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史》读后感

2024-09-10

《西方文明史》读后感(通用8篇)

《西方文明史》读后感 篇1

我对民族主义的理解

1848年欧洲革命后,民族主义发展起来,据《西方文明史》的记载:民族主义可被定义为共同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其国家的忠诚,民族主义是在1850年萌芽的,”按概念的理解,我认为早在1850年以前就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民族主义,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强烈的认同感和忠诚,美国的独立战争可能要在1850年以后,法国大革命就不可能可以进行那么久,还有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风潮,他们的革命就不只是单纯的反殖民反封建反压迫,我觉得应该不是,像发生在1566年的尼德兰革命,被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南北双方代表在召开三级会议的时候一至通过了《根特协定》这个协定里面有一项内容是:“宣布恢复尼德兰的统一和各城市原有的特权,废除西班牙总督阿尔伐颁布的迫害异端没收财产的一切决定,决定各省联合,共同驱逐西班牙统治”他们为什么有统一,摆脱殖民压迫的想法?我觉得迫于客观原因外,还有一个就是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这种民族自尊心恰恰反映出了一种对祖国的认同和忠诚(待续)

《西方文明史》读后感 篇2

要想了解基督教和西方文明的关系, 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基督教与西方文明。

基督教在公元30年代由耶稣基督创立, 一世纪末从犹太教完全独立出来, 开始传播到整个罗马帝国, 在四世纪初就确立了自己国教的地位。基督教是世界性宗教, 是所有人的宗教, 是拯救个人的宗教:人人都有自己找寻上帝的天职。因此, 最重要的首先是个人, 是拥有杰出的、无法替代的灵魂的个人。基督教把个人权利放在了首位, 他不同意为了集体而牺牲个人。基督教精神中, 有对命运的抗拒与否定, 这与东方精神大不相同。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并没有改变精神信仰, 从某种意义上说, 宗教改革反而强化了人们的精神信仰, 强调了个人的“修身”——直接与上帝对话。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基督教的两大核心思想:个人自由与普世思想。

五千年来, 地中海一直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古代西方文明就诞生在地中海沿岸的贫瘠山地——希腊和意大利。受到先天地理条件的限制, 城邦之间以及城邦与外界的交通、交流都不方便, 从而限制了居民的世界, 海洋是他们与外界交往的唯一通道, 他们只能够在相对有限和单一的环境中开始他们的思想和研究活动。至此, 西方文明的精神面貌开始有了雏形:在西方形成了人与人, 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联, 他们追求确切明确的联系。

从公元前7世纪起, 组成古希腊文明的两大基本精神——理性和自由, 直到今天都是西方文明的核心内容。古希腊的全盛时期是理性至上的时期, 这点可以从古希腊的神族体系上看出来, 它是以人间的真实秩序为蓝本的, 神话中的英雄都是普通的人, 只不过有些过人之处, 比如神力等。基督教里, 不论是救世主耶稣的诞生, 还是领取十诫的摩西, 他们都不是神, 都是普通的人。由此可见在“个人”这一点上, 古希腊文明的主旨与基督教是一脉相承的。

罗马统治者继承了古希腊文明的理性主义, 把法律系统化, 明确了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城邦之间的关系。通过系统的法律和统一的语言, 以及基督教的发展, 罗马人将继承自古希腊并有所发展的思想传播开来。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 古罗马帝国瓦解, 欧洲分裂成众多的封建诸侯国,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地方分级之间的联系成为后来封建主义制度的基础。面对共同的敌人, 各诸侯国只有联合并尊重各自的习俗, 才能生存。此时期基督教得到广泛传播, 并且成为西方文明的重要精神支柱。

二、基督教与西方文明的关系

自16世纪起, 欧洲人开始征服欧洲以外的世界。强大的经济实力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国家进行远洋探险, 这种扩张是西方精神的具体体现。这与基督教有关的传布信仰的热忱以及认识与阐释世界的欲望是分不开的。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在科技领域获得了绝对的领导权, 欧洲成为世界的工厂并且成为技术进步的发源地。科学的进步让知识转化成为生产力, 科学理性主义成为西方世界的思潮, 资产阶级成为西方精神的具体代表。19世纪的西方精神是以资产阶级冷静的逻辑思维和对自由信念的坚定为特征的。

经济上的霸主地位同时也为西方文明的强势造势。在欧洲的引导下, 世界不管是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达到统一, 世界向西方屈服了。早期殖民地中最为发达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的社会本质就是这种统一的体现。基督教中的普世思想驱使欧洲人思考除了基督教, 他们的制度、思想——世上最好的制度、思想——应该推广到全世界。

西方文明是以认知, 个人和技艺为基础的。在认知方面, 西方文明更注重理性思维, 这也是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最重要的区别。但是, 宗教的存在使西方文明并不否认非理性的存在, 宗教就是非理性的。但在对待认知问题时, 西方人总是有意识地、系统地排除一切非理性。由此可以看出, 理性思维是西方文明最为重要的思想基础, 也是区别于其他文明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个人是基督教中一个不能动摇的概念。“欧洲自我意识的出现起源于基督教, 基督教第一次确定了人的主体地位……直到基督教时期, 思想才获得充分的承认……基督教是绝对自由的宗教, 只有在基督教中, 人才被当作人, 有其无限性和普遍性。” (黑格尔) 不论是基督教的“修身”, 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还是古希腊时期就倡导的个体政治自由, 还是古希腊神话中以人的面貌出现的神, 都可以看出西方文明重视个体自由。

个人自由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民主”二字。圣经曰:“生命从神而来, 所以人人平等;人都受罪恶捆绑, 因此不能赋予一个人太大的权力;政府的权柄是神所给的, 为要赏善罚恶。” 美国立国的政治理念就是建立在基督教的信仰上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说:“我们不能期待, 一个国家在除去宗教后, 还能维持高度的道德水平。”第四任总统James Madison和第六任总统John Adams都指出, 基督教是美国的基石;如果没有圣经, 这世界就没有建设社会的最佳蓝图;唯有敬畏上帝, 遵行圣经, 理想的民主政治才能落实。在国家机器仍然存在的环境下, 可以说政治自由是个人自由得到最大发挥的保障。

1767年, 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工业革命, 使西方文明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对独一创造之神的信仰, 是近代科技文明的基础。圣经告诉我们三个促成科技发展的哲理:一是宇宙是神创造的, 不是无缘无故、从一团混乱中变成的。神设定了自然律, 使万物皆按秩序运作, 因此, 科学家研究宇宙的自然律才有意义;否则科学研究就成了无意义的冒险。二是从中世纪开始, 神学上将神的启示区分为特殊启示与一般启示。前者是指上帝借圣经与耶稣对人类的启示;后者则是指神在自然界的启示。我们应该注重对造物主的认识, 也要去研究受造之物。三是人被罪恶捆绑, 主观的意见很容易出错。物理、化学等定律, 需要经过实验证明才是客观真理。神创造人类之时, 即赋与我们管理一切受造物的使命 (创世记) , 这乃是人的“文化使命”。因此, 人有研究自然的责任。在这基础上, 自然科学才可能突飞猛进。很多人误以为, 信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是互相矛盾的, 其实这个论调完全不符事实。英国在1660年创立了伦敦皇家学院, 目标就是要达成文化使命;当时的会员中大部份是基督徒。有人调查, 从十七到十九世纪的著名科学家中, 基督徒的比例高达92%。1833年, 基督教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期刊, 常介绍西方科技专论。1874年, 第一所科技学校“格致书院”也是由传教士创设。另外, 中国近代科技的报刊中, 最具历史性的要数1876年由传教士主办的《格致汇论》。由此可见, 基督教对于世界科技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结语

