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何真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2024-06-28

《明史·何真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共8篇)

《明史·何真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篇1

《明史·何真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至正初,为河源县务副使,转淡水场管勾,弃官归。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以功授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守惠州。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完。

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以出。真予之钞。缘海叛者皆降。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注】故事者,不听。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

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日:“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日:“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三: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知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身死不悔,斯其下矣。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选自《明史·何真传》,有删改)

【注】尉佗,公元前2,奉秦始皇命令征岭南,略定南越。秦亡后,汉高祖封其为南越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兵攻成,不克 克:取胜

B.真迎之胥江 迎:迎接

C.易乱为治者,上也 治:安定

D.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逆:抗拒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B.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C.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D.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真从小喜欢读书,又善击剑,有正义感。元末盗贼蜂起,他因此弃官返乡,组织地方武装,保卫乡里。

B.何真有智谋,善作战,屡立战功。他击败黄常,收复惠州;击败海寇邵宗愚,收复广州;击败熊天瑞,保全了广州。

C.何真忠于朝廷元朝末年,中原大乱,他虽用兵岭南,依然不辞路远,屡次进贡于朝廷,官至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D.何真识大局,不愚忠。他深知元朝大势已去,为让他治下的广东免于战乱,百姓得以安定的生活,主动归顺明太祖。

7.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故事者,不听。(5分)

(2)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5分)

参考答案

4.B

5.C

6.A

7.(1)当时中原大乱,岭外(与中原)交通隔绝,有人劝何真效仿尉佗旧事,(他)没有听从。

(2)你何真联合数郡民众,竟然没有烦劳一兵一卒,保全境域来归顺,即使窦融李勣】也不及你。

【评分细则】(1)5分,大意2分(主要落在几处省略上),关键词“岭表、效、故事”各1分。(2)5分,大意2分,关键词“连、烦、让”各1分。

参考译文: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年英俊奇伟,喜好读书舞剑。元至正初年,任河源县务副使,转任淡水场管勾,弃官归乡。元末盗贼四起,何真聚众保卫家乡。至正十四年,同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何真到元帅府告发。元帅受贿,反而逮捕何真。何真逃跑,率部众占据坭冈,发兵攻打王成,没能取胜。过了很久,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守惠州。何真赶走黄常,杀死王仲刚,因功绩授予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镇守惠州。海寇邵宗愚攻陷广州。何真率兵打败赶走他,收复广州,因而擢升广东分省参政,不久擢升右丞。赣州熊天瑞率水军几万人图谋对付何真,何真在胥江迎战。天降大雷雨,打断熊天瑞船上的桅杆,何真打败赶走他。广州人靠何真得以保全。在此之前,何真两次攻打王成,讨伐陈仲玉而王成兵士坚守,至正二十六年,又围攻王成,招募能擒获王成的人,奖给钞币十千。王成的奴仆绑缚王成出城。何真就给他钞币。沿海叛乱者都投降。当时中原大乱,岭外(与中原)交通隔绝,有人劝何真效仿尉佗旧事。(他)没有听从。多次派使者由海道向朝廷贡奉土产。积功迁升至资德大夫、行省左丞。洪武元年,太祖任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水军攻取广州。廖永忠到福州,用书信告谕何真,于是航海直驱潮州。军队到后,何真派都事刘克佐到军营门献上印章,登记所属郡县户口兵粮,奉上书表投降。廖永忠上报于朝廷,太祖赐诏书褒奖何真说:“朕想到古代的豪杰,保卫境域,安抚民众,以期待有德的`人。像窦融李劫之类,率兵据险,卓然立于群雄之间,不是真主不屈服,这些汉唐名臣,如今没有见到。你何真联合数郡民众,竟然没有烦劳一兵一卒,保全境域来归顺,即使窦融李劫也不及你。”廖永忠抵达东莞,何真率官员属吏迎接慰劳,于是奉诏入朝。太祖擢升何真为江西行省参政知事,并且告谕他说:“天下纷争,所说的豪杰有三种。改变乱世为治世的,是上等。保护民众通晓事物变化、知道归顺谁的,是二等。依恃险阻,苟且偷安,丢了性命也不悔悟的,这是下等。你诚心归附,不抵拒王师,可称得上识时务者。”何真磕头致谢。居官声望颇为显著,尤其喜好儒家学说,读书作文。不久,转任山东参政。洪武四年,命他返回广东,收容集合以前的兵士。事毕,仍治理山东。洪武九年,辞去官职。

《明史·何真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篇2

何腾蛟,字云从,贵州黎平卫人。天启元年举于乡。崇祯中授南阳知县。地四达,贼出没其间,数被挫去。已,又讨平土寇,益知名。迁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出为怀来兵备佥事,调口北道。才谞精敏,所在见称。遭母忧,巡抚刘永祚荐其贤,乞夺情任事。腾蛟不可,固辞归。

