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背诵学习方法

2024-06-20

博览背诵学习方法(精选11篇)

博览背诵学习方法 篇1

著有《苏州园林》、《园林谈丛》、《说闻》及散文《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的陈从周,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他早年攻读文学,后来从事建筑教学和研究。

博览背诵学习法

他的学习方法是博览、背诵。他五岁时便渎私塾,《千家诗》、《古文观止》、《幼学琼林》等书,他都熟读成诵。《幼学琼林》一书,对他后来研究建筑史及园林艺术,起了重要的作用。

陈从周说:“少年时期的博闻强记,是增强记忆、丰富知识的最好时光。我记得那时旧式人家都有门联、厅堂联、书房联、字屏和匾额,写的都是名句、格言等。经常面对,天长日久自然成诵。至今我还能把老家的许多联屏,背得一字不落。”

陈从周在念中学时,熟读了唐宋八大家的诗文和明清时的小说、诗词。回忆起这段读书生活时他说:“我有现在的成就,很多是得益于中学语文教师的严格训练和教育。他们不但讲解得深入透彻,而且还要求把课文背熟。所以有些文章的精彩片段全留在我的肚中了。考试时如果没有背的功夫,也不可能考出高分。”

他认为:不论哪种专业,大学一年级还是要读语文的,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也会影响到专业的发展。学习语文不读、不背、不理解是不行的,这也是中小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他说:“白话文不等于白话,口语代替不了文章,学语法不是学作文的惟一方法。熟渎《描写辞典》,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一定能行。工具书固然重要,但它不是惟一的书籍。”陈从周认为就是电脑时代,也不能放松背诵这一重要环节。

陈从周是一个读杂书的杂家,在晚年时,他曾作《新陋室铭>抒发情怀:“我爱我的陋室,读书其间,作画其间,写作其间,听曲其间,歌哭其间。乐于斯,悲于斯,吾将终老于斯,作新陋室铭以记之。”

博览背诵学习方法 篇2

学习语文为什么要背诵?因为背诵符合汉语言的特点与学习的自身规律。汉语充满感受和体验的精神, 是一种“人治”、“神摄”的语言。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中说:“西洋的语言是法治的, 中国的语言是人治的, 所以不能以其法为万灵仙丹, 而必须重视人的体味、领悟、神而明之。”[2]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说, 中国文法的特质在于“国语底用词组句, 偏重心理, 略于形式”。[3]由于“偏重心理”, 就不能忽视言语主体的认识、情感等心理因素的作用。由于“略于形式”, 有关形式的规律就未必全部管用, 相对比较灵活。但灵活并不意味着语言运用者可以为所欲为, 没有任何约束。在汉语中, 词语本身的结构, 词语和词语之间的结构, 什么词和什么词搭配, 有时虽然没有道理可说, 但有例可循。比如我们可以说“打扫卫生”, 却不能说“打扫清洁”, 而“你一定要把教室打扫干净”又是可以的。又如“白了少年头”, 可以在“白”后加时态助词“了”, 而“白”一般又不能和“着”“过”结合。但同是表示颜色的“红”, 却可以分别与“看”“了”“过”搭配——“红了樱桃”, “他红着脸”, “他曾经着实红过一阵”。我们显然不可能从理论上告诉学生词和词搭配的方法、样式。既然不能“知其所以然”, 就要熟练、敏锐地“知其然”。尽管我们通过口头语言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源, 但是, 要不断美化、深化我们的语文素质, 背诵相当数量的优秀诗文无疑是一重要途径, 也就是通过背诵在积累前人例子的基础上逐渐熟谙汉语的实际运用规则并化为自己所有, 做到运用自如。学习“人治”、“神摄”、“意合”的汉语, 学习者的情感体验、亲身领悟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个体验、熏陶、感悟的过程, 背诵能让学生主动置身于感悟渐染的气氛中, 直接感知具体语境中的语言气势、风格情味、懂得其中的方法技巧、义理思路, 这无疑彰显了汉语本身的特点, 能够引领学生进入更玄妙、更精彩的汉语世界。

我们的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素养, 而良好的语感总是建立在精读、熟读、烂读的基础之上。王尚文指出:“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转化为语感的实践主要是读。……最主要的就是由于多读、熟读能将客观的言语对象内化为主观的语感图式。”[4]背诵是言语刺激和言语反应的重复, 它通过眼、口、耳三条神经通道不断地作用于大脑, 把言语信息以互相联系的“事实”或“概念网络”的形式“内化”在大脑的记忆系统中。背诵所面对的不是知性的语言知识, 而是具体的言语对象。背诵正是通过对言语对象的“内化”而生成新的语感图式。已经“内化”的语感图式由记忆把它储存在“无意识”之中以备随时取用。一般的朗读 (诵读) 往往只是在读的对象刺激下使主体的语感图式暂时得到拓宽、改变, 但这暂时得到拓宽、改变的语感图式又往往会随着读的对象的消失而消失, 不能将所知所感变为所有, “因为语感图式既具同化、顺应的弹性又有稳固保守的韧性, 言语对象出现时它被拓宽了、改变了, 过后它又往往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5]但是, 背诵是反复朗读的自然结果, 它在大脑留存的心理痕迹比起朗读 (诵读) 在大脑留下的心理痕迹显然更为长久。背诵的“心理痕迹”是内化在人的记忆系统中的。也就是说, 背诵可以使朗读时被开拓、改变的语感图式按照被开拓、改变的样式固定下来, 成为“背”者自己所有。这样, 通过背诵, 学生生成了新的语感图式, 也就为自己理解文本、写作表达提供不竭的动力。

学生背诵的过程就是和名家名篇一起喜怒哀乐, 一起幸福爱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熏陶, 并将作品承载的人类、民族的文化文明成果内化为自己心理结构的一个细胞, 或者说成为心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 背诵就是为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奠基。正如作家李国文所说的:“我主张语文教学中的背诵, 从做学生开始, 背诵我们这个五千年文化中的精彩篇章, 这样持之以恒, 不仅仅构成一生享用不尽的文化财富——你要是能背诵出一百首唐诗, 比一首也背不出来的人, 肯定有着不同的精神世界……”[6]朱熹也说:“韩退之所谓‘沉潜乎训义, 反复乎句读’, 须有沉潜反复之功, 方得……然他大段用功, 少间方会渐渐扫去那许多鄙俗底的言语, 换了个心胸, 说这许多言语来。”[7]这里的“换了个心胸”, 既指语感的提升, 也指心灵的变化、新的精神家园的建设。

