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2024-10-25

学位授予工作细则(通用7篇)

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篇1

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本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学位按有授予权的学科、专业或学位类型授予。

第二章 硕士学位授予要求

第三条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按培养计划要求修满学分、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能力者,授予硕士学位。

第三章 学位申请

第四条 硕士生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后,可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申请硕士学位并接受资格审查。

第五条 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由学院负责完成,须结合个人培养计划,综合审查硕士生整个学习期间的政治思想表现、科研水平、学习成绩和业务能力。

1.在校期间,硕士生(不含专业学位硕士生)须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署名为第一作者、申请人为第二作者,单位署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者发表被三大检索收录的会议论文1篇;或者在培养方案规定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发表的论文须与学位论文内容密切相关,其中“核心期刊”参见《湖北工业大学选定的中英文核心期刊目录》。

2.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大学英语六级成绩要求在425分以上,艺术专业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要求425分以上,英语专业毕业生应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且取得合格证书。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不受第1、2条限制,直接申请硕士学位:

(1)被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2)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单位署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发表的论文被SCI、SSCI检索收录1篇及以上者;

(3)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单位署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发表的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及以上者;

(4)在校期间,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拥有专利证书,且排名前二位者;

(5)在校期间,获得1项与所申请学位专业相关的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排名前七位、二等奖排名前五位、三等奖排名前三位。

4.大学英语六级成绩为400分以上的非英语专业毕业生或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为400分以上的艺术专业毕业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视为达到申请硕士学位外语要求:(1)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单位署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发表的期刊学术论文被EI检索收录1篇及以上者;

(2)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单位署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者;

(3)在校期间获得“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省(部)级以上的大学生科研成果及学科竞赛奖励;

(4)艺术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设计的作品获得“红点设计奖”、“IF设计奖”等国际大奖或获得院校认定的国家级奖励以及“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湖北省大学生艺术节”、“湖北省高校美展”和相关省级竞赛招标中标者。

第六条 硕士生申请硕士学位时须提交以下材料: 1.硕士学位申请及评定书; 2.硕士学位论文纸质稿及电子文档; 3.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外语考试成绩单;

5.授予硕士学位人员信息登记表。

以上材料供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用于归档和校图书馆及有关信息机构收藏、陈列。

各学院建议授予学位人员名单及硕士生的上述材料于每年规定时间送交校学位办公室,如无特殊原因,材料不能按时送交者列入下次审批计划。

第四章 学位论文要求

第七条 论文开始前按规定在学院作开题报告;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论文撰写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对研究课题应有新见解,应达到硕士学位学术水平。

学术学位论文正文应不少于三万字,专业学位论文正文应不少于两万字,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应不少于五千字。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应根据专业学位特点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

硕士生论文研究和撰写时间应不少于一年半,导师署名最多不超过两位。

第八条 学位论文定稿审查

硕士生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全面审查通过后,填写《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定稿表》,导师签署审阅意见,报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专人进行形式审查。

第五章 学位论文评阅

第九条 硕士生通过资格审查后,方可提请学位论文评阅。

论文评阅须聘请两位正、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进行评阅,其中至少一位是校外专家;评阅时间一般不少于15天,评阅人须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

需要保密的论文,由导师提出报告,学院负责人签署意见,报校学位办公室审核,可在一定范围内评阅。

论文评阅过程中如有一位评审人持否定意见,则再增聘一位评审人进行评阅,如有两位以上(含两位)评审人(含增聘专家)持否定意见,本次学位申请无效。

第六章 学位论文答辩

第十条 硕士学位论文通过评阅后,方可组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由学院按一级学科组织,无一级学科的按二级学科组织。各学院在答辩前须向校学位办公室提交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经校学位办公室审核同意后,方可安排答辩。答辩委员会须由5名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正、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中至少有1名本学科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校外专家(不含申请人所在单位的专家)。导师可参加或不参加论文答辩旁听,但导师无表决权。

答辩委员会另设讲师以上职称的答辩秘书1人,协助办理答辩有关事宜,全程参加答辩工作,负责对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的提问、学位申请人的回答及答辩委员会决议等情况作详细记录,答辩秘书无表决权。

答辩委员会成员须在答辩一周前审阅论文,答辩时进行提问和投票表决,未出席的委员不得委托他人或以通讯等方式代投票。

答辩委员会对学位论文的水平以及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可做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答辩会要有详细记录,原始书面记录由各学院保管备查。第十一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1.宣布答辩委员会主席及成员名单、申请人及其导师姓名、学位论文题目等事项。

2.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开始。

3.申请人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不少于三十分钟。

4.宣读评阅人询问申请人的问题,由申请人回答。评阅人询问的问题,一般在答辩前告知申请人。

5.答辩委员会成员及参加会议的其他人员提出问题,由申请人回答。

6.回答问题结束,暂时休会。

7.答辩委员会对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和作者的答辩情况进行评议,对是否建议授予硕士学位进行讨论,在学位论文答辩评审意见表上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拟定答辩决议书并由主席签字。

8.复会,主席宣布论文评议和决议。9.申请人致辞。10.宣布答辩会议结束。

第十二条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可允许硕士学位申请人在半年以上、一年以内修改论文后重新答辩一次。如重新答辩仍未通过者,则不再补行答辩。第十三条 未经校学位办公室审查擅自进行答辩者,答辩无效。

