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安全管理制度(通用12篇)
中小学生安全管理制度 篇1
学生保护制度
1、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
2、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应当对品德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3、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4、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5、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6、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
7、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8、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工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工读学校应当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
9、工读学校的教职员工应当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不得歧视、厌弃。
学生安全制度
1、遵守交通规则,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2、不准爬越攀登危险物,不准逞强斗殴,不准打气枪、弹弓。
3、不准随便从楼上往下扔杂物,不准在楼上走廊追逐打闹,不准在楼梯扶手上溜滑。
4、禁止乱动各种电器设备。
5、不准在马路上追逐打闹和滑旱冰、踢球、做游戏。
6、不准单独游泳。
中小学生安全管理制度 篇2
笔者认为, 造成“学生安全”与“素质教育”不兼容困局的根源, 在于全社会对学生意外事件的定位不明, 责任界定不清, 责任共识不彰。破解的路径是实行学生安全协议书制度。
一、“学生安全”与“素质教育”不兼容困局的种种表现
1.操场上的学生“蹲着玩”
有的小学、有的老师要求, 孩子们下课如果到操场上玩, 要蹲着玩。原因是,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担心孩子们站着玩耍游戏, 发生意外事故。以分钟计的下课休息时间, 连到操场上玩耍的姿势都要受到限制, 这时候如果谈什么“素质教育”, 不是痴人说梦吗?
2.学生下课后“两点一线”
有的学校、有的老师要求, 学生下课后上完厕所, 就要马上回到座位上, 上课座位与厕所“两点一线”。原因是, 为了学生的安全。学生下课后马上回到座位, 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这种“不是监狱胜似监狱”的校园生活状态, “素质教育”谁说不将成为神话。
3.体育课无奈“瘦身”
有的学校对体育课进行了大瘦身, 将所有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的项目一律取消, 如单双杠、高低杠、投掷类和球类等相对危险性较高的项目。队列练习、体操和慢跑唱起了体育课的主角。更有的学校, 体育课能减则减, 唯恐稍有不慎给学生的身体带来意外的伤害。如此这般, “德、智、体、美、劳”的“体”字, 岂不是成了空中楼阁?
4.书本上的“踏青”
问一名初中学生“学校组织过踏青吗?”“没有, 从书上看到过。”“重阳登高呢?”“没有, 老师讲过。”现在, 很少有学校组织学生春游、清明踏青, 重阳登高等活动了, 其他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能取消的就取消, 不能取消的则在时间上能短则短。当“踏青”“登高”变成书本上的文字, 当“清明扫墓”, 深入社会勤工俭学成为故事的时候, 那么, “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了解社会、热爱社会”, 是不是已经没有了内涵, 仅仅剩下了一句口号了呢?
5.教师的批评“甜蜜蜜”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已经成为一些学校和老师的座右铭。表扬学生、夸奖学生、称赞学生, 在有的学校已经到了成灾的程度。其理由是:怕学生听了批评, 一时想不开而出走或寻了短见, 发生意外事件。凡事有度, 过犹不及, “真理向前迈一步就是谬误”。有的学校和老师已经在“夸杀”学生:听惯了表扬话、恭维话的学生, 听不得一点批评, 就像是生长在塑料大棚里的蔬菜经不得风吹雨打一样。感情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现象, 在学生中已呈蔓延趋势。这样的教育与素质教育目标实为南辕北辙。听惯了“甜言蜜语”的学生, 如何能够适应社会上的风吹日晒?如何能应对日后人生路上的雨雪冰霜?这种“温室”里的学生, 在校园里意外的事件可能会很少出了, 但不意外的结果则是肯定的, 那就是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被“扼杀”了。
以上“学生安全”与“素质教育”不兼容困局的种种表现, 尽管并非存在于所有的中小学, 也并非某一中小学存在上述的所有现象。但是, 这些现象在一些中小学分明是存在着, 并正在引起人们的警觉和思考。
二、“学生安全”与“素质教育”不兼容困局的成因
“学生安全”何以绊住了“素质教育”的腿?“学生安全”与“素质教育”何以不能兼容?笔者认为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对学生意外事件认识不清。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 不幸的意外事件随时有可能降临到任何一个人的头上。所谓“人在家中坐, 祸从天上来。”但是, 对于这一客观事实, 尽管没有哪一个人不予认同, 但基于人们的“趋吉避凶”心理, 谁也不希望不幸的意外事件降临到自己的孩子头上, 也就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想一想:“假如我的孩子在学校发生了意外事件, 我该怎么办?于是, 一旦发生学生意外事件, 感情用事多, 理性对待少;事后反思多, 事前思考少。学生意外事件中, 家长“拖、闹、告”现象屡见不鲜, 令校方和老师苦不堪言。有的学校则迫不得已采取破财免灾的办法来息事宁人。
第二, 学生意外事件的责任界定不明。
