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2024-09-17

现代职业教育的新模式(精选12篇)

现代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篇1

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林业的生物功能在改善环境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因为森林能够通过强大的根系网络和茂密的树叶及树枝净化空气、水和土壤, 所以增加森林覆盖率是防止我国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最简单、最省钱的方法。发展林下经济,使大地增绿,而且产出生态产品和农产品,是林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近几年来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实践证明:这种现代农业的新模式使城市宜居、山川增秀。林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也逐渐成为地区的支柱产业。

一、林下经济是低投入高产出的高效农业

林下经济是通过在林下的空地上种植中药材、花卉、矮杆经济作物等,或在林下养殖鸡、鸭、鹅、猪、牛等禽畜或梅花鹿、貂等特种动物,还有林产品加工、 休闲旅游等活动。各地林下经济的发展表明,林下经济收入高于大田种植业,某些林下种植项目收益成倍增长。山东林下种植鸡腿菇,一亩林地可利用400平方米,纯收入1.5-2万元/ 亩。金针菇产值2.85万元/ 亩, 是大棚西红柿的3.8倍,棉花的29.4倍。种植香菇亩收入是花生的16.9倍。东阿县天麻种植户,年收入2万元/ 亩。山东济阳县垛口镇林下种植食用菌大棚1000个,收入7000元/ 棚,纯收入5000元/ 棚。林下养鸡鸭,占地300平方米/ 棚,年纯收入1万/ 棚。林下种中草药地丁,年收入800元/ 亩;天津静海县王口镇公路两侧种植杨树林,除了起到美化公路的作用外,林下种植着蘑菇,每亩净收入1万多。林下养的鸡无激素和药物残留,价格高于普通肉鸡,柴鸡蛋10块钱一斤供不应求; 沈阳实施退耕还林9年取得总收入57亿元,投入产出比1:5.7,退耕农户均收入增加3000元。通过在光线暗的成年树林里种植药材、菌类和野菜等,在通风和光照好的幼年林里种植菊花等花卉,并从花卉中提取香料和颜料。林下养鸡鸭鹅等;西北尽管生态脆弱,但是发展林下经济的收入也不比生态环境好的地区差。青海尖扎县核桃10574亩,收入5000元/ 亩。宁夏沙坡头沙地综合开发基地,日光温室生产菜和瓜,棚纯收入8千元—1万元。中宁县枸杞20万亩,年产20万吨,吸纳20万人就业,实现收入2600元/ 人, 约占当地农民总收入的一半,而且带动枸杞加工、销售业。甘肃泾川县利用荒地种板蓝根收入800元/ 亩;河南林州红旗渠和太行山天然次生林的休闲光带,发展旅游业带动农家宾馆和餐饮业,年收入4600多万元。舞阳县舞泉镇在180亩承包林下养鸡鸭,亩收入1.6万元;湖北恩施油茶下套种辣椒每亩增加2200元收入,英山县乌云山茶产值5680元/ 亩,600亩板栗基地年产板栗80万斤,年产值270万元,户均板栗收入6000元;四川高平斑竹乡在竹林下建了600亩的竹荪菌和竹荪蛋基地,年采蛋摘菌4万公斤,实现收入1500万元。竹荪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 “草八珍”之一,价格很高。高坪区柑橘林下种种蔬菜4万多亩,产值3000多万元。生产竹工艺品出口东南亚,年产值3千万元,带动3千人就业。

二、林下经济是发展前景广阔的绿色产业

1.适宜发展范围广阔。一是城市绿化带和平原绿化。据统计到2012年底, 北京市共发展林下经济35.29万亩,占全市适合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区面积的1/3,实现总产值19亿元,带动30余万农民就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高了,苗木和花卉需求增加,北京林下种植5万亩万寿菊。2013年北京市为了治理可吸入颗粒物,计划在平原地区造林百万亩,将发展林下经济11万亩。二是退耕还林、生态脆弱地区改造和荒山造林、偏远地区发展转型。 河南栾川县重渡沟过去是贫困地区,发展林中游项目,为大多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农家宾馆床位近万张,年收入1.2万元/ 人。在这些地区工业项目不适宜进入,但是发展林业和林下经济也能达到地区经济发达的目的。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建设富裕美丽家园。三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国有46亿亩林地,集体林地27亿亩,发展林下经济将增加几十亿亩土地。林地是第二农田或菜地,增加了农业发展空间,成为农村经济新增长点。 四是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大兴安岭林区生产的山珍野味野生浆果、黑木耳、蘑菇资源丰富绿色健康受欢迎;黑龙江伊春打造北方最大森林食品基地促进城市转型,在林区的林下空间种植食用菌、蓝莓,林下养殖野猪等,生产森林食品和森林药材,并培育成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吉林省将林下经济作为林区转型发展和林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条可行路径,计划到2015年发展林下经济1500亩,年产值达到600亿元,成为地区的重要产业。

2.能够迅速发展的产业。一是林下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林业长期发展缓慢的局面,使林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绿色支柱产业。林业生产以伐木为主的经营形式将被彻底改变,转变了林业增长模式,调整了林业产业结构,实现了不砍树也能增加林农收入,林农养护树木、植树的积极性高涨,不断扩大造林面积,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在偏远地区,人少荒地多,林下经济更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林业将成为贫困地区脱贫的支柱企业。显著的经济效益使林下经济在各地发展势头迅猛,2012年全国林下经济产值3601.24亿元,同比增长71.98%。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的福建省,林下经济产值614亿。山东林下经济300多万亩,从业人员110万,产值130多亿元。地方政府纷纷制定规划促进林下经济发展。二是我国人口众多,其中体力好,但缺乏技能的劳动力数量很多,而林下经济技术简单容易学习,为此类劳动者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由于林木生长较慢,见效时间长,而林下种植业和林下养殖业拓宽了林业发展空间,当年就可使农民获得收益。油茶、柑橘、核桃等经济作物不仅增收而且减轻劳动强度。农民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加快林地资源资产向资本转化, 还能掌握果木的培育技术,增加自身科学素养,成为新型林业工人。三是林下经济生产无污染健康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林下产品例如东北人参、梅花鹿,宁夏枸杞,中部的核桃、苹果,南方的柑橘、油茶等具有地域特点,林下生产的鸡等畜禽产品,药物残留少,价格高而且销路好。 这些绿色食品成为市场的抢手货,符合人们追求健康的消费需求,市场竞争力很强。

3.环境友好型产业。林下养鸡是比较常见的林下经济模式,据北京、山东、甘肃等的相关资料表明林鸡模式纯收入5-6千元/ 亩,鸡吃林下虫,鸡粪还田改良增肥土壤,减少林圃管理施肥用药的次数,降低了护林成本,而且林下养殖业不与种植业争地,规模不受限制,解决了在城区或居民区从事养殖业,畜禽粪便引起的空气、土壤污染等公共卫生问题。 诸多利好激发了林下养殖户护林、造林的热情,由于林农的精心养护,造林不仅质量好而且成活率高,森林面积不断增加,保护森林的意识深入人心。森林旅游业蓬勃发展,在观赏森林美景的同时,教育人们热爱大自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1.与城镇化同步。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车辆尾气排放污染空气,车辆噪音、城市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广泛接受,并贯彻于快速城镇化的实践中。以前遍布大烟卤的工业区被绿地环绕的宜居社区和新型产业园区替代,高速公路两侧树影婆娑的绿化带传递着开拓创新的气息。森林覆盖率大幅度增加为工作和生活在高楼大厦中的人们带来新鲜空气,提供了放松心情的空间,提升了城市的品味。城市日见增多的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旅游区、各单位和乡村的片状林地等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具有发展林下经济的条件。

2. 规划大型林下产业基地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村民搬迁和外出打工留下的空心村和荒芜的土地,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倒闭后的闲置土地,发展林下经济使这些闲置和荒芜土地发挥保护环境的功能;大规模绿化林带、林区可以建设成为林下产业园区,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实现规模经济;宜林荒地和种植业收入很低的农田发展林下经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偏远地区发展指明了方向,欠发达地区不必通过引进淘汰落后产能,为了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地形复杂的山区,交通不便,人口稀少,不适合工业项目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建设收益高的林下产业基地,种植干果经济林,发展立体高效农业。

