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现代媒介素质教育模式论文

2024-08-24

语文现代媒介素质教育模式论文(精选12篇)

语文现代媒介素质教育模式论文 篇1

语文现代媒介素质教育模式论文

在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主体途径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首先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语言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等内容。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以大学语文为核心,构建人文素质教育新平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有效利用和控制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创建素质教育互动场景,创设网络教学环境的实践性分析,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素质教育互动模式的可行性。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课堂教学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就是利用数字处理和视听技术,以计算机为中心,按照教学设计,将文字、语音、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以实现对教学材料的存储、传递、加工、转换和检索的一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这种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的教学手段,改变了长期以来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式,而逐步转化为以课堂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们将多媒体手段科学地运用于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同时注意消除隐藏的弊端,在创建人文素质教育场景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坚持适度原则,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并重,利用多媒体课件拓展语文课堂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让教师节省板书时间,讲授更多的教学内容,但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的方式和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板书、授课中独具个性的语言和情感表达等传统的综合性的信息传递方式有较大差别,若控制不好,容易造成一方面课堂教学信息量过大,学生难以做笔记,另一方面,教师也难以精确掌握学生的思维强度,导致讲课节奏过快,致使学生精力不集中,影响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运用现代多媒体课件辅助授课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多媒体直观的表达手段和传达方法,巧妙解说和强调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课件的制作上,应当从教学目标出发,通过对教材的细致分析,找出教师授课或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构思、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在使用中,应当注重与传统的教学模式配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注意将教学时间更多地分配于重点内容的详细讲解分析上,严格控制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和用时,避免以课件为中心的多媒体课件的滥用和误用。

以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的课堂教学为例,在《孔子孟子与儒学》一讲中,孔子有关君子“杀生以成仁”的观念是学习的重点之一,因此教师重点选取了电影《孔子》中孔子在宋国境内遭司马桓s威胁,以及在前往楚国的路上被乱兵围困,断粮七天,孔子却照样讲学、弹琴唱歌的片段,来凸显孔子躬身实践“仁”的理想的圣人形象,整个放映时间不超过7分钟,长短适度,既起到强化作用,又没有喧宾夺主,淡化教师的讲解。而在这一讲中,孔子有关“中庸”的思想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便选取了电影《孔子》中有关孔子和南子会面的片段,通过孔子对声名狼藉的南子有礼有节的态度,表达“中庸”之“过犹不及”的涵义。这种活生生的画面比传统的教学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同时因为视觉冲击而印象深刻,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师还应当通过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变抽象为具体的特点,拓展大学语文课堂的广度和深度。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和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应注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并在设计课件时体现各种策略间的差异,从而真正体现人文性。

如在讲述《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时,教师可以从诗歌的特性出发来设计课件,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现代诗歌《错误》的诗意,设计出符合该诗“闺怨”主题的江南、莲花、柳絮、寂寞的城、黄昏的青石街道、紧掩的窗扉、穿城而去的骑马人等富有诗意的画面和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从课件中的画面和动画总结出“闺怨”这一主题,并由此自然过渡到对《君子于役》的讲解,加深对该诗中原本简朴的语句“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蕴含的诗境的理解。这种形式和内容结合紧密、突出重点的设计,遵循了建构主义的基本学习原理,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同时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课件的科学性。针对学生认知过程四个重要节点,即“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设计直观感知―――讨论关键问题―――整理思路―――拓展阅读四个板块,并通过课件进行强化,使学生明晰学习目标和方向,主动配合学习,从而实现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真正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二、坚持实效性原则,有针对性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创造立体学习情境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靠诵读和板书来补充课本外的重要材料,一方面学生可能无法仅仅通过“听”来理解,另一方面,由于课堂时间限制,补充难以完成。多媒体课件所具有的快速便捷的信息传递特点弥补了这个缺陷,它能最大限度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必要的补充材料,极大地扩大了课堂容量,使学生通过信息风暴的方式更全方位地理解课文。为此,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接受心理的特点,利用多媒体不受时空、微观和宏观的限制和集成性的优势,通过文字表述、图像演示、音乐渲染、动画模拟,凭借其图、文、音、像并茂,色彩逼真、形象生动,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信息的获取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以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教学为例,在《离骚》的讲述中,该校教师广泛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在作者传记部分,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介绍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于传记中描写的屈原的身世和性格、政治经历和结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同时体会到其“九死其犹未悔”的理想主义作风,为之后理解其思想打下较好的基础。在相关作品部分,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课本中未收录的.《橘颂》展示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屈原从小便追求的“独立不迁”的性格的形成过程,更深刻地理解他成年之后的政治作为。在后世评价部分,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引用了唐代诗人文秀的诗《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通过这首诗引导学生了解后世对屈原的评价,激发学生思考屈原悲剧产生的原因,不仅使教学更加立体,而且也促进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课文之外的深层次问题。在作者画像部分。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屈原的画像《屈子行吟图》,有助于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对屈原的直观印象,使屈原由一个概念变成一个具体的人。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形成诗文意境图。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一般是通过文字叙述的途径去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美感,但这种途径常常因为学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薄弱或差异而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实物实景图的形式,将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富于诗意的优美画境。如在讲述道家思想时,可以向学生展示以《寻隐者不遇》诗歌为主题的画作,通过诗画的结合,使学生对道家那种闲散、自然的生存方式216《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高校德育理论与实践探索论卷(十三)产生直观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道家文化的理解。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音频文件的作用。现代医学早已证明,声波具有能改变人的脑波运动的作用。当人体律动与乐曲产生共鸣时,就会激活大脑贮存的各种信息,记忆就会因此得到加强和深化。比如,在讲述道家的自然观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传统民乐《高山流水》,使学生通过音乐的刺激,去联想那种身处自然的心境,从而更好地理解道家思想。教师还应该发挥视频文件的作用。视频文件因为是视觉和听觉的联动,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留下更深的印象。比如,在讲解孔子时,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较多地采用了播放电影《孔子》的片段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孔子作为“圣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理解。

