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的SWOT分析

2024-10-23

谷歌的SWOT分析(通用8篇)

谷歌的SWOT分析 篇1

Google 公司(第三章)SWOT战略分析

s • Google是全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 搜索引擎占全球搜索引擎市场份额的 84.93 • 充足的资金支持 • 良好的企业和品牌形象 • 技术力量雄厚 • 广告平台服务形式 • 独特的企业文化 • 使用有效的产品 W •

缺乏产品整合

• 管理混乱,缺乏管理人员及商业技术人员 • 没有固定用户 • 缺乏全球战略本土化 O •

互联网高速发展,使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不可限量。• 新产品和服务的推出 • 收购战略

• 成长的移动广告市场 T •

全方位的激烈竞争 • 推广壁垒

• 行业政策及版权问题 • 客户偏好改变 • 政策与企业理念的冲突 • 技术更新加快 • 突发事件的发生 SO •

充分利用其雄厚的资金、技术力量,与图书馆、出版商合作,为广大读者提供海量数字信息资源;

• 提供免费网上查询阅览服务,营造良好的公司形象,赢得更多的网络潜在用户; • 利用公司强大的技术,继续开发新产品,引领市场潮流; • 注重新产品与市场的契合度,并且利用公司多产品所形成的渠道优势进行宣传; WO •

提高android在市场的占有率,让流动客户以及潜在客户成为忠诚客户;

• 提升旧产品,开发新产品,增加顾客数

• 利用自身互联网优势,打出招聘广告,招收高层管理人员 ST •

协调相关版权问题,保护作者知识产权;

• 坚持企业自身立场不变的情况下,尽量与全球各地区当地政策相适应,作出相应调整

• 整合产品,申请版权,保护自身技术知识产权

• 多招收培养企业内部技术工作人员,适应网络技术更新 WT •

各国所在分公司招聘部分高级管理人才以及营销精英,在不改变美国总公司全球战略的情况下,提出更加贴切本地的企业发展战略; • 采用收购战略,整合市场相关产品,并且进一步与公司自身产品进行重组和并以进行提升;

• 根据客户主流偏好,对公司提供的服务进一步优化,巩固本有的顾客,发展新顾客。

• • • • • • • • • • • 组员:

李黎(112333210222)、李兴发(112333210249)、李嗣莹(112333210247)、朱斌(112333210244)、乔林博(112333210221)、郑才献(112333210241)、邓留强(112333210238)、黄永宝(112333210245)、韦航(112333210207)、唐安定(112333210223)• PPT制作:李兴发 • PPT演讲:乔林博、朱斌 • 资料搜集:李黎、李嗣莹、邓留强 • 资料整理处理:黄永宝、韦航、唐安定 • 插图组:李黎、李嗣莹 • 视频组:邓留强、韦航

谷歌的SWOT分析 篇2

1“buy anywhere, read anywhere”的缘起

谷歌的“buy anywhere, read anywhere”项目主要是打造网上电子书店新样版。新的网上电子书店样版最大的优势在于, 所有的图书都会用云技术储存, 读者可以通过任何能上网的设备或工具, 包括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甚至是支持无线上网的手持电子阅读器, 随时随地进入谷歌“云图书馆”, 读者的图书都将被储存于这个“云图书馆”中, 不受设备是否改变的限制。一旦在一个设备上已经获取图书, 就会有缓存, 下次处于离线状态也能阅读。谷歌的“buy anywhere, read anywhere”项目理念, 就是这个网上电子书店是对读者开放的, 读者可以购买谷歌的阅读器, 也可以从第三方零售商或出版商处购买, 包括苹果和亚马逊的电子阅读器, 不受单一设备、软件和零售商的限制。

“buy anywhere, read anywhere”的内容:

