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模式

2024-08-22

现代模式(精选12篇)

现代模式 篇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继续深化,除了少数的一些盲文、军队少数民族文字、军队所属的出版社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以外,我国绝大多数的出版社将会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这种制度上的根本性转变,就意味着我国编辑培养模式将发生重大的变化,衡量优秀编辑的标准相应也会有一些变化。客观情况的变化就意味着我国出版业的编辑培养模式将不得不按照市场的要求来变革。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是过去几十年我国的出版业从未面临过的新情况。

一、传统编辑培养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编辑培养模式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为我国的出版事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编辑人才。传统的编辑培养模式主要是依托高等院校的培养,从毕业生中尤其是从文科专业的毕业生中选拔进入出版单位,然后在实际的工作环节中来培养基础的编辑技能。在传统的编辑培养模式中,不难看出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是大学,第二个是出版单位。这两个环节基本是分开的,大学负责文化知识的教授,而出版单位则完全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进行编辑技能的培训。在传统的编辑培养模式中,主要是出版单位自身来培养编辑,大学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没有什么作为。同时,编辑培养模式单一,所培养出来的编辑适应面较小,培养的关键环节仅仅依靠出版单位自身,而且培养模式延续时间较长,培养成本也很高。这些都是传统编辑培养模式的弊病。

二、现代编辑培养的主要模式

现在出版市场瞬息万变,出版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出版业中求生存、谋发展,一支优秀的、具有强烈市场意识的编辑队伍是出版企业的发展源泉。因此传统的编辑培养模式亟待更新,需要建立起适应市场的现代编辑培养模式。

(一)立足高校培养编辑人才

立足高校培养编辑人才,这是编辑培养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高校作为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的培养地,拥有庞大的资源和各类型的教师,因此在现代编辑的培养中高校的重要作用无法被其他培训机构所替代。现在高校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专业技能培养的比重在高校教学中正在逐渐加强,以往只重视理论而忽视技能培训的现象正在逐步得到改观。尤其是编辑学的学科地位得到了国家的承认,编辑学被列为二级学科,结束了以前只能在传播学和图书馆学下面挂靠专业的尴尬境地,这使得建立现代编辑培养体系有了较为稳固的学术基础。传统编辑知识面要求较为狭窄,只需要拥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编辑知识就基本能够胜任传统的编辑工作。而现代编辑则需要较为宽广的知识面,专业知识不单要过硬而且要广博,既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又要懂得传播出版、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所以这就决定了现代编辑的培养模式不可能是一个单一的、线性的培养模式,而只能是一个复合的、开放的、多目标相结合的培养体系。

高等院校是现代编辑培养模式的基础部分,因此高校要摒弃以前传统的培养模式,从不注重培养编辑技能转变到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技能并重的方向上来。简单地说,首先就是高校在低年级阶段要大力加强文化知识素质的培养,为培养合格的编辑来奠定扎实的文化基础。文化基础决定了编辑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因此不能因为要提高应用技能就削弱理论知识所占的比重。其次,要通过高校学分制改革,在高年级阶段开设一系列的编辑理论课程,课程涉及的范围要尽量广泛,如传统的编辑理论、编辑技能等。还有就是要增加出版印刷技术、文化产业营销等涉及新媒体和文化产业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课程的深度要适中,主要的目的在于学生对具体的编辑事务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强化毕业实习阶段的技能培训,尽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编辑工作当中去。高等院校要与传媒出版单位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让学生在这些合作单位顶岗实习,达成双赢。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编辑实务操作中综合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而用人单位则能够借此从中挑选满意的人才。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在现代编辑培养体系中,高校所承担的任务较之以前传统模式,责任更为重大,比重也大大加强。高校承担的培养任务分为三个阶段,即文化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和实习运用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依次进行,环环相扣,目标明确。

(二)出版单位出版技能的短期强化培训和长期培养相结合

现代编辑培养体系离不开人才使用单位的参与,传媒出版单位是现代编辑培养体系的中心环节。这并不意味着高校在编辑人才培养体系中不重要,而是说传媒出版单位才是真正使用编辑的地方,培养出来的编辑人才是否符合单位和市场的要求,合格的编辑人才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都需要得到传媒出版单位的最终认可。因此,在现代编辑的培养中,要始终指向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和市场的满意度。

传媒出版单位在编辑人才的培养上要采取初期短时的强化培训和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为依托的长期培养模式相结合的方法。短期强化培训即对刚刚进入出版企业的毕业生进行为期两个月到半年不等的短期编辑知识强化培训,由出版企业的总编、副总编和业务骨干对其进行业务强化培训,业务骨干承担较多的培训课程,总编和副总编则开设一两次讲座,对编辑技能进行强化,着重在编辑实务和技术使用能力上。因为短期培训结束之后,就会马上上岗,开始实际的编辑工作。编辑工作时效性强,业务压力大,要求少犯错,不然出版成本就会大幅增加。因此这一阶段就是要教会怎样进行图书校对、图书选题、策划、组稿等具体的实际工作。计算机使用能力是一个重点,要让其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的文本编辑和图像编辑软件。在短期培训中,可以适当安排他们参与到一些具体事务中去,如校对等,当然要安排有经验的老编辑进行指导。长期培养则是出版企业依照企业内部严格的出版管理制度,定期对编辑进行业务指导,即每一个月进行一次业务总结会,结合出版发行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来对编辑进行业务反馈,在日积月累中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同时还要组织编辑参与到市场发行的工作中去,编辑要与市场发行人员一起参与市场调研,摸清市场的需求,使编辑在进行选题策划时能够更加紧密地贴近市场,提高编辑人员的市场敏锐度,编出市场认可度高的畅销图书。长期培养中要有意培养骨干编辑,即对那些基础扎实有潜力的编辑有意识地让其参与一些重大选题策划活动,让其在业务骨干的带领下快速成长起来。根据这个原则,要让这些具有潜力的编辑能够较多地参加一些出版发行活动和权威单位组织的业务培训活动,使其各方面的综合业务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在现代编辑培养体系中,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人这个层面,因此在体系的构建上要充分调动受训者的积极性。从高校层面则是尽量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使得课程深入浅出,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把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密切结合,培养用人单位需要的出版人才。而从用人的出版企业层面,则要从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上对优秀编辑进行充分的物质奖励,在分配制度上向有贡献的编辑倾斜,做到多劳多得,避免传统事业单位吃大锅饭的弊病,充分调动编辑提高编辑技能和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形成一个尊重人才、让人才充分发展的宽松环境。

三、现代编辑培养要尊重市场规律

在现代编辑培养体系的构建中,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要塑造合格的现代编辑,需要有完善的制度,同时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没有充足的资金,培养合格的编辑只能是一句空谈。从高校的角度,就是要对人才培养提供足够的软硬件支持,即要聘请一批具有丰富编辑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同时要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尤其是在多媒体数字编辑的培养上更要注重硬件设施。同时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机会,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从使用人才的出版企业来看,则需要人事部门和财务部门对编辑人才培训要有足够的资金预算,在人才培养上要舍得投入资金。市场经济时代,编辑人才的培养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后盾,没有资金来谈构建现代编辑培养体系只能是一句空话。现代编辑培养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因此不能说编辑培养只是在高校和出版企业中进行,其实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也是最好的培训者。合格的现代编辑必须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和精明的经济头脑,投入和产出比也是现代编辑需要注意的方面。在编辑培养中,我们要避免理想主义和技术主义的误区,出版的音像和图书制品,并不是装帧越精美就一定会有良好的市场反应。在编辑培养中一定要注意灌输“合适”原则,即投入与产出比。一个优秀的编辑一定要有成本意识,适应市场的不一定是合格的编辑,但是合格的编辑一定要适应市场的需求。

总之,现代编辑培养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开放性是现代编辑培养体系的显著特征,市场主导是根本性原则,只有市场才是最后的检验者。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继续深化,我国出版业编辑培养模式也必须按照市场的要求进行变革。首先,立足高校培养编辑人才,这是编辑培养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其次,出版单位出版技能的短期强化培训和长期培养相结合。最后,在现代编辑培养体系的构建中,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要塑造合格的现代编辑,需要有完善的制度,同时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总之,现代编辑培养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开放性是现代编辑培养体系的显著特征,市场主导是根本性原则,只有市场才是最后的检验者。

