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摇篮》第三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文明的摇篮》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四大文明古国标志性成就,初步感受文明的影响力。
2、感受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培养保护文化遗产的态度与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地古代文明探究的兴趣并对创造古代文明的劳动人民产生敬仰之情。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中国古代文明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留下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和瑰宝,她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2、板书课题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有哪些?(出示图片)
1、提问:认识照片上的景物吗?知道他们的来历吗?了解他们的作用吗?
2、讨论交流。
3、阅读有关资料。
三、“中国古代文明的十大象征“评选活动
①交流自己搜集的中国古代文明的十项成就。
②通过投票方式评出全班同学公认的中国古代文明的“十大象征。
四、探究美洲、非洲等地有哪些古代文明?(玛雅文明)(啊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埃及象形文字、木乃伊、金字塔
五、文明遗产的保护。
①濒危文化遗产浏览。
②危害文化遗产的因素。
③危害的结果。
④保护措施与行动。
六、探讨问题:
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人类文明遗产,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文明的摇篮
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文明十大象征:故宫、长城、兵马俑、文房四宝、司南、麻将、泰山、筷子、陶瓷。
《文明的摇篮》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2
一、巧设情景, 形式激趣
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 还不太适应小学生活, 好奇、紧张、易动、多变、注意力不集中在他们身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教师要使出浑身解数, 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和手段调动他们,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我感觉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 可算是引人入胜的法宝之一。本堂课一开课, 我就创设游览拼音城堡的游戏氛围。先调动孩子学习的愿望, 然后在抑制一下气氛, 买个关子, 让孩子必须闯过两关“猜一猜我是谁、读读我的名”才能进入拼音城堡。孩子们信心百倍, 精神抖擞的迎接这次挑战。此时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已调动起来了。接着, 以师生互动的形式, 由学生看着我手中卡片的字母摆口型, 我根据孩子们的口型猜字母的音。当我故意猜错时, 孩子们着急的劲儿, 让人忍俊不禁;当我猜对时, 孩子们为我欢呼鼓掌, 那认真的样子非常感染人。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老师放下身份, 亲近学生, 尊重学生, 以朋友的身份在引导孩子们学习, 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每一个细胞, 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这堂课还设计了开双轨火车、当小老师、找朋友、摘苹果等形式的游戏。游戏形式的不断变换, 也不断地刺激着孩子们的神经细胞, 让孩子们时时处于兴奋状态, 在快乐有趣的情景中进行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在对话中巩固了拼音。
二、巧设语言, 熏陶语感
对于才入学的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 没有多少知识积累, 理解的能力较浅显, 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教学语言的设计也非常讲究, 必须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既生动, 又浅显, 让孩子易懂, 又能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 受之感染。本堂课的教学语言有以下三个特点:
1、教师的语言简洁、童趣, 前后环节过渡自然, 而且具有煽动性。
如:“我们要游览拼音城堡, 先必须要和老师一起闯两关, 有信心吗?”拼音城堡是何等样子?是和童话故事里的城堡一样吗?好奇心激发了孩子闯关的信心, 更何况和老师在一起呢, 没有什么能难倒我们的。又如:“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 终于闯关成功了, 现在我们向拼音城堡出发罗!”闯关成功归功于大家的齐心协力, 肯定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 渗透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带着这种学习精神向城堡进军, 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2、师生互动的语言是简洁赋有律动的儿歌式的一问一答的语言。
这样的语言琅琅上口, 节奏明快, 有趣易懂, 孩子非常喜欢。如:师:谁当小老师?生:我当小老师! (边说边举手) 师:谁来帮帮他?生:我来帮帮他! (边说边举手) 师 (生) :声母什么?韵母什么?组成音节什么?我的朋友在哪里?生:你的朋友在这里——xxx。全班同学:对对对, 你的朋友xxx;错错错, 请仔细再找找;错错错, 我来帮帮你。这样的语言充分体现了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人, 不仅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还让孩子感受了有韵律的语言, 同时渗透了助人为乐, 对人要宽容, 出了错误要勇于面对并及时改正, 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等思想的教育。
