戮力同心的读音及含义

2024-07-06

戮力同心的读音及含义(共9篇)

戮力同心的读音及含义 篇1

1 肉牛改良的方法

通过大力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加快肉牛改良, 淘汰不符合产肉性能的劣体质牛, 在保持投入不变的前提下, 重点解决饲料来源途径, 提高饲料质量, 改善饲料品质, 调制饲料的适口性和利用率, 从而提高肉牛生产性能, 促进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 完善疾病防控体系。

2 人工授精技术

人工授精技术是指人为地将一定量的产肉性状优良种公牛精液, 在合适的时间输入到母牛生殖道的一定部位, 使母牛受孕的方法。尽管现代繁育技术和遗传改良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在同心县人工授精仍然是迄今为止最为广泛而且最有成效的肉牛繁育技术。同心县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实行人工授精技术, 当时受限于经济和技术, 发展缓慢, 到90年代中期, 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 肉牛人工输精普及率几乎达到100%, 尽管这样, 有些地区的输精人员的技术尤其是偏远农村还不过关, 造成受胎率低, 影响了肉牛的生产性能, 导致养殖成本的增加。现在将输精技术的关键介绍如下:

2.1 准确把握输精时间

输精时间可以通过观察母牛发情时间、生殖道分泌物的性状、卵泡的发育状况来确定。发情观察, 母牛发情行为开始表现为走动频繁、食欲下降, 以后接受爬跨、食欲减退废绝, 再发展为不接受爬跨、恢复采食但采食量少;生殖道变化初期粘液性状开始稀少、中期量大且粘性很好、后期量少粘稠呈胶状, 此时可以输精。外阴变化表现为肿胀、粘膜浅红, 肿胀加深、粘膜深红, 肿胀消失形成皱褶、粘膜变粉白。从爬跨开始算起, 母牛的发情时间一般持续24h, 输精一般在发情结束即不接受爬跨后6h内进行。

能否使有受精能力的优质卵子和已获能精子在最适时期内受精, 直接影响到受胎率的高低, 生理条件下, 排出的卵子在输卵管内保持有受精能力, 卵子在输卵管壶腹部仍然具有正常的受精能力, 但到达峡部后卵子受精能力则丧失, 特别要掌握好适时输精。

2.2 切实掌握输精技术

通常牛都采用直肠把握子宫颈输精法, 完成输精前一切准备后, 进行精液解冻及装枪, 准备输精。

配种员左手臂戴上长臂手套, 用肥皂水沾湿, 按照直肠检查法插入母牛直肠, 把粪便掏净, 用清净水冲洗外阴部或用纸巾擦干净, 握住子宫颈后端。右手持输精枪由阴门插入阴道, 先向上斜插一段避开尿道口, 而后平插, 插入时左右手配合, 到达子宫颈口后, 左手固定子宫颈配合右手将输精枪插入宫颈口, 操作一定要轻柔, 接着再往里插, 穿过螺旋状组织, 通过子宫颈口内达子宫体即可注入精液。输完精液后, 抽出输精枪, 检查细管内的精液是否全部注入到子宫中。

3 经改良肉牛的生产效益

同心县积极引导养殖户走养殖规模化、棚舍标准化、品种优良化、饲草多元化、营销市场化、服务科技化的现代肉牛产业发展之路, 2012年, 同心肉牛市场交易活跃, 经济效益明显, 全年肉牛出栏上市交易的肉牛数量达10.5万头, 平均每头肉牛售价达到10480元, 每头牛平均投入成本9200元, 每头肉牛平均纯收入达到1280元。

目前, 宁夏回达清真牛羊肉食品有限公司、宁夏同心县阿伊河清真牛羊肉制品有限公司等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已初具规模, 牛肉产品的认知度和品牌的影响力也逐步得到了提升, 2012年全县牛肉产量达7560t, 牛肉加工企业已具规模。

4 同心县肉牛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含义及由来 篇2

1 指皇帝所在的都城。

2 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由于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一般都处在各诸侯国的中间,所以叫“中国”。后来又发展为凡是皇帝直接统治的地区都叫“中国”。

3 指中原地区。

4 指国内、内地。

5 指诸夏族(华夏族)居住的地方。诸夏地区不仅居住着汉人,也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人们把这个地区叫“中国”。

6 指诸夏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从汉代起,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19世纪以来,“中国”则指我国的全部领土,与古代的含义不同。

“中国”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的一个王朝——商朝。由于商朝的国都位于东、南、西、北各方诸侯国的中间,所以人们称这块土地为“中国”,即居住于中间的王国。