关键词:市场经济,编辑,培养模式

现代模式 篇2

中医学医学模式:人体——自然——社会心理(天人一体现)。

医学模式是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哲学概括,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和医学科学发展阶段,认识和解决医学遇见看问题的思考。古代主要是神明模式和自然哲学模式。而现代医学起源于生物医学模式,从纯生物学角度研究宿主、环境和病因三大因素的动态平衡。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原有医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现代医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拓展了医学的境界。强调关心病人,关注社会,注重技术与服务的共同提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传统医学有趋于一致之处。提示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

医学的进展越来越快,在职医生也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因而医院不仅要承担医学院校学生的临床培训任务,还要组织医生的继续教育。于是现代化医院就成了集治疗、预防、科研和教学四项任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务单位。这种有分有合、分而再合的变化正反映了医学发展的辩证法。

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

1现代医学模式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

2现代医学模式更加准确的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

现代写作教学过程模式探析 篇3

【关键词】写作 教学 模式

写作教学一般以一次作文作为一个教学单元,写作教学过程一般指一个教学单元(一次作文)的过程。写作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写作的动态过程,如果我们用一定的文字符号对这一动态过程的逻辑顺序进行描述,那么,这便是写作教学过程模式。

一、典型的写作教学过程模式及分析评价

传统的写作教学过程模式包括三个阶段:命题、指导、评改。命题——教师引经据典作为题目;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审题;评改——教师修改学生习作,并作点评。在此模式中,教师指导之所以是指导审题,与作文内容有直接关系。因为题目乃圣人之言,学生的作文不过是阐述题目的微言大义,即“代圣人立言”。 可见,这一模式显然是一个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没有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生写作过程的一般特点。

随着语文教学理论的发展,我国的语文教育研究人员曾经提出过多种写作教学过程模型,其中如下三种模型较为典型:1.“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环节模型。2.“观察、思考——构思、表达——修改”三阶段模型。3.“作文前指导——作文全程指导——作文后指导”三步骤模型。用现代学习论和教学论分析,上述三种模型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二、基于现代心理学的写作教学过程模式探索

写作教学本质上是一种问题解决教学。因而,研究写作教学过程首先要遵循问题解决的一般教学过程规律。关于问题解决教学过程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杜威把问题解决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让学习者面临某种疑难情境——引导学习者明确问题——促使学习者将问题与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提出解决的假设——让学习者将答案组合到认知结构之中,并把它应用于下边的问题或同类问题的新的陌生的例子之上,实现“做中学”;布鲁纳的以发现学习为其基本特征的问题解决教学过程模型是:第一,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第二,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感,以激发探究;第三,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第四,协助学生搜集和组织可用来做判断的资料;第五,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出应有的结论;第六,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最后解决问题。

上述几个问题解决教学过程模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综合起来,有几点对我们设计写作教学过程模型是有较大启发的:一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些模型都把让学生明确问题作为教学的起点。所谓明确问题,其实就是要让学生弄清学习的目标。二是要帮助学生激活先前知识。要引导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三是重视资料对解决问题的作用。要求教师提供或引导学生搜集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资料。四是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中要让新知识顺利进入学生的命题网络。五是要教问题解决的策略。无论是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还是为他们搜索解法提供支持,实际上都是让学生学习和运用策略性知识。六是要进行适当的变式练习,这是概念和规则向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转化的一个必经环节。据此,我们可以把写作教学过程概括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告知教学目标和作文标题,明确写作要求。教师要把需要学习的写作规则用具体的语言陈述出来。学生通过审视、分析教学目标和作文标题确定本次作文练习所需学习的规则及其涉及的写作内容知识、写作技能和策略性知识分别是什么。

2.提示学生回忆、激活原有知识。要把本次作文需要学习和运用的写作规则和相关知识与学生已掌握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原有知识顺利进入写作记忆。

3.提供构思策略,拟定写作计划。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一定概念和规则进行审题和构思的基本思路,编写写作提纲。

4.创设变化情境,进行表达练习。在本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各种条件下运用各种(口头的或书面的)方式进行表达练习。

5.及时批改讲评、反思修改作文。要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并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师评语对作文进行反思,并作进一步的修改。

该模型表明:第一,写作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该模型以现代学习论为理论基础,把写作教学过程的本质定位于写作内容加识、写作技能和认知策略的习得与相互转化。遵循了知识习得转化的一般过程(认知结构的同化、建构、迁移过程);第二,写作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该模型把教学看成是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创造的必要条件。体现出教学过程服务并服从于学习过程的特点;同时,在该模型中,学生的学习始终以教师的“教”为主导——在教师的引导、帮助和组织、评价之下进行作文的学与练。教与学相互依赖,相辅相成,达到有机统一;第三,写作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现代农资配送模式研究 篇4

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生产资料的支持。农业的生产离不开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农资产品只有通过合理的物流配送,才能按质、按量、按时到达农民手中实现它的价值。尽管近年来相继出现了江苏“苏农”、新疆“农佳乐”为代表的农资连锁企业,但我国的农资配送领域还是相对落后。农资配送渠道还不完善。因此,分析各种农资配送模式的优劣势,对稳定农资市场供应、切实为“三农”服务非常重要。

1 农资生产企业自营配送模式

农资生产企业自营型配送模式是目前农资行业广泛采用的一种配送模式。农资生产企业通过独立组建自己的配送中心,实现对销售客户的物品供应———配送。完成配送活动所需的的各种物流设施和设备归生产企业所拥有,作为一种物流组织,配送中心是生产企业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常,它是不对外提供配送服务的。目前,这种自营型农资配依然送占据我国农资配送的核心位置。

1.1 自营配送的优势

首先,农资生产厂家直接销售自己产品,而不经过农资销售企业,这样的销售模式渠道短、环节少,流通费用相对比较低廉,农资产品价格具有优势。传统的销售渠道由于多级经销商存在而显得过长,分销层次过多,由此造成流通费用高,渠道存货量大,产品常常要经过三四道中间环节才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成本过高使经销商毛利水平非常低,因而他们缺乏对渠道的管理动力,由此造成渠道更加混乱,不利于生产厂家对产品利润目标的实现,因而有部分较强实力的生产企业选择由自己开拓市场,自主进行农资配送。

其次,许多工业企业纷纷走多元化经营道路,不再局限于原来的业务范围,这也促使不少农资生产企业将目光投向农资流通领域。凭借着在原来经营领域内所积攒的在资金、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这些农资生产企业往往有相当的实力,将农资配送合理化,作为其又一利润点。

最后,农资生产企业由于其作为农资活动的首起者,他们在维护农资商品质量的方面意义重大。因此,如果由他们完成一系列的配送活动,完全可以保证农资产品的质量不受外在因素的破坏,给农民朋友创造出放心的农资市场环境。农民同志在购买时也放心。

1.2 自营配送中存在的不足

(1)自营型农资配送模式中依然存在着因为糅合了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而造成新的资源浪费现象。自营型配送中心在配送货物的时候,他们所考虑的都是只要把产品安全快速配送到位就可以,忽略的是他们的这种配送是否符合资源合理配置。这就造成了有时候一小批量的产品在配送过程中占用可以配送一大批产品的空间,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同时造成农资产品附加价值的升高,不利于农资消费者。

(2)自营型农资企业配送体系的建设资金成本高,加大了企业投资负担,削弱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管理难于控制,并且无法进行准确的效益评估。在一定程度上,物流配送网络体系的建立与管理维护都需要有专业的物流技术人员来完成,而企业的这种自营配送在很大程度上根本就没考虑过这种作业成分。在这种情况了,最容易造成成本高,难于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并无法评估其优越性。

2 第三方外包型农资配送模式

所谓第三方外包型农资配送是指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配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配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一般来说,农资生产企业为了使自己的配送服务更合理、更优质,与专业从事物流配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合同。而第三方物流企业按照农资生产企业的要求、按照所需要服务的农资产品的特性、按照农资市场的一般规律,组织一套适合农资配送的物流计划[1]。在农资生产企业接到购货订单时,通知该物流公司,按照订单要求,及时合理地把农资产品送达订货者手中。

