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摇篮曲》教案

2024-05-13

歌曲《摇篮曲》教案(精选13篇)

歌曲《摇篮曲》教案 篇1

歌曲《摇篮曲》 教案

课题:《摇篮曲》 教具:钢琴、课件 教学目的:

1、掌握歌曲的表演情绪

2、了解摇篮曲

3、了解欧洲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

1、体会摇篮曲温柔的曲风

2、掌握F大调

课型:综合活动课

教学方法:启发提示式、示范法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1、问好

2、发声

二、导课

同学们,我们小的时候,最幸福的不过是在妈妈的怀里,听着优美的摇篮曲甜甜的入睡了,母爱是伟大的,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妈妈 嘴里哼唱的摇篮曲而已,同学们,你们听过的、了解的、熟悉的摇篮曲有几首?--------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看看勃拉姆斯用音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三、进入新课

介绍作者: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一1897)德国作曲家。13岁就为生活而奔波。20岁到各地演出,结识了李斯特、舒曼等艺术家。舒曼称他为“有重要意义的后起之秀”。1862年,他迁居维也纳,担任合唱指导、乐队指挥。勃拉姆斯一生写有大量作品。其中,有四部交响曲,多部协奏曲及管弦乐曲等。

1、学习F大调

2、节奏 为解决这个难点:教师在琴上弹奏,学生模仿节奏型,可自创。

3、视唱

4、范唱(多媒体)

5、唱谱

6、读词 有感情的朗读

7、再次收听范唱(带问题)

-----------用怎样的情绪和速度来演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8、完整唱完全曲 用富有弹性的、温柔的声音演唱--------解决重点问题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勃拉姆斯的《摇篮曲》,通过本课,我们了解了摇篮曲的演唱情绪与方法,体会到了勃拉姆斯这首摇篮曲的风格,我们被勃拉姆斯所做的这首细腻的歌曲所打动,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回去后,大家可以查找还有多少首摇篮曲,不妨找出来做做比较,看看他们的曲风有什么不同。

歌曲《摇篮曲》教案 篇2

约翰尼斯·勃拉姆斯 (J o h a n n e s Brahms, 1833-1897) 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 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833年5月7日勃拉姆斯出生于德国汉堡, 他的父亲是汉堡市剧院的低音大提琴手, 母亲是一位简朴的家庭主妇, 尽管家境并不富裕, 但是他们非常注重对勃拉姆斯音乐才能上的培养。勃拉姆斯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音乐理论, 七岁跟随钢琴家科塞尔学习钢琴, 十岁时由当时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马克森引导他初识德国古典作曲家的作品并教他钢琴和作曲, 这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勃拉姆斯生活的时代正值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高峰时期, 音乐创作强调对情感的表达方式, 标题作品数量增多, 追求标新立异的创作理念, 注重综合艺术的相互融合, 大量音乐体裁形式相继出现。然而, 勃拉姆斯似乎对这些“新潮”的音乐形式并不感兴趣, 他更偏爱巴洛克时期的大协奏曲、经文歌、卡农曲、前奏曲以及盛行于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交响曲、奏鸣曲、变奏曲、协奏曲等音乐体裁, 而这个特点正体现出了他内敛、理智却又不乏激情乐观的性格特质。

艺术歌曲是勃拉姆斯音乐创作的重要领域。所谓艺术歌曲, 又被称为“利德”, 兴起于18至19世纪的德国, 它注重表达人的内心情感, 强调歌词的作用, 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从而区别于市民音乐和民间歌曲。勃拉姆斯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歌曲, 采用了59位诗人的不同诗作, 成为继舒曼、舒伯特之后最为重要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他的艺术歌曲以创作时间先后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 (1853年-1864年) , 这一时期的勃拉姆斯正处于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化阶段。作品大多描写大自然, 赞颂真挚的爱情, 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以分节歌形式居多, 运用德国民族音乐元素, 体现出浓郁的德国民间音乐风格。代表作品有《爱情的忠实》、《铁匠》等;中期 (1864年-1884年) , 这一时期是勃拉姆斯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 音乐写作手法更加成熟。其创作的艺术歌曲的形式由分节歌转化为变奏形式歌曲, 旋律宽广而富于抒情性。内容大多为描写亲情或家庭生活, 注重刻画人物的主观感受, 创作手法独特新颖, 音乐风格自然质朴。代表作品有《徒然小夜曲》、《星期天早晨》、《摇篮曲》等;晚期 (1884年-1896年) , 这一时期的作品创作数量虽然有所下降, 但具有更为深刻的思想性, 运用内敛而含蓄的音乐语汇, 使作品更加富于哲学性思维。此时的勃拉姆斯开始偏重对死亡的思考, 将艺术歌曲的创作与人的精神世界结合起来, 表达出矛盾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声乐套曲《四首严肃的歌》就是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意义的作品。