在古代,“中国”没有作为正式的国名出现,因为那时的王朝或政权,只有国号,而没有国名。那时所说的“中国”,主要是指地域、文化上的概念。

戮力同心的读音及含义 篇3

1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截止目前, 全县肉牛饲养量22.71万头, 其中存栏10.732万头, 出栏14.256万头, 全县进一步理清思路, 明确责任、创新机制、强化服务, 团结协作、扎实工作, 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强力推进肉牛产业发展, 肉牛产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截止目前, 全县培育了一批肉牛养殖场、合作社等规模养殖企业, 建设肉牛科技示范村51个, 发展20头以上肉牛养殖大户1300户, 为全县肉牛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肉牛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育肥牛年龄越来越小

现在肉牛绝大部分是3岁以下的小牛, 任其发展下去, 牛源将越来越紧张。

2.2 可繁殖母牛价格涨幅过大

可繁母牛数量偏少, 全县各乡镇大量从外省购进母牛。

2.3 繁殖、育种技术落后

初配年龄偏小, 许多养殖户在肉牛12~14个月龄就配种, 认为妊娠不影响身体发育, 又可提前受益, 妊娠期内又不注意饲养管理, 其结果往往造成初胎难产、犊牛出生后, 生长、发育迟缓, 同时也使母体本身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造成终生体重不足和产肉量不高。

2.4 犊牛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

个体养殖户在犊牛培育上早期不注意补充饲草料, 会因犊牛消化器官未能得到锻炼而降低犊牛的培育质量, 导致后期消化器官容量小, 采食量少, 消化能力差, 日增重必然也低。

2.5 资金不足、信贷困难

有许多养殖大户, 资金周转缺口大, 信贷又困难, 只能维持原有的经济形式。因此需要政府从扶贫、信贷资金上加大扶持资金, 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倾斜, 鼓励群众退耕还草养牛, 寻求更高的经济增长点。

2.6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

肉牛养殖以农户散养具多, 没有龙头企业拉动, 管理粗放, 效益低, 不能形成“统一供种, 统一防检疫, 统一饲养标准, 统一销售”的管理格局。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养牛户以初级产品形式 (犊牛或牛肉) 销售, 生产周期长, 成本高, 效益低, 收入少。

3 肉牛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适时推行肉牛生产的标准饲养

针对当前肉牛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的趋势, 进一步加强市场监测, 把握市场动态, 科学判断形势, 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一是引导个体养殖户选用正规饲料厂的育肥肉牛精料作为补充料, 也可选用其生产的专用预混料或浓缩料, 并按其推荐配方进行配制饲喂。二是做好犊牛的饲养管理。为了提高犊牛的培育质量, 要作好早期补充草料, 草料于初生期结束后就应提供, 开始可由其自由采食青干草。同时按犊牛的生长和特点配制犊牛料, 当采食量达到每天0.5k以上时便可断奶, 断奶后精料采食量会迅速增加, 待其采食量达到2kg时不再增加犊牛料, 只供给充足的青粗饲料即可。三是掌握最佳初配年龄。肉牛初配时间应以体重为主要依据, 初配体重以300~400kg为宜, 18月龄以上。同时大力推广冷配技术, 提高肉牛品质。

3.2 政府应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建设

搞好产品深加工, 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增加养牛户的经济效益, 从而推动全区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3.3 加强品种选育工作

电子文件的基本含义及管理原则 篇4

电子文件是什么?用计算机起草的文件草稿、修改稿都是电子文件吗?是否都需要归档保存?《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中对电子文件的界定是: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只要是在计算机中产生、运转的文件都是电子文件,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数码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录音笔录制的音频、扫描仪扫描后的图像等也都是电子文件。但是,这些电子文件是否需要归档保存,就要看它是否具有凭证作用和参考利用价值。

电子文件并不仅仅是我们通过计算机等设备所看到的那份信息,还要包括对其生成、运转的环境信息的记录,产生、修改的过程等信息的记录、修改内容及操作者的记录等。因为每—份电子文件在生成、运转的过程中都会依赖一定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并且同时在其生成的设备(如计算机、数码相机等)中留下相关的参数和痕迹,这些就是元数据和背景信息。例如,我们在计算机中点击某份文件的属性,会看到“常规”中显示:文件类型、打开方式、位置、大小、占用空间、创建时间、修改时间、访问时间等,这些内容就是该文件的一部分元数据和背景信息。所谓元数据,是指描述电子文件数据属性的数据,包括文件的格式、编排结构、硬件和软件环境、文件处理软件、字处理和图形工具软件、字符集等数据。而背景信息是指描述生成电子文件的职能活动,电子文件的作用、办理过程、结果、上下文关系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历史环境等信息。它们忠实地记录了电子文件生成和存在的环境及产生和运转的全过程,和电子文件信息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对于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有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日后在电子文件归档时,元数据和背景信息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管理电子文件时要遵循“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安全、有效,并对电子文件实行全过程管理,确保电子文件归档的质量”这一原则。

