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现代教学技术管理

2024-05-19

语文现代教学技术管理(精选12篇)

语文现代教学技术管理 篇1

现代化的教学技术, 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让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作为授课的主导, 站在讲台上, 凭借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 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教学, 只注重知识的灌输, 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习惯, 因此教学效率和效果都不甚理想。新课改要求我们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 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思路, 去引导学生, 去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多媒体教学技术集图像、影音、声色于一体, 不但资源丰富, 而且还让枯燥的课堂变得气氛活跃起来, 一直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引进, 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 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 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课堂的教学结构, 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的思维和想象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如果运用得当, 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 让一些复杂的讲述变得直观、一目了然,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让学生吸收知识更加容易。因此我们说, 多媒体教学开拓了教学手段, 更新了教学模式, 优化了初中语文课堂, 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多媒体技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采用声像技术, 能够创设出逼真的教学环境, 调动学生感官, 使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中,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得高兴, 学得开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遇到一些不感兴趣的课文, 例如古文、散文等等, 就会精神分散、心不在焉。如果这时教师在一旁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不仅听不进去, 还会使语文课堂氛围变得沉闷、压抑, 长此以往也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考虑到的。一节课的时间有限, 如果学生始终无法提起兴趣, 那么学生就无法掌握和了解更多的知识。时间长了, 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多媒体具有传递信息快、容量大、内容丰富等特点, 给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春风, 让不知从何处着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们感到欣喜不已。充满趣味性、生动性的多媒体内容,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在课堂上瞪着好奇的眼睛, 带着兴奋的表情, 进入到教师为他们创设的情境之中。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化静态为动态, 化腐朽为神奇, 化呆板为生动, 声色齐集, 图文并茂, 光影结合, 让学生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 并在心里产生好奇、探究、思索等念头。这种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便于让学生接受, 从而主动学习。

例如, 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 学生如果只凭借课文的介绍, 以他们小小的年纪, 是很难理解文章中浓郁的父子之情的, 即便是教师读得再生动, 学生背得再认真, 他们也只会觉得那是与他们无关的文字, 无法真正进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中去, 体会不到作者所反映的那种深沉的爱。为了让学生能有更好的领悟, 我在设计教案的时候, 制作了一组关于背影的幻灯片, 从互联网上下载了一些触动心灵、发人深省的图片, 给学生观看。同时, 我还给这些图片配上了二胡独奏《牵手》《父亲》等曲子。在出示这些图片的时候, 音乐缓缓响起, 原来还有些窃窃私语的课堂立刻安静下来, 学生都盯着屏幕, 屏住呼吸, 去看那些图片。在图片依次展示完之后, 学生都陷入了沉思, 整个教室都安静了。这时我对学生说:“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 也许亲人的关爱是那样的多, 以至于我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当我们长大后, 再看看父母的背影, 那略有些驼背、夹杂着许多白发的背影, 里面承载了多少爱……”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起来, 不仅体会到作者的那种深切体会, 也在心底涌起了很多的感动。这时我利用幻灯片出示图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方面的典型句子, 快速、直观地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熟悉写作背景, 将情感思绪作为铺垫, 然后开始课堂教学, 学生都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 想要了解其中的内容, 这样教学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

二、多媒体技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都渴望能够在一种和谐、平等的氛围内学习, 教师如果总是高高在上, 不苟言笑, 不愿意与学生交流, 那么就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 会使师生之间出现一道鸿沟, 产生距离感。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学生只能看到课本中的材料, 天马行空地进行想象, 却无法收束统一起来。如果教师能够统一学生的想象, 帮助学生学习, 做到既“授之以鱼”, 又“授之以渔”, 全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 多与学生交流, 掌握他们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 就会取得学生的信任, 使他们主动与老师亲近, 主动进行学习。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多媒体技术能够将事物和具体场面更加翔实地描述出来, 丰富了学生的感官,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我们利用多媒体进行新课导入, 能很快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例如, 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 教师可在大屏幕上播放三味书屋的画面, 让学生看一看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又如, 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 教师可播放泉城济南的四季风光, 让学生感受济南的景色。这些内容都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时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 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鼓励他们展开想象, 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能引导学生体验美感

情感是实施美育教育的关键, 学生情感充沛, 有助于他们审视美、发现美、感受美。多媒体教学可以作为师生情感的纽带, 以此来渲染气氛, 丰富学生感官, 帮助学生体验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可以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在内容上, 多媒体中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给学生以美的视听感;在形式上, 多媒体集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 教学氛围生动活泼, 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将学生带入了意境美中。例如, 在学习散文《春》的时候, 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将图片、配乐、视频都融入进来, 根据朗诵和讲授内容, 随时切换画面, 同时播放伴奏音乐。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课堂气氛, 也让学生如同沐浴春风, 身处在充满花香、芳草、阳光般的春天里, 感受春的气息。在这堂课中, 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 只要让学生细心体会、感受, 就能让学生感到春天的美丽, 感受到作者那曼妙的文字所营造的充满温暖和希望的氛围。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辅助工具, 极大地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效率, 也扩大了课堂容量。只要我们科学地运用它, 合理地使用它, 将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服务, 就一定会让学生喜爱上语文, 并自主地去学习。

