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的安全管理

2024-05-19

中小学校园的安全管理(共12篇)

中小学校园的安全管理 篇1

网络是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 当代教育离不开网络。它在当前教育模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网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管理、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 是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基础设施和实现各项管理的物质基础, 是建立远程教育体系的基本保证。为此很多学校为了充分发挥网络在教育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纷纷建立校园网络, 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来适应互联网对现代教育的冲击。

校园网络作为中小学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必备的基础设施, 为师生员工的教育教学提供诸多方面的服务, 因此校园网络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日益推进, 很多中小学校都构建了校园网并通过各种方式接入了互联网。互联网的信息处理方式和知识获取手段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但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渐突显在校园网管员和学校领导面前。

校园网的信息安全一直是被许多中小学校忽视的环节之一, 而校园网或多或少包含了诸多敏感的涉及隐私、保密的信息, 在网络建成的初期, 安全问题可能还不十分明显, 但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频率增多, 校园网的安全问题日渐突显:网络黑客的攻击、计算机病毒的侵害、数据的篡改和丢失等等网络安全隐患, 对校园网信息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随着对网络使用需求的快速增长, 如何在校园网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安全威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已经成为当前各中小学校网络建设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1.中小学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

随着各中小学纷纷新建、扩建校园网络, 校园网络的使用规模、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校园网络中涌现的信息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 谈谈目前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的几点问题。

(1) 安全意识淡薄。

一方面学校决策者“重功能轻安全”, 在新建、扩建校园网络时, 往往只强调网络功能而忽视安全保护设施的投入, 造成网络安全设施不健全;另一方面由于教职员工对网络安全保护意识普遍比较淡薄, 往往只乐于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快速、自由好处, 而在思想意识上忽视对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 对病毒的侵害、黑客的攻击、数据的篡改和丢失等警惕性不高, 对网络泄密特点缺少必要的防范意识等, 这种思想上的麻痹和松懈就给不法之人造成了可乘之机, 十分容易导致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

(2) 管理有待加强。

人们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 往往是经历过网络安全考验后, 才意识到许多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和安全隐患的存在都与管理不善有关。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后, 中小学校密切关注和研究:组织手段和制度机制如何切实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 对师生员工如何有效进行管理、培训, 如何对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等问题。因为只有不断探索和完善各种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手段, 才能有效保障校园网络的安全, 才能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对教育教学的便捷、自由、快速的优势。

(3) 经费投入欠缺。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更新换代和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 涉及校园网络安全软硬件不断涌现, 为了有效维护网络的安全运行, 人们根据校园网络运行情况适时地加大经费投入, 对相关软件和设备的更新升级, 特别是用于网络安全保护方面的软硬件要有针对性地更新替换, 另外新建网络的学校构建网络初期也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网络安全的软硬件上, 避免网络安全的欠帐。

(4) 缺乏防范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 人们发现不少中小学校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防范机制, 对校园网络的运行, 没有有效的安全防范和应对措施。同时, 现有的法律法规不适应当前网络发展的趋势, 涉及网络方面的立法还有相当多的空白:如数字签名认证法、个人隐私保护法、数字媒体法、数据库保护法、计算机犯罪法以及计算机安全监管法等网络正常运行所需的法律法规等尚不健全。另外, 由于网络犯罪呈现手段新、作案快、不留痕、智商高等特点, 给侦破和审理网络犯罪案件带来极大困难。

2.影响中小学校园网络安全的因素分析

(1) 硬件因素。

由于架构校园网络所涉及的硬件比较庞杂, 加上经费的投入和人员的配备的原因, 不可能有充足人员或者专门部门负责对这些庞杂硬件进行全面监控, 而布置在不能独立封闭环境的硬件如:光缆、电缆、电话线、局域网、远程网等都存在遭到有意识无意识破坏的可能, 一旦由于破坏而引起校园网络的瘫痪, 就会严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 因此中小学校园网络的安全是比较脆弱的。

(2) 软件因素。

当前中小学的校园网络系统绝大部分都使用的TCP/IP协议以及FTP、E-mail、NFS等, 而这些协议都或多或少存在漏洞, 包含着不少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如ARP病毒的流行就是由于协议存在漏洞造成的。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地址解析协议) 是一个位于TCP/IP协议栈中的低层协议, 负责将某个IP地址解析成对应的MAC地址。此外, 接入校园网络的计算机所使用的软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 这给黑客攻击提供了可能。

(3) 用户因素。

师生员工作为中小学校园网络的使用者, 拥有网络使用权限或高或低, 能够多多少少直接参与网络。当拥有使用权限的教职员工对校园网络进行攻击时, 其对校园网络的破坏程度远远高于外部的攻击者。入网口令过于简单、网络未有效分段、文档保密意识不强、师生作用权限不清、没有明确专人管理等现象在中小学的网络管理中相当普遍, 这使得教职员工对校园网络搞起的破坏十分容易。网管员作为校园网络“特权阶层”, 他能随心所欲地操控网内的每一台电脑, 采集、浏览各级电脑内的所有数据, 熟悉所有与校园网有关的密码口令, 如果负责校园网络管理的老师成为泄密者, 后果将不堪设想。随意让校外人员使用自己的电脑、将自己的密码口令告诉他人、在校园网的电脑上使用未经审查的软件等, 都是校园网络的重大安全隐患。

3.中小学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策略

中小学所谓的网络安全策略其实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对投入的成本和预期的效率进行权衡, 落实在具体事务上就是针对校园网络的实际情况, 针对网络的整个管理过程, 综合资金投入因素对各种网络安全措施进行具体的取舍。

校园网具有师生用户多、使用频率高、访问方式杂等特点, 因此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就需要在网络规划设计、构建施工、日常管理的各个阶段加以仔细考虑, 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管理。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以下措施来保障校园网络的安全性:

(1) 有效保障硬件安全。

在校园网规划设计、构建施工、日常管理阶段就应该尽量为保障网络硬件安全创造条件, 如把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不间断电源等一些重要的设备尽可能布置在相对封闭独立的空间实行集中管理;把光缆、数据线路等采取深埋, 穿线或架空处理, 并加挂警示标牌, 防止意外损坏;同时对一些终端设备的日常管理如计算机、交换机、工作站、集线器和其他相关设备要明确专人、落实责任、严格管理。

(2) 采购配备必要软件。

校园网络安全软件主要有:防火墙、杀毒软件、存取控制、身份认证、加密措施、数据的完整性控制和安全协议等内容。但针对中小学校园网特点, 笔者认为以下软件是必须配备的。

①过滤器和防火墙软件。

由于中小学校园网主要面对中小学生和教职工, 因此对一些涉及黄赌毒、暴力、邪教等不良网站必须严加防范, 而过滤器软件可以有效屏蔽这些不良网站;防火墙软件主要包含了用户认证、动态的封包过滤、预警模声、应用代理服务、IP防假冒、网络地址转接等方面内容, 可以将校园网与外网十分有效地隔离开来, 切实保障校园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外部侵入。

②运用VLAN技术。

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的中文名为“虚拟局域网”。VLAN是在一个物理网络上划分出来的逻辑网络。这个网络对应于OSI模型的第二层网络。VLAN的划分不受网络端口的实际物理位置的限制。VLAN有着和普通物理网络同样的属性。第二层的单播、广播和多播帧在一个VLAN内转发、扩散, 而不会直接进入其他的VLAN之中。VLAN技术的应用, 可以增强广播风暴防范能力, 增强局域网的安全性;含有敏感数据的用户组可与网络的其余部分隔离, 从而降低泄露机密信息的可能性;可以减少网络上不必要的流量并提高性能;提高教职员工工作效率, 同时也增加网络连接的灵活性。

③使用杀毒软件。

杀毒软件有个人版和网络版, 选择合适的网络杀毒软件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毒在校园网上传播。网络版杀毒软件有如下优点:A.集中式管理、分布式杀毒效率高;B.采用数据库技术、LDAP技术;C.多引擎支持, 杀毒速度更快;D.从入口处拦截病毒;E.全面解决方案;F.扩展性比较高;G.可以进行远程安装或分发安装。国内外比较知名的网络版杀毒软件有卡巴斯基、诺顿、江民、瑞星等厂商, 根据校园的实际需要, 选择合适的厂商。

④访问控制。

为了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 需要在网络关口处做好访问控制。一般会通过架设防火墙系统来进行安全防范和保护。防火墙是在两个网络通讯时做一些检查控制, 它能允许“同意”的人和数据进入网络, 同时将“不同意”的人和数据拒之门外, 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访问。换句话说, 如果不通过防火墙, 学校内部的人就无法访问Internet, Internet上的人也无法和学校内部的人进行通信。这样, 就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访问和非法使用。

在网络运行初期时, 运行平稳。后期随着接入的电脑增多, 会经常发现掉包现象, 这时需要分析问题出在哪里。一般在交换机设端口镜像, 抓包分析, 找哪台电脑的流量大。对照登记的电脑IP与MAC的绑定表, 找到这台电脑。

(3) 网络管理。

①建立科学的网络管理制度。

学校校园网是为教学及学校管理而建立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目的在于利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 实现校园内计算机互联、资源共享, 并为师生提供丰富的网上资源。为了保护校园网络系统的安全、促进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发展, 保证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和网络用户的使用权益, 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除了有先进的硬件支持外, 还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比如建立相关电子公告系统的用户登记和信息管理制度,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用户备案制度, 信息内容审核制度, 信息发布登记制度等。

