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安全防范的对策(共12篇)
中小学安全防范的对策 篇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迅猛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接受,“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性、珍爱生命”等观念在教育领域广泛传扬,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被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予以尊重与保护,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多层面、多渠道、多举措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但是,在高兴之余,我们也发现在学校安全教育中存在许多让人匪夷所思的做法。因为这些做法,表面安全,其实并不安全;眼前安全,长远并不安全;局部安全,整体并不安全;身体安全,心理、思想、品德并不安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一、当前学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取消春秋游和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禁锢在校园内
以前,学校几乎每年都安排春游和秋游活动,同时开展适当的野外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去呼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气,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考察和研究自然现象;或深入农村、厂矿、社区等,去感受工人、农民、商人等的真实的社会生活。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探究热情,促使学生运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在这一过程中,有时由于学校和老师组织不够严密,或由于个别学生不听老师的教导擅自行动,或因为其他各种原因,在个别地方的个别学校出现了一些意外事件,如翻船、车祸等,造成一定的人身和财产伤亡,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给学校领导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就开始限制春秋游等活动。先是规定减少出行次数;再后来规定,活动必须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批,不得私自外出;到最后,教育主管部门强令废止春秋游、社会考察等所有实践活动。从此,学生像小鸟一样被彻底关进了“笼子”,完全失去了亲近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真正步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境地。
2.取消课外活动和午间活动,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
以前,中午和课外活动时间,学校是完全交给学生自由支配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个人爱好自由参加各种活动。所以,这段时间是学生最自由、最开心的时间,他们的兴趣得到培养,能力得到锻炼,情操得到陶冶,体会校园生活的快乐,涌现了许多文娱积极分子、体育尖子、科技活动达人,等等,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到处闪动着学生青春活泼的身影,学校成为学生学习、娱乐、成长的乐园,深受学生的欢迎。
由于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自控力较弱,对许多问题的认识也比较肤浅,在游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起点纷争,出点问题。同时由于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如果学生在校园中出现一点安全问题,家长就会兴师问罪,让学校和老师不得安宁。加之近年来全国各地校园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教育部和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就频繁下发有关校园安全的文件,强化学校的安全职责,使学生安全成为一根碰不得的高压线。
3.取消标枪、铁饼、铅球等“危险”的体育课程,把学生引入“安全”框架内
以前,在中小学的体育课中有标枪、铁饼、铅球等内容,这些课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肌肉、臂力和投掷技巧等很有帮助,但是,有时由于个别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没有掌握好要领,致使投掷方向发生偏离,或者个别学生乱跑乱窜,或个别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疏于管理,从而引发一些伤害事故,有的甚至造成重大伤残,在社会上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学校和相关老师承受来自家长、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巨大压力。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为了避免学校卷入舆论中心和纠纷当中,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教育主管部门只能取消了这些比较“危险”的体育项目(实心球代替了铅球)。从此,中小学的体育课基本都是文绉绉的比较“安全”的运动项目。
二、对现行中小学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1.学生安全教育必须从源头上做足文章,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安全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上下功夫
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生命和健康是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生物基础。人的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生命都应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平等尊重和有效保护。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当然要尽一切可能保证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这是人本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无论春游、秋游及社会考察,还是校园的其他各种活动,学校都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格管理,而不能麻痹大意,轻率从事,要把不安全隐患降低到最低限度。只要我们时刻绷紧安全教育这根弦,认真细致地去做,许多安全事故都可以避免,即使偶尔发生,也能大大降低事故的伤害程度。因此,学校一定要把安全教育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科学而严密的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让每个教育工作者时刻绷紧安全教育这根弦,每个方面、每个环节都抓实抓细,精到管理,不能有半点的马虎与疏忽。
但是,社会和家长不能苛求学校在学生安全教育上“绝对安全”“万无一失”,因为“绝对安全”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中是很难办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如果担心个别学生的安全就取消所有学生的一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甚至连中午和放晚学后的自由活动都被剥夺,整天把学生禁闭在校园和教室中,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许许多多弱不禁风的林黛玉式的学生,就会涌现大量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许多学生就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社会实践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就会大大降低。所以这样做,学校的安全事故可能大大减少了(但不等于没有),但是整个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创新能力、运动技能以及人文情怀等却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危及的是整个民族生存与竞争的根基。这个潜在的影响我们不能忽视,更不能轻视。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教育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奠基工程,不仅应关注学生个体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知识技能,更要从大局着眼,从长远计议,关注整个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核心是民族群体综合素质的竞争。我国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要努力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打造一支身体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精神境界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高素质团队。打造这支团队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凡是有利于打造这一团队的做法都要敢于尝试和持久坚持,不利的做法就必须停止和抛弃,切不可舍本逐末,因小失大。
2.学校教育不但要注意显性安全,也要注意隐性安全
为了避免学生安全事件的发生,有关方面简单地对全体学生进行活动限制和时间禁锢,取消一切“危险性”比较高的活动项目和科目,把学生的手脚都捆绑起来,再塞进套子里。这是典型的因噎废食的做法,很不可取。我们都知道,开车、走路也是很危险的,公路上几乎每天都有交通事故发生,每天都有人死伤,能不能为了保证公民的人身安全,就把所有公路给封了,禁止一切车辆上路?科学探索、社会实践也有一定风险,能否为了保证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的人身安全而叫停一切研究探索和社会活动?我们没有那样做,也不能那样做。
取消一切“危险性”比较高的活动和项目,学生真的就绝对安全了吗?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真的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非也。如果我们思想上不高度重视,管理上不细致缜密,安全责任不落到实处,校园里和教室中同样会出安全问题,如打架、斗殴、踩踏,等等,近年来的中小学校园里并不缺少这方面的例子。如有的学生因长期不锻炼,身体素质较差,跑步时突然晕倒甚至猝死;有的学生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动干戈,造成相互伤害;有的学生晚上睡觉时用皮带套在自己的脖子上玩,第二天起床时,人们发现他已经窒息死亡,等等,这样的例子不一而足,时有发生。因为校园内、教室里也有安全事故发生,是否也要将学生遣散回家以保安全?
同时,长期把学生禁闭在校园和教室里,剥夺学生的自由活动权利,这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和不安全,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素质会每况愈下,社会活动能力下降,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学生的心理品质会出现问题,会变得狭隘、孤僻、暴躁、胆怯、抑郁,等等,这与人身安全事故相比,性质和后果更为严重,更令人忧虑,因为它伤害的不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而是整个学生群体,同时它伤害的也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品质上的。近年来,学生在学校得不到欢乐,整天闷在校园里,困在教室里,淹在书本中,泡在题海里,郁闷的心情得不到舒展和释放,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疾患,有的因此走上自杀的道路。如果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轻松自在的,欢快愉悦的,学生怎能自杀?