怎么背?背诵首先需要多读、熟读, 从而自然成诵。对于很多学生来说, 背诵是一件“苦差使”。他们为了早点完成任务, 往往暗中强记, 死记硬背。所谓“会背”也是勉勉强强, 结结巴巴, 吃力地挤牙膏似的, 想一句背一句, 甚至想一字背一字。这样的背诵不仅丢失了原文的情味, 而且背过很快就会忘得干干净净。背诵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背”时所拓宽、修正了的语感图式固定下来, 变所知所感为所有, 充分自然地内化为自己的语感图式, 从而在说写过程中更自然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背过就忘的“背诵”显然违背了背诵的初衷, 益处不大。背书应当自然成诵, 像流水一样自然而然地“流”出来, 用朱熹的话说就是“大抵观书先须熟读,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8]。就是说, 书上的文句都像是我自己嘴里说出来的话语似的, 书上的意思都像是从我自己心里生发出来一般。需要指出的是, 通过反复朗读来实现背诵, 必须在有感情地、用心地朗读的基础上一遍接着一遍无意地读, 先有心地读后无意地读, 随意无心地在“流”, 从而自然成诵。朱熹就特别强调“自然成诵”, 为此, 他提倡“记遍数”, “遍数以足, 而未成诵, 必欲成诵, 遍数未足, 虽已成诵, 必满遍数”, 究竟需要多少遍数?他未规定具体遍数, 只是说“但百遍时, 自是强五十遍时;二百遍时, 自是强一百遍时”。[9]

除了必须自然成诵, 背诵还需要一些辅助性的方法。其一, 先理解后背诵。不理解就背, 往往事倍功半, 甚至事倍功“无”。在背诵之前, 对文意、段意、句意、词意应当有较为准确、深入的理解, 特别是全文的脉络、结构和一些关键性语句及其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等等, 都要了然于胸。例如背诵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最后一段时, 先理解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三项措施是什么, 这样就容易背。又如, 学生普遍感觉背诵苏轼的《赤壁赋》比较困难。我们可以先通过这些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然后再去背诵:作者以水、月为喻, 阐述了世间事物变与不变的道理, 这些语句是什么?哪些语句可以用来为“清风明月本无价”这个名句作独到的

参考文献

[1]刘世龙.名家的背书功夫[J].中学语文教与学, 2001 (2) .

[2]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北京:中华书局, 1957.

[3]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2.

[4][5][10]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456、461、458.

[6]王丽.怎样学语文[C]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2:85.

[7][8][宋]黎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 1986:卷一百四、卷第十.

背诵的方法 篇3

现在中学科目多,课程紧,没有过多时间用于背诵,因此迫切需要科学的方法,用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来背诵课文。下面我来介绍六种背诵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

一、切割背诵法

一篇文章很长,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记下,因此必须将文章切割成许多部分,然后再一段一段的背,切勿贪多。这样很快就可以背完全文。

二、理解背诵法

背诵时要弄清各段大意及主题思想,尤其是含义深刻的诗词和古文,一定要理解,不要死记硬背,不了解作品内容很难记牢。

三、尝试回忆背诵法

文章读了一两遍之后,就把书合上,试着回忆,然后把重点放在不能回忆的部分,这样可事半功倍。

四、早晚学习背诵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有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也有干扰作用,叫后摄抑制。一天之中,只有刚起床之后和睡觉之前没有前后摄抑制的干扰,因此清晨和晚上是记忆的最佳时间,利用它来背诵课文,用时少,效率高,不易忘记。

五、过度学习背诵法

一篇文章本来已经能够背诵了,但过后就忘记了,怎么办呢?办法有二:一是过度学习,一是深化复习。所谓过度学习,就是一篇文章本来读四遍就能背诵,那么就读六遍,这样记住之后就不容易忘记了,过度学习是不是就多多益善呢?也不是,一般以150%为标准,学六次就会的材料学九次就足够了,再多即是浪费。

六、复习深化背诵法

复习深化是防止遗忘的好方法。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要及时,等到遗忘的差不多了再去复习就等于学习新课程,费力而无功,因此当时背过的课文一定要及时再背一次,至少在当天之内要复习一次,之后每隔一定时间复习一次,直到不会忘记为止。

讲究方法 高效背诵 篇4

古人云:“数诵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意思是背诵能帮助思考,思考需借助背诵。背诵是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方法,是知识输入的一种有效途径,它不但可以帮助同学们掌握大量的英语基础知识,而且可培养大家丰富的语感,进行听、说、读、写各项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背诵的效率。

一、树立理解背诵的观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简单机械的背诵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因而学习效率很低,这就要求大家不要死记硬背,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以提高背诵速度,增强学习效果。

二、扫除语音障碍

单词读不准音或不会读是背诵的一大障碍。一篇课文中如果有太多生疏的单词,就会影响同学们背诵的信心。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听录音或听教师的示范朗读来帮助自己找出这样的单词,纠正发音。同时,还要注意句子的语调、不完全爆破、重弱读等语音现象,增强诵读的节奏,提高背诵的效果。

三、抓关键词语

背诵时,有些同学习惯逐字逐字的背诵,把一个完整的句子弄得支离破碎,影响了背诵的效果。我们知道句子是短语构成的,不同的`短语构成不同的意群,读的时候,我们应该按完整的意群进行停顿,保证句子形式和意思上的完整,这样在我们记忆中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四、排除语法上的困难

课文中那些句子较长、结构较复杂的句子是同学们最难理解最难背诵的。对于这样的句子,同学们可以先分析其结构类型:简单句,分清主、谓、宾、定、状、补;复合句,弄明白是哪一种类型的复合句。同时,还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这样就可以迅速理解句子的意思,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

五、把课文分层进行背诵

根据课文的中心内容划分层次化整为零、化难为易、逐层背诵。最后,通背全文,查找不熟的地方,进行强化背诵。

金刚经背诵方法 篇5

第一,手机上的金刚经在心里上看觉得很少,如果看书来背老是要翻页面,觉得非常多,翻不尽的感觉,从而让人产生恐惧感。

第二,我总想机在目的道理,手机屏幕比较聚光,这样注意力比看书本更集中,心不易散乱,机在目,有时会过目不忘。

第三,我不去分别理解经文,只像禅师说的用童贞之心去持诵,只管往下诵,前面忘记了没有只管往下读诵。

托福词汇高效背诵方法 篇6

托福词汇短期提升不符合学习规律

我首先要用20天把托福单词背完”,“我的计划是先用3周的时间来背单词”,“我现在一天背100个单词,40天就能背完托福单词”当一次次看到这样的学习规划的时候,总是感觉很痛苦。

