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

2024-10-06

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精选8篇)

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人物的观察,认识并了解人的脸部特征,并学习掌握观察人物脸部的独特方法和制作技巧。

2、通过对人物脸部的观察,培养学生独特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持久兴趣,提高同学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不同的绘画手法,大胆的对任务脸部进行描绘、制作,力争表现出人物

的独特面貌。

教学难点:学会细致的观察人物的相貌特征,体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物脸部的区别,大胆的探索,运用多种绘画手法进行表下并制作脸谱。

教学准备:

教师:录像、范作。

学生:手工材料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看一段戏剧中变脸的录像。要求让学生感受变脸的奇特表现方式,并讨论人物的外貌特征。

2.欣赏分析

(1)、瞧!书上通讯们用废纸做的人物变脸多有趣啊,你能想到更有趣的吗?

(2)、借用狐狸脸的一部分做成的变脸是否很有趣呢?我们还可以运用什么动物的脸来做变脸呢?

(3)、三个姑娘通过变化五官来表现出十分丰富的表情,真是太有意思了…….

3、探究方法

人物的脸庞到底怎样变脸?

能用什么表现手法呢?

4、启发教学

创设情景,展示小动物的脸部,将脸部某一个部位剪下来代替老师的响应部位,让学生看看是否有别样的感觉,在观看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5、制作练习

(1)、教师演示制作步骤,用夸张的手法绘制脸部。

(2)、通过不同部位的拼贴、组合来制作作品。

(3)、分组练习:各组讨论创作思路,学生制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6、游戏展示

请同学到讲台前用不同的组合形式将五官部位任意组拼,增强学生的创作激情,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7.评价小结

(1)、每小组选2—3幅作品让学生谈谈作品的精彩之处,请制作者讲解创作思路和创作心得。

(2)、评价优秀作品。

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 篇2

1. 教材简析

《去年的树》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第11课, 讲述的是:一只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 它们相约第二年相见, 可是第二年的春天, 鸟儿飞回来找它的好朋友树时, 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 最后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于是, 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课文通过小鸟和树、树根、大门以及小女孩这四组对话, 告诉我们要信守诺言, 珍惜朋友之间的情谊。

2. 学情分析

进入第二学段,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对童话的阅读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在阅读这篇课文时, 很容易联想到环保的主题, 而对于课文展示的小鸟的执著追寻、对诺言的尊重、对友情的珍爱往往不容易把握。尤其是从小鸟的四次对话中, 感悟“信守诺言, 珍爱友情”需要深入启发引导, 帮助他们在平淡的语言中体会深挚的美。

3.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 教学本课将要达成如下的预设目标: (1) 学会本课1个生字, 会写4个字, 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角色对话, 读出不同语气。 (3)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童话的特点, 展开合理想象, 体会鸟儿的内心活动。 (4) 领悟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 明白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

4. 教学重点

(1) 借助语言文字, 展开丰富想象, 体会鸟儿的内心世界。

(2) 领略鸟儿与大树之间的珍贵友情, 学会信守诺言, 珍惜朋友之间的情谊。

5. 教学难点

感悟小鸟对诺言的尊重与对友情的执著追寻。

6. 教学安排

教学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共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 练习书写;梳理课文脉络, 了解主要内容。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 进行朗读训练, 读出角色语气;展开合理想象, 体会内心活动, 领悟真挚情谊。

二、教法学法

教学本课我将采用引导发现与主体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 借助于多媒体课件,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适时地点拨引导, 理解文本的内涵;巧妙地拓展延伸, 深化情感体验。学习时, 采用课前自学尝试、课上自读感悟、小组角色体验、全班合作交流等学习策略, 注重学生与文本、读者与作者、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及生成, 共享愉悦的教学过程, 努力营造和谐的对话环境, 激发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深刻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前置学习, 汇报对话

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课时,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布置他们前置学习。课文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读读课文, 说说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 分别是哪几次?以汇报对话来奠定第二课时教学的基点, 从而使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

2. 演读课文, 角色体验

(1) 抓住词句, 指导第一次对话。在学生交流汇报课文中的四处对话后, 课件出示第一组对话, 进行朗读品味, 从“好朋友”等重点词语入手, 让学生找出能体现树和鸟儿是好朋友的语句, 抓住“我明年一定回来”体会鸟儿和大树的相依相惜、分手的伤感无奈以及鸟儿的庄重承诺, 而后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树的期盼、鸟的坚决。

(2) 由扶到放, 学习后三次对话。学生围绕鸟儿与树根、大门、女孩的三次对话, 自读思考, 仔细揣摩鸟儿的心理活动, 感悟它对朋友的牵挂、担心, 履行自己的承诺, 其实这也是鸟儿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

(3) 演读课文, 走进鸟儿内心深处。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 演读课文, 边读边揣摩体会角色的心情, 并加上自己的动作、神态, 部分语言可以有增改, 然后安排小组在全班汇报表演。

3. 展开想象, 升华情感

学生刚刚表演完, 焦急的心情还没有回落, 我趁热打铁, 引导学生进行最后一段的学习。对表演鸟儿的学生抛出两个问题 (课件) 。与此同时, 继续追问其他的“小鸟们”这两个问题, 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说出鸟儿心中想说的话。

4. 拓展延伸, 深化理解

代大树写一张友情卡, 送给重情重义、信守诺言的鸟儿。这样, 情感的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友情卡之后是说话、写话练习, 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5. 师生总结, 升华情感

