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班级管理的新模式(精选8篇)
现代班级管理的新模式 篇1
关于如何构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新模式的论文
[摘 要]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存在着种种弊端,因此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体系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 成本管理 弊端 价值链 创新模式
当今企业国际化趋势加快,全球化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正在加深,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现代社会进入了“微利时代”,企业正面临着一场成本竞争战。企业要获得成本优势就必须开发出成本领先的持久来源。全球竞争、技术革新和经济流程变化导致的压力使成本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键和变幻莫测。可见,加强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势在必行。然而,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新的管理手段和成本理论不断出现,传统观念面临着巨大挑战,成本管理理论框架亟须调整、充实和完善,以和现代管理模式相适应。
一、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理念落后、成本意识淡薄
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局限于降低成本,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包括生产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及相关领域成本行为的管理。这种成本管理是一种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成本管理,这些落后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长期以来,企业形成了一种惯例,成本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从成本的预测到成本计划、控制、核算等各环节全部由财务部门负责到底,各车间、部门、班组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成本指标成了摆设,起不到监控作用,职工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成本控制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企业的成本管理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成本管理范围过窄
传统成本管理只注重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耗费进行控制,而忽视了对生产前的研究开发费用和生产后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成本进行控制。而价值链分析方法认为,成本的管理应该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
3.成本管理方法陈旧
20世纪70年代第三次技术革命兴起,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生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并为生产经营管理进行革命性变革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新技术革命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深刻变革,都要求成本管理进行革新。近几年,我国一些企业在逐步试行新的成本管理方法,但从整体上看,成本管理方法陈旧,已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要求。
4.成本信息的不完整性和滞后性
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旨在满足企业财务报告的需要,财务部门将企业的所有信息经过筛选并加工处理后生成了财务成本数据,这些数据符合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要求,但却带有一定的时滞性,不能对企业的信息进行全面如实地反映。传统的成本管理力求最大限度地避免成本,并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导致企业只注重提供财务信息指标,而忽视了非财务信息指标,不能满足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所需要的信息需要,因而,成本信息存在着不完整性。
二、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
1.“价值链”概述
所谓价值链,就是指企业为了向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劳务而发生的一系列创造价(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值的活动。价值链列示了总价值,并且包括价值活动和利润。它包括以下三个含义:第一,企业各项活动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如原材料的供应与企业的生产制造有密切的联系;第二,每次活动都有可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如严格的质量检验可以降低售后服务成本;第三,价值链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项活动,而且还包括企业外部各项活动,也就是要注意行业价值链,如企业与顾客、供应商之间的活动。波特将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分成九种相关活动,这些活动大体分为基本活动(购货、制造、发送、营销、服务等)和辅助活动(人事、技术、采购和一般管理等)两大类。
2.现代企业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
(1)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基本思想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思想包括几个个方面:首先,基于价值管理的成本管理模式满足适应客户的需求多样化,以顾客为中心,没有顾客,企业价值就无法实现。其次,价值链理论强调多角度的考虑问题,影响产品成本构成及大小的因素不仅仅存在于企业内部,企业的顾客、市场、供应商都会对其成本状况产生影响,要找到企业的成本优势,除了自身比较之外,还要进行行业比较,企业的成本管理要站在一个战略的高度,为企业提供战略决策的依据。再次,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应立足于企业价值流。将价值流作为企业成本核算和控制的对象,这样便触及到了成本管理的根本,找到了引发成本的动因,也可以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途径和方法。最后,扩展成本管理的空间范畴至企业外部价值链并通过规范(或设定)成本管理的目标、特点、内容、原则等来体现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
(2)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
基于价值链理论下的成本不再是单一含义的成本概念,而是一个多层递进、相互关联的“全成本”概念。基于价值链思想,对现代成本管理模式进行构建,应该是对企业价值链(成本链)上的全成本管理,构建价值流成本管理体系主要从企业整个成本链上的全成本管理模型来进行表述,具体分别从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控制体系和业绩评价体系来进行构建。
①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从价值链分析方法来看,全成本链成本核算模型可以从三个阶段来描述,包括研发阶段成本链、生产制造阶段成本链和客户管理阶段成本链。相对于传统成本管理模式而言,企业在整个成本链上进行的成本计算可通过采用目标成本计算、成本改善计算方法和售后阶段成本计算方法等来完整地揭示全成本信息。
a.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核算体系借助于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在分析和了解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之后,综合考虑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要求,制定企业的目标成本。将企业预期销售收入减去目标成本,就得到了目标成本总额。目标成本总额制定以后,还应将目标成本总额按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分解到各价值流小组当中去。通过对目标成本总额的.分解,形成各价值流小组的成本控制目标,作为考核各责任中心的依据,以达到前馈式的成本预防控制。
b.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一味的降低成本相比,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模式倡导的成本核算方法更注重全局性。它提倡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成本动因分析来改进制造中的不利因素,从而完成预期目标成本的一种方法,通常是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展开此项工作。通常这种成本计算方法是以价值流小组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按资源动因计算各项作业的成本,然后再按价值流小组所耗作业的情况,将各项作业成本分配到各价值流小组中,形成各价值流小组的成本。
c.经过了成本链上的前期准备阶段和制造实施阶段后,就进入了对产品售后的维修、处置、收回阶段。这一过程的成本计算不容忽视,可以运用质量成本计算、环境成本计算等来实现。
②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体系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是一种开放式的成本控制,它不苛求成本的削减,而是通过价值链、成本链分析,降低企业的组织成本,而正是在这方面,成本控制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成本控制方法与措施应该根据实施成本控制的环节、时间、空间的不同,以及成本控制对象内容的不同加以设计。基本思路是,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采取不同的措施控制成本动因、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和应用,有计划有目的的降低成本,为企业取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提供保障。