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站在学生整体发展的高度,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视角来认识和思考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噎废食。凡是有利于学生群体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活动和科目,都要恢复、开设、坚持、完善,学校和教室要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努力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社会和家长要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学生安全问题上给予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不能吹毛求疵,更不能兴师问罪,乱打棍子,给学校一个民主和谐的舆论环境;政府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教育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学校安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同时政府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强有力的竞争团队。
中小学安全防范的对策 篇2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已进入网络化时代,以媒体形式出现的计算机网络,正日益介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不仅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对学校教育、学生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当看到,网络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地、不可避免地介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与心理。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的统计,我国“网民”中13岁至24岁所占比例最多,约占41%,这表明目前上网人数最多的是青少年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校园网络安全应运而生。
校园网络安全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于10月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制订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规划。会上陈至立部长指出:“高度重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认真研究校园网络安全,找出校园网络安全的规律,总结、创建校园网络安全的方式方法,就会大大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另一方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责无旁贷的要研究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因此必须在观念、内容、方式、队伍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于是,推进青少年教育进网络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本课题正是从这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为校园网络安全工作拓展新的空间,使网络应用成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健康发展的积极因素,成为推进青少年教育教育的重要动力,建构一种校园网络安全模式,指导学校校园网络安全实践。
二、相关概念界定、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从课题名称来看,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中小学生,而研究重点是网络安全,即开展学校校园网络安全的切入点、途径和方法。
西方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方面起步比我国早,在网络传播给青少年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方面研究的较多且较成熟。例如: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个专家小组,曾花了18个月时间进行网络调查,旨在呼吁社会抵制网络垃圾。这对我们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我们决不能因网络的负面影响而将其拒之于学校教育教育之外,也决不能止步于对网络负面影响的研究。而目前,国内对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教学、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对于校园网络安全的研究处于发展阶段,提出问题较多,找出切实可行办法较少;理论探讨较多,实践研究较少。
校园网络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硬件设备的稳定性和软件数据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校园网络安全就是网络上的软硬件教学资源和办公数据等信息的流畅传输和资源共享,指校园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中的`所有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因素而遭到破坏、瘫痪、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简言之:是指为了保护校园网络不受来自学校内外的各种危害而采取的防范措施的总和。校园网络安全涉及的内容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两方面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技术方面主要侧重于防范外部非法用户的攻击,管理方面则侧重于内部人为因素的管理和访问控制策略的实施。如何更有效地保护校园网络中重要的信息数据、提高校园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所有网络应用者和管理人员必须考虑和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网络管理角度上来讲:网络安全就是计算机安全,就是网络终端计算机安全问题。从应用层面上来看,校园网络安全的内涵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
农村小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篇3
首先,经济条件的制约。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加大,但受区域经济的限制,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的教学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多属砖混预制板结构,抗震性能差,且楼面容易剥蚀。校园大部分围墙过矮,安全隐患重重。另外,大多数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差,设施简陋,甚至连基本的教学设备都不齐全。
其次,“留守儿童”问题。随着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许多农民工子女就留守家中,由爷爷奶奶看管。而老人们的安全意识不强,隔代教育造成了留守学生自由散漫、安全意识淡薄。老人们对孩子大多溺爱,使孩子性格自私,容易产生矛盾。老人们对安全知识知之甚少,这给学校的安全教育带来很多不便。孩子们大多是步行上学,有的孩子的家离学校有二三公里远,这样的环境条件无疑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
再次,农村社会环境复杂。农村居住区域分散,容易造成交通安全问题,另外周边地形一般比较复杂,有的沟河渠道密布,容易造成溺水和受雷电击的问题。而且农村生活无规律,有的学生从小养成放荡不羁的习惯,无拘无束难管理。加上学校周边的小店、小摊上所卖的饮料、小吃等,相当一部分是典型的“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产品,其卫生、质量让人担忧。这些都给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带来了隐患。
最后,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在农村,有的家长长年在外打工,认为学生上学了,学校就是他的“监护人”,很少去关心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学校成了学生安全教育的“单干户”。受生活条件的限制,家长在吃住方面的卫生要求不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就差,更谈不上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使学校的一些安全教育内容不能达到家校一致。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途径加以解决。
一、加大财力和人力的投入
从财力上,要把安全投入列入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的经费预算,构建安全投入保障体系。每年定期召开安全会议,把安全经费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经费预算。学校校长培训费、校方责任保险费等统一纳入各学校的公用经费预算。从人力上,最好成立学校安全监督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督察和指导学校安全工作,使安全监督日常化,聘请专(兼)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并分散到各学校,学校也可联合交通、卫生、工商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整治。
二、社会各界应该关注“留守儿童”
应加大投资,在城镇兴建农民工子女学校,改善学生学习的硬环境。逐渐打破限制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不合理收费,使农民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农民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打工村儿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读学生,专门聘请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开展夏令营、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针对农村复杂的社会环境,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加强宣传,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生命意识。可通过举办讲座和开设宣传栏、法制课、安全教育课等途径,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也可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开展安全自救训练活动,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制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事故处理流程以及事故报告流程,并进行实践演练,让广大师生熟悉应对突发事故的处理方法。这样,既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又便于出现事故时能有效应对,且在第一时间准确上报。
四、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加强家长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农村各小学应当与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密切配合,采取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以及登门宣传等形式,向学生家长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家长的安全责任意识,共同商讨保障学生安全的具体措施并认真落实。这样,学校和家长共同携手,更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安全。
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4
一、当前学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取消春游、秋游和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禁锢在校园内
以前,学校几乎每年都安排春游和秋游活动,同时开展适当的野外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近大自然,去呼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气,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考察和研究有关的自然现象;或深入农村、厂矿、社区等,去感受工人、农民、商人等火热的社会生活。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探究热情,促使学生运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去验证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和道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内和课外的结合、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在这一过程中,有时由于学校和老师组织不够严密,或由于个别学生不听老师的教导擅自行动,或因为其他各种原因,在个别地方的个别学校出现了一些意外事件,如翻船、车祸、学生跌落山谷等,造成一定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社会上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给学校领导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就开始限制春游、秋游等活动。先是规定减少出行次数,学校外出活动一年只能组织一次,要么春游,要么秋游;接着规定,除毕业班外,其他年级春游、秋游不得包车,不得乘船,不得出县市,必须就近、步行;再后来规定,毕业班包车出县市活动必须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批,不得私自外出;到最后,教育主管部门强令废止春游、秋游及社会考察等所有实践活动。从此,学生像小鸟一样被彻底关进了“笼子”,完全失去了亲近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真正步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境地。
2.取消课外活动和午间活动,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
以前,中午和课外活动时间,学校是完全交给学生自由支配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爱好自由参加各种活动。所以,这段时间是学生最自由、最开心的时间,他们的兴趣得到培养、能力得到锻炼、情操得到陶冶,体会到校园生活的快乐,涌现出许多文娱积极分子、体育尖子、科技活动达人等等,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到处闪动着学生青春活泼的身影,学校成为学生学习、娱乐、成长的乐园,深受学生的欢迎。
由于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自控能力较弱,对许多问题的认识也比较肤浅,在游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纷争。同时,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宠爱有加,容不得有半点闪失,而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又过分强调尊重学生的人权,过分关注学生的安全。所以,如果学生在校园中出现任何一点安全问题,家长就会兴师问罪;教育主管部门一味迁就家长和社会的不良舆论,问责学校和老师。加上近年来全国各地校园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教育部和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频繁下发有关校园安全的文件,强化学校的安全职责,使学生安全成为一根不能触碰的高压线。为了学生的安全,也为了学校自身的安宁,现在许多学校干脆就取消了中午和课外活动时间。中午放学以及放晚学后半个小时多点,就把所有学生赶进教室。下午的课外活动也全面停止,学生一律在教室内自修。学生除了体育课和下课,其他时间都在教室里学习。从此,校园进入一片死寂之中,再也看不到学生生龙活虎的身影了。
3.取消标枪、铁饼、铅球等“危险”的体育课程,把学生引入“安全”框架内
以前,在中小学的体育课中有标枪、铁饼、铅球等内容,这些内容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肌肉、臂力及投掷技巧等很有帮助。但是,有时由于个别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没有掌握好要领,致使投掷方向发生偏离,或者个别学生乱跑乱窜,或个别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疏于管理,从而引发一些伤害事故,有的甚至造成重大伤残,在社会上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学校和相关老师承受来自家长、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巨大压力。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避免学校卷入舆论中心和纠纷当中,教育主管部门最后取消了这些比较“危险”的体育项目(实心球代替了铅球)。从此,中小学的体育课基本都是比较“安全”的运动项目。
二、对现行中小学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1. 学生安全教育必须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安全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上下功夫,防微杜渐
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生命和健康是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生物基础。人的生命是等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生命都应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平等尊重和有效保护。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当然要尽一切可能保证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这是人本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无论春游、秋游、社会考察,还是校园的其他活动,学校都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格管理,不能麻痹大意、轻率从事,要把不安全隐患降到最低限度。只要我们时刻绷紧安全教育这根弦,认真细致地去做,许多安全事故都可以避免,即使偶尔发生也能大大降低事故的伤害程度。因此,学校一定要把安全教育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科学严密、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让每个教育工作者时刻绷紧安全教育这根弦,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抓实抓细、精到管理,不能有半点的马虎与疏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防微杜渐,从根本上杜绝或大大减少安全事故。同时,要在学生中经常性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是提高学生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但是,政府、社会和家长不能苛求学校在学生安全教育上“绝对安全”、“万无一失”,因为“绝对安全”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中是很难办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如果担心个别学生的安全就取消所有学生的一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甚至连中午和放晚学后的自由活动都被剥夺,整天把学生禁闭在校园和教室中,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成为没有战斗力的“关鸡”,就会出现许许多多弱不禁风的“林黛玉式”学生,就会涌现大量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许多学生就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社会实践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就会大大降低。这样做,学校的安全事故可能大大减少(但不等于没有),但是整个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创新能力、运动技能以及人文情怀等却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危及的是整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这个潜在的影响我们不能忽视,更不能轻视。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教育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奠基工程,不仅应关注学生个体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知识技能,更要从大局着眼长远计议,关注整个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核心是民族群体综合素质的竞争。我国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要努力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打造一支身体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精神境界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高素质团队。打造这支团队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凡是有利于打造这一团队的做法都要敢于尝试和持久坚持,否则就必须停止和抛弃,切不可舍本逐末、因小失大。
2.学校教育不但要注意显性安全,也要注意隐性安全,不但要注重学生的人身安全,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安全
为了避免学生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有关方面简单地对全体学生进行活动限制和时间禁锢,取消一切“危险性”比较高的活动项目和科目,这是典型的因噎废食,很不可取。我们都知道,开车、走路也是很危险的,公路上几乎每天都有交通事故发生,能不能为了保证公民的人身安全,就把所有公路给封了,禁止一切车辆上路?科学探索、社会实践也有一定风险,能否为了保证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的人身安全而叫停一切研究探索和社会活动?我们没有那样做,也不能那样做。
取消一切“危险性”比较高的活动和项目,学生就真的绝对安全了吗?学校、老师、家长、社会真的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非也。如果我们思想上不高度重视,管理上不细致缜密,安全责任不落到实处,校园里和教室中同样会出安全问题,如打架、斗殴、踩踏、跳楼、晕厥,等等,近年来的中小学校园并不缺少这方面的例子。如有的学生因长期得不到锻炼,身体素质较差,跑步时突然晕倒甚至猝死;有的学生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动干戈,造成相互伤害。这样的例子不一而足,时有发生。
同时,长期把学生禁闭在校园和教室里,剥夺学生的自由活动权力,这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和不安全。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素质会每况愈下,社会活动能力下降,特别需要警惕的是学生的心理品质会出现问题,会变得狭隘、孤僻、暴躁、胆怯、抑郁等等,与人身安全事故相比,其性质和后果更为严重、更令人忧虑,因为它伤害的不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而是整个学生群体,同时它伤害的也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近年来,学生在学校得不到欢乐,整天闷在校园里、困在教室里、淹在书本中、泡在题海里,郁闷的心情得不到舒展和释放,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理疾患,有的因此走上自杀的道路。如果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轻松自在、欢快愉悦的,学生怎会自杀?
