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案件督办申请报告

2024-09-21

执行案件督办申请报告(共11篇)

执行案件督办申请报告 篇1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执行案件督办工作的规定》等三项执行工作制度的通知法发[2006]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现将《关于执行案件督办工作的规定(试行)》、《关于执行款物管理工作的规定(试行)》、《人民法院执行文书立卷归档办法(试行)》等三项执行工作制度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报告我院。

2006年5月18日

关于执行案件督办工作的规定(试行)

为了加强和规范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执行案件的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执行案件进行监督。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对本辖区内人民法院执行案件进行监督。

第二条 当事人反映下级法院有消极执行或者案件长期不能执结,上级法院认为情况属实的,应当督促下级法院及时采取执行措施,或者在指定期限内办结。

第三条 上级法院应当在受理反映下级法院执行问题的申诉后十日内,对符合督办条件的案件制作督办函,并附相关材料函转下级法院。遇有特殊情况,上级法院可要求下级法院立即进行汇报,或派员实地进行督办。

下级法院在接到上级法院的督办函后,应指定专人办理。

第四条 下级法院应当在上级法院指定的期限内,将案件办理情况或者处理意见向督办法院作出书面报告。

第五条 对于上级法院督办的执行案件,被督办法院应当按照上一级法院的要求,及时制作案件督办函,并附案件相关材料函转至执行法院。被督办法院负责在上一级法院限定的期限届满前,将督办案件办理情况书面报告上一级法院,并附相关材料。

第六条 下级法院逾期未报告工作情况或案件处理结果的,上级法院根据情况可以进行催报,也可以直接调卷审查,指定其他法院办理,或者提级执行。

第七条 上级法院收到下级法院的书面报告后,认为下级法院的处理意见不当的,应当提出书面意见函告下级法院。下级法院应当按照上级法院的意见办理。

第八条 下级法院认为上级法院的处理意见错误,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提请上级法院复议。

对下级法院提请复议的案件,上级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经审查认为原处理意见错误的,应当纠正;认为原处理意见正确的,应当拟函督促下级法院按照原处理意见办理。

第九条 对于上级法院督办的执行案件,下级法院无正当理由逾期未报告工作情况或案件处理结果,或者拒不落实、消极落实上级法院的处理意见,经上级法院催办后仍未纠正的,上级法院可以在辖区内予以通报,并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法院或者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执行案件督办申请报告 篇2

摘 要:随着审判任务的日益繁重,调解这一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手段越发受到重视,调解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化、规范化、有效地推动了法院的调解工作开展,案件调解率大大提高,大量的诉讼纠纷被化解,社会矛盾被钝化,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调解已经成为化解矛盾纠纷,提升审判效率,减轻当事人讼累的重要手段。但也有不好的现象,应当引起重视。

关键词:民事调解;申请执行;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123-02

一、民事调解案件申请执行基本情况

通过调研发现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数占申请执行案件总数的比例和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迅速提升,且与案件调解率成正比,调解申请执行案件类型比较集中,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难度加大。

(一)案件类型比较集中

申请强制执行的调解案件多集中在涉及债权债务合同、侵权纠纷和劳动争议等具有财产给付内容的案件。其中以债权债务合同纠纷最多,其次是侵权纠纷和涉及婚姻家庭的财产类纠纷。

(二)执行难度相对加大

法院调解是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互谅互让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在签订协议过程中,应考虑到自己的履行能力,在协议生效后自觉履行,但从调研情况看,许多调解案件在进入执行程序后,义务人仍会采取各种方式逃避和规避执行,从而使自己的诉讼利益最大化。另外,相比较判决案件,调解案件在诉讼阶段采取保全措施的比较少,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难度更大。

(三)当事人情绪激动,矛盾激化风险加剧

调解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对执行结果的心理预期比判决案件要高,特别是有些案件在调解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基于对法官、法院以及对方当事人的信任,已经做出较大让步,一旦不能自动履行难免会有情绪,在执行中常常会指责法院办案不力,甚至认为法院调解不当或调解有误,进而引起信访、申诉,使当事人之间普通的民事纠纷演变成当事人和法院之间的矛盾。

二、民商事调解案件不能履行的影响

(一)债权人权益难以保障

在审判实践中,调解协议是双方当事人相互妥协、让步的产物。一般来说权利人之所以愿意让步、同意调解,是不希望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以缩短办案周期,尽快实现自己的权益。但调解协议如果得不到自动履行,那么权利人在调解过程中所做出的让步,不仅不会在执行程序中得到恢复,还将面临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风险,甚至在执行中有的权利人不得不再一次让步,显然这违背了权利人进行调解时的初衷,使权利人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二)执行难问题不断涌现

民商事调解案件大量涌进执行程序,使原本就不堪重负的法院执行工作更加雪上加霜,使一直以来困扰着法院的“执行难”问题更加突出。从理论上讲,双方当事人在法院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表明双方实现合意最大化,义务人应当自动履行义务,不应有过多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但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了调解申请执行案件占执行案件比例升高,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升高,执行难度增大的“两高一难”现象。

(三)司法资源造成浪费

调解协议的达成、调解书的制作只能代表“案结”,并不能代表“事了”。只有调解协议执行完毕,因纠纷而损害的社会关系才会真正得到平复,法院的工作才真正结束。调解案件从法律本意上来讲是应当由当事人自行完成的行为,现在却由法院强制执行来完成,这是对司法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是对法律确立调解制度一种歪曲,同时也助长了某些债务人利用法律规避义务的邪气。

(四)调解功能无法体现

调解案件与判决案件同样进入执行程序,使快捷化解当事人之间纠纷的立法本意弱化,作为原告的一方以让步自身利益为代价达成调解协议,主要目的就是想尽快实现利益,但调解后案件长期得不到执行,当事人的预期愿望没能实现,使当事人对法律丧失信心,造成对法官不应有的误解,执行中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思想更加难以沟通,不利于案件的执行。

(五)涉诉信访压力进一步加剧

部分当事人因调解协议得不到及时履行,进而对法院、对法官产生不信任,甚至迁怒于法院和法官。当法院经过强制执行程序,仍然无法实现当事人的权益时,不少当事人选择上访的方式,向法院施加压力,以使自己的权益得到实现,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法院涉诉信访的压力。

三、民事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高原因分析

(一)当事人层面因素

部分调解案件的当事人缺乏诚信意识,无视法律规定和生效裁判的权威性,挖空心思逃避债务,采取能逃则逃,能躲则躲,能赖则赖的消极态度抗拒执行。恶意调解,逃避债务,一些当事人把调解当作拖延债务履行,减轻债务履行义务的一种手段,在案件的调解过程中存有恶意,企图通过调解拖延时间使权利人放弃部分实体权利,更有甚者企图通过执行阶段的执行和解逼迫权利人进一步让渡权利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的不良动机导致调解协议难以自动履行,同时也导致调解案件的权利人对法院意见加大,双方当事人矛盾加剧,执行难度增加的不利局面。此外,当事人无履行能力也是部分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的原因。