语文现代教学技术管理 篇2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个广阔而灵动的教学平台,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能动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现代教学媒介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融合,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教学目标的优化,为教学提供多渠道的信息资源,并通过教学信息的多元交互传播,为中学语文教学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中学语文教学;有机融合;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242-02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以网络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学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展示现代信息技术特有的教学辅助功能,用网络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强大的交互性增强中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引领学生深化对语文学科的情感认同,欣然遨游在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

一、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新课程明确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模式和效果。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许多工作于教育教学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生活范围狭窄、教学任务繁重,信息获取渠道缺乏,不仅直接影响了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也难以实现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目标。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远程教育资源,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教学资源光盘构建了一个便捷获取最新教育、教学思想的平台,中学语文教师得以结合自己的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查阅最有借鉴价值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从海量的经验文章、优质教案、课堂实录等资源信息中感知新课程的深刻内涵,逐步提高自己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使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适应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立足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海量“教学参考”资源,克服了传统教学参考书的内容局限性,减少了教师在备课中烦琐的资料查找过程。教师能够结合资源中其他同仁的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科学地优化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和互动过程,归纳、选择、总结出有对应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熟悉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素材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及使用技巧,从而提高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二、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趣味性的提升

尽管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却往往与情感态度有关。学生之所以对不同的语文学习内容有不同的认知情绪,一个重要的差别就在于其是否有较高的趣味性。教学内容是否能够给学生以直接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刺激,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为此,中学语文教师应从学生喜新、求变的普遍心理出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网络多媒体画面的直观性、形象性特点,以语文教学内容为本,用图画、视频为辅助,动感地表现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通过提升教学趣味性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能动地投入到对语文知识的感知、思考和探究之中。例如,在学习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时,一些学生因为不能很好地想象和理解而感到乏味。于是我们课前制作了PPT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伴随课文朗读一一展示相应的场景,把相对抽象的文字叙述变为历历在目的真实画面,学生得以亲眼看到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无疑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以此为契机,启发学生深入研讨、分析课文,在兴致盎然中领会了作者的巧妙构思,并透过巧妙的构思和一个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感受到德拉和杰姆的不幸命运和美好品质以及彼此真诚相爱的心,进而经历一场圣洁爱情的洗礼。

三、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难点内容的化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发展总是由直观形象到微观抽象,而抽象思维的发展应充分借助直观形象。由于中学语文教学的许多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与阅历相距甚远,在客观上构成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点。这就需要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形成丰富、深刻的认知,架设起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要点的“桥梁”。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以自身丰富的色彩和动态的变化功能,支持了文本、声音、图片、动画等直观媒体信息的同步传输,用直观、动态、比较的方式表现抽象、静止、孤立的语文教学内容,在网络资源及数字化互动软件的灵动运用中有效降低了教学梯度,化解了教学难点。比如:在学习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一课时,课文描述的事件与学生的生活几乎没有一点交集,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手段,尽管教师努力启发引导,但学生依然会对范进醉心功名的腐儒形象和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其态度的巨大变化缺乏本质性的理解。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下载《范进中举》的视频短片,让同学亲眼看看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的生活状态、中举后喜极颠狂的丑态、胡屠户前倨后恭及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睑,在视频短片的回放和教师的重点解说中逐步看清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毒害。这样一来,知?R的来龙去脉清晰,理解的层面上浮,难点内容有效化解于真实情境之中。学生得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动地总结出范进的形象以及由此体现的主题,知识的掌握自然、平顺、水到渠成。

四、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着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新型学习方式。要使学生向新课程要求的方向发展,构建一个完全开放的自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开拓出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学语文教师应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通过互联网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惑,主动与网络平台上的其他远程学习成员进行讨论和辨析,在充分的多元探究中发现真谛、获取新知。在比较?探究:《闲话章太炎》(叶兆言)和《论逆境》(培根)时,我们给学生推荐了新课标123、中学语文学习网、国家电教馆网站等现代教育信息网站,指导学生注册登录资源网站,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调取与课堂教学配套的视频资料,把知识学习与网际多边专题性自由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在开放性的学习和远程研讨中掌握和明晰语文知识的内涵与外延,而且有效培养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五、以?F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著名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提出的“大语文”教学主张,立足课堂教学这一轴心,将语文教学内容向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畴深化和拓展,全面体现了新课程在中学语文教学方面的核心要素,是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坚持的基本方向。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中学生而言,单一的语言讲述难以建立起全面、深刻的认识,需要借助用于海量信息的网络平台,通过真实、动感的媒介提供更为丰富的相关资料。现代信息平台具有大量储存和传递信息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有选择地调取信息资源库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有意义的活动,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信息的交互传输,扩大语文知识面,参与网络中的各种语文应用活动。如在学习《贾芸谋差》一课时,我们就启发学生在网上阅读《红楼梦》中的相关章回,观看视频资料,更多地掌握故事的起源、发展和结局情节,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建立丰富的感性积累,打下扎实的认知基础。而在学习《文艺随笔入门》后,我们鼓励学生踊跃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中学生习作”征稿活动,通过习作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在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质得到了全面、整体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现代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信息传递模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要,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有着明显的促进。中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准确掌握信息的切入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采集存储、信息智能化分析和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将信息资源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强力推动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语文现代教学技术管理 篇3

