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原因及对策5则范文

2024-07-05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原因及对策5则范文(通用8篇)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原因及对策5则范文 篇1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本质来说是把上级政策肢解、曲解为我所用,实现狭隘的地方部门利益,甚至是个人私利,实质上是一种消极的政策变通,是对原政策的背离。

第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源于少数领导干部的错误政绩观。一些地方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到底是扭曲的政绩观在作怪。他们有的重近轻远,注重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对长远发展缺少统筹谋划;有的重显轻潜,热衷于干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忽视短时间内无法显现成效的工作;有的重硬轻软,喜欢追求硬指标,轻视不易量化的工作;有的重物轻人,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较少顾及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有的重局部轻全局,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不从全局考虑问题,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有的重投入轻收益,只看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多少,招商引资了多少,不看施政成本,不考虑投入与产出比。正是在这样政绩观的支配下,有些地方领导,为获取眼前产值、税收和利润,通过行政干预开“绿灯”,上马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相违背的项目。

第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源于地方政府本位主义。政策执行主体的自身利益需求和行为倾向影响着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一些地方政府本位主义严重,大搞地方保护主义,以违背中央、国家政策法规的方式滥用或消极行使手中的权力,以达到维护或扩大地方局部利益的目的。不听中央的话才能获得经济增长的利益,这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中很有市场。市场地方保护主义、执法地方保护主义甚至司法地方保护主义,不仅损害了法制统一和市场统一,而且削弱了中央的调控能力。少数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过多地介入经济建设领域,妨碍了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对于那些具有负“外部性”的问题,如环境污染、安全生产常常是得过且过;对于具有正“外部性”的问题,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则是能放手则放手,甚至把一些公共服务甩给了市场。

第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源于政策本身的设计缺陷。政策得到很好执行,前提是政策本身具有合理性,而政策设计本身的缺陷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预留了诱发因素,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缺陷:一是政策规定的各项内容没有反映客观存在的现实情况,政策规定的各项行为不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在执行中政策规范与客观实际产生了强烈冲突,使政策执行失去了实践基础;二是政策目标错误或者模糊不清、政策内容混乱、政策活动主体的职权责任与活动期限界定不科学,这就给执行者扭曲或曲解政策提供了可乘之机;三是政策体系不配套,新旧政策缺乏连续性,政策层次相互脱节,政策间目标、内容和效应相互冲突等等。这一方面给政策执行带来了困难,同时也给执行者寻找“对策”打开了方便之门。

第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源于政绩考核体系的偏差。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深化,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也正在逐步完善,但目前仍存在三个方面的偏差,一是考核指标设计过于偏重经济发展的内容,政绩考核只看GDP增长、招商引资的完成数额、财税报表的上缴数据,而其他如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等,都要为之让路;二是考核内容比较随意,对下级官员的政绩考核缺乏科学依据,往往是上级领导一张口,就把某项工作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没有解决以谁为本的问题,使干部大部分工作,都是围绕着上级领导的注意力在转;三是考核体系包含项目过于繁杂,面面俱到,表面上很全面,其实不科学,也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趋势不相适应。在这样的政绩考核体系下,政府追求经济增长、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个人追求物质财富,对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统筹不足现象在所难免。

第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源于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力。对政策执行的监控效果决定于监控组织的权威性大小,也取决于监控资源、监控信息、监控体制的完备情况。在行政监督实践中,由于政府机关内外各种监督之间的关系不够顺畅,各种监督主体程度不同地存在监督权限、方式、程序、范围不够明确、具体等问题,彼此又缺乏联系和沟通,工作中往往各自为战,尚未形成一个严密有序、分工合理、协调互动、运行高效的有机整体,这就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比如,煤矿安全生产的监控部门存在监控的权威、资金、技术、人力、信息资源严重不足问题,造成实际工作中几个工作人员监督几十甚至几百个煤矿,信息缺乏、检测设备落后,安全生产监控政策执行起来十分困难。在煤矿事故的处理中,监察部门只有建议权,权威性不足,社会舆论、新闻媒体的监督缺乏实质约束性,且容易受权力干扰,导致一些政府和大型企业在政策的执行中大搞“对策”行为。

第一,树立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政绩观是遏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基本前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树立正确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好“政绩为谁创”的问题,始终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切实解决农民增收、企业改制、劳动就业、征地拆迁以及教育、医疗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实际成效创政绩。其次要解决好“创什么样政绩”的问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来创造政绩。再次要解决好“靠什么创政绩”的问题,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科学把握本地区本单位发展基础、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并在具体工作中加以贯彻。

第二,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是遏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关键所在。合理的公共政策需要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来保证,而民主决策和科学政策评估是保证政策科学性的前提条件。民主化决策要求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既要发挥学术性团体、专业性咨询机构的作用,更要整合政府不同机构内部各种“智囊团”的作用,使不同部门制定的政策通过“智囊团”这一桥梁得到相互协调、配套,增加政策执行的预期性和稳定性。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只有通过科学决策形成合理完备的公共政策,减少政策执行主体投机行为的可能性,减少违反政策所带来的违规收益,加大政策违规的心理成本和被发现几率,才能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获得的净收益趋向为零,甚至为负,消除“对策行为”产生的收益动机。

第三,完善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是遏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核心内容。探索建立干部政绩的科学考核机制,是推动各地方、各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要抓紧建立内涵更丰富、指标更科学、设计更完善的政绩考核体系,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内容都要纳入考核体系。对干部考核评价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财政收入的多寡,还要注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力度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遵守程度。要在政绩考核中增加群众评价的比重,改变自上而下的单一政绩评价体系,融入企业、社会团体特别是人民群众的评价意见,使政绩评价主体多元化,彰显企业、社会团体和群众意见在官员政绩评价当中的重要作用,使地方官员在注重政绩和升迁的同时,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更多考虑公众需要和公众利益。

第四,完善政策执行的监控系统是遏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重要保证。政策执行者之所以敢于挑战上级政策的权威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策执行监控机构法律地位低,权威性不够。有的监控机构隶属于地方政府,受权力干扰大,独立性不强,造成下级监控上级、部门监控政府的问题,机构设计的先天缺陷致使监控效率递减,监控行为流于形式。要通过立法,以法律保障监控部门的独立地位,赋予其更大的监控权力,增强权威性,使监控做到“有法可依”、“有权可依”;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政策执行的监控系统,收集处理政策执行的完整信息,建立信息控制系统;要加大对监控部门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编制方面的政策倾斜,资金、技术设备、人员是监控行动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必须改变现在监控部门资源不足的情况,使政策执行得到充分的资源支持,避免由于资源不足而导致“下有对策”现象泛滥。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原因及对策5则范文 篇2

在办公室中常听到有老师对着学生所做的作业哀叹道:“哎, 怎么又漏题了”“哎呦, 在做什么都不知道”之类的话。随之教育学生时也常念叨:“你怎么那么粗心呢”“你上课没听清楚吗”, 其实问题没那么简单, 学生常出现诸如此类的问题, 根本还是在于解题方法, 解题能力的问题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缺失一直是数学教学的“瓶颈”, 如何突破这个“瓶颈”, 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1.学生原因

(1) 学生知识储备不够, 理解水平低

如果学生根本不具备解决某问题所需的背景知识, 那么显然会导致问题解决错误。

(2) 学生思维缺乏灵活性, 容易受到定势思维的影响

由于受到思维定势消极作用的影响, 小学生的解题能力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3) 不能准确审题

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审题习惯, 没看题目要求就开始动笔答题。学生审题时没有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来理解, 不假思索地念一遍就做。在求速心理, 审题时走马观花, 粗心大意。

(4)

没有认真反思的习惯

2.教师原因

教师教学过程失当。在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 或担心教学内容不完整, 常常对审题过程包办代替。这样, 学生失去了审视题目、思考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 解题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应对策略