3、教师评价的语言简洁, 有激励性, 注意了教学的生成
问题, 并及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孩子, 从中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如:你的观察真仔细!你说的真完整!他为什么是错的?请你说一说。又如:有个孩子起来回答自己观察图的结果, 语言完整, 一口气说了许多内容, 但是这个女孩有点口吃, 很多字的发音不清晰, 当她说完后, 多数孩子认为她说的一点都不好, 这个孩子一下就泄气了, 看到这种情况, 我必须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这个问题, 于是, 我不动声色地问道:“认为不好的孩子, 请说说理由, 为什么认为她说得不好?”一个孩子起来理直气壮地说:“她没有说清楚!”这个时候, 我非常认真地说道:“她既然说不清楚, 却能大胆起来说了那么多, 而且中间没有结巴, 孩子们,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沉思一会儿, 有小手举起了:“她很喜欢读。”“她很勇敢。”我立刻接过话头说:“对了, 她不怕自己的弱点, 积极、勇敢、努力地参与练习, 这样的学习态度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孩子们, 你们说该不该鼓励呀?”此时掌声响起。我想, 我已经渗透了要客观地评价, 必须要以尊重为前提的教育, 渗透了认真努力的学习态度比知识的正确性还要重要的教育。
三、巧用图画, 发展语言
教材中的插图色彩鲜艳, 生动有趣,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 应该充分利用插图, 引导学生观察, 培养学生观察力, 从观察入手, 引出拼音、汉字, 又通过图, 让汉字“活”起来——激励孩子运用汉字, 如:给生字宝宝找词语伙伴;请仔细观察图, 你能用上今天的词语宝宝说一句好听的话吗?在教学《j q x》一课时, 孩子们用“竹子”说了一句:竹子绿油油的。用“日出”说了一句:“日出红红的。”“我和爸爸一起看日出。”等句子;用“读书”说出了“阿姨坐在椅子上看书多认真呀!”等流利、完整、生动的句子,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和语言的运用能力。
另外, 在练习拼读音节时, 也可通过漂亮的图画, 给孩子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 在语言环境中, 练习拼读音节, 让音节不再抽象, 而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
《文明的摇篮》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3
刘小敏
这是滚滚长江的第二课时,通过上节课失败这节课我在教学上有所改变。导入我采用图片展示。奇怪的是学生都积极投入到新课学习中,那种浓浓的学习氛围让我深深感到:满堂灌,灌满堂,只会让学生在等饭吃的过程中,食之无味。然后我采用分层次回答问题和小组竞争的方式,对基本内容加以点拨强调即可。长江开发。分水能和航运两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图文,然后播放视频《三峡》,“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的伟大壮举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长江忧患。首先播放一组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图片,触发学生的情感弦,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讨论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和治理措施。集体力量使这个疑难问题碰撞出许多智慧的火花。有学生说:“因为近些年长江上中游乱砍乱伐,导致长江下游即将成为第二条’地上河’!”有的说:“中下游地区人口密集,工厂企业建筑物占用航道。”学生能够跳出降水多、支流多、中下游地势地平、河道弯曲等课本内容,拓展到课外这是我所意外也很欣慰的。归纳治理措施时更是“百花齐放”:“南水北调”“下游开挖河道”“中上游植树造林”“中游裁弯取直”“退耕还湖”“提高防灾意识”等等,一个接一个的点子,让我对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刮目相看。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6 篇4
教学目标
学会灵活运用引导的定语从句,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情趣,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等。
教学设计
热身(Warm-up):
谈论乐队组合。T: What is your favorite band? 或者先由教师展示一些当代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乐队组合的图片,比如S.H.E,F4,Twins,黑鸭子等等,放一段他们代表性的歌曲,让学生讨论他们的歌曲,谈谈他们的感受。
(通过音乐将band引入课堂,既复习了本单元的语言目标,又在轻松的气氛中为本课的学习掀开了序幕)
呈现(Presentation):
①教学
(1)根据所了解的关于乐队的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填写表格。
(2)画一个大表格,由小组总结出自己最喜爱的乐队、书、电影,再在全班看看哪个是我们班最受欢迎的。询问他们为什么最喜爱他们。
(本环节通过free talk,make a survey两个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②教学 听力训练(Listening)2a,2b
(1)导入(Lead-in)谈论图片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 We can see two boys,a T-shirt, a football, a jacket, two books, a hat and a poster.(通过问题让学生既对对话内容有整体了解,为听力练习做好准备;又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2)听力练习(Listening practice),要求学生快速阅读2a,2b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信息,听选相关信息。接着,进行听力练习,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完成2a and 2b。