②网络管理队伍的培养。

积极建设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上网特点的网络管理工作队伍。各部门至少要配备1名网络管理员, 及时了解网上动态, 有效管理和引导网上舆论。充分发挥教师参与网络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参与网站制作、管理与维护。学校要定期组织校园网络管理业务培训。加强对网络管理人员、有关专业教师的培训, 提高他们监管网络运行、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教育的能力。

③网络运行日志的管理。

通过日志统计实现对用户访问互联网情况的分析, 并生成以图表为主的直观的统计报告。网络管理员可以根据统计报告提供的信息, 分析出学生对互联网的访问情况, 以便调整访问控制策略, 从而实现对本学校互联网的有效管理。管理员可以通过查看系统日志记录, 发现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妥善解决相关故障。定期做好日志的备份工作, 当网络出现故障时, 可以通过日志去查找问题, 日志存放的目录和空间大小也要注意, 防止日志文件过大而影响系统的运行。

(4) 网络用户的教育和培训

定期/不定期地面向用户进行使用校园网的知识讲座, 及网络安全等技术培训, 使用户不但会使用校园网, 解决一些简单的网络故障, 并能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在工作、学习、生活、教学中的应用, 这对校园网的建设非常重要。通过教育培训, 增强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观念, 并且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 做好个人计算机的安全防范工作, 从而能够降低内部安全隐患。

总之, 加强对校园网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 对于提高校园网信息安全防护的应用水平, 是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校园网的安全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除了要有相关的硬件和技术保障外, 还需要相关的制度保障和校方的重视, 防范不仅不是被动的, 更要主动进行。当然, 关于校园网更多的信息安全应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还有待于广大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才能够最终实现校园网信息的安全防护应用。

摘要:安全合理的利用校园网对学校信息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针对中小学校园网信息安全现状, 分析了当前危及校园网络的安全因素, 从技术角度给出了校园网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应用方案, 以期从中能够找到合理有效且可靠的校园网信息安全网络应用方法和模式。

关键词:校园网,信息安全,病毒防治

参考文献

[1]任守奎.谈谈校园网建设中的若干问题[J].计算机世界报, 1996 (9) .

[2]张伟.校园网建设的思考[J].枣庄师专学报, 2001 (3) .

[3]余建斌.黑客的攻击手段及用户对策[M].北京: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8.

[4]蔡立军.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2.

[5]刘繁华.对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小学电教, 2006 (3) .

[6]王洪, 魏惠琴.计算机网络应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2.

[7]张思宜, 李尚臣.校园网络信息安全防御对策与体系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1) .

[8]郑明达.校园网的建设与思考[J].教育信息化, 2007 (1) .

[9]胡伏湘.校园网安全分析及解决方法[J].计算机与网络, 2006 (5) .

[10]李勤.校园网信息安全及防范策略[J].科技信息, 2010 (10) .

中小学校园的安全管理 篇2

1.构建社会安全网络

中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保护其身心健康和安全,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国外,很多国家将校园安全事故列为“国家责任”,如在韩国,校园安全事故是国家和地方自治团体的财政预算依据,校园安全事故的预防和补偿属于公共保险范围;在日本,内阁政府为帮助学校安装监控和报警设备,以特别交付税的形式拨付补助经费。可见,保障校园安全是一项艰巨且长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通力合作。社会各界要充分认识校园安全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社会安全教育,宣传安全和法律知识,共同构建社会安全网络,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保障校园安定。

2.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中小学管理者应该时刻保持“安全第一”的思想和观念,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为了有效防止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应首先建立和完善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如教室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值班巡查制度、门卫安全管理制度、学生人身安全管理制度、校园公共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管理和使用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校园机动车安全管理制度等。各中小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案,定期排查校园安全隐患,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3.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工作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校园安全工作也应以育人为根本目标。学校要高度重视师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将防范事故上升到生命安全教育的高度,培养师生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增强其自我保护、防范的能力,以远离和抵御各种危险。学校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安全防范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等,让师生充分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让安全知识深入人心;要组织开展全校性的应急疏散演练,防灾、防火和防震演习,提高师生应对和处理事故的能力;教师要特别关注有异常表现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和联系,化解矛盾和纠纷。通过系列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保证校园师生的人身安全。

4.健全校园安全立法

关于校园安全立法的理论和实践,国外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我国目前仅有两项部门规章制度对校园安全事故作出说明和解释,法律效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事实上,用法律手段来规范社会、学校和家庭在校园事故中的责任和义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校园安全得以维护的法律保障。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出台专门为校园安全事故作出详细规定和责任归属的法律,以公正合理地处理各类校园伤害案件。同时,利用法律手段,督促和要求学校及受教育者家庭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保证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人身权利。

农村寄宿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 篇3

关键词:寄宿小学;校园安全;研究

安全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但是在和谐的校园里,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对心理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影响更加严重,所以减少小学安全事故是现在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现在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建立安全的校园环境,促进小学生快乐、安全、健康地成长。

一、农村寄宿小学校园存在的安全问题

1.校园安全教育差

在我国寄宿小学中的安全教育不容乐观,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首先,校园的安全教育模式比较单一,虽然对于安全教育也重视,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安全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化,只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导,缺乏实践,当真正发生安全事故时,就会出现学生慌乱的现象;其次,是校园安全教育的效果不理想,这将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很多学校开展一些安全教育课程只是为了应付教育部要求,根本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使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差;最后,是对于小学生的心理教育不到位。对于小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视尊严,如果在心理受到伤害时,教师却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将会造成不可估计的后果,所以说学生的心理教育也是重要的教学任务。

2.校园设施较落后

在一些农村寄宿小学中,对于一些应急设施,例如,防火设施、医疗设施等都不达标,即使安装的一些设备,但都是落后的一些设施,在发生安全问题的时候根本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甚至会有一些学校连一些应急设施都不配备,对于校园安全问题根本没有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生事故,将对学生与老师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影响学习正常教学。另外,学校的一些基础设施存在着安全隐患,一些楼道护栏以及体育设施都不牢固,在学生使用的时候随时都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中的经验与判断力,难免会在使用的时候出现问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安全制度不健全

在农村的寄宿小学中,很少会有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即使有一些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建立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实际执行严重脱节,对于学习的安全监督没有起到有效作用。对于一些安全应急预案大部分都是在网上复制的,没有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制订,如果学校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将很难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从而使事故影响范围增大。

二、解决农村寄宿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对策

1.丰富安全教育内容

在农村的小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教材知识,还应该注意对安全教育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运用多种方法,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并且需要不断创新安全教育的形式,充实安全教育的内容,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选择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手段和策略,增强安全教育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可以在学校墙壁进行挂图,让学生时刻了解安全教育知识,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及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并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一些实战演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2.加大安全经费投入

加大安全经费的投入,一方面是将经费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于学校的一些设施进行检查和更换,淘汰那些落后的、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并且更新现有设施的样式,并对使用的设施进行经常性排查,做到无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除了一些学校基础设施外,还应该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教育,选拔一些高质量的生活教师,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是对于农村寄宿小学来说,由于缺少经费,而导致学校不能够聘请优秀的生活教师,甚至都不会选择聘请,让小学生生活自理,有可能会诱发不良后果。所以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寄宿学校的投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建立学校安全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农村寄宿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必须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无论是企业、社会,还是国家,如果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那将会变得杂乱无章,使人们得不到安全感。所以,在农村寄宿小学建立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将有效预防安全隐患的发生,即使在出现校园事故时,也可以及时反应,并且做出正确抉择,使伤害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农村寄宿小学校园安全问题是目前教育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并解决,利用有效的方法,控制农村寄宿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快乐、安全的学习环境,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贾水库,战先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管理研究:某市校园安全现状及问题探析[J].安全,2015(10).

