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的工作计划

2024-06-23

司机的工作计划(共8篇)

司机的工作计划 篇1

司机的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工作计划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工作计划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司机的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司机的工作计划1

作为一名司机,在公司里,我虽然不负责公司的销售情况,但既然是公司的一名员工,公司的兴盛就与我密切相关。

08年,这个举国上下为之欢腾的奥运年,我公司同样也做出了喜人的成绩。在这一年来,在领导的指导带领以及全体员工的支持配合下,公司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个人也能服从工作安排,加强学习锻炼,认真履行职责,全方面提高和完善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领导交代的事能及时顺利地完成。虽然工作上经历了很多困难,但对我来说,每一次都是很好的锻炼,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处理问题时的方法比以前改进了许多,自己也慢慢成熟了许多。

总结这一年来的工作,我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立足本职工作,做好份内事。我坚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以身作则,以诚待人,爱岗敬业,讲奉献,正确认识了自身的工作和价值,正确处理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坚持甘于奉献,诚实敬业。在工作闲暇之时还能细心学习他人长处,改掉自己的不足,并虚心向领导和同事请教,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我本人性格沉稳,做事脚踏实地,喜欢默默无闻,在工作中也总是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纪律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尊重领导,团结同事,谦虚谨慎,不断提高自己,同时积极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

20**年是新的一年,也是充满机会和挑战的一年,我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发扬吃苦耐劳和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为公司树立更好的形象。新一年新气象,工作中更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小到基层工作人员,大到领导阶层,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着蓬勃朝气,及时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和解决方法,积极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新的一年里,我对自己的要求会更加严格。实在一点,对于“在新的一年里准备挣多少钱”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能对公司做多大贡献,才能从公司得到一份相应的工资。如果只是一味地只求索取,不讲贡献,那么肯定会被社会淘汰掉。我计划在工作中继续发扬我的吃苦耐劳精神,主动找事干,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腿勤,同时加强学习,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当好领导的得力助手。

正确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才能真正使一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得心应手,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我有一个完美的家庭。家庭和睦使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的工作中,尤其是女儿出生后,我对工作的热情更加高涨,每天都充满了活力,工作也更有劲了。我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新的一年,我一定会更加热情地对待我的工作,同时我会以我特有的方式去温暖和关怀我的`家人,让她们感受到家人的团结和一股凝聚力。我一定会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为我的工作而服务。

对于朋友,我也一定会珍惜。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去认真对待并且谨慎行事。一言一行都会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失去一个朋友,同时,一言一行也会让我们获得一个朋友。我懂得这些,所以在为人处事方面我总是很谨慎,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的一切言行,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以后,我还是会继续发扬自己的传统作风,广交朋友,交好朋友。

司机的工作计划2

20XX年司机班在院委会、办公室的正确领导及具体指导下,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首位。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狠抓落实,在兄弟科室的密切配合及司机班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使我科取得了多方面的好评。但同时,这也是对我们司机班下一步工作的鞭策,我们司机班全体司机充分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担子,现对20XX年工作作出以下计划:

一、加强政治学习,特别对与医疗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行车安全意识;加强与病号的沟通,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抓好急诊病人的来诊服务,在“以病人为中心”指导思想的精神下,全体司机人员持续改进“微笑服务”、“深化”人性化服务,努力打造医院一流服务窗口。

二、加强120急救的管理,加强对急救技术的培训学习,提高急救水平。加强对120急救车内物品的管理,保证急救物品的完好备用状态。继续实行24小时电话不离人、24小时急诊有车出的制度,做到24小时有人值班,保证接到急救电话后能第一时间出车,并保证行车安全。司机每天检查车辆状况,打扫车内外卫生,让救护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树立“120”急救新形象,改变了老百姓对“120”的看法,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辞旧迎新,XX年又到了年终岁尾,XX年对xx快递来讲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回顾今年的工作,xx分拨在公司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分拨全体员工的勤奋努力下,兄弟单位网点公司的积极配合下,很好的完成了年初指定的各项指标,特别是完成了双十一最高峰5万票的转运任务。辖区内网点稳步发展,业务量蒸蒸日上。为xx快递在吉林地区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关键作用。

三、保障好院内业务用车,做到收车有打扫、出车有检查,保证院内业务用车的质量及水平。让院领导有个好的行车环境。

四、车辆日常维护方面,爱车如己,注意保养,定期检查,及时维修。定期对汽车进行保养,保持车身光洁。每天收车后,把车辆彻底打扫一遍,保持卫生。严格按照保养日程表的项目,对车辆进行正规的定期检查和维修,以确保车辆在行驶中不出现故障,增强安全性。在行车中发现异常,尽量找出故障并及时排除。

五、科学驾驶,节约油料。我们司机班司机将继续加强学习驾驶技术,注重科学驾驶。行车前搞清地形路线,少跑冤枉路,行车中做到不急加速,不急刹车,不强行超车。避免不必要的高速行车和在高档位上的低速驾驶,充分保证行车的经济性。

六、做好急救司机,特别是新上岗急救司机的安全教育、车辆维护知识培训,让他们尽快适应120急救司机工作。

20XX年,我们司机班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全心全意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在确保行车安全、加强节约、注意防盗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热情服务、礼貌待人,文明行车。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司机班的工作一定能够再上新台阶。