现代班级管理的新模式 篇2
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 教育应“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被人们认同和接受, “自主教育”也成为大家研究的又一个重要课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尝试过“自我教育”并取得了具大成效。在西方发达国家, 人们都非常重视孩子的自我管理, 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因而, 他们的学生不但自主能力强, 而且富有创造性。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发表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艺术》, 他强调培养学生自信心和激励自我, 管理自我, 控制自我, 战胜自我, 发展自我, 驾驭自我, 认识自我等方面艺术化的处理, 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班级自我管理理论, 成为我们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楷模和典范。
实行班级自主管理就是为了构建有效的班级自主管理体制, 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务自己管”,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由原来被动的受管理者转变为班级管理的主动参与者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 达到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
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 对班级自主管理模式, 在汲取他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全面的新尝试,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作用和效果。
一、调查现状, 强化学生自主管理班集体的意识。
要想顺利地实施学生的自主管理, 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强弱, 以及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水平的高低, 以便切合实际, 制定合理有效的自主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 以期探索出相关的班级自主管理对策, 探索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过程的操作方法, 并改革班级管理模式。
二、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 制定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制度。
确定并建立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运行机制, 建立相应的学生自主管理各职能部并确定了各职能部职责。实行“班委—职能部—小组—值日班长”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确定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和管理的具体操作办法、具体运作程序以及对学生参与管理的评价机制, 并让学生参与班级各项制度的制定。
1. 制定《班级公约》。
在班级管理中, 除要求学生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之外, 还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 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要求和意愿, 并加以讨论概括, 制定出了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级公约》, 提请全班同学表决通过。
2. 制定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制定好《班级公约》之后, 为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对学生的发展做出合理、公正、全面的评价, 打破一切向考试分数看齐的不合理的做法, 全面体现素质教育, 在全体同学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并用于日常的学生管理:其中包括:学习评价, 体育评价, 艺术评价, 参与活动评价, 参与班级工作评价, 纪律意识评价, 等等, 并且在学期末作为学生素质评价和标兵评选的主要参考依据。
3. 确定“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和各职能部职责。
在上述基础上建立了班级“班委—职能部—小组—值日班长”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 利用班会、课余时间等组织学习《班级公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并成立“立法委员会” (由各职能部部长担任) , 定期对制度进行修改, 使各项制度深入人心。
班级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
同时对各职能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划分, 如:班务部的职责是:组织协调各部工作, 做好提醒、检查和督促, 根据实际需要提议组织对班委的推荐和调整工作。适时组织班委会, 总结过去工作, 并对将来工作提出建议。学期末负责三好学生的评选工作。学习部的职责是:及时了解班内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及时向大家通报学习中注意的问题。督促、检查、指导各科代表的工作情况。定期组织同学进行学习经验、方法的交流。不定期地总结展示班内优秀学习成果等。学期末负责学习标兵的评选。纪检部的职责是:协助值日班长维护班级秩序。负责观察、了解、记录各部的工作开展情况, 对各部工作及时进行表扬和督促, 对合格、优秀部门进行通报表扬。期末组织人员 (抽取部分学生代表) 对各部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负责优秀班干部、行为规范标兵的评选。文艺部的职责是:负责组织安排学校和班级内与文艺相关的活动。组织确定各种文艺比赛的参赛人员, 负责比赛的报名、训练及赛后事务的处理工作。期末负责艺术标兵的评选, 等等。
4. 确定“值日班长”制度的管理细则。
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 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够充分的得到锻炼以提高其综合素质, 也为了便于发现班级的管理人才, 全体同学在自愿参与的基础上, 轮流担当“值日班长”, 每人一天。每天值日后, 值日班长要填写详细的班级日志并做值日报告, 值日报告一般分为五部分: (1) 通报当天班级总体情况。 (2) 表扬。 (3) 批评。 (4) 提出希望。 (5) 值日心得。全班同学要对这位“值日班长”进行评价, 评价分为优秀, 良好, 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所有的值日班长必须遵守以下职责: (1) 班级实行值日班长负责制, 由值日班长负责班级当天所有相关事务的督促和检查。 (2) 等监督纪律情况, 负责课间、两操和课外活动纪律的监督和维持。 (3) 每节课前准备铃响后, 提醒和督促所有同学做好课前准备。 (4) 负责对教室、卫生区、自行车摆放区等进行卫生情况的巡视检查, 负责监督值日小组卫生扫除情况, 及时发现不合格的地方并督促值日人员及时进行清扫。 (5) 做好表扬和违纪学生的统计工作, 认真填写《班级日志》, 作好值日总结。并在当天下午放学前做值日报告。 (6) 各值日班长必须尽职尽责, 对违纪等现象不及时记录和汇报, 值日班长要负全部责任。值日班长要提高监督和服务意识, 不得利用值日班长之权进行打击报复者。
三、完善学生自主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保障机制。
1. 创设自主管理的环境。
班级内设立知识角、图书角、展览角、“五星学子”风采栏、规章栏、班级文明公约栏等, 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自主管理的物质环境。这些文化性物质环境的创设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作用, 成了学生健康成长的产物和外显表现。
2. 组建充满活力的班级领导班子——培养班干部。
要实现班级学生自主管理, 首先必须具备一套得力的领导班子——班委成员。因为他们是班集体的核心, 是凝聚班集体的纽带, 有了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 班级管理就成功了一半。为此班内采取了同学自愿报名, 鼓励全班参与的竞选演讲形式。在竞选演讲中, 选手必须当众介绍自己, 畅谈自己的见解及施政方针, 也就是说要阐明履行职责、工作方法、特长优势、具体目标, 以便接受全体同学的监督, 同时加深老师同学对他的了解, 以便分配适宜的工作。竞选演讲完毕, 要求全体同学参考竞选者的平时表现、个人才能、吃苦精神、主人翁意识及演讲情况等仔细斟酌, 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通过民主评议, 推选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班委成员。在班委会民主选举班长的基础上, 由班长组织班委会, 落实班干部工作的责任目标和职权范围, 确定各职能部的部长和副部长, 向全班公布, 由全班同学讨论通过。成立班委会之后, 及时组建各职能部, 包括班务部、学习部、纪检部、团支部、宣传部、劳动卫生部、文艺部、体育部等八个职能部。在学校开展的大型活动中, 由各部的部长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三至五名职能部成员, 协助其组织好班级同学, 共同开展工作。其中班长是班级的形象代表, 班长和副班长带领各职能部长管理班级事务。在工作中各职能部长要互相协作, 互相支持。班上的一切日常管理, 全部由各职能部负责;而各职能部的工作由全班同学负责监督和评价。而此时, 班主任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全力做好班干部的坚强后盾。
对班级各职能部的工作, 班主任做到“三放一扶”——放心、放手、放权、扶助。特别是对于班长和各职能部长, 要善于放权, 要大胆地让他们去管理班级工作, 允许他们在工作中有一定的失误, 让他们在管理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威信,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去管理班级, 同时班主任给予指导、帮助、支持, 要尊重他们的工作成果, 尊重他们的人格。
为了给班委成员增加压力, 增强责任感, 班内打破了班干部终身制。在每月的学生思想品德考核中, 要求班委成员考核必须在良好以上, 不称职者随时更换, 学生中表现突出的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竞选活动, 向现任的班干部挑战, 让他们加入班委中来, 这不但给了在任者以危机感, 促使其加倍努力工作, 同时也给其他候选人创造了机会, 增强了他们积极进取的信心。这样既使班委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 又锻炼了学生们的胆量, 特别是语言即兴表达和工作能力, 为他们步入高等学府奠定基础。