近年来, 学生意外事件纠纷日益增多, 学校因学生意外事件被起诉的例证频频出现。学生一旦发生意外事件, 学校、学生和家长各方到底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人们并不是很明了。尽管教育部出台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明确规定了学校应对学生伤害承担责任的范围, 由于宣传力度不大, 社会尤其是家长和学生并不广泛知晓。等到一旦意外事件发生后, 学校再拿出《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学生家长往往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这是造成学生意外事件起诉多、纠纷多、扯皮多的原因之一。
第三, 学校和老师不堪重负。
由于社会、家长和学生对于学校在学生意外事件中的定位不清, 意外事件一发生, 人们的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学校, 看看学校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而不是想到学生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家长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或者想一想, 这只是一个意外事件, 各方都没有什么责任。有的学生意外事件, 经过调查, 既使与学校没有什么责任, 人们也一般认为, 学校应该从人道的角度给学生一定经济补偿。这时, 我们再看一看, “操场上蹲着玩”“下课后的两点一线管理”以及“书上的踏青”等现象, 也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 如果是因为老师批评了学生, 学生一时想不开而出走或寻短见, 学校和老师不是就更有了说不完的麻烦?于是, 为了少惹麻烦, 一些学校只能不得已选择“少锻炼、少活动、少批评”的“温室化”教育。
第四, 社会共识不彰。
对于每一个学校或者每一个学生来说, 意外事件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发生率较低, 还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和不可预防性。它在平常很难进入社会关注的视野。社会对于经常发生的事情, 有一套常规的处理程序, 并且经过同类事件不断地、反复地处理, 人们积累了许多经验, 并且已经在人们的观念中形成共识, 对这类经常性事件, 处理起来简单的多。而学生意外事件, 由于缺乏应有的社会共识, 对于责任如何界定、如何担责以及各方担责比例等等内容, 只能在学生意外事件发生后, 各有关方通过反复讨论、试探、磋商来来解决, 或通过诉讼定案, 耗时费力, 处理起来比常规性事件要麻烦得多。
三、实行学生安全协议书制度, 破解学生安全与素质教育困局
实行学生安全协议书制度, 是指学校在每学年与学生和学生家长签订“学生安全协议书”。其内容主要有五部分:一是就学生意外事件进行定义;二是学校、家长和学生在学生人身安全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三是一旦发生学生意外事件的处理程序;四是不同的学生意外事件, 各有相关方所应承担的不同的责任。五是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及有关案例。
笔者认为, 实行学生安全协议书制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有利于强化学校、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安全意识。“学生安全重于泰山”此话不错, 但仅仅满足于大会讲小会讲, 则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仅仅挂在嘴上、落实在会议上, 往往会出现意外事件发生前“你讲我讲大家讲, 都重要”, 意外事件发生后, “你说我说大家说, 都说别人”的局面。实行签订“学生安全协议书”制度, 由于是协议书, 有关各方签字时则不能不认真对待, 进而有利于促使人们对学生安全问题引起高度重视。这比挂在嘴上, 写在墙上要更能入脑入心。
二是有利于防范学生意外事件的发生。“学生安全协议书”对各方在学生意外事件中所负的责任进行了明确、具体的界定, 有利于各方经常对照安全协议检查自己, 不断地修正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协议明确:“高中学生在课余时间游戏玩耍中相互造成伤害的, 由学生或学生家长担全责”。学生通过签协议, 就可能不玩或少玩危险性高的游戏。学生过去可能根本都没有想到过游戏玩耍会造成人身伤害的问题, 通过签协议, 思想上有了安全意识, 少玩危险性高的游戏、在课余活动中少做危险性高的动作, 也就直接减少了学生意外事件的发生;如果协议明确:“因水、暖、电设施管线老化而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件, 由学校担全责”。作为一个称职的校长, 每年签字时看到这一条款, 他能无动于衷不安排人员检修水、暖、电线路吗?
三是有利于形成对学生意外事件的社会共识。“学生安全协议”每年签订一次的活动, 能够使人们对学生意外事件发生的种类、责任界定更加熟悉, 进而形成社会的共识, 一旦发生学生意外事件, 学校、老师与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将变得更加容易和有效, 也将为事件的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在协议中明确:学生因身体原因不适合参加某项体育活动, 因参加而受伤, 而学生或家长没有提前告知老师的, 学校不予担责。这项条款又广为人知, 那么一旦发生了有心脏病的学生参加长跑而受伤, 老师对其疾病又不知情, 大多数家长不会生出“孩子在学校出的事, 就得找学校”的想法, 再找学校麻烦的。“小事闹、大事告、不闹不告是熊包”不当舆论也会慢慢消之于无形。
四是有利于实现“学生安全”与“素质教育”的双赢。通过签订“学生安全协议书”, 社会对学生意外事件的共识逐步形成, 对学生安全责任有了清晰的界定, 学校和老师只要遵照相关法规, 履行好“协议”中的条款, 做好学生安全的规定动作, 则可免除教育教学上的后顾之忧, 不必再为可能发生的学生意外事件而担惊受怕。这样, 学校里的孩子们课余时间尽情地游戏玩耍、快乐生活的场景就会重返人们的视野。通过年复一年地签订“学生安全协议书”, 学生们将学会怎样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 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不会因自己在校园里玩蓝球受了伤而状告学校;家长不会因孩子在运动会长跑时跌跤磕掉了一颗门牙, 闹得不可开交;该春游就去春游, 该重阳登高就去登高。通过签订“学生安全协议书”, 人们会越来越强烈地感到, 意外伤害不能苛责学校, 苛责的结果, 是孩子将变成温室里的秧苗。当社会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后, 素质教育还会离我们很远吗?