3.健全林下产业的配套服务。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普及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知识,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增加对林下经济发展的科学指导,使得土地、资金、技术、政策等能够打包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开拓林下产品市场并形成从生产到销售的通畅渠道。

现代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篇2

现代科技把审美教育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面,突出了科技美与真善美相结合等新特点.将以往的审美认知力和情感体验与培养和开发科学技术能力结合起来,形成科技美的审美教育,从而为审美教育提供和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作 者:金韧 李家坤 作者单位:金韧(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社会科学部,辽宁,沈阳,110168)

李家坤(沈阳建筑工程学际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现代体育教育的新课题 篇3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现代体育教育的新课题——心理教育的探索,从三点论证心理教育的可能性、必然性以及必要性,以此来对现代体育教育的新课题——心理教育进行一个理论性的阐述,阐明心理教育在现代社会对体育课程发展发展所能起到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现代教育体育心理

一、体育课程与心理教育

(一)现代体育课程改革与心理教育

对于现代人来说,社会压力的逐步增大,人际关系的日益复杂,人们的身心都备受煎熬。如何缓解心理压力成为了热门话题,各种心理治疗的方式出台,人们却忘记了如何防御心理疾病,好像患上心理疾病是里所以当的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活物质的水平逐步提高,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各方面压力的严重威胁,心理疾病已不是少数人认为的不是“病”的“病”了,它依然成為当今社会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精神疾病。

我国对青少年的教育目标定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事实上位居第三的体育教育却有重大问题,抛开反复、重复教育不说,就体育课本身而言,喜欢、重视这门课程的人占少数。现代社会对体育课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在单一身体锻炼上了,肢体活动对于缓解心理压力是非常有效的。所以,我认为现代体育教育应在掌握一定体育技能的基础上,着眼于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教育上。这个教育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对体育课程本身的心理障碍;二是,对学习、生活压力的缓解。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说明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

(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体育对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处

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疾病是人在承受某种压力,或是过盛精力没有发泄渠道时产生的。一般而言,长期从事某种固定、单一工作,不爱与人沟通,没有其余爱好的人,绝大多数都患有心理疾病,而这种疾病一旦发作,不仅会伤害到自己,更有甚者会伤及他人。而有效释放心理压力或是过剩精力的方法有二:其一是性,其二便是运动。

运动是缓解压力,平和心态的最佳疗法。例如:我们可以制定一套利于身体健康的有氧运动操,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身体锻炼方式,也适当的让学生发泄了内心不稳定情绪。让学生意识到这就是一种心理发泄方式,从而学会如何缓解心理压力,而不是采用其他极端方式,在发泄的同时又增强了个人体质。

(三)体育课本身的心理而难题

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主要有:①害怕心理;②逆反心理;③依赖心理;④焦虑心理;⑤孤独心理;⑥自责心理;⑦过敏心理;⑧冲动心理;⑨反感心理;⑩异性心理。

二、体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一)体育课本身对教师的新要求

1.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便是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师德修养心和心理修养是一名健康的体育教师所应该具有的,同时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个性品质的不断完善,了解学生、爱护学生、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一个健康的、友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核心便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既是师生之间相互关系的教育,亦是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教育,这是体育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建立好相互之间的关系,为体育教学中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这样良好的人际关系背景下,这样的积极关系带来的融洽情感,练好的教学氛围,都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成绩和效果。在体育教学中,这样的交流合作与活动要比其它课堂教学所占的整体比重大的多。

(二)心理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精选教学内容。适合学生身心特点是选取教材的基础,扩大选取范围,多加入一些专项课、选项课、开放式教学课。游戏可说是体育活动中最受欢迎的项目,通过游戏可促进学生意志、思想、体力、智力的提高,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群体力量,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也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

2.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灵活选择教法。

(1)营造情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形成集体意识,教师应着重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重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和学习互助的习惯。

(2)体育具有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精神,在游戏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懂得、具备这种精神。体现在教学中则表现为运用集体性项目,使学生能够为共同的目标团结一体,勇于进取。

三、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身心健康是现代社会对青少年提出的新要求,随着就业、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而严重者可能危害社会安全,并对自己和家人带来严重伤害,与其不断研究治疗的方法,不如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教育,让他们学会释放压力,达到预防的目的。而作为缓解压力最有效方式之一的运动来说,心理教育则是其必不可少的责任,体育课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伴随着青少年成长,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应是学生们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在学业负担几乎超负荷的今天,体育课应成为学生们最喜爱的课程,而就现在体育课的情况而言,对于一些运动天赋不是很理想的同学来说,体育课甚至是一种负担。

现代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篇4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强, 农村物流成为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农村物流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市场流通的现代化水平, 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带动农村信息化建设, 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技术的改造和革新, 有助于实现农村市场流通领域的现代化, 有效调整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 建设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提升为农民服务的质量水平, 有利于分散和降低农民的经营风险。但是农村物流在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 我们也必须要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 就是农村物流不能够再是过去那种粗放型的物流体系, 我们需要改革农村物流体系, 积极推进循环物流体系, 这样才既不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同时也不会使资源枯竭。

二、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新农村现代物流模式的意义

(一) 按照循环经济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我们在构建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 应该站在战略高度来切实认识发展新农村循环物流体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转变过去那种忽视环境和资源的影响、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轻内涵发展、重外延扩张、轻效益、重速度、轻节约、重开发的发展理念, 应该力争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少的资源消耗来有效实现新农村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二) 循环经济实际上也就是生态经济, 能够有效地指导

人类社会逐步走向节约型社会, 它的出发点在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和谐统一, 实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消耗, 是一种以生态型资源的循环利用, 用以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

(三) 循环经济体现了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展, 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了企业、产业、地区各个方面以及消费、流动、生产各个环节, 还有社会、经济、自然各个领域。所以, 我们在快速发展新农村现代物流的过程中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将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相互的协调。

三、如何有效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的新农村现代物流模式

(一) 大力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 促进农村物流业不断壮大。

农民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体, 建议县政府、有关部门及各乡镇, 要加强对我国广大农民的思想引导, 树立农业产业化发展意识和现代物流发展意识, 用产业化和物流业发展中致富的成功典型, 进行启发带动;要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宣传力度, 通过引导带动, 促使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集中精力、物力、财力, 培育和发展我国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 繁荣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消费需求增长, 推动农村现代物流业稳步向前发展。

(二) 培养引进农业现代物流专业人才, 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扩大物流规模。

一是要组建一批农业现代物流专业队伍。政府在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 要放宽视野,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 吸纳、挖掘、培养一批适应农业现代物流发展的专业人才, 服务农村物流;二是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物流业的扶持力度, 交通、金融、工商、国土、税务等部门要制定配套的优惠政策, 支持农村物流业发展;三是推进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信息网络, 促进农村物流业向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三) 搭建农产品信息平台。

一是政府要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 建立高效的农产品生产流通市场运行监控体系, 监测市场, 把握市场动态, 及时掌握和发布市场供求信息, 同时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 优化农村物流环境, 规范农村物流市场;二是发挥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体和经济杠杆的作用, 增强农民市场信息意识, 引导和调节农产品的生产方向, 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 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 推动农村现代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培养和建立一支农村经济人队伍, 在农民与市场之间拓宽渠道。

