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复习资料

2024-09-20

高一下学期复习资料(通用10篇)

高一下学期复习资料 篇1

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社会生活构成: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

1、我们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中学生应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参加选举活动、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活动、参加政治社团活动等)

高一下学期复习资料 篇2

一、分轮复习, 夯实基础

1. 一轮复习.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高中数学知识, 并初步形成知识体系, 积累了一些解题的经验.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诸如答题不规范, 运算能力差, 知识不能纵横联系等等.

2.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是学生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与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 对讲练、检测、分析提出了较高要求, 因此, 针对一轮复习中暴露的问题, 要层层推进, 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对新课程标准理解深透, 研究深入, 把握到位, 明确“考什么”“怎么考”“考的深度如何”;二是教师讲解、学生练习要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 做到减少重复, 突出重点, 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所得;三是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要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 使学生变模糊为清晰, 变杂乱为整合, 变孤立为统一, 学生查缺补漏, 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四是练习检测与高考要对路, 做到难度适宜、梯度适中, 重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五是规范学生的答题思路与答题格式.

同时, 我们还应看到, 近几年来, 高考数学试题已逐步完成了由知识型试题向能力型试题的转化.在突出能力上表现为每年“跨小步, 不停步”“稳中求新”的大趋势, 虽然年年有新题型、新情景出现, 但总体还是稳定的.所以复习的着眼点是放在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上, “以不变应万变”,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认真安排冲刺阶段复习计划

如何复习, 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 通过备课组活动交流学习的心得与认识, 对高考“考什么”“怎样考”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 才能讲深讲透、讲到位.在集体备课上要统一进度、统一认真研究近几年新课标高考试卷, 并从考点、难度、题型、2014年会怎样考等作交流, 认真研究考纲, 并与去年的考题作对比, 找出变化, 才能使复习更有效.鉴于此, 复习安排要做到“一个重视, 三个加强, 三个突出”.

1.一个重视

重视课本.课本是基础知识的载体, 是几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指导性.但第一轮复习中许多学生往往犯抛开课本, 舍本逐末的毛病, 因此, 冲刺阶段要指导学生回归课本, 依“纲”固“本”, 挖掘课本的潜在功能, 对课本典型问题进行引申、推广,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三个加强

(1) 加强客观题的解题速度和对正确率的强化训练.

一方面在平时讲评中要不断强化选择题的解法, 如特值法、数形结合、代值检验、排除法等, 另一方面要定时定量进行训练, 每周安排一节课训练或每节课先安排十分钟训练, 通过训练, 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让较好的同学都能在45分钟以内完成12道选择题和4道填空题, 并且能够把分数提到60分左右, 较差的同学至少也能做到40分.

(2) 加强思维训练, 规范答题过程.

一是审题关, 审题要慢, 答题要快, 要逐句逐字看题, 找出关键句, 发掘隐含条件, 寻找突破口.二是运算关, 准字当先, 争取既快又准, 为此, 平时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中间结论显得很有必要. 三是书写关, 要求学生一步一步答题, 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达, 培养学生答题条理清楚、规范简洁的习惯.在复习中我们要组织学生学习高考评分标准, 让学生学会踩得分点, 正所谓“不怕难题不得分, 就怕每题都扣分”.四是题后反思关, 做题不在多而在精, 要以少胜多, 贵在反思, 形成题后三思:知识提取是否熟练?方法运用是否熟练?自己的弱点何在?熟练的前提是练熟, 能力的提高在于反思.要求每位学生准备错题集, 注明错误原因与反思心得, 时常翻阅.

(3) 加强代数与几何的有机联系.

近年来的考题中, 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解法代数化”, 代数与几何联系考查明显加强了.因此, 在复习过程中, 代数、几何“各自为战”的现象必须根治,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有意识将它们有机结合.

3.三个突出

(1) 突出基础知识的地位与基本方法的运用.

高考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的分值之比约为3︰5︰2.这就启示我们在平时复习中应稳扎稳打, 把数学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吃透, “重视分析”“注重方法”“强调思维灵活”“培养学习潜力”. 掌握各类题型的通性通法, 不追求怪、偏、巧, 努力提高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2) 突出变式练习与一题多解.

现在一些高考题就是把平时练习中的题目通过给出新的情景、改变设问方式、互换条件与结论等手段改编而成, 因而在平时复习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对一些可以改编的问题进行变式训练、题组训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类问题的本质及其通性通法, 同时要有意识进行一题多解,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丰富教学内容.

(3) 突出题干分析能力的训练.

一些学生遇到叙述较长的试题就产生畏惧心理, 尤其是概率统计的应用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阅读分析能力较低. 解决的途径是引导学生自己读题、审题, 把关键语句转化为数学式子, 再把所得的式子进行组合, 就得到函数表达式, 从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平时应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阅读材料加以训练, 如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题, 利用所给信息解题等.