司机的工作计划 篇2

中国铁路运输业是一个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 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物质集体化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设施。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推动着铁路运输量的增长, 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近年来, 我国铁路旅客周转量、货物发送量、换算周转量、运输密度位居世界第一, 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 完成了世界铁路约四分之一的换算周转量。应该说, 我国铁路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在铁路安全管理中, 机务安全是重中之重。铁路机车司机被誉为中国铁路机务第一工种, 是维护铁路安全的一支重要队伍。机车司机不仅肩负机车正常运行的工作, 还要承担生命、财产安全重大责任。随着中国铁路装备现代化步伐的加快, 以及机车乘务方式的变革 (实行长交路、单司机值乘等) , 使得中国机车司机所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近几年来的多起人因恶性安全事故也引起了人们对铁路安全的关注, 因此, 研究我国机车司机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 对于消除人因安全隐患、保障安全行车, 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力图通过对我国机车司机的广泛调查来考察他们所面对的工作压力以便对机车司机进行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全球化发展的环境, 把人们推向了更大的压力情境,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领域, 压力管理的课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压力的研究起源于医学领域, 是由加拿大Montreal大学国际压力研究所主任Hans Selye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创的, 在其早期研究中Selye曾经把压力现象称为“一般适应综合症”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简称GAS) 。从调查的文献看, 工作压力及其模型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对工作压力的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理论上也已经比较成熟。从文献研究来看, 目前尚缺乏对我国铁路机车司机这一特殊群体的工作压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其工作压力管理的系统研究几乎没有。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1. 问卷设计说明

工作压力问卷是根据Greenberg的工作压力模式为理论基础, 参考Robbins的压力模型以及Cooper获得的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压力衡量指标等相关压力问卷和量表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机车司机的实际, 编制汇总成初始问卷。再通过2009年1月份的对武汉局部分机车司机进行实地问卷调查。供发放问卷130份, 回收有效问卷113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6.9%。在对初始问卷回收后, 通过请专家评定以及求临界比率的方法, 将各个条目的得分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列, 得分前27%者为高分组, 得分后27%者为低分组, 求出高低两组调查对象每个条目得分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如果临界比率没有达到显著标准, 表示这个条目不能鉴别不同调查对象的反应程度, 则被删除。通过以上两个步骤, 最后得到的机车司机工作压力问卷。

工作压力问卷共分A、B两个部分。问卷A进行一般情况的调查, 了解测试者的基本资料, 包括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位、任职时间、收入水平、来源、收入水平、所属路局、性格等。问卷B是正式的工作压力问卷部分, 共73个条目, 前50个条目是衡量压力来源, 分为8个维度, 分别是工作环境、工作负荷、角色冲突、组织管理、管理行为、事业发展、人际关系以及工作与家庭。后23条目是衡量压力反应。

2. 调查实施过程

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 在北京、上海、沈阳、成都、太原、西安、武汉等10个铁路局随机选取了部分的机车司机作为调查样本 (总体情况见表1)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50份, 回收601份, 获得有效问卷581份, 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2%和96%。所以数据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本问卷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 每题均包含:非常符合、符合、一般、不符合、极不符合5种选项, 正向题依此赋予4、3、2、1、0;反向题依此赋予0、1、2、3、4分, 将所选答案的分数汇总后取平均数, 即为各维度的工作压力的分数。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工作压力越大。以Olive Weight的测评量表[5]的四级评价标准, 大于3.5分的为压力非常大, 3.49~2.5分之间的为压力较大, 2.49~1.5分之间的为存在压力, 但不大, 小于1.5的没感觉压力。

三、结果分析

1. 工作压力源因子分析

运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工作压力源进行因子分析, 从而得到压力源的各构成要素得分。如表2所示:

从上表可知, 机车司机压力源的综合压力等级得分为2.51以上, 表明八个压力源给我国机车司机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其中角色冲突、人际交往、管理行为单项得分均大于2.5, 构成重要压力源。

同时根据四级评价标准, 99%的被试者在工作中感知到了压力, 其中54%的被试者的压力较大或非常大, 4%的机车司机压力非常大。

2. 工作压力源回归分析

进一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通过标准化回归系数, 来判断环境、负荷等八个维度比较对压力的影响大小。回归结果表明:人际交往是压力源中是对压力影响最大的因素, 其次是工作环境, 接下来是角色冲突、管理行为、工作负荷。如表3所示。

3. 个体差异对压力等级及其压力源各构面的影响分析

分析问卷A部分, 也就是不同的个体差异对压力等级及其压力源各构面的影响状况, 运用SPSS中的相关性分析得到的汇总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

(1) 不同性格、单位以及婚姻状况对机车司机的总体压力水平有显著差异;

(2) 不同年龄机车司机对工作环境以及工作负荷压力源有显著差异, 婚姻状况对人际交往压力源有显著差异;

(3) 不同职位机车司机对环境、负荷、角色冲突、组织管理、管理行为压力源有显著差异;

(4) 不同从业来源机车司机对环境、负荷、角色冲突、事业发展、人际交往压力源有显著差异;

(5) 不同性格机车司机对环境、负荷、组织管理、管理行为、人际交往压力源有显著差异;

(6) 不同单位 (路局) 机车司机对环境、负荷、角色冲突、组织管理、事业发展、人际交往压力源有显著差异;