谷歌网上电子书店主要提出三种商业模式:一是通过谷歌网购买电子书, 出版商与谷歌按”63:37“分成;二是通过零售书商购买电子图, 出版商从中拿取45%, 零售商与谷歌分享余下的55%;三是通过出商购买电子图书, 而这部分的分成尚未确定。如果谷歌的电子图书要打折, 那么打折的利益损失部分要从谷歌的利润中支出。通过”buy anywhere, read anywhere“项目, 许多已经进入公有领域的图书将再通过谷歌电子书店发行问世, 由于这部分图书的版权已经过期, 不受限于出版商, 因此数百万种绝版图书将成为谷歌另一个收入来源, 著作权有效但已经绝版的图书的销售也仍然在讨论中。

2 谷歌新政与旧的扫描图书工程的区别

谷歌网上电子书店新样版与原来的扫描图书工程不同, 因为”buy anywhere, read anywhere“是一个有别于扫描图书工程的全新概念。首先, 凡是在谷歌的网上电子书店销售的电子图书, 均是获得版权许可的图书, 或者是进入公有领域的绝版书。其次, 谷歌的赢利主要从购买图书的读者的钱包中获取, 并与出版商、零售商等合作伙伴利润分成。最后, 在”buy anywhere, read anywhere“项目中, 谷歌向出版商提供技术支持, 将参与合作的出版社纸质图书电子化, 然后在谷歌提供的平台——网上电子书店上进行销售。而谷歌的扫描图书工程则是大规模自行扫描图书建立数字图书馆, 为读者提供图书检索和浏览图书目次页和部分页面的功能, 其中进入公有领域的图书可以免费全文阅读和下载。谷歌此举直接越过了版权法的保护而遭到了多数反抗和诸多诉讼, 经过两年努力虽达成初步和解协议, 愿意为受版权保护图书提供”微额“版税, 但是反对派仍不在少数。反对派最主要的理由就是谷歌未经版权允许的图书搜索将会侵犯出版商与作者的权益。与”buy anywhere, read anywhere“不同的是, 谷歌在扫描工程中是免费提供给读者内容的, 其赢利主要来自于在电子图书中投放的广告收益。无论是”buy anywhere, read anywhere“项目还是谷歌扫描图书工程, 不可否认都属于商业行为, 只是在这两个项目中谷歌获取利益的对象不同, 对待文字领域的版权相关规定的态度也不同。对于出版商手中握着大量的图书版权, 谷歌直接越过出版商进入图书数字化进程势必会遭到抵制。相反, 谷歌提供技术和平台, 与出版商分享利益, 就能推进图书数字化。出版商态度变化的实质出版商从不断和谷歌打侵权官司对抗到如今纷纷抛出橄榄枝合作, 态度发生了大转变。究其原因, 有三个:其一, 出版商从原来的没有收益到现在和谷歌分成电子图书的销售收入, 经济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谷歌扫描图书工程遭到抵制主要是因为谷歌绕过图书版权保护向读者免费提供图书检索, 谷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广告收入来获益, 而对于图书的提供者--作者和出版商来说却没有利益来源。对于谷歌的这一做法, 出版商无法创造自己的赢利模式。新推出的”buy anywhere, read anywhere“项目, 谷歌和出版商通过不同下载方式来决定分成方式, 保证了出版社的收益来源。出版商最关心的是图书的版权, 在目前出版商授权的情况下, 谷歌变身图书发行商, 利用谷歌的影响力, 增加了图书的销售渠道, 这是大多数出版商都愿意看到的。其二, 谷歌网上电子书店新样版的出现, 使得出版商在电子图书定价权上拥有更多话语权。亚马逊电子图书一度垄断了电子图书定价权, 使得出版商在电子图书领域处于被动地位。i Pad的出现开始动摇亚马逊的批发定价模式, 出版商开始掌握电子图书定价权。对出版商而言, 他们总是希望在电子图书市场上有更多电子图书销售竞争者加入, 这样出版商就有更多的合作对象来选择, 可以平衡出版商与合作者之间的关系, 从而更有利于出版商来决定电子图书的定价。其三, 谷歌的利益分成是以出版商为主, 更符合出版商的本来意愿。从谷歌提供的几种商业模式来看, 出版商的利润分成是最多的。以出版商为主的利润分成, 显然是出版商愿意合作的重要因素。