十六年冬,拜右佥都御史,代王聚奎巡抚湖广。时湖北地尽失,止存武昌,屯左良玉大军,军横甚。腾蛟与良玉交欢,得相安。五月,福王立。诏至,良玉驻 汉阳,其部下有异议,不欲开读。腾蛟曰:“社稷安危,系此一举,倘不奉诏,吾以死殉之。”无何,良玉举兵反,邀腾蛟偕行,不可,则尽杀城中人以劫之,士民 争匿其署中,腾蛟坐大门纵之入。良玉破垣举火,避难者悉焚死。腾蛟急解印付家人,令速走,将自刭,为良玉部将拥去。良玉欲与同舟不从乃置之别舟以副将四人守之舟次汉阳门乘间跃入江水四人惧诛亦赴水腾蛟漂十余里,渔舟救之起,则汉前将军关壮缪侯庙前也。家人怀印者亦至,相视大惊。觅渔舟,忽不见。远近谓腾蛟忠诚得神佑,益归心焉。

永明王六年正月,檄进忠①由益阳出长沙,期诸将毕会,而亲诣忠贞营,邀赤心入衡。部下卒六千人,惧忠贞营掩袭,不护行,止携吏卒三十 人往。将至,闻其军已东,即尾之至湘潭。湘潭空城也,赤心不守而去,腾蛟乃入居之。大兵知腾蛟入空城,遣将徐勇引军入。勇,腾蛟旧部将也,率其卒罗拜,劝 腾蛟降。腾蛟大叱,勇遂拥之去。绝食七日,乃杀之。永明王闻之哀悼,赐祭者九,赠中湘王,谥文烈。

(节选自《明史﹒何腾蛟传》)

【注】①进忠:全名马进忠,明末忠贞营将领,与另一将领赤心有隙,时腾蛟守衡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才谞精敏,所在见称 见称:被称赞

B.良玉举兵反,邀腾蛟偕行 偕行:一同出发

C.远近谓腾蛟忠诚得神佑,益归心焉 归心:回家的念头

D.部下卒六千人,惧忠贞营掩袭 掩袭:突然袭击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良玉欲与同舟/不从/乃置之别舟/以副将四人守之舟/次汉阳门/乘间跃入江水/四人惧/诛亦赴水

B.良玉欲与同舟/不从/乃置之别舟/以副将四人守之/舟次汉阳门/乘间跃入江水/四人惧诛/亦赴水

C.良玉欲与同舟/不从/乃置之别舟/以副将四人守之舟/次汉阳门/乘间跃入江水/四人惧诛/亦赴水

D.良玉欲与同舟/不从/乃置之别舟/以副将四人守之/舟次汉阳门/乘间跃入江水/四人惧/诛亦赴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腾蛟富有才智。在四面通达、不易防守的南阳,他多次挫败贼人,后又讨平土寇。因而更加知名。

B.何腾蛟有胆有识。汉阳驻军左良玉不想宣读福王的圣旨,何腾蛟为了国家的.安危以死相劝。

C.何腾蛟将国家大义置于友情之上。左良玉叛变之前,他们关系友好,左良玉叛变后,何腾蛟不愿意与左良玉同船。

D.何腾蛟爱惜百姓、忠诚有节。他打开官衙,放进避难的百姓。面对劝降不为所动,不惜舍弃生命,得到了神灵庇佑。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遭母忧,巡抚刘永祚荐其贤,乞夺情任事。腾蛟不可,固辞归。

(2)檄进忠由益阳出长沙,期诸将毕会,而亲诣忠贞营,邀赤心入衡。

参考答案

4.C.归心:诚心归附。

5.B.

6.D.(原文“远近谓腾蛟忠诚得神佑”,这只是当地百姓的说法,不是史实。另外得神佑不是在拒绝劝降之后。)

7.(l)适逢何腾蛟母亲去世,巡抚刘永祚荐举他贤能(因其贤能推荐他),请求让他不待守丧期满而任职。何腾蛟不同意,坚决推辞归家。(“忧”: “母亲去世”。“乞”:“请求”。 “夺情”:剥夺孝亲之情,在这里特指“丧服未满而强令出仕”。“固”:“坚决”。每译对一处给1分。大意1分。)

(2)传檄马进忠从益阳到长沙,约定诸将全部聚会,(何腾蛟)亲自到忠贞营,邀请(李)赤心到衡州。( “檄”是“传檄(用檄文征召)”的意思;“期”是“约定”的意思,“毕”是“全部”的意思,“诣”是“到”的意思,每译对一处给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何腾蛟,字云从,贵州黎平卫人。天启元年乡试中举。崇祯年间授任为南阳知县。南阳这个地方四通八达,贼出没其间,多次被何腾蛟击败而离去。后来,又 讨伐平定土寇,更加知名。升迁为兵部主事,进升为员外郎,离开朝廷担任怀来兵备佥事,调任口北道。他才智精明敏悟,所任各职都被称道。适逢何腾蛟母亲去 世,巡抚刘永祚荐举他贤能,请求让他不等守丧期满而任职。何腾蛟不同意,坚决推辞归家。

