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理解训练题(精选8篇)
小学阅读理解训练题 篇1
莫泊桑学写作
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早在青少年时期就爱好写作。他如饥似渴地读了许多文学名著,也写了不少文章。不管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是写作技巧、语言,都没有什么特色。他非常苦恼,就带着自己的几篇作品去请教当时的著名作家福楼拜。福楼拜对他说:“问题很简单,主要是你观察的功夫不到家,现在你就从观察马车开始吧。每天都有马车从你家门前经过,你就仔细观察一番,把看到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
莫泊桑回到家后按福楼拜的要求,全神贯注地观察马车在晴天和雨天、上坡和下坡时行驶的不同样子,还仔细观察了赶车人在暴风雨中和烈日下的不同表情„„他将观察到的这些材料写进作品里,又送给福楼拜看。福楼拜看了他的文章后满意地笑了,他对莫泊桑说:“()你观察得仔细,写作有了进步,但贵在坚持啊!” 莫泊桑将福楼拜的话铭记在心,不断深入生活,仔细观察,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他一生中写了近300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成了闻名世界的大作家。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如饥似渴: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烦恼()举世闻名()牢记()专心致志()3.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从莫泊桑成功的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花的启示
在我家的小院里,种着两种花:牵牛花和郁春棒。这是两种不同品格的花。
牵牛花一向是把根埋在土里,自己依靠着葡萄架向上爬,那纤细而瘫软的身体是那样(柔弱),仿佛一阵轻风就能吹倒似的;而那郁春棒总是把根深深在所在土壤里,依靠自己吸收的养料,在狂风暴雨的侵袭下,顽强地生长着。
春暖花开的季节,牵牛花开出这一朵朵镶着五颜六色花边、色彩艳丽的花朵,它躺在毛茸茸的叶子上,吹着喇叭(夸耀)着自己的美貌。在又大又圆的绿洲中郁春棒也(捧出)一朵朵水灵灵的白花。白花绿叶,格外淡雅,但它并没有为此而飘飘然,只是默默在散发着浓郁的清香。这香气令人欲醉,招惹蜂飞蝶舞。
一进入金色的秋天,牵牛花早已枯黄的叶子纷纷凋零,花蕾也渐渐枯萎,最后只结下几粒(干瘪)的种子就死了;郁春棒也脱去翠绿的外衣,只留下几根一寸来长的茎露出地面,待到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就又(破)土萌发。
在社会上,有的人软弱而肤浅,有的人扎实而坚强;有的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居功自傲到处炫耀,有的人默默无闻为大家做了许多好事,从不向人夸耀;有的人遇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垂头丧气,有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勇往直前,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花是没有思维能力的,它只能按照自己的本性生存于世,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他会决定自己怎能样做人。
亲爱的朋友,你喜欢哪种人,究竟做哪种人呢?
1、从文中括号里各选取一外最合适的词,把序号填在下面:⑴ ;⑵ ;⑶ ;⑷ ;⑸。
2、从文中找出下面几个词语的反义词,对应写在下面:扎实 ;坚强 ;勇往直前。
3、如果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确定下面的划分中哪种是正确的,请在后面的括号里打“√”,否则打“×”。
①第一、二节为一部分,第三到第七节为第二部分。();
②第一到第四节为一部分,第五到第七为第二部分。()
③第一到第五节为一部分,第六到第七为第二部分。()
4、判断下面几组句子,每组句子中哪一种是最为正确的、全面的,在句子后面括号里用“√”表示出来。
①a文中写了郁金棒两个特点:一是扎根深,自己吸取养料顽强生长;二是并不炫耀自己,只是默默地发出浓香。()
b文中写了郁金棒三个特点:一在狂风暴雨下仍然生长,二是长着白色的花,绿色的叶;三是春天萌发。()
c文中写了郁金棒三个特点,一是所根深,自己吸取养料顽强生长;二是并不炫耀自己,只是默默地散发着浓香;三是秋天留下茎,春天再萌发。()
②a文章的中心是:既赞扬郁金棒,赞扬像郁金棒那样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人。()
b文章的中心是借花喻人,赞扬了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人;批判了有了成绩喜欢炫耀自己、遇到困难又畏葸不前的人。()
C文章的中心是着重赞扬了郁春棒,批判了牵牛花。
5、判断一下,下面对句子“牵牛花开出了一朵朵镶着五颜六色花边、色彩艳丽的花朵”的缩句练习中,哪一句最合适,在句后括号中用“√”表示出来。①牵牛花开出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朵。()
②牵牛花开出了一朵朵花。()
③牵牛花开花。()
④开出花。()
(一)圆是美丽的舞剧《丝路花雨》演出结束,光溜溜的圆、直通通的线段和小小的点,一起从剧院走出来。圆问道:“你们知道为什么英娘的舞那么美?”线段和点都摇摇头。圆得意的说:“这是因为英娘舞蹈时,手和脚都是按着圆来舞动的,所以让人感觉到美。这美啊,就美在我圆身上了!你们知道吗?” 圆瞟了一眼线段和点说:“唉,一个又瘦又高,一个又矮又小,谁看得上你们呀!” 线段说:“既然你说你美,那你画张像吧!” “那还不容易!”圆说完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像个大南瓜,又画了一个圈,更难看了,像一个泄了起的皮球。圆一个接一个的画圈,结果没有一个圈是圆圆的。于是,线段对点说:“还是咱们两个给它画张像吧!”“好”点把线段固定在一个地方,然后让线段绕着点转个圈子„„看,一个美丽的圆出现了!圆吃惊了:“怎么回事?你俩会画我的像?” 线段点点头:“想画圆就少不了我和点。点是圆的圆心,线段是圆的半径。有了圆心和半径,才能画出圆呀。”点拉着圆的手说:“别忘了,你这个美丽的圆是靠我们这些又瘦又高的线段和又矮又小的点组成的呀!” 圆羞愧地低下头。是的,要是世界上没有点和线段,那就没有圆。没有圆,那也就没有英娘的舞姿。
1、照样子,写词语。
光溜溜
2、用横线画出圆得意、瞧不起别人的句子。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4、读了短文,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我爱荷叶
古人的诗文中赞美荷花的确实不少。荷花固然值得赞美,然而,我却更爱荷叶。∥
如果没有荷叶,只剩一朵朵光杆荷花,孤独无依地站着,就显得单调。如果没有荷叶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就长不出这些漂亮的荷花。看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重。久旱初雨,对像珍珠一样宝贵的水,它们一点一滴不沾唇。它们总是小心地把水保存起来,留给湖中的鱼儿。风雨袭来,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打,就是翻过来也忘我地保护荷花。烈日吐火,它们个个撑起绿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荷叶作为药材,可以去热清火;荷叶作为特别的包装材料,不怕水浸,不怕油污;用荷叶煮成粥,碧绿馨香,清爽可口。∥
当人们指点、欣赏荷花时,荷叶从不计较,不争名,不求利,不出风头,不争地位。它总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战斗。
荷叶是美的,我爱它的外表,更爱它的心灵。∥