(二)机制上因素

当前调解率高低成为考核法院、法官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调解原则也由原来的“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变为“调解优先,调判结合”重视调解并没有什么,但过分强调调解率,忽视调解案件的自动履行率这一不合理的考评机制导致案件调解过程中存在过于强调调解的表面形式而忽视案件实际问题解决的现象,部分案件虽以调解方式结案,但矛盾并未真正化解,进而进入执行程序。另一方面,调解和执行工作衔接机制不顺畅也是导致案件进入执行程序的重要因素,审执分离使得司法工作在各个阶段更加专业化,规制了司法权的滥用,但审执过度分离而缺少衔接则影响了审判和执行的质量,受考评机制和业务量的影响,部分法官在办案过程中不关注调解案件的履行问题,单纯为提高调解率而调解,导致调解质量不高,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增多。

(三)法官层面因素

在审判实践中,受证据因素和考核目标的影响,部分法官为迅速提升案件调解率,规避办案风险,降低改判、发回重审率,在办案中存在“和稀泥”的现象,在没有查清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的情况下匆忙主持调解,有的甚至强迫或变相强迫当事人进行调解,结果造成了当事人对调解工作不满,调解申请执行率上升的现象。调解协议不完善,也是导致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高的原因之一。一方面,部分法官在调解协议的内容表述上不够清晰,致使当事人因履行问题发生分歧而申请执行;另一方面,多数调解书中确定的履行制约措施不足,当事人违约履行成本不高,致使当事人容易对生效的调解协议反悔,进而进入执行程序。

四、降低民事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调解原则,更新调解理念

在案件的调解工作中需要进一步重申自愿、合法、公平、公正的调解原则,强化对这一调解原则重要性的认识,做到依法调解、公正调解;要更新调解理念,树立案件调解率和调解案件自动履行率兼顾的调解理念,在案件调解过程住兼顾执行,能当庭履行的案件督促当事人尽快履行,不能当庭履行的案件要制定惩治失信的措施,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

(二)健全考评机制,细化调解结案考核标准

矛盾的化解并不是通过单一的案件调解率能够反映出来的,对于调解案件的考核不能仅看调解协议是否达成,调解率是否提升等。应进一步细化调解结案的考评标准,建立调解案件当庭履行率、调解案件自动履行率、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财产保全率、债务担保率等综合考量的考评机制。

(三)建立审判法官协助执行制度

审执分离是为了加大执行力度,提升执行效率,防止司法腐败,但并不是将审判执行截然分开。法官不能就案办案,而应考虑办案效果,兼顾审判执行,应当建立审判法官协助执行制度,在调解结案后,审判法官应及时对当事人进行答疑解惑,并对案件进行跟踪管理,通过电话督促提醒义务人尽快履行义务,延伸调解工作,必要时审判法官也可直接参与到调解案件的执行程序中。

(四)建立财产申报和担保履行制度

在调解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债务人在达成调解协议时对自己履行债务的能力做出说明,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如财产的数量、处所、银行账户等等,使其对财产的真实性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这样,即使义务人不自动履行协议导致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执行法官也能依据申报尽快查找到被执行人财产,减少执行难度,提升执行效率。同时,对于不能当庭履行的调解案件可以根据需要在调解协议和补充协议上设立担保履行条款,要求债务人或债务人选择的第三人提供相当于债务数额的财产作为抵押或者质押担保,如到期不能履行调解书确定的义务,执行人员可以直接对担保财产采取查封、扣押、拍卖等执行措施,也可以直接对担保人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以保证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能够尽快执结。

(五)完善立法修订,将拒不执行调解书纳入刑罚惩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97条之规定,调解书经当事人签收后,具有法律效力。调解是人民法院对审理的民事案件依法进行的一种审判活动,调解书的性质是在法院诉讼活动中进行的、经法院确认、以人民法院名义发出的、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效力的一种司法文书。它与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建议修改刑法第313条,改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调解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使对那些拒不执行调解书的行为进行追究有法可依。实现对拒不执行调解书的当事人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同等的打击力度。

执行案件督办申请报告 篇3

以及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 提供司法求助的暂行规定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239次会议通过)

2001年11月2日

第一条

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减少当事人不必要的诉讼支出,维护人民法院公正执法形象,不收取实际不能执行的案件的申请执行费,取信于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和《<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补充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等规定,结合本省法院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依法收取申请执行费。执行案件在立案受理时,执行法院一律不向申请执行人预收申请执行费。

第三条

执行法院可以按照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的标的额,依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规定的标准,计算出全案的申请执行费数额,并从首期已经执行到的款项中收取,收取的申请执行费数额计算入应执行的标的金额中,与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一并执行。

执行法院在对案件裁定中止、终结执行时,应当以执行到的执行款项为基数,依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规定标准计算出该案应当收取的申请执行费数额,对于多收取的申请执行费,应当及时退还给申请执行人。

第四条

需要裁定以物抵债而被执行人无其他可供执行财产的,执行法院应当按照以物抵债金额为基数,计算应收取的申请执行费,并通知申请执行人限期交纳。申请执行人不具备本规定第七条所列情形而逾期不交纳的,执行法院不下达以物抵债裁定。

第五条

因中止、终结执行的情形消除,依当事人申请而恢复执行的案件,参照本规定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收取申请执行费。第六条

被执行人为下列人员或单位之一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减免申请执行费:

(一)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

(二)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孤儿或者农村“五保户”;

(三)系国家规定的优抚对象,生活困难的;

(四)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领取失业救济金,无其他收入,生活困难的;

(五)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国家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六)为福利院、孤儿院、敬老院、优抚医院、精神病院、SOS儿童村等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单位和民政部门主管的社会福利企业的;

(七)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减免申请执行费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因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本案债务而被裁定中止、终结执行的,申请执行人有本规定第六条规定情形和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对已经预扣的申请执行费中减扣或免扣申请执行费。

(一)申请执行追索养老金、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而生活确实困难的;

(二)申请执行人为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追索医疗费用和物质赔偿,本人确实生活困难的;

(三)申请执行人为其他特困企业的。

第八条

免交申请执行费的措施只适用于经济确有困难的自然人、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单位和民政部门主管的社会福利企业。

第九条

当事人申请减交,免交申请执行费的,必须向人民院提交《申请书》等书面材料,《申请书》应当载明减免申请执行费的事实、理由和请求,并提供足以证明存在减免申请执行费情形的证据材料。

第十条

承办案件的执行机构应当及时组成合议庭对当事人的上述申请进行审查后提出处理意见,逐级报主管副院长审批决定并在收到申请书后15日内书面通知案件当事人。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自作出减免申请执行费决定后一年内,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且不存在本规定第六条情形的,应当裁定被执行人限期交纳申请执行费。被执行人逾期不交纳的,执行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第十二条

因案件执行的需要而实际支出的执行费用,由申请执行人交纳,此类费用不予缓交和减免。已经交纳的实际执行费用金额计人执行标的额中,与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条一并执行。

因被执行人或案外人提出申请而进行鉴定、检验、评估和审计的,由提出申请的一方预交,在案件执结时由执行法院裁定有过错的当事人承担该费用。

执行法院必须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范围以及实际支出费用数额向当事人收取实际执行费用,不得变相增加收费标准和收费项目。

第十三条

全省各级法院办理受托执行案件,适用本规定收取执行费用。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执行。本院原有的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十五条

执行案件督办申请报告 篇4

执行积案的成因和对策:

一、执行积案的现状

(1)从立案时间看。时间在XXXX年XX月前的案件XX件,占未结积案总数的X%,立案时间从XXXX年XX月起至XXXX年XX月止的案件XXXX件,占未结积案总数的XX%。立案时间从XXXX年XX月起至XXXX年XX月止的案件XXX件,占未结积案总数的XX%。

(2)从案件类型分析看。合同案件居多,借款合同纠纷案件XXXX件,占积案的XX%,婚姻家庭纠纷案件XXX件,占积案的X%,人身损害赔偿案件XXX件,占积案的X%,在未结执行积案中,被执行人为政府及所属单位和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的案件XXX件,占未结积案的XX%。

二、造成执行积案的原因

(1)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合同行为也在不断增加,而相对于婚姻家庭案件以及其他较为简单的民事纠纷,合同纠纷的经济性更为突出,相对于其他民事纠纷,合同纠纷当事人服判息诉的可能性更小,执行过程中的困难更大一些,因而造成案由为合同纠纷的积案比例较高。

(2)经济条件的制约。由于榆次区人口以农民居多,多为民间借款合同纠纷。虽然执行标的额较小,被执行人大多数生活困难,履行起来困难一些。被执行人居住松散,通知、寻找困难,许多被执行人在法院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之前就举家外出打工,临走前将财产藏匿、转移、变卖,使法院生效裁判得不到执行。被执行人收入不固定,财产状况难以掌握,可供执行的财产少,由于农村经济落后,许多被执行人生活困难,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农村房屋执行价值不大,即使通过评估、拍卖等手段变现,也几乎无人竞买。

(3)社会观念的影响。一些村委会负责人认为,欠债是普遍现象。因此遇到这些村委会作为被执行人时,即使村委会有履行能力,他们也不愿自觉履行。还有一些村委会“班子”不稳定,负责人会以“不是本届班子的债务本届不应该偿还”的荒唐论调搪塞,甚至胡搅蛮缠,阻挠、妨碍人民法院的执行。

(4)执行不能的影响。宽泛的说,执行不能是指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在积案中,仅XXX件有财产案件,占积案总数的X%,其他均是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法院在清理执行积案过程中,常常是早出晚归,被执行人也愿意配合执行工作,但却因为被执行人确实没有执行能力而无法执行;还有些刑事附带民事执行案件,被执行人(大多数是已成年但未成家)被判刑,没有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有些交通肇事案件,被执行人贷款借款买车,以但发生交通事故,往往车毁人亡,家里也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等等。这些都造成了执行不能,执行不能产生的积案在短时期内是很难从根本上予以解决的,这实际上是一个经济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问题。

三、解决执行积案的对策

(1)进一步围绕服务发展大局做好执行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把民事执行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部署,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履行好职能。切实关注涉企执行案件,慎用查封、扣押、冻结、财产拍卖等强制措施,灵活运用分期履行、债转股、资产强制管理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维持企业 “造血”功能,帮助度过难关。注重对涉案民生的司法保护,通过加大执行力度、实施司法救助、协调部门解决等方式,强化对特困群体的权益维护。对群体性、矛盾易激化案件,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讲求方法,注重实效,防止因执行不当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2)进一步规范执行行为,着力解决执行不力不公问题。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建立健全执行局内设机构,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的工作体制。对跨地区、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难以执行的案件,要加大督促力度,灵活采取指定执行、提级执行、交叉执行等措施,予以执结。认真落实悬赏执行、执行和解、穷尽措施等工作制度,严格规范执行程序,对疑难案件采取易人执行、集体“会诊”等方式予以突破。充分依托质效评估体系和执行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执行权的内部监管制约,防止滥用执行权或怠于执行现象发生。同时,增强执行透明度,保障当事人异议、复议等救济权利,自觉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的监督。

(3)进一步健全执行威慑联动机制,赢取全社会合力破解“执行难”的工作局面。争取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及时向党委、人大汇报重大行动和重大案件的执行情况,逐步将协助执行工作纳入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对被执行人具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公务员等身份的,及时向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等部门通报,争取支持。党委、人大在干部任用时,能否将本人及单位有不履行法院生效法律文书作为硬性的条件一票否决,形成一种制度,严格落实,促使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法律。加强与土管、建设、公安、金融等部门协调,就规范和协助执行以及信息共享互通等问题进一步抓好落实。加强执行宣传工作,提高公民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当事人自觉履行实效裁判的法治观念。

(4)进一步加强执行能力建设,提高执行工作水平。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人民法官为民”主题实践活动与破解执行难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执行工作的正确方向。认真落实 “五个严禁”的规定,注重从源头上遏制违法违纪行为,坚持不懈地抓好廉政建设,从严管好队伍。加强执行业务培训,增强干警依法执行、化解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配足配强执行力量,加大执行装备投入,进一步关心干警身心健康。

信访案件的成因和对策:

为了更好地推动司法和谐,最大限度的化解社会矛盾,区法院对信访案件的成因和对策进行调研分析,以提升处理信访案件的能力,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信访案件的现状

从信访案件方面看。XXXX年XX月前的所有积案中,信访案件XX件,占XX%。重复信访案件XX件。

二、造成信访案件的原因:

(1)在立案环节对诉讼、执行风险不作释明。诉讼是有风险的,实践中,立案法官很容易忽视这一细节。如果立案法官在案件受理时,没有明确告知当事人在诉讼及执行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就容易给当事人造成错觉,使其产生不恰当、甚至不合法的利益期待。在案件审结、执行过程中,当事人的期待利益未能得到满足时,就很容易衍生为信访案件。

(2)法院工作上存在瑕疵。这是引发信访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审判工作上的瑕疵主要体现在:个别案件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等方面过于使用法言法语,难以取得当事人的理解;或者虽裁判正确,但程序疏漏或判决言辞不妥,造成当事人为讨说法找法院、找领导,因案件未能复查或未能依法予以纠正,转化为长期申诉上访案件;执行工作上的瑕疵主要体现在:一是执行机制存在瑕疵,案件往往集中在一名承办法官手中,透明度不高,致使有些当事人误以为法院偏袒对方,产生抵触情绪。二是执行公开存在瑕疵,有些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导致执行不能,承办人没有及时将法院进行的查询工作告知申请人,导致申请人将应自己承担的风险责任归责于法院,以法院执行不力为由上访,要求法院解决。

(3)当事人个人法律素质不高,对裁判文书的理解存在偏差。受法律水平所限,有的上访当事人不理解或片面理解法律规定,又不接受接待人员的答复和解释,官司败诉后不能正确对待,坚持认为法官没有按照其所理解的法律“依法”判案,法官是在以权谋私、胡乱判案,便开始上访。

(4)信访人试图通过上访解决自己的实际生活困难的错误心态。有的上访人明知政法部门的处理没有问题,但因上访无需付出成本,在利已思想或投机心理的驱使下,无理由地一味主张鉴定错误、审判错误,夸大损害后果,进而向对方当事人或法院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要求。更有甚者将赔付的希望寄托在国家和政府身上,认为只要不停上访,国家和政府就会给想办法解决,他们把上访作为改善生活条件的手段,在得不到满足后便走上缠诉之路。