第七章 学位授予与撤销

第十四条 学位授予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按照硕士学位授予标准,审查学位申请人资格,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会议应有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出席,经全体成员过半数同意,方可作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决议和投票结果须由分委员会秘书填写在相应的学位申请与评定书中,经由分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每年六月和十二月召开全体会议,讨论学位申请人的学位申请要求,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会议应有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出席,经全体成员过半数同意,方可作出授予学位的决定。

未出席会议的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成员均不得委托他人或以通讯等方式代投票。

硕士学位获得者名单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发文公布,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第十五条 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硕士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1.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 2.捏造、篡改研究成果、实验数据或所引用资料; 3.其它学术失范行为及违纪行为。

以上情况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其委托的专家(组)认定。对认定结果有争议的,允许当事人申诉一次,由校学位办公室再次聘请同行专家,对相关材料进行匿名评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评审结果再予以认定。

第十六条 对于已获得学位者,如发现并认定其有第十五条所列学术失范等行为情况,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撤销其获得的学位。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撤销学位时,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会议应有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出席,经全体成员过半数同意,方可作出撤销学位的决定。

第八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在职人员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可按照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文件及本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具有硕士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及有关专业学位的授予工作,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办理,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 在我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的外国学者,申请我校硕士学位,可按照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文件及本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硕士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证书,由校学位办公室统一制作、颁发。第二十一条 校学位办公室负责受理硕士学位授予中有争议的各种问题。

第二十二条 本工作细则解释权属校学位办公室。第二十三条 本工作细则自2012级硕士生起执行。

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篇2

一、当前我国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的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 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 对成人高等教育仍存在偏见

成人高等教育中, 学士学位教育与本科学历教育相混淆的情况十分普遍, 高校往往对学历教育比较重视, 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成人学士学位教育。还有一些高校对成人高等教育存在偏见, 认为其不属于正规高等教育, 甚至会挤占高等教育资源, 一些高校以开办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创收的手段, 不重视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由于这些偏见的影响, 使成人高等教育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方面的质量都远不如本科学历教育。高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和师资力量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 也就影响了其教学的效果。

(二) 社会对于成人学士学位的认可度仍然不高

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难免会受到社会认可度的影响, 当前社会对于成人学士学位的认可度仍然不高。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员一般都为社会在职人员, 他们的学习动机也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不同, 很多学员只想拿到毕业证书而不重视学士学位证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士学位教育的教学效果造成了影响。

(三) 教学模式与普通高等教育雷同, 缺乏变通

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基本沿用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 没有将成人高等教育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体现出来[1]。很多高校在学士学位的补授、英语等级考试等方面的规定缺乏统一性。部分高校规定如果学员在毕业一年后能够通过外语等级考试, 并能够通过考核则可以补授学士学位, 而有一些高校则不能补授学士学位。

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员多为社会人士, 无论是年龄、社会身份还是家庭状况和职业状况都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别, 如果成人高等教育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 会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造成阻碍。

二、成人学士学位授予的实践措施

为了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推进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实践, 必须对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现状进行改进。

(一) 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要以科学的管理体系为基础

在成人学士学位授予的工作实践中, 必须以科学的建立体系作为推进工作的基础。本校通过提高对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重视, 由重要校领导对成人学士学位授予进行直接分管。科学的成人学士学位授予管理体系分为院、校两级, 直接由主管校长进行统辖。教务处是校级管理体系的主要组织部门, 主要负责对成人学士学位课程考试的组织和监督, 成教学院则对成人本科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具体的管理和监督。由二级学院对成人本科教学及学士学位授予工作进行组织和实施, 切实保障成人本科教学的质量。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 院、校两级管理体系可以做到各司其职, 对对方的工作进行补充和监督, 实现微观与宏观的结合, 为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提供指导。

(二)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管理团队

要加强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 就要建立一支工作能力强、素质高的管理团队。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责任感都会对成人学士学位的授予工作造成影响。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管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觉悟, 较高的业务素质, 熟悉成人学士学位授予的工作流程, 并且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事业心, 能够出色的完成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2]。要建立高素质的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管理团队, 首先必须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培训制度。高校要提高对相关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视, 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使其能够对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深刻的认识, 切实提高其业务能力。要求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 摆正观念, 不断提高管理的力度, 使成人学士学位的授予工作做到科学化、规划化。

(三) 为成人学士学位的授予质量提高切实保障

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关键就在于要切实提高成人学士学位授予的质量, 要切实执行国家对于成人学士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 对以下环节的执行予以重视。

1) 严格遵守成人学士学位的授予标准。高校必须严格遵守成人学士学位的授予标准, 毕业生要获得学士学位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必须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品行端正, 遵纪守法, 并且能够通过政治理论课程考试、外语等级考试和专业基础课程考试。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 对本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技能都进行较好的掌握。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毕业生, 特别是没有通过学位课程考试、违反学校纪律的毕业生依照相关规定不得授予其成人学士学位。

2) 对学位授予的程序进行规范。在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中, 规范的授予程序能够保障公平公正, 杜绝徇私舞弊的现象出现。对于申请逾期、不符合申请条件的毕业生不得受理并授权其成人学士学位。对于申请人上交的相关材料要进行逐个审核, 提出意见, 组织其参加毕业答辩。