1、在文中找出符合下列意思的词语。(1)孤单而没有依靠。()(2)形容味道清新而且爽口。
()
3、填空。(1)“如果没有荷叶,只剩下一朵朵光杆荷花,孤独无依地站着,就显得单调。”这说明荷花虽好看,但还得靠
(2)荷叶的作用有:①
②
③
4、短文第四自然段内容歌颂了荷叶的精神是()。
A、助人为乐的精神
B、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C、吃苦耐劳的精神
父爱
深秋的月光斜照在小床上,孩子正睡着香甜。一旁,阿久伯凝视着她红嘟嘟的睡脸,良久,再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
和以往一样,他下班回家,孩子也放学了。晚饭后,孩子照例要求听他讲故事。
“爸爸,讲你的‘拇指’故事嘛!”孩子撒娇地抬起晶亮的眼,极可爱的模(mú mó)样。
他最是不能拒绝这种惹人怜(lín lián)惜的撒娇口吻,尽管他已将这个故事说了不下数(shǔ shù)遍。但孩子爱听嘛,在她的心目中,它正可证明她爸爸的英雄形象。
“那是小琪琪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一天晚上,小偷进入我们的家„„爸爸为了保护妈妈,和小偷打起来„„小偷走了,但是爸爸右手的大拇指被小偷拿着的小刀削去一片肉。”他随着孩子的目光也瞧了瞧右手的大拇指。
“痛不痛?”孩子照例问,关切地。
“不痛不痛,爸爸保护妈妈和小琪琪是应该的。”
孩子得到她心中满意的回答,再次高兴地笑了。
但是,只有他心中明白,他不过是一个最平凡的爸爸,那拇指伤痕,只是他一个爱心的表露罢了,那还算不了什么。他结婚很迟,而可怜的小琪琪,一生下来就成了没妈妈的孩子。两年前的一个夜晚,就是孩子刚满六岁的那一晚她发高烧,口里吐着白沫。他本该在她的嘴里放只汤匙防她咬伤自己,但又怕伤了她稚嫩的舌头,于是,他仅迟疑了一会儿,决然地将洗净的右手拇指放入孩子的嘴。那夜过后,小琪琪的烧退了,但也咬掉了他指端的肉块。
小床上,月光下的孩子正睡得香甜。他擦干了泪水,嘴边隐约地浮起了笑意。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语。
A.良久,两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
B.和以往一样,他下班回家,孩子也放学了。()
C.他仅迟疑了一会儿,决然地将洗净的右手拇指放入孩子的嘴。()
3.用“
”画出最能表现父爱的句子。
答案参考
如饥似渴的中文解释 【解释】:形容要求很迫切,好象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出自】:三国魏•曹植《责躬》计:“迟奉圣颜,如渴如饥。” 【示例】:我~地把那二十几页的长文,一口气读下去。【近义词】:迫不及待、手不释卷 【反义词】:不慌不忙、四平八稳苦恼
闻名世界
铭记
全神贯注
不断深入生活,仔细观察,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小学阅读理解训练题 篇2
关键词:阅读理解,主旨大意,教学设计,高三英语,课前分析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 英语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因此高考命题也是围绕着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而设计的。整体分析试卷可以发现阅读理解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它旨在检验学生的语篇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考生还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较好的语感、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于阅读理解的考查形式多样, 题材广泛, 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高效地完成相应任务, 所以如何降低难度是在高三复习阶段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2.学生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输入量, 能够运用基本的技巧来解决较熟悉或难度系数一般的文章。然而由于高考在篇章选择上范围很广, 有英语文学作品、科普文章、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等, 而且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也较全面。如要求学生能理解语篇主旨大意;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推断生词的词义;根据文中事实和线索做出简单的判断和理解;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文脉逻辑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根据所读, 用恰当的词语补全文章提纲、关键内容或作要词词语转换。这样就需要学生平时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课外能广泛阅读各种题材的英语文章以储备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 并会灵活运用合适的技巧来应对阅读理解的各种考题。而把握文章主旨大意是解决其他题目的关键, 所以指导学生培养这方面的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3.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训练, 学生能够了解阅读理解主旨大意题的题型特点和解题思路。 (2) 能力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顺利掌握基本的解题策略并能提高答题准确率。 (3) 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训练, 学生能缓解解题压力并积累更多的解题经验。
4.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主旨大意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迅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并推导出相关的主旨大意。
6.教学方式。以练习为主, 概括为辅;练中讲, 讲中悟的方法。
7.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
二、教学过程
Step One:Lead-i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B)
A.A Childhood Dream B.A Mother’s Love
C.A Graduation Party D.A Special Birthday
Facts:my 12th birthday (got the gardenia) , (father died) my graduation, dancefelt loved (like the gardenia) , mother’s death
【设计说明】本次导入是对家庭作业的检查, 引导学生通过解剖文章的事实, 理清发展脉络并最终得出线索, 由此引出本课的教学点, 即如何抓主旨大意。
Step Two:Classifications and question forms
1.Introduce three types:标题 (Title) ;中心大意 (Main Idea) ;写作目的 (Purpose)
2.Introduce the ways of putting forward the questions:
(1) What does the writer mainly tell us?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4) Which is the subject discussed in the text?