中小学校园的安全管理 篇4

一、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危害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安全如同矿山、交通安全一样,不应也不能出问题,一旦出问题就可能是大问题,就可能是伤及人的生命安全的问题。近年来,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其后果不仅直接造成学生的人身伤亡和损害,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进而产生畏惧心理;对于受教育者家庭来说,更是苦不堪言,悲痛欲绝;对于育人机构———学校来说,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活动被打乱,学校声誉受损,面临较大的社会舆论和经济压力。

二、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诱因

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过失和疏忽,又有客观上的条件限制和不可抗力。也就是说任何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单因素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使然。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意识淡薄。

无论是学校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个人和家长,在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方面表现得都较为淡薄。有些学校片面强调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招生人数的增加,注重升学率的提高,而忽视学校安全工作及其防范举措,认为只要不出大事就没有事,对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缺乏有力监督和保障,使一些原本可能避免的校园伤害案件不断发生。另外,中小学生由于生性活泼好动、自控力差、好奇心强,且处在身心发展的低级阶段,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安全意识也比较淡薄。

2. 安全管理疏漏。

绝大多数学校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疏忽和纰漏,这是校园安全事故出现的又一诱因。如一些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存在着明显的不安全隐患,校舍管理不严、食堂不达标、体育器材和实验设备老化、教学仪器设备未能及时修复等,致使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严重损害了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3. 安全教育滞后。

学校安全保护意识缺乏,安全制度不健全,更缺乏对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教育。很多学校往往是出了事情才会想到对主体进行安全教育和演习,疏不知已为之过晚。更有些学校打着安全教育的幌子,蒙蔽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安全教育完全流于形式,这些都为校园事故的发生留下了潜在的隐患。

4. 安全法规现盲点。

校园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就会涉及多方面的责任。目前,我国也仅有一部专门针对此类事故进行法律规定的条文,即《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里面对不同情况下的学生伤害事故进行了大体上责任的划分。但是,对于一些具体细节问题并未作出明确的解释和介绍,尤其是对于一些多原因事件,并未提出明确的责任归类,出现法律法规上的盲点和漏洞。

三、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防范举措

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带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给受教育者个人带来了严重的人身伤害,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对该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

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和在职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坚决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为了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应首先建立和完善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如保安制度、值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要对学校的建筑物和各种教育教学设施采取有力措施,切实避免各种危害学生事故的发生,使广大青少年学生能在校园中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培养其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远离各种危险,积极主动地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2. 构建安全工作网络,营造健康社会环境。

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艰巨且长期的工作,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通力合作。中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保护其身心健康和安全,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因此,社会各界要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共同构建社会安全网络,最大限度地降低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建立健康有序的社会大环境。

3. 健全安全法制体系,提高教育立法质量。

用法律手段规范社会、学校和家庭在校园事故中的责任和义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除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之外,我们迫切需要出台一部专门为校园安全事故作出详细规定和责任归属的法律条文,以便参照执行,公正合理地处理各类校园伤害案件。同时,利用法律手段,督促和要求学校及受教育者家庭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保证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人身权利。

综上所述,校园安全事故不可小视。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和建设者,他们的安全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希望中小学校园、学生远离危险,远离伤害,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要:中小学校园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 个体认知水平比较低, 安全意识淡薄, 容易受到伤害和发生安全事故。剖析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式保证校园安全, 避免学生受到伤害, 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成因,对策

参考文献

[1]杨敏.浅谈校园伤害事故中学校的责任承担[J].魅力中国, 2009, (10) .

[2]余孝忠.校园安全事故透视[N].记者观察, 2001-07-15.

[3]张惠屏, 崔霞.校园安全事故谁担责?[N].深圳商报, 2004-08-24.

[4]王利, 郭昉.校园安全的现状和应对办法[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6) .

中小学校园的安全管理 篇5

调研报告

何小芬1

摘要: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的真实现状,对中心初中和中心小学进行了调研,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处学校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和了解,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整理,形成本调研报告。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

一、调研背景

安全是人们生活中极为重要而又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近年来,有关校园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且呈上升趋势。分析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我们深深感到,如果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到位,学生具有基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许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这反映出我国当前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加强的地方。尤其缺乏对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对安全行为的训练。

二、调研目的及意义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思想意识。结合学生中存在的思想认识、安全行为、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问题,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在安全方面决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确保校园秩序更加优化。

三、调研方法与研究路径

采用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初中学生书面问卷261人,其中初一88人(男生45人,女生43人),初二96人(男生48人,女生48人),初三77人(男生35人,女生42人);小学学生书面问卷281人,其中小学四年级114人(男生56人,女生58人),五年级84人(男生51人,女生33人),六年级83人(男生46人,女生37人)。

四、调查结果

1.初中生问卷调查情况

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1)你认为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吗?选择“不了解”和“有安全隐患”的占到了72.9%。

(2)学校有没有打架斗殴现象?选择“有”的占到了54%。

(3)学校进行集中(全年级或全校)法制教育吗?选择“从不”的占到了52.5%。

何小芬,女,1996年出生,江西省萍乡市人,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2013级建工1班,电话***,邮箱1171138956@qq.com.(4)学校进行集中(全年级或全校)安全教育吗?选择“没有”的占到了49.4%。

(5)学校开展过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吗?回答“没有”的占55.6%。(6)你认为除班主任外的任课老师该不该管学生?27.2%的学生认为“不应该”。

(7)学校有教师体罚学生现象吗?5.1%的学生认为有教师体罚学生现象。(8)学校有没有男女早恋现象?26.2%的同学认为“有”。

(9)入学以来你是否被同学殴打过?3.7%的同学有“一次以上的经历”。(10)入学以来你是否被学校同学勒索过?9.5%的同学有“一次以上的经历”。

(11)你平常与父母交流的情况?10.4%的同学从不交流,48.7%的同学偶尔说说自己学习的事情,34.5%的同学什么事情都和父母聊聊,6.5%的父母不愿意听。

(12)学校是否开过集中(全校或全年级)的家长会?2.8%的同学选择的是“从来没有”。

(13)你平常有了苦恼最想告诉的人是谁?59%的学生选择的是“要好的朋友”,21.8%选择的是父母,9.9%选择的是自己班上的同学、同桌,9.9%选择的老师。

2、小学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1)关于打架斗殴现象,18.7%的同学认为有这种现象。

(2)入学以来被同学殴打情况,8%的同学有关“一次以上的经历”。(3)平常与父母交流的情况。19.9%的同学从不交流,18%的同学偶尔说说自己学习的事情,62.2%的同学什么事情都和父母聊聊,没有出现“父母不愿意听”的情况。

(4)9.5%的同学认为“学校从来没有集中开过全年级或者全校的家长会”。(5)平常有了苦恼最想告诉的人,13.1%选择的老师,四年级男生竟然没有一个选择教师;50.5%的学生选择的是“要好的朋友”; 20.2%选择的是自己班上的同学、同桌;16.2%选择的是父母。

3、安全工作比较突出的问题 初中:

(1)交通安全。一是靠近公路,二是交通安全教育欠缺。

(2)住宿生的安全问题。一是管理,二是人数多,三是高年级欺负低年级同学,四是出现个别夜不归宿的情况。

(3)留守儿童问题。每班都有4-5人,自由性强,难管,个性强。(4)饮食安全。伙房的管理问题,进货渠道问题。

(5)老师或者班主任,处理问题简单、粗暴,没有耐心。

(6)晚自习的安全(住校生),有些社会“小青年”到学校来。平时也有,要钱、要物情况,“传染学生”。

(7)学生打架、斗殴现象。

(8)部分学生家长偏袒自己的孩子,溺爱孩子。小学:

(1)传染病的防治,如:流感,腮腺炎,水痘等;

(2)交通安全。主要是撤点并校,学生离家比较远,最远的四五里地,学生骑自行车,或者家长用摩托车、三轮车接送。另,需要过马路的学校。(3)靠近河流,防溺水。

(4)学生自身的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强烈体育运动等容易导致问题。

(5)老师不敢管学生,出一点问题,家长就到学生大吵、大闹;(6)门口的小摊点,饮食卫生问题;

(7)社会地痞、流氓到学校打骂校长、老师等现象时有发生,周边环境不好。

五、关于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分析

1、社会关系原因

(1)法律的空白与缺位(2)交通安全隐患

(3)公安等社会职能部门对学校安保的重视缺乏持久性(4)教育基础设施达不到安全工作的要求

2、校园周边环境原因(1)安全隐患增多

(2)周边环境对校园安全影响大(3)网吧泛滥

3、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原因

(1)校园安全人员素质低端和力量孱弱(2)校园安全设施不到位(3)食品安全隐患(4)门禁制度不健全

(5)学校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6)校车及有关校车管理制度严重缺失。(7)学校内部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4、家庭原因

(1)家庭模式弱点

(2)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

5、学生自身原因

(1)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差。

(2)易受影响性。

6、协调机制原因

(1)学校与国家协调关系

(2)学校与社会协调关系

(3)学校与家长协调关系

六、中小学安全问题解决建议

1、给学生举办专题法制讲座,最好让公检法人员演讲;

2、发放专题录像带等视频材料,供学生、老师学习;

3、加大安全教育、管理力度,建立一套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每项工作都责任到人。

4、党委、政府和相关机构要给学校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5、开好“安全教育”课。

6、取缔门口的小摊点,关注食品卫生。

七、结语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我们应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因时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平安和谐校园,为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活学习场所,使其健康茁壮地成长。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所从事的不是工业流水线,而是培养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幼苗。”教育者面对鲜活的生命,尊重生命,才能谈及教育,否则无从谈起。

安全对于每个人都是一种责任,于学生而言,安全不仅是自身正常生活学习的保障,更是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学校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要培养其成为一个“人”,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全面发展。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如果学生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其他根本无从谈及。学校安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否正常开展,安全的校园环境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安全是社会的重托,更是父母的殷殷期盼。因此,营造平安校园要从点滴做起,防患于未然,不要到铸成大错才想起重视安全工作。

参考文献

小学校园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篇6

一、小学危险源的分析

1.运动伤害

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由于课程性质所定,较易引起伤害事故发生。轻则擦伤、碰伤,重则残废、死亡。这是因学生活动方式不当,加上体育设施设备陈旧而引起的伤害事故。

2.课余伤害

这类事故最易引起纠纷。下课了,学生在操场、走廊和楼梯旁嬉戏玩耍,或是自己不小心,或是他人推操打闹,或是学校设施设备的因素,引起伤害事故。

3.校外活动事故

这类事故往往是重大伤亡事故,给社会带来极不良的影响。这类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学校组织活动不够周密,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