三、坚持创造性原则,利用制作课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

由于多媒体课件的现代性特点,目前,许多课件的最终制作都是依赖较为专业的多媒体操作人员,但他们往往欠缺对教学工作的认知和了解,对教学内容和重、难点体会不深,多从技术性的角度出发制作课件,很难完整体现和反映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思想,因此制作出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可见,只有根据教材内容和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目标,并针对目标制作的课件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才真正具有实用性,也才能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大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中,应当大力提倡教师自己编写制作多媒体课件,既有助于教师精通语文专业知识,熟悉教学规律,熟知课程标准及目标要求,又能促使教师更多地和学生交流,更加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便于因材施教切中重点、难点、疑点,还可及时获知反馈信息。为此,要鼓励教师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在钻研语文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实际拟定教学目标设计教法的基础上,选择、制作精当的多媒体课件以备课堂运用。同时我们还大力提倡提高课件制作的效率和利用率,在保持教师教学内容的连续性的同时,注意保持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还应当注重多媒体课件内含元素的艺术审美功能。要鼓励教师加强自身艺术修养,在多媒体课件结构中尽量注重丰富的视觉、听觉和视听动感元素,以美的图画、美的音乐,配合完美的构设、艺术的衔接、妥帖的节奏,从美学角度出发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尽量避免单纯强调系统严肃、理性和逻辑。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审美观点出发,使学生在艺术和谐的情景中激发起情感,从中获得审美经验感受,启发学生的美感及追求,使学生的情感更丰富,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以提高。我们相信,这将有利于为学生奠定艺术审美的素质基础。

语文现代媒介素质教育模式论文 篇2

一.巧用现代媒介, 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集图像、声音、文字为一体, 可以化繁为简、化静为动, 化难为易,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催生学生的语文情感, 有着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作用。教师要围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巧用现代媒介,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求知欲, 用“生动活泼、宽松愉悦”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互动探究, 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读书写作能力, 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得以提升。笔者在教学中, 注重运用现代媒介创设学生乐学情境, 调动学生情感, 陶冶学生情感, 满足学习需求。注重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用生动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 用快捷的方法增加课堂教学内容, 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笔者在教学古诗《观沧海》一课时, 为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我在课前收集了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朗诵的诗配画《观沧海》影像, 在课堂上进行播放, 朗诵者那雄浑的声音与精彩的画面融为一体, 学生们好象置身于当时的情景之中, 面对浩瀚的沧海, 体会品味大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博大胸怀和理想信念, 在他们兴趣正浓, 思维正活之际, 我让学生朗读课文, 回答问题, 学生披情入境, 学习兴趣极浓。

二.利用现代媒介, 突破重点难点, 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 他们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 在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要因势利导, 充分发挥多媒体在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方面的功能与效用, 通过慢放、定格、预览等方法, 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 使一些烦燥的内容形象化, 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形象思维, 把学生急于想知道、想了解的问题讲深讲透, 使学生尽快懂得知识的来龙去脉。如, 笔者在教学《看云识天气》这篇科普类说明文时, 由于学生生活阅历不够丰富, 抽象思维不够全面, 对天文知识了解不多, 说明类文章学生不感兴趣的特点, 尽管作者费了许多笔墨分别描述了各种云的形态, 介绍多种云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 但一个个生疏、生硬、生僻的气象名词, 专业术语, 让许多学生存有畏难情绪。这时, 现代媒体的作用就能显示出来, 笔者通过网络途径收集了课文中介绍的不同种类的云, 并把查找到相应的云图片, 配以简要的文字, 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展示, 让学生边看课件, 边读课文, 使学生对每种云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对学习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对文章的写法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运用现代媒介, 扩大教学容量, 提高课堂教学的多样性

语文现代媒介素质教育模式论文 篇3

【关键词】多媒介语境;语文教育;教学方法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多媒体等教学技术的重要性,纷纷将其应用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之中。下文,将对多媒介语境背景下的现代中职学校语文教育问题进行简单研究,同时对于怎样解决中职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将多媒介运用到其中做出了相应的阐释。

一、多媒介语境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影响

(一)多媒介语境能够使得中职语文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中职语文教师将多媒介教学手段、融入到语文课堂之中,能够使得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容易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介将一些比较抽象的语文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通过ppt图片、教学视频、音频等等,让学生能够具体感知,从而能够使得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开发创造力,真正意义上领悟到学习语文的真谛所在。视频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最直观的基础上感悟语文知识,也能很好地活跃语文课堂氛围。

(二)将多媒介语境运用到中职语文教学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中引入多媒介语境,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加语文教学的各项实践活动,使得语文教学的氛围能够更加活跃,让学生能够在一种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高中职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多媒介语境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中职学生跟普通全日制高中或是大学的学生不同,其语文基础一般都比较薄弱,对待语文的学习兴趣也不是很高。并且在这些学生心中,他们学习并不是为了获取多高的文凭,而是为了以后的工作获取相应的技能。因而很多学生对于中职语文的学习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再加上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太过呆板无趣,使得学生对待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语文教师的教学进度也得不到保证。多媒介教学语境的运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通过比较有趣的图片和视频的呈现,使得其能够发自内心的提高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跟老师进行交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的状态。

二、多媒介语境下中职语文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

中职语文教学在多媒介语境下,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深入挖掘多媒体对于语文教学的作用。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介进行生动的音频教学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听的过程之中掌握语文课文的主题和思想感情,从倾听中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也能从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再讲解一些优美文章时,在课堂中引入音频,让学生聆听文章的韵味以及其中的美妙。

(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充分运用形象的图片进行教学

多媒介语境下的图片教学能够让语文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能够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时候,对应教师给出的图片进行丰富的联想,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雨中登泰山》一文当中,大部分学生可能没有亲自去游览过泰山,对泰山的整体印象不够清晰,自然在学生的心中不会知道在雨中登泰山是怎样一种感觉,所以对于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不够到位。然而,假如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能够在ppt课件中插入几张泰山的图片,给同学们展示出泰山在雨中的具体形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联想,体验在雨中登泰山的具体感受,从而更容易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而多媒介语境下的图片教学相比传统的老师用纸质图片像同学展示更为直观和形象也比较方便。综上可以看出,运用多媒介语境下的图片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语文教学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明朗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中职语文教学应该充分运用视频进行讲解,活跃课堂氛围