(5) The best headline for this newspaper article is___.
(6) What’s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7)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_____
【设计说明】鼓励学生通过三种分类和七种常见提问方式掌握辨别主旨大意题的方法以便能用合理的技巧去解决问题。
Step Three:Practice
Task 1:Kleptomania is an illness of the mind that gives a person the desire to steal.Such a person is not really a thief.They are sick and cannot help themselves.All small children act naturally and as they grow up they normally learn to control their actions.People with kleptomania for certain medical reasons have failed to develop control over their desire to take things that do not belong to them.With medical help they may become normal citizens again.They things that a kleptomaniac steals are seldom of great value.
They often give away what they have stolen or collect objects without using them.
Q:What is the topic of the text? (B)
A.Young Thieves. B.An Unusual Illness.
C.Reasons for Stealing D.A Normal Child’s Actions
【设计说明】本篇文章的主题句出现在开头, 帮助学生能看懂这种总—分—分 (演绎法) 模式的文章, 并提醒学生新闻报道、说明文、议论文常用此方式, 即开门见山。
Task 2:On the night of the party Merlin rolled into the room playing his violin.Everyone was astonished to see him.There was just one problem.Merlin had no way to stop his roller skater.He rolled on and on.Suddenly he ran into a huge mirror that was hanging on the wall.Down fell the mirror, breaking to pieces.Nobody forgot Merlin’s grand entrance for a long time!
Q:What is the main point the writer is trying to make in the paragraph? (C)
A.The roller skates needed further improvement.
B.The party guests took Merlin for a fool!
C.Merlin succeeded beyond expectation.
D.Merlin got himself into trouble.
解题技巧:文章或段落的主题句常常会出现在一些标志性的提示后, 如:on the whole, as a result, in short, therefore, thus…I agree with the opinion that…;Given all these points above, I would support the idea that…;For all the reasons mentioned above, I would prefer…
【设计说明】本篇文章主题句出现在结尾。帮助学生能看懂这种分—分—总 (归纳法) 模式的文章, 即先摆事实, 后作结论。鼓励学生尝试在阅读时寻找结尾的提示性用法以降低主旨大意的解题难度。
Task 3:In the 1930s, a lot of people in the USA were out of work.Among these people was a man named Alfred Butts.He always had an interest in word games and to fill his time he planned a game which he called“Lexico”.However, he was not completely satisfied with the game, so he made a number of changes to it and changed its name from“Lexico”to“Alph”and then to“Criss Cross”.He wanted to make some money from his new game but he didn’t have any real commercial (商业性的) success.
Q:The text is mainly about________. (C)
A.Lexico B.Three men
C.A word game D.Alfred Butts.
【设计说明】本篇文章无主题句, 主旨大意要从整体文章中概括, 此时要特别留意文章的事实和线索。鼓励学生回顾本节课开始的作业讲解来理解这种模式的文章, 其实在高考中是较常见并且难度是最大的。
Step Four:A brief summary of skills
干扰项:属文中某个具体事实或细节;属文中不完全的事实或细节片面推出的错误结论;属非文章事实的主观臆断。
正确答案:根据文章意思全面理解而归纳概括出来的;不能太笼统、言过其实或以偏概全。
【设计说明】在学生比较熟悉的解题技巧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自己归纳出做主旨大意题所需要注意的技巧, 特别是突破干扰项的影响而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这种技巧解决下一步骤的两篇高考真题。这样学生答题的正确率会有较大的提高。
Step Five:More practice
Passage 1:
Handshaking, though a European practice is often seen in big cities of China.Nobody knows exactly when the practice started in Europe.It is said that long long ago in Europe when people met, they showed their unarmed (无武器的) hands to each other as a sign of goodwill.As time went on and trade in cities grew rapidly, people in cities began to clap each other’s hands to make a deal or to reach an agreement.This practice was later changed into shaking hands among friends on meeting or leaving each other.“Let’s shake (hands) on it”sometimes means agreement reached.
Do the Europeans shake hands wherever they go and with whomever they meet?No.Sometimes the Chinese abroad reach out their hands too often to be polite.It is really very impolite to give your hand when the other party, especially when it is a woman, shows little interest in shaking hands with you and when the meeting does not mean anything to him or-her.Even if, for politeness, he holds out his unwilling hand in answer to your uninvited hand, just touch it slightly-There is generally a misunderstanding (误解) among the Chinese that westerners are usually open and straightforward, while the Chinese are rather reserved (保守的) in manner.But in fact some people in western countries more reserved than some Chinese today.So it is a good idea to shake hands with a westerner only when he shows interest in further relations with you. (2005年安徽卷)
64.The first paragraph mainly tells us______.
A.where handshaking was first practiced
B.how handshaking came about
C.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ndshaking and trade
D.about the practice of handshaking both in Europe and in China
67.The main purpose of the text is______.
A.to tell us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B.to offer us some important facts about handshaking
C.to introduce us to some different customs in the West
D.to give us some advice before we travel abroad
Passage 2:
1.Welcome to Banff, Canada’s first, most famous and arguably most fascinating national park.If you’ve come to ski or snowboard, we’ll see you on the slopes.Skiing is a locals’favorite too.
2.While you’re here, try other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available in our mountains.Popular choices include a Banff Gondola ride up Sulphur Mountain, bathe in the natural mineral waters at the Upper Hot Spring, horse-drawn sleigh ride, drive-your-own-team dog sled excursion, and snowmobile tour to the highland (but not in the national park) .
3.We also recommend you make time to enjoy simple pleasure.After looking around Banff Ave shops, walk a couple of blocks west or south to the scenic Bow River.
4.Try ice skating on frozen Lake Louise where Ice Magic International Ice Sculpture Competition works are displayed after Jan 25.You can rent skates in Banff or at the sport shop in the Fairmont Chateau Lake Louise hotel.
5.Banff’s backcountry paths access a wilderness world of silence and matchless beauty—cross country skis and snowshoes provide the means.Banff sport shops rent equipment and clothes, or join an organized tour.Although we’ve been many times, we still find the cliffs and icefalls of our frozen canyons worth visiting.
