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安全教育

2024-09-30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精选12篇)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 篇1

一、引言

生命安全是人类首先应关心的重要问题, 作为教育的首要前提, 在教育中, 不仅要保护生命安全, 还应回到生命本质, 积极探寻生命真谛, 这是教育的天职和追求。体育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 最初即是为了生命健康和延续生命而形成的, 对中小学生而言, 年龄幼小、阅历不足, 安全意识淡薄, 自救能力较弱, 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对生命构成威胁。因此, 针对体育教育中出现的不足, 应加以改进。

二、国内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

1. 安全事件频发

中小学生的活动范围较小, 通常为“家庭———途中———校园”的单调路线, 由于安全意识不足, 加上周围环境影响, 常常有安全事故发生。对2012年某市的中小学安全事故调查结果分析, 可将事故分为四大类: 灾难类事故, 如踩踏、交通、房屋倒塌、溺水身亡等, 占了47% ; 社会安全事故, 如校园伤害、打架斗殴、宿舍失火、自杀等, 占了44% ; 自然灾害, 如地震、洪水、暴雨等, 占了6% ; 其他事故占了3% 。其中, 交通和溺水占得比例最大, 分别为20% 、18% , 校园斗殴次之, 占了15. 7% 。

2. 自救能力较弱

自救能力是一个人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然而受多方面原因影响, 如家庭、学校安全教育的缺乏、周围环境复杂等, 中小学生的自救能力极其薄弱, 是引发生命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2012年某市的中小学生自救能力调查结果显示, 未开展应急自救教育学校的比例高达73% , 而不能独自使用防火器材的学生要占近90% , 了解人工呼吸却不会具体操作的学生占了87. 5% , 熟知火灾中如何采取相应措施的学生仅为26% 。

3. 生命安全教育落后

传统的教育多偏重知识的传授, 在生命安全方面比较被动消极, 相应的工作做的不到位, 许多中小学对生命安全都很重视, 如通过校园广播、板报等形式普及相关知识, 但大都流于形式、纸上谈兵,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多是说教式传授的理论, 难以起到实际作用, 也有学校会组织一些应急自救活动、消防演练等, 但随意性较大, 且没有完整系统的预案, 在实际遇到危险时, 学生往往不知所措。

三、中小学生的体育教育发展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教育意义重大, 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从生命学的角度看, 生命是在不断发展的, 人体机能需要依靠物理运动来维持延续, 而体育的起源就在于促进生命健康, 延续生命。针对之前体育教育地位较低的状况, 新课改对此做了调整, 提高了体育教育的地位, 开始从不同学科探索体育教育的价值, 重新解读体育教育。首先, 在课程安排上, 应保证体育课应有的比例, 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以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为直接目标; 其次, 应重视安全教育的普及, 除了具备治疗普通体育伤痛的能力, 还需注重如何调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及其他方面的知识。另外, 包括对生活中常见的突发事故, 如火灾、交通、地震等, 学生应尽量掌握相应的解决能力。

四、如何促进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的契合

1. 体育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极为关键, 为保证生命安全, 首先应在体育教育中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 加强对生命安全教育理念的重视。以往的体育教育中, 体育课常作为学校的一种模式化训练, 较为单一, 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多向发展, 而且在精神和情感方面涉及不深。对此, 学校应回归体育本质, 探寻体育教育的实际意义, 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 这既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 也是体育功能深化趋势的体现。无论从哪种角度, 学校的体育教育都应将“以人为本”和“安全第一”作为体育的基本。

2. 组织管理机制

生命安全是教育的前提, 也是教育的追求。尤其是体育教育, 不但有其社会性, 还有显著的生命性。从国内中小学校的生命安全教育现状来看, 组织管理机制存在很大缺陷, 如负责学生安全的机构, 有人认为该由保卫部负责, 也有人认为是学生管理部门的责任, 而体育部门只是负责课程的教授及体育活动安全, 由于在认知上偏差较大, 增加了安全教育统筹管理的难度。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责任担当, 体育教育固然很是重要, 但需要其他各方面的积极配合, 这就要求建立起比较完整系统的生命安全教育防范联动机制, 包括体育、医疗学生管理、心理咨询、安全保卫等多个部门, 明确各自的分工, 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

3. 体育课程目标

将“安全地展开体育活动”作为体育课程目标, 显然已经不能符合当下要求。为此, 必须增加“生命安全”这一目标, 在不同的阶段, 提出生命安全教育的具体目标, 并逐步实现。同时, 应开拓有关教材体系, 形成新的生命安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5大新课程目标。对以往的被动式保护教育加以改进, 形成主动的、全面的生命安全教育机制。

4. 体育课程内容

体育课程是具体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平台, 尤为重要。新课改对过去的“唯成绩论”进行了改革, 为生命安全教育和体育课程的契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体育课程的内容多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本质上与生命安全教育是一致的。因此, 在体育课上, 应将生命安全教育中珍爱生命、应急自救、运动安全等内容与体育活动相契合, 促进学生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结束语

人的生命与体能、心理密切相连, 为保护生命安全, 可通过体育锻炼等方式实现。针对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应对其仔细分析, 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生命安全教育和学校体育教育的契合, 进而更好地维护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

摘要:国内的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体育教育的本质即是保护生命安全, 促进生命发展。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 应加强体育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的契合度, 在重视生命存在的基础上, 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在体育教育中, 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并从组织管理机制、体育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等方面做好契合工作。

关键词:生命安全教育,体育教育,事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鲁国斌, 蔡春苗.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契合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 2013, 22 (19) :134-135.

[2]鲁国斌, 王迪.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契合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3, 27 (3) :121-124.

[3]王帆, 杨雪芹, 牟少华, 路丁.学校体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11, 23 (4) :120-121.

[4]黄丽莎.生命安全教育如何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2 (17) :217-218.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 篇2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每年的11月9日被确定为:()

A、消防安全日;B、安全生产日;C、禁毒日

2.上体育课时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做法是:()

A、听从教师指挥完成规定动作; B、离开教师的保护,擅自做有危险的器械动作;C、在指定区域内有序开展活动

3.遇到不了解真相的网友约你见面,你应该怎么办?()

A、欣然前往;B、无所谓;C、保持高度的警觉,不能去

4.乘坐出租车要在车停稳后从()门下车。

A、左边的; B、右边的;C、随意的5.汽车的转向灯左边闪烁时,汽车向():

A、左转B、右转

6.汽车车尾白灯闪烁时,表示汽车():

A、前进B、倒车

7.在以下哪些地方滑“旱冰”或“滑板”才安全:()

A、禁止机动车行驶和停泊的地方;B、宽敞的马路上;C、胡同里

8.经过一个有信号灯的铁路道口时,应该:()

A、直接从铁路上穿过去;B、看看左右没火车就快速走过去;C、在准许通过的信号灯亮时通过

9.大量运动之后,应该如何来恢复体力,补充水分?()

A、适当地补充淡盐水; B、大量饮水; C、喝糖水

10.小明的父母下班比较晚,他每天放学都自己回家。这天回到家,发现家里的门半开着,透过门缝小明发现家里很乱,而且隐约听到有陌生人的声音。如果你遇到小明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

A、赶快进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B、赶快想办法打110报警;C、叫上小区的朋友,一起进去

二、判断题:

1、打雷时,要就地蹲下,远离旗杆、高塔、烟囱、大树等。()

2、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禁止未满18周岁人员进入网吧。()

3、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别针等导电物)去接触电源插座底座。()

4、学生在校外遭遇暴力侵害时,先是逃跑,必要时采取防卫,同时尽量记住施暴者的体貌特征,并及时报告警察和老师。()

5、回家路上看到地上有糖果,不可以捡起来吃掉。()

6、到“网吧”玩不存在潜在危险。()

7、乘车时不能通过车窗向车外乱扔东西。()

8、网上的不良内容不仅造成人的心理伤害,生理上也会出现伤害。()

9、脱臼的处理:呆在原地不动,再请医生进行治疗。()

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 篇3

从小学到大学,每个学校都非常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创建“平安校园”。为了确保安全,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家长都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教学设施的维护、学生集体进出的秩序等都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有的甚至把学生当成是襁褓中的婴儿来看待,衣食住行样样都要老师过问。学校、教师都处于高度的戒备状态,班主任们更是诚惶诚恐,不可终日,唯恐有什么闪失,“吃不了,兜不走”。有的学校甚至因噎废食,废除一切有安全隐患的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只要学生安全回家就行。试想,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只知道安全重要,却不知道怎样让自己安全;在学校里是安全了,可这能保证他们将来的人生安全吗?目前学校的安全教育是不是走进了一个误区?怎样进行安全教育才是有效的?我们这一期的作者对学校的安全教育,有着独特的见解,或许,能够让大家更好、更有效地进行安全教育,能够让学生注意安全珍爱生命!

之一

责任共担,是最好的安全教育

文/周蓉晖

在今天,只要发生学生自杀、春秋游学生车祸的事件,它们必定是报纸杂志的头版头条。媒体总会用最具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和标题最醒目的评论文章,提醒人们又有一些年轻的生命之花凋零了,而教育则是罪魁祸首。于是,教育退缩了!