一、多种电教媒体巧妙地组合,创造优化的教学情境

如教《开国大典》典礼仪式时,先播放录影,渲染气氛,引导学生看天安门广场上新中国成立典礼上隆重而庄严的场面,一下子便把学生带入典礼的真实情境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感染,同时使课堂教学效果及其教育功能达到了最佳状态。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使语文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

在小学阶段学生抽象思维正开始发展,而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但如果单靠语言文字提供的形象思维,无疑会受到知识、阅历、经历的限制,借助多媒体,便能化静为动。

如《詹天佑》一课,有关工程学知识的设计“人”字形线路,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而对课文中文字叙述理解不够深刻,通过利用媒体演示,使学生对“人”字形线路有了具体的形象,同时通过演示,使学生了解了火车行使的原理,从而也进一步体会到詹天佑的确不简单,确实是了不起的工程家。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促进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突破

《落花生》一课,理解父亲谈花生的两段话的意思是重点,特别是借花生说道理是难点,在教学中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组合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媒体左上方是“落花生”图,形象地演映出落花生“矮矮地生长在地里,果实埋在泥土里,一定要挖出来才知道”的特点;右上方是“高挂枝头、鲜红嫩绿,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苹果、石榴”;下面是活动文字。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一边品味文字意思,使声形结合、声画并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图画形象上观察感知到同类植物的不同之处,从语言文字中品味出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对比的写出两种事物本质的不同,从图文创设的意境中,从视听创设的感知中,学生自然品味出父亲将花生和苹果等作比较是为了突出花生“藏而不露”的特点,从而反映花生“谦逊朴实,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同时让学生读读议议,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自然的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哲理,文章借物喻理的难点迎刃而解。

语文现代教学技术管理 篇4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往往会使教学枯燥无味, 学生容易疲劳, 即使教师使出浑身解数, 想改变沉闷的课堂, 那也是徒劳无功, 如果不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变得懈怠, 毫无生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 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 给学生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受,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 在教学《龙宫借宝》这篇课文时, 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在课堂上再现了一段视频“龙宫借宝”, 生动的画面把人物性格再现得淋漓尽致。这节课不仅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课文, 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设置情境提升美感

每次遇到写景的优美散文时, 我都感到非常棘手。一篇感情深厚的散文, 写得形象生动, 美感极强。如何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得演绎成功呢?难道仅凭自己的一张嘴, 就能让学生真正领略到那种美的意蕴吗?为何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呢?于是, 我便在网上剪辑一些视频文件及优美的风景图片。例如, 在教学朱自清的课文《春》时, 为了让学生感受春的意境之美, 我就利用视频文件进行图文配套, 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走进春天, 亲眼目睹春天的美丽, 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 使学生在情境中提高审美的感知力和想象力, 将学生的学习情趣推向了高潮。教学结束了, 学生竟然还沉浸在兴奋之中, 意犹未尽。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写作水平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作文教学, 不失为提高作文水平的一条捷径。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截取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片断, 意蕴深远的生活图片等。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调动他们的想象力, 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写作, 从而写出高水平的作文。例如, 在写作话题作文《母爱》时, 我让学生课下去网上选取关于母爱的图片和歌曲, 学生热情高涨, 反应强烈。一周之后的作文课上, 他们展示了自己的成果, 一组感人至深的母爱图片再配上一曲《感恩的心》, 声情并茂, 播放完之后, 好多同学的眼睛里都溢满了感动的泪花。在同学们意犹未尽之时, 我又适时地播放了自己制作的课件———配乐散文诗《母亲》, 图文并茂, 此时的课堂氛围已到了高潮。学生们都融入到了浓浓的母爱之中, 他们有了写的渴望, 这节作文课因为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而圆满成功了。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针对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 在教授课文之前我总是让学生上网去预习关于本课的内容。针对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自主学习、讨论、分析、解决, 并在网上进行师生交流,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培养学生们学习的自主能力。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有利于创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充分利用了各种信息载体, 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 文字、声音、图像以及各种表现手法、手段的应用, 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反应,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欢乐气氛中发挥出自己潜在的自主性, 从而使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最清晰的思路和最灵活、简捷的方法得以解决。

语文现代教学技术管理 篇5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东茅街小学林智慧

现代教育技术正日益成为教育的先导,它是科学技术物化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按教材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发挥其优势,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视听结合,图文并茂”是优化组合的原则。