6.Wildlife watching also creates satisfying memories.We have seen hundreds of the elk and bighorn sheep that attract visitors, yet they still arouse a sense of wonder.And the rare spotting of a cougar, wolf or woodland caribou takes our breath away.
7.See if simple pleasures work for you.Fight in the snow with your kids, walk beside a stream or climb to a high place and admire the view.
—Banff Resort Guide Editors (2009年上海高考)
71.The purpose of the writing is to______.
A.promote scenic spots in Canada
B.advertise for the sports in Banff
C.introduce tourist activities in Banff%
D.describe breathtaking views in Banff
【设计说明】该活动旨在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学的解题策略按照寻找关键词、句的步骤进行实践练习, 同时也检测了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解题策略。
tep Six:Homework
盐城市第二次调研考试阅读理解A、B (特别关注56、61、62)
【设计说明】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课后进一步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可以更好地巩固本节课的效率。特别关注的三题是本节课的重点, 提醒学生争取最高正确率。
三、教学后记
本节课是高考二轮复习中的一节阅读理解指导课, 重点是解决学生在做题时把握不住主旨大意以致对篇章的理解出现很大偏差这种问题。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先从三个段落出发, 引导学生在小段中迅速找寻关键词和句并顺利把握其主旨。这样的分解练习可以降低难度, 让学生较容易地完成任务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愿意继续完成下面的任务。在最后阶段高考真题的训练时, 学生已经基本能自觉运用所学的技巧来完成相关题目, 尤其是最后一篇上海市高考文章, 绝大部分学生在3分钟内就得出了正确答案。应该说本节课基本完成了预设目标并且效果也不错。本节课也存在以下不足:首先, 对解题技巧的归纳应该先给学生一些提示或引导, 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又可以节约部分时间;其次学生对于高考真题的篇章设置的难度感觉跟教师预想的不一样, 如果把上海卷的题目移至安徽卷前, 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在今后这样的做法也可以应用到阅读理解等其他题型中, 以努力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学习效率, 更好地应对高考阅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7, (5) .
阅读题解题训练方略 篇3
这里介绍本人的做法,多年试下来,自我感觉不错。
整个阅读脉络可用“读”、“思”、“写”三字涵盖,它反映了阅读解题的全过程。详见下图所示:
下面主要从设计意图方面对这张图作一些阐述:
总体来看,读——思——写,步骤清楚,表述简洁,让学生一下子就知道该干什么、该怎样干,不至于面对阅读题束手无策;每一阶段又有具体的任务,操作性强,目的明确,学生可以照单去做,不至于蜻蜓点水,一点不晓水底深浅。整张图揭示了阅读的路径、阶段、任务、方法、思考重点、解题要求,只要教师训练得法,学生与文本的“零距离”也就不在话下。
具体来看,首先阅读之重理应在“读”,这是我们不该丢弃的。读是为了走进文本,通过静心阅读,更好地整体感知原文。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原文尚未读透,就急吼吼地去看题目,以为这样可以争得时间,其结果适得其反,一是因为未能读懂原文,遇到题目后还得不断回去找答案,不但不省时,可能花费的时间更多;二是因为对原文没有整体把握好,答题就会出现诸如“张冠李戴”、“有眼不识泰山”、“盲人摸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低级错误,使自己遭受重大损失。
对于从未读过的文章,一定要读两遍,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整体感知”这个环节。
第一遍精读,就是全文一字不落地照读,以期能在看到题目后一下子找到答题范围,搜索到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目的是读完后学生要思考全文内容,不一定要明确概括,但脑子中必须要有一个思维沉淀的过程。这一遍下来,学生大致了解了内容,也可初步进入阅读状态。
第二遍略读,或叫跳读,就是以段为单位读,任务是确立重点部分和关键词句段,在此基础上思考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进而明确它的中心。把握了中心,也就把握了阅读题的答题方向。因为细究起来,高质量文章的每一部分,甚至具体到每一个词、句子、细节等都要落实到中心的,这就等于抓住了解题的根本。
两遍默读,最终目的还是为下面学生解答阅读题提供相关准备,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二,“读”而不思则“罔”,“思”是阅读必需的方式。阅读中学生在这个阶段出现的问题(或叫障碍)最多,因为他要开始面对具体的阅读题目并找到思考的路径,许多学生往往在此被难倒。
“思”阶段就是要为学生在解题时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使他们知道如何想,如何寻找到目标,并使思维更科学更理性也更实用。
置于语境: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解题方式就是将问题放在上下文中思考。应该说,阅读题百分之七十的直接答案或间接答案(答案线索)都可通过此法找到,这是我在研究了大量的题目后得到的结论。
结合中心:结合中心思考则是我们千万不能忽视或忘却的常用方式。因为只要是优秀作品,它的每部分、每个段落乃至词句都应是围绕中心而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那么从中心出发来思考每一个问题,答案也就有了落脚点,起码回答是对路子的。
如果说上两种方式还是我们老师经常传授的,那么,下面三种则是许多老师不太在意或不会提起的。
揣摩意图:学生如果运用上两种方式尚未想出答案,别着急,还有办法等着。揣摩作者意图,揣摩出题人意图,两者有时重叠,有时又可以分开。这是又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让人顿生“东边不亮西边亮”后的惊喜。从作者和出题人立场开发出新思路,简直是打开了他们的心窝,也打开了学生另一扇思索大门。想一想:作者干嘛用这个词?干嘛用这个写法?干嘛要重复强调?这样的思考完全可以直达目的!
体验情境:如果学生还是愁眉紧锁百思不得其解,不要紧,让他放下做大学问的架子,走入文本,与人物对话,与环境合影,与场面相融,让文中描写的画面立体、活动地再现眼前,甚至我就是那个人物,我就在情景中,我会怎么想,我会怎么做,设身处地去细细体验,所要的答案也许就纷纷出炉了。
加强联系:如果学生依然灰心丧气一脸茫然甚至近乎绝望,那确实难为你了,不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他再从文本情境中跳出来,不妨把思索的范围再扩大点,想想與此处有联系的东西:学过的课文能否帮我?课堂记忆能否助我?知识积累能否管用?生活经验能否启示?有时思路展开了,境界提高了,眼光放远了,灵感也就闪现了。
“条条道路通罗马”,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方法,指导他们多侧面思考问题,那些因各种因素产生的思维障碍不也就容易消除了吗?