西方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形成, 与基督教息息相关。发展到现在的西方文明, 其核心仍然是个人自由与理性思维。它既继承了基督教中精华的部分 (个人自由) , 也摒弃了基督教中的非理性存在。可以说没有基督教就没有西方文明, 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源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难题, 人与自然和科技的关系就是其中提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 其实往深挖, 就是一个文化走向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之间应该画个什么符号。也许我们能通过以上对西方文明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得到一些启示———源远才能流长。

参考文献

[1].J.Bouillon, P.Sorlin et J.Rudel《Les origines de la civilisa-tion occidentale》

[2].André Siegfried《Les fondements de la civilisation occiden-tale》

[3].R.MANDROU《Civilisations et civilisation》

[4].Werner HEISENBERG《Les nouveaux rapports de l’homme et la nature》

古代中西方的文明史 篇3

1.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区别及启示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兴起于海洋旁边,海上贸易和工商业特别发达;亚非文明古国兴起多集中于大河流域,以农业经营为主。

启示:说明了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经营方式和文明类型。

2.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奴隶社会——人类进入文明时期)

原因:第一,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第二,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3.雅典

(1)伯利克里改革的原因及效果

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奴隶劳动普遍使用,中小奴隶主数量增多。中小奴隶主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扩大政治权利。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顺应了这一趋势和要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统治基础,把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雅典的奴隶制经济也达到高度繁荣,形成了文化昌盛、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的局面。

(2)对雅典民主的评价

①积极性: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证,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成为一种典型的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②局限性: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不同,它仅仅是对于成年男性公民而言,而外邦移民、奴隶、妇女和他国公民都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③雅典民主的实质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3)伯利克里改革的启示

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4.古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

2.伊斯兰教

(1)阿拉伯半岛会产生伊斯兰教的原因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的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因而伴随着国家统一的潮流,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

(2)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国家统一的作用及影响

①伊斯兰教关于一神教的宣传,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从而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经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②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③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3.西欧的封建社会具有的不同的特征

(1)开始时间晚,且持续时间短。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时间比西欧早约1000年,持续2000多年。

(2)神权凌驾一切,教会高高在上。

(3)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社会上流行着一句话:“我的附属的附属,不是我的附属”。而中国封建社会则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4)随着西欧城市的发展,在与封建主的斗争中,中世纪的西欧逐步形成了城市共和制和资产阶级的前身——市民阶级,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未得到发展。

三、早期文明的传播

1.暴力传播

2.和平传播

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

(1)把中国、印度文化传到西方。阿拉伯人往来于三大洲之间,把东方的胡椒、肉桂等调味品和珠宝、丝绸等奢侈品运往西欧;把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火器,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传到了欧洲。

(2)给中国带来西方文化及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教。阿拉伯人又把古代印度人创造的十个数字符号传到欧洲。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3)保留和传播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的学者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著作,把古代文化的光辉重新展现在西欧人眼前。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1)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与友谊。

(2)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3)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

四、早期世界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典例解析】

知识点一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及文明成就

例1.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法典产生于()

A.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利益,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故选B项。

例2.读图,该图所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度B.郡县制度

C.种姓制度D.分封制度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印度种姓制度中最高等级为婆罗门,第二等级为刹帝利,第三等级为吠舍,第四等级是首陀罗。图示为印度四大种姓的等级划分,故本题选C。

知识点二西方文明的起源

例3.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根”,它在地中海地区孕育,其成就丰富多彩,灿烂辉煌。下列描述,属于古希腊繁荣在政治方面表现的是()

①雅典工商贸易兴盛,是当时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和最繁荣的城邦②梭伦改革开启了民主政治的道路③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④伯利克里时期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解析】本题题干中“政治方面表现”为有效信息,据此可推断②和④符合题意要求,而①和③则分别涉及古希腊的经济和教育领域。故本题选B。

例4.他攫取了罗马国家的最高权力,使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并开始了长达百余年的“罗马和平”。他是()

A.屋大维B.凯撒C.伯利克里D.亚历山大

【解析】公元前27年屋大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因此,答案为A。

知识点三亚洲和欧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例5.7世纪中期,通过改革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亚洲国家是()

A.罗马共和国B.亚历山大帝国

C.法兰克王国D.日本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和性质。646年,日本模仿中国隋唐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通过这场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选项A、B、C都不是亚洲国家。另外,虽然法兰克王国也有改革,即查理·马特改革,但时间是在8世纪初。故本题应选D。

例6.“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这一现象出现在()

A.古代希腊B.古代日本C.中古欧洲D.近代俄国

【解析】本题考查了查理·马特改革的有关知识。通过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故选C。

知识点四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和传播

例7.下图阴影部分所示为下列哪一古代帝国的版图()

A.波斯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D.阿拉伯帝国

【解析】地图给出了拜占廷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和唐朝。唐朝存在时间是公元618—907年,根据所学知识,与其并存的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是阿拉伯帝国。故选D。

例8.一位意大利旅行家,曾在元朝生活十几年,后来回到欧洲。他的经历和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他是()

A.亚历山大B.马可·波罗

C.麦哲伦D.利玛窦

【解析】由题干中给出的“意大利”“元朝”等可推断出该人为马可·波罗,故本题应选B。A项亚历山大的主要贡献是通过东征,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C 项麦哲伦的主要贡献是其率领的船队完成环球航行;D项意大利人利玛窦于 1583 年(明神宗万历十一年)来到中国居住,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 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

知识点五古代世界的文明成就

例9.阿拉伯人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图片反映了其贡献的是()

ABCD

【解析】根据所学并结合图片可知:A项,图片是楔形文字与汉字的对照表;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古文字,与阿拉伯人无关。B项,图片是汉字与象形文字的对照表;象形文字是古代埃及和中国早期文明使用的文字,与阿拉伯人无关。C项,图片是拉丁字母的演变表;拉丁字母是古代罗马的文字,并随着罗马的对外征服战争被推广到了西欧广大地区。D项,图片是阿拉伯数字对照表;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将“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并很快被欧洲人采用。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例10.有这样一本书,相传它是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由一位盲诗人加工整理而成。它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它是()

A.《马可·波罗行纪》B.《安提戈涅》

C.《被缚的普罗米修斯》D.《荷马史诗》

【解析】《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著名英雄史诗。相传,它是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由一位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它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资料。因此,答案为D。

【试题巩固】

一、选择题

1.2015年2月的《梦想星搭档》中,莤拉与“五洲唱响乐团”为大家带来一首《也许明天》,深深震撼了观众。你认为造成“五洲唱响乐团” 成员人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不同的饮食习惯

B.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长期影响

C.上帝有意为之

D.不同的劳动方式

2.以下对右图建筑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该建筑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B.该建筑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C.该建筑是古埃及的军事防御工程

D.该建筑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3.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的有()