如有错误,纠正答案。最后,重放一遍录音内容,学生跟读。
(学生通过听力练习,进一步熟悉本课的目标语言。)
③教学 操练目标语言(Practice target language)2c Group work根据掌握的对话内容,参考1部分表格里的信息,谈谈你喜欢的东西以及你为什么喜欢的理由。最后请一组同学表演他们的对话。
(先进行语言输入,再进行语言输出,充分训练目标语言。)
④教学 拓展(Extension),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乐队组合或者最喜欢的电影。假如你能够自己组成一个乐队,你想和谁一起,假如你想拍一部电影,你想制作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通过模仿性的写作训练巩固所学语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作业的布置(Homework):
翻译以下句子:
1.我喜欢能自己写歌词的乐队。
I like band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有很多和他爱好一样的朋友。
He has many friend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那个穿红色裙子的小姑娘是我妹妹。
The little girl ______ is my sister.4.我更喜欢冬天去游泳。
I pref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他更喜欢画画。
练习5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第六题(口语交限,我长大了做……)课时目标:
看图想象,用连贯的话说说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六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示言语交际的话题,让学生弄清话题的意思,知道说话时应该真对着话题说。
(2)借助拼音,自读图下面的两个问题。
(1)指导观察
2、指导
①启发学生弄清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②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少先队员
工人
农民
解放军战士
(2)指导说话
①你长大了想帮什么工作?
②你为什么想做这个工作?
③联系自己,展开想象。(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说图中没有画出的工作)提供说话的句式: 我长大了想当,因为。
我长大了要当
,因为。
3、练习
教师
医生
科学家
(1)指名练说(扩大练说的面,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展开想象,大胆地说)
(2)练习写话。
《文明的摇篮》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古埃及奴隶制国家出现、统一的时间,金字塔式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两河流域的古代国家;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早期奴隶制小国,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金字塔,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分析汉谟拉比法典和印度种姓制度,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③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演讲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唯物史观:四大文明古国是世界闻名的发源地。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古埃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谟拉比法典反映奴隶主的利益,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②美育渗透:介绍金字塔建造过程,向学生描绘其精确设计和雄伟壮美,引导学生领略古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之美。教学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
教学难点: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世界上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也就产生了人类文明。有了人类文明,人类社会随之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他们分别是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他们之间都有个共同点?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大多产生于亚非的大河、大江流域。因此我们说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今天我们将通过这一课和大家一起去探讨除中国以外其他三大文明古国。
新课讲授:
最早建立奴隶制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建筑物就是这个国家文明的象征,因此我们称它为“金字塔的国度”
一、金字塔的国度
1、地理位置──非洲尼罗河畔(地利、天时加人和-社会发展-建立国家。)
尼罗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再加上古埃及人民的努力,社会发展,从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就出现了奴隶制小国。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2、出现奴隶制小国(公元前3500年)
这些小国与小国之间不停的争斗、兼并,逐渐在统一。何时统一的?
3、初步统一(公元前3000年 孟斐斯)
4、金字塔——古代埃及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师提问:金字塔是什么?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怎样评价金字塔?