4.上学或放学时的伤害

这是学校安全管理最为薄弱、也最为艰难的环节。既包括上学前放学后这一时段发生在校园的伤害事件,也包括发生在路途中的伤害事件。

5.自然灾害的伤害

如汶川5?12的地震,火灾事故的发生等,学校一定要加强学生逃生自救方面的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交通安全事故

这是造成学生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安全工作的拦路虎,令社会关注、家长忧虑的。这一事件的发生也是因为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够造成的。

7.网络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类问题显得非常严峻,管理不好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目前,很多小学生都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等,长时间如此一定会影响身心的发展,因为小学生一玩就会着迷,无法自控。

二、小学安全管理的措施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各项工作之首。要预防与控制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从严治教,严格管理,把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管实管细。结合当地实际,努力探索和掌握学校安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认真研究分析加强学校安全的办法和措施,显得十分紧迫。

1.校风与制度的建设

一个学校的校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校园的安全环境。良好的校风会形成学生间相互尊敬、谦让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良的校风肯定伴随着学生之间称王称霸、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弱小孤单的学生就会去寻求保护,从而助长校园帮派的形成和发展,如此产生校风和安全的恶性循环。学校校风的建设一定要从学校的领导班子做起,把这项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对加强学校的制度安全的管理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做:

(1)学生正向行为应给与适当的奖励和表彰。

(2)校长应该将资源开放给大家使用,并要带头在校园里创造正向的且合乎人性的风气。

(3)学校的所有人员如教师、学生、行政人员和家长,应当合作修订并执行校规。

(4)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成绩不应该是衡量成功的惟一标准。

(5)校园里的不合法行为不应宽恕,犯罪与违法事件都应处理。

(6)提供咨询服务,以调解家长、学生和学校人员之间的冲突;有严重问题的学校应该设置安全警卫并采取适当措施,以保护学生和教职员工免受校园内外暴力行为的侵犯。

2.安全预警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预警救助机制,特别是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机制。因为只有建立这些机制才能及时发现各种不安全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消解安全隐患。例如校园内应设置灭火器,警卫设备,防盗、防摔倒、防拥挤设施,应急照明,常用医疗急救药品和器材,报警通讯,安全引导和警告标志。

3.遏制校园暴力

学校是学生成才的地方,而不是藏污纳垢的场所。学校在维护校园内的治安,预防和处理校园暴力方面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力量。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控制情绪能力的培养。

4.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训练

学校应当对师生尤其是学生经常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安全防卫技能的训练,使得他们能够识别危险,知道预防危险的发生,知道遇到危险时的应对知识和技能。例如,指导学生了解歹徒常用的伎俩,学会认识和使用各种安全引导、警告的标志和设施、设备、工具,另外就是要学习日常生活和各种场所中的安全防范意识,主要包括家庭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防范、课外活动安全、体育活动安全、游戏安全、火灾防范等方面。

5.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

各级公安机关要会同教育等部门对当地影响学校治安秩序及师生人身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认真开展全面排查,摸清底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集中整治。对学校周边的录像放映室、电子游戏室、台球厅和歌舞厅等娱乐场所要重点进行整治,对治安混乱或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对严重违反管理规定的,要坚决予以取缔。进一步强化对校园周边地区的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治安管理,加强对校园周边地区的治安巡逻,尤其是在学生上、下课和晚自习期间等重点时段和路段重点加强巡逻控制。对校园内容易引发治安问题的经营摊点、违章建筑、出租房屋、文化娱乐场所等认真清理,清除各类治安隐患。

6.充分发挥校园保险在事故控制中的作用

从事故的特性分析,安全防不胜防,无论怎么加强安全管理,事故仍然不能完全避免,除一些人为等可控因素外,还有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既然如此,有没有办法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呢?笔者以为,参加保险,以保险补偿的方式来降低或转移学校风险,是事故损失控制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

7.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目前,我国学校安全管理体制的现状是“政府监督、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学校负责、师生员工遵守校规校纪、家长和群众参与”,围绕一个共同目标,从不同的角、不同的层、不同的方面推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协调一致抓好学校安全工作。这种管理体制的实施,促使各有关方面、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决定了安全管理责任制在学校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必须分清责任,严肃处理。

三、结论

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如何没有一个良好就校园环境是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反而会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作为小学的工作人员,我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更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中小学校园的安全管理 篇7

一、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内涵特性

所谓校园安全保障体系, 就是把对校园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活动有机地连结起来, 形成一个能够保障校园安全的稳定、有效的整体。其主要作用是对校园安全系统进行监督和控制, 使其实现预定目标。它既与学校其他保障系统 (如设备、人事、后勤、管理等) 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构成矛盾统一的整体, 同时又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包含不同层次的多元子系统。科学、健全的校园安全保障体系, 应具有以下五个共同特性:一是目标性, 必须明确校园安全所要达到的标准;二是形成性, 必须重视条件的保障和过程的组织管理;三是评价性, 必须重视学校外部或学校内部对校园安全的监控和评价;四是相对的封闭性, 中小学校园安全目标的实现是通过中小学各部门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完成的;五是运作的持续性, 中小学校园安全程度的提高依赖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中小学内部的行政管理部门、后勤服务部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的持续的合作和努力。

二、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现实反思

1. 校园安全保障中的法制缺位

近年来, 随着我国法制体系的逐步健全和完善, 法制管理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但是, 校园安全一直处于国家立法管理的盲区。目前校园安全的管理机构设置、管理责任划分、事故后期处置等问题, 还没有一部正式的立法作为参照依据。由于校园安全的特殊性, 它既不能套用社会治安管理的具体法律规定, 也不能被教育相关法律所替代。因此, 一旦校园内发生危及师生、学校财产安全事件时, 司法部门因缺少足够的法律依据, 在界定、处理时只能参照其他相关法律, 导致判定过程中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在处理结果上, 导致学校、家长矛盾激化, 使真正受害人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维护。

2. 校园安全保障中的管理失效

受传统应试教育目标的影响, 大部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仅重视智育教学成效, 忽视学校的整体社会效益, 没把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作为己任, 没有把校园安全放上工作议事日程, 使学校的安全保障管理苍白无力。另一方面, 受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限制, 目前除了大中专院校内建立了专职保卫组织, 高、中、小学校园里保卫组织均不健全, 校园的安全保卫工作只能由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学校干部、教师、勤杂工担任。他们只能应付简单的门卫、值班工作, 而安全隐患的检查、整改, 治安秩序的维护或一旦暴力事件发生需要的紧急处置, 他们根本无法胜任。

3. 校园安全保障中的教育弱化

安全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是在尊重和保护学生生命的基础上, 提高学生防范与处理安全事故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教育。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视域下, 当安全教育与课程教育发生时空冲突的时候, 安全教育的有无和多少只能看应试教育科目的需要或其他目的需要, 而绝不会看安全教育本有目的的需要, 这直接导致安全教育“量”的不足。即使安全教育在紧张的学校教学中挤占了一席之地, 但其内容也常会被变异, 即把安全教育等同于安全知识教育, 应试教育讲究知识的灌输与片面强化, 这导致学校安全教育的唯知识倾向。

4. 校园安全保障中的文化缺失

校园是传播和继承人类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校园安全文化是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创造而又被大众所利用的, 只有全校师生员工安全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才会产生更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随着近年来网络、媒体等文化传播途径的扩展, 各学校也逐渐关注校园文化建设, 从实体到网络、从德育到智育, 观其内容, 虽覆盖理想、知识、信念、规则等方面, 但安全文化似乎很难发现, 安全文化的渗透、生命安全价值观的形成显得那么的模糊。校园安全文化的缺失成为学校师生安全意识淡漠、安全技能缺失的潜在成因。

三、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多维重构

1. 校园安全教育体系

(1) 安全教育目标体系

安全教育体系是校园安全保障体系中的核心环节, 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 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 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 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 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 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 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针对《纲要》中提出的安全教育的总体目标,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 具体制定各学段安全教育的分级目标, 包括不同学段安全教育在学生意识、知识、技能、习惯养成等方面需要达到的标准, 这是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

(2) 安全教育内容体系

精心设计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 通过教育强化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是安全教育工作的目标。《纲要》中也明确提出, 要结合我们的国情, 在内容的选择上确定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操作上亦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从一般意义上来看, 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必须覆盖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用电安全教育、实验实习及社会实践安全教育、体育运动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劳动及日常生活安全教育诸领域, 时限跨越任何一个时段[1]。

(3) 安全教育评价体系

创新学校安全教育评价形式, 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效是工作的关键。对学校安全教育的评价包括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两方面, 即外部通过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督导部门对本辖区中小学安全教育成效的整体评估和阶段性考核树立典型, 宣传和介绍安全教育示范学校的有效做法。学校内部构建按照各学段具体目标体系, 针对不同的教学方式建立相应的学段评价标准, 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即将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有机结合。评价内容的综合性既包括安全意识的形成和安全理论的掌握, 也包括安全技能的训练和模拟实战的考验;评价结果的应用性,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下一步安全教育的方向和侧重点。

