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行业应注意的问题

2024-10-15

设计行业应注意的问题(通用8篇)

设计行业应注意的问题 篇1

从事设计行业最应注意的问题

UI、VI、广告、杂志封面、LOGO设计、网站设计、电子商务等等......这些正是现在大多数设计师所从事的商业领域设计。你是否觉这些得限制了设计师的主动性与创造的可能性。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名设计师,该如何去做设计?该设计什么样的作品?在商业中,你作为乙方,你该考虑的该是什么,是自己独立的设计风格还是考虑融合甲方的气息和企业文化?怎样才能做出即好又不失水准的作品来呢?

记得要突出重点,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点。如果一个设计作品没有抓住甲方所需求的信息,没有体现甲方所要表达出来的含义而产生重点的偏移,这个作品最终只会被PASS掉!有人可能会说这加班加点熬夜做出来的作品被否决,这是让人很没动力的事情,作为设计师,我们有自己的骄傲,我们绝对不允许随意的更改!但是你是否想过,在你提供你的作品的时候,谁将是去欣赏你作品的人?是自己还是顾客?没错,是顾客,所以我们的作品,并不是我们用来自我陶醉的,我们在创作之前,首先要考虑的必然是顾客想要什么,想表达什么!

那如何去判定顾客的需求呢?你会告诉我,顾客说,要和XX网站一样!要像XX一样大气!XX要用什么颜色的!

这些信息,你觉得是需求么?并不是!顾客同样迷茫在他们的需求中,所以对于我们设计师来说,一定要冷静地去分析顾客的每个需求,顾客说,LOGO要放大!文字要放大!颜色弄红色!……

其实,你只需要冷静去分析一下,想一下各种需求的背后所传达的信息:

放大,红色都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突出重点,让人一目了然,用最霸道的颜色去吸引别人的眼球!

大气!唯美!华丽!……这些词汇后面,同样蕴含着各种关键词:空、震撼、梦幻、鲜亮……再深入去延伸:蓝天白云、雨滴、模糊、阳光、黄色、红色……你会发现其实你并不缺素材,也不缺方向。

模仿XX!那更容易了,你只需要像个老师一样,去批改下目标,哪些地方处理的好,哪些地方规划的好,那些地方能够引导顾客进行怎样的操作……这些地方哪些又和我们要做的东西有共同的目的,哪些需要我们做调整……

这样的分析结束后,你会发现,其实顾客想要的并不是那么俗的东西,你依然可以去创作你的作品,当你同样把该强调的,该美化的东西做好后,你可以做一份顾客单纯要的模式,那时候你也有同样的底气去告诉顾客:这里我考虑了XX,所以我选用了XX,这里因为是XX,所以我这样处理,可以达到XX的效果……你的设计理念应运而生。

设计行业应注意的问题 篇2

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是采用微电脑技术制造的自动控制设备。他以顺序控制为主, 回路调节为辅, 能完成逻辑判断、定时、记忆和算术运算等功能。

多年来, 可编程控制器从其产生到现在, 实现了接线逻辑到存储逻辑的飞跃;其功能从弱到强, 实现了逻辑控制到数字控制的进步;其应用领域从小到大, 实现了单体设备简单控制到胜任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及集散控制等各种任务的跨越。由于其功能越来越多, 集成度越来越高, 网络功能越来越强, PLC与上位PC机联网形成的PLC及其网络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工业自动化控制之中, PLC集三电与一体, 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和高可靠性, 使得PLC成为工业控制领域的主流控制设备, 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的支柱。

2 PLC的应用特点

2.1 可靠性高, 抗干扰能力强

高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 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 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 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使用PLC构成控制系统, 和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 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可减少至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 因此故障率也就大大地降低。此外, PLC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 出现故障时还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

2.2 配套齐全, 功能完善, 适用性强

PLC发展到今天, 已经形成了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 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除了逻辑处理功能以外, PLC大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 可用于各种数字控制领域。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 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

2.3 易学易用, 深受工程技术人员欢迎

PLC是面向工矿企业的工控设备。它接口容易, 编程语言易于为工程技术人员接受。梯形图语言的图形符号与表达方式和继电器电路图相近, 便于操作和识别。

2.4 系统的设计, 工作量小, 维护方便, 容易改造

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 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外部的接线, 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周期大为缩短, 同时日常维护也较为容易, 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改变程序而改变设备的运行模式。

3 PLC应用于卷烟行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PLC目前广泛应用于卷烟行业中, 其作为生产自动化控制的设备, 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比如在打叶制丝过程中的多尘、储丝过程的温度湿度相对较大等情形, 容易造成模块损坏、程序错误或运算错误, 从而产生错误的输入输出, 这将会造成设备的失控和误动作, 不能保证PLC的正常运行。因此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3.1 工作环境

1) 温度。要求环境温度在0~55o C, 安装时不宜放在发热量较大的元器件下面, 并保证有良好的通风散热。2) 湿度。要求空气的相对湿度应小于85% (无凝露) 。3) 震动。应尽可能使PLC远离强烈的震动源, 防止振动频率为10~55Hz或连续的振动。4) 空气。对于有较多粉尘或腐蚀性气体的环境, PLC可安装在封闭性较好的控制柜或控制室内。5) 电源。PLC对于电源线带来的干扰具有一定的抵制能力。在可靠性要求很高或电源干扰特别严重的情况下, 可以安装一台带屏蔽层的隔离变压器, 以减少设备与地之间的干扰。

3.2 控制系统中干扰及其抗干扰措施

现场电磁干扰是PLC控制系统中最常见也是最易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因素之一。

3.2.1 PLC系统中干扰的主要来源及途径

强电干扰:PLC系统的正常供电均由电网提供。由于电网覆盖范围广, 它将受到所有空间电磁干扰而在线路上感应电压。尤其是刀开关操作浪涌、大型电力设备起停、电网短路暂态冲击等, 都将影响PLC的供电。

柜内干扰:控制柜内的高压电器, 大的感性负载及混乱的布线都可以给PLC造成一定的影响。

来自信号线引入的干扰:与PLC控制系统连接的各类信号传输线, 除了传输有效的各类信息之外, 总会有外部干扰信号侵入。当信号线受到外部电磁辐射感应的干扰时, 这将引起PLC的I/O信号工作异常, 严重时将引起元器件损伤。

来自接地系统混乱时的干扰:接地是提高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 (EMC) 的有效手段之一。正确的接地, 既能抑制电磁干扰的影响, 又能抑制设备向外发出干扰;而错误的接地, 反而会引入严重的干扰信号, 使PLC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

3.2.2 主要抗干扰措施

1) 电源的合理处理, 抑制电网引入的干扰。对于电源引入的电网干扰可以安装一台带屏蔽层的变比为1∶1的隔离变压器, 以减少设备与地之间的干扰, 还可以在电源输入端串接LC滤波电路, 防止将设备本身的干扰传导给电源。2) 正确选择接地点, 完善接地系统。良好的接地是保证PLC可靠工作的重要条件, 可以避免偶然发生的电压冲击危害。接地的目的通常有两个, 其一为了安全, 其二是为了抑制干扰。完善的接地系统是PLC控制系统抗电磁干扰的重要措施之一。

此外, 屏蔽层、接地线和大地有可能构成闭合环路, 在变化磁场的作用下, 屏蔽层内又会出现感应电流, 通过屏蔽层与芯线之间的耦合, 干扰信号回路。若系统地与其它接地处理混乱, 所产生的地环流就可能在地线上产生不等电位分布, 影响PLC内逻辑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正常工作。PLC工作的逻辑电压干扰容限较低, 逻辑地电位的分布干扰容易影响PLC的逻辑运算和数据存贮, 造成数据混乱、程序丢失或死机。

系统接地:PLC控制器为了与所控的各个设备同电位而接地, 叫系统接地。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Ω, 一般需将PLC设备系统地和控制柜内开关电源负端接在一起, 作为控制系统地。信号与屏蔽接地:一般要求信号线必须要有唯一的参考地, 屏蔽电缆遇到有可能产生传导干扰的场合, 也要在就地或者控制室唯一接地, 防止形成“地环路”。信号源接地时, 屏蔽层应在信号侧接地;不接地时, 应在PLC侧接地;信号线中间有接头时, 屏蔽层应牢固连接并进行绝缘处理, 一定要避免多点接地;多个测点信号的屏蔽双绞线与多芯对绞总屏蔽电缆连接时, 各屏蔽层应相互连接好, 并经绝缘处理, 选择适当的接地处单点接点。

4 结语

设计行业应注意的问题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师德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不少厂矿都建立了自己的子弟学校,在这校学校里,教师不少是直接来自于工厂,教学工作有针对性,实用性强。学生所学技能也能及时应用于实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子弟校逐渐从工厂剥离。“校企分家”的直接结果便是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日渐疏离。教师主要不是来自企业,而是直接从院校毕业,缺少基本的工作经验,知识有余,技能缺乏;学生所学技能老化过时,理论性强,实用性差,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在这种形势下,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的深入,学校从合作企业选聘一线员工从事兼职教师工作已比较常见。今后,来自企业的教师可能会成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需要职业院校建立一套行业师资的选聘、监督与培养的机制。

一、企业师资的优势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普通高等院校,目前这仍然是主要渠道;二是企业一线员工,目前,这样的教师在比例上还不高。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与企业一线员工各有优缺点。但就职业教育而言,普通院校畢业生的局限性比较明显。

普通院校毕业生首先欠缺的是工作经验。教师的重要职责是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果教师不懂业务,讲课只会照着书本念,就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近年来,职业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发展迅速,新引进了大量的教师。其中,大多数是来自普通院校的毕业生。这些新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所学专业与职业教育关系不大,基本没有行业工作的经验。由于缺少行业背景,社会经验少,感性体会不多、案例积累不够,授课时往往只会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心得和感悟,讲课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授课缺少针对性,课堂比较枯燥,无力指导学生实训。

工作体验与理论积累不同,它难以通过间接渠道获得,没有实际的工作过程作基础,教师对行业的理解就永远隔着一层。如果这种状况长期持续,教师个人又不会调节的话,就会引起学生的严重反弹,同时严重打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目前,部分职业教师缺少动力,与学生比较对立,在授课时缺少快乐感、成就感,虽然仍在从事教师职业,但往往存有混世情绪,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职业院校也在采用企业挂职等方式,帮助教师提高对行业的了解,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种体验式的企业锻炼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授课针对性,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所改变,但仍然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与直接从高等院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不同,行业师资在职业教育方面有其独特优势。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员工整体在文化素质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知识方面已基本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其次,企业一线员工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产业形态,了解行业动态,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企业一线员工有着更丰富的社会经验,他们不是生活在象牙塔,而是与社会有比较广泛的接触,熟悉业界情况。这些都是普通院校毕业生所不具有的优势,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而言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二、行业师资在聘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行业师资日渐受到重视,在选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行业师资资质的确定问题