三、解决信访案件的对策

(1)要重视信访工作的超前预防。在立案时,落实诉讼风险告知制度,就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及执行申请可能遭遇的风险予以明确告知,使当事人对可能承担的诉讼风险有充分了解,从而减小其裁判做出后、执行完成后的心理落差,进而减少由此产生的信访案件。在案件审理或执行过程中,要摒弃就案办案的思想,对于社会关注的重大、疑难、复杂、敏感和新型案件,要多做工作,提高当事人和社会群众对法院办案的认同感;对于普通类型的案件,要认真排查,对排查出的重点信访案件采取建立目录、制定预案、落实责任等措施,特别是针对部分“老、难、缠”信访户,要主动上门沟通,尽可能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其对裁判或执行的不满转化为信访案件。

(2)要重视初访的接待。对因法律素质低,不能正确理解裁判结果而产生的信访案件,接待人员要重视与信访人的初次沟通,要有耐心,多倾听其陈述,认真细致作法律宣讲,拉近与信访人的感情,增强其对法官的信任感,争取能劝其息诉罢访。同时,对案件进行复查,确保复查报告有理有据,依法、以理服人;对为获取不当利益,无理取闹的上访者,接待人员要讲明法律规定,打消其企图通过信访要挟政府、给法院“施压”的违法念头,同时对其进行劝解。对拒不听从的上访者,要及时向党委汇报,在党委领导下依法采取法律措施严肃处理。

(3)要重视来访问题的回复和解决。对当事人的来信、来访,不论有理、无理,都应当及时予以回复。能当场答复的,尽量当场答复有关当事人;如果不能当场答复,应尽快与区委、区政府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研究解决方案,寻求解决办法,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通过电话、书信等口头、书面方式将研究出的方案、方法及时的告知信访人。

(4)要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力争从源头上解决信访问题。在审判阶段,尝试建立案件审理质量保障机制,把审判人员办理案件的数量与当事人服判息诉率结合起来,纳入审判人员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从而督促审判人员及时向当事人解释、说明法律的有关规定,并通过法官后语、裁判文书附相关法律条文、加强裁判文书说理性等方法与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其辨法析理。在执行阶段,加快执行信息网络化进程,保证采取的执行措施、执行效果等能够及时告知当事人,满足其知情权。同时,尝试建立执行案件流程与分类管理机制,将案件从自始至终由一名法官承办的传统模式转变为由不同执行小组顺次承办和集团、类别型案件专人承办的双轨模式,确保执行阶段各个环节更加透明、公开,增加当事人对法院和法官信任度。

(5)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要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诉求、解决困难,建立有效的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第一时间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第一现场。

XX市XX区法院执行局

执行案件督办申请报告 篇5

关于印发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

督查督办办法的通知

食药监稽〔2014〕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保证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依法办理,规范督办工作,提高案件查处工作效率和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督办办法》。现予印发,请各地遵照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4年7月10日

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督办办法

第一条 为保证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依法办理,规范督办工作,建立职责明确、协调统一、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提高案件查处工作效率和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以下简称重大案件)是指违反食品(含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法律法规行为情节严重,所研制、生产、经营或使用的产品足以或者已经造成严重危害的、或者造成重大影响的案件。

—1—

重大案件督办是指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办重大案件的调查、违法行为的认定、法律法规的适用、办案程序、处罚及移送等环节实施协调、指导和监督。

第三条 重大案件督办工作应当遵循突出督办重点、依法高效、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负责对全国范围内的重大案件进行督办,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部门负责对行政区域内的重大案件进行督办。

第五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督办的重大案件主要包括:

(一)造成人员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案件;

(二)违法违规情形严重,足以吊销或者撤销相关批准证明文件的案件;

(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金额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案件;

(四)其他造成重大影响的案件。

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督办重大案件的范围和标准,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第六条 重大案件督办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案件办理情况,包括案件进度、时限要求;

(二)相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配合协作情况;

(三)与其他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的配合协作情况;

(四)对违法行为认定、违法产品性质认定、法律法规适用、处罚及移送等情况;

(五)案件查办的程序合法性;

(六)其他需要督查督办的事项。

第七条 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行政区域内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一款的重大案件,及时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省以下各级重大案件的报告,由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分别确定。

第八条 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部门(以下简称督办单位)根据案情复杂程度和查处工作需要确定督办案件。

对跨越多个区域且案情复杂的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本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处确有困难的,可以报请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督办。

第九条 对需要督办的重大案件,督办单位经办人提出拟督办意见,经督办单位负责人审批后,向承办案件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承办单位)发出重大案件督办函。

第十条 督办单位应当指导、协调、督查重大案件查处,督办可采用文函督办、现场督办、会议督办、电话督办等方式实施,案件涉及其他部门的,可联系协调实施联合督办。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抽调人员前往案发地区督促检查或者指导办案。

第十一条 承办单位应当每30个工作日向督办单位报告一次案件查处进展情况;重大案件督办函有确定报告时限的,按照确定时限报告;案件查处有重大进展或者遇到紧急情形的,应当及时报告;案件查处没有进展或者进展缓慢的,应当说明原因,并明确提出下一步查处工作安排。

对涉嫌犯罪依法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承办单位应当关注案件的进展情况,并及时报告督办单位。

第十二条 督办的重大案件违法事实已经查证清楚,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涉及其他职能部门或者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依法移送相关部门或者司法机关并被立案的;完成督办单位其他督办事项要求的,可以认定为案件督办的办结。

承办单位应当在办结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督办单位报告结果。报告内容应当包括案件来源、案件查处情况、行政处罚及案件依法移送等,情况复杂的督办事项应当附送调查报告。

第十三条 督办单位经办人对承办单位上报的办结报告进行审查,对符合办结标准的,报督办单位负责人审批;对不符合办结标准的,退回承办单位并提出进一步处理要求。

第十四条 已批准办结的督办案件,应当按照档案管理规定,将督办案件的有关材料及时整理后归档保存。

第十五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不影响案件查办的情况下,适时对具有典型意义的重大案件通过媒体予以曝光和宣传。

在曝光宣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督办的重大案件前,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需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报告并征得同意。

第十六条 重大案件督办实行工作责任追究制。承办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承担领导责任,承办单位稽查部门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以及案件承办人员按照各自职责承担直接责任。

在督办过程中,如发现承办单位存在行政不作为或者拖延、推诿、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结承办事项等问题的,承办人员有通风报信等违法违纪行为的,督办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相关情况。

第十七条 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定期对重大案件的查办情况予以通报,对承办单位及承办人员在查处督办案件中成绩突出的,可以给予通报表扬;对案件隐瞒不报、承办及协查协办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会同相关司局解释。

执行案件督办申请报告 篇6

一、基本情况

曲阜法院自2017年开始完全启用网络拍卖平台,为确保资产处置过程公平、公正、公开,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凡涉及资产处置类执行案件,全部进入网络拍卖程序,经一拍、二拍、流拍后变卖,仅有极少案件进入以物抵债程序。以网络拍卖数据对资产处置类执行案件分析具有可信度。

