拟的表演来再现她们之间的交往。(学生在稍作准备后表演海伦与两位老师交往的生活场面)
师:难道在海伦的生活中,仅仅只有这两位老师给了她力量和勇气吗?
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海伦在生活中得到的关爱,以及海伦如何在爱的世界里拥有了重新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反思:课文安排两个老师教海伦的情节,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然而在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时,通过让学生亲自去想象一下、表演一下海伦的生活,让学生跟着海伦一起去享受亲友们带给她的关爱,会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到:原来,让海伦有勇气去改变自己这几近无望的生活的,就是她身边的人给予的真实的爱,从而让学生再一次受到爱的教育。
三、于奉献中感动,宣传爱心
在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海伦在身边亲人的关爱下用自己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创建出了自己的完美花园后,教学进入了总结的环节。此时,学生的情感已达到高潮,他们很自然地表达出自己全新的看法。
师:让我们再一次回忆一下海伦的生活吧!如果海伦就在你的身旁,你想对她说什么?
……
(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
师:你觉得海伦除了拥有面对灾难不屈的精神外,还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生1:海伦像她的老师一样,把自己的爱心送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生2:海伦在做爱心的传递者,她会用自己的经历鼓励所有和她一样曾经有过不幸的人。我相信,在她的鼓励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活充满信心。
……
师:大家说得真好。的确,正是这些真挚的爱让一个个失去希望的人重拾面对生活的勇气。老师希望你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不仅仅自己要坚强,更要把爱心传递下去。因为爱心就是——
生:希望!
海伦凯勒教学设计 篇4
游戏:蒙上学生眼睛,听清任务,老师把学生带到指定的位置,让他根据其他学生的指令回到刚才坐过的位置。
师采访游戏同学:刚才有什么感受?
生:很难回到自己的座位,看不见感觉自己是盲人。师:我们再提高难度让他听不见,怎样才能让他听不见? 生:我们不说话。(再次进行游戏。)
师:听不见又看不见,是什么感受?他现在不能说(指游戏学生),你把他的感受说出来。生:很难受,他的行动很困难。生:做一个盲人哑人非常不好!
师:是啊,眼睛看不见就很难了,耳朵听不到就(更难了),再加上不能表达,那就是(难上加难)。可是,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人,看看她是怎样创造生命的奇迹。
师:(出示幻灯片)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这样两段文字,第一段文字,老师来读一读,第二段由你们来读。(师生分别朗读。)
师:不仅注意了读的声音,还注意了读的节奏,很好!大家想一想,从这两段话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有玫瑰的花瓣。师:还看到了什么? 生:一只小船在大海上行驶。
师:是的,这是两段令人赏心悦目的文字,可是你们知道吗,它却是出自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女孩;一个一生度过88个春秋,却有87年是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的女子。她就是——海伦.凯勒。对她,你还知道些什么? 生:海伦.凯勒89岁去世。
生:海伦.凯勒出生于1880年6月27日,去世于1968年6月1日。生:她还是美国盲人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
师:对,海伦.凯勒凭着她的毅力完成了哈佛大学的学业,她一生完成了14部著作,成为了享誉世界的作家、教育家和慈善家。下面,我们一同来走近这个了不起的人物。
[简评]导入环节精心设计,从身体力行的游戏到精美的语言文字,让学生从不同层面走近海伦凯勒,为接下来的“感受不幸”和“体验不屈”作铺垫。
二、感受不幸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手,和老师一起写下这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师板书:海伦.凯勒)
师:让我们怀着尊敬,读读这个名字。(海伦.凯勒)
师:再让我们揣着一份怀念,轻轻地念念这个名字。(海伦.凯勒)
师:走近这个人物,首先我们要一起去感受她不幸的命运。咱们把课文拿出来,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生读第一自然段)师:死一般的这个词后面是什么? 生:沉jing 师正音:沉寂。从他略带忧伤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知道小海伦在一岁半的时候,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生:我知道了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师:嗯,你对刚才同学的话进行了强调,还有不同的吗? 生:小海伦在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后,脾气变得暴躁起来。生:我还知道小海伦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
师:是啊!死一般的沉寂,也就是说,她和这个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有声有色的世界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世界了,来,孩子们你们看,在这个世界中你们看到什么了?(课件展示)
生:小鸟的叫声。
师:是看到的吗? 生:听到的。生:蓝天、白云、大树 师:那是大自然最朴实的颜色。生:还能看到爸爸妈妈。
师:对呀!爸爸妈妈,我们最亲近的人,能看到自己最亲最亲的人再幸福不过了。生:五颜六色的花朵。生:我还能看到最美丽的婺源。
师:我们婺源是山美水美人更美啊。老师看到你们个个都是美丽的小人儿。生:还能看见伙伴们在玩耍唱歌嬉戏。
师:可是这个缤纷的世界海伦能看到吗?(不能),她只能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大家听一听,在这个有声的世界里你听见了什么?