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 篇3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找拱形》。这一课是在前面一课研究了拱形的特点之后,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认识圆顶形和球形等具有拱形相似特点的弧形结构。2、认识生活用品中的拱形。3、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本课就紧紧围绕这三个活动,扩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提高学生过程与方法的能力。

◆ 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半的科学学习,其科学探究的意识已经较为清晰,探究过程已基本掌握,探究方法更为实用灵活,这已经为其在方法论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在前面几课的学习过程中,拱形承重的特点已基本掌握。学生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这是其认知上的储备,为今天的探究成功奠定了知识上的基础。六年级学生,在实验室学习常规的不断熏陶和影响下,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品行,能充分调动小组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团队的力量,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行为上的储备。

◆ 说目标:

正是对于上述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实际的分析,特制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所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1)、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2)、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2)、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的影响

◆ 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圆顶形、球形以及各种弧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2、教学难点:能用已有的知识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合理的解释。

◆说用具:

1、分组准备:(1)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

(2)若干根相同的硬纸条。每组一个圆环(主要在实验时能更好地起到抵住拱足的作用。)

2、教师准备: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的实物、课件等。

◆ 说教法、学法:

根据这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索”法。

刘默耕先生的“引导——探索”教学方法,有利于布鲁纳的“发现法”,也不同于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引导——探索”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秘密的探索者。

2、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根据新教材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作启发式的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

◆说理念:

《小学教育学》告诉我们:直观形象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为学生所接受,本课教学中我通过直观生动的语言,图片,实物,课件等,把静态的课本教材转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一次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讨方法——实验证明——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完整的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大胆讨论,积极交流,探索研究,使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演绎科学概念构建的完整思维过程,从而有效构建科学概念,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

◆ 说设计: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教后学”,主要依靠老师在课堂上大量的教,甚至是满堂的灌,来使学生获取知识,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得到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因而课堂学习效率不高,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一件很难的事。

近几年来,我试行了一套符合小学科学课堂的“五自”教学模式,来实施“先学后教”,并做了课题研究。现在我就《找拱形》这课是如何实施“五自”教学模式的,谈谈我的设计。

(一)激趣设疑,自主学习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课堂教学也是这样。新课导入,能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欣赏课件中的圆弧形、圆顶形等建筑物和周围熟悉的物品(如安全帽等)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都有类似拱形的结构。在此,我引导学生回顾拱形结构承重的特点,并让学生找找身边的拱形结构。同时板书课题来揭示新课的学习。

这个导入,我用知识铺垫,以旧引新,设置悬念,学生则回忆知识,引起期待,思考质疑,提出“它们与拱形有相似的特点吗?”这个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活动。

(二)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之后,接下来是讨论研究方法。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中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虽然,探究方法有很多,但是有的方法还受现场材料的限制,针对材料的特点和實验效果,选用更合理的方法和材料进行实验,是学生有效实验能力的培养,更是学生探究品质的一种培养。仔细分析我们发现,让学生选择一种他们认为合理的方法去实验,能锻炼学生的选择能力,也同时蕴含问题。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对于其探究的质量无疑是一种考验。

讨论之后,我们最终选用了前几课中用过的材料:硬纸条。我在这时向学生出示这样的“探究活动记录表”。

探究活动记录表

许多同样的拱条可以组合成一个圆顶形。测试不同数量的拱条组合在一起时能承受垫圈的数量。

实验方法

预测能承受的垫圈数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能承受的垫圈数

一个拱形

二个拱形

三个拱形

更多拱形的组合

我们的发现:

先让学生作出假设:随着拱形数量的增多,承受的垫圈数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预测这样的问题。一是源于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要求,让学生经历一次完成的探究过程。二是从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水平,为学生后续的重难点解决做好认知上的铺垫。三是,与上节课《拱形的力量》的场景再现,以求建立起心理和思维的对接,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构建。

(三)归纳提炼,自觉巩固

有了方案,又做好了预测,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一下。在尝试的过程中,有的小组会成功,有的小组则不会成功,这就有方法上或材料把握上的问题,是对前面小组确定实验方法、材料数量使用的反思。从某种角度上将,需要部分小组不成功,只有这样,才能吃一堑长一智,在今后的探究中,方案规划和考虑的更加周密。个人认为,实践中构建思维和构建思维之后再实践,在学生的思维培养中同等重要。关键在于,在什么样的环境和什么样的需要。

合作探究之后,自觉地去整理数据,分析现象,汇报交流,最终获得这样的结论:拱形越多的组合,承重力越大。就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解决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反馈矫正,自行提高

有了前面的理论作支撑,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半个乒乓球有多大的承重力?以及对塑料瓶形状的分析,那就轻而易举了。学生通过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放上重物试一试等方法,当堂检测了“圆顶形有拱形承载压力大地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的事实。接着就顺理成章地学习“球形”的受力特点。

紧接着,让学生认识生物体结构中的拱形。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分析,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形状对它们自身有什么意义。更有意思的是有的学生想到:眼皮、鼻子是拱形的,指甲是拱形的,屁股是拱形的,鸟类等动物的蛋也是拱形的,甚至有孩子会说“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也是由球形的子宫保护着”。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此环节的设计,还能提高学生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教育就应该让儿童结合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来学习科学,通过观察、试验、综合及运用,在掌握科学概念原理的同时,获得对社会、自然的真切了解,增加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五)课后延伸,自由发展

