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自动化

2024-09-30

建筑物自动化(精选12篇)

建筑物自动化 篇1

0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建筑电气自动化已逐渐步入现代建筑之中, 这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共同决定的。建筑电气自动化能够使建筑更好地发挥其保护、控制等职能, 进而营造更加安全、舒适的居住与使用环境。在推动建筑电气自动化普及的过程中, 必须高度重视其应用环节, 从而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1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分析

随着城市化速率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高层智能建筑兴建起来, 传统建筑中陈旧的电气技术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制约, 新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成为了主要的发展趋势与潮流。具体来说, 其优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使电气系统监管效率更高

由于建筑物结构相对较为复杂, 传统的监管模式无法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 较易出现盲区, 故障率居高不下, 这无疑会大大降低用户与居民的居住体验。反观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 可以凭借监控系统轻松获取电气信息, 并实现了24 h的无死角监管, 在降低了故障率的同时, 保障了建筑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1.2 提升多系统间的联动效应

电气自动化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监管与控制实现, 并借助消防、空调等多个功能的联动, 使其效果得到加成和提升。例如, 若建筑物内发生火灾, 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能够及时发现险情信号, 并在开启喷淋系统、消防系统的同时将建筑物内其他系统适当关闭, 从而为火灾的控制提供有力支持。不仅如此, 逃生系统也能够自动发挥作用, 帮助人们逃生。类似于这种模式的多种联动功能对于建筑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3 增强建筑电气安全性

电气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险性, 若出现故障或操作失误, 都会造成安全风险。建筑电气自动化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极有帮助, 它不仅能够及时发现系统中的问题, 还能够凭借远程遥控降低故障风险, 从而强化建筑电气系统的安全性能。

2 现代建筑中建筑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2.1 电气保护技术

中性线在交流电接地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必须确保材料选择的科学性。一般来说, 中性线大多选用铜芯绝缘体, 以保障设备的安全性。同时, 在配电的过程中, 要将等电位接线端子置入箱内而不是箱外, 由此避免与其他接地系统误混, 更不能与PE线相接触。只有将高压、低压系统结合起来, 才能确保接地方式的科学性, 提升安全性能。

2.2 安全系统

现代建筑中的电气系统非常复杂, 由于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 电气自动化体系的引入能够对整个系统进行有效监控, 进而提升建筑业的总体管理水平, 为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居住和办公环境。在这其中, 消防、防盗等警报系统使用频率较高, 也只有自动化技术才能保障其功能符合预期。

3 现代建筑中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创新

3.1 变电、配电监控系统

该系统实际上是通信、计算机控制、网络等技术的综合使用, 所选用的仪表和通信设施大多抗干扰水平较好, 能实现监控系统的管理、监控功能。电气自动化变、配电系统对其中各设备的实时电流、实时电压、开关状况等都能够很方便地获取和收集, 并能对电气工程运行提供实时监测, 配电设备效能的发挥也能得到根本保障。在与智能化的监控仪表连接之后, 该系统能够对建筑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获取更加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3.2 变电站自动化

为了更好地推进电气自动化, 就必须对变电站进行自动化的改革。在采集与存储信息时, 改革后的自动化变电站不再采取以往陈旧的人工手段, 大大提升了其工作效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也为对建筑工程的进一步控制提供了有效途径, 这对于建筑安全性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 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品质都在不断提升, 电气自动化技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极大的完善与发展, 进而带动了现代建筑中建筑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推广与普及。相关研究和实践证明, 电气自动化对于用电安全化、用电智能化有着革命性的影响, 这也反过来促使人们对建筑功能有着更高的要求和衡量标准, 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曲书波.建筑电气自动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化用户, 2014 (23) :37.

[2]刘秀云.关于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若干思考[J].技术与市场, 2014 (7) :163-164.

[3]梁达.浅析建筑电气自动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25) :220.

建筑物自动化 篇2

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更是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其中,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和普及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极为突出的优势,就拿当前我国最为热门的建筑行业来说,自动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合理使用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更是使建筑工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实意义极为明显。

1 电气自动化的概念

所谓电气自动化,就是指在全新的科技领域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

电气自动化中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征,电气自动化这门新学科成为相关人员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电气自动化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成为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用范围较广。

首先,便捷性是电气自动化最大的特点,科技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随着不断的创新,电气自动化与其他多种技术相结合,带给人们很多便利,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

其次,电气自动化还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已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广泛的使用。

论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应用 篇3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信息化;维护简易

1.我国的电气自动化现状分析

1.1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信息化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帮助,信息技术主要在两个方面对电气自动化有渗透作用:第一个方面是信息技术对电气自动化管理层纵向的渗透。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它的数据处理系统首要的任务就是帮助企业对一些数据进行及时的存取,这能够保证企业有条不紊地运行。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对当前一些信息的及时处理,企业的工作人员可以对企业当前的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画面式的管理,在节省工作量的同时,还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企业运行状况。信息技术对电气自动化的另一方面渗透就是信息技术已经横向渗透到了电气自动化的机器、设备以及系统中。当今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其普遍,微电子和微处理器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这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一些原先就已经明确定义的“设备界线”变得很模糊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控制设备、PLC以及控制系统不像以前定义的那样了,现在不能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义。

1.2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维护简易

随着电气自动化的快速发展,为使其始终处于快速的发展轨道上,就必须对电气自动化配备标准平台以及使用规范。Windows NT 就是电气自动化很好的一类标准平台以及使用规范,在电气自动化领域,PC的人机界面在电气自动化领域内已经成为了主流,因为基于PC的一些控制系统具有灵活性高且容易受控制的特点,使得它已经被很多的用户采纳使用,这就使得将Windows 作为它的操作系统时,不仅便于了电气自动化的使用,而且对电气化的维护工作也更加便捷了。

2.电气自动化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中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其工作原理可以分成下面三个环节:首先,实行数据的采集。所谓数据采集指的是对那些电气装置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及输入;其次,控制决策的实行。当完成各装置瞬时值的检测及输入后,应该对这些数据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依据运算结果作为所需调整方向与量值的参考值;最后,进行控制的输出。该环节根据控制性决策的结果,来对各执行机构所发出的信号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各个控制任务的完成。现将电气自动化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建设如下。

2.1交流电的工作接地

本文所讲的工作接地指的是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其中,中性线必须使用铜芯绝缘线。在配电过程中会存在辅助等电位结点端子,而这些等电位接线端子通常都处于箱柜内。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等点位接线端子千万不能暴露在外,也不同其它接地系统如屏蔽接地系统、直流接地系统等混接。在高压系统中,如采用中性点接线方式,那么则能够起到消除由于单相电弧基地而产生的电压。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另外一点好处是能够避免出现零序电压偏移情况,从而保证三相电压的平衡,实现了单相电源的方便使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对整个低压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2.2直流电接地

在一幢现代化高层自动化建筑物中,一般都除了具有传真、电话、消防以及其他传统设备外,各种计算机通信网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当高层建筑物中配备了这些自动化设备,才能使高层建筑中的各项优势体现出来。然而这些电子类的设备在进行信息输入、输出、信号放大、能量转换等过程都离不开微电流及微电压的快速运转,此外,这些电子类设备通常需要通过一个整体的互联网络平台才能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为了保证这些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及准确性,除了提供最基本的稳定电源外,还必须为其提供一个稳定的基准点位。因此,可以使用一个截面积较大的绝缘铜芯线作为引线,引线一端直接同基准点位连接,一端直接同供电电源相连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引线除了不应该同PE线直接连接外,还不能和中性线连接。

2.3防雷接地

在高层建筑的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含有大量的电子类设备和布线系统如火灾报警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自动化系统、安全自动监控系统、大楼闭路电视自动化系统一起其他自动化系统等。对于这些电子类设备以及布线系统,它们的布线系统的耐压等级通常较低,但防干扰要求却很高,如果这些电子类设备遭受雷击,无论是直击、反击还是串击都会对这些电子类设备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在高层建筑的电气自动化系统中,所有的接地功能必须具备较强的防雷性能接地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一套完整且严密的防雷结构,从而保证这些电子类设备免遭自然雷击的影响。一般来讲,高层建筑属于一级负荷,因此在设计高层建筑的时候应该严格参照一级防雷建筑物标准来设计,在接闪器选择方面,最好选用有针带的组合接闪器,而避雷针则应该选择25.0×4.0mm规格的镀锌网格避雷针,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能够有效避免自然雷电破坏高层建筑内电子类设备,另一方面是能够起到电子设备免遭电磁波干扰的作用。