教师归纳:金字塔是世界奇观之一,是奴隶主残酷奴役人民的见证,是劳动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在古代尼罗河出现人类文明的同时,西亚的新月沃地也出现了人类文明。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屏幕显示:板书和《新月沃地》地图)在亚洲西部,有两条大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向西到地中海这一弧形地带像什么?(月牙,新月)“新月沃地”因此得名。
1、地理位置(亚洲,两河流域)
教师提问:请同学阅读课文,然后回答,新月沃地有哪些居民居住过?(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等人就建立了许多奴隶制小国。)
2、出现奴隶制小国(前3500年)
教师提问:这些小国之间战争不断,互相兼并,到何时是谁统一了两河流域?
3、统一(前18世纪 汉谟拉比一巴比伦)
教师提问:他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制定了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他统治时期,生产发展很快,王国达到强盛时期。作为国家的国王,作为统治者,汉谟拉比在位时,为维护其统治,他做了什么?
4、汉谟拉比法典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看法?(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奴隶违反奴隶主的规定,就„„”从这些内容可以知道,法典是保护奴隶主利益的。这部法典是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大河流域产生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除了中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以外,还有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吸引着我们,早在唐朝时,早已有人去那里探险。《西游记》中唐僧历经艰险到西天取经,“西天”是指哪里?取的什么“经”?(印度、佛经)。它就是位于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你想知道古代印度文明是怎样产生的吗?古代印度社会又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古代印度,揭开这个文明古国的神秘面纱,去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再次共同领略一下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起的历程吧!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古印度的地理概念
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指的是南亚次大陆,它包括今天哪些国家呢?
2、古印度文明的诞生—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3、雅利安人入侵
后来一支来自中亚高原的白种人部落,自称雅利安人。知道它的意思吗?(学生:意思是“出身高贵的人”。)对,他们从西北方向侵入古代印度,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分化,后来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种姓制度”。
4、印度的种姓制度
⑴每个等级的名称,包含的社会阶层、职权和义务是什么?
⑵哪些等级是统治阶级?哪些等级是被统治阶级?
⑶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有何影响?
课堂小结:结合中国史的内容,可以将把本课内容概括为:三大流域、三大古国、三大成就、四大种姓
四大流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
四大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四大成就: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万里长城
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地利、吠舍、首陀罗
在历史的长河中,四大文明古国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把人类引入了文明时代。纵观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巩固练习:
1.成为古代埃及文明标志是
①金字塔②空中花园③狮身人面像④汉谟拉比法典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统一的古代埃及建立于
A.公元前3500年B.公元前3000年C.公元前15世纪D.公元前6世纪
3.古代埃及发老权力的象征是
A、狮身人面像B、空中花园C、木乃伊D、金字塔
4.最早在两河流域建立国家的是
A.苏美尔人B. 阿卡德人C.非尼基人D.西伯来人
5.两河流域的两河是指
①尼罗河②幼发拉底河③底格里斯河④恒河⑤印度河
A. ②③B. ④⑤C. ①⑤D. ①④
6.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连河流域是在A.公元前3500年 B.公元前19世纪C. 公元前18世纪 D.公元前16世纪
7.来自中亚侵入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的是
A. 希腊人B.苏美尔人C.波斯人D.雅利安人
8.在引导的种姓制度中被征服者属于
A. 婆罗门B. 刹帝利C. 首陀罗D. 吠舍
9.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是因为
A.最早出现了人类B.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
C.拥有建筑奇迹 D.最早进入了阶级社会
10.对“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在尼罗河畔建立古埃及B.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C.尼罗河与读埃及的诞生息息相关D.尼罗河为古埃及人提供了生存环境
作业布置:完成《学案》与《填空图册》
板书设计: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埃及
1、发源地
2、建立国家
3、文明成就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发源地
2、建立国家
3、文明成就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发源地
2、建立国家
3、文明成就
《文明的摇篮》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7
北团电力希望小学:李湘花
教学内容
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感受乐曲优美而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能够分辨民乐合奏《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3.能够选择民乐合奏《江南好》中的合适的音乐片段为杜牧《江南春》配乐朗诵。
教学重点
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教学难点
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 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点名.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二.导入新课
1.复习二声部合唱曲《忆江南》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南方?那我们一起来说说。
生: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我国的南方、有“水乡”之称,又以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师:你们知道江南的历史吗? 江南的历史在七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创造了良渚和河母渡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物、遗址。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就是“一郡丰收可供数郡使用”宋代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彦。宋王朝的南迁使这里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师:同学们你们双知道哪些关于江南的风情?江南的特产江南的物产丰富风味小吃多著名的有太湖“三白”阳澄湖的大闸蟹莲藕鸡头米菱角橘子枇杷栗子白果糕团。”江南的文化艺术江南文化传承吴越文化的风采保有楚文化的余韵历代文学艺术繁荣发达学术著述宏富绵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代层出不穷诗歌、绘画等风格明秀绮丽自成流派。 二.欣赏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 感受一下音乐中描绘了江南怎样的景色 a)初听《江南好》
师听完这首乐曲你想说些什么?