生:小鸟的叫声 生:大家的讲话声 生:大街上的叫卖声 生:妈妈的呼唤声 师:这一切,海伦能听见吗? 生:不能!
师:她面对着的只能是? 生: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
师生合作读:是啊,天哪天哪,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的只能是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忧愁)。
[简评]立足文本,充分咀嚼“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结合生活,切身体验“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声音的起伏跌宕中深深感受海伦的不幸。
三、领悟不屈
师:孩子们动情的朗读,我已经知道了你们对海伦凯勒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是的,语言就是这样有温度的,当我们触摸到这些有温度的文字的时候,我们也就触及到人物的内心。还愿意接着往下读吗?我们接着读读下面的文字,读着读着,我们对海伦凯勒产生的就不仅仅是同情了。(同学们大声自由读。师鼓励最后一名同学读完课文: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师:现在你们对海伦凯勒产生的仅仅是同情吗?
生:敬佩!敬佩她不屈不挠的精神。生:敬佩!敬佩她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生:敬佩!敬佩她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三位同学都说了敬佩她的精神,是啊,坚持不懈也好,勇敢也好,其实都在那四个字当中—— 生:不屈不挠!
师:(板书:不屈不挠)注意这个“挠”字,右边最容易出什么错?提醒学生不要多加点。师:我们来读读这个词。生:不屈不挠!
师:我听出你们对海伦凯勒的敬佩了!再读读。生:不屈不挠!
师:我听出了你们在这个词中还汲取到了力量!把这股力量传递到我们的笔尖,把这个词正正地写在“海伦凯勒”的上方。(师巡视写字,提醒同学注意写字坐姿。)
师:这不屈不挠究竟指什么?什么样的精神才能称之为不屈不挠呢?咱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走进课文,用默读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并把它画出来。(生默读课文。)师:谁来说说你找到的答案?
生:她是这样如饥似渴,以致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生: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地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如饥似渴,以致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小海伦坚持不懈地学习。
师:谢谢你们找到了这一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这段文字中有哪些词打动了你,也温暖了你。圈出这样的词,并且在你感受最深最深的词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生阅读、圈画、写体会。
生:不分昼夜。从这个词中看出小海伦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严寒还是酷暑都在拼命地学习。生:不分昼夜可以看出小海伦不管严寒酷暑,春夏秋冬,都在坚持不懈地学习,拼写单词和句子。
师:不分昼夜就是你看见白天在学习,晚上还在(学习);冬日里寒风凛冽中,海伦在(学习);夏天烈日炎炎下,海伦还在(学习);这就叫——不分昼夜。师:孩子们,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你刚才已经从不分昼夜这个词中感受到的那份艰辛,带着这份感情再读读这句话。生有感情地再读。
师:听出来了,进步了!还有谁来说一说?
生:拼命。拼命是用于打仗的,拼命才能打败敌人。这就说明了小海伦学习的刻苦努力。师:刚才这位学生说了,拼命这个词用在什么地方啊?(打仗)可是,小海伦是为了什么而拼命?(学习盲文)
师:盲文是靠着凸起的点数和点位来辨别的,当时小海伦学习盲文的时候,你知道她几岁吗?六岁半。六岁半对于你们而言是美好的童年,而她,却要“拼命”地学习!生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师:除此之外,还画了别的词吗? 生:不停。我体会到了小海伦不管什么时候都不停止拼写单词和句子。生:如饥似渴。我体会到她读书就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师:是啊,小海伦是要用知识来照亮她心中五彩的世界啊!