3.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及展望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层建筑内的安保、消防、通信、照明等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水平也成为衡量现代化高层建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现代高层建筑的电气自动化是实现建筑智能化的必经之路,它必定成为今后建筑的发展趋势。同时,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现代高层建筑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正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及挑战。高层建筑的电气工程师应该综合考虑信息、控制、电气、决策及管理等各方面,通过以实现高层建筑的节能、安全、个性化为主要目标,对高层建筑的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研究,把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电气自动化产业推向一个历史高度。

4.结语

通过本文以上内容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电气自动化在高层建筑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从电气接地系统和电气保护设计两方面出发,分析了电气自动化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最后,对高层建筑的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总而言之,电子自动化技术已经在现代高层建筑中有了十分广泛的应用,通过合理设计高层建筑的电气自动化孔子系统,必能达到合理利用电气设备、节省人力物力资源的目的,从而为确保高层建设设备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修伟.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2011,(1):20.

建筑物自动化 篇4

关键词:智能自动化系统,现场总线,建筑物,应用

0 引言

现阶段, 建筑物正朝着智能化、网络化与集成化方向迅速发展。建筑智能化设备作为网络技术发挥作用的基础, 是通信系统实现自动化及网络化的重点。构建智能建筑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系统集成控制, 在建筑物内将计算机系统中涉及的各分离设备、功能设备及建筑物自控、综合布线等有机组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互相关联、协调统一的建筑物整体, 从而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而环保的室内环境。

1 建筑智能自动化系统及现场总线概述

建筑智能自动化系统 (Building-Automation System, BAS) 就是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 其实质是一套中央监控系统。这一系统可以对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各种调节及控制设备展开集中监控, 在创建健康安全的室内环境、对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进行充分考虑的同时, 保证建筑物中各种设备利用率及运行状态可以实现最优目标。

现场总线又称现场网络, 是在有效利用交互操作性强的开放网络的基础上, 将建筑物现场中的各仪表、设备与控制器连接起来, 形成一种完全分散的、具有较强交互操作性的、开放的分布式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因此, 这一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应用非常广泛。下文主要以建筑智能配电系统为例, 对建筑智能自动化系统及现场总线在建筑物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2 建筑智能自动化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根据构建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设计规划方案, 将智能楼宇的监控室设置为建筑智能自动化系统的工程师总站, 对建筑物现场各控制站中全部变配电设备展开实时而持续的监控。在各变配电室的现场控制站中设置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与保护的单元, 同时在每个控制站前进行前端机的配备, 从而对本站中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与传输工作。利用计算机局域网将服务器、前端机和工作站进行互联, 从而实现在智能建筑变配电站中集中管理、智能处理的功能目标。

3 智能自动化系统及现场总线在构建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建筑智能自动化系统属于中央监控系统, 通过对建筑内各设备进行集中监控, 利用开放、分布式的控制结构, 通过对建筑物或建筑群内分散在各配电室中的智能化电力仪表的有效利用, 从而对建筑物内各电力设备进行有效监控。在建筑智能自动化系统现场, 这些分散的智能化电力仪表构成了网络节点。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利用一定的软件系统, 对网络节点关联的相关设备展开管理, 使设备的潜力及整体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以便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优化, 为设备使用期限的延长提供支持, 使能耗有效降低, 同时大幅削减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降低设备运行及维护的成本。因此, 对于智能自动化系统来说, 智能化配电子系统极为重要, 很多建筑甚至会专门构建一个建筑配电智能控制系统。

杭州广播电视中心 (一期工程) 自动化系统工程总建筑面积90 998m2, 建筑地下2层、地上23层, 顶层设发射机房及塔桅, 总高度99.9m, 主要分为电视中心区、广播中心区、演播中心区、办公区等4个功能区。大楼由电视节目摄录、后期制作、新闻中心、节目播出、节目传送、资料中心、外录转播、电视会议中心、编辑管理等办公用房、地下车库、冷冻机房、变配电室等设备用房以及人防地下室等其他功能用房组成。根据这一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相关设计人员决定利用智能自动化系统与现场总线技术, 实现智能楼宇建筑, 从而助力于中央监控系统功能得以顺利发挥。

杭州广播电视中心 (一期工程) 在开展智能化系统设计时, 集成设计的目标是利用第三方接口系统, 通过各受管理系统开放的接口协议进行综合管理、监控, 对建筑的第三方设备展开二次监测, 实现建筑物内部管理、监测和控制一体化, 从而在建筑物内部创建节能、舒适和安全的环境, 使人工成本得到节约, 使维护效率得到提高。

在这一建筑中, 对智能自动化系统进行利用时, 建筑自控管理系统在集成层与上层管理层建设中需要应用现场总线技术BACnet。在现场控制层中, 系统是利用LonTalk协议与网络控制器对10台DDC现场控制器进行连接, 在接口协议中应用的是RS485。建筑自控系统主要由配套传感器、系统服务器、现场控制器、通讯接口与线路、应用软件、打印机与工作站等设备组成。智能自动化系统结构采用的是两级网络结构, 网络管理层由系统工作站承担, 现场控制层由DDC控制器承担。这一智能自动化系统监控的对象主要包括冷热源监控子系统、通风监控子系统、给排水监控子系统、变配电监控子系统、电梯监控子系统、环境监控子系统、照明系统、火灾警报系统、安防系统等。

在智能自动化系统中的集成层与上层管理层中使用BACnet的目的是实现建筑管理系统与第三方设备之间的无缝联接, 同时有效满足系统上层对大量信息进行传输及处理的功能需求。在现场控制层中之所以应用LonTalk协议, 主要是因为这一协议的网络拓扑结构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为系统后期的扩展提供便利。在这一协议中, 可以使用多种形式的网络拓扑结构, 同时也可结合信息采集点布局结构对连接方式进行合理选择, 为系统中上层结构稳定不变提供保证, 使工作量大幅减少。

4 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4.1 注重实用性

在将智能自动化系统与现场总线应用在建筑物中时, 不能单纯地以应用技术的多寡来进行考虑, 应该先对建筑物本身的使用功能进行充分考虑, 对其功能的下一步扩展进行预估, 同时坚持合理、经济的原则, 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在智能建筑相关设计标准及规范中, 对于不同建筑配置不同类型的智能自动化系统有明确规定。在进行智能自动化系统设计时, 要以相关规范及标准为指导, 对智能化系统进行合理而科学的配置, 同时也要综合考虑各系统控制需求及业主使用需求。在将智能自动化系统和现场总线技术应用在建筑物中时, 要保证系统与布线具有较强的扩展性与经济性。另外, 在选择应用方案时, 要根据我国国情及建筑具体需求选择网络标准和所用技术, 避免资源的浪费。

4.2 严格遵守施工流程

在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中, 建筑智能自动化系统的实用性不仅和设计工作有关, 在系统进行施工时, 具体的施工情况 (如对智能系统进行硬件、软件设备的选型, 对控制平台、网管和控制节点等) 也会对系统实用性产生较大影响。

5 结语

将智能自动化系统以及现场总线合理应用在智能建筑之中, 是建筑系统的集中控制及开放性实现的重要措施, 可以保证智能建筑系统在控制过程中更具可靠性、稳定性、经济性与准确性, 智能自动化系统以及现场总线在可持续性的绿色建筑中也可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我国目前的智能建筑中, 投入与产出比过低。因此, 不仅需将先进技术引入其中, 保证智能建筑的实用性、高效性与经济性, 同时, 还需建筑设计人员、采购人员和施工方展开紧密协作, 协同服务于智能建筑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魏方兴, 闵忠海.现场总线在智能建筑配电自动化子系统中的应用[J].低压电器, 2008, 14 (22) :157~159