前面的“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学生兴致非常高,不由自主地滔滔不绝地交流着、讨论着。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因此,我就顺势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延伸“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品、建筑物、生物体上有拱形结构?请课后继续收集资料,下节课在一块分享。”

作为探究的延伸,学生绝对有这样的兴致去进行探究。这就是,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素养提升,串成一个整体,一个过程,努力营造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的有机结合。

◆ 说特色: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里一次较为完整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尤其是对实验有效性的探索,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跨出了坚实的一步,学生思维构建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在本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生成,尊重学生的选择,是本课一个显著的特点,如何做到既尊重又不放羊,主要体现在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帮助,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提供策略支持。

我力求从上课到下课都在真正地全面放手——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自我总结,自我提升,自我发展。在这种充分期待与信任之中,学生就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但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同时做到“自主而不自流,放手而不放任,互动而不浮动”,也就是我们教师要切实做个问题的发现者、指导者、引领者。

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课《提线纸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本课集设计,绘画、装饰、制作、表演、观赏于一体,综合性较强,不仅为学生创设了设计制作的环境,更为学生搭建了积极融入传统文化的舞台。本课引导学生在感受古老民间艺术的形式,美感和情趣的同时,学习利用纸村进行提线纸偶的设计制作,使其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

二、学生情况

通过前一课《偶戏》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偶戏》的历史,和种类,以及戏偶在材料、制作、造型,色彩和表演等方面的特点这些都为学习本课做了良好的知识辅垫。五年级学生对设计、造型、绘画等有了一定的能力,这样为本课在综合设计上减小了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设计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感受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

2、情感、太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设计意思,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军训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重点: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感受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难点:形象的设计和提线纸偶的连接、调节方法。

四、教法学法

提线纸偶的制作方法易于学生接受,通过利用多种材料动手做一做、编个故事演一演的过程,训练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学习策划简单的活动,在编排故事情节、角色分配、偶戏形象制作、布景设计、音乐伴奏、偶戏表演等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的群体力暈,展^每位同学的个性特点。

三、五、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演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

1、我用布袋木偶和提线纸偶为学生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播放课件:2008年北就奥运会开幕式上,来自泉州的木偶俺艺人表演的《四将开台》 出示课题:提线纸偶

视频的导入能让学生非常直观的看到木偶的表演及形式,比起教师光直接口头的讲解更生动有趣,而且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他们学习制作打下基础。

(二)探究特色 初识纸偶——玩一玩 各组学生拿出我提供的提线纸偶,边欣赏边玩一玩。

提问:

1、你发现这些提线纸偶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提线板、提线、戏偶)头、躯干、四肢

2、怎样才能制作出一个活泼好动、特征鲜明的提线纸偶? 指导学生探究(1、头部多样。

2、四肢灵活。

3、巧拴提线。)教师示范纸偶身体的制作方法和提线的基本拴法,引导学生巧拴提线,创意制作。

3、如何让戏偶的动作犹如真的一般惟妙惟肖是木偶艺人的一生不懈的追求。播放视频《巡猴》

三、艺术实践

实践提示:以小组为单位编创故事和台词,合理分工,用纸材制作提线纸偶和简单的背景、道具、为大家表演。小组讨论设计设计故事情节。

四、展示评价

展示各组的实践成果。学生自评,互评,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学会欣赏、善于评价。

五、拓展视野情感延伸

四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 篇5

1、初步了解有关年历的知识,学习简单的年历制作

2、培养学生想象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年历的设计和制作

课前准备:彩色绘图颜料、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过年前家家户户都会换上新年历。今天,我们一起动手制作年历。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年历

2、了解年历的组成

(1)月份

(2)日期

(3)图象

3、分组设计

三、绘制年历

1、小组讨论后定草图

2、修改

3定稿

4、上色

5、各小组拼合成一本年历

四、作业展评

1、展示作品

2、欣赏评价

一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精选 篇6

1、欣赏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感受动物的形体美、色彩美、动态美,从内心产生喜爱之情

2、让学生在电脑的游戏中发散思维,表现自己眼中可爱的动物。

3、感受动物的形体美、色彩美、动态美,从内心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操作电脑,利用电脑画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老师手上有一封“邀请涵”你们想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吗?

同学:我们动物王国的明星正进行时装表演。想邀请__班同学一起欣赏。

(2)欣赏动物世界的录像

(3)讨论:

A、想想你最喜欢哪位动物明星的表演,你能模仿出来让其他小朋友去猜一猜吗?

B、你觉得哪位动物明星的服装最美,请你描绘一下它的美丽所在(从形体、颜色、花纹等方面展开。)

小结:动物世界真的很奇妙,威武的狮子,温顺的小羊,可爱的蚂蚁……形形色色,说也说不过来。动物的形象各异,服装更是千奇百怪。瞧,它们的服装每个都各具特色。

2、发展阶段:

(1)赏析艺术家表现动物的美术作品。

引导思考:你觉得这些动物漂亮吗?你喜欢吗?为什么?