二、《摇篮曲》的创作背景及作品分析

《摇篮曲》 (Op.49No.4) 是勃拉姆斯为其女性朋友贝塔-法柏而作。1868年勃拉姆斯在汉堡组建了一个女子合唱团, 认识了温柔美丽的维也纳女孩贝塔, 并深深的被她吸引, 后来贝塔回到维也纳结婚, 成为了法柏夫人。十年后, 勃拉姆斯得知贝塔诞下第二个孩子, 就想创作一首歌曲作为贺礼送给她。勃拉姆斯回想起贝塔喜爱的一首圆舞曲, 将其作为钢琴伴奏的右手部分, 然后配以优美恬静的旋律, 创作出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摇篮曲》。

这首艺术歌曲的歌词简洁明了, 通俗易懂。第一段来源于《少年魔角》, 第二段取自舍勒的《绘图德国儿童的书》。歌词大意为, “安睡吧, 小宝贝, 你甜蜜的睡吧, 睡在那绣着玫瑰花的被子里, 愿上帝保佑你一直睡到天明。安睡吧, 小宝贝, 小天使保佑你, 在梦中出现美丽的圣诞树, 你静静地安睡吧, 愿你梦游天堂。”短短几句便描写出一位母亲对孩子最温暖的关爱以及单纯而甜美的祝愿。

这首作品为F大调, 3/4拍, 全曲共36小节, 规整的两段体, 采用了为同一旋律配以两段歌词的手法, 是一首小型的分节歌。其中1-2小节为引子, 3-18小节为乐段A, 19-36小节为乐段B。在乐段A中, 3-6小节是a乐句, 为全曲的“起”句, 也是整首作品的主要动机;7-10小节是b乐句, 是以a句为基础的发展进行, 这其中四级副属和弦的使用, 体现出这一乐句“承”的特点, 使作品的情绪在此变得豁然开朗, 为其后旋律的发展所要表现的充沛情感奠定了基础;11-14小节是c乐句, 采用a句的素材, 但是在音程的进行上做了扩大化的处理, 使音乐旋律的起伏线条更为明显, 是整首歌曲的高潮部分;15-18是c句的发展变化c1, 它与c唯一的不同就是最后回到F大调主音做完满终止。乐段B则是对乐段A的完全重复。从旋律发展的角度来看, 这首作品是建立在F大调分解三和弦基础之上的, 这种写法使旋律进行更加平稳, 和声功能更为稳定, 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摇篮曲》所营造的温存而安静的氛围。

除此之外, 这首作品的钢琴伴奏采用模仿的手法, 通过和声、节奏、旋律的相互结合共同完成对人物心灵的刻画, 右手弹奏的部分采用切分音的节奏型, 左手F音的持续低音, 映衬出深夜宁静的气氛, 再加上旋律中分解和弦的相互穿插, 形象的将母亲轻轻推着摇篮哼唱歌谣的节奏律动描摹出来。整首歌曲虽然篇幅不长, 但却有着丰富而细腻的音乐表现, 力度、速度记号的频繁使用以及旋律音区的选择无不体现出勃拉姆斯过人的创作技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让人听后联想到母亲看着熟睡的宝宝, 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喜, 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情景。

三、勃拉姆斯的创作特点

19世纪的欧洲作曲家中勃拉姆斯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焦点人物, 他身处浪漫主义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期, 却钟爱于巴洛克和古典时期的音乐体裁, 被当时的人们所不理解, 他的这种“反潮流”特点在他的艺术歌曲中也有所反映。

首先, 勃拉姆斯音乐创作追求理性, 虽然感情丰富却注重节制。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深受舒伯特、舒曼的影响,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没有一首舒伯特的歌曲学不到什么东西。”[1]舒伯特作为浪漫主义早期的作曲家, 他的音乐创作受到古典主义很深的影响, 勃拉姆斯继承了这一点。他的艺术歌曲充满了丰富的情感, 却并不张扬, 追求情感与理性的均衡, 具有哲学性的思考和内在的抒情性风格。这些特点也与勃拉姆斯的人生经历有着一定的关系。《摇篮曲》的和声语言更加富于古典性, 在稳定中寻求情感的迸发, 虽然简洁却情感真挚, 将母爱这种伟大而深厚的情感描写的颇为贴切。

其次, 注重与民间音乐的相互融合。勃拉姆斯在青年时代就对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1858年出版了4本儿童民歌集, 1864年出版了他改编的14首德国民歌, 1894年编配了7册《德意志民歌集》。勃拉姆斯对民间音乐的神往, 不单出于爱好, 而是表现出他的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对本名族文化艺术的深厚感情。[2]《摇篮曲》的曲调来源于一首维也纳圆舞曲和一首伦德勒舞曲, 这种浓郁的民族风格逐渐成为勃拉姆斯艺术歌曲创作最为突出的特点。

最后, 对分节歌形式的偏爱。分节歌的惯用手法就是用同一旋律配以多段歌词, 各段歌词的格式统一, 有时甚至会完全相同, 适合表达细腻的内心情感, 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摇篮曲》是一首小型的分节歌, 生动的描写出母亲反复哼唱歌曲安抚宝宝入睡的情景。

四、小结

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创作将古典与浪漫相融合, 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特征。结构严谨, 思想深刻, 音乐表现手法简朴, 情感刻画细腻, 诗意化的歌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 富于哲学化的思想内涵;民族音乐素材的广泛使用, 钢琴伴奏与旋律的紧密贴合等都使勃拉姆斯成为继舒伯特、舒曼之后最为重要的艺术歌曲作曲家, 对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6.