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安装 篇5

2.1.1低碳、节能、环保使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以在既定的应用程序控制下实现对电气设备的运行控制,例如:在非办公时间全部停止运行或部分停止不必要的电气设备运行;在工作时间内,对没有人员办公的区域关闭其所有的用电设备,这样就能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2.1.2有效降低系统管理费用

采用自动化的控制方式,可以直接减少人力管理的成本,并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大大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并可以及时跟踪环境变化信息,实现实时调整设备运行状态的效果,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资金的投入。

2.1.3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通过对电气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对设备进行保护,可以按照设备自身性能调节其运行状态,避免电气设备被过度的使用,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设备的使用周期和使用效率。

2.1.4保证了建筑物的功能性和整体的可控性

由于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使得建筑物的运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设计效果,实时有效的控制建筑内部的温度、湿度等。

提高了整个建筑物的舒适性,减少了人力控制延时拖沓的可能性。

而且通过对所有设备的有效管理,使得各种设备之间可以互相配合,从而保证系统整体的稳定性。

2.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劣势

2.2.1由于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大量使用,使得该系统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复杂程度的提高就会造成控制误报率的增加,如何简化控制流程、提高准确度,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2.2.2建筑物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投资也是一个新的问题,其造价居高不下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

后期维护费用和能耗之间的比例是否能够达到建筑商和使用方的要求,既要达到建筑物节能的效果,又要考虑节能成本与投入成本的性价比,也是目前值得研究的问题。

通过目前国家对建筑物节能的重视和不断深入的研究,针对建筑物电气自动化节能方面的成果也是层出不穷。

在相关产品的认证和管理方面也逐渐接近世界领先水平,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所以说,建筑物节能技术必将会成为建筑行业新的标准,将会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

3结论

通过对建筑物节能相关技术的不断探索,针对建筑物电气自动化节能方面的成果也是层出不穷,结合当前各行各业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发展的背景下,运用于建筑节能方面的成果也越来越多,我国在这方面的成果也是近几年开始不断涌现。

通过政府对建筑工程施工验收、新型材料的投资与研发等方面的指导参与,通过对建筑进行能源节约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大改善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在相关产品认证和管理方面也接近世界领先水平,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于泽勇.建筑电气节能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13

[2]张小洁.太原理工大学能源管理和数据分析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3

浅谈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要点 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要点

前言:随着近年来,建筑工程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不断增多,电气自动化设计已经引起了人们更多地注意。电气自动化的发展需要更加规范化以及健全化,正确的设计思想以及观点是实现电气自动化设计的基础要求。所以,在今后的电气自动化设计工作中,我们应当在遵守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更多地发掘电气自动化设计要求,以便于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要求。

1 高层建筑中电气自动化设计的发展现状

高层建筑的不断出现对于建筑内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达到一定的安全标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电气自动化的安全问题,电气安全问题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密切相关。电气自动化设计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安全,健康问题。高层建筑中电气自动化的实现对于建筑功能的拓展而言意义重大。但同时其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需要防范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漏电问题。具体而言,当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电气线路或设备绝缘损伤时.漏电电流将会通过设备外壳、保护接零线、零线等形成闭合回路,在一定的环境下,对靠近物质(穿线金属管、电气装置金属外壳,潮湿木材等)会发生漏电。漏电部位会使局部物质带电,给人们造成严重的或致命的触电或产生火花、电弧。过热高温等而造成火灾。这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隐患,我们必须加以防范。高层建筑中电气自动化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强电、弱电两部分。其中强电设计主要有几方面内容:供电系统设计,低压配电系统,线路敷设,电气照明设计,动力系统设计。所以在进行电气自动化设计时应当从这些方面入手。

2 高层建筑中电气自动化设计的要求

2.1高层建筑中电气自动化设计的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电气自动化技术设计要遵守一定的要求以及原则。具体而言,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设计必须根据上级批件的内容进行,还应具备建筑单位的设计要求和工艺设备清单。并且,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必须遵照国家和有关部的规程、规范和标准执行。就实际操作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高层建筑中电气自动化的设计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对于电气自动化的要求;其次,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电气自动化的设计方案应该力求简单,经济,不宜盲目追求自动化和高指标;在电气自动化设计中要合理使用电器元件,确保电气自动化操作起来安全可靠。

2.2高层建筑中电气自动化设计对于科学技术的具体要求

电气自动化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对电气运行实现自动控制,通过集成系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目前,电气自动化在化工行业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电气自动化在高层建筑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电气自动化在未来的发展也需要高科技的配合,以便于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2.3在电气自动化中安装漏电开关的重要性

在高层建筑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设计中将漏电开关考虑进去是提高电气自动化安全的一个重大措施。这对于保障人们的生活安全意义重大。具体而言,漏电开关可以达到以下效果。第一,当电气设备或线路发生漏电或接地故障时.在人尚未触及之前就把电源切断。第二,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时。能在很快时间内切断电源,从而减轻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第三,防止闪漏电而引起火灾事故。随着人们对电气自动化可靠性认识在不断提高。大多数电气设计人员通常会采用以下方式: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电阻;电抗接地的低压配电系统,用于保护按地系统最合适;对接零保护系统的电气设备,采用漏电开炎后.金属外壳保护最好改接零保护为接地保护。在进行安装时,要求当某台设备发生故障时,有相喧的保护装置束防止该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即将故障的影响限制存最小范同内。目前,漏电开关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广泛用来保护人身触电和防止漏电引起的电气火灾。漏电开关一旦发生故障.一方面可能引起停产造成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能由漏电引起电气火灾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甚至危及到人身安全。因此研究漏电开关的可靠性迫在眉睫。

3高层建筑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今后的发展目标

3.1电气节能对于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就电力资源而言,如何节约电力能源,降低电力损耗,实现电力资源的高效利用的理念已经同建筑设计紧紧地关联起来,并成为目前建筑行业电气自动化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高层建筑耗能大的问题十分突出,所以在高层建筑中若是能够有效实现电气自动化的节能减排设计,将电气节能措施有效地利用到建筑设计中,对于促进能源的节约以及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3.2实现高层建筑中电气节能应该满足的要求

高层建筑中电气自动化设计应该满足以下的要求。首先要满足建筑物的基本功能。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基本要求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的生活中的照明要求,满足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保障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第二,最大限度的降低损耗的能量。主要措施是节省额外损耗的能量,要明确能量损耗具体位置中与建筑物本身用电系统相关的部分,并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节能。

3.3工程建筑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节能的方式

在电气自动化的实际操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电气电力设备系统;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以及线路损耗等。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应当在设计以及施工阶段对无谓的能源消耗进行节省。最后要注意电气资源的节省考虑实际经济效益。在高层建筑的电气自动化设计中不能因为为了节能而去故意减少其他方面的投资。在电气自动化设计中,需要选取容量与电力负荷的相互适应的变压器,尽量选择节能型的变压器,或者对高耗能的变压器进行改造,更换,这都能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控制各类非线性用电设备的重要性,进而充分保证变压器日常运行环境的稳定性。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尽量降低用电设备的无功损耗,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关于电感性用电设备的选择,可以采用补偿电容器的用电设备,也可以通过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电容器可以产生超前无电流抵消用电设备的滞后无电流,进而实现降低整体无电流数量,提高功率因数的目标。

结语

高层建筑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高层建筑的质量而言意义重大。如何实现高层建筑中电气自动化的有效发展是关系到人们生活的重大问题。伴随着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化建筑的出现,建筑中的电气自动化设计已经成为一门跨多科学领域的新兴的综合性工程学科,并逐渐成为现代电气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高层建筑的特殊性,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建筑电气中以及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也是更加重大。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东北东北设计研究院编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期出版社.1991

建筑物自动化 篇7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现代建筑,应用,优势

1 在现代建筑中建筑电气自动化的优势

当前, 电气自动化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比如:在大楼中的电梯、家中的空调等等, 这些都是电气自动化的产物。在我国经济和科技不断的发展中, 电气自动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电气自动化可以成功的应用到现代的建筑领域中, 主要的关键就在于电气自动化安全和保护两大优势, 并且电气自动化系统普遍性很高, 适用于各个的领域当中, 与每一个领域中的应用可以很好的联系在一起。所以, 电气自动化在现代建筑电气管理中的优势也在逐渐的显露出来。