电子文件的真实性是指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即不论电子文件是由业务部门管理,还是由档案人员管理,它的内容和相应的元数据、背景信息都要与刚办结时完全一致,内容上没有被非法修改,形式上也没有发生改变。真实性是保证电子文件行政有效性和法律证据性的基础,是电子文件反映历史面貌,得以作为工作记录、社会记忆长久保存的前提。

电子文件的完整性是指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等无缺损。电子文件的完整性涉及:完整地收集、归档记录社会活动真实面貌所产生的全部电子文件;完整地收集每一份电子文件内容全部信息及相关元数据、背景信息。

电子文件的安全性是指电子文件所依赖的系统的安全,运转过程的安全,以及自身数据安全。电子文件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三点,一是电子文件在被起草或修改时很方便,且不留痕迹,这种易更改性为非法操作提供了便利;二是电子文件赖以生存的网络环境容易发生事故,如被黑客侵袭,这直接威胁了电子文件的安全;三是网络中对操作者身份认定的技术方法尚未彻底解决,使对电子文件合法操作者的权限控制变得十分困难。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电子文件的安全保存,需要防范和解决。

电子文件的有效性是指电子文件应具备的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包括信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等。有效性是电子文件存在和保存的基础,若保存的电子文件无法还原输出,不能被识别和读取,文件中的信息便成为了“死信息”,无论电子文件信息的价值有多大,都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微博含义及特点 篇5

微博的草根性更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或形成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可能,但无论哪种商业模式,都离不开用户体验的特性和基本功能。

便捷性

在微博客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微型博客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真正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博客的出现,已经将互联网上的社会化媒体推进了一大步,公众人物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网上形象。然而,博客上的形象仍然是化妆后的表演,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这样大的工作量对于博客作者成为很重的负担。“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客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背对脸

与博客上面对面的表演不同,微型博客上是背对脸的交流,就好比你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当你跟随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时,两三天就会上瘾。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使得微型博客用户体验的黏性越来越强。

原创性

戮力同心的读音及含义 篇6

一、美妙课堂的含义

“美妙”一词最早出现于三国魏刘劭《人物志·八观》中,意指:深奥、奥妙。后见于鲁迅在《集外集拾遗补编·致〈近代美术史潮论〉的读者诸君》中,其主要意思为:美好奇妙。所谓“美妙课堂”,顾名思义即美好奇妙的课堂,是师生追求的一种理想化的教学模式,是能带给学生美好奇妙学习体验过程的课堂,在此课堂中学生获得智力劳动的乐趣,感受学科知识的奥妙,体验学习过程的美好。

二、美妙课堂的本质

1. 美妙课堂妙在“重”学生

美妙课堂妙在“重”学生,承认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和其经验生长是美妙课堂的一个重要本质。美妙课堂的“重”首先就体现在“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根本”,做到课中有“人”,把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作为根本;其次体现在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关注学生是如何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怎样看待课程内容等一系列问题,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主学习生长经验的空间;最后体现在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有效地开展学习,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指导与点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质疑、归纳和总结,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感受到课堂学习的“美妙”之处。

2. 美妙课堂妙在“重”学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首先,美妙课堂体现在重视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做到学中有“情”,把握学生认知起点和思维起点,进而有效地修正教学过程;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敏锐地发现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并及时把控,做到因势利导,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堂实施“再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后,不要让预设“禁锢”学生的思维,任何预设都有值得完善的地方,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常常偏离预设的轨道,教师要及时分析学生思考方向,顺势而谋,合理地调整或修正教学预设,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3. 美妙课堂妙在“重”体验

过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建构和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自主学习、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很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建构知识时,能力得到发展,经验得到丰富,素质得到提升。首先,要善于让学生经历人类历史上知识突破的“经典时刻”,体现“再创造”的过程,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必要;其次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感知、探索、验证、交流,要启迪学生智慧,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人类最崇高的乐趣——认识的乐趣、智力劳动的乐趣、创造的乐趣;最后,要重视学生的“悟”,有些知识或道理不是学生“懂”或者“会”就可以了,而是要让他们亲身经历与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慢慢地去感悟、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三、美妙课堂的基本特征

1. 美妙课堂的人文之美

美妙课堂的人文之美,应该是心灵和情感的美。人文之美的课堂必然有美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感要得到极大的关注,并畅所欲言,敢于质疑;其次,要有美的师生关系,教学中需要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与“他”、“我”与“你”的),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中去;最后,要有情感和谐之美,教师要满腔热情地激励学生前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上进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美妙课堂的人文和谐之美,让每一个起来发言的学生体会成就感、幸福感。

2. 美妙课堂的艺术之美

美妙课堂要有艺术之美,首先,教师要重视教师的语言之美,语言艺术化的处理是美妙课堂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语言表达要有“风趣幽默”诙谐美、“引经据典”典雅美、“诗情画意”意境美、“言简意赅”精炼美,同时教师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也要体现出“美”,要使学生在课上获得审美体验;其次,要挖掘教材之美,如美的人物、美的故事、美的图案,呈现给学生的素材、课件要都要体现出美丽之处;最后,教师还需要美化教学流程,在教学方案设计、实施、反馈等环节要体现简约美、艺术美。