一、多种电教媒体巧妙地组合,创造优化的教学情境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等灵车”时,先播放录影,渲染气氛,引导学生看北京长安街上男女老少盼总理灵车时的气势恢弘地悲壮场面,一下子便把学生带入“十里长街送总理”等灵车的真实情境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感染,同时使课堂教学效果及其教育功能达到了最佳状态

二、灵活运用幻灯片,使语文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

在小学阶段学生抽象思维正开始发展,而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但如果单靠语言文字提供的形象思维,无疑会受到知识、阅历、经历的限制,借助幻灯片,便能化静为动。

如《詹天佑》一课,有关工程学知识的设计“人”字形线路,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而对课文中文字叙述理解不够深刻,通过利用移动幻灯片演示,使学生 对“人”字形线路有了具体的形象,同时通过演示,使学生了解了火车行使的原理,从而也进一步体会到詹天佑的确不简单,确实是了不起的工程家。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促进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突破

《落花生》一课,理解父亲谈花生的两段话的意思是重点,特别是借花生说道理是难点,在教学中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组合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

利用活动灯片:右上方是“落花生”图,形象地演映出落花生“矮矮地生长在地里,果实埋在泥土里,一定要挖出来才知道的.特点;右上方是“高挂枝头、鲜红嫩绿,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苹果、石榴”;下面是活动文字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一边品味文字意思,使声形结合、声画并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图画形象上观察感知到同类植物的不同之处,从语言文字中品味出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对比的写出两种事物本质的不同,从图文创设的意境中,从视听创设的感知中,学生自然品味出父亲将花生和苹果等作比较是为了突出花生“藏而不露”的特点,从而反映花生“谦逊朴实,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同时让学生读读议议,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自然的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哲理,文章借物喻理的难点迎刃而解。

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 篇6

关键词:现代技术;语文教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91-01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使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在日常语文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极大地改变了过去以课本知识、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善了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建立起以教师和学生以教材为契机产生共鸣的新的现代教育体系,而且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都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素质。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使我们的教学手段有了极大的改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知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原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激活,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声情并茂、动静交错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声音等方面的良好效果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二年级语文课本中《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是一篇介绍北京夜景的说明文,主要描述了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于是,我上网收集了大量北京夜景的图片资料,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进行综合处理和强大交互式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建筑,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是知识的教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只能被动地参与,即处于被填鸭的状态。而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课堂形式,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氛围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知识程度、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操作、去实践、去探究。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氛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听教师指挥,学生只能全盘接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去学习,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线索(比如搜索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去查询、获取、处理资源。小语二年级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让学生知道傣族泼水节的欢快独特之处和这次泼水节的难忘。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引导学生都来动手动脑,一起查找资料,把课文的教学目标、教材简析、学习方法、课文的朗读录音、生字的音、形、义、重点词句和段落的分析、课后练习以及有关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图片和课文中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同度过泼水节的难忘资料、欢快情景等有关资料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按一定的秩序制作成课件,并引申出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图片。上课时,同学们看着自己动手参与制作的劳动成果,是那么投入和兴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没有用过多的语言进行讲解课文、分析课文,更没有单调的朗读、背诵,而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具有充分的自主性,真正成为了知识的主人。

三、优化课堂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恰当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尤其重要。而有效地利用现代技术教育,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多媒体具有文字、圖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动画,这是其它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变抽象为形象,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图景,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如二年级课文《恐龙的灭绝》,这是一篇知识性课文,其中恐龙的变化和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难点,特别是恐龙灭绝的原因这个科学性的知识点学生不易理解,我采用了多媒体中形象的影象资料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情景之中,把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形象的画面,学生亲眼目睹屏幕上恐龙的变化及灭绝,如身临其境,看到了一部制作精美的动画片,使学生对这一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通过阅读课文的环节,进一步理解了课文。

语文现代教学技术管理 篇7

一、现代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新特点

在现代小学的语文教学传播活动中, 教学系统被细化地分为了四要素, 分别是教师、学生、教学信息和媒体。作为以教学信息为载体的媒体, 是现代化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新的一大特点。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

(1) 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程中, 作为知识传播对象的小学生, 由于年龄较小、知识储备不足、阅历较少, 容易对新生事物充满兴趣, 因此, 教师应该生动有趣地导入新的课程知识, 集中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成功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是教师教课成功的关键。课堂上, 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解说、生动形象的图像画面、调皮可爱的声音、栩栩如生的动画形式, 创立教学情境, 成功转移学生注意力后,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唤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提高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课文《桂林山水》时, 小学生不容易从课文的插图中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神奇秀丽、山清水秀。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 寻找桂林山水的图像影视资料以及各种详细的旅游信息, 让学生通过所见所闻所学所感对桂林山水的壮丽秀美产生足够的好奇和兴趣, 对美景有一个比较整体的感知, 再通过课文的文字描述、教师课堂的文字讲述, 让学生从桂林山水图景的魅力转移到语言文字描述的魅力, 从而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有效地完成语文课堂的教学。教师还可以借此开拓学生的思维, 让其更创新性地进行信息整合的描述, 以达到学生提高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同时也扩展了小学生的见识, 提高了对我国语言的操作能力和对国家美丽环境的认知。