因为这样的规划完全不符合人的学习规律,如果不是基础特别好的话,这样的学习规划只能导致一种结果,就是越来越绝望。因为这样的背单词的方式,完全不符合人类的记忆规律。

但是很多人真的是在采用类似的方式,总是期望在20-30天之内背下来所有的托福单词或者GRE单词。

托福词汇短期提升类教材不靠谱

本质来说,这都是一种幻觉。只要你稍微有思考能力就会发现。托福有本单词书叫做《21天搞定托福单词》,托福的单词量是多少?最多了1.2万。这本单词书多少单词?大约2700个单词需要用21天才能搞定。那么准备GRE的时候,有本单词书就做《17天搞定GRE单词》。GRE单词量是多少?少说2万。GRE的红宝也不会少于8000个单词。前面2700个单词,你用21天才能搞定,后面8000个GRE单词,你用17天就能搞定?稍微一想,就会发现逻辑有多么混乱。

如何理性提升托福词汇量背好单词?

当然并不是说单词不能背。而是说,背单词千万不要这么急功近利,一定要采取一种理性的方式!什么是理性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大量,多次”。

我们在背单词的时候,首先要知道,单词应该是在整个准备托福,或者SAT考试过程中一直要做的事情,而不是用短时间的冲刺就能解决问题的。换句话说,我们在背单词的时候应该把单词书等分为4份,并且把我们的学习时间,也等分为4份。在每一个时间段之内,我们就是要重复的背这一份的单词。说的有点抽象,举个例子。

比如说《21天搞定托福单词》是200页,那么我们要把这本书分为4部分,每个部分50页。然后假设你准备托福考试的时间为4个月。那么你要做的就是在第一个月里面的每天都疯狂地背第1-50页;第二个月里面每天都疯狂的背51-100页;第三个月,每天都丧心病狂的背101-150页,后面依次类推。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复习前面的单词,比如说第2个月有时间就要把第1-50页迅速的翻翻,以及第3个月也要把1-50和51-100抽时间看看。这才是我们背单词最聪明的方式。

以上就是托福词汇短期提升教材存在问题和使用方法的介绍分析。想要背好托福词汇不仅需要优质教材,也需要找到能够发挥其价值的正确方法,这样大家的词汇量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提升。

托福词汇拆分记忆法3大技巧指点 背单词这么拆才能记得住

用词根词缀来拆分

对于一个单词,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则对它进行拆分,从而达到迅速记住单词的目的。首先,利用词根词缀来拆分。我们可以用词根词缀构词方法记住英文中大概百分之七十的单词。词缀分为前缀和后缀,前缀影响单词意思,决定单词的倾向性。后缀决定单词词性,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或是副词。而词根是一个单词最为核心的部分,决定一个单词最为深层次的意思。拥有同样一个词根的一组单词在含义上是相近的。compulsory这个单词,对于参加出国考试的学生是必须掌握的,因为它涉及到学生出国之后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问题,com是前缀,表示共同、一起,相当于with、together;pul是个词根,来自于罗马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Apollo的名字,这个词根表示推pull;ory是形容词后缀,表示这个单词是形容词词性。根据词根词缀的意思,这个单词表示很多人一起推,一起逼着某人做某事,所以这个单词的含义是“强迫的”。compulsory course相当于required course,表示必修课,与选修课optional course相对应。再比如isolate这个单词,我们根据词根缀可以拆成三个部分:i表示加强,sol是个词根,表示孤独,ate是动词后缀,所以这个单词表示“使孤独,使隔离”。

用已知词汇来拆分

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已知单词来拆分难单词。同样是isolate这个词,可以拆成i、so、late三个部分。i谐音是“爱”,so表示“如此”,late表示“晚”,所以这个单词在含义上表示“爱来得是如此晚的”,以至于我觉得自己被抛弃,有一种很孤独的感觉。

根据拼音联想来拆分

另外,我们更能够根据拼音、联想来拆分单词。比如acid、amid、arid、avid这四个单词。acid表示“酸的”,因为“ci”在发音上,读起来很像吃了很酸的东西之后不自主的发出“ci”的音。amid这个单词表示“中间”,我们很容易就发现这个单词中有mid这几个字母,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middle这个单词,所以我们可以利用middle来记住amid。arid这个单词表示“干旱的”,中间“ri”用汉语拼音拼出来是“日”这个字,表示太阳,常常在太阳底下晒的,很容易造成干旱。avid这个单词表示“渴望的”,“v”这个字母长得很像渴望的一个人用双手拖住下巴,做“向日葵”的神态,所以这个单词我们利用形象联想也很容易能够记住。

拆分记忆法注重实际效果

记单词的方法有很多种,对于一个我们不认识的单词,可以利用各种各种的方法来记住它。 拆开看,逐个击破,从而迅速记住单词,迅速在短期之内搞定出国考试所要求的庞大单词量。我们参加出国考试的学生不是词汇学专家,没有必要去研究哪种方法最科学,只要能记住单词就是好方法,毕竟搞定考试,赢取高分,迅速出国才是最终目的。

托福词汇快速记忆的15个办法

托福考试词汇快速记忆的15个小秘籍!托福考试前我们需要积累大量的词汇,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15个小秘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行选择的使用,下面一起来看看这15个记忆词汇秘籍有什么。

1、平心静气。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都保持一种让自己平心静气的心态。更多的时候是让自己的大脑安静。

2、调整自己大脑的工作和休息时间,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疲劳会降低大脑的工作效率。

3、树立起自己记忆优良的信心,并时时提醒自己要记住必须记住的东西,必须坚信自己“一定能记住”。

4、要学习和找到一套适合提高自己记忆力的方法,加之必要而又经常的训练再训练,提高再提高。

5、要保持对世界充满强烈的爱好与兴趣,兴趣是记忆的第一推动力。对被记忆的对象要象对待自己的“情人”一样有足够的兴趣。

6、强烈的愿望和刺激可以促进自己的记忆。

7、要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建立与愉快事情相联系的记忆。

8、让自己的心态永远年轻,保持年青人的刺激可以促使自己脑细胞变得敏锐和年轻。

9、学会一种或多种观察能力,敏锐的观察力能能帮助我们记忆。

10、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在记忆中尤其如此。要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象。

