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下中小旅行社危机及管理对策研究(共7篇)
新政策下中小旅行社危机及管理对策研究 篇1
新政策下中小旅行社危机及管理对策研究
摘 要:基于当前新政策形势和旅行社经营发展现状,本文对中小旅行社及旅行社危机进行了界定,并着重分析了湖北中小旅行社所面临的政策危机、客源危机、产品及价格危机、人才危机、信誉危机、管理危机等,并针对当前存在的危机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促进湖北中小旅行社乃至全国中小旅行社健康发展。
关键词:湖北中小旅行社;危机;管理对策
0 前言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由于旅游行业尚未形成成熟的旅游管理体系,加之旅行社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所以旅行社发展缓慢。在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的背景下,旅行社危机与市场竞争相伴而生,随着旅游业市场竞争加剧,旅行社的危机凸显。最近“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及《旅游法》出台后,相关方面的规定,无疑是旅行社经营发展中的绊脚石,让旅行社面临巨大的挑战,但同时隐藏着管理契机。我们要对危机进行有效的管理,了解旅行社的新需求及旅游市场的新变化,以期在这些变化中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促进旅行社对旅游危机的有效管理,为以后旅行社的转型及变革发展做好准备。中小旅行社及旅行社危机的概述
(一)中小旅行社的界定
近现代旅游活动的兴盛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旅行社业态萌芽和生长奠定了基础。随着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旅行社在现代旅游中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就目前来看,对旅行社的划分,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在欧美国家,一般是按照经营业务范围对旅行社进行划分,将旅行社划分为旅游经营商、旅游批发商和旅游零售商三类。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按照经营业务范围的不同将我国旅行社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两类。但在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小旅行社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学者们对中小旅行社的划分看法不一。根据目前我国旅行社企业的发展现状、规模和接待能力,本文以旅行社的规模和年旅游接待量为依据,对中小型旅行社的界定为:规模为20人及以下(员工的数量),年旅游接待量不超过10万人次的旅行社。
(二)旅行社危机概述
世界旅游组织(WTO)把旅游危机阐述为:影响旅行者对一个目的地的信心并扰乱继续正常经营的预期性事件。根据危机的诱因不同分为自然和人为两类[1]。旅游危机必会影响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旅行社也不例外。旅行社本身也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和脆弱性,在经营过程中任何突发的旅游危机对其都是致命的打击。就目前对旅行社危机的研究来看,旅游学者们还尚未形成统一的旅行社危机理论。本文以旅游危机的划分为依据,将旅行社危机分为:政策危机、客源危机、产品及价格危机、人才危机、财务危机、信誉危机、管理危机等。当前新政策背景及湖北旅行社状况
(一)当前新政策背景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官员及部分部委官员奢侈浪费、大吃大喝等现象屡禁不止,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的出台,对全国戒奢倡廉、杜绝腐败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对短期旅游行业的经营发展是个晴天霹雳。特别是六项禁令中对公款使用的限制,进而各种公务旅游也成为了泡影。当下全国各大旅行社“不约而同”地出现急剧缩水的现象。《旅游法》的颁布和实施,对各旅行社强调了诸多责任和禁止。针对当前各大旅行社“零负团费”低价操作模式,《旅游法》设置了相应的10多条规范、禁止和处罚性规定。这些规定对当前旅行社行业的惨淡的经营和发展现状更是雪上加霜。
(二)湖北旅行社状况
由于我国旅行社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所以数量急剧扩张。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旅行社总数为25474家[4]。依据湖北省旅游局统计,2013年年初,湖北省旅行社总数为1027家,其中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46家;经营入境和国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981家。在这些旅行社中,A级旅行社只有291家。根据本文对中小旅行社的界定可知,湖北省85%的旅行社属于中小型旅行社。新政策下湖北中小旅行社危机分析
目前国内旅行社业仅仅停留于市场化、企业化和法制化进程的初级阶段,“小、散、弱、差”等问题和无序竞争现象比较普遍。湖北各层次旅行社在经营发展中管理比较混乱,面临种种危机。具体分析如下:
(一)政策危机
“八项规定、六项禁令”通过后,湖北各地积极响应此政策,戒奢倡廉之风盛行,但旅游团队数量急剧锐减,给各中小旅行社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以前靠接待政府、单位团队的旅游经营已不再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各中小旅行社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把握时机做好转型的准备,转变当前的经营方式。另外,《旅游法》的实施强化了旅行社的相关责任。这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让各中小旅行社在招徕旅游者、组织旅游活动处处碰壁。
(二)客源危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越来越不满足于传统的简单的观光旅游,而转向更多个性化、自由化的旅游产品。同时,网络的出现使消费者获取旅游产品信息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然而,由于消费者充分了解市场信息,自主性和参与性较强的小包价及散客旅游成为时尚。而一些大众化旅游市场上旅行社之间的垄断竞争必然逐渐趋于完全竞争,旅行社的超额利润几乎为零。加之政策的影响,公费组团旅游受到遏制,客源急剧骤减,各旅行社尤其是中小旅行社接团量跟往年相比直线下降,下降幅度甚至可达90%。一些旅游欠发达县市(十堰、襄樊)的中小旅行社基本上处于停业状态。
(三)产品及价格危机
旅游产品是旅行社经营和发展的主要内容。而就目前旅行社运行状况来讲,旅游产品大多以景点、项目的线路组合为主,比较单
一、产品同质化严重,极易受市场变化的影响。特别是中小旅行社自身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往往采取“克隆”大型旅行社的旅游线路来进行产品的低价推销。加之,在Web2.0 时代下旅游信息通过互联网及多种传播媒介迅速的让大众知晓,节假日短暂的“微旅游”、自助游备受城市上班族的亲?A,这影响了人们对旅行社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旅行社行业之间低价恶性竞争使该行业已陷入微利怪圈。但是,目前随着《旅游法》的实施,湖北各旅行社在不允许“零负团费”、安排购物和自费项目等规定下,不得不提高旅游成本以维持经营现状,这使得旅游团费的骤然上涨,让本已有出游意愿的潜在旅游者望而却步。此时中小旅行社低价竞争的优势全无,很难进行旅游经营。
(四)人才危机
受政策的影响,公费旅游受到遏制,旅行社的团队游大大减少,导游接团的机会大大降低,因导游工资是跟业务量有关,所以得到的工资也大大缩水。再加上《旅游法》中明确规定旅行社不得安排购物和自费项目,使导游没有了额外的小费,让本已没有保障的收入更加的入不敷出。进而,现在很多中小型旅行社的导游纷纷转行,让其面临严重的人才的危机。
(五)信誉危机
中小型社本身的经营规模决定了其成不了市场的主导。在湖北旅游市场激烈竞争的夹缝中生存,中小旅行社为了获得生存的权利,唯一的方法就是低价招徕游客和接团,但结果是服务标准的降低、旅游产品质量的低劣,最终导致回程旅游者对旅行社怨声载道,有的甚至发生旅游投诉。
(六)管理危机
从当前湖北省旅行社的经营现状来看,大多数旅行社是家族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旅行社多以“夫妻店”为主,通常是由业主本人做出日常的经营决策,“一言堂”独断专行现象异常突出。目前国内整个旅行社行业缺乏较为成熟的管理理论,湖北各中小型旅行社在管理经营中常出现不规范的行为、信息受阻及服务缺陷。最后导致各中小型旅行社的经营管理缺乏科学性,竞争力差。湖北省中小旅行社危机管理对策
湖北省中小旅行社要想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求长足生存,必须善于依靠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支持,利用外部各种有利的环境,加强管理,化危为机,并找出旅行社以后经营发展的正确的出路。
(一)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引入现代管理制度
鉴于湖北省中小型旅行社经营管理混乱的现状,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其今后变革与转型的前提。旅行社经营管理者在管理中要剔除“用人唯亲”、“论资排辈”等陈旧的观念,明确本社的经营目标,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同时,中小旅行社应审时度势认真分析旅游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进行多元化运营。