摘要:笔者从分析“学生安全”与“素质教育”竟然成为一个困局入手, 探讨了“学生安全”与“素质教育”这两个校园里的孩子们本应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却正在越来越难以兼得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路径。
中小学生安全管理制度 篇3
今年以来,华县交警大队深入辖区学校幼儿园,组织学校负责人就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管理工作进行研讨,把学生接送车安全管理工作作为预防交通事故的重要举措,加强与乡镇教育部门的协作配合,结合实际,与校方达成共识,形成齐抓共管,共同监督的新体制。并逐校逐车排查登记,加强源头的管理。对有接送学生车辆的学校、幼儿园逐校逐车核查造册登记,包括驾驶人、车辆号牌及乘坐人数,全面排查接送学生车辆的基本情况,确保排查登记不漏一校,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重点加强对上下学时段的管控。大队根据接送学生车辆经营的重点路段、时段、及时调配警力部署,突出对学生接送车交通违法行为的重点查处,确保师生安全。并与登记册进行对照,发现有未纳入管理的车辆,立即补录登记,及时更新档案。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学生不坐超员车和非法营运车,自觉抵制和检举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切实从源头上揭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学生安全乘车管理制度 篇4
为有效实施校车安全工程,确保每位学生乘车安全,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特制订学生乘车安全管理制度。
一、成立校车管理领导小组,由运营公司经理和学校校长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全面负责校车的运营和管理。
二、运营公司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把好校车安全关和驾驶员的资质关。
三、学校核定好各线路乘车学生及人数。将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按路线分组,每周放学后,组织学生到客运站点或临时停车场乘车,并安排专门教师组织学生有序上车。
四、学校根据乘车学生的人数及分布情况规划线路,积极联系运管部门落实接送学生车辆,并与客运公司签订安全服务协议。
五、根据学校作息时间排出各个不同时间段的学生上下学时间表,保证接送车辆按规定时间有序运作。
六、学生返校,学生须在指定站点、指定时间候车、乘车,乘车学生不得随意选择乘车地点和其它车辆。
七、学生候车乘车纪律制度
1.放学,各线路学生排队到指定地点上车,做到不拥挤,不抢座。
2.上学,按规定时间在指定乘车地点侯车,超过约定时间10分钟以上者,经司乘人员联系家长后不能按时乘车者,由学生本人负责。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请假,必须及时与驾驶员取得联系。
3.车辆未停稳,不能上车或下车。一定要等车辆停稳之后依次上车下车。
4.乘车时不许大声喧哗、走动,不把手和头探出窗外,避免发生意外。不许吵架打架,更不允许以大欺小、抢位或欺负 1
威胁、恐吓年龄小的学生。学生在乘车时要文明礼貌、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
5.在上车前或下车后一定要留意过往车辆,不准盲目横穿马路或奔跑,以免发生危险。上车后要听从司机的管理,不得擅自要求司机中途停车或下车。
(八)学生接送车运行制度
1.在放学乘车时,司机按核定载客人数安排学生上车,学校安排教师在上车点督查,不允许超载车辆出行。
2.按核定的载客人数全程承运,严禁超载、中途搭客及非指定地点让学生下车。更不能把学生拉出校门后,让摩托车、农用车、“三无”车辆转载。
3.严禁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驾驶等,在遇到大雾、雨雪天气、道路毁坏等特殊情况,应按上级部门安排实施,确保安全。
4.司乘人员在行驶路上要对学生做好相应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对体弱生病学生给予照顾。对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及时向学校反映。
八、接送车辆收费按照“政府适当补贴,家长合理分担”的原则进行。
九、其它
1.学校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变动接送时间,应提前一天和承运企业联系;
2.驾驶员在日常接送过程中遇特殊情况,应立即报运管和教育部门协商解决。
×××学校
学生上机安全管理制度 篇5
1、服从机房管理教师、任课教师的安排,支持学生上机管理员的工作。
2、学生上机应按时到达机房,并自动在机房外排队,经上机管理员允许,方可进入。
3、课堂纪律:上机期间禁止打逗、吃零食和大声喧哗。未经教师允许不准出入机房。
4、设备检查:上课开始时,检查所用设备、桌椅有无损坏或污染。如有问题立即报告学生上机管理员并在学生上机记录中记载(目的是及时掌握损坏原因和定位负责人,排除本班或本人损坏责任,也便于及时修复)。
5、损坏赔偿:非人为损坏,使用者不承担赔偿责任。人为损坏应由损坏责任者照价赔偿。每次课开始时检查出的故障或污损,经确认,由前次使用者承担赔偿责任;每次课结束时检查出的故障或污损,由本次使用者承担赔偿责任。
6、保持卫生:上机学生应自觉维护机房环境卫生。机房内禁止吸烟,禁止将书包、食品、饮品及其它杂物带入机房。用过的废纸等垃圾要放入垃圾箱中。
7、下课后检查:下课时必须关机,全体同学认真检查全部计算机是否完好,如有问题请与上机管理员联系并记载。以上7条请各班同学严格遵守,若不按要求进行造成任何损失或事故,由其本人完全负责。
学生饮水安全管理制度 篇6
1、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加强学校卫生饮用水监督检查的通知的要求,成立“预防饮水突发事故和水源”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配备兼职饮水卫生管理员;制定《饮水突发事故和应急处理预案》。
2、教导处严格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教师用水和来客招待用水采用桶装水,不采购无质量安全保障的桶装水。做到:
1)必须索取桶装水(包括纯净水桶的)的`生产单位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及所用饮水机的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或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2)饮水机必须做好定期清洗消毒,建立操作规程和清洗消毒书面记录,清洗消毒人员必须具有有效健康合格证;清洗消毒由有清洗消毒资质的专业机构承担。(拟定每学期开学前、五一、十一、元旦长假专业人员进行消毒,并索取详细记录。每周由总务科对饮水机进行清洗、表面保洁)
3、在校内醒目位置设置饮水卫生公告,告知学生饮水安全须知。
4、学生科、各班主任做到:
1)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做到自带杯具保持干净。不得将个人杯具转借他人。
2)教育学生不饮生水,提倡喝开水,少喝或不喝饮料。
3)一旦发现水质出现异色异味等,要立即停止饮用,并向卫生室或总务处报告。
中小学生安全管理制度 篇7
1.1 学生的权利、义务
高校虽然有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的权利, 但学生也有参与制定高校安全管理制度的权利;对于高校的一些处罚行为 (比如涉及学籍处分等) , 学生有申诉的权利;学生还有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比如人格尊严、生命健康、语言自由、通信自由等) 。同时, 学生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高校规章制度的义务。
1.2 高校的权利、义务
高校学生在高校接受教育, 高校有管理学生的权利。倘若学生违反了高校的安全管理制度, 情节严重到已经危害到了同学、老师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甚至情节恶劣到达到犯罪程度时, 高校就可以根据我国《教育法》视情节的严重程度, 对犯错学生进行警告、学分处置、开除学籍, 勒令退学等相应处罚。同时, 高校在新生入学后, 有义务让新生学习、理解、领悟学校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最终明确高校和学生之间的权利关系和义务关系。
1.3 高校与学生间存在的权利、义务关系