一次学生车祸事件,教育局立刻发文规定学生春秋游一律不得出市区,如此一来,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所有的集体外出游玩就只能在一两个公园里度过了。后来,又一次车祸事件,教育局则规定学生外出集体活动原则上不得包车,这样一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自行解决交通问题,表面上看,没有学生包车也就不会出现学生集体车祸,可是教育部门的责任没了,学生的交通安全隐患却大大提高了。某学校发生了一个学生跳楼自杀的事件,于是该学校就用钢条把所有的窗户和阳台封死,表面上看是安全了,可是学生的压抑感却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倍。事实上,发生在学生身上的自杀事件是极端的,也是极少数的个案,肯定不具有普遍性,我们不能因为担心学生会自杀,就把所有的窗户封死,我们所要做的恰恰是推开学生心灵上的那扇窗,让阳光温暖他的心灵。

教育退缩了,因为教育不愿承担这份责任。而不敢承担责任才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我在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中最大的体会就是让学生明白我非常愿意与他们一起承担责任。所以每次外出集体活动前的安全教育中,我除了反复强调一些基本要求外,总会要求学生记住一句话:“我们是一家人,什么事情都有老师的一份。”有一次,校运动会期间,我班上的几个学生偷偷地跑到体育场隔壁的小区踢足球,结果一不小心把住户的玻璃拉门撞坏了,男主人气势汹汹地拉着我的学生来找学校讨说法,我赶在领导来之前主动补偿了住户100元钱,并一再表示是我的管理不严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希望他给孩子们一个机会。事情终于平息了,看着低头知错的学生,我心软了。“做错事就要承担责任,你们几个回去好好想想,怎么给自己和全班一个交代,我不会跟你们家长联系的。至于那100元钱,你们就不要管了,就算是我必须承担的管理责任吧!”第二天上班时,我发现桌上有一个信封,里面装着80元钱和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谢谢你!但是,也请您记住,我们是一家人,赔钱,也应该有我们的一份!”看着这80元钱和孩子们温暖的话语,我的心里感到无限的宽慰。他们的家境都很一般,他们能从自己的生活费中凑出这80元钱来承担自己犯错的责任,说明他们真正意识到了责任的意义,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说来也奇怪,自从这件事以后,在班级的各种集体活动中,敢于出来批评不好现象的学生越来越多。原来那些不遵守规则的同学面对同学的劝说,他们总会以一句“关你什么事?”或是“你是谁呀?”让劝说者无以回答。现在我们班上流行一句话“得了吧,谁叫你是咱们班的!”言下之意就是,你要不是我们班的,我才懒得管你呢。正是通过这样的教育,班上的学生都有了强烈的“一家人”意识,普遍意识到我们必须责任共担才能规避风险,让班级走得更好。

之二

别让安全教育走进死胡同

文/向长征 何晓黎

成是我的邻居,现在在高中理科就读,据说还是班上的前几名。他家客厅的灯不亮了,便请我帮忙排除故障。我到他家一看,原来就是开关进线脱落了,我接上开关进线就好了。成及其家人对我千恩万谢。

我在他家和成聊了一会儿,我说其实灯不亮的原因很简单,要么是灯泡的问题,要么是线路的问题,灯泡坏了,用肉眼就能看到,线路问题用个试电笔一查就能查出来。成说出了他的担心,他说他一直非常“怕电”,虽然知道电灯不亮就这些原因,但自己从未去检查处理过,万一触电怎么办?老师给我们讲安全知识的时候,多次强调照明电是非常危险的,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自己从未真正接触过实际的照明电路。在学校,寝室、教室的电灯、电扇等出现问题,老师告诫我们别动,有专门的电工维修。我们仅仅是在书本上学到了一些知识,从没有运用于实践。听了成的话,我作为一个教师有着说不出的酸楚。

据某报报道,日本某学校组织了一次小学生的夏令营活动,带领学生刚到北京,老师便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北京市地图,告诉学生即将入住的旅馆,何时在旅馆大厅会面,便分散行动。那些小学生便高兴地各自行动。与此相对应的是,我们某校高三学生要步行一公里多到体育馆参加沙滩排球比赛的开幕式,班主任、年级组长和政教处的领导以及分管校长组成浩浩荡荡的护送队伍,在学生的两边维护路途安全,指挥学生走人行道等,原因是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日本的小学生在一个不熟悉的异地仅凭一张地图走街串巷,而我们的高三学生走一公里路还要老师护送,我不知道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后没有了老师的搀扶,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会怎么办。难道日本的老师不知道“安全大如天”?他们竟如此大意,不顾安全隐患,偌大的北京城让他们的小学生独自行动!而我们的高三学生集体行动步行一公里,还用众多的老师陪同护送,我认为根本的原因还是教育理念的差别。日本强调的是国民素质,教给学生的是实际生存和生活的能力、敢于挑战的能力。

看着体育频道精彩的帆船运动、滑雪比赛、单车竞技、飙车表演,一个个外国孩子胆大技高,令人折服。而我们呢?在学校安全教育预案中看到的统统是“不准和禁止”:不让学生换灯泡,不让学生嬉戏,不让学生进行户外活动,禁止学生骑车,禁止学生游泳……这样,我们就丢失了许多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机会,同时也丢失了许多生活的乐趣。等到我们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无所适从、处于被动时,我们再反思我们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学到了什么,对他的生存和独立生活有什么帮助,那又有什么意义?大凡有安全隐患的我们都禁止,这就使我们的安全教育真正走入了死胡同。

“没有安全,就没有教育”“安全大如天”等一点儿也不假,“学生安全”像一个紧箍咒,叩在学校和教师身上,一点儿也不为过。但强调安全教育,不能排斥应有的正常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回忆我们当年的野炊,那欢笑甜在心里;回忆当年在小河里游泳,那自由的嬉戏乐趣无穷;回忆当年的春游,像鸟儿自由地飞翔心旷神怡……一切的一切在现代教育活动中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学生像笼中的鹦鹉虽安全,但他们快乐吗?我们的老师全职保姆似的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亲自过问,我们的学生将如何生存和独立生活呢?

因此,安全教育不是叫我们把“有安全隐患”的都一禁了之,而是要求我们搞好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教给学生更多“化隐患为安全”的能力及更强的生存和生活能力。作为教师,我再也不愿看到高中的理科生不会或不敢检查照明电路了!

之三

唤醒“生命意识” 捍卫宝贵生命

文/张朝全

据悉,长春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曾经在一部分小学生中进行过这样一项活动:给孩子们每人发一张白纸,让他们在纸的左侧写上活着的理由,右侧写上死去的理由。结果令人吃惊,多数孩子在纸的右侧列举了长长一列“死去的理由”,而在左侧只给“活着的理由”留下星星点点两三条。像“作业太多”等,都成了孩子死去的理由。

在许多发达国家,“生命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它是学生成人成才、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卫生命的意识,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入手,为学生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

转变教育行为,关爱学生生命

“唯有珍爱自己生命的人,才有可能珍爱他人的生命。”因此,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教师应从自身做起。首先唤醒自己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从心灵深处感受生命的可爱、可贵。这是学校、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出发点。在课堂上,创设“和谐、尊重、理解、关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尽情释放生命的活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让学生在童年时代尽情享受生命的阳光,领略生命的伟大和美丽。开展活动,更应如此。不让学生在烈日下参加体育运动,也不让他们在风雨中参加学校活动,精心呵护每一棵幼苗茁壮成长。

在学习中教育学生学会关爱生命

课堂是学生认识生命、感受生命可贵的主阵地。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如小语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等等)描写“生命”的内容。在备课时,就要充分挖掘这些因素,从目标的确定、教法手段的选择和教学的实施等方面把“生命教育”巧妙地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命是来之不易的”“生命是神圣和可贵的”等等,从而树立起“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

在活动中体验生命的伟大

由于中小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对生命的认识要经过许多亲身经历和切身体验才能逐步形成。但“生死”是不能去经历的,因此,只能通过一些活动去体验。

(1)在课外活动中体验。如课外读书,读有关生命知识方面的读物,搜集有关生命教育的图片、名人故事等,或观看相关的影片,然后组织学生畅谈收获与体会。或组织“我爱生命”征文竞赛活动……从中感受生命的宝贵。

(2)听妈妈讲故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要求每个学生回去让妈妈讲一讲她养育自己的故事和经历。让他们从中认识到:母亲从十月怀胎到把我们养大成人,吃了很多苦。从而把“每一个人没有权利去损伤自己的身体,生命更是不能轻描淡写的放弃”这种思想深深植根于学生的脑海。

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生与死的权力。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用我们教育行为唤醒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让学生无论经受多么大的挫折,依然能选择活下去的理由,具备活下去的勇气。

之四

把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文/薛金芬

专家指出,安全教育是预防学生安全事故最有效的手段,约80%的安全事故可以通过安全教育避免。但不可否认,目前的学校安全教育存在着校方装门面、教师走过场的现象。实实在在地进行安全教育,保护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

在体验中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

安全意识的本质是珍爱生命的意识。珍爱生命是一种带有情感体验的认识,学生有了心灵的震撼,才会有思想的认同。带着学生走入具体的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育策略。

公安部、教育部等单位对10个省市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等安全事故。我把这个数字告诉学生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但这声惊叹只是针对那惊人的数字,为了让学生对安全事故造成的伤害有切身体验,我又用投影播放了一些案例。

“高必远一遍一遍地抚摩着儿子的衣服,然后慢慢地摊平白色的短袖衫、绿色的运动裤,把拖鞋放在运动裤裤腿口摆正,他突然瘫坐在地上,目光茫然。儿子躺在一边,身体赤裸,没有呼吸。尸体被车拉走……高必远望着远去的儿子,突然仰头看天,眼泪掉了下来。”催人泪下的文字,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拉到了现场,进入到死者父亲那悲痛欲绝的内心。

接下来播放的是直接再现车祸现场的图片,更是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此后,再让学生谈谈观后感,抽象的数字和具体的案例结合,具体的案例和亲身的感受结合,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生命如此脆弱,容不得一丝大意;生命又如此珍贵,为了自己为了亲人应该倍加珍惜。

在实践中锻炼自救自护的能力

自救自护能力是在安全事故中保护自己、防止危害的坚强盾牌。自救自护的能力只有在实际锻炼中才能得到提高。

学校在每年的消防日都要举行一次消防演习。但第一次参加演习后,我发现由于自己没有精心组织,本班同学把演习当成了一种有趣的活动,嘻嘻哈哈地从宿舍跑到操场,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第二年,我早早地就开始进行演习的筹备工作。

首先,让学生认识火灾中自救自护的重要性。我向学生介绍了一篇关于火灾的报道,讲两个美国小孩在火灾中运用正确的逃生方法得以存活下来。相反,在这场火灾中却有很多的成年人丧生。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在灾难中只有自救自护的本领能在瞬间决定生死。其次,我又组织学生系统学习了火灾发生时自救自护的知识:如何报警,怎样保持沉着冷静,怎样避免毒气的伤害,怎样选择逃生的路线,怎样利用身边的物品如毛巾、水、被单、窗帘等进行自救自护、火里逃生。最后,对于参与学校的消防演习,我除了提出明确的要求,还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对本小组的指挥,负责对组员按要求进行演习的督促和检查。