(7) 不同教育水平、工龄、换岗次数和收入的机车司机对压力等级以及各压力源没有显著差异。

4. 相关因素方差分析

采用SNK法 (Student-Newman-Keuls) 检验, 对性格、婚姻状况、年龄以及单位4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以判断不同组间因素对应压力的大小。

(1) 人格特质对压力源相关因素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A/B型人格量表来源于1983年由张伯源主持修订的量表 (Type A Behavior Pattern Scale) , 简称TABP。一般认为, A型人格者属于较具进取心、进攻性、自信心、成就感, 并且容易紧张。B型人格者则属较松散、与世无争, 对任何事皆处之泰然。从表5分析可以看出:

(1) 我国机车乘务员B型人格占样本数的58.3%, 中间型人格占样本数的8.8%, A型人格占样本数的32.9%;

(2) B型人格与中间型人格以及典型A型人格对压力源有显著差异;

(3) 对于感知压力等级大小, A型明显大于B型。并存在以下关系:A型>中间及偏A型>B型。

(2) 年龄对压力源相关因素分析

笔者将调查对象的年龄分为六个年龄段, 分别表示为:“1”为25岁及以下、“2”为26~30岁、“3”为31~35岁、“4”为36~40岁、“5”为41~50岁、“6”为50岁及以上。

从表6看出:SNK法分析得出:35岁以下年龄段机车司机对压力源的感受无显著差异;50岁以上年龄段机车司机与50岁及以下年龄段有显著差异。对于压力等级大小, 存在以下关系:感知压力等级与年龄存在正向关系, 也即年龄越大, 感知的压力等级也越大。

(3) 婚姻状况对压力源相关因素分析

从表7看出, 已婚的机车司机压力平均值为2.53, 未婚的压力平均值为2.37。可知已婚的机车司机比未婚的工作压力要大。因为已婚者除了工作本身的压力外, 还要承担家庭带来的压力等。

(4) 单位对压力源相关因素分析

运用SNK法对11个铁路局的抽样样本进行压力源因素分析。从表8可以看出:从机车司机的压力感受看, 西安局与郑州局、太原局、上海局存在显著差异;西安局的机车司机感受的压力最小, 而郑州局、太原局、上海局得机车司机感受到较大的工作压力。

铁路部门2008年的各铁路局超劳情况调研报告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了以上研究结论:该报告把相关铁路局机车司机工作时间和超劳人数进行了统计, 该报告显示:郑州局机车司机超劳人数占在职乘务人数的76.9%, 太原局为71.4%, 上海局为65.2%, 超劳比例数在11个铁路局中居前三位, 说明以上三个铁路局机车司机工作负荷很大。从压力研究角度分析:超工作负荷必然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

四、讨论

以上对我国机车司机工作压力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

1.目前, 我国的机车司机面临比较大的工作压力, 99%的被试者在工作中感知到了压力, 其中54%的机车司机感觉压力较大或非常大。

2.更进一步研究发现, 我国机车司机存在八个方面的工作压力源, 在形成压力的因素中, 重要的压力源分别为人际交往、工作环境、角色冲突, 其中人际交往对压力的形成影响最大。关于人际交往存在的压力源突出表现在:为了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 感知竞争压力很大;由于工作中坚持自己的原则, 常常得罪他人;平时缺乏同事必要的支持等。关于工作环境存在的压力源突出表现在:工作时驾驶室的噪音、振动、温度等环境较差;线路信号或标志设置不合理;夜晚行车光线不足;工作单调、乏味等。关于角色冲突存在的压力源突出表现在:不清楚自己的工作成绩和能力是否被领导认同或肯定;单位改革频繁, 自己难以适从;工作遇到困难时, 缺乏他人的帮助等。

3.从个体与压力源相关因素分析得出, 不同的单位、年龄段、婚姻状况以及人格特质对压力感受存在显著差异。郑州局、太原局、上海局机车司机感知压力较大, 西安局机车司机感知压力最小;年龄越大感知压力也越大;已婚的机车司机压力大于未婚;A型人格机车司机感知压力明显大于B型。

对比国内外文献, 在同医生、教师等其他职业工作压力研究, 可以看出中国机车司机的工作压力存在独有的特点, 角色冲突作为我国机车司机最重要的压力源, 也与台湾的机车司机工作压力也存在较大差异, 这与我国铁路运输的特点、铁路现行的组织管理体系, 以及人格特质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应该引起铁路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本研究揭示了我国机车司机工作压力及其影响因素, 对于加强我国机车司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身心健康的机车司机队伍, 确保铁路行车安全, 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Hans Selye.The Stress of Life[M].McGraw-Hill, New York, 1956

[2]Greenberg J., Baron R.A..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M].Upper Saddle River, NJ:Prentice-Hall.1997

[3]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Cary1.Cooper, Arne Evers, Michael Frese.2000.Revisions and further developments of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Indicator:LISREL results from four Dutch studies[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73:221-240.

[5]Weight Oliver.The executive’s guide to successful MRPⅡ[M].USA:Oliver Weight Publications, 1992

司机的工作计划 篇3

今年是《工作》一书出版40周年,一些宝贵的原始录音资料得以公开于世。本期《滋味人生》节选的采访对象——接送车司机海伦·穆格(Helen Moog)本不在特科尔的计划之内,一次机场接送的机缘巧合让他记录下热爱工作的普通司机的普通生活。

Audie Cornish (Host): In the early 1970s, radio host and oral historian Studs Terkel went around the country, tape recorder in hand, interviewing people about their jobs.