生:摸出血。我体会到小海伦不停地拼写单词,哪怕手受伤了也不可停下来。师:孩子,摸出了血,疼吗? 生:疼!
师:疼在海伦的手上,更疼在我们的心上!来,你再读读。(生读。音调较高。)师:再沉重一些,再缓慢一些。(生再读,指导效果明显。)师:哦。我明白了,原来不屈不挠是它——(生齐:不分昼夜);是它——(生齐:拼命地摸读);是它——(生齐:不停地书写);还是它——(生齐:如饥似渴);更是它——(生齐:摸出了血)当我们从这些饱浸着艰辛的文字当中体会到这一切的时候,谁还愿意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生1读,错读吮(yun)吸,师及时纠正。
师:我听出她艰辛背后的一份酸楚了。(生2、3读。)
师:我听出来了,她艰辛背后还透着一份刚毅呢!我们一起把这种刚毅、这份艰辛融入到这段文字中,齐声朗读。(生齐读。)
师:终于,苦尽甘来了,海伦学会了? 生:算术、用手指说话。师:她满足了吗? 生:没有。
师:她还想干什么? 生:说话,开口说话。
师:她还想开口说话,而在这个部分中,我们再次见证了什么叫做“不屈不挠”,请找到。生: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愿意。。。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会了为止。我每天坚持地练习,练习,练习……(三个练习逐次加重)
师:听出来了吗?听着他的读,我已经发现他注意到了一些词,你们觉得这段文字在读的时候是否和刚才这段文字一样,也有些词语闪现出来?圈画出来,和同桌一起交流。生:努力。生:反复。生:夜以继日 师: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不分昼夜。生:坚持。生:练习,练习,练习…… 师:为什么要连用三个练习啊?
生:因为她是坚持每天练习,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师:透过刚才这些词,你们都体会到什么?
生: 我觉得小海伦每天坚持地努力拼写单词,还有反复地高声朗读词语或句子,每天坚持练习,知道自己觉得会了为止。
生:我体会到小海伦每天练习的时间是漫长的,因为这里有三个练习。师:一个练习不够,两个练习不够。生:是三个练习。师:三个练习够吗? 生:不够,后面还有省略号。
师:老师很高兴,在刚才学习中,你们不知不觉已经拥有一种能力了。生:理解能力。生:联系上下文的能力。生:理解重要词句的意思。
师:抓住这些关键的词句,我们就走进人物的内心,也就感受到了文章的情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感。有时语感还会藏在一些标点符号当中。生:本段中的省略号。
师:你不用说,用读来表现你已经读懂了这个省略号的含义。生1读,声音较低沉。师:好像有一种无法言语的痛,深深地压在心底。生2读,声音较响亮。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小海伦每天练习得很漫长,所以她必须要坚持。生3读。声音高昂,三个联系逐次加重。
师: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可以突出小海伦的坚持精神。
师:有困难得要克服啊,得努力啊,愈加努力,也就愈加大声,你是这样想的吗? 生:是的。
师:除了这个省略号之外,还有什么标点引起你的注意? 生:练习之间的逗号。师:逗号怎么了?不是很正常吗?
生:用顿号的话间隔的时间就很短,用逗号的话长一点,能表现出海伦练习时坚持的时间很漫长。
师:不简单啊。按照常理来说,三个练习之间应该是用顿号,可是这里是用逗号。请你把这种漫长读出来。(生朗读,注意了停顿。)师:咱们一块来读读。(生齐读。)
师:是啊,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充满期待的幸福的过程啊。你们看,当夏天来临的时候,海伦回到家里,她大声地喊道——(指名读)生1: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师:她大声地喊道——(指名读)生2: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师:她大声地喊道——(示意齐读)生齐: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师: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地抱住了海伦,流下了兴奋的泪水。这是兴奋的泪水,这还是——
生:感动的泪水。
师:这是感动的泪水,这还是——
生:激动的泪水。生:快乐的泪水。生:难忘的泪水。
师:多少次,多少次的想念与祈祷,多少次的模仿与坚持啊,此时此刻,这短短的八个字,竟变得如此的震撼人心!生命里,幸福的花朵就在这一刻绚丽地开放,我们为此感到无比高兴。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两段文字,这两段饱含着艰辛却象征着不屈的文字。(师播放配乐视频)让我们静静地体会属于海伦的这份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啊!(师巡视,看见有同学哭了:孩子,为什么哭了,别哭,我们可以像海伦一样坚强点!)