[2]袁利军.勃拉姆斯的创新意识.艺术探索, 2009年第23卷, 第3期.

[3]郭小苹.勃拉姆斯的性格特点及其音乐创作.音乐研究.2007, 3.

[4]李文正.浪漫音乐的反叛者——勃拉姆斯.艺术百家, 2005, 5.

歌曲《姑苏风光》教案设计 篇3

教学内容: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歌曲《姑苏风光》

教学目标:①培养学生对吴音乐文化的兴趣;②在欣赏、体验、表现等音乐活动中学习歌曲;③用吴方言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委婉地用吴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①用方言演唱歌曲;②体会吴音的特点。

教具准备:钢琴、琵琶、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学歌曲,感受吴音乐文化

⑴导入:同学们,《丝竹流韵》单元,从《紫竹调》到《外婆桥》再到《小巷风韵》,我们感受了江南曲调别样的风格。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江苏民歌《姑苏风光》,聆听180年前的民歌。⑵初听歌曲:播放《姑苏风光》。⑶介绍歌曲背景:《姑苏风光》是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一段,“码头调”是整个套曲的序引。歌曲赞美了苏州的美丽风光。⑷再听歌曲《姑苏风光》,仔细听一听它是用哪里的方言演唱的。⑸介绍“吴语”,渗透吴文化。⑹三听歌曲:教师用琵琶自弹自唱《姑苏风光》。⑺试用吴语根据歌曲节奏朗读歌词(教师大声读,学生齐声读)。⑻跟着歌曲轻声哼唱。⑼跟老师的钢琴学唱,个别难点句子单独学唱,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⑽完整地跟着钢琴伴奏演唱歌曲(分男女声、小组等多种方式演唱)。⑾跟着录音伴奏有感情地唱一遍。⑿学做兰花指、手腕花等舞蹈动作,完整地表演歌曲《姑苏风光》。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聆听和感受,减小歌曲学习的难度,学生不但学会了歌曲,也对“吴”这个概念产生了好奇。]

二、看图片,了解吴音乐文化

⑴师:“刚才我们说,苏州地区在古代称‘吴’,其实吴地面积很大。”(播放“吴地”地图)吴地:以太湖流域为核心,西至南京,北至扬州、淮阴,东接上海,南临浙西地区。⑵师:“说‘吴语’的地方也很多。”(播放词条、图片)吴语:南至浙江温州、永嘉,东至上海,北含南通至扬州以东沿江一百里宽的狭长带,西至镇江丹阳交界处的地方方言。⑶师:“特殊的区域,特殊的语言,造就了特别的文化。”(播放词条)吴歌: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吴乐:吴地的民间器乐;吴舞:吴地范围的舞蹈。⑷小结,师:“唱吴歌,奏吴乐,跳吴舞是吴地特有的音乐文化现象。”(板书:吴歌、吴乐、吴舞——吴音乐文化)

[设计意图:了解“吴地”“吴语”是感受“吴歌、吴乐、吴舞”的前提。这个环节,通过简单的介绍,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三、赏吴歌,走进吴音乐文化

⑴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吴民歌?”生举例——《杨柳青》《拔根芦柴花》《外婆桥》。⑵演唱歌曲《外婆桥》。⑶师:“有一首全世界都熟悉的中国民歌《茉莉花》,就是吴歌中的经典。下面我们来欣赏《茉莉花》的音乐及舞蹈。”(播放歌舞《茉莉花》视频)⑷师:“诗人这样赞美吴舞——‘舞袖一何妙,变化穷万方’。吴舞的魅力真让我们折服啊。”⑸师:“同学们,我们南通地区的方言也属于吴语。请大家来欣赏南通的民歌《南通渔歌》。”(播放《南通渔歌》视频)⑹师:“和前面歌曲的相比,它们的风格非常类似,是什么样的风格呢?”生:“秀丽、清新、细腻、流畅。”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唱“吴歌”、听“吴乐”、赏“吴舞”,学生走进一个纯美的“吴“音乐世界。丰富的体验,真切的感受,让学生自己感悟并总结吴音的音乐特点。]