2. 校园安全法制体系

(1) 校园安全法律体系

学生在校园学习期间不仅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 更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 要学生们抵抗住社会的严峻治安形势的冲击, 必须道德与法律双管齐下。从当前情况看, 应抓紧制定学校安全保障法及校园安全法, 使学校的日常管理、安全保卫等工作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我国立法机关应该吸收和借鉴国际上有关国家相关的校园安全立法的经验和教训, 积极探索《校园安全法》的制定与实施, 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提供法律保障。探索建立校园警察制度, 根据校园警察的工作特性, 建立校园警察专门的任职资格和培训制度, 提高学校安全保卫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2) 校园安全制度体系

安全制度体系是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文化载体, 它对师生员工在教学、管理、服务、生活中的安全行为具有明确的指导、约束功能, 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实施校园安全的制度管理, 要依照国家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 以系统理论为支撑, 构建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后勤保障等各领域的安全制度管理体系。如:《学校安全预防制度》、《学校消防安全制度》、《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保安员安全管理制度》、《学生日常活动安全制度》、《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等等。只有拥有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校园安全管理才会有章可循, 才能发挥其强有力的规范、引导、激励和保障功能, 维持正常有序的教育教学秩序, 保障师生的安全和校园的平安和谐。

3. 校园安全文化体系

(1) 实体安全文化体系

文化是学校安全保障的潜在因素, 传统的学校安全保障无视校园文化的影响渗透作用。校园文化按其存在形式可以分为实体文化体系和虚拟文化体系。校园安全保障文化的建设也应从上述两方面有针对性地予以营造。如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闭路电视、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媒体, 向广大教师和学生宣传我国关于校园安全保障的相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 使校园活动的参与者首先懂法, 形成“人人知法、人人学法、人人用法”的文化氛围。同时, 可以在各种媒体上开辟专栏, 如在校园网中设置“校园安全”专栏, 在校报上设置“自我保护”专栏, 在寝室和教学楼走廊中设置“消防专栏”等, 通过图片、录像、实物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校园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另外,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项活动, 如校园安全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主题报告会等将校园安全教育深入人心。通过承办防火示范演练、自救演练、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演练等, 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2) 网络安全文化体系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 其影响程度空前增强。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广大青少年, 打造健康、绿色、积极向上的校园安全网络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 网络健康环境的营造需要教育、公安、网络监管等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作为网络管理微观部门的学校网络安全监管责任重大。学校应加强校内网络的监督和管理, 对上网信息进行把关, 防止危害国家和社会稳定的信息在网络中传播。其次, 学校应通过国家网络监事会及时了解网络安全状况, 杜绝色情、暴力等违背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内容。再次, 学校网络管理部门应禁止侵害个人和社会合法权益的信息在网络中传播, 使广大学生至少在学校上网时能享受到纯洁干净的网络环境。最后, 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动态平台, 利用相关安全教育网站、安全教育视频、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等方式, 对学生进行学校安全的网络教育, 使网络安全文化与实体安全文化相结合。

4. 校园安全管理体系

(1) 领导组织体系

建立学校管理体系是实现校园安全管理有序化、提高安全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审视当前的中小学校, 长期以来, 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校园安全领导组织体系、责任评价体系、应急处置体系等。很多学校将学校安全工作并属于保卫处或者学生处, 甚至后勤处等, 这些部门各自为政、各负其责、各管一块, 造成了部门之间职能不清、责任不明、互相推诿的现象, 同时也造成了学校管理资源和成本的浪费。学校应建立专门的安全保障管理机构, 成立机构领导小组, 学校主管领导亲自挂帅, 各职能处室负责人应成为该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 该机构负责统筹各部门力量和权利, 协调统一各部门行动, 形成“全校齐参与、部门总动员”的学校安全保障管理体系, 形成教育合力。

(2) 责任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责任评价体系是制度执行的有力保障, 是提高项目参与人主观积极性和责任性的客观手段, 使学校安全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体现实效的推动因素。首先, 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监督机制, 对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实行全程监控, 强调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使制度的执行不流于形式。其次, 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根据部门分工和职责要求, 通过对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和执行情况, 对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情况等作出阶段性考核和评价, 表彰奖励先进做法和先进个人, 树立榜样, 形成特色。最后, 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根据先前考核评价情况, 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通报。对执行不力的要追究原因, 责任到人;对项目完成差或未完成规定要求的负责人给予相应的警告和惩罚, 追究其直接责任, 严肃校园安全保障的各项进程。

(3) 应急处置体系

校园安全具有继发性和突发性等特质, 很多危害学生安全的事件有其发生的不可预见性。因此, 校园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应急处置体系的构建必不可少。首先, 要重点对分管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危机管理”的宣传、教育和训练, 兼顾普通师生员工, 把危机管理意识灌输到所有的师生员工中[2];其次, 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 成立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工作组, 由校内安全工作先进人员和有安全保障经验和技能的相关人员组成。学校应从政策、资金、人员、设备等各方面加大投入, 提高认识、强化管理, 给予保障, 使广大师生遇到突发事件时“心中有数、脑中有技、身体有力”。

校园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 保证学校安全不仅仅是学校自己的责任, 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社区组织、公共媒体、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所以, 我们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 协同配合, 周密部署, 采取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等形式, 最终形成学校安全保障合力。

参考文献

[1]邱卫东.现代中小学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调查与思考.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0 (1) :155-158.

中小学校园的安全管理 篇8

近年来, 我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差是多数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中小学生是家庭和国家的未来, 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 中小学校和教师责无旁贷。

一、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1. 内容教条、单一, 时代性不强, 中小学生自主安全意识较弱

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由于轻操练、重说教, 形式和内容与现实脱节等原因, 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3]。目前, 全国还没有统一的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 绝大多数学校都是自行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年龄安排安全教育的内容。一般以班主任为主, 学校行政为辅, 多安排在国旗下讲话、放假前讲话、班会课中进行。国旗下讲话内容涵括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涉及安全教育一般很少。放假前讲话一般都有安全教育内容, 基本都是以防溺水、交通、消防、饮食等常规安全知识教育。班会课上, 老师多侧重于纪律遵守、思想道德建设、成绩分析等, 安全教育基本随学校安排, 多数也只是一些提醒说明的内容。

教育形式上, 目前的中小学安全教育一般以讲话、专题讲座等为主。最常用的国旗下讲话以及放假前讲话, 多以“要怎样……不要怎样……”的教条形式进行, 而且每个假期讲的内容都差不多。如此进行安全教育, 能有多少进入学生的心灵呢?在安全教育纪念日期间, 学校一般通过板报、墙报、橱窗海报、广播等媒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这些手段的实效性相对较低。部分学校安排了消防、地震逃生等互动演练, 能让全体学生体验突发事件的情景, 提高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但也存在规模大、难组织的特点, 所以学校组织的机会很少;同时, 这种演练还缺乏个性, 相当部分学生随大流、不认真对待。

在信息化时代, 虚拟世界中的一些不良信息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好奇心, 学校相对枯燥的安全知识教育, 如果不融合时代特征, 改进方法, 实现内容生活化、常态化、系列化和手段现代化, 很难将安全教育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

2. 缺乏多方互动, 学生接受的安全教育不够系统性

目前, 学校的安全教育多为单向联系。学校→学生、学校→家长、家长→学生, 互动很少。在现实生活的安全教育过程中, 学生主要是被动的接收, 参与的很少, 难免心不在焉;在信息化的虚拟世界中, QQ、微信、电子游戏、网络中的一些不良信息随时威胁着青少年。“绿色上网”平台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青少年不受虚拟世界不良信息的危害, 但这种保护却是被动的。构建一个让学生主动接受安全知识, 积极引导把知识内化为意识和能力, 继而外化为行为的有效平台非常重要。在中学生实质性普遍拥有手机、电脑网络普及和校园电视台蓬勃发展的背景下, 非常有必要拓宽渠道, 努力实现针对性强的、常态化的、互动参与的安全教育, 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二、安全教育立体网的构建

现实世界包括学校、学生、家长等教育主体, 目前主要通过以班会、讲话为代表的说教形式进行单向安全教育。虚拟世界中, 互联网络、电子游戏、QQ、微信、微博、博客等已融入了学生的生活, 但基本上属于学生和软件之间的互动。构建新媒体时代下的中小学安全教育立体网 (图1) , 宜从三大层面着手:一是更加重视学校和家庭的传统安全教育, 但要改进方式, 丰富内容;二是要利用虚拟世界的各种信息工具, 构建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平台;三是强化校园电视的运用, 广泛吸收学生的参与, 实现内容的生活化、系列化、常态化。目前, 大多数学校都具备这三方面的基本条件, 如何对这三方面的元素进行有机结合, 丰富内容和形式, 实现学生由安全知识内化为意识和能力, 进一步外化为行为, 是构建安全教育立体网的核心课题。

三、安全教育立体网的应用策略

1. 深化传统安全教育, 强化校园电视运用, 实现安全教育内容生活化

安全教育立体网中, 传统安全教育仍然是主阵地, 但内容上要贴近学生校园和社会生活实际, 提高针对性;注重学生参与,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 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时代性并保证安全教育的常态化[4]。其实, 校园电视台正是这样一个可被强化运用的平台。除了录播现有的安全教育视频素材外, 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自制校园电视安全片的过程, 既能增强参与学生的安全意识, 也更能吸引观看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在参与制作节目的过程中, 可逐步实现把安全知识内化为意识和能力, 进一步把意识和能力外化为行为。