四、实例分析

农村物流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牡丹江市是中国大陆最大的边贸城市之一, 亦是北方的一个著名旅游城市, 享有“中国雪城”“鱼米之乡”“塞北江南”等美誉。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与吉林省交界地区, 与俄罗斯接壤, 境内的绥芬河和东宁等四个口岸是中国与俄罗斯进行贸易的重要口岸, 成为农村物流业发展的强大保障, 该市努力以循环经济为指导, 积极发展新农村现代物流模式。以往由于受到运输、搬运、装卸、包装、仓储等方面的制约, 这些蔬菜、水果、食用菌都不能及时从农户手中配送到所需的集市之间, 造成农民丰产不增收, 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建设地发展。针对此现象, 牡丹江市建立了“循环型物流”的工作思路, 进一步理清思路, 充分发挥并积极拓展职能, 大力整合农村物流资源, 全力参与农村物流事业。在货源集中、企业众多、交通便利、条件成熟的乡镇先行建立中心物流站, 辐射其它乡镇, 逐步扩大业务量, 实现全面覆盖, 村村通物流, 形成物流网络。条件具备的筹备建设中心分拨站, 条件不成熟的建设转运站, 条件不具备的可以开展送件等小业务。此外, 牡丹江市对于有条件的地方还将铁路物流发展纳入整体规划, 全面发展现代物流, 建立完善的农村交通物流网络。这些物流企业集运输、搬运、装卸、包装、仓储一体化服务, 改变了以往农民“有货无车运”、“谷贱伤农”的现象, 为帮助地方经济建设和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今, 牡丹江的绿色食品已成为哈尔滨、沈阳、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商场、超市的抢手货。同时, 牡丹江市还特别重视农产品对俄贸易。2011年, 全市物流业同比增长18%, 增加值达到51亿元, 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加17%, 达到1758亿元;与物流相关的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邮政业、仓储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7.3亿元, 增长迅猛。

摘要:农村物流不能够再是过去那种粗放型的物流体系, 我们需要改革农村物流体系, 积极推进循环物流体系。本文首先分析了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新农村现代物流模式的意义, 其次, 就如何有效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的新农村现代物流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同时, 以牡丹江市为例, 进行实例分析,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循环经济,新农村,现代物流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新利.我国现行农村物流模式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4;03

[2]王新利.我国农村传统物流运作模式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 2003;07

[3]王新利.农村物流组织再造的探讨[J].中国农垦经济, 2004;12

[4]林善波.试论发展我国的农村物流[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5;01

现代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篇5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状况,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一种新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模式。笔者在对云计算的基本概念与服务结构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具体从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构建、软件资源开发、网络教学实施和个人知识管理四个方面讨论了基于云计算的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云计算;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

一、引言

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设有网络中心和计算中心,自己投资购置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网,以期推进信息化应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巨额投资的回报率较低,而且很难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由Google和IBM等著名IT公司倡导和推进的云计算技术,为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新发展,是依托互联网,面向客户提供安全、快速、便捷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的服务模式,是一种新的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指用户通过互联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如基础硬件、系统平台或程序软件等。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利用“云”提供的硬件基础设备获取计算服务、数据存储和网络资源,并且能够按照处理器利用率、存储使用量、带宽消耗等付费。

就目前的应用现状来看,云计算是一个三层结构的多项服务集合。一是底层结构的基础设施服务(IaaS),主要包括计算和存储,相当于向客户出租计算机和数据中心的存储空间,而且可以随时减少和增加。二是中层应用平台服务(PaaS),主要是指实际应用的运行环境,相当于为客户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操作系统VM、定制软件栈和应用程序集。三是顶层软件程序服务(SaaS),主要是一个大量应用软件程序的运行模型,相当于按用户的实际需求出租一个个软件应用程序。云服务提供商根据用户使用的硬件环境、系统平台、软件程序的类型和时间收费。

二、云计算为高校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新的运行模式

目前,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运行普遍采用的是“购买”模式,即学校自己投资购买基础硬件设施,购买电信部门或教育网带宽,购买(或自主开发)系统平台、软件程序、信息资源等。云计算可以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新的“租赁”模式,即通过向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租赁硬件环境、存储空间、系统平台和软件程序等使用权的方式,在虚拟化环境里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展信息化教育应用。

1.云计算可以提供新的信息化硬件环境构建模式现行的高校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构建模式,普遍是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网络产品(服务器、交换机等),铺设网络环境(光纤、网线),设置专职部门和人员运维管理(网络中心)。这种模式投资十分巨大,而且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需要持续投入。基于云计算的新模式是学校根据需要向云服务提供商“租赁产品”和“购买服务”,这种模式可以只花少量的租金就可以获得完善的硬件环境,而且无需考虑技术更新和产品的升级换代问题,相当于始终拥有最新技术的硬件设备。目前,一些个人、小型企业、销售公司等向运营商购买网站空间、租赁服务器就属于这种应用模式。但是,高校的整体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采用这种模式还没有先例。不过这并影响高校在某些应用领域采用此种模式。这种模式下,用户不再像传统模式那样大量投资于硬件产品,而只需要支出一

定的租赁服务费用,通过互联网便可以享受到相应的硬件环境服务。例如,在“引领盛世”或“世纪互联”云计算平台上可以很方便地“租赁”到各种规格的云主机和云服务器。这种模式对于新建的、地方的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有一定的引导性作用。

2.云计算可以提供新的信息化软件资源开发模式

教育信息化软件资源种类很多,开发的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这里仅以在线编辑Office文档和在线制作教学网站为例,讨论云计算为信息化软件资源开发提供的新模式。

目前,比较流行的网上Office主要有GoogleDocs、Office Live Workspace和Zoho Office(在中国叫百会网)三个产品。笔者在今年为新留校教师做教育技术培训时,有意识地开展了这方面的教学实践活动。由于微软的Office大家都很熟悉,所以就Office Live Workspace的应用让学员自主探究。对于Google Docs和百会网的应用,要求学员申请Gmail邮箱,用Gmail邮箱注册Google文档和百会网,在线个人编辑和多人协作编辑文档,让学员完整了解和体验云计算在在线编辑领域的应用,最终使学员能够独立完成在线编辑Word文档、PPT演示文稿和电子表格等应用,体验不同于本机环境下编辑Office文档的新模式。

制作教学网站是被普遍采用的信息化软件资源开发模式,以往用Dreamweaver等工具开发教学网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即使是用CMS(内容管理系统)制作教学网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使用基于云计算的在线网站开发系统,例如Google Sites(协作平台),使得开发制作教学资源网站变得像写博客和管理空间那么容易。2009年中国教育技术年会获奖作品中,有12个获奖作品是利用Google Sites制作的云计算辅助教学资源网站,令与会者耳目一新。这种新的信息化软件资源开发模式,几乎没有入门门槛,可以使更多的普通教师制作适合自己个性化教学需求的教学网站。

3.云计算可以提供新的信息化网络教学实施模式

高校信息化网络教学主要有网络辅助教学和网络远程教学两种类型,目前很多高校都搭建(购买或自主开发)了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教学活动。这里以校本网络辅助教学的实施为例,讨论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学习环境和实施网络教学的新模式。校本网络辅助教学是指在正常课堂教学基础上,利用网络展示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网络教学资源展示可以通过基于云计算的在线文档,以及在线网站的编辑、制作和共享来实现,网络教学活动开展也完全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云计算服务来实施,而不必一定要依赖学校自己搭建的网络教学平台。笔者前面提到,在为新留校教师做教育技术培训时,要求每个学员都申请了一个Gmail邮箱,现在在网络教学实施过程中就派上了用场。因为Gmail邮箱除了可以收发电子邮件,与学员离线交换信息外,还可以在登录邮箱时,实现即时通信,即可以在线聊天、实时交流、答疑解惑。与此同时,笔者还要求学员都要注册一个“百会网”账号,每周选择一个讨论题目,利用“百会聊聊”的云服务功能,在确定的时间内,实现师生之间的群组聊天,针对相关主题开展集体讨论。还要求学员们利用“百会写写、百会秀秀”或“Google文档”在线编辑文档和制作演示文稿,共享给小组同伴和老师,实现协作学习。

网络教学的许多环节、过程和活动都可以通过云计算服务来实现,这种新型的运行模式是高等学校开展网络教学、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选择。

4.云计算可以提供新的信息化个人知识管理模式

个人知识管理是指个人将自己拥有的各种资料、信息,利用工具逐步建立起知识体系,并且通过不断收集、完善、消化、吸收和创新,使之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的过程。目前,个人知识管理通常会选用专门的个人知识管理软件,用以对知识信息进行分类、编辑、存储、搜索和共享。云计算为信息化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新模式。一些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应用———典型的实例有Google文件、百会网、博客、空间等,在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在知识信息的分类、编辑、搜索、存储和共享等方面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知识分类方面,在提供一些通用分类基础上,用户可以按照自己需求和实际情况建立个性化的知识分类体系;内容编辑方面,通过撰写博客博文和空间日志,可以随时随地在线编辑知识内容;信息搜索方面,可以建立索引、书签,按不同的方式排列显示信息内容,从而快速定位知识信息;数据存储方面,数据存储在“云服务器”端,安全、可靠,存储容量没有限制;共享应用方