三、做好试卷讲评工作

1.评学生的答题情况

讲评之前应做好有关数据统计, 包括全班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各分数段人数、各题得分率.

2.评试卷的命题情况

教师可将试卷的题目先按知识性题目、技巧性题目和思维性题目三种类型分类, 再根据试卷分析各题的得分率, 就可较为客观地知道考试中学生主要出错的题目在哪里, 是属于哪一方面的问题.

3.突出重点, 讲究针对性

一份试卷测试完后, 每题的得分率不尽相同, 讲评时所花精力与时间也应有所不同.必须针对学生实际, 讲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教师在讲评时要有所选择, 重点应放在得分率在0.3~0.7之间的题目, 结合学生存在的易混点、多错点, 讲清每道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在高考中所占的地位, 考察角度, 考察的能力层次.

4.以题带面, 综合复习

讲评时, 要引导学生领悟并思索解题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 查漏补缺, 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和结构化,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综合、运用及解题能力的提高.对具有较大灵活性的典型题要“借题发挥”, 教师要善于以题带面.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篇3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3分)

A.(liào)铐

(fèn)

(zhuó)有成效

纵横(bǎi)阖

B.(jǐ)予

(jiān)

言简意(gāi)

余勇可(gǔ)

C.(dòng)吓

(cì)候

命途多(chuǎn)

诗味(jùn)永

D.(qí)角

(hōng)笑

方兴未(ài)

时乖命(jiǎn)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他(马克思)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_____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2)他们承诺给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_____。

(3)即便是遭了笞刑,卡西莫多也没有认识到副主教克洛德表面上_____,内心却自私阴险。

A.而且权力文质彬彬

B.而且权利道貌岸然

C.但权利道貌岸然

D.但权力文质彬彬

3. 下列对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后世称为“亚圣”,主张君王应施仁政。《寡人之于国也》体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B.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多才多艺,能诗词。她以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为依据创作,自成一家,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因词作风格相似,与辛弃疾并称“二安”。

C.唐初,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 “初唐四杰”。《滕王阁序》是他记述盛会的序文,是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

D.《秋声赋》是欧阳修的名篇,也是宋代文赋的典范。该篇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立意新颖。

4. 在一次辩论会上,主持人讲了下面一个故事,请你根据以下内容引出甲乙两方辩题。要求:双方辩题语言要简洁,具有可辩性,不超过10字。(6分)

两个失败者沮丧地躺在屋子里,同时看到下面的情景:

一个蜘蛛要在天棚的拐角处结网,它向另外一面墙荡过去,在即将接近那面墙壁的那一瞬间,它掉了下来——这是它第七次失败了。

蜘蛛的举动触动了他们。

甲说:可敬的蜘蛛,你怎么那么自信执著!我是人,难道不如一只蜘蛛吗?我要振作起来!

乙说:可怜的蜘蛛,你只要稍微改变一下爬行的方向,就可以成功。我是人,不是蜘蛛,我要重新选择方向!

(1)甲方辩论题目: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2)乙方辩论题目: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5. “她一言不发地走进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在送水一幕中,爱斯梅拉达并没有说话,请你以爱斯梅拉达的身份对卡西莫多说一句话,字数在10~20之间。(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巴尔扎克葬词(节选)

雨 果

各位先生:

现在被葬入坟墓的这个人,举国哀悼他。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一位思想家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惊,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诸位先生,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一时代,也将流传于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 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华卓著,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拉伯雷;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觉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行列。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发掘内心,解剖激情。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和各个人的深渊,巴尔扎克由于他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们时代的聪明才智,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什么是天意,于是面带微笑,泰然自若,进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他的这种研究不像莫里哀那样陷入忧郁,也不像卢梭那样愤世嫉俗。

这就是他在我们中间的工作。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崇高而又扎实的作品,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从今以后,他的声名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他的去世惊呆了巴黎。他回到法兰西有几个月了。他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希望再看一眼他的祖国,就像一个人出门远行之前,再来拥抱一下自己的母亲一样。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的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冲突与仇恨。在他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中。

站在这里的诸位先生,你们心里不羡慕他吗?

6. 作者说“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天才”一词在演讲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揣摩下面的不同译文,任选一句,说说哪种译法更好及理由。(3分)

(1)A. 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B. 人民哀悼的,是死了有人才的人;国家哀悼的,是死了有天才的人。

句好,理由:

(2)A. 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

B. 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到目的地,抓住了现代社会肉搏。

句好,理由:

9. 仿照文中画线语句的结构形式,另写一句话。(3分)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雷雨》的多种阐释(节选)

钱理群

曹禺正是在提醒读者、观众要注意他的《雷雨》的诗性特征:他的主体生命的投入,情感、情绪以及对宇宙间、人的命运中一些不可理解的东西,人的生存困境的形而上的思考与探寻……于是,人们穿透过戏剧的情节,人物的性格,注意到了曹禺的意象与观念。

