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行政案件报告

2024-08-22

林业行政案件报告(共11篇)

林业行政案件报告 篇1

林业行政案件调查报告

违法行为人XX,男,XX年XX月XX日生,XX岁,家住XXXXXXXX。

违法行为人XXXX无木材运输证违法运输活立木案于XXX年XX月XX日XX时许由我局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经初查,依据《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二十四条之规定,我局认为该案属本机关管辖范围,有违法行为发生,需要给予林业行政处罚,于XX年XX月XX日立案调查。违法运输的活立木一株于XXX年XX月XX日被我局依法暂扣。

违法事实:XX年XX月XX日,违法行为人XX驾驶车牌号为XXX的货车从(违法事实),被我局工作人员发现并拦下检查,经查李华贵未办理所运活立木的木材运输证件。

以上违法事实证据有,违法运输的活立木、现场勘验与检查笔录、XXX本人陈述与申辩材料、证人证言等。

综上所述违法行为人XXX无木材运输证运输活立木,其行为已违反《四川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第十一条之规定,属无木材运输证违法运输活立木的行为。根据《四川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二十三条之规定拟对其作出没收无木材运输证所运输的全部活立木并处罚款XX的行政处罚。

执法人员:

XX林业与园林管理局

二0一一年月日

林业行政案件报告 篇2

关键词:林业,行政案件,处罚

林业行政案件是指违反我国《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 危害森林、林木培育种植、采伐利用及森林资源保护, 依法应当给予林业行政处罚的行为。为了保护森林资源, 《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现行林业法律、法规对违反森林法规的行政行为, 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通过对以下主要林业行政案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与林业执法者共勉。

1 主要林业行政案件及处罚

1.1 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运输、进出口准许证件行政案件

1.1.1 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运输、进出口准许证件行政案件的认定特征

第一, 行为人具有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运输、进出口准许证件的行为。即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或者超越职权发放上述证件行为 (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有两种情况:一是超过申请单位或者个人的年采伐限额;二是超过发放部门控制的总的年采伐限额。超越职权范围是指本来没有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批准出口文件、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权力的机关、部门或者个人, 发放了上述证件) 。

第二, 违法发放的对象是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批准出口文件、允许进出口证明书。

第三, 行为人的滥发行为情节轻微, 未构成犯罪。

1.1.2 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运输、进出口准许证件行政案件的处罚

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运输、进出口准许证件的, 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纠正,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关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未予纠正的, 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直接处理。

1.2 违法收购盗伐、滥伐林木行政案件

1.2.1 违法收购盗伐、滥伐林木行政案件认定特征

第一, 违法人的收购行为是在明知的情况下进行的。明知应理解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应当知道的情形包括:在非法的木材交易场所和销售单位购买的;木材手续不全或者明显违反规定的;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购买木材的。

第二, 收购林木的来源是非法的。非法的情形包括:盗伐、滥伐的林木;无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的林木;其他无来源合法有效证件的林木。

第三, 收购行为是在林区进行的。

第四, 收购的目的是为了牟利。

第五, 违法人可以是自然人, 也可以是单位。

第六, 违法收购数额较小, 未构成犯罪。未构成犯罪的标准是违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在20立方米或者幼树1000株以下;违法收购盗伐、滥伐的珍贵树木2立方米或者幼树5株以下。

1.2.2 违法收购盗伐、滥伐林木行政案件的处罚

违法收购盗伐、滥伐林木的,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没收违法收购的盗伐、滥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收购林木价款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1.3 毁坏森林、林木行政案件

1.3.1 毁坏森林、林木行政案件的认定特征

第一, 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是违反森林法律、法规规定的毁林行为。

第二, 毁林的目的是进行经营性生产活动或者其他活动。如:擅自开垦林地;擅自采石、采砂、采土;毁林采种或者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在幼林地、特种用途林内砍柴、放牧等。

第三, 行为人的行为一般应当有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事实。

第四, 毁坏森林、林木的数量较小, 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1.3.2 毁坏森林、林木行政案件的处罚

第一, 毁林采种或者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 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 依法赔偿损失,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补种毁坏株数1倍至3倍的树木, 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1倍至5倍的罚款;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代为补种, 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

第二, 擅自开垦林地, 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 依法赔偿损失, 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补种毁坏株数1倍以上3倍以下的树木, 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 由林业主管部门代为补种, 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对森林、林木未造成毁坏或者被开垦的林地上没有森林、林木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限期恢复原状, 可以处非法开垦林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下罚款。

第三, 进行采石、采砂、采土及其他活动, 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 依法赔偿损失, 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补种毁坏株数1倍以上3倍以下的树木, 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 由林业主管部门代为补种, 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

第四, 在幼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内砍柴、放牧, 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 依法赔偿损失, 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补种毁坏株数1倍以上3倍以下的树木。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 由林业主管部门代为补种, 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

1.4 违法改变林地用途行政案件

1.4.1 违法改变林地用途行政案件的认定特征

违法改变林地用途, 必须是将林地改为非林地。

1.4.2 违法改变林地用途行政案件的处罚

违法改变林地用途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并处非法改变用途林地每平方米10元至30元罚款。

1.5 临时占用林地不还行政案件

1.5.1 临时占用林地不还行政案件的认定特征

临时占用林地不还, 必须是临时占用的林地到期不归还。

1.5.2 临时占用林地不还行政案件的处罚

临时占用林地不还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归还, 恢复原状, 并处不归还占用林地每平方米10元至30元罚款。

1.6 非法运输木材行政案件

1.6.1 非法运输木材行政案件的认定特征

非法运输木材, 必须是运输木材的行为不规范。

1.6.2 非法运输木材行政案件的处罚

第一, 无木材运输证运输木材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没收违法运输的木材, 对货主可以并处违法运输木材价款30%以下罚款。

第二, 运输的木材数量超出木材运输证所准运的运输数量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没收超出部分的木材;运输的木材的树种、材种、规格与木材运输证规定不符又无正当理由的, 没收其不相符部分的木材。

第三, 使用伪造、涂改的木材运输证运输木材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没收违法运输的木材, 并处没收木材价款10%至50%罚款。