这一次,演习进行得严肃有序。由于重视过程、精心组织,学生不但学到了较为全面的消防知识,并在演习中实现了安全知识向自救自护技能的有效迁移。

在细节中培养注意安全的习惯

安全教育的内容广泛,绝不是靠几次活动、几个宣讲就能解决问题的。安全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最终目的都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班级的常规管理中,我把安全和学习、礼仪、守纪、卫生作为同等重要的内容纳入班级“五星级形象标兵”评比。根据学校“学生安全行为十不准”,对学生进行全天候的检查记载,每天计分,每周积分,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对于五星级标兵隆重表彰;对于检查到的违反安全规定的学生,立即进行批评教育,并让他现场矫正行为。

有一次,一位同学被举报下楼时跨骑在楼梯扶手上向下滑,我立即带着全班同学赶到现场。我先给大家讲了一起亲眼所见的事故:一个同学也这样下楼,不慎坠落到下一层楼梯上,膀子摔断了,门牙磕破了,还造成了脑震荡。然后,让全班同学按正确的上下楼动作反复练习5遍。最后,还让大家写了一篇400字的体验日记。

近年来,我把学生校外安全也纳入了“五星级形象标兵”的评比。在家校联系单里,由家长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内容除了假期的孝敬、学习、锻炼、作息,还有安全这一项。在家长的指导和督促下,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安全技能的练习,交通安全、用电安全、游泳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落实。

规范约束,评价激励,抓住细节,反复训练,学生的安全习惯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当学生获得了全面的安全知识、树立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形成了较强的自救自护技能,最终养成时时、处处注意安全的行为习惯,安全教育的效果就落到了实处。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无论是学期还是假期,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有了得力的保障。

之五

特别的惩罚——裸奔

文/王 芳

每一个长假,我们学校的安全动员大会开了,同学的安全公约写了,连家长的名也签了,但是低年级同学到深水区玩水的事件还是层出不穷。近年来,我们把住在相同或相近的小区的同学,编成安全小组,以互相联系互相监督。然后每一个班主任带领班教导会成员,分别走访负责的安全小组,检查包干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地点。

一天,我在走访的时候,得到情报,有这么一帮学生“水性”不错,经常在河滨公园人工湖里玩水。我很担心出事,便把距河滨公园近的六组同学集中起来调查和告诫。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是他们坚决否认玩过水。我只好嘱咐他们以后注意。他们答应了,但我注意到他们之间有一种会意的眼神在交流。

午后,我照例到包干的几个水塘巡视。到了河滨公园人工湖时,想起同学的举报,就问在那儿钓鱼的大叔,看没看见曾有学生在这里玩水。大叔知道我是教师,说:“这帮小子儿,早该管管了,天天来深水里玩。”我心里一惊,莫非那帮孩子发现了我们的巡视规律,看老师走了之后再来玩水?今天我决定来一个回马枪。

我像往常一样按着预定的路线离开了。过了一段时间,又从另一条路杀回来,藏在竹林里,发现人工湖旁的凉亭里,果然是六组的五个男孩准备玩水。他们环顾四周之后,便放心地脱了衣服,光着屁股,大摇大摆地走出凉亭,玩着各种花样,鱼贯入水,尽情戏嬉。因为是午后,太阳毒,天气热,偌大的公园,除了一两个瘾大的钓鱼人,几乎看不到游人。

看到这个情景,我是又好气,又好笑,又担心。怎么办?猛然现身抓住现行,怕出现意外事故。经过深思熟虑,一套特别的惩戒方案在脑海中成熟了:没收他们的衣服。但是,这算不算是伤害孩子的自尊,侵犯他们的人身权利呢?于是,我打电话给班导会老师们商讨,最后我们完善了那个方案,并打电话找来会游泳的体育老师,让他亲临现场增援。为了避免其他枝节的发生,我分别跟那五个男孩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并讨论了我的方案。“早该治治了!”家长全力支持。

孙老师来了。我们分了工。我去凉亭抱他们的衣服,孙老师包抄到他们身后,在一个假山后隐蔽,以断他们的后路,并保证他们的安全。

孩子在水里玩得太高兴了,我把他们放在凉亭里的衣服没收了,他们也没有发现——在人工湖里看岸上,就是跳着高、打着挺儿也不容易看到。

一个小时过去了。那几个小子终于玩够了,笑笑闹闹地上岸了。到了凉亭,他们才发现衣服没有了。他们开始并没有特别害怕,小庆说,准是小军来了,故意开玩笑,把衣服藏起来了。他们东张西望的当口,一下子发现不远处挂在竹枝上的衣服,他们大笑着,裸体狂奔到竹林来。我从竹丛里出来,他们吓了一跳,转身回跑,孙老师笑着断了后路。他们吓傻了,六年级的学生,倒也知羞,双手捂着私处,说再也不敢了,给衣服吧。我说:“你们的安全公约也写了,保证也下了,还不照样到深水里玩?不行,我不信。”一听这话,小庆他们就要哭了。我说:“如果你们保证不再违犯安全条约,那好,咱们到凉亭里去,写检讨,过关了,就发衣服。”我往离人工湖远的一个凉亭里一指。孙老师已经到了那里,把事先准备好的五套纸笔放在那里。那五个孩子一看,只得遵命,双手捂着小胯,裸奔而去。这个时候,热气渐褪,游人陆陆续续进园。那五个半大小子的裸奔,当然会引起注意。

他们在凉亭里,众目睽睽之下,光着身子,噘着屁屁,写检讨书。可以看出来,他们羞极,愧极,悔极,这一次真是触及了心灵深处。他们的认识的确是深刻,教训是刻骨铭心。我验收完检讨书,就把衣服还给他们,然后通知家长领回,并跟家长约定,回家不能体罚孩子。小庆的妈妈说:“就得这样修理修理他们,平日嘱咐他们,他们当耳旁风,这下丢了大‘脸’了,看你们以后还敢不敢!”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全媒体出版研究 篇4

1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及要求

1.1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近年来, 中小学校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得到明显提高, 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1) 思想认识不到位, 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有的学校将安全教育简单理解为安全管理, 即认为学校发生安全事故, 主要是管理上出现了漏洞, 没有考虑到是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充分。有的学校虽然将安全教育列入了课程计划, 但是相比起语、数、外等主要科目, 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往往流于形式, 不能产生实际效果。2) 教育者缺乏专业知识, 影响安全教育效果。在现实中, 安全教育的教育者, 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 都未经过专业的安全知识培训, 缺乏系统的安全专业知识, 对很多安全知识也是道听途说, 因此使得安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3) 安全教育形式单一,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还是以教师或家长的说教为主, 缺乏互动性。学生使用的安全教育教材主要是讲解安全知识点, 没有与安全技能训练很好地结合起来, 因此学生感觉安全教育和其他理论课程一样枯燥、乏味。

1.2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要求

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 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提供了纲领性文件。新形势下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要体现以下要求:1) 互动性。充分发挥校内与校外、教师与家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功能, 使安全教育能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技能。2) 及时性。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数字平台和技术, 实现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数字化, 使中小学生随时随地能够获取想要的安全知识。3) 多样性。除了课堂讲解外, 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安全知识讲座和竞赛、安全教育电子游戏、安全教育影视作品体验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 充分调动中小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

2 全媒体出版

“全媒体”是近年来新闻出版领域一个较热的话题, 2008年底随着长江文艺出版社和中文在线通过传统纸质图书、互联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4种媒介形态同步出版《非诚勿扰》, “全媒体出版”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全媒体出版在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 因此对于全媒体出版概念的界定尚未明确。笔者认为, 所谓全媒体出版, 是指以现代科技为依托, 以满足读者多样化阅读需求为目标, 整合文字、图形、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 融合纸质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电视媒体等不同媒介形态, 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复合出版模式。全媒体出版不是简单地将传统出版中的纸质图书内容在同一个时间内平移至互联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平台上发布, 而是根据不同媒介形态, 选择不同表达方式, 进行融合性开发。

与传统出版相比, 全媒体出版具有以下特点:1) 全媒体出版可以实现读者覆盖面的最大化;2) 全媒体出版可以实现出版渠道的多元化;3) 全媒体出版可以实现资源整合的最优化。

3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全媒体出版策划思路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全媒体出版, 即应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增强虚拟现实和多媒体等数字出版方面的技术成果, 开发、制作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系列出版物, 普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安全知识, 以提高中小学生对常见危险源的认知能力和对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 保障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安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全媒体出版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3.1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交互式数字图书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交互式数字图书, 根据中小学生的阅读特点, 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内容进行富媒体编排设计和交互设计, 面向平板电脑等智能阅读终端进行全新设计呈现, 为中小学生提供丰富的、可扩展的、精致化的全新阅读体验。它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高清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 同时可以提供趣味化、游戏化、情景化的交互评测和练习。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交互式数字图书能够提供便捷的扩展学习, 包含名词、术语、人物、事件、知识点的标注, 全文任意选择扩展百科和在线字典;除了提供笔记、书签、高亮等传统功能外, 还提供全文检索、学习记录、笔记分享等纸质书无法实现的功能;配合Moso Teach实现教学互动, 可查阅授课教师标注的学习指导和学习重点, 与同学分享笔记, 获得课程通知、下载课程资料;将数字图书下载到平板电脑里, 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平板电脑轻便环保, 随身携带, 一个平板电脑装下所有数字图书。数字图书学习不受终端、操作系统限制。

3.2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增强虚拟现实数字出版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增强虚拟现实数字出版, 用增强虚拟现实技术 (Augmented Reality, AR) , 配套制作大量三维数字模型,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纸数互动阅读, 配有语音解说、音效等, 可以运用眼、耳、口、手多种感官得到全新、多维的阅读体验, 从平面到立体, 从抽象到形象, 既有知识性, 又有趣味性, 使出版物立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 提高易读性、普及性和实用性。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增强虚拟现实数字出版开发包括两个部分 (如图1所示) :一是“图像识别工具包”和“二维码加密解密工具包”的开发。为提高目标识别和加密二维码的制作效率, 对原有识别目标制作工具和二维码生成软件进行改进, 开发出适合使用的识别目标与二维码加密整合软件。可以直接将图片与网络数据连接地址批量输入此软件, 生成可直接嵌入纸质图书中的可识别目标和加密二维码。二是内容及其管理数据库的建设。将数字内容资源储存到网络数据库, 将资源信息碎片化并加密处理。并建立用户管理数据库, 存储用户注册信息与验证信息。读者安装阅读软件后, 可通过注册或者登录纸质图书中预先设置的账号, 在线观看、操作或者下载离线资源, 实现增值服务。