四、编歌词,创造吴音乐文化

⑴師:“同学们,在隋唐年代,贵族就以会说吴语为荣,在老百姓当中,也以唱吴歌作为一种时尚。我们生在吴地,会说吴语,同学们是不是也很自豪呢!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用方言来歌唱我们的家乡。旋律就用《姑苏风光》。歌词要求自己创作,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一下。”⑵学生讨论(课件出示:题板《通州风光》以备打印歌词,背景音乐《姑苏风光》)。⑶学生汇报创作结果。⑷用通州方言朗读歌词。⑸用通州方言演唱歌曲《通州风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即兴创作歌词,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别具风格的方言也让学生体会到吴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唱家乡,传承吴音乐文化

⑴师:“同学们,你们创编的《通州风光》真好,我们的区歌《通州好风光》你们熟悉吗?”生:“熟悉,我们学过这首歌。”⑵师:“歌中甜津津、油汪汪、蓝青青 、宽敞敞的词语都是典型的吴语。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都是我们通州人,他们紧紧把握住吴语和吴音的特点,创作出这首清新、委婉、脍炙人口的通州人自己的现代版吴歌。”⑶播放歌曲《通州好风光》视频(跟着视频一起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欣赏并演唱我们身边的现代版的“吴歌”,让学生再次体会吴音乐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吴音乐和传承吴音乐的情感。]

六、赞吴韵,概述吴文化

⑴师:“今天,我们通过唱吴歌、听吴乐、赏吴舞,感受了吴音乐文化的高雅与奇妙。其实,吴地的书画、戏剧、园林、丝绸等同样出类拔萃,吴地的民俗博厚丰繁,吴地的能人辈出。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丰厚、鲜明、极富生命力的吴文化。”⑵播放吴文化的视频。⑶师:让我们再次唱起《姑苏风光》,感受吴文化的迷人风韵。⑷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演唱《姑苏风光》。

摇篮曲教案 篇4

1.通过欣赏舒伯特和莫扎特的《摇篮曲》,让学生感受摇篮曲平稳、优美、抒情的音乐形象,体会哄宝宝睡觉时的美好情感,了解国外优秀《摇篮曲》作品。

2.通过欣赏轻音乐曲《在钟表店里》,感受音乐描绘的各种钟表及钟表店里热闹的情景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体会钟表匠劳动时的欢快心情,领略世界描绘性标题音乐的杰作。

3.指导学生用安静、甜美的歌声,气息连贯地唱好《我的小宝宝》;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情绪热烈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在集体表演中体会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与情绪。进一步感受外国优秀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听、议议、玩玩、唱唱、演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形象,体会外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内涵,理解多元文化。

2.通过创编《咪咪摇篮曲》,指导学生学会用各种动作创造编摇篮,并用d、r、m或d、m、s创编简单的摇篮曲旋律,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3.指导学生用《吉达巴》、《恰恰恰》、《迪斯科》等不同节奏,随音乐自由做律动,进一步感受外国音乐艺术的魅力。

【知识与技能】

1.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感知“do”、“re”,并唱准上行、下行音阶的唱名。

2.通过音乐游戏《圆圈、方块和三角》、音响故事《快乐的早晨》、律动《叮咚圆舞曲》等来培养学生的即兴创造能力与互相配合的能力。

第三单元课时建议

第五课建议用4-5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欣赏《摇篮曲》;律动《多彩的摇篮》。

第二教时:玩《小猴造楼》,认识do 、re;日本儿童游戏《圆圈、方块和三角》。

第三教是:唱《我的小宝宝》;巩固do 、re两音。

第四教时:创《咪咪摇篮曲》;拓展——《摇篮曲》。

第六课建议用4-5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欣赏《在钟表店里》;创编情景式表演。

第二教时:玩玩《小猴造楼》四;用《吉达巴》等节奏律动;《叮咚圆舞曲》。

第三教是:唱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巩固唱名;跳跳《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第四教时:创编音响故事《快乐的早晨》。

音乐乐园建议用1-2教时

第三单元 外国小曲

第五课 听——摇篮曲

【设计思路】

这节课是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第五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欣赏《摇篮曲》,感受摇篮曲的音乐形象。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四四拍,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这首欣赏曲旋律平稳、优美、抒情。歌词亲切、感人,形象地描绘了妈妈轻轻摇着摇篮,催宝宝快快入睡的情景。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要想实现音乐欣赏目标,必须遵从听觉领先,动觉切入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本课欣赏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每一次聆听都有明确的目标,从对《摇篮曲》形成初步印象——听出歌词大意、分清乐句——哼唱旋律与歌词——动一动表现乐曲——拓展。层层铺垫、步步加深, 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摇篮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教学内容】

1. 欣赏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

2. 律动《多彩的摇篮》

3. 拓展欣赏莫扎特作曲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摇篮曲》,使学生了解乐曲所表现的情境,从而唤起对儿时的美好向往,深切地体会到母爱的温暖,了解异国多元音乐文化。