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站在学生整体发展的视角,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思考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噎废食。凡是有利于学生群体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活动和科目,都要恢复、开设、坚持、完善,学校和教师要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努力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社会和家长要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学生安全问题上给予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不能吹毛求疵,更不能随意兴师问罪,要给学校一个民主和谐的舆论环境;政府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教育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学校安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同时,政府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并做好子女致残或失独家庭的安抚和后续保障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摘要:近年来,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国家、社会和广大中小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但是在具体的安全管理上存在因噎废食的现象,如取消春游、秋游和社会实践活动,取消课外活动和午间活动,取消标枪、铁饼、铅球等“危险”体育课程等等,这些做法不利于学生群体的发展壮大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学校安全教育,思想上高度重视是关键,完善并认真落实安全管理职责是根本,同时,要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开展安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政府、社会、家长要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在安全教育中不可求全责备,要多一些理解和尊重。
中小学安全防范的对策 篇5
摘要:
近年来我国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促进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的发展。从当前学校安全教育教学现状出发,深入研究安全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升安全自护、自救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
安全教育;教学模式;中小学教育
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小学的安全教育,颁发了一系列关于安全教育的政策法规,如《学生伤害处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这些政策法规有力地维护了学校的安全,促进了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的发展。然而,我国校园安全问题依然严重存在,校园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分析近年来学校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学校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学校安全教育没有统一的课程体系和完整可行的教学模式,安全教育教学的形势不容乐观。
学校安全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安全成长的需要,是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安全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的需要。
一、学校安全教育现状
(一)缺乏专职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校长是安全教育的第一负责人,一般由学校副校长分管安全教育工作,德育处主任对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进行具体负责管理,并依托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负责实施。此外,还会邀请交警、消防等相关部门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宣传交通、消防等有关知识和技能,并对老师开展安全教育予以一定的指导。其中班主任是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主要人员,在学校安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但目前中小学几乎没有专职的安全教育教师。
(二)缺少统一的安全教育教材
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涉及到的安全教育内容,进行学科渗透,选择挖掘相关内容讲解,讲授内容各不相同,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的学校,各不相同。而安全教育课的教材,几乎没有统一的国家教材。
(三)安全教育的途径与方式有待创新
中小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为主题班队会,此外还有专题教育、学科渗透及以活动和实践的形式安全教育实践课,可见,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较而言,小学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式和途径是最多的,初高中侧重于学科渗透和班会。中小学安全教育既有自身的特点,又与其他学科在内容上有交叉之处,可以采取在其他课程中进行渗透的形式。专题活动是当前学校安全教育的又一主要方式,代替了学校安全教育课程的实施。常见的有法制讲座、交通安全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消防安全讲座、饮食卫生讲座等,配 有图片展示、黑板报、主题班会等,以提高专题教育活动的效果。
(四)安全教育教学模式需要完善 大多数安全教育教师在讲授安全教育内容时,都是照本宣科,比较枯燥乏味。其次是放任自流式地发自学资料,教学效果自然相当差。少数学校以安全演练、观看影视录像片来代替安全教育教学。能把知识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很少。
二、安全教育教学策略
(一)建构科学合理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安全教育指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护技能,提高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特点,规划和构建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使得学生有序接受科学的安全教育,形成珍惜生命、灿烂生命、享受生命的意识。使其具有“生活性”、“综合性”、“体验性”、“实践性”等特点。遵循“针对性、层次性、递进性”的基本原则,以不同学段的需求和时令季节变化为纵坐标,以模块化的系列内容为横坐标,螺旋上升,建构科学的内容结构体系。
每个学段的总目标都由“情感态度培养”、“行为技能训练”以及“知识经验积累”三维目标构成。“情感态度培养”,重在促进“生命安全”意识的形成; “行为技能训练”,重在培养学生“识险”“避险”“救护”的行为能力;“知识经验积累”则是安全意识和行为技能赖以发展的基础。人的行为总会受到意识的影响和支配,因此,帮助学生树立生命安全意识的教育应贯穿本课程的始终。
(二)建立多样而有效的安全教育教学模式
针对安全教育教学实际,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识特点,坚持专门课程与学科课程渗透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训练相结合,国家统一要求与学校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创建多种安全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创建安全教育课程体系。1.学科整合式教学模式
“安全教育与学科整合式模式”同其他模式相比实效性强,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和限制,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很好的安全教育课例,学生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各种安全知识,这样便延伸了教材内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在教授语文课《司马光》时,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与安全教育有机整合,在课程导入中就创设情境,列举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安全方面问题,然后引出砸缸救人的司马光,总结全文时,将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最后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危险时如何自救、互救,化险为夷,这样,一节语文课在完成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任务的同时,又使学生受到安全教育。其他的如历史、生物、物理等学科都有很好的安全教育课例,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交流,可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2.安全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为了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可为学生精心设置一定的教育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身临其境地做一做”,把能调动起来的感官都调动 起来,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探究,感悟出道理、概括出结论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如:在教学《我是遵守交通法规的好学生》、《身边的危险》、《保护我自己》等一些以体验性为主的课程,按照 “活动教学”的思想,根据每课创设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
同时,体验是学生提升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要从细节抓起,在细节中让学生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了解自我保护的过程,从而形成技能。如:处理学生流鼻血或不小心划破手等事件中,要让学生学会自行简单的处理,并在处理时让同学们感受互相帮助、相互协作的过程。3.活动式教学模式
有效活动式教学模式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创设情境,引入话题。(2)活动体验,以情促行。(3)总结提高,升华主题。
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组织活动,以活动为中心,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获取安全常识,使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帮助学生保证生命的质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如:对骑自行车感兴趣的学生,班主任可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们认识自行车的结构,骑自行车技巧,让学生亲眼目睹不规范骑自行车发生车祸造成的危害,使学生在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4.家校结合式教学模式
家校结合式教学模式,是以学校为中心,通过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建立家校互动合作,以求共同培养和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安全教育必须要求家庭的积极参与,通过《致家长的公开信》、签订家校安全教育协议书、定期召开家长会、家访和孩子一起看安全教育片等形式,强调安全监管要求。家校结合可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自觉将注重安全、遵章守纪变成一种习惯。同时,学校应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以便他们更好地协助学校进行安全教育教学活动。家校结合式教学模式,密切了家校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家长对学校与老师的可信度,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减少学生上网吧,打电子游戏事件的发生,实践证明,家校合作教育对孩子的安全教育非常有帮助,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缺点,并能及时地得到纠正,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安全教育无小事,只要学校安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好,就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学生感恩意识、生命敬畏意识、生命价值意识,从而让学生们在文明、和谐、友好、乐学氛围中快乐成长。
中小学安全防范的对策 篇6
关键词:中小学 防雷 现状 对策 驻马店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学校的建筑物越来越多,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一些学校不重视防雷工作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这是因为这些学校缺乏防雷意识,没有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对其建筑物和电子设备采取防雷措施,在对一些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物进行设计审核、竣工验收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到防雷装置的作用,一些学校虽然安装了防雷装置,但是只是走走形式,没有进行定期检测,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发现潜在的风险,导致雷击造成师生的伤亡和经济的损失。
1 驻马店市区中小学校防雷现状
驻马店市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具有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双重气候特征,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驻马店年平均雷暴日33天,最多46天,最少18天,每年全市由于雷击死亡的人数是1-3人,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不计其数。例如2011年6月22日15:00左右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八一小学二年级女生唐某8岁,被雷电击中后昏死在课桌旁,后来虽然几经抢救醒了过来,但是这名学生的面部左侧、左上下肢仍有被雷击中后留下的片状电灼痕迹,此外,该雷击还造成一些班级的电灯烧毁。因此如何完善和解决驻马店中小学校防雷现状,做好校园防雷减灾工作已经是迫在眉睫。