3 电子图书新的格局

对于众人看好的电子图书市场, 电子阅读器的竞争异常激烈, 谷歌的加入势必会形成一个”三国鼎立“的新格局。2007年, 亚马逊的Kindle开始打开电子书市场。凭借着亚马逊的图书资源优势, 风头一时无两。但随着今年苹果的i Pad闪亮登场, 亚马逊一家独大的电子图书定价模式也受到冲击。现在, 谷歌目前拥有版权合作的图书以及著作权过期的图书品种多达400万种, 以谷歌在网络搜索引擎的市场占有率看, 谷歌这股注入电子图书市场的新力量将是Kindle和i Pad的强大竞争对手, 不容小觑。谷歌的”buy anywhere, read anywhere“项目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通过任何设备进入谷歌网上电子书店购买图书, 这就意味着, 原本通过i P a d和Kindle等电子阅读器购买电子图书的读者, 同时也可以登陆谷歌的网上电子书店购买电子书, 面临更多的选择机会。i Pad原本打造的i Books书店和Kindle对应的亚马逊电子图书可能会被谷歌夺走一部分市场。在网络资源方面, 谷歌的优势则更为突出。谷歌整合了众多出版商的资源优势, 以大量丰富的图书资源吸引读者, 同时, 谷歌”buy anywhere, read anywhere“开放式的概念, 不受地点、设备、软件的限制, 使谷歌网上书店更为便捷。

在这场竞争中, 出版商也成为各大电子书技术商争相签约的对象。在这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中, 市场竞争更为自由激烈。出版商占据着内容优势, 使电子图书销售模式从批发模式改为代理模式, 这也保证了出版商对电子图书的定价模式享有更多的话语权。出版商转型内容提供商, 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仍占据上游地位。出版商售卖的是图书内容, 而销售渠道从单一的纸质拓展到数字版, 且越多的技术商的竞争更有助于出版商能更多获利。出版商经过谷歌的侵权威胁后, 现在终于步入了正常轨道, 找回了自己的感觉。

4 我国电子图书市场分析

在我国, 电子图书市场也是一块新兴的市场。方正阿帕比和超星是国内电子图书技术开发商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两家。阿帕比目前已经与我国400多家出版单位合作发行电子图书, 超星是目前最大的中文数字图书馆。两家在内容资源上都具有较大优势, 但是目前读者阅读两家的图书时还要通过电脑终端, 阅读渠道相对单一。国外Kindle、i Pad盛行电子图书市场, 国内在2009年也涌现了一批电子阅读器品牌, 如汉王电纸书等, 这些电子阅读器厂商在内容资源平台搭建方面较落后, 不能满足市场的阅读需求, 急需丰富的内容资源的支持。但是, 国内的数字资源平台与这些终端厂家以及其他移动终端之间鲜有合作。这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电子图书市场尚未形成规模, 数字出版领域的立法也不健全, 国民的版权保护意识不强, 导致国内电子图书市场的各商家间合作的赢利模式难以建立, 这些都阻碍了我国电子图书市场的发展。要发展我国的电子图书市场, 最关键的还是要健全相关数字出版领域的法律法规, 先为电子图书市场中的各商家提供一个安全的竞争环境, 否则受版权问题的困扰, 电子图书市场很难拓宽销售渠道。

5 结论

欧美电子图书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谷歌成功与出版商化敌为友, 也为这块原本竞争激烈的市场弥漫起更浓的火药味。出版商要在这场竞争中抓住机遇就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 和各技术商进行合作, 拓展销售渠道, 最终共赢。在这一点上, 欧美电子图书市场相对比较成熟, 其发展趋势对于我国电子图书市场发展有较大借鉴意义。

摘要:欧美电子图书市场日渐向好, 谷歌适时推出“buy anywhere, read anywhere”项目, 项目商业模式满足了多方利益需求, 达成了出版商、销售商和谷歌的共同利润分成。

关键词:电子图书,电子图书市场“,buy anywhere, read anywhere”项目,欧美

参考文献

[1]梁松涛.美日电子图书风生水起[EB/OL]http://www.yilin.com/dy-namic_a.aspx?id=13085.