生:„„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飘响、山清水秀。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江南好》。这首乐曲是根据江南 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欢乐歌》改编而成。旋律明快流畅不仅描写 了江南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民的纯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 达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我们再次来欣赏乐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 景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乐曲分为几部分
乐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第二部分欢快
2.分段欣赏
师:同学们认真的感受第一部分音乐说一说音乐把我们带到了 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民族乐器把我们带到了江南 生潺潺的流水、幽静的小巷 生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师为什么你认为有潺潺的水声、幽静的小巷 生速度中速、稍慢。情绪优美教师进行评价 师欣赏完美丽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们的眼帘。生细听第二段师下面这一段乐曲又表现了什么 生水中的鱼儿跃出水面、渔民在愉快的撒网捕鱼、人们划着小 舟在水中采摘荷花、莲蓬、速度是快的、情绪是欢快的 师这一段音乐是如此的欢快。书上用三种颜色的小船把他们分
成了不同的三段请同学们看一看三种颜色的小船出现了几次我 们为它们排排顺序。
生做练习教师进行巡视并且进行指导。 3.完整欣赏乐曲《江南好》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从上两节课了解到了很多江南美丽的风景,复习完这首歌曲后也觉得江南真的是个好地方,那接下来让我带你们去欣赏一首赞美江南的乐曲,好不好呢? 2.导入―――欣赏《江南好》
师:同学们,在聆听这段音乐时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这段音乐它描绘了什么画面?
第一部分中速、优美、婉转的旋律好像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清风,绿柳,红花,小桥,流水,人家,使我们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它由段旋律构成.这一部分的结构是:引子、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转调之后重复的第一段。它发挥了竹笛悠扬的音色把我们带进优美的江南水乡.
B这段音乐它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感受?你们听到了什么乐器?(竹笛)这种乐器的音色具有怎样的特点?简单介绍竹笛的相关知识。竹笛(意大利语:IL flauto di bambù),汉族乐器名。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
2.完整聆听乐曲
(1)学生完整聆听乐曲,并思考:这首乐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它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老师简单介绍作品《江南好》。
(3)老师提问:给你们印象最深的旋律是什么?请试着唱一唱。4.拓展欣赏
1.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绘江南美景的艺术作品? 歌曲《忆江南》《西湖春晓》 古诗《枫桥夜泊》《泊船瓜洲》《江南春》„„
2.请同学们从《江南好》中选择合适的音乐主题片段为《江南春》配乐朗诵。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二.小小演奏家《颂祖国》
1.学生吹奏练习2.师生合奏《颂祖国》,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附:颂祖国简谱
三.课堂小结
《文明的摇篮》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8
一、谈话引出课题。
二、进入新课。
(一)、检查预习情况。(识字)
1、 如何预习?
2、 不认识的字怎么解决?