1.1 提高建筑电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建筑电气智能化中, 其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是尤为重要的, 建筑电气自动化可以对建筑电气设备的安全提供保障。当建筑电气设备发生异常的时候, 电气自动化设备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的根源出现在哪里, 在一定的限度上减少了人工查找的时间以及修理的时间。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可以准确的监视电气设备的每一个环节, 并且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 并且其办法必须安全、可靠。与传统的建筑模式相比, 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更加安全。可靠。所以, 建筑电气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 是离不开电气自动化系统的。

1.2 加强建筑电气各个系统的联动反应

在如今科技的发展下, 电气自动化系统更加的完善, 也可以说, 建筑电气的普遍适用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医院以及宾馆等地是最常见到这种联动反应的地方。比如:在宾馆或者是医院出现火灾的情况下, 受到高温的建筑电气系统则会发出一定的灾情信号, 室内电气自动断电, 喷淋和消防系统启动, 走廊的应急灯打开, 建筑电气系统联动反应便于人们的疏散, 减低人员的伤亡。这一系列的现象可以反应电气自动系统的特征。建筑电气的联动反应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安全保障, 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 也因为联动反应, 也会减少人工的一些时间, 不但减少了人力也减少了一定的成本, 并且在短的时间内完成人工无法完成的任务, 从而表现了建筑电气系统反应的重要性。

1.3 实现现代建筑电气系统的高效管理

在建筑行业不断的发展中, 我国的建筑设计也越来越变化多样。在如今的建筑之中, 人工监管的弊端已经日益显现。随着建筑的复杂性, 导致许多地方成为了监管的误区, 并且大量的人工消耗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电气自动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电气系统管理可以保证人员监管的全面性和精准性, 减少人工监管的漏洞, 在减小成本和人力的同时, 还可以保证建筑电气管理的水平。通过运用电气自动化系统, 对建筑电气的安全运行实行实时监控, 为建筑电气的管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建筑电气自动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如今, 电气自动化已经成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增长, 建筑行业的不断创新, 电气自动化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建筑领域之中。我国当前的建筑行业已经离不开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支持, 电气保护系统、电气监视功能、电气接地和电气测控功能都是在建筑行业中的集中表现。在日常生活中, 电气自动化系统可以更好的方便人们的生活, 减少人力以及财力, 并且在各个方面突显出优势。

2.1 电气接地技术中的应用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是离不开电的, 电气接地技术就是建筑电气中思维一项主要应用。电气的接地技术包括防雷保护、静电接地、直流接地与屏蔽接地。在这其中, 其中TN -S和TN -C-S是电气接地的主要组成方式。防雷接地可以有效的避免雷雨天气中, 雷电放射对电气设备的损害。静电接地和屏蔽接地主要通过是将电气设备远离辐射物或静电放射区, 从而达到电气设备的用电安全。而直流接地一般会应用在电子设备上, 并且通过绝缘铜芯进行绝缘的保护, 在如今的生活中, 所有的电气设备均必须连接电源才可以正常的运行, 而电气接地技术也可以保证电路系统的正常运行。电气自动化在电气接地中不仅可以提供稳定的电流, 还可以保证人们在安全的环境中用电, 防止人员触电所造成的伤害。电气接地技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并且在电气应用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2.2 建筑电气测控功能的应用

建筑电气的组成包括测量和控制两项功能。在现代建筑的建设中, 电气自动化系统是控制建筑安全的主要应用。比如一座建筑, 在其中包括监控设备、给排水系统、电梯、电气检测设备等均是实现电气自动化测量和检测功能的方式。不但可以保证其稳定的运行, 还要保证其安全。在建筑安全不断提高的今天, 电气自动化系统有效、安全的运行是保证建筑安全的基本原则。

2.3 建筑电气监视功能的应用

在当前的建筑当中, 监控设备是保证建筑安全的主要保障, 在现代的建筑中应用监控设备, 不仅可以大大的减少人力, 还可以对建筑周围进行监控, 保证周围的安全。人员的检测总会有失误的时候, 电气监控设备可以独有的讯号来对周围进行实时的监控。与传统的人工监听相比, 电气监听更加的方便。建筑电气监控的范围比较宽广, 监视的更加的全面、细致, 可以更好的保证巨门的安全。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现代建筑中, 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也可以让人们对居住的地方更加的放心。通过电气自动化系统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使我国的建筑安全更加的有保障。

2.4 电气保护系统的应用

在建筑中, 电气保护系统中是可以是电气设备稳定运行, 并且电气保护被广泛的应用在电气接地的功能之中。电气保护系统不仅可以保证电气可以正常的运行, 也可以在电气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启动保护系统, 对用户的用电起到保护性的作用。在现代建筑中, 电气保护系统可以有效的防止电气系统出现连电、断电、触电等现象。当在用电的过程中, 出现触电、连电的情况时, 电气保护系统会自动的切断电源, 有效的保证了人们的安全和用电的安全。因此, 电气保护系统是保证现代建筑中电气自动化应用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

结束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使我国的人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也在不断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同时使生活变得更加的便利。在如今的建筑行业中, 电气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随着电气技术的不断发展, 也带动着我国一些领域的进步和创新。在我国未来的发展当中, 需要不断的利用电气技术, 并且要使其技术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乐新华.浅谈现代建筑中建筑电气自动化的应用[J].科技展望, 2015 (04) .

[2]谷晓亮.浅析建筑电气自动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 2014 (02) .

建筑物自动化 篇8

目前,在我国各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高层和大型复杂建筑物不断增多,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施工和平稳运营,对建筑物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进行变形监测变得尤为重要,现在从事这项工作的大多数施测单位的作业方法还停留在通过人工观测和记录,报送表格数据的阶段。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监测设备的逐渐普及以及各种变形监测的技术的不断更新,构建一个能够实现对城市建筑物的变形信息进行自动化采集与管理的信息系统成为了今后这一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和专家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例如,中南大学陈翔结合精密水准仪、数字全站仪以及GPS开发的变形监测信息管理及施工安全预警系统中对建筑物基坑在开挖过程中的水平和倾斜位移做了详细的分析,并以系统的形式应用在广州火车站的工程当中[1];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工程研究所梅文胜等人结合测量机器人的无人监测技术开发的变形监测信息系统初步实现了对大坝变形监测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和科学化管理[2];在变形理论及变形模型的分析方面,美国的Alexander Koninger采用了马尔柯夫模型、灰色预报模型、非线性灰色预报模型以及非线性相关分析预报模型在黄腊石的滑坡分析中进行了研究[3];德国的Arnaud de la Lose进行了预测预报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并运用线性一阶灰色预报模型对沉降变形进行了预测分析[4];加拿大ZLATANOVA S,RAHMAN A A,PILOUK M根据变形体运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应用混沌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预测方法,并采用数据实验的方法确定嵌入维数,建立变形滑坡预测的混沌模型[5]。

这些研究成果虽然比传统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建筑和测绘领域的其他方面相比,变形监测自动化信息采集和信息管理技术还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而且其应用的范围也比较小,没有扩展到高层建筑物、地下工程等大型建设项目,因此来说,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开发,研究一套面向大型或高层建筑物的数字化、高精度、自动化、高效实用的建筑沉降变形监测信息采集和建筑变形信息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个建筑物变形监测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将信息化技术和自动化监测等关键技术融入变形监测领域,从而实现变形监测数据获取的自动化、监测设备集优化、变形处理专业化、管理分析信息化,并通过国家体育场(鸟巢)沉降观测工程的具体应用,来验证此系统设计思想和实际操作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1 系统设计与实现

1.1 系统的功能与结构设计

本系统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使用先进的变形监测设备,从自动化、信息化的角度,通过合理、有效的技术集成和融合,开发出一套面向大型和高层建筑目标的数字化、高精度、自动化、高效实用的建筑变形监测信息采集和建筑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的综合系统,其中包括建筑变形信息综合数据采集技术、变形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建筑变形结果的三维可视化、工程应用研究等方面,并且提供出一套系统、完整的建筑变形监测技术集成解决方案,从而为建筑设计、施工和安全运营、安全预报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和技术服务。