Studs Terkel collected more than 130 interviews, and the result was a book published 40 years ago called “Working.” People talk about what they do all day and how they feel about what they do. And something very rare for an oral history collection—it became a best-seller. “Working” struck a nerve because it elevated the stories of ordinary people and the most ordinary parts of their daily lives.

After the book came out, the 1)cassettes were packed away in boxes and stored in Terkel’s home office, most of which have never been heard publicly.

Today, we bring you an excerpt. It’s a moment of 2)serendipity. Studs planned most of his interviews well

in advance, but one morning, he was in a taxi on the way to the airport in Youngstown, Ohio. The driver was a woman named Helen Moog, a grandmother of five. They began talking, and Studs Terkel quickly unpacked his tape recorder and microphone and began rolling.

(Soundbite of archived recording)

Studs Terkel: It’s about six o’clock, early morning, and I’m riding with Mrs. Moog—Mrs. Helen Moog—who’s a 3)limo driver, one of several drivers for this company.

Helen Moog: Yes, I am. Yes, I am.

Terkel: Now, I think as we’re heading now toward the airport at Youngstown—that sun is fantastic. We see part of the red, don’t we?

Moog: Yes, it is. That’s something that an artist can’t catch.

Terkel: How long have you been doing this work?

Moog: Well, I’ve been doing it for a couple years.

Terkel: Now, I come in the case with what my book is about…about you and what you’re doing now, as a 4)limousine driver. Before your work, most of your life was what?

Moog: Well, I did secretarial work, and when I was much younger, I did waitress work.

Terkel: Does the work day seem long?

nlc202309021101

Moog: Oh, surprisingly, not as long as you would think. First of all, I love to drive. And secondly, you mak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nd many people have problems, but often times, it’s good to know they can talk to someone who’s a total stranger to them. They have a habit of 5)confiding in that person because they feel that they’ll never see the person again.

Terkel: So a lot of your passengers tell you things.

Moog: Oh, yes. Liking people—I think that’s what makes it really...

Terkel: Yeah. Before I pay you for the 6)cab, could you do this—describe a day from the moment you get up in the morning? Could you do that, you know? About what time would you say you get up in the morning usually?

Moog: Well, like, this morning I was up at five ’cause I had an early morning pick-up at six. So I came out. I see a beautiful sky and a beautiful sun, so I know I have a good day ahead of me.

Terkel: And you work from about five until when? When you get home?

Moog: Well, if I’m lucky, I’ll be home by 12:30.

Terkel: At night?

Moog: Mm-hmm.

Terkel: So there’s a good—that’s about 19 hours right there, isn’t it?

Moog: Something like that today. When I don’t have an early morning pick-up, I can average out around 12 hours.

Terkel: Do you look forward to retirement?

Moog: No. I’m scared of it. I don’t feel retirement is exactly the best of things for people. They—when you retire, you sort of go into a shell, and you’re like the forgotten person. You get 7)bogged down in nothing, and you do nothing, and you wind up nothing.

Terkel: Yeah. That’s interesting. So here you put in a minimum of 12 hours a day.

Moog: Right.

Terkel: Seven days a week.

Moog: Right. Oh, yeah.

Terkel: But you’d feel more tired...

Moog: ...If I didn’t.

Terkel: Yeah.

Moog: This is true ’cause when I’m not busy, I get very 8)weary. So if I was to retire, with nothing to do, I don’t think I could stand it.

Terkel: It’s work, though, that you see. Work is the 9)prime part of your life—work.

Moog: Yes, very much so. I think everything 10)hinges on it and doing a good job on it...

Terkel: Yeah.

Moog: ...’Cause I’m a firm believer if you’re going to do something, do it to the best of your ability, or don’t do it at all.

Terkel: Now, do you think a time will come, though, with automation and more and more machines that the hours will be shorter and shorter—people will have tremendous leisure time?

nlc202309021101

Moog: I’m afraid they will, and I’m afraid that it’s not for the best interest. 11)Idle hands make an idle mind, and I’m not in favor of the short hours. I think eight hours is fine. But like you say, automation will cut work down. It’ll also cut a lot of jobs down. And I read an article here not too long ago regarding this future. And I think it’ll also increase unemployment, unless they can come up with something else that would make for more employment. But which—who knows what it could be?

Terkel: We’re coming back to the question of work itself—work and life. You see the two connected, don’t you?

Moog: Very much so.

Terkel: Work and life.

Moog: They work 12)hand-in-hand.

Terkel: That’s why the hours, then, go fast for you.

Moog: I would say, yes. And people are interesting—no question. And when people say thank you for helping them, and you don’t even know how you have helped them, it really makes you feel nice inside. And I don’t think there’s anything that can take its place.

Terkel: Do you look forward to each day?

Moog: I do. I do because I never know what’s going to happen the next day. And it’s always interesting to find out. If you don’t go out there, you’re not going to find out by sitting at home.