视频教学是所有多媒介语境中最为形象具体的技术,它将声音、图片文字融于一体,能够让中职学生最为直观地感受到视频所要表达的意境,同时也能清晰把握文章所展现出来的场景和人物,更加容易清楚文章的脉络结构。例如在学习《雷雨》的时候,教师通过视频的播放,不仅仅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对人物形成深刻的印象,更加能够通过观察视频中人物的对话,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视频教学的优点可见一斑,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运用。

结束语:

多媒介语境的背景之下,中职语文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到教学之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此形势之下,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中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在ppt中插入图片、视频、音频等等,让课堂变得轻松自在,使得学生能够在一种比较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峰.浅析多手段、多媒介历史教学法的应用[J].新课程.2011(01)

[2]刘双红,吴晓杰.文化在多媒介互交中产生新的文本意义[J].河南理工大学报.2011(02)

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模式 篇4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

创业教育是解决高校就业的突破口,更是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措施。

在国内,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各高校已广泛得到共识,已普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创业教育教学方法陈腐、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创业教育手段单一等等,创业教育的效率和效果亟待提高。

现代秘书应具有一定的媒介素养 篇5

口李谋冠

秘书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职业。现代秘书由于其服务对象的重要性和自身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在我国党政机关的公务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秘书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处理好与各部门、各有关人员的关系,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从传播学的观点来看,信息传播占据了秘书工作中的重要方面——“秘书工作是一种以处理信息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脑力型职业”。在某种程度上,信息传播水平的高低和好坏往往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党政机关秘书工作的成败。党政机关的秘书在党和政府信息组织传播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自下而上传播的过程中,扮演着或隐或显的把关人角色,往往对党政领导能否接触到、接触哪些信息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党政机关秘书的媒介素养,在媒介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具有“媒介素养体现执政水平”的独特意义。

在当今的媒介化社会中,党政机关的秘书具备相应的媒介素养,既可以为党政领导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信息支持,又可以为党政领导与社会之间架设起一个畅通的沟通桥梁。媒介素养是指媒介使用者科学认知和使用媒介的能力,它包括三个主要环节:接触媒介、解读媒介、利用媒介。党政机关秘书的媒介素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正确认知媒介属性的能力。在机关日常工作实践中,尤其是在媒介对党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的舆论监督时,不能怕、不能躲、更不能压,坚决防止出现“封、捂、堵、压、瞒”的情况。既要防止对媒介的神圣化和无原则的推崇,又要和妖魔化媒介的不良倾向作斗争,紧紧抓住党政机关在媒介使用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牢牢把握媒介的工具性这个根本属性,正确面对并合理利用媒介,提高媒介管理能力,让新媒体成为党政机关阳光透明运行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譬如,各地纷纷开通政府微博,利用微博这一全新的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政务公开活动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获取媒介信息的能力。比如,党政机关的秘书可以通过微博的“关注”、“收听”等功能,随时随地获取相关社会群体的各种利益诉求和表达,掌握社会舆论动态和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从而紧紧扣住社会运行的脉搏。

(三)解读媒介信息的能力。既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主流媒介获取信息,更要重视以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和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工具等网络新媒介,通过它们敏锐体察大众的关注热点和思想动态,正确解读媒介所传达和体现出来的社会信息,从而形成对整个社会动态的准确把握,提高党政机关的行政效率和执行力。

(四)提高传播信息和引导信息的能力。党政机构网站建设、政务公开制度等,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传播信息和引导信息的重视。以党政机关的政务微博为例,通过“发布”功能发布社会关注的内容;通过“转发”功能转发民众关注的信息;通过“关注”功能,做人民群众微博的“粉丝”,随时收听群众的微博“广播”;通过“评价”功能,关注社会动向和热点信息,拉近与人民群众的心理距离,从而在无形中有效组织并引导社会舆论。

总之,党政机关的秘书必须明确秘书工作辅助性的性质,全面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这是新形势对秘书人员的新要求,也是党政机关领导和广大群众对秘书的殷切期望,更是做好秘书工作的必然选择。

现代教育技术语文课堂的论文 篇6

然而,一节高效率的课堂,除了要有精彩的教案设计,扎实的教学功底,幽默的教学语言之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应用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使课堂内容丰富生动,而且可以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关键词:

教育技术 高效课堂 作用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技术上的革新,连教育也不例外。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张嘴,再加其它单调的辅助手段——一块小黑板、一幅挂图,使课文里的抽象内容、情感、意境很难表达出来,导致课堂气氛较易沉闷,学生听起来乏味,学起来枯燥,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堂效率很难提高,久而久之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的课堂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加入而变得有声,有形,丰富多彩,趣味盎然。

现代教育技术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思维,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课堂的诱惑力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开好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文字化的教学内容以生动具体的影像声形并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开头便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授《黄河颂》一文时,老师可以一边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一边播放黄河壶口瀑布等风景图片。

通过声音和画面的渲染来营造强烈的气势来感染学生,渲染课堂气氛,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让这种教学设计以一种轻松、舒缓的方式创造出优美的情境,引起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有效导入新课。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的愉悦度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不仅可以把简单单调的文字变成生动有趣的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配以适当的音乐,华丽的`影片,让学生获得最直观的感受,从而营造出一个轻松而愉快的课堂氛围,让语文课堂更有效。

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精心制作两组不同的紫藤萝画面,让学生直接感知代表两种不同命运的紫藤萝,同时以《命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边听边看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紫藤萝花的旺盛与作者内心凄凉的矛盾,进而真正理解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这样,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单纯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人类生活,然后再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从而促进和启发学生思考。

例如在教授《蜀道难》一课时,因为我们的学生长期居住在平原,他们很难想象出诗歌中描绘的那些奇异险峻的高山。

于是,老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播放几组有关蜀道险陡的图片,通过这些直观的画面,不仅使学生对于作者在诗歌中使用奇异想象描绘高山有了了解,也使他们感受了整首诗歌蕴含的意境,从而更好的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力

恰当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众多的实践能力中,观察能力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方面、多层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切实提高实践能力。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教师要教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参与、乐参与、会参与。

切实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以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获取知识过程与途径的意识,发展学生个性。

六、总结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极大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扩充教育的内容资源。