3.3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网络平台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网络平台,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以电脑、手机为终端, 实现安全教育的信息化, 做到安全知识就在身边、随手可得。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包括安全教育课程 (视频) 、安全百科知识库、安全教育讨论区、安全教育活动示范区、安全教育新闻区等板块。

其中, 安全教育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平台的教育主体。中小学生面对网络资源库的海量信息, 自主学习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就需要老师通过网络课程为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安全百科知识库根据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内容, 分别呈现漫画、图片、游戏等形式的资源库。安全教育讨论区包括即时讨论和延时讨论, 即时讨论类似于QQ等实时的交流工具, 可支持多人交流;延时讨论类似于博客、微博等延时交流工具, 也可支持多人交流。安全教育活动示范区主要提供各地安全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安全教育管理机制、安全教育教学体系等方面的信息。安全教育新闻区主要发布国家有关部门对于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政策文件、中小学生安全事故警示案例等内容。

3.4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纸质读本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纸质读本, 以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为编制指南, 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以及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等。图书内容编排上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读者有所区别:低年龄段读本图文并茂, 以有趣的插图和简洁生动的语言文字吸引读者;高年龄段读本以文字为主、插图为辅, 教给读者系统的安全知识。图书表现形式可以充分的多样化, 根据不同年龄段读者设计绘本类安全教育读本、故事类安全教育读本、手工操作类安全教育读本等。

4 结论

随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社会和家庭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逐步提高,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出版市场竞争将进入一个更为激烈的阶段。当然, 这之中也有很多机遇在暗涌, 以全媒体出版为导向, 并延伸至市场营销、读者培训等环节, 将它做深做透, 一定能带动新一轮的出版机遇。

参考文献

[1]刘文文.论青少年安全教育与社会安全建设[J].四川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6) :120-123.

[2]王秀明.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0.

[3]张雨晗.全媒体出版:现状与未来[J].现代出版, 2013 (3) :14-17.

[4]陈永东.数字出版内容平台发展趋势分析[J].出版广角, 2011 (11) :10-13.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 篇5

今年3月26日是第23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25日—3月31日是第11个“xx省学校安全教育周”,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师生法治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切实把校园建设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经研究,根据同教〔2018〕47号决定开展同安区教育系统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

育日暨xx省学校安全教育周活动,相关事项如下:

一、活动主题

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平安校园行

二、活动时间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26日

xx省学校安全教育局周:3月25日至3月31日

三、活动内容

.举办一次启动仪式,提高思想意识。3月26日星期一上午,由各校区副校长或负责人(双溪:许丽红副校长,芸溪张茹华副校长,西洋叶文中主任)国旗下的

讲话,对全校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上下学交通安全、防溺水、防火灾、防触电、防暴恐、防欺凌、防食物中毒(食品安全)、防拥挤踩踏、防意外伤害、防

自然灾害等安全知识教育,真正做到安全知识入脑入心,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以举办安全教育周(日)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学

校安全教育与管理改革创新,推进学校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2.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技能。结合实际开展一次消防逃生演练(以各校区消防演练方案为准)由各校区分管领导亲自担任应急演练总指挥,分管领

导及各处室负责人担当各项应急重要环节的负责人(具体见各校区消防演练方案)。组织一次防暴演练(在西洋校区参加,保安及保卫干事参加,苏小明负责组

织,时间周三下午5点半)认真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要求,落实应急疏散演练制度,结合本校建筑分布、学生人数、楼梯宽度

等实际情况,针对演练内容设置不同的突发情况,制定演练方案,绘制疏散路线图,组织全校师生进行实战型演练,使每一名师生都熟记演练过程、演练程序和

疏散路线、地点。同时,要确保应急疏散演练安全、有序、有效,防止发生拥挤踩踏等事故。

做好演练活动的总结评估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演练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强化安全知识教育。学校在安全教育日、周活动期间落实“四个一”即学校醒目处张挂一幅宣传标语(保卫科负责周一前挂好);举办一场安全知识讲座(周

四下午班队课观看《预防校园欺凌》讲座,由保卫干事将视频分享给各校区班主任);观看一部安全教育片(各班观看安全教育平台的安全教育视频);出一期

宣传版报(已完成)。

4.组织开展治安隐患排查。开展一次校园内收缴管制刀具活动、校园欺凌排查工作,请综治副校长或辖区派出所民警(各校区保卫干事联系)到校指导,并组织

开展一次校园及周边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5.加强森林防火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强调,做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特别是清明节前后,是上坟祭拜祖先的重要时段,要对师生进行森林防火教育,提倡上坟

祭拜祖先用鲜花,严禁在山区燃烧纸钱,燃放鞭炮,注意野外用火,防止发生森林火险。

6.加强学生上下学导护。学校根据学生上下学导护工作方案与突发事件处理于预案。一如既往地加强学生上下学期间的管理工作,做到每天学生上下学期间,有

一名校级领导、一名中层领导、两名教师在校门口及学校周边进行导护,疏通交通堵塞,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保安人员要站在醒目位置,上岗佩带钢盔、橡胶棒

辣椒水等防护设备,随时应付突发事件,预防或减少发生师生的安全事故。

7.深化交通安全教育。各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场所,不厌其烦地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做到入脑入心,使安全出行、文明交通成为一种习惯;要全面排查学生骑摩托车、电动车、“死飞”自行车或乘坐无牌无证车辆上下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立即整改。

(期初已发放《交通安全致家长一封信》,及国旗下讲话教育)

8.组织参加安全教育平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要求,请各校(园)积极组织参加xx省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做自己的

首席安全官—平安校园行”,班主任(教师)通过平台提供的第23届“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视频等资源开展课堂教学,对本班学生进行防恐防暴、预防

校园欺凌等安全教育。同时,让家长和学生要通过学习宗春山教授的视频,了解学生遭遇校园欺凌、拐骗、性侵害等伤害背后的原因及如何预防,同时参与安全

小游戏,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

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制定的《“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平安校园行”》(保卫科负责)海报内容及样式印制宣传海报、宣传标语,在学校主干道、操场等学

生集中活动区域进行张贴,利用校园广播、微信群、QQ群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将《“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平安校园行”倡议书》(保卫科统一印刷)发至

每一位学生,努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四、信息上报

各校区保卫干事将活动新闻及时在同安教育网校园安全专栏进行报道,将星期一国旗下分管校长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讲话稿、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工作总结(含

大学生安全教育创新 篇6

事故频发倒逼高校重视安全教育

近年来,社会上公共安全事故频发,与高校相关的民事案件、刑事案件、事故等也出现了增加的趋势,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为了应对安全新形势,2004年4月,教育部下发通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基于当前形势的需要与国家相关部门的号召,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也开始意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当年,北京林业大学在全国首开先河,把安全逃生课列为必修课并纳入学分制。2006年,北京市教委召开“北京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2008年,上海市颁布了全国首个《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然而,对于全国大多数高校而言,大学生安全教育依然仅仅处于宣传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

大学生安全教育概念

安全,通常是指平安、稳定,与危险相对,是不受威胁、不出事故、没有危险的一种状态。安全教育,是针对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的应急、应变能力,避免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身伤害时的自我保护、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安全教育最初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尤其是高危行业。随着校园不安全因素的激增,教育领域也开始重视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等教育部门以国家法律、法规策等为依据,以促进大学生的人身安全与心理健康、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教育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课程教育等为教育途径,使大学生全面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实施依法治校依法治国的需要 从以往高校发生各类安全事件来看,大学生一方面容易成为伤害案件中的被侵主体——受害者,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伤害案件中的施害主体——施害者。在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更需要培养大学生安全责任观,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会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要实现依法治校、依法治国,必须从大学生安全教育入手。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离不开校园主体,校园主体会对平安校园的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学生是高校主体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强弱、逃生自救技能的高低以及安全责任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校园治安秩序的好坏,关系着校园和谐稳定与否。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开放办学模式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办学理念的不断转变,大学校园从封闭式逐步转化为开放式,校园与社会融合进一步得到加深。尤其是后勤服务社会化使得高校中人员结构变的更为复杂,潜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被盗、被伤害等案件有随时发生的可能,给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就必须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如今校园安全事件频发的大环境,缺乏安全责任,缺少安全知识,无安全防范意识,不具备逃生自救技能,已不符合“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大学生安全教育强调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其实就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教育,与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致的。而且,当前大学生从小受到家庭的宠爱,普遍形成了较强的唯我独尊意识与较弱的社会协调能力,较强的参与意识与较弱的承受挫折能力,较强的自我意识与较弱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反差。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适应环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安全教育的盲区

在当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许多盲区。

重管理,轻教育 随着校园安全事故的频发,“安全重于泰山”管理理念已深入人心,高校党政领导和学校有关部门,认识到大学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在管理上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地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方面的投入,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然而,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往往被人们忽视。目前在高校中并没有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也没有规范的安全教育课程,学生不了解安全的重要性,缺乏相关的安全知识。

重形式,轻内容 当前校园安全事件频发,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必须引起重视并得到强化,然而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仍旧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有研究表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上级安排了,就组织抓一抓,上级不强调,就搁置一边;二是上级进行检查时,就集中力量应付,检查过后,就万事大吉;三是发生重大案件和灾害事故时就急抓,事情过后就放松不管。这现象在很多校园普遍存在,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留驻于表面、留驻于形式。

重事后,轻预防 在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未雨绸缪,切实做好预防工作。只有做好校园安全预案管理,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但是,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却并非如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保卫处处长王有洪曾指出,完整的应急管理体制应包括“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总结”三个阶段,但传统的观念,使我们更注重“惩治”而忽视“防范”,注重“事后处理”、忽视“预案管理”是我国高校的应急管理机制的普遍现象。