我国已逐步推进资格准入制度,就教师而言,目前的选聘已比较规范。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已基本失去了在学校正式授课的机会。正规院校的毕业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已成为教师从业者的必过门坎。通过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基本能够判断应聘者的职业潜质和从业水平。但校外兼职教师的资质如何确定,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标准。行业师资的确定,主要来自企业推荐,再加上学校的把关审核。在目前校企合作中,学校基本处于弱势一方,企业员工大多也没有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理想和兴趣。因此,在事实上,学校在行业师资的选聘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主动权。行业师资资质难以确定,学校缺少选择的空间,这必然给学校引进行业师资工作带来一定的隐患。

2、行业师资的授课能力问题

行业师资具有一定的从教优势,但这种优势不一定能够真正转化成实际教学能力。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沟通技巧、管理能力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行业师资能否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最终转化为学生的技能,这中间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企业的培训、管理和沟通方式与学校有很大的区别,行业师资如果不能适应学校的需求,不能把握学生的特点,不能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就难以学到技能。行业师资的引进就可能流于形式,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3、行业师资的约束监督问题

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作为学校教育,它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希望学生纯洁善良,道德高尚,少受一些负面的浸染;另一方面,它又非常现实,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生必须在上学期间就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毕业时就能适应社会,求得生存,求得发展。理想与现实往往是有所脱节和错位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浮躁,思想多元,道德观念相对混乱,就业压力又非常大,面对这种现实,如何做到两者之间的平衡?这对职业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行业师资有实际技能,有社会经验,有人脉资源,这样的教师,学生们对他们非常信服,他们对学生的实际影响力可能大大超过其他教师。但教师行业有其特殊性,有业务能力但在思想素质方面有欠缺的人并不适合做教师工作。在引进人才或选聘教师时,职业院校如果把关不严,监督不力,很可能给学生、给学校带来不良的影响。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人,可能看到过不少社会的阴暗面,亲身感受过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甚至本身也受到过一些浸染。有社会经验的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中把握好分寸,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善意的提醒,适度地让学生了解社会,学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社会知识和生存技能,这对学生的发展将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经验不够,责任感不强,拿捏不好分寸,甚至本身在道德上就有所欠缺,只授课不育人,过多地描绘甚至故意夸大社会的阴暗面,缺少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和鼓励,这就会给学生的成长投下阴影,破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社会、对未来的信心,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学生价值观的扭曲。

职业院校在聘任教师时,一定要做好把关、培养和监督工作。不但要重视对方的业务能力,更要重点考察其道德素养。在与企业合作,引进兼职教师时,也要特别关注对方的道德素养问题。师资引进之后,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其转变观念,了解学校和学生情况,了解职业教育现状,帮助其提高责任意识和育人意识。学校还应当建立一套有效的考察、监督和奖惩机制,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随时了解行业师资的授课育人情况,促成行业师资业务经验与育人理念的真正融合。真正达到业务精湛、道德过硬、教学有方。

校企合作办学是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充分发挥行业师资的优势,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资格把关和监督培养机制,以保证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1]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张志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年第4期

[2]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黄亚妮,教育发展研究2006第10期

导入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4

张颖

导入在整个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效果。在设计导入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适应,即针对性

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所设计的导入方法要具体、简捷,尽可能用少量的语言说明课题要学习的内容、意义和要求。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情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如果忽略了这点,使导入与内容脱节,尽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吸引人,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设计导入时,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服从整体。导入只是一个开头,从课堂结构的角度来看,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如果脱离课堂整体,即使是再精彩的导入也失去它应起的作用,这是不可取的。

(2)导入要有启发性

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以便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通过浅显而简明的事例。使学生得到启发。用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新教材,启发性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而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又深入问题之中,它始终与问题紧密联系,学生有了问题就要去思考去解决,这便为学生顺利地理解新的学习内容创造了前提条件。它能使课堂教学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导入能否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否使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矛盾冲突,能否使他们产生“新奇”感,是导入成败的关键所在。

(3)导入要有趣味性

设计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学生去接受新教材,防止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从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强迫学生学习,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是不会保留在记忆里的。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不会造成心理上沉重的负担,学习效率自然会高。因此,教师精心设计导入使学生处于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以便引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打下良好基础。

(4)导入要考虑语言的艺术性

要想使新课的开始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象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就需要教师讲究导入的语言艺术。考虑语言艺术的前提是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还要考虑可接受性,不能单纯地为生动而生动,所以设计导入要根据导入方法的不同,考虑采用不同的语言艺术。

如果导入是为创设情境,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富有感染力的。无论是讲解富有激情的科学成就,还是对唯心主义的批判,或饱含轻蔑的讽刺等,教师语言的情感色彩都应该十分鲜明。语言即要清新流畅、条理清楚,又要娓娓动听,形象感人,使每句话都充满激情的力量。这样的教学语言,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共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如果导入选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或借助实物、标本等方法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是通俗易懂的,富有启发性的。无论是对实物演示的说明,还是对学生操作的指导或借助实物的讲解,教师都应该选用恰当的词句,准确简洁地表达出教材的内容,说明直观的作用。运用这样的语言能启发学生思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很好地探求新知识。

如果导入选用审题或联系旧知识的方法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特别是在讲授一些重要的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语言的准确与否是十分重要的。严密、准确的语言,有助于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推想,便于学生正确地掌握新教材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果导入采用巧设悬念的方法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富有启发性,发人深思。这样的语言能激发学生深思,活跃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求知欲。

设计行业应注意的问题 篇5

医院建筑给排水设计时,既要满足普通民用建筑的一些基本功能要求,又要满足一些特殊的要求,综合医院给排水设计包括:消防设计、给水设计、排水设计三部分,以下分别进行探讨。

一、消防设计医院消防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高层医院建筑火灾延续时间的取值。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医院火灾延续时间按2.00h计算。一些设计将设有住院和门诊、体检,供氧中心等功能的高层综合医院当作是综合楼设计,火灾延续时间按3.00h计算,增加了消防贮水量,增大消防水池的占地面积,造成了浪费。另有一些设计在高层大型医院中设有商业服务网点,商铺和餐厅等非医疗用途功能时,仍当做综合医院设计,火灾延续时间仍按2.00h计算,造成消防贮水量不足,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混淆了“综合楼”和“综合医院”这两个词。按照定义,“综合楼”是指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综合医院”是指设置包括大内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门诊和服务24小时的急诊及正规病床的医院。所以,当高层医院设有住院,门诊、体检等多种综合医疗功能时,是符合“综合医院”的定义的,火灾延续时间应按2.00h取值。当高层医院设有商业服务网点,商铺和餐厅等非医疗用途的楼层时,就应被视为第二种用途,符合“综合楼”的定义,火灾延续时间应按3.00h取值。2.关于手术室是否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m2 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 的展览建筑、商店、旅馆建筑、以及医院中同样建筑规模的病房楼、门诊楼、手术部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手术室是否设喷淋一直有争议,关键就在于手术部和手术室的概念是有所区别的。手术部包含手术室,洗手室,配套护士室、换鞋处、男女更衣室、男女浴厕,消毒敷料和消毒器械贮藏室、清洗室、消毒室、污物室、库房等。手术室是手术的主要操作间,且有大量重要仪器,如在手术室中设置喷头,一旦在手术进行时发生误喷,手术就会中断,甚至会伤及手术中的病人,损坏仪器,造成重大医疗事故。因此,洁净手术室是不应设置喷头的,但应在手术室周边走廊等部位设置隐蔽型喷头阻止火灾时火势的蔓延。同样不应设置喷头的部位还有贵重仪器室如CT室,直线加速器等,以及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病例档案资料室。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能设置在遇水会发生严重后果的部位,即使是在要求较为严格的一类高层建筑也是一样的,因为一旦误喷发生严重后果,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也就失去意义了。抓住这一原则就能较好地把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在医院消防设计中的应用。

二、给水设计医院给水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洁净手术部内的给水系统应两路进口的设置根据《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要求:洁净手术部内的给水系统应有两路进口。这是因为洁净手术室内的给水,一是医护人员生活用水,刷手、睛洗手术器具用水,二是用以冲刷墙壁、冲洗地面。供水质量直接影响室内的洁净度,影响到手术的质量。因此洁净手术部供水要不间断,水量和水压要保证,并且水质要可靠。综合医院内给水点众多,给水系管道错综复杂,要求两路进水口的仅是洁净手术部。有些设计仅在综合医院内设置一条供水干管,在手术部之前设两条支管分别从两端接入手术部,这种做法显然是不能保证洁净手术部的不间断供水的。因为一旦供水干管检修或停水,就会使洁净手术部停水,两路进水口形同虚设。笔者也曾遇到一种情况,一幢高层综合医院,给水系统分为高低区,手术部设在低区,为了满足设计规范洁净手术部两路进水口的要求,设计人员除利用低区给水管供水外,还利用高区加压供水管通过减压阀后接入手术部形成两路进水口。从设计上看,这确实可算作两路供,但要注意在洁净手术部两路进水管前设置止回阀,防止一区供水进入另一区。曾有设计进水口漏设止回阀,用户反映高峰用水时高区水压不足甚至停水。这是由于高低区采用不同的给水设备供水,高区供水通过手术洁净部的给水管流到了低区。用水高峰时,低区由于高区的供水补充,时常处于停泵状态,高区供水设备相当于同时供水给高低两区,高区供水当然就不足了。要解决净手术部内的给水系统两路进口的最稳妥的方法就是设置两路供水干管,且应在室外供水环管各自独立接入,两路供水干管最好能每路都能满足另一路检修停水时通过所有用水量,当只设置一路供水干管通过所有用水量时,另一路可以设一条仅满足洁净手术部用水量的进水管,但两路进水管接入手术部用水管前均应设置止回阀,防止仅满足洁净手术部用水量的进水管的水量在另一路供水干管检修时被其它用水点用掉。关于医疗用水设备和卫生设备对医院给水系统设计的影响保证最不利楼层最不利用水点的水压是设计供水系统最重要的原则。在综合医院给水系统设计中,最不利用水点的水压要求常和一些医疗用水设备和卫生设备的选用有关。在综合医院中,常设有各种不同用途的医疗用水设备,包括血液透析制水设备,医疗器械消毒清洗设备,手术快速无菌热水制备器,纯水设备等。它们对水源的最低压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某些型号和设备甚至要求最低工作压力在0.15MPa以上。一些设计往往忽视了这些设备的用水要求,仅按一般卫生器具的最低用水要求设计给水系统,造成一些医疗设备水压不足,不能正常使用。因此,在设计综合医院时,应详细了解该医院选用了那些医疗用水设备,设在哪个楼层哪个位置,再与其他卫生设备对比,确定最不利用水点水压要求。另外,卫生设备的选型对给水系统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蹲便器,当选用低位冲洗水箱浮球阀时,其最低工作压力为0.05MPa,给水当量为0.50,连接管公称直径15mm。当选用延时自闭式冲洗阀时,其最低工作压力为0.10-0.15MPa,与选用冲洗水箱浮球阀相比,所需水压就相差了0.05-0.10MPa,相当于一至两层楼层的高度。换言之,假设有一医院,其最不利用水点刚好在一卫生间的蹲便器上,当选用冲洗水箱进水阀时,其水压刚好能满足该点最低工作压力要求,但当选用延时自闭式冲洗阀时,就可能只能满足下一楼层的用水水压要求了。而且,采用延时自闭式冲洗阀时,其给水当量高达6.00,要求的连接管管径为25mm,按设计秒流量计算的给水管段也相应要比采用冲洗水箱浮球阀的大,这些都是应该在给水系统设计时就要考虑的。