师:两段文字,让我们看到一个不屈不挠的海伦,现在我请同学们把目光聚焦在第3、5、8自然段,读这些段落,你又会发现一个全新的海伦了。孩子,你一定不会再哭了,来,我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生默读课文。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海伦啊?我们可以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找到重点的词句来理解课文。生:她是一个有信心的孩子,因为她在学习“水”时,老师带她到井边触摸水,她一下子就醒悟过来,原来水就是这样的东西,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觉得自己有了新的开始。师:有了新的开始就对生活充满自信了,是这个意思吧?可是老师很疑惑,一次触摸水的经历,怎么就让她觉得生命有了新的开始啊?
生:因为海伦以后还会学习比水更深奥的单词和句子。
生:海伦觉得自己还会认识其他的单词句子,会对社会有所作为。师:是啊,海伦今天可以认识 “水”,明天可以认识—— 生:种子 师:后天—— 生:泥土。师:大后天—— 生:树。
师:看看,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海伦都可以认识,原来“我”也可以像一个正常人一样,认识这个世界啊。哦,我现在明白了,她为什么这样拼命地学盲文,这么拼命地练说话。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海伦啊?
生:勇敢的海伦。生:热爱生命的海伦。
师:热爱生命,不再自暴自弃,是什么让她改变了? 生:水。
师:不普通的水啊,不普通的水啊!这水成什么了?咱们试着来完成这首小诗好不好?(课件出示练笔:这水是——这水是——这水更是——)拿起你们的笔写一写。
师:写一句你就是海伦的知己了,写两句你就有当诗人的潜质了,三句你就是个小诗人啦。生:这水是摇起海伦自信的风帆!这水是滋润海伦心田的甘露!这水更是叩响生命大门的风铃!(掌声)
师:叩响生命大门的风铃啊!你是一个诗人。
生:这水是打开海伦大门的钥匙!这水是引起海伦自信的动力!师:你写两句很不错了,请坐。
生:这水是生命的开始!这水是奇迹的开始,这水更是奇迹的源泉!(掌声)
生:这水是开启海伦黑暗之门的钥匙!这水是点燃海伦心灵之光的火把!这水更是照亮海伦辉煌人生的明灯!这水是让海伦重新站起来的棍子!这水是海伦走向成功之路的地毯!(掌声)
师:掌声送给你,真好!你不仅读懂了海伦,更成为了诗人。
生:这水是赋予海伦新生的生命之水!这水是鼓动海伦生活勇气的动力源泉!这水更是照亮海伦黑暗世界的明灯!(掌声)
[简评]紧扣“不屈不挠”这个文眼,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挖掘“ 不屈不挠”内涵,于细微处见真情。用情感体验滋润朗读,用朗读升华情感体验。小练笔的适时拓展,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渠道表达阅读体验,堪称亮点。
四、赞美升华
师:你们真正明白了这水的含义。是的,这水让海伦从黑暗的世界走出来,她还写下这样的文字。再读读,看看这样的文字让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海伦? 指名朗读。
师:现在读和刚上课时读肯定感受不一样,说说你看到什么样的海伦? 生:是一个想象力很强的海伦。生: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勇气和信心的人。师,是啊,对生活充满勇气和信心,充满了向往。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这一段中你看出什么样的海伦? 生默读。
生:她富有同情心,去帮助和她一样残疾的人。生: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师:一个本来需要别人帮助的人,现在却去帮助别人。一个得到别人爱的人,现在开始回报别人。海伦变了,从一个。。。变得开始(向往生活,献身社会),这一切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呢? 生:沙利文老师。因为是沙利文老师最初教海伦知识。
师:沙利文老师,最初的导师啊,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沙利文老师她的爱温暖了海伦,这份爱转化成了海伦身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她成为凌驾于世界,凌驾于生命之上的海伦。人们永远记住了海伦,记住了她的这种精神。来,齐读课文最后一句。生有感情地齐读。师播放配乐朗读。
师:人们就这样记住了海伦,也记住了她留给后人的感动的文字。课件出示海伦名言,生读。师:文章学到这,你们心中一定也有很多感慨,想想现在你最想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伴着轻音乐,学生表达感受。
生:海伦凯勒,你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会永远地记住你!师:不光是你的榜样,也是我们大家的榜样!