3) 提高对学位论文答辩的重视, 做好组织工作。作为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校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工作, 对时间、选题、成绩评定等做好要求, 制定操作性强的评分细则对论文答辩进行指导。

4) 对学位课程的管理予以重视。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对学位课程予以重视, 对学位考试课程的学时数予以保障, 重视主干课程。特别是对3门考试课程 (专业基础课、政治理论课和英语课) 予以重视。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师资力量, 优化办学设施。教务处、相关学科专家要制定详细的考试大纲和相应的考试细则, 对学位课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三、结语

通过各种措施提高成人学士学位工作授予的规范性, 不断完善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 提高成人学士学位授予的质量。

作者简介:陈霞, 1975年生, 女, 山东蓬莱人, 硕士, 长春工程学院, 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教学研究;王炳刚 (通讯作者) , 1972.年生, 男, 长春工程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为自动化。

摘要:做好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是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成人学士学位的授予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灵活性不足、缺乏统一标准、严重的普教模式等等。本文提出了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践中的一些措施, 希望能够对成人学士学位授予制度进行完善, 提高成人学士学位授予质量。

关键词:成人学士学位,成人高等教育,学位授予

参考文献

[1]方惠圻, 金培如, 王琳.成人本科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12.

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篇3

关键词: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育改革

作者简介:单甘霖(1962-),男,江苏如东人,军械工程学院二系,教授;赵诚(1982-),男,河北宁晋人,军械工程学院二系,助教。(河北

石家庄?05000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047-02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置适应了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适应了在岗人员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需要。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相比,它们虽然处于同一层次,但由于其生源的显著差异,其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培养模式等均有较大不同。要使工程硕士成为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模式。

为了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规范培养模式和培养流程、明确评估办法等,2005年7月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工程领域教育协作组组长全体会议,提出“建立规范化的工程碩士学位标准”的设想,并选择了控制工程等五个领域,以课题研究的形式,率先开展工作。2007年全国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颁布了“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试行)”,对我院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指导性作用。考虑我院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主要是面向部队、基地等情况,在对“专业学位标准实施细则”修订中,培养方案在符合学科内涵的基础上,要兼顾生源单位需求,在研究方向的确定、课程设置等方面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切实使培养的工程硕士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以武器控制系统为中心确定培养方案的主要研究方向

现代兵器装备的特点是精确化、远程化、智能化,以导弹、无人机、指挥系统等为代表的武器装备更突出了这一特点,这些特点的基础之一是自动化技术。根据我院生源主要分别来自武器装备论证、武器装备试验、军代表、部队技术保障、部队装备管理单位等岗位特点,依托控制工程领域培养工程硕士,应该以武器装备为大背景,在控制工程学科内涵的基础上紧紧以武器控制系统为中心,来确定相应的研究方向,因此我院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研究方向确定的基本思路是:涵盖我军武器控制系统分析论证、试验优化与质量监控、武器控制系统性能测试与故障诊断、武器控制系统信息化管理等方面,为军代表系统、武器装备试验基地、部队修理所、部队装备管理等单位培养具有我军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具体如下:

1.武器控制系统分析论证、试验优化与质量监控

该方向以提高复杂武器控制系统综合战术技术性能为目标,以数学、力学、控制理论、系统科学、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研究武器控制系统分析论证、试验优化与质量监控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火控、指控、无人机和导弹等复杂武器控制系统分析论证、试验优化与质量监控的方法及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等。

2.武器控制系统性能测试与故障诊断

该方向以提高武器系统技术保障人员的装备保障能力、试验技术人员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自动测试技术、故障诊断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为基础,研究武器系统的性能检测、故障诊断的技术与方法及靶场试验中技术保障的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新标准测试总线的应用、测试系统模块化设计、武器系统运行状态监测与诊断、测试诊断设备研制等。

3.武器系统信息化管理

该方向以提高各级装备保障管理人员的管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目标,以人工智能、装备保障理论、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为基础,研究装备保障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和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制订适合装备保障信息化管理的标准体系,研究建立统一的适合装备保障管理信息化的数据交换代码,基于装备的状态信息、故障信息、维修信息等进行研究装备保障领域的全程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

二、以适应培养方向要求为出发点确定适宜的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是工程硕士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打下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只有打下牢固的基础,才能自如地实现向新领域的转变,才具有可靠的应变能力的坚实后劲;只有在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知识、事例和经验,才能运用它们来进行创造性思维。课程设置在整个课程教学工作中起着基石性和原本性的作用,只有合理的课程设置才有可能使研究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才有可能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考虑到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是“进校不离岗”,边工作边学习,在职攻读学位的特点,在课程学习上,我院采取的是“两阶段”学习方式,即第一阶段主要学习公共和领域必修课程,在学院集中学习;第二阶段主要学习选修课,采取先寄发教材供学员自学,再到学院集中辅导两次,每次为期两周,最后集中进行考试。因此课程设置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安排,另一方面更要考虑所设置课程应与各培养方向相适宜。对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来说,应具备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原理为核心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具备基于与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相结合的、针对具体应用方向的知识面。这些知识结构、知识面要通过一类课程群的设置来落实。由于培养时间、教学时数的限制,课程的门数设置受到了约束,这样就要求对课程的选择必须反复斟酌,切实使选择的课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进行后续的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我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包含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适用各个研究方向的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领域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主要包含自然辩证法、英语、数理统计、科技信息检索。领域必修课主要有线性系统理论、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测试系统。另一部分是为不同研究方向设置的选修课。选修课设置的基本思想是在保证对一个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而言,至少应掌握一个课程群的知识要求的基础上,引入专题讲座形式来开阔学生视野,增大学生知识面。根据学科培养方案设置的三个研究方向,结合部队岗位需求,我们按优化、控制类课程群、控制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课程群、信息传输与处理类课程群的要求设置领域专业技术类选修课课程。