2.1 外包型农资配送的优势与不足

外包型农资配送可以使农资生产企业获得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从而降低营运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信息网络和配送节点上具有资源优势,这使得他们在提高顾客满意度上具有独到的优势。可以利用其强大便捷的物流网络和高效的信息技术,实现商品的快速交付,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此外,其配送服务方面的专业能力和优势,可以高效的完成“一级配送”工作,为顾客提供更多、更周到的服务,加强企业的市场感召力。设施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对物流全程监控的能力,通过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加强对在途货物的监控,及时发现、处理配送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故,保证农资产品及时、安全送达目的地,这有助于保证农资产品的安全,同时也能尽量实现农资生产企业对零售户农资安全、准点送货的承诺。

农资生产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方式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可以使农资生产企业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所熟悉的业务,将资源配置在核心事业上。其次,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行家里手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利于提高农资货主企业的物流水平。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其掌握的物流系统开发设计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成为建立企业间物流系统网络的组织者,以更出色地完成农资生产企业的物流配送。

尽管第三方外包型农资配送呈现出许多优势,但由于大多数的的农资生产企业并没有摈弃过去那种“五脏俱全”的粗放物流管理,还在自建物流体系,使得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据统计,我国的第三方物流的市场占有不足20%。由于这种原因,加上农资产品的特殊性质,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于农资这一行业几乎没有涉足,这就使得农资生产企业在选择配送外包时困难重重。

3 邮政农资配送模式

3.1 邮政开展农资配送的优势

当前,农村迫切需要三种服务:一是货真价实的产品服务;二是综合性的社会化服务;三是高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服务。在这种大环境下,邮政发展农资物流配送业务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邮政“引科技产品下乡,送绿色商品进城”,既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会受到农民朋友的广泛欢迎。由于种种原因,国家原在农村建立的金融、农资等服务体系正逐步地退出或转变,处于一种“网破、线断、人散”的状态,而新的服务体系还未建立。邮政利用“三流合一”的网络优势和信誉优势,积极投入到服务“三农”的行列之中,可谓恰逢其时。

邮政原有的配送网络遍布全国各地,而且大多能深入乡村。这些遍布城乡的邮路、邮政网点,成为农资配送业务成长、发展的关键资源。鉴于邮政经营资金的现状,不可能大规模投入再建设新的网络,这就决定了农资配送业务网络建设只有走依托现有的邮政原有网络资源、对原有网点资源进行改造的路子;邮政网络资源的辐射性质,也决定着农资配送服务网络的放射状。中国邮政正是基于这种分析,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逐级辐射的金字塔型配送服务网络,以市局为骨干,县(市)邮政局为节点,辐射乡镇支局所和村邮代办点、示范点。架建服务“三农”的物流平台。

3.2 邮政开展农资物流配送的不足

近几年来,虽然邮政在农资配送方面得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但其规模化程度和社会影响力确未能得到同步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站点建设形式化。邮政站点是邮政发展农资配送业务的核心,各级邮政局从上至下将站点建设的量化指标层层下达,部分基层邮政人员不是以寻求合作方的态度去挑选站点,而是以完成态度的方式去寻求帮忙,从而出现了被“三农站”牵着鼻子走的情况,邮政支局根本不能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管,站点质量很难上去,效益不容乐观。

(2)专家队伍缺乏。俗话说“专业人做专业事”,邮政从事农资配送就遭遇了一个“外行人做专业事”的难题。由于农资配送及销售都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造成了邮政人员因地制宜地选择经营产品有些茫然,配送销售切入点无法把握到位。

(3)目标管理欠科学。邮政农资配送的的目标,多是按照上一年的计划以一定的增长幅度上调,对地区差别考虑较少。在配送管理上,往往出现配送的量和需求的量出现偏差的情况,这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迂回运输,形成浪费[2]。

4 农资连锁经营配送模式

近几年来,以农资连锁经营配送为主要经营形式的新型业态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开展农资连锁的企业近千家,连锁门店3万多个。农资连锁经营正在我国各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地迅速兴起。

4.1 农资连锁配送的优势

(1)大批量进货降低流通成本。农资连锁企业由于其规模大,对各连锁店实行的都是统一配货,因而它在购货是容易实现大规模批量进货,降低商品进货价格。配送中心统一进货、统一配送,可以获得大批量进货的低进价,降低物流费用。配送中心利用系统、批量、高效的程序,统一对货物进行检验、编号登记和人库,从而大大减少了各连锁分店相应的程序,节约成本。

(2)有利于实现健全的配送体系。连锁企业的存在,必须要有一个配送体系健全的专业化农资配送中心来支撑。连锁企业一般都设有专业配送中心专门为店铺进行商品配送,它们一般通过直接从工厂进货来减少流通环节。同时还有一部分商品从供应商取得的是原材料或半成品等,需要配送中心进行加工、包装、分类装配作业,增加了商品的附加值,将一部分利润转移过来。之外,农资连锁企业的物流系统中配送中心承担了部分批发职能,使批发环节的部分利润由社会直接转到了企业内部。

(3)统一共同配送节约了运输成本。农资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在为下属连锁企业进行货物配送的时候,最容易实现共同配送。当一个连锁店的需求达不到配送规模,而同时又有其他连锁店需要配货的时候,配送中心可以实现对两家连锁店同时进行配货配送。这就从一定程度上节约了配送运输费用,为企业赢得了额外的利润。

4.2 农资连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

(1)现有配送中心职能不清。农资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农资行业最大变化是大多数企业将关注重点由采购及货源储备为主转变为采购与配送并重上来,充分认识到农资配送中心建设是致胜的关键,普遍采取采用“配送中心+中心示范店+加盟店”的建设模式,以县或地区为基础,规划农资物流和配送中心[3]。但在农资供应链实际运作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农资配送中心则成为一个盈利机构,是统一采购的农资商品在企业内部的一个分销渠道,从而增加流通环节,不利于成本的降低。而且由于各经营实体对利益的追求,也会导致农资生产企业、配送中心、农资流通企业之间会出现串货与冲货现象,造成经营管理的混乱,不利于统一执行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方针。同时配送中心也缺乏有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农资配送效率较低,信息化建设缓慢。

(2)信息管理不完备。从农资商品的生产、采购到储存、运输及销售,每一个环节的物流信息应及时处理,才能应对市场变化。在采用连锁经营的农资企业中虽然大多数已经实现计算机联网,对于各配送中心的农资商品的库存、出入库、销售价格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资经营网络规模和农资物流规模与配送资源能力的不匹配;配送中心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采购、运输、储存、配送脱节管理的现实,使得农资供应各环节之间信息传递不畅;各配送中心、直营店与加盟店之间的经营信息网络的建设显得有些滞后,这就导致各销售终端的信息反馈不够及时;采购计划仍采用传统的方式等。

参考文献

[1]张华芹:《论商业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6):26-30。

[2]杨胜:《加快农资配送网络建设,打造邮政服务平台》[J];《现代邮政》2006(4):47-48。

现代商业空间模式 篇5

1.现代化的商业是综合、开放、可供人们交流、互动的场所,不仅要满足最基本的购物、娱乐,最重要的是提供一个休闲环境,让客人们在感受中购物,在购物中休闲。

2.打破常规单纯的购物模式,融入地方特色餐饮,引入国内外知名聚会品牌,比如沏宝、星巴克......打造综合、时尚、一站式体验的购物模式。

3.中国商业空间在调整,单一的购物模式已经逐渐淘汰,在强烈的竞争环境下一定要做适合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毕竟是在知名商业圈,突出新地标。