3. 确保人人参与班级管理。
以往, 班主任往往低估非班干部学生管理班级的能力, 只是把“管理权”放给班级中少数能力较强的班干部, 而置大多数学生于“被管理”的被动地位。这样的结果是, 学生大多游离于班级管理和活动策划之外, 对班级中的事缺乏主人意识, 缺乏感情和班集体荣誉感, 甚至出现有些学生故意破坏班级秩序, 违反班级纪律等现象。事实上, 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自治倾向和自主意识, 而且中学生已经具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与知识, 具有了较强的交往、合作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 他们既是班级的被管理者, 又是班级的管理者, 一旦所有学生都能真正参与管理, 班级管理效果将成倍提高, 班级的发展将获得强大的动力。因而班内实行的“班委—职能部—小组—值日班长”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 就是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而不是班级管理仅仅依赖几名班委成员。班内坚持实行的“值日班长”制度, 让一些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和管理能力的后进生也拥有参与班级管理、提升自我价值的机会, 让他们通过管理班级一天的事务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从而真正让他们体会到学校和班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在各职能部管理的前提下, 再增设许多班级管理小单位, 如:学习小组、劳动卫生小组、宣传职能小组、文艺职能小组、体育职能小组等, 使得班级管理形成一个网络, 让每一名学生都承担着自己的一份义务和责任, 让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和特长都能在不同的状态下发展, 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事事有人管, 人人有职责”的管理模式, 使所有学生锻炼和提高了管理能力, 增强了管理的信心, 真正学会了做班级的主人。
4. 规范综合素质考核制度, 完善学生的自主评价。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 学生的评价大多是由班主任做出, 或由班干部等部分学生民主评议, 其主要依据往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印象, 因此, 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忽视了多数学生的优点。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我班不断完善《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将《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以等级量化的形式从学习、纪律、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班级工作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也就是依据各项考核细则和标准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 这样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同时, 由于班级学生自主管理, 各项活动都有人进行管理、监督, 又保证了评价的全面性。同时也为学期末的各项评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综合素质评价考核既为学生管理提供了一个有效快捷的手段, 为学生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 又能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各方面的行为表现, 对学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同时能让老师及时了解班级运行情况和学生情况, 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依据, 从而有效地杜绝了学生违纪现象, 对规范学生的行为、建立良好的班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 行为能力, 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格的提升, 以及班级的管理效果等多方面有了可喜的进步和提高。
四、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和效果。
1. 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增强了班级亲和力。
班级自主管理使处在不同学习方向和层次上的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 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自我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班级稳定而有活力。
2. 塑造了学生健全的人格,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施, 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观念产生了积极有效的影响, 更为学生整体素质奠定了发展性的基础。学生在班集体中逐步由他律向自律转变, 学生的自我责任感有了极大的增强, 道德品质向更良好的方向发展。学生更加关心集体, 班级也更加团结与和谐。学生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对老师的依赖越来越少, 违纪现象较长时间出现零纪录。通过学期末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 对于自愿参与班级管理的人数由初期的15%上升为约70%;对于“在没有别人监督的情况下我的行为”选择“能和有人监督时一样”的由初期的10%上升为60%;对于班级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和《班级公约》认为有利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人数由初期的30%上升为85%, 而认为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自由的人数由原来的45%下降为不足10%;对于“我和同学的关系”选择“很好”的由初期的40%上升为90%。
3. 班主任管理工作实现了优质、高效。
班级学生自主管理, 使班主任在一定程度上从日常繁杂的琐事中解脱了出来, 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科研等工作中去, 着重了解、研究学生,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的德育方法, 用最少的时间、精力获得了最佳的教育效果, 实现了德育过程的最优化;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规范化使得班主任随时都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学生动态, 了解班级情况, 为及时处理班级事务、突发事件赢得主动, 大大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
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体现了学校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以学生发展为本, 通过尊重、信任、引导和激励等影响作用,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为每个学生都提供表现自己个性和才能的机会, 促进学生自主参与, 自主管理, 最后达到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目的, 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达到“六个学会”, 即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会劳动, 学会生活, 学会健体, 学会审美。从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来看, 这种管理模式完全符合它的要求。
五、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的发展不平衡。
由于学校提供的展示自我的平台是有限的, 而且学生个性各异, 难免存在发展不平衡、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 在今后的工作中, 如何解决学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从而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大胆参与, 都能抓住一切机会积极锻炼自己, 仍旧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2. 学生毕竟还不够成熟, 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业与活动的关系。
有的同学一心只读圣贤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有的同学兴趣广泛, 但对学习缺乏激情, 这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 如何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尽可能多渠道、多途径开发潜能, 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地选择自我发展的有利途径, 如何处理好教学与活动的关系,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贯穿有益身心健康的指导, 从而引导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活动来发展自我, 也是今后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武大勇, 曹琪元.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思考.教学与管理, 2005, (6) .
[2]张艳薇.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辽宁师范大学, 2007.
[3]魏运才.从传统到现代教育观念的大转变.班主任, 2005, (3) .
[4]苗建梅.班级组建之初管理尝试.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 2007.