(2) 为小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语文阅读训练。基础语言的掌握和运用水平取决于初级学习阶段的大量阅读和领会, 小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 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 可以训练早期的阅读能力, 对今后的语言学习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和提高。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和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 和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 一方面弥补了以往阅读教学的单调和枯燥, 另一方面为小学生渲染了情境, 打破了课堂上教学的时间以及空间限制, 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引申能力, 促使他们能积极地主动阅读、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现代多媒体技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能使语言文字活起来, 快速简单地让小学生进入语文课程文字描述的意境当中, 领略文章的中心主旨, 体会文章中心人物的心理感受, 享受各地人文地理的独特魅力。

(3) 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技术, 现代新兴的网络教学技术成为了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新的认知工具, 能有机结合小学生的思想、认知和动画演示, 结合信息技术和语文教程, 让小学生从传统的相对封闭的教学学习环境中走出来, 利用网络教学中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通过网络检索, 获取各种有效的信息资料, 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既增长了见识, 同时又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小学生通过现代教学技术学习语文知识, 在充分认知后构建属于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 并通过开发想象力和思维模式, 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和思考方式。现代教学还有助于促使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合作的优良学习习惯, 为今后更多样化教育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4)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朗诵能力。要想知识真正地融入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最好的投入就是感情。没有热情地学习小学语文教程, 语言语感的培养计划就是一纸空文。现代教学技术为小学生创建了一种直观具体的语言学习画面, 让小学生通过现代技术的操作切身感受到语言的情境和魅力, 使其真正地融入文字当中, 用心细细体会, 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和朗诵热情。

(5) 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由于小学生阅历和认识能力的不足, 教师在一些专业名词、深度话题的教学讨论上难于真正让小学生理解,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新知识的吸收和教学效率的提高。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 有利于教师自行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接受能力, 结合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创立一种更生动更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 对学生个体的不同给予不同对待, 帮助各个阶段的小学生丰富感性认识。

例如在《虎门销烟》的课文教学时, 教师讲授的重点、难点在于虎门销烟的具体经过以及对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的进一步认识。现代技术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虎门销烟的电视影像放给学生观看, 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画面视觉冲击, 再结合史实资料和历史评价告知学生, 使其尽快进入历史情境, 拉近语言文字与历史画面的距离, 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历史的基础上突破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 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增强历史责任感。

语文现代教学技术管理 篇8

一、容易因单纯追求动感和色彩而忽视学科特点

语文教学的要义在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 认识文本所包含的自然、社会和人文价值, 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改善精神状态, 培养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 树立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和现代文化背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达到比较熟练运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目的。所以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言, 是对语感的培养。不同的语文文本又呈现出各自语言特色和文体特点。 然而, 我们在教学中一向有肢解语言文字的习惯, 不知有多少血肉丰满的优美文章被我们无情或好心地肢解了, 但换来的是学生越来越不会思考和感悟, 是学生对语言和语文的漠视。这种漠视, 一方面使许多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基本兴趣和动力, 另一方面使语文教师承受了来自各个层面的巨大压力, 为了提高语文分数, 殚精竭虑, 他们的种种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被证明是镜中花水中月。这种现象, 在现代教学技术的帮助下未得到根本扭转。课堂上, 栩栩如生的画面和美妙动听的音响, 在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和享受的同时, 可能正在成为图解文字、注脚文字的图腾。一篇形象优美、意蕴丰富、情感复杂的文章, 要把它转换成相应画面, 帮助学生理解与想象的同时, 正好抑制了文本的多维度解读和学生无限可能的想象, 在引导学生体验文本的同时, 使文本呈现出另一种状态的呆板、僵化、模式化和单色调———在色彩缤纷掩盖下的单色调。与之相对应的是, 学生在沉浸于画面和音响的喜悦中, 不知不觉缩减了阅读文本、钻研文字、体验情感的过程, 课堂教学已经很难营造那种适合阅读与感悟的氛围, 或者说教师已无心甚至无力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那种发人深省拍案叫绝的阅读, 那种读好书、阅美文、掩卷沉思, 体味放飞情思的阅读韵致, 那种其乐无穷, 给人以精神愉悦的阅读享受是否为现代教学技术所驱除而渐行渐远? 一种浮躁和欣欣然, 一种视艰苦的学习为轻松的游戏的微妙心态会不会应运而生? 同样, 因为互联网搜索与查阅的方便, 有可能使学生把必须背诵熟记的文字材料视为没有必要而失去背诵的动力, 而诵读恰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二、容易因知识过多容量大而增加学生负担

运用信息技术, 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大量知识和信息, 正是这种传递知识的快速性使语文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 盲目加大知识容量, 而不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 结果学生接受的信息过多, 造成“死机”, 这节课就成了一堂课件演示课, 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情况应该尽量避免。