面,由于知识信息是存储在网络上的“云”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多种方式获得知识信息内容,并与他人共享应用。

关于云计算在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应用,笔者在今年为新留校教师做教育技术培训时也做了有益的尝试。一是要求学员注册一个专门用来开展辅助教学和个人知识管理的博客空间,如搜狐、新浪、网易的博客、QQ、百度空间等,把自己教学用的信息化资源以及一些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相关的知识资料,上传到博客空间,这样既可以实现个人知识管理,又可以开展信息化教学。二是要求学员注册云存储空间,如VDISK(威盘)、Mozy、QQ网络硬盘等,选择以一些重要信息资料上传到网络存储空间,应用云存储功能来保存自己的重要文件资料。三是利用云存储空间来交换共享信息资源,如当把文件资料上传到VDISK空间以后,如果你想与协同伙伴共享上传到威盘的文件资料,可以将提取码或下载地址发给对方,对方就可以在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下载你与之共享的信息资源。通过这些云计算的应用方式,在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同时,也实现了信息的广泛共享。

三、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发展前景

根据前面对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领域的讨论和应用实践,可以证明,云计算以独特的功能、特点和运营模式,使其在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云计算将使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无需大规模的硬件投入,甚至是零投入,网络中心或将消失。云计算可以通过云端(分布式计算机服务器)为高等学校提供各种类型的计算服务,这使得高等学校无需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计算需求而不得不经常购买更新基础设施和设备,而改向提供云计算平台的厂商购买服务,可以有效节约高等学校的购买成本和维护成本。与此同时,学校师生也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旧电脑、价格低廉的上网本以及智能手机接入云服务。从理论上讲,云计算可以使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做到网络设施和服务设备零投入,客户终端低投入和多样化,因此会很容易进入高等学校。

云计算将使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无需购买大量的商业软件、单机版软件或将成为历史。云计算可以通过软件即服务(SAAS)为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提供经济的应用软件定制服务,高等学校接入SAAS云计算服务后,无需再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商业软件授权,云计算提供了大量的常用应用软件,如Office办公系列,这类服务很多都是免费的,即使收费也很低廉。客户端的老师和学生只要能够上网,就可以享受云计算提供的软件服务,不用担心应用软件是否是最新版本,极大地减少了学校为维护和升级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投入的费用,Google Apps和ZohoOffice就是这种服务的佼佼者,高等学校利用此类服务开展信息化教学,在许多老师中间已经形成共识,并有了一定的规模。

云计算将使高等学校开展网络教学时,无需自行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就可以做到真正的教学无所不在和学习随时发生。目前大多数高校都通过购买或自主开发的形式搭建了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教学活动。但是由于受功能、安全和适用范围等原因所限,这种网络教学平台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如校园内),为一部分人(如只限于本校教师和学生)提供网络教学服务。云计算可以通过公共云服务平台(如Google Apps和Zoho)提供完善的网络教学功能和运行环境,在更大的范围内(如面向全球),为更多的人和各级各类教育提供网络教学服务。

云计算将使个人知识(资源)管理无需与任何硬件绑定,实现真正的虚拟化、无限制和绝对安全。随着知识的激增,每个人需要掌握、管理和运用的知识都在呈几何级数增加,尽管目前移动存储设备的容量越来越大,使用也比较简单方便,但是总是还存在遗忘、丢失、数据损坏等事情发生。云计算可以通过将信息资源上传到云服务器,利用云服务器提供的云存储功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而且云存储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随时随地动态扩充存储容量。云计算服务商还可以根据高等学校的特殊需求,定制打造个性化的博客、空间、论坛等个人知识管理交流平台。高等学校为全体在校教师和学生统一购买这类服务,无需投入硬件

设备和技术管理人员,是高等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的新的途径和方式。

总之,云计算在硬件环境构建、软件资源开发、网络教学实施和个人知识管理四个方面提供的全新运行模式,为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提出了革命性的创新思路

信息技术已经从计算机时代走向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也将从以计算机辅助教育应用为中心走向以数据、计算和服务为中心。云计算为这种转变提供了机会和技术实现,并使之成为可能,也为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新的模式。相信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其廉价、方便、安全的特点将会使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工作迁移到“云”端。

参考文献:

[1]黎加厚.走向教育技术“云”服务[J].远程教育杂志,2008,(3)

[2]秦志华.云计算与个人数字图书馆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6)

[3]万利平,陈燕.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9)

现代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篇6

1、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满足学习者个性化要求

参加继续教育的學习者大都是在职人员,他们的学习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职业的限制,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学习。如果脱产或半脱产到学校进行学习,势必影响工作。而现代远程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提供实时和非实时教学平台。教师不出校园,在学校演播室内就可通过各种视频教学(会议)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完成对远在千里之外的函授站学生的面授辅导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双向沟通和交流,实现实时教学,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学校还可以按照教学计划的进度和要求,选拔最优秀的主讲教师,将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资料,包括声音、图像、教案和多媒体背景素材进行组合,制作成视频流课件,通过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发送出去。学生在教学站上甚至在家中即可反复用计算机点播、调看和下载这些课件。进而还可将有关课件制成光盘,发售给学员,供其随时收看。对于各种作业练习,可由学生完成后以电子邮件E-mail发给老师批改。这种非实时交互教学的方式,已突破了传统时空的限制,能大大缓解在职从业人员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矛盾,避免了面授辅导的困难。这样学习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文化程度、学习时间情况等来选择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学习进度、选择学习方式,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这就为那些受到工作时间、居住地点、年龄、家庭限制的人继续受教育创造了条件。

2、为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教育教学模式

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系统,它不仅具有现代教育媒体的特征,而且是以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在现代远程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被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网络直播课堂教学、基于光盘的自主学习等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所取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化,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提供数字化校园文化平台、虚拟实验室和图书馆等。过去,函授学生远离学校,受不到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对母校缺乏基本的了解,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学生人格特征培养和人文素质提高很不利。现在可利用技术手段将学校的历史背景、教学资源、校园建设等资料制成基于WEB的软件,供学生在网上调阅。过去,函授学生远离学校,无法使用学校图书馆和实验室,现在可在虚拟条件下实现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的共享,增加教学信息量,扩大知识面,提高整体教育质量,从而促进了继续教育的现代化。

3、使协同学习成为可能

现代远程教育利用通讯技术实施远程交互,学习者可以与千里之外的教师和其他学员通过电子邮件(E-mail),电子公告牌(BBS),聊天室等方式建立联系,实时或非实时地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充分的交互和协作活动,从而及时得到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而且这种交流可以多次进行,不受时间的限制,从而为协同学习创造了更大的可能性。传统课堂教学的某一特定教学方式好比语境,它会影响学习者理解事物的方式,限制学习者看事

物的角度,而网上教学则留给学习者更大的思考空间。网络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使得学习者思考更深入,从而有利于学习者从多个方面积极地学习,有利于发掘事物的不同方面。并且由于理解的不确定性,网上教学加大了学习者对协同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协同学习成为可能。

4、使教学内容更新更快,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传统教育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一本教材常常使用一年甚至多年,远远不能适应现实的发展,而现代远程教育能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师可以随时地补充、修改教学内容,因此可以开设最新的课程或讲座,使学生能从网上及时获得最新、最需要的知识,这特别适合在职学习的需要。

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从全世界范围内聘请最好的老师授课,只要有电脑、能上网就可以听课学习,这对缺乏教育资源的边远地区无疑是一个福音。而且为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还可以把一门课分别让几个老师讲授,让每一老师都能讲他最擅长的部分,从而优化了教学资源,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提供多功能多学科的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依托大学的学科和专业优势,可开展多专业、多类型教学,如同时开设若干:专业课程供学生选择,避免专业单一选择范围小的局限。亦可同时进行函授教学,自学考试助学,岗位培训和专题讲座,从而形成多层次、多学科和多功能的教育服务网,使继续教育摆脱单纯学历教育的束缚,向多功能高效益方向发展。