高校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在学关系的权利关系和义务关系。高校对学生实行安全管理, 双方产生的权利关系和义务关系是构成在学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学生有严格遵守高校规章制度的义务;高校涉及到学生的基本、重大权益时, 要以法律、正当程序和司法救济为管理原则;高校对犯错学生进行处罚, 犯错学生有校内诉讼、校外行政诉讼的权利;在教育方面, 高校与学生存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而学生除了受高校管理和教育外, 两者之间还存在一种属于日常管理的关系。例如, 学生在高校餐厅内吃饭、在高校超市内购物等都不是受管理者、受教育者的身份, 那么双方之间就是平等的关系。
1.4 政府与学生、高校间存在的关系
我国各高校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 相关政府部门起到监督的作用。政府作为行政主体可以采取具体行政行为、事实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等相应方式对高校实施监管权, 以此来保障各高校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而高校则有积极响应政府监管的义务。例如, 消防部门有权利对各高校的校园消防安全状况实行检查指导;高校的行政主体—驻校派出所, 有对学生实行户籍管理、日常治安管理等权利;倘若学生违反高校安全管理规定或触犯国家法律时, 驻校派出所有对犯错学生进行相应处罚的权利。
2. 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建构
2.1 高校必须构建完善的设备安全和教育安全制度
我国各高校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个人发展。学生会作为校园内的安全管理机构, 由它所组织开展的一些诸如趣味活动、体育运动、其他教研类的活动等, 都有较为明显的学校色彩, 倘若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时, 造成受伤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就要追究高校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和义务;若此类型的安全事故是由学生来承担责任和后果, 对学生而言则是不公平的, 也给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加之发生事故的情况也各不相同, 当然也不能片面的一概而论, 而要结合实际的事故。倘若是事故学生自身责任, 高校可以做出最低的补贴;倘若是其他学生的责任, 那么就可以让第三者承担相应的责任。此外, 各高校还要随时、定期对各项课外活动设施实行安全检查;在组织、开展活动时, 要加强对安全措施的检查、安全问题的预防等。倘若举行大型的校园球类比赛, 务必要有校医在比赛现场, 以防备学生受伤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高校在体育馆、游泳馆等校内公共设备的开放时间, 一定要安排值班人员, 防患于未然。
2.2 高校必须建立完善的校园保卫制度
在我国的各大高校内, 负责学生安全管理的主要机构就是保卫室和学生处。因此, 各高校可以由学生处、保卫室组织开展学生学习本校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治安、自然灾害的相关教育, 比如可以对学生进行火灾等自然灾害逃生方法的教育。近几年来, 国内国外屡屡发生校园安全危害事件, 这就为各高校的安全发出了警报, 也将各高校存在的不足表现的更为直观:各高校的园内警力明显不足;驻校派出所的警力编制不符合高校实际的安全需求;高校保卫室缺乏相应的执法权力, 不能及时打击犯罪行为、犯罪分子, 造成了高校的安全隐患。首先, 要增强我国各高校的校内警力, 比如可以在校内设立公安小分队等。其次, 对高校警务室和保卫室的职责能清楚的进行区分。警务室享有执法权, 对违反校园规定的行为能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进行打击和处罚;保卫室负责校园的安全教育工作、排除园内的安全隐患。
2.3 高校必须建构完善的校园交通、卫生安全制度
我国高校的开放特性, 使得公交车辆、外访车辆日益增加, 迫切需要各高校对校园交通制定有效的安全制度。各高校的保卫室、警卫室要实行联合管理, 规范校园内的行驶车辆, 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校园交通事故应急处理等相应规定。与此同时, 各高校在食品、药品、医疗等方面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 杜绝使用不合格的食品、药品, 学校和政府部门要严加监督, 以此保障校园卫生安全。
结语
总而言之, 我国各大高校的安全管理是其为学生提供高等教育的基础保障, 更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始终秉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而“有法可依”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因此, “校园安全法”立法研究已是迫在眉睫。本文所阐述的制度建构和法理分析期望是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刘艳芳, 孙孝双.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律制度建构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3 (01)
[2]李奇伟.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理论逻辑与制度建构——以环境法课程教学管理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4 (01)
高校学生食物公共安全管理刍议 篇8
关键词:高校;学生;食物公共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8-0059-02
高校的稳定与学生食物公共安全有关。比如:若学生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既危及学生身心健康,又可能会诱发难以预料的学生不稳定事件,影响高校的稳定,须加以预防和控制,化解风险。但目前这项工作可以说是学生稳定工作的一个研究盲点。无论学生是在高校食堂就餐发生食物中毒还是食用校外的食物发生食物中毒,我们都统称为高校学生食物公共安全。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工作:1.加强宣传教育,唤起学生的食物安全意识。在不同场合进行教育,比如,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在形势教育课上,开展食物安全知识教育。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以见诸各种媒体食物中毒事件教育学生,尽量不要到高校周边无牌无证的小摊档就餐,不买、不吃不洁食物,保障自身食物安全。2.增强学生食物安全知识及提高自救能力。通过墙报、课堂、邀请专门的医护人员举行辅导讲座等各种途径,将日常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食物安全知识公布出来,或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学习。其中包括分辨有毒食物,食物的色、形、味,包装及保质期的鉴别及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第一时间的自救或救助他人简单技能等。3.建立快速应急机制,形成应急预案。学生管理部门、学生辅导员与高校的医院或门诊部、食堂、保卫处等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沟通,及时处理。必要时,形成相关部门领导联席机制。4.加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高校绝大部分学生在校内食堂就餐,学生食物安全(即食品安全),既涉及学生管理工作,也关系到高校后勤食堂管理工作。
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食堂各个角落和全程各个环节。根据事故预防和控制理论中的多重防护理论,可设立多道防护措施,增强系统防护能力。一道安全防护措施不足以防止事故的发生或是控制事故的扩大。其依据为乘法原理,即系统发生事故几率等于每重防护措施发生事故几率的乘积,可表示如下。
P= IIPi;=P1x P2 x P3……x Pi
其中P表示事故概率;i表示安全防护关数;Pi表示第i重防护措施发生事故概率。不难看出,防护措施的关卡越多越严,事故发生率就越低,就越安全[2]。
食堂食品安全涉及原材料、仓库、粗加工场所、烹饪间、销售间、洗消间等各个角落,包括采购、验收、储存、运输、切配、加工、销售、洗消等各个环节。哪个角落、哪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否则会增大食品安全发生几率。正是多重防护理论的反向体现。