第四, 承运无木材运输证的木材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没收运费, 并处运费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2 建议

2.1 组建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

林业主管部门有必要从林业行政执法体制上着手, 改组现行不合理的执法体制, 组建林业综合行政执法队, 专门行使林业行政执法权, 其他职能机构不再办理林业行政案件。如整合现有林业行政执法队伍, 组建省、市、县三级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 把分散的执法职能归并到综合执法机构, 实现由分散执法向集中执法转变。执法机构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参照公务员管理, 人员经费和办案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林业公安、森林防火、木材检查、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植物检疫执法等, 可设一个综合性执法队伍。

2.2 强化林政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提高执法水平

林政执法人员是严格执法、保护森林资源安全, 林业法规正确实施的执行者, 强化其素质, 提高执法水平, 是保证林业行政执法准确的基本条件。如开展林业行政执法培训, 采用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内容主要是思想政治、党风党纪、反腐倡廉、林业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集中学习的方法采取集中时间和集体辅导, 邀请有关部门领导授课、自学讨论、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评议等多种形式。通过培训, 把全体执法人员思想和行为统一起来, 增强为人民服务意识, 提高为人民服务本领;使执法人员在懂法基础上, 更会用法, 严格执法, 文明执法;认清形势, 严于律已, 规范行为, 艰苦奋斗, 努力工作。具体工作中, 实行优化组合、待岗教育等措施, 定岗定责, 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 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用制度规范人, 靠制度约束人, 努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廉洁、文明的林政执法队伍。

2.3 继续深化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

为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步伐,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勇于实践, 扩大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范围, 积极探索林业执法改革的路子。如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在试点中, 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制止和查处毁坏林木、乱占滥用林地等主要林业行政违法行为上, 针对不同性质的违法行为, 大胆探索, 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行政执法。

2.4 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林业行政执法单位要与林业普法相结合, 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克服思想障碍, 自觉服从改革大局, 紧密结合本地林情, 边宣传发动边统一认识, 边摸索实践边总结完善, 不断增加林业行政执法的知识。近年来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 林业行政应诉案件的增加以及林业经济损失的逐年加大, 体现出了林业行政执法的重要性。依法治林是各级林业行政部门履行职能的主要方式, 但是林业行政执法与依法治林提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还不能适应当前林业历史性转变的要求。因此, 普法宣传力度的加大, 林业法制环境的改善, 是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S].2000.

[3]王志新, 等.森林司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林业行政案件报告 篇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近年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在林业行政案件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国每年查处林业行政案件约40万起。挽回经济损失10多亿元,有力地维护了森林资源的安全。保护了生态建设的成果。为进一步加强林业行政案件管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林业行政案件管理既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又是林业行政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加强林业行政案件管理,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是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保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是落实依法治林方针,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一定要站在林业工作全局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为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进一步规范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

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包括案件受理、批转、查处、督办、结案、报告、统计分析、责任追究、通报奖惩、监督等环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

(一)切实做好林业行政案件受理工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确定专门机构受理林业行政案件。对群众来信来访及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要区别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属于受理范围内的,要及时予以受理:不属于受理范围的,转有关部门处理或做好解释;要建立来信来访登记、记录、统计、转办、查办、催办、结案等制度。对于实名举报,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和《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保护好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向举报人反馈有关调查处理结果。

(二)落实林业行政案件办理责任制。对于已经受理的林业行政案件,要指定专人负责,办案人员对受理的案件要全程负责案件的登记、调查、勘验、签报、督办、结案、报告等工作。在查处案件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文书制作管理规定》和《林业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的规定。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所办案件涉及的违法行为已达到刑事案件立案标准的,必须及时移送司法机关。林业行政案件办理终结,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和一案一卷的原则,将案件材料立卷归档。

(三)抓好林业行政案件的督查督办工作。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林业行政案件的查办、督办工作,对中央领导、国务院领导和我局领导批示的案件,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认真查处并及时向我局报告查处结果,不得层层下转。我局指定由各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负责调查、督办的案件,各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要及时派人督查督办。要实行重大案件联合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开展联合办案或联合督查督办,避免重复办案。增强办案实效。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和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要对查办、督办的案件认真把关,确保依法查处。

(四)严格执行案件报告制度。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林业局关于破坏森林资源重大行政案件报告制度的规定》(林资发[2001]549号)。切实做好案件报告工作。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对查办、督办的案件。要正式行文按期上报查处结果。按期上报确有困难的,必须以书面形式说明延期上报的原因和延期的时限。对中央领导有批示,中央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批转、新华通讯社等内部刊物刊载、重要新闻媒体报道的重大案件,必须及时向我局报告查处进展情况和查处结果,同时抄报驻在单位的森林资源监督机构。

(五)进一步规范林业行政案件统计分析工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林业行政案件统计分析工作,实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归口负责林业行政案件统计、分析、上报工作制度,要明确专门管理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避免出现多头管理、重报漏报、数出多门等问题。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林业行政案件统计表》的要求,及时上报林业行政案件统计数据,做到不重不漏,确保全面、准确。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必须按照我局规定的表格、上报方法和时限要求,及时向我局森林资源行政案件稽查办公室上报完整的案件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报告。

三、切实加强对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的领导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林业行政案件管理目标,落实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逐步理顺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体制,实行林业主管部门内部一个机构统一管理,各有关单位分工负责的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体制,明确林业行政案件管理的责任。

(一)建立林业行政案件管理考核奖惩和监督机制。要将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进行考核评议。对林业行政案件管理成效明显的单位和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或通报表彰。对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问题较多的单位和不认真履行林业行政案件管理职责的个人,要促其整改,拒不整改的,给予通报批评。各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要加强对驻在单位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下级林业主管部门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责令其进行改正。

(二)建立并严格执行林业行政案件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37号)的要求,建立并严格执行林业行政案件管理责任制,同时,根据《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办法》的规定,加强对林业行政执法和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的监督。对于在林业行政执法和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工作中,出现违法或不当行为的,由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按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对在林业行政案件统计分析中弄虚作假的,林业主管部门应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应调离岗位。我局每年将对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和统计分析工作进行通报。