十六年冬,拜授右佥都御史,代替王聚奎巡抚湖广。当时,湖北的土地全部失陷,只剩下武昌,左良玉大军屯驻其地,军队非常强横。何腾蛟与左良玉结好, 得以相安无事。五月,福王即位,诏书至,左良玉驻军汉阳,他的部下有不同的议论,不想宣读皇上的圣旨。何腾蛟说:“国家的安危,就在此一举,如果不奉诏, 我以死相殉。”不久,左良玉举兵反叛,邀约何腾蛟一同出发,何腾蛟不同意,左良玉便杀掉城中全部的人以劫持何腾蛟,士民争相藏到他的官署之中,何腾蛟坐在大门口,放任他们进入。左良玉打破墙垣放火,避难的人全部被烧死。何腾蛟急忙解下官印交付家人,命令他们迅速离开,将自杀,被左良玉部将簇拥离去。左良玉 想与他同船,何腾蛟不同意,便安置他于另外的船,以副将四人看守。船停于汉阳门,他趁空隙跳入江中,四人怕被杀,也跳入江中。何腾蛟漂流十几里,打鱼船把 他救起来(的地方),正在汉前将军关壮缪侯庙的前面。怀藏官印的家人也赶到了,相视大惊。寻找渔船,却忽然不见了。远近之人都说何腾蛟的忠诚得到神灵的保 佑,更想诚心归附。

《明史·何真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篇3

许文岐,字我西,仁和人。祖子良,巡抚贵州右佥都御史。父联枢,广西左参政。文岐,崇祯七年进士。历南京职方郎中。贼大扰江北,佐尚书范景文治戎备,景文甚倚之。迁黄州知府,射杀贼前锋一只虎,夺大纛而还。狱有重囚七人,纵归省,克期就狱,皆如约至,乃请于上官贷之。

十三年迁下江防道副使,驻蕲州。贼魁贺一龙、蔺养成等萃蕲、黄间,文岐设备严。贼党张雄飞将南渡,命游击杨富焚其舟,贼乃却。巡抚宋一鹤上其功。副将张一龙善驭兵,文岐重之。尝共宿帐中,军中夜呼噪,文岐曰“此奸人乘夜思遁耳”,坚卧不出。质明,叛兵百余人夺门遁,一龙追获尽斩之,一军肃然。杨富既久镇蕲,一鹤复遣参将毛显文至,不相得,兵民汹汹。文岐会二将,以杯酒释之,始无患。

十五年,左良玉溃兵南下大掠。文岐立马江口迎之,兵莫敢犯。时警报日急,人无固志,会擢督粮参政当行,文岐叹曰:“吾为天子守孤城二载矣,分当死封疆,虽危急,奈何弃之。”遣妻奉母归,檄富、显文出屯近郊,为固守计。无何,荆王府将校郝承忠潜通张献忠。明年大举兵来攻,文岐发炮毙贼甚众。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献忠闻其名,不杀,系之后营。时举人奚鼎铉等数十人同系,文岐密谓曰:“观贼老营多乌合,凡此数万卒皆被掠良民,若告以大义,同心协力,贼可歼也。”于是阴相结,期四月起事,以柳圈为信。谋泄,献忠索之,果得柳圈,缚文岐斩之。将死,语人曰:“吾所以不死者,志灭贼耳。今事不成,天也。”含笑而死,时文岐陷贼中已七十余日矣。事闻,赠太仆卿。

(节选自《明史》)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文甚倚之倚:倚重

B.时警报日急,人无固志固:坚定的C.时举人奚鼎铉等数十人同系系:联系

D.于是阴相结,期四月起事阴:暗地里

5.下列对原文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B.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C.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D.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文歧作战勇武。当贼寇在江北一带作乱时,文歧辅助尚书范景文进行防御。在黄州知府任上,与敌军的交战中射杀了敌军的前锋一只虎,最后夺得敌军大旗而还。

B.许文歧智勇双全。驻守蕲州期间,贼寇头目贺一龙、蔺养成等聚焦于蕲州、黄州一带,许文歧严密防备;后来贼党张雄飞将要南渡长江,文歧用计迫使贼党放弃这次计划。

C.许文歧善于协调将领之间的关系。久镇蕲州的杨富与新到的参将毛显文不和,弄得兵民不安,文歧在宴会中消除了两人的矛盾。

D.许文歧忠于朝廷。形势紧迫,人心惶惶,许多人没有固守阵地的想法,许文歧仍要坚守;他没有被杀的原因,在于他立志消灭叛贼。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狱有重囚七人,纵归省,克期就狱,皆如约至,乃请于上官贷之。

(2)遣妻奉母归,檄富、显文出屯近郊,为固守计。

答案:

4、C,系,系狱,被关押;

5、B;

6、D,“没有被杀的原因,在于他立志消灭叛贼”有误。原文“献忠闻其名,不杀”中表明许文歧没有被杀的原因在于张献忠敬重他的盛名,而他立志消灭叛贼是他没有自杀的原因。

7、(1)狱中有被判处重刑的七人,(文岐)放(他们)回去省亲(探望亲人),(给他们)规定回狱时间,(这七人)都按照约定时间回来了,于是文岐请求上级官员宽恕他们的罪行。(得分点:“省”、“克期”、“就狱”、“贷”各1分,全句通达晓畅得体1分。)

