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摇篮曲赏析

2024-05-25

勃拉姆斯摇篮曲赏析(共2篇)

勃拉姆斯摇篮曲赏析 篇1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教案董

歌曲《摇篮曲》教案

音乐教师:董亚丽

授课课题:《摇篮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2、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3、体验不同地域摇篮曲的音乐情绪,感知其音乐要素。

教具:教材、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小的时候,最幸福的不过是在妈妈的怀里,听着优美的.摇篮曲甜甜的入睡了,母爱是伟大的,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妈妈 嘴里哼唱的摇篮曲而已,同学们,你们听过的、了解的、熟悉的摇篮曲有几首?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看看勃拉姆斯用音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一1897) 德国作曲家。13岁就为生活而奔波。20岁到各地演出,结识了李斯特、舒曼等艺术家。舒曼称他为“有重要意义的后起之秀”。1862年,他迁居维也纳,担任合唱指导、乐队指挥。勃拉姆斯一生写有大量作品。其中,有四部交响曲,多部协奏曲及管弦乐曲等。

二、 讲授新课(展示歌片)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让学生来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

名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每个乐段两个乐句.34拍,每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起唱。形成弱强弱弱的舞曲风格,摇摆韵律。音乐中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的旋律,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那充满无限温存慈祥的万千柔情。并勾画出一副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爱。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许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过这类歌曲。

3、介绍歌曲的结构,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引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4、发声训练:yu―a―yu

5、教师播放歌曲《摇篮曲》,学生欣赏。

6、 教师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学生随琴声心里哼唱。

7、学生随琴带入歌词。

8、教师逐句纠正,学生带情感演唱。

9、变换演唱形式,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三、知识拓展(学生自由讨论))

灾难面前,母爱无疆,最动容的,是母亲用身躯抵挡千钧重量;最揪心的,是母亲在废墟中搜寻孩子几近疯狂;最感人的,是在一场巨大的灾难面前,她们用母爱诠释着人间真情。

四、课堂小结:

1、通过你们的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当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再回忆一下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让我们幻想着这样的场景再次唱响《摇篮曲》

2、其实不仅仅是母爱伟大,父爱也同样伟大。父爱是含蓄的,是深沉的,是不轻易表达的,希望同学们可以怀着感恩的心来对待父母。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希望大家可以想想,有没有什么要对父母说的,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对父母做的。爸爸妈妈一直在为我们奋斗着,那我们该如何去表达我们心中的爱?也为父母唱首歌,帮他们捶肩揉背,吃饭过后洗洗碗,还是到一盆洗脚水,洗去他们一天的风尘?让我们将爱化为行动,将爱进行到底!

五、课后小结:

勃拉姆斯摇篮曲赏析 篇2

约翰尼斯·勃拉姆斯 (J o h a n n e s Brahms, 1833-1897) 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 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833年5月7日勃拉姆斯出生于德国汉堡, 他的父亲是汉堡市剧院的低音大提琴手, 母亲是一位简朴的家庭主妇, 尽管家境并不富裕, 但是他们非常注重对勃拉姆斯音乐才能上的培养。勃拉姆斯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音乐理论, 七岁跟随钢琴家科塞尔学习钢琴, 十岁时由当时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马克森引导他初识德国古典作曲家的作品并教他钢琴和作曲, 这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勃拉姆斯生活的时代正值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高峰时期, 音乐创作强调对情感的表达方式, 标题作品数量增多, 追求标新立异的创作理念, 注重综合艺术的相互融合, 大量音乐体裁形式相继出现。然而, 勃拉姆斯似乎对这些“新潮”的音乐形式并不感兴趣, 他更偏爱巴洛克时期的大协奏曲、经文歌、卡农曲、前奏曲以及盛行于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交响曲、奏鸣曲、变奏曲、协奏曲等音乐体裁, 而这个特点正体现出了他内敛、理智却又不乏激情乐观的性格特质。

艺术歌曲是勃拉姆斯音乐创作的重要领域。所谓艺术歌曲, 又被称为“利德”, 兴起于18至19世纪的德国, 它注重表达人的内心情感, 强调歌词的作用, 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从而区别于市民音乐和民间歌曲。勃拉姆斯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歌曲, 采用了59位诗人的不同诗作, 成为继舒曼、舒伯特之后最为重要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他的艺术歌曲以创作时间先后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 (1853年-1864年) , 这一时期的勃拉姆斯正处于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化阶段。作品大多描写大自然, 赞颂真挚的爱情, 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以分节歌形式居多, 运用德国民族音乐元素, 体现出浓郁的德国民间音乐风格。代表作品有《爱情的忠实》、《铁匠》等;中期 (1864年-1884年) , 这一时期是勃拉姆斯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 音乐写作手法更加成熟。其创作的艺术歌曲的形式由分节歌转化为变奏形式歌曲, 旋律宽广而富于抒情性。内容大多为描写亲情或家庭生活, 注重刻画人物的主观感受, 创作手法独特新颖, 音乐风格自然质朴。代表作品有《徒然小夜曲》、《星期天早晨》、《摇篮曲》等;晚期 (1884年-1896年) , 这一时期的作品创作数量虽然有所下降, 但具有更为深刻的思想性, 运用内敛而含蓄的音乐语汇, 使作品更加富于哲学性思维。此时的勃拉姆斯开始偏重对死亡的思考, 将艺术歌曲的创作与人的精神世界结合起来, 表达出矛盾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声乐套曲《四首严肃的歌》就是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意义的作品。