班级博客———班级管理的新模式 篇3
班级博客是教育博客的一种,它以班级为组织单位,旨在建设一个主要由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家长等组成的“虚拟教学共同体”。在班级博客的组织架构中,成员是多样化的,它包含了教育的各个方面。而这其中,班主任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无论班级博客有多少成员参与建设,班主任始终应该定位为管理者的角色,这是其在班级博客中的最重要作用。既然是班级博客的管理者,那么班主任就可以利用班级博客促进班级常规管理、进行有效德育渗透、完善班级文化建设。
一、利用班级博客促进班级常规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是班主任每天的例行工作,千头万绪。如何兼顾好课务与班主任常规管理工作成了许多班主任的头痛事,而班级博客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博客开设“班级日志”栏目,然后设立一些子栏目:“一日常规”、“通知公告”、“星光闪闪”“思维火花”等。这些栏目,既可以将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常规动作告知学生,又可以通过它们,记录师生之间的成长历程、点滴感悟、快乐时光,甚至是矛盾冲突。不仅班主任记载班级日志,学生也要记载班级日志,记载的日期就是他们担任值日班长的当天。他们记载的内容主要是“一日小结”,当然也可以对班级常规管理提出批评与建议。班主任只有在课上和课间才会和学生接触,而学生之间在校时是一直在一起的,很多时候,他们能够发现班主任不太留意的地方,能够用和大人不一样的视角来看待班级常规管理中的具体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利用班级博客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记录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及发展过程,以利于班主任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更有效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常规管理的举措。
二、利用班级博客进行有效德育渗透
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它的开放性也给学生的成长带来隐患。此外,现实中教师和学生的年龄差异与代沟是一个事实,学生不易在教师面前流露自己的真实感情,这在客观上阻碍了师生间的交流,也间接导致了教育的不成功。而班级博客的出现,却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创设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师生之间不易形成隔阂,双方的话语也容易被对方接受。班主任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例如,班主任可以借助班级博客上的学生日志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借助师生在班级博客上的互动与讨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可以借助班级博客对一些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三、利用班级博客完善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在构建班级文化的系统工程中,班主任的引领作用是最为关键的”。舆论导向作为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必须要掌控好,而班级博客正成为新时期班主任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的利器。曾经在所带的某个班级中,有一段时间很多学生玩网游玩得非常厉害,不仅普通同学玩,一些班干部和团员也玩得很投入,还常常在教室里交流,严重影响了学习。虽经多次劝说,却没有什么效果。而且,一些网游中的暴力、不健康等因素让班中的一些不良舆论有所抬头。既然劝说无效,我就只能另想他法。考虑到网游让他们如此投入,我就想到了班级博客。于是,我转载了一篇文章《游戏,我该怎么来爱你》,并在文后就该不该玩网游设置了相关讨论并进行投票。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是学生,连家长都参与到了讨论和投票之中。尤其是讨论区的讨论,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最后大部分人都能有理性的认识。班级中疯玩网游的现象遏制住了,不良风气的苗头也被刹住了,班级舆论又回归到了良性。可见,班主任完全能够利用好班级博客,引导班级舆论的正确走向,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的舆论环境中成长。当然,舆论导向只是班级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但班主任能够借助班级博客引导班级有正确的舆论导向,进而不断完善班级文化建设。
现代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篇4
管理是伴随着科技革命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它具有强烈的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自然属性。管理的职能和它在生产力中的作用决定了它必须不断地变化、发展,必须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进步而创新。
1、“知识管理”的兴起
伴随着新技术革命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提出,企业知识管理日益重要,并成为创新型企业和其它各类企业越来越关注的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彼得・德鲁克,威廉・哈拉勒分别在他们的著作《后资本主义社会》,《无限的资源》中指出:在新社会,真正控制资源的、决定性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或劳动力,而是知识。知识管理将是基本条件,是企业竞争地位的决定性因素。知识和思想是一种“无限的资源”,能够更大范围的交换与共享。据报道,美国已有30%以上的企业在运用知识管理,其余企业也在纷纷实施。但是到目前为止,知识管理理论体系还很不完善,至今还不能从理论上明确解释知识是如何作为经济资源起作用的,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认为知识管理是“利用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是“关于有效利用公司的知识资本创造商业机会和技术创新的过程”,是“对知识进行管理和运用知识进行管理的学问”。研究中发现知识资源不同于传统的有形资源,对它的管理也有其特点和特殊性。创造知识、分享知识的过程更多地是一种无形的劳动,它不易定量和监控也无法强迫完成。这无疑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课题。
2、“人本经营”内涵的升级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新经济和知识管理时期,人的作用日益引起企业的重视。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美国“FORTUNE”杂志最近评选世界优秀企业时,采用的是这样9项指标:创新精神;总体管理质量;长期投资价值;对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吸引和保留有才华人员的能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财务的合理性程度;巧妙地使用公司财产的效率以及公司做全球业务的效率。从这些指标中我们看到:企业对员工、对社会、对用户、的责任等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占了相当分量。
从人本管理的以人为核心(如: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理论)。到“育人”、“服务于人”,关注员工和企业的同步发展(相关的理论主要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企业文化理论、团队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如果把第一层次的人本管理看作是一种“手段人”管理,它的主要内容包括:①认为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和重要资源之一;②采取有效的制度设计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③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激励理论。那么,第二层次的人本管理理论提高到“目的人”的管理。它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更强调:①人的参与管理和民主管理;②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的选拔、培养、保护;③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铸造员工的共同行为准则;④建立学习型组织,开展团队的合作和学习。认为人本管理成功的标志是组织的目标与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都能得以实现。最近的人本管理理论,或称作第三层次的人本管理理论则把研究对象从企业的“内部人”扩展到企业的“外部人”等利益相关者。它强调企业除了追求内部人利益外,还要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产品和服务,把它作为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
3、“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彼得・圣吉(Peter Senge)在他所著的《第五项修炼――学习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理论界获得一致好评。在应用方面,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大企业中,有35%的企业已按照学习型组织的模式对公司进行改造。美国微软公司等世界一流企业都声称自己正向学习型组织迈进。该理论主要研究企业的生命活力如何才猛不断延续及壮大,认为:在急剧变化的经营环境中,要想延续企业生命周期,必然是能使企业人员全心投入,并不断学习的组织。这种组织理论在以下方面突破了传统管理理论,进行批判性反思:①在传统的组织中,专业化分工制造把一个组织分割成相互独立且常常相互冲突的领域;②传统的组织过分强调竞争,削弱了组织内部人员之间本该有的合作,降低了组织整体的力量;③传统组织中的“反应性”把注意力关注于眼前具体问题,而忽视了长远的、根本的、结构性的问题,这使得组织在急剧变化的环境面前十分脆弱。学习型组织理论强调了组织永不间断的学习。