11、开发自己的右脑,把记忆对象形象化有助于记忆。

12、掌握歌诀或口诀记忆知识,把互不关联的记忆对象编成歌诀有利于记忆。

13、学会特征记忆技巧,找到记忆对象的特点,辨别出其特征有助于记忆。

14、学会整理和分类,适当的分散记忆(化整为零)有时比集中记忆效果好。

托福考试词汇快速记忆的15个小秘籍就为同学们讲解这些,希望文中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顺利通过考试。

托福词汇需要记忆的重点内容

每次都大量地背

因为自己不比别人聪明,所以背完单词,别人忘掉五分之一,自己决不会比别人忘得少。然而,别人每天背十个单词,自己却可以背一百个,忘掉五分之一,还剩八十个,是别人最聪明状态下的十倍。每天一百个是最低限。其实背到后来您会发现这个要求并不高,一个月后,你可能自然而然地就背到三百或者五百。 名词尤其专业名词可以少记,而动词、形容词等因在各行各业通用,则要多记、先记,并记住相关词组。

和托福词汇多见面

一个单词能不能记住,取决于和它在不同场合见面的频率,不在于每次看着它的时间长短。一般想记住一个单词,每星期要和它在“不同场合”见三到四次面。因为是否一见钟情都是无所谓的,关键在于有更多不同类型的见面机会。

不过,根据要背的单词的等级不同,增加见面机会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三千到四千这个等级,如:《高中英语必考词3500》都是非常常用的单词,而且几乎囊括了表达最基本思想所需要的一切词汇。每篇文章中百分之八十都是这些词汇,而且这些词都是最基本的语素(或称“词根”),就是分割到最小无法再分割,互相之间也没什么类似之处的东西。对付这些词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大量的,不间断的狂听练习,这会让你能够将常用的基础词汇牢牢地记住。

狂看托福单词!

八千到一万这个等级,基本包含了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不过背这个等级的词,需要在听以外增加看的内容。看,同样要分精读和泛读两种。就象听一样,也是泛读更重要一些。泛读要挑不太长,能有耐心看完的文章,而且看不懂的词不要太多,一篇文章有两三个不认识的就足够了。千万不要一上来就看英语报刊杂志小说,生词量过大那些东西不但很难看懂,而且看懂了也对背单词没什么促进作用。泛读也需要大量练习,只要您有耐心,又有足够时间,就一直看下去,这一定会让你成为一个词汇“牛人”。

以上即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托福考试词汇记忆的重点的相关内容,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进行参考。对于托福词汇记忆的方法,每个人都会有适合自己的。不过托福词汇红宝书是很多同学都使用的,希望大家能够重视。

托福阅读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托福考试对大家的词汇量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大家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多做托福词汇题,积累常考的托福词汇。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在托福考试中常出现的词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历史、考古,这类题材是分水轮流转的对象,也要加以注意。尤其是历史文章的考法不是单纯的讲古,而是从各个层面切入,有很多的表现形式。可能是古人类的迁徙,那就是人类历史。贸易和交通运输的发展,那就是经济史,等等。

例如,relics,remains,mausoleum,handicraft,cohesiveness,territorial,civilization

遗迹,遗迹或残骸,陵墓,手工艺品,凝聚性,领土的,文明

关键副词,这类词往往很不显眼,但是会左右整个句子的含义,他们是最需要加以注意的对象。一些看起来含有否定前缀的词可能是肯定含义,而一些完全没有否定词缀的副词却可能是真正的杀手!

例如:rarely,merely,undeniable

很少地,仅仅,不可否认

人:学术阅读中最常出现的就是各种科学家,以ist和er结尾居多。

例如:anthropologist,archaeologist,paleontologist,zoologist,geographer,astronomer

(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动物学家,地理学家,天文学家)

这类的词汇大家无需记住拼写,只要在阅读中出现可以辨认就足以。在面对未知的专有名词时,至少要判断他们存在于那个学科,才好进行下一步的推理。

地质、地貌:这类文章在托福学术阅读中比重很大。建议大家对常用词汇进行积累。

例如:volcano,layer,conglomerate,karst,porous,permeable,meteorolite,asteroid

火山,(地)层,砾岩,喀斯特地貌(石灰岩的一种地形),多孔的(有透气性与透水性),可渗透的,陨石,小行星

气候、动物与生态:与生物和地球有关的话题是托福永远的宠儿。

例如:unpredictable,vary,rangefrom,extinction,endangered,tropical,jungle,equatorial

古诗文背诵方法指要 篇7

对于古诗文的背诵, 学生是有畏难情绪的。作为教师, 如何对学生进行合适的背诵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想结合初中语文课本中一些具体的古诗文背诵篇目来谈谈背诵的一些技巧。

一、理解记忆法

对于古诗文, 涉及字词理解的问题。疏通字词, 把握文意, 是背诵的前提。如果不理解文意, 强行记忆, 会是怎样的情状呢?

《魏略·儒宗传·董遇》讲到, 东汉末年有一个叫董遇的, 喜好读书, 但不喜欢别人向他求教, 别人问他, 他总是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这是他的托词而已, 想想如果面对的年代久远的文言文, 又不借助任何工具书, 读再多的遍数你还是不能理解的, 那能不能背下来呢?可以!但是那样背下来的只是一堆意义不明或不完整的符号, 与提高学识没有任何的关系。

鲁迅在散文《五猖会》中有记载了一次这样的经历, 他兴致勃勃地想去看五猖会, 结果父亲让他背得出《鉴略》才肯让他去。他写道:“就是这样的书, 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 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 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 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 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那当然是很好的, 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 读下去, 记住它, ‘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2]

由此可见, 在不理解的基础上强记, 是很容易就忘却的, 譬如, 你拿到一首《蒹葭》, 你首先得知道每个字的正确读音, 然后了解什么是“蒹葭”, “苍苍”是什么情状, 什么是“溯洄”, 什么是“溯游”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理解记忆。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 所谓的背诵, 是纯粹的机械记忆, 属于“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教师在教授新课, 处理生字词时要细致周密, 尽量做到让学生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检查学生背诵时, 也要关注学生的理解情况。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能保证准确性和持久性。