驻马店市区中小学校防雷设施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日益重视,投入日益增大,驻马店市区中小学校的教育设施水平相比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通过改造、新建等方式,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校都有教学楼、综合楼、师生宿舍楼等相对完善的教学区,大多数的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是,与教学设施不断改善相反的是学校的防雷工作多年来却驻足不前。2012年驻马店防雷中心对驻马店市区155所中小学校实地调查78.9%的办公楼、80.8%的教学楼和85.2%的宿舍楼没有安装防雷装置或安装的防雷装置达不到国家防雷规范技术标准,大部分的电子信息系统没有安装电涌保护器。
2 驻马店市区中小学校防雷安全工作开展难点
2.1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所建的学校里基本上都没有安装接闪带。一些学校虽然有接闪带,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它的作用已经不能发挥出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几乎成了一个摆设。并且一些学校还在楼顶架设了一些金属物体,比如水箱、金属铁硼、热水器、天线等,增设的这些金属物体,如果没有进行良好的防雷安全接地处理,就会大大的增加建筑物的雷击概率,不仅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还可能会威胁到师生的生命安全。
2.2 绝大部分学校未安装电涌保护器。根据对学校的防雷调查,很多学校的教学设备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学校的很多信号线,比如电源线、电视、网线等,这些信号线非但都是架空敷设的,还都没有安装相应的电涌保护器,一旦雷电流袭来,这些没有防护措施的教学设备只能坐以待毙,承担损失。另外还有一些学校把计算机机房设置在顶楼,并且不做接地处理,无疑给学校的教学设备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2.3 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没有意识到防雷工作的重要性,防雷知识欠缺。现阶段在我国很多学校都没有意识到防雷工作的重要性,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我们的调查资料显示,很多的学校即使安装了防雷装置,也只是安装了简单的外部防雷装置,甚至一些乡镇小学根本就没有安装任何的防雷装置。一些学校领导对防雷工作缺乏意识,认为其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存在一定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认为这种事情不会出现在自己的学校,安装防雷装置是没有必要的事情,一些学校领导比较清楚雷电的危害,但普遍反映学校缺乏防雷经费。
3 对驻马店市区中小学校防雷工作开展的几点建议
3.1 从政府层面上提高对防雷的重视度。政府应该起到宣传引领作用,帮助学校加强防雷宣传,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宣传格局,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防雷的重要性,提高学校防雷安全意识。
3.2 健全防雷安全管理制度,保证防雷装置的安全运转。要想保证防雷装置的安全运行,必须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另外,有关部门也要建立定期检查检测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的消除安全隐患。
3.3 优化学校防雷装置。由于每个学校中防雷装置存在的问题不一样,学校应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优化自身的防雷装置,同时,也好做好防雷装置的更新和维护工作。
3.4 提高防雷工作人员的素质。对防雷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不断的提升其防雷业务素养,在实际的防雷装置安装与维护保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3.5 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学校防雷的技术规定。由于学校具有学生密集、地域广阔的特点,学校在实施防雷措施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应该充分的意识到防雷工作的重要性,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行事,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在一些公众聚集场所,比如操场、礼堂、食堂等,应该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防雷装置,保护学生的安全。学校的場地、建筑物防雷安全硬件设施在执行相关的防雷技术规定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校学生密集、地域广阔、信息系统集中的特点,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3.5.1 在学校人口密集地方的建筑物上应该安装防雷装置,比如校舍、办公楼、食堂、宿舍、体育馆等地方。在楼顶上架设的金属物体,无论是金属棚架、热水器,还是天线、水箱等,都应该做好防雷接地处理。所有建筑物的防雷地网应该连接起来,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屏蔽接地和防雷接地等应采用合成一组接地体的联合方式。严禁学校的有线广播、电话线、网线等信号线缠绕在接闪带、接闪针上。如果发生雷电反击,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避免这个状况的发生,应该保证防雷装置和建筑物金属体间隔一定的距离。同时为了避免该风险的发生,防雷装置也应该和周围的树木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在屋面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设施,为了保证它的安全性,如果周围只有接闪带,应该架设横贯建筑物的接闪线。
3.5.2 在一些教学设备比较密集的地方应该安装两级以上电源电涌保护器,比如程控交换机房、学校总配电房、教学网络机房、电化教学网络中心机房、办公、监控机房等;防静电地板实现多点接地;室内金属构件应做等电位连接。为了减少建筑物和室内各设备之间的电位差,应该使各设备的保护接地、防雷地、工作地、防静电地就近和接地网格连接,并且连接导线一般都是采用多股铜芯线,同时应该最大限度的缩短连接距离。
3.5.3 架空线改为埋地进线并安装SPD,特别是计算机房,电源线、信号线应分别采用屏蔽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金属套管埋地进线,埋地长度不应少于15m。电缆金属外皮和金属套管应在入户端接地,电源至少应安装两级SPD,电源SPD的地线应接地并尽可能短和直。信号SPD应接地,光纤不必安装信号SPD,但金属保护层和加强芯应接地。学校防雷减灾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应给予大力支持,督促学校尽快的把防雷装置安装起来。而气象部门作为防雷安全管理机构,应该认真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加强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做好学校防雷安全质量的把关者,并落实防雷装置定期监测制度,避免其流于形式。
4 结语
雷电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强、危害严重,除了要求防雷装置必须达标外,还必须做到有备无患,即使出现了雷电灾害,也应该有应急处置措施,所以,制定和完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刻不容缓。因为防雷工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有的学校由于经费紧张,很难在短时间内建好防雷装置,如果在这时遇到雷电袭击,应该禁止学生上机,并拔掉电源线、信号线等插头,安排师生进入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内躲避等。总之,为了保证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应该科学合理的完善学校防雷措施。
参考文献:
[1]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2]雍志刚,邓洁琼.浅谈中小学校防雷安全技术措施[J].科技风, 2012(17).
[3]施进魁,华桃春.学校防雷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0).
中小学安全防范的对策 篇7
一、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危害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安全如同矿山、交通安全一样,不应也不能出问题,一旦出问题就可能是大问题,就可能是伤及人的生命安全的问题。近年来,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其后果不仅直接造成学生的人身伤亡和损害,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进而产生畏惧心理;对于受教育者家庭来说,更是苦不堪言,悲痛欲绝;对于育人机构———学校来说,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活动被打乱,学校声誉受损,面临较大的社会舆论和经济压力。
二、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诱因
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过失和疏忽,又有客观上的条件限制和不可抗力。也就是说任何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单因素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使然。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意识淡薄。
无论是学校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个人和家长,在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方面表现得都较为淡薄。有些学校片面强调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招生人数的增加,注重升学率的提高,而忽视学校安全工作及其防范举措,认为只要不出大事就没有事,对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缺乏有力监督和保障,使一些原本可能避免的校园伤害案件不断发生。另外,中小学生由于生性活泼好动、自控力差、好奇心强,且处在身心发展的低级阶段,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安全意识也比较淡薄。
2. 安全管理疏漏。
绝大多数学校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疏忽和纰漏,这是校园安全事故出现的又一诱因。如一些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存在着明显的不安全隐患,校舍管理不严、食堂不达标、体育器材和实验设备老化、教学仪器设备未能及时修复等,致使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严重损害了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3. 安全教育滞后。
学校安全保护意识缺乏,安全制度不健全,更缺乏对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教育。很多学校往往是出了事情才会想到对主体进行安全教育和演习,疏不知已为之过晚。更有些学校打着安全教育的幌子,蒙蔽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安全教育完全流于形式,这些都为校园事故的发生留下了潜在的隐患。
4. 安全法规现盲点。
校园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就会涉及多方面的责任。目前,我国也仅有一部专门针对此类事故进行法律规定的条文,即《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里面对不同情况下的学生伤害事故进行了大体上责任的划分。但是,对于一些具体细节问题并未作出明确的解释和介绍,尤其是对于一些多原因事件,并未提出明确的责任归类,出现法律法规上的盲点和漏洞。
三、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防范举措
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带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给受教育者个人带来了严重的人身伤害,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对该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
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和在职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坚决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为了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应首先建立和完善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如保安制度、值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要对学校的建筑物和各种教育教学设施采取有力措施,切实避免各种危害学生事故的发生,使广大青少年学生能在校园中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培养其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远离各种危险,积极主动地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2. 构建安全工作网络,营造健康社会环境。
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艰巨且长期的工作,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通力合作。中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保护其身心健康和安全,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因此,社会各界要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共同构建社会安全网络,最大限度地降低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建立健康有序的社会大环境。
3. 健全安全法制体系,提高教育立法质量。
用法律手段规范社会、学校和家庭在校园事故中的责任和义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除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之外,我们迫切需要出台一部专门为校园安全事故作出详细规定和责任归属的法律条文,以便参照执行,公正合理地处理各类校园伤害案件。同时,利用法律手段,督促和要求学校及受教育者家庭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保证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人身权利。
综上所述,校园安全事故不可小视。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和建设者,他们的安全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希望中小学校园、学生远离危险,远离伤害,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要:中小学校园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 个体认知水平比较低, 安全意识淡薄, 容易受到伤害和发生安全事故。剖析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式保证校园安全, 避免学生受到伤害, 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成因,对策
参考文献
[1]杨敏.浅谈校园伤害事故中学校的责任承担[J].魅力中国, 2009, (10) .
