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授予标准

2024-10-01

学位授予标准(精选6篇)

学位授予标准 篇1

学位是评价学术水平的尺度, 是衡量高等教育的标准。学士学位的获取与否标志着大学生是否真正达到教学要求, 而学位标准和学位授予质量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 在学位管理的过程中, 学位标准的制定和学位授予的质量至关重要。

一、我国学士学位标准的表述及问题分析

(一) 我国学士学位标准的表述

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学士学位是我国三级学位中的基础学位, 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 在我国实行的三级学位中, 硕士、博士学位由于层次较高, 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且在学位授予上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而学士学位, 由于社会上许多用人单位在评价一个本科生时往往看重的是毕业证, 以毕业证书作为其工资、职务、职称晋升的依据, 再加上学士学位授予的人数比较多, 使得学士学位的“价值”在人们心目中得不到充分体现, 导致大家对学士学位的基础性、学术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因为, 在学士学位的授予上没有一个特别统一的完善的标准和制度, 也影响了学士学位的授予质量。

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以下简称“学位条例”) 规定了授予学士学位的原则性标准, 具体表述为: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 成绩优良, 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 (1) 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这个表述非常简练, 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我国的学位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 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这种过于简练的表述还是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二) 我国学士学位标准存在的问题

1. 学士学位的授予标准比较笼统, 可操作性不强, 导致各个高校补充附加说明且标准不一。

多年来, 我国高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 因此, 师资力量、资金投入与教学设备便有较大的不同, 生源质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在客观上导致了不同高校的教学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我国“学位条例”只是笼统地提出了上文所述的授予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标准, 没有可操作的具体实施细则。于是,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各高校都制定了自己的《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其核心要点有: (1) 学位授予条件与本科生在校期间所修课程的不及格门数或不及格课程学分挂钩; (2) 与学生的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所达到的水平挂钩; (3) 与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挂钩; (4) 与学生的升、留级及在校期间的所受处分挂钩; (5) 与职业资格鉴定成绩挂钩。

上述几点可将学士学位的授予标准描述为“只要不怎样, 便可授予学士学位”, 而不是一个具备什么资格方可授予学士学位的表述, 这就使得各校制定的细则宽严幅度偏差较大, 标准不够统一, 授予率也相差悬殊。对学生而言, 在这个学校不能授予学士学位, 而在另一个学校在同样条件下就可能授予学士学位。这种学位授予标准的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士学位授予质量难以得到基本的保证。

2.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与学位挂钩的标准不统一。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面实施以来, 各高校普遍要求本科生参加每年组织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并普遍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与否作为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之一。但在施行中因各校生源、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的差异, 执行的标准不太一致, 例如全国重点院校以通过英语四级为标准;部分院校以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为参考, 制定校内分数线380-420分为通过标准;又有一些学校因极少数学生英语水平较差, 便降低英语标准, 采取学校内部四级标准授予学士学位。由于掌握标准宽严不同, 导致了学校与学校之间授予学士学位的质量产生了差别, 影响了学位授予的统一性。

3. 现有的可操作性不强的学位授予标准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由于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目前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影响,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 在校学习期间, 为了毕业时能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遵循“大错不犯, 考试过关”的原则, 学习上不求上进。就学位授予条件与学生在校期间所修课程的不及格门数 (或学分) 挂钩而言, 有部分学生就持及格即过关的思想, 没有更高的要求。再比如学位授予与英语四级成绩挂钩办法的实施, 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背上了包袱, 一进校便将达到英语四级的某一分数线作为奋斗目标;也有的学生认为只要“目标”实现便万事大吉, 从而消极地对待英语课程的学习, 学习自觉性下降。这对英语这一需长时间、全过程培养的课程是极为不利的, 如有的学生一入学就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 但到三、四年级英语成绩却不及刚入学时的水平。笔者认为这与他们在校期间一味地应付英语四级考试, 为了拿毕业证、学位证而学英语, 而不是真正地为了掌握一门语言有直接的关系。再从“德”的角度来衡量学士学位的授予条件, 那么简单地讲就是在校期间不受记过以上处分而已。由此可以看出, 现行学士学位授予标准的践行已不能很好地充分调动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积极性, 也不符合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

4. 现有的学位授予标准不利于与国际接轨。

在国际上, 一份好的学位标准, 无一例外地具有学术性、时代性和国际性, 给出各级学位获得者的学习产出 (learning outcomes) , 并且以最直接的方式说明学位的质量和水准。也就是说学位标准要能反映出符合现时代要求、通行于世界的学术水准来。所以, 清晰易懂的学位标准, 既能指导国内的高等教育, 又便于让世界各国了解, 这样才便于开展交流与合作, 以至于相互承认。

我国学位条例对于学位标准的陈述过于简单, 难以全面体现对人才的要求;没有时代气息, 对于国际上所关心的各方面的教育质量未作交代;也看不出我国的学位标准与其他国家的标准的可比性和相容性。这样的标准, 一定程度上在国内已经缺乏实际指导作用, 在国际上也无助于外国人对中国学位标准的真正了解。特别是学位标准是法定的, 在它之外再附加补充规定的做法也是不足取的。学位标准应该能同时向国内外发布, 且表达界定清晰, 不必再另加补充。

二、西方部分国家学位标准

(一) 美国工程学位质量标准

表达学位标准最直接的方式是阐明学生在结束大学教育后具有怎样的能力。美国工程和技术鉴定委员会 (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简称ABET) 在它的鉴定准则中提出了全美国各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的11种能力[1], 即: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制订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根据需要设计一个系统、一个部件或一个过程的能力;在多学科工作集体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对于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建立方程以及求解的能力;对职业和伦理责任的认知;有效的人际交流能力;宽厚的教育根基, 足以认识工程对于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有关当代问题的知识;在工程实践中运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工程工具的能力。