1.增加生活数学知识的积累

例1.张师傅把一根木头锯成6截, 要锯 ( ) 次。很多同学就填成了要锯 (6) 次。

这是一道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如果学生阅历不够丰富, 解此类问题时, 很可能失之毫厘, 谬之千里。不少学生对张师傅只要把水管锯断5次, 就能锯成6截的事理不熟悉, 因而思路无法展开,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进行演示给学生看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有助于克服学生解题时的心理障碍, 提高解题能力。由此及彼,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处处留心与数学有关的生活常识, 丰富并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登上五楼, 实际上只需登四个楼层之间的楼梯;把一根管子锯成4段, 实际只需锯三次;钟敲10下, 实际一声与一声的间隔只有9次。随着对生活中数学算理的感知, 以及这些知识的积累, 为学生开阔视野, 开拓思路, 正确审题。

2.学习领会转化的思维方式

例2.妈妈有50元钱, 买米用去了28元, 买菜用去了20元, 妈妈的钱比原来少了多少元钱?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就犯下错误, 多数同学都是因为心理习惯, 思维定势造成的。受“是条件都得用上”的思维定势影响, 不少同学做成了50-28-20=2 (元) 。为将学生这次出现的错误经历转化为他们认知方面的财富, 我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 进行转化思考:“这钱为什么会少?”“能否把比原来少的钱”换种说法?当学生悟出“比原来少的钱”就是“用去的钱”后, 我再让学生举一反三, 诸如“比原来少的只数”就是“飞走的只数”, 以加深理解。最后, 我启发学生对“妈妈有50元钱”这一多余的条件进行再认识, 消除思维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 学生在学习领会转化的思维方式中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3.引导学生学会仔细的审题

审题就是审清题意, 弄清题目的内容和要求。小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 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问题的回答。

(1) 培养学生做题先读题的良好习惯

读题是初步了解题意, 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 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教师决不能为了节省时间, 包办代替帮学生读题。读题时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 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把题目读顺。通过读题, 让学生正确地找出条件和问题, 对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有一个总括的了解。

①教师要帮学生解决音义, 读通题目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 认识生字是读懂题的基础。当教师把有文字的题目出示给学生时, 必须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 带领学生认读, 把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

②教师要提醒学生认真仔细, 读准题意

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低年级的学生, 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 可让他们出声轻读、用手指读, 这样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 读懂意思。同时, 还可以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 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 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2) 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来理解题意

读完题目要求后让学生自己说说题目中非常重要的词, 即找出关键字或词。大部分题目学生都能找到其中非常重要的词, 如“14前面第3个数是谁”。“前面”很重要, 可采取让学生伸手和老师一起把“前面”圈起来, 或者让学生自己拿起笔把它们圈起来。之后让学生说说看到这道题, 你想提醒大家什么?学生纷纷举手, 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过程其实已经把这道题的题意展示给全班的学生, 如果是学生自己独立做题, 教师也可要求他们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读两遍题目——圈出重要的字——告诉自己做这道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进行完这些做题前奏之后, 学生就可以在做题时候比以往更加认真。

(3) 审题要细心加耐心, 切忌走马观花

例3.从树上先飞走了48只鸟, 又飞走了23只鸟, 飞走了多少只鸟?错误情况:48-23=25 (只)

以上例题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典型案例。究其原因:在题中, 由于条件与问题都不复杂, 文字又很简单, 学生思想放松, 审题流于形式, 跟着感觉走, 一看见飞走就用减法算, 导致列式与结果出错也就不奇怪了。这种类似情况的出现, 与学生审题时缺乏细心、耐心是有密切关系的, 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引导学生数学审题过程中, 要十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审题中, 要教育引导学生细心推敲, 耐心思考。解题时要有自信, 但不能过于轻信自己的经验与直觉;尽管题目文字极其简单, 但我们审题时思维却丝毫不能简单化, 从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 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4.注重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解题完毕后注重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及时进行反思, 反思自己的思维是否符合题意, 是否符合现实;不可否认, 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这样的良好习惯, 他们在解题后还没有形成自觉反思的习惯。教师应着意营造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情境及机会, 如在解题后, 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说说为什么这样解答, 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想法;如果不对, 是哪里错了, 找到关键之处,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 互相探讨, 找到原因所在,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并通过自己的努力, 改正错误等。

总之, 解题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对于开发学生智力, 发展学生思维, 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其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达到真正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原因及对策5则范文 篇3

关键词:政策执行 偏差 原因 对策

“上有政策,下有政策”是我国政策执行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有政策,下有政策”既可能对公共政策的目标产生消极的影响,但也可能对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的作用。一项政策想要得到很好的执行同时产生积极的结果,政策的变通是必不可少的。而政策变通又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政策变通是为了更好的执行政策,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而消极的变通过分强调了灵活性,违背了原政策的基本净胜,也是对原政策的背离。在现实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有多种表现形式。

一、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主要表现

1.“添工加料”、附加条件的执行。在这种政策执行的过程当中,政策执行者一般都会添加一些原有政策所没有的东西,而添加的这些东西往往是不合理的,不可行的,但政策的执行者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把它们强行加进去,使这些不合理的不可行的大东西变成合理的可行的,这样就会影响既定目标的实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土政策”。它们口头上喊的是政策执行原则与灵活性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口号,实际上是自立一套,谋取私利。

2.象征性、“走过场”式的执行。我国政策制定、執行属于直线网络系统,这个系统正常运转必须按照一定规则来,下级必须严格执行上级所做的决策,必须维护上级政策制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意见、有看法可以利用正规的渠道和方式逐级反映,但同时也必须严格按照上级制定的时间的方式执行,这是政策执行的最高准则,但是在我国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象征性执行甚至抗拒执行的现象。

3.改其实质、曲解其意的执行。这种现象大都是由于政策执行者根据自身有利的部分予以实施,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政策无发真正地贯彻落实,甚至受到与初衷。很多政策执行者在执行政策时往往加入了很多个人的理解,曲解了政策的原本意图,导致政策执行偏差。比如说公款吃喝问题,中央政府规定公款招待是四菜一汤而基层政府实际实施的是公款招待每人四菜一汤。

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产生的原因

“上有对策,下有政策”从本质上来说是把上级政策肢解、曲解为我所用,实现狭隘的地方部门利益,甚至是个人私利,实质上是一种消极的政策变通,是对原政策的背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无非是利益的驱动。

1.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根本原因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公共政策本质上是对一定社会关系中不同群体的利益进行权威性分配。政策执行过程就是对利益的重新分配。而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人的本性。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因在于实现自己的利益;不同的社会阶级、集团、政党、个人从事政治经济活动,同样是为了通过影响政策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因此,利益是政治经济活动的主旋律,这必然导致各个利益集团为了本身的利益进行博弈,力求自己利益最大化。

2. “上有政策,下有政策”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监督机制过于分散。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监督机制虽然已经形成,但是仍然很不完善,行政部门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政出多门、政令不畅”等现象,从而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提供了条件。

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源于政策本身设计的缺陷。这主要包括三方面的缺陷:一是政策规定的各项内容没有反应客观存在的现实情况,政策规定的各项行为不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在执行政策规范与客观实际产生了强烈冲突,使政策执行失去了实践的基础;二是政策目标错误或者模糊不清、政策内容混乱、政策活动主题的职权责任与活动期限界定不科学,这就给政策执行者提供了可趁之机;三是政策体系不配套,新政策缺乏连续性,政策层次相互脱节,政策目标、内容和效应相互冲突等等。

三、有效治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对策

在我国政策执行体制中,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中政府是唯一的政策执行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权力随着公共管理重心的下移而日益社会化,啥它对公共权力的垄断被逐步取消。在现代社会中,政策的执行迫切要求提高政策主体的执行能力,它不仅关系到政府治理社会的效率和效果,而且直接决定着政策执行的效果和效率。