(三)切实加强林业行政案件管理队伍建设。加大林业行政执法投入,不断改善执法条件:大力加强林业行政案件管理队伍的业务培训,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和廉政建设,全面提高林业行政案件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林业行政案件管理的水平。

林业行政案件报告 篇4

1受案、初查 ≤7日(办案组长依据案源件 上的批示办)《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第24条(说明:由局办公室统一受理案件)立案决定行政负责人审批

2调 查取 证 询问笔录、现场勘验笔录 ≤10日(办案组长)(综合考量)3 林业技术鉴定 林业局指派《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30条涉案物品登记保存期限 ≤7日 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 《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26条 5 提出林政处罚意见 ≤3日(办案组长)《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31条6 审查林政处罚意见 ≤3日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

7告知 程序处罚决定内容告知 陈述权、申辩权告知 作出行政处 罚决定之前(办案组长)《行政处罚法》第31条告知听证权利(办案组长)《行政处罚法》第42条第1款提出听证权利告知后3日 内提出(当事人)《行政处罚法》第42条第1项(节假日顺延)

林业行政案件报告 篇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为保证森林公安机关依法查处林业行政案件,更有效地履行保护森林资源的职责,现将森林公安机关查处林业行政案件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森林公安机关可以以其归属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名义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在《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盖林业主管部门的印章。

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森林公安警察大队查处《森林法》第39条、第42条、第43条、第44条规定的林业行政案件,应以自己的名义查处,在《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盖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森林公安警察大队的印章;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所属的派出所应以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的名义作出林业行政处罚,在《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盖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的印章。

二、森林公安机关与其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部门按照谁先发现谁办理的原则,依法查处林业行政案件。

森林公安机关民警查处林业行政案件时,应当向有关人员出示国家林业局统一核发的林业行政执法证件。

三、对于依法立为林业行政案件的,森林公安机关不得采取查处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各类治安、刑事强制措施。

依据《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森林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和管辖范围的规定》,达到刑事案件立案标准的,必须立刑事案件,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森林刑事案件经公安机关批准撤销案件、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作出无罪判决的,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应依法作出林业行政处罚。

四、上级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森林公安警察大队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决定查处下级森林公安机关有权查处的林业行政案件。

下级森林公安机关认为重大、复杂的林业行政案件需要由上级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森林公安警察大队处理的,可以报请上级森林公安机关决定。

五、森林公安机关以其归属林业主管部门的名义作出林业行政处罚的,复议机关是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森林公安警察大队以自己名义作出林业行政处罚的,复议机关是上一级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或其所属的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特此通知。

国家林业局

二○○一年四月十六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林业局决定:

一、授权森林公安机关查处《森林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规定的行政处罚案件。

二、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森林公安警察大队,查处本决定第一项规定的案件,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其它森林公安机构,查处本决定第一项规定的案件,以其归属的林业主管部门名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行政管理局案件调查终结报告 篇6

市局:

2006年9月24日,在我所组织开展的国庆、中秋市场集中检查整治行动中,执法人员在xx市xx镇xx村现场查获当事人从事音像制品、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活动的事实。现场检查中,该经营场所未悬挂工商营业执照,当事人也不能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及其他相关合法凭证,涉嫌无照经营。同日,该案报经市局立案中心批准立案调查,指派xxx、xxx二同志承办此案,本案现已调查终结,特报告如下:

当事人:朱xx,男,现年23岁,汉族,大专文化,现住xx市xx镇xx村xx组。

经查,2006年6月7日,当事人与xx市xx镇xx村村民王xx达成房屋租赁协议,以3000元/年的价格租用王的门面2间用于网吧经营。当事人在未申请设立审批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的情况下,随后筹资4万余元,购买了电脑主机12台、显示器11台以及电脑桌等设备并接入宽带。2006年8月11日,该网吧正式以“振华电脑室”名称对外开展营业活动,并以2元/小时、1.80元/小时不等的价格收取上网服务费。截止2006年9月24日,当事人共累计取得服务费收入2000余元。

上述违法事实,收集有现场检查笔录、当事人陈述、书证以及

其他傍证材料在卷为证。

综上所述,当事人未取得前置许可并申请登记注册,依法领取营业执照,擅自开业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活动,其行为违反了《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事无照经营。”之规定,构成《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四条第一款第(一)项“应当取得而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和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所指的无照经营行为。根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对无照经营行为的处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擅自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或者擅自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取缔,查封其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场所,扣押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专用工具、设备;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及其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专用工具、设备;违法经营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经营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之规定,建议对当事人作如下处罚:

1、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

2、对当事人处罚款壹万元人民币。

当否,请批示。

xx工商行政管理局xx工商所

承办人:xxx xxx

2006年10月25日

林业行政案件报告 篇7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南京市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报告制度

(二○○五年八月三十日 宁政办发[2005]92号)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江苏省委《法治江苏建设纲要》,及时掌握重大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的有关情况,建立和完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的监督机制,根据《江苏省行政执法监督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和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制度规定的重大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一)行政复议机关决定或者终审法院判决撤销、变更、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责令限期履行的案件;

(二)行政机关撤销、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申请人或者原告同意并撤回请求,行政复议机关或者法院准许的案件;

(三)社会影响重大或者争议较大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四)涉及到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本市规章、规范性文件需要修改、废止的案件;

(五)其他重大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第三条 市政府法制办负责市级重大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的审查工作。

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的法制机构负责本级政府及本部门重大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的报告工作。

第四条 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受理的重大行政复议案件,应当在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之后的10日内向市政府法制办书面报告。

申请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应当在收到法院终审判决之后的10日内,向市政府法制办书面报告。

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应诉的重大行政诉讼案件,应当在收到法院终审判决之后的10日内,向市政府法制办书面报告。

情况紧急的重大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可以在案件审理或者办理过程中书面报告。

第五条 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应当就重大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的下列事项进行报告:

(一)原具体行政行为认定的事实、证据、依据和适用法律程序;

(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过程及结果;