二、此方案几点意见

1.平面布局太过紧密,非常拥堵,公共活动的空间不足,商业价值不单是店铺多,通过对环境的塑造更能提升其商业价值的所在。

2.空间色彩过于低沉,不够明快。

3.装饰造型过于死板,不够灵动。

4.垂直视觉层面可以再丰富一些。

浅析美国城市现代警务运行模式 篇6

(一) 美国的分权型警察管理体制

美国是典型的实质型联邦制国家,即联邦与州在管理国家、社会事务上实行分权。联邦、州、地方政府与警察机关的关系表现在:联邦政府管辖的事务范围内,联邦立法机关制定法律,设立了诸多警察机关来执行其特定的职责,如在联邦司法部设立了联邦调查局、缉毒署与移民规划局,在财政部设立了安全勤务局、烟酒火器管理局,在邮政管理总局设立了邮检局等等。这些联邦警察机关由所在的联邦政府部门管理、指挥,相互间没有隶属关系。联邦政府中不设统一的、全国最高的警察首脑机关。“警察权力”是各州专有的保留权力,因此,各州警察机关都由州立法机关立法建立并由州政府全权管理、指挥,联邦政府不得干预各州的警察管理及警务活动。

(二) 美国的警察组织机构

1.联邦警察组织。联邦政府各部门设置有70多个警察机构,其中重要的有联邦调查局、移民规划局、缉毒署、特工局、烟酒火器管理局等。各联邦执法机构之间互不隶属,其职责通常都非常具体,并由联邦法律加以规定,也不向公众提供普通警察服务。

2.州警察组织。美国各州警察机关的名称、任务和组织机构差异很大。从作用和任务的角度看,州警察机关可分为两类,一类被称为公路巡逻警察局,其警务仅限于或集中于同交通、车辆和公路有关的活动。另一类称作州警察局,州警察局负责全面的警务。

3.市镇警察组织。市镇警察局是美国警察系统中最庞大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到了美国警察系统3/4的警力。市镇警察局规模、辖区差异很大,组织结构也都大不相同。市镇警察局局长是由市镇长或市镇权力机关任命的,他们对市镇长或市镇权力机关负责。

4.县警察组织。美国的县警察机关主要是由县行政司法长官领导的县行政司法署,美国约有3000多个县行政司法署。其中大部分县行政司法署长官既是县警察首脑,又是县法官,还是县监狱长,服务于整个刑事司法系统。

二、美国社区警务理念主导警务运行模式

(一) 把预防犯罪作为社区警务的终极目标

目前,美国大多数城市实施了社区警务。其中预防犯罪被视为社区警务的根本目标,其他目标都是服务于犯罪预防的。与此相适应,在考核评估中,美国警方除了继续采用快速反应速度、破案率、逮捕率等传统指标之外,还增加并侧重于有利于控制、减少犯罪和无秩序现象的一系列评价指标。

(二) 建立社区警民协作组织,动员居民参与犯罪预防

在美国,由社区成员、各部门和警察共同组成的辖区管理小组、社区警务行动队构成警民协作组织。他们的职能是:在社区内找出治安问题,确定重点任务。为了预防和减少犯罪,美国的社区行动队实施的联防措施主要包括:邻里守望计划、商户守望计划、电话报警计划、防止枪支滥用计划、安全天堂计划、青少年俱乐部计划、安全校园计划等。

(三) 增设社区警察机构,改革勤务方式

美国设立了专门从事治安防范的社区警务所,摒弃了过去以打为主的警务方式,先发制敌,防患于未然。社区警察一般将7成的时间花在处理社区内的日常事务和犯罪预防上。通常采取下列主动服务式的防范措施:实施邻里步行巡逻计划,以提高警察的出现率,减少犯罪机会;组织社区反应小组,减少居民对犯罪的恐惧感等。

(四) 做好重点群体工作,控制社会死角

在欧美国家,重点群体主要是指青少年、租房住户和少数种族群体等。他们既是易受骚扰和攻击的对象,也是影响治安、引发犯罪的重要因素。面对黑人和亚裔少数种族群体社会地位低下而产生的复杂社会矛盾和治安问题,警方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加大少数种族聚居区巡逻的行动,二是同该少数族区首要人物建立联系,借助这些人的影响和力量,共同维护社区的治安秩序。

针对美国大量存在的租房住户,美国当局普遍重视治安隐患较多的重点场所的管理工作,社区警察一旦发现社区治安死角,就会主动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尽快解决社区存在的住房、环境和卫生等问题,达到清除犯罪死角和治安隐患的目的。

三、美国基层单位以警察巡逻勤务为主

(一)美国警察巡逻勤务组织及形式

巡逻是美国警察部门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基层实战单位,如地区行动分局,他们高度重视巡逻,注重打防结合,衡量他们工作成效的最终标准便是能否降低犯罪率和公众的犯罪恐惧感。美国的警察巡逻勤务与其他业务一样,在各级各类警察组织中呈现出不同的做法。除联邦警察机构外,其他地方警察机构都开展巡逻警务。

(二) 警察巡逻勤务的方式

美国警察巡逻一般有徒步巡逻、自行车巡逻、摩托车巡逻、汽车巡逻、骑警巡逻、船只等特种工具巡逻。20世纪60年代,自美国犯罪率上升、警察与社区关系恶化等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对传统警察实践的思考,美国警方重新定位巡逻工作模式,采取了多样化的巡逻方式。目前驾驶汽车巡逻是运用最为广泛的,美国警方采取了一警一车、两车一组的巡逻模式,这种车巡方式比过去两警一车的模式更有利于降低警察机构的成本,提高反应速度。

现代物理农业模式及其应用 篇7

一、无毒优质果蔬生产模式与应用

这是一种能够控制植物全生育期病虫害发生的物理植保技术集成的模式, 它包括设施农业和露地生产两部分, 即无毒优质蔬菜设施生产模式、抵御连阴天的果蔬生产模式和环境安全型农场生产模式。

1. 无毒优质果蔬设施生产模式

它以环境安全型温室为单元, 以植物的土壤病虫害、地上病虫害为控制目标, 通过物理调控植物生长与病虫害预防的技术集成来实现果蔬生产的无毒优质或有机目标。其模式和物理农业技术装备标准配置见图1。

植物的病虫害分别来自于土壤、地上部分及空气, 只要能够通过物理的方法有效地预防以上3方面带来的病虫害威胁, 那么, 果蔬的生产就易于实现有机食品的标准要求。

(1) 土传病虫害的控制

土传病虫害包括土壤微生物引起的诸如枯萎病、根腐病、青枯病等土传病害、根结线虫病和虫害三大部分。目前能够综合处理和有效预防土传病虫害的物理农业装备为3DT系列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机, 其中以自动处理方式的最为有效。

(2) 气传病害的控制

气传病害多数为霜霉病、灰霉病、疫病等真菌性病害, 可有效控制它们的物理技术装备为能够产生空间电场的3DFC系列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

(3) 微小与大型飞翔类害虫的控制

蚜虫、白粉虱、蓟马等微小会飞翔的趋色微小体型害虫以及趋光的蛾类、金龟子、蝼蛄等大型飞翔害虫的防控可采用多功能静电灭虫灯和防虫网。

(4) 生长调控

空间电场/二氧化碳增施技术的配合使用可获得产量倍增效应。如果与烟气二氧化碳相结合, 还可有效控制许多作物的白粉病。

(5) 成熟度控制

在果实类蔬菜生长接近常规商品质量时可采用声波技术进行促早熟控制。

针对全国多个环境安全型温室产出的果蔬做了DDT、HCH、百菌清、氯氰菊酯、毒死蜱、多菌灵等农药的残留分析, 检出最小浓度为0.002~0.300 mg/kg, 能够满足多个出口国的进关要求。空间电场/二氧化碳同补技术系统已经开始用于特殊果蔬的生产, 譬如水果化萝卜的生产, 其经济效益显著。

2. 抵御连阴天的果蔬生产模式

维持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气温、地温、光照、二氧化碳。在低地温 (低于8℃) 、弱光 (小于600LUX) 的环境中, 大多数植物的根系就会逐渐停止养分的吸收, 植物慢慢死掉 (类似枯萎病) 。而当地温合适但光照不足时, 即使气温再合适, 植物也会因无光合作用产物向根的输送慢慢枯死。因此, 真正能够抵御暴雪连阴天的技术措施就应该是下述的集合方案, 即土壤电加温线+空间电场发生系统+补光灯+热风炉。该方案中, 空间电场所起的作用是提高植物的低温吸收 (钙、磷) 和合成营养 (光和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 的能力, 补光灯和热风炉则是提供必要的光照和二氧化碳。我国最北部的温室采用了这种方案就可以抵御长达15d以上的极端低温连阴天。