如中山市白石环小学在播了安全教育片《马路不是运动场》之后, 针对个别同学在马路边玩滑板的现象, 组织制作了校园短剧《玩滑板》。学生参与了编写剧本、排练拍摄、播出海报设计等整个过程。由于是身边同学演的, 反映身边的事, 所以节目更能吸引学生眼球, 让“不要在马路边玩耍、玩滑板”等安全意识在学生心中得到进一步强化。又如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校园电视台开设《心理健康你我他》栏目, 主要根据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 编成校园短剧。节目制作实行轮班制, 先由心理老师确定节目主题, 轮到的班级再根据主题组织班上的同学写稿、编剧、排练, 小演员排练得差不多时就请电视台的老师负责拍摄、制片。如果是在初、高中, 甚至学生还可以参与拍摄、制片。这样, 既能确保大部分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节目的制作过程, 又能实现校园安全教育的生活化、系列化、常态化。

2. 引导学生善用网络工具和资源, 提高安全意识, 储备安全教育知识

目前, QQ、微信等已成为年青人便捷的沟通工具, 博客、微博也成了不少中小学生发布自己信息的平台。这些新媒体软件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带来不少的安全隐患。已发生过不少青少年轻信QQ结识的网友、滥用手机微信“摇一摇”附近寻友等功能, 造成了严重的人身安全事故。中小学校安全教育必须跟上形势, 结合校园电视台、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相关安全教育, 专题引导中小学生注意信息保护、预防上当受骗。

安全知识和避险技能的培养多数不能通过实操来获得, 一般通过已发生的事故及其处理中获得经验。网络信息海洋中不乏安全教育方面的资源。如中山教育视频网有684个安全教育视频, 包括防溺水、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等。某学校老师在给学生上交通安全课时, 是这样运用网络资料的:让学生在网上搜集3个以上交通事故的资料, 归纳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 谈受害人家属的悲痛和自己的感受。不少同学谈到恐怖、血腥的感觉, 也总结了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违反交通规则, 列举了司机和行人违反交通规则的种种细节。学生在搜集资料、归纳总结的过程中, 较好地完成了交通安全知识自我内化的过程。又如:近年来电梯安全事故频发, 儿童乘坐电梯要遵守哪些规则?电梯发生故障时怎么办?网络上都有很多这方面的资源, 非常适合专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储备。

3. 将电子游戏融合到安全实习演练之中, 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技能

现在, 很多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 让家长和老师都有谈虎色变的感觉。不过, 让学生玩一些虚拟安全事故的电子游戏, 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受实际演练的规模和时间限制, 学校难以经常组织。为了让安全演练更加有效, 一些学校采用在演练前让学生玩一些相关的安全游戏, 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虚实结合, 效果更好。另外, 众多没有合适演练机会的安全事故情境, 让学生通过玩一些虚拟安全事故电子游戏来获取经验也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替代途径。目前, 这类软件的缺乏, 也是教育工作者值得努力探索的一个方向。

4. 善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 架起安全教育沟通的桥梁

近年来, 患精神疾病的青少年很多, 自杀案件也呈现上升趋势, 学业压力繁重、家庭沟通不畅、情感问题处理不当等成为主要原因。各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安全教育, 心理咨询室能有效解决很多学生的心理辅导需求, 但也有部分学生性格内向, 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去心理咨询室, 甚至伪装得很快乐。如《一堂特殊的生命课》里那位南京的花季女孩, 一直为抑郁症所困扰, 却一直伪装得独立、阳光, 直到她的离去, 一切为时已晚。基于心理距离效应的QQ沟通策略, 已成为部分学校实现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之一[5]。因此, 学校开设QQ、微信等形式的心理咨询, 通过匿名形式可有效减少学生的顾虑, 反应真实的情况, 及时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 也非常必要。

目前, 已有不少学校应用校讯通的家校互动短信实现了学校与家长的单向联系,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QQ、微信等软件在家长中进一步普及运用, 也可利用来构建家校安全教育的桥梁。有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 以群发推送自动回复以及1对1交流的方式实现和特定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 取得较好的效果[6]。学校可以也利用它们在平时就一些有关学生安全事故的新闻、安全注意事项发给家长看, 这种方式能让家长真正地从心里对孩子安全教育引起重视, 可有效地减少假期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结语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改变了信息交流、人际沟通、社会行为的方式, 同时也带来了新机遇, 为我们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开辟了新途径与新尝试[6]。新时代下需要关注的安全内容更多, 学生对安全教育形式要求更灵活。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新形势变化, 研究创建新的工作方法, 利用新旧媒体, 结合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 构建一道立体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网, 为学生身心健康、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摘要: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它以数字、网络、移动等技术为支撑, 具有即时、互动传播的特点。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中小学安全教育现状的不足, 针对如何善用新媒体, 加强学生安全知识教育, 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促使他们养成自觉遵守各种安全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 构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立体网络作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新媒体,中小学,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朱沙.融媒时代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生存.青年记者[EB/OL].http://qnjz.dzwww.com/fl/201202/t20120218_6936855.htm.

[2]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课题组.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机遇和挑战.新华月报下, 2012, 4

[3][5]王同伦等.心理效应策略在大学生入学教育中的应用举隅[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9⑶.

[4]韩标等.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 2013, 7.

中小学校园的安全管理 篇9

中国的经济的在近几年来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特别是中学和小学处在于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虽然对于校园安全有着自己的认识,但是实际上他们仍然处在于校园安全矛盾的突出点,需要加以关注。最近几年以来, 关于学生集体出现食物中毒,或者是学生在上学或者放学时候遭遇交通意外等事件的报道屡屡出现,这些都提醒着当前对于中小学的校园危险源要引起足够的注意。

二、中小学校园潜在主要危险源分析

危险源,实际上就是潜在危险有害的因素。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会造成非常大的威胁,这种危险是客观存在的。危险源包含了多种介质,如超过了使用限制的设备,或者是一些存在危险性的场所等。有害的因素和危险的因素,都会成为危险源。校园的危险源是非常多的,因为中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所以校园中小学生所面对的危险源相对比较多。

1.中小学校园潜在危险源基本因素分析

按照中小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当中潜在的危险源因素分析,当前中小学生所面对的危险源主要是具备七个基本的来源,分别是: 一是集体活动潜在的踩踏危机,二是建筑物有潜在的质量问题所可能造成的事故,三是在体育活动所引发的一些事故问题,四是校园中小学生出现的各类中毒事故,五是校园潜在的火灾或者爆炸的事故,六是校园中小学生潜在的交通事故伤害,七是其他类型的中小学生伤害和事故,如追逐嬉闹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从上述七种基本的中小学生危险源因素分析来看,不同的校园安全危险因素所包含的潜在危险是不同的,因此,预防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应该尽可能规避可能存在的危险。

2.挤压踩踏事故危险源

因为中小学校是属于人员密集的场所,加上中小学生大部分对于群体聚集所可能存在的隐患认识不足,一旦出现事故,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恐慌心理,从而互相之间踩踏或者是挤压,造成中小学生的伤害隐患,比如,在混乱之中可能出现的窒息、甚至踩踏致死的状况。在中小学校当中, 容易出现挤压踩踏事故的校园场所主要是包括几个主要的地方,如学生宿舍的过道或者是进出楼梯,学生饭堂,教学楼,学校的会堂等封闭场所,因为这类场所一方面封闭,另一方面容易有更多的人员聚集在这些场合之中。挤压踩踏的校园危险源,从本质上看不仅仅和建筑物本身的特点有关系,也和中小学生的普遍心理状态有关系,他们对于踩踏和挤压的认知,综合心理素质,也都会影响事故的产生与否。

3.建筑物、体育运动等潜在危险源

中小学虽然有很多已经有重新建设新的建筑物,但是也有一些学校沿用了旧有的宿舍楼和教学建筑物。但是旧有建筑物有比较多潜在的危险源,比如,厕所、宿舍或者饭堂等地方,如果建筑质量存在问题,也可能造成严重的事故。最近一些年来出现的“豆腐渣工程”,也可能对中小学生造成危险。

在日常的校园体育活动当中,也可能对中小学生造成一系列的伤害, 这些体育运动过程产生的伤害主要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从客观的角度上看,一些学校可能体育设施相对比较老化,或者是出现体育设施的设置不当等,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隐患。而从主观的角度上看,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够严格,或者在保护措施方面不充足,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候没有集中注意力,都可能因为体育运动而造成一定的危险。

三、中小学校园安全标准化分析

第一方面,中小学校园应该构建一个校园安全监督管理的体制。中小学校园要充分分析当前中小学生所遇到的危险源问题,结合学校的实际状况设立应急方案,而且要形成学校各级联动的安全管理组织,对中小学校的安全提供足够的保障。这个组织架构从学校的负责人即校长一直到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形成多级的安全监管体制。这种安全监管体制不仅仅是教师参与其中,还要让学生干部参与其中,对于七种基本的校园危险源进行排查,及时防控,以及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平时对学生干部的训练非常关键,学生干部作为校园安全监督管理中每一个班级都具备的重要角色, 应该有足够的紧急应对的能力,在遇到地震、洪水、火灾等情况,学生干部在班级中就可以马上起到有序疏散的引导员角色,他们的正确安排能够避免大部分学生的伤亡。因此,校园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要全面,责任制度层层落实,依靠学生作为主体,落实好安全监督管理目标。