[2]余孝忠.校园安全事故透视[N].记者观察, 2001-07-15.
[3]张惠屏, 崔霞.校园安全事故谁担责?[N].深圳商报, 2004-08-24.
[4]王利, 郭昉.校园安全的现状和应对办法[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6) .
中小学安全防范的对策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福州市中小学体育安全现状, 调查对象为福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调查中小学体育活动中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及安全教育的现状。
1.2.2 个案分析法
通过对典型个案分析探讨当前中小学体育活动安全问题的倾向性。
1.2.3 统计分析法
对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个案分析
2.1 三个典型个案简况
案例一:福州市某小学体育课新授跨越式跳高时任课教师脱岗, 某男生练习时, 由于未做准备活动, 无指导, 加之跳高垫数量不足, 摆放不规范, 落地时踝关节骨裂, 休学半年。家长就医药费与校方产生纠纷, 最后通过法律途径与学校调解才达成一致。
案例二:福州市某中学, 一女生体育课上与同学玩跳山羊游戏, 期间没有保护措施, 未铺体操垫, 教师没有有效的组织保护与帮助, 造成女生落地时, 失去平衡手腕脱臼, 请假一个月。校方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
案例三:福州市某高中, 一男同学在体育课上踢球, 致另一名学生因躲闪不及被球击中腹部, 造成脾脏破裂, 经医院治疗康复。家长和校方就相关的经济损失补偿无法达成一致, 最终还是通过法律手段获得才获得经济赔偿。
2.2 对三个典型个案的分析
通过对上述几个案例分析, 福州市中小学校在安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2.2.1 个别体育教师责任心不强
案例1中, 由于教师脱岗, 未在现场控堂, 造成学生损伤, 属于教师完全责任。责任心缺失是导致这起事故的最主要原因。若教师在场, 正确指导, 保护帮助, 这次学生损伤事故完全可以避免的。
2.2.2 场地器械要求不规范
案例1和案例2都反映出部分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配备不齐全, 使用不规范, 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中小学体育活动场地器材是否符合安全标准与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直接的联系, 有许多标准规范并为引起重视, 如果长期忽视极易造成安全隐患。
2.2.3 中小学生对体育安全知识了解少
三个案例都能反映出学生对于体育安全知识了解少, 自我保护能力差, 自控能力低下。在体育课上应及时说明相关安全知识要点, 做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2.4 校方不主动承担责任且法律意识不强
案例中, 校方对安全事故普遍缺少处置预案与风险规避手段, 能推就推, 家长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获取权益, 对学校的稳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学校应改进自身教学管理来避免事故的发生或运用风险规避手段降低损失, 而不是通过推诿的方式来逃避责任。
3 对福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安全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3.1 教师与领导的责任意识据调查统计,
通过调查发现福州市中小学体育任课教师有63%的教师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出现运动损伤是无可避免的, 一定会发生安全事故。有22%的教师认为较难避免, 只有15%的教师认为能避免。而通过案例可以看出, 只要认真安排好各个环节, 多数安全事故、运动损伤都是可以避免的。同时有40%的教师认为学生上课发生运动损伤责任不在自己, 54%的教师认为有部分责任, 仅有6%的教师认为自己有完全责任, 而责任心恰恰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部分体育教师没有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教育, 不从根本上去正视消除安全隐患, 更多的是在形式上敷衍了事, 这在乡镇中小学中尤为多见。未把体育活动中安全教育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 “健康笫一”成为空谈。相比之下福州市城区中小学在安全教育行动上工作做得较好, 这是由于城区独生子女比较多, 家长给予学校的压力比较大, 迫使学校在孩子安全上必须要下功夫。
3.2 对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统计
由表1可见, 在体育课有教师监督情况学生损伤不多, 仅占5%。学生在无监督的时候发生意外所占比例大, 尤其是小学生, 因为自己主观意识以及身体机能不成熟, 容易自己弄伤自己, 这样加强校外与课余活动期间的安全有关部门以及家长都要重视。而由表2可见, 学生在参与体操类的项目时受伤概率要比其它项目大, 因为体操类项目有些动作难度比较大, 安全保护措施不得当, 很容易就会导致学生受伤。
3.3 对中小学体育安全知识教育的调查
根据表3可知, 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三个学期, 城市中小学要比乡镇中小学开设体育安全教育的课时要多, 重点中学要比一般中学开设体育安全教育课时要多, 这也符合我国教育不平衡情况, 由于学校各方面的层次不一样所以导致每个学校在开设体育教育安全的课时上也存在差异。通过走访发现, 部分体育教师存在“主动让课”现象, 甚至个别学校体育课停课。
3.4 体育场地安全性调查
体育场地器材是体育课上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 场地的规范与器材的充沛能有效保障体育活动安全。实际情况是经过走访调查, 发现福州市中小学场地器材大多没有达到国家标准, 且在器材的使用规范上存在着安全隐患, 这一现象在乡镇中小学尤为突出。在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时, 体育教师应监督学生正确使用体育器材,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活动环境。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部分学校与体育教师缺乏安全教育意识, 敷衍了事, 这在乡镇中小学中较为多见。对体育安全教育工作重视不足是造成学校体育活动中安全责任事故的根本原因之一。
(2) 小学生因自身心智与身体机能尚不健全, 无监督情况下发生意外机率较高。体操类项目部分动作难度大, 参与时学生受伤概率相对其它项目大。
(3) 我国教育不平衡现状导致城市中小学要比乡镇中小学开设体育安全教育的课时要多, 重点中学要比一般中学开设体育安全教育课时要多。
(4) 福州市大部分学校场地器材都没有达到国家标准, 且在器材的使用规范上存在着安全隐患, 这一现象在乡镇中小学尤为突出。
4.2 建议
4.2.1 加强师生体育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在思想上有清楚的认识, 要明确预防伤害事故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以及对运动危险的预见性。
4.2.2 加强学校体育法制与相应的责任保险制度建设
通过组织学习各项法律法规, 健全学校各项体育管理制度, 实现教师目标管理等途径, 提高广大体育教师的法治观念。增强体育教师的责任感, 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学校应为学生建立有关保险制度, 让保险公司介入理赔, 实现理赔市场化的机制。
4.2.3 遵循体育教学规律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 要组织学生做好准备活动, 要对学生强调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并通过集中注意力练习、游戏、伸展体操等练习, 使学生在心理、生理等方面都得到活动, 使之适应体育课或体育活动的要求。
4.2.4 重视体育设施的安全问题
对于场地设施的安全要定期检查、维修。学校有关部门应重视场地器材安全问题, 将一些陈旧的场地进行维护, 将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进行更换, 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5 结语
中小学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多发, 主要源于安全意识淡薄、保护措施不利、安全教育缺位以及体育场地器材不达标或缺少维护。要从根本上减少或部分杜绝体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 应当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 合理规范教学流程, 重视安全教育与安全意识的培养;还需要定期更新体育器材、维护体育场地, 降低风险;同时广大中小学校也应当正视体育安全事故, 做到发生安全事故有处置预案, 并能运用风险规避手段合理合法善后, 策群力为深化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法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对福州市中小学体育安全现状进行分析, 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 为减少福州市中小学体育安全事故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福州市,中小学,体育安全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安全防护技巧与案例[M].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中小学安全防范的对策 篇9
关键词:校车安全管理,校车安全事故,现存问题,对策建议
我国的中小学校车主要是指依法获得使用许可并用于接送幼儿园、小学、中学等从事学前教育或者义务教育的教育机构的幼儿或者学生上学、放学的的载客汽车。近年来, 我国诸多城乡地区已经为中小学校配置了大量的校车, 解决孩子们上下学交通难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且由于校车安全关乎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成长以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 为了保障校车安全并尽量防止和减少校车对中小学生造成伤害, 我国各级政府相继提高了对校车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 并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对校车安全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 因此, 针对我国校车安全管理中现存的问题与缘由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进行详实的探讨分析, 对于逐步加强我国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 并实现中小学校车的良性运行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裨益。
一、我国校车安全管理的现存问题
尽管各级政府已经制定了诸多关于校车安全的政策规定, 但是由于一些地区存在校车配置较差、驾驶员技能较低以及超速、超载、非法运营等诸多乱象, 使得我国在校车安全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疑难问题, 并致使校车安全事故时常发生并被许多报刊媒体登载报道, 针对我国校车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探讨剖析。
(一) 校车安全管理体制较为混乱
目前, 我国的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体制大致涉及公安、教育、交通、安监等部门, 而且各部门缺乏有效的合作与沟通, 并九龙治水的混乱局面, 各部门互不隶属, 且都有管理权, 但权限范围有限, 都无法有效管理校车安全, 此外, 由于责任划分不清晰、诸多工作环节不到位, 难以发挥综合管理的作用, 管理效率低下, 甚至出现推诿扯皮、责任不落实的情形, 进而形成管理盲区。不可否认, 中小学校车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某个政府部门或某所学校的责任, 而是相关政府部门与学校的共同责任, 甚至是全社会的责任。
(二) 校车安全管理内容存有缺漏
由于我国目前的校车管理内容仍然存有缺漏, 从而导致我国不同地区的校车没有统一标准, 管理较为困难, 例如, 对校车的安全技术管理, 校车检验、校车使用与维护、校车退出、校车报废以及驾驶员的准入管理等诸多环节也没用统一规定, 对校车的路面交通管理, 缺少对校车行驶优先权的设置, 对校车交通安全教育也尚未常态机制, 此外, 校车的管理运营模式存有缺漏, 中小学校车理应具有公益性, 但当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囿于财力所限, 不得不将中小学校车推向市场, 实行社会运营, 从而很容易给中小学校车带来安全隐患。
(三) 校车安全管理经费相对不足
一些发达国家对校车统一由政府财政负担管理, 并对校车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或日常检测, 而我国很多区域的校车实行市场化经营, 经营者为了获得最优化利润, 就将中小学生安全摆放在次要位置。我国的中小学校车市场可以经常看到黑车的出现, 而且超载现象严重, 其主要原因就是政府难以为中小学提供足够的运行经费。由于校车的运行与维护成本较高, 而政府又没有专门的校车管理补贴, 从而使校车的管理经费主要依靠学校与家长。此外, 一些中小学本就资金有限, 但又想将校车服务作为吸引有效生源的特色, 这也就使得一些中小学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通过购买二手车或租赁低价车的方式来接送学生, 而且校车司机待遇较低, 进而造成校车司机流动性较大, 并使校车安全隐患时常存在。
(四) 校车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 我国尚未就校车安全问题进行专门立法, 而且在各省级政府中关于校车安全问题的地方性法规也相对较少, 尽管一些地方政府制定了一些关于校车安全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但是其具体内容大都相对简单粗糙且不统一, 而且一些地方政府大多是在校车安全事故发生以后才不得不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 甚至并没有将其付诸实施, 实践已经证明, 唯有将中小学校车安全问题切实纳入法治的轨道, 真正贯彻执行, 才会引起全社会各方主体的足够重视, 最终从根本上保障中小学的校车安全。
二、完善我国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对于保障中小学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育能否正常进行, 不可否认,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对校车安全构成了较为严重的潜在威胁, 各级政府理应结合我国国情, 借鉴国外校车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 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 以此来逐步改善我国校车安全管理体系。
(一) 强化校车安全的重视程度