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建筑变形数据自动化采集功能;(2)数据库管理功能;(3)变形数据分析与处理功能;(4)二维图表与三维场景综合显示功能;(5)网络用户浏览、查询、分析功能。

根据建筑物变形本身的特点和信息管理的要求,我们按照多层体系结构原理建立了建筑物变形监测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的总体构架,如图1所示。

系统总体上可划分成三个部分,数据库、服务器和终端用户。其中服务器部分可以进一步分为数据库服务器、系统应用服务器和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和动态监测数据库两个部分。在实际建立系统时,动态监测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均可按不同的专题进行建库,在两种数据库之间设有空间数据引擎,以实现空间数据与动态监测数据之间的快速查询以及数据的一致性。系统应用服务器是整个系统实现功能的服务器,可以连接各个专题的数据库,并根据应用进行查询、更新数据库和完成各项应用业务功能[6]。

1.2 系统的实现内容

我们通过对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的沉降变形数据进行建库和试验,并使用局域网和广域网两种方式进行测试分析,最终结果显示,系统的运行状态稳定良好,基本上能够实现预期的设计目标,图2为系统客户端的浏览和查询界面。

系统用户在使用该系统时,只需要通过网络连接到系统服务器上,动态下载客户端程序到浏览器端,就能够形成客户端的操作分析界面,其中,在系统的工程文件菜单中用户可以通过项目管理对话框,填写监测项目有关的信息并输入项目CAD图,项目信息填写完成后,即进入到下一阶段数据处理界面中。

以鸟巢的沉降数据为例,数据处理包括沉降观测数据输入、沉降数据的处理、报表及成果生成和成果查询。沉降观测数据的输入主要是基准点信息输入、监测点信息输入、数字水准仪观测数据输入、手工记录数据输入和电子手簿数据输入等,数据输入后,会以表格的形式显示在界面的右下方;沉降数据处理的主要功能有根据输入的原始数据自动生成原始数据的存档表格、自动生成平差软件所需要的数据、调用平差数据处理软件和将平差完的数据入库。报表及各种成果的生成主要生成阶段成果表、自动生成时间—沉降关系图、利用模板自动生成沉降技术报告、自动生成等沉降曲线等功能。成果图形化查询则是根据处理的结果在界面中显示出用户需要了解的成果,如时间—沉降量关系分析图、建筑物沉降分布等值线图、单点沉降趋势图等等,显示在用户界面的左下方。

除了二维变形沉降曲线外,系统中还可以根据变形数据给出相应时刻的沉降面三维可视化效果,以便更加直观知道沉降面的变形形态和趋势。

2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2.1 变形信息的自动化采集技术

2.1.1 全站仪自动化监测技术

在对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变形信息的自动化采集过程中,本系统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自动全站仪(又称测量机器人)实现对变形体的自动照准、观测、记录和信息处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做到了整个监测过程的无人值守,而且还减少了传统意义上人为观测可能造成的数据误差,从而快捷准确获取建筑物的变形信息。

具体来说,全站仪的自动化监测,首先需要在建筑物变形点附近设置用来架设自动化全站仪的观测基站,并在基站旁布设两个以上的校准点,以检校基站点位置的准确性,然后在建筑物上均匀地布设变形观测点,以获取其整体变形信息,安装于基站内的全站仪与监测系统之间通过网络建立通讯联系。观测开始时,由系统软件控制全站仪对观测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逐点扫描、纪录、计算和检核,上述观测过程结束后,将观测成果实时地传送回系统进行入库存储和分析处理,以此实现监测系统与全站仪之间的循环交互,达到自动化信息采集的目的。

2.1.2 GPS获取建筑动态变形数据

测定建筑在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的动态变形有多种方法,包括全站仪自动跟踪、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经纬仪前方交会及GPS动态实时差分测量等等。在这些技术和方法中,GPS动态实时差分测量应用于建筑动态变形观测方面无论在连续性、实时性、自动化方面及受外界干扰小等方面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优越性。

RTK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

使用GPS动态差分技术测量建筑动态变形时,需要将一台接收机安放在离建筑不远且稳固的地方作为基准站,另外一台或多台GPS接收机天线安放在待测建筑楼顶称为流动站。安放基站及流动站的位置尽可能没有遮挡,并至少可同时接收5颗以上卫星信号。进行监测时,通过GPS接收到动态变形监测数据,再采用整周模糊度动态解算方法(Ambiguity Resolution On-The-Fly,简称OTF法)进行处理分析,最终获得变形数据。

2.2 抗差卡尔曼滤波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由于变形体变形机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变形分析与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需要引入数学、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科学以及非线性科学的理论,采用数学模型来逼近、模拟和揭示变形体的变形规律和动态特征,为工程设计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目前较常用的变形分析与建模理论与方法有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灰色系统分析模型、抗差卡尔曼滤波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频谱分析法等。其中抗差卡尔曼滤波模型是现代控制理论中的重要方法,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剔除随机干扰噪声,从而获取逼近真实情况的有用信息[7]。因此,本系统的研究中就是采用抗差卡尔曼滤波模型来对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的数据进行数学建模,从而保证变形结果处理的精度,实现科学分析和科学预报。

抗差卡尔曼滤波是以最小均方误差为估计的最佳准则,来寻求一套递推估计的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采用信号与噪声的状态空间模型,利用前一时刻的估计值和现时刻的观测值来更新对状态变量的估计,求出现时刻的估计值[8]。它所包含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为:

式中,Xk为tk时刻系统的状态向量(n维);Lk为tk时刻系统的观测向量(m维);Φk/k-1为tk-1至tk的系统状态转移矩阵(n×n);Wk-1为tk-1时刻的动态噪声(r维);Γk-1为动态噪声矩阵(n×r);Hk为tk时刻的观测矩阵(m×n);Vk为tk时刻的观测噪声(m维)。

如果W和V满足如下统计特性:

式中,Qk和Rk分别为动态噪声和观测噪声的方差阵;δkj是Kronecker函数,即

那么,可推得卡尔曼滤波递推公式为:

状态预报

状态协方差预报

状态估计

状态协方差阵估计

式中,Kk为滤波增益矩阵,其具体形式为

初始状态条件为

抗差卡尔曼滤波的实施步骤为:

(1)由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确定系统状态转移矩阵、动态噪声矩阵和观测矩阵。

(2)利用m组观测数据中的第一组观测数据,确定滤波的初值,包括状态向量的初值及其相应的协方差阵、观测噪声的协方差阵和动态噪声的协方差阵;

(3)读取m组观测数据,实施卡尔曼滤波;

(4)存储滤波结果中最后一组的状态向量估计和相应的协方差阵;

(5)等待当前观测时段的数据;

(6)将上述m组观测数据中的第一组观测数据去掉,把当前新的一组观测数据放在其最后位置,重新构成m组观测数据,然后回到步骤(1),重新进行卡尔曼滤波。如此递推下去,达到自动滤波的目的[9]。

我们通过采用国家体育场(鸟巢)承台沉降观测监测点十期(2006.1~2007.12)的沉降数据应用抗差卡尔曼滤波进行实验,所得到的拟合结果图3所示。

图3中的左侧虚线是实际的变形观测值,右侧虚线代表地面沉降抗差卡尔曼滤波模型预测的拟合曲线,从图3中可以看出通过对前几次的变形数据应用抗差卡尔曼滤波进行处理得到的建筑物变形预测曲线与观测结束后实际的建筑物变形结果十分接近,因此,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中采用抗差卡尔曼滤波模型对变形数据进行处理和预测,收到了非常良好的分析和预报效果。

2.3 3D GIS支持下地面沉降模拟与数据可视化

源于二维地图计算机处理技术的二维GIS具有强大的二维空间数据组织能力和二维空间分析能力。但是,用二维的形式来表达三维的现实世界,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地面沉降数据是一种与时间紧密相联的数据,在时间维上具有不同的特征。更为准确地说,地面沉降实际上是四维数据。利用不同时间点上地面沉降的三维模拟就可以动态地反映地面沉降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为科学分析和预测提供直观的依据[10]。