(2)揭示课题及学习内容:除了用画画、剪纸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动物们的可爱形象呢?(今天我们来用电脑表现动物)

(3)利用WINDOWS画图程序中的各种工具设计制作一幅有趣的电脑绘画作品。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大胆自由的创意和绘制

四、收拾整理:

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在美术世界中遨游》,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湘版初中美术教材第1册第1课。纵观教材,从内容与性质来看,这一节课是教材里唯一一节介绍美术门类和材料间关系的课。教师应当紧紧把握住画作种类与作画材料之间的关系,向学生展示出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同时,本课还希望通过对一些现代艺术的介绍,使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前进,美术材料也在不断地出现新的变化,新的材料会带来新的审美观念。教学目标 :

1: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2: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

。3:不断更新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分析美术作品的制作材料

教学难点:能独立地、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教学过程;1.问题:同学们以前都看到过那些种类的美术作品?

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置身于美术作品中的氛围引发学习兴趣。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

(1)不同画种的效果看出不同的材质

具体分析教材中的范图材质的不同。将《父亲》和《秋瑾》对照,同是人物画,他们有何不同?提示(可从光线、色彩、立体感等方面对照)2.自学:解决美术作品的分类原因是什么? 美术因材质的不同分为以下种类: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及现代艺术。

绘画按材质分为:油画??油画颜料、油画布,中国画??纸、墨、笔、砚,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仔细观察资料图片并讨论,发言。学生结合手中的资料和教师发的资料自主学习。通过讨论加深对作品分类的理解。在自学的过程中,使其明白美术作品属于那一类别,听取学生讨论意见,教师展示一些绘画实物。教师展示作品,评价:版画:石版画、木刻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

雕塑分为:浮雕和圆雕、固体材料。工艺:传统工艺有哪些:铜、木、石、陶、布、丝、琉璃,现代工艺有哪些:塑料、不锈钢、聚合材料、光导纤维等。建筑:古代有哪些:石、木、瓦。现代有哪些:水泥、钢材、玻璃、铝合金等,现代艺术有哪些:金属、废弃物、灯光等。教师给学生传看一些画种的材料实物,增强直观感受。三.练习

曼陀铃和吉他

素描 玉兰黄鹂

雕塑 磨镰刀

油画 血衣

国画 山东长清灵岩寺罗汉像

版画

小结:在美术世界里绘画种类的不同,根本是源与材料的不同。但不论是何种质地的材料都能反映出艺术家的真实的思想感情。表扬积极发言的同学及表现突出的小组

板书设计: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一.美术的分类

1.绘画2.雕塑3工艺4.建筑5.现代艺术 二.分类的原因——原材料的不同

第二课 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

各位评委、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

教材分析:

课程的定位与教学内容:

本课程适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手绘线条为切入口,把手绘线条的起源、功能、用途及其表现方法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设计艺术的兴趣与研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基本的美术素养。课程内容虽重点侧重知识与技能,但在教学中也注重直观性学习,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通过学生的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

对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和功能的理解。教学难点:

用手绘线条图像传达信息,进行交流。教学目标:

根据此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我设计本课程的目标为:

(1)、知识目标:了解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应用的意义和功能。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手绘线条图像常用的表达方法,尝试用手绘线条图像进行交流和传达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更好的体会美术与其他学科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用美术知识为生活服务的愿望。

五、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显示)“请你帮帮忙”:一个旅行者在旅途中感到不舒服,想找点热水喝,但语言不通,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他想个办法。

学生回答:打手势、画图表达等。顺势请几位同学上前面来演示,让大家评价谁的表达最明确。

教师归纳:刚才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手绘线条来表达,说明我们每个人都具备这种表达能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手绘线条图像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手绘线条图像的起源:

在文字没有出现以前,人们使用手绘线条图像传达信息和交流。(展示:贺兰山岩画—原始人类对动物形态的描绘;手绘象形文字—文字的起源)

2、欣赏、讨论、分析:(讨论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和用途)我们平时的生活都见过哪些手绘线条呢? A、手绘线条图像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应用: 屏幕展示:

化学实验演示图-记录实验状态(记录);风景区示意图—展示景区风貌,说明景点位置(说明); 生物学家手绘玉米生长过程图;(记录)建筑位置说明图(说明)。B、手绘线条图像在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应用: 屏幕展示:

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分组镜头手稿(交流);毕加索——和平的面容(抒情)夸张的手绘线条——漫画(叙事); 小结: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

——具有叙事、交流、说明、记录、抒情等多种功能,是人类除口语、文字以外的“第三语言”。

3、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①、抓住物象的主要特征,表达明确。②、应抓住主要环节。③、可用指示线、箭头、等方法进行明、示意。

四、创作实践:

大家画一画——你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画出来吗?

一、两种学习用品

二、你能画出学校的平面图

五、巡回指导:

六、习作展评:

六、小结: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面临“读图时代”的挑战,用手绘图像来传达信息、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将成为21世纪的青少年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交流的能力之一,希望大家能把它运用得更好,为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和乐趣。

七、板书设计:

手绘线条图像 ——会说话的图画

功能、用途 表达方法

第3课 大家动手做条龙

一.说教材

《大家动手做条龙》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3课,在这之前已经学过线条画,这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本节课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对内容的分析,新课程的标准,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制作一条龙。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概括,归纳,总结,自主构建龙的概念,能运用不同材料制作龙。

3.情感与价值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三.说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及以上的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现状,对美术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我确定的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用现有的材料制作一条龙,并了解中华民族的龙文化。教学难点:怎样抓住龙的形态和特点,表现出龙的威武形象,以及材料的链接合理。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达到所制定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四.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都知道美术是培养人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思考,还要让学生动手做,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结合本课的特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探究学习法和集体讨论法。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本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法。

同时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理论联系实际的规律,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根据以上确定的内容,我再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的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向学生展示制作好的纸杯龙,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讲授新课

①播放各种形式龙的图片(雕塑,剪纸,配饰,龙船,舞龙,纹样,建筑等等)谈话引入,问: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你知道民间传说的龙是有哪些动物组成的吗?看到腾飞的龙大家想到什么?