具体地讲,为三个研究方向设置的选修课程分别是:

为武器控制系统分析论证、试验优化与质量监控研究方向设置了优化、控制类为主的课程,包含军事运筹分析、系统决策与建模、智能控制、人工神经网络、防空武器系统效能分析以及专题讲座。

为武器控制系统性能测试与故障诊断研究方向设置了故障检测与诊断为中心的课程,包含测试与接口技术、军用电子系统测试、电子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与预测、人工智能原理以及专题讲座。

为武器系统信息化管理研究方向设置了信息传输与处理为中心的课程,包含数字信号处理、战术互联网及其应用、图像工程、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原理以及专题讲座。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武器控制系统性能不断的提高,武器装备涉及高新技术的增多,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实施细则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修订,在这其中最需要关注的是培养方案的修订,特别是涉及的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其应该是动态的、开放性的,以适应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岗位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花玲.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6):26- 29.

[2] 潘泉,等.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中课程体系的制定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9):23-25.

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篇4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是《成都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的附注规定,规定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的标准、审批程序等事宜。

第三条 学士学位按照学生修读专业的学科门类授予。

第四条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者授予学士学位:

1.在成都理工大学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修学期满,成绩合格,获得毕业证书;

2.专业核心课程平均学分绩75分或所有修读课程的平均学分绩70分;

3.毕业论文(设计)成绩75或良好及以上;

4.重修学分不高于所修专业毕业最低学分的25%;

5.外国语言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成绩达到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

6.修学期间未曾因学术违规问题受过记过及以上纪律处分。

第五条 凡申请提前毕业者,如满足本细则第四条各款规定,授予其学士学位。

第六条 因不满足第四条第2至第5款之一的规定而不能授位者,如在某方面确有突出的学术成就,或毕业后参军,或去边疆、边远或国家确认的贫困地区或艰苦行业工作者,持相关证明材料可以申请破格性质的特殊授位。特殊授位的申请条件与程序由校学士学位工作办公室确定,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后执行。

第七条学士学位授予审批程序:

1.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设立学士学位工作办公室,由学校教务处代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闭会期间,学士学位审核授予工作由教务处根据本细则的规定或特别授权执行。

2.符合本细则第四条规定的学士学位授予由学院学位委员会预审,校学士学位工作办公室按专业集中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或其授权的副主任批准。

3.本细则第六条涉及的特殊授位由校学士学位工作办公室逐一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或其授权的副主任逐一批准。

第八条成都理工大学独立学院本科毕业生的学士学位授予细则参照本细则执行,授予资格由校学士学位工作办公室负责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或其授权的副主任批准。

第九条学士双学位的授予细则参照本细则制定并执行。

第十条学士学位授予审批表等资料由校学士学位工作办公室按年向校档案馆归档。第十一条因学业成绩记载错误等原因造成错授的学位,由校学士学位工作办公室报请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后撤销。

第十二条获得学位后经查实学业成绩存在作假、或学术成果存在抄袭、剽窃等严重不端行为者,或特殊授位申请存在作假、舞弊等行为者,由校学士学位工作办公室报请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后公告褫夺其学位。

第十三条对学士学位授予决定有异议者,自决定做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校学士学位工作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诉,校学士学位工作办公室在收到申诉报告后须在5个工作日之内报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在收到校学士学位工作办公室书面报告后的15个工作日内向申诉者做出书面仲裁答复。

第十四条本细则未涵盖或未预见到的特殊授位申请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表决审定,表决通过的授位应以适当方式公示。

第十五条本细则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发生变更时,应依据新的法律法规立即进行修订。第十六条学士学位证书遗失或毁坏,不予补发,但经本人书面申请并核实后可为其出具学士学位证明。

第十七条本细则自2012级本科生开始执行,2008-2011级本科生的学士学位授予参照执行。

第十八条本细则未尽事宜由成都理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解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闭会期间授权校学士学位工作办公室(教务处)负责解释。

成都理工大学第三届学位评定委员会

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篇5

(2014年6月13日经第九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修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学位授予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做好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的通知》,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 我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必须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授权的学科、专业。我校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以及经授权的专业学位类别。

第二章 申请人资格审核

第三条 凡是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的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并具备以下条件者,均可按本细则的规定,向我校申请相应的学位。

1.按相关学科培养方案要求,修完全部课程,完成规定的培养环节,取得规定的学分;

2.导师或推荐人认为论文质量符合申请条件;

3.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要求,由学院(研究院)根据学校规定制定具体要求。

第四条 申请学位者应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提交申请书和学位论文等材料。

第五条 学位申请人通过硕士或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以下学术水平,方可授予学位。

(一)博士学位

1.掌握有关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学术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绩。

(二)硕士学位

1.掌握有关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第六条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公布的实施办法和《厦门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实施细则》办理。