(2)(于是)安排(或令、或让)妻子送母亲返乡,发檄文令杨富、毛显文出兵在城外驻扎,做好坚守阵地的准备。(得分点:“奉”、“檄”、“出屯近郊”、“为……计”各1分,全句通达晓畅得体1分。)

【参考译文】

许文岐,字我西,浙江仁和人。祖父许子良,曾为巡抚贵州右佥都御史,父亲许联枢,曾任广西左参政。文岐是崇祯七年(1634)的进士。曾担任南京职方郎中一职。贼寇在江北一带大肆作乱,许文岐辅助尚书范景文进行防御,景文十分倚重他。许文歧后调任黄州知府,(在与乱军交战中)曾射杀敌军前锋一只虎,夺大旗而归。狱中有被判处重刑的七人,(文岐)放(他们)回去省亲(或探望亲人),(给他们)规定回狱时间,(这七人)都按照约定时间回来了,于是文岐请求上级官员宽恕他们的罪行。

崇祯十三年(1640),许文歧被调任下江防道副使,驻守蕲州。贼寇头目贺一龙、蔺养成等部聚集在蕲州、黄州一带,文岐严密防备。贼党张雄飞将要南渡长江,文岐命游击将军杨富去烧毁贼党船只,贼党才退却。巡抚宋一鹤将文岐这次的军功上报给朝廷。副将张一龙善用兵,文岐很器重他。(两人)曾共宿一帐中,半夜军中大声喧闹,文岐说:“这是奸人想乘夜逃跑。”他坚持卧床不动。第二天天刚亮,有一百多叛兵夺门逃跑,张一龙将他们全部追捕杀掉,全军肃然。杨富本已长期镇守蕲州,一鹤又派参将毛显文前去,杨毛二人不和,(致使)兵民不安。文岐召见二位将军,于宴会上用一杯酒消除了二人的矛盾,才没有了隐患。

《明史·何真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篇4

A. 简入西苑撰青词,大被帝眷宠爱

B. 时宗室蕃衍,岁禄苦不继 接续

C. 齐康之劾徐阶也,语侵春芳攻击

D. 如此,庶保令名 几乎

5.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会贞吉为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悅。

B. 会贞吉为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悅。

C. 会贞吉为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悅。

D. 会贞吉为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春芳才华出众,皇上厚爱。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第一名;皇上爱惜其才,他从翰林学士到主掌大权,六次升迁,都非大臣推举,皆由皇上特旨任命。

B.李春芳敢于上书,勇于除弊。他主张改革礼制,其方案被皇上赐名《宗籓条例》以示嘉奖;隆庆元年,皇上下诏修造翔凤楼,李春芳认为不宜,修楼一事就这样停止了。

C.李春芳为人谦恭,做事谨慎。在任职期间,论议平正,不说偏激的话;当时徐阶得皇帝 信任做了首辅,李春芳遇事必推崇徐阶,徐阶也很看重他。

D.李春芳看透朝政,多次请归。因张居正自恃才气,李春芳多次上书要求退休,皇上不允许;给事中王祯上书诋毁李春芳,皇上误信,免去李春芳的官职俸禄。

7.翻译把文中划横线标有(1)(2)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宗眷侍直诸臣厚,凡迁除皆出特旨。(5分)

(2)以勤端谨,而居正恃才凌物,视春芳蔑如也。(5分)

【参考答案】

4.选D,应理解为或许。

5选A

6.选D(由原文“南京給事中王祯希拱意,疏诋之,春芳求去益力。赐敕乘传,遣官护行,有司给夫廩如故事”可知,是李春芳更加用力请求退休,并终被应允,“皇上误信,免去李春芳的官职俸禄”属无中生有。

7. (1)世宗很宠爱身边值勤的大臣们,他们的升迁任命都出自皇帝的诏书。(眷,直,特旨,各1分,完整通顺2分)

(2)以勤端庄谨慎,而居正自恃才气,欺凌他人,眼睛里好像没春芳这个人。凌,视,蔑如,各2分,完整通顺2分)

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侍读严讷超擢翰林学士超擢:破格提拔

B.春芳考故事故事:先前的经历

C.以勤端谨端谨:端庄谨慎

D.两疏请归养归养:回家养亲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阶/以人言罢/春芳叹曰/徐公尚尔我/安能久容旦夕/乞身耳居/正遽曰/如此庶保令名

B.始阶以人/言罢春芳/叹曰/徐公尚尔/我安能久容/旦夕乞身耳/居正遽曰/如此庶保令名

C.始阶以人言罢/春芳叹曰/徐公尚尔/我安能久/容旦夕乞身耳/居正遽曰/如此/庶保令名

D.始阶以人言罢/春芳叹曰/徐公尚尔/我安能久容/旦夕乞身耳居/正遽曰/如此/庶保令名

6.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春芳才华出众。他在嘉靖二十六年高中状元,深得皇上的眷顾,他从翰林学士到主掌大权,总共有六次升职。