3、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4、 听录音朗读课文。
5、 自由读或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节。
(1)、指名朗读第二节。
(2)、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3)、读了这一节,你有什么问题吗?
(3)、教师的问题:解释破折号;讨论:“我”“突然看见”什么了?
(4)、看见妈妈责备的.眼神后,“我”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板书“祖国的画”
2、学习第一节。
(1)、小朋友看到哪些美丽的画?出示挂图,看图引出第一节。
(2)、有感情朗读第一节。
(3)、讨论:为什么说“窗外是一幅流动的画”呢?
板书:流动的画。
(4)此时此刻,如果你也和小作者一样坐在火车上看着美景,你想说些什么?
3、进一步学习第二节。
(1)、小朋友没有去弄脏他,妈妈是怎么夸我的?
(2)、讨论:为什么说“我是个懂事的娃娃?”
板书:懂事的娃娃
(3)、交流:你觉得这个小朋友做得好不好,你想对他说什么?
4、延伸:讨论:在生活中,我们用什么实际行动做“懂事的娃娃”?
(三)、展示收集的资料。
(四)、欣赏歌曲《娃哈哈》。会唱的跟着唱。
语文园地四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进行相应的知识拓展。
2、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并进行适当的思维拓展训练。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和积累习惯。
教学重点:目标
1、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前几节课我们交流和写了自己观察中的发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园地四中的其它知识,看同学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学习我的发现。
1、多媒体投影这几个词语,请同学认读词语。
2围绕“我的发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合作学习的二个要求。1)边读边观察,你发现每一行词语中带点的字有什么不同?小组说一说。2)想一想,平时的学习中你还遇到过这样类似的字组的词语吗?小组说一说,并写在各组的小白板上。
3交流展示。1)说说同学们的发现。2)白板交流。
4小结知识点:同学们真会观察发现,而且还能灵活运用呢,真了不起。
三、学习日积月累。一)读读背背
1请同学读瓜果蔬菜歌。点拔正月、冬月、腊月是什么意思。2小组合作学习。1)借助拼音自由读瓜果蔬菜歌,读不好的地方可以问问同学。2)读后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说一说)3)小组比赛背一背瓜果蔬歌。
3展示交流。1)请同学读或其它方式检查读2)发现这首农谚歌谣形象地反映了不同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当中的生长特点。这首农谚歌谣读起来良朗朗上口。3)比赛背背。4小结:
5知识拓展。十二月花名歌,我会编歌谣。6小组合作学习.试编歌谣。
7、集体交流。二)总结。
四、作业:摘抄十二月花名歌。
五、板书:
语文园地四
我的发现 形近字
《颐和园》第三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篇10
昨天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
⑴ 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⑵ 十七孔桥是怎样的?
(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⑶ 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
(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⑴ 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
⑵ 学生模仿练习。
⑶ 指名朗读、齐读。
三、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四、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课后小结
《文明的摇篮》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王易哲
今天,咱们继续来学习赤壁赋,前两节的学习中我 们解决了这篇文章的文言知识,并对艺术结构作了梳理,.今天,咱们来探讨一下苏轼的思想.现代女作家方方曾经 说过:我要是生活在苏轼那个年代,我一定要想方设法嫁他!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领土完整略到苏轼的人格魅力!现在,苏轼已经逝支千年之久了,我们要感受他的人格魅力,也只能通过他的作品所反映出来的思想了!从前两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作者是采用主客对话这一赋的传统形式来行文的,其实这只是行文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理解为作者思想深处主我和客我的一种矛盾斗争,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作者的感受情发展历程,请同学们回忆录一下是一个什么样的历程?
生:乐---悲---悟---喜
是这样.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找出与各个情绪相对应的文字来.
......
经过这几位同学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完成了对苏轼感受情历程式的探险索,现在咱们分别来分析一下.
关于乐咱们重点来看这段歌词,它从形式上和选取的物象上我们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取自于离骚谁能说出这些物象具体指什么?
生:桂`兰都是香草名,在这里应是作才自指.