第三章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第七条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第八条 博士论文的基本要求是:(1)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应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2)论文内容应能反映作者已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3)应能反映作者已独立掌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4)有创造性的见解,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第九条 硕士论文的基本要求是:(1)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应有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2)论文内容应能反映作者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3)表明作者已掌握本 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4)应有新的见解,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第十条 论文用中文撰写(特殊专业除外)。凡用非中文撰写的论文,必须同时提交中文译文。论文一般包括序言、实验与计算、事实与理论分析、总结、参考文献等部分,此外应附中文和外文摘要和关键词。科学论点要有理论论证或实验验证,对所用研究方法的可行性要加以严谨的说明。引用别人的资料要忠于原著原文,并以明确方式标明。利用合作研究成果时要加附注。词句力求精练通顺,条理分明,文字图表清晰整齐。硕士论文一般不少于三万字,博士论文一般不少于五万字。

第十一条 论文经学院(研究院)审查和同意推荐答辩后付印。导师对论文的评语和推荐意见,应密封传递,注意保密。

第四章 论文评阅

第十二条 答辩前两个月,由系(所)提名,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后,由所在学院(研究院)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评阅论文,指导教师不得作为学位论文评阅人。论文原则上实行盲审,具体办法见《厦门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办法》(厦大研„2014‟27号)。

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一般应为博士生导师,或为实务部门的教授级专家,或为参与指导过博士生的教授级专家。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不少于三名,其中校外的评阅人至少二名。评阅人应是责任心强,学风正派,学术造诣较深,近年来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中有成绩的专家。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应具有高级职称或硕士生导师资格。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不少于两名,其中校外的教授或副教授至少一名。

第十三条 评阅人应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并按百分制评定分数,供答辩委员会参考。评阅人可参照下列几个方面审查论文质量:(1)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2)论文的观点、结论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可靠;(3)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创造性;(4)论文的主要优点(包括研究方法、写作技艺和逻辑性等);(5)论文的不足之处。

论文评阅人的姓名和学术评语应对学位申请人保密,并密封传递。

第十四条 专家评阅意见处理:

1.三分之二以上评阅人认为论文已达到学位论文水平,且一半以上的评阅人同意答辩,可以直接组织论文答辩。

2.三分之二以上评阅人认为论文已达到学位论文水平,但不足一半的评阅人同意答辩,申请人须针对论文的不足,进行充实、修改,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组织论文答辩。答辩时间由学院根据实际情况作安排。

3.凡未达到以上评阅结果的学位论文,须重新修改或撰写论文,至少三个月后才能重新申请答辩。组织答辩前仍须进行论文评审,评审时间要求不变。

第五章 论文答辩委员会和答辩规则

第十五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三至五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生导师资格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半数以上是 研究生导师。指导教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委员会设秘书一人。新设和薄弱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必须请校外专家参加。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五至七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占半数以上,且至少有两位校外博士生导师或专家。指导教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委员会设秘书一人。

答辩工作由学位分委员会或学位评定工作小组组织进行。学位申请者在答辩前不得接触答辩委员。

第十六条 论文答辩前应先审阅论文评语;未收齐评阅意见书一般不得进行答辩。评阅结果符合规定条件方能答辩。

第十七条 答辩以公开方式进行(须保密除外)。论文答辩的程序一般是:(1)主席宣布开会;(2)导师(或答辩秘书)介绍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和论文工作情况;(3)学位申请人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低于30分钟);(4)委员提问(可休会15-20分钟让申请人准备,也可以不休息),申请人答辩;(5)休会,委员举行会议,由秘书宣读指导教师和评阅人的学术评语,商定评价论文的标准,并对论文作出评价,对是否通过论文答辩和建议授予学位进行表决;(6)主席当场宣布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语、评分等级和投票结果。

为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论文答辩,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一个单位时间(4小时左右)只答辩一至二篇论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一个单位时间(4小时左右)只答辩三至四篇论文。答辩时要详细记录或录音,博士论文答辩须有录音。

第十八条 答辩委员会必须坚持学术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论文答辩委员会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按百分制打分,并就是否通过论文答辩和建议授予学位进行表决。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

第十九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的,经答辩委员会半数以上委员同意,可作出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的,经不记名投票,获半数以上委员同意,可作出在两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

除答辩委员会作出决议外,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其授权机构之外的任何个人和组织无权同意重新组织答辩。

第二十条 硕士学位申请人的论文,如已达到博士学术水平,答辩委员会在作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的同时,还可推荐授予博士学位,并按本工作细则中有关博士学位的规定办理。

博士学位申请人的论文虽未达到博士学术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术水平,且申请人尚未获得该学科硕士学位的,答辩委员会可以作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第六章 学位授予

第二十一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授予学位的决议后,发给学位获得者相应的学位证书。各级学位授予时间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批准授予学位之月三十日。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在每年6、9、12月份召开授予学位的例会3次。博士学位证书在经过一个月争议期后颁发。

在争议期,如有异议者应通过书面形式,向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反映。由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或其授权机构进行处理。

第二十二条 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每年将授予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名单及有关材料,报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决议后,应将授予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人员名单通过一定的方式公布,对于不授予学位的人员一般应将决议送达本人。