三、容易忽视师生互动

多媒体语文课件的画面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声音悦耳动听, 对学生的感官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 能够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 某些老师在上课时重用多媒体, 而忽略粉笔和讲解, 也忽视教师的资源, 这样, 教师的自身作用就削弱了。多媒体核心特征是“辅助”, 即辅助教师, 而不是取代教师。只有“人”才有资格做思想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仍是不可缺少的主体,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四、多媒体教学不便于学生回看

教师为了急于完成相关的教学内容, 已经把前面的演示文稿放映过去了, 特别是课堂小结时, 学生不容易看到前面的内容, 不像传统板书那样, 教师的板书提纲就在黑板上, 可以边看老师总结, 边和前面学习的内容实现链接。所以, 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 对一些重要的内容仍然需要教师板书, 以便学生记笔记和复习之用, 切忌在多媒体教学中以白板取代黑板。

语文现代教学技术管理 篇9

一、趣味导入, 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新颖巧妙、趣味十足, 自然可以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热情,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样的教学自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起来, 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 学生就不以为苦, 从中获得乐趣。”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综合信息处理功能, 可以将单一枯燥的文字信息转换成形象直观的图片、优美动听的音乐及精彩纷呈的视频, 这样改变了以往手段的单一、氛围的枯燥, 实现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与调动, 更加切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与认知规律, 能够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热情, 从而使学生主动地投身于教学活动中。

例如, 在学习《观潮》一课时, 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 并配以悠扬的背景音乐, 这样的教学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 学生所看到的、听到的都是那么新鲜有趣, 这样的导入更加具有趣味性与艺术性, 从而使学生带着饱满的学习热情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创设情境, 主动学习

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可以将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寓于生动的场景与丰富的活动中, 这样更能增强教学本身的趣味性与形象性, 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探究热情, 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探究, 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形成过程, 达到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提高, 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创造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 利用多种感官刺激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 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主动学习。

学生积极地调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来进行主动学习, 这样知识就不再只是经由教师单向地传向学生,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之中, 而是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这样的教学才能成为有效教学。

三、自主探究, 互动教学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 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已无法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 教师应树立生本教学观, 引导学生展开互动学习, 自主学习,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的主人, 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与信息, 能够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探究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立足于教材的开发与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的教要让步于学生的学, 为学生的学服务,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为师生的互动探究提供学习平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收集相关的图片等资料, 指导学生在课上围绕着信息技术手段所呈现的各种信息来展开主动探究。这样的教学没有了被动接受、机械灌输, 学生展开主动探究, 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而达到了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构建, 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使教学成为师生多向交流与互动的平台。

四、趣味结尾, 引发想象

结尾不仅是此节所学内容的小结, 更是后继学习的开端, 是延伸学生认知, 拓宽学生思维的新起点。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结尾艺术, 要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特殊功效在总结本节内容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 由教材引向生活, 引起学生无限的想象与联想, 让学生将文本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实现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学习。

例如, 在学习《坐井观天》这一课时, 在结尾部分, 我利用电子白板故意将最后一幅图画设计成空白, 并画上大大的问号, 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 来想象结尾, 用笔画出最后一幅图。这样的结尾具有很强的启发性、现实性与趣味性, 对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在学生认真阅读本文并展开想象的基础之上, 更具开放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独特的思维方式, 会想象出更多不同的结尾, 用笔来画出具有个性特点的图画。

语文现代教学技术管理 篇10

一、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在传统教育环境下, 教科书和“教参”是教师教学的“规条”和“法典”。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总是扮演着知识的“传播者”、“讲述人”和学习活动中的“领导者”的角色。而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设计者”和“合作者”, 教师不再只是传授书本知识, 而是越来越多地把重点放在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上。这就对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了具备方便、快捷、丰富多彩的海量信息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无论是教材教法研究, 还是致力于提高驾驭课堂、组织活动的能力, 教师都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得以借鉴、交流、提高。因此,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比如:我校语文组开展的以年级为单位、每位语文教师参与的“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比赛, 就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一次有益尝试。教师们在网络上查找大量的教学资源, 认真进行分析、比较、筛选, 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可用的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创新, 从而使这次教学观摩比赛亮点频出, 异彩纷呈, 进而达到了提升教师业务素质、锻炼教师队伍的目的。