同时,它还可以创设一种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丰富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迅速提高,使学生真真正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但是,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只能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切不可让生动的画面诱惑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偏离了学习的方向。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制作、使用,努力让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作者:周飞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语文现代媒介素质教育模式论文 篇7

关键词:媒介素养;必然要求;探索;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5-035-01

一、媒介素养的概念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反应能力。这里的“媒介信息”包括了我们所见、所听、所读的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音乐、广告、互联网、电子游戏、手机等,非常广泛。我觉得媒介素养是一种综合文化素养,是传统素养能力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除听、说、读、写能力外,还包括批判性地观看、收听并解读影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广告等媒介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

二、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时代的必然要求

现在学生接触语文材料的方式已经从单纯的文本资料,过渡到电视、网络。网络、电视始终是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工具,是学生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但初中学生知识水平较低,心智发育也不成熟,对媒介本质一无所知或所知甚少时,对信息内容的正误、优劣缺乏应有的判断力,无法解读出信息发布的背景、目的、意图等深层次内涵,就容易受控于媒介信息。因此,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时代的必然要求。

三、媒介素养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尝试

1.在日常教学中,创设环境,加强学生对媒介的认识

在日常教学中,可采取立体教学,把报纸、网络、电视媒介结合起来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加深学生对媒介的认识与了解。

《新闻两则》是初中阶段接触到的最典型的报纸媒介,教学时,可让学生带一份报纸。课堂上,让学生利用老师讲授的知识去分析报上新闻,这样既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新闻的兴趣,也让学生更了解新闻、报纸媒体,在读报、读新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学习学生比较陌生的课文时,可找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观看,建立与文本之间的共同经验,然后才进行课文的学习。例如,学《观潮》之前,可利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的视频《浙江钱塘探潮——钱塘江“八月十八潮”的壮观奇景》。在学习名著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观看影片,在阅读文本时,与影片进行比较,这样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对人物、情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多种媒体对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对媒介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媒介的思辨能力

平时的教学,要注意把课文内容与一些时事热点联系起来。讲《藤野先生》时,可联系到日本地震,联系中国的电视、报纸、网络热播的“抢盐”事件,引导学生在面对新闻报道时,善于思考,善于分辨,作出最理智的选择。

在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活动《我也追星》这个专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你觉得你查找到的资料全都是真实的吗?”很多学生肯定都会说:“不一定。有很多可能是明星为了提高知名度、关注度而进行的‘炒作’”。可以抓住这个契机,给学生警示:无论面对任何的信息,都要保持思辨的思维,认真分析现象后面的实质,要做一位理智接受者。

提高学生对媒介的思辨能力,是最重要却也是难度最大的。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在这一方面更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抓住生活与课本的契合点,及时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辨别能力。

3.走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对媒介的使用能力

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的时候,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待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好资料后,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可做成图片展、也可做成了手抄报的形式,可以进行powerpoint的制作与展示,也可以用DV机把对母亲的采访摄录了下来,还可以把自己想对妈妈说的话用录音机录了下来。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媒介的使用能力。

社会的发展对当代人提出了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媒介素养;对教育提出了适应时代的新内容—媒介素养教育;为中学语文教学适应时代需要指出了新的思路—将媒介素养教育引入中学语文教学之中。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师而言,媒介素养教育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做媒介素养教育与语文课程结合的思索者、探究者。

参考资料

[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S].

[2] 张艳秋.国外媒介教育发展探析[J].国际新闻界,2005,2.

语文现代媒介素质教育模式论文 篇8

开发现代教育新技术创建新型教学模式

本文结合普通高校教学实际需要,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依托信息技术为平台,论述了开发现代教育新技术,创建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并就如何运用教学新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作 者:张冰梦  作者单位:湘南学院,教务处,湖南,郴州,423000 刊 名:学理论 英文刊名:THEORY LEARNING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0-058 关键词:教育   新技术   教学模式  

语文现代媒介素质教育模式论文 篇9

二、运用交互媒体———计算机,增强兴趣能力

视听媒体在教学信息传播过程中,都只能是单向传播,只可称为“单向媒体“,但是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需要在教学的传者和受者之间建起一个双向通道,使教师和学生处在积极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形态之中。计算机作为一种高度交互的媒体,方兴未艾,它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把学生朗读、复述、口头回答、口头作文、讲演的内容自然输入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作出分析、判断、综合处理,从语言、语调、语质、语气以及内容诸方面找毛病,加以评判,提出改进措施。再如,计算机软件,大多是通过提供有趣的图像,让学生在做拼图游戏中,寻找字词,填充组词,自然缀文等游戏中学习语文知识,增强语文知识,增强语文能力,而且每一次游戏的结果都通过声音或图像给予反馈强化,由于是直接参与,学生可以在一种活泼轻松的环境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竞争进行学习,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取得十分有效的学习效果。运用计算机作为教学手段,还可唤起注意,诱发兴趣、体味情感(主要通过计算机使学生如临其境,恍闻其声,若见其人,从而加深情感体验)。

三、运用多种媒体组合教学,减负增效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教学要传递越来越多的信息,学生不但要掌握各种知识,更要提高各种能力。因此,必须引进现代科技成果,动用现代教育媒体,使传统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有机结合,各展所长,以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各类现代教育媒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功能与作用,对于解决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现象的问题都具有奇优势,特别是多种媒体结合后其功能更强。教师采用多种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其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教师在处理语文教材时,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化大为小,化宏观为微观,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等方法来表现教学内容,这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传统教育媒体难以讲清的重点和难点,使教育过程既具科学性、先进性,同时又具有深刻性、透彻性。

语文现代媒介素质教育模式论文 篇10

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是指在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各要素的构成方式,反映的是媒介素养教育活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在世界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结合本国国情,创建了极具特色、影响全世界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从文化角度比较研究三国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对于促进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英国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文化保护

从F.R利维斯和丹尼斯·桑普森发表文化批评论著《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为起点[1],“保护主义”就作为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教育理念存在多年。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采取的是一种以“保护主义”为理念的教育模式,即反对大众传媒及其所传播的大众文化,避免年轻人受到有害的大众文化的影响。虽然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在多元化发展的影响下表现出某些“超越保护主义”的特征[2],但是这种存在多年的“保护主义”理念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核心理念是“文化保护”,即保持本国文化传统、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纯正和健康。[3]