①佛教②阿拉伯数字③种姓制度④《汉谟拉比法典》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

4.现代奥运会的开幕式往往是一个国家展示本国文化的舞台。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在体育馆中央出现了一个蓝色的人工海洋。这样的设计主要是寓意()

A.希腊是一个临海的国家B.蓝色象征着和平

C.希腊人喜欢蓝色D.古希腊文化以海洋为中心

5.分析右图,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古代雅典居民结构比例图

A.超半数的居民能享受雅典民主

B.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C.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6.你一定看过奥黛·赫本主演的《罗马假日》吧,对于古罗马的历史你熟悉吗?下列选项与古罗马的发展命运相关的是()

①种姓制度②395年③公元前509年④马拉松战役⑤拜占廷帝国⑥凯撒⑦屋大维⑧布匿战争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⑥⑦⑧

C.②③④⑤⑥⑦D.②③⑤⑥⑦⑧

7.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下列各项与日本社会当时的改革有关的有()

①大和统一日本本土②实行中央集权③改革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④土地属于国家⑤落后的奴隶制严重阻碍日本社会的发展

A.②④⑤B.①②③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

8.某校九年级(8)班的学生在将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重大活动按时间排序时产生了分歧。你认为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②开始在麦加传教③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④攻占麦加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③④①D.②④③①

9.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西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当时老百姓大多是文盲

C.保守狭隘的封闭心态

D.神权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10.《兴盛与阴谋·拜占庭帝国》的叙述力求引人入胜,不落俗套。每一处细节、每一个形象、每一桩轶事、每一件史实,都会让您耳目一新——让你感受到那遥远年代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在该书中可能会出现的场景有()

①曾经被西方国家征服②因内部矛盾而导致国力衰落③拜占庭灿烂的文化④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虽然他从未将所有民族都联合在一个世界性国家里,但是他的事业将世界推入了一个新的方向:不同种族的融合,不同文化传统的交汇。”上述规定应出自()

A.君士坦丁十一世B.亚历山大

C.马可·波罗D.毕加索

12.在马拉松平原上,雅典人获胜后,菲迪皮茨返回雅典报捷,他一口气跑完漫长的路程,刚一进城就高呼“雅典得救了!”说完倒地而死。这个故事出现在下列哪一战争中()

A.希波战争B.布匿战争

C.亚历山大大帝东征D.罗马帝国的扩张

13.古代东西方交流,既有暴力冲撞,也有和平往来。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返回后把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书《马可·波罗行纪》。下列对该书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第一部向西方介绍中国的书

B.丰富了当时人们的地理知识

C.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有重大影响

D.不利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14.下面两幅图片均为法国著名旅游景点——巴黎圣母院。其建筑风格属于()

A.罗马式建筑艺术 B.哥特式建筑艺术

C.中国古典建筑艺术 D.伊斯兰建筑艺术

15.2000年9月,以色列强硬派人物沙龙突然造访耶路撒冷老城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大规模的巴以流血冲突。这里的“阿克萨清真寺”属于的代表建筑。()

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443年起,他连任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15年,成为雅典的最高统治者。执政期间,奖励学术,提倡文艺……同时,他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规定一切官职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十将军由公民大会举手选出,是最高的政府官员。

材料二: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材料三: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也有义务效忠。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他”是谁?他在文化方面施行了怎样的措施?假如你是生活在这个国家的公民,你将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如果是你的一位外来此城经商的朋友,是否也有这样的权利?

(2)请说出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请说出材料三反映的改革前后有关土地分封的变化。改革后的西欧社会有何特点?

(4)以上材料反映的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

材料三:随着中国与中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东盟“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外交格局的确定,对于丝绸之路的关注也再次升温。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亚三国的“丝绸之路”联合申遗也进入倒计时。这条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古代亚欧大陆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等连接起来,被认为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在这条昔日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出图一中的东方文明古国所处的地理环境有何相同的地方?图二和图三分别是历史上最早的法治和最大的青铜器的代表,它们分别出自于哪个国家?(请用图一中对应的字母回答。)

(2)材料二中是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战争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种文明交往方式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1.B2.C3.A4.D5.C6.D7.A8.C9.D10.A11.B12.A13.D14.B15.C

二、16.(1)“他”是伯利克里。措施: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权利: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可以担任政府公职;可以有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的权利;可以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任职。 判断:没有。

(2)大化改新。影响: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变化: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特点: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4)答案提示:如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要勇于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学习外来先进科技、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向先进的国家学习;要重视教育,重用人才;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17.(1)①地理环境:都位于大河流域。②法治代表:D。③青铜器代表:F。

(2)①评价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东西方经济、贸易往来;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②我对古代战争的认识:战争与征服往往充满暴力和血腥,会给被征服地区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它客观上又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影响: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扯淡出来的西方文明 篇4

楼主:生民无疆001 时间:2012-04-15 17:45:00 点击:298322 回复:

1、谎言

近些年来,由于一些“历史学家”、“文化学者”等专家的偏执与偏心,国内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某些中国学者撰写的欧洲史,比欧美学者编写的要光鲜照人,中国专家的评价,比欧美学者的高出N倍。

古罗马,在欧洲专家笔下,美好的东西自然不会遗漏,而屠杀、战乱、夺权、饥荒、无视科学、经济文化落后等等,也无一漏网;到了我们的专家手中,罗马只有法律、强大、艺术,锦上添花尚嫌不足,似乎如果没有从天而降的祸患,罗马帝国不知会创造出怎样一个伟大的未来。甚至,专家们一再不无遗憾地感叹:丝绸之路没能直接连通“伟大的”罗马,因而使中国与“民主科学”失之交臂。

中世纪是欧洲人正宗后裔公认的“黑暗时期”。贵族多是文盲武夫,百姓多为无人身权利的农奴。整个欧洲杀伐不断,关卡林立,动辄饥荒,城乡贫困,臭气熏天,瘟疫蔓延,道路坎坷,商旅不行。这些事实,在欧美专家的著作中,俯拾皆是,而国内竟有专家一再声称:中世纪的欧洲,也比中国“科学”。

某些专家对于发现新大陆、“蓝色文明”津津乐道,至于为什么是西班牙、葡萄牙首先走向大海,始终一声不吭;为何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西班牙便一蹶不振,“专家们”也是一言不发。有专家说,英国因为战胜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一跃成为海洋大国;为了自圆其说,不惜隐瞒英国战前无海军、战后长期无人关心海军建设的事实。

如此等等,在西方是历史常识的东西,成为了有些专家坚决不谈的“禁区”。

这些禁区,是专家们自己设置的,不存在任何政治上的问题和其它敏感原因。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大造“西方自古就比中国强”的舆论,将国人“闭关锁国”在谎言中。

为了这个目的,尽管西方学者认定17世纪以前世界的大多数发明由中国创造,但是他们要么不承认“四大发明”,要么说这是“技术”而不是“科学”,至于欧洲为何有科学而无技术,他们是不屑于回答的;他们声称张衡的地动仪不存在,不惜将唐宋元明商人的商船改挂它国国旗,恨不得注销大批旅居海外的古代中国商人的中国国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经过若干年的积累,他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谎言“体系”:

欧洲是海洋文明(即所谓蓝色文明),中国的大陆文明(即所谓黄色文明);