通过观察是学生知道龙的构成和所代表的精神。

②师范纸杯龙的做法,明确龙的结构,纸杯的链接技巧,头部的造型设计,以及龙尾、角、爪、等的装饰。

③对学生进行分组制作,教师进行监督、指导。

④把每组的作品展示到讲台上,并有大家集体进行评论。最后对做的好的进行表扬。(3)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龙的制作,了解龙的结构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爱国情操。(4)布置作业

课外让学生想想家乡还有那些材料适合制作龙,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六,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能及时体现出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本节课我采用:纲要式板书设计。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6、大自然的色彩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我叫祝文,是一名普通美术教师,我的说课题目是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大自然的色彩》 我今天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说教材分析:

通过本节课《大自然的色彩》的学习,既可以对前一节课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又可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大自然的色彩》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此外,色彩是人类的视觉对象之一,是由不同的光波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产生的。生活在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里,当眼睛看到色彩的同时,会自觉地把 色彩和自己以前看到过、接触过的有相似色彩特征的事物在头脑中“挂钩”,形象地联系起来,而这种联想又因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情感经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个性化差异。大自然的色彩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能够了解和感受春天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表现春天的常用色彩。(2)情感性目标:感受利用各种媒材,大胆表现所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 爱生活的情感。

(3)能力性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识别能力。(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胆表现、乐于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观察和记忆色彩,能够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并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教学难点:表现方法的运用以及整体色彩的把握及创新表现。

说教学学法::

教学: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载体,以本校“四四式”课堂教学为根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不断采用欣赏、启迪、展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发现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在师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领悟课程中人与人之间信息的美好情感的传递,从而感受知识的价值、情感的价值。

学法指导:《大自然的色彩》是具有归纳应用和审美双重性的一节课,需要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因此本课利用多媒体中大量的图例以及资源,引发学生对于大自然色彩的认识以及对色彩冷暖、明暗的归纳。学生在欣赏、讨论、展示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既锻炼了其自身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师:电脑设备、各种颜色彩纸、工具材料、板刷。

(2)学生:彩笔、各色彩纸、水粉色、有关春天色彩的图片材料。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看一看)

⑴教师说: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你可以跟着音乐唱起来也可以动起来。你知道这首歌 唱的是什么吗?《春天在哪里?》

(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原有的自然界的体验产生回忆,启发学生的想象。)

⑵教师说:我们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春天的景色吧!(教师用媒体展示春天的画面)。(学生观察、记忆、想象,感受春天的色彩。)

二、主动交流,启思联想,(想一想)

(1)教师说:同学们,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描述一下春天。

(教师启发学生除了绘画方法还可以通过音乐、诗歌、舞蹈等多种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春天,体现学科的综合性,让学生体验、感受艺术表现的多元性。)

三、观察联想,合作探究。(说一说)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春天景色的画面,(新疆自然风光)并让学生出示自己收集到 的有关春天景色的图片。

2.学生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探究的结果。3.教师出示课题:春天的色彩

四、欣赏感受,拓展思维(赏一赏)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用不同方法表现的春天的色彩。

2.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绘画作品中点、线、面是美术的最基本的语言,有了它们,我们的 作品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想一想,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春天的色彩。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想到的方法。

五、愉快表现,合作做画。(画一画)

1.教师:今天,我们4人小组共同合作,根据你们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想一想,你们 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创新设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的能力。)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六、成功展示,教学评价。(评一评)

学生展示作业,并告诉大家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现的。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色彩

光和色的关系——(色彩产生的原理)

色调的形成——(应用于设计和绘画)

第10课 《宣传品的设计》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宣传品的设计》(板书)。下面我将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七年级上册第十课,2课时。倾向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教材共有两个版面,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有3幅图,都是以艺术节为主题的系列宣传品设计。

(二)说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和学生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我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校园活动宣传品的种类和设计的基本要素。能运用图形、文字、色彩等基本要素,选定方法进行宣传品的设计。

2.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对艺术节宣传品的欣赏,明确宣传品设计的基本要素。通过对宣传品的设计过程,熟悉宣传品的所承载的艺术性和宣传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参与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2通过宣传品的设计,提高审美意识和细致、耐心动手实践的品质与作风。3 认同宣传品设计对校园活动的积极作用,感受美术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三、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运用图形、文字、色彩等要素完成创意和构思,进行宣传品的设计(2)宣传品设计风格整体化、系列化。

2、教学难点:而难点则落脚于设计思路新颖,并能巧妙的与主题相契合,选择合适的方法实施。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为达成教学目标,我选择了相应的教法学法:

在教法学法的选择上,我采用师生问答法、欣赏指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以师生问答法为主,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宣传品,了解宣传品的特点;用欣赏指导法,让学生了解宣传品的设计,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宣传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和自主探究的精神;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促进合作学习,发展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为了更好的辅助教学,我还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直观、形象、鲜明、生动等一系列特点,既能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扩大学生的认知空间。