针对上述困难,并就高校食堂食品安全整体工作,怎样着力,才能化解风险,确保高校食堂食品安全?根据事故预防和控制理论中的本质优化理论,可对相关的对象进行优化。根据这一理论,我们认为可把严“人、制度、环节、财物、检查”五道大关卡,其中又各分为小的关卡,大致如下。
一、加强人员管理
(一)建立健全专门组织架构,争取高校及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在学校层面,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制,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具有完备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将相关学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领导纳入其中,形成有效的联席会议机制。
在食堂内部,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将各食堂经理、助理、仓管员、采购员等纳入其中。
(二)加强人员健康卫生管理
加强员工的健康管理。继续加大力度,提高员工思想觉悟。严格执行持健康证上岗制度。每年定期组织员工到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体检。体检不合格者,及时将其调离原岗位。
1.严格执行健康制度,建立员工持证上岗机制。所有员工均取得健康证,所持的健康证均在有效期内。
2.及时监控员工健康情况。当发现食堂一线的员工患有不能继续在原岗位工作的疾病时,及时将其调离原岗位。平时督促员工不留长指甲等个人卫生,工作认真到位,不掉以轻心。
(三)强化教育培训,不留盲点
通过各种会议及每天的食堂班组长会议,月月讲,天天讲。以校外食品安全事故案例教育广大员工引以为戒,树立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能存在侥幸的心理理念。同时,派出各食堂负责同志接受各级食品安全监督部门的培训,层层培训,级级传达,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执行成效。
加强对员工的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通过校内培训或派出参加校外学习等形式,强化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增强员工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落实食品安全各项规定的执行力。
二、加强制度建设
(一)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
由饮食服务中心分管领导与中心各部门负责人逐一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不留盲点。
(二)强化采购验收工作,把好进货关
各食堂要设两名仓管员:一名专职,一名兼职。两人做账,账目要一致。制定专门的物资验收及采购计划管理的规定,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对假冒、过期、变质、注水的原材料,绝不可以验收过关,并确定违反规定的处理措施。
严格执行索证制度。及时索取供货商最新的相关证件和检验报告复印件,对不能提供上述材料的供货商不准其供货。要真正落实到位。
在特定时期,重点抓好专项食材安全工作。比如,在新生入学、军训等敏感时期,不做贝类、四季豆、蟹类等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食材。考虑到新生来自全国各地,初来乍到,可能水土不服。烹调时,要下重些姜酒。
(三)不定期专门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并在各种场合反复督促
通过会议,长鸣警钟。要求全体员工以外校发生的食堂食品安全卫生事故为戒。要加强防范,在新学年、学期动员大会、班组长以上骨干会议以及各食堂内部会议上三令五申。
三、实行精细化管理
1.严格按照规定,食品原料加工时注意各事项。食品原料从校外到餐桌,全过程把关。运输食料的工用具均保持清洁,食料彻底清洗干净,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程生熟分开,预防交叉感染。
对于蟹类、贝类等易引发食物安全事故的食料均煮熟煮透。同时严格做好食物留样,并有相应记录。所加工制作的食品,从加工完至售卖完不超过2小时。
2.餐具彻底消毒。各食堂均配足有效的“消毒柜”等洗涤消毒设施,且数量能够满足实际所需,并具有专用保洁设施。洗涤消毒池均不与其他水池混用,消毒员均掌握消毒知识,严格按“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流程,所消毒的餐具均须符合相关要求。
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坚决杜绝非食用添加剂,并杜绝过量添加。
四、加强财物管理
(一)加强原料储存管理
1.专门制定仓库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对入库的物资严格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拒收,并重点检查食品质量,原材料的使用坚持“先进先出”原则。发现食品变质等的,及时作废处理。尤其要做好“五防”:“防投毒、防重金属污染、防盗、防霉、防火”。
2.严格按“五专”要求,管理和使用食品添加剂。各食堂均杜绝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等问题,做到“五专”要求: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用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合法的且必需的食品添加剂,比如,做包点的食品添加剂,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按规定的量使用,有专门的记录。
3.定期检查,确保库存食品均在保质期内,贮存操作均符合要求。不使用禁止使用或来源不明的食品物资。
(二)加强食堂卫生环境管理
各食堂要配备灭鼠、蟑螂、灭蝇等防护措施,配备通风和排烟装置。对备餐间,要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每天均按卫生规章,彻底大清扫。分片分区域责任到每一位员工。每天都由食堂管理人员监督完成清扫工作。每周定期不定期进行卫生安全大检查。
(三)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改善硬件设施
食堂要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前提下,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修缮食堂的一些硬件设备设施,达到食品安全管理细则的要求。
五、加强监督检查
加强监督检查,定期进行食品安全卫生大检查。强化不定期抽检,特别要认真检查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
(一)切实开展内部检查
1.高校后勤管理部门,比如,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强化内部监督检查机制。每周定期不定期派人到食堂,检查验收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食品安全卫生。
2.食堂管理部门对属下各食堂的检查。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杜绝各种隐患。可制定专门的检查评分表。内容包括:“餐用具、环境、个人、食品”等卫生。在各大项中,细化成各小项打分。并规定,每次检查各食堂总得分≥90分,合格;85分≤总得分<90分,要进行相应处罚;总得分<85分,处罚更重。
重点检查蔬菜是否进行农药测试,食品是否有留样,是否做好记录,餐具消毒是否有记录,员工是否有戴口罩,是否带传染病上岗等。
3.各食堂层面的自查。各食堂均须配备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各岗位、环节的职责明确。通过检查和各食堂内部的自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构筑起预防食堂层面防线。
(二)食堂要积极配合外部检查
1.积极配合省、市等各级食品药品监督局对食堂的定期不定期检查。
2.要积极组织学生代表及学生膳食机构学生干部
深入到各食堂内部,独立巡检打分,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向食堂反馈,督促食堂及时纠正。
参考文献:
[1]张国海,甄梁.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中
国学校卫生,2008,(3).
[2]张瑞萍.安全管理学理论在危险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0,(1).