奥迪·科尼什(主持人):20世纪70年代初期,身为电台主持人和口述历史学家的斯特斯·特科尔走遍全国,用手中的磁带录音机采访各行各业的人们,了解他们的工作。

斯特斯·特科尔搜集了超过130个采访,整理成书,于40年前出版,名为《工作》。人们谈论他们一整天的工作以及他们对工作的感受。该书成为了畅销书,这对一本口述历史集来说极不寻常。《工作》触及了读者的神经,因为它着眼于普通人的生活,还有他们日常生活最普通的部分。

该书出版后,盒式录音带就被收藏在盒子里,保存在特科尔的家庭办公室,大多数从未公开。

今天,我们带来了一个选段。这是一个机缘巧合,斯特斯的大多数采访都是提前计划好的,但是一天早晨,他在俄亥俄州的扬斯敦坐上了前往机场的出租车。司机是一位名叫海伦·穆格的女士,她已是五个孩子的祖母。他们开始交谈,很快斯特斯·特科尔打开他的磁带录音机和麦克风,开始录下这段对话。

(存档录音片段)

斯特斯·特科尔:现在大约清晨六点,我坐在穆格女士的车上,海伦·穆格是一名接送车司机,是这家公司的几名司机之一。海伦·穆格:是的,我是。是的,我是。特科尔:现在,我想我们在驶往扬斯敦的机场的路上——太阳真美,我们可以看到红色的一部分,不是吗?

穆格:是的,那是艺术家无法捕捉到的。

特科尔:你做这行多长时间了?

穆格:嗯,好几年了。

特科尔:现在,我要进入我的书的主题,是关于……关于你和你现在的工作,接送车司机。在这份工作之前,你大部分的生活是怎样的?

穆格:嗯,我做过秘书,再年轻点儿的时候做过服务员。

特科尔:一天的工作是不是很漫长?

穆格:哦,并不像你想的那样漫长,这点会让你吃惊。首先,我爱驾驶;其次,你接送各行各业的人们。许多人有各种各样的麻烦事,但很多时候,知道他们能够与完全陌生的人交谈,这种感觉很好。他们习惯向那陌生人吐露心事,因为他们觉得彼此将永远不会再见。

特科尔:所以很多乘客会向你说一些心事。

穆格:哦,是的。喜欢人们——我觉得那真的会……

特科尔:是的。在我付给你车费之前,你能做这个——描绘下从早上起床那刻起,你一天的生活吗?你知道的,你可以描述下吗?说说你早晨通常几点起床?

穆格:嗯,比如,今天早上我五点起床,因为六点我有个清晨接送的活儿。所以我出来了。我看到美丽的天空、灿烂的太阳,所以我知道美好的一天在等待着我。

特科尔:你从大约五点工作到几点?什么时候回到家?

穆格:嗯,如果幸运的话,十二点半能回到家。

特科尔:晚上?

穆格:嗯嗯。

nlc202309021101

特科尔:所以有——要工作大约十九个小时,不是吗?

穆格:今天大概是这样的。如果清晨没有接送的话,我平均一天工作大约十二个小时。

特科尔:你想过退休吗?

穆格:不。我害怕退休。我觉得退休对人们来说并不是最好的事情。他们——当你退休后,你就有点像钻进一个壳里,你就像是被遗忘的人。你停滞不前,无所事事,一无所有。

特科尔:是啊,你的想法很有趣。那么你至少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

穆格:对。

特科尔:一周七天。

穆格:对。哦,是的。

特科尔:但是你会觉得更累……

穆格:……如果我不工作的话。

特科尔:是的。

穆格:不忙的时候是这样的,我觉得很疲惫。所以如果我要退休的话,无所事事,我想我会受不了的。

特科尔:但是这就是工作,你懂的。工作在你生活中排在首位。

穆格:是的,的确是这样,我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取决于工作和好好工作……

特科尔:是的。

穆格:……因为我坚信如果你要做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否则干脆不做。

特科尔:但是现在,自动化和越来越多的机器使工作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人们将拥有更多的闲暇时光,你认为这个时代即将到来吗?

穆格:我想人们会拥有的,可我觉得那不是最好的。双手闲下来了,思想也会闲下来,我不喜欢缩短时间。我觉得(工作)八小时很好。但是正如你所说,自动化会减少工作量,它同时也会减少就业机会。不久前我读过一篇提到这些未来趋势的文章。我认为这同时也会增加失业率,除非他们能在别的方面增加就业机会。但是,谁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呢?

特科尔:我们回到工作本身的问题——工作和生活。你明白二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吗?

穆格:非常明白。

特科尔:工作和生活。

穆格:它们融为一体。

特科尔:所以时间对你来说,过得很快。

穆格:我想说,是的。毫无疑问,人们很有趣。当人们感谢你帮助他们时,你甚至不知道你如何帮过他们,这真的会让你打心底里高兴。我认为没有什么可以代替这种感觉。

特科尔:你对每天都充满期待吗?