二、现代远程教育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当今社会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继续教育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教育方式陈旧落后,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更新教育观念显然不行。继续教育市场将从过去的“教方市场”迅速转变为“学方市场”,实力、质量和技术将是学生选择学校的主要条件。那些教学质量不高,专业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的学校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局面。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要确实树立危机意识和改革意识,不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进行现代化改造,就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被淘汰。

2、要理顺管理体制。教育技术改造,不仅仅是继续教育部门的事,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管理体制是教育技术分属于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和网络中心等管理,在实际运作中常出现业务重叠、协调困难的局面。这种管理体制应加以理顺。学校可考虑成立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中心,将原分属各部门的业务统一管理起来,突破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界限,不管是谁,只要涉及到远程教育技术,都由中心统筹策划,一并安排,这样可避免工作扯皮、相互推诿,提高工作效率。

3、要注重人才的培养。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推进继续教育变革,技术更新是必需的,而人的素质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教学及管理人员要求知识更全面,尤其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和理论。此外,还需要增加网络通信技术方面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形成教学、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对教学管理人员,学校要不断捉供机会,给大家培训和进修,使其知识不断更新,并尽快接受和掌握现代化先进教育技术。继续教育部门的所有工作人员要不懈努力,尽快适应工作需要,掌握驾驭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学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4、要注意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对继续教育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改造,对资金的需求很大。面对较大的资金缺口,可考虑几种方法:(1)力口大财政拨款,从政府、学校财政预算中划拨出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进行技术改造。(2)由学校与公司,企事业单位,或投资人联合,实行共同投资共同受益的方案推进技术改造。(3)保留学校以申请或抵押形式向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4)多方筹资,吸纳社会闲散资金,以股份制公办民助形式运作。(5)有条件的地区,还可通过上市的方式,筹措资金。总之,只有广开思路,引进市场化运行机制,广开投资渠道,才能打通资金瓶颈的限制,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推进继续教育的变革。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美国后现代小说的新模式与新话语 篇7

一、追求诗意化, 即力求简洁明快

后现代的美国小说在语言运用上力求简洁明快又充满诗情画意, 充满感染力和表达力, 这一特点是海明威的电报语言及其冰山美学原则的继承和发展。如果我们对当前美国小说的分析就不难看出托尼·莫里森、安尼·普鲁的小说技巧同海明威很相似, 安尼·普鲁的《船讯》中那大胆新奇的譬喻和意象, 简洁苍劲的文风给读者以强烈感受, 在整部小说中极少使用长句, 文字明快又充满诗情画意。弗拉季米尔·纳博科夫的创作, 更是被一种强大的语流冲刷着, 语音, 语义和隐喻通过联想机制把一个个不协调的物件聚合在一起, 形成几个特殊关系, 他在迷津遍布的作品《伟岸的火》中充分发挥揶揄模仿、隐喻暗讽的才能, 这部作品里, 它实际上运用把整部故事拆开重新组合的方式, 让读者细细品味其中的真谛, 整部小说近乎文字游戏, 充满了典故、寓意、双关语、多意词。全书的语言或庄重典雅, 或艰深晦涩, 或辛辣, 或诙谐, 都不乏诗意, 不同的风格交相辉映, 整部作品别具特色, 充满生机。

二、富有鲜明的时代性、经济性和科技性的话语膨胀

在后工业社会里, 科学知识已转化成一种话语, 科技与文学的联系已越来越深入, 在著名美国后现代作品《熵》中, 作家就运用了许多罕见晦涩的词, 把物理学概念引用到小说中, 揭示作品的主题。当人类社会进入后现代时期, “熵”的观念更是逐渐渗入许多敏感的文学家的创作当中。品钦借卡里斯托的口述, 整段讲解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学过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并借此预见到了美国文化的“热寂”。那时“理念将向热能一样再不能被传递, 以为每一处都是等值均衡的能量, 思想活动也将随之中止”。

伴随着广告成为后工业时代的宠儿, 铺天盖地的商品广告是市场经济的鼓吹手和幸运儿, 也是后工业时代美国消费主义造成的困扰。在德里罗的长篇小说《白色的噪音》的叙事话语里反映了上述的特点。一些汽车的活龙活现的广告语言渗透小说的叙事话语, 使他富有信息时代的特色, 区别于德莱塞的《欲望三部曲》的叙事话语。《白色的噪音》也成为一部富有时代特色的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另一方面许多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像多克托罗, 库弗, 加蒂斯等人却喜欢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融入他们的小说中。唐·德里罗在短篇小说里借用电影脚本的叙事模式, 即以人物为主体, 以动作为核心, 文学符号大幅度跳跃, 加快了叙事的节奏, 将故事情节推向新的层次。同时电脑的普及使网络文学应运而生, 超文本的电脑语言引起了后现代派家的兴趣。总之, 美国后现代小说突破了现代派的美学准则, 消解了一统天下的精英意识, 并且适应传媒时代的需要, 从大众文化中吸收了有益的艺术手法, 形成了自己的创作模式和叙事话语, 他们的小说创作超越了传统的边界, 进入其他题材的领域。除了小说叙事话语外, 他还有诗、歌曲、剪报、广告、小歌剧等等, 当然也有电传往来的商务英语, 播音员, 记者, 节目主持人的电视语言, 金融和财贸的广告语言以及大众的流行音乐。后现代派艺术特色浓烈。美国后现代小说把文学创作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话语甚至是非文学的话语纳入主流, 就构成了有些批评家的所谓“话语膨胀”的局面, 读者只有进入这些特殊而又陌生的语言代码中, 才能解构文本, 解读它的含义。

三、人物主人公与作者的双重视角并存, 构成“侵入式”的话语

冯内古特在《时震》里坦率地写道:“我的儿子写了一本关于自己在60年代发疯的经历的书, 书写的是一流的, 然后就从哈佛医学院毕业。在传统的小说创作中, 几乎不会出现作者闯进情节之中的现象, 尤其是以第三人称作为叙述者的小说。但在后现代派小说中, 这种侵入式的话语则屡见不鲜。在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思的长篇小说《欺骗》和《夏洛克在行动》里都存在着大量两个视角并存的语句, 他们既可被视为客观的, 又可被理解为主观体态, 如果仅就某一个话语与段落而言, 双重视角可以使读者对某一个动作或场面有立体的感受, 然而就整个故事而言, 作者则提供了不同的判断和态度, 在整个叙述中这种差异则增加了文本内在的张力。

四、抒情与叙述, 赞美与抱怨交织的“悖论式”话语

美国后现代小说经常用满不在乎的反讽形式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充满冷漠、戏谑、反讽和嘲弄。这正如美国批评家哈桑所说的:后现代主义转向公开的、玩笑的、移位的、和不确定的形式, 实质上带有一种虚无主义色彩。海勒在《第二十二条军规》第19章中有自相矛盾的修饰词, 它既成功, 又不快活, 既满足又不踏实, 既英俊又不好看, 此类例子在作品中俯拾皆是。而在威廉·加斯的小说《在中部地区的深处》中也处处体现出矛盾的语言。如“我的房子, 我的猫咪, 我的伙伴”, “我可以做任何事——又做不了任何事”。对于猫咪“迪克先生”, “你是机器, 又不是机器”这些是非虚实的同时存在, 让读者看到的是一个不确定的文本。

美国后现代派的小说家善于运用不确定的语言系统, 构建一个虚假的世界, 以揭示现实世界的混乱, 疯狂和零散性, 他们有时用喜剧的手法来表现悲剧的事件, 令人心酸苦笑;有时则用荒诞不经的形式设置层层谜团, 令人不知所云。这明显有违于传统文本的一致性原则, 这种手法为文本在逻辑上制造了广泛的混乱, 具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使得文本的内部空间更加开放和开阔。有的小说为了达到增加可能性的作用, 创生了在句法上的“清单式”的格局, 这些人物也有形象和言语行动, 但却偏离了一切日常生活的现实逻辑, 只具有纸上的存在依据。但是在他们漫不经心的语言游戏里, 在荒诞不经的语言中往往展现了对社会道德沦丧, 政治腐败的揭发和批评, 其力度不一样, 可倾向性比较明显。

五、结论

总之, 美国后现代小说采用不同的创作模式, 各种叙述话语往往交叉出现, 不拘一格。后现代派小说家们放逐了一切具有深度的确定性, 走向精神的荒漠和不确定的平面。它以颠覆和解构传统的艺术形式来形成自己的艺术特征:破坏、批判和不确定性。这也许是后现代派作家们对现实最真切的解读和能指。

摘要:美国后现代派的小说家善于运用不确定的语言系统, 构建一个虚假的世界, 以揭示现实世界的混乱、疯狂和零散性。了解美国后现代小说话语的特点, 可以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美国小说提供一个切入点。

关键词:后现代,叙述模式,叙事话语

参考文献

[1]程德培.当代小说中的“空白”意识[J].文艺评论, 1986 (03) .