第三,如果说“读”是“思”的必要准备,那么“写”就是“思”的表现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写”,也就看不到“思”。因此,“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思”的成果。
为了让“思”完美呈现,“写”就得步步走实,尽心尽力。
捕捉灵感:当思维闪出灵感的火花时,学生必须意识到“思”仍未结束,还需继续行使职责。当用心体会后用词语的缰绳及时套住转瞬即逝的灵感飞马时,就意味着语言已经捕捉到思考的成果,“写”方才算登场,而且这只是第一步,不过少了这一步,答案不是隐藏着出不来,就是出来了又丢失,说不定学生还会被老师误解为“不动脑”,可见这初步“写”的重要性。
准确表达:第二步,依然是要“写”自己的思考,只不过刚才是快捷,现在却要稳重得多,因为光用简短的词语来回答,老师一定批之为简单、含糊、表达不力,只有慢慢品味,认真整理思想,细细组织语言,答案才能更清晰、更完整、更符合答点。以“写”促“思”,使思更出色,就是这两步的真正意图。
多点阐释:许多学生到了此步就以为大功告成了,其实不然,老师不完整、不深刻、不全面甚至不会思考的帽子又该扣过来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第三步,换换角度,变变方式,挖挖深度,多方面思索,多方面阐释,让老师面对答案时由衷地叹服:“非常全面”。
零碎地教给学生阅读的小技巧显然太小家子气,那是不能解决他们阅读中的根本问题的。只有从阅读方式方法层面上系统而实在地进行训练,让他们在训练中掌握住阅读技巧,摸索到阅读规律,才有可能使他们消除阅读思维障碍并走进自由的阅读王国。
小学阅读理解训练题 篇4
1、仿照例子写词语。1分
金灿灿 亮闪闪 答案 答案
2、这段话写到了答案等许多景物,它们汇成了一幅迷人的热带风情图。答案等词语写出了景物的色彩美和形态美。4分
3、用-------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
答案
这个句子把答案比作了把比作答案。2分
小学阅读理解训练题 篇5
①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②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③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④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⑤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⑥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1.选文中最能体现说明对象共同特征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
2.选文第④⑤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④段画线句子在选文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缩微图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书籍不断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题。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1.用自己的话对第②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画线的部分综合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第④段说明“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谈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心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全文分为两个部分,请用“‖”划出。① ② ③ ④ ⑤
6.根据文章的内容,请给这篇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在生活中也经常用脑,读了这篇文章,有些什么体会? 大白鲨
①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生活着大约350种鲨鱼,它己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存了3亿多年。在所有的鲨鱼中,大白鲨个儿最大、最凶猛、最为矫健有力,没有任何海洋动物敢与大白鲨为敌。
②生物学家认为,大白鲨可以长到7.61米长,寿命达20年。刚生下来的大白鲨幼鱼约1.06米,出生的当天就会自己捕食。雌大白鲨成年时长4.84米,体重达1360-2721千克。渔民因渔网被凶悍的大白鲨撞破扯烂而一无所获的事时有发生。
③大白鲨是典型的肉食动物。幼小的大白鲨捕食鱼类,身体长到2.74—3.65米时,转而捕食海洋中比鱼类个子大的海豹、海狮之类的哺乳动物。捕食时,大白鲨往往先在猎物四周慢吞吞地游来游去兜圈子;然后悄然沉下海底,将身子隐蔽在礁石之间。觑准时机,猛然闪电般向上直扑猎物的腹部或尾部,刀锋似的利齿将猎物咬成几块,三口两口就把猎物吞进了肚里。
④大白鲨的表皮覆盖着一排排叫做真皮齿的尖利鳞片,每个鳞片犹如一粒细小的利牙,鱼皮表面像砂纸那般粗硬。高速游动的大白鲨如果擦碰到人体,人的肌肤会被割划得皮开肉绽。
⑤大白鲨的体温比周围水温高6℃。据科学测算,肌肉温度每提高5℃,肌肉的收缩力便增加2倍。这是大白鲨反应神速、肌肉爆发力强大的主要原因。
⑥大白鲨的鼻孔上边有一系列感觉小孔,这些小孔能(灵巧、灵敏、灵活)地探测到猎物发出的微弱电磁场,因此大白鲨能百发百中捕获猎物。通过鼻上小孔,大白鲨还能依据地球电磁场,在漆黑一片的海底游动时丝毫不差地把准方向。大白鲨游动时,将上下颚收缩在鼻子下边,使头部成流线型,以减少水的阻力。
⑦大白鲨是海洋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起着控制海洋中某些哺乳动物数量的作用,吃掉其中的老弱病残者,促进生存竞争。另外,大白鲨还吞食海洋中的动物尸体,清洁海洋。可惜的是,体态优美的大白鲨由于受到误解,被人类大量捕杀,数量急剧减少,现在已被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列入了濒危动物名单。
1、文中横线处应选填括号中的 一词。
2、“大白鲨可以长到7.61米”中“可以”所表示的意思是: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4、大白鲨捕食海豹、海狮之类的捕乳动物时,先要沉下海底的原因是:
(1)(2)
5、“可惜的是,体态优美的大白鲨由于受到误解”一句中所说的“受到误解”,具体是指
6、在说明大白鲨反应神速、肌肉爆发力强大的时候,运用 的说明方法。
7、针对大白鲨被捕杀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
(一)1、奇妙。
2、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3、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也可)。
4、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
5、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书籍的不断发展演变。
(二)1、人的脑神经细胞足够一生运用。
2、作比较、打比方。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或: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
3、促进其它肌体、器官保持活力;使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4、不能删去。“几乎”表明并非全部,也有例外,删去后不能表达出这层意思。
5、①②③║④⑤。请你认识大白鲨
1.灵敏
2.可能长到7.61米长,但不是所有的都能长到这样长 3.比喻 形象生动说明鳞片的锋利和粗硬 4.(1)隐蔽自身(2)准确地攻击 5.以为它只会伤害人的生命,带有攻击性 6.列数字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③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观潮阅读训练题 篇6
【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雷霆( ) 艨艟数百( )( ) 罗绮( )
僦赁看幕( )( ) 渡万仞( ) 如履平地(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方其远出海门 ⑵仅如银线
⑶吞天沃日 ⑷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⑹随波而逝
⑺珠翠罗绮溢目 ⑻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⑴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 )
⑵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 )
⑶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 )
【综合练习】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1.解释词语(2分)
鲸波
心寒
2.翻译(2分)
而旗尾略不沾湿。
3.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及农历等常识来看,“既望”指的是哪一天?( )(2分)
A.初一 B,初五 C.十六 D.二十
4. 文中从听觉角度来写潮水的句子是
5.文中从视觉角度来写潮水的句子,先用比喻写潮水的变化,初时 ,后如 ,又用夸张手法写出白浪滔天景象。此句是 。