3. 美妙课堂的科学之美

美妙课堂要体现出科学之美,首先教学内容要有准确之美,需要教师科学处理教材内容,结构要鲜明条理性,内容要严谨科学,用词要准确,避免学生产生歧义误解;其次要有层次之美,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环节处理时也要体现出科学性和层次性,注重学生整体提高的同时,还要科学地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再次要有课堂提问和学生评价之“美”,课堂教学中要科学设置教学问题并根据不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对不同学生进行评价时也要区别对待,鼓励并有区别地评价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作业中也要体现美,要科学地设置学生作业,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区别好基础题和拓展题的布置等。

4. 美妙课堂的趣味之美

美妙课堂应当是个妙趣横生的课堂,首先要让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感受趣味之美,就需把教学知识直观化、感性化,让学生走到具体的情境中来,体会获得知识的趣味之美;其次教师要善于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适时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本身的趣味,让课堂学习变得美妙有趣;最后趣味美的课堂中游戏活动不可或缺,开展游戏活动可有效地缓解学生学习的紧张情绪,调动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游戏中学、趣味中学,真正体会美妙课堂的趣味之美。

基础教育改革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如何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课堂改革是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成败对教育改革和学生终身发展的意义非同寻常。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在管晓蓉校长的带领下,潜心研究、精心打造美妙课堂,努力让学生接受美好教育,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引领基础教育的未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加强对美妙课堂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希望所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希望所在。

摘要:美妙课堂的“妙”体现在“重”学生、“重”学情、“重”体验三个方面,“美”从课堂中的人文之美、艺术之美、科学之美和趣味之美四个方面来构建。从本质上说,美妙课堂是一种生长课堂、动态课堂、体验课堂,在此课堂中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感受知识的奥妙、体验过程的美好。文章旨在让学生接受美好教育,探讨美妙课堂的含义、本质及基本特征。

关键词:美妙课堂,美好教育,课堂教学,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22.

[2]上海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18-319.

戮力同心的读音及含义 篇7

关键词:合作学习,结构,互动

近乎全景式的关照持续丰富着合作学习的内涵和价值,有效弥合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距离。然而,课堂中“伪合作”、“半合作”、“不合作” 的现象依然存在,合作学习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体现。有人认为这是合作学习“重形轻质”的必然结果,但无论从“合作”到“合作学习”概念的延展,还是从理论论证到教学实践都负载着倡导者给予的各种价值取向和目标任务,对合作学习的内涵、基本要素的探讨抑或是对合作学习内在本质的追寻都从未停止过。可以说,对合作学习“质”的重要性已经有深刻且普遍认识,而对于“形”则略显不足。 “形”隐喻一定的模式,但又超越模式,其生成性既能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又充分考虑了未来发展的适切性。“结构”是合作学习倡导者卡甘教授及其团队的核心概念,是沟通学生创生思维、实现“真合作”的桥梁。合作学习需要结构,但仅停留在结构, 合作学习势必走向呆板固化的不归路,可没有结构合作学习却缺少通向实现真正合作的有力支撑。正如卡甘所说:“没有结构,学生经常不能在小组中有效地开展工作”[1]。因此,在特定的范围内,对结构的探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合作学习视域下的“结构”