(三)从案件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及工作建议;

(四)其他需要报告的重要事项。

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在书面报告的同时,应当随附原行政处理决定文书、行政复议决定书、行政诉讼判决书或裁定书等相关材料的复印件各一份。

第六条 市政府法制办定期对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执行重大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报告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及评议,并纳入依法行政考核。

第七条 对于被行政复议机关决定或者终审法院判决撤销、变更、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责令限期履行的案件,依照《南京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过错责任。

第八条 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可以依据本制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系统的重大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报告制度。

第九条 本制度由市政府法制办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制度自2005年9月20日起施行。

林业行政案件报告 篇8

【发布文号】津政法制[1992]7号 【发布日期】1992-06-02 【生效日期】1992-06-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建立《行政败诉

案件报告制度》和《行政复议案件报告制度》的通知

(1992年6月2日津政法制〔1992〕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各委、局法制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对行政应诉和行政复议工作的指导,及时掌握行政败诉案件和行政复议案件的有关情况,决定建立行政败诉案件和行政复议案件报告制度。现将《行政败诉案件报告制度》和《行政复议案件报告制度》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一、《行政败诉案件报告制度》和《行政复议案件报告制度》,从六月十五日起开始实行;

二、二、各报告单位应将今年一月一日至六月十五日发生的行政败诉案件,按照《行政败诉案年报告制度》的规定,于六月三十日之前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三、三、各区、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各委、局法制机构或负责法制工作的其他机构可以依据《行政复议案件报告制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或本系统的行政复议案件报告制度,但不得与本制度相抵触。

行政败诉案件报告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对行政应诉工作的指导,及时掌握行政败诉案件的有关情况,决定建立行政败诉案件报告制度,具体规定如下:

一、一、报告案件范围

1.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部分撤销或判决变更的案件; 2.被人民法院判决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

3.行政机关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经人民法院裁定准许的案件。

二、二、报告内容

1.原告和被告的基本情况;

2.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证据、法律依据和行政处理决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认定上述有关情况及作出复议决定的内容;

3.人民法院判决认定的事实、证据、法律依据和判决、裁定的结果;诉讼中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原因,改变的结果;

4.败诉的原因和教训。

随报告附行政处理决定书、复议决定书、人民法院判决书或裁定书(复印件)各一份。

三、三、报告单位

区、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属委、局法制机构或负责法制工作的其他机构;区、县人民政府所属委、局,以及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的组织均为报告单位。

四、四、报告时间、方式

各报告单位,应当在收到人民法院判决书或裁定书之日起七日内,按照以下方式报告:

1.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向其所属区、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报告;

2.区、县人民政府所属委、局,以及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的组织同时向所属区、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和市属主管委、局法制机构或负责法制工作的其他机构报告;

3.各区、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市属委、局法制机构或负责法制工作的其他机构除向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报告本单位败诉案件情况外,还应将所属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或者下级业务部门及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组织的败诉案件情况,于收到报告材料之日起七日内,向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报告。

行政复议案件报告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对行政复议工作的指导,及时掌握行政复议有关情况,便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决定建立行政复议案件报告制度。具体规定如下:

一、一、报告单位

各区、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有复议案件的委、局法制机构或负责法制工作的其他机构均为报告单位。

二、二、报告时间

从今年开始,上述报告单位,应当在每年的七月十五日和一月十五日之前,将本地区或本系统在半年内审理的复议案件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报告。

三、三、报告内容

1.复议案件的数量、类型及复议决定;

2.审理复议案件,发现的原具体行政行为在事实、证据、程序和法律依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3.审理复议案件的经验和应汲取的教训;

4.全市复议工作建议及其他需要报告的复议情况。

林业行政案件报告 篇9

关于审理林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成因分析

本地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地处长江以南,属于丘陵山区地貌,林业生产和林业资源相当丰富。由于在合同签订时双方约定的权利义务不明,以及承包经营管理不善,和承包情势发生变更等因素影响,林业承包纠纷持续不断,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林业经济效益趋好,林业承包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林业承包案件涉及的面广、人员多,加之历史和社会因素,法律关系复杂,且双方利益冲突大,矛盾尖锐。笔者通过近两年来本院受理的案件分析,对林业承包合同案件的成因,以及如何减少该类纠纷的发生,浅见一点不成熟的认识。

一、林业承包合同纠纷的特点

(一)、案发的必然性。随着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国家更加注重对农业的保护。特别是国家对部分林区实行封山育林,保持水土流失,林业资源倍受重视,商品林的效益显着提高,由于经济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冲突,加之林业承包合同的不完善等原因,发生纠纷不可回避。

(二)、诉讼主体的特定性。林业承包合同纠纷诉讼主体为承包人与发包人,在发包方违反民主议定原则,侵害村民利益时,村民或村民代表半数以上的可作为诉讼主体进行诉讼。

(三)、纠纷内容的特定性。林业承包合同纠纷,是因为合同内容的约定不明,流转、租赁过程不规范,以及合同内容违法等原因而产生纠纷,因而,主要是三大类,即承包经营效力纠纷、承包经营权转让纠纷、承包经营权租赁纠纷,因此纠纷内容具有其特定性。

(四)、极强的法律性。林业承包经营权是社员权,是民法上的物权。林业承包合同的签定与履行,以及双方权利的终止,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农村土地承包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以及林业方面的法律规范来进行,因此,林业承包具有很强的法律性。

(五)、激烈的对立性。由于人们对政策和法律的理解、以及社会环境影响和其他种种原因,加上经济利益的驱动,往往对立情绪更加明显。发包方往往集体经济收益和受村民“红眼病”的压力,擅自解除承包合同;而承包方感到委曲、困惑和因自身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气愤相交织,情绪激动,相互对抗,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有的甚至采取上访、静坐、堵路等极端方式,加剧矛盾的激化。

(六)、广泛的影响性。这类纠纷若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不仅不利于社会稳定,而且会造成不良影响,易发生恶性刑事案件。林业承包的当事人一方往往是多人,有时也存在发包方因违背村民民主议定原则,引起全体村民的不满,引发群体性上访、闹事事件的发生,不稳定因素加大,矛盾尖锐。