B.李春芳做事周密,所奏切中。李春芳改革礼制,制定条例,且皇帝为此赐名宗藩条例,由此获得加封太子太保的赏赐。

C.李春芳为人谨慎,廉洁奉公。与李时相比,他在廉洁方面毫不逊色,为了社稷,曾力主停止修造翔凤楼。

D.李春芳为人悠闲自得。李春芳辞官后回乡,过着轻松自由的生活,乡里人羡慕他,可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依然激烈。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隆庆元年春,有诏修翔凤楼,春芳曰:“上新即位,而遽兴土木,可乎?”事遂止。(4分)

参考答案:

4、B(故事:先例、旧例)

5、C

6、B(根据原文“帝嘉之,赐名宗藩条例。寻加太子太保”李春芳改革礼制与加封太子太保不构成因果关系。)

7、隆庆元年春,有诏书令修造翔凤楼,春芳说:“皇上刚刚即位,却立即大兴建筑,说得过去吗?”修楼的事于是停止了。(关键字:新、遽、土木)

参考译文:

李春芳,字子实,扬州兴化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考中进士第一名,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挑选入西苑撰写宫体诗词,很得世宗宠爱,与侍读严讷一 道破格提升为翰林学士。不久升太常少卿,担任礼部右侍郎,同时都还兼任学士,像往常一样到西苑值班。后来到礼部佐理事务,升为左侍郎,转任吏部,又代严讷 为礼部尚书。当时,宗室人口繁衍,苦于岁禄不够发放。春芳考察以往事实,写了一本书进呈皇帝。有关吉凶大礼及逢年过节的赏赐,都做了严格的规定。世宗很称 赞,赐名为《宗藩条例》。不久,春芳升为太子太保。四十四年(1556)命令他兼任武英殿大学士,与严讷一同参与机密大事的处理。世宗很宠爱身边值勤的大 臣们,他们的升迁任命都出自皇帝的诏书。春芳自任学士到执政,共六次进升,没一次是由大臣推举的。

春芳恭敬、谨慎,从不气势凌人。在政府任职,论议平正,不说偏激的话,当时人们把他比作李时;他的才能固不及李时,但廉洁过于李时。当时徐阶为 首辅,很得皇帝信任。春芳遇事必抬徐阶,徐阶也很看重他。隆庆元年(1567)春,有诏书令修造翔凤楼,春芳说:“皇上刚刚即位,就大兴土木,说得过去 吗?”修楼事就这样停止了。

《元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篇5

乌古孙泽,字润甫,临潢人。泽性刚毅,读书举大略,不事章句,才干过人。

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至元十四年,元帅唆都下兵闽、越,见泽,与语而合,即辟元帅府提控案牍。十五年春正月,击潮州,守将马发备御甚固,泽曰:“潮人所以城守不下者,以外多壁垒,为之援应也。第翦其外应,潮必覆矣。”乃分兵攻其一大垒,破之,余垒尽散走,二旬而潮拔,马发死焉,唆都还军福建。

夏五月,诏立行中书省于福建,以唆都行参知政事,泽行省都事,从朝京师,命知兴化军,赐金织衣,赏其善谋也。继改兴化军为路,授泽行总管府事,民歌舞迎候于道曰:“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喜极而继以泣。郡新残于兵,白骨在野,首下令掩埋之;又衣食其流离之民,有弃子于道者,置慈幼曹,籍而抚育之。郡中恶年少喜为不义,以资求窜名卒伍,冀后得计功授官。官吏恐激变,不敢洁,泽悉追毁所授,诛其尤无良者,贪暴始戢。泽又兴学校,召长老及诸生讲肄经义,存乡饮酒礼,旁郡闻而慕之。兴化故号多士,士咸知向慕。

御史台言:“乌古孙泽奉使知大体,如汲长孺;为将计万全,如赵充国。可属大任。”诏擢为海北海南廉访使。故例,圭田①至秋乃入租,后遂计月受之。泽视事三月,民输租计米五百石,泽曰:“夫子有言,事君者先其事,后其食。吾莅政日浅,而受禄四倍,非情所安。”量食而入,余悉委学官,给诸生以劝业。常曰:“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身一布袍数年,妻子朴素无华,人皆言之,泽不以为意也。

至大元年,改福建廉访使。泽宿有德于闽,闽人安之。有芝五色产于宪司之澄清堂,士民以为泽之所致。以母年逾八十,求归养长沙。岁余,母丧,泽以哀毁卒。泽积官自承直郎至中大夫,谥正宪。

(节选自《元史》)

【注】①圭田:古代供卿、大夫、士祭祀花费用的田地。

试题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翦其外应,潮必覆矣

翦:除掉。

B.置慈幼曹,籍而抚育之

籍:户籍。

C.官吏恐激变,不敢诘

诘:责问。

D.可属大任

属:委托。

5. 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

B.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

C.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

D.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乌古孙泽在军事上有谋略。元军攻打潮州时,他主张先分兵各个击破潮州城外做外应的每个营垒,这样潮州城不攻破。