同时,我还采用了黑板板书,使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更加清晰,从而优化了整个课堂。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是,从教学时间维度、内容学习维度和目标达成维度的结合点上安排教学;力求达到从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力争实现抽象知识的形象化,形象知识的生动化。为此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导入新课、导学达标、布置作业、小结拓展四个部分。

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看PPT上的这几幅图片结合大家收集到的图片给大家介绍一下,说说其中的内容和得到的途径,(介绍完后)学生回答,让大家踊跃发言进行归类,老师总结:主题归类(1)企业宣传(2)文化、公益宣传活动等。宣传品与商业或活动主题紧密相关的,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为学校艺术节主题宣传设计。

(二)导学达标

我总认为一节好课就像一首美妙的音乐或者一幅美丽的画卷,它应该富有节奏的变化,为更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接下来将进行三个活动来让大家体会到宣传品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一 欣赏宣传品

首先提出问题:通过看书,大家思考讨论“宣传品的种类”,宣传品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其次,通过欣赏课件中的宣传品的图片,来让学生体会到宣传品的作用。

活动二 学习宣传品设计

大家带着“它们构成的要素有哪些?”这个问题,来欣赏课件上宣传品,其次,通过这些图片来体会一下宣传品的作用。

接下来,我会以艺术节为例,除了图上的乐器、绘画工具,还有什么可以表现艺术节的形式,同学们讨论过后,带领他们欣赏优秀宣传品,扩展思维思路。

(1)通过观察同一图像的不同处理,让学生分析理解具象和抽象两种处理图像的方式,体会运用图形要素进行设计的方法。

12、《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15册第12课的《面具的设计与制作》。

我将从以下7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的设置,改变以往课程中只侧重面具的制作技术,而忽视了对美术 文化的学习。这节课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在学会制作面具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以及面具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

美术”。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及文化的学习,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通过制作面具发现 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

能力目标: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与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协作能力,又培养互助精神。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能从多元(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认识面具,尊重和保护人类物

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品德修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面具制作材料的理解以及对材料的综合理解

难点:让学生设计制作出有个性、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四、教法、学法的运用:

直观交流法、启发引导法、愉快体验法、创新表演法

体现了“三导教学”的模式:一导主体视觉形象,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二导形式美特点感受,促进学生对形式美感、趣味中心的感受与理解。三导小组判断与评价,促进学生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创

造能力的发展。

五、教学用具:

自制面具、卡纸、剪刀、胶水、颜料、毛笔、彩纸、植物叶子、玉米叶、羽

毛、芦苇花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

二、学习新课 一)、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自学课文,归纳整理知识点。在书中你得到了那些关于面具的信息?

1、面具是什么?

2、面具的表现内容?

3、面具的风格有哪些? 4.、面具的制作方法?

5、面具的表现形式? 二)、拓展学习

(一)、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面具?

(二)、认识了解面具

1、中国面具:

面具又称假面;在民间则称脸壳、脸子或鬼脸。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表明,面具是一种具有特殊表意性质的象征符号。

2、面具的发展

(1)早期的面具一般用于丧葬与驱邪仪式或原始乐舞之中。远古时代,人们遇到天灾时,便认为是鬼怪在兴风作浪,为了把恶魔赶走,他们戴上面目狰狞的面具,并举行隆重庄严的宗教仪式。

(2)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具不断衍变,原有的鬼神崇拜宗教迷信内涵逐渐淡化,逐渐向兼具酬神与娱乐的双重功能转化。

(3)现在面具又被当成纯粹的装饰与艺术品,其艺术性、娱乐性的审美价值日益增强其隐喻与象征的含义愈来愈丰富,形成了独特的“面具文化”。

(三)、欣赏下面影片,想一想面具的作用是什么?

1、西藏传统面具舞表演。

2、威尼斯狂欢节面具。

3、现代鬼步舞。

小结:古代传统面具的作用是降魔除灾,主要用于丧葬、祭祀等活动。而现代面具的作用则以娱乐、装饰、表演为主,是节日、戏剧、舞蹈表演的道具之一。

(四)、猜一猜下列面具哪些是古代传统面具,哪些是现代面具?你喜欢哪种面具? Ppt图片展示,学生欣赏回答。

(五)、想一想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Ppt图片展示,学生分析回答。

教师归纳:面具所用的材料,在古时候以青铜、玉、陶为主,现代面具多用木头,还有布、瓷、皮、铜、纸、棕、竹、瓢、泥、石膏,甚至塑料和玻璃钢等。

三)、方法探究:观察面具的五官和色彩搭配,谈一谈面具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1、Ppt图片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开心喜悦 恐惧凶恶 滑稽幽默 活泼可爱 威武忠诚

2、思考讨论:设计面具应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造型 色彩 性格

3、试分析这些面具的表现风格

Ppt图片展示,学生分析回答。

(1)、传统面具的独特表现。(2)、强调装饰性的艺术风格。(3)、夸张变形的手法。

(4)、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独特的创意。

4、想一想:这幅面具是怎么完成的?

Ppt图片展示,学生分析回答。剪---五官(性格表现)---装饰

5、做一做:怎样把一个平面面具变为立体面具?

三、布置作业

1.以人物造型为主,大胆创新,设计制作一个有创意的面具。2.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方法,制作平面或立体的面具。3.在面具创作中,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并注意效果强烈,色彩搭配合理。

四、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辅导。

辅导要点:

1、造型设计表现。

2、风格装饰

五、展示评价。

六、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及文化的学习,了解了面具的文化内涵。通过设计制作面具,发现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材质,通过设计制作,用面具去装点我们的生活!