具体来说,就是在所要表现的区域范围,按照一定的建模算法,采集该区域内适当比例尺的真实地形地貌数据,来描述该区域的、连续的高低起伏变化。其中,三维地形的精细程度与仿真的真实感成正比,而与实时性成反比[11]。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地形建模的工作中,要从下面几点进行综合考虑。首先,关于建模软件和建模算法的选取。目前,关于地形建模的软件有3D MAX、VAGA、MultiGen等多种,在3D GIS中,普遍采用的也是被认为最方便实用的是MultiGen软件。另外,MultiGen在地形建模中提供了多种算法,如Polimesh、Delaunay、CAT、TCT,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对成果的不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算法。通常在网络三维信息传输方面,选用Delaunay算法来生成三维地形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案。

其次,对于LOD(level of detail)技术的运用。LOD建模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三维建模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分层、分块处理,建立起由粗略到细致的多个模型层和模型块,实时显示时,当视点距离场景较远时,显示细节较粗的模型;当视点距离场景较近时,显示细节较细的模型。因此,在构建网络3D GIS时,应该采用LOD技术,在不同的视点距离建立并显示不同细致程度的模型块,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冗余信息的显示,大大降低系统硬件的资源消耗,提高实时显示率。

最后,需要考虑模型颜色的设定问题。因为三维地理环境构建的最终结果是要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所以,在地形建模时,就要了解用户是否需要叠加地形纹理或者是人文要素,如果用户要叠加其他信息,那么,在建模时,就要设置“纹理颜色”,这样生成的模型表面色为无色时,该纹理映射仍能保持纹理颜色不失真;否则要设置“控制颜色”,这样生成的模型就可以保持用户对地形的分层设色显示[12]。

3 结论

该系统的初步应用表明,它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高层、大型复杂建筑物安全监测工作的技术水平,提高工程安全监测的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安全度,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所以在变形监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鉴于项目研究开发时间的限制和所研究问题的现实性,本研究内容当中还存在有许多的不足,因此还需对以下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1)基于三维激光建筑变形监测数据的建筑特征提取与整体变形分析。对于建筑的整体变形监测,三维激光扫描仪具有其它测量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应该研究如何从三维激光建筑变形监测数据提取建筑特征从而实现建筑整体变形分析。

(2)建筑变形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由于在进行建筑整体变形分析时,获取了不同时期的建筑形态信息,随着观测次数的增加,数据量势必快速增长,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组织与管理,并实现快速的调度显示,是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三维激光雷达建筑变形监测规程的制定。三维激光雷达技术作为新兴的测量技术正在建筑变形监测中逐步得到应用,随着三维激光扫描仪精度的进一步提高和价格的降低,必将在建筑变形监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需要规范三维激光雷达建筑变形监测流程。

摘要:本文针对大型和高层建筑物的变形监测问题,阐述了研究并开发建筑物变形信息自动化采集和管理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通过实例论证了系统构建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浅谈建筑的自动化系统设计 篇9

BAS的任务提供给客户安全、健康、舒适、温馨的生活与高效的工作环境,并能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管理的智能化。BAS的监控范围涉及面较宽。以下简述几个自动化系统:

1. 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

(1)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能耗很大,在大型高层建筑中,往往仅次于供热、通风与空调(HVAC)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应重视节能,例如,人走灯熄;用程序设定开、关时间,如客户需要加班,则用电话通知中控室值班人员,在电脑上修改时间设定;利用钥匙开关、红外线、超声波及微波等测量方法,一旦人离开室内,5min以内自动关灯。

国外的分析报告指出,按这三种设诗方案的照明控制,大概可节约30%~50%的照明用电。

(2)空调与冷热源系统。

空调在建筑物中的能耗最大,故在保证提供舒适环境的条件下,应尽量降低能耗。主要节能控制措施如下:

①设备最佳启、停控制;

②空调及制冷机的节能优化控制;

③设备运行周期控制;

④电力负荷控制;

⑤储冷系统最佳控制等。

(3)环境监测与给排水系统。

除空调系统外,尚需监测空气的洁净与卫生度,进而采取排风与消毒等措施。中国很多城市都是缺水的内陆城市,除保证饮用水外,尚需重视水的再利用控制。

(4)电梯系统。大型建筑均配备多组电梯,需要利用计算机实现群控,以达到优化传送、控制平均设备使用率与节约能源等目的。电梯楼层的状况、电源状态、供电电压、系统功率因数等亦需监测,并联网实现现代化管理。

(5)停车场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常采用读卡方式,内部车库不计费时,汽车经读卡器确认属该系统后,即可进入停车场。另一种为停车计费方式,通常分为两种计费方法,一是当汽车经读卡器进入车库后即开始计时,在出口处按时收费;另一种是在停车场的每个车位设一车位传感器,当车停在该车位时开始计时,当车离开该车位时计费停止。

2. 智能防火系统。

智能防火系统是以火灾为监控对象,根据防灾要求和特点而设计、构成和工作的,是一种及时发现和通报火情,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建筑物中或其他对象与场所的自动消防设施。智能防火系统是将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危害的有力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超高层建筑的兴起,对消防和救灾抢险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消防技术设施和消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需求促进了火灾监控系统的广泛使用,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此外,智能防火系统可使大楼的灯光、照明、配电、音响与广播、电梯装置,通过中央监控系统实现联动控制,还可进一步与整个大楼的通信、办公和保安系统联网,实现大楼的综合自动化。

智能防火系统在高层建筑中可独立运行,完成火灾信息的采集、处理、判断和确认并实施联动控制,还可通过网络实施远端报警及信息传递,通报火灾情况或向火警受理中心报警。

智能防火系统作为楼宇自控系统(BAS)的一部分,在智能建筑中既可与保安系统、其他建筑的智能防火系统联网通信,并向上级管理系统报警和传递信息;同时向远端城市消防中心、防灾管理中心实施远程报警和传递信息;也可与BAS的其他子系统以及智能建筑管理中心网络通信,参与城市信息网络。

智能防火系统与BA及OA系统联网的意义,在于为城市消防指挥、城市防火安全管理中心和城市防灾调度中心,甚至城市综合信息管理中心等提供火灾以及楼宇消防系统状况的有效信息,并可通过城市信息网络与城市交通管理中心、城市电力供配调度中心、城市供水管理中心等共享数据和信息。在火灾发生并确认报警之后,综合协调城市供水、供热、供电、道路交通等多方面的信息,为消防人员及时到位提供道路交通保障,为有效灭火提供充足水源,为灭火指挥和火场讯情传递提供可靠的通信传输手段,最终确保及时有效地扑灭火灾,尽最大可能减少火灾损失。

智能防火系统的功能,除应满足楼宇自控系统这一上级直接管理系统的本域要求之外,还将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智能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卫星通信与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3. 智能保安系统。

(1)智能大厦对保安系统的要求。

为了防止各种偷盗和暴力事件,在楼宇中应设保安系统。

随着科技发展,新出现的各种犯罪手段对保安系统提出了许多新课题。现代化功能的大楼需要多层次、立体化的保安系统。为防止罪犯入侵,保安系统能提供以下三个层次的保护:

①外部侵入保护。外部侵入保护是为了防止无关人员从外部侵入楼内,譬如说防止罪犯从窗户、门、天窗、通风管道等地侵入楼内。因此,这一道防线能把罪犯排除在所防卫区域之外。

②区域保护。如果罪犯突破了第一道防线,保安系统可提供第二个层次的保护,即区域保护。

如果有人非法进入这一区域,系统能向控制中心发出报警信息,控制中心能作出相应处理。

③目标保护。

即第三道防线。如保险柜、重要文物等设置保护,是前两道防护失效后的又一防护。

(2)保安系统的组成。现代建筑的保安系统,应当尽量降低对人员的需求,而代之以机器。

目前,智能建筑的保安系统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部分:

①出入口控制系统。

该系统可以控制人员的出入,还能控制人员在楼内及其相关区域的行动。在大楼的入口处、金库门、档案室门、电梯等处可以安装出入口控制装置,如磁卡识别器或者密码键盘等。

②防盗报警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就是探测装置对建筑内外的重要地点和区域进入布防。可探测非法侵入并可及时向有关人员示警,同时还可以记录侵入的时间、地点以及向监视系统发出信号,让其记录现场情况。如安装在墙上的振动探测器、玻璃破碎报警器等,可有效探测罪犯的侵入;安装在楼内的运动探测器和红外探测器,可悉知人员在楼内的活动;接近探测器,可以用来保护财物、文物等珍贵物品。

③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可在重要的场合安装摄像机,使保安人员可利用眼睛直接监视建筑内外,在控制中心,便可以监视整个大楼内外的情况。

此外,在接到报警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示警信号后,还可以进行实时录像,以供事后重放分析。先进的视频报警系统还可以直接完成探测任务。

参考文献

[1]陈津萍.浅析自动化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年第04期.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 篇10

1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影响因素

当前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我国已经应用了有一段时间了, 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并经还不是特别的成熟, 在很多方面都会因为经验不足而出现各种问题而影响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质量, 具体来看, 能够影响到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质量的因素主要有设备、技术和人员等三个方面。

1.1 设备对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影响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必然需要各种电气设备的参与, 并且设备的质量在整个的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一旦电气设备存在一定的问题的话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实施质量, 进而影响到后期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具体来看, 设备对于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设备自身的问题, 电气设备对于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影响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所应用的设备自身存在质量问题, 这种质量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就存在着质量问题, 一旦在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中采用这些质量不达标设备的话就会影响到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质量, 另外, 设备规格不符合我们所需要的要求的话也会影响到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质量, 设备在运输或者安装过程中受到一定的损害的话必然也会影响到后期的正常使用; (2) 环境因素的影响, 电气设备对于周围环境的依赖性也是比较强的, 尤其是对于电气设备周围空间内的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虽然不是特别的苛刻, 但是一旦温度或者湿度变化过大的话也会严重的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最终影响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质量。

1.2 技术对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影响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作为一种最为新型的技术手段自然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因此, 反过来说, 技术必然也会对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技术水平的高低也就直接决定着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运用水平的高低, 但是就当前我国的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中的技术水平现状来看, 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技术升级不及时, 虽然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就当前来看算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技术手段, 但是就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本身来说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人们对于建筑电气不断提高的要求, 一旦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升级不及时导致电气自动化技术落后于人们日益提高的要求的话就会严重的影响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价值, 也不利于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 (2) 在技术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技术管理对于整个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能够使得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优势, 甚至能够最为及时的针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更新换代, 而当前我国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不存在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和体系, 进而就极有可能导致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具体运用中出现质量问题。

1.3 人员对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影响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施工和具体应用都离不开具体人员的操作, 因此, 人员也会对于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就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本身而言, 其应用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发挥自动化功能来减少建筑电气工程使用中对于人员的依赖,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在实施中就可以减少人员的使用, 或者是降低施工人员的素质, 就当前我国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现状来看, 人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 专业素质不高,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技术手段, 其科技水平相对传统电气工程来说更高, 因此, 就对具体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在专业性上更是要求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 一旦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够的话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施的质量, 最终影响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效果; (2) 缺乏对工作人员的监督, 工作质量的高低和监督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如果我们对工作人员的施工质量进行密切监督的话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施工的质量, 进而提高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水平, 而如果监督不到位的话, 那么就会很容易使工作人员产生懈怠, 甚至会出现工作失误, 最终影响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质量。

2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2.1 在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中融入网络技术

网络信息技术作为当前较为先进的另一种科学技术也应该使其在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网络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更新速率, 扩展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并且除此之外, 在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中合理的运用网络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管理水平, 促进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

2.2 加强系统的修复和维护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实施和具体应用过程中离不开系统的修复和维护过程, 并且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维护和修复极为关键, 加强对于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维护和修复管理能够提高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运用水平, 确保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稳定性。

2.3 提高系统更新频率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更新也应该紧随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提高自身系统更新的速率, 以满足当前人们对于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不断提高的要求。

3 结语

综上所述,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中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运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 通过几年的实践来看,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确实能够发挥极为突出的作用, 但是就当前的现状来看的话, 因为经验毕竟存在着较大的不足, 所以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因素影响着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 因此, 今后我们应该针对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明确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修伟, 陈广文.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J].民营科技, 2011 (1) .

[2]徐水欣, 张松滨.谈建筑电气的节能策略[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1, (27) .

[3]刘国智.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 2011 (6) .

[4]伍筱菩.关于建筑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思考[]J.科技广场.2007 (04) .

浅议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要点 篇11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

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与完善,再加上高新技术的支持,高层智能楼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当前建筑发展的主流所在。所谓智能建筑,主要指通过系统的集成中心,在建筑物中进行综合布线,以此实现自动化的建筑设备、建筑通信以及办公等功能,推动现代化建筑的自动化、信息化发展趋势。

1.中央控制系统

中央控制室主要通过变配电,直接实现回路供电的应用。在高层建筑的中央控制室中,需要配备专用配电盘,且负荷等级在高层建筑最高级别以上。一般情况下,系统的供电电源电压上下浮动不超过10%,频率变化在1Hz之内。在中央管理计算机中,配有不间断的UPS供电设备,其容量需满足高层建筑中的用电设备总和。另外,应尽量保持中央控制室与控制负荷中心接近,并和变电所、电梯机房、水泵房等保持一定距离。

2.运行监控系统

高层建筑中的电气监控系统,主要作用为监控设备运行情况以及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一旦设备出现故障,需及时停止工作,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影响高层建筑整个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电气监控系统的运行,主要包括以下要点:在系统的测量过程中,通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将运行参数输入到监控系统中,谨慎处理测量参数,并进行显示,将预设值与检测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掌控系统运行状况。如果电气监控系统经过逻辑判断,发现故障,需将保护信号输出并开启执行元件,以此保设备动作。在程序执行环节,可进一步放大逻辑信号,并参考预设指令信息,完成任务。应该注意的是,在电气监控系统中,需要监控诸多物理量参数,自动化水平较高,需要设置单独的保护装置,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电气保护系统

3.1交流接地

所谓工作接地,主要强调变压器的中性线接地或者中性点接地。要求N线为通信绝缘线。在配电系统中,需使用到辅助等电位的接线端子。并设置在箱柜中。在设置过程中,注意辅助等电位的接线端子不能同其他线路混接,也不得暴露在外。在高压系统中,如果采取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可准确进行继电保护接地方式,并将单相电弧的接地过电压完全消除。通过采取中性点接地,可以避免零序电压的转移,确保三相电压保持平衡状态,此时低压系统将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3.2安全接地

所谓安全保护接地,主要指电气设备中的不带电金属部分和接地体之间,保持一定金属连接状态。在高层建筑中,安全保护接地主要涉及用电设备和设备周边的金属构件,利用PE线相连接。随着高层建筑中电气设计的复杂化,需要安全保护接地的范围非常广,如强电设备、弱电设备、非带电导电设备等。如果设备没有进行安全保护接地,一旦绝缘破坏,外壳可能带电,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众所周知,在并联电路中,各个之路的电流值和电阻大小为反比例。也就是说,接地电阻量越小,则经过人体的电流就会相应减小,而由于人体内的电阻远远大于接地电阻,而经过人体的电流则远远小于接地体电流。如果接地电阻非常小,则经过人体的电流则可忽略不计。因此,通过设置接地保护,可有效降低接地电阻,一方面确保高层建筑的电气系统运行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保护建筑中的设备安全和工作人员安全。

3.3直流接地

在智能化的高层建筑中,包括各种计算机、自动化设备、通讯设备等。在电子设备中,需要输入信息、转换能量并传输信息,将信号无限放大,完成逻辑动作。在这一工作过程中,系统主要利用微电流或者微电位快速实现,设备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工作、因此,为了确保设备正常、稳定、精准运行,除了需要供电电源稳定之外,还应提高基准电位的稳定性。同时应用截面较大的绝缘铜芯线,分别与基准电位连接,并实现电子设备的直流接地。