2.让学生在听听、想想、议议、唱唱、玩玩的活动中,感受《摇篮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指导学生学会用动作以及声音等方式表现自己对摇篮曲的感受。

3.通过拓展欣赏中外不同的《摇篮曲》,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摇篮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归纳出《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欣赏《摇篮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归纳出《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听着歌曲《摇啊摇》律动进教室

二、欣赏导入

1.复习用上海方言朗读《摇啊摇》歌词

2.复习用上海方言演唱童谣《摇啊摇》

说明:

通过对上海童谣《摇啊摇》的复习,以旧带新。从回顾本土的《摇篮曲》自然地过渡到对外国《摇篮曲》的欣赏,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三、欣赏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

(一)初听

1.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想象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

说明:

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喜欢的姿势,闭上眼睛来静静地欣赏,培养学生聆听的良好习惯。

2.说说感受

(二) 复听

1. 了解歌词内容

2. 听出乐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三)唱一唱

1.哼唱《摇篮曲》旋律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有感情地学唱《摇篮曲》

说明:

通过以上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理解乐曲的音乐形象与情绪,进一步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四)动一动

1. 听着《摇篮曲》音乐分角色做做哄宝宝睡觉的动作

2. 跟着音乐创设各种摇篮做做律动《多彩的摇篮》

3. 组合律动

说明:

在动的过程中,可创设情景:星星、月亮、晚风婆婆、花、草等,并结合《多彩的摇篮》自由创作各种摇篮造型,边哼唱边摇宝宝入睡,在身临其境中表现自己对《摇篮曲》的感受。

四、拓展

1.欣赏莫扎特作曲的《摇篮曲》。

2.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书籍、传播媒体、音响资料、询问他人等途径来收集中外有关《摇篮曲》的文字或音响资料,下节课在课堂中展示交流。

说明:

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进一步感受《摇篮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并且激发学生通过课外自主学习, 加深对《摇篮曲》题材的理解,丰富有关《摇篮曲》的音乐知识,最终归纳出《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反思】

本节欣赏课遵从了“听觉领先,动觉切入”的先进音乐教学理念,对每一次聆听都提出了恰当、明确的要求,教学铺垫层层递进,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摇篮曲》优美动人的音乐形象,唤起了对儿时的美好遐想,理解了多元文化,并养成了的良好的聆听习惯。

《摇篮曲》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摇篮曲》,并能用舒缓、平和的情绪,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对《摇篮曲》的演唱,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感受来自母亲的爱。

3、聆听中外各种类型的《摇篮曲》,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感知各类摇篮曲的特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摇篮曲》并能体会歌曲意境,感受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弱起节奏、分析综合中外《摇篮曲》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播放舒伯特的《摇篮曲》让学生欣赏并感知其风格特点。

二、新教学

、简介摇篮曲概念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2、欣赏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问:A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是怎样的?(节奏舒缓,旋律优美抒情)

B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徐缓)

歌曲向我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情绪?(语气安详、平缓,情绪亲切,温和、恬静)

3、介绍《摇篮曲》的作者:作曲家勃拉姆斯以及歌曲背景。

4、教师范唱歌曲《摇篮曲》,学生欣赏、感知歌曲的情绪、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朗诵歌词。

6、教师对歌曲进行分段教唱

7、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三、外延伸、播放东北民歌摇篮曲,让学生欣赏。

2、对比三首摇篮曲的异同

A、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B、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

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四、本小结,情感升华

、感悟母爱

中班音乐教案:摇篮曲 篇6

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

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健康:多吃蔬菜身体棒

一、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地观察菠菜、胡萝卜、大蒜、西红柿等蔬菜,知道名称,了解其丰富营养;

2、通过亲自“烹饪”,激发幼儿爱劳动的兴趣,同时教育幼儿懂得多吃蔬菜身体好,养成爱吃蔬菜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多种蔬菜(菠菜、胡萝卜、大蒜、西红柿等)

2、烹饪用具、音乐磁带、小篮子

3、丰富词汇:维生素

三、设计思路: 买菜、认识、了解常见蔬菜、烹饪、品尝、收拾、整理、针对中班幼儿,对其纠正挑食、偏食的心理与行为,进而爱吃各种食物,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活动进程

1、进超市、《买菜》音乐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幼:××蔬菜超市!师:我们到超市里去买点喜欢吃的蔬菜吧。(音乐)

师:请把你买的菜放在桌子上,排好。

师:啊,你们可真能干!买了那么多,都有什么菜呀?