由此可见,我院近三年来涉及网络拍卖各项数据呈现上升趋势,标的类型也呈现逐年多样化的状态,一方面体现出执行团队能有效运用信息化技术寻找更多的被执行人财产,一方面也体现出人民群众对司法拍卖的参与度、认可度得到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资产处置类执行案件依托多方平台进行财产变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处置程序复杂,执行周期长。资产处置要经历信息查询、线下调查、裁定拍卖、价值评估、网上拍卖、协助过户、财产交付等流程,其中价值评估、网络拍卖及财产交付的工作量非常大。进入处置程序到拿到评估报告进行送达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如果一次拍卖不成功,要进行二次拍卖甚至变卖,可能需要数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二)房地产类资产清场难,涉案房屋居住有被执行人亲属或房屋已出租给第三人等情形,如工业厂房常涉及较多工人、设备,极容易出现无法清场交付的现象,竞买人也往往在查看资产现场后放弃竞拍,导致网络拍卖流拍。

(三)涉及复杂的法律关系,执行异议多。房产经常出现被租赁、买卖等情形,引发大量的执行异议。善意买受人及承租人的权利必须依法保护,但有的被执行人或占用人滥用执行异议权利,恶意串通以逃避执行,尤其是被执行人与承租人故意签订长期租赁合同,以买卖不破租赁的理由提出执行异议,如被依法裁定驳回异议又进一步提出复议或者执行异议之诉,对应的资产便无法进入网络拍卖程序。

(四)产权证不齐全或者登记面积与实际面积不一。相当一部分被评估房屋未办理不动产证,有的有土地使用权证无房屋产权证,有的有房屋产权证无土地使用权证,无法对房屋进行有效的评估,给后期拍卖成交过户带来难度;

有的擅自加高修建的房产,因其无法独立切割而难以处置。

(五)以物抵债难度较大。有的涉案资产涉及多个被执行案件,往往由多家法院进行查封,同一个资产存在首封和轮候,若首封法院进行以物抵债不利于轮候查封的法院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债权,而多数申请执行人不同意以物抵债,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较少运用以物抵债的方式进行财产变现。

三、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一)健全联动机制,畅通协助沟通渠道。尽快和当地不动产部门联网,加强资产处置前的调查核实力度,对房地产证件不齐全或实际面积与登记面积不一致问题,提前与相关部门沟通,未办理相关产权证的,由法院牵头,不动产登记部门配合,在房屋、土地的权源合法、在邻界址明确的基础上,依法进行评估拍卖;

面积不相符的,先由不动产登记部门调查核实权属情况,对超面积部分的房地产依法确权或补办手续,所需费用由买受人自行负担,不在拍卖成交款项内扣除。同时,建立相应的日常工作会商机制,对处置涉房地产执行案件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高效的协商,提高执行效力。

(二)完善立审执协调配合机制,通过法律释明向当事人提示诉讼和执行风险,强化当事人的风险防范意识,引导债权人及时申请财产保全,有效防止债务人在执行程序开始前转移财产。对有金钱给付等相关内容的案件,引导债权人及时申请财产保全:法律文书生效后,进入执行程序前,债权人因对方当事人转移财产等紧急情况,及时进行执行保全。

(三)加强执行团队建设,优化执行程序。增强执行力量,在干警素质、年龄结构上进行合理布局;

加强执行人员培训,认真学习执行规范性文件;

以每周例会的形式,针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疑难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将涉资产处置类执行案件分配给业务能力强、信息化水平较高的执行团队进行统一办理,提高处置效率。以执行指挥中心为枢纽,员额法官为核心,法官助理、书记员、司法警察互相配合,形成“人员分类、事务集约、权责清晰”的高效运行模式。

(四)严格执行异议案件审查和办理程序。建立恶意执行异议追责机制,对于无正当理由或恶意串通的案外人提出异议的,依法追究其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为防止执行异议滥用,可考虑增加一定的异议成本。

(五)不断加大执行力度。在督促义务人主动履行、自觉履行和执行和解的同时,因案施策,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拘留、罚款、执行曝光、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等强制措施,加大执行力度,形成高压强硬的执行威慑,使被执行人主动搬离涉案房屋,为下一步的拍卖和财产交付创造有利条件。

高石镇涉黑涉恶涉伞案件督办制度 篇7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涉黑涉恶涉伞案件

督办制度

为进一步做好高石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涉黑涉恶涉伞案件的督查督办工作,逐步实现跟踪检查和督办催办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确保政令畅通,提高案件办理效率,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根据上级有关督办检查工作的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督查督办的领导机构和责任部门

高石镇成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涉黑涉恶涉伞案件督查督办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其他党政班子组成,纪委书记主持日常工作。

镇纪委为负责督查督办的具体工作部门,并承办或协办上级交办的督办检查事项。

二、督查督办的工作内容

(一)镇扫黑办办理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案件;

(二)镇纪委办理的涉黑涉恶涉伞案件;

(三)上级和本级党政领导交办、批办、查办的案件;

(四)现场办公会、党委会、专题会确定办理的案件;

(五)上级签转的督办事项;

(六)党政领导责成整改事项;

(七)其他需要督办事项。

三、督办检查的基本要求

(一)领导负责。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承办部门和单位负责人要按照领导指示组织完成被督查工作。坚持三条基本原则:一是督查事项要报请督查立项;二是督查事项及时定期汇报,争取领导和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三是督查事项办结及时通报。

(二)部门协助。由各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工作的落实。主要负责有关交办、催办、综合、协调和报告结果等具体工作,将督查事项按职能分工和业务范围交由承办部门办理,承办部门及时办理。

(三)杜绝走过场、讲求实效。督办检查工作要注重实效,切实防止和克服敷衍塞责等现象。

(四)注重时限。所有督办检查事项都要及时办理,按时完成,不得相互推诿和拖拉延误。

1.凡明确规定报告时限的,要按照要求的内容和时限及时报告。

2.对领导批示需要查办落实的事项,未规定时限的一般应在30天内办结。

3.对有特殊要求的事项,要特事特办,及时报告查办结果。情况特殊需要延长查办时间的,要及时汇报原因和办理进展情况。

(五)有查必果。凡是立项督查的事项,都必须“交必办,办必果,果必报”。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确保政令畅通。办结的承办事项,承办部门应及时反馈,有要求的还应写出书面查办报告。查办结果报告必须事实清楚、结论准确;对不符合要求的,将退回重新查报。

(六)定期通报。为推动督查工作的开展和督查事项的落实,建立督查工作检查通报考核制度,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通报并与综合工作考核挂钩。

四、督办检查的办理程序

(一)责任分解。根据党委会、政府办公会、专题会确定的督办事项,按职责范围分解任务,承办部门办理落实。

(二)督查督办。根据办理时限要求,镇纪委将采取电话催办、现场督办、会议督办等方式进行督查。

(三)协调落实。对承办事项的分解,一般事项由镇纪委负责协调,归口或分管工作由分管领导协调,整体或重大事项由组长或副组长协调督办。

(四)反馈回复。承办部门对督查事项办理结果必须按时限要求,实事求是回复。镇纪委根据落实情况,汇总报告。

(五)每季对督办事项进行书面通报,并对督办事项的完成和落实情况纳入当年工作进行考核。

(六)立卷归档。督办检查事项办结后,应将查办过程中领导批示,查办原件,调查情况,处理结果和来往文件等材料组成案卷归档。

中共威远县高石镇委员会

执行案件督办申请报告 篇8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汪明星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当前,面对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煤炭行业经济新变化,企业要适应市场竞争和变化,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就必须要具备强大的执行力。如何确保把改革的总体设计、发展战略、决策部署、具体措施在推进落实中“不变形”、“不缩水”、“不打折扣”地推进落实到位。严格的督查督办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它通过督促、检查、协调、反馈、问责等一系列举措来作用于执行主体,成为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载体,严格管理的外在形式、确保安全的得力举措、提升效益的助推工具。