这个标准适用于本科教育。美国的ABET 60多年来一直从事工程教育的专业鉴定, 致力于确保和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促进工程教育改革、推动工程专业 (program) 的国际互相承认, 为学校、专门职业团体、公众、学生和雇主服务。这里的工程教育专业鉴定同时又是工程师注册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工程师注册制度规定的工程师注册条件主要包括大学教育、资格考试和专业工作经验等三个方面。而大学教育指的主要是经过ABET鉴定认可的四年制本科教育。

(二) 英国荣誉学士学位的标准和获得者的学习产出

荣誉学士学位[2]是学士学位的一种。西方国家的学位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习得性学位 (earned degree) , 它与高等教育层次相对应, 完成了某一级高等教育就可以获得某一级学位;二是荣誉性学位 (honorary degree) , 它既可以作为习得性学位的一种形式授予某一层级高等教育中成绩优秀的毕业生, 又可以授予对人类、社会或本单位做出积极而重要贡献的人 (社会人士) 。

1. 英国荣誉学士学位标准[3]。

对于确实达到下列学术水平的学生, 授予荣誉学士学位: (1) 系统理解他们所学领域的主要方面, 并获得连贯而详细的知识, 其中至少有部分内容是处于本专业中某些方面的前沿。 (2) 具有在本专业领域内准确选用已有的分析和探索方法的能力。 (3) 具有概念性的理解, 使他们得以运用本专业的概念和方法以构思和维护论点, 或解决问题。所用概念和方法至少有部分内容处于本专业的前沿, 能对当前某些特定的研究或先进的学术成就予以描述和评论。 (4) 能鉴别知识中的不确定、不明确和局限性。 (5) 有能力安排自己的学习, 能运用学术评论和主要资源 (例如, 适用于本专业的评审过的研究报告和原始材料) 。

2. 英国荣誉学士学位获得者的学习产出。

具有代表性的荣誉学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以下能力: (1) 运用学过的方法和技术, 去评论、强化、扩展和应用其所掌握和理解的知识, 并能创建和完成专题项目。 (2) 批判性地对论点、假定、抽象概念和也许是不完整的资料, 进行评价, 做出判断, 并能就某个问题, 构成适当的题目以得到解决, 或提出若干解决方法。 (3) 能与专家和非专家交流信息、想法、问题和解决办法。 (4) 应具有为就业所需要的素质和应变能力。这种就业要求:个人能承担责任并能创新;在复杂的和不可预见的情况下进行决策;有学习能力, 能接受适当的专业进修或类似的培训。

(三) 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学位标准[4]。

2005年5月召开的欧洲高等教育区教育部长会议, 决定采用欧洲高等教育区学术框架作为自己的学位标准。其框架中将学士学位获得者的期望学习产出描述为: (1) 已经具有在普通中等教育之上的某一个领域内的知识和智力能力。其典型的水准包括学生所学领域高级教科书中的某些前沿知识。 (2) 能以专业的方法在工作或职业中应用其知识和智力能力, 典型的表现是在其学习领域内据理争辩, 从事设计和解决问题。 (3) 能收集和解释相关数据 (通常是在其学习领域内) , 以做出正确判断, 包括关于社会、科学或伦理问题的见解。 (4) 能与专家和非专业听众交流信息、思想、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5) 已经具有高度自主的持续进修所必需的学习技能。

简言之, 学士应具有在常规条件下的知识和专业工作能力。

三、启示和建议

(一) 西方国家学位标准的特点

1. 学术性和可操作性。

学位标准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水准的体现, 当然应该首先强调的是它的学术性。上述学位标准以学位获得者学习产出的形式将其学术性逐一列出, 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 开放性。

学位标准应该考虑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力, 考虑本国学位与他国同等学位水准的高低差别, 使之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另外学位标准的格式和语言应该符合世人的阅读习惯, 做到易读易懂。上述学位标准无疑都达到了这些要求。

3. 时代性。

时代性就是要符合现时代的要求。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教育质量一直是国际高等教育界的热门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学与文化的进步, 经济全球化的进展, 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具体而言就是知识、能力、素质。比如, 对毕业生而言, 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还要具有对所学专业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评价和批判的能力;对有关社会、科学和伦理问题的判断能力;为就业所需的团队合作意识、交流沟通与应变的能力;独立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现代学位标准应该对这些要求有所交代, 并以明确的语言表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内容。

(二) 建议

1. 提高认识,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标准化的学位管理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学、合理的学士学位授予标准;另一方面是标准的, 有理论根据、实施细则、监督检查的完整的学士学位授予过程。

由于学士学位授予的人数比较多, 使得学士学位的“价值”在人们心目中得不到充分体现。这就导致了大家对学士学位的基础性、学术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在学士学位的授予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影响了学士学位的授予质量。随着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逐渐提高和对学位的日渐重视, 制定一套好的学位标准和授予质量保证制度已经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 在本科生培养的全过程中要加强学士学位的宣传力度, 使学生意识到毕业证是证明学历的, 而学位证是证明学术水平的。学位的获得是对个人在学术及科研上获得成绩的认可, 也反映了本科毕业生所应达到的学术水平和能力。

2. 制定标准。

科学、合理、规范的学位标准有助于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 利于与国际接轨。由于各单位授予学位的标准不一致, 已造成了学位授予质量的不同, 影响了学位授予的统一性、公正性, 也失去了对学位质量检查评估的依据。因此, 建立规范、具体并相对统一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它能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使学位真正起到评价学术水平尺度的作用。

普通高校对学士学位的授予要求大体可分两类:一类为合格授予, 即对完成教学计划的全部要求、准予毕业的学生, 授学士学位, 结业生则不授;另一类为择优授予, 即以补考门数、补考次数、留级等为限定, 或以某一学分绩点作为择优标准。在建立学位制度的初期, 两种方式在保证学士学位授予质量上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高校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 原有的学士学位授予标准已暴露出一些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问题, 学位制度的完善也势在必行。国家应尽快出台一部新的《学位法》, 以法律条文进一步具体规定取得学位的标准和条件, 以改变当下《学位条例》对学术水平的模糊描述和笼统要求的现状。