二、画结构图法

拿到一篇文章, 且不管长短, 你要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要知道作者总共讲了哪几层意思。如《与朱元思书》, 第一段是总写富春江景色的特点, 扣紧“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字。第二段写“水”, 抓住水的“清”“深”“疾”这三个特征。如何体现“清”和“深”?“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正面写水清和水深。“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侧面写水清;怎样写水“疾”?“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第三段写山, 先写山上之树, 突出山之“高峻”;再写山间之声, 有泉声, 有鸟声, 有蝉鸣, 有猿啼, 突出山之“生机”;再通过人的反应来侧面写山景之清幽;最后以写头上之树来体现山上林木之茂盛。

梳理完文章的结构, 我们可以画出一个结构图, 更加直观地呈现课文的框架:

画出了文章的框架,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对照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就能把文章有条理的储存在自己的脑海里。

再如, 要背诵相对较长的《醉翁亭记》, 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文章总共分成四段, 貌似很多文字不是写醉翁亭, 但其实全文还是围绕醉翁亭而展开:

第一段:交代醉翁亭所处的位置及其得名由来。作者由远及近, 层层推进地引出醉翁亭:由环滁皆山, 引出“林壑优美”之琅琊山;由琅琊山引出其间之“酿泉”, 由“酿泉”引出泉边之“醉翁亭”。由醉翁亭引出作亭之人、命名之人、命名之意。

第二段, 总写亭外之景, 又分两层:山间之朝暮与山间之四时;

第三段写亭中宴, 分成四幅图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第四段写离亭归, 又扣紧三乐: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

为了让整篇文章的思路更加直观, 我们可以教学生用画结构图的方式去形成整体印象, 《醉翁亭记》的结构图可以这样画:

这样的框架图, 有助于学生对全文形成一个整体思路, 一方面能够化整为零, 另一方面, 对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更为透彻。

又如, 要背诵《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 文章有三个层次:邹忌与徐公比美, 邹忌讽谏, 齐王纳谏。我们发现, 在这篇课文中, “三”字是一个很神奇的数字:在“比美”的情节中, 邹忌有“三问”, 对象分别是妻、妾、客, 对应有“三答”, 邹忌暮寝又有“三思”;在“讽谏”一节中, 邹忌有“三比”, 把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和邹忌的“妻”“妾”“客”进行类比, 由此推导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在第三段中, 讲齐威王纳谏策略及成效时, 又有“三赏”和“三变”。

如果我们能以“三”字为纲, 抓住“三问”“三答”“三思”“三比”“三赏”“三变”, 就可以把整篇文章贯穿起来了。

我们同样可以画出这篇文章的框架结构图:

邹忌比美:三问、三答、三思

邹忌讽谏:三比

齐王纳谏:三赏、三变

画结构图法, 能够以简驭繁, 增强背诵内容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有利于学生的背诵。

三、求同别异法

所谓的求同别异法, 就是先找到背诵材料中的相同之处, 再鉴别差异。先求同, 再别异。求同减少记忆量, 别异提高准确度。

在格式比较整齐的文章中, 有些文章需要背诵的内容之间存在着有同有异的关系。最典型的如《诗经》中广泛采用了重章复沓的手法, 节与节之间往往保留主干, 只替换相应位置的个别词句,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要重点去把握那些不同的词在读音, 字形, 意义上的差别。例如, 背诵《蒹葭》: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我们可以在背诵之前先画出三个小节中出现变化的词, 第一节:“苍苍”“为霜”“一方”“长”“水中央”;第二节:“萋萋”“未晞”“湄”“跻”“坻”;第三节:“采采”“未已”“涘”“右”“沚”。做完这步工作之后, 我们需要去比较在相同位置的不同词之间的差异。

第一组:“苍苍”“萋萋”“采采”。这是三个叠音词, 语义相近, 都描绘了芦苇非常茂盛的样子, 不过“苍苍”还能体现出芦苇的灰白的颜色特征。他们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语音和字形上, 语音上的变化是为了押韵上的需要。

第二组:“为霜”“未晞”“未已”。这三个字都是在讲露水的状态, “为霜”强调露水凝结成霜的这种状态;“未晞”强调的是露水还没有被阳光“烘干”;“未已”强调的也是露水还没有“烘干”, 不过“已”, 更接近完结的状态。这三者联系起来看, 能够体现出时间的推移。

第三组:“一方”“湄”“涘”。都是表示地点, “一方”侧重于指水的另一边, “湄”“涘”意思更为接近, 都指“水边”;

第四组:“长”“跻”“右”。“长”, 强调路途的遥远;“跻”, 强调路途之高峻;“右”, 强调路途之弯曲。

第五组:“水中央”“坻”“沚”。“水中央”强调在水的中部;“坻”, 是指水中高地, 与“跻”字照应;“沚”强调的是水中的小块陆地。

从押韵来看, 第一节中“苍”“霜”“方”“长”“央”是押韵的;第二节中“萋”“晞”“跻”“坻”今音押韵;第三节中“已”“涘”“沚”今音押韵, 在背诵时参考韵脚字有助于记忆。

除了像《诗经》中这种明显的运用复沓的手法的文章, 像《鱼我所欲也》这种局部有同有异的文章, 也可以采用这种办法。文章开头即以鱼和熊掌设喻, 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对比一下:

(1) 鱼, 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 生, 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第一句与第二句格式上对照, 不过, 细节上也有差异, (2) 中多出一个“亦”字。在背诵时就需要重点标记出来。

再如:

(3)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第 (3) 与 (4) 句形成对照, 但在表示假设时, 前句用“如使”, 后句用“使”;另外, 第二个分句多一个“者”, 用在假设分句之后, 表示假设语气, 与“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者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中的“者”字用法相同。

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在邹忌的三问中, 相同的意思, 却有用词、语气等方面的差异:

(5)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问妻)

(6) 吾孰与徐公美? (问妾)

(7) 吾与徐公孰美? (问客)

就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上, 问妻用“我”, 显得亲密;问妾与客用“吾”, 显得相对疏远。[3]第一问, 首次提及徐公, 所以用“城北”明确所指, 后面承前省略。在语序上, 第一二问采用倒装, 把表示疑问的人称代词放在前面;第三问采用和今天相同的语序。

在妻、妾、客三者的回答上面, 虽都肯定邹忌美于徐公, 但传情达意上也有差异:

(8) 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 (妻答)

(9) 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答)

(10)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客答)