首先是“郁热”。这是戏剧发生的自然背景——剧本中一再出现的蝉鸣,蛙噪,雷响,无不在渲染郁热的苦夏气氛,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雷雨》是一出“夏天的戏剧”。同时,这也暗示着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至生命的存在方式,并且显然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生命感受与体验。

于是,人们发现,《雷雨》里,几乎每一个人都陷入了一种“情热”——欲望与追求之中。周冲充满着“向着天边飞”的生命冲动,这是一个永远不能实现的追求绝对理想的精神幻梦。繁漪、周萍、四凤则充分表现了人的非理性的情欲的渴求,尤其是作者倾心刻画的繁漪,她更有一点原始的野性,更充分地发展了人的魔性。鲁大海也同样满蓄着反抗的、破坏的、野性的力。_____________但所有人物的所有这一切“情热”(欲望与追求),人在剧中又被一种人所不能把握的强大的力量压抑着,几乎每一个人出场时都嚷着“闷”,繁漪更是高喊“我简直有点喘不过气来”。这象征着生命的“热”力的“郁”结。超常态的欲望与对欲望的超常态的压抑,二者的撞击,就造成了人的巨大的精神痛苦。由此而引发出的,是极端的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雷雨式”的性格,近乎疯狂的,白热,短暂的“雷雨式”的感情力量。这是一种自我毁灭。

于是又有了“挣扎”与“残酷”的发现。

在整个第三幕里,四凤始终处于中心位置。这是颇耐寻味的:所有的人都死死地抓住她,借以解救——周冲把四凤看做“引路人”,想仰仗她的帮助,一起走到理想地,因而也是现实中永远得不到的“我们的真世界”里去;鲁妈恳求四凤不要重走自己当年走过的路,以使自己永远地摆脱发生在昨天,今天又重唤起的噩梦;而周萍,他是把四凤作为能够“把他从冲突的苦海中救出来”的“心内的太阳”的,他要借助于流动在四凤身上的青春的热血,灌注于自己的生命的空壳内,使之有力量打开“狭的笼”,离开“这个能引起人的无边噩梦似的老房子”。在这里,无论是周冲,还是鲁妈,周萍,都表现出一种要从现存的不可忍受的生存方式中“挣扎”出来的强烈欲念,然而不但他们自身没有自我挣扎、自我解救的力量,而且在他们生活的环境里,也没有发现任何足以改变他们的生存状态的外在力量。于是,他们就只有心造出一个充满美和力的幻影,这就是四凤。而这一切绝望的挣扎又反过来给现实的四凤——一个没有文化,多少有些虚荣心的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加以她不可能承受的超负荷的精神压力。前述所有的人的挣扎的努力,在四凤的感觉中都成了一种威逼:周冲逼她一起飞,鲁妈逼她对天发誓,周萍逼她幽会,这都隐含着一种残忍,而且令人恐惧——舞台上那一声声的雷响,正加深着这种恐惧感。这不仅在生理上会造成可怕的后果,而且精神上的压力也已超过了这些善良的男女所能承受的心理极限。于是,他们终于走到了最后——最有理由活着,对于死亡最没有思想准备的四凤与周冲死了,而经历了这一切,最不愿意活着的侍萍与繁漪却偏偏活了下来——这结局是残忍并且令人恐惧的。这样,我们终于把握住了在曲折的情节背后蕴含着的曹禺式的观念:“挣扎”与“残酷”。这在《雷雨•序》里,已有过明确的表述。

这“挣扎”与“残酷”,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悲凉”与“恐惧”,都是曹禺对生命,对人(特别是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及其审美形态的独特发现。

10. 第一段“曹禺的意象与观念”是指哪些内容?请结合全文概述。(6分)

答: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阐发“郁热”的?(4分)

答: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结合教材,仿照第三段中对“情热”的几个例释,在横线处填上鲁侍萍或周朴园的“情热”表现。(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作者为什么说“这是颇耐寻味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4. 下列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季氏将有于颛臾

百忧感其心,万劳其形

B.无乃尔是

是寡人之

C.陈力就,不能者止

不欲与廉颇争

D.则将焉用彼

萍水逢,尽是他乡之客

15. 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① 危不持,颠而不扶

② 襟三江带五湖

B.之:① 吾恐季孙

② 乃其一气余烈

C.于:① 而谋动干戈邦内

② 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D.以:① 何伐为

② 因为长句,歌赠之

16. 孔子不赞成“伐颛臾”的理由有哪些?请分条概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请仿照示例,从下面的文句任选两条加以评点。(4分)

示例: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评点:季氏借发兵讨伐颛臾以削弱鲁君实力的“醉翁之意”,一语道破;同时也有力地批驳了冉有的观点。

(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任意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选择一个造句。(4分)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翻译下面的文句。(6分)