(1)大力开拓散客市场
开发个性强、自由度大、灵活度高、选择性强的散客旅游产品(以自由行、自助游、自驾车游等为出游的主要方式)。同时扩大产业链,增加旅游信息咨询,票务代办、会议接待、租车服务、帮助游客“量身定做”个性化的旅游行程安排等多种业务经营。
(2)积极开发大众旅游市场
游客消费形态将向大众化转变,旅游业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大众消费成为旅游业的主力军。加上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旅游法》的出台,过去部分旅行社过分依赖政务市场的做法将难以维持,积极开发大众旅游市场成为必然选择。积极开展多元经营、混业经营,进一步拓宽大众旅游发展空间。
(二)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开拓多样化的旅游营销渠道
当前,信息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电子商务已成为各类企业转型并获取全球市场竞争主动权所必备的平台,网络也已成为现代居民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渠道。所以传统的中小型旅行社要变挑战为机遇,进行信息化改造,广泛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旅游营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或自建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或借助第三方网络平台,在巩固传统市场渠道的同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拓新的销售渠道,积极打通旅行社内部与外部的信息壁垒,整合线上线下业务,加速传统旅行社与网站融合。同时,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的移动端开展口碑营销,以实现旅游营销渠道的多样化。
(三)规范服务、提升自身信誉度
湖北省中小型旅行社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各项工作的流程,优化用人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把旅行社的服务内容、标准、时限通过本社的网站向旅游消费者公开,随时接受消费者的监督;提高员工的诚信意识、业务能力,制定严谨的业务操作规范和程序,保证员工操作的规范性;制定客户意见反馈表,通过游客意见或建议改进服务。不断提升中小旅行社的信誉度,扩大中小旅行社在消费者的认知度。
(四)强化品牌特色、加强旅行社之间的联合品牌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强有力的武器。随着《旅游法》实施后,旅行社行业竞争将摆脱单纯价格竞争的态势,进入注重品质的品牌化竞争阶段,湖北省各中小型旅行社要积极打造本社特色旅游产品品牌。同时,要紧紧抓住《旅游法》实施后带来的市场机遇,通过合作、加盟等多种经营管理形式与其他旅行社进行联合,优势互补,以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
(五)优化用人环境、吸纳优秀旅游人才
旅行社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旅游行业内竞争归根到底是旅游人才的竞争。各中小旅行社管理者要优化用人环境,完善员工待遇福利制度,强化合理科学的用人理念,善于下放管理权,给员工管理机会并为其提供良好发展空间,从而提高员工对旅行社的归属感,发挥工作积极性。另外,各中小型旅行社要加强对员工全方位的旅游业务培训。同时要加强与就近高校的合作,借高校的人才优势,来拓展人才招聘渠道,吸收优秀旅游人才。结论
目前我国旅行社发展迅速,但出现“小、散、乱”的畸形。伴随着自驾出行、自由探险、运动休闲、乡村游、微旅游等各种旅游形式蓬勃兴起,传统观光旅游的基本形态被打破,部分具有休闲度假元素的景区受到游客的青睐。其中,近郊的微旅游发展势头最为迅猛,这无疑对中小旅行社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同时,新政策的出台更让旅行社行业面临严重的危机。但危机中隐藏着巨大的机遇,所以要积极地抓管理,把握机遇,才能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世界旅游组织.旅游业危机管理指南[EB/OL].http: ///2013-4/2013-4-26-8-21-88078_1.html.2013-04-26.[3]周晓梅.湖北省中小旅行社生存与发展对策探析[J].荆楚学刊,2013,04(03):84-86.[4]赵益民.国内中小旅行社危机分析与管理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07(20):73-76.[5]湖北省旅游政务网.十一黄金周游客接待量统计[EB/OL].http:///,2013-10-08.[6]黄绍梅.试论我国旅行社旅游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对策[J].旅游经济研究,2010,10(02):166-167.
新政策下中小旅行社危机及管理对策研究 篇2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我国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由于旅游行业尚未形成成熟的旅游管理体系, 加之旅行社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 所以旅行社发展缓慢。在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的背景下, 旅行社危机与市场竞争相伴而生, 随着旅游业市场竞争加剧, 旅行社的危机凸显。最近"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及《旅游法》出台后, 相关方面的规定, 无疑是旅行社经营发展中的绊脚石, 让旅行社面临巨大的挑战, 但同时隐藏着管理契机。我们要对危机进行有效的管理, 了解旅行社的新需求及旅游市场的新变化, 以期在这些变化中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 促进旅行社对旅游危机的有效管理, 为以后旅行社的转型及变革发展做好准备。
1中小旅行社及旅行社危机的概述
(一) 中小旅行社的界定
近现代旅游活动的兴盛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旅行社业态萌芽和生长奠定了基础。随着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的发展壮大,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旅行社在现代旅游中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就目前来看, 对旅行社的划分, 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在欧美国家, 一般是按照经营业务范围对旅行社进行划分, 将旅行社划分为旅游经营商、旅游批发商和旅游零售商三类。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按照经营业务范围的不同将我国旅行社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两类。但在国内外学术界, 对中小旅行社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 学者们对中小旅行社的划分看法不一。根据目前我国旅行社企业的发展现状、规模和接待能力, 本文以旅行社的规模和年旅游接待量为依据, 对中小型旅行社的界定为:规模为20人及以下 (员工的数量) , 年旅游接待量不超过10万人次的旅行社。
(二) 旅行社危机概述
世界旅游组织 (WTO) 把旅游危机阐述为:影响旅行者对一个目的地的信心并扰乱继续正常经营的预期性事件。根据危机的诱因不同分为自然和人为两类[1]。旅游危机必会影响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 旅行社也不例外。旅行社本身也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和脆弱性, 在经营过程中任何突发的旅游危机对其都是致命的打击。就目前对旅行社危机的研究来看, 旅游学者们还尚未形成统一的旅行社危机理论。本文以旅游危机的划分为依据, 将旅行社危机分为:政策危机、客源危机、产品及价格危机、人才危机、财务危机、信誉危机、管理危机等。
2当前新政策背景及湖北旅行社状况
(一) 当前新政策背景
近些年来, 一些地方官员及部分部委官员奢侈浪费、大吃大喝等现象屡禁不止, 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的出台, 对全国戒奢倡廉、杜绝腐败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对短期旅游行业的经营发展是个晴天霹雳。特别是六项禁令中对公款使用的限制, 进而各种公务旅游也成为了泡影。当下全国各大旅行社"不约而同"地出现急剧缩水的现象。《旅游法》的颁布和实施, 对各旅行社强调了诸多责任和禁止。针对当前各大旅行社"零负团费"低价操作模式, 《旅游法》设置了相应的10多条规范、禁止和处罚性规定。这些规定对当前旅行社行业的惨淡的经营和发展现状更是雪上加霜。
(二) 湖北旅行社状况
由于我国旅行社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 所以数量急剧扩张。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旅行社总数为25474家[4]。依据湖北省旅游局统计, 2013年年初, 湖北省旅行社总数为1027家, 其中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46家;经营入境和国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981家。在这些旅行社中, A级旅行社只有291家。根据本文对中小旅行社的界定可知, 湖北省85%的旅行社属于中小型旅行社。
3新政策下湖北中小旅行社危机分析