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 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继承者, 而中小学校车安全直接关乎广大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成长, 为了保障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与学校教育的正常开展, 各级政府部门理应认识到中小学校车不应等同于一般车辆, 进而不断强化其对校车安全的重视程度。在一些发达国家, 中小学校车属于专门甚至是具有一定特权的车辆, 而中小学校车安全则是国家层面的大问题。此外, 各级政府的教育等相关部门也要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介尽可能地宣传强调中小学校车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并要针对校车驾驶员、中小学生、家长以及各中小学校进行常态化的课程教育, 教育校车驾驶员必须时刻注意驾驶安全, 教育学生不要乘坐不合安全规定的车辆, 教育相应的监管部门要依法及时地进行监管, 实践证明, 只有对不同的社会主体进行全方位的校车安全教育, 才会真正引起全社会各方主体的足够重视, 进而将中小学校车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到最低。合理制定充分关于校车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尤其是要对立法目的、立法依据、适用范围、管理机构、经费保障、执行落实以及相应法律责任等诸多方面的具体内容都应该作出详细的规定, 以此来严厉惩治违法违规的校车驾驶员, 切实减少或避免校车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 梳理协调校车安全管理体制
目前, 我国实际上并没有形成健全合理的专门性校车安全管理体制, 现行的校车管理体制仅仅是对实践中相关部门其具体职能的简单确认而已, 因此, 首先各级政府必须形成统一认识, 梳理清楚中小学校车安全的运行规律与管理模式, 避免出现认识分歧的混乱局面, 这也是形成协同统一的管理体制的思想性前提, 其次, 各级政府还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实践中的先进经验或教训, 进而整合教育、公安、质检、交通等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能权限, 最好构建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专门管理部门, 或是确立一个具有主导职能的议事协调管理部门, 并建立校车及驾驶人管理档案, 以此来协调发挥各部门的优势与监管职能, 最终让中小学校车安全良好地运转起来。
(三) 完善校车安全管理及增加经费管理
目前, 我国的专业化校车正处于推广运用阶段, 政府部门有必要结合我国实际, 借鉴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举措, 对于校车安全管理的内容进行细化规范, 例如校车颜色、标志、车体结构、校车检验、校车使用和维护、校车退出、校车报废等管理内容, 细化校车及其驾驶员资质的准入制度与考核管理, 逐步赋予校车行驶的优先权, 建立校车交通安全常态化教育制度, 制定校车安全管理策略和设定具体的目标, 尽快制定完善校车技术标准, 并将安全教育、安全工程技术、安全执法以及紧急救援等理念进行细化实施。
中小学校车市场化也难以避免一些政府部门进行权力寻租, 最后中小学校车必将异化为一些政府部门的生财之道, 也将产生事与愿违的尴尬局面, 因此, 发达地区的政府理应将中小学校车经费纳入其财政预算之内, 而对于一些财政拮据的地区, 政府可以暂时采取政府、家长与学校共同分摊的方式, 然后逐步过渡到完全由政府负担的管理模式。
中小学生关乎国家的未来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而中小学校车则以两点一线的方式紧密联系着中小学校与千万家庭, 更是承载着无数父母的殷切希冀与期待, 因此, 各级政府理应将中小学校车作为一项关乎国家长治久安、造福后代的民生工程来看待, 相关部门也应该追根溯源竭力思考分析如何丰赡我国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体系, 并协同合作共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应对改进之策, 切实实现各级政府对中小学校车的有效管理, 进而充分保障中小学校车安全。
参考文献
[1]丁芝华.发展我国校车市场的关键路径:立法先行[J].中国公共安全, 2010.
[2]江小楼.校车安全问题追本溯源[J].道路交通管理, 2008.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篇10
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五个方面
1.1 客观性
即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 风险处处存在, 时时存在, 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 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 从而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结果, 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1.2 全面性
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 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 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1.3 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即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 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 从而使企业时时都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1.4 收益性或损失性
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 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 风险越小收益越低。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改善管理,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因而可以说, 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在我国企业里, 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和条件限制, 财务风险也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生存的安全性, 最终可能会威胁企业的收益, 也就会影响企业收益。
1.5 激励性
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 加强财务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2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 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 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 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2.1 提高认识, 增强业主或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
中小企业业主或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 随着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随时发生的问题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复杂, 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时有发生。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上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十分注意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同时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积极性, 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 并享有充分的发言权, 对他们提出的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意见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强财务人员的风险观念, 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敏感性和准确的职业判断力。
2.2 健全和完善组织结构控制
中小企业应推行产权多元化。产权多元化既可以增加企业融资渠道, 又能够吸收更多股东参与决策, 使董事会成员能力互补, 谨慎决策, 减少失误, 从根本上改变由投资者个人或家族组成, 既当业主, 又当总经理, 还负责监督工作的传统管理模式。健全合理的组织结构, 一是由主要投资者组成董事会, 决策企业重大经济事项;二是全部投资者组成股东大会, 监督审议企业重大决策;三是企业部门经理实行公开招聘, 录用具有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秀人员对本企业实施全面管理。同时加强组织结构控制, 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科学划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 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2.3 强化资金管理, 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如果没有资金或资金短缺, 企业则难以运行。在融资管理方面: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及金融工具等多条途径筹集企业经营所需的资金, 同时努力降低资产负债比率, 增加经营中自有资金的比重。在流动资金管理方面:一是加大应收款催收力度, 缩短应收账款的回收期, 落实回款责任;二是合理降低存货, 加快存货的周转;三是加强流动资金贷款管理, 实行流动资金贷款指标考核;四是加强信用管理, 合理确定客户的信用标准, 避免坏账的产生;五是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
2.4 加强企业财务制度建设,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由于受规模、财力、人力等限制,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划分容易产生交叉重叠现象, 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从经济性、实用性出发, 注重实际运作控制。包括:
2.4.1 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
不相容职务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中小企业应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 明确职责权限, 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降低财务风险。
2.4.2 授权批准控制制度。
中小企业应明确规定涉及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 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内部审核制度。财务收支严格按照企业章程、董事会决议和企业相关制度规定进行审批, 设专职稽核岗位, 对会计核算工作按工作范围和流程进行稽核, 对财务收支实行全方位控制和审查。建立和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使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做到有章可循, 违章必究, 违规必罚, 以罚促纠,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降低财务风险,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5 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大多没有财务风险方面的专门知识, 对他们进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同时, 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素质低, 应加强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扩充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当好单位负责人的会计参谋;深入基层, 掌握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 利用自己掌握的财会知识, 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强化财会人员的法制观念, 提高其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2.6 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制度,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通过预算可以预测预算年度的风险点所在, 并预先采取某些风险控制的防范措施, 从而规避与化解风险。考虑到收入与成本费用间的配比关系, 全面预算体系可以为收入水平增长情况下的成本节约提供较为精确的估计。因此中小企业一定要建立严谨的预算制度, 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定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为企业提供现金可用度的预警信号;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如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管理效率、投资风险等预警指标, 建立长效的财务预警系统;结合企业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应对策略。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 当出现风险信号时, 应采取预防性控制或抑制性控制, 防止风险损失的发生或尽量降低风险损失的程度。
2.7 转变企业经营策略
转变企业经营策略, 采取多种经营和对外投资多元化方式分散财务风险。中小企业在做好主业经营之外, 可涉足与主业有关的其他行业, 实施以主业为依托的多元化经营, 相互补充, 增强获利能力。根据企业自身的能力, 合理利用资金, 在固定资产、股票和债券等多方面进行投资, 综合分析影响投资的各项因素, 对于预期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 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 以分散风险。在选择投资方案时, 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 在保证利润目标实现的前提下, 选择高收益、低风险的方案, 使投资总风险降为最小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现代制度下的企业来说,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正如索罗斯所说:“没有风险就不能称之为事业, 但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地方有风险, 给自己留有出路和活路”, 企业管理当局要对企业财务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的领导者、经营者及财务人员必须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提高警惕, 密切注意, 并加强管理, 才能减少各种不利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使企业财务管理有序有效, 保障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小惠.中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经济师, 2006年第3期.