从语气上来看, 妻与妾都采用反问句, 表达一种毋庸置疑的态度;而客人用陈述句, 语气平淡。从用词的多少来看, 妻比妾多“君美甚”, 肯定意味更加强烈, 更能显示妻子对邹忌的偏爱。

有意识的运用求同别异法, 有助于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加细致入微, 从而有利于背诵。

四、过度学习法

过度学习, 又称为" 过度识记", 是教育心理学上的术语, 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过度学习理论是由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 主要含义是一个人要掌握所学的知识, 一定要经常提醒自己通过反复练习, 才能得到巩固。[4]

在背诵方面, 如果学生实现了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 完成了对学习内容的记忆, 那么, 为了巩固记忆成果, 适当再花一定的时间再对内容进行学习。在背诵方面, 最有效的方法是限时背诵, 提高背诵的速度。老师在检查背诵的时候就会发现, 学生背诵的速度上是有差别的, 这种差别因人而异, 但就个体而言, 对学习内容掌握地越熟练, 背诵的速度越快。

让学生有主动提高背诵速度的意识, 在保证背诵的准确度的基础上, 减少背诵时长。教师也可以组织速背比赛, 让挑战背诵速度的观念深入人心。

人是会遗忘的。为了防止遗忘, 遵从遗忘的规律, 对识记的内容进行适时的复习对于防止克服遗忘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遵照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曲线图, 人的遗忘遵从先快后慢的原则, 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 小时, 最晚不超过两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就可以恢复记忆。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 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了。[5]所以, 在学习完, 背诵完新的古诗文篇章之后, 在短期内适时滚动复习, 就能大大增强学生记忆的巩固性。

五、总结

背诵的技法我相信还有很多。我这里只是抛砖引玉,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这个话题。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在背诵方面, 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如果教师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有指导学生背诵的意识, 相信对学生丰富语言积累, 传承传统文化是大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鲁迅.朝花夕拾.中文在线出品.

[3]李敏孝.辨“我”与“吾”.http://blog.sina.com.cn/liminxiao.

[4]360百科, http://baike.so.com/doc/5964636-6177587.html.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背诵信心 篇8

关键词: 背诵 心理 动机 信心

为了“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高考考试大纲还指定了背诵篇目。面对指定背诵的古诗文,一些学生常常望“文”兴叹,垂头丧气,提不起精神,鼓不起信心。这其实是对背诵的一种恐惧心理,一些老师对此常爱莫能助。

心理学认为:“一个有着长远而适当动机的人,就能积极、主动、持久地去从事某种有意义的活动,不怕困难,排除干扰以求达到目标。”可见,要“实现目标”,关键是要“有着长远而适当动机”。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激发学生动机,消除学生的背诵恐惧心理,树立学生信心,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努力尝试,效果良好,现我谈谈做法。

一、赞中国古代诗文的优秀

教育学告诉我们:“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既有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其中包括审美需要。”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就要发掘古诗文的审美因素,揭示古诗文的审美价值。维斯康特·约翰·莫里说:“自己感觉兴趣,是引起别人兴趣的首要条件。”因此,在教高中语文必修、选修课本里要求背诵的篇目时,我总是尽量引导学生鉴赏该诗文的美,并极力表现出对它的喜爱与赞赏。如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曾引导学生欣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高屋建瓴、气势沉雄,“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公瑾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年轻有为和潇洒的儒雅英姿。还热情洋溢地赞颂该词在中国词坛上作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的崇高地位,并声情并茂地高声朗诵。这样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背诵欲望。只要学生的欲望越强烈,他们就越爱背,就越容易背诵。

二、谈学生背古诗文的好处

我常告诉学生,多背古诗文,在背诵并积累的过程中,不仅会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还会增强语言运用能力。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背诵古诗文可以令谈吐焕彩,使文章生辉,在课堂教学中,在课间的交谈中,我总是尽量不失时机地引用古诗文的名句自然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既使得学生很羡慕,又使得他们产生“认知不协调”的心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人们都力求认知的协调一致,可事实上人们常处于认知不协调状态。学生的这种要努力消除不协调,力求达到平衡的心理状态就为背诵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如我常在引用一些《诗经》里的诗句之后,告诉学生均来源于《诗经》时,就有不少学生表示也要把《诗经》背下来,有个学生还制订了一天背一首的计划。当学生们在作文中正确引用了《诗经》里的诗句后,我就及时给予赞赏。这样,学生们体会到了背《诗经》的妙处,背的热情就更高涨了。

三、论学生背古诗文的优势

不少学生常悲叹自己没有好的记忆力,哪怕背过了不久又忘了,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天生就“健忘”,这种心理对于背诵古诗文是极为不利的,正如舒卓所说:“缺乏一种自信的精神,这往往导致一些本来是萌芽了的天才走向自我扼杀。”为了消除学生的“我不行,我背了就是记不住”的心理障碍,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开发背诵的潜力。我常给学生介绍相关的心理学、生理学知识,如个体发展心理学、“脑功能定位理论”、人脑“超剩余性”的假说、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等,为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正处于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拥有背诵大量古诗文的巨大潜力,要遵循心理上的记忆规律,积极背诵古诗文,效果很好。如《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两千五百字,很难背诵。部分学生雄心勃勃,相信发挥自己的记忆能力,能把《离骚》原文背下来,并正努力。海伦·凯勒说得好:“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四、给学生背古诗文的示范

高中生的好胜心理很强,他们不仅要与同学竞争,而且敢于跟老师比。对于一些又长又难背的古诗文,他们很容易产生矛盾心理,既望而生畏又不愿放弃。针对这种心理,我在教《孔雀东南飞》《滕王阁序》《阿房宫赋》等“鸿篇巨制”的课文时,往往自己先一遍一字不错地背诵表演,并告诉学生:“有志者事竟成。”这样,既能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又能鼓舞他们的背诵信心,自然就能促使他们背诵成功。正如爱默生所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

奥斯勒曾说:“在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通过赞中国古代诗文的优秀,谈学生背古诗文的好处,论学生背古诗文的优势,给学生背古诗文的示范等方面的努力,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背诵的信心。背诵的课堂不再是“死水微澜”,而是响起了“涛声阵阵”。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2]钱匡武,主编.创造力开发.福建人民出版社.