钢结构厂房设计应注意焊接问题 篇6

钢结构厂房设计应注意问题门式轻钢刚架常见设计质

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18.9 门式轻钢刚架常见设计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18.9.1梁、柱拼接节点一般按刚接节点计算,但往往由于端部封板较簿而导致与计算有较大出入,故应严格控制封板厚,以保证端板有足够刚度。

18.9.2有的设计斜梁与柱按刚接计算而实际工程则把钢柱省去,把斜梁支承在钢筋混凝土柱或砖柱上,造成工程事故,设计时应注意把节点构造表达清楚,节点构造一定要与计算相符。

18.9.3多跨门式刚架中柱按摇摆柱设计,而实际工程却把中柱和斜梁焊 死致使计算简图与实际构造不

符,造成工程事故。

18.9.4檩条设计常忽略在风吸力作用下的稳定,导致大风吸力作用下很 容易失稳破坏,设计时应注意验算檩条截面在风吸力作用下是否满足要求。

18.9.5有的工程在门式刚架斜梁拼接时,把翼缘和腹板的拼接接头放在同一截面上,造成工隐患,设计拼接接头时翼缘接头和腹板接头一定要错开。

18.9.6有的单位檩条设计时只简单要求镀锌,没有提出镀锌方法镀锌量,故施工单位用电镀,造成工程尚未完成,檩条已生锈,设计时要提出宜采用热镀锌带钢压制而成的翼缘,并提出镀锌量要求。

18.9.7隅撑的位置和檩条(或墙梁)和拉条的设置是保证整体稳定的重要措施,有的工程设计把它们取消,可能造成工程隐患。如果因特殊原因不能设隅撑时,应采取有效的可靠措施保证梁柱翼缘不出现曲屈。

18.9.8柱脚底板下如采用剪力键,或有空隙,在安装完成时,一定要用灌浆料填实,注意底板设计时一

定要有灌浆孔。

18.9.9檩条和屋面金属板要根据支承条件和荷载情况进行选用,不应任意减薄檩条和屋面板的厚度。

18.9.10为节省檩条和墙梁而采取连续构件。但其塔接长度不少单位没有经过试验确定,而塔接长度和连接难于满足连续梁的条件。在设计时,要强调若采用连续的檩条和墙梁,其塔接长度要经试验确定,也应注意在温度变化和支座不均匀沉降下可能出现的隐患。

18.9.11不少单位为了省钢材和省人工,将檩条和墙梁用钢板支托的侧向肋取消,这将影响檩条的抗扭刚度和墙梁受力的可靠性。设计时应在图纸标明支座的具体做法,总说明应强调施工单位不得任意更改。

18.9.12门式刚架斜梁和钢柱的翼缘板或腹板可以变厚度,但有的单位翼缘板由20mm突然变成8mm,相邻板突变对受力很不利,设计时应逐步变薄,一般以2mm至4mm板厚的级差变化为宜。

18.9.13有的工程建在8度地震区,可是其柱间支撑仍用直径不大的圆纲,建议在8度地震区的工程,柱间支撑应进行计算,一般采用角钢断面为宜。

18.9.14有的工程,不管门式刚架跨度多大,柱脚螺栓均按最小直径M20选用,造成工程事故。锚栓应按最不利的工况进行计算,并应考虑与柱脚的刚度相称,还要考虑相关的不利因素影响,建议按本措施:第18.7.10条采用。

18.7.10一般当刚架跨度:小于等于18m采用2个

M24;

小于等于27m采用4个M24;

大于等于30m采用4个M30;

18.9.15有的门式刚架安装时没有采取临时措施保证门式刚架侧向稳定,造成安装过程门式刚架倒地,建议在设计总说明中应写明对门式刚架安装的要求。

18.9.16屋面防水和保温隔热是关键问题之一,设计时要与建筑专业配和,认真采取有效措施。

当跨度大于30米以上时,采用固接柱脚较为合理。

关于托梁,我们的做法是按普钢设计。特别是要控制托梁挠度。要是托梁的挠度太大就会使刚架内力发生

变化,引起附加弯矩。

钢梁与钢柱的连接采用刚性节点。sts采用:翼缘和腹板按抗弯刚度比例分配所需负担的弯矩,而剪力全部由腹板承受。这样翼缘采用焊接,腹板采用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螺栓数量多,造成施工时不便,实际上个人感觉wxfdawn所说比较实用,即节点弯矩由翼缘连接焊缝承受,腹板连接螺栓只受剪,高强螺栓只排一列,有利于施工,计算简便。

节点域抗剪不满足:调整节点域的腹板宽或厚!

门式刚架连接节点设计请教——用普通螺栓连接

时按算法

1:假定中和轴在受压翼缘中心;用高强螺栓连接时按算法2:假定中和轴在落栓群中心。

高强螺栓有预紧力,在弯矩作用下中和轴靠近螺栓群的形心轴,按螺栓群中心计算是偏于安全的。普通螺栓没有预紧力,所以弯矩作用的支撑点靠近受压翼缘。如果是高强螺栓,按受压翼缘为弯矩作用的支撑点计算螺栓的承载力是偏于不安全的。

变截面门式刚架构件,当截面高度变化率>60mm/m时,根据规程CECS102:2002第6.1.1条第6项,按不考虑截面抗剪屈曲后强度来控制截面的高厚比。当由于这个条件出现高厚比不满足的情况,可以通过以下任一

种方式来进行调整:

1)调整截面高度变化(如调整梁构件节点位置,增长变化区段),使截面高度变化率尽量满足≤60mm/m的要求;

2)加大腹板厚度,满足程序不考虑屈曲后强度对

腹板高厚比限值的要求;

3)设置横向加劲肋,用工具箱中的基本构件计算来确定满足高厚比要求的情况下,需要设置加劲肋的间

距;

42米单跨的话,柱脚剪力会很大,柱底板的抗剪键达不到抗剪要求。此时可以考虑在两柱脚之间设置拉

杆,以减少柱底推力。

我做过两个,一个60m无中柱,一个102m有一根中柱,没什么问题的,在宁波,一般柱头要做到1m~1.5m,梁加掖部位大约都在1.3m~1.5m,一般这种结构屋面很少有大的吊载,主要是风载控制,而且我的这些项目都是a类场地,没什么的,重要的是构造措施要好,节点要保守,梁柱保证高跨比,挠度控制的严一些.重要的是支撑系统,一定要做足,最好算得保守一些,安全第一.应力比其实还好,但是一定要注意吊装,梁的高宽比最好不要超过5——其实,国内最大跨度的门式刚架已达到74M了,在计算上也没什么太复杂的,需要注意的是钢梁截面太大平面外的支撑一定要作好,钢梁的挠度要严格控制,按70M,挠度1/400,跨中变形已经有175mm,比较恐怖,另外对与风吸力的工况要好好计算。如果是用作机库,山墙大门附近的两榀刚架就得注意了,刚架挠度太大会影响到大门的安装.变截面梁可以根据梁的弯矩包罗图来确定梁的截

面尺寸和变截面的位置。

变截面位置最好设在梁的反弯点附近。

你最好先看看梁的弯矩包罗图的形态。

此外,还要根据运输条件考虑梁的分段长度。一般

不能超过20米。

材料利用率,对于一般的梁来说控制材料利用率,主要是控制翼缘宽、腹板高的尺寸选择的要符合特定的模数这样切出来的板才不浪费。对于分段位置,不需

要太过于考虑。

分段要考虑到钢板的模数,一般钢板长8米,所以

梁长8米或12米最好。

用STS算门刚输入活荷载时,当雪荷载起控制作用时,其分布系数在STS中的哪里进行考虑?

只能人工的将雪荷载乘以其分布系数后按活载输

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4.5.1写到:“设计屋面板、檩条、钢筋 混凝土挑檐、雨蓬和预制小梁时,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人和小工具的自重)应取1.0KN,并应在最不利位置处进行验算。(注:

1、对于轻型或较宽构件,当施工荷载超过上述荷载时,应按实际情况验算,或采用加垫板、支撑等临时设施承受;

2、当计算挑檐、雨蓬承载力时,应沿板宽1.0m取一个集中荷载;在验算挑檐、雨蓬倾覆时,应沿板宽每隔2.5~3.0m取一个集中荷载。”从上面的话可以理解到,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在设计刚架构件时不需考虑,只是在设计屋面板、檩条、钢筋混凝土挑檐、雨蓬和预制小梁时才考虑,因此,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不与屋面材料或檩条自重以外的荷载同时考虑。CECS102:2002里面

也是这样规定的。

因此,在PKPM里面建模计算主钢架的时候,根本就不需要需入检修荷载,只是在“工具箱”里面计算檩条的时候需要计算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程序默认的为1.0KN,跨中布置,是很有道理的,完全满足最不利位置处进行验算。至于施工或检修荷载与活荷载、雪荷载取较大值等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没有十足的依据。

——虚梁是PKPM 中的一个特定名词,由于PKPM对面荷载的定义是一个区域,而一个区域应该是由梁围成的,在PKPM对排架进行三维建模时,由于平面外缺少梁的定义,行不成一个区域,无法进行荷载分布,因此在这儿建立一个虚梁,仅仅只是为了能够布置荷载,一般我采用的虚梁是圆钢D12,这样对结构影响较小,所以虚梁仅仅只是为了布置荷载,及荷载分配,而又不影响结构的,因此虚梁刚度要足够的小就好了啊。结果

不看。

1、在三维建模的墙面设计中可以方便的输入人字

型柱间支撑;

2、三维建模仅用于墙面、屋面设计,然后形成pk文件,抽榀到二维建模中运算,三维建模本身不进行梁柱结构计算,所以不存在计算结果的误差问题;