二、林业承包合同纠纷的成因

(一)、林业承包合同不完善。林业承包是从1980年代初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开始的,当时,因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合同双方当事人法律意识不强,双方签订的林业承包合同不完善。表现在:1、合同的标的不明。承包四至不清,承包面积不准。2、条款欠缺。双方权利义务约定不明,没有违约责任,承包人存在破坏性经营行为无法得到制裁。3、承包费基数约定非常随意。承包费在情势发生变化时,明显不合理。4、发包违背民主议定原则。发包主体一般为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发包林地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而发包方不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来办理。

(二)、发包方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林业发包主体是特定的,正因为主体特定这一优势,发包主体往往存在心理上的优越感,在林业发包时随意性和盲目性表现出来,1、不按照法定程序任意许诺给谁承包。在发包前夕,由于受相关因素的影响,发包方不召开村民代表和村民会议,发包给相关人,违反法律规定。2、不对承包对象的经济实力和信用程度进行审查。发包方有时出于承包费和外地客商的来头的考虑,往往以承包费高低论由谁承包,有时为面子而给外地客商承包,至于承包人是否具有经济实力,是否有履行承包合同的信用,在所不问,造成合同不履行、合同违约等纠纷的发生。3、以合法的形式掩盖不合法的目的。发包方的成员为了获取利益,往往采取公开的方式进行发包,但在发包中与当事人串通,或与当事人合伙,以当事人的名义进行投标承包,损害发包主体的.利益。承包费过低、收取不到的问题经常发生。4、承包合同内容不完整。发包方欠缺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对承包合同的内容不进行审查,有时为图方便,随意书写承包合同,造成合同的主要条款疏漏、不明确,有的没有履行的方式,有的违约责任,在合同履行中,因权利义务的不明确,常引起纠纷的发生。5、发包方随意解除和变更合同。有的发包方见承包方经营的林木收益可观,或见村民“眼红”,就主观上认为合同内容不公平,解除双方的合同,或变更合同的承包期限,提高承包费。引起双方的纠纷。6、干涉承包方的经营自主权。发包方为了完成行政任务,有时不顾承包人的意愿,要求承包人种植指定的林木,有时要求承包人铲除自己已种植的林木改种指定的林木。干涉承包经营权,损害承包人的利益。

(三)、承包方的毁约和掠夺性。有的承包方取得林业承包经营权的目的是转手与他人经营从中获利,更本没有履行合同的意思,有的承包方取得林业承包经营权后,不是增加投入、精心种植,通过的合理管养来获得收益,而是进行掠夺性经营,对承包前的林木进行采伐,在获取承包成本后任其荒废,有的承包方在取得林业承包经营权后,改变林地用途,变卖空地给他人从事商品房建设,或给他人办厂,有的承包方因自己缺乏经营的经验和资本,无力经营,在交纳不起承包费时甩手不干,或外出不回。

三、解决林业承包纠纷发生的对策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分析,从审理案件的角度看,应采取如下措施减少纠纷的发生。

(一)、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法制观念。()要加强对广大农村的干部和村民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的力度,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特别要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让每一位村干部和村民熟悉法律和解释的原则与程序,使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依法指导,规范承包行为。法院为农村工作服务的是依法提供法律服务。法院应在办理林业承包案件的同时,要进行依案说法,并要主动对林业承包合同的指导,帮助他们按照合法程序发包,审查合同的内容是否完整,掌握合同的履行的法律后果,依此来规范承包行为。

(三)、强化疏导,依法审理。林业承包纠纷案件涉及面广、人多,社会影响大,处理不好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影响社会稳定。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时非常慎重,面对的压力也很大。因此,法官要坚持依法审理,要运用司法调解手段,多做思想疏导工作,化解矛盾,不能不顾法律效果而一味地注重社会效果,也不能不顾社会效果而一味地注重法律效果,要在查明法律事实的基础上,做到两者的结合。使案件在审结后能够平息纠纷。

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理解与适用

行政执案件分析 篇10

基本案情

某市某区居民 与 村村民委员会签订了《农村土地租赁经营合同书》租用土地,并于 月开始建设,同年 底建成办公场所及库房,经查实,高某与某制冷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蔡某属夫妻关系。日某市国土资源局对该案进行立案,经调查及现场勘测,高某建设占用土地面积平方米。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员对所取得的证据材料逐项告知当事人,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当事人均表示无异议。某市国土资源局以 某未经批准擅自在承包的耕地上建设厂房,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为由,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对高某作出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决定。

一、执法结果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及第七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某市国土资源局对其辖区内的土地违法行为具有进行查处的职权。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本案中,与某 民委员会签订了《农村土地租赁经营合同书》,未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在该土地上进行非农建设,其行为已属违法。《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高某租赁的土地为耕地,属于一般农用地,高某在未经国土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占用土地并进行非农建设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决定处罚如下:责令高某退还在某市某区某镇某村非法占用的 6平方米(亩)土地,限期拆除其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貌。某市国土资源局依职权按照法定程序,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之规定,对高某作出行政处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高某建设办公场所及库房所用土地有《农村土地租赁经营合同书》及现场照片为证,应属一般农地区,故高某主张其建设办公场所及库房所占土地为非农用地不能成立。

二、案情分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高某主张其所占土地系建设用地,原因是在其占地建设前该地块的土地现状是大棚及看护房,不应属农用地,土地主管部门可否依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对高某占地建设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二是高某主张非法占用土地面积应为实际建筑面积平方米,而某市国土资源局决定中认定的非法占用土地面积为平方米,究竟非法占用土地面积如何理解。