6.文中写弄潮儿挺立潮头,搏击巨浪的奇观,用了一处细节描写展示出他们高超的技艺,句子是 。
【拓展练习】
一.阅读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②,号焉。有渔者以舟行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③,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人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④,舟薄于石而覆⑤,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观潮阅读答案
[注]①济阴:济水南岸。贾人:商人。 ②浮苴:水中浮草。 ③巨室:世家大族 ④吕梁:地名。 ⑤薄:迫近,这里指冲撞、触击。覆:翻,这是指翻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贾人急号曰 号:
(2)予尔百金。 予:
2.选出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
A.有渔者以舟行往救之:有个打鱼的划着船去救他
B.我济上之巨室也:被我救上岸的人很多都是大户人家
C.渔者载而升诸陆:渔夫把他拉上船后,就自己跑上岸去
D.立而观之,遂没:站在岸上观看的人,也慢慢的`被水淹没
3.按要求填空。(4分)
(1)与“向许百金”中的“向”相对的词是
(2)与“舟薄于石而覆”相呼应的语句是
(3)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的原因是
(4)渔人见死不救的原因是
4.选出与原文内容相符合的项(有几项选几项)( )
A.本文记叙了一巨商不讲信用,许百金而酬十金,最终逃脱不了灭顶之灾的事。
B.本文揭露了商人奸狡巨猾,许金不酬,同时也讽刺了渔夫见利忘义,贪得无厌。
C.本文借一巨商翻船落水求救的故事,批判了渔夫的唯利是图、乘人之危。
D.这则寓言讽刺了只重钱财、不守信用的商人,告诫人们“言必信,行必果”,而不能出尔反尔,失去信用。
E.本文写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贾人许金不能酬,说话不算数;渔者财迷心窍,见死不救。
5.翻译句子
(1).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
(2).是许金不酬者也 。
二.作文
文学大师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北京一位大学教授说:“我小时候读过一篇童话,它影响我一辈子,那就是《海的女儿》,我被那种献身精神深深感动,这是一个人的‘精神底予’……”
亲爱的同学,你学过的语文课本中就有许多文学作品,至于语文课本外的文学作品就更多。哪一篇课文或哪一本文学名著令你感动,激起你感情的波澜?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围绕“文学的启迪”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要写出真实情感,不说假话、空话。不要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③全文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略
2.(1).指潮 (2).几乎,将近(3).用水淋洗 (4).年 (5).穷尽 (6).消失 (7).满 (8).高
3.(1).比喻、夸张 (2).引用、比喻 (3).比喻;夸张
【综合练习】
1.比喻巨大的波涛 此处指心中害怕恐惧。
2.但旗边几乎一点没被沾湿。
3.C
4.大声如雷霆
5.仅如银线 玉城雪岭 际天而来 吞天沃日
6.而旗尾略不沾湿
【拓展练习】
1 . (1)呼号,大叫 (2)给,给予
2.A
3.(1)今 (2)渡河而亡其舟 (3)认为渔夫不应一下得那么多钱 (4)贾人许金不酬(商人说话不算数)
4.A D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教学 篇7
关键词:阅读,训练,感悟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何让阅读教学更具时效性,每个老师都在不断探索研究。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不断钻研、反思、改进,对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课前巧妙设计引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想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1)激情引趣:同学们,2008年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汶川大地震,成功举办了奥运会,等等,中国航天事业发生了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回想一下是什么事件?“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让我们再一次回顾一下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吧。(课件展示“神七”升空过程)(2)(出示航天员的照片)你们认识他们吗?同他们打打招呼。(“神七”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是继“神五”、“神六”成功发射后的新突破,实现了太空行走的壮举。今天,这些宇航员叔叔来到我们的身边,主要是想向我们介绍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你们想知道吗?这时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学习情绪高涨,顺势引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太空生活趣事多》。精心设计导语要求教师花心思,结合课文来想办法,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手段,并把握住意外的生成火花,使导入的光芒更加耀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教学的情境之中。
二、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有序、高效地展开课堂阅读教学。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教师要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他们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学会放手,把课堂让给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感的是老师无休止的讲授、讲授再讲授。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控制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时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对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调动,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四、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童话故事让孩子们来表演,做头饰画图片,等等。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作者的情感,陶冶情操。
五、加强沟通、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些课,学生发言虽积极投入,却只能蜻蜓点水式地说些粗浅感受,缺乏“含金量”;有的则虽然观点较深入,但语言不规范,表达欠妥、词不达意;更严重的,甚至还有诸如语序失调、逻辑紊乱等现象。这样的课自然很难说是“高效率”和“成色好”的。在语文教学阅读训练中,课堂交流环节既是学生心得汇报的最佳“平台”,更是言语操练最主要“时段”。曾有专家提醒:“语文课,‘交流’好才是真的好。”因为语文课特别是阅读教学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课程,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交流、多练习、多训练规整自己的语言。那么学生才会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实际上,唯有多维、立体的课堂交流,才能让教学丰润、高效。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交流互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规范学生的表达语言,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注重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纠正语法句式的错误,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及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发现、不断地积累和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相信我们一定会拥有教书育人中最甜的蜜。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小学语文教学探索的路向与启示.教学与管理, 2011.4.