目前国内旅行社业仅仅停留于市场化、企业化和法制化进程的初级阶段, "小、散、弱、差"等问题和无序竞争现象比较普遍。湖北各层次旅行社在经营发展中管理比较混乱, 面临种种危机。具体分析如下:
(一) 政策危机
"八项规定、六项禁令"通过后, 湖北各地积极响应此政策, 戒奢倡廉之风盛行, 但旅游团队数量急剧锐减, 给各中小旅行社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以前靠接待政府、单位团队的旅游经营已不再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各中小旅行社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把握时机做好转型的准备, 转变当前的经营方式。另外, 《旅游法》的实施强化了旅行社的相关责任。这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让各中小旅行社在招徕旅游者、组织旅游活动处处碰壁。
(二) 客源危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者越来越不满足于传统的简单的观光旅游, 而转向更多个性化、自由化的旅游产品。同时, 网络的出现使消费者获取旅游产品信息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然而, 由于消费者充分了解市场信息, 自主性和参与性较强的小包价及散客旅游成为时尚。而一些大众化旅游市场上旅行社之间的垄断竞争必然逐渐趋于完全竞争, 旅行社的超额利润几乎为零。加之政策的影响, 公费组团旅游受到遏制, 客源急剧骤减, 各旅行社尤其是中小旅行社接团量跟往年相比直线下降, 下降幅度甚至可达90%。一些旅游欠发达县市 (十堰、襄樊) 的中小旅行社基本上处于停业状态。
(三) 产品及价格危机
旅游产品是旅行社经营和发展的主要内容。而就目前旅行社运行状况来讲, 旅游产品大多以景点、项目的线路组合为主, 比较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 极易受市场变化的影响。特别是中小旅行社自身没有优势的情况下, 往往采取"克隆"大型旅行社的旅游线路来进行产品的低价推销。加之, 在Web2.0时代下旅游信息通过互联网及多种传播媒介迅速的让大众知晓, 节假日短暂的"微旅游"、自助游备受城市上班族的亲睞, 这影响了人们对旅行社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 旅行社行业之间低价恶性竞争使该行业已陷入微利怪圈。但是, 目前随着《旅游法》的实施, 湖北各旅行社在不允许"零负团费"、安排购物和自费项目等规定下, 不得不提高旅游成本以维持经营现状, 这使得旅游团费的骤然上涨, 让本已有出游意愿的潜在旅游者望而却步。此时中小旅行社低价竞争的优势全无, 很难进行旅游经营。
(四) 人才危机
受政策的影响, 公费旅游受到遏制, 旅行社的团队游大大减少, 导游接团的机会大大降低, 因导游工资是跟业务量有关, 所以得到的工资也大大缩水。再加上《旅游法》中明确规定旅行社不得安排购物和自费项目, 使导游没有了额外的小费, 让本已没有保障的收入更加的入不敷出。进而, 现在很多中小型旅行社的导游纷纷转行, 让其面临严重的人才的危机。
(五) 信誉危机
中小型社本身的经营规模决定了其成不了市场的主导。在湖北旅游市场激烈竞争的夹缝中生存, 中小旅行社为了获得生存的权利, 唯一的方法就是低价招徕游客和接团, 但结果是服务标准的降低、旅游产品质量的低劣, 最终导致回程旅游者对旅行社怨声载道, 有的甚至发生旅游投诉。
(六) 管理危机
从当前湖北省旅行社的经营现状来看, 大多数旅行社是家族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旅行社多以"夫妻店"为主, 通常是由业主本人做出日常的经营决策, "一言堂"独断专行现象异常突出。目前国内整个旅行社行业缺乏较为成熟的管理理论, 湖北各中小型旅行社在管理经营中常出现不规范的行为、信息受阻及服务缺陷。最后导致各中小型旅行社的经营管理缺乏科学性, 竞争力差。
3湖北省中小旅行社危机管理对策
湖北省中小旅行社要想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求长足生存, 必须善于依靠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支持, 利用外部各种有利的环境, 加强管理, 化危为机, 并找出旅行社以后经营发展的正确的出路。
(一) 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引入现代管理制度
鉴于湖北省中小型旅行社经营管理混乱的现状, 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其今后变革与转型的前提。旅行社经营管理者在管理中要剔除"用人唯亲"、"论资排辈"等陈旧的观念, 明确本社的经营目标, 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同时, 中小旅行社应审时度势认真分析旅游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进行多元化运营。
(1) 大力开拓散客市场
开发个性强、自由度大、灵活度高、选择性强的散客旅游产品 (以自由行、自助游、自驾车游等为出游的主要方式) 。同时扩大产业链, 增加旅游信息咨询, 票务代办、会议接待、租车服务、帮助游客"量身定做"个性化的旅游行程安排等多种业务经营。
(2) 积极开发大众旅游市场
游客消费形态将向大众化转变, 旅游业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大众消费成为旅游业的主力军。加上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旅游法》的出台, 过去部分旅行社过分依赖政务市场的做法将难以维持, 积极开发大众旅游市场成为必然选择。积极开展多元经营、混业经营, 进一步拓宽大众旅游发展空间。
(二) 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开拓多样化的旅游营销渠道
当前, 信息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 电子商务已成为各类企业转型并获取全球市场竞争主动权所必备的平台, 网络也已成为现代居民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渠道。所以传统的中小型旅行社要变挑战为机遇, 进行信息化改造, 广泛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旅游营销,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或自建旅游电子商务平台, 或借助第三方网络平台, 在巩固传统市场渠道的同时,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拓新的销售渠道, 积极打通旅行社内部与外部的信息壁垒, 整合线上线下业务, 加速传统旅行社与网站融合。同时, 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的移动端开展口碑营销, 以实现旅游营销渠道的多样化。
(三) 规范服务、提升自身信誉度
湖北省中小型旅行社要加强内部管理, 规范各项工作的流程, 优化用人环境, 提高服务水平, 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把旅行社的服务内容、标准、时限通过本社的网站向旅游消费者公开, 随时接受消费者的监督;提高员工的诚信意识、业务能力, 制定严谨的业务操作规范和程序, 保证员工操作的规范性;制定客户意见反馈表, 通过游客意见或建议改进服务。不断提升中小旅行社的信誉度, 扩大中小旅行社在消费者的认知度。
(四) 强化品牌特色、加强旅行社之间的联合
品牌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强有力的武器。随着《旅游法》实施后, 旅行社行业竞争将摆脱单纯价格竞争的态势, 进入注重品质的品牌化竞争阶段, 湖北省各中小型旅行社要积极打造本社特色旅游产品品牌。同时, 要紧紧抓住《旅游法》实施后带来的市场机遇, 通过合作、加盟等多种经营管理形式与其他旅行社进行联合, 优势互补, 以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
(五) 优化用人环境、吸纳优秀旅游人才
旅行社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 旅游行业内竞争归根到底是旅游人才的竞争。各中小旅行社管理者要优化用人环境, 完善员工待遇福利制度, 强化合理科学的用人理念, 善于下放管理权, 给员工管理机会并为其提供良好发展空间, 从而提高员工对旅行社的归属感, 发挥工作积极性。另外, 各中小型旅行社要加强对员工全方位的旅游业务培训。同时要加强与就近高校的合作, 借高校的人才优势, 来拓展人才招聘渠道, 吸收优秀旅游人才。
5结论
目前我国旅行社发展迅速, 但出现"小、散、乱"的畸形。伴随着自驾出行、自由探险、运动休闲、乡村游、微旅游等各种旅游形式蓬勃兴起, 传统观光旅游的基本形态被打破, 部分具有休闲度假元素的景区受到游客的青睐。其中, 近郊的微旅游发展势头最为迅猛, 这无疑对中小旅行社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同时, 新政策的出台更让旅行社行业面临严重的危机。但危机中隐藏着巨大的机遇, 所以要积极地抓管理, 把握机遇, 才能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基于当前新政策形势和旅行社经营发展现状, 本文对中小旅行社及旅行社危机进行了界定, 并着重分析了湖北中小旅行社所面临的政策危机、客源危机、产品及价格危机、人才危机、信誉危机、管理危机等, 并针对当前存在的危机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以期促进湖北中小旅行社乃至全国中小旅行社健康发展。
关键词:湖北中小旅行社,危机,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世界旅游组织.旅游业危机管理指南[EB/OL].http://www.casstourism.com/newl/read.asp?id=145, 2004-04-13/2007-05-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EB/OL].http://www.cnta.gov.cn/html/2013-4/2013-4-26-8-21-88078_1.html.2013-04-26.