(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5处)。(5分)

秋 声 无 形 也 却 写 得 形 色 宛 然 读 之 使 人 悄 然 而 悲 肃 然 而 恐 真 可 谓 绘 风 乎 矣(钟惺《山晓阁选宋大家欧阳修庐陵全集》卷一引)

五、(16分)

21.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第二联“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请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如何描绘了景物的特点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曾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名句填空。(8分,任选8题)

(1)蜀道之难,_____________。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4)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

(5)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

(6)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

(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

(8)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

(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_____________’。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六、(60分)

23. 作文。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同,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于是雨果把外出的所有衣服锁进柜子里,把钥匙扔进湖里,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心写作。文学著作《巴黎圣母院》就是这样写成的。是的,在漫漫人生路上,往往只有不留下退路,才更容易赢得出路,当我们难以驾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致志前行时,不妨也采取一些斩断退路之举,逼自己全力以赴寻找出路,走向成功。

请以“不留退路,才有出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 A[B.离间(jiàn)C.隽(juàn)永 D.犄 ( jī )角]

2. C(“但”表转折;“而且”表并列、递进。“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与“义务”相对;“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道貌岸然”形容形态庄严,现多讥讽意;“文质彬彬”形容人文雅朴实或文雅有礼貌)

3. B(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词多婉约;辛弃疾,字幼安,词多豪放,为两派代表人物。并称“二安”,是因号与字,而非风格)

4.(6分)(1)面对挫折要坚持不懈;(2)面对挫折要重新选择。

5.(3分)提示:说话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以及场合。

6.(4分)① 高度赞誉巴尔扎克,把他看成一个比武力统治者更伟大的精神统治者。 ② 照应本段开头一句话。

7.(4分)① “天才”一词包含了“思想家”、“作家”和“诗人”的意义,是对巴尔扎克最好的评价。 ② 更能表现雨果对巴尔扎克的推崇和景仰。

8.(3分,选出好得1分,理由2分)(1)A句,理由:反复强调巴尔扎克是受国家、人民尊重的天才,更能表现雨果对巴尔扎克的推崇和景仰。(2)A句,理由:“奔向”强调过程,而“奔到”强调结果;B是病句。

9.(句式1分,内容符合要求1分,语句通顺1分)示例:(1)他的一生是贫穷的,然而也是富足的,他的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还多。(2)他的一生是孤独的,然而也是幸福的,他的朋友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10.(6分)① “郁热”(或:欲望与追求); ② “挣扎”与“残酷”; ③ “悲凉”与“恐惧”。

11.(4分)① 自然背景:剧本中一再出现的蝉鸣,蛙噪,雷响,无不在渲染郁热的苦夏气氛; ② 暗示着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至生命的存在方式,并且显然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生命感受与体验。

12.(2分)(即使是侍萍,周朴园)对充满痛苦的初恋的极其复杂的感情反应,正表明了对曾经有过的情爱的难以摆脱。(周、鲁两人任选其一即可,答案必须包含矛盾、复杂的感情反应以及难以摆脱之煎熬两方面1分,另语句衔接通顺1分)

13.(4分)① 他们都表现出要从现存的不可忍受的生存方式中“挣扎”出来的强烈欲念,但自身却没有自我挣扎、解救的力量,也没有发现任何外在力量。 ② 四凤是他们心造的充满美和力的幻影,而这绝望的挣扎又反过来给现实的四凤加以她不可能承受的超负荷的精神压力,这是一种“残酷”。(答案必须包括“挣扎”和“残酷”两方面,意对即可)

14. C(职位、位次。A.古代战争、祭祀为军国大事;事物。 B.指责,责备;过错。D.辅助的人;指代对方)

15. B(助词,的。A.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C.介词,表处所,在;介词,表比较,比。D.介词,“因为,凭”皆可解;连词,表目的,来)

16. ① 先王封国,不可伐; ② 邦域之中,不必伐; ③ 社稷之臣,不当伐。

17.(4分)(1)针对孔子的批评,冉有自我辩解,将责任推给季氏。(2)孔子抓住了要害,用比喻指出是管理者、辅佐者的过失,使冉有、季路难辞其咎。(3)一针见血,指出冉有的说法纯粹是侵略者的强盗逻辑:明明是自己要去侵略、消灭人家,却找借口说是因为人家对自己构成威胁。

18.(4分)“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祸起萧墙”。造句略。

19.(6分,每条2分)(1)所以远方的人不归服,就修整文德教化来使他们臣服。(2)认真地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 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3)关山路远,行步艰难,有谁来可怜走投无路之人?