3. 规范管理, 保证质量。

学位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竞争机制的逐步建立, 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已从过去的满足人才的数量方面向人才的质量方面转变。为了更多地培养复合型人才, 学位工作必须进行改革, 要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实现规范管理。所谓过程管理是指学位管理人员对学位申请人的资格审核、学位申报程序的管理、学士学位授予质量的监控等几方面, 而目标管理则重在人才最终培养目标的达成。

要对学位管理工作中的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中的每一环节加强评估, 并制定与之配套的评估体系和标准, 将质量第一的意识贯彻到每一个管理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中。

4. 用系统的眼光对待学位制度, 将学籍管理引入学位授予制度中。

目前, 我国高校频频发生的学位纠纷, 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位制度的规定无法有效地调整学位的学术功能与社会对人才培养期望之间的矛盾。此外, 学位标准的表述不够具体, 学位制度缺乏学籍管理的补充也是值得考虑的重要因素。

学籍管理是高校完成人才培养的保证, 是提高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 具有育人和保障功能。规范的学籍管理本身就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忠于职守的素质, 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若将学籍管理纳入到学位授予中来, 使二者能有机地结合, 则学位管理可以通过学籍管理的一部分功能来加以补充。但两者的关系只能是结合, 而不能把两者关系混淆为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学籍管理是高校掌握学位授予制度的关键环节, 如果没有学籍管理, 高校要么忽略学位授予的思想道德因素, 要么就是违背学位标准的基本要求。在学籍与学位的关系上, 学籍直接与学生行为规范挂钩, 学位直接与学术水平挂钩, 如果学位授予能将学生行为规范与学术水平相联系起来, 那么就能在保证学术水平的基础上, 从根本上解决所谓的学位授予中的道德底线问题。

5. 加强毕业设计 (论文) 的管理, 宏观控制学位授予率。

毕业设计 (论文) 最能反映出毕业生的综合业务能力, 是对学术水平的最直接、最准确的综合反映。在日常管理中应明确规定毕业设计 (论文) 必须达到良好以上的成绩方可授予学位, 以便将学校学位授予率宏观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水平:若授予率过高, 则难以发挥学位制度的作用;若授予率过低, 则难以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总之, 完善学位标准和学位授予制度时不我待。

参考文献

[1]毕家驹.高校专业培养计划设计[J].比较教育研究, 2006 (01) .

[2]骆四铭.学位的起源、发展及其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 2006 (04) .

[3]毕家驹.国家学位标准要与时俱进[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6, 2 (06) .

[4]毕家驹.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学位标准和质量保证准则及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5 (04) .

[5]程同顺, 高顺.试论当前中国的学位制度改革[J].江苏高教, 2007 (04) .

学位授予标准 篇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标准。

一、凡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规章制度,品行端正的我校本科毕业生都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

二、授予学士学位的具体条件:

对完成教学计划课程学习,经审核准予毕业的本科毕业生,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同时达到下列要求的,授予学士学位。

(一)考试、考查课程及格,且学位课程总平均学分绩点达2.00以上(含2.00);

(二)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成绩达中等以上(含中等);

(三)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成绩达中等以上(含中等);

或者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成绩均达到优秀,学位课程总平均学分绩点达1.80以上(含1.80);

或者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成绩均达到良好,或其中一项为优秀,另一项为中等,学位课程总平均学分绩点达1.90以上(含1.90);

或者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其中一项为及格,学位课程总平均学分绩点达2.50以上(含2.50);

或者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均为及格,学位课程总平均学分绩点达3.00以上(含3.00)。

(四)根据所学专业按相应要求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学校组织校内大学英语相应水平考试,成绩达到学校相应要求。

(五)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通过全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联合考试一级。

三、授予学士学位的具体程序:

(一)本人申请,填写《广西民族大学学士学位申请表》,交所在学院办公室。

(二)学院对申请者进行审核,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复审并经分委员会主任委员签字同意,送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三)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对学院所送交的申请名单进行复核并经办公室主任签字同意,呈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讨论。

(四)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根据会议讨论结果作出批复。

(五)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学校学位委员会主席批复意见办理。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授予学士学位:

1、因各种原因未能毕业者;

2、因学习困难,申请并获准免修一门以上(含一门)课程者。

五、凡毕业日期起三个月内达到上述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并提出补授学士学位的书面申请者,可受理补授学士学位,逾期不再受理补授学士学位申请。