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是保护本国传统文化,这与英国悠久的历史以及严谨的学术传统是密不可分的。媒介素养课程形成了双向知识传播,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教学方法,学生也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英国媒介素养教育实行多种教育体制,主要是由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学校三方面组成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已经覆盖学生学习的全部阶段,成为正式教育体系的教学科目。[4]

在这种“文化保护”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英国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比较全面。它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媒介文化批判能力,并且不断扩充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通过“体验式”的课程教学,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局限,引导其正确认识媒介对文化的影响,提高学生对于大众文化的学习、认知能力。

英国媒介素养教育强调“文化保护”的理念,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它既注重学校课程考核又注重社会舆论,[5]形成了双重评价标准,学校课程的考核对象既有课程也有学生、教师。此外,还将社会舆论的影响作为评价标准之一,使得教育评价能够及时反馈,提高媒介素养教育的质量。

二、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文化抵制

与英国有所不同,加拿大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强调“文化抵制”。加拿大对于美国文化的态度十分矛盾,即喜爱美国大众文化又担心美国文化过度渗透。鉴于这种情况,加拿大意识到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性,在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制订了一系列“文化抵制”的政策,积极抵制美国文化的渗透,保护本国的文化主权。在“文化抵制”理念的指导下,加拿大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本国文化。

加拿大的媒介素养教育体制完善,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每年还会举办媒介素养教育学术交流和研讨会。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重视对信息技术、媒介理论和媒介作品的研究,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美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区别。政府颁布媒介素养教育的指导方针,编著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指南;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学校媒介素养教育与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媒介负面文化的免疫力;建立媒介教育组织,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在“文化抵制”理念的影响下,加拿大的教育内容一是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使国民意识到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另一个是培养学生的“认同能力”,通过分析不同的媒介实例,培养学生的媒介批判能力,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三、澳大利亚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文化融合

澳大利亚被认为是当代西方最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的媒介素养教育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多元文化主义”和“共同化主义”的口号下,[6]澳大利亚学者提出了将媒介素养融入各类层次的学科中,推行“文化融合”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国民的跨文化媒介素养,将跨文化传播与教育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国民多元文化意识,提高对文化差异性的认识与批判意识。

澳大利亚“文化融合”的媒介素养教育经历了“自上而下”的发展历程,“从初等教育开始逐渐推广到中等、高等教育等领域。[7]在媒介素养教育发展过程中,澳大利亚政府积极推进媒介素养教育,建立起多层次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结合“文化融合”的教育理念,采用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教育内容,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不同学科中采用多元化、分层次的媒介素养教育,教育内容以实际操作为主。注重对媒介作品的思考和分析,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表达自我。此外,还重视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学习与包容能力,增强学生的媒介认知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澳大利亚的媒介素养教育核心思想是“文化融合”,在这个思想的影响下推行多元化教育,针对不同层次的受众,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媒介文化为中心,重点评估学生分析技巧,强调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与包容,逐渐形成了测量媒介素养的五类、十条标准。[8]通过这一系列独特的评价标准,澳大利亚建立起了完善的评价体系,促进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

四、对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与启示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媒介素养教育,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时间不长。一方面我们既要学习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和经验,另一方面又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走本土化的研究道路,逐步创建出适合我们自己的媒介教育模式。

(一)强化教育理念,以文化建设的高度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实践

英、加、澳三国对于媒介素养教育虽然采取了不同的举措,但是三个国家在实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理念都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主要是从教育学和传播学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但是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是因为我们没有将媒介素养教育上升到文化建设的高度。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因此,我们需要与时俱进,既要保护本国文化,提升自身软实力;也要促进文化融合,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无疑对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规范教育体制,从文化建设角度创新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和价值取向会影响媒介教育体制的选择。英、加、澳三国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不同,他们对于媒介素养教育体制的规定也有所不同。我国要从文化建设角度制定媒介素养教育体系,既要保护本国传统文化,还要具备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意识。要结合本土化的文化特征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此外,媒介素养教育仅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相结合,建立权责明确的教育体系,促进媒介素养教育系统有效地开展,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推进媒介素养教育。

(三)借助不断更新的媒介技术,丰富媒介素养教育内容

大卫·莫利在著述中说过,传播新技术的一个后果就是信息传播媒介正在发生具有深刻影响的变革。在现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9]不断更新的媒介技术增加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新内涵。对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标准和模式的探索,有利于建构真正符合本国实情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10]随着新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对于如何借助网络技术规范网络也成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创新教育评价,从文化建设角度建立合适的评价标准

媒介素养教育评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立媒介素养教育的评价体系时,必须明确教育理念,对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将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既需要通过学校引导学生,也需要与社会舆论相结合,还要注重对教育资源的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同时也要与社会相结合制定评价体系,致力于保持民族的批判自主力和传统文化的独立与繁荣,确立适合本国国情的媒介素养教育评价标准。

英、加、澳三国媒介素养教育针对本国国情,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措施,既反映了其必要性,也反映了多样性的文化态度。英、加、澳三国非常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和推广,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媒介知识的普及与传播,媒介素养教育已经专业化和普及化;媒介素养教育活动主体不仅包括学校和政府,还包括社会工作者、家庭以及媒体工作者;教育内容也分层次多样化,与各国的文化传统和实际情况紧密联系;此外还与媒介技术的发展相结合,利用丰富的技术资源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要在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理论和经验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找出符合自身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与中国政体、价值观和人民需求相适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工作。

[1][2]DavidBuckingham.MediaEducationintheUK:MovingBeyondProtectionism[J].JournalofCommunication,1999:33 -43.

[3][4]韩仁瑞,臧连运.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特色分析与借鉴意义[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7-20.

[5]黄廊,李永军.全球化视野下媒介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8):153-155.

[6][7]潘洁.澳大利亚跨文化媒介素养教育[J].现代传播,2010(9):38-42.

[8]徐永贵,梁启冰.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比较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2):74-76.