结构与合作学习如影随形,虽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结构,但结构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得到普遍认可。有学者提出“合作学习课堂结构”[2],将合作学习课堂结构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把斯莱文、约翰逊兄弟和沙伦夫妇等合作学习专家对合作学习要素的归纳认为是对合作学习课堂结构一种横向的解读,从合作学习课堂结构纵向分为激发动机、建构小组、告知目标、展开过程和评估成果五个阶段。也有学者提出“合作学习小组结构”,“按照组织社会学的观点,合作学习小组内部正式规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就是小组结构,每个小组都需要有一套适合其目标、环境、技术及人员的结构,合作学习小组的结构要素包括地位、角色、 规范和权威”,明确指出“合作学习小组的结构是保证小组从学习目标制定到实施小组学习等各项活动有效进行的基础”[3]。美国Lynn S.Fuchs等人曾就小组结构(Wordgroup structure)和组容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进行了专门的实验研究,“通过角色,目标,应变和奖励的相依关系把小组‘结构化’”[4]。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强调活动具体期待行为, 并以文字形式张贴,以激发学生积极的反应;二是讲述参与规则,明确组员角色和责任;三是对遵守参与规则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分值和奖励。此外,有学者基于赫尔姆和凯兹(Helm,J.H.&Katz,L.,2001) 的研究,结合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一般原理,指出“在幼儿园课程中,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在结构化程度上由低到高,形成一个连续体,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可以在此连续体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并指出“整合概念或技能的教学”、“单一概念或技能的教学”位于连续体的右侧, 反映了以教师发起教学活动、教师决定教学内容和以完成教师预定教学目标为导向的较高结构化教育教学活动的特征[5]。这为活动设计指明了方向,为技能训练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对而言 , 合作学习 专家卡甘(Dr.Spencer Kagan)及其团队花费大量精力在结构(structure)本身的研究上。什么是结构?卡甘认为,“简单来说,结构就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描绘学生如何与教师、同伴和内容之间的互相作用”[6]。这意味着结构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促进互动,在结构中学生能体验如何与教师、同伴和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学生用以达到上述目的的有效策略。卡甘在《Kagan Cooperative Learning》一书中进一步指出,“合作学习结构是与内容无关的可重复使用的结构化序列,它体现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并使学生系统地相互作用”。这就像把具有合作学习属性的结构看成各种小程序或插件,嵌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时刻都感受到同伴之间的合作,进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敏感性,逐渐把合作技巧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卡甘对结构一词的诠释延伸了结构在合作学习中的运用价值,它并非是单一的操作框架,而是由多个不同结构所组成的结构群。过去,结构受语言隐喻所曲解,留有僵化、死板、生搬硬套的不良印象,扣上“顽固保守”的帽子。卡甘富于洞见地、并留有余地、最大限度地确保了结构在合作学习中的强大生命力,赋予了教师和学生无限的生成和思维创造空间。合作学习结构化不能以“非此即彼”来的观点和单一思维来否认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生成性。当然,这是有条件, 并在一定范围内的。我们认为,合作学习结构化是合作技能训练的结构化,尤其当小组成员对合作学习的操作步骤及相关合作技能尚未熟练掌握的初步阶段。在实施合作学习初步阶段,并非是让几个学生聚在同一个区域,要求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合作学习就自然而然地产生,而是需要一定的结构教会学生操作步骤(怎么做)、知道条件(在哪些情境下做)、评价与自我评价(成功的标准或积极回应)。

二、合作学习中结构的特点

1.结构体现PIES原则

尽管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异彩纷呈,形式多样,但它们是零散,无章可循的。卡甘认为合作结构是否有效取决于该结构能否体现和遵循PIES原则,PIES原则是区别其他形式的学习并促使合作学习走向 成功的关 键 。 PIES具体指Positive Interdependence(积极互赖)、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 (个人责任)、Equal Participation (公平参与)、 Simultaneous Interaction(同时互动)四个基本原则: (1)积极互赖包括“好处共享,合作必须”两个方面。 如果好处能共享、能把学生的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学生就会愿意主动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必须,意味着意识到个人无法独自完成任务,学生不得不开展合作。(2)个人责任。卡甘认为个人责任通过设置含有独特的(Individual)、公众的(Public)和被要求的(Required)三种成分来建立。“独特的”是指在执行任务时是个人的,得靠自己,不能依赖同伴。“公众的”是指个人的努力、负责的任务是公开的大家可见证的。“被要求的”是指个人的贡献不是自发的,而是共同任务所要求的。(3)公平参与。在合作学习结构中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后进生都有公平参与的机会,学优生无法独揽小组,后进生因为规则要求需要积极地参与问题的思考,并有分享、 表现自己的机会。(4)同时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师生互动效率低,而结构法强调生生互动,提高学生在同一时间的活动参与效率。

2.结构设计的灵活性

与其他合作学习法相比,“结构法则是站在更上位的教学设计的角度,用一个半开放性的框架将各种各样的合作学习方法(结构)整合到了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上,使合作学习与整个课堂教学融为一体”[7]。就结构法的教学而言,它强调教师具体行为指导和结构的目的性,而不是给他一个笼统的原则让他自己去决定如何组织课堂。“卡甘设计的不是具体的合作学习方略,而是一些小组可以运用的基本结构,这些基本的结构可以派生出若干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小组学习使用。经过研究,卡甘确定了7种基本结构:(1)课程构建结构。这类结构包括一些旨在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课堂气氛的小组活动。(2)小组构建结构。这类结构旨在强调小组关系的加强。(3)沟通建设者结构。这类结构旨在提高学生交流的技能。(4)精熟结构。这类结构运用团队协作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学校内容,复习学习内容,互教互学。(5)概念形成结构。这类结构利用诸如会见、上网等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相关的概念。(6)劳动分工结构。这类结构包括诸如著名的切块拼接法等,它要求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接触不同的信息,或者承担一部分具体的小组任务。(7)合作项目类型。这类结构强调小组成员就一些合作项目进行工作”[8]。卡甘的结构相当灵活,它绝非要求学生执行一些固定的步骤,尽管执行这些步骤十分重要,它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可在原有结构基础上进行调整变换,这种变化是容易接受的,是基于问题的师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因为结构的灵活性,使得每一个新创设的结构更富有成效和针对性,以满足合作学习活动的需要。