[3]周晓梅.湖北省中小旅行社生存与发展对策探析[J].荆楚学刊, 2013, 04 (03) :84-86.
[4]赵益民.国内中小旅行社危机分析与管理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0, 07 (20) :73-76.
[5]湖北省旅游政务网.十一黄金周游客接待量统计[EB/OL].http://www.hubeitour.gov.cn/, 2013-10-08.
新政策下中小旅行社危机及管理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务管理;对策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线的世界性金融海啸来势凶猛,愈演愈烈,给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我国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从各行业内企业受到影响的程度来看,制造业、金融业、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内的企业受影响较大;而相对来看,科教文卫、餐饮住宿、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这些提供居民生活必需品及相对垄断性行业的企业所受冲击较小。在中国对外贸易的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服饰、生活用品等低附加值加工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再则金融危机带来的美元疲软和人民币呈单边升值,以及国内房价、租金、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导致了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优势不再,甚至已经是无利可图,从而导致很多外商企业、出口企业纷纷倒闭和歇业。据2010年《经济蓝皮书》发布,今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下降幅度大概在14%~15%左右,出口贸易的下降幅度大概是16%~17%,全年的贸易顺差大概是1800亿~1900亿美元之间,比上年下降了35%~40%。对于非出口企业而言,由于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购买力下降,产品销售受阻,企业生产开始受限,经济效益持续下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企业举步为艰。
二、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财务现状
自从金融危机以来,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有不少中小企业因效益不好处在亏损状态或倒闭边缘。究其原因,有相当部分企业是因财务管理薄弱造成的。为此,要对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融资难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在我国体制转型和结构调整的特殊历史时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目前很多中小企业都不具备向公众发行债券和股票的能力,直接融资的渠道对中小企业来说几乎没有。而且,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大多不健全,透明度差,可抵押资产又少,使得借贷信誉大打折扣。再加上,金融危机对银行的影响使我国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会更加严格。资金源的萎缩使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导致企业规模难以扩大发展,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2投资缺乏明确的产业方向和科学论证
一方面,片面追求“热门”产业,有些企业甚至片面认为国家调控什么就应该上什么,肯定能赚钱。另一个方面,对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预测,仓促上马。由于中小企业对优秀财务管理人员的吸引力不大,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欠佳,导致最高决策者很难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的作用,造成了投资严重失误。一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收紧银行信贷,使得建设资金不能如期到位,企业就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3财务控制薄弱,管理不到位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风险意识不强,资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第二,资金回收困难,应收账款不能兑现;存货控制薄弱,存货过多,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形成呆账。第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也无人查找,资产浪费严重。
这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企业对财务工作不重视,很难吸引一些资深的财务人员,导致企业的财务工作仅仅是简单记记账而已,对资金的使用计划,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企业资金流的预测、项目可行性的分析,融资渠道的选择等,根本没有做到位。
4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
(1)过度负债。有些企业在借入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进入了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财务风险极大。
(2)短债长投。一些企业就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
(3)企业之间相互担保。这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不断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资金链条过紧并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三、金融危机下的财务管理策对策
1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缺
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缺除需要一个良性的金融环境以外,还要靠企业自身苦练内功,强化管理来解决。
(1)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许多企业的资金出现了流动性危机。因此,企业应当高度重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健全产品赊销政策,组织一支高水平、高效率的清欠队伍,开展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清欠方式加强收款力度,减少坏帐损失,提高应收款周转速度。在采购环节尽可能实现间接融资即赊购的方式,注重采取多种融资渠道。重点加强国外客户授信管理,客观评估国外客户信用状况及支付能力,及时调整出口销售结算方式,严格控制因出口带来的坏账风险。
(2)强化存货管理,建立合理的库存储备。最大限度地压缩过时呆滞的库存物资,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定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以保证资金结构的趋向合理。
(3)建立和完善应收帐体系。对不可避免需要采取赊销形式,应力求加强对客户资信度的调研咨询,对已形成的应收账款要定期进行核对,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账龄。
2稳健财务管理,科学投资
中小企业要靠持续地创新和不断地进行技术改进来巩固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思想要比大企业更为稳健,投资要更加理性化,切忌操之过急。当中小企业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适当扩大规模。同时,应进行比较详尽的可行性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风险。
同时,要关注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因为宏观环境的变化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投资方向有重大的影响。比如,宏观经济政策支持和鼓励的行业,在税收方面可能会有优惠政策等等,因此,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投资和税收都会有很大帮助。
3加强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
在当前金融危机下,众多实体企业订单减少、资金短缺、利润下降,企业如何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营绩效,已经成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重中之重。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可以节约成本,直接增加经济效益,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以适应当今危机竞争的微利时代。
(1)加强成本的预算工作,实行成本定额管理。对影响成本费用升降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以全过程的先进水平和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为参数,进行科学预算,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成本定额指标。
(2)实行全员成本控制。建立目标责任制。为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年初对成本费用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横向分解落实到企业内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控制;纵向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个人进行管理控制,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成本费用管理网络,并进行严格考核。
(3)定期搞好全方位的成本费用分析。按月、季、半年、年度进行成本费用分析,确定成本费用可压缩空间,找出控制关键环节点,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必要时可通过裁减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来降低人力成本等。4重视现金流管理
企业资金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充分利用和管理企业资金非常重要。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要全面树立以资金管理为主导的财务管理理念,强化现金流管理意识,高度重视企业现金流管理。努力缩短资金循环周期,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金运转安全。财务管理也应该运用科学的统筹的方法,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以及因金融危机的环境将带来的部分不利因素,采用谨慎性原则,防范资金链的断失所导致经营困难。
5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人员
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因经,必须注重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建立完善的财务系统和体系,融合风险管理、税金管理、保险管理等因素。同时,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大量熟练的财务人员处于失业状态,这就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广阔而优质的人才来源。对于原有财务人员,中小企业应经常进行在职培训,使其尽快的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要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突出财务管理的职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采用激励措施提高财务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定期进行业务考核,竞争上岗。
新政策下中小旅行社危机及管理对策研究 篇4
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已越来越显示举足轻重作用的今天,其首要的地位是不容质疑的,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抓好学校德育工作,让学生学会做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
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因此,我们要认清形势,把德育工作切实摆在首位,以积极的态度去调查、研究,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途径、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等。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面临着许多问题:
1、重智育轻德育。当前,科技发展、竞争、商业化等主导性社会因素都在强烈地影响着教育的展开,促进教育的功利追求不断形成。在此大背景下,通过升学深造掌握专门知识来实现个人价值的社会潮流愈演愈烈。升学教育中,智育被抬到无限高的地位,德育则乏人问津。学校中的“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现象盛行 :“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是软指标、智育是硬指标”。凡此种种,德育地位仍难从根本上得到提高。特别是近几年的高考等,无论是政府还是家长,总是以高考等成绩来衡量学校或老师的各方面的质量,口头上说素质教育,但实际中国教育仍是应试教育。