重行为,轻心理 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关注的是大学生的行为是否遵纪守法,却对大学生的心理异常状态常常忽视。比如,发生在高校的类似于“马加爵事件”,却往往是心理疾患引起的。有研究指出,我国高校大多数都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往往不够重视,并且常把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解决,结果曲解了学生。这样不仅不能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导致他们逆反心理的产生。endprint

安全教育需要“四重视”

重视学生安全教育制度健全 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要确保其效果,就必须做到健全制度,落实责任。首先,高校要完善安全领导组织机制。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成与败,关键在于党政领导重视与否。高校党政一把手作为校园安全构建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其次,要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机制。成立高校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形成党委领导、部门具体负责的齐抓共管工作机制,落实责任人的相关责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部门及个人。再次,要建立安全教育监督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使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让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来关心安全问题。

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建设 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明确了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然而,在现行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中,高校普遍侧重的是安全管理工作,对安全教育工作做的很少,如有也仅仅是停留在说教层面,如利用广播、橱窗、展板、讲座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没有达到“进课堂、进教材、进学分”的层次。如今,新的形势要求高校必须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将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课时,通过规范化、系统化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构建“安全知识教育+逃生技能演练+安全文化营造”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模式,使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提高安全素质。

重视高校安全应急预案设立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编制安全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制度,对于提高高校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全面履行教育管理职能,构建平安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制定应急预案能为突发校园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提供依据;加强应急预案管理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应急预案能使高校日常安全培训和演习工作更具针对性。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强调高校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应急预案的发布和宣传,有利于全体师生员工了解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及其相应的应急措施。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补充。

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安全问题的核心在于心理安全,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其心理安全适应能力及安全素质是高校重要的责任之一。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体系,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心理健康咨询辅导相结合起来。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为那些心理上有问题的大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排忧解难,达到心理健康。对那些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降低危机事件对学生的伤害。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 篇7

笔者认为, 造成“学生安全”与“素质教育”不兼容困局的根源, 在于全社会对学生意外事件的定位不明, 责任界定不清, 责任共识不彰。破解的路径是实行学生安全协议书制度。

一、“学生安全”与“素质教育”不兼容困局的种种表现

1.操场上的学生“蹲着玩”

有的小学、有的老师要求, 孩子们下课如果到操场上玩, 要蹲着玩。原因是,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担心孩子们站着玩耍游戏, 发生意外事故。以分钟计的下课休息时间, 连到操场上玩耍的姿势都要受到限制, 这时候如果谈什么“素质教育”, 不是痴人说梦吗?

2.学生下课后“两点一线”

有的学校、有的老师要求, 学生下课后上完厕所, 就要马上回到座位上, 上课座位与厕所“两点一线”。原因是, 为了学生的安全。学生下课后马上回到座位, 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这种“不是监狱胜似监狱”的校园生活状态, “素质教育”谁说不将成为神话。

3.体育课无奈“瘦身”

有的学校对体育课进行了大瘦身, 将所有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的项目一律取消, 如单双杠、高低杠、投掷类和球类等相对危险性较高的项目。队列练习、体操和慢跑唱起了体育课的主角。更有的学校, 体育课能减则减, 唯恐稍有不慎给学生的身体带来意外的伤害。如此这般, “德、智、体、美、劳”的“体”字, 岂不是成了空中楼阁?

4.书本上的“踏青”

问一名初中学生“学校组织过踏青吗?”“没有, 从书上看到过。”“重阳登高呢?”“没有, 老师讲过。”现在, 很少有学校组织学生春游、清明踏青, 重阳登高等活动了, 其他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能取消的就取消, 不能取消的则在时间上能短则短。当“踏青”“登高”变成书本上的文字, 当“清明扫墓”, 深入社会勤工俭学成为故事的时候, 那么, “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了解社会、热爱社会”, 是不是已经没有了内涵, 仅仅剩下了一句口号了呢?

5.教师的批评“甜蜜蜜”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已经成为一些学校和老师的座右铭。表扬学生、夸奖学生、称赞学生, 在有的学校已经到了成灾的程度。其理由是:怕学生听了批评, 一时想不开而出走或寻了短见, 发生意外事件。凡事有度, 过犹不及, “真理向前迈一步就是谬误”。有的学校和老师已经在“夸杀”学生:听惯了表扬话、恭维话的学生, 听不得一点批评, 就像是生长在塑料大棚里的蔬菜经不得风吹雨打一样。感情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现象, 在学生中已呈蔓延趋势。这样的教育与素质教育目标实为南辕北辙。听惯了“甜言蜜语”的学生, 如何能够适应社会上的风吹日晒?如何能应对日后人生路上的雨雪冰霜?这种“温室”里的学生, 在校园里意外的事件可能会很少出了, 但不意外的结果则是肯定的, 那就是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被“扼杀”了。

以上“学生安全”与“素质教育”不兼容困局的种种表现, 尽管并非存在于所有的中小学, 也并非某一中小学存在上述的所有现象。但是, 这些现象在一些中小学分明是存在着, 并正在引起人们的警觉和思考。

二、“学生安全”与“素质教育”不兼容困局的成因

“学生安全”何以绊住了“素质教育”的腿?“学生安全”与“素质教育”何以不能兼容?笔者认为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对学生意外事件认识不清。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 不幸的意外事件随时有可能降临到任何一个人的头上。所谓“人在家中坐, 祸从天上来。”但是, 对于这一客观事实, 尽管没有哪一个人不予认同, 但基于人们的“趋吉避凶”心理, 谁也不希望不幸的意外事件降临到自己的孩子头上, 也就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想一想:“假如我的孩子在学校发生了意外事件, 我该怎么办?于是, 一旦发生学生意外事件, 感情用事多, 理性对待少;事后反思多, 事前思考少。学生意外事件中, 家长“拖、闹、告”现象屡见不鲜, 令校方和老师苦不堪言。有的学校则迫不得已采取破财免灾的办法来息事宁人。

第二, 学生意外事件的责任界定不明。

近年来, 学生意外事件纠纷日益增多, 学校因学生意外事件被起诉的例证频频出现。学生一旦发生意外事件, 学校、学生和家长各方到底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人们并不是很明了。尽管教育部出台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明确规定了学校应对学生伤害承担责任的范围, 由于宣传力度不大, 社会尤其是家长和学生并不广泛知晓。等到一旦意外事件发生后, 学校再拿出《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学生家长往往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这是造成学生意外事件起诉多、纠纷多、扯皮多的原因之一。

第三, 学校和老师不堪重负。

由于社会、家长和学生对于学校在学生意外事件中的定位不清, 意外事件一发生, 人们的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学校, 看看学校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而不是想到学生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家长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或者想一想, 这只是一个意外事件, 各方都没有什么责任。有的学生意外事件, 经过调查, 既使与学校没有什么责任, 人们也一般认为, 学校应该从人道的角度给学生一定经济补偿。这时, 我们再看一看, “操场上蹲着玩”“下课后的两点一线管理”以及“书上的踏青”等现象, 也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 如果是因为老师批评了学生, 学生一时想不开而出走或寻短见, 学校和老师不是就更有了说不完的麻烦?于是, 为了少惹麻烦, 一些学校只能不得已选择“少锻炼、少活动、少批评”的“温室化”教育。

第四, 社会共识不彰。

对于每一个学校或者每一个学生来说, 意外事件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发生率较低, 还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和不可预防性。它在平常很难进入社会关注的视野。社会对于经常发生的事情, 有一套常规的处理程序, 并且经过同类事件不断地、反复地处理, 人们积累了许多经验, 并且已经在人们的观念中形成共识, 对这类经常性事件, 处理起来简单的多。而学生意外事件, 由于缺乏应有的社会共识, 对于责任如何界定、如何担责以及各方担责比例等等内容, 只能在学生意外事件发生后, 各有关方通过反复讨论、试探、磋商来来解决, 或通过诉讼定案, 耗时费力, 处理起来比常规性事件要麻烦得多。

三、实行学生安全协议书制度, 破解学生安全与素质教育困局

实行学生安全协议书制度, 是指学校在每学年与学生和学生家长签订“学生安全协议书”。其内容主要有五部分:一是就学生意外事件进行定义;二是学校、家长和学生在学生人身安全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三是一旦发生学生意外事件的处理程序;四是不同的学生意外事件, 各有相关方所应承担的不同的责任。五是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及有关案例。

笔者认为, 实行学生安全协议书制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有利于强化学校、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安全意识。“学生安全重于泰山”此话不错, 但仅仅满足于大会讲小会讲, 则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仅仅挂在嘴上、落实在会议上, 往往会出现意外事件发生前“你讲我讲大家讲, 都重要”, 意外事件发生后, “你说我说大家说, 都说别人”的局面。实行签订“学生安全协议书”制度, 由于是协议书, 有关各方签字时则不能不认真对待, 进而有利于促使人们对学生安全问题引起高度重视。这比挂在嘴上, 写在墙上要更能入脑入心。

二是有利于防范学生意外事件的发生。“学生安全协议书”对各方在学生意外事件中所负的责任进行了明确、具体的界定, 有利于各方经常对照安全协议检查自己, 不断地修正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协议明确:“高中学生在课余时间游戏玩耍中相互造成伤害的, 由学生或学生家长担全责”。学生通过签协议, 就可能不玩或少玩危险性高的游戏。学生过去可能根本都没有想到过游戏玩耍会造成人身伤害的问题, 通过签协议, 思想上有了安全意识, 少玩危险性高的游戏、在课余活动中少做危险性高的动作, 也就直接减少了学生意外事件的发生;如果协议明确:“因水、暖、电设施管线老化而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件, 由学校担全责”。作为一个称职的校长, 每年签字时看到这一条款, 他能无动于衷不安排人员检修水、暖、电线路吗?