3、通过上节点高形成屋面坡度最方便;

4、三维建模时无法设定铰接。

先采用二维建模得出刚架尺寸后再三维建模,方便墙面屋面设计和各种平面布置图的绘制。

三维建模本身并不进行梁柱结构计算,三维建模与二维建模相比的优势是:可以在整体结构中对顶檩、墙檩、抗风柱、水撑、柱撑、抗风柱等进行计算(只需用鼠标点击构件,然后按其提示输入一些简单的设计条

件)。

本人认为,在设计过程中如果考虑在檩条上下翼缘附近均设置拉条,或者采用角钢代替拉条,是解决檩条下翼缘容易失稳的比较实际可行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极大地增强檩条下翼缘的稳定性,也能很好地提高屋面的整体刚度,对屋面板安装和正常使用都有很好的作用。本人曾经在实际工程中使用过,效果非常好。

对于门钢中的檩条是按拉条设在上面考虑的。而冷弯是按拉条在下面考虑的。

所以设计人员应比较恒载与风载。进而定拉条的位置。如果风载实在太大大,最好是上下都加了。

根据钢梁稳定计算公式钢梁的侧向支撑点既要有一定的侧向刚度又要有一定的抗扭刚度,所以拉条设在受压翼缘防止梁侧向扭转,如果有可靠的抗扭措施,保证檩条不发生扭转则拉条可只设一道,可上翼缘也可下

翼缘。

见过很多工程中为了工厂加工方便把拉条设置在檩条正中间。也不知道它能防止檩条上翼缘还是下翼缘失稳了。当然只要屋面板不采用隐藏式彩板。在自攻螺丝的紧固下檩条上翼缘肯定不会失稳了。

Z型檩条搭接的长度最好不小于单跨跨度的10%,且不小于600mm,端跨的檩条搭接长度,可取檩条单跨

跨度的20%。

厂房柱和梁全部出现偏差,有的一两厘米.——高强螺栓安装完毕后是不容许再焊接端板的,因为在焊接高温的影响下,高强螺栓杆受热伸长,高强螺栓的原有施加的预拉应力将会丧失,这将直接影响连接节点的安

全!

柱子和梁的端板合不上,你可以在两端板之间加钢板,然后在端板下面做个小牛腿,然后把高强螺栓改为

承压型的。

既然基础无问题原因可能如下:

1,跨度较大施工程序不对,导致大梁发生扭曲2,材料原因导致大梁变形3,设计原因,计算方法不对,跨度大,挠度大4,制作原因,封头板焊接角度不对5,跨度大,梁的节多,施工时螺栓的扭矩不符合规范,有紧有松且顺次不对,导致梁扭曲或接头缝隙过大6,他所讲基础无问题是否包括轴线和标高施工原因应及时上隅撑等进行规范化校正;材料设计原因及时加材料补救;制作原因可加垫板等方法补救——实在不行只能运

回加工厂

摇摆柱的铰接是指刚架平面内的转动的释放,而支撑的设置是为了传递刚架之间的水平力,跟是不是摇摆柱没有直接的关系。为了保证厂房的整体稳定性,无论是否是摇摆柱,柱间支撑均不宜省略。

加否柱间支撑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如摇摆柱平面外连接为铰接(柱顶及柱脚均为铰接),则为了不让摇摆柱形成平面外不稳体系,这时加柱间支撑可形成稳定体系同时也减少了平面外的计算长度,比较经济。当然如受工艺限制,厂房中部不许设支撑,则在摇摆柱平面外可做成刚架形式(类似于巨型结构的原理通过做两个柱距相连的水平支撑与边柱柱间支撑也可达到传递水平力的效果,这样是可以替代柱间支撑作用的),并按刚架的计算长度作为摇摆柱的平面外计算长度进行计算。还有一种比较典型的情况,就是当计算考虑蒙皮效应(蒙皮的刚度应很大)时,可不加柱间支撑,摇摆柱的平面外计算长度可根据有限元分析算,属于空间范畴,一般程序无法考虑,同时对支撑体系的要求也

很大,需根据计算定。

无墙体就是认为风就是直接吹过去的,没有受荷当然也不存在体型系数的问题了,屋面的按荷载规范取值就好了.——看来你还没有弄清输入吊车荷载的含义,只有吨位是无输入的!

在PKPM的STS计算程序中,在吊车荷载数据这一栏目中,“最大轮压产生的吊车竖向荷载”;

“最小轮压产生的吊车竖向荷载”;

“吊车横向水平荷载”

“吊车桥架重量”

“吊车竖向荷载与左节点的偏心距”

“吊车竖向荷载与右节点的偏心距”

吊车横向水平荷载与节点的垂直距离“前两项需据产品样本,经计算求出,如何计算教科书上有。3项与吊勾的类型和吨位有关,是一个%数,据规范确定。4项由样本查出。5,6项如果执行厂房模数的话,是常数。7项与吊车梁的高度和轨道类型有关。

——第1、2、4项准确的说法分别是吊车最大轮压、最小轮压、桥架重量在支座处产生的最大反力,需要根据吊车参数、吊车梁跨度等按反力影响线计算得出——sts吊车数据是指针对该榀刚架吊车所产生的最大轮压,吊车厂家给定的是单个轮压,sts中需要手工根据吊车影响线计算的最大轮压输入,不过新版的sts可

以通过程序自动导入!

——先计算行车梁,再计算结构。

确定吊车厂家的,按厂家的数据计算行车梁;没有定厂家的,新STS里可直接导入数据计算。在输出的文件后有:“最大轮压产生的吊车竖向荷载”:“最小轮压产生的吊车竖向荷载”:“吊车横向水平荷载” “吊车桥架重量”.计算结构输入吊车荷载时,导入此四项数据。“吊车竖向荷载与左节点的偏心距”,“吊车竖向荷载与右节点的偏心距” 为行车梁中心线到柱中心线的距离。吊车横向水平荷载与节点的垂直距离“为牛腿面到轨道顶的距离。另外在牛腿处需增加因行车梁轨道等自重产生的一个恒载值。

STS数据库的吊车数据好像都是桥式吊车的,没有梁式吊车。若是手动或电动的梁式吊车采用此数据算出

来的可能偏大。

——刚接手一个工业厂房,边柱高38米,跨度56米,柱距6米,设2台35吨吊车,启吊高度28米,轻屋面,轻墙面。我想初步设计方案如下:用格构式柱,屋面采用网架。请问这样的结构用STS如何建模?

——用“排架”模块,屋面网架可以假设为无限刚,立柱用实腹柱就可以,35T不算大。注意规范(立柱用GB50017;网架用3D3S软件吧,规范用网架规程)的以及风荷载体型系数选取。网架支座铰接。最好先用3D3S计算出支座受力,然后到STS用“排架”计算。

关于普钢厂房结构布置的问题——现在在做一个50t吊车中级工作制,单跨36m,不知道在结构布置和钢柱截面类型方面都有哪些要求,是不是要十字柱,还是H型柱就行,是不是交叉支撑都要用H型钢的,对牛腿这块还有没有什么要求?

——个人认为50吨吊车是个分界线,柱子采用实腹或格构均可,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单跨可考虑采用格构柱,这样位移比较容易满足,如果是多跨可考虑采用实腹,因为实腹加工比较简单,位移较单跨容易控制。

用钢量相差不多。

——50t吊车中级工作制的设计应丛以下几方面着

重注意:

1、梁柱的强度、整体稳定、局部稳定等(翼缘宽厚比、腹板高厚比、长细比等)。

2、吊车梁的计算注意应考虑疲劳计算。

3、屋面水平支撑的布置应合理,同时应布置纵向支撑系统,以保证纵向的整体稳定性。

4、屋面的梁的挠度应稍严格一些(一般按1/250

控制)

5、柱间支撑的布置、伸缩缝应符合规定。

6、应考虑地震的作用。

7、应考虑走道板及吊车的检修梯。

结构厂房砖墙围护问题——我做了一个单厂,采用砖砌维护。由于要维护整体稳定性,要在钢柱根砖墙之间设拉结筋。我没有找到图集或者规范,只找到混凝土柱的,上面说间距500,但当时我认为钢柱上随便施焊,且距离太小,可能会造成柱子的强度减小。就勉强采用了1000,可是审图公司不同意,他们说必须500.我猜测他们也是用的混凝土柱的规范。请前辈告诉我怎么办采取什么措施才行。非得500吗?会造成钢柱的强度的降低吗?

——应该是500,你是不是把应力控制到105%啊,这么害怕焊接削弱柱强度。正常使用状态下墙体对柱有利(就观测结果和使用效果而言)。

——砖维护属于自承重墙,验算高厚比就可以了。与柱的拉结一般间距为500,主要加强墙体的面外刚度,有利于地震作用下的墙体稳定。

砼柱+钢屋架,砼柱建模如何考虑钢屋架——砼柱上架钢屋架的结构,下面的砼柱在空间建模时如何考虑

钢屋架?

——若用PKPM可用虚梁模拟。虚梁的作用;

1.分割房间以传递钢屋架承受的面荷载。

2.可在虚梁上加集中荷载。

3.模拟钢屋架的轴向水平刚度。

钢结构厂房砖砌内隔墙稳定计算问题——现手头设计这样一个工程,厂房长73.1m,宽47.3,柱距7.2m,檐口5.2m,双坡屋面,有中柱,半跨23.65m,现场复合屋面,砖砌外墙、内隔墙,在验算高厚比是有疑问,还望高手指点,1.在计算外墙高厚比时,以柱距7.2m为横墙间距(显然是刚性方案)计算,但是刚架是否能作为外墙的横墙,门钢与砌体规范是不一样的,本设计钢柱柱脚是铰接,柱顶侧移按照门钢规范控制(1/240),但是砌体规范4.2.2要求作为横墙条件是最大侧移

何解决?

2.最麻烦是有一道内隔墙,在两品刚架之间的三分之一处,一直砌到内屋面板底,s=47.3m,只能是弹性方案,理论计算很难满足,别人告诉我,按照抗风柱间距加构造柱,3.6m处加一道圈梁,砖墙顶部加一道圈梁,构造柱顶用弹簧板与屋面系杆连接,这种方式是否合理?我想知道中间3.6m处加的圈梁是否能砖墙的计算高度减半?我认为砖墙加壁柱、加构造柱不能改变整面砖墙的计算高度,靠砖墙加壁柱、加构造柱来保证墙体稳定是不够经济的,保证稳定最重要的方式是控制横

墙间距,——问题一;

1.参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6.1.2.1 .当b/s≥1/30时,圈梁可视作壁柱间墙或构造间墙的不动铰支点(b为圈梁宽度).圈梁宽为240,240X30=7200,即可加圈梁来减少墙的计算高度.