2、德育目标大而空。学校德育工作长期存在实效性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育目标虚、大、空,让学生无处下手,难以捉摸。长期以来,人们似乎习惯性地把中小学德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虚幻境界中,如“十年后的我”、“我的理想”、“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等。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只能凭借虚幻的想像,甚至拿取别人的东西,在不甚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付,因而导致了德育目标的负载过重、过空、过高,进而导致内容的宽而无边,使受教育者失去自信。
3、德育主体失落。中小学德育的主体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然而,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行政部门,忽视甚至无视青少年鲜活生命的行动性、丰富性、多样性;忽视甚至无视青少年个体生命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对精神的独特追求;忽视甚至无视青少年灵魂深处的喜怒哀乐。凡此种种,导致了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只注意形式,不注意教育主体,因而只注重简单生硬的、教条主义的灌输,从而使本来极富生机和灵性的德育成为一种游离于人的精神之外的生硬性附加,使教育失去生机与活力。
4、德育发展滞后。当前大多数中小学在德育观念上与外界的合理交流不足,甚至还处于闭塞状态,使德育观念更新、发展滞后于时代的发展。随着错综复杂的社会改革和快速更新的科技发展,学校德育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难以诠释现实、把握现实,学校所教和社会所需出现了断层,德育工作发展道德文化的使命已难以维系,渐渐与社会发展疏离。不少学校仍没有将学校德育观重新定位、没有将
新时期的德育要求重新整合,造成恶性循环,与社会难以全面接触、相融,依然采用陈旧的教材和落伍的方法,使德育工作很难产生良好的效果。
5、德育渠道单一,没有形成合力。在德育途径中,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德育力量缺乏沟通联系和组织协调配合。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是”三支队伍’(政治老师、班主任、团队组织)的事”、“专任老师只要专心教好自己的课程,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行了”等陈旧观念,极大地削弱了学校德育自身的合力;而家庭教育和社会现实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更是无情地冲垮了学校德育为学生们苦心构筑的道德之堤,“课堂思想教育一个钟头,不如家里父母一个指头,也不如公众场所和影视中的一个镜头。”
就目前而言,德育工作仍然是学校工作中十分薄弱的环节。现在,中小学学生中出现的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搜身、骚扰、殴打、抢劫等现象确实令人十分忧虑,德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难点,教育工作者深深感受到了德育工作的艰巨和复杂。
1、打工族子女人数多,问题多。这些孩子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长期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友家,管理人或年事已高,或工作太忙,或溺爱迁就,缺乏家庭教养,管理教育往往不够及时,不够严格,更谈不上与学校积极配合进行教育。因而容易养成不良习惯,自律力差,逃学辍学、打架斗殴、偷盗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这部分学生思想品德、学习习惯大面积滑坡,成为“问题学生”,严重影响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给学校教育增添了新的困难。学校每年必须为动员这些学生上学花费不少人力、物力、财力,教师为教育管理这些学生费了不少心血。
2、新的“读书无用论”开始抬头。现在大部分农村家长急功近利,受市场经济冲击,认为“迟就业不如早就业”,认为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学生稍许大点,就随父母远走高飞,打工挣钱,且比例呈上升趋势。
3、“两室”、“两厅”横行无忌,在吞噬着一代人的心灵。小学生双休日在电子游戏厅里渡过,夜不思归;中学生爬出围墙,进通宵录像厅看黄色录像魂不守舍。在日趋泛滥的电子游戏、黄色录像的诱惑下,教师在课堂上的理论说教,显得苍白无力,曾有教师感叹:“我苦口婆心讲了三个钟头,还赶不上录像里的一个镜头”。小学生意志脆弱,自控力差,可塑性强,容易模仿,特别是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倾向性强,当不健康的思想占据他们的头脑,不健康的镜头进入他们的视野时,极易产生无知的行为。特别现在是信息发达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呈多样化,中小学生的心灵被大量、各种不良的信息所吞噬。
4、麻将市场走俏,许多家庭卷入麻将漩涡不能自拨,使教育工作举步维艰。每当工作之余、节假日,一些家长便在麻将桌上通宵大战,麻将声不绝于耳。至于孩子的生活、学习,则是得过且过。久而久之,孩子们便也放松要求,生活不检点,学习无兴趣,专心搓麻将的家长们,哪里知道孩子们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这些家长无形中就成了其子女的“榜样”,使孩子们就肆无忌惮地做他们的事,从而缺乏监管。
5、溺爱、偏爱,使德育教育困难重重。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许多年轻父母视儿女为宝贝,娇生惯养,溺爱、偏爱,对儿女一味迁就,久而久之,“小皇帝”、“小公主”霸气十足。尤其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更是宠爱有加,最容易原谅小孩过失,导致小孩产生逆反心理,遇事任性不讲道理。
6、离异率上升,使德育教育雪上加霜。父母的离异,使孩子的心灵遭受创伤。他们变得孤独、任性,生活方式怪异,内心世界模糊,精神领域一片空虚。
正因为以上难点,使许多学校德育工作举步维艰。在学生心理状况、接受能力、欣赏水平以及接受信息、文化娱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的今天,要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更新德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德育工作者应更新德育观念,把封闭式德育工作变为开放式德育工作,把中小学德育“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除学校常规教学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军民共建、互助活动等渠道,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平等竞争思想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有主动精神,不是被动地跟在时代发展的后面,而是以超越市场意识的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去培养学生,以主动的姿态承担学生素质发展的先导责任。同时,坚决克服“片追”观念,在思想上把德育和智育的关系摆正,切实摆正德育的首要地位,不但使学生成才,更要使学生成人。
2、明确德育目标,实现层次化、具体化
在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原则下,改革中小学德育目标体系,将过去大而空的德育目标落到实处。为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德育总体目标,并将这目标分解成现实性的具体目标,然后层层分解,即把长远的目标分解为中期、近期目标,具体到每个学期、每个月、每一周,实行分级引导、分段实施,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向高层次目标发展,形成一个目标管理网络。如在“德育目标”中有一项“法纪素质目标”,听起来有点抽象,不知如何入手,但我们将目标分解成: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守则》和《规范》;在集体中平等待人,不欺侮同学;知道、了解与学生有关的法律与法规内容;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敢于同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进行斗争等具体目标。这些目标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学生很容易接受。这样,我们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按照学生的成长过程,制定了从小学到中学各个年级的德育目标体系,强化措施,分步进行落实。
3、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合力,实现德育渠道网络化
一是加强学校教育。学校要坚持育人方向,根据学生实际来制订计划、开展活动。各班级、各年级、学校总体都要积极宣传新人新貌、好人好事;开设事迹展馆,提倡文明礼貌、社会新风尚;强调思想进步。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配合教学,强化德育效果。二是抓好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具有基础作用,是德育向家庭的延伸。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引导家长与学校教育保持同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同时,利用家长座谈会、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互通信息,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共同研究教育方法,形成全方位、综合性的育人机制。三是利用社会大环境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政府部门合作,整顿社会大环境,取缔不正当的社会娱乐场所,创造正确的育人氛围;积极协调,设立校外教育网点,建立校外德育基地,聘请校外辅导员,依靠社区教育组织和其它社会团体的力量,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4、改进德育方法,实现德育形式的多样化
一是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我们根据学科特点,深入挖掘德育因素,寻找渗透德育的最佳结合点,在课堂教学中自觉渗透德育。同时,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正确处理好知识和
育人的关系,重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使各学科与德育的有机结合。二是重视开发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育人的效应。美好的环境,对学生素质的提高、高尚情操的陶冶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我们积极实施形象工程,加强学校的净化、绿化、美化和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美的陶冶中,自觉约束自己。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抓住“清明节”、“五四”、“国庆节”等节日、纪念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统筹安排,精心设计,广泛开展文娱、体育、科技制作、社会调查、主题班会、读书比赛等多种活动。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制度,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5、加强德育研究,实现德育方法的科学化
学生认识的提高,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有它自身的规律。作为教育部门要深入实际加强德育研究,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改变德育方法的形式主义和成人化倾向,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从每个班、每个学生实际道德水平出发,提出不同目标要求,进行培养和训练。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的尊严、精神为根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发扬民主,诱发内因,避免简单粗暴;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认识到自我修养的重要性,通过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引导学生做到知、信、行的统一。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管理与考核,积极进行学生操行评语改革及学生评价机制改革,取消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和教师的做法,以此为契机,引导教师平日心中装着每个学生,研究每个学生,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育人效果。
6、呼唤做人意识,培养学生做人的责任感。
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的关键时刻。面对时代挑战,我们要充分认清形势,要努力呼唤学生做人意识,培养他们做人的责任感,教育学生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个体和群体的关系。不仅要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办学以人为本,做人以德为先。要通过队活动、周会课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组织纪律教育,经常请先进模范人物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经常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使他们了解祖国的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特别要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让他们懂得科教兴国,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7、加强法制教育,净化育人环境。