[3]王传中,朱伟.辅导员工作指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学校学生人身安全管理制度 篇9
1.学生在校期间,校门卫要看好校门,学生不得无故出校门。
2.任何单位、个人到校找学生都要经过传达室批准,并由保安或教师派人到教室通知。如有事必须请假离校的,学生持由班主任签字的假条交给门卫方可。学生生病中途离校必须由家长陪同,持班主任签名假条交给门卫,方能离校。住宿生离校不能在宿舍就寝的,班主任必须通知宿舍管理员。
3.走读学生有事必须中途离校的,取自行车时要有班主任的批条。
4.任何教师、班主任不得随意把学生驱逐出教室或校门,如有违反,学校将给予批评。
5.任何教师、班主任不得体罚学生。不准歧视个别生理有缺陷和“后进”的学生,所有学生在政治上、人格上一律平等。
6.没有经过德育处的同意,任何人不得把学生从课堂带走。上课期间,教师要负责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若违反规定导致学生发生意外的,由该教师负主要责任。
7.学校任何人无权对学生进行人身搜查、限制人身自由、扣压身份证或正常书信,更不准私拆他人信件、包裹。
8.学校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对于有危险的劳动项目不得安排学生参加。
9.全体教职员工都有义务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如遇学生遭受外来人员侵害或对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视而不见者,学校将给予严厉处分。
学生住宿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篇10
公寓安全与管理:
为了加强学生公寓管理,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人身安全不受损害,财物不受损失,特规定如下:
一、服从生活老师的管理和安排,自觉遵守公寓管理制度,维护公寓成员的安全和利益。
二、自觉遵守作息时间,按时起床、就寝。在夜间就寝时间内,个人不得擅自进出,(特殊情况须向生活老师出示班主任签字的证明)。打就寝铃后,不准在室外活动,不准在室内谈笑喧哗,不做影响别人休息的事。
三、搞好室内外卫生工作。不乱倒垃圾,不乱扔纸屑、果皮、塑料袋,不在寝室内洗澡、洗衣服,不向走廊或楼下乱倒水及垃圾,保持室内和门前无污水无垃圾。值日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打扫好卫生。
四、不准在寝室使用电器。严禁将火种带入公寓,不准在床上蹦跳、打闹、玩耍。篮球、足球、排球一律不准带入宿舍区。
五、公寓钥匙由生活老师保管,按时开、关,钥匙不得乱传,未经允许个人不得私自配钥匙,严禁用身份牌等物品非法开锁。
六、不得破坏公共设施、污染墙壁等。
七、节约水电,用后及时关闭龙头、开关,杜绝“长明灯”、“长流水”。
八、举止文明,尊重生活老师的劳动,对生活老师讲礼貌。以上制度,望同学们自觉遵守,违者视情节轻重,按学生手册给予严肃处理。
寝室安全与管理:
为加强对学生的文明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保证个人和学校财产的安全,创造一个舒适、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制定寝室管理制度如下:
学生宿舍每寝室设室长一人,管理本寝室的一切生活事务,负责安排值日生轮流值日与检查卫生,教育同学爱护公共设施。
学生应按德育处指定的寝室和床位住宿,未经允许不得自作调换。
学生寝室要经常保持整齐、清洁,室内外无垃圾积水,四壁无积尘蛛网,学生室内卫生由学生负责打扫,室内垃圾由学生倒入指定地方。
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乱抛果皮、纸屑、乱倒污水,不得在门窗墙壁上张贴字画、刻画、涂写、打钉挂物。
同室、相邻或上下床位的同学要团结友爱、互相照顾、谅解,上铺上下床时要轻手轻脚、不故意晃动床铺、不污染下铺被褥,下铺要主动为上铺同学提供便利,在寝室相处做到不起哄、吵架、不惹事生非、更不得打架斗殴。
严格遵守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按时进出宿舍,按时起床,按时就寝。熄灯后要迅速入睡、保持室内安静,违者按学校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学生宿舍不得留外来人员住宿,外来人员因特殊情况需要留校住宿者,应由室长报班主任,宿舍管理员批准后方可住宿。
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及其对策 篇11
【关键词】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对策
高校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公寓的安全,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生活秩序,关系到学校的正常教学,而且关系到高校的稳定。面对纷繁复杂的公寓安全问题,如何抓好学生公寓的安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也给公寓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学生公寓的安全隐患
1.消防安全隐患
目前,高校学生公寓每个寝室基本配有热水器、空调、饮水机、电脑等大功率电器,大部分学生还拥有台灯、小电扇及充电器等电器,寝室用电量远远超过了原有设计要求;还有个别学生在寝室内使用已被学校明令禁止使用的热得快、电热毯、取暖器、电饭煲、电茶壶等违章电器;再加上一些学生乱丢烟蒂、私拉乱接电线等,使得公寓火灾安全隐患时刻存在。
2.财产安全隐患
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手提电脑、手机、数码产品等贵重物品随手放置,进出寝室经常不关门,夜间睡觉门不上锁等;有些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经营活动,带社会闲杂人员进入学生寝室。再加上现在的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自我保护和自理能力明显不足,防范能力差,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3.政治安全隐患
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把高校学生作为争夺的对象,经常利用互联网、论坛等媒介传播反动思想。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文化,深深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境内外敌对势力、非法宗教组织以及藏独、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存在,使得大学生的政治敏感神经开始绷紧,容易被敌对势力所利用,容易冲动,学生公寓可能会成为群体性或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产所。
4.卫生安全隐患
作为一个人群集中的地方,高校学生公寓的卫生安全同样重要。学生寝室的卫生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但是大部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及时清理寝室垃圾,早晨起床后不开窗通风,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给学生公寓带来许多卫生安全隐患。
二、加强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的对策
1.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预见意识
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由于目前大部分学生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安全知识相对贫乏,经验少警惕性低,受约束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弱,自我保护能力欠缺。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的教育,并经常性地督促和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要本着“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原则,加强各类安全方面知识的培训,经常组织安全防火、防盗方面的知识讲座、图片展等,定期开展各类安全提醒,张贴宣传画和安全标语,对学生进行图文相结合的教育,使其更加形象性。
2.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