(一)土地主管部门有权对单位或个人在一般农用地上进行非农业建设作出处罚

本案争议的焦点之一就是高某所占土地的性质,该问题决定着某市国土资源局认定高某行为属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并适用《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作出限期拆除的处罚决定是否正确。高某主张在其占地建设前该地块的土地现状是大棚及看护房,未用于粮食耕作,不应属农用地;而某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北京市通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显示高某所占土地为耕地,属一般农用地。大棚及看护房属于农业设施,用于农业用途,均符合规划。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使用土地须经有权机关批准,未经批准的就是违法行为,某市国土资源局对高某作出处罚决定是正确的。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国土地资源匮乏,为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实行建设用地审批制度,除进行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或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可以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必须经有权机关批准使用国有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还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中关于未经批准,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罚则的立法本意在于切实保护可以用于农业用途的土地。实践中往往存在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相符的情况,因此对上述法条中“农用地”应作广义的解释,即指用于农业用途的土地,而不能狭义的理解为仅指用于粮食耕作的土地。

本案中,根据某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 显示高某所占土地为耕地,在其占地建设前该地块的土地现状是大棚及看护房均属于农业设施,用于农业用途。高某以其所占土地为建设用地,不属于一般农用地为由主张某市国土资源局适用法律不当,理由不成立,其未经有权机关批准,在被用于农业用途的一般农用地上建设办公场所及库房显属违法,某市国土资源局适用《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作出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适用法律正确。

(二)非法占用土地面积的理解 在本案中,争议的焦点之二就是对高某非法占用土地面积的认定,该问题涉及某市国土资源局拆除违法建筑的面积。高某主张非法占用土地面积应按实际建筑占地面积 方米计算,某市国土资源局则主张高某在其现场勘测的宗地图上签字,认可该图中标明的占地面积,即非法占用土地的全部面积。

行政管理案件分析 篇11

2:[单选题]在分析不同的组织或市场交易过程中,交易费用的分析维度为()

D:不确定性、交易重复出现的频率和资产专用性

3:[判断题]广义电子化政府的定义指政府对于任何信息和通讯技术(ICT)的采用

参考答案:正确

4:[判断题]在审查一个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时,行政处罚程序是否合法不是主要依据

参考答案:错误

5:[判断题]行政复议申请人,是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浸犯其合法权益,依法以自己名义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参考答案:正确

6:[单选题]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给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称为()A:外部性

7:[单选题]我国规定公务员考核的核心内容为()D:绩

8:[单选题]员工绩效管理的技术基础为()C:薪酬激励

9:[单选题]公务员的诚信考核属于()A:德

10:[单选题]我国对领导成员以外的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C:考核

1:[单选题]我国机构改革的主流理念为()C:小政府、大社会

2:[单选题]我国政务公开的目标为()D:实现公平和效率

3:[单选题]我国现阶段政府行政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为()D:发展生产力

4:[单选题]我国政务公开的原则为()A:信息公开、民主监督、追求效率

5:[单选题]与传统行政相比较,当代公共管理更注重()D:投入和产出

6:[单选题]我国政务公开的责任主体为()A:政府或受行政机关委托的有关组织

7:[单选题]我国政务公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C:保障民主权利,维护群众利益

8:[单选题]国际上解决环境和生态问题的传统方法为()A:命令控制方式

9:[单选题]实行政务公开是为了使人民享有()D: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10:[论述题]实行政务公开,是现代公共行政改革的潮流和基本趋势。1988年,河北省藁城市在全国首创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河北省海兴县在学习藁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步趋向规范化。中央纪委专门就藁城市、海兴县的经验发了通报,进行推广,一些省区市纷纷在本地加以推广。十三届四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后,推行政务公开提上了议事日程。1996年中央纪委明确提出,要实行政务公开制度。1997年中央纪委再次提出要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此后,政务公开逐步进入推广阶段。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对推行政务公开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五大报告指出:“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都要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政务和财务公开。”党的十六大明确要求”要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制度”。中央纪委先后多次在全会上对政务公开工作作出部署,并在2000年7月召开的全国乡镇政务公开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对乡镇政务公开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明确了在乡(镇)推行政务公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并对县(市)政务公开提出要求。目前,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乡镇政务公开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各地按照便民高效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探索新的公开形式。有的地方还推行了“点题公开””一站式办公”等公开形式,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充分肯定。市(地)、县(市)级行政机关政务公开正在全面推行。绝大多数市(地)、县(市)制定了推行政务公开的规范性文件,把公开的重点放在与事权、财权、人事权有关的事项上,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省(部)级行政机关政务公开逐步展开。截至2004年底,31个省(区、市)和国务院各部门、直属机构已经推行政务公开,绝大多数建立了领导机构,制发了规范性文件,对本级政务公开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此同时,全国大中小学校普遍实行了校务公开,很多地方的医院积极推行院务公开,水、气、电、公交等部门和行业普遍推行了办事公开制度。问题:

1、我国政务公开的责任主体为?

2、我国政务公开的目标为?

参考答案:

1、我国政务公开的责任主体为政府或受行政机关委托的有关组织

2、我国政务公开的目标为实现公平和效率

1:[单选题]建立电子化政府的前提为()A:信息收集

2:[单选题]电子化政府可以大大提升信息收信和处理的()B:全面性、时效性和可靠性 3:[单选题]政府可资利用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有()D:供应、补贴、生产、管制 4:[单选题]在政府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中,行政审批属于()D:管制工具

5:[单选题]在组织的绩效管理中,其核心环节为C:绩效评估

6:[单选题]在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下,科层制公共组织的绩效评价关注的是C:过程

7:[单选题]行政审批要解决的是C:市场准入问题

8:[单选题]在现代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收集者

9:[单选题]在我国,实行政府雇员制目前应定位于引入A:政府管理和服务工作急需的高端人才 10:[单选题]政府信息的最终归属权应属于()D:公民

11:[单选题]行政审批要解决的是()C:市场准入问题

12:[单选题]政府雇员的工资采用D:协议工资制

13:[单选题]行政审批所面对的相对人主要是D:市场主体

14:[单选题]政府雇员制的用人模式为C:聘任制

15:[单选题]我国各地纷纷推行政府雇员的核心原因在于C:引入一种新的竞争机制

16:[单选题]政府可资利用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有D:供应、补贴、生产、管制