目前,大部分学校由于条件差,保安设备设施不完善,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校内经常有社会上的“小哥们”来骚扰。为此,学校要和所在派出,加大法制力度。可以聘请派出所所长担任学校综治副校长,定期到学校上法制课,这样可以维护学校的安定,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给学校营造一个良好育人环境。
另外,学校还须同有关部门联系,要求净化学校周围环境,请求公安机关、文化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坚决取缔赌博、非法牟利的电子游戏厅,坚决取缔黄色录像厅,对害群之马实施毁灭性打击。
8、开展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针对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做事缺乏责任感的特点,学校注重开展养成教育,努力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学校制定了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对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学校每月有计划,每天有检查,定期进行总结,各班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主题班会活动有声有色。如针对学生乱丢果皮纸屑的现象,各班召开主题班会:“谁来保护我们的校园”等等。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学校号召全体
新政策下中小旅行社危机及管理对策研究 篇5
[摘要] 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时刻面临着各种危机。面对危机,企业在处理过程中又存在许多问题,如危机意识薄弱、危机预警机制不健全、沟通渠道不畅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给企业管理者以参考。
[关键词] 危机管理
存在的问题
解决方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企业内外部环境在任何时候都是错综复杂、变化莫测的。企业内部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人才流失等的影响,企业外部由于政策法规、社会环境、经济等的变化,都可能引发企业危机。而一旦危机发生后,企业往往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受害者的指责、新闻媒体的热炒、上级管理部门的追查、社会公众的关注等等。
面对危机的突袭,必须导入企业危机管理。企业危机管理是指企业为避免或减轻危机产生的可能和危害,并保证企业处于正常运营状态,从而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措施的过程。当企业面临各种危机时,不同的危机处理方式将会给企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成功的危机处理不仅能成功地将企业所面临的危机化解,而且还能够通过危机处理过程中的种种措施增加外界对企业的了解,并利用这种机会重塑企业的良好形象,即所谓因祸得福,化危为机。与此相反,不成功的危机处理,则会将企业置于极其不利的位置,以新闻媒介为代表的社会舆论压力将使企业形象严重受损。因此,增强危机管理意识,采取正确的危机管理策略,对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十分必要。而要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首先必须认真分析企业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危机意识薄弱
2005年,《职业》杂志对我国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一次“危机管理调查”,结果显示,50.4%的被调查者没有听说过“危机管理”这个词,25.07%的人对危机管理不清楚,另外还有24.53%的人则根本没有危机的概念。与此同时,零点调查最新公布的《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也显示,72.7%的调查对象属于低危机识别能力者,9.4%的被访者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而仅有18.8%属于高危机识别能力者。在中国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提供危机管理的专业培训,这些都直接造成了我国企业在危机来临之时应对不利。
2、缺乏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
危机管理是个系统过程,它包括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和危机后的总结。危机预防是指企业对危机隐患及其发展所做的监测、诊断和预防的一种危机管理活动。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企业危机管理体系中预防危机则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仍有很多企业认为“所谓危机管理指的就是危机发生之后如何对危机事件进行管理”,相当多的企业没有有效的危机应对管理机制、危机反应机制、应对计划,也没有危机预警、危机演习、沟通及必要的人、财、物应对方案,一旦危机发生,就采取紧急动员的方式,以大规模的人力、财力解决危机,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且收效甚微,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3、对内、对外危机沟通渠道不畅,手段不当
在危机管理中,沟通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当企业陷入危机时,如果没有恰当的沟通,企业决策者就无法获取事件的有关信息,无法评估危机及其影响程度,无法制定有效的行动计划,而与危机有牵连的人及相关组织,可能会因无法获取正确的信息而产生出种种传闻或猜测,从而带来更大的危机。
危机沟通是指以沟通为手段,通过与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思想及情感的交流活动,以解决危机为目的的过程。危机沟通可以降低危机对企业的冲击,可化危机为转机。尽管沟通如此有效,但在现实情况中,却常被误用和冷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新闻媒体未做到及时沟通,往往言而无信,不能以诚相待或者只做表面文章,逃避责任,没有畅通的沟通渠道,使得信息在沟通中失真,严重影响危机沟通的效果。第二,对企业内部的员工,只报喜不报忧,隐瞒事实真相,说裁员就裁员,缺乏与员工的真诚沟通。
二、有效进行危机管理的对策
1、防微杜渐,思想上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
对于企业管理者和公关人员来说,要想科学有效地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种危机,就要对企业危机有透彻而深入的认识,树立起科学的危机观,未雨绸缪,在危机发生前就对员工进行培训,培养危机意识并训练危机反应能力,在企业中营造一个“危机”氛围,使企业经营者和所有员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满危机感,用危机理念来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和奋斗精神。
危机防范是成本最为低廉的危机管理方式。有些危机是源于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不足或失误的积累,因此,应在日常的经营运作中对企业的薄弱环节或潜在问题给与足够的重视,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形成正确认识,对危机的苗头高度警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经营中的不安全隐患。
2、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日趋激烈,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更为复杂,因此,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理念、方法和技术创新企业危机管理的内部组织机制、预警机制和外部公关机制,以提升企业预防和化解危机、变危机为商机的能力。
从总体上看,企业危机管理组织机构必须系统化,做到协同作战并且行动迅速、配合默契、职责明确。从机构设置上看,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部门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作为现代企业,有必要增设企业危机管理部门,调查预测企业危机,制定危机管理方案,增强企业预防、处理危机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无论在危机预防时期,还是在危机处理阶段,企业危机管理机构的专业化要求都应很高,而且危机管理组织机制应建立在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之上,使得危机管理机构层次明了,各级、各类组织机构的责、权、利明确。
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企业危机预警机制致力于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形成、暴发,是一种对企业危机进行超前管理的系统。预防危机必须建立高度灵敏的信息监测系统,随时搜集各方信息资源,及时反馈信息,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建立完善的危机预防监测系统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立危机预警线。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及外部市场环境,制定一条明晰的警戒线,并配以相关的警戒指标,确定在什么范围内企业运作属于正常,一旦超出这一限定的范围,就属于危机状态。第二,成立危机预防小组。全面清晰地统揽全局,在“安”中透视出潜藏着的“危”,处理预防危机的相关事务,灵活制定出决策和计划。
在企业生产经营高度社会化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危机事件大多作为一种公共事件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企业处理危机的任何行动和举措,都会受到社会公众的审视。企业危机处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企业危机公关的过程,企业如果在危机公关方面采取的措施失当,将失去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使企业形象和信誉受到致命打击,甚至危及生存。因此,建立和完善危机公关机制显得尤为必要。
3、有效沟通是走出危机的法宝
沟通在管理的任何时候都十分重要,缺乏良好的沟通,任何的管理行为都无法有效地实施。尤其是在危机的情景下,由于危机的破坏性和时间紧迫性,更需要人们之间的团结合作,以共度难关,快速而准确的沟通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构建有效的沟通架构,企业管理者应该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建立有利于沟通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与组织成员间的不成文的契约。组织中需要大量的契约来说明组织与组织成员间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组织成员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组织文化应鼓励成员创新,因为创新需要与人交流,吸收他人的观点,或者与他人合作才能成功;另外,组织文化不要过于强调权威的作用,从而加强成员间的交流,在既合作又竞争的文化氛围中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尽早地发现和妥善地处理危机。
(2)与利益相关者有效沟通。一是与顾客沟通。与顾客沟通是企业危机中最常见最重要的沟通。很多企业认为不能让顾客知道危机,否则就可能失去这些顾客,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如果顾客能从你这里获得有关危机的信息,不仅表现了对顾客的尊重,还会有意识地引导顾客少受流言蜚语的影响。与顾客沟通时还要清楚地表达十分感谢顾客以往的支持,并希望继续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顾客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是开设顾客服务热线来解答顾客的疑问。二是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危机是由媒体造成的,同样可以利用媒体来化解。主要应做好以下两点:第一,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一个得不到新闻界信任和好感的企业,是不可能有大发展的,因此,应与媒体的工作人员保持经常性的接触,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和融洽的人际关系。第二,利用媒体,快速、及时化解不利报道。当出现错误的报道时,要采取正确的公关措施,迅速行动,对记者开放企业,实地参观,加强宣传攻势,借记者之口挽回声誉损失。三是与内部员工沟通。危机爆发时,应告诉员工真相,通过内部沟通,让员工及时、充分了解危机情况和企业整体状况以稳定军心,保持员工乐观、积极和忠诚的态度,关心员工切身利益,对员工进行物质和精神补偿,以使员工空前团结,与企业共患难同命运。
新政策下中小旅行社危机及管理对策研究 篇6