[2]俞叶健.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现代商业, 2007年第36期.
中小学安全防范的对策 篇11
关键词: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法律风险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种主要风险。淮安市的企业中95%以上属于中小企业,它们必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淮安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主要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大方面。淮安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的内部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经营者缺乏法律风险意识;第二,企业管理重人治忽视“法治”;第三,企业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第四,中小企业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
淮安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的外部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法学教育与实际需要的脱节;第二,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
针对淮安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的具体成因,笔者从以下方面入手来防范法律风险。
一、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内部防控机制
通过对淮安中小企业法律风险成因的调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绝大多数法律风险是由企业内部防控机制不健全甚至缺失而导致的。因此,要想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必须从建立健全内部防控机制入手。
(一)不断增强企业经营者和广大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
“企业管理层的法律风险意识,是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关键。”笔者通过调研发现,淮安中小企业经营者法律风险意识普遍较低,这直接导致企业决策时不考虑至少是很少考虑法律风险的存在。在笔者有效调查的61家中小企业中,只有12家企业的经营者能够经常关注和学习法律知识,有25家企业的经营者从没有主动过学习法律知识,另有29家企业的经营者只是偶尔学习一些法律知识或者只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才学习法律知识。由于众多的中小企业经营者缺乏法律意识,他们在决策时完全忽视法律风险的存在,只考虑速度和效率,往往给企业埋下了严重的隐患,一旦法律风险出现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笔者建议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广大中小企业主不断学习法律知识,逐步增强法律风险意识。在增强经营者的法律风险意识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增强广大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企业的大量具体工作是由广大员工去完成的,如果他们的法律风险意识缺失,同样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实践中,中小企业主要抓住员工岗前培训的机会强化对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培训。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经营者也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采取多种形式的法律培训来增强员工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只有企业经营者和广大员工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才可能减少和避免发生潜在的法律风险。
(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法治经济,是规则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必须依靠制度,制度是最好的风险防范措施。历史经验表明,大到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如果人治盛行,必然国败企亡;反之,如果厉行法治,不但国家可以长治久安,而且企业也可以长盛不衰。然而现实之中,包括淮安中小企业在内的广大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依法治企意识,很多中小企业还保留着浓厚的人治传统和家族传统,企业管理主要依靠亲友以及所谓信得过的人,很少去发挥制度的管理作用。在笔者调研的61家中小企业中,没有制定工作计划的就有11家,没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有14家,没有合同管理制度及合同管理机构的多达22家,没有司法证据制度的更是多达31家。还有14家企业没有专门的印章保管和使用制度,甚至有7家企业竟然没有专人负责印章的保管。不难想象,有如此众多的中小企业存在内部管理制度漏洞,企业法律风险的发生还能少吗?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中小企业主必须精心组织精干力量对企业发展必须的管理制度进行梳理,查漏补缺,没有的要及时科学制定,不完善的要及时修订补充。中小企业特别要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司法证据制度、印章保管和使用制度以及财务制度。“徒法不足以自行”,光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如果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制度的价值和作用就无从体现,依靠制度防范法律风险的愿望也就会落空。
(三)突出防范重点
法律风险散布于企业的各个角落,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企业的人力和财力都是有限的,我们必须要把有限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到法律风险重点防范领域,避免平均用力。企业平常要在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各个法律风险点,在企业的研究、生产、管理、投资、交易、市场开拓等加强重点防范,尽量拓宽法律风险防范覆盖面,对同一性质的法律风险,重点防范,突出重点,避免均衡用力,这样既能够降低成本,更能够有效的预防企业的法律风险。企业有很多共同面临的法律风险,也企业类型不同法律风险也会不同,如高科技企业的主要防范的是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风险,服务型企业的面临更多的是消费者权益方面的法律风险,对外贸易主要是合同方面的法律风险等等。因此,企业法律险防范的措施应当贯穿于企的各个环节,力争做到环环相扣,贯穿始终,内外兼顾,层次分明。
二、充分发挥律师在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律师是法律专业人士,他们在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方面既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又有一定的法律实践经验,特别是担任过企业法律顾问的律师,他们更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行家里手。实践中,充分发挥律师在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企业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来实现的。律师担任企业法律顾问可以在法律风险防范方面起到如下作用。
(一)有助于企業法律风险防控机制的建立和健全
如前所述,企业必须建立健全法律风险内部防控机制才能有效防范法律风险的发生。由于中小企业主毕竟不是法律专业人士,他们光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是很难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法律风险防控机制的,这就必须借助于专业律师的作用。首先,作为企业法律顾问的律师可以帮助企业经营者和广大员工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不断提高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其次,作为企业法律顾问的律师可以帮助企业经营者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针对当前实际,顾问律师可以在完善企业劳动用工制度、司法证据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帮助企业减少或者避免法律风险的发生。
(二)有助于企业法律纠纷的顺利解决,有效保护企业利益
目前淮安中小企业法律纠纷的发生频率较高,对于已经发生的法律风险,企业只能去面对,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在遇到法律纠纷时,如果企业临时聘请律师代理,会存在如下不足:一是费用较高。因为顾问律师在代理具体案件时,其收费是有很大优惠的,最低收费可以降至标准收费的一半。与顾问律师相比较,临时聘请律师的收费肯定较高;二是效果较差。临时聘请的律师对企业情况不熟悉,而且多是“一锤子买卖”,他们在办理具体个案的代理业务方面往往难尽全力,多数是临场应付式的。由于顾问律师常年服务于企业,他们对企业情况比较熟悉,希望与企业长期合作,因此他们往往会尽心尽力帮助企业处理法律纠纷,期望赢得企业的长期信任,从而能够更好地维护企业利益。
(三)有助于企业获得律师团队的综合服务
律师单位企业法律顾问是代表律师事务所的,因此企业聘请了某个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就等于聘请了整个律师事务所担任企业法律顾问。律师事务所往往会建立法律风险防范的专业团队,企业法律风险的特征告诉我们法律风险治理必须是综合性和全面性的,律师行业提供的服务领域只有不断精细化和专业化,才能改变传统法律顾问模式无力应对和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现状,通晓企业管理模式,将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结合起来,以法律风险防范专业团队的方式开展新型的法律服务,才能全面的为企业建立法律风险体系。有了律师事务所组建的法律风险服务团队,企业法律风险的发生几率必然大大降低。
尽管律师担任企业法律顾问的好处很多,但淮安中小企业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的意识还不到位,很多企业舍不得顾问费这笔投入。在笔者调查的61家企业中,只有9家企业聘请律师做法律顾问,多达52家企业没有聘请律师做法律顾问,占被调查企业数量的85.2%。面对此种局面,笔者强烈呼吁淮安中小企业主学会算一笔经济账,即聘请一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一年的顾问费也就5 000-10 000元,但一名法律顾问一年往往能帮助企业挽回几十万甚至数百万的经济损失。因此,淮安中小企业主应该积极聘请律师担任企业法律顾问,这样做不为别的,只为避免企业法律风险,只为减少企业因法律风险而产生的损失。
三、保證必要的法律风险防范投入