4、柔性管理与企业再造
柔性管理就是打破原有的分工边界,充分利用外脑,以了解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采用柔性的生产技术和动态的组织结构。通过创造“稳定和变化”同时进行管理的方法,使企业对变幻不定的市场做出灵活、迅速、及时的动态反应,以达到保持和获得竞争优势的目的。企业在实施柔性管理时:①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偏好为经营导向。传统的批量生产型企业是供给创造需求,企业的利润由市场和生产能力决定。柔性管理则是将顾客的需求偏好放在首位。利润蕴涵于顾客对物品需求和满足顾客偏好之中。其关键在于确定如何创造丰富顾客价值的方案、如何解决顾客所关注的问题的方案;②以虚拟实践社会团体作为创新的源泉。在市场的需求结构瞬息万变的时代,只有通过发挥各个方面的创新力量,才能不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而现代信息技术使配置资源突破单个企业的限制,组建各式各样虚拟实践社团成为可能。并能增强企业的适时学习能力,使企业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化组织;③以网络式、扁平式、虚拟式组织取代层级组织,新的组织开工的各个部分相对独立,各部分之间是一种融合共生的关系,不存在完全划定的边界,提高了信息仁慈的效率和工作效率和整体反应灵敏度。④以企业再造为手段。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强调变化和速度,注重平等和尊重,主动创造和企业精神,它依据信息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互补等,创造竞争优势。
1993年,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M・Hammer)和詹姆斯・钱皮(J・Chanpy)出版的《再造企业――工商业革命直言》一书向亚当・斯密提出的流分工和效率提出挑战。他们认为,传统的工业经济正在逐步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流行200多年的分工理论已经成为亟需变革的羁绊,推出以业务流程本来面貌为根本内容的企业再造理论。
企业再造理论的核心是流程重组,直接针对的就是割裂得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目的就是要重建完整和高效率的新流程。在企业再告的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流程的思想,以流程为再造的出发点和终点,用崭新的流程替代传统的分工理论为基础的流程。改革以后的业务流程具有以下的特点:①工作单位变为流程执行小组;②工作从简单的任务变为多方面的工作;③人的作用从控制变为授权;④组织结构从等级制变为减少层次;⑤衡量业绩从按照活动变为按照成果;⑥晋升的标准从重工作成绩变为重工作能力;⑦价值观从维持型变为开拓型;⑧管理人员从监工变为教师,创造一个平等工作环境,人们不必费时费力去争取职位和权势,只需以个人专业知识文化背景,独特思维方式去参与创造,以实现文化人的价值。
企业再造理论告诉我们,企业应当以价值流为导向进行组织设计,按照价值增值的过程将相关的操作环节进行重新整合,按照“合工”的思想重新设计企业流程,组成高效率的、能够适应顾客需要的完整的流程中。企业再造重视培养人的学习能力,目的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增强企业从员工个人到整个组织对瞬息万变的环境的适应能力。企业再造还包括企业战略再造、企业文化再造、市场营销再造和质量控制系统再造。
5、CSRP――客户同步资源计划
1997年,Symix计算机系统公司率提出客户同步资源计划(CSRP――Customer Synchronized Resource Planning),认为传统的制造业管理的基本手段: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库存,价格、市场推广、销售渠道,都正在失去作用。CSRP认为企业对高效运作和产品质量的要求依然存在,由于信息的高速传播和实施使企业间的竞争水平趋于相当。质量和效率曾经是大企业的制法宝,但是现在,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因此,仅仅依靠这些来保持竞争优势已经远远不够。认为为了更有效地竞争,制造厂商为满足不同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客户同步资源计划”理论把客户作为管理的核心,是一种基于客户服务和需求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企业一般通过四种元素取得竞争优势。这些元素即指的是产品、分销渠道、价格和促销。“客户同步资源计划”在上基础上增加了第五种元素:客户化。
客户同步资源计划认为,成功的企业必须学会有效、经济地建立“客户价值”。我们在知道,MRP(物料资源计划)和GRP(企业资源计划)都侧重于内部的管理,但是前面提到的四种竞争优势元素中的三种――价格、渠道以及促销却都产生于企业外部。企业管理最有效率的工具要求能够保持建立运营效率的内部能力,但同时也必须支持外部客户。要想做好“客户化”工作,必须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但是在绝大多企业内,销售部门员工和生产部门是分离的,也缺乏在企业内部有效的传递客户信息的方式。“客户同步资源计划”建立了一种以实时客户信息为目标的生产经营活动体系,将客户信息和服务溶入到企业整个营运之中。它通过对订单处理并重组,这样,销售订单不是开始于订单,而是开始于客户,甚至潜在客户。销售人员和客户一起从客户的角度建立客户化的解决方案,而订单配置技术使产品在下达正式订单之前就准备好了。同时,实时的价格模型替代了静态模型,能为每一个客户建立了“有价值的价格”。客户化的解决方案和有附加值的价格就形成了一种没有直接产品竞争的独特产品。
读《管理的新模式》一书有感 篇5
伦西斯、利克特是美国现代行为科学家,生于1903年,逝于1981年。利克特对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领导理论、激励理论和组织理论的研究工作。以利克特为首的美国密执安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从1947年开始,通过对大量企业的调查访问和长期试验研究,提出了领导行为的理想类型和与此相关的三种基本概念。这些研究成果后来写进了《管理的新模式》这本书中,这些研究成果也被叫作“密执安研究”。
《管理的新模式》一书是利克特早期的重要作品,提出了一种新型管理原理,详细、系统的阐述了“支持关系理论”和以工作集体为基本单元的新型组织机构。书中提出的“支持关系理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经过了一系列实践的检验,证明确有其明显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密执安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是着眼于提高和发挥企业组织中人的能力,在利克特看来,企业活动的中心在于改善对人的组织或者说企业管理的中心在于如何管理人,这一点影响着企业活动的一切方面。
利克特提出了领导类型的八个方面特征:领导过程、激励过程、交流沟通过程、相互作用过程、决策过程、目标设置过程、控制过程、绩效目标.并根据上面的八个特征,归纳出4种领导方式,也被称作四种系统,即:
1、专制的命令型。特点:权利高度集中在上层。
2、温和的命令型。特点:权利控制在最上层,授予中下层部分权利。
3、协商型管理。特点:决定权在上层,上层领导对下属人员有相当程度的信任。
4、参与型管理。特点:上级对下属人员完全相信,工作问题可以自由的交换意见,上级都尽量听取和采纳下属人员的意见。以参与决策、经济报酬、自助的设
定目标并自我评价等手段充分调动下属人员,各类成员对组织目标都有真正的责任感,并积极行动起来促其实现。这是利克特所倡导的方式(系统),多年以后,利克特在回顾领导理论发展时,断言他所主张的第四方式(系统),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利克特认为,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对人的领导是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都取决于它。各个企业,即使是同一行业的企业,既有生产率高的,也有生产率低的,造成这种生产率差异的原因是各企业领导人所采用的领导方式不同。生产率高的企业采用的是以职工为中心的领导方式,管理人员强调的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只进行“一般性的”而不是“严密的”监督,结果不但生产率较高,而且团体中的内聚力高,士气高,职工中不安情绪者少,跳槽者少。生产率低的企业采用的是以工作为中心的领导方式,管理人员注意的中心是生产,他们对工作的技术方面更感兴趣,对职工监督过于严密烦琐,往往对职工施加不必要的压力,对琐碎的事情横加指责,动辄予以批评和处罚。结果,团体的内聚力低,士气低,职工中不安情绪者多,跳槽者多,因而生产率也较低。
书的中间部分详细说了:决定领导方式的多方面因素。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领导和管理人,而领导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方式。能否有效的实行领导,并不仅取决于领导者的行为方式本身,还要取决于许多其他因素。第一,领导者对自己行为方式的看法和说法与下属心目感觉到或是实际看到的领导者行为方式可能根本不同。第二,即使下级确实看到、感觉到、体验到领导者的有意采取的行为方式,确确实实的领会领导者的意图,不同的人仍然可能做出不同的反应,有拥护的,也会有反对的。第三,工作环境不同,工作性质和行业传统及本组织传统不同,也会影响到下级对领导者的行为做出不同反应。第四,领导者的个性和人格也是重要的因素。第五,在事关大家切身利害的问题上,下级希望自己的领导有能力影响更高层领导者的决策。总之,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的效果不仅取决于领导行为本身,还与被领导者的工作性质、生活经历、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以及他们对领导者的主观印象等一系列环境因素相关。利克特同时也说了具体的领导方法不可能到处适用,但普遍意义的一般领导原则还是存在的。