二、《摇篮曲》的创作背景及作品分析

《摇篮曲》 (Op.49No.4) 是勃拉姆斯为其女性朋友贝塔-法柏而作。1868年勃拉姆斯在汉堡组建了一个女子合唱团, 认识了温柔美丽的维也纳女孩贝塔, 并深深的被她吸引, 后来贝塔回到维也纳结婚, 成为了法柏夫人。十年后, 勃拉姆斯得知贝塔诞下第二个孩子, 就想创作一首歌曲作为贺礼送给她。勃拉姆斯回想起贝塔喜爱的一首圆舞曲, 将其作为钢琴伴奏的右手部分, 然后配以优美恬静的旋律, 创作出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摇篮曲》。

这首艺术歌曲的歌词简洁明了, 通俗易懂。第一段来源于《少年魔角》, 第二段取自舍勒的《绘图德国儿童的书》。歌词大意为, “安睡吧, 小宝贝, 你甜蜜的睡吧, 睡在那绣着玫瑰花的被子里, 愿上帝保佑你一直睡到天明。安睡吧, 小宝贝, 小天使保佑你, 在梦中出现美丽的圣诞树, 你静静地安睡吧, 愿你梦游天堂。”短短几句便描写出一位母亲对孩子最温暖的关爱以及单纯而甜美的祝愿。

这首作品为F大调, 3/4拍, 全曲共36小节, 规整的两段体, 采用了为同一旋律配以两段歌词的手法, 是一首小型的分节歌。其中1-2小节为引子, 3-18小节为乐段A, 19-36小节为乐段B。在乐段A中, 3-6小节是a乐句, 为全曲的“起”句, 也是整首作品的主要动机;7-10小节是b乐句, 是以a句为基础的发展进行, 这其中四级副属和弦的使用, 体现出这一乐句“承”的特点, 使作品的情绪在此变得豁然开朗, 为其后旋律的发展所要表现的充沛情感奠定了基础;11-14小节是c乐句, 采用a句的素材, 但是在音程的进行上做了扩大化的处理, 使音乐旋律的起伏线条更为明显, 是整首歌曲的高潮部分;15-18是c句的发展变化c1, 它与c唯一的不同就是最后回到F大调主音做完满终止。乐段B则是对乐段A的完全重复。从旋律发展的角度来看, 这首作品是建立在F大调分解三和弦基础之上的, 这种写法使旋律进行更加平稳, 和声功能更为稳定, 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摇篮曲》所营造的温存而安静的氛围。

除此之外, 这首作品的钢琴伴奏采用模仿的手法, 通过和声、节奏、旋律的相互结合共同完成对人物心灵的刻画, 右手弹奏的部分采用切分音的节奏型, 左手F音的持续低音, 映衬出深夜宁静的气氛, 再加上旋律中分解和弦的相互穿插, 形象的将母亲轻轻推着摇篮哼唱歌谣的节奏律动描摹出来。整首歌曲虽然篇幅不长, 但却有着丰富而细腻的音乐表现, 力度、速度记号的频繁使用以及旋律音区的选择无不体现出勃拉姆斯过人的创作技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让人听后联想到母亲看着熟睡的宝宝, 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喜, 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情景。

三、勃拉姆斯的创作特点

19世纪的欧洲作曲家中勃拉姆斯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焦点人物, 他身处浪漫主义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期, 却钟爱于巴洛克和古典时期的音乐体裁, 被当时的人们所不理解, 他的这种“反潮流”特点在他的艺术歌曲中也有所反映。

首先, 勃拉姆斯音乐创作追求理性, 虽然感情丰富却注重节制。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深受舒伯特、舒曼的影响,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没有一首舒伯特的歌曲学不到什么东西。”[1]舒伯特作为浪漫主义早期的作曲家, 他的音乐创作受到古典主义很深的影响, 勃拉姆斯继承了这一点。他的艺术歌曲充满了丰富的情感, 却并不张扬, 追求情感与理性的均衡, 具有哲学性的思考和内在的抒情性风格。这些特点也与勃拉姆斯的人生经历有着一定的关系。《摇篮曲》的和声语言更加富于古典性, 在稳定中寻求情感的迸发, 虽然简洁却情感真挚, 将母爱这种伟大而深厚的情感描写的颇为贴切。

其次, 注重与民间音乐的相互融合。勃拉姆斯在青年时代就对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1858年出版了4本儿童民歌集, 1864年出版了他改编的14首德国民歌, 1894年编配了7册《德意志民歌集》。勃拉姆斯对民间音乐的神往, 不单出于爱好, 而是表现出他的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对本名族文化艺术的深厚感情。[2]《摇篮曲》的曲调来源于一首维也纳圆舞曲和一首伦德勒舞曲, 这种浓郁的民族风格逐渐成为勃拉姆斯艺术歌曲创作最为突出的特点。

最后, 对分节歌形式的偏爱。分节歌的惯用手法就是用同一旋律配以多段歌词, 各段歌词的格式统一, 有时甚至会完全相同, 适合表达细腻的内心情感, 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摇篮曲》是一首小型的分节歌, 生动的描写出母亲反复哼唱歌曲安抚宝宝入睡的情景。

四、小结

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创作将古典与浪漫相融合, 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特征。结构严谨, 思想深刻, 音乐表现手法简朴, 情感刻画细腻, 诗意化的歌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 富于哲学化的思想内涵;民族音乐素材的广泛使用, 钢琴伴奏与旋律的紧密贴合等都使勃拉姆斯成为继舒伯特、舒曼之后最为重要的艺术歌曲作曲家, 对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6.

[2]袁利军.勃拉姆斯的创新意识.艺术探索, 2009年第23卷, 第3期.

[3]郭小苹.勃拉姆斯的性格特点及其音乐创作.音乐研究.2007, 3.

[4]李文正.浪漫音乐的反叛者——勃拉姆斯.艺术百家, 2005, 5.

上一篇:差学生管理经验方法总结下一篇:新八德长善教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