20. 秋声/无形也/却写得形色宛然/读之使人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真可谓绘风乎矣

21.(1)(2分)“入”字平中见奇,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泻,壮浪形骸的气势,与江流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寥廓高远的境界;又展现诗人高亢激越,乐观开朗的情怀。(2)(2分)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3)以下两说均可。① 古人说法不正确。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的情思,而又不直说,反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侧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紧扣“送别”的诗题,与开头两句写诗人离蜀远游的诗意遥相呼应。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构思巧妙,言有尽而情无穷。 ② 古人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全诗没有一个字提及“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这首诗并不是什么赠别朋友,而是诗人自己在远离故土之际向家乡告别。(4分,意对即可)

22.(8分,任选8题)(1)难于上青天(2)不尽长江滚滚来(3)同是天涯沦落人(4)此情可待成追忆(5)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6)杨柳岸晓风残月(7)怎一个愁字了得(8)秋水共长天一色(9)望尽天涯路

高一政治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篇4

一、填空题、选择题部分以复习练习册为主

书中重点考试页码:3、9、11、12、26、29、39、41、45、55、56、58、61、68、72、73、78!!

二、主观题部分复习提纲:

1、什么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职能?

2、家庭投资理财应遵循的原则?

3、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5、现代市场的特征?市场交易的原则?

6、市场经济的作用?

7、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8、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高一下学期复习资料 篇5

Ⅰ. 单词拼写

1. There is n ________(怀疑)that he

答案:entrance

5. After a lng ________(辩论),the bill was passed.

答案:debate

Ⅱ. 选词填空

at war;in search f;n dubt;thin highl f;in return fr

1. The hungr b rushed int the huse ________ sething t eat.

答案:in search f

2. The b’s father ________ the an wh saved his sn fr the lae.

答案:thins/thught highl f

3. Thse cuntries have been ________ fr a lng tie. Peple there suffer a lt.

答案:at war

4. I wr hard ________ thse wh care fr e,help e and lve e.

答案:in return fr

5. There is ________ that he will be punished fr what he has dne.

答案:n dubt

Ⅲ. 易错模块

1. (高考辽宁卷)Please reain ________;the winner f the prize will be annunced sn.

A. seating B. seated

C. t seat D. t be seated

解析:选B。本题考查动词用法。句意:请在座位上坐着;很快就会宣布获奖者。seated是形容词,表状态,此处作表语。reain/be seated“保持坐着的.状态”。

2. It was alread past idnight and nl three ung en ________in the tea huse.

A. left B. reained

C. delaed D. deserted

解析:选B。句意为:早已过了半夜,仅有3位年轻人还留在茶房。reain作系动词可跟名词、介词短语、现在分词、过去分词,不定式的被动式作表语。

3. It reains ________whether i’ll be fit enugh t pla in the finals.

A. seen B. t be seen

C. seeing D. t see

解析:选B。考查动词辨析。reain t be dne“有待于……”,因为it是动作的承受者,所以用了动词不定式的被动语态。

4. I’ afraid we’ll have t wr extra hurs fr there are still se prbles ________.

A. reaining t settle B. reaining t be settled

C. reained t tal abut D. t reain t discuss

答案:B

Ⅳ. 语法专练

本单元语法——定语从句(Ⅲ)

1. The lecture was called ff five inutes befre it was suppsed t start, ________ ade the audience angr.

A. what B. that

C. when D. which

解析:选D。考查定语从句。which ade the audience angr 为非限定性定语从句,which是关系代词,指代整个主句的内容。

2. Nw their tals have reached a e stage ________ ne side ust give in t the ther.

A. which B. that

C. where D. hw

解析:选C。考查定语从句。当先行词为stage,case,psitin,situatin,degree等词,且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作状语时,关系词通常用where。

3. He gave us anther piece f advice, ________f great help t the research wr.

A. which I thin is B. which I thin it is

C. I thin which is D. I thin it is

解析:选A。 which引导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在从句中作主语,I thin是插入语。

4. Rescuers are still searching fr the ther 19 issing iners, ________survival chances are sall.

A. wh B. which

C. wh D. whse

解析:选D。关系代词在从句中作定语,故用whse代指. . . issing iners’。

5. A war is s cruel that it alwas causes great lsses, ________has happened in Iraq and ther cuntries.

A. what B. which

C. as D. ne

高一下学期复习资料 篇6

复习课怎么上?怎么上效果更好?始终是一线教师孜孜探求的一个课题,也是对教师个人能力的极大挑战。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师应该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主动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本学期高一年级已于上周进行了考试,作为本学期最后一次课,对本教材所学内容作以复习回顾,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为此,笔者围绕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科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信息技术知识竞赛”的复习课,试图通过小组知识竞赛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互帮互促,在回答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点,不断完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其信息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合作、竞争、游戏的氛围中体验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并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个展示个人风采的平台,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通过知识竞赛这种形式将本教材内容进行简单回顾,让学生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点加以巩固,并能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对教材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教学目标的统一。