穆格:是的,我期待每天的到来,因为我永远不知道第二天会发生什么,发现(未知)的过程总是很有趣。如果你不出去,坐在家里是永远不会发现的。

单位司机的个人工作总结 篇4

一、注重学习

在业务学习方面,认真学习物价知识,了解物价的业务,使自己能够成为名付其实的物价员工。不断的提高驾驶技术,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的驾驶水平和服务水平。

二、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纪律,团结同志

在我上班后,自己时时处处以热情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做到早上班,晚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出满勤,干满点。工作中服领导具体分工,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干好每一项工作。永远把安全第一做为工作中的座右铭。在每一次出车或下乡中时刻都在提醒自己,把好手中的方向盘,安全回家是关键。作为一名驾驶员,把安全第一放在第一位,这样不仅是对自己、家人、别人以及公司都是一个好的交待。

单位就是我的家,我能够自觉维护单位形象,不说有损单位形象的话,不做有损单位的事,能够和同志们和睦相处,搞好团结,集体荣誉大于个人的成绩,积极地参加集体活动,向老同志虚心请教,把在上一年学到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坚持下来。

公司司机工作计划 篇5

作为一名司机,在公司里,我虽然不负责公司的销售情况,但既然是公司的一名员工,公司的兴盛就与我密切相关。

,这个举国上下为之欢腾的奥运年,我公司同样也做出了喜人的成绩。在这一年来,在领导的指导带领以及全体员工的支持配合下,公司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个人也能服从工作安排,加强学习锻炼,认真履行职责,全方面提高和完善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领导交代的事能及时顺利地完成。虽然工作上经历了很多困难,但对我来说,每一次都是很好的锻炼,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处理问题时的方法比以前改进了许多,自己也慢慢成熟了许多。

总结这一年来的工作,我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立足本职工作,做好份内事。我坚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以身作则,以诚待人,爱岗敬业,讲奉献,正确认识了自身的工作和价值,正确处理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坚持甘于奉献,诚实敬业。在工作闲暇之时还能细心学习他人长处,改掉自己的不足,并虚心向领导和同事请教,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我本人性格沉稳,做事脚踏实地,喜欢默默无闻,在工作中也总是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纪律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尊重领导,团结同事,谦虚谨慎,不断提高自己,同时积极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

是新的一年,也是充满机会和挑战的一年,我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发扬吃苦耐劳和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为公司树立更好的形象。新一年新气象,工作中更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小到基层工作人员,大到领导阶层,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着蓬勃朝气,及时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和解决方法,积极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新的一年里,我对自己的要求会更加严格。实在一点,对于“在新的一年里准备挣多少钱”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能对公司做多大贡献,才能从公司得到一份相应的工资。如果只是一味地只求索取,不讲贡献,那么肯定会被社会淘汰掉。我计划在工作中继续发扬我的吃苦耐劳精神,主动找事干,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腿勤,同时加强学习,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当好领导的得力助手。

正确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才能真正使一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得心应手,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我有一个完美的家庭。家庭和睦使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的工作中,尤其是女儿出生后,我对工作的热情更加高涨,每天都充满了活力,工作也更有劲了。我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新的一年,我一定会更加热情地对待我的工作,同时我会以我特有的方式去温暖和关怀我的家人,让她们感受到家人的团结和一股凝聚力。我一定会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为我的工作而服务。

司机工作总结 篇6

试用期期间,在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其他同志的配合与帮助下,我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对照既定的工作计划和量化考核细则,积极主动,强化落实,顺利地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一.、爱岗敬业,干好本职工作

做为一名驾驶员,为领导和同志们服务,促进着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后勤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1、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保持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我首先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增强时间观念,服从领导,随叫随到,牺牲节假日,克服困难,圆满地完成任务,确保不因自己而影响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

2、恪守“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行车存车安全。为了保证车辆行驶中的安全,我严格遵守处里的《驾驶员管理制度》,不开快车,不酒后驾车,不私自出车等。当天不出车时,立即存放,下车后锁好车门,开启防盗报警等。认真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时刻提高警惕,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杜绝了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

3、爱车如己,注意保养,定期检查,及时维修。定期对汽车进行保养,保持车身光洁。每天下班收车后,把车辆彻底打扫一遍,保持卫生。严格按照保养日程表的项目,对车辆进行正规的定期检查和维修,以确保车辆在行驶中不出现故障,增强安全性。另外,我还认真学习汽车知识,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在行车中发现异

常,尽量找出故障并及时排除。

4、科学驾驶,节约油料。为了节约燃油,我注重科学驾驶。行车前搞清地形路线,少跑冤枉路,行车中做到不急加速,不急刹车,不强行超车。充分保证了行车的经济性。认真做好油耗统计。

二、认真学习黄金知识,空闲之余参加公司各种培训。做到学习开车两不误。

三、完成好酒店住客预约、登记。接待好每位客人,做到微笑而来满意而去。

四、脚踏实地,继续做好今后的各项工作

司机的工作计划 篇7

一、公交六路司机的“鸣笛”现象

由于公交司机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他们在一天里与人交流与外界交流的时间较少,工作强度大,责任重压力大,所以驾驶任务相当繁重。在所有的公交运输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司机不能与乘客攀谈,时刻保持警惕。驾驶员也需要社会互动,驾驶员之间更需要交流工作经验与释放心中的负面情绪,但是大多数时间他们都是在线路上,面对面的交流时间可以说少之又少,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驾驶员在线路上通过“鸣笛”来相互之间打招呼。

汽车鸣笛在我生活中是常常见到的现象,“鸣笛”声起到了警示的作用,它提醒前方的司机让路或者提醒周围司机自己的道路变换情况,有时也在警示行人让路,我们也会看到,如果一个熟人走过,司机也会鸣笛示意。然而,“鸣笛”在公交司机那里变成了一种语言。