[2]胡铁生.论美国文学的发展与全球化的互动关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 (1) .

[3]戈异.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举行第六届年会[J].外国文学研究, 1992 (4) .

[4]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在沪举行第一届年会[J].外国文学研究, 1981 (2) .

[5]王齐迠.存在主义与美国当代小说[J].外国文学研究, 1979 (4) .

[6]冯亦代.用笔沟通两国人民心灵——致纽约董鼎山教授书[J].译林, 1985 (4) .

[7]王彬彬.民以食为天——当代小说中饥饿描写的文学意义[J].文艺评论, 1989 (1) .

[8]王彬彬.当代小说中的“做人现象”——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八[J].文艺评论, 1990 (5) .

[9]谢有顺.重返“孤独的个人”[J].当代作家评论, 2005 (3) .

和谐校园——现代教育的新追求 篇8

一、建设和谐校园的时代意义

和谐, 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等意义。和谐, 作为一种思想,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其中最重要的应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而和谐的人是由和谐的校园孕育出来的。所以, 创建和谐校园至关重要。

二、建设和谐校园的具体措施

(1) 队伍建设上要倡导团队精神。在干部队伍建设上, 要注重倡导致力于集体的乐业、敬业和奉献的精神。在班子建设上, 要注重倡导增进团结、顾全大局, 体现集体主义精神。校领导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要有争挑重担的协作精神;力争上游、忘我工作、真抓实干的奉献精神;奋力拼搏, 大胆探索, 知难而进的开拓精神。教师队伍建设上, 要有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 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 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和敢为人先的钻研精神。能做到先做学生、后做师长, 循循善诱的新一代教师。

(2) 教学管理上要讲究科学规范。教学管理中, 要注意维持心理平衡, 必须真正做到爱护教职工, 将心比心, 进行心理互换, 以取得协调配合。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 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计划, 一定要注意把培养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作为重点来抓。

在学校管理中, 要积极实行目标管理, 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 强化监督与约束的作用。学生管理中, 要积极践行育人为本、育才为重的思想, 努力寻找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3) 学校管理上抓好细节。面对“一日千里”的教育发展, 校领导在工作作风上要率先转变, 学校要进一步注重品牌建设, 增强教育服务的影响力, 注重环境优化, 增强学校的亲和力, 注重主动发展, 增强办学的进取力。形成人人参与, 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

构建和谐优化的教育体系, 就是要按现代教育的要求, 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健身、学会学习、学会关心他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学习的主体, 校领导要深入学生, 了解学情, 对症下药, 所以, 建设和谐校园, 离开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在日常教育中, 悉心引导学生会欣赏并去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的生活, 达到“生活与生存的和谐”。要注重活动课程实效, 拓宽学校特色教育层面, 让全体学生健身,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提高活动课的教育质量, 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积极面对竞争、竞技的个性品质和坚定健康, 昂扬向上的人格, 达到“训练与锻炼的和谐”。

(4) 以学生为本, 建设文明和谐校园。德育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要达到这一目标, 我们就必须完善教育设施, 树立生本思想, 建设和谐共生共荣的新型校园文化, 开发教育资源, 使和谐学校成为学生发展和成长的乐园。

树立“以生为本, 安全第一”的思想, 创建安全第一、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注重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 杜绝校园暴力, 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消除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安全自救、逃生演练, 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建筑及设施安全管理措施”。同时, 教师要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 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坚强意志和健康人格,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新趋势-蓝牙技术 篇9

1、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方法, 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 以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包含的一大要素便为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 (含其它教学媒体) 环境下, 对信息的获取、储存、加工、创新的全过程包括了对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操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两部分。

2、目前现代教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形式单一, 灵活性不够

传统的教学大部分是采用班级授课制来进行的, 老师面对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所以很难满足学生因材施教, 适应不同个体发展水平。即使是利用现在的网络多媒体教室上课, 学生也只能是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学习, 并且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对"线"的依赖性较强, 缺乏移动性, 特别是在多媒体教室中设备逐渐增多的今天, 设备之间的布线会显得相当复杂, 使学习的可移动性很弱, 教学组织形式缺乏灵活性。

2.2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性较弱

教学中的互动是现代教育技术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革新中要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中, 教师基本是被固定在教学主机附近, 而主机又一般位于屏幕侧面, 教师无论坐或者站立都不能和学生达到面对面交流的效果, 教师不能自由的走近学生, 更难以与学生进行亲密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互动学习, 从而造成了学生大多时候只是面对投影屏幕, 没有很好的起到课堂互动的效果。

2.3 教育资源及其呈现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和教材统治课堂, 学生不能获得比较感性的、不能多元表征的学习资源, 并且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性很差。学生只能根据抽象的言语信息和单一表征的视、感知觉信息来学习。从而造成感觉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不能协调统一发展。

3、什么是蓝牙技术及其特点

蓝牙技术是一种低成本、短距离的无线连接技术。蓝牙技术主要面向各类数字设备及音像设备 (如PC、打印机、数码相机、音像设备、卫星接收、移动电话等) , 通过无线方式将它们连成一个微微网 (Pico net) , 并且具有外围设备接口。多个微微网之间也可以互连形成分布式网络 (Scatter net) , 这个分布式网络可以根据环境大小组建成为一个无线局域网, 从而在这个局域网络内方便、快速地实现各类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讯。

依靠蓝牙技术而研制出来的无线收发器是很小的一块芯片, 大约有8mm×8mm, 可方便地嵌入到便携式设备中;无线收发器的连接距离可8FBE10m, 若使用增强设备即可以将有效通信范围扩展到100m, 所以蓝牙设备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相比是低功耗的。蓝牙技术的通信方式不受直线范围的限制, 甚至设备不在同一个房间内也能相互连接, 并且可以连接多个设备, 采用了蓝牙技术的设备可以被自动发现, 并在一定的距离内实现无线互连。采用分散式网络结构以及快调频及短包技术, 支持点到点及点到多点的通信, 其数据速率为1Mbps, 并且实现全双工传输。蓝牙与其它工作在相同频段的系统相比, 跳频更快, 数据包更短这使得蓝牙比其它系统都更稳定。不产生干扰, 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正是由于蓝牙有着如此多的技术优点, 因此在多种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更成为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4、蓝牙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应用

4.1 数字化校园实现蓝牙无线教学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而建构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 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 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 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 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数字化校园"是一个宽带、具有交互功能和专业性很强的局域网络。如果一所学校包括多个专业学科 (或多个系) , 也可以形成多个局域网络, 并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起来。在数字化校园网上增加适当的无线接入点, 使得一节点中的设备尤其便携设备能够不用电缆连接也能接入数字化校园网这样就形成了无线校园教学网。如果以上无线接入采用基于蓝牙技术的网络产品, 我们相应称之为蓝牙无线教学网。蓝牙无线教学网在数字化校园网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教学的可移动性。