第二十三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有权对因考试作弊或违反学术活动规范受到学校记过以下(含记过)处分的学位申请人做出暂缓一年授予学位的决定;有权对因考试作弊或违反学术活动规范而受到留校察看以上(含留校察看)处分的学位申请人做出不授予学位的决定;有权对因考试作弊或违反学术活动规范却由于客观情况而未受到留校察看以上(含留校察看)处分的学位申请人做出不授予学位的决定;有权对错授学位或严重舞弊作伪而未受到行政处分的情况,通过复议,做出撤销已授予学位人员学位的决定。

第七章 荣誉博士学位

第二十四条 对于国内外卓越的学者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名,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以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第八章 其他

第二十五条 在我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和台港澳学生申请学位,参照本细则办理。

第二十七条 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学位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论文答辩结束后,各学院(研究院)应将学位申请书、课程成绩表、论文的全文和摘要、导师评语、论文评阅书、专家推荐书、答辩委员会决议和答辩记录、录音磁带、表决票、以及毕业研究生登记表(毕业鉴定、或申请人所在单位党组织意见)、博士论文的中、英文摘要和科研成果等有关材料整理立卷,送校档案馆存档。

学位申请者须将学位论文送学校图书馆存档(纸质版和电子版各),并按规定数量将学位论文和相应的电子版提交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按规定报送有关机构。

第二十九条 涉及军工机密的学位论文的管理办法另行制定。涉及商业秘密的学位论文的管理办法由相关学院(研究院)学位分委员会根据学校相关条例制定,报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备案。

第三十条 本规定所称“以上”均含本数。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于2014年6月13日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修改,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其他相关规定有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篇6

(湖师发[2009]39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办法 》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文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经国务院批准,我校有权授予硕士学位,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授予。

第二章 学位委员会

第三条

学校设立学位委员会,负责全校的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学位委员会由21至27人组成,设主席1人,副主席3人。主席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从全校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中遴选,其中具有教授职称(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不少于二分之一。每届任期三年。

学位委员会组成人员由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在研究生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第四条

学位委员会下设若干学位分委员会(以下简称分委员会)。分委员会由5至11人组成,设主席1人,副主席1至2人。分委员会主席须由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担任,委员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每届任期三年。

分委员会协助学位委员会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可配备专职或兼职秘书一名。第五条

学位委员会职责

(一)审定学校有关学位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审批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免除部分或全部课程考试的名单;

(三)审批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四)作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五)对全校学位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六)作出撤销违反规定而授予学位的决定;

(七)研究和处理授予学位的争议和其他事宜;

(八)审批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人员名单,作出撤销不合格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的决定;

(九)审定全校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和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等事宜;

(十)审定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名单;审议推荐参加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的学位论文;

(十一)作好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其它工作。第六条 学位分委员会职责

(一)审定相关院(系)有关学位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全面审核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的材料,并以书面形式向校学位委员会报告;

(三)审议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报校学位委员会审批;

(四)确定硕士学位的考核科目、门数;

(五)审核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免除部分或全部课程考试的名单,报校学位委员会审批;

(六)审批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专家和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

(七)审批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人员名单,报校学位委员会备案;

(八)审议相关院(系)的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和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等事宜;

(九)审核推荐参加学校、省学位委员会组织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的学位论文。

第七条

学位委员会及其分委员会会议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出席。作出的决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并达到全体委员半数以上,方为有效。

第三章 学位学术水平标准

第八条 硕士学位学术水平要求

学位申请人完成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其中学位课程考核成绩不低于75分(百分制),修满32学分(理工科专业为35学分),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达到下述要求的,可授予硕士学位: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二)具有本学科、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三)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四)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并具有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

第九条 提倡研究生在校期间,以湖北师范学校的名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各分委员会可根据本细则的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的特点,制定出高于学校基本要求的本学科、专业学位学术水平要求,并报校学位委员会审批。

第四章 硕士学位的课程及考核

第十条

硕士学位的课程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硕士学位课程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1门外国语课、本学科专业不少于21学分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一般为三至四门);非学位课指除学位课以外的选修课程。

第十一条 学位课分为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专业学位课程的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

第十二条

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重要的著作、发明、发现或发展者,可由两位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向学校提交有关出版著作、发明的鉴定或证明书等材料,经分委员会审核同意,报校学位委员会批准,免除部分或全部课程考试。

第五章 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第十三条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由学位申请人独立完成。第十四条

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论文的基本观点正确,结论和建议应在学术上对本学科以及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论文内容应能反映出作者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三)论文应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论据可靠,论证或计算准确,文字通顺,条理清晰,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四)论文应对所研究课题有新见解,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五)理工科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两万字,文科(指所属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门类的学科、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三万字;学位论文中应有足够数量的附注和参考文献,部分学科还应有一定比例外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的中外文摘要能充分反映出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十五条

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的工作量,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一般不少于一年,学位论文的工作量从论文开题时计算。

第十六条

学位论文按照《湖北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定》执行。第十七条 学位申请人不得将编著的教学参考书、词典和校注等作为学位论文。

第六章 学位申请

第十八条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我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品行端正,思想政治表现良好,达到硕士学位学术水平要求者,均可按本细则的规定,向我校申请硕士学位。

第十九条

学位申请人应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学位申请手续,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第二十条

硕士学位的申请

(一)我校硕士研究生,达到学位学术水平要求,须经导师推荐,向所属培养单位提出学位申请,由院(系)初审汇总后,提交分委员会审核;

(二)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执行;