语文现代媒介素质教育模式论文 篇11

教学之所以称为一门艺术,是因为课堂教学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展的余地,学生可以像美术家、音乐家、文学家和诗人那样进行艺术创造。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你的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诱人的魅力呢?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使你的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一、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吸引学生,导入课题。

进行新课的学习时,在导入中,枯燥的讲解,或者是煽情的演说,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那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例如教《颐和园》这一课时,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出示颐和园的实景图,让学生身临其境,不由得想进一步了解颐和园:大名园建在哪儿呢?为什么中外游客都喜欢到园内看一看、走一走呢?在学生连连的赞叹声中,在学生好奇的追问中,老师再开始新课的教学。这样生动巧妙地导入课文,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如,《再见了,亲人》这一课,老师可先用CAI课件放映录像片,展示1950年6月份,美帝国主义发动朝鲜战争,中国人民派出优秀儿女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等实况。接着继续展示中朝并肩作战,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的事迹。那么志愿军即将离开朝鲜分批回国,与日夜战斗在一起的朝鲜人民告别时会是一番什么情景呢?这时停止课件放映,而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都急切地想知道当时的情景,那么就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课,而学生则会兴致高涨、聚精会神。

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介绍背景。

学习某些课文,需要了解时代背景,包括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写作时的时代背景。在介绍背景时,要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要注意思想教育的渗透。但是,学生往往容易忽视老师枯燥的介绍方式和没有感染力的介绍语言。即使老师讲解得较详细,也只能让学生产生抽象的认识,而不能有生动的感性的理解和体会,那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能使你的教学如鱼得水,使学生深入了解文章背景,且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学习《詹天佑》这一课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以及詹天佑修路时的.恶劣气候和险恶地势,不如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动可感的画面、文字幻灯片和气候地形的图解,学生就理解得更快,他们能从画面中体会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欺负压迫给詹天佑修路带来的巨大阻力和压力,从而由衷地佩服詹天佑,并感受到他的伟大之处。

三、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课堂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人类生活。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是一篇描写景物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彩图,让学生感知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懂得它“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是镶嵌在祖国大陆南边的一颗明珠”。接着放映一组组彩色幻灯片和动画片,带学生做一次到西沙群岛的假象旅游。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银幕上五彩斑斓的图像,向学生们揭开了海底的奥秘:五光十色的海水,丰富的海产品和岛上旖旎的风光……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热爱祖国宝岛――西沙群岛的激情油然而生。最后用出示两张新闻照片,介绍英雄儿女建设西沙、保卫西沙的生活情景。

这样,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抓住了课文中的形象,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美情操。

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条件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他们个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而来的。在课堂中,恰到好处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老师将从电视录制下来的英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壮烈行为的片断搬到课堂上,同学们全神贯注,被银幕上的英雄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打动,一个个脸上的表情随着屏幕上的情景变得肃然起敬,教室鸦雀无声。

语文现代媒介素质教育模式论文 篇12

现代教育技术

Vol.21 2011年第7期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o.7 2011 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教育的模式研究*

(中央电大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研究院 北京 100120)

【摘要】十年多的探索证明,现代远程教育很好地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逐渐深入,继续教育人群的多元化及需求的多样化趋势给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服务内容的单一化带来了挑战。远程教育学习中心需要在学历教育服务的基础上拓展非学历教育服务以满足社会各类人群不断增长和变化的学习需求。该研究通过多个奥鹏远程教育学习中心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了4种不同的拓展非学历教育的典型模式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教育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远程教育;学习中心;非学历教育拓展;继续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7—0000—0

5范中心建设”项目,评选出了24个国家级示范学习中心,评审标准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就是非学历教育项目的开展情况。这也促成了本研究所探讨的主题: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教育的模式。24个示范学习中心积极探索了基于公共服务体系的、面向社会各类个体学习者和学习型组织提供非学历教育支持服务的模式和机制,并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一 背景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及各级各类机构也积极致力于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构建终身教育环境,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及服务。在这种形势下,学习者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尽管社会对学历教育的需求依然存在,但职业技能教育、社区教育、职业资格认证以及各企业行业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公务员培训等)等非学历教育的需求更加突出。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教育部在2006-2008年实施了“数字化学习港”教改项目,基于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建成了社区、乡镇、企业和行业4种类型的7个示范学习中心,探索了基于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面向各类人群提供继续教育资源及支持服务的模式和机制。与普通学习中心不同,示范学习中心更加强调服务的社会性和大众化,学习中心的内涵得到了延伸。英国开放大学的“学习中心指南”中学习中心的含义是“一种有效的、广泛的提供教育机会、教育资源的方式”也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承建单位可以是办学机构,还可以是企业、行业等等。基于此,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也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积极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整合优质的非学历教育资源,面向城乡社区、企业、行业等各类个体学习者及学习型组织提供教育资源及服务,促进教育公平,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也开始关注远程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问题,探索如何基于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远程非学历教育服务。教育部在2007年启动了“数字化学习示[2][1]

二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负责我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管理与运行,主要依托电大系统建成了1400多个覆盖全国城乡社区的学习中心服务网络,目前合作高校40多所,学历教育学习者40多万。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公共服务体系的技术和服务优势,以终端学习中心为主体,探索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模式和机制,旨在拓展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和内涵,提升服务能力,最终形成可供其它学习中心复制和借鉴的非学历教育拓展的模式和经验,为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参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的市场竞争奠定基础。

通过本研究,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非学历教育拓展模式,首先,拓展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及服务对象范围,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其次,为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的1400多个学习中心提供经验借鉴,推动公共服务体系的整体建设质量和水平,进而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最后,提供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能够为公共服务体系探索促进资源共享、研究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分互认、沟通衔接等问题奠定基础。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

本研究基于文献和对远程教育的优势及特点的正确认

识,调研了远程非学历教育的在国内外的实践情况。文献调研得知,远程非学历教育市场潜力巨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有其特有的优势,包括广域性、实时性、个别化、与双向性以及最为突出的经济性。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教育服务的四种模式,包括远程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承接政府培训服务外包、成为当地的远程教育基地和为企业行业提供员工继续教育咨询及服务。远程职业资格证书教育

同时,缺乏质量监管机制、受传统思想制约、课程资源质量及技术支撑力量薄弱也是制约远程非学历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3]。但不可否认,远程教育作为独立的教育形态,为更大范围的群体提供了多层次、低成本、高质量的学习机会,允许在更大范围内更有效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网络时代,远程教育是各国政府实现终身教育的第一选择,是终身教育系统的主力军[4]。