[2]练小川.眼花缭乱的美国电子书市场出版参考, 2010 (9) 下旬刊.

[3]婷.谷歌进军电子书店.电子书市场硝烟弥漫[EB/OL]http://www.chinaxzwcb.com/2010-12/30/content_214533.htm, 2010-12-30.

谷歌的成功在于“人事分析” 篇3

一家优秀的公司,除了要不断进行科技及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还必须要精通用人之道。

“任何一个好的老板至少把20%的时间放在招聘上。”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说,“我曾经的老板比尔·盖茨也从来没有少过20%。而谷歌的CEO,即使不参加战略并购方案讨论,也会亲自看完每位将要雇佣人员的简历。”

人才,对于这种世界级的企业而言,是管理者最为看重的资源之一。

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并希望招入一个“大牛”同学,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如愿。不过李开复并未就此放弃,依然坚持每年关注他的动向,并适时询问他是否愿意加盟微软。最终,在第五年,这位“大牛”回到了北京,加盟微软团队。

优秀人才的加盟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能成功,不过优秀的企业必然有着优秀的人事管理制度。连续三年荣膺全球最佳雇主的谷歌,不仅对产品的研发保持着高度的创新能力,而且非常热衷于研究和创新人事管理制度。

2013年,当谷歌成为首个股价突破800美元的科技公司时,外界纷纷将这种成就解读为领先的技术及商业模式,谷歌却坚定地认为,他们的成功来源于“人事分析”。

谷歌的人力资源部门和其他部门一样,需要根据数据制定决策和政策,包括补贴、人才管理、招聘和其他所有人力资源问题。

“他们会根据数据来判断,是否要给你加薪、升职,或者调动到一个更适合的岗位,你只需要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供职于广州天河软件园一家IT公司的产品经理这样描述谷歌的工作环境,“这绝对不是我们平时在帖子上看到的那么简单。”

在谷歌,有一个专门部门研究公司的组成和结构,叫做人类和创新实验室,他们不断地在公司内部进行管理实验,试图找出管理一家大规模公司的最好方法。谷歌人事部的“人类分析”小组负责人普拉萨德表示:“我们试着将人们做出的决定和工程决议的严格性达到相同标准。”

在分析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很有趣的例子。比方说,谷歌曾向员工调查,是更愿意增加1000美元的基本工资,还是2000美元的奖金。结果更多的员工选择了增加基本工资。基于这种调查,谷歌给员工整体加薪10%;而基于另外一个对餐厅的实验,谷歌发现,如果将餐厅8英寸大小的盘子摆放在12英寸大小的旁边,员工会吃得更少、更健康。

对于这种基于数据分析的人性化管理,谷歌人力运营高级副总裁拉斯洛·博克说:“你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而不必分心做其他的事情。这样不是更好吗?”

“人类分析”小组还通过对现有招聘和晋升惯例的调查,来预测公司未来的组织结构。在几年前的一次调查中,他们发现,如果谷歌延续现有的晋升速度,最终将形成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不利于基层员工晋升。因此,谷歌采取了新的做法:如果有人晋升或离职,不会用现有人员补充,而是从外部招聘底层员工。

谷歌的SWOT分析 篇4

谷歌申请可识别身份的隐形眼镜专利

报道称,隐形眼镜上的传感器在形成佩戴者的虹膜图像后,与已存储在设备内存中相同虹膜的图像进行比对,

如果两幅图像匹配,那么佩戴者身份就会被识别,从而门就会为佩戴者开锁,或者佩戴者就可以访问一份包含秘密资料的文件。

谷歌专利并未具体阐明这项技术应用的细节。该隐形眼镜预计可能会被用于多种技术和环境下的生物特征识别用途。

谷歌隐形眼镜专利图

谷歌还一直在忙于测试智能隐形眼镜,后者日后可能会被糖尿病患者用来测试血糖浓度。这种隐形眼镜是在两层透镜材料之间嵌入微小芯片和传感器。当眼泪通过透镜材料中的细小穿孔接触到传感器后,传感器就能从眼泪中测出血糖浓度。该透镜每秒钟可测试一次血糖浓度。