第二方面,投入更多人力和物力,打造安全的中小学校园。对于学生数量相对较多、教学建筑物较多的中小学校,应该对于安全的基础设施有一定的配备,比如足够的消防设施、足够的安全指引标识等。又比如校园当中自行车、汽车等交通工具,都应该在合适的位置进行停放,对于校内行驶的交通工具要进行严格管理,避免出现碰撞对学生造成伤害。校园是人员密集场所,一定要有配套的安全管制措施,停车场和自行车棚也需要投入一定的物力进行建设。此外,对于校园各项运动设备、教室里面的教学设备等,都应该进行有规律的全面排查和抽查,如风扇、投影仪等悬挂设备,要进行定时摸查,对于危险化学品、饭堂食材等都要执行严格的台账记录制度,不允许出现丢失危险化学品等状况。饭堂食材当日留样,专人管理,一旦出现食物中毒等问题,立刻将样品送至有关部门进行检验,形成安全责任倒查制度。这些都需要配套的人力和物力给予支持。

四、结束语

由于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都并不是非常丰富,所以对于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的自我防护能力以及安全预防意识都相对于成年人较弱。因此,如何对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给予关注,是当前基础教学阶段的重中之重。中小学校园的安全关系到方方面面,也是一项非常长期而且艰巨的工作。因此,中小学校都应该重视安全检查,打造一个安全以及文明的校园环境。

摘要:中国的中小学校园存在一定的危险源,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因此,对于中小学校园的危险源进行分析,以及构建合理的校园安全标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小学校园潜在的主要危险源,然后对于中小学的校园安全标准化进行了探讨,希望对于加强中小学的校园安全有所帮助。

中小学校园的安全管理 篇10

关键词:网络,安全,校园网,中小学生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各个学校分别建立了主机的校园网, 校园网的建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提升教学的质量, 并可以高效地获得前沿信息, 对校园资源共享的实现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校园网的安全状况直接影响到这些活动的顺利进行。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校园网的建立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由于病毒、木马及恶意插件等的侵入, 极大地影响着学习氛围和学生的日常生活, 且严重的会导致校园网的全面崩溃, 所以应加强中小学生对网络安全的重视, 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 才能促进现代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校园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中小学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不良信息肆意传播

中小学学校网络的主要用户是在校学生, 他们对网络安全不够重视, 法律意识也不是很强。对网络新技术充满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 在网络中随意浏览网页和访问陌生网络地址, 致使电脑受到病毒、木马有害程序的攻击而导致数据丢失、机器瘫痪, 还会传播一些不良的文化, 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二) 校园网网络病毒广泛存在

校园网与internet相连且速度快和规模大, 在享受internet方便快捷的同时, 也面临着来自internet攻击的风险。网络病毒的危害性是极大的, 其传播速度快, 波及范围广, 造成的危害都是很大的。病毒侵入某一网络以后, 根据其设定的程序, 有效地收集相关有价值的信息, 然后通过自动探测网内的其它计算机的漏洞, 进行攻击。

(三) 校园网管理存在问题

很多学校的网络管理员的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 基本可以胜任本职工作, 但是可能是学校对网络安全不是很重视, 或者因为个人某些方面的原因, 造成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 所以很少花心思去维护网络、维护硬件。同时学校对学生的网络规范使用教育也缺乏足够的宣传力度, 还有的学校缺乏必要的网络信息监控措施, 允许学生通过校园网直接访问互联网, 导致一些学生无意的接触到大量的非法网站, 不但造成数据和信息的丢失, 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同时也对建立和谐校园产生不良影响。

(四) 校园网管理技术较为单一

当前, 很多的中小学校都只是依靠单一的技术或者独立的安全产品来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随着网络安全风险的逐步提高, 当校园网络受到安全隐患时, 这些较为独立的安全产品一般会各自为战, 使得原有的安全防范措施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很难满足目前中小学校校园网对于安全的需求。

(五) 校园网维护存在问题

维护的工作量是很大的, 并且很困难, 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 然而大多数学校在校园网的设备投入和人员投入很不充足, 有限的经费也往往主要用在网络设备购置上, 对于网络安全建设, 普遍没有较系统的投入。

二、如何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

(一) 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

中小学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网络规范教育,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的利与弊, 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进而减少网络犯罪行为。中小学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正确的指导学生多从事一些有益身心的社会活动, 避免学生迷恋于虚拟的网络, 迷失了自我。只有这样, 才能净化网络环境,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使网络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上, 发挥其积极作用。使网络更好的服务于教育, 服务于信息科技的发展, 服务于社会的前进。

(二) 制定可行的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整个校园网络的安全有效运行, 制定出可行的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1) 建立一个信息安全管理机构, 制定统管全局的网络信息安全规定;

2) 制定激励制度, 增强网管人员的责任心并激发网管人员的工作热情;

3) 加强网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 从技术上提升他们对网络攻击的应对能力;

4) 学校其它专业也应安排网络安全基本知识的教育, 普及非计算机专业师生信息安全知识的教育;

5) 加大网络安全建设的资金投入。

(三) 对学生实施上网行为管理

在教学开放网络的同时, 使用网络行为管理软件 (例:海蜘蛛软路由) 进行管理。如设定网页关键词过滤;过滤具有不良信息的网站;控制学生所上的网站。做到不允许的网站不能访问, 一旦学生访问不允许访问的网站时, 强制跳到预定的网站。真正达到允许上的网学生能上网, 不允许上的网学生不能上网。

(四) 实现域用户身份认证的过程

在校园网提供更高层次服务时, 对于用户身份的认证及其服务权限的管理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以前较为独立的系统很难达到身份认证的需求, 因此需要一个完备的系统, 对整个校园网用户进行身份的认证和管理。配备网关认证流控设备, 要求所有的内网用户假如想要访问外网都需要进行用户认证。对非法接入的用户和设备应该严厉打击。这种办法不但可以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同时还能够很好的提升网络带宽的利用率, 极大的提高了效率。

中小学校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全员动员, 全方位进行管理。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防范网络的不良影响, 才能使校园网络真正服务于教育, 使中小学生在网络的世界中得到更有益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刘钦创.高校校园网的安全现状与对策.现代计算机 (专业版) , 2006.

[2]杨波.从信息安全角度看校园网发展现状.甘肃科技, 2007.

[3]陈新建.校园网的安全现状和改进对策.网络安全技术应用, 2007.

[4]薛方芳.简析校园网络安全管理[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中小学校园的安全管理 篇11

摘 要:在目前中小学校园网普遍采用用户共享固定带宽接入的联网模式下,P2P应用大量占用网络带宽成为校园网管理的突出问题。在没有对校园网P2P应用进行策略管理的情况下,P2P应用的流量一般占用了网络60%~90%的带宽,使得学校的正常应用往往得不到保障。文章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在实地调查大量校园网实例的基础上,针对P2P应用,从客户端和出口两个方面分别运用Windwos 2008组策略禁止相关软件运行和Forefront TMG 2010流量插件限制线程、流量进行管理。

关键词:校园网;P2P;组策略;线程;带宽

中图分类号:TP393.18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4-0072-03

引言

P2P指的是Peer-to-Peer,直接翻译是点对点传输,P2P与传统的少数服务器服务多个用户的C/S服务模式不同,大部分的服务靠用户间互相提供服务完成。通俗的讲,就是采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模式,通过多线程提高上传、下载速度。P2P给中小学校园网用户带来高速下载、高清网络视频、流畅网络音乐等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病毒的加速传播、知识产权的侵犯、网络带宽的大量占用等。

在目前中小学校园网普遍采用用户共享固定带宽接入的联网模式下,P2P应用大量占用网络带宽的问题尤为突出。在没有对校园P2P应用进行策略管理的情况下,P2P应用的流量一般占用了网络60%~90%的带宽,极端情况下几乎完全占用接入带宽。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信息高速公路经常因此堵塞,使得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正常应用得不到保障。

图1为在100M接入的某中学校园网中,在没有对P2P进行管理的情况下,用迅雷下载一部电影的实时截图,显示速度达8.29MB/s,8.29MB/s*8=66.32MB/s,一个用户下载一部电影占用的带宽达校园网接入带宽的60%以上,如果多个用户、下载多部影片,或同时观看P2P在线视频,其结果可想而知。

有些学校原先使用10M光纤接入,在发现上网速度变慢时,首先考虑提高带宽。从前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虽然网速提高了10倍,但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P2P运用会立即吞噬新增的网络带宽,学校增加了大量的接入费用支出,结果只是部分P2P用户充分享受了信息高速,学校的关键性正常应用却没有得到改善,这已成为目前中小学校园网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针对P2P应用进行管理的方法很多,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在实地调查大量中小学校园网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P2P应用的管理策略,即从校园网的客户端和出口两方面对P2P应用进行有效管理。