(一)鸣笛现象的产生

我们不知道这种现象是从什么时候、何人开始的,也不知道是否全国的公交司机都有这样“鸣笛”打招呼的习惯。从网上了解到这样一则新闻:2012年的8月份,在吉林省白山市11路和14路公交车经过某小区时通过鸣笛来打招呼,影响了该小区居民的生活。通过这个事例来看,公交司机用“鸣笛”致意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这是在司机在日常驾驶中逐渐性成的一种习惯,就像我们见人打招呼说“你好”一样。而在铜川市乘坐公交六路车时,我们也会发现,过往的公交六路车驾驶员会和本车驾驶员通过按汽车喇叭进行问候。

(二)通过鸣笛来进行非语言交流

如果观察这种现象就会发现,在车辆来回过往的马路上留给两个司机进行问候的时间只有两三秒种,由于工作性质,他们无法通过手势、对话和表情进行交谈和问候。短短的相遇时的两三秒钟或许只够司机按一下“喇叭”,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允许司机相互打量,甚至看清楚对方是不是熟悉的那张面孔,因为只要足够熟悉,他们可以通过对方大致的轮廓来辨识身份,他们也可以通过车牌号来获取对方的信息——每个司机都有一个固定的车牌号,这是每个司机的隐性名片。通过车牌号就可以知道你是不是我熟悉的同事,我有没有必要和你“鸣笛问候”。这种鸣笛背后隐藏着一些暗语,因为只有两三秒的时间,这些暗语必定不会太复杂,也不会太长,而且这是双向互动,是一来一回、一问一答的过程,所以这种“鸣笛”必然不会包含太多的内容,因为如果足够熟悉的话,想要知道的其他信息可以通过车牌号来获取。

(三)鸣笛背后的对话

只要对公交系统有一点简单了解,就可以猜测鸣笛所表示的暗语,这些“鸣笛”代表的是一种问候,如第一个人的问候是:“xxx,你好!/xxx,下午班?/xxx,早班?/”那么回答人也不必做多余的回答:“xxx你好!/嗯,哦。”不管问的人问什么问题,回答者的回答一定是确定性的,这种鸣笛只代表着一种选项:“是。”试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有限的问题范围内,如果鸣笛还带着一种否定性的答案,那么这样的互动也是不成立的。如一方问:“xxx,早班?”对方回答:“不是。”这样的互动已经进行不下去了,问候者也无法继续提问,回答者也无法补充答案,因为两辆车早已擦肩而过。所以两声“鸣笛”包含了一问一答的所有内容。

但是这种互动并不是在所有驾驶员身上都会发生,这通常是两个熟悉的驾驶员间的交流。如果两个司机相互并不熟悉或者曾经发生过一些小摩擦的,那么这种问候的方式就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他们大多数时间在线路上不会像办公室里的职员要面对面地打交道。当然,不排除一些司机把这种“鸣笛”当作一种乐趣,在马路上除了驾驶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活动可以进行,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内,遇见一个同事按一下喇叭也可以当作活跃气氛。通常也会发现一些司机在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中一下喇叭也不会按,对面行驶来的车辆也没有一个司机对其“鸣笛”示意。我们可以推断这个司机是性格孤僻,或者不受欢迎,或者是新来的,等等,从这些推断中我们可以得到关于这个司机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信息。

二、符号互动论视角下的“鸣笛”交流

我们要得知他人行为的意义以及接下来自己的行动,就必须理解他人通过符号传达的意义。司机群体创造了一种类似语言的符号——选择鸣笛的行为来控制自己的活动,通过这种非语言的符号行为和群体内的成员进行互动。

(一)鸣笛是一种特殊的符号

在社会行为发展的早期,某些手势、姿势开始被当作特定的行动标志,这些手势、姿势渐渐具有了符号的意义,它对于发出者和接受者都是同一个意思。[3]在符号互动中人们彼此理解姿势,并在理解过程所获的意义基础上行动,[1]所以在“鸣笛”这个动作发出前,司机们已经知道了其所代表的全部意义,即使在他们心中所想的问题与答案出现了不一样的情况,只要他们想交流的内容在这个“鸣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范围内,他们不用通过言语就可以相互交流。

从社会学理论的角度来看,这种“鸣笛”互动是狭义的符号互动,它包含了符号互动论的三个条件:(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2)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3)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从两个公交司机的互动过程来看,在特定的驾驶情景中通过车牌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发生了短距离的接触,“鸣笛”就是具有意义的符号,并且双方都知道这种鸣笛所代表的意义,所以这种互动属于狭义的符号互动。

但是“鸣笛”在司机驾驶过程中是具有有限意义的,它并不包括司机想交流的全部内容,就像握手代表着问候、友好、尊敬、合作的意义,而握手的双方并不能单从握手这个动作知道对方中午吃了什么。也许在乘客,甚至司机本人看来,“鸣笛”无非就代表着司机间简单地打招呼,但是“鸣笛”这个动作对司机而言就相当于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的符号和语言,以及包含的约定俗成的日常沟通规则。根据布鲁默的观点,事物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解释的过程中随时加以修正,[3]在这个特定的情景中,鸣笛所代表的意义也是在变化的。根据情景的不同,每个司机会在既有的几个问答里面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或者最合时宜的一个,一旦司机自己确定这就是要交流或者沟通的问答,他就会认为对方也是这么认为的。托马斯定理告诉我们:“如果人们认定某种情境是真实的,那么这一种情境就具有真实的效果。”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真的相信某种现象存在,根据这一判断,他就会真的采取某种行动,就会造成某种客观效果。如,一个司机想要通过鸣笛表达“xxx,下午班”,但另一个司机心中的答案可能是“嗯,你好”,或者认为对方是在打趣的话,这种互动依然成立,因为在有效的信息范围内,两个司机心中会以他们各自认定的情景进行交流。