六、本标准适用于广西民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学生,从2007届开始执行。

学位授予标准 篇3

一、Ed.D.学位论文的价值取向

Ed.D.是作为与Ph.D.相对应的专业博士学位而设立的,因此正确认识Ed.D.与Ph.D.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Ed.D.的属性与价值取向,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按学位类型分类来说,Ed.D.是一种专业博士学位,它应该具有专业博士学位所具有的属性,在学位结构上发挥自己的独特功能。美国专门职业认证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Specialized and Professional Accreditors,ASPA)指出,所有专业博士学位的共同点包括:与学位目的相适应的专业实践水平;利用与专业相关的已有研究,对专业发展做出知识贡献;表现出对其他专业人员工作与贡献的理解和支持,具有跨学科进行合作的能力;展示出高水平的交际、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发现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1]大多数专业博士学位要求进行具有实际目的的独创性研究,促进来自专业实践领域的博士研究生把自己的专业实践纳入到多学科情境中进行重新审视,目的是培养“研究型专业人员”。“对于独创性的要求,专业博士学位的兴起对传统哲学博士学位所要求的‘学术原创性’观念提出了挑战,由于专业博士学位的研究以专业实践为中心,‘原创性贡献’可能出现在理论的应用方式或专业的实践性质等方面,这可能会导致‘专业独创性’概念取代‘学术原创性概念’”。[2]据此,专业实践性是Ed.D学位的基本属性,而提升专业实践是Ed.D.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Ed.D.学位论文选题主要选自教育实践第一线或具体岗位的实践工作,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较长时间的现场行动研究。“Ph.D.学位论文更多选择教育史或教育哲学方面的研究,而Ed.D.学位论文更可能是一个教育问题的实践性研究,往往是考察一个学校系统或某种课程类型”。[3]在研究方法方面,Ph.D.学位论文倾向于实验性或准实验性的研究,使用多变量统计,具有更大的普遍性,更聚焦于某些诸如教育心理学的领域。而Ed.D学位论文包含更多描述性的研究,比如调查访谈。在研究对象方面,大多数Ed.D.学位论文关注当地的公立学校和教育机构,研究对象倾向于学生和教师,而Ph.D.学位论文更关注国内及国际教育的发展,经常使用大学生作为其他人群的代表。Ed.D.教育避免了Ph.D.教育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研究领域狭窄、解决现实问题不力等诸多缺陷。Ed.D.教育聚焦于实践,目的重在提升实践能力而不是认知水平;在价值取向方面,从纯学术好奇心驱使转向职业利益导向,显然其社会适应性更强。归根结底,Ed.D.教育的核心是引导高级专业人员发展实践领域的新知识,而非进行严格设计的理论研究。例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要求Ph.D.学位论文对学科知识的发展做出原创性贡献,而要求Ed.D.学位论文把学术知识与专业实践问题紧密联系起来。

尽管许多大学的教育学院设置了Ed.D.学位,但长期以来在学位论文的形式与质量标准方面倾向于模仿Ph.D.,实行单一的理论性强的学位论文的毕业考核形式,审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也非常相似,而对专业性和实践性重视不够,这成为Ed.D.教育的一个顽症。为此,Ed.D.学位的培养机构不断对Ed.D.学位论文的形式与评价标准进行修正与变革。

二、Ed.D.学位论文的形式

一般而言,Ed.D.学位论文不要求高深学术和理论的原创性,但要密切结合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体现出运用理论来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随着学生群体结构多样性趋势的增强,需要Ed.D.学位论文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1)较Ph.D.更为简短的学位论文,但学术水平不能降低;(2)多个研究项目的有机组合;(3)一系列能够证明水平能力的组合材料;(4)已经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4]大多数Ed.D.教育机构虽然进行坚持学位论文,但其实践取向越来越明显,而在澳大利亚Ed.D.教育毕业设计的形式变革最大,“档案袋”(portfolio)和“课题研究设计”(thematic research project)等实践性强的毕业考核项目越来越多地取代了传统的学位论文。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领导与政策项目同时设置了Ed.D.与Ph.D.两种学位类型,对于两种不同学位类型的要求在学位论文方面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差异性。Ed.D.学位论文主要聚焦于高等教育中的行政、管理、治理或其他应用性问题;Ph.D.学位论文要求含有原创性理论研究,需要对增长知识做出重要贡献,表明学生具备更强的进行学术研究和理论发展的能力。犹他州立大学的Ed.D.教育要求学生通过在当地教育机构进行实习获得实践经验,倡导Ed.D.研究生在实践中进行应用研究,要求论文立足于实际问题,聚焦于提高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圣路易斯大学要求Ed.D.研究生成功处理一个教育实践问题,并且提交一篇与Ph.D.同等学术水平的学位论文。哈佛大学2010年新设的教育领导博士(Ed.L.D.)项目把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考核与工作实践整合起来,废除传统的学位论文要求,改为长达1年的住校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他们从课程学习中获得的理论知识,检验其教育变革理论,培养学生评估和整合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能力,测试他们在领导实践变革中表现出来的领导才能。

美国发起于2007年的“重塑教育博士卡内基行动”(the Carnegie Project on the Education Doctorate,CPED)创新了Ed.D.教育的毕业考核形式,从传统上高度依赖理论文献,转向强调解决相关实际问题。Ed.D.学位论文的起点不再是学术内容而是教育部门,不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难题,以帮助学生在项目培养过程中及项目之后能在专业实践中表现出众。CPED强调Ed.D.学位论文是对一个实践问题的全面深入的反思性研究,要求Ed.D.研究生有能力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致力于解决学校教育持续面对的某些重大问题。

美国范德堡大学皮博迪学院(Peabody Col lege)变革后的Ed.D.教育的毕业考核项目更直接地联系实践,以符合21世纪学校领导所面临的期望和要求。Ed.D.教育的第3年,博士研究生进行实践性强的毕业考核项目,嵌入一个小组计划进行独立的研究和分析活动,聚焦于一个实践性问题,并从一个全国性的顾问团那里获得建议。毕业考核项目展示给学生一系列产生于外部实践者与政策制定者的实践问题,通过教师的建议和评价,选择最终的论文选题。论文要求以管理咨询报告的形式,实践取向,严格分析,便于阅读。通过毕业考核项目使学生获得分析能力、专业理解、情境知识和团队技能的提升,并将这些能力应用于工作实践,在学校组织中改善学生的业绩,提升问责和资料收集能力,构建更加有效果和有效率的治理结构。[5]