生:我发现生活是令人激动的事情,尤其是为别人活着时。师:这是用海伦凯勒的话在勉励自己啊!
生:海伦凯勒我要向你学习,学习你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生:应该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生: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师:这是说给谁听的? 生:在场的所有人。
师:包括我,也包括你。所以最后老师要送上一首小诗,和你们一起来共勉——铭记海伦凯勒 记住一种精神 不屈不挠,战胜命运的精神 请记住—海伦凯勒 记住一种品格。。(没听清)请记住—海伦凯勒 记住,记住一个人吧 一个值得永远怀念的人 一个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向前的人 请记住—海伦凯勒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温暖去读读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再带着这份温暖去温暖我们身边所有的人吧!下课!
海伦凯勒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中国的张海迪、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简介:
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1940年毕业。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识记字型。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提示:“吮”不要读成yun,霖应读前鼻音,“挠”声母是n。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课文主要讲了海伦在老师指导下摸盲文,拼写单词,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
三、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了些什么?
2、分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
第一段:讲海伦在一岁半时,一场大病给她带来的灾难。
第二段:在沙利文老师的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海伦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拼写单词。第三段:海伦经过艰苦的努力,使自己的说话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
第四段:海伦大学毕业时,决心像自己的老师一样,为更多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
4、分段朗读。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自读自悟,体会海伦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海伦哪些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同桌交流。
3、出示词句。
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隔绝倾诉
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个一岁半的娃娃呀!她面对着的是„„她不能„„也不能„„
4、从这些词句中你能看出什么?朗读,体会她的痛苦和悲哀。
5、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海伦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就在这时,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身边,她是怎样做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沙利文老师开始怎样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后来呢? 理解句子“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拼写了‘水’字。”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有耐心、有智慧,善于启发海伦用触觉去学习知识)“沙利文老师心疼地布用把他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老师倾注了更多的爱)读课文,读出老师对海伦的期待、鼓励、爱护。(2)海伦开始的表现怎样?
理解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猛然醒悟”说明了什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老师的爱给了海伦巨大的信心和力量)
(3)海伦接着做的是什么?找出句子读一读。理解:“学会了„„学会了„„”“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读了上面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海伦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反复朗读,体会海伦在学习中所经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和他的顽强的毅力。(4)“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哪里体会出来? 朗读,体会出心中美丽的世界和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四、有感情朗读第二段,进一步体会老师对海伦的爱和海伦对知识的渴求。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
3、造句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 继续学习第三段。
2. 2。把会感动的语句背下来,复述课文。教学准备 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喜悦”、“如饥是渴”说一句话。
2、朗读第二段,沙利文老师开始怎样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海伦又是怎样拼命学习的?
过渡:海伦是怎样学说话的?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朗读,思考:萨勒老师怎么教海伦说话的?海伦是怎样练习的?
2、同桌互读并讨论。
3、全班汇报。理解:“萨勒让海伦摸清„„怎样发音。”这是靠什么来学习说话。“我夜以继日的努力,反复高声朗读„„”“夜以继日”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海伦学说话的艰辛以及她拼命学习的精神。)你能通过朗读把海伦的精神读出来吗?
4、海伦努力的结果是什么?自读理解。读、说、朗读体会。
“她说话的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应如何读这句话?(读出惊喜、终于成功了的语气)
“海伦回到家里,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地抱住海伦,流下了兴奋的眼泪。” 有感情朗读,说体会。
三、学习第四段
齐读,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流在人们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为他人服务的精神)
四、通读全文
1、自读全文。海伦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读读说说。
2、你有什么启发吗?