2、认识蔬菜,了解其丰富营养(分别出示)

师:这是菠菜,长得什么样子呀?(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根),谁喜欢吃菠菜,你为什么喜欢吃菠菜?有什么营养?菠菜里含有Va,它能使我们的皮肤变光滑,小朋友经常口腔溃疡,那是因为身体里缺少了Va,所以请小朋友喜欢菠菜、多吃菠菜。你们知道还有那些蔬菜里含有Va吗?青椒、南瓜、油菜里也含有Va。还有一种蔬菜里面含有Va你知道是什么菜吗?请你们猜一猜它是桔红色的,动物中兔子和马非常愿吃。对!是胡萝卜。师:你们看,这是什么菜?西红柿,你们吃过西红柿做的什么菜?西红柿里也有许多的营养,象Vc他能是我们的牙齿骨骼变的坚固,还能防止牙龈出血。

师:小朋友平时都是谁做菜给你们吃呀?咱们自己也来做一个菜尝尝好吧。

母亲心音:婴儿最爱的“摇篮曲” 篇7

出于好奇,笔者特地到张奶奶家,将这个“洋玩意”把玩一番,终于明白其中的奥妙。这种造型别致、惹人喜爱的玩具狗熊,体内装有一个会发声的电子部件,能够发出模拟母亲心脏搏动节奏的声音,陪伴婴儿入睡。

熟悉的安全感

从妊娠6个月开始,腹中胎儿随着大脑的发育,对声音开始有感觉,能够听到从母体传入子宫的各种声音,包括血液的湍流音,肠蠕动音,特别是与他朝夕相伴的母亲心音。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温柔、有节奏的母亲心音,能够使胎儿感到安全和自在,有利于其在子宫内健康成长。

小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后,一切声响对他们都是生疏的,唯独母亲的心音是他熟悉的。美国有一家医院通过对两组婴儿的对比观察,发现母亲的心音能够使婴儿安静,减少其夜间哭闹的次数,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生活中也可见到,将哭闹的婴儿抱在怀里,让其小耳朵贴近妈妈的左侧胸脯,他便会逐渐停止啼哭。

母亲心音在回响

国外有一位心理学家,搜集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画像466幅,发现其中377幅(占80%)圣母玛利亚将圣婴抱在左侧胸前。也许那个时代的人已经觉察到,婴儿爱听母亲的心音。

据报道,哥伦比亚人针对婴儿爱听母亲心音,创造出袋鼠式育儿法,把婴儿放进母亲上衣内。目的是促进孩子的身心发育,长大后孩子会更加聪明。

更有趣的是,德国巴伐利亚州在各地设立50个“婴儿啼哭门诊”,以帮助被爱啼哭的宝宝折腾得精疲力竭的年轻父母。走进婴儿啼哭门诊,就听到一阵阵“咕噜呱啦”的奇怪声音。儿科医生解释说,这是小生命在妈妈子宫里经常听到的声音;有的宝宝身上还裹以襁褓,使他们觉得似乎重新回到子宫内,获得一种被妈妈保护的安全感。哭闹不安的宝宝经过一番安抚,就会安静下来,进入梦乡。

小班音乐教案《摇篮曲》 篇8

1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重点:欣赏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活动难点:语言的表达活动准备:课件、娃娃若干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今天我给小朋友请来了漂亮的宝宝。你的眼睛在宝宝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2.星星宝宝很调皮,眨着他们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觉。月亮妈妈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妈妈吗?

二.欣赏感受音乐

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3.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三.动作表演

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2.我们小时侯和星星宝宝一样很顽皮,哭着不睡觉,这时,你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吗?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四.延伸

1.小宝宝听着摇篮曲睡着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一直抱着宝宝,他们可真辛苦!宝宝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

2.伴着音乐,幼儿进行表达。

教学反思:

幼儿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可见生活已有经验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尤其象音乐欣赏类型这种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摇篮曲”中妈妈与孩子的爱抚、关爱等正是小班幼儿特别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经验。由于小班的孩子们对父母的依恋很敏感,常常会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妈妈。幼儿认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活动中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更能理解音乐性质、乐意表现音乐。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活动中创设了哄宝宝睡觉的场景。通过游戏,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与发展。如让幼儿扮演妈妈、爸爸。这样在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性质的同时,满足了幼儿非常想要模仿成人这类情感的需求。活动给予孩子的并非只是一首能哄宝宝睡觉的摇篮曲,更是一首让每样事物都入睡的舒缓、安静、优美的摇篮曲。这才是摇篮曲欣赏的更高价值。

不足之处: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近生活了。

音乐《摇篮曲》优秀教案 篇9

1、将歌词与身体动作结合起来表现内容,为儿歌加上动作。

2、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词语,为《摇篮曲》填上自己喜欢的词。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录音机,《摇篮曲》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1、教师用提问方式引出幼儿的讨论话题:

①每天晚上你几点钟睡觉?

②你是习惯自己按时睡觉,还是要爸爸、妈妈催着去睡觉?

③睡觉前,你还想做什么?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关于睡觉的话题,教师小结后,引导幼儿观察图画,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提示幼儿说出图画内容。

①图画里面有谁?

②它们在做什么?

③谁的习惯好?