随后的章节利克特重点说了,新型整体管理原理。高效经理人大多倾向于参与式管理的原则,并将其确立目标,制定预算,控制成本,设计组织机构等许多方面。新型管理模式最核心的特征是:将组织转变成高度协调,高度激励和合作的社会系统。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最重要的哲理和信念是:把下属和职工当做有血有肉、独立人格的人,而不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劳动力,不是机器上的齿轮和螺丝钉。
利克特还重点说了运用支持关系的原理。管理人员必须做到以下态度:对下层人员要采取友好的、支持的、肯定的、信任的、期望的、关心的态度,在涉及工作和下属人员的利益问题上,要维护他们的要求,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密切协作,共同努力完成并实现组织的目标。如果在组织中形成了这种支持关系,职工态度积极,各项激励措施发挥作用,组织内充满协作精神,工作效率当然会提高很大。
书的最后还说了,集体决策和重叠的组织结构。
利克特认为,最有效的发挥人的潜力的管理方式,是把所有职工都组织到一个或多个内聚力强、成绩出色、有效运转和相互协作的工作集体里,而不是实行‘一对一’的单兵教练、单线联系式领导。集体决策的好处有:
1、实行集体决策能使每个成员有机会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长,取长补短,在素质、性格、智力、年龄等方面形成更合理的结构。
2、集体的每个成员都会逐渐习惯于从最高领导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而增强把握全局的能力。
3、内部信息的交流、沟通更充分、更顺畅。
4、由于决策来自集体,大家共同制定,自然会同心协力去实施。
5、节约人员配备,有助于防止因势力范围而争斗。
利克特提出了,重叠的组织结构。参与型领导采取重叠的集体组织结构,各个作业集体同其他作业集体是通过一个属于重叠集体成员联系起来的。我的理解是这个领导集体的每个成员都应从整体和全局出发考虑问题,不能只‘扫门前雪’,任何只利于某个部门而不利于集体或者以牺牲其他部门受害为代价的不和理决定,都不会被这个领导集体接受。
建新型班级管理模式 篇6
文章摘要:和谐教育可以凝聚学生人心,和谐教育可以团结班级力量,和谐教育可以培养创造人才。班级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和谐的班级是师生都向往的精神的乐园,是培养创造人才的摇篮。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班级是推行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的基础。和谐教育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发展。所以,班主任必须将和谐教育的理念融合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中,使和谐教育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得到有效整合。
关键词:和谐教育、班级管理、创造人才、人性化
和谐的班级是师生都向往的精神的乐园,是培养创造人才的摇篮。和谐,在传统的道德伦理中,为历代先贤所推崇追求。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目标中感受到国家在殷切呼唤和谐教育,这对于每一个班主任在班级建设管理中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理念及管理模式。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班级是推行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的基础。和谐教育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发展。所以,班主任必须将和谐教育的理念融合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中,使和谐教育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得到有效整合。
一、和谐教育中班级制度的人性化创建
“绳以规矩,始成方圆”,要创建和谐的班级,没有一个和谐的班级制度是很难想像的。只有和谐的班级制度才能使班级管理真正规范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行为;才能使班级管理经常化,防止“抓则紧,放则松”的冷热病;才能使班级管理精确化、科学化,有效克服教师在操行评定中凭印象和感觉的模糊化管理现象。班主任
不可能制定出放之四海皆准的班级制度,但班级制度的和谐性应当是一致的。要建立一个全面发展的和谐班级,学生是班级的基本粒子,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班级和谐的基本要求。因此,和谐的班级制度,在内容上应当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的提高进行全面的规范。班级制度的视角应是多方位的,班主任对班级制度应全面规划,以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班级制度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激励器,更应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器。对班级制度而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是确认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班级制度应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存在为前提,所有的规则都必须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设置。二是要促进和保障创新氛围,班级制度应鼓励学生产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新方法处理问题,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追求不断创新的“临界”状态。三是倡导学生敢于质疑,提出一个疑问就是创新的开始,班级制度应保障学生具有既尊重教师又不迷信教师的敢想敢说的批判精神,为学生成长为开拓型人才铺展道路。
二、和谐教育中班级组织的人性化健全
健全的组织是班集体最基本的建设,没有健全的组织就只有个体面集体,只有个体活动而无集体管理;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集体也不复存在。学生只有在管理和被管理中认识到责任,学会履行职责。管理体系是一个班级内部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这就必须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思维,多一个脑袋就多一
分创造,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资源,让每个学生都敢于参与,乐于参与管理,班主任切忌全部承包,更不可一锤定音,要以接纳的胸怀欢迎每一个哪怕是极微小的管理环节的建设意见。在班级集体中,有个班委,才产生了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娱委员等班干部,每个班干部都有自己的份内事,班长作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全面监督班级的整体情况,学习委员起学习带头作用。班干部必需学习优秀,而且要热心帮助后进生,劳动委员首先要劳动,要保征班级的演洁卫生,要督促同学们做好值日生工作,起劳动榜样作用„„每个队干部肩上都有责任,这些责任是每个学生干部的义务,学生们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也能加强了责任心的培养。班干部一旦确立就成为班级的领导核心,是班级管理的驱动者,每个班干部都各司其职,相互协调配合,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问”,将班级管理引入自动运行轨道。对于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把它抛出来,大家摊开来一齐讨论,共同商量对策,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各抒已见,如:有人总忘记带课本怎么办?值日班长遇到不服管的怎么做?劳动很认真和不认真的人该如何区别对待?许多类似的问题都是学生在自我讨论中找到了方法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班主任适当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思考的机会,增加其主人翁意识,改变被动接收任务为主动选择任务,提供学生自我教育的契机,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内化作用,把和谐思想渗透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发挥管理对学生的约束、激励、引导作用,最终实现班级管理和谐、民主化。
三、和谐教育中班级人际的人性化构建
一个班级,人际关系主要由班主任和教师、教师和同学、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构成。构建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班主任是关键。班主任要有高尚的情操,光明磊落,以德服人,要相信班级里的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是为了搞好教育工作而来的,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为了搞好自己的学习而来读书的。在信任的基础上再考虑班级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说穿了就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关系,所以班主任要善于沟通心灵,要用光明前景激发人心,用真情关怀温暖人心,用坦诚相待交换人心,用人格魁力臣服人心。班主任和老师之间、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和可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的培养在构建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友好、合作对于学生进步和心理发展,以及增强集体凝聚力等都具有更积极的意义。学生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纯洁性和丰富性。学校的向下一代传授知识与文明、传播科学与真理、传承道德与精神的场所,教育的对象是天真无邪的青少年,这种情况必然体现在学生的群体人际关系中。同时,在班集体中,所有成员都可以进行直接交往;几乎所有教育活动都是以人际交往的形式进行的。班级越是追求教育效果,班级的人际关系也就越加丰富多彩。因此,改变控制方式,优化师生关系,积极创造教育情境,营造良好教学气氛,丰富集体活动内容,更新活动方法和组织形式等等,都有利于和谐班级人际关系的培养。