一、坚持“督执行”,与企业决策部署同向合拍

为政之要,重在落实;落实之法,贵在督查。推动各项重大决策和要项工作落实,是督查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本质属性,也是衡量督查效果的重要标准

督查工作要与领导决策部署,企业要项工作贴得紧,善于从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找重点,确立督查的方向,做到起点高、选点准,才能“四两拨千斤”。首先是决策督查,要在认识上、措施上、行动上尽快统一到企业党委与领导班子整体工作思路上来,对企业年度工作会议,确定的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和改革创新蓝图,要考虑“行军路线”,制定具体方案,进行任务分解,落实责任主体,分层次、分步骤进行推进,确保督查督办工作与企业总体规划、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始终同频共振不跑偏,做到“讲一件抓一件,1

干一样成一样”。其次要项督查,对季度经营分析会议、月度安全生产例会等领导专题会议,提出的指示、议定的事项和部署的阶段性工作,要敏锐捕捉新信息、掌握新动态、弄清新变化,列入重点督查事项,归口落实责任,根据时间节点,追踪落实进度,掌握落实情况。

二、坚持“查问题”,解决影响企业决策执行的“肠梗阻” 搞好督查服务,不能只强调“督”的力度,而忽视“查”这个手段,要善于查找决策部署执行过程中的“肠梗阻”问题,着力解决“督而不查、查而不改、改而不实”的问题,做到督出权威,查出实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树立督查工作的权威,不仅需要上级领导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敢于真督实查、敢于碰硬较真、敢于一查到底。对企业党委和领导班子做出的举措部署、领导批示交办的重要事项,列出轻重缓急、主次大小的事项清单,抓住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督办,做到破解难点、明晰疑点、消除盲点。

破解难点,就是要对时间跨度长、推进落实难的工作,准确把握症结所在,分析深层原因,对症下药,进行周期督办,抓反复、反复抓,突破工作落实中的“肠梗阻”,达到抓纲带目、抓大促小、抓点及面的作用。

明晰疑点,就是要查那些推诿扯皮的责任问题,划清责任主体,避免部门之间“踢皮球”,做到持续督查、全程跟踪,刚性问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人、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消除盲点,就是要针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煤炭行业形 2

势的新变化,联合相关职能部门集中督查,及时查清在各项决策部署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消除责任落实空白区和具体措施的盲点,保证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坚持“办文、办会、办事”,形成督查督办的综合效应 督查督办,不仅是简单的检查工作,更重要的,通过办文、办会、办事,统筹协调,整合各方资源,解决好急事、难事、重要事,带有导向性地推进工作,达到“督办一例、规范一类、推动一片”的综合效应。

要把督查与办文结合来。既要善于总结发现企业决策部署推进落实中的亮点特色等“主产品”,通过督查简报、工作通报等平台,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也要注重收集与此相关或不相关的“副产品”,做到谋划在前,为推进公司各项决策落实提供更加全面、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也为平时办文积累素材。

要把督查与办会结合起来。决策部署从一线来,督查工作也要到一线去,实地了解执行落实情况,对发现的局部问题和特殊情况,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召开现场会、专题会、通报会,通报问题、后进曝光、典型引路,研究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做到引以为戒,举一反三,推动一线问题在一线解决。

要把督查与办事结合起来。善于把督查督办作为服务领导、服务机关、服务基层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提高办事能力。督办中要学会运用辩证法,能够权衡大事小事,急事缓事,抓大事不放,抓急事先办。特别是对敏感的事、热点的事、涉及多方面矛盾的 3

事,在督办中更要慎之又慎,多请示、多汇报,多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多渠道收集意见建议,做到沟通上下左右,上情下达,内外有别,形成一整套反应灵敏、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应急服务体系,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高效率落实。

强制执行案件风险 篇9

一、逾期申请执行的风险

申请执行应在申请执行的期限内提出,逾期则丧失申请执行权。申请执行期限为:

1、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的中止、终端的规定。

2、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书、裁定书、行政赔偿调解书,申请人是公民的,申请期限为一年,申请人是行政机关、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期限为180天。

3、行政决定的申请期限为180天。

前三款规定的期限,从法律文书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中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从该法律文书送达当事人之日起计算。

二、不能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下落或线索的风险

为使生效的法律文书得以顺利执行,法院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的下落或线索,否则可能造成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三、被执行人在外地的风险

如您申请执行的被执行人住所地在辖区范围以外,除审理中以对当事人在外地的财产进行了保全而异地执行更为方便等条件,一律委托执行。委托执行中,受委托法院因法定事由有终结执行的可能。

四、中止执行的风险

执行中有以下情形的中止执行: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执行;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其他应当中止执行的情形。

五、终结执行的风险

执行异议案件答辩状 篇10

20XX年7月31日

证 据 清 单

证据目录 证 据 名 称

证据一:原、被告间的《房屋租赁合同》,即原告的证据二;

证据二:原、被告间的“房屋租赁合同补充协议”;

证据三:原、被告间的“说明书”;

证据四:原、“第三方”间的新《房屋租赁合同》;

证据五: “第三方”符合法定形式,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证据六:因原告单方违约,导致“设备闲置”及“第一次中途搬迁带来的损失。

证据七:原、“第三方”间的《备忘录》;

证据八:对《备忘录》的解析。

证明事实:上述八项证据充分证明原、被告双方虽于底签署了《房屋租赁合同》,但之后原告与被告和当时筹建中的上海书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经协商一致,分别又签署了三份相关的合约(指“补充协议”、新《房屋租赁合同》和《备忘录》);而后签的合约恰恰都是针对原合同之内容先、后再进行几番补充、变更和终止的约定。

根据“补充协议”的约定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自5月19日起,“第三方”与原告间后签署的新《房屋租赁合同》即告生效,成为合法主体;同时,原、被告间原签署的《房屋租赁合同》即告失效。

证据九:收费通知、通知、纠正措施表、公函、说明、回函和复函;

证据十:联系表、报上公告;

证据十一:复函、说明书、回函及(20XX)松民二(商)初字第36号案判决书;

证据十二:法院调查令及庭审笔录。

证明事实:上述四项证据充分证明了原告自205月19日起承认“第三方”为诉讼标的上相对应的法律责任人后,开始实际与其发生的各项法律关系。

证据十三:“材料、设备收购合同”、如何实施《备忘录》之联合公告及签收单;

证据十四:同上证据七——《备忘录》;

证据十五:“撤销仲裁裁决申请书”和“仲裁协议效力异议书”;

证据十六:上海仲裁委员会的决定书;

证据十七:声明书。

证明事实:上述五项证据充分证明被告自年5月19日起承认“第三方”为诉讼标的上相对应的法律责任人后,开始实际履行“补充协议”及相关约定。

证据目录 证 据 名 称

证据十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证据十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证据二十 :“消防验收的意见书”及“消防管理档案”;

证据二十一:“告知书”、“食品卫生许可咨询指导意见单”及“情况说明”;

证据二十二:“上海市行业场所治安管理情况登记簿”;

证据二十三:“海洋环保校园行”活动现场照片;

证据二十四:“温情20XX——向贫困山区百姓捐书、捐衣活动”活动现场照片;

证据二十五:举x信——“何为评估?”