在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加大对违纪学生的处罚力度,对违反安全规定的学生决不姑息。特别是对于违反晚归不归管理规定的学生,更要严格按照违纪后的处理程序来操作,只有长此以往的坚持下去,才能真正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以警示学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度要科学合理,既要以安全为主,同时又要考虑如何方便学生,做到制度人性化。要耐心的向学生解释哪些是违章电器,哪些是不适宜在公寓使用的电器,哪些是功率过大的电器,容易引发寝室跳闸事故等。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检查力度。对于事故的成因,有一个著名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次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要想消除这一起严重事故,就必须把这1000起事故隐患控制住。安全管理制度中除了强调对违反管理制度学生的处罚外,应对安全责任意识强,认真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学生寝室加以表彰肯定,并推广其经验,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
3.加强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加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作为公寓安全管理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性质、职责、服务对象,要正确认识学生公寓安全在整个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要把防火、防盗、防事故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地位,并把这一意识贯彻到安全工作的始终。
要定期的开展考核、培训,对员工进行防火、防盗等安全工作的培训,加强员工的业务技能,定期进行消防演练,保证员工在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正确处理;定期检查门卫值班员对本公寓学生的熟识程度,外来人员要及时登记;努力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学习基本安全知识,懂得报告、疏散,了解逃生和自救常识,熟练使用各类安全器材,保证在遇到火情火险时能够从容应对。
加强员工的责任心教育,做到“谁在岗、谁负责”,每位在岗的工作人员都要对本公寓的安全工作负责,要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并与每位员工都签订安全责任状,使公寓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4.积极开展学生公寓安全文化建设
要以学生寝室和公寓为基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丰富学生寝室和公寓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公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与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
5.充分发挥辅导员、党团组织进公寓的作用
辅导员要密切注意学生行为表现,关注其思想动态。要掌握维护安全稳定的工作能力和安全知识,要主动与学生谈心,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及时发现、处理学生公寓的安全隐患,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6.确保技防设施的完善,创建平安公寓
加强对安全设施、监控设施的维护和保养。要对安全设施定期进行详细深入检查。消火栓要保持不生锈,随时出水畅通,过期和损坏的灭火器要及时更换,安全通道要保持畅通,对于破损的应急灯、疏散指示灯及时进行更换,确保治安和消防重点部位的物防、技防设施基本完备有效,将安全设施保持在良好的战备状态下,保证火灾、火险发生时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G].教育部教社政[2002]9号文件.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G].教发[2004 ]36号.
[3]《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G].国家教育部, 2005年3月29日发布.
[4] 骆清.高校学生公寓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谈,2005(7):128-129.
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篇12
一、高校学生公寓失窃案件的特点
作为学生在校集中住宿的场所, 学生公寓失窃案件与一般小区或其他公共场所相比, 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1.时间集中。
由于一般短假或夜间, 学生没有上课的时段, 每个学生公寓基本有人住守, 小偷不敢轻易下手。学校寒暑假等长假期间, 学生贵重物品携带回家或集中保管存放, 盗窃收益不大, 一般也不会发生失窃。学生公寓失窃一般发生学生在学校正常学习和生活期间, 而且多发生于上午或下午第一、二节课, 学生集中上课时间。另外, 老生离校和新生入学期间, 由于人员进出频繁, 闲杂人员易趁机混入公寓伺机盗窃。
2.连续作案。
由于目前学生公寓普遍采取按院系、分年级统一集中住宿, 一层楼多个宿舍学生往往同时集中上课, 多个宿舍连续失窃的案件呈现多发态势, 特别是建筑结构复杂、弯道死角较多的大型联体公寓更易发生此类案件, 引起的震动和不良影响也更为严重。
3.手段多样。
盗窃分子摸清学生住宿的时间规律, 采取毒辣手段, 撬开门锁或翻窗入室实施大胆盗窃时有发生;采取“钓鱼”, 将晾在走廊、阳台等处的衣物盗走, 也是常见的失窃方式。另外, 主人不在或主人虽在公寓但稍有不备, 小偷乘虚而入, 顺手牵羊偷走手机、相机等小件贵重物品, 在公寓失窃案件中也占有相当比例。还有偷配钥匙, 预谋行窃的。
4.责任难分。
由于学生公寓住宿人数众多, 学生之间和门卫值班人员短期内无法全部认识住宿学生, 部分外来小偷以找人、卖东西等名义或直接冒充本栋住宿学生混入宿舍行窃。同时, 由于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念日益多元, 部分学生一时见利忘义、铤而走险实施作案。因此, 公寓失窃后, 由于内盗外盗责任主体不易区分, 无法明确责任。
二、当前高校学生公寓失窃多发的原因分析
学生公寓失窃案件不断呈现多发、易发态势, 究其原因, 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和不断开放的校园, 是学生公寓失窃的大环境。当前, 社会治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各种暴力犯罪、盗窃、抢劫、经济犯罪等, 直接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活安全感。以上犯罪案件中又以盗窃案件为多, 占了80%以上。一段时期以来, 高校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 内部治安相对单纯安定。随着我国高教事业的快速发展, 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高校校园日益呈现社会化格局, 内部治安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校园的日益对外开放, 高校与社会的接触更加频繁, 大量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流动人口素质参差不齐, 鱼目混珠, 防不胜防。
2.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和自我保护意识明显不足, 为盗窃分子提供了许多可乘之机。大学生长期在校园学习和生活, 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环境了解不够, 缺乏许多基本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 贵重物品保管不当, 随意丢放而脱离自己的视线, 因此常被顺手牵羊者轻易得手。对陌生人缺乏警惕, 甚至部分学生不遵守管理规定, 私自留宿外来人员、为他人配制本宿舍钥匙等, 离开宿舍不及时锁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以上这些, 为盗窃分子提供了许多可乘之机, 也是造成学生公寓容易失窃的主观原因。
3.公寓硬件设施不足, 缺乏必要的安防设备。考虑防火安全或建筑美观等原因, 学生公寓通道出口多、建筑结构复杂, 巡视死角多, 小偷易于藏匿或逃脱, 部分门窗及外走廊缺乏防护设施, 盗窃分子攀爬容易。另外, 由于住宿人数众多, 人员进出缺乏门禁系统, 外来人员不易分辨, 同时, 由于没有内部监控设施, 外盗作案、内盗也会同时混水摸鱼。