皮博迪学院的Ed.D.教育还创设了学生进步报告制度,即分多次收集个人的进步报告状况以确定群组每个成员的努力程度和贡献大小,包括进展报告、中期报告、草案报告、毕业设计报告与展示,最后的学位论文。最后的学位论文大约75页,包括9个部分:问题的确定;问题背景的分析;研究发现;对关键分析的讨论;建议;实施策略;结论;附录;参考文献。这种详尽的操作性强的培养过程对学生的发展和培养质量的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正是过程性评价和制度化培养的具体体现,成为高强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要求Ed.D.研究生与论文指导委员会紧密合作,按照论文指导委员会认可的研究计划,学生收集资料和数据,准备第3学年下学期的开题报告。论文要严格符合学术规范,主要对提出的问题和研究方法进行陈述。可以是应用性研究,也可以是实验、准实验或非实验研究;研究方法可以是质性的,也可以是量化的或二者兼备。强调论文必须对某一研究领域做出原创性贡献。开题报告结构包括三个章节:导言,问题陈述,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开题报告通过后,学生成为博士资格候选人,撰写博士论文,第4学年下学期,可以进行答辩。答辩结果分四种:无条件通过;通过但需要小的修改;通过但需要大的修改;不通过。中间的两种情况,答辩导师不签字,给出修改的最后期限,对修改的论文满意后才签字。[6]

“档案袋”引入毕业考核是Ed.D.教育变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档案袋”包括一系列具有不同特点的课程作业,这些作业可以不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最后不需要提交一篇正式的论文,但要提交一篇简短的课程论文,从而显示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意识和知识储备。“档案袋”包括一系列研究成果,允许不同形式的论文,可以满足Ed.D.研究生在就读期间更换工作。“档案袋”记载了候选人如何处理研究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以及研究是如何通过实践得到检验的。“档案袋”适应了Ed.D.研究生在职学习的特点,包括更多的小组协作工作,主要分析他人收集的数据,而不是像Ph.D.研究生那样生成自己的数据和假设检验。一组Ed.D.研究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一个问题,每人撰写问题的某一个方面的论文,当这些论文汇集在一起就能够提供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全面方案。

澳大利亚新的英格兰大学和爱迪考文大学以博士研究生的多篇研究论文(需要达到发表水平)构成的“档案袋”来代替学位论文。也有的学校既要求学生提供能够充分显示学员研究能力的“档案袋”,又要求有1篇博士学位论文,但博士学位论文字数要求相对少一些。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要求的“档案袋”包括6篇研究性论文,其中必须有4篇公开发表。

从“学位论文”转向“档案袋”回应了Ed.D.研究生的要求。传统的博士学位论文的读者局限于学科内或学科群内的学术组织和个人,而“档案袋”的读者人群更为广泛,除学术人员外,还有实践者、产业组织和社会机构等。“档案袋”是一个有组织的、旨在促进学生学术和专业的发展,并提供一个评估学生进步的基础性材料,代表学生在课程、自主学习、研究、实习和其他高级学习活动中的目标、计划和完成的深度及范围的评价工具。“档案袋”连接了学位候选人的研究与实践,把研究如何促进实践作为论文的一部分。“档案袋”既提供自我反思的工具和一个博士研究生的教育经验,又全面记录了学生通向学术和专业目标的学习经历和持续的进步。“档案袋”评价方法在美国教育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变革实践中得到推广,并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的青睐。“档案袋”已经成为创造性评价文科学术质量的主要方式,它为Ed.D.研究生在专业生活内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索提供了充分的空间。[7]

为了更加突出Ed.D.教育的实践性特色,澳大利亚一些大学还创造性地推出Ed.D.学位论文的替代样式———“课题研究设计”,使用应用性较强、篇幅相对较小的课题研究设计作为学生展现研究水平的载体。相对于传统的Ed.D.学位论文来说,“课题研究设计”的特色之处在于:研究内容更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化整为零”以满足专业实践人员在职学习兼顾工作的需要。此种做法代表了Ed.D.教育改革的一种方向,且在Ed.D.教育变革中得到推广和应用。群体小组研究取代个体研究,成为吸引教育领导者和实践者的一个显著优势。

应该说,这些侧重于实践的毕业考核,其难度一点也不低于Ph.D.学位论文,但这恰好是教育实践领域亟需的,是来自专业实践领域Ed.D.学生相对Ph.D.学生的优势所在,也正是设立Ed.D.学位的原初目的,同时也构成了Ed.D.教育的特色与优势。

三、Ed.D.学位论文的质量标准

Ed.D.与Ph.D.在学位论文形式、价值取向与评价标准的趋同成为人们指责Ed.D.的原因之一。为此,有人主张Ed.D.教育应该放弃撰写学位论文的要求。皮博迪学院的墨非(Joseph Murthy)教授等人认为,Ed.D.博士研究生不应该固守传统Ph.D.教育所要求撰写学术性学位论文的规定,而应该积极采用实证性或案例性这样实践取向的学位论文设计,以此来保证Ed.D.教育始终依循其专业学位的属性,密切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联系。而有人则坚决反对,认为学位论文仍然是评价Ed.D.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而且其学术严格性必须符合博士学位的标准,否则有流向“二等学位”的危险。[8]对于博士论文的性质,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CGS)强调指出,博士论文是学位获得者学术工作的开端,而不是其巅峰。博士学位论文只是一种学术训练的手段,目的是体现撰写论文的博士培养目标。据此类推,教育管理领域的Ed.D.研究生应能证明他们有能力恰当地运用研究、理论和知识来解决教育政策和实践中产生的问题。Ed.D.学位论文代表一种经验,通过这种经验,学生证明他们能够达到这种目标。就此而言,学位论文只是证明学生具备独立学术研究能力的手段,而非教育的最终目的。

Ed.D.学位论文的目的是促使博士研究生致力于一个与自己的专业目标及专长相关的实践问题的研究,聚焦于更加地方性的应用性问题。研究的应用性本质是Ed.D.学位论文的关键性特征,是与Ph.D.的不同之处。Ed.D.学位论文要求学位候选人更直接地进入与学校教育实践工作者相关的真实问题,而传统的Ph.D.学位论文经常与教育实践工作者面对的真实问题关系不大。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认定Ed.D.的学术严格性和社会地位等同于Ph.D.,具有学术性与职业性、职业导向性及实践依赖性相统一等特征。Ed.D.在类型上属于研究型专业博士学位。Ed.D.学位论文一般导向政策制定和具体行动。这意味着,所生成的研究结论必须有助于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或以更有意义的方式重新审视问题,使其有助于实践行动。由此可见,Ed.D.是与Ph.D.并列的以培养专业教育实践型从业人员的学位。