热风炉和补光灯的联合作业就是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气温、光照和烟气二氧化碳。在温室里安装的热风炉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在空间电场和光照下, 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会大幅度增加。

3. 环境安全型农场

露地农产品生产所面临的病虫害威胁以及农药残留远高于温室果蔬生产, 杀虫剂的毒性和残留时间是植物产品农药残留的主要来源。物理防虫和可预防大面积爆发的锈病、枯萎病等病害的实践正在实施。多功能静电灭虫灯、空间电场设备 (3DFC系列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 、3DT系列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机已在香蕉枯萎病、樱桃根癌病、小麦锈病以及单一植物品种产区开始了防治病虫害的试验示范。物理植保技术的集成效果远远优于单机作业。

这是一种可从空气中提取水分的空间电场聚水系统, 红色的绝缘子之间拉有细细的不锈电极线, 电极线带有5万V的直流正高压, 地面建立的静电场可以把夜间的水汽凝聚而沉降于地面, 久而久之, 草原就处于湿润状态, 而且这种空间电场还可以促进牧草的生长并对牧草病害进行自动防治。

二、环境安全型菇房生产模式及应用

白灵菇、杏胞菇、香菇等食用菌生产伴随着接种、催发菌丝、菌丝转化为菇蕾、菇蕾生长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形态变化, 期间会遭遇木霉、链孢霉、毛霉、曲霉、青霉、细菌等20多种杂菌、数十种害虫的危害。许多国家对食用菌制订了严格的农药残留限量指标, 如日本对蘑菇类制定了48种农药残留限量指标。食用菌的农药残留主要来源于具熏杀和触杀菇蝇类的成虫、幼虫以及跳虫作用的敌敌畏以及一些杀螨剂。使用物理防治方法有效预防这类病虫害的发生是生产优质安全食用菌的根本措施, 因此, 利用食用菌病虫害物理防治方法建立的环境安全型菇房才能够满足这一生产目标。其中, 对食用菌药残影响最大菇房是首选的环境安全改造对象, 见图3。

环境安全型菇房采用3DFC系列食用菌空间电场促蕾防病系统控制杂菌污染, 并利用等功能静电灭虫灯控制菇蝇类的成虫、幼虫以及跳虫, 而螨类可采用牛骨头配合电击杀技术来减少其数量, 实践表明, 它可以完全脱离禁用农药的使用并能大幅度减少其他农药的使用量。而此系统除了具有预防落菌污染的功能以外, 还具有很强的食用菌生长调控能力, 特别是对香菇菌丝的生长以及菌丝转化为菇蕾的速度具有强烈的促控能力, 实践表明可缩短出菇时间1/3~2/3d。

三、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生产模式

疫病预防是养殖企业的生命线, 养殖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这条生命线的存废。在已发生的疫病中至少有40%以上的疫病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另有40%之多的疫病是通过流媒接触传播的, 近10%的疫病与粪便关联。而在突发的烈性疫病中有70%之多与环境空气质量相关, 因此控制空气安全和粪便安全就能控制住一半以上的疫病发生。环境安全型畜禽舍是一种可以自动预防动物疫病、具有自分解臭气能力且空气安全的新型畜禽舍, 因此, 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生产模式是以环境安全型畜禽舍为建设单元的一种动物食品安全生产方式。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的建设内容见图4。

它是一种可以自动防疫而且无臭的畜禽舍。它的关键之处在于采用了整体空间的空气净化技术, 即空间设置了畜禽舍空气电净化自动防疫系统、粪道则采用了粪道空气电净化自动防疫器或粪道等离子体除臭灭菌系统。

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现已发展为多种类型, 涵盖了猪、家禽、牛、羊以及宠物的饲养。其中, 猪场和养鸡场的应用较多, 防疫效果理想;而牛羊舍的空气质量以及疫病的发生率都有了显著变化, 养殖企业效益显著增加。

四、环境安全型水产养殖模式

我国各地水产品市场普遍存在着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孔雀石绿、红霉素等禁用渔药残留, 一些水产品所含土霉素超标数倍。有关专家指出, 硝基呋喃类药物、氯霉素、环丙沙星等在国际国内均为禁用渔药, 如长期大量摄食硝基呋喃类化合物, 存在致癌可能。长期食用含抗菌类药物残留的动物食品也将导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而影响临床疗效。因此只有采用物理防病方法来控制水产品养殖环节的疫病发生与传播才能够解决水产品的渔药残留问题。利用空气微生物空间电场控制技术、水电解—介导渔礁菌控技术、水底补光技术等物理方法的集成就能够设计出一个环境安全型水产养殖模式。见图5。

1. 技术说明

水生动物病害的发生通常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引发的, 即与发病原因以及影响健康状况的因素直接相关, 如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宿主对病原的敏感性、宿主暴露在病原微生物的概率、环境中的毒素、病毒传播载体情况等。任何自动防疫技术都需要开展病原、宿主、环境、设备等四方联合的研究, 既要考虑病原的控制, 又要考虑设备对病原宿主的影响, 还要考虑对环境的作用。海水养殖与淡水养殖有很大的不同, 特别是在水体的理化性质方面的差异给水处理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差异, 也就是说不同的水体有不同的处理模式。如何才能控制好水生动物的微生物病害, 以及消解理化因素造就的生长障碍, 是物理农业物理预防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环境安全型水产养殖模式包含了水槽水体微电解技术系统和循环水微电解处理器、空气落菌的空气电净化自动灭菌系统以及介导渔礁、LED灯补光器等。

这种技术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采用了海水或淡水微电解与人工介导鱼礁。利用两个惰性电极插在塘池两端, 两电极间设置无数个介导鱼礁, 当通电的时候, 鱼和其他水生动物就会躲入鱼礁内部, 而鱼礁具有屏蔽电场和电流的作用。躲入鱼礁后, 可加大电解电压, 随后就可控制水体微生物的数量和氨氮含量, 进而实现优化水质。

2. 应用

由空气电净化自动灭菌系统、体微电解技术系统、介导渔礁组成的环境安全型水产育苗室已经开始了海胆、海参、鱿鱼、泥鳅、金鱼的养殖实验, 以观测水生动物集体健康状况的发病率、感染率、死亡率、致死率等。

五、物理农业发展预测

探索现代道口管理新模式 篇8

新形势新挑战

随着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的推进, 大连市全域城市化、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加快形成, 以及辽宁省经济大发展对大连交通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铁路、公路运输面临更多挑战。长兴岛30万t原油码头、旅顺新港扩建及大连市发展“两区一带”的建立, 使大连市境内乃至辽宁省公路包括高速公路的流量将大幅度增加。

2010年, 大连市生产总值达到5 150亿元, 增长15.2%以上。大连市的经济增长已经走上了快车道, 全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私家车以每天250辆、每年9万辆的速度大幅度增加, 各种道路交通运输流量迅猛增长, 靠近铁路行驶和穿越铁路道口的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多。

“十二五”期间, 大连市将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5亿t、集装箱吞吐量1 000万标箱, 空港旅客吞吐量1 600万人次以上, 基本建成东北亚重要的货物中转、区域分拨配送基地和多功能综合服务中心, 加快大窑湾等重点港区开发建设, 无疑将对大连市周边的陆路交通形成更大的压力, 特别是对如何做好公、铁交叉的平交道口的安全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2005年大连市安全监管局承担铁路道口安全监管工作以来, 随着大连市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发展, 以及铁路道口标准化建设的不断完善, 5年来铁路道口事故下降率88%。其中2009年大连市铁路道口实现“零事故”。但随着新时期城市大发展、铁路大提速, 以及城际交通模式转换, 势必对原有的铁路道口安全管理工作和监护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 大连市铁路道口总计400余处, 其中铁路有人看守道口20余处, 监护道口90余处, 还有近300余处为无人看守道口。大连市管内铁路道口存在线长、点多、密度大、面积广的特点, 管理难度相对较大。