谷歌的“野心” 篇5

据悉,这个更新的版本将会在今年第四季度投入使用,并可能随之推出一款新的Nexus移动设备。

目前,有众多的设备运行着各种不同的Android版本,其中Android 2.2版本最为流行。一些旧的Android手机却还在采用Android 2.1版本或更老的版本,而一些最新的设备,诸如三星的Galaxy S2上运行的就是Android 2.3.3智能手机版本。Android 3.0(又称蜂巢)则是谷歌专门针对平板电脑开发的第一个Android变体。这样,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已经完全覆盖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为它们建立一个统一平台成了“冰淇淋三明治”的光荣使命。

谷歌认为,Android操作系统的统一是占领移动设备市场的关键。业界的专家一直在强调“生态系统”,并认为制造商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平台。谷歌希望借助“冰淇淋三明治”来推动自己的生态系统的发展。

Android严重分化,对于开发者来说是个棘手的问题,因为他们每开发一款应用都要针对部分设备或全部设备进行换代。而苹果封闭的iOS操作系统使开发者只需为一个平台开发应用,便能兼容所有的苹果设备。

不过,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统一Android平台?谷歌没有给出具体答案。

谷歌指出,它们正在与主要的制造商和网络签约交易,以确保未来的更新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更快。然而,在这个阶段,谷歌还只是在和美国供应商签约。

谷歌的移动企图 篇6

多触角的延伸

当互联网巨头进入到移动互联网领域,人们对于谷歌最大的感慨在于其“触角”已经深入到移动互联网的各个层面:终端、操作系统、运营、应用,昭示了其志在必得的雄心。

目前,谷歌在中国正式推出手机语音搜索,该应用目前仅能在诺基亚S60系列手机上使用。用户使用此项服务时,说出中文普通话指令就能快捷地从互联网上搜索到所需内容,而此前语音搜索工具仅支持英文功能。

这项服务在中国的推出,标志着谷歌在应用层面的触角开始延展。手机语音搜索的推出,如同手机生活搜索的推广一样,将促进谷歌与用户的亲密接触,并力争得到用户的认可。

而在另~个战场——操作系统方面,谷歌所吸引的不仅仅是用户,还有合作伙伴以及竞争对手。Android被称为~个真正意义上的最为开放的移动设备综合平台,它使得开发商、无线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能够更好、更快地将创新性产品推向市场,同时降低成本。现在,Android已经获得覆盖12个国家的10个移动运营商的支持,开发了超过4900个应用。不久前,中国移动基于Android平台开发的OPhone手机也已经开卖,谷歌在中国运营商层面又得到了多一层的支持。

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说:“苹果iPhone智能手机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市场成功,其关键因素就是向用户提供了大量应用程序,其中不少能够免费使用。而我们已开发出Android手机平台,且得到了大量合作伙伴的支持,因此我个人坚信,Android也将成为非常重要的手机平台。”

目前苹果iPhon e应用程序商店提供的应用程序数量已超过10万款,Android应用程序数量已超过1.2万款。美国第一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无线也开始发售名为Droid的智能手机,该产品由摩托罗拉制造,使用谷歌Android平台。

在谷歌自身来看,基于Android平台开发的手机地图等搜索服务正在不断涌现。谷歌移动搜索的愿景是:以搜索为基础和核心,开发丰富的手机搜索应用与打造开放的手机操作系统双管齐下,让人们借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接人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及使用丰富的移动应用服务。

通过终端、操作系统和应用的多管齐下,谷歌移动数据流量获得了跳跃式的增长。不断延伸的手机应用商店、移动产品服务,将谷歌移动互联网带入一片美妙的境地。

商业探索

当然,布局市场、获得用户的初衷和目的总是围绕着商业利益而进行。在紧锣密鼓抢占移动互联网市场之时,谷歌也在不断进行商业方面的探索,真正发掘用户手机中的商业利益。日前,谷歌以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手机广告网络公司AdMob,深入布局移动广告。该公司主要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中投放广告,投放形式通常为旗帜广告,并出现在手机屏幕的顶部或底部,同时也会在手机服务网站中投放相应广告。