三是有利于形成对学生意外事件的社会共识。“学生安全协议”每年签订一次的活动, 能够使人们对学生意外事件发生的种类、责任界定更加熟悉, 进而形成社会的共识, 一旦发生学生意外事件, 学校、老师与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将变得更加容易和有效, 也将为事件的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在协议中明确:学生因身体原因不适合参加某项体育活动, 因参加而受伤, 而学生或家长没有提前告知老师的, 学校不予担责。这项条款又广为人知, 那么一旦发生了有心脏病的学生参加长跑而受伤, 老师对其疾病又不知情, 大多数家长不会生出“孩子在学校出的事, 就得找学校”的想法, 再找学校麻烦的。“小事闹、大事告、不闹不告是熊包”不当舆论也会慢慢消之于无形。

四是有利于实现“学生安全”与“素质教育”的双赢。通过签订“学生安全协议书”, 社会对学生意外事件的共识逐步形成, 对学生安全责任有了清晰的界定, 学校和老师只要遵照相关法规, 履行好“协议”中的条款, 做好学生安全的规定动作, 则可免除教育教学上的后顾之忧, 不必再为可能发生的学生意外事件而担惊受怕。这样, 学校里的孩子们课余时间尽情地游戏玩耍、快乐生活的场景就会重返人们的视野。通过年复一年地签订“学生安全协议书”, 学生们将学会怎样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 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不会因自己在校园里玩蓝球受了伤而状告学校;家长不会因孩子在运动会长跑时跌跤磕掉了一颗门牙, 闹得不可开交;该春游就去春游, 该重阳登高就去登高。通过签订“学生安全协议书”, 人们会越来越强烈地感到, 意外伤害不能苛责学校, 苛责的结果, 是孩子将变成温室里的秧苗。当社会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后, 素质教育还会离我们很远吗?

摘要:笔者从分析“学生安全”与“素质教育”竟然成为一个困局入手, 探讨了“学生安全”与“素质教育”这两个校园里的孩子们本应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却正在越来越难以兼得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路径。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 篇8

1 针对学生人身安全的教育

对于学生的人身安全, 首先要注重对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可以采取各种方法向学生传输消防知识。比如, 学校可以在教室里利用展板和展示台, 唤醒学生的消防意识, 也可以利用手抄报的方法获取消防知识, 或者征集消防安全知识歌谣在师生间传诵, 班主任可以适时开展“珍惜生命”的主题班会, 学校还可以请消防队员到学校里示范演习, 教学生安全疏离, 学习使用灭火器和救生绳, 进行逃生演练等。以活动为载体的消防安全教育可以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安全知识记忆的更加牢靠, 当安全危机出现时, 学生可以相对冷静的面对, 更好地获得自救。

学生的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家庭安全、上学放学路上安全等也同样需要重视。教师应经常对学生的安全问题做出细致的教育。比如学生在饮食上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项, 在上学和放学路上遇到陌生人询问家庭情况时该如何应对, 雷雨天气时会遇到哪些危险情况, 体育课及课外活动需要注意哪些安全知识等。班主任对很多安全的细节都应反复教育, 多次强调。

住校生的住宿安全学校应该给予足够的保障。就安全设施而言, 一般说, 学校要有独立的住宿生生活区, 有围墙、大门、值班室, 男女生宿舍要有隔离或分设, 寝室门窗要牢固, 学生上铺要有安全栏, 要有防火、防盗、安全用电设施等, 另外也要设有安全逃生出口。生活指导教师在学生入住最初, 应帮助学生了解住宿生活区, 指导学生在生活过程中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教学生防火防盗的基本常识, 以及如何正确安全用电, 并教会学生在紧急危机出现时正确自救和逃生办法。就管理而言, 学校行政领导在夜间要安排值班巡查, 平时要注意及时消除不安全的因素, 严肃查处违纪学生, 严禁住宿生外宿。生活指导教师要在学生宿舍坐班工作, 对住宿生违纪行为进行及时的说服教育, 在日常生活谆谆教导中不断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门卫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生宿舍, 要设立会客登记簿。班主任也要经常到宿舍里了解学生情况, 时常检查宿舍环境, 认真查找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对学生安全教育渗透在点滴的生活中。

2 针对学生的心理安全的教育

除了人身安全, 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精神安全予以保护和教育。首先教师应该做到自身的语言安全。教师由其是班主任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艺术, 忌情绪波动, 忌停课训学生, 忌说反话、脏话。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安全, 不能因为自己的言语而伤害了学生的情感。教师有责任加强学生的心理保护。其次教师也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如何辩证积极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就要求学校开设恰当的心理课, 以科学的方法普及心理知识, 适时做一些心理访谈, 以便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障碍等, 同时学校应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 并且教导学生正确看待心理问题, 鼓励学生通过和教师聊天等方式来排解心中的困难。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走进学生的心里, 多观察、常交流, 及时诊断学生是否存在心理疾病, 多加指导和鼓励, 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使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发展。

3 网络安全的教育不容忽视

近几年网络的普及, 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 但同时由于网络使用不当使一些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都深受其害。作为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对学生网络安全的教育不容怱视。

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载体, 大众文化通过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成长的文化环境施加影响, 在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少年处在成长的年龄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社会阅历有限, 往往通过大众媒体看世界。而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媒体自身的消极因素还相当严重。事实上, 网络信息垃圾极容易误导学生的行为 (由其是中学生) 。由于网络充斥着大量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不健康内容, 而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 对有害信息缺乏基本判断力、辨别力和自制力, 易受诱惑, 很容易成为网络信息的受害者。网络虚拟交往导致中学生的“网恋”。现在的中学生大都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 缺乏同伴之间的交流。网络交往正好满足了学生渴望感情交流的心理需要, 容易使他们陷入“网恋”的泥潭, 怱视现实的人际交往。迷恋网络游戏浪费中小学生的时间, 浪费了他们大量的学习时间, 甚至连睡眠和休息的时间也消耗掉了。

网络使用不当伤害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使用不当会使学生变得极为懒惰, 习惯于信息的浏览和罗列, 不愿意思考信息背后深层次的东西。网络的虚拟性使学生忘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 阻碍他们形成乐观向上、勇于负责的人生态度。另一方而网络极易使毫无警惕的中小学行受到身体和心灵上的伤害。由于中小学生单纯、独立性不强求, 对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够, 对自己行为的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 自身心理抵御能力较弱, 他们对上网这一新鲜事物依赖性越来越大, 一旦沉溺或成瘾, 不只是会影响学习成绩, 严重的会导致社会交流障碍, 与朋友关系恶化, 对亲情和社会冷漠, 不参加团体活动, 学生缺乏睡眠和体育锻炼也会导致疾病, 一旦造成学习成绩下降, 往往很容易逃学、退学, 甚至离家出走, 如果流落到社会其命运更加难以预料。

教师是学生的直接引导者和组织者, 要对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进行指导, 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要掌握网络技术知识。网络时代, 学生与教师在资源共享方面平等。教师需要了解网络, 使用网络, 才能有目的的培养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良好的上网习惯, 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 引导他们自主思考。教师要擅长通过网络收集、整理、加工、积累有关信息, 有意识的向学生推荐网上优秀资源, 善于指导学生到网上搜集相关资料, 促进自主学习、自我教育。

(2) 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网络不仅是一个信息的海洋, 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络时代, 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教育他们不要因为使用互联网而伤害了自己的身心, 影响了自己的学业和生活。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教师要针对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 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 鼓励学生发展多方面的兴趣, 多参加校园团体活动, 以及一些与社会有益的实践活动, 或是利用网络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学习、交友、心理咨询、网上论坛、网上团校、网络热线等, 避免学生与社会的疏离。

(4) 创新主题班会活动模式,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构基于网络环境的班会活动模式。班主任应该围绕互联网这个主题鼓励学生深入讨论, 让他们知道网络的益处和负作用, 给他们提前打“预防针”。

(5)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他们上网成瘾的危害, 在学校要规范和管理学生上网的行为。在健康教育计划中引入有关“网络成瘾”造成危害的内容, 让学生能像防范酗酒和毒品一样预防网络上瘾。一旦发现学生有网络上瘾的苗头, 就应该多加疏导, 并鼓励学生找专业的顾问解决存在的问题。

4 文化安全的教育也要受到重视

我们的社会常被一些不良的文化所充斥, 而中小学生容易会受到这些不良文化的侵蚀, 许多中小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活动因为不良文化的侵袭而向着不好的趋势发展, 而且加入WTO后, 我国的文化也受到了西方国家文化的冲击, 中小学生对我国本土文化认识的缺失也日益严重, 另外在网络中, 很多新生的语言层出不穷, 而这些语言和其本身的字义常常没有关联,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 是决定民族国家凝聚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并赋予国家对外行为以民族特色, 民族认同感, 会对综合国力产生极大的正负效应, 长此以往, 我国的语言安全会面临很大的危机。可见文化安全教育应该得到重视, 列入教学计划, 使其规范化。

教师在文化安全的教育,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利用班会, 或课外活动时间, 给中小学生以故事的形式普及历史的常识性知识, 以及我国的重要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等。应该开设专门的课程来对传统文化做专门的教育, 教学生了解汉字的来源, 规范汉字的写法;加强规范语言的教育;向学生介绍有关中华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学生讲解中国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经历, 告诉学生中国从前与现在的比较和发展;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知道这个国土辽阔、百姓团结的国度, 值得我们骄傲;帮助学生认识我们的党, 了解党史, 使学生明白我国的国情, 认识到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和必然, 使其在接受西方文化时, 充分了解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区别, 从而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真正学会保护我国本土文化。

总之, 学生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并且具有长期性, 学校和教师都必需高度重视, 不断提高对学生安全事故的预见能力, 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做在前面, 不断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使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 成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法国学校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教育.思想理论教育, 2008.8.

[2]计宏亮.论中国的文化安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8.2.

[3]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科技资讯.2008.6.