二、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新课程理念强调, 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 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进行传递, 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 形成、充实或改造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如何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成为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设计者”和“合作者”的首要任务。传统教学的模式是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单调乏味的理性活动, 缺失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现代信息技术, 使课堂生动活泼且充满现代科技的味道。教师可以运用包括音乐、文学、戏剧、美术等各种手段构成形象、生动、直观的画面, 把动画、图表、教具与讲授、表演、实践等结合起来, 组成可供选择的合理教学方式, 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融为一体, 这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更乐于接受。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某一学科某一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试验,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对他们的个性发展很有帮助。比如:我校语文组开展的“大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设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国小说艺术”小组、“相声与社会”小组、“流行歌曲的魅力”小组、“生活中的广告”小组、“啄木鸟行动”小组, 等等。在小组活动中, 学生们不仅活用了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而且开拓了生活和知识视野, 真正感觉到语文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融合, 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其中, “啄木鸟行动”小组给区市容管理委员会提出的建议被采纳, 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三、现代信息技术为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拓展了无限的空间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普及, 尤其是互联网与校园网的接轨, 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更丰富的资源。在以“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重视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重视知识与能力整合”、“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视师生平等对话和沟通,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 开发课程资源”为特征的语文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创生出许多语文课堂新模式:情景探究模式、发现教学模式、层次教学模式、自主教学模式、模拟教学模式、交互教学模式、开放教学模式, 等等。这些崭新的语文教学模式虽然大多有待完善优化, 但各有千秋,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对探索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无疑是有益的尝试。目前, 我校语文组正在探索“在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新模式。我们充分利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www.cbern.gov.cn) 平台和学校班级的FTP平台, 把两课时的写作课分为两部分:阅读课和练笔课。阅读课上, 针对学生课外阅读量小、掌握写作材料少、习作文体不明等弱点, 及时进行教师指导下的大量相关对比性阅读, 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时效性。练笔课上, 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布置, 在规定的时间内 (通常是40分钟) 当堂完成, 并把习作上传到班级的FTP上。学生习作的评价与修改,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即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班级的FTP平台上对某位同学的习作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学生看到这些评价和修改意见后, 再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教师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 把每次选出的优秀作文放在“学生习作精品区”中, 让大家共享。这种写作的新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 虽亟待完善和提高, 但在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课堂写作的时效性上效果不错。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得好, 则会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利用不好, 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虽然现代信息技术为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创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但还有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这些身处基础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首先, 作为文化课教师, 大部分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不高, 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有限。如何把文化课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融合, 制作出高水平的教学应用软件, 目前还不是单凭时间和精力就能解决的问题。其次, 语文学科的独有魅力———语言的形象性、文学作品形象理解的多样性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现阶段,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比如:文学名著的欣赏用放映电影、电视剧的相关片段替代;诗词中的意境用某些现成的图片来明示, 等等) , 对激发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所谓“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悄然动容, 视通万里”) 的利弊得失还有待实践检验。最后, 大语文教学理念、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衔接与融合的途径和方法问题, 以及如何通过改革现有的考查评价机制来反映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等, 这些问题涉及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层次问题, 还有待专家们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语文现代教学技术管理 篇11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语文媒体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模式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忽视学生作为学的主体的方面。教师往往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学生也一味地依赖老师的讲解,缺乏主观能动性。老师认为将正确的结论从头至尾灌输给学生就是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也以为把老师教的内容记住就万事大吉了。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知过程,是学生个体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精神财富的过程,离开了学生自身这个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教师任何主观的注入或灌输都是徒劳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现今教师树立全新教育理念的关键。但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离不开老师的点拨及各种教学媒体的帮助的,那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综合运用,目的就在于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效各异的学习材料,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这些感官的作用,让学生在这种立体刺激下强化自己的认知能力。这种多媒体的运用,不但避免了以往课堂的单调、呆板,而且使学生的注意对象始终处于新颖丰富、变化的动态中,从而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现代媒体参与性的功能,通过对事物、具体场面的创设和刺激,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高二下学期语文课分两种类型,一是小说,二是戏剧。我们可以在课前寻找一些影视资料,先让学生有个视觉的感受。如小说《林黛玉进贾府》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楼梦》的片断,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以加快学生的感知和理解的进程,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又如《茶馆》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茶馆》录像片断,使学生形象、具体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茶馆”的兴衰,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对学生进一步充分理解这篇课文提供了很大帮助;反之,如果仅采用传统的提问、讲解方法,不仅不够具体、形象,而且方法简单、枯燥,学生不易理解不说,也容易失去兴趣。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

高中语文说明文的教学内容多以科技文为主,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学生疲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等方面的限制,直接展示各种事物的现象,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地把内容教给学生,使抽象的概念、原理、定理、变化过程具体化、形象化;能使学生对课本的重点、难点通过具体材料的感知,直奔中心,分散难点。例如,高一年下学期语文课《南州六月荔枝丹》和《神奇的极光》,教师可以网上下载一些新鲜的荔枝图片和极光图片,使学生很快地了解南方水果荔枝的样子和“极光”这一概念,并对新鲜荔枝的形貌和“极光”的形色状有个直观的认识,对课文涉及的内容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也使得信息闭塞的学生开拓眼界、增长知识。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就使教材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并能有效地缩减教学时间,减轻师生的疲劳程度,提高教學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发挥现代媒体的生动、形象和感染力强等长处,给学生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以欣赏、了解诗歌、散文作品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的讲解比较空洞、枯燥,缺乏艺术气氛,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录音机播放朗读带,并用多媒体微机播放一些诗歌里面出现的物象(诗歌中的意象),物象的展示和美妙的音乐,使学生如同步入诗歌的意境一般,去领略诗歌中的诗意。通过多媒体微机的教学,不仅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课堂教学情境的优化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Flash、Realplay、PowerPoint等的图画式多媒体,使课文的情境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分析、记忆和掌握。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会说“难以理解”课文内容,主要是由于“难以想象”情境造成的,从思维方面来看,关键在于严重地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图画式多媒体恰好能帮助学生再现形象,从而准确甚至深入理解。如高一上册中的《我的空中楼阁》一文,象“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等优美形象,在细细品味语言文字之后,再出现相关画面或FLASH,使语文文字的描述变得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让一些不能很好地再现画面的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让那些已理解句子含义的学生的印象更深刻。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愉悦中感受了美文的情境,身心受到陶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会更深一层。