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的经济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作用,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财政收入、促进社会就业并推动科技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最新数据统计分析,中小企业对我国的GDP、税收、乡镇就业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作用,其贡献率分别为60%、50%、75%。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创造就业等方面,中小企业也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过,受其自身规模、盈利能力、抗风险等弱点的影响,往往造成其融资难问题。本文研究基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即为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的经济局势虽然已经有所好转,实体经济对信贷的需求持续上升,但由于通货膨胀现象的加剧导致我国的金融机构对信贷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而中小企业处于金融市场的底层,可想而知其融资的难度。因此,本文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我国的中小企业进行了融资现状分析和融资困境成因分析,并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继而为我国政府在处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性对策,为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金融政策的改革创新,为中小企业制定战略决策和实施措施,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并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新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融资渠道有两种: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从内源融资讲,我国中小企业资金主要靠自有资本,所以对于企业未来发展,企业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企业资金需求;从外源融资讲,企业可以从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和金融机构贷款获得资金,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额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比重很低,只有10%左右,主要以抵押贷款为主,信用贷款占比中不足20%。由于在证券市场融资手续复杂、审批制度严格、对企业要求高以及滞后的债券市场,我国中小企业很少从中融资。具体如下:
(一)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现状
债券是企业为了筹集资金,按照国家的规定和法定程序向投资者发行债券,并按约定的期限和利率给投资者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这种融资方式对企业有很高的要求,有的还需提供抵押或担保。与股票对比,投资者选择债券的风险低,但与高利息的存储不同,它主要是依靠信用而进行融资的。企业对债券和债息的支付能力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债券发行。中小企业受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和自身情况的限制,在发行债券时受到严重限制,只能进行小规模和非公开化的发行。我国的中小企业较多,对资金的需求多,它们无法通过集资、贷款等方式取得足够的资金,通过发行债券可以取得资金,但它们的范围多是在企业内部、关联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间进行,这很容易发生不合法的操作,如果没有对中小企业的放债行为进行严格的监视,这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二)我国中小企业股票融资的现状
股票融资是以发行股票来取得资金的一种融资行为。企业通过股票融资,可以快速而广泛地取得资金。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对企业发行股票有条件约束,使中小企业不能进入公开的证券市场进行交易,从而不利于中小企业筹集资金。我国在《公司法》上对股份公司发行股票有所规定,其要求股份公司在发行股票后的股本不能少于5000万元人民币,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无疑是难以符合标准的。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发行股票时有所约束,只能在小范围内发行,这个小范围内是指在员工内部、发起人以及相关部门之间进行的股票发行,这使中小企业的融资受到范围限制。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国家宏观政策因素
1.缺乏公平竞争的融资环境和法律法规保障我国的.信贷政策对于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的差异,两者比较,中小企业处于弱势地位。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一直存有偏见,再加上政府制定的大企业战略,从而使金融机构在选择放贷对象时更加排斥中小企业,并且我国的福利政策大多偏向于大型企业。另外我国并没有设立专门给中小贷款的融资机构,且我国的中小企业多数为私营企业,因此中小企业在贷款问题上一直比较困难,更不要说获得国家的贷款贴息以及投资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
2.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乏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在我国的社会发展历程中,中小企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能够有效解决城镇就业问题,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动技术创新,激发社会竞争力,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维持社会平衡等。因此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建立专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以此来推动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解决信贷市场的不平衡现象,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我国虽然为中小企业建立了专项发展基金和信用担保机构,但我国的担保机构还不成熟,存在很多问题,其担保能力并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二)现有金融体系的因素
1.现有银行体系的不完善我国的经济市场和金融体制都在进行着改革,但是,后者改革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前者。银行业间的结构和业务扩展能力,信贷市场的体制,利率管理下的金融压制,都在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1)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不健全,程序繁琐,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管理成本高,因此银行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上有所偏见。国有商业银行出于考虑到中小企业贷款不能形成规模化经济的原因,且中小企业存在着贷款金额少、贷款比较频繁、贷款程序复杂(对中小企业信息的调查,对该企业的评估、监督)的特点,这间接会使银行的经营费用和管理成本增加,所以银行从“经济性”角度上考虑,更愿意与大型企业进行合作,与之相比,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就较少了。
(2)金融体系不合理,融资机构缺乏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我国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主要有民生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以及地方性商业银行。但是最近几年,一些中小型金融机构因为自身存在的风险问题已经停止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服务;还有一些因为自身实力较差的原因,不能给中小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
2.直接融资渠道的不顺畅企业在融资时不仅需要对其支持的融资机构,更需要成熟完善的直接融资市场。而成熟完善的融资市场是指债券和股票市场。我国的《公司法》要求上市公司其股本总额不能低于5000万元,持有1000元以上股票的股东不能低于1000人,且其必须连续3年盈利等。这些条件中小企业远远不符合,这使中小企业在直接融资市场上受到限制。
(三)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因素
中小企业存在着管理能力差、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低、资信差、竞争意识差、权利集中化、违约破产率高等特点,金融机构为了自身安全着想,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有着惜贷现象。没有资金的支持,中小企业无法进行正常运转,不利于企业发展。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对策
(一)发挥政府职能,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宏观政策环境
中小企业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在制定企业扶持政策时,应该制定公平的政策;构建有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社会体系,尤其是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体系;鼓励社会中介公司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加大制定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健全我国的管理监督体系。政府在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时,应该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途径角度着手,从社会公共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在行政法规、财税制度、金融体系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制定出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
(二)金融深化和制度创新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系深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可以展现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当今,要想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能单单依靠于政府对企业的财政补贴或者优惠政策,也需要从利率市场化这条途径着手,让中小企业在融资市场上能够得到与大型企业平等的身份,这样不仅可以使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取得利率歧视下的发展资金,也可以提高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对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从而使资金能够充分利用。
(三)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和担保体系,可以有效促进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帮助中小企业开展间接融资渠道;推进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帮助中小企业获取进入直接融资市场的机会。所以,为中小企业建立信用评估和担保体系,不仅可以使银行获得中小企业的真实信用情况,而且还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其自身信用度,使中小企业解决无法进入金融市场的束缚问题。
(四)建立新型互联网融资渠道
建立互联网融资平台可以使中小企业在融资时不再受到信息不对称、抵押物不足等限制,并且在互联网上融资可以随时进行,空间上不受限制,有效减少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我国应该鼓励支持互联网融资发展,在网上建立可靠的网络借贷平台,并制定规范,从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商机进行自我融资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隐藏着许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商机。中小企业可以利用我国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先进的技术、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国外企业进行加工制造。近年来,中国文化在国外深受喜爱,我国的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商机,大量制造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产品,例如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与服装、中国美食、中药,这些产品不需要高精的技术,很适合中小企业投入。最后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带来收入,给企业带来资金,从而进行自我融资,从自身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四、总结
基于国内外学者关于融资问题的研究,本文对相关文献综述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规范研究法提出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不仅丰富了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问题上的研究,同时也在实践方面为中小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参考文献:
[1]欧阳海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13:18-19.