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刍议 篇9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意义,内容体系,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高等教育正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在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学校校区的快速扩大、学校与社会的逐步一体化, 这些都对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的安全带来了更大挑战, 导致近年来学生被骗、被抢的案例, 学生的伤害、伤亡事故, 学校的“安全事件”逐年增加,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高校的稳定发展, 我们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和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方面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建设对高校的要求之一, 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高校最重要的主体, 是高校教育培养的对象, 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在校期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广受国家、社会、家庭的广泛关注。如果发生涉及大学生的“安全事件”, 就必然会牵动社会、家庭、宣传媒体和大学生群体的神经, 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甚至在全社会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因此,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防范于未然, 是确保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

(二)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教育涉及大学生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 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控自律能力;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是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中针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辅导和心理问题矫正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构成和重要组成部分。

(三)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从大学生成长的历程来看, 大学是大学生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多数大学生是从中学校门直接迈进大学校门, 社会生活经验比较欠缺, 人生阅历尚浅, 思想相对单纯, 对社会复杂程度和安全防范的认识不足。[1]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不仅有利于保障大学生在校正常生活学习, 顺利完成学业, 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二、影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形势

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环境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剧烈冲击, 高校扩招带来大学校区的急剧扩大, 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 以及独生子女大学生时代的到来, 都是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面对的新形势、新情况。

(一) 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性

1. 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对社会传统道德观念形成冲击。

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 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 这必然会反映到高校青年学生的头脑中来, 在一些大学生中出现道德观念弱化和扭曲现象。一些学生出现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爱贪便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不良倾向, 因此而出现陷入传销骗局、傍“大款”而引发冲突、校内盗窃、考试作弊等安全问题。

2. 校园开放性带来的安全隐患更加突出。

扩招带来校区急剧扩大, 校园成为一个开放的教育园区, 社会上各种人员进校服务。这种复杂的新形势, 造成学校与社会接触频繁, 外来人口增加, 素质参差不齐, 鱼龙混杂, 从而使高校的人员结构更加复杂化。[2]高校校园也不再是过去单纯的“一方净土”, 而更像是一个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比较复杂的小社会。围绕高校校园的学校经济圈的形成, 少数学生在校园周边自主租房居住, 学院安全保卫力量的相对不足等, 都使高校面临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

3. 网络虚拟社会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网络化趋势给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带来了挑战。对于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 网络是他们了解社会、接受知识、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国内外一些反动势力利用网络进行文化渗透, 一些道德败坏的人传播不健康和低级趣味的网络游戏、黄色网站,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网上交友为借口进行犯罪活动, 等等。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 心理尚不定型, 认识能力有待发展, 容易沉迷于“网络社会”, 受到不健康信息的诱惑、侵害, 各类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发生。

(二) 独生子女大学生自身特点的特殊性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成批量的独生子女进入大学, 中国进入了独生子女大学生时代。在特殊社会背景、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中长大的独生子女大学生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点, 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

1. 以自我为中心。

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没有兄弟姐妹的相处经历, 加之家长的过于关注, 使他们长期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进入大学按照惯性思维, 在交往与处理人际关系上缺乏“平等意识”, 有控制和支配欲, 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 常因一些生活小事而发生争吵、斗殴和伤害事件。

2. 社会经验缺乏。

独生子女大学生由于长期处于父辈和祖辈的双重呵护之下, 一直是“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 家长们“过度的关爱”使独生子女几乎没有自理生活的机会和经历, 导致社会经验缺乏。在离开家长进行独立生活之后, 常常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必要的防范意识而陷入一些骗局或遭受经济财产损失。[3]

3. 心理素质脆弱。

独生子女长期在顺境中成长, 缺乏挫折教育的磨炼, 容易出现情感脆弱、心理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等。又因为不善于人际交流沟通, 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严重阻碍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和措施

(一)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 将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其涉及的内容很多, 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1. 不要伤害别人。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 他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而且要具备完善的人格, 各方面都应成为社会的主流和典范, 包括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首先要教育大学生珍爱生命, 善待他人, 用理智思考和对待社会、对待他人。要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这是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和首要之义。

2. 不要伤害自己。

大学生应当是人格高尚、情趣高雅、心理健康的人。安全教育要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既要善待别人, 与人友善;又要善待自己, 珍爱生命, 有对社会、对家庭、对别人的责任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 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成败得失, 不做出伤害自己的傻事。

3. 不要被人伤害。

要针对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 容易上当受骗, 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传授安全防范知识, 增强安全意识, 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和自卫能力, 尽量减少被伤害。

(二)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

1. 加强纪律和法制教育。

要在大学生中加强法制教育, 通过普法学法课程, 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形成法律意识, 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对于校园内的各种因为违纪违法而发生的安全事件, 可以作为案例在法律课程教学、安全知识讲座、主题班团活动中开展讨论, 以案学法, 增长知识, 吸取教训, 促使大学生增强法纪观念, 避免做出伤害他人的愚蠢举动。

2. 加强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要针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具体特点,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特别是要加强挫折教育, 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 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懂得感恩, 明白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特别要加强对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学生的关注、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 尽力避免因心理问题而自杀或伤人事件发生。

3. 加强社会知识和安全防范教育。

要广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 学习了解社会知识;要在大学生中开设安全文化课, 向他们讲解防火、防盗、防骗相关知识, 以及应对流氓滋扰、群体纠纷的处理和预防等相关知识, 防范和减少大学生上当受骗、被人伤害的事件发生。[4]

参考文献

[1]王从严, 霍军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现状及对策[J].学习月刊, 2008, (22) .

[2]张人民.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J].安全与健康, 2004, (7) .

[3]柏珂.独生子女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初探[J].天府新论, 2004, (6) .

病人安全教育需从医学生抓起 篇10

分析原因, 我们认为, 医生在既往医学院接受教育过程中未接受过相关教育, 因而不可能完全理解病人安全相关知识。研究发现, 门诊医生对病人安全相关术语的理解度较住院医生高, 可能是由于门诊医生面对的病人更多, 病人患病层次更加多样化, 医患关系更加紧张等原因, 使得门诊医生对相关病人安全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一些。

探讨医疗实践中的负性事件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就有报道, 但并未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国外医疗过失导致损伤发生率占住院患者的1 7.7%。1990年哈佛大学一项以人口为基础对纽约住院期间医疗过失引起伤害的事件进行调查后发现, 4%的病人在医院受到负性事件的伤害;7 0%的负性事件导致短期伤残, 其中1 4%死亡。

据美国医学院报告估计, 每年医院由于“医疗失误”而导致死亡的人数为4.4 万~9.8万, 高于交通事故、乳腺癌、艾滋病而导致的死亡人数。

英国卫生部在2000年度报告中估计, 英国住院患者中负性事件达10%, 每年约850000例负性事件发生。Andrew发现17.7%的患者在住院期间经历了≥1次的严重不良事件。医疗伤害发生频率与疾病严重程度和医院居留时间相关, 每住院一天, 医疗伤害的可能性增加6%。50%的患者有≥1个医疗伤害原因, 37.8%不良事件由医疗差错原因引起, 15.6%源于多因素作用结果。9.8%则由于行政决定造成。

药物是医疗伤害中最常见原因。不良药物事件 (ADEs) 导致的严重后果, 其中许多是可以预防的。Bate发现, 在所有ADE中, 1%致死性, 12%危及生命, 30%严重, 57%显著。可预防性ADE中, 20%危及生命。危及生命和严重A D E中, 4 2%可预防。据估计, 美国每年因医疗过失引起伤害的费用达2000亿美元, 相当于美国医疗保健每支出5美元就有1美元花在医疗过失伤害上。

我国目前尚无类似研究报道。就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情况而言, 因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 药品质量、资源相对匮乏, 管理不力, 感染控制能力较差, 个人技术有限及资金严重不足等, 所导致的医疗过失和事故发生率绝不会比国外低, 负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实际数量将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而目前我国医院在处理医疗事故时, 多采取消极态度。表现在:对医疗过失或事故不能自觉承认, 即使证据充分, 依然寻找借口和托词, 推脱责任;对已发生的医疗过失和事故很少在医院内进行系统分析, 以便吸取教训, 改进工作。由于国内缺乏关于医疗过失的强制报告或自愿报告的制度系统, 难以开展相关的系统研究。

病人安全已成为近10年全球医疗服务的热门话题及最大挑战。病人安全是医学领域的永恒课题, 也是医疗服务的最基本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为提高医学生及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W H O病人安全联盟于2008年6月启动了“病人安全本科医学教育”项目, 旨在规划和实施全球医学院校病人安全本科教育课程, 从源头掌握病人安全知识, 强化病人安全意识。

联系我国长期以来医患纠纷较多发生的实际深刻体会到:1.疾病的不确定性和适于病人个体差异以及医疗服务的多环节多层次性, 决定了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不可能满足病人所有需求和一切期望。2.倡导病人安全策略、保证病人安全, 不仅是医务工作者及医院的责任, 也需要整个卫生保健系统的改革和病人的参与及督促。3.加强各层次病人安全教育, 从源头遏制医疗差错发生。4.认识医疗风险的普遍性, 提高公众的病人安全意识。5. 多学科合作, 开展病人安全研究。

让医生掌握病人安全知识, 提高安全意识, 需要从学校医学教育开始。将病人安全的教育贯彻于医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 作为对每个医务工作者, 每个医院、诊所、科室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 才能把我国的医疗安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医生对病人安全知识的认识现状及重视度, 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原因, 为未来开展病人安全教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安阳市某三甲医院临床医生进行病人安全知识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医生对病人安全相关知识的理解力普遍较低。结论让医生掌握病人安全知识, 提高安全意识, 需要从学校医学生教育开始。

如何做好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 篇11

【关 键 词】 学生;安全;教育;管理

当前,学校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特别是有关校园安全方面的事故,更是成了焦点和热点。据教育行政部门统计,现在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2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全国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几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我们听了无不感到触目惊心,一条条幼小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血的教训,痛定思痛,深刻反思,在这些安全事故的背后,我想如果我们把有些工作做得再细一点,考虑得再周全一点,或许有些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科学知识,还担负着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职责。

一、教师安全责任意识

保护学生在校园的安全,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师的责任早已不再局限于“传道、解惑、授业”,教师除了搞好教育教学外,还需要有较强的学生安全意识。现在,基本上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学生的生命价值更受到社会的关注。为避免孩子伤亡事件的发生,每位教师都应该树立起学生安全责任意识,依法执教,尽教育安全管理所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生安全事故往往集中在溺水、交通等方面,学校和教师要利用教育的契机,切实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教给学生自救、他救,如何防溺水,如何防火灾等基本生存方法。如果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足够的安全教育,班主任没有按规定开展有关安全教育,那么,学生出现安全事故,学校和教师都是未尽到职责的。