三、教学对象分析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程也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但对于一些具体的知识点学生还存在差异,因此,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从一个全面宏观的角度把握教材内容,特别是与自己学习生活紧密相联的知识点更要重点把握,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小组间的知识竞赛活动,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几个操作题目的训练,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创造性思维,提高其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能利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互帮互助,在竞争与协作中学会与人相处,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培养有序竞争的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主义观念,进一步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五、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完善认知结构,发现知识漏洞,及时进行必要的整改。

2. 教学难点

课堂上竞赛活动的有效调控。

六、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借鉴知识竞赛的形式,组织3轮竞赛活动,第1轮为“实力对决”,主要是选择性题目,各小组通过抽签决定本组专题,然后各组轮番回答;第2轮为“争分夺秒”,主要是填空或问答的题目,越早给出答案者得分越多;第3轮为“团结协作”,主要是实践操作题目,小组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题目的数量和质量越好,得分越多。最后师生统计积分,给予表彰奖励,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寓教于乐,在竞争和游戏中不断完善认知结构,提高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

2. 教学过程

八、教学评价

1. 小组评价

本节课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课前把各小组的积分表写在黑板上,随着竞赛活动的进行,及时记录各小组的得分情况,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热情。由于各小组的积分情况完全展现在黑板上,这样各小组学生的实力和水平也就一目了然,最后,教师根据各小组的积分情况评出优胜小组,给予表彰与奖励,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 学生自评

本教学环节可事先通过“问卷星”网站(或其他相关网站)把学生自评项目的各个评价内容以问卷的形式发布到网上,学生通过访问相应的网页填写问卷,这样就可借助此平台及时统计出各个学生的得分情况和自我评价。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于采用了游戏的形式,使相对枯燥的复习课变得活泼起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第一,课堂气氛很热烈,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紧张而快乐,学生大多注意力比较集中,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第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都很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为本组挣积分的激情高涨;第三,巩固了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各个章节的重难点和基础知识;第四,通过团结协作加强了学生之间的联系和情感交流,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第五,充分暴露了学生的知识漏洞,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切实的依据。另外,就是在各个环节中可故意设置一些课堂教学中未涉及的疑难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充分挖掘其潜能,为学生的自我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一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抢答设施,造成部分环节场面有些失控,教师难以把握;二是由于各个班级学生个体的差异,三个环节题目的难易程度和课堂容量不好掌握,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难消化;三是“实力对决”环节中,由于每个小组只负责本组专题的问题,对其他组问题的掌握情况无从知晓,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参考文献

[1]鄢鹏.“化学知识竞赛”活动课教学设计与实施[J].化学教育.2008 (8):32-34.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篇7

甲卷必考题(142分)

一、 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4题。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如今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相册,看见一张十几年前我在这园子里照的照片——那个年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再远处就是那座古祭坛。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我按着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着照片上它枝干的形状找,肯定那就是它。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有一天我在这园子里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哟,你还在这儿哪?”她问我:“你母亲还好吗?”“您是谁?”“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跑到这世界上来玩真是玩得太久了。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边的路灯下看书,忽然从那漆黑的祭坛里传出一阵阵唢呐声;四周都是参天古树,方形祭坛占地几百平米空旷坦荡独对苍天,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唯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足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古不散。

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

那时您可以想象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象是一个老人,无可质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还可以想象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可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闹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1. 仔细阅读本节文字,你认为本节主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在第二段中描写了从那漆黑的祭坛里传出一阵阵唢呐声。作者这些精心描写的深刻用意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快结束时,作者写道:“当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吗?”这两句简短的话含有意味深长的“潜台词”。请你揣摩文意,尝试一下用同样简练的语言把这些“潜台词”的意思表达出来。(6分)

(1) 当然,那不是我。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但是,那不是我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完这篇文章以后,你对人生包括死亡是怎样看待的?请用几句简洁的语言表达你的真情实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5~8题。(18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如泥沙?使负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 后人哀之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A. 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 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 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 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6. 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 南亩:泛指农田

③ 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 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 独夫:孤单的人

⑥ 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 楚人:指刘邦

⑧ 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 ①④⑤⑦ B. ②③⑥⑧

C. ①③⑤⑧ D. ②④⑥⑦

7. 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 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 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 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8. 翻译下列句子。(9分)

(1)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下学期期末总结 篇8

在酷热的夏天中结束了期末考试,虽然我的成绩由期中的年级第五名跃居到年级第一名,我有些兴奋,可是当我得知初中同学在66中、14中的成绩时,我的成绩又算得了什么呢?静下心来,还是好好地想一想,好好地总结一下吧。语文:虽然我拿到了高分,但是得力于这张考试试卷的简单,课外的一些知识没有很多,这正是我薄弱的环节。据老师说,这张试卷和高考的试卷相差很远,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多读一些课外的书籍,了解一些课外的知识,这是我将来的努力方向。