国内外对于远程非学历教育的关注与日俱增。国内的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2005年就提出了“非学历教育为主,学历教育为辅”的发展思路,发挥技术优势,建成了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的先进的远程教育网络和教学支撑平台,构建了“天地网”合一的网络学习环境,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培训网络,开展全省3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并通过网络教育方式开展公务员培训、心理咨询师培训,以及面向东南亚各国的对外汉语培训等各色培训[5]

。国外在远程非学历教育方面的实践已经比较成熟,有资料显示,国外发达国家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比例是3:1。这些国家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积极引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领域,发展很迅速,且政府在其中发挥了宏观管理的作用,在制定政策法规、启动并管理诸多研究或行动项目(research project or action project)、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开展远程教育共享资源服务、规范教育机构等方面推进远程教育的发展(Rova,i2007)

[6]。

(2)实地考察法

在教育部“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多个奥鹏远程教育学习中心通过市场调研确定学习者需求,进行了非学历教育资源整合和服务的一些有效实践。采用实地考察法,我们对多个非学历教育拓展较好的学习中心进行了调研,内容包括其开展的非学历教育服务项目、基本情况、思路、方法、取得的进展、遇到的困难及采取的解决措施,包括依然还存在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等。

三 研究结果

非学历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研究指出,目前国内非学历项目开展的主要对象是证书培训、行业培训和政府推动的一些培训项目[6]。本研究通过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实践证实了这一点。需要指出的是,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是学习支持服务的终端机构,在开展非学历教育服务拓展的中需要根据学习者及学习型组织的需求整合外部教育资源,基于本学习中心提供技术平台、数字化学习环境及资源、学习过程支持服务等。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各示范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教育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归纳相应模式,提出了

这种模式是采用远程手段进行与职业相关的资格证书教育,包括考前的培训及考试服务。学习者报名之后,基于远程学习的平台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测验、考试等,最终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先后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合作推出动画设计师、心理健康辅导员、营销师等多种国家紧缺型人才培训项目。目前,多所国内外著名院校和机构正在与奥鹏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合作相关项目,如Sun公司的Java培训、新加坡培训与就业项目、澳大利亚TAFE的中国远程学院项目以及清华大学的远程培训项目等。今后公共服务体系还将根据社会需求,持续开发新的远程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培训项目,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培训第一品牌。

需要指出的,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必须要首先调研当地的市场需求,并以此作为根据来选择相应类别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培训项目,为学习者提供从报名、入学、基于学习的平台的学习、考试、领取证书等各个环节的学习过程支持服务。在这种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学习中心如果能够抓准市场需求,容易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突破。承接政府教育培训服务外包(1)模式概述

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本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尤其是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大前提下,政府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的规模越来越大。政府的培训项目也是非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为特定对象开展的培训项目,通常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扶持,比如提供开办经费、提供开业贷款担保、甚至进行收入补贴、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等来扶植教育机构开展特定的非学历培训[6]

。这种模式是指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作为政府的教育培训服务的外包承接单位,学习费用多数由政府负责或者采取学习者与政府费用共担的机制。学习中心在这种模式中可以提供的服务类型很多元,包括提供学习场所、学习设备(计算机)、相关教育教学资源、学习过程支持服务和考试服务等。远程教育学习中心还可以发挥技术优势,将传统的基于面授的培训模式转化为或者局部地转化为基于网络的、远程的、在线的教育培训模式,提升继续教育培训的覆盖面及培训质量,这对于一些政府的量大面广的培训尤其适用。

(2)相关案例

采用这种模式的案例非常多,这里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芜湖奥鹏学习中心与弋江区政府合作建设了“南瑞社区数字化学习示范点”,并申请成为了该区的农民“阳光工程”培训机构,并在此基础上常年面向社区居民、本区的农民提供各种政府所指定的教育培训项目。西安奥鹏学习中心与未央区残疾人联合会和区就业局合作分别面向残疾人、正在服刑人员进行就业培训和计算机培训,并颁发残联和就业局的培训证书,学习中心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设备、学习资源以及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大连电大奥鹏学习中心与长海县獐子岛镇政府合作,将獐子岛的文化宫改造成为“镇民数字化学习中心”,投入百万元进行内外装修改造,搭建门户网站,引入了特色的数字化非学历继续教育资源及社区教育资源,满足了岛上居民学习、娱乐之需,有力地促进了学习型数字化海岛的建设。广州海珠奥鹏学习中心也依托建在南华西街工业区外来务工人员宿舍附近的数字化示范学习中心,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学历和非学历的继续教育服务,并争取到了海珠区劳动局70%的学费补贴,提升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质,为打造新型的工业基地贡献了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与政府合作,承接政府教育服务外包的模式,在学习模式上有很大创新。以前,政府的教育培训项目多为面授,而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承接此类项目多基于信息技术手段,辅以面授辅导和实训操作。从实践效果来看,这种混合式的学习模式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达到了政府的要求,促进了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建设。成为当地的远程教育基地(1)模式概述

这种模式是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依托自身的平台、资源、支持服务等优势,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想政府之所想,帮助政府策划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方案,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平台,整合当地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当地居民学习的课程超市和学分银行。这种非学历教育拓展模式的成功结果是学习中心成为当地终身学习的服务平台,即区域性的数字化学习港,为当地社会各类人群的继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数字化学习的平台、教育资源及过程支持服务,但同时,这种模式成功的基础也在于学习中心承建单位的强大支持。这有利于发挥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及公共服务体系的技术平台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还解决了政府建设学习型城市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难题,同时推动了自身业务范围的拓展和学习对象的更广的覆盖,是一种最佳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拓展模式。

(2)相关案例

天津电大奥鹏学习中心和长春奥鹏学习中心是这种模式的典型案例。天津电大奥鹏学习中心作为天津市远程教育中心参与完成了天津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一期工程建设,开通10个应用系统平台,覆盖学历教育、职业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专题教育和文化活动等多个方面,实现管理、学习、练习、考试、统计、分析的一体化,满足了千万级用户注册管理、10万人同时登陆在线学习的需要。天津电大奥鹏学习中心引入了各种非学历教育资源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和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等四大类优质教育资源共计约5TB,并依托数字化学习的平台开展了相应的教育培训。在基础教育方面,与天津市教委中学处、电教