1. 树立正确地政绩观是遏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基本前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好解决的问题是“政绩为谁创”,始终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选择,切实解决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其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来创造政绩。再次解决好“靠什么创政绩”的问题,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必须实事求是,并在具体工作中加以贯彻。

完善政策执行的监控体系是遏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重要保证。政策执行者之所以敢挑战上级政策的权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策执行监控机构法律地位低,权威性不够。

2. 在社会政策执行中坚决贯彻原则性、灵活性和整体性原则。在执行政策中,要坚持政策的原则立场,严格执行政策的规定及其要求,全面、良好地实现政策的目标。在不违背政策原则精神和坚持政策方向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实施方法,从而使政策更适合各个地方特定的经济环境,是政策更加完善,使政策目标得到迅速而全面地实现。同时,在社会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把政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注意发挥政策的整体效益,各级政府机关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关系,协调好地方利益和中央利益的关系。

总而言之,长期以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导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通的直接原因。中国幅员辽阔,行政事务纷繁复杂,政策多种多样,即使监督机制在健全,配套人员再多,也不可能杜绝一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不忠实执行政策行为的发生。因此,对于违法渎职、贪污腐化、执行失误等各种行政案件要坚决查处,毫不留情地依法惩处各种违法失职的行政官员,是任何犯了法的人都不能逍遥法外。

参考文献:

[1]陈庆云.公共政策与分析[M].北京:中共经济出版社,2001

[2]陈奇星.试论加强和完善行政监督机制[J].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3]吴道珍.防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J].领导科学,2004.13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原因及对策5则范文 篇4

及对策

用先进文化占领军营阵地,在我军独具特色的政治思想工作中日益显现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自己对有关资料的分析研究,我浅薄的认为当前军营文化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主题缺乏是鲜明的目的性。简言之就是寓活动于乐趣、于团结、于教益、于健体之中。紧密围绕这个目的,文化工作就会走出只图一时热闹的低层次,逐步转入让先进文化占领阵地、鼓舞部队士气、提高战斗力之正轨。

第二是内容缺乏当代的特色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过去甩老K、下棋等活动方式,已从基层文化活动主体地位退居到官兵茶余饭后的小型消遣地位。全军部队在深入挖掘和发扬本部队传统文化优势的同时,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因地制宜地开发出极具特色的新型文化活动内容。如西北大漠深处的空军某基地举办的沙滩排球、沙滩书法、沙滩篝火等“沙滩系列”文化活动,极好地丰富了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随着高科技成果的普及,很多部队投资开通局域网,引导官兵崇尚科学、走近科学、运用科学,军营生活因此注入了无穷的生机。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文化活动的特色性无疑为基层文化活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是活动缺乏广泛的参与性。广泛的参与性是基层文化活动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背离了这个特征,基层文化工作就会因失去了丰富课余生活、活跃训练气氛、融洽官兵关系、鼓舞部队士气的功能,变成了呆板的、少部分人的自娱自乐行为,久而久之,部队就会变得死气沉沉。要想有效提高群众参与性,就必须在更新形式内容吸引群众、加强程序引导、团结群众上下大力气,常抓不懈,尤其注重对集体活动的组织和引导。

第四是人才缺乏培育的梯次性。没有一支过硬的文体骨干队伍,文化活动的开展就无法步入正规和正轨。注重在活动中发现人才,在培训中提高人才,培养和磨练出一支精通文化活动组织实施的主持人、教练员、裁判员、器材操作与维护员和演艺人才队伍,加强梯次队伍培养,基层文化活动才能日益向高质量和专业化迈进

面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军营文化建设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想主要的原因是关于基层文化的“五性”功夫没有做到位。只要在基层文化建设的“五性”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永葆军营文化的特色,才能跟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步伐,才能真正地发挥提高官兵政治觉悟、思想道德素质和军队战斗力的作用。

一、军营文化建设没有充分认识其必要性

军营文化具有服务“中心”工作,配合行政管理,稳定人员思想情绪,活跃官兵业余文化生活的作用。首先,军营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军营文化把“面向基层、面向官兵,为提高战斗力服务”作为自己的建设方向,发展军营文化就是对中国先进文化的贡献,只能逐渐加强,不能日渐削弱。其次,军营文化建设是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国内外敌对势力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形式包括文化渗透的方式,向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灌输腐朽思想文化的情况下,加强军营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军营,保证官兵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始终把它作为提高官兵政治敏感性,自觉抵制侵蚀影响,避免步入歧途的最直接、最有效、最基本的方式方法,使之成为加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可靠保证。再次,搞好军营文化建设是保持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稳定,提高战斗力的有效手段。现在的官兵思想活跃,民主意识强烈,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官兵军人意识和优良作风,进而激发官兵工作热情,起着既有效促进行政管理,又利于提高战斗力的作用。但是,目前存有“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工作安排繁忙没有时间开展文化活动”、“文化建设无足轻重”等看法的大有人在。致使一些单位文化建设滞后,文化活动枯燥,形式呆板,缺乏经常性,满足不了官兵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二、军营文化建设没有特别注重其思想性

我军的军营文化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绝对服从党的领导的文化,它体现着我军性质、宗旨对军营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在我军思想文化阵地上,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腐蚀与反腐蚀、渗透与反渗透、占领与反占领的斗争,军营文化必须具有强烈的思想性。近几年来,我军利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战斗精神”教育开展了诸多文化活动,切实把军营文化建设的立足点放在了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上。如果没有认识到开展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军营文化是对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化,是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手段,是反腐蚀、反渗透、反颠覆斗争的前沿阵地,军营文化就将失去其发展方向。

军营文化要坚持以先进的理论为基础,以帮助广大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以讴歌军营新风、弘扬军人精神为主旋律。着力提高官兵对是非、善恶、荣辱、美丑的辨别力,对消极影响的抵制力以及改革发展中利益关系调整的承受力,塑造官兵民族精神,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培养英雄主义精神,切实履行“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

三、军营文化建设没有时刻反映其时代性

较之社会,军营文化处于相对落后和封闭的状态,还不能完全适应官兵精神生活的需求,必须不断拓宽活动领域,转换活动方式,进一步体现时代气息,增强时代感。

军营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广大青年官兵,追求时尚是他们的一大特点。一是处理好军营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将经过战争火焰洗礼的优秀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大胆吸收社会文化的优秀成果,用新的方式和手段歌颂官兵身边的人和事,开辟官兵喜闻乐见的项目,让军营文化成为永具活力的文化。二是对现代社会文化有科学的态度。把提高官兵鉴别能力、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作为基点,以科学的思想理论为指导,坚决抵制和抨击那些有悖于军营文化的殖民文化、庸俗文化。针对官兵审美情趣的变化,尊重他们的个性选择,有目的地加以引导,让他们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增进身心健康。三是加大物质投入。要重视军营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现有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改变军营文化设施落后的状况。

四、军营文化建设没有大力加强其规范性

军营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科学健全的制度作保证。有些部队在文化建设方面欠缺的一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缺少规范。

要实现规范,一是活动必须有计划。除了按《政工条例》、《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的要求开展文化工作外,党委机关安排工作时要有文化活动内容,克服随意性,防止“想起来搞一点,想不起来撂一边”的现象。有了计划就要注意抓落实,切不可停留在纸上,成为应付上级的“挡箭牌”。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在强调领导和机关明确工作责任外,重点要抓好基层文化工作的责任落实,该由谁具体负责就由谁来管,防止出现谁都管谁也没有管起来的局面。三是保持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当前,部队缺少文化骨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直接影响到军营文化建设的质量。一方面各级没有建立起业务骨干培训制度,没有让官兵掌握组织文体活动的一般方法和技能,没有让具有基础的官兵得以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骨干保留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选取有文化特长的士官缺少政策上的倾斜,导致骨干过快流失。比如有的单位花很大气力组建的锣鼓队、舞龙队、军乐队、演出队,老兵一退伍就徒有虚名了。四是管理和用好文化器材。这些年上级配发部队的文化器材数量不小,各单位也依据能力自购添置了一些,但师团文化活动中心、连队俱乐部中能见到可用性强、完好无缺的物品不多,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造成的,缺少专人专管、必要的登记和移交接等制度措施。