数学:这次我的成绩极大出乎我的意料。平时,我在数学方面下的工夫很大,问老师题、做题,而成绩告诉我“付出不一定有回报”。可能是我的压力太大了,总是怕别人会超过我,其实问题的根源是我的知识仍然存在漏洞,不能将知识夯实和灵活运用,导致对自己的不自信,压力也由此产生,是我被我的不自信打败了。要达到知识的扎实和灵活运用,有两种手段:一是聪明,二是勤奋,而我属于后者。我的行动也证明了我比较勤奋,而且今后我也不放弃我的勤奋,因为聪明注定不可能战胜勤奋。我付出了,而我得到的回报就是知识的不断丰富和积累!考试只是对知识是否丰富和扎实的检测,静下心来,平静地面对考试,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英语:英语考试拿了年级第一名,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人要把目光放的长远些,出了63中86分的英语试卷或许就拿不出手了。

物理:我平时不怎么写物理作业,也不经常问老师题,而这次却考及格了。也许是以平常心来面对考试发挥了重要作用。

化学:化学这次考80分比较令我满意,虽然80分和最高分90多分相差不少,但是付出和回报总是成正比的。

文综:高二分班我报的是文科,不用说,文综成绩自然是顶呱呱。政治90、历史92位居年级第一,地理81也是名列前茅。唯一需要努力的就是把数学成绩提上去,这样才能在文科班鹤立鸡群呀。

高二面临着分班,这就意味着高一(2)班将会被拆散,就不会再有高一(2)班了,而我也将面对新的老师和同学,要开始新的集体生活。所以,我要珍惜我在高一(2)班一年的集体生活!

高一下学期学生评语 篇9

2. 你为人友善,与同学友好相处。在老师眼里,你是一个聪明的学生。学习上目的明确,有一定的自觉性和上进心,本学期各方面表现有较大进步,但成绩还有波动。希望今后加强紧迫感,深刻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全新的面貌和高度热情投入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争取在学习上更上一个新台阶。

3. 你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学生,对待同学总是谦虚友好,对待学习总是毫不怠慢,深得老师同学好评,被评为“最有礼貌的人”。 学习目的明确,进取心强,成绩优良,希望你平衡心态,争取各课平衡发展,做一个全面发展、高素质的海中学子。

4. 该生能很好地履行中学生行为规范,能始终严守班规校纪,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在学习上肯下功夫,勤学好问,努力钻研,成绩稳定上升。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劳动积极。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且综合素质高的好学生。

5. 你性格开朗乐观,待人真诚,对老师彬彬有礼,待人接物得体,能乐意接受老师的建议。关爱班集体,有极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能出色地完成工作。学习上好学好问,成绩优良。希望继续努力,充满自信,坚信自己的实力,同时总结方法,相信你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6. 喜欢看你的作业,整洁怡人;喜欢看你上课的样子,专注投入。你安静稳重,刻苦塌实,你总在默默地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英语进步很明显,而且一直保持着优势;但理科的学习似乎已成了拦路虎,让你产生了畏惧心理。但我要告诉你,唯有树立必胜的信心,加上勤奋的努力和刻苦的思考,才能达到理想的成绩。希望你能为自己树立更高远的目标,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去,别忘了有我为你加油呐喊!期盼着你的进步!

7. 你待人诚恳,为人坦率大方,浑身充满热情与朝气。尊敬师长,善解人意,能体谅父母、老师的良苦用心。组织管理能力强,是名副其实的“十佳学生干部”。学习态度、习惯也有很大改进,成绩优秀。点点滴滴的进步,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在通往知识的顶峰的路上充满荆棘,望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8. 你性格谦和,懂事善良,积极追求进步,尊师爱友,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乐于为班级出力,在运动会、科技节中均表现不错。学习认真,作业一丝不苟,但成绩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希望在今后再接再厉,继续树立信心,加强紧迫感。要相信: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相信你会成功的。

9. 担任副班长工作的你,认真负责,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凡事任劳任怨,以身作则,深得同学们好评,是老师的好帮手。学习目的明确,有刻苦钻研之精神,踏踏实实,持之以恒的努力,成绩优秀。你是一个很有潜力和上进心的好学生,相信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高一英语期末复习方法漫谈 篇10

一、学好英语的根本途径

众多的教育专家对外语学习的方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国内知名语言学者王初明教授认为:外语是在交际需求的驱动下,在真实语境的体验里,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在积极情感的配合下,通过长期大量的语言接触学会的。就英语学习而言,大家首先需要创设一个愿景: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媒介,是助推大家未来学业和事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在以多元文化激荡碰撞为特点的当代社会,良好的英语能力是拓展自身国际视野和社会关系、高效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基本保障。