它山之石美国铁路道口安全管理

美国铁路里程约28万km, 共有公共道口15万8 719个, 私有道口10万零716个。其道口采用的HXP3道口防护系统无论是高速列车还是低速列车, 都可以在列车到达前的恒定预定时间内启动道口防护设备。而且, 这种系统还可以与公路信号相互连接, 在列车到达时, 通过指挥汽车减速或绕行, 来减轻道口的堵塞。美国铁路道口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 还在于长期进行公众安全教育, 每年为200万人举办3万次各种形式的讲座。其中, 为4万卡车司机做讲座1 100次, 使通过铁路道口的人员在脑海里都形成一个真正的法律意识, 强迫司机和行人通过铁路道口时注意安全。

日本道口安全的研究

日本于1989年4月建立安全研究实验室, 主要从事道口事故的相关研究工作, 他们研究在道口应用高质量的安全装置及障碍物探测器, 通过安装安全装置提高某些道口的安全水平。研究人员还开发了计算机模型模拟现实以提高道口的可见性, 并且深入研究引起道口事故的因素及其对事故率的影响程度。道口安全中心发表的关于道口安全的研究成果及对道口的关注, 极大地推动了铁路道口安全水平的提高。目前, 日本铁路道口交通事故全年仅有几十起。

在我国5万多公里的铁路线上, 有平交道口1万3 800余处。我国道口与国外相比, 在道口安全状况、设备状况以及人的主观安全意识上, 都存在一定差距。统计显示, 我国铁路道口死亡率约是美国的5倍, 英国的10倍。尽管每年我国也大量投资用于道口改造, 可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要改善道口的安全现状, 首先须对铁路道口这个特殊的系统做科学的分析, 从中找出减少道口事故的经济有效的方法和可行的思路。

探索新模式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初期, 道口事故的数量与公路机动车辆的增加成正比。随着国内建设水平逐渐提高, 公路和铁路采用新建立交和改建立交等方式, 有效地控制平交道口的增加, 减少部分复杂平交道口, 道口事故有所减少。

大连市铁路道口管理工作采取“统一规划、分级监管、属地负责”的管理模式。大连市铁路道口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简称大连市道口办) 负责对9个县 (区) 道口办的道口专项资金的使用、监护设施的维护实行统一管理, 各县 (区) 道口办负责对辖区内所属铁路道口进行道口设施、监护人员、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基础管理工作。

目前, 铁路监护道口的监护方法都是采用道口监护员持旗阻车的方式进行看管和监护, 这种监护模式都是延用以前传统的方式方法, 已不能满足城市化进程中快速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因此, 从大连发展建设的安全保障, 积极应对城市化交通体系大变革的新形势, 以及践行科学发展理念的角度来说, 创建“现代道口管理”新观念势在必行。

“现代道口管理”就是要摆脱陈旧的管理模式, 创新管理形式和安全保障措施, 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和改变人的思想理念, 加强铁路道口的现代化管理, 实现“自动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

自动化

自动化就是要优化铁路道口安全防护措施, 使道口报警及防护成为一个自动控制系统。

目前的道口防护系统一般都是在列车接近道口的一定距离发出报警, 由于列车速度不同, 列车接近道口的时间实际上也不同, 很容易因汽车司机或行人判断失误而发生事故, 既存在安全隐患, 又影响公路运行效率。因此, 要加大铁路道口安全防护系统的研制和运用, 进一步优化关闭时间的道口自动控制系统, 使铁路道口真正达到本质安全的目标。

信息化

信息化就是要将铁路道口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通过数据库集成与分析来完成铁路道口的安全管理。

大连市道口办制作了铁路道口管理系统软件, 将软件管理与数据库技术完全结合, 可将全市400余个道口信息全部集成, 通过互联网及时更新信息、查询道口管理和事故情况, 直观展示各道口委 (办) 机构、发布文件及各道口基本信息, 在近20处重点繁忙道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 高危、繁忙道口安装监控摄像系统, 直接采集通过道口的各种车辆和发生的事故情况, 直观道口的安全监管状态, 以便集中统一进行管理, 更有力于对道口的监管与分析。

同时, 大连市投入250多万元在市内3处重点繁忙道口安设了公路交通号。火车即将通过道口时, 压轨信号自动将公路的绿灯变为红灯, 自动放下拦杆, 而且还带有交警跟踪拍照功能。这些都是“现代道口管理”信息化的手段和形式。

人性化

在影响道口安全的诸多因素中, 人是引起道口事故的主要因素。

就铁路道口管理而言, 人性化就是要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 提升道口管理人员、道口监护人员的专业素质;要加强全民铁路道口遵章守纪的意识, 使通过铁路道口的机动车驾驶员和各种行人在脑海里形成一个真正的法律意识, 用法律和规章来约束过往行人和车辆的行为, 提升人的理念以达到铁路道口的本质安全。

“1+6”现代养羊模式初探 篇9

关键词:“1+6”现代养羊,做法,实施效果

临安市是山区养羊的重点市之一, 自1999年来, 通过杭州正兴牧业有限公司引种推广波尔山羊, 杂交改良本地山羊, 发展波尔杂交肉羊“天目优质肉羊”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新亮点。肉羊业得到长足发展, 2005年全市肉羊饲养量10.38万只。但从2006年起, 肉羊业发展速度减缓, 主要问题:一是规模化养殖程度偏小, 影响产品质量和效益。二是养羊设施不配套, 影响实用技术推广, 给品改和防病带来一定难度。三是传统养羊, 山羊山养 (放牧度日) , 管养粗放。进入严冬寒天, 又是枯草期, 也是母羊繁殖产羔季节, 羊只营养严重不足, 导致羊体生长滞缓, 母羊流产, 瘦弱羊只或羔羊死亡, 制约肉羊业的快速发展。因此, 笔者认为发展现代肉羊业必须从适度规模经营入手, 合理配置人力、资金、技术、设施等资源, 以增效降本。据此提出了养殖增长模式的创新, 即农户“1+6”现代养羊规模配套示范。

1 农户“1+6”现代养羊模式内涵

就是一个农户实现安全、优质、高效养羊, 发展现代集约化肉羊业, 必须达到“六个一”指标, 即:有基础繁殖母羊25只以上;有楼层式离地羊舍80m2以上;有人工牧草基地1 333.3m2以上;有饲料切草机1台;有青贮窖10m3以上;年出售商品肉羊60只以上, 收入2万元以上。

2 具体做法

(1) 选户定位。根据资源和行业的区位优势, 2007年下半年在临安市养羊户中选择有事业心和养羊经验、富有科技意识、有夫妇劳力的10户为“1+6”现代养羊模式配套示范户。

(2) 提高思想认识。利用新闻媒体和召开现场会等形式, 统一思想认识, 提升农户对搞好农户“1+6”现代养羊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明确有规模才能出效益, 懂管理才能保质量, 进一步增强农民搞好现代养羊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3) 科技创新。以科技培训为抓手, 举办培训班, 增强农户科技意识。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并在养殖技术上实现“六推六改”:一推楼层式养羊, 改平养为离地饲养;二推分群饲养, 改混群饲养为按公母、大小分群饲养;三推波尔山羊良种配种, 改本土羊为波杂改良优质肉羊;四推肥羔羊生产, 改养长寿羊为短期育肥适时出栏;五推定期免疫 (驱虫) , 改重治轻防为防重于治;六推种草养羊, 改传统放养为放牧+补饲。

(4) 政策扶持。凡每个示范户达到“1+6”现代养羊模式标准, 经验收合格在资金上给予适当补助。

3 实施效果

通过农户“1+6”现代养羊模式示范户的建设, 标志着临安市养羊业以科技为支撑, 以市场为导向, 实现“六化法”养羊, 开拓创新了临安肉羊业发展的新趋向。

(1) 养殖规模化。实现适度规模养羊, 开创工厂化高效生态养羊。10户示范户2007年共养羊1 323只, 户均养羊132.3只。

(2) 羊舍楼式化。每个农户建有楼层式的离地高架羊舍, 10户共有楼层式羊舍1 320m2, 户均羊舍面积132m2。有利于搞好环境卫生, 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羊只草料利用率, 有效控制病害发生。