五、军营文化建设没有着重突出其群众性

文化阵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作战平台,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战场,是争群众、争枪杆子的战斗。文化本身就是群众创造的,军营文化也是如此,它是广大官兵探索实践的过程,只有官兵自己唱主角,才能发挥群众的创造性。通过经常开展基层文化活动,增强官兵的参与意识,在娱乐性和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中,培养集体荣誉感,提高官兵政治思想觉悟,增强官兵的凝聚力,促进战斗力的生成,是我军“打得赢、不变质”的根本保证。

军营文化没有官兵的积极参与,就会出现“上边热、下边冷”或是少数人忙碌,多数人闲着的“曲高合寡”的状况。现在一有活动,一些单位为了取得成绩甚至花钱请社会团体来演出,忽视了官兵的主导作用。在军营文化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官兵的潜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做到基层文化活动中“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使文化活动源于官兵生活、贴近官兵生活、反映官兵生活,让军营文化充满青春的朝气,让军营文化之花常开不衰,让军营文化建设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列。

政治文化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这是对我军政治文化工作地位和作用的形象比喻和科学论断。军队政治文化工作的地位,是指政治工作在整个军队建设中以及在与其他工作这一特有的政治优势,保证军事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命令落实到各项工作和官兵中去,及时排除和战胜各种错误东西的干扰,巩固和发展全军官兵共同奋斗、稳定统一的思想政治基础,为军队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与保证。我建议军营基层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对策:

1、发挥军营文化在军队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功能作用

简言之,军营文化就是军人团队精神的表现形式和它的物化形态。包括以下内容:军营政治文化、军营道德文化、军营制度化、军营功能文化、军营环境文化、军营团队文化等六个方面。构建健康向上的军营文化,可以极大地推动军队精神文明建设。第一,军营文化是军队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军队精神文明建设的精髓,是人的精神。而军营文化不仅在内容上与军队精神文明建设大体相同,而且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内容。第二,军营文化是军队精神文明建设最根本、最重要的途径。第三,军营文化是军队精神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军营文化是一种“文化力”,对精神文明进行内在驱动,它能激发官兵认同感,从而形成强大的向心和凝聚力,促进精神文明发展。

2、加强和改进部队基层文化工作

第一,加强和改进部队基层文化工作,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加强和改进基层文化工作是强化革命军人精神支柱的现实需要,要抵御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积极措施,是全面提高官兵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二,加强和改进基层文化工作,应着力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1)要处理好保持传统与创新发展的关系。硬件建设要增加科技含量;活动内容要增加知识含量;环境建设要增加文化含量;开展文化要有开放意识;(2)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形成特色的关系。一是要有军营特色。二是要有地域特色。三是要有团队特色。(3)要处理好加强硬件建设与大力开展文化活动的关系。一是要坚持群众性。二是要保持经常性。三是要注意多样性。

3、抵御文化市场消极影响

文化市场所传播的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对官兵的影响和腐蚀不可低估。其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原因及对策5则范文 篇5

产生原因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日趋严重。部分幼儿园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不顾幼儿的年龄、身心和接受能力的实际状况,而采取小学化教育模式对幼儿施教,用幼儿的学习成绩来向家长和社会炫耀,以此来增强其吸引力和竞争力。这种拔苗助长的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有加速蔓延之势。

为深入了解我县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找准其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我们对全县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调研,采集了大量有效信息。我们在综合分析各类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一、调研结果

调研活动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与幼儿园老师及小学老师座谈、与校(园)领导班子座谈的形式,共发放幼儿教师调研问卷、小学教师调研问卷、幼儿家长调研问卷600份。通过对公办园、小学附设园、民办园三种不同类型幼儿园及城区小学、农村小学幼儿园及小学的调研,发现我县部分幼儿园存在小学化现象。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区小学的一年级老师普遍反映,45%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前在幼儿园,家庭或社会培训机构接受过拼音、识字、数学、英语等小学一年级知识的教育,28%的幼儿教师承认存在以集中授课方式对幼儿进行汉语拼音及汉字读写训练、数字书写运算训练、外语认读拼写训练。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小学化程度不同,民办园小学化现象最严重,都办有各种特色班,一些民办园从3岁的小班开始就要求背10首古诗、认多少字、记多少英语单词、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等。公办园小学化程度最轻,正因为如此,幼儿园升小学时,70%的孩子家长选择升入小学前,专门提前让孩子学习小学一年级的拼音等知识。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原因分析

调查问卷中,100%的幼儿教师和95.2%的幼儿家长认同学前教育应是以游戏为主,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和能力的教育理念。但现实中为什么小学化现象如此严重呢?通过调查问卷和座谈,我们了解到造成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少数民办幼儿园为了吸纳更多的生源而开办小学课程。部分民办幼儿园从4、5岁的孩子开始就增加了知识性的教育内容,上起了小学阶段的语文、数学、拼音课,这吸引了一部分家长的眼球,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将幼儿教育拖向“小学化”的泥潭。

(二)是家长望子成龙的要求。家长们的需求对幼儿教育的办学目的和教学方向影响很大。问卷中69.4%的家长选择孩子到幼儿园应学习知识,为将来入小学做准备;46%的家长认为让孩子在幼儿园学小学的课程很有必要。部分家长对幼儿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片面地认为教育内容越多越好,要求对幼儿施以识字、算术的学习和训练。一些幼儿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学知识,宁愿让孩子去小学化程度严重的民办幼儿园。跟幼儿教师座谈中也了解到,一些幼儿家长以孩子会识多少字、会背多少首古诗、会做多少以内的算术题为荣,强烈要求幼儿园多让孩子学知识,留作业,否则就转去其他幼儿园。此外,有些家长全然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小钢琴家”、“小舞蹈家”、“小画家”。正是为了迎合家长的这些需要,幼儿园才开展了各种识字教学、算术教学和种类繁多的特长教学。一些幼儿园为了生源而迎合家长的要求,不得不进行超前的知识教育。形成了“让不懂教育的人牵着我们懂教育的人走”的怪现象。

(三)是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以知识评价为主流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制度,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较为普遍,而且趋于低龄化。老师和家长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过早地给幼儿灌输各种学科的基础知识,使幼

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导致小学教育链条向幼儿阶段延伸和扩展。

(四)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也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原因。目前部分农村园与私立园的幼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不具备幼儿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无法开展游戏教学,也只能以集中教育的方式,照本宣科地给幼儿灌输点小学的知识。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玩耍游戏的权利,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超前灌输幼儿无法理解的知识相当于拔苗助长,让孩子经常处在机械的读、写、算状态中,会扼杀其想象力,死记硬背的训练方式限制孩子的发散思维,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发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日趋严重,让我们的孩子就像被催熟的果子,提前开花、结果,催熟的孩子究竟有多少后劲?