B.乌古孙泽为官非常重视教化。任职兴化路时,他兴办学校,召集长老及诸生讲解经义,举行“乡饮酒礼”,邻郡闻知羡慕不已。

C.乌古孙泽为官敢于惩治贪暴。面对郡里一些品质恶劣、喜欢做不义事情的靑年人,他严厉处置,处死了其中行为特别恶劣的人。

D.乌古孙泽为人节俭,为官清廉。他经常说,为官者不节俭就不能保持廉洁;一件布袍他穿了数年,家人衣着朴素无华。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以资求窜名卒伍,冀后得计功授官。(5分 )

(2)量食而入,余悉委学官,给诸生以劝业。(5分 )

参考答案

4、B

解析:籍:登记。

5.C

6. A解析:“主张先分兵各个击破”与原文不符合。

7、(1)用钱(花钱)求得在军队中列上自己的名字,希望日后能论功授官。(“以资”,“窜名”“冀”,“(于)卒伍”是省略和倒装”各1分,语句通畅1分。)

(2)估量自己食用多少来收取粮食,其余的全部交给学官,(让学官)供给学生来鼓励他们学习。(“量、委、给、劝业”各1分,语句通畅1分。)

试题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乌古孙泽“为官仁爱”的一组是(3分)

①读书举人略,不事章句

②白骨在野,首下令掩坪之

③乂衣食其流离之比

④置慈幼普籍而抚育之

⑤泽悉追毁所授

⑥民:输租计米五百石

A. ①⑤⑥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④⑤⑥

参考答案:

5.B(①写他读书,⑤写他惩治奸恶,⑥写百姓交租。)

参考译文:

乌古孙泽,字润甫,临潢人。乌古孙泽泽性情刚毅,读书只求理解其主旨,不拘泥于词句,才干过人。

元世祖准备攻取江南,选派乌古孙泽运送钱钞到淮南作为军饷,丞相阿术一见就认为他有奇才,补任他为淮东大都督府的属官。元十四年,元帅唆都进军闽、越,见到乌古孙泽,与他交谈,很合得来,于是就辟任他为元帅府提控案牍。十五年春正月,元军攻打潮州,宋军守将马发防守非常坚固,乌古孙泽说:“潮州人守住城池,不被我们攻下的原因是,城外有许多防御工事作为他们的外援,只要除掉这些外援,潮州城必被攻克。”于是分出一支兵马攻击其中一个大的`堡垒,将它攻下后,其他工事的宋军都逃走了。二十天后攻下潮州,马发战死。唆都率军回到福建。

夏季五月,皇帝下诏在福建设立行中书省,以唆都为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乌古孙泽为行省都事。后随唆都入京朝见世祖,世祖令乌古孙泽掌管兴化军,赏赐金织衣,来嘉奖他善于出谋划策。那之后兴化军改为兴化路,任命乌古孙泽为行中书省总管府事。老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迎接等候他,说:“这个人是让我们重生的父母啊。”百姓喜极而泣。此时,兴华郡刚刚经受战乱破坏,白骨暴露在野外,乌古孙泽首先下令把他们掩埋,又发给流离失所的贫民衣食,那些被遗弃在路旁的婴儿,他设立慈幼曹,登记收养他们。郡中一些邪恶少年喜欢干不义之事,用钱求得在军队列上自己的名字,希望日后能论功授官。官吏怕激发事变,不敢责问。乌古孙泽取消他们的军籍,追回授予官职,处死了其中那些特别恶劣的人,他们的贪暴行为才有所收敛。乌古孙泽又兴办学校,召集长老及学生讲解经义,举行乡饮酒礼仪。邻郡闻知羡慕不已。兴化原来号称名士众多,名士们都仰慕乌古孙泽。

御史台上奏说:“乌古孙泽奉命任职识大体,像汲长孺一样;为主将谋划周到,如赵充国一样。可委以重任。”于是下诏提升乌古孙泽为海北海南廉访使。按照旧例,作为地方长官的祭田,到秋季才收租,后来却按月征收。乌古孙泽到任三月,民缴纳给他的租米合计五百石。乌古孙泽说:“孔子教导说,侍奉君主的人,首先是要办好事,然后才领取俸禄。我来此任职时间不久,俸禄却有四倍,内心不安。”于是他估量自己食用多少来收取粮食,其余的全部交给学官,(让学官)发给学生以便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他常说“:做官的若不俭朴就不能保持廉洁,不保持廉则不能修养品德。”他一件布袍穿了数年,妻子儿女衣着简朴,人们都说他,但乌古孙泽全不在意。

滥竽充数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篇6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①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②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③廪食:音lǐn,官府供食。

④湣王:宣王的儿子。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为:

(2)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说:

(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好:

2.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

3.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成语___________就出自本文,比喻的是

参考答案

(1)替 给 (2)通“悦”,愉快 高兴(3) 喜欢喜爱

2.滥竽充数

3.管理混乱,职责不明;领导昏庸,优劣不辨。

4、滥竽充数 无真才实学又混入行家里面充数的情景。

参考译文

《后汉书》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篇7

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微。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学。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

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大姓战惧,皆称神明。

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称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对曰:“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州书佐黄昌妻也。妾尝归家,为贼所略,遂至于此。”昌惊,呼前谓曰:“何以识黄昌邪?”对曰:“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当为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