博览背诵学习方法 篇9

对于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常常觉得背诵课文很难。有些要求背诵的重点段落,一部分同学在当天学完课文就能背诵,一部分同学总是完成得不好。不愿意记,成为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最大的学习障碍。为什么语文老师强调背诵课文的重要性?从语感培养到熟悉语文知识点,课文就是最重要的考试内容积累,对于小学阶段,语文就是一个出能生巧的过程。在背诵课文中,掌握课文里的修辞手法、句型、生字词,在脑海中对语感形成一个固定程式,这对基础稍差的学生来说,是最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有的家长会问,是不是在四年级阶段,把课本里的课文都背下来,语文就能提高成绩了?这是肯定的,除了按照学习目标背诵重点段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全篇课文都能背下来,在语文学习中是有极大的帮助。当然,背诵也是有要求的,死记硬背只能说记住的是考点,如何运用才是背诵的最终目的。巧学课文,擅长背诵,才能在最终考试的时候提分,达到20分的目标。勤背课文有方法,我来分享3个注意事项,四年级的小同学们,要充分发挥你们的记忆强项。

1、背诵是语文学习最好的办法

为什么语文老师总是强调,背诵是语文学习的最好办法呢?我们可以看看三四年级语文考试的题型和考点,都是和课本分不开的。如果说到了六年级,阅读理解的分值将是拉开语文分数差距的重要题型,那么在四年级阶段,语文的考点还是以课本基础知识点为主。背诵课文实际是老师给你画的考试重点,不要小看背诵这个学习方法,除了背诵还有默写,如果四年级的小学生,能把每篇课文都默写一遍,那么语文成绩也能在短期内提高不少分值。当然,我并不推荐这个学习方法,个体差异性,不是所有四年级小学生都适合去背诵和默写。在背诵过程中,养成语文思维习惯,从模仿开始,接着是理解课文,最后把课本都读透,背熟,语文学习就不存在什么难点了。

2、反复听,体会感情和轻重读音

虽然背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学习方法,但我不推荐所有四年级小学生背诵全本课文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会花去大量的学习时间,以及影响到四年级阶段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保持兴趣,培养对语文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过于强调背诵,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学习负担。当然,对背课文有兴趣、也愿意背诵的小学生,我们老师和家长是一定要鼓励和支持的。那么除了教学要求背诵的重点段落,对于学习课文,把课文读懂读熟,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那?那就是听。

反复听课文朗读录音,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一个方式。听课文,可以从朗读者的语音语调中,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分析轻重读音,相当于是一个磨耳朵的过程。让我们一听到这样的课文句型,就下意识地对生字词的发音进行记忆。听得多了,还可以跟读。虽然在学校,语文早自习,老师也会带着学生们读课文,但是这个朗读练习是有限的,只有在课后多读,多听,才能提高对课文的熟悉度。

3、语文学习的进步,是由小汇集成大

我们的家长和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很着急,比如能咨询把四年级课文都背下来是不是就能提高成绩的问题,就说明,家长对于语文学习的结果还是不太了解。语文学习的进步,是由小汇集成大,我们在背诵中,形成对课文理解的方法,熟悉阅读理解的知识点,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并不能以背诵了1个月课文,把1-2个单元的课文都背完了,语文成绩不提高,难道就是背诵方法不对?产生这样的质疑,还是对语文学习没有一个坚持和等待的学习态度。

小学语文引导学生背诵方法 篇10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背诵本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要想让学生喜欢背诵,乐于背诵,把枯燥无味的背诵变成自觉主动的背诵,就需要我们稍动脑筋,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以此激发学生“人人要背诵”的欲望和兴趣,树立学生“人人能成功”的喜悦和信心。

1、教师带头背诵

小学生最崇拜老师,最听老师话,最喜欢模仿,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就是最好的榜样。那么,在让学生背诵之前,老师不妨带头背诵。当学生看到老师能把课文熟练地背诵出来时,心中自然会产生“老师能背下来,我也能背下来”的思想,无需多言,他们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有时,老师也可以和全班同学比赛背诵。在规定的时间内比一比谁最先背会。每个人骨子里都有不服输的念头,老师在学生们背时要多观察,偶尔让几名同学比自己先背会,这样让他们尝到“我比老师背得还快”的甜头,下次他们可能会更全身心地投入,背诵效果会更佳。

2、创设竞争氛围

虽然没有鲜花,也没有奖品,但有时一次不激烈的竞赛也能让学生全力以赴,一句表扬或鼓励的话就能让学生树立信心。每次背诵之前,老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如:男女生比赛、甲乙组比赛、红蓝队比赛、小组比赛、勇争前十名等,让每个学生充当战士,在冲锋号吹响之时,迅速而又集中精力地进行背诵。任务完成之后,一朵小红花、一颗小红星、一句“你们真棒”,都会使他们兴奋不已,久而久之,在班里就营造了一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可喜氛围,学生对背诵课文就不会有畏惧心理,反而会把它当成是一次挑战,一次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

3、规定时间进行背诵

时间就是效率。记得有位家长给我讲了这样一个事例:孩子做星期天作业,拖拖拉拉,非等到星期天晚上才完成。有一次,他对孩子说,要是周六中午能把作业写完,下午就带孩子去游乐场玩。结果不到两个小时,孩子就把作业完成了。这个事例启发我:让学生背诵课文时,也可根据难易程度、内容长短,给学生规定具体的时间。这样一来,他们会紧张起来,聚精会神地去背诵,挑战自我,挑战成功。

二、善于归纳,授之以渔

在有了背诵兴趣和信心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巧妙的背诵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毕竟年龄小,认识浅,不善归纳,那老师就要发挥好这个引导作用,及时总结,授之以渔。

1、关键字眼背诵法

有些课文的描写在遣词造句上很有特色,有的是一连串的动词,有的是一连串的形容词,抓住这些关键词,就能很容易背诵出这段内容了。我在指导学生背诵《爬山虎的脚》的第四自然段时,就让学生抓住连续的几个动词:“触着、变成、巴住、拉、紧贴、爬”等。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再背诵这段内容就轻而易举了。

2、文字头背诵法

有些段落在背诵时,不太好找规律,那就用文字头背诵法。就是记住每句开头的词语,这样,这一自然段就很容易背诵下来。

3、歌曲背诵法

小学生都特别喜欢唱歌,利用唱歌的形式来进行背诵,也是一件乐事。这种方法尤其适合背诵古诗词。现在有很多新学堂诗,如:《咏鹅》《悯农》《相思》《游子吟》《江南》等,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跟着录音学唱,自然而然地就背会了,而且记忆深刻。有些课文的背诵,我们也可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乐曲为这些课文配乐。