为了有效方法企业法律风险,广大中小企业必须确保在法律风险防范上进行必要的投入。经营者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需要投入,对广大员工进行普法教育需要投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需要投入,设立专门的法律部门需要投入,聘请律师做企业法律顾问需要投入,委托律师代理案件需要投入,由此可见,企业在防范法律风险方面确实需要不少投入。但是,现实状况不容乐观。据笔者问卷调查情况反映,在61家淮安中小企业中,有15家企业在法律事务上是零投入,一年投入在一万元以下的企业有36家,一年投入在一万至五万之间的企业只有8家,一年投入在五万至十万之间的企业只有2家。在零投入的15家企业中,有13家企业认为没有必要。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只有7家企业设立专门的法律事务部门,54家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法律事务部门。在笔者有效调查的61家企业中,有52家企业没有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只有9家企业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通过笔者的调查可以得出结论,淮安中小企业在防范企业法律风险上投入严重不足,无法保证企业法律事务的顺利开展,更无法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发生。针对目前现状,笔者强烈建议淮安中小企业主要有长远眼光,要不断加大企业在法律风险防范上的投入,提高经营者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增强职工的法律观念,争取设立专门的法律事务部门,聘请优秀律师担任企业常年法律顾问。只有保持必要的法律风险防范投入,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升,企业发生法律风险的几率才能大大降低。
中小企业面对异常激烈竞争的市场,本来就已经是险象环生,如履薄冰,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和司法环境下,中小企业还不得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广大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内部防控机制,充分发挥律师的作用,保证必要的法律风险防范投入,唯有如此,广大中小企业才能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从而保证企业顺利发展。
中小学安全防范的对策 篇12
一、中小金融机构信息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信息安全管理薄弱。
中小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管理层重业务发展、轻信息科技投入、缺乏信息科技长期发展规划等问题, 管理层对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认识不足, 没有形成合理的信息安全机制来指导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和明确的信息安全策略。
(二) 信息安全领域规章制度执行力弱。
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缺乏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问题, 缺乏对员工进行必要的防范安全风险的教育与培训, 现有的安全规章组织不能严格实施, 制度的执行力较弱。
(三) 系统管理缺乏内部审计。
对系统管理员、重要操作员的监控和日志审计非常重要, 然而目前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不到位, 对信息科技领域缺乏必要的审计手段, 造成无法有效监督审核的情况。
(四) 信息化建设规划缺乏统一技术规范, 不够系统。
大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缺乏整体规划, 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开发的信息系统分散独立并且打补丁问题比较普遍, 中小金融机构在信息化标准规范、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规划和管理不够。
(五) 信息化基础建设薄弱。
不少中小金融机构机房的建设不达标, 甚至未达到国家机房建设的最低C级标准, 机房的消防报警、接地、供电、空调、监控、门禁、漏水检测等安防措施不到位, 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场地环境隐患及系统运行故障。部分机构防火墙、外联路由器等非核心设备没有备份, 一旦出现单点故障, 极易造成业务中断。不少机构没有建立非法外联、入侵检测系统、移动存储介质管控等安全系统, 内、外网络隔离措施不严格, 只是逻辑隔离, 信息安全的整体防护水平只达到了基本要求。
(六) 科技队伍建设方面的隐患。
中小金融机构科技人才队伍与同行业相比有明显差距, 对科技人才发展规划和培训指导均不足, 普遍缺乏专业高素质人员, 缺少完整、系统的信息安全相关知识, 随着新业务系统的种类不断增加, 高素质技术人员短缺问题将更加突出。
(七) 外包服务管理存在风险。
中小金融机构由于人才和成本的问题, 不能像大银行那样成立庞大的开发团队, 独立完成信息化建设, 其信息科技业务普遍行一定程度的外包, 但目前机构对外包项目风险认识不深, 有效评估不足。制定的外包服务合同或协议框架缺少有效的约束, 关键性技术、设备和服务严重依赖少数供应商。
二、中小金融机构信息安全面临的技术风险
(一) 渗透攻击。
中小金融机构的很多增值业务、代理业务, 都存在与外界互连的接口, 具备一定网络攻击能力的恶意攻击者, 为了获取网络中的重要信息, 可能会通过这些接口恶意攻击。这种攻击往往利用防火墙或者访问控制设置较弱以及被攻击系统的弱点, 对目标系统进行攻击。这种攻击往往使被攻击者难以觉察, 隐蔽性强, 攻击危害大, 是造成重大网络安全问题和信息泄漏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蠕虫和木马。
这种危害性强的病毒时有发生, 攻击者往往是利用一些网络服务的漏洞进行传播。这些蠕虫和木马程序出现的变种很多, 有的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很多新变种, 让计算机用户防范起来十分困难, 已经日渐成为网络威胁的主要危害之一。蠕虫和木马泛滥可能导致金融行业的重要信息遭到损坏, 甚至导致金融行业网络系统瘫痪。
(三) 拒绝服务。
攻击者为了使目标网络或者服务器无法正常工作而进行的一种拒绝服务攻击, 在一定时间内能够造成被攻击网络的网络设备或者服务器“瘫痪”而无法响应正常的服务请求。拒绝服务攻击使金融行业的电子商务网站无法为客户提供正常服务, 造成经济损失, 同时也使行业形象受到损害。
(四) 内部破坏。
熟悉金融业务的内部人员利用信息系统管理的漏洞和内部审计的缺失等薄弱环节, 冒用合法用户的口令以合法身份登陆, 查看机密信息, 甚至篡改系统数据、金融交易信息, 实施金融欺诈。
(五) 耗用带宽。
中小金融机构开展中间业务、增值服务, 开拓新的支付服务渠道, 使其网络结构相对复杂, 在安全策略无法做到统一部署的情况下, 内部网络中会经常出现大量的异常流量, 如扫描、僵尸、蠕虫、木马等, 对网络、业务造成危害, 科技人员经常难以找到威胁源头。
(六) 传输泄密。
金融信息资料在传输过程中, 由于要经过多处节点, 传输中的信息的完整性需要保护, 一旦出现泄密难以查证, 因此, 隐私和机密资料的存储及传输也是威胁金融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小金融机构信息安全体系
中小金融机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应按照标准性、规范性、整体性、可控性原则分步实施, 管理与技术并重。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防御技术体系, 依靠管理机制、技术保障等多方面相互配合, 构建完整、多层次、可扩展的安全防范体系, 实现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 保障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的信息平台安全、可靠运行。
(一) 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包括组织架构、安全规划、风险管理、应急预案、安全培训、风险评估、安全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要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流程, 提出安全加固和风险应急方案, 制订并执行各种安全制度, 提高安全管理能力, 提高安全事件处置的有效性, 为核心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二) 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针对不同层次的安全需求, 在物理层、网络层、业务层等建立不同的安全策略, 如物理层对服务器、网络设备实施冗余备份;网络层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 在有关网段设置异构的多道防火墙, 防范边界风险隐患;业务层提供加密服务、统一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服务等。
以安全为核心合理规划网络安全区域和划分安全等级, 实现内网区域划分, 建立外网边界防护, 根据安全策略控制出入网络的信息流, 加强与内部分支机构、外部网络互联的安全隔离与控制。完善入侵检测、病毒防范、日志管理、安全审计、漏洞扫描与补丁管理等诸多方面安全措施, 为金融业务提供包括物理安全、保障安全、数据安全、备份安全的完整安全保障体系和统一安全策略。
(三) 建立运维监控系统。
利用信息化专业手段, 建设自动化运维管理平台, 集中监控业务系统的运行情况, 实现系统环境全方面动态监控。集中处理各种安全事件, 实现日常IT运维工作的自动化、集约化、规范化。
(四) 结合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 对信息资源划分不同安全等级的安全域, 进行安全等级保护。
加强核心业务系统及网络风险评估及加固工作, 及时发现安全风险, 采取控制措施排查风险, 降低风险。
(五) 加大科技投入, 规范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国家机房等级标准积极开展核心机房改造, 加强基础架构规划建设, 完善信息系统冗余备份设施, 积极探索金融业灾难备份系统建设, 全面提高IT系统抗灾难能力。
(六) 通过激励机制,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积极培养一批技术能力强的信息管理人才、运维技术人才、信息安全人才, 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从而真正解决好金融机构信息化安全建设的发展问题。
(七) 充分发挥跨机构的金融业信息安全协调机制作用。
【中小学安全防范的对策】推荐阅读:
试论中小企业信贷面临的主要风险与防范对策06-21
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分析08-08
中小学图书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06-18
解析我国中小企业的困境与对策08-11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对策08-30
中小企业创建强势品牌的出路和对策11-08
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11-13
浅谈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06-07
浅谈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其对策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