2.柱顶侧移按照门钢规范控制(1/240),与砌体结构刚度不协调.可用刚体转动的方法设计,将外墙设计成依附于钢柱的一快刚体.不做外墙条基,外墙重量由地基梁承担.地基梁座于钢柱牛腿上.这样就释放了

墙体与地面的转角.

3.宜沿钢柱做构造柱,增强墙体与钢柱的整体性(拉筋连接),以利于抗震.问题二;

1.做钢筋混凝土壁柱,壁柱柱脚应刚接,既应做独立基础,壁柱施工完后,再砌墙.

2.钢筋混凝土壁柱与屋面钢结构,用弹簧板连接,传递水平力,释放垂直位移.

3.墙顶应做压梁.压梁与屋面钢结构要有适当的间隙.门刚推荐轻质(柔性)墙板作维护,是有道理的.避免了主体结构与维护结构刚度不协调的矛盾.

混凝土柱上加钢屋架梁,推力解决?

如果钢屋架梁指的是H型钢,有如下几种处理;

1.钢梁两端加张紧拉条,且有竖向拉条与横向拉条连接2.钢梁支座与混凝土柱连接处的螺栓孔作成长圆

孔。

混凝土柱为脆性材料,而钢梁为柔性材料,如何做成刚接?做成铰接比较合适。

30米跨度,15米高。原设计用钢屋架,钢砼柱已经做完,甲方非要改钢梁。只好做个2米高的门式刚架,柱脚铰接,经计算,柱头在水平力的作用下位移过大,只好加上个水平拉杆,经计算须用36圆钢,施工难度太大,后改为24.5的油浸钢丝绳,上完恒载后拉了7

吨的预应力。

原则上来说,钢梁水平力不能有,否则,推力混凝

土悬臂柱难以承受。

1.假如水平推力2吨,柱高7米,则弯矩140kn.m,试想要多大配筋。400X400的砼柱,单侧也得配3@2

5(没好好算,估的);

2.一般,钢梁与柱顶用螺栓连接;考虑抗拔是主要的。

3.水平力可以靠椭圆空释放,虽然水平力还会有一

点,但好很多。

4.要做得严格,应该节点处设置圆钢做成辊轴的支

座。

5.如果要刚接,也是可以的,只是螺栓可能稍多一些;梁断面也必须根据刚接设计了。

一个38m跨度的钢梁,混凝土柱结构,本人采取下弦下折的屋架形式,但又不是屋架,本人建议你看看工业建筑的一篇有关下弦下折的钢屋架文章——一端平

板支座,一端橡胶支座。

对于跨度较小的此种轻钢屋盖可以做成简支梁,简支梁下翼缘拉平,上翼缘根据屋面坡度调节(一般屋面坡度要做的小的点),这样还可以便于梁下吊顶。

我做36M的钢屋盖时候,是采用两端滑动(长圆孔25X60)处理的,长圆孔的长度必须考虑大于总的位移的1/2,否则锚栓易被剪断(只有两个)。屋架间的水

平刚性系杆很重要。

钢梁下加一短钢柱,钢柱与混凝土柱铰接与钢梁刚接—— 我亦处理过这类问题,跨度为27米,有吊车,如果用简支或铰接,则很难满足变形的需要,我们是采用刚接,工程实践也可以,只是施工上有些难度而已,不能把问题绝对化。节点处理上,我们参考了劲性(钢骨)砼的有关规程。建成后使用效果也不错,需要改进的是,如何使节点的设计能便于施工。

我看到此论题很有兴趣。论点有几条:

1,刚接;

2,铰接;

3,一端铰支,一端按滑动铰;

在这里讲一件我亲身经历的此连接的工程实例。供

大家在设计中参考。

1974年我在北京一个长途汽车站的工地现场进行指挥钢屋架的安装作业。工艺如下:

1,钢屋架吊装就位。初步连接螺栓(此时螺栓不

紧);

2,对钢屋架位置进行调整(对十字线);

3,用两组杉搞在钢屋架上弦进行临时固定(此时

吊勾不松。);

4,用线坠检查钢屋架的垂直度。用两组杉搞进行

调整钢屋架的垂直度。

5,紧固钢屋架的地脚螺栓;

6,焊接;

7,履带吊变幅,松钩(此时只能变幅,如松钩则履带吊大臂由于会弹作用,将钢屋架拉偏);

8,安装各类支承;

9,吊装大型屋面板。

就这样完成了两榀钢屋架(一个节间)的安装作业。这时设计院的同志来了。说这样不行。设计是一端铰支,一端按滑动铰支座的。可是我们当时执行不了此设计。按此设计作业。钢屋架在安装中非常不稳定,很危险!最后商量还按原安装工艺执行。

以后我在设计钢屋架和柱子时。将安装工艺因素考虑进去。使钢屋架的理论受力状态与实际接近。

1.在两个脚支座处加个拉杆,不美观,但很多业主

还是接受了。

2.加一小截钢柱,与梁钢接,这样可以把水平推力转化为弯矩由刚接节点吃掉大部分。

3.最好的方法,与第一点类似,而且我在ABC,扎米尔的手册上都见过——把简支梁的下翼缘拉成水平就行了,这样理论上是有水平推力的,但大家想一想,这个下翼缘与第1点的圆钢拉杆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呀!实际是没有推力的。如果下翼缘向下变截面并且低于了两边的铰支座,效果相同的。

别光看软件的设计反力。与钢结构有关的几个比较实用的问题——在以前的工程中遇到以下几个问题,请各位高手发表意见:

1.钢结构厂房屋面z型连续檩条的计算及搭接

所需的长度?

2.吊车梁牛腿弹簧垫板何时与牛腿焊接?

3.当地基持力层较深时有什么处理方法?

4.门式钢架中夹层的设计:

a.用pkpm软件计算时,如何建模计算?

b.其计算结果中为什么有时会出现“柱超

筋”?

c.楼板配筋计算:有压型钢板与无压型钢板时计

算的区别及构造要求?

d.组合梁中剪力钉是否可以等同与栓钉直径的短钢筋来代替?若可,是用圆钢还是螺纹钢?若用弯筋,其弯起方向及构造有何要求?e.简支钢梁的设计是否考虑剪力钉的作用(无压型钢板时)?

5.钢结构厂房中防火墙的设计问题:防火墙是否可以用压型钢板墙体?在钢结构厂房中常用何种防火墙(砖墙、砌块墙、压型板轻质墙体)?防火墙是否需要出屋面?若出,有何要求?其与屋面的节点做法?

6.若设计抗震缝或沉降缝的两边柱为双柱式,请

问其柱的基础如何设计?

7.墙面隅撑的设置是否能有效减少柱的平面外计算长度?墙面隅撑需要满足那些要求?其设置间距以多少为宜?减少柱的平面外计算长度常用的方法有那些?平常在钢结构厂房的设计中,结构安全是以平面

内控还是平面外控?

8.多高层框架结构设计及三维建模和应注意的问题?

9.门式钢架支撑系统:柱间支撑(有吊车、无吊车)、门式支撑、屋面水平支撑、系杆(刚性、柔性)、墙架的计算要点(即荷载的统计、内力的分配路径等)?

10.吊车梁制动板在构造上是否有宽度要求?

11.门式钢架无法设计柱间支撑时,如何处理,其计算过程如何?

12.天沟排水的计算,落水管直径的选用?

13.抗风柱的刚接、铰接分别适用于什么场合?

14.吊车及吊车梁部分:

a.进行疲劳计算时,应力循环次数的计算方法?

b.桥式吊车和梁式吊车式怎样定义的?A1~A8工作制级别是否针对桥式吊车而言?单梁吊车是否可

用于重级工作制级别中?

15.厂房通风、采光要求及满足其要求而采取的措施?

16.车间厂房保温要求的取值,采用多厚的玻璃丝棉及泡沫可满足其要求?

17.与吊车梁有关的螺栓用高强螺栓还是普通螺栓,这与吊车的吨位有关系还是与工作制的级别有关系?okok.org 18.带有天窗的钢架用PKPM建模的时候天窗架是否建上,如果建上,则输入风荷载的时候如果按照门规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则此系数应如何选取?

1.第2个:吊车梁牛腿弹簧垫板在安装柱间支撑的柱子上与牛腿焊接;

2.第3个:当地基持力层较深时可以采用端承桩或

摩擦桩基础;

3.第4个:

a.两种建立模型方法:(1)先计算二层的门刚架,然后按三维建立一层的钢框架,然后把门刚架柱底控制内力按节点荷载加在一层的柱头上;(2)先按三维建立一层的钢框架,然后抽取一榀框架再转到门刚里面建立整个的平面门式刚架,在门刚里面可以随意画线建立模型,建议门刚架(包括一层钢柱和柱脚)和一层的平台结构分开出图,这样工作量要少的多;

b.“柱超筋”可能是总信息中框架选项你没有选

成钢框架;

c.压型钢板既可以作为楼板的正筋使用,厚度应该在1.0mm以上,这样楼板底部的配筋就少些,也可以只作为模板使用,厚度的选择满足构造即可,楼板配筋和不使用楼承板是一样的,只是加快了施工速度;

d.组合梁中剪力钉不可以用等同与栓钉直径的短钢筋来代替,可以用槽钢和弯起钢筋代替,在<<钢结构设计手册>>的组合结构章节中有详细的介绍;

e.简支钢梁的设计可以考虑剪力钉的作用,可作为组合结构来计算,计算方法参见<<钢结构设计手册>>中的组合结构,但两端铰接的框架梁按组合结构来分析十分困难,所以我是一般不考虑;

4.第5个:钢结构厂房中防火墙用耐火砖砌成即可,防火等级较高的厂房(关于厂房防火等级的分类可参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需要出屋面,并且还要出墙体,两边的窗户的间距也有严格的要求,防火等级较低的厂房的厂房防火墙可以用防火卷帘门.5.第6个:如果两边的地耐力差别不是太大,两个钢柱的基础可以设计成一体的,差别太大的话,两个基础应该分开,只要是怕基础受不了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不均匀沉降对轻钢结构影响不是很大,可以把两个钢柱之间的距离设的大一点,以使两个基础不重叠;

6.第7个:墙面隅撑能有效减少柱的平面外计算长度,钢柱设置隅撑,两个隅撑.隅撑与柱底或柱顶之间的距离就是柱的平面外计算长度,设置间距与檩条的设置有关,减少柱的平面外计算长度常用的方法我只知道用隅撑,平面外控只要是保证柱子象扭转之类的大的变形,平面内控主要是防止钢板局部屈曲;

7.第8个:多高层框架结构设计主要看整个结构的平面扭转系数是不是1,结构平面是不是规整,最好是矩形,周期分布是不是有规律,节点是否满足,钢柱的长细比和钢梁的挠度以及层间位移等.8.第9个:门式钢架支撑系统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柱间支撑有吊车时采用角钢或方管做,主要看组成支撑的角钢或方管按压弯构件设计,柱间支撑和屋面水平支撑应该布置在同一位置,以便传递水平力到基础和组成几何不变体系,两个柱间支撑的间距有严格的要求,建议多看一些相关的专业书,系杆一般都是刚性的;

9.第11个:如果无法设置剪刀撑可以做门式支撑,如果连门式支撑都不能设置可以在两个刚架间设置纵向刚架,见门刚规程页18;

10.第12个:天沟排水量计算见附件计算程序(下载的别人的),一般情况下计算满足了是不够的,在北方,排水管经常被冰或树叶杂物堵住,应及时清理天沟,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天沟下设一暖水管以便天沟里的冰

雪融化;

11.第13个:抗风柱柱脚可以刚接也可以铰接,铰接的时候基础较小,但柱顶与钢梁连接最好是铰接.