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道。昌每出行县,彭氏妇人辄升楼而现。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颖川太守。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左转太中大夫。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尚严猛,好发奸伏 尚:崇尚

B.其妇归宁于家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C.视事四年 视事:就职治事

D.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案:立案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因好之,遂就经学 为奉贼所略,遂至于此

B.(余)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 何以识黄昌邪 昌乃出足示之

D.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黄昌“政尚严猛”的一组是

①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 ②悉收其家,一时杀戮 ③悉为断理,莫不得所 ④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⑤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 ⑥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昌任宛令时,对偷盗之人严惩不贷,曾把偷取他车盖的人全家悉数杀死,使大姓们吓得发抖。

B.黄昌任蜀郡太守时,有七百多人前来诉讼,黄昌都给予了合理的判决处理。

C.黄昌任州书佐时,他失散多年的妻子和他相认,他们抱头痛哭,仍旧结为夫妇。

D.黄昌任陈相时,认为彭氏妇人行为放纵,将其收捕入狱,并杀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

⑵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

参考答案

1.D(追究,查办)

2.C(什么/为什么)

3.C

4.C(与妻子相认,不是在任州书佐时)

5.⑴黄昌暗中拘捕了一个盗匪的首领,逼使那盗首分条列出各县中强暴之人的姓名和住处,于是派人分头全部捕捉,无一漏网。(大意对,给2分,“条”1分,“分遣”1分)

⑵她的儿子犯案,她就到黄昌哪里诉讼,自责,黄昌疑心犯人的母亲不像蜀人,就问她原因。(大意2分,“诣”1分,“所由”1分)

参考译文:

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出身寒微,居住的地方靠近学校,多次见到儒生们在校学习行礼,因此喜爱学问,学习经学。他又懂得法律文案,因此在郡中任决曹。当时州刺史巡行所属部域,见到黄昌,很赏识他,就征召他为从事。

后来黄昌担任宛令,处理政事严厉凶猛,喜欢揭发奸邪。有人偷了黄昌的车盖,黄昌开始并不声张,后来才秘密派出亲信到他部下贼曹的家里,并突然找到赃物,于是把贼曹一家悉数收捕,同时杀死。大姓们见此吓得发抖,都称黄昌神明。

朝廷提拔有才能的官员,黄昌升为蜀郡太守。前任太守李根年老,为政糊涂,百姓多被侵害蒙冤。等到黄昌到任,吏胥百姓前来诉讼的达七百多人,黄昌都给予判断处理,无不合理。他暗中拘捕了一个盗匪的首领,逼使那盗首交代各县中强暴的人的姓名和住处,于是派人分头捕捉,无一漏网。以前的奸恶之人,都逃亡到其他郡境。

当初,黄昌担任州书佐的时候,他妻子回娘家,遇到盗贼被劫走,因此流转到蜀地成了别人的妻子。她儿子犯案,她就到黄昌那里投案责备自己。黄昌怀疑犯人的母亲不像蜀人,就问她原因。她回答说:“我本是会稽姚戴次公的女儿,州书佐黄昌的妻子。我曾因为回家,被强盗掳掠,于是流落到这里。”黄昌大惊,叫她上前并说到:“怎样识别黄昌呢?”她回答说:“黄昌左脚心有黑痣,常自称当官至二千石。”黄昌于是伸出脚来给她看。两人因此相抱痛哭,仍旧结为夫妇。

黄昌在职四年,被征召,再迁为陈相。县里人彭氏原来骄横放纵,在大路边建造高楼。黄昌每次出行巡视县境,彭家的妇女就登楼去看他。黄昌很不高兴,就下令收捕入狱,治罪杀了她们。

《明史·何真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篇8

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域人也。祖秉之,临海太守,宋世清吏。父徽,尚书都官郎,吴令,为太初所杀。谧系尚方,孝武乎京邑,乃得出。解褐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令,强济称职。宋明帝为南豫州,谧倾身奉之,为帝所亲待。即位,以为骠骑参军。谧转尚书度支郎,俄迁右丞,兼比部郎。泰始四年,江夏王义恭第十五女卒,年十九,未笄。礼官议从成人服,诸王服大功。左丞孙夐重奏:《礼记》女子十五而笄,郑云应年许嫁者也。其未许嫁者,则二十而笄。射慈云十九犹为殇。礼官违越经典,于礼无据。”博士太常以下结免赎论;谧坐杖督五十,夺劳百日,谧又奏:“夐先不研辨,混同谬议。准以事例,亦宜及咎。”诏“可”。

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政治苛刻。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僧遵裂三衣食之,既尽而死。为有司所奏,征还。明帝崩,遇赦得免。为正员郎,右军将军。

太祖领南兖州,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为游击将军。性流俗,善趋势利。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建元三年,为左民尚书。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寻敕曰:“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

谧才长刀笔,所在事办。太祖崩,谧称疾不入,众颇疑其怨不豫顾命也。世祖即位,谧又不迁官,以此怨望。时世祖不豫,谧诣豫章王嶷请间曰:“至尊非起疾,东宫又非才,公今欲作何计?”世祖知之,出谧为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未发,上使御史中丞沈冲奏谧前后罪,诏赐死,时年五十二。