我们平时学习的关键则在于:尽可能多接触英语。对中国大多数学生而言,这种接触主要通过阅读和听力的方式展开,辅以说和写。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接触应当主要是与文末的接触。仅仅通过背诵词汇书的形式学习英语是舍本求末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因此,大家务必从文本的阅读中来掌握词汇和短语的用法,对于词汇的掌握尽量结合句子和语境。此外,适当的语言表达活动也是极有必要的。日常的阅读理解题并不能完全满足这方面的需要。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读后写”活动,即在阅读文本后针对文章内容进行写作,比如,以甸子的形式回答问题,用一段话概括文章的大意,改写故事的结尾,等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英语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和便捷,视听结合也是大家可以采用的、接触英语的另一方式,这将有助于大家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的提高。

二、学好英语的好习惯

依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以下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重要保障。

1.结合语境理解词汇和语法

词汇记忆是英语学习的重要任务,一些同学对此颇为犯难。解决的方法很多。由于英语是表音文字,背词汇的首要策略就是结合读音记忆,做到音形结合。在高中阶段,结合语境记忆单词则越发重要。比如,背诵satisfaction,可以结合look back on the past with satisfaction记忆。这样,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变得更加鲜活,印象更加深刻,也非常有利于日后的提取和运用。

同样,对于语法规则的掌握也要结合大量详实的例句。语法是对自然状态中语言使用规则的一种归纳,语用是第一位的。语法的学习要从例句分析开始,在例句的研读中体会语法规则,考查他们是如何表达意义的。此外,每学到一个新的语法现象,我们可以在大脑中加以“排演”(rehearsal),想象一个表达情境来运用规则。比如,学习虚拟语气时,我们可以利用其规则表达自己对过去的遗憾:If I hadlistened to the teacher's advice,I would havedone a better job in yesterday's test.

2.适时归纳、形成系统

英语语言知识复杂繁多,这就需要我们适时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各种知识组织成一个整体,以利于我们的掌握和运用。这个标准可以是话题、功能、意义、范畴、语法作用、词根词源、甚至仅仅是形式上的相似性等等。比如,从词根词源的角度,我们可以整理一下以consider为核心的词组的用法。

动词搭配1:consider sth./doing sth.(考虑……)

动词搭配2:be considered to do…(被认为做……)

动词搭配3:be considered as…(被认为是……=be regarded as…,be thought of as…)

名词搭配:take…into consideration(考虑到……=take…into account)

形容词搭配1:a considerate hostess(考虑周到的女房东)

形容词搭配2:have a considerable impacton(对……有相当大的、重要的影响)

这样的整理方式一方面结合语境以强化印象,一方面以旧带新、新旧结合,强化新知识的吸收效果。此外,该方法还从词义的角度,将意思相同、搭配相似的词汇知识加以整合。

3.在大量的阅读中体验语言

前面两者是英语学习的辅助方法,而大量的阅读则是通向英语王国的主干道。从现状看,同学们阅读英语的主要方式有课文阅读、试题阅读、报刊阅读、课外读本等,每种阅读方式应采用不同的处理策略。首先,课文是学习英语的主要材料,大家需要全面、深刻地掌握课文所承载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课文仅能满足最基本的学习需求,大家在试题阅读中会接触到更多的语篇,这些语篇是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重要材料。一方面大家需要关注如何快速地判断答案,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对阅读文本的后期加工,即做完题后对文章的词汇知识、话题信息、叙述方式进行一定的学习。同学们需要在做完题后问问自己:这篇文章有哪些好词好句值得学习?通过文章我到底了解了哪些新的信息?文章是如何组织和呈现信息的?唯有这样,“应试”方可转化为“促学”。

课文和试题语篇通常定位于精读,报刊阅读和课外读本则主要定位于泛读,其目的在于提高阅读的流畅度,在快速的阅读中巩固词汇和语法知识,获取丰富的百科知识。因此,大家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个性化地处理泛读文本。做读书笔记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促进自己对文本的学习和反思。大家可以利用笔记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分析阅读内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悟。

三、科学的考试策略

考试,不同于日常的学习,它是对学习结果的一种考查。因此,考试策略必然不同于平时的学习策略,每种题型都有其相应的解题步骤。了解并熟悉这些步骤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下面简述一下各种题型常规的处理方式。

听力开始前,大家首先需要快速浏览题目,借以了解听力文本的情境、话题和大意,同时形成听的目的,以便于自己能够专注于缺失的信息。在做单项选择题时,我们需要首先明确题干所表达的意义,根据表达意思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词汇。当前单选题的四个选项,用语法正确性角度看往往都能够填入题干,但只有一个符合句意。

与此一脉相承的是处理完形填空时,第一步就是跳过空格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意,第二步才是具体到每一段、每一句,根据文章的需要选择词汇。遇到难以决定的选项时,应该暂时略过,因为随着文章意思变得更加明晰和具体,你可以拥有更多的线索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做阅读理解时,大家应首先浏览文章后的问题,明确阅读目的,然后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并在此基础上定位每道题的相关段落和语句,适当加以研读,进而做出选择。

上一篇: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流程下一篇:传染病防治科上半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