晚上9点了,窗外的天空上的星星在眨眼,小猪妞妞在房间里睡觉,小狗却还在啃骨头。小猪妞妞的习惯好,小狗习惯不好。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儿歌《我要睡觉啦》,边朗诵边做动作:“星星眨眼了,月亮打盹了,晚上九点啦,我要睡觉啦。”

4、教师放录音磁带,要求幼儿按自己随意设计的身体动作表演《摇篮曲》。

5、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话修改儿歌歌词,例如:可以改为“星星眨眼了,月亮打盹了,晚上九点半,宝宝睡觉啦。”也可以改为“外面天黑了,小狗汪汪叫,晚上九点啦,妞妞睡大觉”等。

建议:换一首儿歌,让幼儿创编动作来表演。

延伸活动1、表演:指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演简短的故事、诗歌或歌曲。

2、创编:带领幼儿参加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大自然,启发幼儿用儿歌语言表现大自然。

3、绘画:指导幼儿画一幅夜晚的画面,要用彩色笔涂上颜色。

4、带回家的活动:请爸爸、妈妈带领自己晚上到空旷的地方去观察夜空,看星星和月亮在天空里有什么变化?回园后说给老师和小朋友们听。

附儿歌:

《摇篮》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自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音乐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进一步体验摇篮曲宁静舒缓的音乐特点,用深情、轻柔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2、指导学生运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3、通过学习、聆听歌曲,感受、体验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的爱,并懂得要回报爸爸妈妈。

教学重点、难点: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用歌声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情境导入

师: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动人的画面中开始我们的音乐课。(妈妈哄宝宝睡觉时的图片)

A、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师:妈妈哄我们睡觉时的感觉好吗?怀念吗?今天让我来做一回妈妈,我们一起来回忆那种感觉怎么样?但有个要求:等妈妈摸到宝宝的时候,宝宝就要乖乖的睡觉了.B、聆听《小宝宝睡着了》稳定情绪,并感受摇篮曲的宁静舒缓音乐的特点。(歌曲《小宝宝睡着了》伴奏)

师:为了我们能快乐健康的成长,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的爱,你能说一说你的妈妈对你做过的,最让你感动的事情吗? C、说说最你感动的事情(〈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伴奏)

师:说的真好,妈妈对我们的爱无处不在,就像给我们唱摇篮曲一样,都是对我们爱的一种方式。

二、学习《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初听旋律,请学生说说看着熟睡的妈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师:如果现在有个机会,让你看着熟睡的妈妈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2、聆听全曲(播放动画)

师:有个小女孩也非常爱她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小姑娘看着熟睡的妈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A、小女孩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B、听了这首歌,你认识了怎么样的一个孩子?

师:我的妈妈也是非常的爱我,非常的关心我。此刻,我也 想做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我也想给妈妈唱唱摇篮曲,想听吗?

3、教师范唱

师:老师唱得怎么样?妈妈爱着我们,我们也爱着妈妈。妈妈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的爱,我们能不能也为妈妈唱上一首动听的摇篮曲呢?那现在让我们带着深情的、温柔的情绪一起来学习歌曲,好吗?

4、指导演唱 A、学唱歌曲第一段

集体按节奏朗诵歌词第一段;跟随伴奏学唱。

重点学唱:妈妈屋里静悄悄。妈妈屋里怎样静悄悄的? B、学唱歌曲第二段

默念歌词第二段;跟随伴奏学唱。

小朋友看到妈妈工作很辛苦,因为劳累而睡着了,她是怎么做的? 为表达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应该用什么情绪演唱?速度呢?(用深情、轻柔的情绪,慢速有感情地演唱)C、学唱歌曲第三段

师:你们觉得我们怎么样学习第三段? 直接唱歌词,把尾句也加进去唱一唱。D、说说尾句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有感情的齐唱尾句。

5、完整演唱

师:唱的真好,我想妈妈听到你们这样的歌声,一定会被感动的。我想给你们讲个真实的故事:有对父母带着孩子去旅游,可就在旅游的途中,乘坐的缆车出现了意外。就在缆车向百米深的峡谷坠落的时候,父母不约而同地使劲将年仅两岁的孩子高高举起。结果孩子只受了点轻伤,而他的父母却永远却离开了人世„„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而是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这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啊!让我们在一首歌曲中用心感受这份爱吧!

6、聆听《天亮了》

故事引出,再聆听歌曲,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大。

三、编创与活动 歌曲《天亮了》歌唱了父母伟大的爱,歌唱了他们对子女的无怨无悔,歌唱了他们的无私奉献。刚才老师发现了好多同学都很用心地在聆听,很多同学都被歌曲深深感动了。

比起那些不幸的孩子,我们真是太幸福了。开学了,新书包有人给我们拿;下雨了,雨伞有人给我们撑;肚子餓了,可口的饭菜早已为我们准备着,这就是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我有个建议,用我们美妙的歌声来感谢疼我们、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如果你想唱给妈妈听,那你就唱首《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如果你想唱给爸爸听,那你就唱首《唱给爸爸的摇篮曲》。首先让我们把歌声献给我们的妈妈吧。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师:动听的歌声,我要代你们的妈妈对你们说声:“谢谢!”接着,让我们把歌声带给同样爱着我们的爸爸吧,我们应该以怎么样的情绪来唱?