[2]李建敏.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现代教育科学, 2010.11.
文言文阅读新题训练 篇8
王士祯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①。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囊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绡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持朱封鐍山门②而入。是夜,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廨门已启,视之,即红绡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趺坐③。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否?”众聚观,果红绡头人也。罗拜谢去。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④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选自《池北偶谈》卷二十六)
【注释】①结束:装束,打扮。急装:为便于行动,衣服装束得很紧。②朱封:用红笔书写的封条。鐍(jué):锁钥,此处作动词用。山门:寺庙门。③蒲团:草垫子。趺(fū)坐:盘腿而坐。④行缠:绑腿布,古代男女都用。
1.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三十余可:可能
B. 停骑漫应曰漫:随意
C. 比天晓始苏比:等到
D. 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好:美丽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
A.以康熙戊辰往济南
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
B.吾须自往求之
比东归,再往拜之
C.持朱封鐍山门而入
山门砉然而辟
D.非为夜失官银事耶
吾当为一决
3.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用来表现剑侠“尼”武功高强的一组是
①但住西廨,无妨
②非为夜失官银事耶
③罪合死,吾当为一决
④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⑤殊无所苦
⑥腰斩掷垣外
A.①②⑥B.②③⑤
C.①④⑤D.③④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尾两段浓墨重彩描绘了女主人公的外貌特征,塑造了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飘逸不群的剑侠形象。
B. 县役解送官银去济南府,在尼庵投宿时被贼人发觉,进而被迷倒掳去官银,以此引出“尼”的侠举义行。
C. 作者写剑侠,却不直接以“尼”为主人公,而是通过旁人耳闻目睹来展开,从而使剑侠更富有传奇色彩。
D. 文章首段倒叙起笔,设下疑问,中间两段借他人之口娓娓道来,尽显其侠义,尾段回应开头,解除悬疑。
5.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断句
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 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趺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苏别驾智擒盗贼
天后时。尝赐太平公主细器宝物两食盒,所直黄金千镒,公主纳之藏中。岁余取之,尽为盗所将矣。公主言之,天后大怒,召洛州长史谓曰:“三日不得盗,罪!”长史惧,谓两县主盗官曰:“两日不得贼,死!”尉谓吏卒游徼曰:“一日必擒之,不得,先死!”
吏卒游徼惧,计无所出。衢中遇湖州别驾苏无名,相与请之至县。游徼白尉:“得盗物者来矣。”无名遽进至阶,尉呼吏卒:“何诬辱别驾?”无名笑曰:“君无怒吏卒,抑有由也。无名历官所在,擒奸擿伏有名,每偷至无名前,无得过者。此辈应先闻,故将来,庶解围耳。”尉喜请其方。无名曰:“与君至府,君可先入白之。”长史大悦,降阶执其手曰:“今日遇公,却赐吾命,请遂其由。”无名曰:“请与君求见对玉阶,乃言之。”于是天后召之,谓曰:“卿得贼乎?”无名曰若委臣取贼无拘日月且宽府县令不追求两县擒盗吏卒尽以付臣臣为陛下取之亦不出数十日耳天后许之。无名戒吏卒,缓,急则相闻。
月余,无所为,值寒食,无名乃尽召吏卒,约曰:“十人五人为侣,于东门北门伺之,见有胡人与党十余,皆衣缞绖,相随出赴北邙者,可踵之而报。”吏卒伺之,果得,驰白无名,往视之。问伺者,诸胡何若。伺者曰:“胡至一新冢,设奠,哭而不哀,撤奠,即巡行冢旁,相视而笑。”无名喜曰:“得之矣。”因使吏卒尽执诸胡,而发其冢。冢开,剖棺视之,棺中尽宝物也。
奏之。天后问无名:“卿何才智过人,而得此盗?”对曰:“臣非有他计,但识盗耳。当臣到都之日,即此胡出葬之时,臣即知是偷,但不知其葬物处。今寒节拜扫,计必出城,寻其所之,足知其墓。贼既设奠,而哭不哀,明所葬非人也。奠而哭毕,巡冢相视而笑,喜墓无损伤也。向若陛下迫促府县捕贼,计急必取之而逃。今者更不追求,自然意缓,故未将出。”天后曰:“善。”赐金帛,加秩二等。
(《太平广记》)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可先入白之白:禀告
B. 见有胡人与党十余党:同伙
C. 可踵之而报踵:跟随
D. 因使吏卒尽执诸胡,而发其冢发:发现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尽为盗所将矣
臣为陛下取之
B. 贱既设奠,而哭不哀
卿何才智过人,而得此盗
C. 计必出城,寻其所之
吏卒伺之,果得
D. 请与君求见对玉阶,乃言之
无名乃尽召吏卒
3.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苏无名擒奸擿伏之能的一组是
①衢中遇湖州别驾苏无名,相与请之至县。
②每偷至无名前,无得过者
③无名戒吏卒,缓,急则相闻。
④见有胡人与党十余,皆衣缞绖,相随出赴北邙者,可踵之而报。
⑤冢开,剖棺视之,棺中尽宝物也。
⑥卿何才智过人,而得此盗?