展示设计说课稿

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一节是设计、欣赏、评述课。主要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平面设计的概念对学生进行整体化的导入,在学习中学生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平面设计无处不在。而平面设计作品是如何通过独特的审美视角来传达设计者对其赋予的一定含义?通过对不同种领域平面设计作品的欣赏与概念导入,使学生 8 逐渐认识这门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它是如何来通过其简洁明了的图形、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本课以标志设计为开端、辅以生动的讲解,使学生从标志应用中体会美与生活融合,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歩展开平面设计所包含的其他领域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分类欣赏、综合认知,激发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利用美来改变世界的潜能。教学目标:

1.在赏析中初步认识展示设计,理解展示设计的基本特点和设计类型。2.感受展示设计的实用性。

3.在欣赏评述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学重点:展示设计的基本表现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基本特点进行评价和改进生活中的展示设计。教学方式:讲授、互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假如明天是元旦,在这开心的日子里,学校将组织一次学生美术作业展,你们将怎么布置?

生:„

师:„„其实布置一个美术作业展,将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说场地的安排、现场的布置、海报的设计制作与张贴、展板的制作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需要同学们静静地去思考。这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设计,也是我们今天课程的主题:展示设计。

二、赏析

1、综合性艺术

师:我们首先来欣赏摩托车展示设计的场景图片。仔细观察,在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摩托车(产品)、标志、广告、展台„„。

师:在这个摩托车展示设计包含了哪些设计?

生:标志设计(字体设计)、广告设计、展台设计、照明设计„„。

师:从这个展示案例中,我们可以知道展示设计是集多种设计于一体的艺术形式,这正是展示设计的一大特点,是什么呢?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

生:综合。

师小结:展示设计是集多种设计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2、主题性艺术

师:在正大摩托车展示设计中,所有设计门类的全面出动,都指向什么目的?

生:为了宣传正大摩托车。

师:为了宣传产品,为了让观众能够购买产品,这是这个展示案例的唯一的目的,也是展示设计的又一特点,是什么呢?

生:主题性。

师小结:任何一个展示设计都是为了某种目的去组织设计,从而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展示设计是具有主题性的综合艺术。

3、审美性艺术

师:是不是所有的展示设计都能够让人怦然心动、过目不忘呢?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同是摩托车展示设计的场景照片,你会喜欢哪个设计?为什么?

生:„„

师:刚才的同学们的回答中出现了形态、色彩、照明、文字、图像,这些正是展示设计的设计元素,有效地刺激了观众的感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猜猜,老师喜欢哪个设计呢?

师小结:老师呢,都喜欢。老师喜欢三铃的色彩,整个红色调,红红火火,引人注目;喜欢正大的灯光,灯光的设计使摩托车看上去象精致的艺术品;喜欢三铃标志的色彩,红色白色,简洁,但对比强烈;喜欢正大标志的字体,有力显得大气;喜欢正大的广告,色彩的对比、人物的动感让画面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感„„因为细节的美丽,所以我喜欢。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所以评判展示设计的好与不好,肯定不是简单的标准。但若要非用一个角度去评价展示设计好坏优劣的话,这个角度就是审美的角度。这是展示设计的第三个特点:审美性。

三、展示设计的类型

师:生活中类似刚才欣赏的展示设计场景,你还能举例吗?

生:文峰中的服装展示设计、电器展示设计、化妆品展示设计等„„。

师:这些都属于什么方面的展示设计?

生:商业展示设计。

师:除了商业展示设计以外,你还看到过哪些展示设计?

生:讨论、交流。(江海风情园中的海门历史博物馆、文化展、刚才讲到的画展布置、校史陈列室的布置等„„)。(图片展示活动照片)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活动照片中也包含着展示设计,不管精彩与否,总之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展示设计的存在。它包含的类型有很多,主要有商业展示设计、博物馆陈列设计、展览会设计、科技馆设计„„展示艺术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

四、归纳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对展示设计有没有更深的认识?请大家归纳一下。

生:„„

师:刚才同学们归纳了展示设计的基本特点:综合性、主题性、审美性和展示设计的主要类型:商业展示设计、博物馆展示设计、科技馆展示设计和展览会设计。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一起去欣赏、评价几组展示设计的场景图片。

五、欣赏、思考

1、化妆品展示设计

2、米其林博物馆

3、运动服装展示设计

4、上海科技馆

六、小结

今天的课,我们通过欣赏展示设计,评价展示设计,改进展示设计,更加理解了展示设计的三个基本特点。

第14课 如何欣赏绘画作品说课稿

教材分析:

古今中外,风格各异,为数众多的绘画作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但如何欣赏和评价一幅绘画作品呢?本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按照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四步骤来进行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有助于我们 10 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绘画作品。【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欣赏绘画作品。

2、学生在欣赏作品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在欣赏作品中了解作品的产生背景,了解绘画者的创作思维。【教学重点】

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 解释与评价的正确表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作品分析片段,让学生感受一下如何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从而由此进入到课本中来。

二、新授

1、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中的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文字叙述部分,可以点名学生读一下,加深学生对这部文字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绘画作品《筛谷的妇女》,看看书中对此作品是如何景象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的。

3、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书中内容:

三、描述:

请你仔细观察,你再华中看到了什么?