国人有一个传统,一旦有所成就,便认为“光宗耀祖”了,又是修祖坟,又是建祠堂。在中国,无论谁当上了皇帝,首先想到的,是将自己的祖宗搬出来,追封五代八代的祖先为皇帝,不管他们是聋子还是哑巴。唐朝皇帝本来家世显赫,为了证明自己生来该做皇帝,硬是请出“同姓”的太上老君李耳认作祖宗。

天下人性是相通的,人一阔脸就变,欧洲人也不例外。在17、18世纪,欧洲人仍把中国当天堂一样供着,大有全盘“中”化的势头,莱布尼茨这样的大科学家,还提出要以汉语为世界语。到19世纪上半叶,在完成对中国、日本的征服后,欧洲人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霸主。欧洲人发达后,很为自己祖宗在世界历史上隐姓埋名不爽,于是,想方设法为自己的祖宗增光添彩。

兹从由欧美学者撰写的严肃的学术著作中随意挑出几例:

一说:印刷术是德国人发明的。法国学者安田朴在《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说:“在我离开之前,有人送给我一本40页的小册子,即古登堡博物馆馆长阿洛伊斯·鲁佩尔教授向观众推出的《世界印刷术博物馆和国际古登堡学会的形成与发展》一文。由于我抱有从中发现展览向我掩饰的内容之希望,所以绝不会放弃机会拜读全文:‘......在这里,1400年前,作为当地贵族世家的后代,印刷术的伟大发明家诞生了„„美因茨是印刷术的故乡。’”

印刷术诞生于中国,是世人皆知的常识。这种闹剧让同是欧洲人的安田朴先生也看不过去。于是,安田朴先生将印刷术是通过什么样的路径传入欧洲都作了详细描述,并且证明古登堡不过是西欧较早从东欧学到印刷术的人罢了。

二说:阿拉伯数字是古希腊人发明的。英国科学史家W·C·丹皮尔教授撰写的严肃的学术著作《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说:“ 印度的算术是惊人的,因为有证据说明,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印度就采用了一种数码。而我们今天的数码就是由那种数码脱胎而来的。”尽管“在拉丁语中最早使用这个新数字体系的例子,似乎是976年间在西班牙写成的一部手稿”,但是,“印度的数字也许是先由希腊人发明,然后传入印度,再以早期的形式传给阿拉伯人,他们又修改为所谓古巴尔(Ghubar)字体,与我们现今所用的字体更为相近”。

至于古希腊人发明后是如何将这发明好的“数码”是空运、还是飞鸽传书送到遥远的印度,而希腊本土和各“希腊化”王国没有使用,这些问题自然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作为曾经的英国殖民地上的印度人是没有资格发明阿拉伯数字的。

三说:古罗马帝国衰落和西欧进入黑暗的中世纪,是东方文化惹的祸。古罗马帝国为什么衰落?丹皮尔教授分析道:“希腊化时期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政治、文学、哲学和科学方面的扩展和创造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创造冲动消耗殆尽,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表现了东方对西方的反动的阶段。„„希腊化的希腊时期在罗马内战中结束了,罗马帝国所建立的文化虽然属于希腊----罗马性质,终究也无力长期排斥亚洲的影响。甚至在比较早的时期,即在亚历山大的时代之后不久,东方的思想就已经开始传布。”丹皮尔教授认为,“东方的思想”无非是巫术、祭仪宗教之类的东西,在某些欧美人的眼中,四大文明古国对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不仅无贡献可言,反而祸害连连,值得一提的仅仅是“古”一点而已。人类历史上所有可圈可点的东西,都是欧洲人创造的;欧洲人的一切不幸,都是别人惹的祸。对于这样的一种心态,同样是欧洲人的安田朴先生有一个评价:“对于基督徒来说,最重要的是使人坚定不移地相信亚洲诸民族远远地不及他们自己先进发达,这是为了归化他们或奴役他们的最好理由。”

因为种种难以启齿的原因,洋人适当地贬低一下别人的文化,再适当美化一下自家的历史,这完全可以理解,我们不必过于较真。但是,作为中国的学者,明知对方在说假话,还要拿着鸡毛当令箭,以此作为进一步丑化中国历史文化的武器,那就不好理解了。

3、自卑、自贱与自残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由中央帝国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国人的心情很不好,想骂人。清朝政府尽管打不过洋人,但对付国人还是绰绰有余。精英们只好躲到外国骂清政府的娘,宣称要搞反清复明。辛亥革命后,精英们回国了,可以随便骂人了,便从清朝骂起,一代一代往上追着骂。到五四运动前后,一直骂到中华民族的远祖,骂祖宗成了时尚。古圣先贤成了垃圾,远祖骂完了,一时间没了对手,怎么办?精英们突然调转枪口,与亲生父母为敌,父母和家庭成了最后的“封建”堡垒。五四旗手之一的吴虞,第一个将枪口对准自己的父亲,施以恶口称父亲为“老贼”,施以拳脚对父亲实行武力征服,施以法律在财产上与父母划清界限。在精英们示范下,离家出走一度成为时尚。

在精英们的心目中,中国没搞好,是父母的错、祖宗的错,反正自己是无辜的、伟大的;只要将包括父母在内的“老东西”打扫干净了,中国就现代化了。

数十上百年来,经掌握话语权的精英们的不懈努力,彻底摧毁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使国人,包括精英们自己,以极端卑微和自贱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他们将中国几千年历史涂画得一团漆黑无可取之处,对古圣先贤极尽人身攻击之能事,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没有一个好人了;两千年来理解一致的儒家经典,被他们刻意曲解得一塌糊涂、面目全非了;人类公认的孝慈仁爱等做人基本准则,被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了。至于西方,在他们的笔下,古希腊罗马自不必说,中世纪化作田园牧歌,惨绝人寰的屠杀掠夺新大陆也成了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乃至列强侵略中国,包括强卖鸦片,包括火烧圆明园,包括强索天文数字般的战争赔款,包括掠夺数百万平公里的国土,精英们也忘却了利用自由、民主、科学、博爱等武器做任何评价,只是一个劲地辱骂清廷,整个地“做不了正宗洋人,做个租界公民也好”的心态。

要的。

令人不解的是,直到今天,仍有著名学者撰文,称万里长城由古人的屎堆砌而成,千里黄河之水不过是祖先的尿。

靠辱骂祖先博取名利者,必将为后人所唾弃。

4、子虚乌有的“古希腊文明”(上)

村庄联合体

毫无疑问,古希腊文明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有那么多遗存摆在那里。不过,古希腊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了不得。

古希腊文明,主要是指在西元前8世纪----前323年间,被称为希腊人的人们 “创造”的文明。此前的几个世纪,称为荷马时期,又称“英雄时期”;此后数百年,甚至整个古罗马,据说是希腊文明传遍世界、影响世界的时期,故称之为“希腊化”时期。专家们说到古希腊文明,往往包含“希腊化”时期。

希腊人主要生活在爱琴海两岸的诸“半岛”或者岛屿上,分成大大小小若干个独立的“城邦”,从来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他们没有国家概念,更谈不上国家意识。

这些“城邦”----也不知道为什么称之为“城邦”,是一个村庄或几个村庄的联合体,人口一般万儿八千的。大家或农耕或渔猎或商贸,多以农业为主。为了利益,相互间的战争,从来没有间断过。