证据二十六:《统计登记证》;

证据二十七:《税务登记证》、“办税员联系卡”; 举x信及“涉税举报受理告知单”、承租房屋登记表;

证据二十八:“责令改正通知书”;

证据二十九:市教育委员会的回信;

证据三十 :同上证据11及(20XX)松民一(民)初字第2100号;

证据三十一:同上证据11及(20XX)松执字第3106号;

证据三十二:中止恢复执行立案审查表;

证据三十三:市红十字会的荣誉证书;

证据三十四:上海市房地产登记册查阅申请书;

证据三十五:“执行异议书”、“补充意见”、“声明书”;

证据三十六:各级政府部门对“第三方”举x信的回复;

证明事实:上述十九项证据充分证明“第三方”自2005年5月19日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起,从法律层面而言已开始正式成为诉讼标的上相对应的法律责任人,承担起同国家各相关行政职能部门间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证据三十七:“第三方”向原告支付诉讼标的的租金;

证据三十八:向原告递交“承包经营场所、人员情况统计表”及承包协议;

证据三十九:同原告签订“勤工助学协议书”,编制勤工助学大学生的名单;

证据四十 :致原告的三封信函;

证据四十一:“验伤通知书”、“医疗证明单”等凭证及打人、毁物的照片;

证据四十二:运往原告指定的七宝校区之物资堆放时的照片;

证据四十三:受害群众要求原告赔偿的申请书;

证据目录 证 据 名 称

证据四十四:二封向原告领导汇报谈判(附录音)进展且上报之前损失估算书;

证据四十五:数十封要求原告领导切实解决双方间纠纷的信函;

证据四十六:同上证据七——《备忘录》;

证据四十七:致原告的说明

证据四十八:“联合公告”

证据四十九:致原告的复函

证据五十 :致原告关于要求落实之前校领导意见,尽快履行“备忘录”的信和校内各部门的函及相关报审的新项目企划书;

证据五十一:正式进驻新场地及张贴告示的照片;

证据五十二:致原告的函;

证据五十三:致原告纪委“关于贵校存在腐朽及腐朽线索的举x信”;

证据五十四:倡议书及积极响应的各方;

证明事实:上述十八项证据充分证明“第三方”自2005年5月19日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从法律层面而言已正式成为诉讼标的上相对应的法律责任人,开始适格地同原告实际发生的各项民事权利、义务或法律关系。

证据五十五:同上证据34及仲裁裁决书;

证据五十六:仲裁申请书;

证明事实:上述二项证据充分证明原告提供的另外四份证据同本当事方是“没有关联、违反法律、自相矛盾、明显无效”的;这,显然是原告为达其恶意诉讼之目的而使出张冠李戴、凭空捏造的伎俩,其实是欲盖弥彰、同规则规定的“三性”原则完全相悖!

证据五十七:弱势群体、受害群众的照片、资料、签名、身份证等

证明事实:上述证据充分证明本案并不是一起普通的民事诉讼案,它事关商场内三十七家小业主、共计上百名老百姓、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之饭碗;绝对是“事关民生和群体利益”的大案;若处理不当,极有可能演变成为“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群体性案件”。

答辩人:上海书香摄影服务有限公司

执行案件督办申请报告 篇11

本文由作者向无讼阅读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在上次所发表的《执行案件类型知多少?》一文中,笔者主要从案件类型角度介绍了执行实施案件、执行审查案件等内容,但由于执行实施案件主要进行财产调查、控制、处分、交付和分配以及罚款、拘留措施等实施事项,而执行审查案件主要审查和处理执行异议、复议、申诉等事项,很多法律问题无法通过执行案件解决,于是便产生了与执行案件相关的诉讼案件,从更大的范围空间构成了执行案件群。虽然这些案件类型实践中数量较少,但有时却能对执行案件的推进或终结产生关键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囿于篇幅,本文着重从关联角度宏观介绍执行程序启动后的撤销仲裁裁决案件、执行异议之诉案件、执行分配方案异议之诉案件、代位析产之诉案件、第三人撤销之诉案件、强制清算案件、破产案件等诉讼案件与执行案件之关系,以期进一步拓展执行案件的办理思路。

执行案件以及与执行案件相关的诉讼案件

一、撤销仲裁裁决案件

仲裁裁决作为生效法律文书,是重要的执行依据之一。撤销仲裁裁决案件是当事人对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不服而向法院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由法院对其进行司法审查。执行案件启动后,在法定期限内,仲裁案件当事人仍然可以向仲裁机构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仲裁法》第58条至第61条等条文对撤销仲裁的情形、期限等作了规定。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全国法院涉港澳商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第30条之规定,当事人申请内地法院撤销香港、澳门特区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或者临时仲裁庭在香港、澳门特区作出的仲裁裁决的,人民法院应不予受理。

在执行案件中,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根据《仲裁法》第64条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经过审理,如果仲裁裁决被法院依法裁定撤销的,执行案件则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57条之规定,裁定终结执行;如果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被裁定驳回,则执行中止的情形消失,应当恢复执行。

二、执行异议之诉案件

执行异议之诉案件与执行异议案件相衔接,是民事诉讼中的一种新类型诉讼案件。2015年2月4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在第十五节对其进行了系统规定。根据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执行异议之诉案件可以分为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和申请执行人执行异议之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7条之规定,案外人、当事人对执行异议裁定不服,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执行法院提起执行异议之诉。驳回案外人执行异议裁定送达案外人之日起十五日内,人民法院不得对执行标的进行处分。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审理期间,人民法院不得对执行标的进行处分。申请执行人请求人民法院继续执行并提供相应担保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人民法院通过普通程序审理后,对于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分别情形判决不得执行该执行标的或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对申请执行人执行异议之诉,判决准许执行该执行标的或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对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人民法院判决不得对执行标的执行的,执行异议裁定失效。对申请执行人执行异议之诉,人民法院判决准许对该执行标的执行的,执行异议裁定失效,执行案件应该依职权或申请予以恢复执行。亦即,执行异议之诉案件审理的结果是阻却或者许可执行案件对涉案执行标的之继续执行。

三、执行分配方案异议之诉案件

参与分配制度是执行程序中的重要制度,主要解决的是被执行人财产不能清偿所有债权的情形下财产如何分配各申请人。参与分配可能涉及多个债权人、多个执行案件甚至多家法院。为保障参与分配的公平性,执行程序中可以对参与分配方案提出书面异议,对此书面异议有反对意见的情况下继而又通过执行分配方案异议之诉的诉讼程序对异议人予以救济。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规定,多个债权人对执行财产申请参与分配的,执行法院应当制作财产分配方案,并送达各债权人和被执行人。债权人或者被执行人对分配方案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分配方案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执行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债权人或者被执行人对分配方案提出书面异议的,执行法院应当通知未提出异议的债权人、被执行人。未提出异议的债权人、被执行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反对意见的,执行法院依异议人的意见对分配方案审查修正后进行分配;提出反对意见的,应当通知异议人。异议人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以提出反对意见的债权人、被执行人为被告,向执行法院提起诉讼;异议人逾期未提起诉讼的,执行法院按照原分配方案进行分配。诉讼期间进行分配的,执行法院应当提存与争议债权数额相应的款项。