按照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对博士学位的分类标准,Ed.D.与Ph.D.一样,都属于研究型学位,“研究”也是评价Ed.D.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只不过这种“研究”是专业实践取向而非学术理论取向。Ed.D.学位论文强调实践意义,强调研究成果的应用性,即Ed.D.学位论文的研究与专业实践紧密相关,面向特定专业领域。Ed.D.学位论文的评价程序与Ph.D.基本一致,只是Ed.D.的导师组由学术型大学教师和实践型专业人员共同组成,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的组成也吸纳相关实践领域内的校外专家参加。

四、结语

本文所论Ed.D.学位论文形式与质量标准的变化既是Ed.D.教育内外部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更是向Ed.D.学位本质的回归,这是Ed.D.安身立命和良性发展的根本所在。

Ed.D.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使教育研究有效地服务于学校变革与教育专业实践发展,为教育实践工作者提供一个尝试运用理论和综合能力来解决现实问题、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机会。因此,Ed.D.教育必须紧紧围绕教育实践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展开,Ed.D.项目必须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毕业考核、质量评价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使Ed.D.真正成为一种既具有等同于Ph.D.的学术水平,又具有独特价值的学位类型。其中,学位论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我们有必要在Ed.D.学位论文的价值取向、形式和质量标准方面制定规范可行的指导性政策文件,可惜的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非常缺乏。本文对国外Ed.D.学位论文形式与质量标准的研究,可以作为我国可资借鉴的重要参考资源。

必须指出,博士学位论文只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一个环节,尽管非常重要,但只是育人活动的一种手段而已。无论Ed.D.学位论文如何变革,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由外审同行专家的审核,对实践性知识做出原创性贡献或对理论性知识进行原创性应用,仍然是大多数机构授予Ed.D.学位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所有博士研究生教育必须始终坚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我国新兴的Ed.D.教育也必须清晰地认识到,Ed.D.教育最重要的“成果”不是学位论文,而是学生自身全面素质,尤其是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是培育出具有高度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研究型专业实践人才。

参考文献

[1]Association of Specialized and Professional AccreditorsStatement on Professional Doctorates.www.aspa-usa.org/sites/default/.../ASPA-Statement-Professional-Docs.pdf.2012-2-20.

[2]骆四铭.中国学位制度:问题与对策[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260.

[3]John Ashton.Other Doctorates.Everett Walters(Ed.),Graduate Education Today.Washington,DC:AmericanCouncil on Education,1965:66.

[4]Tom Bourner,et al.Professional Doctorates in England.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2001,(1):76~77.

[5]Claire Smrekar,Kristin McGraner.Peabody College Ed.D.Capstone.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2009,(84):48~60.

[6]http://www.southernct.edPolicy Guidelines for Doctoral E-ducationu/grad/uploads/textWidget/wysiwyg/documents/EdD_policy_guidelines_and_forms_Sept_20061_2_.pdf.2012-2-20.

[7]Tom Maxwell.Defining the(research)Professional Doctor-ate:Can the notion of the creative arts portfolio contribute?Refereed paper prepared for AARE Mini-conference enti-tled‘Doctoral Studies in Education and the Creative andPerformingArts’,Newcastle,2-4 October 2003.

荣誉市民称号授予办标准本 篇4

《银川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办法》,于2008年8月13日银川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8年9月1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批准之日起施行。

银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8年9月19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批准《银川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办法》的决定

(2008年9月1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定:批准《银川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办法》,由银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8年9月19日 银川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办法

第一条 为了鼓励和表彰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市外人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市外人士,包括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国内非本市公民。

第三条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本人自愿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市外人士,可以授予“银川市荣誉市民”(以下简称荣誉市民)称号:

(一)为本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和福利事业,贡献突出的;

(二)为本市开拓国内外市场,开展经贸活动,贡献突出的;

(三)为本市工业、农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高新技术和其他产业发展,贡献突出的;

(四)为本市引进人才、资金、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或者帮助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贡献突出的;

(五)为促进本市对外交往,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开展交流合作,以及促进海峡两岸交流,贡献突出的;

(六)为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出或者提供有重 要理论价值或者现实意义的建议、信息,并产生重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七)为本市做出其他突出贡献的。

第四条 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荣誉市民的人选,由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县(区、市)人民政府、市级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推荐。

荣誉市民人选属外国人的,向市人民政府外事工作机构推荐;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华侨的,向市人民政府侨务工作机构推荐;属台湾同胞的,向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工作机构推荐;属其他非本市中国公民的,向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推荐。

(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工作机构对推荐的荣誉市民人选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查意见,报市人民政府讨论。

(三)市人民政府对推荐的荣誉市民人选讨论通过后,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并予以公告。

第五条 授予荣誉市民称号,由市人民政府举行授予仪式,颁发荣誉市民证书和证章。

荣誉市民证书和证章由市人民政府统一制作,证书由市长签署。

第六条 对荣誉市民的事迹应当予以宣传报道。第七条 荣誉市民应邀可以列席本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其他会议。荣誉市民应邀参加本市庆典或者其他重大活动时,享受贵宾礼遇。

推荐单位应当与荣誉市民保持经常联系,定期向其通报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

第八条 荣誉市民因受到刑事追究或者有其他与荣誉市民称号不相称的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市人民政府应当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撤销其荣誉市民称号。

第九条 本办法自批准之日起施行。关于制定《银川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办法》 的说明

(2008年9月19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人大常委会

第五次会议上)

银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吕秀斌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银川市(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的委托,现就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银川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作如下说明。