座谈中,多数小学教师反映,提前进行小学化教育的孩子到二年级以后就没有什么优势了,还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或产生厌学情绪,有的还养成了不认真听讲、不完成作业的散漫习惯和不好的学习方法,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发育不成熟而造成的握笔姿势不正确的习惯也很难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也影响了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了内容不同、要求不

一、参差不齐的小学知识,当其升入小学一年级后,小学教师难以按照教学要求施教,不仅扰乱了小学的教学进度安排,还会挫伤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超前学习不利于小学教育和终身发展,敝大于利。

四、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对策与建议

学前教育小学化剥夺了孩子应有的权利,浪费了教育时机,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才能,违背了终身教育的原则,降低了幼儿的生存质量,因此要制止学前教育“小学化’,还美好童年于孩子。如何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通过调研和分析,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标本兼治。

(一)加大对学前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宗旨的认识。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懂得成功的幼儿园并不在于向幼儿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自立能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正确调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得到有效纠正。我们将进行一系列学前教育宣传活动:

1.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宣传活动,我们将联合一幼、二幼、三幼组织公益宣传活动。免费向幼儿家长发放《指南》宣传册,幼儿教育理念宣传单,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2.针对此次宣传活动,请县电视台和县局综合科跟踪报道,进一步向社会宣传科学教育理念。

3.免费向农村幼儿教师及家长发放《指南》宣传册。

要通过大力宣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宣传正确的学前教育理念、宣传科学的保教知识、宣传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引导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育儿环境。打造家庭、社会、幼儿园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体系。

(二)更新幼儿教育观念。一是端正幼儿园办园思想。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活动,深入理解《指南》精神实质,更新幼儿园园长、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切实实施符合幼儿发展的学前教育。二是转变家长的育儿理念,加强对家长科学育儿知识的培训。幼儿园应定期向家长开放,让家长亲身参与教学,体会到游戏、玩耍的价值,要通过开家长会、亲子活动、做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沟通、互动,转变家长观念。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加强学龄前儿童家长科学育儿知识和理念的培训,让家长认同并配合幼儿园的科学保教方式,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局面。

(三)做好“幼小”衔接。教科研部门要加强对幼小课程衔接的研究,不要把小学的课程下压到幼儿园,降低小学一年级课程的难度。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

小学办学行为的管理和指导,要积极为新入学的儿童创造适应小学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严禁小学入学时进行各种形式的面试或笔试。幼儿园要通过培训、讲座、学习等形式,使家长和幼儿教师真正了解幼小衔接的内涵和意义,即不是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而是幼儿园从大班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一些幼小衔接的教学内容,包括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培养儿童注意力、学习习惯等,从生理、心理上为儿童适应小学做好准备。

(四)加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培训。合格、充足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实施科学保教、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基本保障。只有按照标准配齐、配强幼儿园教师,配足、配齐保教人员,才能保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全面实施,才能有效避免小学化倾向。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定期开展学前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交流,及时更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经验和做法,“请进来”,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和业务指导。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举办各种基本功比赛,提高幼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我们计划在今年暑假对幼儿教师进行为期5天的全员培训,将聘请全国知名专家,教师进行讲座和授课,提升整个幼儿师资队伍水平。

(五)加大督导检查力度,规范办园行为。要将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作为日常和年度督导检查与评估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各幼儿园要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有关规定,招收符合入园年龄规定的各年龄段适龄儿童,实行“三段”式均衡设置,严禁以大班为主,不招或少招中班、小班的行为,举办规范化幼儿园;严禁幼儿园在正常的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内举办收费性质的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等;不得使用小学教材和其他不规范用书进行教学活动;严禁给幼儿布置家庭书写作业和进行任何形式的知识性测验等。要将幼儿园是否存在小学化倾向作为晋级、创优、评先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并通过组织观摩、专题研讨、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等活动,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的榜样与引领作用,借助媒体、报刊杂志等途径,宣传和推广正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原因及对策5则范文 篇6

关键词:小学生;减负政策;竞争

一、政策的提出背景及实施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已经从小学阶段开始出现,近两年来,小学生平均睡眠时间有所增长,但是仍然出现了小学生深夜写作业猝死课堂,小学生自拟“想得美”课程表,留告别信出走,喝墨水缓解压力等新闻。可见目前小学生减负政策出现了失灵现象,政策制定实施过程存在一定的弊端。

对于减负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肖建彬认为减负即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刘合荣认为学业负担是指当代中小学生在学校里承担的学习任务、履行的学生职责和由于学业、生存及发展竞争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压力,同时也包括其所付出的身心发展代价。现阶段,小学生负担过重一般表现在校内学习竞争激烈、课后作业量过大、校外培训过多、自由支配时间较少等几个方面。

二、减负政策失灵的原因分析

(1)社会竞争给小学生带来的压力与减负后的培养效果不对等

小学生压力主要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目前,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父母的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家庭的核心问题,相应的,父母长辈之间越来越多的关心小学生的学业状况,并进行比较,这无疑会增加小学生的负担。社会升学压力是最主要的压力来源,以学业成绩优劣来作为录取标准。

小学生减负政策实行阳光入学、均衡编班,而在教育资源分批极度不均匀的情况下只会造成贫富状况决定教育状况的恶劣后果,学区房的出现使得家庭环境优越的孩子能够有机会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零起点”教学政策要求不得拔高教学,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大班教学使得学生人数增多,学生差异较大.(2)人才评价和选拔模式没有达成一致

小学生评价要求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至于当今社会上对小学生兴趣特长培养的需要不断增加。特别是城市中的孩子,除了日常校内学习,一般都会参加一到两门兴趣培训班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加社会竞争力。

然而从初中开始,人才衡量标准相对单一,初中录取考试只是以单次的招生考试成绩作为标准,竞赛成为了进入名校的通行证,而竞赛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是不能实现的,甚至有学校明文规定学校不开设竞赛培训,这毫无疑问是自相矛盾的。

(3)中国教育连贯性的欠缺与不平衡性

这里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中小学阶段的压力与大学阶段的压力分配不均。相比之下,大学生的压力主要集中在就业压力方面,课程压力和学业压力相对较轻,大学生堕落颓废的现象比比皆是。大部分的时间都集中在了休息上,沉迷于电脑游戏、电视剧,以致发生了大学生猝死网吧,结交不良网友等一系列的悲剧。

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四门课,头两年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学生能在两三年内修完32门课,达到要求。

(4)家长追风校外培训的盲目性

不少家长抱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孩子送进培训班,而往往都是浅尝辄止,多而不精,揠苗助长,盲目跟风,看到别人学什么自己的孩子就学什么,完全没有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给孩子造成了额外的负担。或者孩子压根就不感兴趣的项目强迫孩子进行学习,势必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减负政策指定和实施的改进对策

(2)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循序渐进

在深化教育改革方面,按照方向要准、步子要稳、信心要足的原则,循序渐进,试点先行。在所有的制度领域尽可能早地开始推进改革 ;但不要指望任何一项改革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也不要指望所有政策实现能一步到位。在体制转轨的任何一个阶段,改革者都必须防止不协调的发生,并努力避免“瓶颈”和“过激”,以达到最大可能的协调,这将最小化体制转轨所需的总时间。

(3)人才评价和选拔模式的改革

人才评价要向综合性方向发展,不以分数来作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当然这也要转变中国人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是人们懂得任何一项技能技术都是可以谋生的手段,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4)家长校外教育投资的选择性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原因及对策5则范文 篇7

1 临床资料及特点

1.1 一般资料

2005年4月-2010年2月在本科住院的鼻咽癌患者发生跌倒5例, 92临床分期, 其中4例是Ⅳa, 1例是Ⅳb, 男3例, 年龄33~57岁, 平均年龄40岁;女2例, 34~52岁, 平均年龄43岁。