4.2 蓝牙教室

蓝牙设备的成本低廉, 其蓝牙适配器只有优盘大小。由于科技的发展, 配有蓝牙接口的手持设备日益增多, 手机、PDA都是很轻便的操控端, 特别是在智能手机里蓝牙也几乎成为标配, 这些设备都可以作为手持端来实现课堂教学的。在这些手持设备里可以安装软件作为无线遥控端, 目前此类软件非常丰富而且已非常完善, 比如Symbian S60系统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下:WirelessRemote, Bemused或其他模拟鼠标的软件可以进行电脑的遥控。在电脑端安装配套的软件, 就可以演示幻灯片或者其他多媒体课件, 特别是配合Power-Point2003里面幻灯片演示工具中的毡尖笔和荧光笔会有更好的演示效果。使用蓝牙技术进行遥控后, 教师的活动空间更大 (10m范围内) , 解决了以往仅局限于电脑之后这一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更利于和学生的交流, 更清晰的多角度表达和得到更多的来自于学生的反馈信息, 针对学生的反应对学生不明白的知识点进行解答或扩展开讲述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具有蓝牙接口的手持设备比红外或其他方式接入距离更远, 并且不受障碍物的影响, 不需要正对电脑端的适配器, 让教师减少这些客观因素的干扰, 专心组织教学。另外, 各蓝牙设备之间不存在干扰、各自独立, 即使几个多媒体教室距离近, 多个老师同时应用也各不受影响。

5、结束语

目前蓝牙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是一种即时技术不要求固定的基础设施, 且易于安装和设置。在现代教育中, 只是应用了蓝牙技术中的一小部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越发成熟, 教育手段不断更新, 蓝牙技术的改进和完善, 蓝牙技术终将会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新趋势, 从而给教学领域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为满足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对高效、便捷等方面的要求, 文章对蓝牙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 详细介绍了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蓝牙技术及该技术应用在现代教育中会带来什么变革。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蓝牙技术,协议

参考文献

[1].王胜友.现代通讯.

[2].刘书生, 赵海.蓝牙技术应用[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1.1-4.

[3].Nathan J.Muller著.蓝牙揭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现代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篇10

一、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

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也可以说是三种方式:第一各阶段是函授教育, 这一方式为我国培养了大量各类人才;第二阶段是80年兴起的广播电视教育, 我国的这一远程教育方式和中央电视大学在世界上享有盛名;90年代,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我国产生了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即第三阶段远程教育。截止到2010年3月, 全国共有68所高校获得教育部批准, 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进行网络高等学历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二、现代远程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原因

伴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快速进步, 网络课件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网络课件是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它的优劣会直接影响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 原有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课件必然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因此目前现代远程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网络环境下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中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全新的以用户为中心交互式网络课件。

一方面,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手段的制约, 大部分试点院校并没有真正探索出适合于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 没有从学生的学习感受出发;另一方面大多数的远程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手段, 在远程教育的网站上大量地使用Word文件、PPT文件、音频文件、视频文件, 教育资源但是不少, 但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学生和远程教育资源缺少交互的过程。少了这个步骤, 就是再优秀的远程教育资源也无法被学生接受。使学生感到这样的远程教育与传统课堂粉笔授课没什么区别。从而导致远程教育网站提供的课件内容无法吸引学生去学习, 而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又无法从远程教育网站得到, 那么这样的教学模式必然打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兴趣。

因此, 必须对这些不顾学生感受, 缺乏学生与教育资源交互的网络课件进行改进, 进而提供一种崭新的以用户为中心交互式的网络课件, 才能更好地开展现代远程教学, 为现代远程教育服务。

三、提供解决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课件问题的思路

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式网络课件呢?

我们首先来了解什么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

开发人员在开发网络课件时往往很容易从自身的理解和应用出发, 在开发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考虑使用者或者学习者的感受和需要, 不了解学习者对网络课件的需求, 不了解学习者如何按照自身的技术和习惯来使用网络课件。最后导致的就是学习者被动接受按照开发者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操作习惯来使用网络课件。

为了确保整个开发过程都能充分考虑用户的需要, 最好的方法就让真实的用户参与课件的开发。这样开发人员就能够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要和目标, 最终的网络课件才会更加成功。此外, 让用户参与课件的开发还有2个原因:期望和拥有。

期望是要确保用户对新产品的看法、期望是切乎实际的, 从而保证产品不会出乎用户的意料。如果用户认为没有实现先前的承诺, 就会有被欺骗的感觉, 那么就会抵制或者拒绝接受产品。当然超出用户的期望要比不满足用户期望好得多, 这里不单是指提供更多的功能, 而是通过对产品的使用能提高用户的工作技术和技能。

让用户参与产品的开发还可以让用户感觉到自己对产品有贡献, 增加对产品的拥有权, 这样也就可容易接受最终产品。

因此“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指的是应以真实用户也就是学习者作为网络课件开发的驱动力, 而不是仅仅以开发者的技术作为驱动力。设计良好的网络课件应能充分利用用户自身的技能和判断力, 应同用户的学习直接相关, 而且应该是支持用户学习而不是阻碍用户学习的。其次, 有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 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进行交互设计。

网络课件最终是要被用户使用的, 为了能满足用户的最终要求, 交互设计过程 (图1) 涉及以下4个步骤:

(一) 充分理解用户需要并建立用户需求

之所以要充分地理解用户的需要, 是因为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要, 因而需要相应的设计交互式产品。

(二) 设计满足用户需求的候选方案

在设计候选方案时, 应尽可能多的与用户进行沟通, 提供符合用户操作习惯的并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候选方案。

(三) 构建初始的交互式原型, 以备进行测评

初始的交互原型必然是粗糙的, 但必须是满足用户的最基本需求的, 可运行的模型, 通过运行这个初始的交互原型, 让用户有切身的体会。这样可以让用户更加准确的告诉开发者自己的需求, 以便开发者根据用户新的需求对原型进行改进。然后将改进后的原型再交付用户使用, 用户再评估, 直到没有产生新的需求, 达到了用户的要求为止。

(四) 评估整个过程的最终设计结果

从图1可以看到以上4个步骤是相互联系的, 而且是重复进行的。在这4个步骤中, 对设计方案进行测评是交互设计的核心步骤, 其目的是保证产品的可用性。为了保证可用性, 通常采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 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让用户参与这个设计过程, 可以提供多种方案来满足用户对需求, 让用户体验最能接受的使用方案。

当然, 如何将这个交互设计过程通过现有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编程技术实现, 本文并没有涉及, 在这里只想给从事网络课件的开发者和有意准备开发网络课件的使用者提供一个思路。

摘要:通过对我国远程教育发展过程的分析, 发现网络课件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进而针对网络课件问题提出作者认为的解决思路。

现代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篇11

【关键词】设计色彩;现代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新构想

设计色彩作为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课程,在设计教育中承担着培养学生色彩素养、色彩表达、色彩设计等专业素养的重要职责。目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由于缺乏科学定位,未形成全面的职业教育观点,导致设计色彩的教学目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评价缺乏实用性。因此高职艺术设计的设计色彩教育,应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将“职场化”的实践运用于设计色彩的课程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实践及职业素养。

一、解读设计色彩内涵,转变教学理念,培养职业素养

与传统的写实色彩要求真实的表达客体,强调对物象做三维特征的色彩塑造有所不同。设计色彩重点强调主体的的个性主观意识表达,通过色彩表现展现出作者的个人审美、内心情感、思想表达等主观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和表现方式,启发学生设计色彩的主观性,创造出具有个性化和欣赏意义的色彩美感形式。因此设计色彩的教学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现代高职院校教师在设计色彩教学过程中,应转变观念,打破原有的固定式教学思路和普通本科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认识到高职教育理念注重教育实践的特殊性,将职业素养融入设计色彩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敏锐的视觉反映,引导学生将色彩的物理性质与感官心理的结合,实现学生学生与职业发展的协调统一。注重培养设计师所需要的想象力、创造力、艺术表现力以及色彩感受力,让学生学会透过设计色彩的现象,抓住设计的本质,领会到艺术设计的精髓,够将个人的色彩感觉提升至更为科学的色彩审美观,提高学生将色彩知识融入感性的色彩实践能力,强调在专业性设计中的实践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丰富设计色彩形式,拓宽教学内容,培养职业态度