3.4静电接地和屏蔽接地

一方面,在高层建筑中,防静电干扰作用非常重要。在干燥、洁净的房间中,人的行走、设备的移动或摩擦等,都会造成静电的产生。因此,将可能带有静电或者产生静电的物体,通过导体作用,和大地之间形成电气回路接地,即防静电接地。应用防静电接地,需要在干燥、干净的环境中,所有室内设施、设备外壳等和PE线实现多点连接。另一方面,在现代化高层建筑中,通过采取正确的屏蔽接地方法,可有效避免电磁干扰问题。实现设备外壳和PE线的有效连接。在设置导线屏蔽接地时,应实现PE线和管路两端的可靠连接。室内屏蔽则应实现PE线和多点之间的可靠连接。

3.5防雷接地

在现代化高层建筑中,涉及到大量布线系统、电子设备等,包括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化通信系统、消防联动报警系统以及智能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保安监控系统以及相关布线方式等。在电子设备或者布线系统中,其耐压等级相对较低,且对抗干扰性能提出较高要求,极易受到雷电打击并造成损坏,严重情况甚至引发事故。无论是采取反击还是串击形式,都可能对电子设备产生一定干扰或损坏。因此,在现代化高层建筑中,应确保所有的功能接地,并奠定在防雷接地系统基础上,形成严谨、科学的防雷系统。由于智能化高层建筑是一级负荷建筑,因此结合一级防雷的保护措施实现电气自动化设计,以针带组合方式设置接闪器,在屋顶组成避雷针网格,实现网格和屋面金属构件的电气连接作用,并与建筑中的柱头钢筋作为电气连接,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防雷系统,既可减少外来电磁的干扰,也可保护建筑设备。

由上可见,当前高层建筑中已经广泛应用到电气自动化设计。应积极转变设计观念,结合现代化设备的实际应用状况,实现科学、合理、完整的电气自动化设计,把握设计要点,实现节约资源的目标,确保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宏喜.浅谈电气自动化在楼宇自控系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

[2]李孔华.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1.

[3]许卫国.建筑设备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的关键[J].中国科技财富,2010.14.

[4]向雪华.探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

自动化消防系统与智能化建筑 篇12

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 兼具通信、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 集成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 从而为其内部人员创造出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生活或生产环境。

自动化消防系统作为智能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必须遵循“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 人防和技防结合”这一行之有效的传统原则外, 还必须将消防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视为消防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

2 智能建筑中自动化消防系统的现状

在我国, 业内一般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FAS) 作为独立的系统进行设计及设置。由于消防工程是专项工程, FAS总是独立于其他智能系统单独招标及施工, 由公安消防机构进行单独验收, 并由专业的消防公司维修保养。虽然这种完全独立的FAS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 但这种封闭式系统不和其他智能系统进行信息交流, 无法实现音视频、数据、图形图像等信息的共享。一旦发生事故, 这种“孤军奋战”的系统很难获取其他系统的数据, 造成了救援和事故处理中的很多弊端, 如处理不及时、信息滞后、相关设备不能及时关闭及打开、对事故现场情况不清楚、救援措施很难制定等。

3 自动化消防系统与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

所谓建筑智能化, 其实质就是系统集成, 即通过通信接口、网络协议, 实现不同功能的系统集成, 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整合系统。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由楼宇管理系统 (BMS) 、通信网络系统 (CNS) 、信息网络系统 (INS) 等构成。其中, 楼宇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机电设备自动化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消防自动化系统是楼宇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火警预报、火灾扑救、保障人身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关键技术的突破, 消防自动化系统必将朝着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自动化消防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而如果自动化消防系统在实现报警、显示、控制、联动功能的同时, 与视频监控系统、可视对讲系统、门禁系统、车辆出入管理系统、背景音乐系统、IC卡一卡通系统等子系统进行综合集成, 就可以形成一个开放的楼宇管理系统。

3.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以实时联动视频监控系统

如果当火灾探测器报警时, 消防控制中心不仅能收到文字、图形、声光报警信号, 还能同时联动视频监控系统, 使报警区域的监控图像立即实时显示在屏幕上, 并对视频图像进行实时存储;将能够通过这种实时的图像清楚、可靠地了解火灾的真假、火灾的准确位置和火势大小。火灾现场的图像还可以通过社区局域网、城市公共网传给社区或城市的消防调度指挥中心, 为火灾的救援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而录像资料还可为以后的火灾事故分析提供宝贵的依据。目前, 视频监控系统已经进入各个行业, 基本上每个场所都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 可以保证监控中心得到真实、可靠、图文并茂的火情信息。

3.2 可视对讲系统可以参与防火和救援

目前, 智能化大厦或智能化居民住宅中, 可视对讲系统大都连接着红外控制系统、紧急呼救按钮、门磁开关、红外报警探测器、烟雾探测器、瓦斯报警器等。其中应用十分普遍的被动式红外探测器可以辐射到房间的绝大部分区域, 灵敏度很高。如果房间内发生火灾,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可以立即探测到房间内是否有人, 并将这一信息自动地传送到消防控制中心 (物业安保管理中心) 。被大火围困在房间内的人可以通过对讲电话与消防控制中心直接对话, 请求救助, 或通过紧急呼救按钮告之自己所在的位置, 也可以通过各种接入3G无线网络的终端设备通知家庭的其他成员, 自己现在处于危险之中。大楼或住宅小区的消防控制中心可通过社区或城市的公共网络将上述信息传给消防指挥中心, 为其掌握火区情况、实施救援行动提供支持。

3.3 消防系统与门禁系统配合实现快速逃生

火灾发生时, 消防系统会快速切断非消防电源, 并把电梯迫降到首层, 随即启动应急电源以及应急灯。同时, 如果消防报警系统能够与门禁控制系统联动, 将可以很好地解决逃生开门问题——消防控制中心接到报警信号后, 报警区域的电磁锁可以立即自动打开, 消防控制中心的电脑平面图上同时显示门已打开的闪烁信号。另外, 门禁控制系统还可对电磁锁的开关状态、供电状态、故障状态进行自动快速巡查, 确保其正常工作。

3.4 构建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加快自动化消防系统的战略部署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是通过现代通信网络将各建筑物内独立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网, 并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及数字视频监控等信息技术, 在监控中心内对所有联网建筑物的火灾报警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对消防设施进行集中管理的消防信息化应用系统。2007年10月23日, 原建设部发布了第728号公告, 颁布了国家标准《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GB 50440-2007) 。该标准的发布对规范我国城市消防系统联网和促进平安城市的建设、加强科技服务警务事业均有很大的积极推动作用。

并入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后, 自动化消防系统在战略部署上会有很大的提高。目前很多知名企业都开发了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如清华同方的ezFAS系统、广东安盛的ONSEC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等, 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和119消防指挥中心、110指挥中心、120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通过专用网络互联, 实现多方中心的联动后, 一旦火灾发生, 消防控制室报警并把火警信息传送到城市消防远程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把现场的警情信息传送到各个联动指挥中心, 进而实现快速的救援部署、多方整体救援。同时,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很好地监督建筑物内消防设施的运行情况, 为消防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4 结束语

消防自动化系统与智能建筑的其他子系统集成是智能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消防自动化系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有效的综合性集成, 实现互通互联, 资源共享, 已经是迫在眉睫的工作。目前, 自动化消防系统已在各个环节积极地配合智能化建筑做了相应的变革。2010年, 公安部消防局编制并印发了《消防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今后的智能化建筑发展中, 自动化消防系统会越来越智能化、人性化。

参考文献

[1]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

[2]张新房.图说建筑智能化系统[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3]白莉, 苏曙, 连香姣.智能建筑环境与设备概论[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4]孙萍, 张淑敏.建筑消防与安防[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5]赵英然.智能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与实施[M].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5

[6]黄超.安防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安全, 2011 (11) :7-9

[7]GB50440-2007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S]

[8]王莉.试论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和发展方向.安防科技, 2010 (3) :22-25

[9]郝丹.智能城市消防联网预警系统的设计.甘肃科技纵横, 2011 (4) :16-17

上一篇: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下一篇:机电设备维护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