17:[单选题]政府信息的最终归属权应属于D:公民

18:[单选题]电子化政府最基本的功能是()D:利用网络的信息传媒与资源共享的功能

1:[判断题]在组织的绩效管理中,其核心环节为绩效反馈错误

2:[判断题]解制型政府模式认为,官僚体制下政府对公共管理人员的规制必须得到完全的废除错误 3:[判断题]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不将私人方法运用到公共服务的生产中,比如,不能采取签约外包方式提高效率错误

4:[判断题]组织的规模越大,高层管理人员更可能把决策权授予下级管理人员:正确

5:[判断题]政府信息的最终归属权应属于工会错误

6:[判断题]电子化政府最基本的功能是推动机构改革的功能错误

7:[判断题]弹性化政府强调政府的应变和回应能力正确

8:[判断题]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领域中的官员和市场中的人其有同样的行为动机正确

9:[判断题]数字化鸿沟是不存在的错误

10:[判断题]“政务超市”不利于建立服务型政府错误

11:[判断题]交易成本理论假定委托人和代理人交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都会设法寻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正确

12:[判断题]我国各地纷纷推行政府雇员的核心原因在于进一步扩大公务员队伍:错误

13:[判断题]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服具体行政行为而申请复议,作出

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正确

14:[判断题]“政务超市”是实现“善治”的重要尝试正确

15:[判断题]根据政府雇员制,政府雇员与政府之间完全是一种雇用关系、契约关系:正确1:[论述题]论述:1.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交易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3.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亦即政府选择。公共选择理沦是经济学方法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具体运用。其宗旨是把市场制度中的人类行为与政治制度中的人类行为纳人同一分析轨道,以“理性经济人”的模式分析政治人的行为。

(2)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领域中的官员和市场中的人其有同样的行为动机。政府并非是按照公众要求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机器,而是由自利人选出并由白利人组成的群体.政府产出的非市场性特征使得政府行为低效甚至无效。官僚追求预算最大化,从而导致政府规模扩张,并进一步引起政府行为扩张,造成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滋生权力寻租等腐败行为。

(3)公共选择理论认为,要改善官僚制的运转效率,消除政府失灵,就必须杜绝任何形式的”公共垄断”现象,在公共部门中恢复竞争,打破政府机构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以及生产成本信息的垄断;要重构公共部门的激励结构,激励官僚采取最小化成本策略,而非预算最大化策略,以效率逻辑取代扩张逻辑;将私人方法运用到公共服务的生产中,采取签约外包方式提高效率。

(4)公共选择理论还提倡分权化,力求建立一个精简、高效的公共组织,给予公民“用脚投票”的机会。个人通过在生产公共物品的不同”俱乐部”之间作出选择来促进公共部门之间的竞争,激励他们提高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

(1)交易成本理论假定委托人和代理人交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都会设法寻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双方能否达到目标则取决于一系列的结构条件和环境因索,包括不确定程度,信息失衡状况,是否存在有限理性制约,在某一领域是否存在少数人议价的情况(即潜在的买方或卖方很少,造成讨价还价时缺乏竞争)。

(2)一些西方学者以交易成本理论来探讨政府管制、官僚体系与预算、公共服务、私营部门与政府公营部门的选择,分析和解释现代政府有效运行所必需的关键制度特征,以此提示改革者,哪些公共服务可以利用市场机制,而哪些领域的公共服务由传统的、等级制的官僚机构生产更好。

(3)具体来说,当提供服务者行为的不确定性低、所需物品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易于平衡、潜在的供应商数量多时,将公共服务承包出去最好,如垃圾回收、卫生清扫之类的事务;而若条件相反,特别是当保持所供物品或服务的质量特别重要时,由政府内部机构承担会更好,如国防、外交、治安等领域的事务。

(1)委托代理理论发端于法学,在法律上,当 A 授权 B 代表 A 从事某种活动时,委托代理关系就发生了。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都是自利的,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行事的。由于代理人与委托人的信息不完备和非对称现象大量存在,两者之间的利益往往容易产生冲突。代理人可能会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导致双方欺诈行为的发生。而委托人预期效用的实现,依赖丁代理人的行动,同时也取决于委托人在契约中的制度供给,以及彼此之间的承诺、互相信任、激励与监督机制的安排。因此,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解决代理人的选择,以及代理人的激励与监控问题。

(2)一些学者把委托代理理论运用于公共行政领域,把更宽泛意义上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理解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委托代理行为,以此解释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在公共领域,选民和政治家、政治家和官僚构成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公共生产的非市场性质、利润激励的缺乏和官僚机构的实际垄断地位,政府机构存在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官僚的信息优势导致其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加大,以及政治家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成本提高。在立法机关和政府组织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政府体系具有明显的自主性,政府机构及其官员个体存在利用信息优势为自身谋利益的趋势。

论述:1.解制型政府模式的主要内容?

2.什么是弹性化政府?

3.“政务超市”的特点是什么?”政务超市”的创新意义何在?

参考答案:解制型政府模式认为,传统公共行政下的官僚体系过分强调层级节制,过度依赖非人格化的规章制度,造成公共管理者缺乏足够的自由空间以有效地开展工作。解制刑政府模式强调所谓的“规制缓和”,就是通过解除公共部门过多的束缚公共管理者开展工作以及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规章制度,改变官僚体制下官员严格按章办事、循规蹈矩、因循守旧、机械呆板的传统工作方式,相信并依靠公务员的责任心和能力来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提高办事效率,扩大社会的产出效益。解制将有助于废除内部人事控制的许多机制,发挥管理者的创造能力。

弹性化政府模式认为,公共行政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它所面临的环境的、治理的问题,以及所要达到的月标都处在弹性变化之中。弹性化政府强调政府的应变和回应能力,即政府机构和人员有能力根据行政环境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政策,而不是以固定的方式回应新的挑战。

(l)公开性。办公方式、办公程序对外开放,是当前政务公开的最佳选择。

(2)可选择性。把政务服务项目的选择权交给服务对象,类似商品超级市场。将来还要打破区域界限,把对”政务超市”甚至工作人员的选择权都交给服务对象。

(3)便民性。由于实行了“前厅后室”式的办公模式,简化了工作流程,服务对象办事更加方便了。(4)丰富性。以政务服务为主,也提供党务、人大、政协等方面工作的服务。基层”政务超市”甚至提供一切与服务对象有关的无偿服务和部分家政服务。

首先,“政务超市”是实现”善治”的重要尝试。“善治”要求有关的管理机构和管理者最大限度地协调公民之间、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各种利益矛盾,以使公共管理活动取得公民最大限度的同意和认可。”政务超市”实行“一门式”办公方式,集中在一个大厅以服务,大大方便了群众,同时以此为契机,全面贯彻”以民为本”的思想,遵循“立即办、限时办、联合办、转报办、解答办、劝慰办”的服务原则。这些措施无疑都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支持和理解,扩大了政府的合法性基础。

其次,”政务超市”有利于建立服务型政府,有利于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促进控制导向的政府管理向服务导向的政府管理转变。

3:[论述题]论述:1.在法理上,如何判断行政主体的管辖范围?