12.第14个:b.在吊车使用频率不高的情况下,1~10吨时吊车可以做成单梁式的,10~25吨可以做成双梁式的,再大的吨位一般都是桥式的,可参见吊车生产厂家的样本,梁式的吊车自重轻,轮压小,刚架节省材料,桥式的自重大,轮压大,刚架的用钢量很大,并且吊车要做制动板等一些构造措施;A1~A8工作制级别应该是按工作频率来划分的,梁式一般为A3~A5,重级工作制的吊车应该有特殊的要求,很遗憾,我到现在也没遇到重级工作制的吊车.

13.第15个:厂房通风一般是有有害气体的车间要求多长时间把厂房内的空气换一遍,可采用自然通风器或动力通风气,产品说明中有每小时的换风量,计算出厂房的体积相除就可以得出;采光要求主要是窗户面积与厂房面积的比值,不满足的情况下可以在屋面加采光

带.

14.第16个:这是热工计算的问题,搞水暖的应该

都会计算.

15.第17个:吊车梁有关的螺栓一般采用高级别普通螺栓,因为吊车梁要承受动力荷载,但制动板和吊车

梁连接采用高强螺栓;

金属屋面系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篇7

1 建筑围护系统

围护系统对建筑物而言是其核心组成部分, 而建筑物的结构部分则是为了围护系统的建立而设置的, 即结构部分是围护系统的骨架。

1.1 功能要求

建筑包含的要素除应兼备实用、坚固、美观的特点外, 还应考虑绿色节能环保的要求。所以, 建筑或围护系统应涵盖下述4个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和绿色环保。

1.2 系统分类

根据使用位置分:屋面系统 (含吊顶) 、墙面系统 (含隔墙、门、窗) 、楼面系统、地面系统、屋墙一体化系统等。

1.3 系统设计考虑的因素

围护系统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安全性 (结构及其承载力、构造, 防火、防水、防雷、热胀冷缩、细节设计、附属装置等) ;功能性 (热工性能、声学性能、冷凝水控制———防结露等) ;建筑形象 (外观装饰性、耐久性、自洁性、板材成型性等) ;绿色环保 (经济性、回收利用、绿色节能、无污染等) 。

以上4个要素设计时应予综合考虑, 对于建筑而言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的问题。下面将针对金属屋面围护系统, 逐一分析4要素中重点注意事项, 供同行在系统设计、施工、验收时参考。

2 安全性因素

2.1结构因素

结构因素主要指金属屋面系统的受力特性, 即受压承载力和抗风拔力。屋面板的受压承载力根据其截面很容易计算得出, 但此承载力不是屋面系统的受压承载力。屋面系统的受压承载力, 还应考虑屋面板固定支撑连接点的强度和系统稳定性等因素。屋面系统的抗风能力受屋面板、固定支撑连接点 (支架、螺钉连接) 、咬合连接等情况的影响, 目前一般靠实验测定, 测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图1) :1动态的模拟风荷载往复运动试验;2风载静压的静态试验;3固定系统试验, 即将屋面系统单个固定系统进行拉力检测。动态试验数据准确, 但测试复杂、试验用数据采集困难且成本较高, 目前应用较少;静态试验较为简单、成本相对低, 应用较多;固定系统试验实验方式较简单、成本低, 但处于刚起步阶段, 实验数据尚需论证。各种实验数据在设计选用时, 应作折减。

动态试验静态试验固定系统试验

2.2 构造因素

主要指屋面板的连接形式、防水构造等。

2.2.1 按固定形式分的连接形式

有螺钉、暗扣式及支架咬合式3种 (图2) 。

螺钉固定暗扣式固定支架咬合固定

最早出现的为普通锁螺钉固定屋面, 屋面板采用螺钉直接穿透板材与结构连接固定。此做法受力明确、连接安全可靠、稳定性能好, 且产生蒙皮效应, 但螺钉穿透板材, 由于屋面系统热胀冷缩、屋面动荷载等作用和螺钉连接处存在电化学腐蚀等原因, 极易造成钢板扩孔、螺钉断裂、螺钉锈蚀等现象。此种固定形式适用于简单、临时性和要求不高的中小跨度屋面。

后期出现了螺钉不外露的暗扣板, 通过设置扣件将螺钉隐藏在屋面板内部, 板材通过扣件与结构连接, 解决了螺钉穿透板材的负面影响。但此种固定方式, 对基板的强度有一定要求, 板材的抗风能力取决于屋面板的扣合力;另外, 此类暗扣系统需要考虑屋面系统滑移的问题, 以解决扣件与屋面板的磨损。

目前较多采用的是支架咬合的屋面系统。屋面板与支架咬合, 支架通过螺钉与结构连接。此系统因支架与屋面板咬合在一起, 在解决了以上问题的基础上降低了对屋面板基板的强度要求, 从而确保了屋面板的经济性。

2.2.2 按接口形式分的连接形式

有搭接、扣合及咬边锁缝式3种 (图3) 。

搭接式面系统构造

最早出现的是搭接防水的板材, 这种板材连接简单、施工方便。此种板型波峰高度一般在38 mm以内, 结构防水高度有限, 尤其在跨中位置由于没有任何连接措施, 屋面板跨中会产生挠度变形, 搭接处产生缝隙, 在风力作用下易产生漏水或风噪的现象;而且屋面板仅采用搭接构造, 板材承载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此种板型承载能力有限。在防腐蚀方面:因板材边部裸露在外侧, 缺少防护, 且在边部搭接处会长期存在雨水, 极易形成电化学腐蚀现象, 使得边部较先受到腐蚀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后期出现了扣合式连接方式。此类板型施工时暗扣件需要预先安装, 测量、控制、放线、施工是关键, 同时应防止接口处毛细渗漏和电化学腐蚀现象。

目前应用较多的板型为咬边锁缝板型, 这种板型板材子口、母口与支架咬合进行固定, 通过咬合连接边部强度显著增强, 板材的承载能力也得到可靠提升。因采用优于铁桶的咬合方式 (760、角弛Ⅱ820板型除外) , 接口处气密性良好, 防水效果优异, 而且钢板边部卷在锁缝内部不外露, 因此板材边部腐蚀现象得到解决。目前此类系统应用较多。

2.2.3 按滑移方式分的连接形式

有无滑移、有限制滑移以及无限制滑移3种 (图4) 。

无滑移有限制滑移无限制滑移

最早的屋面没有滑移功能, 例如760、角弛Ⅱ820板型屋面等, 板材采用固定支架固定, 以解决螺钉处漏水和螺钉外露腐蚀问题。但由于支架没有滑移功能, 支架由于屋面系统热胀冷缩而产生约束反力, 从而导致支架固定螺钉与檩条的连接强度下降、脱离连接, 甚至断裂, 所以应用此种板型时应慎重考虑滑移问题, 尽量不要应用在大跨度屋面上。

后期出现的板型为有限制滑移的板型。此类板型支架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与板材连接的勾片部分, 与屋面板咬合固定;另一部分为与檩条连接的固定支座部分, 支座通过螺钉固定到檩条上;连接勾片与支座系通过设置滑移槽进行连接, 勾片在滑移槽内可沿板材纵向有限制地滑移, 而在屋面法线方向可很好地受力。此类板型应用时需注意:一方面因为支架滑移量有限, 因此在使用时应充分验证滑移量是否满足工程需要, 或采取适当构造措施避免支架产生过大滑移量;另一方面要验证勾片与支座的连接强度是否满足工程抗风要求。

随着现在大跨度屋面的应用和屋面材料的发展, 对金属屋面的滑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铝合金的线膨胀系数是钢板的2倍, 因此必须在保证屋面连接力的情况下设置可靠的滑移连接。铝合金屋面在保证一定承载力的前提下, 可将锁缝做成滑移槽的形式 (图5) , 从而实现无滑移限制的连接, 屋面板有多长滑移槽就有多长。

在设计滑移式屋面过程中还应注意:1因金属屋面实现了滑移功能, 因此结构设计时不能考虑蒙皮效应;2为确保屋面系统的正常滑移, 屋面板只能采用一个固定点。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屋脊固定檐口滑移, 也可檐口固定屋脊滑移;对于屋面、墙面一体式系统, 固定点应选择在不易滑移处;对于有洞口的屋面, 为确保洞口固定可靠性, 可采用洞口固定、其他位置滑移;对于较长屋面或拱形屋面, 可采取中间固定两端滑移来降低伸缩量的产生。屋面固定点选择时, 应根据屋面纵向有效分力大小进行设计与计算, 从而确保屋面连接的可靠性。

2.2.4 按锁缝角度分的连接形式

有180°、360°以及540°3种 (图6) 。

锁缝板型设计时, 一般子母口会预先采用板材压型机组成型部分角度, 板材安装至屋面后现场再用机组进行锁缝。由于预成型角度和形状有所不同, 板材的安装过程、抗风能力也有所区别, 有些板型具有自锁功能, 施工过程中基本不需要考虑抗风, 可在板材安装完成后再进行锁缝;但有些板型需要边按、边锁, 以确保不被风掀翻, 且施工技术要求较高, 施工周期长及成本高。因此, 如何选择工艺合理、施工便捷和具有自锁功能强 (抗风能力强) 的板型, 以合理规避风险, 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最早出现的板型以760、角弛Ⅱ820为代表, 此种板型锁缝没有充分锁紧 (图7) , 因此承载、抗风及防水能力有限, 而且由于板材边部裸露在外侧, 易受腐蚀而影响使用寿命。目前, 此类板型已应用较少。

目前屋面板较多采用的还是360°锁缝。这种板型分成两类:一类是最终成型后母口360°、子口180°锁缝;另一种最终成型后, 子、母口均为360°锁缝。前者因子口锁缝角度达不到360°, 所以此种板型不属于360°锁缝范畴;后者子、母口锁缝角度均能达到360°, 因此此种板型的承载、抗风和防水能力较好。