4、默写式背诵法

眼过十遍,不如手过一遍。默写不但可以使学生静下心来,便于手脑并用;而且可以强化记忆。因此,我们在让学生背诵的同时要加强默写,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充分调动大脑的记忆力,同时也增强了背诵的准确率。

5、化难为易背诵法

有些课文比较长,有些需要背诵的课文集中在一起,无形之中就给学生带来了压力,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把较长的课文分开,让学生一段一段地去背,每个段落都背会之后,再连接起来。

6、景物图像背诵法

景物好似一幅幅图像,图像清晰地印入大脑,就会加深记忆。有些写景的课文或古诗词,我们可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景物,记住了景物图像,在大脑里就有了一幅幅难忘的画面,背诵起来就简单了。

7、“喜新不厌旧”背诵法

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课文学生明明背会了,过一段时间就又不会了,是自己把关不严,还是学生背得不熟?其实都不是。学习要经常温习巩固,背过的课文没事的时候要在脑子里想一想,隔一段时间要重新看一看、读一读,早读时间可让学生经常背诵,如此这样,喜新不厌旧,才能不忘背诵过的课文。

三、寓学于乐,有效延伸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启示我们,课下要不断创新,加强练习,巩固成果。这样才能将被动变为主动,让背诵成为自然,让积累成为习惯,让课堂背诵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延伸。我尝试了一些做法:

1、家校结合

正确指导小学生背诵课文、积累知识,也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我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每天都有读书、摘抄好词佳句的内容,有时让家长对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别出心裁

积累知识很关键,灵活运用也很重要。我经常会采用仿写课文、续写诗歌、即兴演讲、连词成文等有趣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学以致用。

注重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有效背诵 篇11

一、教师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 “身教”

求知的兴趣首先来自对知识力量的深刻了解,来自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于小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喜读书、善积累的例子。我国古今许多文人、学者学习语文都经历了熟读、熟记乃至苦读苦记的历程,记忆力也得到了惊人的发展。

唐代韩愈自幼读书为文,日记数千百言。白居易苦读苦记,“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读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颜真卿在《颜氏家训》中自叙:“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鲁迅先生幼年读书时,能背诵《纲鉴》,后来他经常是整本书地背诵,无怪乎他写起文章来纵横驰骋,挥洒自如了。巴金10岁的时候就可以将《古文观止》里的200多篇文章背诵下来。他在晚年的时候说,他之所以后来成为作家,写出了那么多的小说和散文,全靠当年那200多篇背诵的文章垫底。梁启超先生年轻时背诵的《史记》,到50岁时,书中的七八成内容都还记得,并能在他写作时根据需要在文章中适当地加以运用。

这些例子都用实际说明背诵不仅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记忆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审美水平,丰富和提升自身修养,好处是很多的。重要性明确了,学生对于背诵的学习就能充分重视起来。

同时,教师更要认识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重要作用。教师是小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提灯女神,教师在课堂上引经据典,出口成章是对学生最好的示范,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和空洞的严格要求。教师诗化自己的教学语言,使学生时时处处如沐春风,沉浸在优美的语言文字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会喜欢这种表达方式,也会尝试着亲近这些语言形式,在老师的引领下走进语文知识积累的海洋。教师要做到要求学生背诵下来的篇目自己必须先背诵下来,以自己的躬亲示范为学生做好表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的感染熏陶,以提高“背”的功效。

二、教师要注重方法指导,活化背诵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首先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他们才会乐于学习,积极参与。我的经验是:

(一)活化形式,激发背诵兴趣

教师要让背诵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燃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如古诗词可以用开展速背竞赛、配乐朗诵表演激发学生兴趣;描写景物的篇章如《桂林山水》《三峡之秋》等可以通过让学生做小导游的形式把重点背诵段落落实到介绍中。而寓言故事如《买椟还珠》《朝三暮四》可以通过课本剧表演进行。还比如歌词类篇目《苏武牧羊》《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可以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指导学生背诵……在这些形式的背诵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情绪持续高涨,气氛一直活跃,无疑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注重方法,提高背诵效率

1.帮助学生熟悉内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课文是背诵的关键。在背诵之前教师要注重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在背诵课文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2.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将要背诵的景物画面或者事件场景在头脑中形成图像,形成整体印象。如背诵《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将语言文字与实际景象联系起来,一边背诵一边建立起具体的画面,使背诵也变得生动,内容变成了画面的浮现,背诵变成与作者的共鸣。还比如在背诵《渡河少年》一文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渡河的少年,想象自己在河里游泳时的场面,上岸后的一系列动作,学生有了具体的画面感,对这个人物也就亲近了,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得多。

3.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即找到每句的关键内容所在,便于学生理清顺序。小学生年龄小,对于发现规律还存在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课文,教会学生找到方法和规律,提高背诵效率。如背诵《西湖的绿》: “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时我告诉学生这样理解:“牧人牵着耕牛靠在树木边休息,放眼看到满天的云霞,宛然一副山水画。”把毫无关联的内容相互联系了起来,学生背诵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4.关注学生差异。不同的学生记忆能力不同,特别是对待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将任务拆解。如先要求他们能熟读,让他们放下包袱,跳一跳能完成目标。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再要求他们背诵,但任务可以一天或者几天完成,关键是每天他们都能实现一定的目标,进而完成整个学习目标。

(三)加强管理,巩固背诵效果

(1)课堂教学要加强“背”的指导,我们在讲课时,可以侧重于要背诵内容的讲解。

(2)把“背”的教学纳入语文教学的检查和管理之中,把背诵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每月表扬背诵小能手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背诵学习中来;明确背诵程序,建立“金字塔”型的背诵程序。课代表——组长——组员,三层阶梯,分工管理。我负责抽查,督促小组长把任务认真完成,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个别指导,帮助困难生完成背诵任务。

(3)确保“背诵”时间,有时间作保证,有利于背诵任务的完成。我会在课堂上留出“背”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背诵;也会在早读时间指导学生背诵。

(四)拓展背诵内容,提高语文能力。

除了要求学生背出课本规定的内容之外,还要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如优美的诗歌,短小的散文,精彩的语段等,并定期开展背诵交流。虽然过程很漫长也很艰巨,但我们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日积月累,学生一定会在积累中成长起来。

背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体现出来的。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在“日积月累、久久为功”上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和恒心,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长春市南关区西三小学)

上一篇:董海军---监理工作总结2010.10.2下一篇:“执行性团队与卓越领导力”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