4.管理不严, 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不高。目前, 大部分公寓管理人员文化水平偏低, 年龄结构偏大, 部分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管理不到位, 责任心不强, 对进出的可疑人员不能及时发现, 对宿舍检查巡视不深入、不细致, 导致人员、物品进出管理和安全巡视制度的落实大打折扣。
5.个别学生侥幸盗窃, 甚至走上不归路。随着复杂社会形势的变化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大学生个体构成也出现多元化, 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类学生存在道德、经济、心理状况等各方面的不平衡, 部分学生缺乏法制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 个人价值观一时产生偏差实施盗窃, 甚至凭着侥幸心理走上长期盗窃的不归路。
三、加强高校学生公寓安全防盗的对策
1.构建“五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安全防范机制。
公寓安全防盗是全校的大事, 单靠少数部门的有限力量根本无法保证安全, 甚至在发生问题时出现相互抱怨和推委。做好工作的前提是后勤、学工、保卫等职能部门和各院系及住宿学生的相互理解与融通协作, 共同构建后勤、学工、院系、保卫、学生“五位一体”、群策群防、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安全防范机制, 做到事务管理、思想教育和自我成材的有机结合, 克服管理与教育脱节、各方信息不畅通的现象, 增强公寓安全管理的生命力。后勤部门重点保证公寓人员进出管理及内部巡视检查, 主动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 及时发现和反馈矛盾和问题, 争取更大的理解和支持;学工部门及各院系重在加强学生教育管理, 引导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文明有序住宿, 协助做好各项应急处理;保卫部门则要加强校园整体治安及对公寓的安全检查, 督促落实安全责任;学生自治组织要与各职能部门形成合力, 营造民主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氛围, 调动学生参与公寓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导性, 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2.严格人员进出管理, 防止外盗、震慑内盗。
公寓失窃案件中外盗与内盗相互交织、责任难分。外盗得到有效防止后, 内窃人员也不敢轻易混水摸鱼。目前, 公寓防盗重点在防止外盗的的基础上, 震慑和减少内盗。一方面, 加固寝室门锁, 落实防踹、防撬、防插“三防”要求, 提醒学生加强警惕, 同时, 减少公寓公共进出口, 在公寓楼外围增设防爬装置, 另一方面, 公寓管理部门必须严格人员进出管理, 尤其是在学生集中上课的关键时段, 要加大内部巡查范围和频次, 杜绝闲杂人员进出。条件好的高校, 可以人防、技防结合, 引进刷卡或指纹门禁系统, 或者安装闭路监控系统, 帮助管理人员有效掌握人员进出和公寓内部公共区域人员活动情况。
3.优化公寓管理人员队伍, 强化安全值班管理。
目前高校公寓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年纪偏大、体力较差、文化素质低的现象, 人员进出管理和内部巡视检查制度往往落实不是十分到位, 更无法承担对部分违纪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学生平等交流的能力。同时, 由于公寓管理人员上岗及吃住睡全在值班室, 工作时间与私务时间难以区分, 容易造成人员脱岗管理断档现象。加强公寓安全管理, 一方面必须优化公寓管理人员队伍, 充实体力好、文化较高、责任心强的年轻同志, 同时, 要加强队伍教育培训, 努力提高管理人员快速掌握住宿学生情况、多方有效沟通能力、安全管理技能和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处理能力;另一方面, 可以改变值班人员上岗方式, 明确各人上岗时间区段, 对部分大型公寓适当增加流动岗人员, 同时, 大楼内部卫生保洁人员也可以承担兼职安全巡视员职责, 相互配合、相互监督, 全面落实“谁在岗、谁负责”的安全责任制。
4.调整住宿安排, 实行年级“插花”住宿。
目前, 学生在公寓内的住宿都是按院系分班级集中住宿, 学生集中上课时间, 往往会出现整层公寓空无一人的现象, 盗窃发生时无人知晓, 而且常常是连续多个宿舍同时被窃。为了避免此类现象发生, 可以在安排住宿时, 同一院系住不同楼层、不同班级间隔住宿, 一方面, 有利于不同院系、不同班级学生之间的日常学生、生活和思想交流;另一方面, 基本可以保证每层公寓不同区域时刻有人, 增加盗窃分子作案时间难度, 更可以避免多个宿舍连续被盗的发生。
5.加强学生教育管理,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大学生是公寓住宿的主人, 也是失窃案件的直接受害者。由于学生群体住宿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作为公寓防盗主导力量的大学生, 缺乏基本的安全防范责任意识, 往往忽视自身的作用和责任。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防范能力, 安全防盗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着“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原则, 公寓管理和学工部门应尽力履行告知责任, 在公寓公共场所, 张贴安全标语和警示标牌, 将安全知识、管理制度向学生进行友善提醒, 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制度化、日常化, 帮助学生居安思危,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不让坏人有机可乘, 尽量避免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现差错,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 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宣传,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保护自己的同时, 不去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不危害社会, 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面临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新情况、新问题也会不断出现, 公寓防盗工作不能一劳永逸, 只有不断分析客观形势和不断变化的不安全因素, 积极摸索内在规律, 实施多方协作、齐抓共管的公寓安全管理模式, 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 才能打造全方位的立体安全防护网络, 才能切实保障学生住宿安全。
摘要:高校学生公寓作为一个群体住宿的特殊公共场所, 频繁发生的失窃案件有其不同的特点和多种原因。打造全方位的立体安全防护网络, 营造平安住宿环境, 必须不断分析客观形势, 实施多方协作、相互融通、齐抓共管的公寓安全管理模式, 采取切实措施, 强化并落实各方安全责任。
关键词:高校,学生公寓,防盗安全
参考文献
[1].宋江浩.当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高教高职研究, 2007 (34)
[2].章学军.高校内盗案件及其对策探讨.中国科技信息, 2005 (2)
[3].刘仁忠, 蔡贤浩.关于高校校园治安问题的调研报告.湖北社会科学, 2006 (12)
[4].沈惠章, 李赛杰.新形势下高校治安问题探析.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07 (3)
【中小学生安全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10-19
中小学校园的安全管理05-19
消防安全管理中小企业11-14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制度08-18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办法12-04
罗甸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专项资金管理06-19
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管理专题培训学习总结12-02
谷坪乡中小学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方案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