(3) 山羊品种优质良种化。农户应用纯种波尔山羊公羊改良本地山羊, 使山羊的良种覆盖率100%, 优质天目肉羊出栏率达100%, 深得广大客户欢迎。

(4) 饲养科学化。实行标准化养羊, 推广应用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肥羔羊生产、种草养羊、母羊高效养殖、制作青贮饲料和竹叶颗粒料等新技术、新成果, 提升科技对养羊的贡献率, 使传统养羊向现代养羊发展。

(5) 防病规模化。做到羊的口蹄疫、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免疫 (驱虫) 程序化, 环境卫生消毒制度化, 粪便堆积发酵处理, 实现健康养殖, 保障养羊业健稳发展。

(6) 养羊效益化。由于优化人才、技术、资金、设施、管理等资源组合, 开拓现代肉羊业的规模效益, 10户示范户年出栏商品肉羊999只, 全年养羊总收入38.25万元, 户均养羊收入3.83万元。

4 实践思考

农民养羊要增收致富, 必须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道路, 而农户“1+6”现代养羊模式的推行, 是养羊业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 “1+6”现代养羊模式推行的关键突破点:一是在母仔同圈饲养的情况下, 应用自制补料架给羊羔补饲, 保障羊羔生长发育, 为羔羊早期断奶、短期育肥、发展肥羔羊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开发冬闲田种植牧草, 实行羔羊人工草地围栏放牧, 保障冬、春季羊只青饲料供应, 提高羊羔成活率, 并从根本上解决冬春枯草期间养羊死亡率高的问题, 保障养羊业的平稳发展。三是发展种草养羊, 实行农牧结合, 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注入新的内涵。在农户“1+6”现代养羊模式的示范带动下, 临安市2008年存栏100只以上的养羊户有300余户, 新增51户, 羊的良种覆盖率99%以上, 肉羊商品率84.44%, 种草逾733.3hm2, 购进切草机71台, 为现代养羊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现代道德人格教育模式探略 篇10

传统德育模式在人格培养上的缺陷

建国以来一段时期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侧重于政治斗争, 与之相适应的传统德育模式在培养学生道德人格方面存在如下弊端:

1. 以政治为中心的模式培育的道德人格是政治动物型。

传统道德教育一度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从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到各门学科的教材内容无不渗透着浓厚政治色彩, 政治教育淡化了智育、体育、美育。德育远离了现实生活, 成了“高、大、全”的政治口号和远不可及的圣人理想。培养的大学生只能是人性扭曲的“政治动物”, 不同的场合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和行为, 当他们唱高调时, 什么美丽动听的“政治口号”和“道德律令”都喊得出来, 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可能缺乏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2. 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培育的道德人格是唯唯诺诺型。

这种模式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把大学生视为被动的接受者, 当成学习机器。在教育要求上, 强调共性, 忽略个性特点的培养, 甚至压抑个性。在教育过程中, 把道德规范与科学知识、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等同。认识不到道德知识对个体的价值不仅在于实现从“不知”到“知”的跨越, 更在于从“知”到“信”的提升。在德育评价体系上教师是权威, 以理论知识为重, 卷面分数为依据。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奴性大, 唯唯诺诺, 缺乏怀疑和批判精神, 屈从于时尚和权威。

3.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培育的是平庸的无创新精神的人格。德育被作为一门课独立出来后, 教师以机械地完成课堂的教学为己任, 大学生上课只是为了拿学分。德育手段方法上注重以课堂为主、以教师为主的外力教育和集体教育, 忽视渗透为主、学生为主的自我教育和个别教育。课堂内容上过分突出政治教育, 忽视道德教育、责任心、事业心的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等。教学手段是单向灌输, 缺乏对比, 如同定好频道的电视节目, 没让大学生掌握摇控器。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思维僵化, 毫无创新精神的平庸人格。这种回避现实, 从理论到理论的道德教育, 最终造就的是社会适应力差, 自身免疫力和分辨力低下的不健康的道德人格。

构建现代德育模式的思考

当代青年学生正处在人格发展的十字路口上, 而人格的培育和塑造又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 在传统与现实的互动中, 高校德育应锐意改革, 积极创新,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德育模式, 培育具有现代道德人格的大学生。

1.构建目标。德育目标对道德人格的培养非常关键, 高校德育目标的构建, 应符合时代要求。在我国, 高校德育应是始终围绕我党的教育方针, 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的。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 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而德育更是首当其冲, 其目标也应定位在培养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四有”创新型人才上。围绕这一目标, 德育在人格培养过程中, 必须注意现实道德人格和理想道德人格的和谐统一, 使大学生的道德人格不断提升。

2. 构建内容。

在内容上, 首先应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具有社会责任感方面内容, 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修身治平”的集体主义精神、“勤俭简朴、诚实守信”的求实精神等。其次要开放吸收西方文明中合理内核, 如注重自己的利益和幸福等观念。第三是革命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一些优良作风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思想。第四是反映社会发展要求、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道德理念, 如科学精神、责任感、竞争精神、创新精神、民主与法制意识、合作与参与意识, 特别是深入学习和践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3. 构建原则。

民主平等原则。即通过各种手段营造宽松和宽容的精神氛围, 形成师生平等交流、民主对话的“师生场”, 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致及动力。传统德育模式下的师生关系, 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坚持民主平等原则, 教师在民主平等氛围中与学生交流, 一方面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 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评价体系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才能把握到真实的学生, 引导大学生培养健康道德人格。

4. 尊重差异原则。

现代文常见题型及解答模式 篇11

高考现代文主观题阅读(一般是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和信度的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再就是小说),因其分值高,难度大,一直是学生语文高考的瓶颈。能否正确解答这类题,基本决定了学生的语文成绩的高低。对现代文阅读题的畏难心理、长期以来的挫败感以及掌握答题方法不到位的遗憾,往往使许多同学陷入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常常望“文”兴叹。

纵观近几年高考卷出现的题型,大致可以归为语言修辞、布局谋篇、表现手法、归纳要点、人物形象等几类。现根据近几年来高考文学作品命题的特点,提炼出现代文答题模式,并就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各类题型的解法进行实例的分析。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提问方式]

1本文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赏析文中的“xx”句子。

3文中是否可以运用或不运用“xx”修辞手法?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相关链接]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题型示例1](2006年高考江西卷)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秋光里的黄金树》)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离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题型示例2](2007年高考安徽卷)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乡村的风》)

[参考答案]第二自然段:“用顽皮的小手……”句,运用拟人句,写出风的轻柔,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举出“摇头摆尾的小花狗……”或“好像—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等句,并指出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赏析,均可)第五自然段:“庄稼在风中拔节……”句,运用排比,描绘风中动人景象,使读者感受到风中勃勃生机。(举出“春风归来遍地绿……”句,并指出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也可。)

[题型示例3](2007年高考福建卷)请指出“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参考答案]这里用了比喻,这个比喻把母亲耗尽生命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现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意思对即可)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

1本文开头写“XX”,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

2文章最后一段写“xx”,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3如果将文章最后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根据语段在全文中的位置,结合文章内容指出其作用。

[相关链接]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意无穷。

总之,文章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开头、结尾和过渡必须统一在完整的结构中,围绕一个中心组织起来,以表现主题思想。因此答题时要从整体出发,既要分析局部的特点又要研究它和整体的联系,看他对表现主题思想有什么作用。

[题型示例1](2007年高考辽宁卷)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炉火》)

[参考答案]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

[题型示例2](2007年高考江西卷)“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泰山很大》)

[参考答案]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题型示例3](2007年高考四川卷)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要赏析。(《焰火的变奏》)

[参考答案]作者以这个反问句单设一段,卒章显志。“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这个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提问方式]

1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或这样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从取材方面对文章做简要解析。

3文段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相关链接]象征、对比、衬托、渲染、抑扬、以小见大等。

1象征手法,能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使抽象的情理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2对比手法,能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3衬托手法,可以在所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的陪衬下,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渲染手法,能在浓墨重彩的描绘中营造氛围,为行文设置铺垫,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

5抑扬手法,能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6以小见大手法,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

[题型示例1](2007年高考全国卷I)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总想为你唱支歌》)

[参考答案]以戈壁石来代表大西北,将自己对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对一块戈壁石的感情上,以小见大,深化主旨。(解析:本题较难,需体会作者对大西北的感情并将其与对戈壁石的喜爱综合

在一起。)