设计色彩包括自然色彩、社会色彩和精神色彩,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往往较为注重自然色彩,导致学生容易陷入自然色彩的束缚,反而忽略了对社会色彩和精神色彩的理解和运用,这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所追求的多样性的实践运用是相背离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强多种艺术形式表现语言的阐释和引导,拓宽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手法中学习、总结出具有参考价值的艺术参照。如不同民族、不同区域艺术作品的色彩特征,东西方艺术设计中有关色彩在不同时期、不同毕竟、不同国家的演变过程等。尤其是本民族的传统色彩文化,在教学过重中,往往被忽略。我国传统的色彩文化经过悠久的历史传承,民间艺人和古代艺术家,往往都是通过长期的、反复的艺术实践,不断积累丰富的色彩经验,形成具有东方民族特色的色彩体系,因此具有深入挖掘和学习的必要性。除了本身艺术色彩的学习,更多的是学习他们传承民族设计色彩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即将设计这一情感和理智相互交织的过程转变为针对命题不断求证的过程,让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论证和严谨的思考,优化色彩的表现方式,让作品表达更为多元、宽泛。

三、尊重设计色彩思维,丰富教学评价,培养职业思维

设计色彩的思维视角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感性思维是指在设计色彩过程中通过发挥个人主观性,表达设计色彩的轻松、活泼;而理性思维则是设计色彩过程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具有主体表达的客观性。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融会贯通的,只有将两者紧密相连,才能更好的丰富色彩的表现形式和表达内涵。因此,现代高职的艺术设计教育需要对已经超越了单纯研究、模拟的学生设计思维,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在工作实践中除了需要低层次的普遍化的设计色彩,更需要高层次、个性化并具有欣赏价值的色彩表现形式。学生在学习设计色彩的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所表现的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哪怕是针对相同的客观事物也会随着主观意志的差异形成千差万别的客体形象。设计色彩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具有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特征和灵活性,如果用单一的教学评价,势必会抹杀学生富有创造力的设计色彩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差异化的色彩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的肯定,用多元化的审美尺度对学生的创造性设计色彩思维给予综合、客观的评价,避免用统一的审美取向束缚学生的设计思维,失去职业中所需要的独立的、富有创造力的设计思维。

四、加强设计色彩训练,突出教学目标,培养职业实践

传统的色彩设计教育,是将写生作为培养学生色彩体现和色彩观察的重要途径。通过色彩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学生的现代审美判断能力和现代造型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色彩运用。现代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设计色彩教学,是将以写生为主的色彩技能培训作为设计色彩的起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色彩的体验以及对色彩的情感品格的体会,培养学生的审美取向,构建与职业实践相统一的现代审美判断力和色彩表现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素养和基础色彩运用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教育、学习、设计的有机结合,以设计色彩培训为契机,深化现代高职艺术设计的实践性教学改革,强调学以致用,通过丰富学生的艺术内涵,拓宽学生的艺术视角,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让学生能够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从而突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实用性、技能性和职业性,体现高职艺术设计真正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天君.设计色彩[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朱琴.设计色彩[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3]周海清.湖南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7.

军事教育的新模式研究 篇12

军校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较有着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 学历教育旨在打牢基础、提升发展潜力, 注重学员素质的长效型、稳定性、基础性, 是为学员的一生发展起奠基作用的教育。而军事任职教育则是以培养学员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是进行知识补充、拓宽、加深、更新和能力提高的一种追加性教育。[1]

1 军事教育的现状

信息时代军事不再是孤立存在的, 而军事与整个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 许多军事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 这就需要军事院校应该与地方单位广泛建立双向教学科研协作关系, 这样不但需要加强与部队的联系和交流, 也应该定期选派人员到地方相关院校单位学习, 同时加大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力度, 积极参加地方学术活动, 通过这样一些活动来改革和丰富任职教育院校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同时, 外军的先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可以为我所用, 有条件的可向外军对口学校派驻留学生, 学习外军信息化的技术和成功经验, 形成定期友好交流机制。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具有许多自身明显的特点:首先,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 并具有鲜明的军事职业特色。军官 (士官、士兵) 接受任职教育, 必须掌握军事理论知识和专门技能, 融学习、工作、研究于一体, 向部队提供针对性的岗位服务。其次,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在使学员掌握军事专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 强调实践应用, 突出培养解决任职岗位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 经过培训的学员具有综合素质, 体现为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做人与做事的统一。

2 通过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提高军事教育水平

军校任职教育旨在全面提高军官 (士官、士兵) 的岗位任职能力和创造素质, 注重学员素质的时效性、针对性、实用性。任职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毕业后可以直接胜任本职工作的学员, 也就是“实践性人才”, 而“实践性人才需要在实践中培养”, 这就要求院校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让学员多动手、多实践、多与部队结合。但目前部队院校由于条件的限制, 实践科目和学时仍显不足。面对当前我军正处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时期的情况, 加强部队的信息化建设, 急切需要能够掌握信息知识、能够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人才, 而这些人才主要来源于军队院校的培养。而院校人才的培养, 需要通过教学及其配套的训练工作来完成, 其中教学训练工作又是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推进军队院校的教学训练工作, 使其适应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成为军事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2]这就要求任职教育要融合各类教育元素, 实现教学、科研、为部队服务的良性循环, 那么如何培养适应现代化军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我们军队教育工作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来提高军事教育水平, 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步,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各单位应该根据本专业实践教学需要, 自己动手制作专用训练架和模拟训练器, 使实验、模拟训练、实装训练、综合对抗演练等适应本学期任务特点的教学模式方法在整个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努力拓展专业技能训练强度和深度。为了实现模拟训练的真实性和贴近部队状况的现实性, 院校应高通过有计划地组织教员、学员到部队调研、实习和代职, 部队也可以选派经验丰富、素质高的优秀干部到院校介绍部队情况或任教, 形成良性互动。

第二步, 为确保教学中心地位, 要充分发挥现有实践保障条件的功能作用, 尽最大可能拓展和增设训练科目。重视实践教学不代表要放弃理论课的教学, 可以相应进行调解。要合理安排理论讲授和实践练习的时间分配, 将学员实践练习摆到整堂课的主体地位, 这是与理论课最显著的区别。机关和督导组要及时研究和修订任职培训课堂授课质量标准, 凸显教学模式方法的权重, 并将评价重点从单一衡量“讲的质量”转到更加注重“学的质量”和“能力形成的效果”上来。[3]要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和施训实际, 进一步增加外场实践教学效率和强度, 统筹安排本专业毕业班次学员业余时间, 加大课外实验、开放实验、自主实验和加班培训的安排力度。要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投入力度, 鼓励教员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时间, 不断优化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全员合力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第三步, 如果把院校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与部队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 缩短院校教学与部队实际需要的距离, 实现教学力量优势互补, 使教学与科研成果更加贴近部队需要, 走院校与部队共赢的路子, 从而可以提高任职学员联合作战综合能力素质。也就是要注重和部队的联系。[4]任职教育的目标是为部队培养胜任本职岗位的实践性人才, 这就必须要与部队和用人单位密切联系, 以了解部队对人才的需求, 从而合理设置任职教育专业与课程。院校在教学资源、科研水平、技术支持等方面有较强的优势, 而部队在军事训练、指挥演习等方面优势明显, 通过相互开放、可提高任职教育水平。

3 结束语

军队的人才大部分来源于军队院校的培养, 任职教育的重点就是要为部队培养能直接胜任本职岗位的人才, 这就在实践教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院校、部队、科研机构在在军事人才培养过程中分别扮演者不同的角色, 只有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加强交流与合作, 才能达到培养优秀任职人才的目的。S

摘要:军校任职教育旨在全面提高军官 (士官、士兵) 的岗位任职能力和创造素质, 注重学员素质的时效性、针对性、实用性。任职教育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胜任岗位的各类军事人才, 其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确定性和相对的唯一性。本文从任职教育的特点入手, 探讨如何更新军事教育的模式。

关键词:任职教育,实践教学,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徐坤.部队任职教育信息技术类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探讨[J].科技信息, 2011, 4 (10) :10.

[2]杜海璐.论如何推进军队院校教学训练工作[J].求实, 2009, 1:292-293.

[3]李亚萍, 张涛.论信息化条件下军事人才培养思路重塑[J].军事人才培养, 2010, 2:28-30.

上一篇:视觉素养下一篇:组合基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