画家细致的描绘了一个普通的劳动场面,画中有三个人:左边、右边、中间人物都在做什么?学生根据人物动态,来加以描述。

四、分析:

作品中的失误是什么样的?

造型、构图、光线、色彩、空间及方面进行分析。

五、解释:

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通过这样的形式想表达什么观念?

六、评价:

这是一幅好作品吗?为什么?

教师和学生再分析书中几幅作品,采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进行作品的欣赏。教师小结欣赏作品的方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

七、欣赏《筛谷的妇女》与《拾穗》

两位作家表现的想法一样吗?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八、学生作业练习,写一篇200字的欣赏短文。教师有效引导写作过程。

九、教师总结:

学生对欣赏作品的方法的掌握程度,能否综合加以运用来分析作品,学生赞誉学习积极性如何?作业阶段,学生作品形成的质量。

第15课

综合练习说课稿

第一课时

课型:综合

教学内容: 敦煌艺术的研究学习,色彩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美术知识,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美术知识,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达到巩固本学期所学美术知识的目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实践练习,使同学们领悟到美术的真谛,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美术分析鉴赏。手绘线条,色彩练习

教学难点: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

教法:视频观赏法,讲授法,演示法,对比分析法

学法:分组合作法,比较法,讨论法,动手实践法

教学准备:范画,PPT课件,颜料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一、敦煌的艺术研究学习

1、视频导入,视频播放敦煌莫高窟,带同学们一共进入敦 煌莫高窟,欣赏这世界遗产。(5分钟的视频,带同学们充分的了解敦煌艺术,有佛像,壁画,飞天)

2、对比《簪花仕女图》和敦煌艺术造型,服饰,画风等方 面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造型——站姿摆动手臂

服饰:都是唐代服饰以开放、华丽著称,结合了裙、衫、帔等。画风:追求佛国世界的喜悦和美好,构图饱满,形象丰腴,笔墨精细。

色彩练习、欣赏图片,思考各是哪个季节?学生看图思考回答

2、任选其中一个季节的色调给杯子做色彩设计

3、教师示范,让学生帮助老师,利用色彩知识完成范画、讲解步骤,先用铅笔画出自己喜欢的杯子外形结构图 用深色笔把杯子的所有线条描边

任选其中一个季节的色调给杯子做色彩设计、学生练习

6、作业展评

自我评价: 我用哪些颜色想表现些什么?

互评:

你觉得好看吗?好在哪里?

评选最佳设计奖

三、课堂小结

生活中处处有艺术,只是你有没有一双能够发现艺术美的眼睛。

第二课时

色彩练习二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确切地说是指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又称光度,亮度或深浅度等。纯度:指颜色的纯粹程度和饱和度,又称饱和度、鲜艳度。色彩不掺杂黑、白、灰的颜色,正达饱和状态,其纯度就高,纯度愈高其颜色就愈鲜艳。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11 篇8

五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观察物体第1课时。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课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观察较为抽象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和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能正确辨认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本课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例如,课本39页下面做一做,根据看到的一个面进行猜测,可能是两个什么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观察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注重知识发展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渗透互相帮助,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所观察的位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理解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是:辨认两个物体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演示法”“观察讨论法”“引导探究法”,创设 1

猜测、验证与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说学法 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游戏、观察、根据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的个性特征,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用以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观察实践,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五个环节: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课前作业成果,组内成员互相说一说“观察一个长方形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几个面?什么时候只能看到一个面?两个面呢?”等问题,组员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然后小组代表上台展演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等!由此引出:因为看物体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会有不同的收获,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由此引出课题《观察物体》。我这里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演示法”“观察讨论法”等教学法。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观察一个立体图形

首先,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长方体小药箱,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通过观察讨论,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其次,做游戏,猜物体:先后出示三个物体并同时展演ppt,让同学们围绕着老师转,分别指出ppt中图片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这样使学生能熟练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然后,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观察其他的简单立体图形,如正方体、球、圆柱等,看一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并在观察汇报表1中使用尺规把它画下来!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扩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准备。

最后,个别代表上台展示观察结果,老师及时引导和规范!我这里主要采用了 “演示法”“观察讨论法”“引导探究法”等教学法。

2、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 首先,观察圆柱和球,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然后,做游戏,猜物体:出示一个圆形和正方形组成的一幅图,判断他们是什么物体,并引导孩子说明理由。使学生明白只观察到物体的一个面是无法判断出它们是什么物体的,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观察事物的做事原则。我这里使用到了“观察讨论法”“引导探究法”的教学方法。

(三)联系实际,理解运用;

首先,做练习八第1题,检查学生能否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一个立体图形的形状。

其次,做练习八第3题,检查学生能否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再次,我用四个正方体摆出一组立体图形,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手中教具摆出一样的图形,小组内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将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画在观察汇报表1的背面,同时请小组代表上讲台贴图展示观察结果。

最后,以同样的方式再出示一组立体图形,小组内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汇报展演。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生汇报,补充,来完成本课的总结。

(五)教学板书与设计

我的板书内容是: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我在板书设计时显示出“突出重点、简洁明了、概括性强”等特点!

以上是我对《观察物体》一课的说课设计,谢谢大家!

香洲第二十一小学梁德君

上一篇:在家去痘印最简单方法下一篇:18年度餐饮酒店经营管理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