一、制定办法的必要性和法律依据

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是对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或者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及对社会作出卓越贡献的非本市公民的褒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城市都对一些外国友人、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华侨以及其他非本市中国公民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这些人为所在城市扩大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成果,促进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提高国际影响和知名度,增进与这些国家或地区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发挥了积极作用。获得荣誉市民称号的人普遍在其 所在国家或地区政治地位特殊、经济实力较强、社会影响较大,他们的宣传比我们自己的宣传更容易引起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他们的印象,感观等比我们自己的推介更有说服力和感召力;他们对招商引资的态度可以影响或带动几个或一批企业。荣誉市民不仅是发展国际友好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与纽带,也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与外部的交流合作。近年来,一些外国友人、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华侨以及其他非本市中国公民在我市投资、经商、兴办公益事业,为我市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授予他们荣誉市民称号,对他们为我市作出的贡献予以认可和褒扬,有利于他们更好的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也有利于引导和影响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授予地方荣誉称号是《地方组织法》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的一项权力,制定本办法是将此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的必然要求。依法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才能赋予荣誉市民最高的公信力,使之获得所有市民的共同尊敬和认同,成为社会道德的标尺和社会风气及核心价值确立的重要因素。因此制定本办法非常必要。

二、制定办法的过程

今年上半年市委提出制定本办法的建议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决定作为今年的立法任务,由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承担本办法的起草工作。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借鉴外地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办法草案讨论稿,并召集常委会相关委办,市政府办公厅、法制办、外事侨务办、市台湾事务办等部门,对办法草案讨论稿进行了反复论证、修改。之后又将修改后的办法草案稿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咨询委员会征求意见,得到了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市人大法制委员会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对办法草案进行了统一审议,并经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将办法草案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8月12日至13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办法草案进行了审议,认为办法草案内容合法可行,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通过了办法草案。

三、办法的主要内容

(一)荣誉市民的主体

办法规定我市荣誉市民的主体是: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国内非本市公民。

(二)获得荣誉市民的条件

办法规定,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本人自愿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市外人士,可以授予银川市荣誉市民称号:

1、为本市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和福利事业,贡献突出的;

2、为本市开拓国内外市场,开展经贸活动,贡献突出的;

3、为本市工业、农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高新技术和其他产业发展,贡献突出的;

4、为本市引进人才、资金、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或者帮助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贡献突出的;

5、为促进本市对外交往,建立友好城市关系,以及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开展交流合作,贡献突出的;

6、为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出或者提供有重要理论价值或者现实意义的建议、信息,并产生重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7、为本市作出其他突出贡献的。

(三)授予荣誉市民称号的程序

办法规定:

1、推荐荣誉市民的人选,由市政府各部门、县(区、市)政府、市级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负责。其中荣誉市民人选属外国人的,向市政府外事工作机构推荐;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华侨的,向市政府侨务工作机构推荐;属台湾同胞的,向市政府台湾事务工作机构推荐;属其他非本市中国公民的,向市政府办公厅推荐。

2、审核荣誉市民的人选,由市政府办公厅、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工作机构负责并提出审查意见,报市政府讨论。

3、决定荣誉市民的人选,市政府对推荐的荣誉市民人选讨论 通过后,提请市人大会常委会审议决定并予以公告。

授予荣誉市民称号,由市政府举行授予仪式,颁发荣誉市民证书和证章。证书由市长签署。

(四)荣誉市民的待遇

一是荣誉市民应邀可以列席本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其他会议;二是对荣誉市民的事迹应当予以宣传报道;三是荣誉市民应邀参加本市庆典或者其他重大活动时,享受贵宾礼遇;四是推荐单位应当与荣誉市民保持经常联系,定期向其通报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

(五)荣誉市民称号的撤销

荣誉市民因受到刑事追究或者有其他与荣誉市民称号不相称的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市政府应当提请市人大常委会撤销其荣誉市民称号。

学位授予标准 篇5

建立和完善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是各国提升研究生质量的必然抉择,已经成为国际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了一个国家研究生教育管理尤其是专业学位的整体水平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应该成为我走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一项关键基础性工作。专业硕士生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的标准体系的形成与制定显得至关重要。①②③④⑤专业硕士是相对于学术型硕士来说的,其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培养效果上均有很大的不同。⑥⑦

1 现状分析

美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的目标和最终效果是为了其专业认证做服务的。专业排名的数据以主流媒体报道为其主要参考,例如美国的《华尔街日报》等是最有权威的。⑧⑨⑩

目前我国计算机类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标准不一,就就会导致评价结果不客观、不合理;其评价维度选取得维度大小和尺度不一,这样评价的数据就缺乏科学性。从国家到地方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在不断加强对专硕的培养,全程对其培养质量进行实时监控。

高校重视学术型硕士生而轻专业学位硕士生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研究生因为自己是专硕而不是学术型硕士,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而且很多专业学位硕士并非全日制的,而是兼职攻读的。作为高校来说,为了保证其生源和培养质量,还是希望招更多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

中国的专业学位是从20 世纪90 年度初开始实行,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无论是从招生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了一个顶峰。截止到2015 年,已经有39 种专业硕士,在未来几年时间内,专业硕士的招生的数量估计占整个研究生招生计划的一半以上。我国的专业型硕士主要培养应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人才。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硕士培养中,尤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大工程观和系统发展观。

2 教育质量标准体系

要考虑到计算机专业学位硕士的特性和特性,在研究生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分别建立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在一年级时要抓研究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把理论课程全部集中在一年级的时候学习完,在二年级的时候是运用一年级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三年级着重强调其工程实践运用能力。对不同层次的研究生要实行分类别的评价。图1 是其示意图。

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要建立其分类教育质量标准体系,例如对工学、理学、文学等不同类别要实现区别对待。同时也要对不同的学科进行分类评价,很多高校将研究生在学期间的论文做其评价标准之一。比如材料、生物医学类的学科发表SCI期刊相对较电子、计算机、通信类要容易些。所以要综合多种因素来建立专业学位硕士生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