3.结构基于嵌入式课程

结构的渗透性一方面体现在内容自定,结构不受内容 的限制 ; 另一方面 与 “ 嵌入式课 程 ” (embedded curriculum)的概念紧密相关。卡甘指出, 他所提出的结构是基于“嵌入式课程”概念的,使用卡甘结构的教师不需要撇开常规的学术内容花时间去教学生高层次思维、多元智能、情绪智力或者其他教育创新[9]。每一个结构提供一个嵌入式课程, 广泛使用大量的结构对发展学生性格优点、团队合作能力、社交能力和领导能力等都大有帮助。[12]他强调,在结构提出之前,教师们致力于对复杂课堂的设计上,他们通过重新匹配和整合内容,将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如积极互赖,个人责任和面对面的互动融入合作课堂上,从而实现传统课堂到合作课堂的转变。这种类型的合作学习植根于“课” (lesson- based)。这意味着教师运用合作学习时须根据特定教学内容精心设置合作学习活动,并且这种合作学习活动是一次性的。一旦教学内容发生变化,那么教师不得不重新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合作学习活动。结构法由于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没有关联性,当学生熟悉和掌握特定结构后便可形成自动化活动。正如卡甘所说:“不要设计合作学习课堂,而要把合作学习融入每一节课”[14]。更加关键的是有效打破更新周期(the replacement cycle),不会因为内容的变化而被新的教育改革而替代。

4.结构运行需要规则保障

“为了鼓励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合作学习必须通过制订小组活动规则明确每一个组员的个人责任。”[11]小组活动规则很重要,没有规则, 结构运行难以有效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只有在一定规范的支配下才能提高合作效率。当小组缺乏一定的规范时所开展的活动,只是一种‘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工作’,这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性的工作是有一定的区别的。”[12]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的制定是为了确保结构有效运行,它规定了学生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告诉学生如何去做。当学生意识到规则的存在时,他们会迅速按照相应结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学生按照特定的操作步骤反复实施后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不自觉走向自觉。发言筹码(Talking Chips)是卡甘及其团队开发的200多个结构中的典型之一。发言筹码的目的在于使组员在清晰明确的规则下负起责任,并公平参与到问题讨论,分享想法。每个队员最多有两个发言筹码,具体分为四个步骤: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并规定思考时间;2任何学生发言时要把自己的筹码放到桌子的中间;3任何学生使用一个筹码只能发言一次; 4当每个队员的筹码都用完后,再重新分配筹码继续进行发言。发言筹码在解决学优生包揽团队和避免后进生消极参与的问题上有积极的参考价值。规则强调合作学习活动的行为期待和明确成功标准。 对合作学习活动规则的认同,有助于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生学会与同伴解决共同的难题, 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提高。

三、结构对合作学习活动设计的启示

1.解释成功标准和期待行为

“如果仅仅将一些缺乏社交技巧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并让他们合作,其结果并不一定能够保证他们能进行有效的合作。”通过向学生解释小组成功的标准和教师期待,对学生有效与同伴合作起行为导向作用。就合作学习的小组讨论而言,需要遵循和体现PIES原则,并将其分为七个标准及相应的期待行为(如下图)。

2.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教师在合作之前讲清楚规则,才能保证学生互动行为的有效性。”设置规则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以及伴随的结果预期。规则意识是把小组共同遵守的承诺、要求内化为开展活动的行为准则,是一种由外到内逐渐走向自觉的表现。规则及规则意识是合作学习活动设计结构化的关键,是确保学生能与同伴卓有成效地开展活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除了上述解释成功标准和期待行为之外,要明确奖惩的具体条件,细化标准,不仅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且告诉学生如果不这么做所面临的惩罚。

3.结构的本质是为了促进互动

结构的最大魅力并非是让学生忠实执行步骤, 而在于促进学生间互动。通过结构蕴含的步骤使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活动,共同处理问题,相互交流、讨论,把合作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活动中去。如果仅靠教师口头上的强调,缺乏具体的方法指导和技能训练,是难以产生效果的。合作学习, 它绝非是学优生个人表现的舞台,亦非是后进生 “搭便车”的庇护所,而精彩在于互动,在于同伴充分表现、交流、思维碰撞,实现共同成长的一个过程。

浅析网络共同犯罪含义及认定 篇8

关键词:网络共同犯罪;含义;认定

一、网络共同犯罪的含义

网络共同犯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其一,在广义上,网络共同犯罪是指数个行为人共同实施的危害网络秩序所构成的犯罪行为。笔者认为,网络犯罪包括针对网络系统安全、网络数据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因此,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上述犯罪行为的,均属于网络共同犯罪,而无论共同犯罪发生的场合。其二,在狭义上,网络共同犯罪当是通过网络而实施的针对网络系统及网络数据的共同犯罪行为。