事实上,谷歌已经拥有DoubleClick Mobile手机广告交付系统,这一系统是谷歌在2008年以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DouhleClick时获得的。谷歌称,收购AdMob将使其在手机广告市场上拥有更加专业的技术,而这一市场预计将在未来几十年中迅速增长。

施密特表示,收购移动广告公司AdMob,将使谷歌在移动广告产业的实力得以大幅提高。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知名市场研究公司ID c分析师卡斯顿·韦德(Karsten Weide)表示,收购AdMob后,谷歌将成为美国第一大移动广告公司,其市场份额将由原先30%增至40%。施密特称,利用AdMob技术,谷歌今后将向不同手机平台(如苹果iPhone、谷歌Android等)的用户投放各类广告,这些广告将出现在智能手机的各类应用程序当中,其业务类型包括游戏、个人理财工具和音乐软件等等。

另外,谷歌已经在手机上推出AdSense广告和图片广告,期望进一步发掘商业利益。在中国,谷歌在移动广告市场上也正在努力。施密特透露:“谷歌移动广告收入的增速已超过了我们常规收入的增速。各种迹象表明,移动广告产业的市场增长潜力非常巨大。”

不过,现在整个移动广告市场的规模还很小。eMarketer估计2009年移动广告市场的总收人大约只有4.16亿美元,而整个网络广告市场的总收入为240亿美元,电视广告市场的总收入为510亿美元,报纸广告市场的总收入为380亿美元。此外,谷歌在这片市场上还不会被视为最大的服务商,这也表明手机广告将会是网络广告发展的下一个契机。

面临夹击

易观国际分析师方丽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明确提出了谷歌在移动互联网的多种优势,其中包括,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开发保持一度的创新理念,对移动互联网市场技术演进的应变能力较高;互联网品牌及用户为其移动互联网发展奠定了用户基础,在产业链中的终端、操作系统、运营、应用开发四方面渗透移动互联网,对产业链的控制能力较高,全球化战略覆盖受众丰富。

显而易见,谷歌依靠以上独特的优势,正在积极进入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同时,它所采取的方式与其他各家均不重合,形成了强劲的竞争力。所以,在这个未知的市场上,它必须面对可知的竞争对手、不太明朗的用户习惯和接受方式,寻找到用户最终能够适应和喜欢的服务形式,从而最终发掘移动互联网的金矿。

谷歌的挑战首先来自其他利益受到或将会受到损伤的厂商。当谷歌的“触角”触及不同的方向,这些未知的挑战就早已不可避免:操作系统的发展,引来了苹果、Symbian等一系列阵营的敌视;手机应用商店也明显挑战者苹果的领域,甚至微软的智能手机和应用商店都视谷歌为劲敌;手机搜索等产品的发展,在扩展自身发展领域的同时,也挑战了其他搜索厂商的极限。谷歌的种种努力,在市场布局方面取得了成绩,但是不可避免地激怒了既得利益者。

11月初,德国移动运营商02宣布,同雅虎签署一项为期多年的合作协议。协议规定,雅虎将向访问02德国移动门户网的手机用户独家提供搜索服务。此外,这些用户也可访问雅虎其他各项互联网服务。业界人士认为,雅虎此举意在德国移动搜索市场向谷歌发起挑战。除02德国外,雅虎还同02在其他15个国家(分别位于欧洲和拉丁美洲)签署了类似合作协议。可以预见,在将来的发展中,谷歌也不得不时刻面临着来自各个领域的攻击。

与来自其他企业的竞争相比,对谷歌来说更大的挑战其实来自市场和用户。方丽认为,谷歌在移动互联网将需要面对以下问题:品牌认知对新增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渗透不够;当前移动互联网产品及服务无法满足移动互联网用户娱乐化需求。

谷歌的门为谁开? 篇7

跟同学聊天时,同学说他的一个朋友在谷歌得到了一份工作,说这个话的时候,他一脸的崇拜,我这个听的人也一脸的崇拜。我们一致认为,如果说微软改变了我们思维的话,谷歌其实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周围的世界。