四、和谐教育中班级活动的人性化实施
班级活动的实施过程,是和谐教育的凸现。班主任可以依托活动的实施,让班级活动的开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设计。不过,活动一定要符合当时班级、学校和社会的实际情况;还要注意活动的“安全性、趣味性、知识性、人文性”等。每次活动可以由当时所任班长牵头,全班参与的办法进行。至于搞什么活动,怎样搞由学生自己去确定。这样学生参加活动时没有心理压力,相反有更多的活动自主权,没有过多的限制性条规,他们一定会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活动能力一定能得到和谐锻炼。例如:召开主题班会。可以借助于小故事的方式,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诚信教育、公德教育、礼仪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生命教育、亲情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等思想教育。开展心理教育使学生觉得生命的不易,知道了既要珍视自己,也要珍视他人,整个班级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平时谁有了困难众人齐帮忙,班上的事大家争着做,每天早上都有人悄悄的把教室打扫干净„„,在这样的班级中大家感受到了不是亲情甚似亲情的温暖。
课外活动的实施,必须在合作中进行,同时也可融入和谐的内涵。合作,顾名思义,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合作活动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分享。如师生间的合作,教师学生都成为参与者,彼此互相尊重、信任,从而建立了和谐关系。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让学生彼此地认识、赏识对方,彼此取长补短,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如篮球比赛、合作跑比赛、拔河比赛等实践活动,讲究的就是彼此间的协调,不协调的集体肯定是不打自垮的。合作活动让师生缩短了距离,让好多同学改掉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在这个可爱的班级中不断的改进自己,完善自己。在一个和谐的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在和谐的活动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现代班级管理的新模式 篇7
愿景 (Vision) 一词是由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博士在1990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被首次引入现代管理学领域的。愿景包含个人愿景和共同愿景。一个人深切渴望实现的美好愿望和远大目标, 是其内心深处所期望的未来意象或景象叫做个人愿景。共同愿景则是建立在个人愿景基础之上, 经过成员间相互沟通、融合、协作并最终能够达成共识后形成的集体未来发展的远大理想和蓝图。
愿景管理 (Vision management) 是指结合个人价值观与组织目的, 通过开发愿景、瞄准愿景、落实愿景这三个步骤来建立团队, 促进集体成功及集体力量最大化发挥。愿景形成后, 负责人必须对其成员做简单、扼要且明确的叙述, 用以激发内部士气, 并应落实为集体目标和行动方案, 以便具体推动。
班级愿景管理是班级管理根据新形势下学生自主管理提出的新理念, 借鉴企业管理的模式, 通过对班级成员的理念和精神的引导, 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目标, 将班级的发展目标内化成为班级成员的信念追求的过程。
二、愿景管理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意义
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源复杂, 且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 其中大部分学生不重视学习, 缺乏学习热情, 行为自由散漫, 学习不求上进, 很难能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与风气。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管理好班级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中愿景管理的运用研究结合目前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尝试采用愿景管理的方法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一) 激发学生潜能, 实现自主发展
学校一直以来采用“从属教育管理观”的管理理念为主导。虽然这种教育管理观念采取严格的管理模式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只一味地强调严格管理和统一, 忽视管理者、被管理者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愿景管理是以“自我实现”为假设, 注重学生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 而自我超越的修炼之一便是建立个人愿景。经过统计, 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个人愿景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好技术, 毕业后通过技术, 获得理想的收入;二是通过参加各类社会活动, 培养个人综合能力, 毕业后自主创业;三是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 通过大赛获得成绩并锻炼个人能力, 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四是认真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自考、成考等形式, 继续深造。通过学生个人愿景的建立, 给他们设立具体的目标,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潜能, 同时也使学生能跳出“迷茫”实现自主发展。
(二) 促进学生班级归属感和班级文化认同的形成
愿景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管理者引导组织成员树立一种融合个人价值观与组织目标于一体的共同愿景。班主任在共同愿景的形成过程中, 需要组织学生相互探讨、交流和分享每位班级成员的个人愿景, 并注意聆听和引导学生如何把个人愿景与班级愿景相统一。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学生个人价值观念和班级价值观念的相互的碰撞和统一的过程。在反复的交流中学生可以养成“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良好习惯, 从而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班级愿景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建立, 既有利于发挥群体智慧, 发挥“头脑风暴”的作用, 也有利于让学生感觉到班级对自己的认同和接纳, 改变因“个人专业主义”导致的疏离感和孤独感, 增强自身的归属感。
(三) 构建自学共同体, 实现学生间共同发展
愿景管理着重于构建和分享班级的共同愿景, 同时通过个人愿景的互动和协同作用才能产生共同愿景。作为班级管理者, 班主任应该秉持“学生主体、有序发展、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 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为突破点和主抓手, 着力构建“自学共同体”,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并实施“小组首席技师”教管机制。每个共同体选配一位“小组首席技师”, 负责共同体的发展与成长:组织小组成员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带动优秀学生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学习障碍和不良习惯, 乃至协助班主任规划共同体的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这也使得班级共同愿景变成既是“我的”也是“大家的”愿景。对学生来说, 在共同愿景的指引下与其他同学一起追求共同愿景, 能获得在个人单独努力时所达不到的效果。最终学生在实现班级共同愿景的同时, 也实现了个人愿景。
三、实施愿景管理的措施
(一) 帮助和鼓励学生建立个人愿景
班级愿景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要建构班级良性发展的共同愿景, 但是班级的共同愿景不是凌驾于任何一位学生之上的, 更不是班主任单方面的愿景, 它是在充分鼓励学生发展个人愿景的基础上构建的。个人愿景是学生从自己的社会价值观和职业生涯理想出发, 渴望并想要去完成的目标。学生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对自己最重要, 才有可能建立合理的个人愿景。但由于中职学生年龄较小, 心智还未成熟, 因此就需要班主任帮助学生来建立自己的个人愿景。班主任可以向学生布置三个问题:第一, 我知道我自己身上的优、缺点吗?第二, 我的职业选择是什么?第三, 为了实现个人愿景, 我需要做些什么?通过这三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 再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答案来建立合适自己的个人愿景, 最后由在班主任的指引下, 确定合适每位学生的个人愿景。
(二) 建立班级共同愿景, 促进学生和班级共同成长