目前市场上还有一种540°多重多道锁缝板型 (图8左) 。此种板型子口采用2个加强折边, 锁缝后为360°锁缝;母口采用3个加强折边, 锁缝后为540°锁缝, 通过多重多道锁缝使板材与勾片连接更为紧密, 从而使此种板型具有较大的抗风能力 (图8右) 。此种板型施工过程中也基本不需要考虑抗风作用, 而且由于子、母口截面抵抗距大, 施工方便易于扣合, 从而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保证锁缝的成型性。

2.3 防水因素

屋面系统的防水能力, 取决于屋面系统的排水能力和屋面系统的自防水性能。排水能力, 主要受屋面坡度大小和屋面板波峰高度的影响;屋面系统自防水性能, 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屋面板的连接形式、配套系统收边的处理方式等。

2.3.1 屋面排水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迅速、及时地将屋面雨水排出屋面。为保证雨水的迅速排放, 屋面排水坡度一般情况下不宜低于5%;屋面板板型波峰高度的选用, 应根据工程所在地降雨强度进行屋面板板型排水能力的验算, 验算目前主要采用曼宁公式进行。

2.3.2 屋面板连接形式

屋面板连接形式将直接影响屋面的防水效果。不采用锁缝形式的板型和锁缝不具备水面漫过波峰防水的板型, 主要依靠波峰高度进行结构性防水, 因此防水能力有限;锁缝具备水面漫过波峰防水的板型, 防水能力主要受气密性影响, 而气密性又主要受折边数量、角度、是否内置密封胶的影响。我们在设计屋面时, 应根据工程需要合理选择经济的板型。

2.3.3 收边配套系统

收边配套系统主要受配套系统完善程度和形式的影响, 需要考虑的是:1在防水上, 应以导水为主, 堵为辅;2在屋脊、檐口、洞口等节点处, 采用不同类型的堵头防水效果亦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采用刚性堵头的防水效果优于采用弹性材料 (堵头连接时, 结合面需压胶) ;3在采光板连接处因屋面板、采光板均为薄板, 在采光板搭接、采光板与屋面板搭接或屋面板端部位置, 为保证连接强度, 应采用刚性压条与加强背板、加强屋面板或采光板进行连接固定。为保证气密性, 在压条与屋面板之间需添加密封胶进行密封 (图9) ;4收边系统、天沟等系统设计时, 还应考虑配合屋面的滑移构造, 以保证屋面系统的整体防水性能;5密封胶的密封防水设计时, 应优先采用夹胶方式进行密封 (图9左上) , 尽量减少用密封胶进行添堵的方式防水 (图9左下) , 并且应用时尽量减小胶面与钢板接触面的角度 (图9右下) , 从而保证密封效果和使用年限;6为保证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 在天沟落水口位置宜设置积水井或采用虹吸落水口;7穿透屋面的螺钉宜在屋面非积水位置隐藏设置, 或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即使螺钉处产生渗漏也不会导致雨水渗漏到屋面内部, 并且保证渗漏雨水顺利排出 (图10) 。

2.4 辅助装置因素

为保证金属屋面系统得到有效可靠的正常使用, 根据建筑特点和使用环境的不同, 需设置相应的附助构造措施, 以保证屋面的安全性、功能性和形象要求等。常用的辅助装置有:挡雪、融雪、防风、防雷以及检修装置等。

2.4.1挡雪装置

挡雪装置一般应用于有积雪的地区, 挡雪装置需解决以下问题:1屋面积雪滑落导致的屋面雪荷载过度集中, 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2积雪覆盖波峰或滑落至天沟时, 导致金属屋面产生的毛细渗漏现象;3积雪滑落至天沟堵塞天沟和落水口, 影响排水;4积雪从檐口滑落, 导致的安全隐患。

挡雪装置一般设置在檐口位置, 在屋面上需要根据雪荷载和坡度情况合理分布。挡雪装置的受力, 依据雪荷载沿屋面排水方向的有效分力进行设计计算。

2.4.2 融雪装置

融雪装置是使积留在屋面檐口、天沟、落水管内的冰雪能顺利融化排出, 从而保证排水系统的通畅。现在北方地区大部分冰雪都积留在天沟内, 因天沟处受女儿墙和结冰影响, 积雪融化速度远远低于屋面板上的冰雪, 当屋面冰雪融化时天沟的冰雪还来不及融化, 水在向天沟流动的过程中还来不及排出, 就因温度下降而重新结冰, 从而导致檐口处或天沟处结冰越来越深。如此几个往复后, 积雪越来越厚, 甚至积满天沟或落水管, 从而导致檐口位置产生渗漏现象。通过在檐口、天沟、落水管内设置自动加热融雪装置, 使冰雪能顺利转化为水排出屋面, 就可避免屋面较长时间存在积雪荷载和解决荷载集中、渗漏、落水管冻裂问题。

2.4.3 防风装置

防风装置主要是针对部分建筑物屋面系统本身抗风能力不能满足工程需要, 或为了抗风有保障而设置的, 通过它来增强屋面系统的抗风能力。防风装置一般靠夹具配合刚性组合杆件进行加强 (图11) 。

2.4.4 防雷装置

金属屋面防雷装置系统是依据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5.2.7条有关规定设置的。对于金属屋面来讲, 它既可作为接闪器使用, 亦可通过与钢结构可靠连接, 进行接地处理。

2.4.5 检修装置

在屋面使用过程中, 为屋面保养、检修、其他项目施工等作业时提供安全性保障。它可解决在冬季或雨雪天气人员在屋面行走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 并可避免屋面作业时所造成的屋面破坏。

3 功能性因素

功能性因素主要控制项是系统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防冷凝水现象 (或称防结露现象) 。

系统的保温隔热性能受热量传递的影响。影响热量传递主要有3个因素:辐射热传导、传导热传导、对流热传导。这三者在热量传递过程中相辅相成共同存在, 其中辐射热传导占总热量传递的75%, 传导热与对流热占25%。对于金属屋面而言, 最先接触热量的是屋面外板。屋面外板或装饰层在太阳或其他热源作用下, 通过热辐射、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吸收热量, 吸收的热量将传递至保温层, 因此屋面面层的热量接收能力将直接影响屋面的保温性能, 属于屋面的第一道防护屏障;通过第一道屏障后屋面板具有一定的热能从而成为二次热源, 此热源再次依据前述3个途径穿透保温层向屋面内侧传递热量。由于保温层采用了高效的保温材料, 因此在此过程中由于热阻值最大, 传递热量较少;通过保温层传递的热能虽然已受到很大的损失, 但是它还会继续向屋面内部传导, 并通过内层屋面进而影响室内使用空间的温度。

因此, 影响屋面系统保温隔热性能的主要因素为:系统热辐射反射能力、保温材料及保温构造措施等。

3.1 屋面系统热辐射反射能力

其大小主要取决于面材漆层的颜色和种类。

漆层颜色:在漆层种类相同的前提下, 深色系的表面较浅色表面更易吸收辐射热, 故在屋面面层选择上宜尽量选择浅色系的。在浅色系表面中以银色类、镀铝锌光板和镀锌板防辐射效果最好,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约为0.2~0.25左右, 深色系的则为0.88~0.92左右。但是在选择浅色系时, 应解决光污染问题。

面材种类:随着工程对保温要求的提高, 在维持原有建筑颜色效果不变的前提下不能采用浅色系表面时, 宜选用具有防辐射热功能的漆层板材。

3.2 保温材料

现在屋面系统应用的高效保温材料:有EPS、XPS、PU、PIR、岩棉、玻璃棉等多种, 不同材料保温隔热性能亦有所不同 (表1) 。在选择保温材料时, 应尽量选用防火等级高的材料。

3.3 保温构造措施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要求:保温材料间的连接方式、隔汽层的连接方式、保温层空间厚度等。

3.3.1 保温材料间的连接方式

受加工制造、运输等因素影响, 保温材料一般做成带形或板形, 在施工时保温材料相互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交接。交接接缝的处理方式, 将直接影响系统的保温性能。如果缝隙过大、过多, 就会在缝隙处造成屋面较大的热量损失, 所以必须采取措施, 以减少热桥现象的影响。对此, 目前做法主要有3种:一是采用直接对接的方式铺设 (图12左上) , 此方式热桥最多、最大;二是采用搭接的方式铺设, 一般棉毡长度方向较易形成搭接, 而宽度方向极少做搭接, 此方式对屋面保温的贡献不大, 除非宽度方向也做搭接 (图12右上) ;三是将保温材料做成两层, 错缝铺设 (图12下) , 此方式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最多, 对于弱化热桥现象有较大的作用。在屋面应用中应当注意:保温材料的铺设一般能够很好地起到保温隔热作用, 但若保温层下方悬空, 因而在保温材料接缝处很难不留缝隙, 尤其是棉毡类保温材料, 在玻璃丝棉两边缘交接处会形成较大空隙 (图12左上) , 空气较易产生对流从而导致保温效果降低。因此, 对于保温隔热要求较高的建筑, 建议采用复合类板材。

3.3.2 隔汽层连接方式

保温棉贴面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是防止室内水蒸气进入保温棉, 二是增加保温层的气密性, 提高保温效果。因贴面宽度有限, 在应用时需注意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搭接密封。若直接将贴面翻起采用订书钉固定, 保温棉被隔开 (图13上) , 接缝处将存在热桥现象, 且气密性不好, 易聚集灰尘, 严重影响装饰性。适合的做法为:单独铺设隔汽层, 隔汽层直接采用粘接密封固定 (图13下) , 搭接量不宜少于150 mm;在隔汽层上方连续铺设保温层 (保温棉接缝避开隔汽层接缝至少150 mm, 且不低于保温层 厚度的1.5倍) 。

3.3.3保温层空间厚度

保温层空间厚度是保证保温效果的充分必要条件。一方面若保温层厚度较保温层空间厚度小 (图14) , 这就会形成一部分空气层, 保温棉在内部很难做到搭接密封或保证错缝搭接质量, 其两侧空气在内部很容易形成对流, 从而对保温隔热不利, 并且由于屋面外层与保温层间具有一定空间, 在潮湿空气进入内部时较易形成结露现象;另一方面若保温层厚度较保温层空间厚度大, 这就使保温层受到空间约束而被压缩, 保温效果亦将显著降低。合理的设计应根据保温层厚度, 合理地设计保温层空间厚度, 通过设计衬檩的方式来解决厚度匹配问题, 并在檩条上方保温棉被压缩位置设置高性能的隔热垫 (图15) , 隔热垫位置热阻要求与周边相同, 以解决热桥现象。