二、网络共同犯罪(网络教唆犯)的认定

网络教唆犯:所谓教唆犯,是指唆使他人实施犯罪。网络教唆犯是指通过网络教唆他人实行犯罪。网络教唆犯的构成特征如下:

1.网络教唆故意之认定

教唆犯在主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实施犯罪的故意。首先,依据传统刑法理论,教唆犯须认识到他人尚无犯罪故意,或者犯罪故意决心还不坚定。如果教唆者认识到被教唆人已经有犯罪的决意,则不能认定为教唆,要么是帮助,要么构成传授犯罪方法。其次,网络教唆故意,既包括直接故意,也包括间接故意的教唆行为。直接故意教唆者,通常通过网络直接进行教唆行为。而间接故意的教唆,主要是指行为人直接以放任之心理态度从事的教唆行为之外,如行为人为验证自己所编写的破坏性软件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而教唆他人使用,从而造成破坏的行为。另外,网站管理者明知其教唆犯罪行为而不予以制止,听之任之的,是一种不作为的教唆行为。我们认为,不作为的教唆行为,同样可以成立网络教唆犯。因为,作为网络特定服务的提供者,网络管理人有义务为自己所提供的服务保障其尽可能的安全性,如果不履行其安全维护责任,则在法律上属于典型的不作为。但是,在网站管理者由于疏忽没有察觉的情形下,其不具有放任之态度,故不成立网络教唆犯。而且,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纷繁复杂及网络事务的繁忙,期待网络管理者对其网络进行全面的、谨慎的管理是不现实的,因此,不能苛求网络管理者对此承担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网络过失教唆行为。由于网络交流的屏蔽性,造成了语言理解上一定的障碍。行为人本没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但其言语有时可能被他人所误解,客观上造成了教唆的效果。过失教唆者,不构成教唆犯。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刑法传统理论,教唆的故意,具有双重的心理状态:即在认识因素中,教唆犯不仅认识到自己的教唆行为会使被教唆的人产生犯罪的意图并去实施犯罪行为,而且认识到被教唆者的犯罪行为将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在意志因素中,教唆犯不仅希望或者放任其教唆行为引起被教唆者的犯罪意图和犯罪行为,而且希望或者放任被教唆者的犯罪行为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由于网络空间中教唆者与被教唆人之间的陌生以及行为的复杂性,教唆者对其教唆行为具有何种危害后果有时并不确知。

2.网络教唆行为之认定

在网络犯罪中,通过网络教唆他人实行犯罪的,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其一,言语教唆。应当说,言语教唆是教唆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网络犯罪之教唆犯亦然。在网络犯罪中,言语教唆主要通过电子邮件、BBS、聊天工具等进行。这是教唆的固有含义。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网络进行言语教唆者,其言语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表现为一定的声音符号,如利用网络的音频传送功能进行教唆。但是,在更多的情形中,其表现多是通过可识别的计算机文本语言,如利用电子邮件进行教唆。无论是采取何种方式,只要其信息传递的效果,足以使他人产生犯罪之决意,便可认定为网络教唆。其二,工具教唆。教唆行为必须是教唆特定的犯罪,即必须使被教唆者产生特定犯罪的决意。在没有言语教唆之情形下,通过相关行为、提供特定犯罪之犯罪工具者,亦有成立教唆之可能。例如,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向他人发送一种侵犯特定系统的黑客软件。在传统教唆中,事实上也存在工具教唆的可能。因此,关键是认定该教唆者之实际行为是否足以使被教唆者产生犯罪决意。

3.网络教唆对象之认定

其一,关于教唆对象身份的认定。根据我国刑法学通行理论,教唆的对象首先必须是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教唆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或者教唆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刑法典第17条第2款所规定的犯罪之外的犯罪,以及教唆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犯罪的,属于间接正犯,不能成立教唆犯。在网络中,在教唆者对被教唆者身份不明知的情形下,教唆未成年人实施侵害行为的,应以事实认识错误论,对教唆者而言,不成立间接正犯,而属于教唆犯。需要明确的是,明知并不等于确知。在现在上网人数中青少年占相当大比例的情形下,教唆者对被教唆者身份,往往是一种放任的心理态度。但在行为人明知对方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或者是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的场合,行为人构成间接正犯。其二,关于教唆对象范围的认定。在刑法学上,教唆行为的对象,必须是特定的。如果教唆的对象不特定,则为“煽动”,不属于教唆。在普通犯罪中,由于行为人之间的可知性,关于如何确定“特定”之范围并无困难。但在网络犯罪中,对象的不可知,造成了认定上的困难。