1.2 特点

患者均是平时行动自如、初诊为中晚期鼻咽癌中年的患者, 跌倒时间均是发生在早上7~8点, 且5例患者在跌倒前均没有进食, 跌倒与改变体位、放疗和 (或) 化疗有关。5例中有4例出现外伤, 其中1例发生在第一疗程诱导化疗 (还未进行放疗) 第2天早上7点, 由卧位下病床弯腰在痰盂旁呕吐时跌倒, 碰到床头柜致下唇破损0.5cm×0.5cm;1例发生在第一疗程诱导化疗结束第12天, 放疗第七天早上7点50分, 由卧位下病床想走出病室, 刚走到离门口还有一米的距离 (4人房, 患者是离门口最里面那张床) 处出现晕厥跌倒, 右侧耳廓及右侧颞顶部碰到木门边上, 致右侧耳廓皮肤擦损直径0.3cm及右侧颞顶部皮下血肿直径2cm;1例发生在诱导化疗并放疗第四周第二疗程同期放化疗结束第3天早上7点, 由卧位下病床上卫生间 (3人房, 患者是1床) 行走至2床处头晕跌倒, 无外伤;1例发生在放疗结束进行第五个疗程化疗结束 (即进行诱导化疗和同期放化疗各一个疗程、辅助化疗共三个疗程) 第3天早上7点40分, 由卧位下病床上卫生间, 从病室内跨上卫生间前的小平台 (卫生间是后来加的, 故小平台比病室高20cm) 处跌倒, 枕后碰到墙上致枕后头皮血肿直径2.5cm×3cm;1例发生在诱导化疗并放疗第四周第二疗程同期放化疗结束第3天早上8点, 由卧位下病床上卫生间从病室内跨上卫生间前的小平台处跌倒, 左额碰到墙上致左额头皮破损1cm×1.5 cm。5例患者经检查均无骨折和颅脑及脏器损伤。

2 原因分析

2.1 治疗手段的因素

因放疗和化疗毒性大, 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机体的正常组织细胞, 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和局部反应, 患者全身反应表现为一系列的功能紊乱与失调, 如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头晕、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电解质紊乱 (如血钾、钠、氯偏低) , 导致患者体质虚弱、易疲劳等[1]。同时某些药物如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麻醉镇痛药等被公认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 放化疗期间使用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 如患者由于疼痛经常使用阿司待因、曲马多缓释片或注射液、芬太尼等镇痛药物, 而这些药物有镇静、嗜睡、视力模糊、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可影响患者的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 易引起患者跌倒[2]。

2.2 短暂性脑缺氧

患者体位突然改变 (从卧位突然站起行走) 引起短暂性脑缺血, 导致大脑暂时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眩晕、视物不清等, 极易致患者站立不稳而跌倒。

2.3 自身内在因素

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部分伴有视物模糊或复视和由于疾病本身的消耗, 都会给患者带来许多躯体症状。尤其是在疾病的进展期和化疗、放疗过程中, 这些躯体不适症状对患者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导致患者体能及身体功能下降, 由于患者是中年人, 未入院前均是强壮劳动力和家庭的顶梁柱, 角色转换不良和对疾病本身及治疗手段所带来不良反应的认识不足, 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生活细节上不注意, 也易发生跌倒。

2.4 环境因素

伴有视物模糊或复视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喜欢病房光线暗淡, 光线太强觉得刺眼;早上7-8点钟刚好是病区拖地后, 地面往往较湿、易滑;患者清晨机体生理功能处于较低水平, 应急能力差, 易致跌倒;早上7~8点钟患者刚起床, 走动多, 公用洗手间使用频率高, 地面往往较湿[3];因卫生间是后来改造的, 病房与卫生间衔接处有一个小平台, 平台上有洗漱的瓷盆, 患者上卫生间要跨上小平台的两个台阶 (病房与小平台、小平台与卫生间) , 每个台阶高20cm, 衔接处无安全扶手。

2.5 人力因素

由于护士缺编, 夜班护士多数是1人, 工作任务重, 长期从事繁重的护理工作, 重复性的夜班, 多重角色负担, 以及超负荷工作, 会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且清晨护士正忙于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 故对患者的关注较少。

3 护理对策

3.1 思想上高度重视

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不良事件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各种因素即包括生理因素、病理因素, 也包括患者自身内在因素和环境等。因此, 预防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应从多方面、多渠道抓起。不但患者要引起高度重视, 医院上下也要达成共识, 把患者的安全作为衡量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

3.2 特殊治疗用药的护理

3.2.1 放化疗期间的护理

详细地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放化疗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介绍应对措施, 饮食配合, 并强调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特别是对放疗和 (或) 化疗后, 且有食欲差进食少、恶心呕吐明显、骨髓抑制或血生化异常的患者, 更要做好症状评估与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 加强观察、指导和监督, 采取有效地干预措施, 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防范意识。

3.2.2 使用特殊药物的护理

鼻咽癌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合并使用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降压、降糖、脱水、镇痛等药物, 加强药物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用药, 告知用药的注意事项, 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提醒患者活动时有跌倒的可能, 经常观察及了解用药后的反应, 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对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化疗药物如紫杉醇等, 告知患者用药时及用药后注意尽量卧床休息, 随时有家人陪在身边, 勿单独外出, 以确保患者安全。

3.3 健康教育

跌倒属于突发事件, 状况各种各样, 无固定模式和地点, 但只要有了防范意识, 就可预先提示和预防[4]。护理人员应及时向放化疗期间的患者提供健康教育, 可以采用口头宣教、墙报、宣传小画册、录像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有关预防跌倒的安全知识, 增加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5]。特别是对放疗和 (或) 化疗后, 且有食欲差进食少、恶心呕吐明显、骨髓抑制或血生化异常的患者, 教会他们在体位改变时, 如起床、下床、站立、行走时等应动作要缓慢。正确的方法是由卧位→坐位→站位→行走逐渐进行体位改变, 每一动作完成后可暂停片刻[6], 无不适后再进行下一个动作, 千万不要逞强。

3.4 改善住院环境

病房布局合理安全, 光线充足、电源开关容易触及。地面平坦, 保持干燥、无积水, 移去走廊障碍物, 呼叫器放在容易触及的地方。病室上卫生间衔接处小平台及卫生间内安装安全扶手, 嘱患者穿着性能良好防滑的鞋, 将患者经常用的物品放在随手可取的地方。在设备、环境安全方面, 经常检查轮椅、车床、床栏的安全性能, 发现问题及时报修, 在湿滑处有明显的防滑标志, 把预防跌倒的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的住院环境。

3.5 加强人力资源的配置及管理

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 特别是对薄弱时间和环节, 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防止各种意外跌倒的发生。一旦患者出现跌倒应报告医生迅速急救与处理, 及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受伤情况, 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此外, 护理部及医院安全管理小组每季度到各病区检查患者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定期分析科室出现的安全意外事件和隐患, 提出改进和防范措施并督促落实。

4 小结

中晚期鼻咽癌中年患者住院放化疗期间发生意外跌倒是多方面的、是动态的、复杂的各种因素导致的结果。可见医院住院患者意外跌倒不再是老年患者的专利, 应引起护理同仁们的关注。护理人员应做好相应患者的症状评估与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 加强观察、指导及监督, 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防范意识, 可有效预防患者意外跌倒事件的发生。

摘要:作者通过对5例中晚期鼻咽癌中年患者跌倒的原因进行分析。目的 是提示护理人员对中晚期鼻咽癌中年患者跌倒不容忽视, 加强放化疗期间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提供安全防范措施, 造就安全的就医环境, 可有效地防止患者意外跌倒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鼻咽癌,中年患者,跌倒,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张惠兰, 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152-181.

[2]陈凤菊, 燕群美.癌症患者化疗期间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8, 23 (3) :34-35.

[3]王明敏, 薛勤.32例内科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医学.2007, 12 (131) :125-126.

[4]姜旭雯, 陈影影.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 21 (8) :347-349.