3 评价维度

这里以思想道德水平、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八个因素来作为维度,这里将德育排在了第一位,正所谓德才兼备,德育永远应该放在第一位。具体均值(M)分配如表1 所示。

目前就业竞争市场的压力相对较大,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迅速发展,计算机、电子信息类研究生的就业压力显得小多了。因此要对专硕建立多维度的评价系统,合理、科学地评价、分析其教育质量。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在这里我们要考虑专业学位与学术型硕士的区别,专业学位硕士要强调其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结合,同时在培养过程中侧重其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在不同时期进行维度分析,不同时期其维度也是可变的。如在招生时期,可以建立入学成绩、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来作为其维度;在学期期中、期末或毕业时要根据其不同时期的特点来建立不同的维度来合理分析专业学位硕士生的教育质量。

4 总结

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并根据计算机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我们应该“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维度,为培养出优秀的计算机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而做出努力,使其顺利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当中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摘要: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文章分析了计算机类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质量标准体系与评价维度研究现状,根据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养现状和评价标准,提出了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思路和评价维度。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生,标准体系,评价维度,教育质量

注释

11温玉婷.我国研究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子教育,2014(11):13-15.

22 江钟信.关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几点看法[J].科教文汇,2008(11):22-26.

33 刘永强,廖英英,李玉学,张少雄.浅析工科机械类研究生综合素质的现状与提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87-89.

44 陶飞,程颖,李建欣,朱雅婷.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综合评估方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3):34-36.

55 刘小洋,刘万平,刘超,黄贤英.贝叶斯分类理论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2015(5):25-27.

66 刘小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系统发展观与系统能力培养的研究[J].科教导刊,2014(9):32-34.

77 赵韩强,郭宝龙,赵东方.行业特色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5(1):70-73.

88 田玉敏,崔三常.美国大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J].中国国情国力,2015(3):72-74.

99 刘小洋.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2):73-75.

加强学位管理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篇6

我国学位分为3级, 即学士、硕士、博士, 学士学位是3级学位中的基础学位, 对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 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学士学位反映了大学本科阶段培养人才所达到的学术水平, 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一种标志。但在大学本科毕业生中,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取得学士学位的。只有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 经审核准予毕业;其历年课程学习、毕业论文、教育实习的成绩合格, 表明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才能授予学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说明中提出, 我国大学本科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设一级学位,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调动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这就说明学士学位在我国大学本科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有的人认为学士学位证书无所谓, 仅把它看成是一种荣誉的体现, 这是因为学士学位与毕业证在政策上没有区别, 本科毕业生首先追求的是毕业证, 这是择业分配的前提, 拿不到学士学位证书既不影响分配和工资, 也不影响职务的提升和职称的晋级。对学士学位的基础性、学术性和重要性认识淡漠, 学士学位意识不强。因此, 学校管理部门要加强学士学位作用的宣传教育, 强化学士学位意识, 以学士学位工作为动力, 促进和推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提高。

1 明确学士学位的地位和作用, 加强学生的学士学位意识

学校应把学士学位教育贯穿在本科教育的全过程。新生入学教育、学年教育、考场纪律教育都应和学位挂钩。使学生认识到学士学位不仅是一种荣誉, 也是学术水平的体现, 毕业证是学历证明, 学位证是学术水平的标志。

2 以学士学位为契机, 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身高为师, 学高为范, 教育的目的首先是人的教育, 各校在授予学士学位过程中, 都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愿意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遵守纪律和社会主义法制。品行端正, 服从国家分配。以学士学位为契机, 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3 以学位为动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 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 成绩优良, 授予学士学位。我校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学士学位授予细则》, 规定:学生学完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 各门课程成绩合格, 其中专业主干课成绩均在75分以上, 毕业论文答辩成绩为良以上。参加学士学位外语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上, 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取得合格证, 参加自学考试本科外语成绩在60分以上。不得有补考课程 (缓考除外) 。学生还要保证拥护党的领导, 承认党的有关规定, 切实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满足这些要求后, 学生首先要向学校提出申请, 校学位办公室审查合格后, 送有关院 (系) 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评审。院 (系) 学位评定委员会将通过名单上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逐个审核, 表决通过后, 颁发学士学位证书。通过学位发放的具体的要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加强对学士学位工作的管理

管理出效益, 管理出质量, 管理出人才。学士学位量大面宽, 又是基础学位, 各校一定要加强管理, 特别是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 要将学士学位放在一定的位置予以重视。学士学位抓好了, 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才有基础。加强对学士学位工作的管理, 严格执行学校规定, 不能把不合格的毕业生送入社会。做好学士学位授予工作, 关键是加强系级的学位管理, 日常教学常规管理要严格。要严格考试制度, 加强考试的组织与管理, 严肃考试纪律。严格学籍管理。教学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并认真执行学校关于学生学籍管理条例及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准则, 认真做好学生考试成绩的登记工作;对缺课、补考的学生要及时通知补修和补考;还要根据学校规定的授予标准逐个审核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和毕业鉴定等材料, 务必做到及时、准确、无误。因此, 要求主管人员必须有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坚持标准, 保证质量, 严肃认真地做好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做好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对提高教育质量, 鼓励学生攀登科学高峰, 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然, 学士学位建设是一个基础建设, 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学士学位的授予准则, 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培养高等人才是我们各大高校的职责所在, 我们要严把质量关, 将学士学位工作做好。因为教学管理的工作状况和管理效能如何, 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的实现。进一步理顺教学管理关系, 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对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学士学位是我国3级学位中的基础学位, 它反映了大学本科阶段培养人才所达到的学术水平, 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一种标志。学校管理部门应以学位为动力调动学校、学生、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落实管理育人, 促进校风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位管理,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邵春胜.浅议高校学士学位管理工作[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5) .

上一篇:行业协会商会下一篇:英语影视赏析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