4.教唆因果关系之认定

在传统刑法理论中,教唆者须对自己教唆行为的性质及危害后果有明确的认识,即行为人应预见到自己的教唆行为将引起被教唆人产生某种犯罪的故意并实施该种犯罪。但是,在网络犯罪中,由于网络连接的广泛性以及技术的复杂性,有时行为人对特定行为所导致的危害后果并不明知。在许多情形下,行为人具有损害扰乱网络正常秩序之教唆故意,无论被教唆者具体实施何种危害行为,均不违背其本意。亦即在网络犯罪之情形下,由于网络之复杂性,行为人在诸多情形下并不明了其教唆行为之危害性。

参考文献:

[1]劉守芬,丁鹏.网络共同犯罪之我见.《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5期

[2]张俊霞.网络共同犯罪若干疑难问题探讨.《河北法学》,2007年11期

作者简介:

朱微微(1988.10~),男,广西南宁市人,毕业于武汉市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现工作于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

戮力同心的读音及含义 篇9

关键词:语用学,预设,焦点,会话含义

一、简介

在20世纪的80年代早期, 语用学已经连同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和语义学一起成为了语言学的重要分支部分。语用学的理论和实践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教学当中, 然而很多研究语用学的学者和学生对于语用学当中的某些概念产生迷惑和不解。笔者试从语用学中的预设和焦点、语用预设和会话含义出发, 对比分析两组的不同, 并试图找出其中的异同点。

二、对比与分析

(一) 预设与焦点的对比和分析

将预设和焦点进行对比的第一人是语言学家乔姆斯基, 在他1970年出版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分析》一书中, 他将预设和焦点的区分进行了如下对比。

1. Is it WANG who draws the picture?是老王画的这幅画吗?

2. No, it is LAU who draws the picture.不, 是老刘画的这幅画。

从例子当中能够看出, 倘若以正常的语调读出上述两例, “老王”必然承接了 (1) 中的焦点, 从而才能够得出 (2) 中的回复。乔姆斯基预设“老王”和“老刘”是信息中的焦点, 而“画的这幅画”是一个预设, 也就是说, 例一和例二的焦点不同, 预设却是相同的。这就说明了“焦点是一个在语句中带有声调的短语, 然而预设是由带有变数的焦点的更迭而产生的”。从而乔姆斯基进一步得出了这种信息是由于表层结构而决定的。然而从1、2例中, 我们也能够得到一个结论是焦点和预设是由深层结构决定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便是, 焦点是深层结构的主要介词的谓语动词, 而预设是嵌含在句子里面的。

但是被赋予焦点的短语也并不一定就能同其深层结构相联系。如例3到例6。

3.Is he asked to look for a man with a blue cap?

4.No, he is asked to look for a man with a blue COAT.

5.No, he is asked to look for man with a BOOK.

6.No, he is asked to look for a LADY with a dog.

7.No, he is asked to FINISH the task as soon as possible.

8.No, he is SIMPLY warned to look out for a criminal.

例子当中很明显能够看出, 句子中的焦点可以由cap变为a blue cap, 也可以变成a man with a blue cap, 甚至将焦点不断地扩展, 变成to look for a man with a blue cap, 亦或者变成asked to look for a man with a blue cap, 如果想举更多的例子, 自然可以就句子的本身再进行不断的划分。

总而言之, 预设的使用和焦点的对比在某种情况下是相对比较特殊的, 很多人会因此而感到困惑, 然而预设是表层结构的特征之一已经成为了人们所能达成的共识。

(二) 语用预设和会话含义的共性分析

关于预设和会话含义的区别, 首先需要对二者的概念进行一定的区分。用通俗的话来讲, 所谓预设就是指说某句话的前提是什么, 这个前提是在上下文的内容当中所提到的, 或者说是人们都有这个共识的。然而会话含义内涵的意思相对更加广泛, 它包含着隐藏在对话当中的各种不同的意图, 以及句子所能表达出来的字面意思。语用预设和会话含义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一致的, 具有一定的共性。交谈双方具备相类似的知识背景。即为, 交谈的双方能够在交谈的同时, 因为共享的相同的知识背景, 不需要多余的解释便能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思。这一点无论是预设还是会话含义当中都需要具备的。

例如:

甲:几点了?

乙:反正老师还没下班。

这段对话乍一看上去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倘若对话双方的背景知识当中共有“关于老师上下班时间”这一概念, 这段对话对于参与者而言就能够互相理解了。由此可见, 在无论是预设还是会话含义当中, 共有的知识背景和理解能力, 对于交谈双方而言都是相当必要的, 否则话语不能够正常进行, 只可能不断地处在一个询问和回答的尴尬循环当中。

三、结语

在语用学的应用当中, 由于它的多变性和广泛性, 使得能够被应用到各种领域, 然而焦点和预设的问题, 以及预设和会话含义的共性分析使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语用概念之间的巧妙联系。笔者认为只有通过细致的划分和认真的学习, 才能够将语用学的各种概念熟记于心, 并且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初一写景作文夏夜的星空下一篇:假若时光不会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