希腊有两个“超级大国”,谈到古希腊,90%是拿这两个“超级大国”说事。

斯巴达,是四个或五个村庄、两大家族的联合体。称霸希腊时有9000户人家,衰落时仅700户,根据“国际惯例”,按平均每户5人计算,巅峰时人口4.5万人左右。因土地相对肥沃,故以农业为生。斯巴达是2名国王加上长老会议的政治模式。两个国王分别由两个家族推选产生,权利相等。国王只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除非领兵在外,大权始终在长老们手中。斯巴达人“以军事立国”,男孩长到6、7岁,便被城邦收养到军营接受训练,每天给极少的食物,鼓励他们偷盗提高生存能力。“如果偷盗被抓,他们会受到惩罚,不是因为偷盗,而是因为失手”。斯巴达人文化水平低下,公民基本上是文盲。

雅典是4个部落(后改组为10个部落)的联合体。综合西方专家的数据,巅峰时期人口在6.7----17万人之间,取中间值则是11万左右。因土地相对贫瘠,故手工业和贸易较为发达。雅典是9名执政官(起初是1名,后来是3名,最终为9名)、贵族会议的政治模式。9名执政官由公民会议选举产生,轮流执政处理日常事务。军事上选出10名司令官,每个部落推举1人。大事由400人议事会或者后来的500人议事会议决。雅典人文

化程度最高,人口最多,古希腊名人多与它有关联,有关古希腊的文字依据基本来源于雅典。

愚昧、野蛮而封闭

来到古希腊,你会看到,人们光着脚板满街跑,斯巴达人更是光着屁股到处晃悠。文明一点的雅典人,也就是将一块布裹在或披在身上。部落内部,大事小事商量着办,共同祭祖,共同对敌,夺得战利品人人有份。虽有贫富之分,但总体来看,一幅原始共产主义风貌。

说它原始,最典型的,反映在婚姻问题上。

有人以雅典一夫一妻制作为文明的象征,殊不知,这源于雅典禁止它的成员与外界通婚。在小小的雅典,男男女女只能内部消化,要想确保阴阳平衡,惟有强制推行一个萝卜一个坑,认可亲兄弟姐妹结婚。

希腊人的婚姻,自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果。雅典的女人,青春期过后,14岁左右必须嫁人,一般是嫁给30岁左右的男人。同父异母的男女结合、堂兄弟娶堂姐妹、亲侄女嫁给亲叔伯,统统被社会广泛认可。在斯巴达,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一样可以结婚成家。因为畸形儿太多了,斯巴达有了一个规矩:消灭畸形儿合情合理合法。

这种婚姻制度广泛存在于希腊人的王室。以最为人所炫耀的“希腊化”国家托勒密王室为例:

托勒密一世的女儿阿尔西诺埃二世,先是嫁给她的在马其顿的同父异母兄弟“雷电”托勒密,双方翻脸后,跑到埃及,嫁给她的另一个同父异母兄弟托勒密二世,当上了埃及王后,后来这对国王王后被尊为“姐弟神”,她死后,还被托勒密王国奉为女神。

托勒密三世的女儿阿尔西诺埃三世,嫁给了她同父同母的哥哥托勒密四世,成为埃及王后。

托勒密五世的女儿克莱奥帕特拉二世,先与她同父同母的哥哥托勒密六世结婚,接着又嫁给她同父同母的弟弟托勒密八世,再接着,她的弟弟老公托勒密八世又娶了她的女儿克莱奥帕特拉三世。

......马其顿王国也是如此。马其顿王德莫特里乌斯二世娶他的亲妹妹为妻;“父贵者”密特里达泰斯六世先杀兄,再杀母,迎娶他的亲姐姐。

如此繁衍出来的希腊人,智商能够高到哪里去,只能去问动物学家了。

这是同时期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吗?至少中国不是这样。《礼记》说:“系之以姓而弗别„„虽百世而昏姻不相通者,周道然也。”“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别也。”诸如此类的法律法规民风民俗,充斥中国古代各种文献。

古希腊运气不错。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就诞生在希腊的旁边。特别是以两河流域为中心的西亚,古巴比伦消亡了,亚述帝国兴起;继而新巴比伦诞生,接着出现波斯帝国。这里与南方的埃及、东边的的印度、东北面的中国之间,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交流频繁,始终经贸繁荣、科技文化发达。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告诉我们:希腊文字是希腊人模仿西亚腓尼基字母的结果,这大约发生于西元前8世纪。而腓尼基文字,又是模仿埃及文字而成。和日文来源于汉字一样,今天我们熟悉的英国、法国、德国文字,源头就是腓尼基人的字母。

希罗多德还告诉我们:流行于希腊的奥菲教义是从埃及传来的。就和基督教的上帝、耶稣来自于中东一样,宙斯、阿波罗、普罗米修斯等,原本是古埃及人创造的神灵。

希腊最大的遗存是建筑。雅典人自称从埃及人那里学来测量技术,而留名至今的两位希腊城市建筑规划大师,都是亚洲籍人士。希波达姆斯来自于小亚细亚的米都利,据亚里士多德说,雅典的皮拉埃乌斯就是他设计的。另一位,是亚历山大城的设计建造者德伊诺克拉泰斯,来自于小亚细亚的罗德斯。

至于雕塑,据欧洲专家研究,希腊原本没有石雕,在神庙里也只有木雕神像。西元前7世纪中叶起,小亚细亚的萨摩斯、纳克索斯等岛屿开始采用大理石雕刻人体大小的雕像;前7世纪晚期,传入希腊本土。流传至今的希腊时期的绘画精美的陶器,据欧洲专家研究发现,在已知的40位艺术家名字中,“多数并非雅典人名”。

至于希腊人的科学技术,科学史家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说:“当希腊各城邦发展起来,越出先前的界线的时候,希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需要就迫使希腊人民同更古老的文明发生接触。早期希腊哲学家所搜集到的事实大部分是从外来的来源得到的----他们的天文学是从巴比伦尼亚得来的,他们的医学和几何学是从埃及得来的,可能一部分是通过克里特岛。在这些事实之上,他们又加上一些事实,然后,在历史上第一次对他们加以理性的考察。这种观念的混合过程是逐渐向西推移的。效果最初是在爱琴海的爱奥尼亚海岸出现的。当时希腊人大概还保持着过去的米诺文化的传统并且同巴比伦和埃及的学术保持着接触,因而对演绎几何学和自然界的系统研究提出一些见解。”

古希腊人自己也承认:“光明来自东方”。《荷马史诗》的编著者荷马,古代记载肯定他出生于希俄斯岛或 小亚细亚的士麦那。而希腊的哲学家、科学家也大多来自于“东方”。可以说,古希腊的知识界,是海归的天下。

有人说,在西亚、北非有不少地方是希腊人的“殖民地”,这里的人所创造的,仍属于希腊文明的成果。

“殖民地”有其专门的内涵,只能派出“三百勇士”对抗波斯“百万大军”的古希腊,是否有能力跑到海外建立“殖民地”,我们也不作讨论。假设“殖民地”理论能够成立,那么,遍布于欧美大地的“唐人街”,岂不成了中华的“殖民地”?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等,岂不成了欧美“中国化”的代表人物?