班级共同愿景是班级中各个学生发自内心的有关未来发展的共同意象和目标, 是蕴藏在学生内心的一股巨大力量。对班级而言, 建立共同愿景就是通过激发全体学生和班主任的智慧, 逐步形成对全班有号召力的班级精神与目标。那么, 如何建立班集体的共同愿景呢?第一需要规划描绘班级发展目标, 激发学生想象空间;第二应该帮助和组织学生在建立个人愿景的基础上讨论班级愿景。在建立班级共同愿景之后, 首先, 需要建立班级制度, 班级制度的建设可以使班级事务的处理有据可依, 杜绝“关系”产生的不公平、不公正事件的发生, 提高班级管理的透明度。其次, 在愿景管理模式下, 要突出以“感情”为基础的柔性管理。班主任的情感只有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学生才能对班主任产生信任感, 也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最后, 在班级构建的愿景下, 尊重学生的愿景和个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彰显学生在增强班级活力中的作用。
班级管理的新“武器” 篇8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班级管理;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121-02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接受和使用,很多老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辅助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实,现代信息技术也完全可以被应用于班级管理工作中,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新法宝,班级管理的新“武器”。
一、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以往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等方面教育的时候,手段相对单一,无非是班会课上讲,学生们听,或者讨论,典型发言等,可利用的工具仅局限于书籍、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学生们感受到的是空洞的理论,抽象的思维,而不是形象具体化的东西。这对当代深受大众文化影响的年轻学生而言,很难对他们产生心灵上的冲击和震撼,从而达到受教育的作用。如果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以后,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主题班会。根据不同的主题,班主任可以自己也可以让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搜集相关资料,然后将资料整合成由文字、声音、画面等多媒体资料,从而给学生上一堂生动的班会课。比如,清明节来临之际,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清明节的由来、习俗,以及相关清明的诗歌文章用生动形象的媒体技术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个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再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我们可以用媒体技术将母亲生育儿女时所受艰辛的视频、孟郊的《游子吟》,歌曲《感恩的心》,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片段等资料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过有效的媒体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会对学生产生视觉、听觉上的冲击,从而让他们心灵有所震撼,起到教育的效果。
2.时事教育。现在的学生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在遇到国内外重大事件时,班主任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及时了解,以增强教育的时效性,这一点对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尤为重要。汶川大地震时,让学生了解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进展,感受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精神;每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组织学生看教育部主办的大型教育专题晚会《开学第一课》;平时每周组织学生观看央视的《新闻周刊》,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这些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起到积极作用的教育活动,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
二、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帮手
1.在进行班级常规管理时,班主任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每个学生建一份个人电子档案。这份档案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照片、兴趣爱好和特长、家庭情况、家长联系方式等,从而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二是学生在校的操行量化考核,涉及到学生的在校表现,以及奖惩措施。量化考核可以用分值来计算,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操行表现则一目了然。三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学生不同学期的每门功课的成绩、名次及起伏进行分析、比较,促进学生的学业水平提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解决了班主任老师以往的繁琐的书面工作量,而且直观、有效。
2.班级管理中,还有许多可以利用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地方。一个有心的班主任,他会利用DV或者相机记录下学生入校、军训、运动会、文艺演出、郊游等学生活动时的场景,留作班级资料。这些资料可以适时的在班内播放,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回看学生在军训时的视频资料,以激励他们吃苦奋斗的学习精神;回看运动会时的资料,让他们知道集体活动中团结协作的重要性。班主任老师还可以在学生毕业的时候,将这些资料制作成电子版的成长纪念册送给他们,让学生对他们的学生时代留下美好的记忆。
3.家校联系的平台。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以往所依靠的家长会或班主任进行家庭走访的形式在现在效果甚微。原因是班主任不仅有教学任务,还有班级管理工作,有的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还要负责跑早操、查寝。班主任的时间绝大部分被用在了校园里,很难与家长就学生情况进行更多的交流。在这种情形下,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家校联系,从而与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最简单的方式是班主任利用电话随时与家长联系沟通。更有效的方式是可以利用中国移动的“校讯通”或中国联通的“家校E通”这样的现代信息平台。通过这样的途径,班主任可以将每天的学生家庭作业、学生学习情况、考试成绩及学生在校表现告知给家长,以便家长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督促,还可以将学校的放假安排、收费情况等对家长进行通报。而家长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把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学生的在家情况反馈给班主任老师,使得学校和家庭之间对孩子的教育不留死角,让家、校双方更全面的了解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重要纽带
现在的学生思想成熟早,非常有自己的个性,对于班级事务或者班里发生的事情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但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他们又不愿意在班里公开地或者直接给班主任表达。这个时候,如果班主任还是像以往那样和学生面对面的接触,基于自己的身份,学生们是很难打开心扉的,这样交流的效果可想而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对网络非常熟悉,所以班主任不妨利用E-mail、MSN、QQ等通讯联系方式和学生们保持联系,让他们通过这种途径将一些不好当面讲的话说出来。这样以来,班主任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班级动态,获取他们对班级建设和班级管理的建议或意见,以及对课任教师的意见。有的班主任还和学生一起组建了班级的QQ群、班级博客。在这样的空间里,班主任和学生可以就班级一些具体事务进行讨论,从而搭建起了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交流、多层沟通的网络平台。总之,这样的沟通,不仅可以使问题以最快的时间得到有效解决,也可以进一步加深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加深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班主任工作模式。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应该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将新的教育理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给体现出来,从而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增强班级管理工作的时效性,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现代班级管理的新模式】推荐阅读:
现代幼儿园班级管理07-18
现代职业教育的新模式09-17
班级管理新模式11-16
建新型班级管理模式06-29
班级团队管理模式初探12-02
班级素质教育管理模式06-17
民主化班级管理模式11-18
现代成本管理模式07-24
现代信息管理模式08-17
现代图书管理模式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