总之,充分利用音、像一体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对促进和推动高中各学科教学的优化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习环境应该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也就是说,在充分的技术环境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应用技术,而不是让学生经常看教师的操作、看教师的表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利用各种技术进行学习,尤其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才可能真正学会利用这些技术。按照这种观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应受到过于严格的控制,而是尽力开发和利用学校的一切可用资源让学生用于学习,让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支持和促进每个学生学习的完美场所。

语文现代教学技术管理 篇12

一、营造愉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习的动力, 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兴趣是在外界刺激下对认知对象所产生的主观认可。因此,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需要借助外部手段, 为学生营造出愉悦的教学氛围, 以激起学生乐学的主观意愿, 从而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不再是传统教学中单一的信息传递与枯燥而机械的教学, 而是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情境, 营造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置身于宽松而愉悦的教学氛围中, 自然就可以感受到身心的放松与自在, 进而激起强烈学习的主观意愿, 想学, 乐学, 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如在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时,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大多采用语言描述的方法, 机械地分析课文, 使得教学枯燥无味、呆板沉闷。而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 可使枯燥呆板的教学得以根本改观。这样, 学生所见是直观的图片与逼真的画面, 所听是优美的语言与动听的音乐, 可以愉悦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教学中洋溢的是欢快的气息, 可将学生带入直观而优美的教学情境之中, 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 以往教学只是就文字来进行程序化的条分缕析, 教学枯燥,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 以生动的图片、动听的音乐来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的意境,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言之美、情感之深, 这样的教学是愉悦的, 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更能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二、丰富教学内容, 开发生本教学资源

传统教学中教材是经典、权威, 教学不敢越雷池半步, 只是局限于教材封闭而狭小的空间里。这并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学习即生活教育理念的实施, 将教学引向宽广的生活, 带领学生走进更宽广的学习领域, 这样更加有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在以往的教学中, 因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教师往往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无限的教学资源引入教学之中。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所难以逾越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 实现以教材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重组, 开发生本课程教学资源, 打破教材的封闭空间, 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这样更能体现语文学科丰富的内涵, 丰富教学内容, 带着学生走向宽广的生活空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基本语言知识点的掌握, 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与学习习惯的养成, 可以实现语文学科提升情感、陶冶性情, 丰富体验的学科功效。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 我们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将关于桂林山水的图片、照片、视频等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教学不再是就文本本身的枯燥阅读与分析, 而是引入图片、音频与视频等, 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现文本所描绘的景与情。这样的教学才能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 才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走进语文殿堂。

三、创设有效情境, 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新课改下重要的阅读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信息并不是附于文字之外, 而是需要学生深入体会与感受的。而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 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 获取信息的方式直接来自于直观的事物与形象的情境, 因此往往难以理解文字背后包含的深层含义。所以, 教师要想加深学生的理解, 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就要想方设法将静止、枯燥的文字转换成学生直观的事物或是场景, 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中获取丰富而直接的信息, 才能将文本与生活结合起来, 展开深入的思考, 才能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才能将静止的文字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实物与场景, 才能让学生通过文字来体会更深层的含义, 以产生更多的不同见解与感受, 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如在学习《桥》这一课时, 如果只是让学生来阅读文字, 学生往往难以体会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浓厚情感。为此, 我们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为学生创设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入情入境, 将文中所描绘的景象, 所包含的情感转化成真实感人的画面与壮丽雄厚的音乐, 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这样更能以此为桥梁, 搭建起通往文本的桥梁。学生如临其境, 更能深刻地感受与理解, 产生浓厚的情感, 产生不同的见解, 从而更能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水平, 使得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 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总之,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中, 可以打破原本封闭而枯燥的教学模式, 营造出愉悦的教学氛围, 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将教学引入宽广的生活, 实现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将学生带入文本所描绘的优美情境之中, 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情境性与艺术性, 推进语文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已广泛渗透于各个领域, 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 符合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可以构建愉悦的氛围, 开发生本教学资源, 创设丰富的情境, 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愉悦氛围,生本资源,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纪延伟.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31) .

[2]贡嘎.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运用[J].新课程:小学版, 2010 (12) .

上一篇:中小学校园的安全管理下一篇:农村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