0

念宙斯,皮提亚赛会纪念阿波罗,地峡赛会纪念波塞冬。这类似于我国诸如赛龙舟、舞狮、赛马、摔跤等的民俗活动,一个乡村主办、多个乡村参与。若干年前,在中国大地类似活动多如牛毛。因此,没有必要神化。当然,奥运会发展到今天,其内涵有了质的变化,须另当别论了。

由希腊女巫点燃的那把火,被我们称为奥运圣火,宝贝得不得了。试想,在言必称希腊的今天,如果我国举办一个体育赛事,由武当道士或者少林和尚点一把火,在全国传递一下,不知某些评论家会发表什么高论?

现在开始上 图片

1、希腊“古典文明”(即所谓雅典、斯巴达之类文明)时期,庞大而发达的 古波斯帝国,波斯帝国就留下了 这样一篇贫瘠之地给“古希腊文明”,给他们“自由”,瞧瞧波斯帝国的文明程度

波斯帝国首都波斯波利斯遗址---1

瞧瞧波斯帝国的文明程度

波斯帝国首都波斯波利斯遗址--2

瞧瞧波斯帝国的文明程度

波斯帝国首都波斯波利斯遗址---3

古希腊文明”,是当今的专家们根据神话传说,包括《圣经》的内容,拼凑出来的,《圣经》也成为 研究 古希腊文明的 可靠的 历史资料,古希腊文明 也真够杯具

213

以后,每天更新、连载

欢迎指教!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波斯文明的灿烂,外加东夷古朝鲜文明(其实按楼主的分析法,所谓黄河文化是伪文化,羌戎狄类窃取了东夷文明)那是人类文明摇篮级别的辉煌,但是——

——埃及和波斯再辉煌,也达不到古希腊的高度,某种意义上,人类是从古希腊进入了“现代”。

——我不知道楼主靠枝节的那些旁证贬低古希腊想得出什么结果来?古希腊神话、古希腊悲剧、古希腊的萨福、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建筑和雕塑(当然其实都是爱喝波斯的对不对)至今依然是活生生的,这些只要闭着眼睛喊是阿拉伯和中世纪修道士们的伪作,就不是古希腊人的了?

科学技术与近代西方文明 篇5

科学技术与近代西方文明

近代时期,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近代西方物质文明,推动了近代西方政治文明,促进了近代西方精神文明.从科学技术与近代西方文明的相互关系中,可以总结出许多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作 者:许永璋 于兆兴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刊 名: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5(1) 分类号:N09 关键词:近代   科学技术   西方文明  

《西方文明史》读后感 篇6

(七)10、欧洲的家族制度——族权

德谟克利特很伤心

五四时期的 “旗手”们,对中国家族制度深恶痛绝,认定儒家学说为祸首。被誉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吴虞在《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中表示:儒家的忠孝学说导致家族制度形成;家族制度催生专制政治;专制政治致使全社会“偏重尊贵长上,压抑卑贱,”“共和之国民,而不学无术,不求知识于世界,而甘为孔氏奴隶之孝子顺孙”。为了与家族划清界限,他辱骂自己的父亲是“老贼”,亲手痛揍自己的父亲,与父母分割家产,而且宁可将自己的钱拿出来娶小老婆、逛妓院,也不给自己的儿女用于上学。

家族制度有其严重的弊端,所以,自古就有坚决反对家族制度,有虐待长辈的忤逆之徒。

古希腊圣贤德谟克利特说:“照我看来,生儿育女是不必要的,因为我看到有儿有女的人,有很多而且很大的危险和麻烦,至于他的好处则是很少、很不足道而且很微弱的。”“凡是觉得想要一个孩子的人,照我看来,还是在他的朋友的孩子中间去挑一个的好。这样一来,他将能够有一个如他所希望的那样的孩子,因为他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

德谟克利特真的不想要孩子吗?也不是。他说:“当人碰到运气好,有个好女婿时,就使他得了一个儿子,但是如果碰到运气不好,那就外加把女儿也失掉了。”显然,德谟克利特不仅想要儿子,而且希望嫁出去的女儿给他带一个好女婿回来。

德谟克利特说不想生孩子,一定是儿子打老子之类的事情看多了,受到了严重刺激,才说出这样的气话、伤心话。

中国的四世同堂

什么是家族?一个男人成家后,生了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又各生了五个儿子,这二十五个孙子也先后成家有孩子了。后来,这位男人和他的夫人去世了,他们的长子便理所当然地担当起领袖的角色来。这个有血缘关系凝结成的社会团体,便是家族。

家族的存在,来源于亲情。共同的血缘关系,使人们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相互扶持,实乃最大的人性。

我国古代家族制度确实很发达。汉光武帝在地方豪强家族势力的鼎力支持下,恢复了刘家的天下,随即造就了功臣之后邓、窦等外戚世族轮流掌权,多个家族掌控朝野的局面。六朝更是退化为“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士族社会,以致隋唐时期,豪门大族的势力仍然极其强大。唐人柳芳列举道:“过江则为侨姓(注:在西晋灭亡时,跟随晋室逃奔江南定居的世家大族,被认为是侨居者),王(琅邪王氏)、谢(陈郡谢氏)、袁(汝南袁氏)、萧(兰陵萧氏)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注:主要指今江浙地区的本地人,这里古属吴国),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太原王氏)、崔(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卢(范阳卢氏)、李(赵郡李氏)、郑(荥阳郑氏)为大;关中亦号郡姓,韦(京兆韦氏)、裴(河东裴氏)、柳(河东柳氏)、薛(河东薛氏)、杨(弘农杨氏)、杜(京兆杜氏)首之。”唐太宗命大臣编写《大唐氏族志》,顺带将天下家族排个座次,没想到,在初稿中,任朝廷黄门侍郎的山东崔幹竟然位居第一等。在唐太宗明确“深表遗憾”并提出“严正抗议”之后,皇族才被列居第一等,外戚也跃居第二等,崔幹列第三。家族势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武则天嫁女儿前,以为女儿未来的两个妯娌不是出身名门,准备下令亲家休掉这两个儿媳,得知其中一人娘家还是“国亲”后才作罢。

直到唐末,家族势力才全面退出中国政治舞台。但是,人类天然的亲情是无法割舍的,忠于家族回报家族依然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的自然举动。据《资治通鉴》,“寿张人张公艺九世同居,齐、隋、唐皆旌表其门。”范仲淹幼年多受家族成员欺负,但是,他成年后,无时不思念着苏州的家族。他省吃俭用捐献巨资,为家族购置田产兴办义庄,专门资助家族贫困成员。他在《告诸子书》中说:“吾吴中宗族甚众,于吾固有亲疏,然吾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苟祖宗之意无亲疏,则饥寒者吾安得不恤也?自祖宗来,积德百余年,而始发于吾,得至大官。吾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今何颜入家庙乎?”颇有影响的江西义门陈,陈姓子孙300余年同吃同住同耕耘家族田产,自办学校教育家族少年,家族包办婚丧嫁娶,鼎盛时期家族成员多达四五千人。

直到今天,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一个村子甚至附近几个村子同属一个家族,这样的现象极为普遍。所不同的是,解放前的四世同堂、五世同堂,也就是一大家子几代人共居,共同劳动创造财富,共同生活分享财富,如今为一个个三口之家所取代。