一、运用组策略禁止P2P软件运行

通过Windows活动目录,实施组策略可方便、有效地对客户端运行的软件进行管理,本文以在Windows Server 2008 的活动目录环境下实施组策略限制迅雷运行为例,运用组策略禁止软件运行的方法有几种,其中“不要运行指定的Windows应用程序”这一策略,只要客户端更改应用程序名即失去控制作用;而软件限制策略中的“散列规则”,当应用软件升级或用工具软件修改执行文件的散列值,也同样会失去控制作用。

通过限制dll文件的方法能有效限制软件的运行,dll是Dynamic Link Library的缩写,是动态链接库的意思,封装着Windows应用程序的函数。程序在执行的时候, 必须调用相应的dll文件中对应的函数, 才能够正确地运行。如果执行文件调用的dll文件被禁止运行,相应的执行文件就无法完成相应的功能。应用程序在升级的过程中,dll文件不可能全部改变,用户也不可随便更改dll文件名,更改了dll文件名,执行文件就无法调用对应的dll文件,所以禁止dll文件运行,是禁止软件运行的有效方式。方法思路如下:

1.网络中需要有一台Windows Server 2008服务器升级到Active Directory(活动目录,以下简称AD) ,用于提供身份验证及对校园网用户实施组策略。为便于管理,用姓名全拼在AD上为学校教师创建实名账号,所有的工作站以实名加入AD。

2.创建限制dll文件运行组策略。单击“开始”→“管理工具”→“组策略管理”→“域”→“组策略对象”,右击 “新建”,在“名称框”中输入“禁止迅雷运行”, 右击“禁止迅雷运行”→“编辑”→“用户配置”→“策略”→“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软件限制策略”,右击“软件限制策略”→“创建软件限制策略” →“其他规则”,右击“其他规则”,选择“新建路径规则”,在路径名称框中输入ThunderStorage.dll。

单击“软件限制策略”→“强制”→“应用软件限制策略到下列文件”→“把默认的库文件(如 dll)之外的所有软件文件”改为“所有软件文件”。

运行“gpupdate /force”强制刷新组策略,客户端注销登录后启动迅雷,提示不能正常启动迅雷(如图2)。

二、限制P2P应用的线程、流量

对于互联网应用软件,一般会考虑从防火墙上创建相应策略,限制服务器IP或服务端口进行管理。对于P2P应用,限制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显然不行,封服务端口也同样不可行,如迅雷查询和下载资源默认使用TCP 3076和 3077端口,雷区注册和登录使用的是TCP 5200和6200端口,如果登录端口TCP 6200、3076和3077端口都不通,就会自动跳转到Http的80端口登录。

鉴于上述问题,考虑限制用户流量或线程的方法加以解决。目前ISA的流量插件、硬件防火墙、专用流量控制设备等都可以对P2P应用的线程及流量进行管理,本文以Forefront TMG 2010(微软的企业级路由软件防火墙 ISA的最新版,ISA Server由于配置灵活,升级方便,在中小学有着广泛的使用)的插件“Bandwidth Splitter for Forefront TMG 2010”为例,方法思路如下:

1.在Forefront TMG 服务器上安装“Bandwidth Splitter”流量控制插件。安装后的流量监控界面如图3,通过该插件,网络管理员可实时察看上网客户端的IP、用户名、机器名、线程数、下载上传速度等,并有形象的示意图,选择相应的客户端还可在下方详细显示连接情况,为网管员合理设置访问规则、流量控制规则提供依据。

2.运用Bandwidth Splitter 创建线程、流量控制规则。启动Forefront TMG Management 展开Bandwidth Splitter树形目录, 右击“Shaping Rules”菜单→新建“Rule”, 根据规则向导建立流量管理策略,如图4所示,规则由源(Applies To)、目标(Destinations)、计划(Schedule)、功能(Action)等属性组成,在功能上可限制流量或线程,考虑到P2P软件主要因多线程影响其他用户的上网速度,可针对单一用户、IP或用户组、IP集合灵活设置线程数(Connection Limit)、进出流量(Incoming/Outgoing),一般上网浏览网页只会占用几个线程,运用P2P软件一个用户会占用几百个线程,网络管理员可根据实际运用情况调整线程数,设置后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结束语

当前,中小学校园网中P2P应用软件的数目不断增加,流量也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为了使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正常应用得到保障,必须对P2P流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中小学校园网管理员可根据校园中实际流量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对P2P应用选择禁止或限制策略,保证校园网高效、稳定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戴有炜.Windows 2008 Server 2008 Active Directory配置指南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ISA中文站[DB/OL].http://www.isacn.org/.

[3]Windows服务器中文站[DB/OL].http://www.winsvr.org/.

中小学校园的安全管理 篇12

1当前小学学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教育事业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致使小学的管理工作在很多方面出现了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要想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学校就要做好校园管理工作, 这成为各个小学乃至整个教育行业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1.1重学生管理, 轻教师管理

学生和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核心, 决定着整个教育教学的质量。 但是从目前我国小学管理现状来看, 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相对比较严格, 但是却很少对教师实施系统性的管理。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引导性的作用, 如果忽视了对教师的管理,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1.2过分注重硬件管理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 硬件建设往往是管理的重点, 相对轻视对学校师生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管控。 部分学校将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和硬件管理纳为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 对师生精神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则相对轻视。 大部分小学在教育教学管理中, 过分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 并将其作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但是在对小学文化、师生关系等方面的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将学校管理简单地归纳为, 硬件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等层面, 而对学校文化建设、师生精神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1.3没有重视师生关系的建设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关系中最为主要的关系之一, 但是我国大部分小学管理中, 对师生关系的管理并没有给予更多的重视, 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十分匮乏。 同时重强制管控, 忽视了师生民主意识的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依然采取指令式的管理模式, 而缺乏与管理对象之间的有效沟通, 造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紧张氛围, 制造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不利于构建学校内部的和谐关系, 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乃至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很大负面的影响。在选择管理方式时, 学校不注重提高师生民主意识, 在日常管理中不注重沟通, 加剧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 不利于建设和谐校园, 导致同事关系、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紧张, 无法在第一时间反馈信息, 不利于强化学校管理。

2提高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质量对策分析

学校管理工作能有效连接学校与教师、与家长、与学生的关系,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和谐师生关系, 有利于营造和谐、愉悦的校园氛围。 所以, 学校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水平。

2.1营造和谐活跃的学校氛围

合理规划校园活动, 积极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的团体活动,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 营造和谐友爱的校园学习氛围。 例如, 假如你是我的女儿该有多好”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 有一个从没有教师爱的丑女孩, 当她有一天得到老师的“爱”后, 她开始反抗命运, 最终成为著名的女作家。 我们在赞美、欣赏美国盲人天才同时也是社会活动家、演说家的海伦·凯勒时, 一定都会记得引导她走出黑暗的老师沙利文才是快乐的天使, 她给海伦?凯勒带来了“光明的世界”, 陪伴她走出了黑暗, 让教师都做可以带给学生光明的天使吧! 从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 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素质。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 有利于为小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 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热情, 也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 通过为国家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 从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2.2增强教育管理力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小学学校中, 学生也是学校的另一主体。因此, 学校管理工作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是对学生的管理。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是面对每一个学生,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这是学校管理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是学校的管理目标。因此, 对于新时期的农村小学管理, 必须立足农村学校的现实情况, 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校管理。 调整传统的评价方式, 组建多元化的评测体系, 挖掘学生潜能, 在管理过程中加入感情、事理和快乐, 让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这是一个传统又不断创新的话题。 办好学校是利国利民、造福后代的事情。因此, 在新时期加强农村小学的管理, 就要不断更新办学理念, 创新管理方式。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体制, 要结合农村小学的特点和现实情况, 要加入人文因素, 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促进学校两大主体的全面发展, 为农村小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2.3坚持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

在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中, 教职员工是学校的主体, 学校管理的对象始终是人。所以, 管理教职员工必须以尊重和信任他们为前提, 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体系。在确保各项管理制度严肃性和强制性的基础上, 给予适度的人情关怀;在刚柔并济的过程中, 充分展现以管代监的效果, 激发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因为农村学校管理工作更加复杂, 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 必须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人。而分级管理、校长全面负责的管理体系, 可以极大地提升领导效率。

2.4突出质量, 严格常规化管理

教学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 有序管理是学校高质量管理的保障。 学校应该增强教育管理力度, 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身心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有针对的指导并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 正所谓“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只有建立完善的、全面的、合理的、 有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才能有效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因此, 对于新时期的农村小学学校管理, 必须制定专业、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 确保教学活动健康、有序的开展。各学校应该针对自身的相关情况, 制定一套宽松结合、灵活调整的管理制度, 以确保教学质量。 其具体措施包括: 评、测、教、备等内容, 不断指引教师规范自身行为, 指导工作目标和学习目标。教师的备课工作, 不但要确保其内容符合课程标准, 还要深入探究教材内容, 确保其符合“五备”标准—————备学生、备教材、备作业、备学法、备目标。 同时, 还要坚持一定的“日日清、堂堂清”工作, 用拓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学管理工作, 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办法。

摘要:学校管理工作能有效连接学校与教师、与家长、与学生的关系,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和谐师生关系, 有利于营造和谐、愉悦的校园氛围, 学校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水平。

上一篇:中心景观下一篇:语文现代教学技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