(三)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一条

学位申请人对分委员会决议有异议的,可在一周内向校学位委员会申请复议。

第七章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

第二十二条 必须对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进行评阅,否则不能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内容需要保密的部分,须提交文字说明,由分委员会研究决定后进行评阅;论文评阅应密封传递;学位论文评阅专家以学校名义聘请。

第二十三条 学位论文评阅工作由研究生处学位办公室负责统筹安排,在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工作后,由各院(系)组织落实。

第二十四条 学位委员会以适当方式对学位论文评阅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分委员会应对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进行全面审核。

第二十五条 学位申请人应在答辩前二个月提交学位论文。

第二十六条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专家至少两名,一般应由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的专家担任,其中外校专家不少于一名。

第二十七条 论文评阅专家应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答辩委员会参考。评阅专家应从以下方面审查学位论文水平: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方法的特色与创新点,理论分析、论文的观点是否正确,推理、计算及实验数据是否准确可靠;

(三)相关文献阅读量;

(四)论文存在的不足和修改意见;

(五)是否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水平,是否同意参加答辩。

第二十八条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中,如一名评阅专家持否定意见,应增聘一名评阅专家,若增聘专家仍持否定意见或两名评阅专家同时持否定意见,则不能进行论文答辩。

分委员会对不能进行答辩的学位论文进行复议,作出是否允许在三至六个月内修改硕士学位论文,再行送审的决议,并报委员会备案。

第二十九条

评阅专家认为论文有剽窃、抄袭行为的,一经核实,学位委员会将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对申请人及其指导教师予以严肃处理。

第八章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第三十条

学位申请人必须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一般要以公开的方式进行(保密专业除外),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专家以学校名义聘请。

第三十一条

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由研究生处学位办公室负责统筹安排,各院(系)组织落实。

第三十二条

学位委员会以适当方式对学位论文答辩工作进行检查、监督。第三十三条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至5人组成,委员一般由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的专家担任,其中至少应有一名校外专家参加。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具有教授或相当职称的研究生导师担任。学位申请人的导师一般不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答辩委员会应聘请一名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秘书,对整个答辩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第三十四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由院(系)推荐,分委员会审定。论文答辩的组织接待工作由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安排,学位申请人不得参与接待工作。第三十五条

各院(系)一般应在答辩前二十日将学位论文寄(送)给答辩委员会委员。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为:

(一)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开会;

(二)指导教师介绍申请人的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及考核成绩、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及撰写论文的情况;

(三)学位申请人报告论文主要内容,时间一般不少于十五分钟,最多不超过半小时;

(四)委员提问,申请人答辩;

(五)答辩会休会,答辩委员会举行会议(其他人员回避),宣读指导教师和论文评阅人的学术评语,评议学位论文是否达到硕士学位学术水平标准,对是否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和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进行表决。表决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经三分之二及以上委员同意方为通过。答辩委员会决议须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方为有效;

(六)答辩会复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决议;

(七)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会结束。

第三十六条 对未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无记名投票,获半数以上委员同意,答辩委员会可作出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的决议。第二次答辩仍未通过者,本次学位申请作无效处理。

第九章 学位评定与授予

第三十七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结束后,由院(系)汇总整理申请学位的有关材料,提交分委员会审议,分委员会就是否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决议,报校学位委员会审议。

第三十八条

分委员会审议工作结束后,由院(系)将申请人的所有申请学位材料、学位论文全文及中英文摘要、答辩委员会决议和答辩记录、表决票等分类整理立卷,报研究生处学位办公室。

第三十九条

校学位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审议各分委员会通过的授予硕士学位建议名单和有关学位申请材料,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第四十条 经校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授予学位人员名单由学校公布,颁发学位证书。第四十一条 获硕士学位人员的学位申请材料,由相应主管部门整理归档,硕士学位论文由研究生处学位办公室报送有关部门存档,各院(系)资料室保存一式二份。

第四十二条

学位委员会认定学位申请人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授予学位:

(一)按照学籍规定不能毕业的;

(二)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人员、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人员不符合申请学位资格的;

(三)学位申请人在参加与学位申请有关的考试中因舞弊行为而受到记过(含记过)以上处分的;

(四)学位论文有剽窃、抄袭他人成果的;