五、作业
1、引号有哪些用法?完成课后习题4。
2、在第2课中,你能找到类似的用法吗?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板书: 海伦•凯勒
生病
失聪失明
奋斗
复聪复明
不屈不挠奋斗
奉献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篇6
《海伦凯勒》是典型的写人的文章。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凭借文本语言来感悟人物品质,领悟语言的表现手法。处于取舍的考虑,我舍去了老师教海伦学习、说话的故事,而集中精力品味表现海伦“不屈不挠”的段落。因为我觉得:文中教师教海伦学习、说话的故事虽然感人,也有助于理解人物品质,但这样的故事学生一读就懂,没有必要过多地纠缠,而要把时间花在重点段落上精品细读,做足文章。
一、从学生学习的原点出发,设计自主学习的活动。
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认识到海伦的精神品质,但对于文章怎样表现海伦品质和海伦奋斗的艰辛历程没有更深刻的体验。于是,根据文本内容,我设计了以“不屈不挠”这个点来辐射全文,带动深入理解的教学策略。学生拥有了自主阅读、批注的空间,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激发、引导和组织交流,形成对于海伦品质进行研讨的教学场。当然,海伦的品质不难理解,关键是文章语言的表达,比如关注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透过语言想象画面,反复有感情地诵读。通过设计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思想形成了碰撞,进而提升对于语言本身和人物形象的认识。
二、从班级实际出发,创设展示才华的平台。
孩子的认识需要表达,而展示需要教师精心搭建平台。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会整合自己原有结构中的认识,进行创造性的描述,给更多的伙伴以启发。课上,我让学生把想对海伦说的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学生有了与文本、与主人公的深入对话,有了对海伦凯勒不屈
不挠的深刻体验,在表达时也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了。
三、注重激发学习的情趣,让学习语言和体验情感水乳交融。
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篇7
曾经的刘芳是位文艺范儿十足的女青年,绘画、写诗、书法、唱歌、跳舞,樣样在行。27岁那年,夫妻恩爱,儿子健壮。她又新带了一届学生,散发着青春的气息,一切都是那么如意。
只有一个小毛病困扰刘芳,那段时间,她总感觉眼睛不舒服,看一会儿书眼睛便流泪。本来也没当回事,她抽空到医院做了个检查。从医生紧皱的眉头中,刘芳感到情况不妙,可现实远比料想的还要糟糕——视网膜色素变性,相当于“眼癌”的代名词。虽然发病率只有百万分之一,摊到她的身上则意味着百分之百的失明。
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失明,余生将在黑暗中度过,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刘芳很烦闷。视力急剧变差,视野变窄缩成扁筒状,只能看到前方,两边都是盲区,并且呈消退态势越来越快。就像要抓住救命稻草,她拼命想留住这点即将逝去的视力,想用它来看更多的书和美景,做更多的事,可是又怕加快失去它,但留着不用又担心白白浪费掉这点可怜的视力。刘芳清楚记得,最后看到的一本书是《笑傲江湖》,最后看到的两个字是“语文”两个黑体字。2007年,最后的一点视力像是燃尽的蜡烛,悄然熄灭了。从此,她的世界一片黑暗。
10年的时间,儿子长成了英俊少年,一批批的学生像出窝的鸟儿,飞到外面的世界。而对刘芳来说,却是一个渐渐失去的过程,她痛苦、彷徨、焦虑,可依然无法改变这严酷的事实。“父母、丈夫和孩子怎么办?学生会像以前一样信任我吗?学校会用一个盲人当老师吗?学生家长能同意我继续带孩子们吗?”一连串的问题扑面而来,是就此沉沦还是接受现实奋起反击?思来想去,刘芳决定拼一把。
但学校领导还是找到她,委婉表示可以照顾她病退或者休息,并给予一定的补偿。刘芳一口回绝:“那样说明我的生命已经终止了!”但要留在三尺讲台,绝不是赌气的一句话,要有真功夫才能证明自己。她请同事和学生帮忙,将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全部背下来,重点、难点、厚厚的讲义,全部烂熟于心。不到最后,输赢还两说呢。
刘芳的课越来越精彩,妙语连珠、幽默风趣,枯燥的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起来,知识就像无声的细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他们没有嫌弃她,反而用漂亮的分数回报她。她带的语文不仅年级第一,而且出了两个单科中考第一的好成绩。
2008年,刘芳又接到一项新的挑战——心理咨询,这在全校也是新的尝试。青春期孩子的困惑一点不比成年人的少,她将自己变成一个“树洞”,及时消化吸收孩子的问题,并给予耐心的开导化解。