二、学校易引发的事故

首先,是告知的缺失。需要告知的情形——学生出现明显心理或行为异常,辍学或走失,请假离校,遭受学校处分,生病或受伤,学校对正常教育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等,可以通过家长会或家访,通知书,短信或电话告知家长。

其次,是救助不力。需要救助的情形——学校或学生面临某种不确定性威胁,学生正在遭受危险,学生已经受到损害等,可以采取躲避、急救、报警、送医、告知家长等方式进行救助,但是一定要及时、恰当地进行报告。

三、实行家校协议管理

为确保孩子的人身安全,只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还不行,还需要家长的共同教育和配合。如何做到让家长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呢?学校在开学初,就要与家长签订安全教育管理协议书,实行安全协议管理。在安全协议书上首先要明确职责。学校与学生只是教育管理关系,学生的监护权属于其父母或依法确定的监护人,其监护关系不因学生的入校而转移。学校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和管理。监护人负责孩子整个成长过程的教育和管理。其次是分解责任。根据《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哪些责任是由学校承担的,哪些责任是家长承担的,以免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孩子发生了安全事故,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都把责任全推给学校。最后是共教共防。只有家校共同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安全,才能避免很多不该发生的安全事故。

为了有效防止学生上学放学途中发生安全事故,对低年级的学生实行上放学家长接送制度,并且签订接送协议。其他年级的学生如果孩子自理自护能力较差的,也要求家长接送。保障孩子在路(下转17页)(上接15页)途中的人身安全。若孩子属于特殊体质或有特殊疾病,家长应提前告知班主任孩子不适宜参加的活动。

四、开展学生安全教育

近年来,媒体相继报道了许多在校学生的伤害赔偿案件,面对学生的安全,教师们常常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为此,班主任不敢组织学生活动,科任教师不敢带领学生进行实验,体育老师甚至申请取消体育课的某些项目。这种状况,不仅使素质教育要求的应当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和社会实践活动难于落实,甚至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都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我们不能因为怕出现安全问题而因噎废食,我们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环境,一个全面成长的空间。教给学生自防自救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

五、积极协调地处理矛盾

由于学校学生人数多,学生之间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的事情,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善于沟通、巧妙沟通。如发生了学生伤害事故,教师应当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同时告知学生的监护人,然后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的原则,及时、妥善地处理伤害事故。

在平常一旦发现学生中有异常动向,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与学生有矛盾,班主任要沟通心灵,消除隔阂,特别是当本班学生与其他班的学生存在分歧时,一定要沟通在先,消除隐患,化干戈为玉帛。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后的一般处理程序是:救助——报告——协商或应诉——内部责任追查——经验总结与教育。

学生安全工作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班主任还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沟通,采取有力措施,形成合力,抓好安全工作,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正确对待和认识学校的安全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常平. 中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M].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8.

[2] 蔡之青. 学校安全教育管理通识[M].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

批评教育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安全 篇12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转型期,即生理和心理机能都在逐渐走向成熟,如何让学生守住自己的心理防线,不受外界的干扰,进而健康成长?学校教育责任重大,教师的批评教育要“审时度势”。

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学生犯错误。为此,常常想尽各种办法避免学生犯错误,如果发现学生犯了错误,就会立即采取自认为各种有效的措施批评教育学生,杜绝学生再次犯错误。其实这是不现实的,因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何况是成长中的学生呢?他们更容易犯错误,而且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即使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十分到位,也不可能杜绝学生犯错误。学生也正是在这不断犯错误、校正错误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但不管怎么说,学生犯了错误都是要批评教育的,那么批评如何才能既保证学生的心理安全,又能达到教育之目的?

第一,要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正确区分批评的轻重缓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明察秋毫,善于换位思考,不断用自省的目光审视自己,审视学生,进行心灵深处的反思:我是否应该以这种态度对待学生?我的做法会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威胁到学生的心理安全?批评失当我该怎样弥补?采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既能认识到错误又能改正错误呢?

要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之疗效,就要确切诊断病情。心理承受力比较差的易于“伤心”的学生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

1.性格内向、思想偏激,有的还胆小怕事、喜怒哀乐不溢于言表,他们缺乏与师长和同学朋友的交流沟通,造成人际交往上的障碍。对此类学生,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因为他们受了委屈也不讲,在心里要琢磨好长一段时间,进而影响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而这些学生又往往具有很大的潜在爆发力,如果批评方法得当,这种爆发力就可变为积极进取的动力,反之就可能是一种破坏力。

2.心胸狭隘,对老师或同学的批评教育不能正确理解。这样的学生一旦遭到比较尖锐、严厉的批评就感到是被拒绝、受冷落或者是受到嫉恨、歧视,甚至是受到威胁,感到危险和焦虑。他们表现为自我过敏,神经质倾向、自卫倾向、自卑等。对此类学生,教师要注意进行批评的意义和作用的教育,使他们感到批评就是对他们负责,就是爱护和喜欢他们;理解批评就是被人喜欢、被人接受;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大家庭的温暖和热情,就是一种归属感,就是对他人的信任、宽容和友好等。

3.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这类学生以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优越者居多。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目中无人,不屑考虑别人的意见或做法,对自己不善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他们常把享受、金钱放在首位,做事从不考虑别人的需要,总把别人当作自己的对手,当别人有困难时,自己意识不到要帮助别人,甚至是意识到了也不愿伸手援助,有的还暗自得意,等着看别人的笑话。此种类型的学生,常常是目光短浅,缺乏远大的理想。如果批评不当,就会造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种种矛盾,矛盾恶化之后就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对此类学生,要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理想前途的教育。

4.缺乏同情心。同情是由真实或想像中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所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能力。它使我们有能力置身于他人境地,与之同哀乐、同甘苦;它是保证人与人交往的感情基础。可是现在的大多数学生缺少这种同情心,他们受家庭、学校及社会只讲“钱”,不讲“情”,只关心“分”,不关心“人”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在家里,不懂得与父母相亲相爱,不懂得全家人相互关心和帮助;在学校,不懂得热爱、尊敬老师和同学,不懂得关心体贴他人;在社会,不懂得尊老爱幼,关心帮助弱势群体,不懂得社会需要仁爱之心……对此类学生,要注意培养“荣辱观”,培养对人的情感的感受力和对同伴的友谊,让他们经常去体会帮助人的快乐,引导学生的爱心沿着正确方向逐步得到升华。

5.沉浸于某种不良状态而不能自拔或违法乱纪。沉浸于早恋、网络等不良状态而不能自拔者;具有小偷小摸、吸毒等违法乱纪倾向者。轻者说,或分散精力、影响学业;或感情冲动、种下苦果;或涣散意志、影响风气。重者说,一旦失恋或违法乱纪行为败露,罪恶、羞怯、失落、惆怅感就交错产生、伴随左右,就具有明显的自我谴责倾向,以致于产生自杀的念头。这些问题的出现,离不开社会、学校及家庭因素,更离不开心理及思想因素。因此,解决这类问题应从心理、思想入手,做好预防和疏导;加强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理想和前途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

第二,要明确教育批评之所以对学生心理安全构成威胁的根源。

1.功利性的应试教育体制,是构成学生心理安全威胁的头号大敌。重显性外在的学习成绩,而不够重视素质教育以及内在隐性的思想和心理教育等。在安全中只重视外在的发生现象,常常采取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是“堵”的惩戒、威慑等批评教育方式来处理校园安全事故。仅仅追求“严”字当头,把学生“管住”并不出事,在“防”上下的功夫就很少等。另外,在现实情况下的教育资源短缺而采取的大班额教学,使教师难于进行个体的“心”的管理;家庭教育比较落后,除了提供物质支持就是盲目的质问成绩,忙于生计疏于与孩子进行“心”的交流等问题的客观存在,就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了孤独感,甚至出现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后受关注程度降低和在新集体中的心理定位的偏差,进而出现心理安全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仅仅是教育者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安全问题还不够,还要从根本上改革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只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才能把束缚中的孩子解放出来,才能让他们快乐地接受教育。

2.封建家长式教育。师长的教育不讲究民主,用自己的思想和一整套清规戒律去禁锢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习惯于用讽刺、挖苦、奚落、呵斥等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强行矫正学生思想行为。这种批评教育的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形成紧张与压抑的感觉,导致学生心理失衡和言行的变异,严重的还会造成不良人格和各种心理疾病。

学生人格的成长和心理安全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的隐性课程。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师生关系紧张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影响他们自由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发展,进而威胁学生的心理安全。虽然“师道尊严”的影响今天仍然存在,但是,实现师生平等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必须要打破师生尊卑的樊篱,找到一条平等对话的渠道:在教育教学中要多给学生一点理解和尊重、多给学生一点宽容和沟通、多给学生一点自主和民主……如果说学生怕你,那就证明你不是一位完全称职的教师。因为学生只有与教师和谐相处,没有顾虑,感到心理安全,才能自由地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并打开创造的闸门。为此,教师只有从心理上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无局限性,才能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

当然,这不是说教师就不要威信,只不过这种威信要来自于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即学生对教师的管理决策、专业知识、为人处事等“德”和“才”的信服度,而不是封建家长式教育。和谐民主才能保证安全。

第三,要掌握批评的艺术。当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关心、爱护、尊重、谅解和宽容犯错误的学生,只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了这几点,才不会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犯错误的学生,才不会使学生感到犯了错误后恐惧、害怕,才会投入更多的情感和精力,通过批评教育传递对学生的关心、尊重和宽容,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爱和自强,促使他们积极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当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就是一顿乱批,要选择适当场合,把握最佳时机,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来实施批评策略:如先充分表扬,再适度批评,寓批评于鼓励之中;旁敲侧击,寓批评于幽默之中;行为暗示,寓批评于无声之中;帮助矫正,寓批评于宽容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批评于和风细雨之中;促膝谈心,寓批评于友善交流之中等。不仅如此,教师在实施批评策略时还应特别注意:批评要掌握事实、有的放矢、留有余地、刚柔相济、迂回启发等。

上一篇:捣固炼焦技术下一篇:建筑物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