A. ①②⑤B. ③④⑤
C. ②④⑥D. ④⑤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皇家失窃,案情严重,武后下令,限期摛盗,“罪!”“死!”“先死!”等词语,开头便营造了一个案情严重、急迫的紧张气氛,为苏无名的出场蓄势。
B. 与长史、县尉、吏卒的“惧”“计无所出”不同,苏无名则是胸有成竹,泰然自若,几乎是不动声色地就侦破了案情,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苏无名的形象。
C. 苏无名在抓捕盗贼的过程中提醒吏卒不要轻举妄动,打草惊蛇,而是等待时机,通过细致的观察与周密的分析,对形势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一举破案。
D. 小说始扑朔迷离,中则悬念尽解,“冢开,剖棺视之,棺中尽宝物也。”终则通过苏无名自述展现其明察秋毫与细心周到,表现其在破案方面超人的才智。
5.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划线句子断句。
无名曰若委臣取贼无拘日月且宽府县令不追求两县擒盗吏卒尽以付臣臣为陛下取之亦不出数十日耳天后许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辈应先闻,故将来,庶解围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者更不追求,自然意缓,故未将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梅花岭记
全祖望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史忠烈公①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禄等诸将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②以兵解,文少保③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长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④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北,当易姓⑤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
(节选自《鲒埼亭文集选注》)
【注释】①即史可法,崇祯进士。清兵入关后,坚守扬州,城破被执,从容就义。死后谥“忠烈”。②即唐代颜真卿,被叛将李希烈杀害。③即南宋文天祥,坚持抗元,兵败被杀。④即史可程,史可法弟,清兵入关后降清。⑤封建时代对改朝换代的说法。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德威慨然任之任:担负承担
B. 谱汝诸孙中谱:列入家谱
C. 被执至南门执:捉拿拘捕
D. 皆托忠烈之名托:依托凭借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同的一组是
A. 集诸将而语之曰
忠烈大骂而死
B. 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C. 谓颜太师以兵解
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
D. 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白帽
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忠烈公“忠烈”的句子是
①吾誓与城为殉 ②忠烈大呼“德威”
③我史阁部也 ④忠烈大骂而死
⑤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⑥无不泪下如雨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⑤
C. ②④⑤⑥D. ②③④⑤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选材典型,精心叙写了史可法城陷前后的三件事,环环相扣,在生与死的尖锐矛盾中彰显人物英雄本色。
B. 抗清将领孙兆奎与降臣洪承畴的对话,看似与忠烈关系不大,实则以洪的卖国求荣来反衬史的临难不苟慷慨赴死。
C. 在叙写史可法殉国的经过及影响后,作者将其与颜太师、文少保并列,高度赞扬其浩然正气及永垂不朽的精神。
D. 文章结尾叙写可程夫人不堪受辱、断然自裁之事,意在阐明史可法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精神对后人的激励。
5. 翻译和断句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列文言语段划线句断句
扬州被围后,史可法作书辞家人,呼史德威诀 曰我无子汝为我嗣以奉吾母我不负国威无负我我 死当葬我于高皇帝侧其或不能梅花岭可也
【参考答案】
《书剑侠事》
1. A(大约,表约数)
2. B(两个“之”都译为“她”,代词,指“尼”。A项前者译为“在”,介词;后者译为“来”,连词,表目的。C项前者译为“才”,连词,表顺承;后者不译,连词,表修饰。D项前者译为“为了”,连词,表目的;后者译为“替”,介词。)
3. C(①用“无妨”来侧面烘托“尼”武功之高强;②侧面表现“尼”体物入微,早有所料,非“武功高强”;③表现“尼”态度坚决,但不足以见其武艺高强;④用动作之敏捷来侧面烘托;⑤脸上无丝毫倦怠,侧面烘托“尼”武艺之高;⑥正面描写。)
4. B(“在尼庵投宿时被贼人发觉”有误,由“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绡头”一句可知,是在“逆旅”的门口被贼人发觉的。)
5. (1)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前”后可断可不断,不断不扣分)
(2)①这个人时常在市井游逛(为非作歹),无人敢去呵问他是谁,只有投宿尼姑庵堂的旅客才能平安无事。②过了一会儿,尼姑出来,让老妪拿来蒲团,(尼姑)盘腿坐下。旅店主人跪下诉说此前官银被抢之事。
《苏别驾智擒盗贼》
1. .D(发,打开。观照下文“冢开,剖棺视之”句)
2. D(副词,方,才。A项两个“为”字,都是介词,前者表被动,后者译为替;B项两个“而”
都是连词,前者表转折,译为但,后者表因果,译为因而;C项两个“之”,前一个是动词,去,往,后一个是代词,代“皆衣缞绖,相随出赴北邙”的胡人)
3. B(①⑥是侧面烘托,非直接说明。③是指苏无名言语谨慎,怕走漏风声)
4. D(“冢开,剖棺视之,棺中尽宝物也”,只是抓到盗贼,起获赃物,但是悬念尚未完全解开,比如说为什么要监视出殡的胡人?既知胡人是盗贼,为什么不立即捉拿?这些直到最后才真相大白,悬念释然)
5. (1)无名曰/若委臣取贼/无拘日月/且宽府县/令不追求/两县擒盗吏卒尽以付臣/臣为陛下取之/亦不出数十日耳/天后许之
(2)①这些吏卒对我早有耳闻,所以才请(或“带”)我来,希望我替他们解围罢了。②现在(官府)不再追查捉拿,(盗贼)自然意态悠闲,所以还没有拿走宝物。
《梅花岭记》
1. D(假托、假借)
2. D(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A项都是连词,前表承接,后表修饰;B项都是介词,前译为“被”,后译为“替”;C项前连词,译为“因为”,后介词,译为“凭借”)
3. A(⑤是史可法对身后事的安排,非“忠烈”表现⑥是侧面烘托,非直接表明)
4. D(D项“自裁者”为八夫人,非可程妻。)
5. (1)①我发誓与扬州城同作殉国之物,但匆忙慌乱中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替我到时(指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死)的大节呢?(“殉”动词用如名词;“然”转折连词)
②先生在军中,(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阁部史公是真的死了呢,还是没有死呢?
(2)扬州被围后,史可法作书辞家人,呼史德威诀曰/我无子/汝为我嗣/以奉吾母/我不负国/威无负我/我死/当葬我于高皇帝侧/其或不能/梅花岭可也
【作者单位:广东省实验中学】
【小学阅读理解训练题】推荐阅读:
小学生阅读理解训练题09-10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训练01-0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训练06-23
小学阅读教学语感训练08-17
小学语文经典阅读训练07-31
小学二年级阅读训练08-17
小学生课外阅读短文题09-11
小学《燕子》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09-30
小学三年级阅读题高难度11-04
星巴金小学阅读题和答案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