其实,不知道的人根本看不出她是盲人,在家,她扫地、洗衣、做饭、在跑步机上锻炼;在学校,独自下楼、转弯、上厕所,轻松自如。这些背后是无数次的绊倒、磕伤、撞墙。而她就像记忆只有七秒钟的鱼,转眼便忘却那些伤痛,信心满满地开始工作。装了盲人软件后,电脑上敲敲打打,刘芳重拾起了文学梦,竟然创作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已经出版。
虽然失明,但刘芳用另一种方式战胜了黑暗。用她的话说:“即便上天给你关了窗又顺手带上了门,那也没关系。只要有信心,你还可以点一盏心灯,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别人。”
(编辑/张金余)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篇8
本文是一篇传记,文章简单地向孩子们介绍了海伦的经历。要想让孩子走进海伦,必须让孩子们充分地阅读文本,读出文章所没有提及的内容。让孩子在阅读中充实文章的内容。由概括的语言展开想象,并要求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丰富海轮的经历。
文章开头描写了海伦生活在无声的、黑暗的、无语的世界中,她为此脾气越来越暴躁。为了让学生明白她为何会这样,我提前布置学生在家闭上眼睛,捂上耳朵,紧闭嘴巴,试试看能坚持多久,写一篇体验日记。很多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一开始还觉得好玩,后来都忍受不了,感受这是一种痛苦,一种折磨。”“海伦每天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美丽的献花她看不见,慈爱的妈妈她看不见,明媚的阳光她也看不见;悦耳的乐曲听不到,万籁的声音听不到,就连妈妈的呼唤也听不到。她就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而且,所有的苦楚又没法述说,憋在心里,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健全人是多么的幸福。”……
有了这样的体验,在学习课文时,对于人物的理解和把握就轻松多了。关于海伦刻苦学习的句子,课文写得很精彩,我就让学生反复读悟,从中感受她为了和人交流,花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例如,在教学学盲文时,我让学生自己读,找出描写刻苦地句子,写批注。在交流时,很多同学都找了这句――“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他们有的从“拼命”、“不停”、“如饥似渴”、“摸出血”等词体会到她花了常人难以想象地心血,做了常人难以做到地努力。有的从“如饥似渴”地原意来体会,她地学习就像“干燥地海绵”,就像“渴极饿极的急需食物的`人”;有的还联系自己,自愧不如……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诵读中,让学生为刻苦而感动,最终让感动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在学习海伦学会盲文后,打开眼界的那个片段时,我让学生和第一段对比读。我读:“从此,她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生读:“我常常感受到一阵微风吹过……”读完后,让学生说说海伦此时的心情。学生说,从这段想象中体会到了海伦从未有过的快乐和兴奋。她从没有看到过世界什么样,却能真切的感受“微风的柔”、“花瓣的美”,可见,知识对海伦的重要及给她带来了勇气和信心。
《海伦凯勒》的教学反思 篇9
(一)激情导课在激情导课环节,我让学生和我一起工工整整地书写这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海伦·凯勒。还让学生满怀尊敬地读这个名字,这个环节的设计,我想让学生在心里印下海伦凯勒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要读好并写好这个名字,然后让学生用一个词说出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海伦?从而引出“不屈不挠”这个词是课文结尾对海伦具有精神的概括,而且这个词本身也值得学生去细细品味。因为海伦﹒凯勒正是凭着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才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我设计了以“不屈不挠”这个点来辐射全文。
(二)民主导学走进文本,深入对话。让孩子默读课文,在书上做批注,抓住课文中两段最能体现海伦“不屈不挠”的句子,渗透领悟。分别是“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摸出了血”和“为使我的伙伴……练习、练习、练习”,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和海伦作比较,感悟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并随即进行朗读指导。
【海伦凯勒教学设计参赛】推荐阅读:
海伦凯勒教学设计01-13
9海伦凯勒教学案05-15
海伦61凯勒教学反思11-10
海伦凯勒教学设计模板12-07
海伦·凯勒教案及教学反思08-15
观海伦凯勒有感10-22
15课海伦凯勒07-14
3、海伦凯勒范文09-27
向海伦凯勒学习10-22
读《海伦凯勒传》有感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