3.3.4实例计算

已知:某项目设计采用100 mm厚16 kg/m2玻璃丝棉, 玻璃丝棉纤维直径为6μm, 保温层空间厚度为50 mm, 计算压缩前后保温棉的传热系数。

解:依据玻璃丝棉密度与导热系数曲线 (图16) 查得16 kg/m2玻璃丝棉的导热系数为0.042 2;压缩后玻璃丝棉容重为32 kg/m2, 导热系数为0.388。

100 mm厚16 kg/m2玻璃丝棉的传热系数及热阻:传热系数0.042 2÷0.1=0.422 W/ (m2·K) , 热阻1÷0.422=2.37 (m2·K) /W;50 mm厚32 kg/m2玻璃丝棉的传热系数及热阻:传热系数0.038 8÷0.05=0.776 W/ (m2·K) , 热阻1÷0.776=1.29 (m2·K) /W。两者比较:传热系数 (0.776-0.442) ÷0.442×100% =84% , 热阻 (2.37-1.29) ÷2.37×100%=46%。

结论:通过计算当把100 mm厚16 kg /m2保温棉厚度压缩一半时, 其传热量增加84%, 热阻减少了46%, 因此压缩后保温棉隔热性能降低了46%。

4 建筑形象因素

建筑形象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指屋面的外观装饰性、板材成型性、耐久性、自清洁性等。

4.1 外观装饰性

主要考察的是建筑造型、板型、颜色的搭配使用。在造型或板型搭配使用过程中势必要进行交接处理, 交接处理首要任务是解决防水问题, 其次才是美观问题。颜色搭配方面除了采用正常的颜色搭配外, 也可采用同种颜色不同方位的排列, 通过视觉效应实现两种颜色的效果。

4.2 板材成型性

这方面应根据板材物理特性进行合理设计。例如, 现在采用的铝镁锰合金板材其物理性能较普通彩钢板有较大的差异 (表2) 。在应用中, 尤其要考虑强度、伸长率、膨胀系数、热导率这几个参数。

在强度上, 因铝镁锰板强度不高, 因此较易成型;但是在应用中还应注意强度计算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重点是要验证板材承载能力、抗风能力和连接系统的受力。在伸长率方面, 铝合金板添加合金元素后对伸长率的影响较小, 某些板材成型时基材容易产生裂纹甚至断裂等问题, 从而导致受力发生变化产生安全隐患, 因此应用前必须进行可靠性验证。在线膨胀系数方面, 铝合金板的是彩钢板的两倍,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更应注意它的热胀冷缩问题 (含板材和收边等配套系统的热胀冷缩) 。如果板的热胀冷缩得不到释放, 必然产生内应力, 导致板面或收边产生变形, 影响建筑外观甚至产生安全隐患。在热导率方面, 铝合金板由于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 大约是钢材的4倍, 因此可以使冬季屋面积雪较快地融化, 从而降低屋面荷载和防水要求。

4.3 材料耐久性

板材耐久性因不同的材料、镀层、涂层以及建筑的使用年限就有所不同, 选用时, 可参考表3进行。

在镀层选择上, 可参见GB/T 12754—2006《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表4进行;在涂层选择上, 可参照表4进行。

5 环保因素

绿色环保所要考虑的因素是经济性、回收利用、绿色节能、无污染等。在屋面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 前期投资建设时就应该考虑后期使用过程中的使用费、维护保养费、对环境的价值、回收利用等因素。

5.1 使用费

使用费主要受功能性热工性能的影响。首先了解建筑外层太阳辐射热吸收热量的大小, 选择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小的面层;其次是由建筑保温隔热效果所决定的。保温隔热效果好室内制冷或制热量相对要求较低, 利于节能。在保温隔热性能上相对单一的材料较易达到要求, 但对建筑而言主要体现在细节处理方面, 若细节处理不当, 在屋脊、檐口、山墙、转角、板底、门窗洞口甚至地面等处都会出现较多热桥, 降低整体屋面系统的热工性能。目前, 一般工业建筑对保温隔热的要求相对较低;而对于保温隔热要求严格的工业建筑、公共设施及民用建筑, 在设计和施工时尤其要注意上述细节。

5.2 维护保养费

主要是指使用过程中的建筑维修、日常保养等方面的费用。建筑维修主要是建设完成后, 因部分位置不能够达到原设计寿命周期或部分位置因设计、施工等不合理而导致的返修费用。

5.3 环境价值

在环境价值方面, 要考虑对屋面系统进行资源开发利用, 例如安装太阳能、雨水回收设施等;另外, 还要尽量选用强度高、质量轻的材料, 从而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的目的。在材料选择上, 还应该选用对人体无害、对环境无污染的材料。

5.4 材料的回收利用

在这方面, 应尽量选用回收利用率较高的产品。例如:彩色涂层钢板由于厚度较薄, 一旦受到腐蚀, 回收利用率较低且回收成本较高;而耐腐蚀性能较好的铝镁锰合金材料、钛锌板、铜板、不锈钢板, 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板材较少受腐蚀, 因此具有较高的资源回收利用率。

6 结语

屋面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考虑目前国内金属面屋面系统设计、加工、施工水平的前提下, 要成功实施优质项目必须把握系统中每一个细节, 优质项目系统的性能将取决于其组合或构造中最薄弱的环节。设计、加工、施工、验收时, 尤其要考虑细节, 细节处理的优劣将是金属面屋面系统合理使用的关键。

摘要:建筑屋面系统依所使用的材料分为金属面和非金属面的两类。本文就目前金属屋面系统发展现状, 结合工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 从设计角度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 指出此类屋面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其安全性、功能性、建筑形象以及绿色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供设计和施工方参考。

关键词:金属屋面系统,设计,安全性,功能性,建筑形象,环保

参考文献

[1]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GB/T 12754—2006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2]尹敏达.围护系统与绿色建筑[C]//中国建筑围护系统行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 2012.

城市配网绝缘化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篇8

关键词:配电系统;绝缘化设计;问题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一、前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使我国的电力产业也要随之不断更新优化,来供应工农业的使用。电力系统是每一个产业最根本的原动力,所以电力系统的改造与维护至关重要,一旦电力系统出现故障,那由此带来的后果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城市建设的加快,配网绝缘线路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加,因而一些发电厂、大型工厂、架空线路等已不能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因此,使用更多的线路就必须应用电缆才能实现。

二、配网设计的内涵

根据电力系统的内部来说,配电网和配电系统都是相对于输电系统来讲,但是要从具体的定义上说,配电网是指向220KV以下的负荷区域供电的网络,包括配电变电站、开关站、电缆和架空线路等一次系统;而配电系统则会复杂的多,除了上述之外还包括一切二次设备,以及电力系统所涉及的处理软件系统,甚至要包括电力人员的硬件系统。

三、配电系统运行的方式

对于变压器的安全运行管理工作室我们日常工作的重点,可以通过对变压器的异常运行情况、常见故障分析的经验总结,将有利于及时、准确判断故障原因、性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变压器是输配电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电器设备,其根据运行维护管理规定变压器必须顶起进行检查,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变压器的运行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力争把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从而保障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变压器异常运行和常见故障的分析如下:

(1)变压器德尔声音会出现异常的情况;

(2)在正常负荷和正常冷却方式下,变压器会楚翔油温不断升高的情况;

(3)在变压器绝缘油颜色出现显著变化的情况;

(4)出现三相电压不平衡的情况。(5)在绝缘瓷套管处出现闪络和爆炸的情况。

四、绝缘化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措施

对于中国地区和企业的供配电系统,电能浪费比较大,其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应分几点:

(1)对于电网绝缘线路的容量与负荷比较不匹配。根据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量迅速增加,原建配电网的设备和导线均与用电量不相匹配,不少地方超负荷运行,不仅影响供电安全,还会大大增加了配电系统的损耗。节能改造的办法就是更新线路与设备。

(2)对于供电绝缘线路电压不合理。有些地区和许多较大型用电单位的供电电压偏低,例如:过去规定企业进线电压应为6千伏,中间需经过多次降压,既需较多的建设资金,又增加了系统的电力损耗。适当提高供电电压,将原二次乃至三次降压减少为一次,可以大大减少供电系统的设备与线路损耗。

(3)对于配网绝缘线路的布局不合理。许多地区的用电户和企业的用电设备远离配电中心,使得低压(0.4千伏)送电距离过长,造成很大的线路损耗和电压降落。在这种情况在旧的大、中型企业中普遍存在,原因是当时设计规定配电中心要建在企业的引进电源的一端。改善的措施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移近配电中心与用电设备的距离,将原来低压长距离送电改为高压长距离、低压短距离送电,可以大大减少送电线路的损耗。

(4)对于配网绝缘线路的无功功率短缺,随着经济的发展,供配电系统中感性负荷迅速增加,众多的配电变压器和电动机处于低负荷率的非经济运行状态,造成供配电系统无功功率的大量需求,如不及时补充,将引起供电电压质量下降,系统损耗增加,既要浪费电能,又将影响供配电设备的使用率,甚至造成事故。解决以上问题的技术措施是在供电方和用电方加装补偿电容,前者称集中补偿,直接受益者供电部门,用户的效益来自少受功率因数不达标的罚款;后者称为就地补偿,直接受益者是用户,主要是减少线路损耗。无功补偿的效益除上述之外,还可以增大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供电成本,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5)对于配电设备绝缘线路陈旧落后,我国在用的配电设备如配电变压器及各类开关,许多是陈旧落后的,由于资金不足和相关部门节能意识不够等各种原因,不能及时更新,结果浪费饿大量电能。例如: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损耗60年代的ST形变压器是70年代初期产品S1型变压器的1.32倍,S1系列又比S6系列的大约14%,而在90年代后期以前应用的S7系列变压器又比S6系列的小45%,90年代末国家推广使用的S9系列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更小。其它就如电磁开关、电缆接头及连接金具等情形类似。如果能及时更新这些成就落后的配电设备,就可配电系统减少大量无谓的电能浪费。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配网绝缘化设计中运用过程要做到科学管理方法,使其达到最佳的使用状态,及最优化的使用方法。减少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整个配网绝缘化设计中应做好相应的防患措施,运用正确合理的施工技术展开电缆敷设,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优质、经济正常运行。由于电力作为我国能源结构中尤为重要的一环,电力能源能否安全、持续的供应,对我国能源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相关管理手段,才能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维护能源安全。

参考文献:

[1]田丰.全地域配网带电作业应用方案浅析[J].科技风,2012(22):103-103.

[2]陆干文,李炳雄.配网架空绝缘导线防雷技术研究[J].电气自动化,2013(03):77-79.

上一篇:大祥区教师招聘考试网下一篇:古代诗歌散文专题3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