欧洲的兄弟会

欧洲也不例外,因为欧洲人也是人。

古希腊的一个个城邦,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的家族或者几个家族的联盟。古罗马,就是起家于血缘关系上的部落联盟。帝国前的古罗马,始终是若干个大家族组成的元老院手中的工具;罗马帝国,更是皇帝和他信任的几个家族的私有财产。

到了中世纪,据法国大学者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在整个封建欧洲,当时存在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群体。在法国,当人们谈到亲属成员时,通常直接称之为amis(朋友);在德国则称之为Freunde(朋友)。一份写自11世纪法兰西岛的法律文献这样列数家族成员:„他们的朋友们,即他们的母亲、兄弟们、姐妹们以及以血缘和婚姻维系的亲属‟。”

中世纪是贵族的天下。所谓贵族,首先是显贵的家族。也就是说,贵族是家族制度的产物。中世纪,大小领主的后人共同继承、共同使用公共遗产,共同居住在祖传的城堡里。马克·布洛赫说:“大贵族本身并非总是这些群体性活动的局外人。博骚家族几代人均控制着普罗旺斯地区的各个伯爵领,虽然这个家族的每一分支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但都认为整个采邑的统治权是统一不可分的,并且所有人都采用同一普罗旺斯„伯爵‟或„诸侯‟的称号。”大贵族如此,小贵族也一样。“许多小领主,特别是法国中部和托斯坎尼地区的小领主,像农民一样共同继承、共同使用公共遗产,共同居住在祖传的城堡里,至少共同保卫其城堡。这些人是„衣衫褴褛的共同继承人‟。”

身为弱势群体的平民百姓,更是重视血缘关系了。马克·布洛赫说:“在整个乡村,到处都是为数众多的 „兄弟会‟。这些„兄弟会‟由若干个有亲属关系的家庭组成,他们共用一个炉灶、同桌进餐,耕种同一块共有地。”

由于个人命运与家族的发展捆绑在一起,不可避免的,家族会干预个人和每个小家庭的生活。为了保持家族的地位,长辈会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干预孩子的婚姻,会为了家庭利益干预孩子的个人兴趣和发展愿望;为了维护家族的财产,家族会干预其成员的财产继承。

家族制度的是与非

欧洲的家族制度及其危害性,一点也不比中国差。

和中国人一样,欧洲人的婚姻大事,也是由家族长辈决定。古希腊人的婚姻,也是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完成的,他们的从达成婚约到迎娶新娘的程序、礼仪,还与中国传统婚俗颇为相似。马克·布洛赫说:“在一个个人十分渺小,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社会里,婚姻(我们知道,婚姻与众多形形色色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远远不被视为个人选择的行为。是否缔结婚姻首先是由父亲决定的事情。……亲属们可以干预这类事情,有时候是与父亲联合加以干预,尤其是他父亲不在世时,就更是如此。” 所以,中国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欧洲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

家族财产虽然为某一家庭直接占有,但是家族成员认为它属于家族利益,所以个人财产所有权,往往最终为家族所掌握。某人想将属于自己的财产卖掉,必须首先卖给家族成员。否则,即便是已经卖给家族之外的人,在规定的范围按照约定的顺序,家族成员在偿还已付价钱之后,仍然可以取代买主的地位----这就是曾盛行于欧洲的家族成员享受赎回权的制度。马克·布洛赫说:“即使在个人财产明显居于主导地位的时候,也不意味着个人对财物的所有权能够完全摆脱家族的羁绊。……起初规定,每一份土地以可以接受的价格转让之前,应首先售给亲属----前提是土地已通过继承关系获得。这是一个重要且保留下来的限制条件。最后,大约从13世纪初开始,家族对土地买卖的控制简化为对亲属权力的简单承认:一旦土地出售,在规定的范围按照约定的顺序,亲属在偿还已付地价的基础上,可以取代买主的地位。中世纪社会有家族成员享受赎回权的制度,这种制度的普遍性,其他制度几乎无出其右。英国是唯一的例外。但即使在英国,某些城市习惯法中,也有这种制度。这种赎回权制度盛行于从瑞典到意大利的各个地区,任何一种习惯制度都不会更为根深蒂固;在法国,只有大革命才将它废除。”

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彻底的世袭社会。一个伯爵有五个儿子,谁来继承这爵位?谁都想继承,五兄弟之间的矛盾势不可免,兵戎相见也不为怪。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就是一个争夺继承权的故事。为了继承权,欧洲大地一度硝烟四起,欧洲人称之为“私战”。后来,欧洲人统一规定:只有长子能够继承老爸的位置,这就是所谓“长子继承制”。长子继承制,并非欧洲的特产,中国的周朝也立下了这么一个规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中国官方又出现了“立贤不立长”新思路,谁德才兼备谁当继承人。在中国民间,长子始终是接任家长的第一顺序继承人。

家族间复仇,是严重困扰中世纪西欧的“私战”的另一主要因素。大家关心、看重家族利益,当家族利益受到外力伤害时,全体家族成员必然鼎力维护。每个家族都有一个族长,全体成员听从他一个人的指挥。只要家族成员受到外人的伤害,在族长的带领之下,家族全体成员将拿起武器来,惩罚杀害或者虐待其家族成员的行为。《法国文明史》说:“一种十分有害的战争习俗在法兰西王国内流行;如果某个人杀了另一个人或使他残废,或受重伤,则受到伤害的人,或者他的朋友们(假如他死了),可以对冒犯者的亲属进行报复,虽然他们住在很远的地方,并且对这件事一无所知;于是他们白天黑夜地寻找他们,一找到其中的一个,便立刻杀死他,或使他残废,或打伤他,无需警告他或使他防备,虽然他毫不知道他族中的那个人犯的是什么罪。”11世纪,勃艮第两个贵族家族在葡萄收获季节的发生了纠纷,双方的械斗搏杀持续了30年,其中一方就有11人死于非命。

《西方文明史》读后感 篇7

1975年 , 阿契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作了题为“非洲印象 : 康拉德《黑暗的心》中的种族主义”的演讲 , 后发表于《马萨诸塞评论》。文中 , 阿契贝指出西方人心理上的一种“欲望”或“需求”, 即“将非洲作为欧洲的陪衬 , 作为一个被否定的场所 , 既遥远又似曾相识”(Achebe,1988 :257)。

在《崩溃》这部小说中,阿契贝对“去人性化”的种族主义叙事的回击与逆写主要体现在他重塑了一个鲜活生动的非洲。在阿契贝笔下非洲人当然具有人类的一切喜怒哀乐、七情六欲 , 而绝非“无动于衷”、没有“悲悯之心”、“难以踹度”的怪物。正如阿契贝所言 " 非洲人民并不是第一次从欧洲人那里第一次听说有 ' 文化 ' 这种东西 , 非洲的社会并不是没有思想的 , 而是经常具有一种深奥的、价值丰富而又优美的哲学一一例如一种非洲特有的 ' 智者哲学 ' 和 ' 人种哲学 '。非洲人有诗 , 最重要的是 , 非洲人有尊严(阿契贝,1964:6)。他所表现的非洲人民的伟大与崇高,与殖民者的“去人性化”的种族主义叙事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阿契贝对英语这一殖民者的语言的挪用与改进