生:美人指儒生心目中的圣君或是美好的理想追求.在这里应当是指作者心目中的圣君.
对,完全正确!作者有着卓越的才能,这一点决不是夜郎自大,而是客观事实,但却得不到重用.可是作者没有埋头,而是在遥远 的贬谪地仍然 想着国君!这一点需要给同学们点明的是:在古代的儒生们心里,国君主就是国家,心存国君主就是心系国家,实际上这是作者热切地想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的外化!这,就是苏轼一生都不曾抛却的思想:---儒家的治世精神
苏轼是可敬的,我们应该把最崇高的敬意献给苏轼.因为在他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的人生轨迹中,他从来都有末曾忘记过安社稷济苍生的人生理想,这体现在他以后渐行渐远的贬谪路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行为中!但苏轼毕竟不是超越人生三界的至人,他所承受的压力太大,他所受到的打击太多,他的人生也太不如意,所以有时他难免会生出一种悲观绝望的情绪.下面咱们来看他的第三种情绪---悲
找同学读,配乐......
这段文字中作者提到了曹操,同学们想一下作者提起这个历史人物的目的何在?......
对,说明曹操也不过是时光中的一个匆匆过客!曹操这样叱咤风云的人物尚且还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想到自己如此卑微如此渺小,怎能会不悲从中来,哀叹郗嘘呢?再看那苍茫无尽的宇宙,奔腾不息的江水,永不增减的明月,作者想到自己生命的短暂,自然有种人生虚无悲观绝望的感觉!每当此时,道家的消极避寻仙访道思想总会涌上心头抱明月而长终,挟飞仙以遨游!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道家的消极避世思想
消极避世寻仙访道是代儒生在求仕无望的情况下经常采用的一种处世方略.但苏轼知道,这是无济于事的,心病还要心药医,要解脱自我还需要求助自身!现在,咱们看他的第三种情绪:悟
要说前三段还都是感受情的流露的话,那么这一段则转入了理性的顿悟.同学们看,这一段中作者从两个层面来解释宇宙和人生.对于宇宙,作者是从变和不变这两面三刀个角度来诠释的:盖自其变者而观之......皆无尽也.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角度,该如何理解......
对,作者认为变是绝对的,而不变则是相对的.变,宇宙万物都在变:江水奔腾不息,今日之江水与明日之江水完全不一样.苏格拉底不也曾说过:我的两只脚步不可能同时踏进一条河里吗?再看那明月,也是在从亏到盈,从盈到亏地不断变化的.所以,变是绝对的,世间万物都有在瞬息不停的运动变化着.而从不变的角度讲,我们可以看出佛教禅 宗对苏轼的影响.他认为作为个体的`人其生命是短暂的,但这个个体原的夫机时参与了整流器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整个人类是与宇宙万物一样永恒存在的.佛家的这种物我一体天人合一的精神深深地影子响着苏轼!他认为,既是整个人类是永恒 存在的就没有必要羡慕宇宙的浩渺,哀叹人生的短暂,而应该注重精神的提高,应该重精神轻物质,这就转到对物质的需求上来:世间万物,各有其主,非我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种观点,豁达大度光明磊落!而对造化的恩赐:山间的清风,江上的明月,作者则取“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态度!实际上作者的精神已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极度和谐的境界!这种超脱,这种旷达,得益于他对佛教禅宗的感悟:佛家的物我一体天人合一精神
如果心灵达到了忘我的境界,那么世间的悲苦心灵的羁绊对作者还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作者的心中留下的唯有宁淡然旷达和乐观了!这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了第四种境界:喜
【《文明的摇篮》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10-01
祖先的摇篮10-13
建筑师的摇篮05-31
培养军事人才的摇篮09-13
新教育的摇篮效应10-09
给孩子编织爱的摇篮06-21
校园简介:理想的选择 成才的摇篮07-01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摇篮曲》及教学反思05-13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摇篮曲》及教学反思10-02
摇篮诗歌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