2.审查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的主要依据?

3.审查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的主要依据?

参考答案:在法理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第一,事务管辖权。第二,层级管辖权。第三,地域管辖权。

第一,行政主体是否具有行政处罚的主体资格。

第二,行政处罚是否超越权限。

第三,行政处罚决定的内容是否合法与适当。

第四,行政处罚程序是否合法。

(1)该处罚决定认定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充分。

(2)该处罚决定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3)该处罚决定是否适当,即是否合理

4:[论述题]李某是 N 市某机关干部,1998 年 7 月 20 日李某的侄儿7岁的李小占从乡下来 N 市李某家玩。当日晚 8 点钟左右,李某带着女儿李小燕(8 岁)、侄儿李小吉到超市购物。李某带着小燕、小吉在超市里转了一圈,选购了牛奶、饼干、巧克力和汗衫等物,付完款向外走。一营业员走上前来,指出李小吉手中拿的一盒精装巧克力没有付钱。李某一看,小吉手中果然有一盒巧克力。原来,李某买了两盒巧克力,跟两个孩子讲好,付款后一人一盒,谁知小吉就拿了一盒在手中,以致没有付款。李某见状,连声道歉,回到收银台准备付款,但营业员叫来保安人员处理。保安人员指着“偷一罚十”的警示牌,按每盒巧克力 25 元计算,要求李某交 250 元罚款。李某辩解自己没有管好孩子有责任,但自己并无利用孩子偷东西的故意和行为,孩子小不懂事,请求谅解。保安人员坚持要交 250 元罚款,双方激烈争吵,引起两孩子恐惧而大哭。为避免孩子受刺激,李某无奈付了 250 元,保安人员出具本店印制的罚款单据。

问题:

1.超市”偷一罚十”的处罚规则有法律效力吗?为什么?

2.超市具有实施行政处罚的权力吗?哪些机构可以实施行政处罚?

参考答案:1.答:没有,《行政处罚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超市作为企业,根本无权设定行政处罚。“偷一罚十”的规定没有法律依据,是违法无效的。

2.答:没有,根据 《 行政处罚法》 第三章的规定,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才拥有行政处罚权。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l)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2)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3)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本案中,超市作为不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企业,既不是行政机关,也不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因此,超市不属于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不具有行政处罚权。1:[论述题]论述:1.什么是解制型政府?2.电子化政府的定义是什么,它主要包括哪几个发展阶段?

3.你认为应该如何努力才能提高政府绩效管理的水平?

参考答案:解制型政府模式认为,传统公共行政下的官僚体系过分强调层级节制,过度依赖非人格化的规章制度,造成公共管理者缺乏足够的自由空间以有效地开展工作。解制刑政府模式强调所谓的”规制缓和”,就是通过解除公共部门过多的束缚公共管理者开展工作以及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规章制度,改变官僚体制下官员严格按章办事、循规蹈矩、因循守旧、机械呆板的传统工作方式,相信并依靠公务员的责任心和能力来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提高办事效率,扩大社会的产出效益。解制将有助于废除内部人事控制的许多机制,发挥管理者的创造能力。

电子化政府(e-government),作为一个术语,可以指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以更方便的、顾客导向的和成本效益更佳的全新方式传递公共服务。广义的定义指政府对于任何信息和通讯技术(ICT)的采用。这些技术包括电视会议系统、按键式数字输入、光盘驱动器、私有局域网,和其他的技术如交互式电视、移动电话上网和个人数字助手。

它的主要发展阶段包括:信息――这是第一阶段,也是大部分政府在2002年以前所发展到的最高阶段。互动――这个阶段的网站成了双向交流的工具。但是,这种方式的反馈信息是有限的。处理――在这个阶段,发生了正式的可以计量的价值交换,尽管还需要一些离线渠道才能完成以前那些任务,这个层次

还是可以把它们变成一种基于网络的自助服务。交易――这个阶段,人们可以通过一种通道享受一系列的政府服务。

一是要有一套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指标就是导向,科学的指标能引导各级政府将工作的重点和注意力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反之,如果指标设计失当,就会造成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政绩,出现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二是要有科学的评估方式。二套指标体系不会自动的发生效力,而是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形式来考评,从目前来看,要特别重视改变过去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封闭式的评估模式,引人外部评估机制,让入民群众充分参与绩效评估体系。

2:[论述题]论述:1.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2.推进政府雇员制的关键何在?

3.推动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授权对组织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1)加大政府雇员制宣传,更新公众观念;(2)加强政府雇员制立法,完善制度环境;

(3)因地制宜,量力支出;(4)科学审核监督,完善雇用程序;(5)雇用期内权责一致,改善雇员工作环境。

推动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因素。首先是经济的不断发展,二战结束,各国都把主要精力放到发展经济上,各国的经济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样各国就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财富,为民间组织的发展莫定了经济基础。

其次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推动。上世纪中叶以后,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府机构进行了改革.职能发生了变化。政府把一些不该管或不需要管的事,转移给社会,落实到民间组织身上。这样,民间组织有了业务和职能,自然就有了发展。假如政府包揽一切.民间组织就很难有发展空间。

上一篇:一次小学开学典礼作文300字下一篇:双十二的促销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