[2]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20-21.
[3]王大华.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因素分析网络财富[J].网络财富,2015(3):28-32.
[4]王召.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对策[J].证券市场导报,2013(4):20-24.
[5]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新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25-27.
[6]林毅夫.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14(7):56-59.
[7]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2014(9):36-38.
新政策下中小旅行社危机及管理对策研究 篇7
最近两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银根紧缩,市场需求下降导致销售收入减少。资金的短缺制约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在这种经济形势下,资金的供给方主要的金融机构出现大量贷款无法收回,更多金融机构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由于资金的短缺,大批中小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甚至破产的风险。
本文基于新常态下,研究分析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一、新常态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现状
从资金供给方面分析,融资渠道狭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并对银行产生信贷依赖。但是,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支持主要是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更新服务,缺乏长期的信贷支持,这就加大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的难度。基于这方面的原因,大部分中小企业寄希望于商业信用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的融资渠道。商业信用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最大优点是借贷程序简单,可以满足中小企业暂时的资金短缺。在目前新常态下,大量中小企业受经济影响资金短缺严重,对于银行的贷款无法偿还,导致银行很难再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形成资金周转的恶性循环。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在信贷总量压缩、资金成本提高的情况下,直接使金融机构对其进行信贷的资金受益和安全产生警惕并对中小企业还款来源信心下降。由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盈利能
力下降,生产经营的资金链处于紧绷状态,金融机构担心这些企业在信贷到期时无法偿还。另外,中小企业融资的民间金融有效性降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因为国家宏观调控货币紧缩政策、较少的资金积累和较低的贷款信用度,以及原本有限的融资渠道,使得无法从正规渠道获要的信贷支持,驱使中小企业更多地通过民间借贷进行融资。
从资金需求方面分析,在新常态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主要是:经济发展疲软,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国内外需求下降。
在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下,许多国家的经济实体受到冲击,从而导致国际市场对中国出口货物需求量的降低,这使得以出口为支柱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所有企业都不是孤立的,有的企业虽然销售对象是国内企业,但是这些国内企业的可能是为从事出口业务的企业提供产品。这样由于国外需求降低,内向型中小企业的产品需求也会下降。
另外有的外向型中小企业意识到了自身在国际上竞争能力下降,从而采取转型措施,或是有的外向型中小企业为了生存,把囤积在仓库中的货物以低价在国内卖出。这些举动都会对内向型中小企业原本就紧张的市场份额产生影响,增大内向型中小企业的竞争,并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内向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链,使其在经济萧条情况下资金压力更加突出。
二、新常态下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
(一)宏观经济方面
在新常态经济下,中小企业“钱荒”的状况是比较突出,并且整个市场状态都表现为资金短缺。目前,我们国家的银行分流突出,银行存贷比出现矛盾,从而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容乐观,所以在这种形式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较长时间内是比较突出的。另外,在新常态下,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大力支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包括在校大学生、社会在职人员以及热心于创业人士,他们都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而创业初期最需要的就是资金。在这种形式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二)微观实体方面
从微观实体层面来说,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不高,在目前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经营业绩普遍不佳,因此无法按时归还贷款,又难以筹措到发展急需资金。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放贷失去信心,企业失去银行的信贷支持,从而陷入自身发展的泥沼。另一方面,金融体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在目前金融体制下,以四大国有行为主导,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竞争力不强。中小金融机构在地区选择和机构设置,以及业务范围内都受到制约,使中小金融机构放贷与中小企业融资形成缺口。
三、新常态下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一)拓宽融资渠道
拓宽融资渠道,首先完善银行体系,政府更多的帮扶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帮助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信贷支持。如,大力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其次,规范民间融资,使民间融资规范化,合法化。民间融资手续简化,时效性强。民间融资在中小企业中备受欢迎。再次,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广泛的融资渠道。在美国设立有美国联邦中小企业局,它是美国联邦政府专门设立的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援助、政府采购、紧急救助、市场开拓(特别是国际市场)等全方位、专业化服务的机构,其设立是因为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在经济危机或战争期间愈发糟糕。因此,我国也可以借鉴设立类似的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代理、财务咨询等与融资相关的各类服务,由此更好的帮助中小企业获取融资信息,进行融资并且加强金融机构所贷资金的保障性,降低不良贷款风险。
(二)设立政府扶持资金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扶持中小企业和初创业者的发展基金。在目前经济形势下,政府专项基金的设立为中小企业渡过“钱荒”期提供强大的支持。并且,政府资金支持也为初创业者带来福音。另外,政府在融资政策上提供支持,调整相应的融资策略,调整外向型和内向型中小企业融资规模和融资结构。
(三)完善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使中小企业不依赖于银行贷款。目前经济形势下,资本市场也受到很大影响,但资本市场中基础产品和衍生产品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很少。在发展资本市场的作用中,完善风险投资融资,风险投资融资指的是通过设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或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进行投资。它的优势是投资人将风险资本投资于企业的同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给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融资意见,因此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增强中小企业的抗击风险能力,较少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同时,由于风险投资者在对中小企业进行投资时要建立以绩效为标准的激励机制,因此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四)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身抵御风险能力
一个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有打好自身经营的基础。解决融资难问题根本是企业练好内功,加强管理,提升实力。中小企业应健全自己的财务体系,真实对外披露财务信息,保证投资者债权人能够真实了解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同时,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诚信体系。中小企业本身规模不大,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更应该对外公开真实信息,获取投资者的信任与理解,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驾驭资本,满足市场需求。
四、结论
新常态下,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过度转型期。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瓶颈,其中资金压力是企业最难克服的问题。如何缓解资金短缺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尴尬,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群策群力。提高政府的扶持力度,完善金融体制,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素质和竞争力,这些举措也需要整个国家和社会去践行。同时,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断进行融资创新,建立科学的融资管理制度,优化企业融资环境等等,更好更快的推动中小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磊.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与对策[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01).
[2]吕东.周静林.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通讯,2010(10).
【新政策下中小旅行社危机及管理对策研究】推荐阅读:
中小企业 经济危机 政策扶持11-21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7-20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吴凯)01-15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问题及对策07-27
中小企业信用政策07-01
中小企业政策一览表07-16
关于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03
各单位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09-26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