《南齐书·列传十二》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主/

B.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王/

C.元徽末/朝野威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王/

D.元徽末/朝野威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解褐即脱去官服,解除职务。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这里代指官服。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C. 大功这里指服丧九个月穿的丧服。古代丧服分为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为不同的亲属服丧要穿相应的丧服。

D.东宫在古代一般指太子居地,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借指太子。《诗经》有“东宫之妹,邢侯之姨”的诗句,说明至少在东周时,东宫就借指太子了。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江谧做辅国行参军和于湖令时,尽职尽责。宋明帝当初担任南豫州刺史时,江谧倾力侍奉,被明帝当作亲信看待,后明帝即位,让江谧担任骤骑参军。

B.当时左丞孙夐上奏指出礼官提议的.错误后,江谧因罪过受到惩罚,便叉上奏指出孙夐附和错误议论,当追究其责任,使得孙夐也受到惩罚。

C.江谧秉性鄙俗,善于逢迎。他曾巴结建平王景素,后又归附太祖,诸皇子离开朝廷到自己 的封地做藩王时用文武主帅的事,都委派江谧料理。

D.江谧长于文案,办事能力强。太祖驾崩,江谧谎称有病不上朝,大家很怀疑他抱怨未能受 太祖临终托付。世祖即位,得知此事,对他心怀不满,下令赐死。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在郡,犯小事,饿系郡狱。 (5分)

(2)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5分)

参考答案

4. (3分 )C

5. (3分)A( 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6. (3分)D( 世祖赐死江谧,是因为江谧的挑拨离间)

7.(10 分)

(1)僧遵道人与江谧交情深厚,跟随江谧一起到郡上任所,因小事犯了过错,就被关进郡狱让他挨饿。 (5分)

(译出大意给 2 分;“款” “莅”“系”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江谧是个出身寒微的读书人,确实不能和贵族这类人竞争高低等第。然而他很有才干, 可以托付重任,可提升他执掌吏部。 (5 分)

(译出大意给 2 分;“诚” “侪”“委遇”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

参考译文

江谧字令和,是济阳考城人。祖父江秉之,曾任临海太守,是宋代有名的清正官吏。父亲江徽,任尚书都官郎,吴县县令,被刘劬所杀。江谧当时被关押在尚方署,孝武帝平定京城后,才被放出来。初仕任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县令,为官精干称职。宋明帝任南豫州刺史时,江谧倾身侍奉,明帝对他很是亲信。明帝做皇帝后,任江谧为骠骑参军。其弟江蒙相貌丑陋,明帝经常把他叫来戏侮取乐。

江谧转任尚书度支郎,不久迁任右丞,兼比部郎。泰始四年(468),江夏王刘义恭的第十五个女儿死掉了,其时十九岁,尚未行笄礼。礼官讨论应按成人行葬礼,诸王着“大功”丧服。左丞孙特别上奏说:“《礼记》上说女子十五而笄,郑玄解释为此是针对已许嫁的女子而言的。至于未许嫁的女子,则二十岁行笄礼。射慈说十九岁死仍然属于殇。因此礼官的决定不合经典,没有根据。”朝廷决定对博士太常以下礼官都检讨认错。江谧因此受到杖责五十,并停职百日。江谧又上奏说:“孙事先没作研究辨析,混同谬议。按照惯例,也应受责罚。”于是孙又检查认罪。皇上下诏“可以”。

后来江谧出任建平王刘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为政苛刻。僧遵道人与江谧关系密切,随江谧到郡里,只因犯些小事,便被他下到郡狱里,僧遵撕衣为食,三件衣都吃完了,便被活活饿死。此事被有关部门揭发,江谧被调回京城听候处理。明帝驾崩后,江谧遇赦幸免。后任正员郎,右军将军。

太祖萧道成统领南兖州时,任江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都任游击将军。江谧品性流俗,善于趋利附势。元徽末年,朝野都有心拥戴建平王刘景素,江谧便使劲巴结景素,后来景素失败,江谧差点丢了命。苍梧王被废以后,人心还没安定,江谧便竭诚归服太祖,被任命为以本官领尚书左丞。升明元年(477),迁任黄门侍郎,左丞仍旧。沈攸之事件暴发,朝议加太祖黄钺,就是江谧的建议。沈攸之被平定后,江谧迁任吏部郎,渐被信任。又迁任太尉谘议,领录事参军。齐王国设置建制时,江谧任右卫将军。建元元年(479),迁任侍中,出任临川王平西长史、冠军将军、长沙内史、行湘州留事,先遣到镇所,其后骠骑豫章王萧嶷领湘州,任江谧为长史,将军、内史、知州留事仍旧。被封为永新县伯爵,食邑四百户。建元三年,任左民尚书。诸位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都让江谧来安排。不久皇上下敕说:“江谧本为寒门,按说不应和贵族平等使用。但他甚有才干,卖力称职,可以让他主持吏部工作。”

上一篇:保险公司总经理演讲下一篇:县护理质控中心2017年度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