2、创编歌曲《唱给爸爸的摇篮曲》 教师提醒用同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四、小结:在歌曲《感恩的心》中结束教学。

歌曲《摇篮曲》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重难点:

欣赏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语言的表达活动准备:课件、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今天我给小朋友请来了漂亮的宝宝。你的眼睛在宝宝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2.星星宝宝很调皮,眨着他们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觉。月亮妈妈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妈妈吗?

二.欣赏感受音乐

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3.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三.动作表演

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2.我们小时侯和星星宝宝一样很顽皮,哭着不睡觉,这时,你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吗?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

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四.延伸

1.小宝宝听着摇篮曲睡着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一直抱着宝宝,他们可真辛苦!宝宝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

2.伴着音乐,幼儿进行表达。

教学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不足的是在环节的设置上还不够流畅,哄娃娃睡觉的时候想轻柔的语言、动作和情景有些不匹配,最好在孩子自然地抱娃娃听音乐入睡地时候观察他们的自然表现,在之后的环节中加以提炼。

歌曲《摇篮曲》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欣赏演奏曲《摇篮曲》。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情感,欣赏连贯、柔和的曲调。教学难点:八度大跳及高音的欣赏与学习。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摇篮曲的资料(如摇篮曲的来历、风格特点、音乐等),并准备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制作音乐课件。教学用具:

音乐课件、多媒体、钢琴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摇篮曲》歌曲,学生在温馨柔美的音乐中进入教室。

二、新歌学习

请学生分组介绍收集的资料,教师进行归纳和提升,导入新课。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由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曲调平静、徐缓优美,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充满了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古今中外,摇篮曲有很多种,如:中国东北民歌摇篮曲、莫扎特摇篮曲、舒伯特摇篮曲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勃拉姆斯《摇篮曲》。

三、感受与体验

1、教师播放勃拉姆斯《摇篮曲》音乐课件,学生聆听歌曲,欣赏一组感人母婴照片。

2、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与情绪。让学生欣赏并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情绪来演唱这首歌的?

四、学习歌谱知识

听播放的《摇篮曲》体会歌曲旋律。

1、采用随琴模唱法视谱,掌握歌曲旋律。

2、教师呈现乐谱,学生思考。

3、体会八度大跳处的起伏。

五、知识技能训练

1、教师:这首歌曲,表现了母亲在哄孩子入睡时对孩子真挚的爱,歌曲中母亲慈爱、安详,(1)注意歌曲情感与弱起拍的歌唱呼吸。(2)八度大跳处纯净、柔和的声音效果。(3)随着旋律起伏,歌曲自然的强弱变化来表达歌曲中真挚的爱。

2、学生欣赏不同演唱形式歌曲片段,请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提问:学习本课有何收获?由学生谈收获。

大班语言教案《摇篮》 篇13

——大班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通过欣赏,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使儿童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鱼儿,花园、风儿、花朵,妈妈、婴儿等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蓝天、星星、大海、鱼儿、花园,花朵、妈妈的手、婴儿等的贴纸若干。

3.录音机一台,抒情音乐磁带一盘。【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设计思路]

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曾赞美《摇篮》是“一支美妙的摇篮曲”,“是歌也是诗”。它以悦耳动听的音韵展现了“蓝天”、“大海”、“花园”以及“妈妈的手”这一幅幅开阔儿绚丽的画面,运用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将它们和谐地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温馨、宁谧的环境,可以使孩子们陶醉在这种优美的意境中安然入睡。

[活动流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完整欣赏诗歌,反复聆听--→朗诵诗歌,启发设问,集体讨论――→迁移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出示“摇篮”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关系?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妈妈摇着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动作。

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5.倾听配乐诗朗诵《摇篮》,要求幼儿倾听时想象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反复聆听作品阶段

幼儿在午睡前躺着聆听配乐诗歌录音,每次听两遍,4天左右,幼儿就能流畅背诵诗歌。

三、交流讨论、表演

1.集体朗诵并交流讨论

a.诗歌里讲了哪些摇篮?(幼儿回答后,教帅出示背景图)

b.诗歌里说的这些摇篮,分别是哪个宝宝睡觉用的呢?(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朋友宝宝分别送入各自的摇篮)

c.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

d.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白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妈妈的手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摇篮,每个小朋友要感谢妈妈对我们的关爱。

2.表演游戏

上一篇:三年级作文保护环境300字下一篇:蓑衣的回忆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