(二)司机的互动方式——个体间的非语言互动

司机在工作时间的互动属于个体间互动,从社会互动的维度来看,两个司机的情感关系是亲密的,因为工作的性质,他们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利益上的冲突。他们之间的互动是短暂的,利益关联小,情感投入较少,相互依赖性不强,属于表层互动,如果双方之间都相互了解属于老朋友之间的问候,那么“鸣笛”就属于深度互动。司机的主要工作是驾驶,这种工作性质限制了他们在车内情景之外的互动,局限于工作领域,然而互动频度较大。这与一般的互动形式有所不同,也是这种“鸣笛”互动的特别之处。

非言语沟通行为具有普遍性、情景性、民族性、社会性,非言语符号可以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沟通思想。在特定的场合非言语符号可以起到特定的作用,具有真实代替和强化的作用。[6]在普遍认同的规则下,司机通过“鸣笛”的非言语行为表达心中要表达的意思。很多人认为词汇和语法比各种表情动作更易于表达,非言语行为在社会互动中起辅助作用,“鸣笛”现象则说明了非语言行为在社会互动中可以单独发挥表达情感和意图的作用。

三、非言语互动对司机群体的重要影响

司机是一个特定群体,他们的“鸣笛”行为是非语言行为。他们是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中,这个工作情景是与其他互动情景不相同的,他们的语言交流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他们来说“鸣笛”具有符号意义,从心理上来说更是一种自我关爱。“鸣笛”的非语言行为有三种作用:

(一)增强情感,维持社会关系,代替语言符号

公交司机在车内的工作时间较长,与人交流很少,而“鸣笛”就是最重要的交流方式,虽然这种交流是短暂的。“鸣笛”这种非语言符号代替了语言符号,包含了语言要表达的内容,又满足了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使交流成为可能,维持了原有的同事间的关系。在公交线路上的特定情境中,非语言行为——鸣笛就有特定的意义,它能够稳定对方的情绪,改善对方不良的心理状态,增强对方信心,使交流氛围更和谐,使对方得到关心、体贴,更多一份理解与共鸣,满足了对方的心理需求,[7]使司机在他们的群体中找到了归属感和安全感。

(二)释放压力,对外宣泄,心理调适

作为公共服务行业,很多人对自己工作的描述是“微笑至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我们发现在全国各地都有乘客对公交司机打骂的现象发生,也会发现有司机为了一车人的生命安全忍住病痛将公交车停靠在安全的区域内,等等。其实公交司机压力大,休息时间少,身体负荷大,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重压之下,就有可能出现心理异常,行为偏差,或者可能导致抑郁症。[8]通过“鸣笛”进行同事之间的打招呼和交流,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驾驶的无聊程度,“鸣笛”对司机来说是一种适当的调节和宣泄,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使压力得以释放,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三)避免尴尬,减少摩擦

利益相同的人难免会发生或多或少的矛盾与冲突,即使打照面相对较少的司机也不例外,有时会因为班次而发生摩擦与口角。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便利条件选择自己愿意互动的对象,不认识或关系疏远的人可以不用打招呼,不用担心对方因此心生不满,也不用为此感到尴尬,因为“鸣笛”是一种选择性的行为,没有硬性规定,司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选择自己认为适合的时间和对象进行互动。

四、结论

在公交司机这个特定群体中,非语言行为的“鸣笛”对社会互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帮助司机群体交流情感、维持社会关系、释放心中的压力……在其他的特定群体中我们也能见到类似这样的现象,所以以非语言行为为方式的互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互动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我们必须对其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4]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徐晓梅.非语言沟通研究的进展[N].浙江社会科学,2002-07.

[3][5]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李建.浅析非语言在沟通中的重要作用[N].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9

[7]徐晓梅.非语言沟通研究的进展[N].浙江社会科学,2002-07.

司机的“情绪假” 篇8

俗话说,吃五谷的人谁敢保证自己会没有个病痛的时候?一年365天,说不准哪一天会情绪不好,司机也不例外。如果司机带着病痛或情绪不好上路,一不小心出了车祸,就会造成无辜的生命和财产受到损失。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少数情绪差、脾气坏的司机。有些司机,只要一上车,就开始骂骂咧咧,特别当遇到出租车抢道,路人、自行车乱闯红灯等状况时,一急就会气得骂人。有时候,这种焦虑情绪会引发冲突甚至暴力事件。

我认识一位驾驶员朋友,他开了30多年的大货车和公交车,从来没出过一点点事故。惊讶之余,我问他为什么能够做到这点,他笑着说:“开车要有好心态,不要带着坏情绪上路,这样就能够安全行车。”

再说,司机带着情绪开车,交警是无法监管的,有好心的乘客可能会提醒一下,但最终只有靠驾驶员自己掌控。众所周知,公路上每天来来往往的车辆很多,更应绷紧交通安全这根弦,交通安全决非儿戏。

司机朋友,千万别带着情绪开车出行,不然危险就向你招手了。除了你自己,还有很多无辜的乘客,你不能不认真对待!

上一篇:各类人员消防安全应知应会知识下一篇:网页设计 选修课结课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