馆合作开发了“天津市普通高中选修课空中课堂”在线学习的平台和相应的学习资源,实现了高中学生网上跨校选课和校际学分互认,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职业教育方面,引入了IBM的职业教育资源,与天津市泰达开发区政府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促进了大学生的就业,并为天津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人力资源支持;在社区教育方面,在“数字化学习港”教改项目欣苑小区示范点的基础上,继续建设和整合了500G、11大类的社区类教育资源,依托复制的一批社区示范点提供教育服务,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在教育干部培训方面,整合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教育干部培训资源若干,并开展了面向天津市高校教育管理者的教育培训服务。据悉,天津电大奥鹏学习中心与天津市红十字会和天津市法制办的两个合作项目正在落实,前者是进行救护培训,后者是对全市执法人员的普法教育培训,都是一些持续的、量大面广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长春奥鹏学习中心也是这种模式,长春电大成为长春市数字化学习港的承建方,与相关单位合作建设了完成了数字化学习港的网络技术平台建设、963001通信系统建设,可以满足10万人注册、1万人同时在线学习、1千人同时点击视频学习需要和百姓对学习的咨询服务。在资源整合方面,已经整合7T学习资源,涵盖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党员教育、就业培训、生活课程等,面向该市社会各类人群提供教育培训服务。为企业行业提供继续教育咨询及服务(1)模式概述

新形势下,学习型企业、学习型行业的建设也被许多大中型企业/公司、行业/系统提上日程。他们对本企业/公司、行业/系统在职员工提供职业及管理技能的相关培训、提升其工作能力和创新素质的需求非常突出,由此产生了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为企业行业提供继续教育咨询及服务,即学习中心与企业行业合作,为其提供员工培训的解决方案、培训资源、培训场地或平台、学习过程支持服务、考试服务等。

(2)相关案例

鉴于在职人员是非学历教育的主体,远程教育学习中心采用为企业行业提供继续教育咨询及服务模式来拓展自身服务范围的模式也比较典型。如惠州奥鹏学习中心本身就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设在TCL集团的学习中心,经惠州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批准成为“TCL集团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并基于此开展了多项面向不同工种的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包括面向TCL呼叫中心、TCL家庭网络事业部等部门的在职技工提供的工种为“呼叫服务员”、“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移动电话机维修员”、“电子设备装接工”、“计算机系统操作工”等的培训项目。大钟寺奥鹏学习中心依托其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为宝洁公司的员工提供了Office办公软件的培训。除企业之外,行业系统的继续教育需求也非常突出,鞍山电大奥鹏学习中心与鞍山市总工会合作开展了职工技术远程培训。

四 讨论

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前文所提的四种主要模式。必须指出的是,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教育对于自身发展及学习型社会建设都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学习中心只是一个终端支持服务机构,在拓展非学历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如下两点: 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在非学历继续教育推动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首先,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教育目前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有些实践远没有形成长效运行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主导能够使项目更容易推动,实现从无到有的飞跃,更乐观的情况下,还可以获得资金的支持。尤其是学习中心采用承接政府培训服务外包模式拓展非学历教育时尤其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其次,目前,远程教育学习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及学习者提供支持服务,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学分互认、衔接和沟通也是一种趋势,政府的主导可以使学习中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获得政策支持,进行学分积累和学分银行的试点和探索,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学分互认和沟通衔接奠定基础。再次,远程非学历教育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尚不健全,政府的主导能够促进远程非学历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从而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保证学习者得到规范、专业、高质量的支持服务。最后,学习中心在整合优质非学历继续教育资源时确实存在一些困难,政府的主导和引领作用能够引起一些社会办学机构的重视,将精力更多地投入进来,加强非学历教育资源的建设,从而提升非学历教育服务的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做好后端的支持服务工作 在学习中心进行非学历教育业务拓展的实践中,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做好后端的支持服务工作,为学习中心的业务拓展提供强大支撑。首先是技术支持,尤其是对于那些主要需

要依托学习的平台来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的非学历教育项目来讲,公共服务体系的技术支撑水平非常关键,能够保证教育培训服务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从而为形成非学历教育运营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其次是资源整合,公共服务体系在资源整合中也需要发挥对于学习中心的支撑作用,尤其是在远程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成为当地的远程教育基地这两种模式上,公共服务体系可以发挥其高端优势,整合量大面广的职业教育资格证书教育项目等优质教育资源,巩固学习中心的资源优势。最后,在支持服务质量方面,公共服务体系尤其需要做好学习中心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保证学习者和客户能够获得专业化、高质量的支持服务。

————————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Z].人民出版

社, 2010.7.[2] 李伟编译.英国学习中心指南[Z].奥鹏研究院,内部资料.[3] 王雪玲等.我国远程教育中的非学历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61-62.[4] 陈丽 网络时代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定位和作用[J]

开放教育研究 2004.2.[5] 福建师大网院.重点转向非学历教育.《中国远程教育》资

讯 2008.2.[6] 应卫勇等.非学历教育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地位与趋势.开

放教育研究[J].2008,(2).[7] 任为民等 教育部“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结题

验收报告[Z] 2009.12

The Model of Distance Education Learning Center’s Expansion of Non-academic Education Service

LI Wei

(National center for open $ distance education of CRTVU,Beijing 100120,China)Abstract: More than ten years practice prove that,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have commendably promoted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 resources.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of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and learning-oriented society,the variety trend of learning needs and the diversity of learners brings challenges to the simply function of distance learning centers.Based on degree education,learning center need expand non-academic educational services to meet the needs that are growing and changing.Through the practice of several OPEN learning centers, the research summarizes four different typical models of expansion non-academic educational services, analyzes it and points out some notices.Keywords: distance education;learning center;non-academic education;development;model ————————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教育改革项目——“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教高司函[2007]25号)的研究成果,受到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远程教育学习云项目资助(京经信委函[2010]160号)。

上一篇:独一味操盘计划书下一篇:公司人事行政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