亦即,异议人通过提起执行分配方案异议之诉,有可能会更正原有的分配方案。

执行分配方案异议之诉案件在司法实践中极少发生,笔者没有处理过相关案件,经过检索,也仅查询到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5)鲁商终字第404号、(2016)鲁民终179号等有限案件的裁判文书。

四、第三人撤销之诉案件

第三人撤销之诉是赋予案外人对错误生效裁判的自我救济程序,区别于再审程序,其系基于新的事实主张撤销原生效裁判,从而也就使得既有的执行案件失去了执行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十四节对其进行了规定。

第三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提起撤销之诉,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出,受理第三人撤销之诉案件后,原告提供相应担保,请求中止执行的,法院可以准许。如此规定的原因是避免因执行程序的继续进行使得该第三人的利益受到损害。

第三人撤销之诉,其结果有可能会改变或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内容的错误部分,从而终结或变更执行此部分内容,但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内容未改变或者未撤销的部分继续有效,仍须继续执行。

五、代位析产之诉案件

代位析产之诉主要解决的执行案件所面临的共同共有财产等分割难题。在执行过程中,如果被执行人与他人享有共有财产——比如共同共有一套房产——而未确定各自份额,却怠于通过析产以份额财产清偿债务,损害了执行案件债权人的利益,而执行案件却无法审查实体权利对共同共有的财产予以分割,此时便由申请执行人依法代替被执行人提起析产诉讼,确认共有份额。

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对被执行人与其他人共有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并及时通知共有人。共有人协议分割共有财产,并经债权人认可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有效。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及于协议分割后被执行人享有份额内的财产;对其他共有人享有份额内的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予以解除。共有人提起析产诉讼或者申请执行人代位提起析产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诉讼期间中止对该财产的执行。代位析产之诉对于明确被执行人的财产范围从而加快推进财产处置进度,避免被执行人通过转移名下财产逃废债务有较大帮助,同时也有利于通过诉讼程序保障财产共有人的合法财产权益。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现有民事案由规定并未单独设置代位析产之诉,故不同法院对代位析产之诉采取不同对待方法,区别情况以共同纠纷(下设共有权确认纠纷、共有物分割纠纷等案由)、分家析产纠纷或债权人代位权纠纷等案由予以立案审理,甚至存在立案难得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代位析产之诉案件的应有功能发挥。

六、强制清算案件 强制清算是解决公司清算中清理财产、清偿债务并分配剩余财产的特别程序。申请公司强制清算的主体主要是公司的债权人、公司股东。人民法院是公司强制清算的组织者。强制清算案件也是是修订后的公司法实施以来的新类型案件,在司法实践中数量也不多。《公司法》及《公司法司法解释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公司强制清算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强制清算案件座谈会纪要》)是目前规范强制清算案件审理程序的主要规范。

根据《强制清算案件座谈会纪要》的规定,公司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清算应当提交载明申请人、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和申请的事实和理由的清算申请书,以及被申请人已经发生解散事由、申请人对被申请人享有债权的有关证据。需要注意的是,债权人申请强制清算,人民法院以无法清算或者无法全面清算为由裁定终结强制清算程序的,应当在终结裁定中载明,债权人可以另行依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第十八条的规定,要求被申请人的股东、董事、实际控制人等清算义务人对其债务承担偿还责任。亦即,据此裁定,债权人可以另行依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第十八条的规定,要求被申请人的股东、董事、实际控制人等清算义务人对其债务承担偿还责任

一方面,公司强制清算案件可以全面清理被执行公司的债权债务情况,现有财产状况、出资缴纳情况、财产转移情况,为后续追加、变更相关被执行主体提供证据,也为要求清算义务人对债务承担偿还责任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公司强制清算案件审理周期长,程序复杂,很多程序缺乏规范性标准,耗时耗力,所以对于执行案件无财产可供执行情况下是否尝试选择采取强制清算需要成本收益平衡的考虑。

七、破产案件

破产案件是根据债权人或债务人诉请法院宣告破产并依破产程序偿还债务。近年来,司法界开始重新审视破产案件,既要依法处置“僵尸企业”,开创破产审判工作新局面,又要将破产案件作为破解“执行难”的重要途径。除《企业破产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一十三条至第五百一十六条新增加规定了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的衔接制度。破产案件可以通过被执行公司退出机制从而实现执行案件的退出机制。通常来讲,人民法院受理以被执行人为债务人的破产申请的,有关债务人财产的执行案件应当中止执行。如果未中止执行的,应当依法执行回转相关财产作为债务人财产。被执行人被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的,执行法院应当依法裁定终结执行。

在执行中,作为被执行人的企业法人符合《企业破产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执行法院经申请执行人之一或者被执行人同意,应当裁定中止对该被执行人的执行,将执行案件相关材料移送被执行人住所地法院。被执行人住所地法院裁定受理破产案件的,执行法院应当解除对被执行人财产的保全措施。被执行人住所地法院裁定宣告被执行人破产的,执行法院应当裁定终结对该被执行人的执行。被执行人住所地人民法院不受理破产案件的,执行法院应当恢复执行。当然,虽然从整体来讲破产案件是破解“执行难”的重要途径,对于某系列执行案件的整体解决很有助益,但执行中申请人基于诉讼成本的考量大多不会选择此一途径,毕竟破产可能造成的局面就是两败俱伤,而执行案件中的参与分配也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破产财产分配

八、小结

除上述所介绍的七种关联诉讼案件外,还有其他一些诉讼案件与执行案件也关系密切,例如,案外人、当事人认为据以执行的判决、裁定错误从而申请再审,因次债务人异议不能执行到期债权而由申请执行人提起代位权诉讼,合同法规定的撤销权诉讼,以及因执行行为违法所生司法赔偿案件等,本文不再进行介绍。

由于涉执行的关联诉讼案件具有专门性,早在2011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权合理配置和科学运行的若干意见》便指出,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申请执行人执行异议之诉、执行分配方案异议之诉、代位析产之诉等涉执行的诉讼,由人民法院的审判机构按照民事诉讼程序审理。逐步促进涉执行诉讼审判的专业化,具备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设立专门审判机构,对涉执行的诉讼案件集中审理。

近年来,审执分离、裁执分离改革不断推进,破产与清算审判机制也逐步完善。例如,2016年8月,全国首个高级法院破产审判庭(执行裁判庭)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成立。2016年12月30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清算与破产审判庭成立。而2016年9月26日,北京市一中院也成立清算与破产审判庭,集中统一管辖北京市范围内相应级别企业的强制清算案件、破产案件以及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破产案件。这些关联诉讼案件审判机制的完善,将为“执行难”的解决提供更多的制度支撑,而我们在办理执行案件过程中也要因案制宜选择相应程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你的学习成绩如何?下一篇:感恩作文大全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