[5]贾慧.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外医疗.2008, 06:54-55.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原因及对策5则范文 篇8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集团公司发展所面临的阻碍越趋严重,如果其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并在所处的行业中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必须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作为集团公司管理的核心环节,财务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应对外来的各种压力。然而现阶段,我国集团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当前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期为我国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问题;财务管理

一、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一)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概述

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对管理的定义,结合集团公司的特征,可以将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定义为:集团公司的母公司围绕集团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为基础,以获取利益为目的,运用一系列财务手段和措施,对子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衡量和矫正,使其按照集团公司的计划目标运行,从而确保整个集团战略实现的管理过程。母公司获得的利益包括增加其现金流入量,实现集团公司的财务计划、战略目标以及合理减少税费等,这些利益的获得与其财务管理的付出相适应。

(二)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特性

本质上财务管理的运做过程在集团层而与单个企业并无差别,但集团作为一种复杂的组织形式,它在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理财环境等诸多方而都有养与单体企业不同的复杂特点,这些决定了其相应的财务管理模式更为复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的内容更为复杂

集团是以产权关系为纽带,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控制分层,以母公司为龙头划分为四个层次:母公司层、子公司层、关联公司层和协作公司层。其中以母、子公司为主体,母公司具有对集团发展的决策规划权,这些复杂组织结构使得集团财务管理在内容上表现出相应的复杂特性。

2、财务管理职能更加延伸与拓展

例如筹资职能,企业集团有多元化的筹资管道,如集团内可集中再分配资金,若为跨国集团,母公司可通过子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筹资,发行债券股票等,向国际国内金融机构融资等等

3、财务管理及控制的难度加大

企业集团的多层次、成员企业跨行业分布等不可避免的造成管理权力的分散,财务环境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多重计量基础,多种计量货币,调整后还需编制合并财务报告等等,这些都会增加集团财务管理难度,而高精尖财会人才的相对缺乏更进一步的加大了控制管理难度。

三、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集团公司管理意识淡薄,缺乏理念

首先是,集团公司管理意识淡薄,缺乏理念。集团公司虽然已经意识到财务管理对其的重要性,且已经着手改进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并由企管部会同财会部负责起草制定了一些制度如:费用预算制度、费用审批制度、资金审批制度等。但制度本身的建设还不健全,在投资、筹资、资金运营、成本控制制度中均没有贯穿执行一整套预算、控制、分析、监督、考核的管理体系,缺乏全面性,系统性,约束性。A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现状及问题归纳以下几点:A集团公司的结算政策属于高度集权,虽然方便其调配资金,但子公司的频繁发生的小额支出也须经报告、审批、执行等阶段,延长了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不仅影响了子公司的积极性,客户也产生了一些误解,影响效率。A集团公司的高管成员既是出资人,又是组成董事会和集团公司治理结构的成员,A集团公司的筹、投资决策均掌握在集团公司的决策层。对于筹资决策,在资产负债率安全范围里的定额负债、影响不大的筹资决策、各子公司进行和单独制定的投资相配合的筹资等都必须由母公司决策。子公司只可利用商业信用筹资,影响对子公司的规模扩大。

其次,A集团公司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在经济业务的执行分工、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财产清查盘点等方面控制与相互制约还存在纸漏,内部审计制度还有待加强。比如,交社医保,合理程序应该是行政部、财务部共同完成核算、审核与申报,但有的分支机构全部由财务包办,导致出现主办会计(经办人)擅自加大自己的社医保额度,几个月后才发现。又如,应收账款的控制总是向滚雪球似的超出此客户原本规定的赊销金额。一个行政主管,打着办理车险理赔先垫资借款的幌子,逐笔借出备用金,长时间大额个人借款,最后金额

高达十几万,人跑了。现阶段,A集团公司开始意识到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也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但是在制度的制定上存在很多问题,制度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A集团公司制定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过于局限,没有从全局去进行把握,导致规定之间过于分散,没有形成合力,且有些规定还存在矛盾之处,严重影响了A集团公司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内部会计控制组织机构非常的不健全,不完善,A集团公司仅仅重视短期的利益,从而放松了对自身管理的要求;其次,A集团公司会计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是A集团公司却没有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且A集团公司仅仅采取事后控制方式,只有在问题出现后才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没有重视事前和事中控制。

(二)财务人员管理松散

A集团公司属于民营企业,近两年经过快速发展,成长为拥有领先规模和市场地位的大型专业石材产业集团。然而,老板的管理理念并未迅速转变,尤其是对财务的理解尚未到位,他认为,财务是管钱的,一定的找自己信得过的人,于是,所有成员公司财务人员(含出纳),大多都是通过关系(亲戚、朋友)进公司,缺乏“企业文化认同感”与“激励因素”,由此产生很大的弊端:

首先,用人唯亲,成本偏高。除了财务中心财务总监这种高端人才在关系网中实难物色,只能对外公开招聘,其它财务人员一律通过关系介绍。其结果是财务专业人才尤其是中层财务管理人才很难引进,导致财务战略执行力差。大量的财务人员外派,导致用人成本偏高;其次,稳定性差,流动性大。据2012统计,A集团各地财务人员流失近50%,因为属于外派,财务人员向心力一直是家乡,短时间在外地还可以接受,时间一长,等到积累一定的经验,就会产生跳槽回家乡的想法。实际上把A集团财务部当成了培训学校。再者,钦差心理,配合性差。由于关系介绍进来,还是总部派驻分支机构,财务人员很容易产生钦差心理,造成与分支机构领导分庭抗礼,不予配合,甚至还有不听命集团财务总监的。关系人员一旦闹矛盾离职,更逆反,完全不予配合交接,人员变动会产生工作断层,带来很大麻烦。最后,没有考核,工作拖沓。平时不对财务人员考核,工资是定额,工作失误会有处罚,但属于临时性处罚,没有系统考核,年底酌情(基本按资格、工作时间长短,与工作质量无关)发奖金。

(三)资金管理存在严重问题

A集团公司财务中心以往对资金的管控,侧重控制下属公司资金的流出埠,主要支付审批权限(非日常支付)集中在总部,只是在集团总部资金紧缺,需要筹集之时,才对下属公司账户余额进行关注。主要存在这些问题:

首先,资金分散,形成时间价值浪费,资源浪费。大量资金零星分部于各公司各地账户上,没有有效汇合,存在有的下属公司资金紧缺之时,而有的下属公司账上有余,整体资金运用不充分,形成资金时间价值的浪费;资金分散,额度会偏小,也不便于利用时间缝隙理财;集团公司没有形成资金集中的优势,与银行谈判的祛码相应减弱,形成资源浪费。其次,分支机构资金支付上脱离预算,总部管控脱节。由于资金预算缺乏准确性,操作上带有局限性,总部管控思想是抓住主要支付审批权限,但这只是点的控制而非面的控制,而且,审批事项太多太杂,距离太远,支付额度权限定位又模糊,分不清哪些事项该到总部审批,根本难以控制到位,难免形成超预算支出,总部管控脱节的局面。最后,公私易混淆的费用(如:招待费、出租车、佣金等)失控。对于这种个人消费票据与替公司办事开支的票据容易混淆的费用,没有明确严格制度上的管控,导致大量招待费、出租车费等依附于公司业务报销,公司营运成本增大,根据A集团近几年财务资料,变动费用率(变动费用/主营业务收入)每年以15%左右速度递增。

(四)预算制度不健全

A集团公司在三年前就己经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控、财务规划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战略层面与内部控制层面,还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与A集团公司经营战略脱钩。预算应基于集团发展规划与战略目标,进行时空维度分解。但是,A集团公司实际编制时,主要参考上年的经济指标,经过选择性调整,确定预算目标。这样制定的预算目标脱离了集团的发展战略,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指导性,相反,.丁集团发展战略无法通过预算来具体落实,战略变成口号而己。其次,与绩效考核脱钩。对下属公司经营者的管理离不开科学、系统的评价和激励。A集团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忽视对标管理,没有差异化分析并及时调整,最终导致了与绩效考核挂钩的预算指针,偏离实际经营结果很远(有正负差距),譬如,2012,外贸业绩完成不到预算的50%,而工程业务完成率超过150%,这样的指标,对下属公司经营者起不到激励作用,预算失去了对绩效指针的导向作用。最后,费用预算准确性不高,不够细化。在具体预算过程中,更侧重形式,很多事项都是总体估算,没有具体资料推算与说明。在费用预算上,既担心费用不够用,又缺乏超前思考,看不长远,在费用“其它类”明细下,挂大额资金预算。在业绩上,下属公司的经营者为了业绩完成率,存在人为操纵预算目标。