[题型示例2](2007年高考上海卷)第(5)段“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这句话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杭州树多,生活环境优美。

[题型示例3](2007年高考湖北卷)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日月行色》) [参考答案]1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2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3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了“我”与“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题型示例4](2007年高考四川卷)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为什么要从平静的湖水写起?(《焰火的变奏》第14题)

[参考答案]以“静”衬“动”,反衬了随后施放焰火的热闹;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

四、有关人称类的题型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示例](2000年高考全国卷)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长城》)

[参考答案](1)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2)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五、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题型示例1](2006年高考北京卷)作者从审美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清朗,请你根据文章提示的故宫的建筑特点,也从审美角度。用三个双音节词概括一下故宫的建筑意境。(《天坛之美》)

[参考答案]本题考查对相关信息的分析与整合的能力,并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联想能力。故宫的“庞大”和“以气势取胜”,可概括为雄伟(雄壮、雄浑……),“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可概括为威严(庄严、森严……),而方形的空间造型和“以红(砖红、土红而不是火红、鲜红)为重”的颜色应整合成厚重。

[题型示例2](2007年高考天津卷)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雪野里的精灵》)

[参考答案]美丽/纤弱稚嫩/顽强/不怕困难/充满活力

[题型示例3](2007年高考广东卷)《访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钢琴演奏家傅聪》)

[参考答案]所提问题可以归纳为:(1)怎么走上音乐道路;(2)要成为音乐家要具备哪些素质;(3)对时下家长送孩子学钢琴有什么看法。

六、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题型示例1](2007年高考海南宁夏卷)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①对比法。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题型示例2](2007年高考海南宁夏卷)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林冲见差拨》)

[参考答案]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

以上是关于文学作品阅读题答题的几种模式,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考生在答题时要灵活,只有这样,才能在答题时游刃有余。

论现代烟叶生产模式的构建 篇12

1 构建现代烟叶生产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是解决农业生产资源紧缺和烟叶生产发展矛盾。优质烟叶生长需要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 可以优化种植布局和结构, 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及生产要素, 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提高生产经营水平, 保持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是调动烟农种烟积极性、提高烟农种烟效益。在传统的烟叶生产模式下, 主要靠烟农手工和简单的工具劳作, 用工多、投入大、比较效益低, 烟农种烟积极性低, 成为发展烟叶生产的主要瓶颈。构建现代烟叶生产模式,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 适度规模经营, 推广应用现代化的烟叶生产技术和经营手段, 把烟农从技术难度高、劳动强度大、承担风险高的环境中摆脱出来, 实现轻松种烟、积极种烟, 促进烟叶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渡阶段,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推进烟草农业生产手段和经营模式的现代化、提升企业综合能力, 就可以全方位、多环节改造传统农业, 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先导和带动作用,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建立现代烟叶生产模式的总体要求

一是全面规划, 系统设计。根据现有种烟的分布情况合理进行布局, 建设现代烟叶育苗工厂, 发展有经验、负责任的育苗专业户管理育苗工厂, 为烟农提供商品苗, 同时育苗专业户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收益。二是注重实用, 便于推广。有针对性、可行性、计划性地购进烟用设备, 做到注重实用、方便操作和灵活运用, 保证其能够充分发挥整体效益。三是突出重点, 促进规模。实施中要突出重点区域, 重点向种植大乡、大村、集中连片种植区域倾斜, 进行专业化机耕和专业化植保。四是统一政策, 从严要求。统一实施标准, 统一检查验收, 统一补贴政策, 注重实施要求与效果, 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抓好落实, 切实发挥综合效益。

3 现代烟叶生产模式构建

3.1 建立现代烟草育苗工厂

烟草育苗是烟叶生产的重要环节, 在传统的烟叶生产中, 烟农自己育苗, 这种生产形式不仅增加了烟农的劳动强度, 而且由于育苗环节卫生操作条件有限, 导致培育烟苗的素质较差, 给大田烟叶健康生长带来了很多隐患。在现代烟叶生产模式下, 全面推行育苗工厂化[5], 实现100%商品化育苗, 为烟农提供“齐、壮、匀、适”的烟苗, 积极发展具有经验的育苗专业户, 形成“烟草公司-育苗专业户-烟农”组织形式, 是现代烟叶育苗生产模式的发展方向, 并逐步趋以全面推广应用。

3.2 组建专业化机械生产服务队伍和植保队伍

通过组建烟叶生产专业机械化生产服务队, 在烟叶生产冬耕、起垄、中耕等环节为烟农进行社会化生产服务, 使烟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摆脱出来, 达到减工增效的目的。专业化机械生产模式的全面推进, 将是加速现代烟叶生产模式构建的重要环节[6]。烟草植保作为烟叶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在传统烟叶生产中, 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有时甚至是事倍功半。组建专业化植保队伍后, 对烟草病害进行统防统治, 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流行, 保障烟叶生产安全, 而且大大地节省了用工投入, 提高了效率, 增加了效益, 体现了现代烟草农业植保模式的发展方向。

3.3 组建专业化烘烤服务队伍

目前, 专业化烘烤模式的探索研究已经成为烟叶烘烤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对促进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专业化分工具有重要作用。其组织形式:一是成立商业化烘烤公司, 实行社会化烘烤。商业化烘烤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单位, 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业化管理模式。在烟叶成熟期, 由烟草公司技术人员到田间认证, 根据烟田烟叶成熟情况, 发放准采证, 统一采摘标准, 统一采摘时间, 收购后交商业化烘烤公司。商业化烘烤公司挑选出技术过硬的烟农作为司炉手进行集中烘烤, 统一交售烟叶。二是成立烘烤专业队, 实行制度化统一管理。烘烤专业队制定烘烤计划, 使烤房的烘烤能力与采收面积相吻合。同时, 烘烤专业队与烟农签订代烤协议, 明确双方的分工和风险赔付规定, 烘烤专业队保证代烤烟叶质量, 烟农保证按约定价格交烤费。烟草公司组成烟叶烘烤质量评估小组, 对烟叶质量进行评估。三是发展种烟大户、烟叶农场, 在小范围内实行专业化烘烤。积极发展3.33 hm2以上的种烟大户和6.67 hm2以上的烟叶农场, 引导种烟大户和农场经理采取烟叶生产人员和烟叶烘烤人员相对分离的生产管理模式, 走“生产管理、采收烘烤、分级交售”3级分离的路子, 推行专业化烘烤。

4 结语

目前烟叶生产还是停留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 机械化生产实现程度很低, 社会化服务形式也不完善, 基本上无法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烟叶现代生产模式的探讨与构建, 摆脱落后的传统农业生产, 逐步实现现代烟草农业生产, 建立现代化的烟叶生产示范基地。通过进行集约化育苗、商品化供苗, 推行烟草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 推广专业化烘烤服务等, 实现烟叶生产专业化分工, 降低烟农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效率, 增加烟叶生产效益。不断革新以往旧的烟叶生产方式, 研究推行新的烟叶生产模式, 全面建立和完善烟叶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将是烟叶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的烟叶生产模式建立后, 将革新以往复杂的环节技术措施, 力求通过机械化和社会化服务使烟农种烟达到“六不”, 即不育苗、不耕地、不起垄、不除草、不喷药、不抹杈, 加速烟草农业从传统的分散种植到现代化的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的实现, 带来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

摘要:针对烟叶生产特点, 从育苗工厂、专业化机械生产服务队伍、专业化植保队伍、专业化烘烤服务队伍等方面探讨了现代烟草生产模式的构建, 以全面建立和完善烟叶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烟叶生产模式,必要性,总体要求,构建

参考文献

[1]姜成康.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C].三明:2007年全国烟叶基层建设暨收购工作现场会, 2007.

[2]朱显灵, 王能如, 陆继锋.论建设现代烟叶生产经营制度[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5) :1905-1907, 1992.

[3]唐世凯.我国现代烟草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 2009, 37 (11) :211-213.

[4]丁伟, 王丰, 李继新, 等.加拿大烟叶生产对我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启示[J].中国烟草学报, 2008, 14 (1) :47-50.

[5]刘剑君.论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目标与实现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9) :214-215.

上一篇:小陇山林区下一篇:汽车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