(五)有其它不符合授予学位情况的。

第四十三条

学位委员会发现有舞弊作假等严重违反学位条例规定时,如确认错授学位,应予以复议,作出撤销已授学位的决定。

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十五条

本细则若有与上级新文件不符的规定,以上级文件为准。第四十六条

本细则由校研究生处负责解释。

研究生处

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篇7

我国的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存在以下问题:①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境不利;②临床实践时间不能保障;③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矛盾;④多途径培养的研究生水平参差不齐;⑤临床技能培养质量控制体系欠缺[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作为北京市最大的妇产科专科医院, 开放床位600张, 自1994年被批准为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授权点, 2004年被批准为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 已为全国培养妇产科学硕士生、博士生近百人,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进行了探讨, 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加强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在妇产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教育处作为研究生的主管部门做了很多工作。在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的指导下, 制定了《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轮转要求》及《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临床轮转要求》及相应的临床能力考核标准。要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轮转期间必须管理一定数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人;完成妇科轮转后要求独立完成全子宫切除术并制成手术录像作为毕业临床能力考核的一部分;完成产科轮转后要求独立接生30例, 独立完成剖宫产术;能独立完成人工流产术。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在整合首都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妇产科的基础上成立了妇产科学系, 系办公室设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教育处。教育处定期组织妇产科学系专家进行专题集中授课, 授课内容涵盖妇产科最新临床进展, 要求所有研究生必须参加。同时定期组织研究生进行座谈, 了解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的困惑、问题及不足, 并针对相关问题与各科室教学秘书进行协调并尽可能解决问题。在临床能力考核阶段, 聘请妇产科学系副主任医师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考官, 在双盲的前提下进行评分, 考核内容包括妇产科门诊、病历书写、手术操作及临床病例答辩。教育处每年花费数十万甚至上百万购置教学模型及多媒体软件, 改善教学条件, 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未能通过临床能力考核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补充临床轮转, 直至通过临床能力考核。就业单位普遍反映我院培养的研究生临床能力扎实, 动手能力强, 有些研究生已经成为了科室骨干。

2 提高导师及临床带教教师的自身能力

所谓学高为师, 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学识和掌握本学科的最新理论知识。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和影响贯穿研究生学习的全过程, 其影响不仅仅是知识经验的传授、科研方向的引导、专业业务的指导、科研成果和论文的审核, 更重要的是导师自身的价值观、学术素养、治学风格、人格特性对研究生造成的隐形影响。总的来说, 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权威性、榜样性和指导性[3]。在导师的遴选中, 选取年富力强、临床技能好的导师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轮转中, 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临床技能的指导和培训, 要求指导研究生阅读相关专业的经典著作。有些导师甚至亲自带学生上手术, 将自己多年的手术经验传授给研究生。不仅如此, 导师把一些最新的临床进展为研究生讲解, 使研究生跟上新的研究步伐。临床带教教师作为临床业务骨干, 在日常临床医疗过程中担当重要角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规定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在临床轮转25个月。在研究生的在临床轮转过程中, 其临床带教教师均是有多年临床经验、年富力强、学历均在硕士以上学位的主治医师。带教教师直接对研究生负责, 而研究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管理病人, 参与手术并参与临床值班。因此临床带教教师能从各个角度指导研究生的临床工作。从基本的手术操作如切开、缝合、打结等到与完成子宫全切术;从基本的产科四步触诊到接生。同时, 除了正常的医疗工作之外, 带教教师通过教学查房、科内业务学习和讲课的方式指导研究生的临床工作。定期召开带教教师和研究生的沟通交流会, 并由研究生推选年度优秀带教教师, 对优秀带教教师进行嘉奖。带教教师也定期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师资培训班, 提高自身带教意识和教学水平。因此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中, 导师和带教教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同时, 更需要加强导师及临床带教教师的自身能力建设。

3 强调研究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 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我国现有研究生的培养制度中研究生的质量良莠不齐。目前,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收对象基本包括:应届本科生 (包括免试推荐生) 、七年制本硕连读生、往届毕业生三部分。应届本科生有一部分人为备考没有经过完整的本科实习, 直接导致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下降。七年制学生多集中在条件较好的重点医学院校, 学生的起点较高, 外语好, 但在学习过程中, 对学习成绩要求高, 对临床训练重视不够。往届毕业生的水平差距较大, 有的毕业后工作不理想, 干脆不上班全力应对考试, 有的在基层医院, 条件差, 无法完成住院医师的培训, 有的在条件较好的大医院工作, 经过了较系统的住院医师培训[4]。研究生经过大学5年的本科学习, 有着和本科生不同的特点, 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 在研究生入学教育时, 就强调研究生的学习主要依靠研究生本人, 因此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整个培养中, 始终贯穿着“我要学”的思想。按照《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 妇产科学专业学位研究在临床轮转过程中需要管理一定数量的患者, 完成门诊及病房的轮转计划, 参与临床值班及对病人的管理。在轮转过程需要完成全子宫切除术及剖宫产术, 并且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接生术及人工流产术。在毕业前的临床能力考核中, 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的专家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病历书写、手术、病例答辩等项目评分。为完成轮转要求及适应临床工作需要, 研究生在平时需要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及文献尤其是一些经典著作如《中华妇产科学》及《威廉姆斯产科学》, 同时参观大量的手术及观看手术录像并应用于实践。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手术中最初担任助手, 完成皮肤的缝合, 逐步过渡到独立完成全子宫切除术及剖宫产术。研究生还主动参加由教育处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及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 了解该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在空闲时间, 专业学位研究生主动和导师及专家出门诊, 学习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断与处理, 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在轮转过程中, 主动向高年资医师请教, 和同学对一些疑难的问题进行讨论。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 研究生也在一些专业的网站及论坛中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参与病例讨论、并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并应用于临床。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学习, 专业学位研究生能逐步将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实施是研究生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 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需要, 也是卫生事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如何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 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 建立符合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我们共同的目标[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作为培养妇产科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基地, 我们会将研究生工作继续深人开展, 为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翟亚军, 王战军.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主要问题辨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 (5) :23-27.

[2]魏永祥, 王克霞, 刘焕茹, 等.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7, 8 (1) :111-112.

[3]朱小军, 时章明, 周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导师指导因素探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8 (1) ;246-24.

[4]闰长祥, 刘颖.试论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7, 11 (11) :1045-1046.

上一篇: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下一篇:浅谈工作体会之如何做好财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