(五)集团公司监管不到位

首先,A集团公司子公司只拥有对其所辖范围内的资产的日常管理权,资产运营管理现阶段主要集中在应收款项管理,存货管理。应收款项管理方面:集团公司外派会计人员建立了应收款项台账制度,每月底编制明细表,催促子公司按规定执行催款责任,但集团公司的监管不到位,也没有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及坏账的责任追究制度。存货管理方面:建立了存货采购及付款的内控制度,但执行时,相关财会人员在关键节点上的控制力度不够,也没有实施跟踪考评,商品积压情况时有发生。另外子公司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均没有自行处理权。

其次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不健全,缺乏对分公司财务监督机制,导致企业内部监督力度不够,使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弱化、数字失真、防范不力,不能达到真正监督的目的。财务人员只是对业务进行核算,对生产流程工艺、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等环节关注不够。不了解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采购、销售流程,没有发挥出监督服务的职能。例如,对签订的合同只进行事后备案存档,并没有对合同的签订、履行等情况进行事前、事中监督;对预算只进行形式上的数据整理,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数据分析,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充分发挥其监督服务职能。

四、集团公司新财务管理体系设计构想

(一)强化财务理念,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企业财务人员应当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财务日常管理工作。为提升财务_L作质量,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必须保证提供合法、真实、明确、及时、完整的会计信息,在确保为企业高层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同时,还要确保企业的如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监督部门等相关方,都能够依照法定程序,得到其所需要的真实的企业会计信息。

内部会计控制与集团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密切相关联。集团管理制度的完善,会推进内部会计控制的完善;同时,业务流程的改造也是内部控制改进的推手,所以,内部会计控制设计也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地改进过程。从A集团实际出发,具体侧重以下几点改进:首先,各项经济业务的执行分工。处理每项经

济业务的全过程,按照分权牵制原则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分别掌管,防止舞弊。其次,帐实保管的分工。遵循不相容职务严格分离原则,并实行回避,规定钱、物、账管理分开,相互制约。譬如:现金收付、物资收发的复核等。再者,财务软件的操作权限和控制。对会计工作电算化进行内部控制,主要是对各级账务处理设置多级安全保密,在操作权限(密级)上,分级、分工、分职位设置密码。最后,找准控制点。A集团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应严防三点:a、监控权力。加强对集团各级管理人员权力的监控,防止权力滥用;b、监控资金。加强集团资金体内循环、高效运用的监控,谨防资金体外循环与时间价值的流失;c、监控成本。严格监控集团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防止贪腐。

(二)加强财务人员管理

财务中心接受董事会与总经理双重领导。财务线实行垂直直线管理,所有财务人员归属于财务管理线,A集团公司需做好以下要点:

首先,财务管理人员,实行双重管理。直接管理者是财务条线通道的上司,一切专业上的事务听命于直接管理者;间接管理者是经营管理线上的领导(总部及各分支机构的总经理、或相关部门领导),行政事务听命于间接管理者。其次,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以直接管理者考核为主(占比60%以上),间接管理者考核为辅(占比40%以下)的原则;再者,财务人员工资(或者至少绩效工资)在集团公司统一发放,工资费用计入各分子公司,以此保障财务人员的公正性与忠诚度。接着,分支机构的财务负责人(经理或总监)一律由集团财务部招聘并派出,实行定期轮岗调动,其他财务人员可当地招聘,但需总部复试(形式不限)并确认通过;最后,A集团公司财务中心负责各公司财务部门的组织架构与人员编制,及分支机构财务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晋升、调动、解聘建议等工作。各财务部门每周开例会。每月通知各地财务经理召开视频会议,集中反馈问题,解决问题。每集中召开财务管理会议。

(三)回流资金的归集管理,对下属公司资金实现双向管控

集团公司可以与银行洽谈,借助银行的银企互联平台,(国内很多银行具备“分流资金自动归集”系统)结合相关资金集中管理软件,实现集团回流资金的统一归集,集中使用。这样归集管理的优点:

1、做到资源整合,调剂资金余缺,2、做到宏观调配,减少对外融资成本;

3、做到资金汇少成多,可用做短期理财,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增强资金实力,提高集团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对于分支机构账户,统一划分为A(收入)、B(支出)两类,B类账户只设一个对公账户,因为要用于支付,需要取现功能,所以B账户通常亦即基本户,其余一律划为A类,作为资金回款用。

每月初,根据预算的支付金额,扣除现金余额及B账户余额,一次性将剩余预算金额从A账户帐划入B账户,《预算表》、《追加申请表》作为转账原始依据,不得随意划拨。

A账户不能对外直接划出经营性支出资金,其资金流出向只有两种:①通过银行归集系统自动流向集团总部账户;②凭总部审批的资金预算表或追加预算表流向B账户。同样,客户回款也不得进入B账户。

将资金进出双向扳开,加上有预算控制支出,收入账户禁止随意(需审批的预算)触摸,这样处理资金管控,思路显得清晰,也易操作。但要特别强调,关于A,B账户的设置与运用,应作为“雷区”禁踏,在财务管控上需对财务人员提出严格执行的要求,并成为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手段之一,它融合了战略思想、人本思想以及系统思想等,还是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环节,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发挥著作用。为了解决集团公司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将企业的财务预算与战略规划统一起来,预算不再只是一个财务数位。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先将战略目标分解成多个子目标,转化为可以执行的经营目标。也就是说,首先以战略目标为指导设计出详细的经营计划;然后以经营计划为指导做出合理的预算。

在编制预算时,本文建议采用先进的编制方法,如滚动预算。滚动预算使预算的期限始终保持在12个月,管理者就可以对未来一定时期或者更长时期的经营活动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和计划,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持续地进行下去,也有助于外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有个很清晰地了解。滚动预算能够缩小预算与实际的差距,在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五)加强集团公司财务监督

首先,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内容主要包括:①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绩效审计制度。以绩效管理为中心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对结果的控制,从而使得企业会更多的关注财务目标的实现情况。从而使得公司则一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成为制约集团公司财务监控是否有效的关键,只有加大对公司内部的审计力度,才能确保企业绩效管理的公平、公正和有效。因此集团公司在成立审计部后,首先要研究制定企业内部绩效审计制度。②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审核制度。为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审计部应把全公司及各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核作为重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筹资内部控制制度、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制度、担保内部控制制度、实物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货币资金循环内部控制制度、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制度、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制度、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制度。③建立健全企业其他专项审计制度,例如离任审计制度、工程项目的审计制度等。

其次,公司需要构建财务监督体系。构建财务监督体系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①独立性原则。所谓独立性原则,是指监督者应一该保持与被监督者的独立。②权力制衡原则。应注意政策、程序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之间三者的权力制衡关系。③成本效益原则。财务监督的收益是指如果不建立、健全或不有效执行监督制度和程序而可能给公司造成的损失。④全面性原则。是指财务监督体系应该涵盖所有应该接受监督的领域。⑤非重叠性原则。是指财务监督者的职责不应该重叠,即使有相同的监督领域,侧重点也应该不同。⑥权威性原则。权威性原则是指财务监督者的监督结论应受到尊重,得到执行。

参考文献

[1] 唐颖.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的运用及启示[J].现代商业.2011(11)

[2] 朱赛儿.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改进研究[J].财会通讯.2011(08)

[3] 赵雅玲.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财务特征研究[J].当代经济.2010(18)[4] 郭玉德.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构建问题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0(18)[5] 杨荣彦,卢爽.基于金融工具准则分析企业盈余管理新途径[J].财会月刊.2010(14)

[6] 严士锋,沈一勉,李云燕.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会计师.2010(05)

上一篇:英语商务方向简历下一篇:变味的中华传统美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