他朋友是这样得到谷歌工作的:

偶然有一天,他在大学校园的一个广告栏里,看到一张小小的广告,上面写着“www”,然后是个很怪的数学符号,他觉得很有意思,就把这个网址记在了脑子里,回家上网的时候,就顺便点进去看。没有多余的内容,就是一道未解的数学题,他觉得很有意思,决定把这道题解出来。这道题并不容易,结果花了半个小时,等他解出题目以后,突然弹出一个表格,请他填写。

谷歌的门就这样向他打开了。

难道你能说想出这一招的人太狡猾了吗?不能!

在花花绿绿的广告栏里注意到一张不起眼的广告——说明这个人对他周围世界的新鲜事物很留意:把这个网址记在脑子里——说明这个人过目不忘:回到家还记得点进去看一看——说明他喜欢尝试,不怕动脑筋:最后把题解答出来了——说明他智商也不低。

谷歌的社会化野心 篇8

施密特并没有在一味地做着减法。在另一边——社交游戏领域,谷歌的投入已经远远的超出了外界的预期。早在今年6月底,就有消息盛传谷歌正计划推出一款与Facebook主要竞争的社交网络服务,其名为“Google Me”,目前尚未得到谷歌方面的证实。8月6日,谷歌宣布已经收购了游戏网站Slide,而后者是个名副其实的“与人有关”的网站。此前,谷歌已经在Gmail、谷歌文件、Blogger、Picasa和YouTube等产品中加入了强大的社交元素。此外,谷歌还悄无声息地向社交游戏网站Zynga投资了至少1亿美元,Zyngag将在未来6个月被谷歌寄予厚望。

Slide也绝不会是谷歌通过社交游戏和应用战略来对抗Facebook而采取的最后一项措施。8月10日,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收购了一家名为Jambool的虚拟货币技术创业公司。据记者了解,Jambool是在Facebook推出开发者平台与credits虚拟货币系统之间出现的众多虚拟货币技术创业公司之一。随着Facebook大力推广Credits,许多第三方虚拟货币提供商可能会倒闭,它们将寻求退出战略——最有前途的结果或许就是投向谷歌的怀抱。

创立12年来,谷歌及其创始人正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核心业务——在线搜索的增长放缓。不得不承认,消费者使用网络的方式发生了变化,Facebook代表的是一个比Google更强大的时代。分析认为,“网络体验越来越向移动和社交方向发展。连接无时无处不在。谷歌需要在新世界找到真正的成功,或者为网络策动下一个重要演变。”

斯密特并不认为谷歌与Facebook交恶,但他却不得不承认关系网络比垂直型网络更高明这个事实。谷歌正在寻求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来促进其互联网核心业务的增长,而像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正是让消费者进入互联网的有效途径。

同作为增值服务提供者的谷歌,是平台化战略最早的践行者之一。搜索引擎作为信息枢纽,具有平台的内在属性——海量信息按照用户制定的规则被组织起来。Facebook平台实际上也具有这种组织信息的功能,但与谷歌不同的是,这种组织机制不依赖于蜘蛛程序(搜索引擎中的爬虫抓取)和佩奇位阶(网页级别,Page Rank技术),而依赖于用户的人际关系网络。对用户而言,这两种组织方式各有所长,但对谷歌而言,Facebook的组织方式明显动摇了它作为信息枢纽的地位。

谷歌一直在扩张,只是这次采用的是迂回的方式。Slide和Zynga之前都是在Facebook平台上已经获得巨大成功的产品,谷歌正在削弱Facebook同使之壮大的公司之间的一些联系。

必然,Facebook也明显感觉到了来自谷歌这个强大竞争对手的威胁,并积极出击。据悉,Facebook已购买18项社交网络专利,这意味着,其控制范围将超越社交网络。对于拥有5亿活跃用户数的Facebook来说,并不必要过分紧张,除此之外,Facebook用户的黏性和忠诚度也令人惊讶。

上一篇:黑龙江志愿者服务平台下一篇:新学期的感受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