小说《崩溃》的创作语言仍旧是英语,该小说仿佛一本用英语讲述的关于非洲文化,宗教,传统以及语言的教科书。作为后殖民文学的代表人物,阿契贝深知后殖民文学要显示与殖民文学的区别,就应该采取新的文学样式,把民族文学发扬光大,但是由于在殖民统治结束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原殖民地国家仍然受到原殖民者的霸权话语的影响。这种文化霸权把以民族文学为代表的后殖民文学看作是以英国为主导的西方文学传统的“他者”,把他们降到边缘而从属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新兴的后殖民样式不可能完全脱离后殖民文学,而是与后者保持一定的联系(方红,2008:7)。比尔·阿什克罗夫特(Bill Ashcroft)等人在《帝国反击》一书中指出,后殖民作家与殖民者使用的英语之间存在着“废除与挪用”的关系。“废除”意味着抛弃英语作为唯一标准语言的特权,而挪用指的后殖民作家要对英语进行改良和创新,使它成为表达殖民地人民经历的工具(Bill Ashcroft, Gareth Griffiths, Helen Tiffin,2002:37-38。

阿契贝选择“用殖民者的语言去瓦解殖民者的房屋”,对殖民者的语言采取“挪用”的态度。阿契贝广泛使用非洲部落神话、谚语、歌谣等,从伊博族传统的口头文学中汲取营养 , 将民间故事和谚语信手拈来。他所使用的英语混杂了伊博族语言的词汇和句式,真实地体现了非洲小说的特色经他处理的英语具有许多变异(variety),更能反映非洲被殖民的经历以及民族精神。

三、阿契贝对基督教及基督文化的宽容与理解

阿契贝出生于尼日利亚东南部伊博族的一个信仰新教的家庭。在阿契贝成长的过程中深受非洲传统部落文化和基督文化的双重影响 , 阿契贝自幼就读教会学校 , 接受英文教育 ,。因而对于基督教以及传教士的行为,阿契贝并不是全盘地否定,甚至认为“更具有人道主义关怀的异族宗教文化远比本民族野蛮的传统的原始宗教文化更符合人性、更能被人理解和打动人”(黄永林 , 桑俊,2006:37)。

阿契贝非但没有完全否定基督教,而且在小说中两个白人传教士布朗先生和史密斯先生传教行为的对比,试图探讨如何正确处理新宗教与本部落传统宗教的关系。

作为教会派來的第一个传教士 , 布朗先生行事谨慎 , 他严禁信徒采取过激的狂热行为去触犯部族的传统 , 主动避讳部族信仰的禁忌。布朗先生的温和态度和他小心对待部族宗教的行为 , 逐渐使得部族的人们也开始尊敬他。然而接任布朗的史密斯则相反,他看待事物黑白分明 , 而黑就是罪恶。他把世界看做一个战场 , 光明的孩子在这个战场上和黑暗的孩子做你死我活的搏斗。"((Achebe,1958 :164)通过布朗和史密斯的对比,阿契贝认识到宗教信仰并非不可调和,基督教在进入非洲的时候如果能像布朗一样,以一种宗教交流的姿态,而不是采用暴力手段敌视古老信仰的追随者,两者是可以并存的。

结论

在小说《崩溃》中,阿契贝把非洲文明提升到跟西方文明一样的高度。非洲不是殖民者眼中的“怪物”,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同样珍惜亲情爱情友情 ;非洲的部落语音也不乏丰富的谚语比喻和生动有趣,代代相传的故事 ;非洲的原始宗教同样有它们自己信仰的不同神灵。由此可见,作为一个受西方教育长大的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对西方文明保持开放的态度,既肯定西方文明中诸如英语这种语言的广泛使用,并对其进行挪用与改进,对基督教及基督文化的宽容与理解,对“去人性化”的种族主义叙事则是进行回击与逆写。

摘要:尼日利亚作家齐努阿·阿契贝一直是读者和研究者最多的非洲作家。其代表作《崩溃》被认为是非洲民族文化独立的“宣言”,开创了现代非洲小说的先河。本文从后殖民理论出发,从文学,语言,宗教,人性等方面逐一探讨小说《崩溃》中体现出的齐努阿·阿契贝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

西方文明的病理解剖 篇8

《文明》的英文版出版于2010年,最近中文版面世。和《货币崛起》相比,后者更着重于金融资本主义的演变及内在危机,而《文明》的视角更为宏大,几乎涵盖从15世纪到现在近600年历史,而焦虑感却一以贯之: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会成为西方主宰世界100年的尾声吗?这是终结的开始吗?

尼尔.弗格森沿用了法国百科全书学派布罗代尔对“文明”的定义,“文明首先是一种空间概念,一个文化领地,从住房形态到烹调口味,信仰体系以及科技技术,无所不包。”尼尔.弗格森赞同布罗代尔“叙事上的复兴”,也批评他长于描述结构而逊于阐释变化。

尼尔.弗格森更推崇其导师柯林伍德的方法:所有的历史都是推理史,而历史绝不是单线条的。通过本书,尼尔.弗格森发现西方成为赢家的六个秘密:1、竞争。这让政治和经济生活的分散,既给主权国家又给资本主义制度搭建了发射台;2、科学。研究、理解并最终改造自然世界的方法,是使西方具备了重大的军事优势;3、财产权。以法治作为基础,并为代议制政府提供了基础;4、医学。使医疗卫生和人口寿命有了重大提升;5、消费社会,在这种物质生活模式中,工业革命得以持续开展;6、工作伦理,从基督新教发展而来的活动模式和道德框架,为不稳定的动态社会提供了黏合剂。这六点还可以继续归纳,从新教伦理衍生出的资本主义,因为有财产权的保护,从而实现了宪政法治的治理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下,竞争不以掠夺的方式展开,而科技则变成社会演变的重要动力。问题在于,现在的西方很大程度失去当初的魔法,资本家已经背叛了资本主义,所谓“夜贼如何让历史变向”。

尼尔.弗格森是“中美国”这个词的发明者之一,人们往往将这个词理解为世界双巨头概念,尼尔.弗格森更想表达全球经济这种狮身人面的悖论。在本书,尼尔.弗格森这样追问这种焦虑感的起源:“是在漫步其中的上海外滩,还是在烟雾缭绕、尘土飞扬的重庆?”2008年,尼尔.弗格森来到重庆,在一个巨大的碎石堆面前,当地的官员骄傲地告知他,这将成为中国未来西南的金融中心。尼尔.弗格森承认,比起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的表演,他当时受到的震动更大。四年过去了,碎石堆并没有变成金融中心,重庆呈现出更为多棱的隐喻。

西方每经历重大危机,都会对自身病理进行解剖,比如和苏联竞争的时候讨论大国的兴衰,日本势头迅猛之时,又有“日本第一”的说法,当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成为全球化“优等生”,又开始讨论国家资本主义到底会赢得最终的胜利。《文明》这本书正是这类西方病理解剖学的一种,对于我们,与其沾沾自喜于西方终结的开始,不如探究历史何以至此,而又终将前往何处。(文/刘晖 制图/文耀)

上一篇:出其东门原文、翻译、赏析下一篇:成人高考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