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专项就业(共12篇)
国家专项就业 篇1
国家专项就业项目简介
1.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2008年,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团支部书记、副书记等职务,在村工作期限一般为2-3年。
2.教师特设岗位计划: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原人事部、中央编办下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联合启动实施“特岗计划”,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特岗教师聘期3年。
3.“三支一扶”计划:“三支一扶”是支教、支医、支农、扶贫的简称。2006年,中组部、人事部等八部门下发《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以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招募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服务期限一般为2-3年。招募对象主要为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4.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由共青团中央牵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从2003年开始,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
5.选调生:就是各级组织部门有计划的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的主要来源进行重点培养,从中挑选出优秀分子,逐级补充到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中去。这批毕业生简称“选调生”。
6.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入伍,这里的“高校毕业生”指中央部门和地方所属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和独立学院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应届毕业生。不包括往届毕业生及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类学生、各类非学历教育的学生。我军现役士兵按兵役性质分为义务兵役制士兵和志愿兵役制士兵。义务兵役制士兵称为义务兵,志愿兵役制士兵称为士官。士官属于士兵军衔序列,但不同于义务兵役制士兵,是士兵中的骨干。义务兵实行供给制,发给津贴,士官实行工资制和定期增资制度。
请毕业生密切关注网上信息、及时报名。
国家专项就业 篇2
本课题涉及大功率船用柴油机活塞, 其最大直径500mm, 最大长度750mm, 且结构复杂, 形状特殊。该类机床为国外技术封锁设备, 我国长期依靠进口。承接国家重大装备专项后, 朱更红董事长亲自挂帅, 召集谌国权、杨坚、谭铭志、宋建、韩平等一批骨干工程师, 攻坚克难, 终于成功开发了ECK2150A数控活塞变椭圆车床。该机床具有许多突出创新点:
1、采用卧式斜床身结构, 在Z轴上平行布置X1和X2轴, 其中X1轴上安装专用直线伺服刀架, 用于活塞外圆变椭圆加工;X2轴上安装八工位液压刀塔, 用于活塞环槽及顶面加工, 在一次装夹中完成活塞变椭圆型面、环槽及顶面精度加工, 保证了加工精度, 提高了加工效率;
2、开发专用于大直径变椭圆活塞加工的直线伺服电机和驱动器, 提高了直线伺服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增加了直线伺服系统的刚性。直线伺服电机达到如下性能指标:工作行程2mm、最大频响大于450Hz (-3d B) 、静刚度不低于100N/μm、重复定位精度不低于0.001mm、定位精度不低于0.002mm、加速度不低于98m/s2;
3、优化了一种适用于大直径变椭圆加工用的活塞曲面数据处理数学模型, 该数学模型处理的活塞范围大、处理数据量大, 并能对活塞型面超大数控量进行实时处理。
国家专项就业 篇3
本办法所称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以下简称就业见习基地),是指广西各级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批准设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
本办法所称就业见习补贴资金是指各级财政安排的用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的专项资金。
就業见习补贴的对象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参加就业见习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并具备以下条件:(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高校毕业生、区外全日制普通高校广西籍应届毕业生,及上述高校择业期内未就业的广西籍高校毕业生。(二)身体健康、遵纪守法、能够履行见习规定和各项纪律。
本办法所称高校应届毕业生择业期内未就业毕业生是指毕业之日起两年内暂未落实就业岗位毕业生。时间从毕业证上注明的发证时间算起。
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能够接纳一定规模见习生的企事业单位及各类开发园区,可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下简称人社部门)申请,经当地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评审通过,可认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
就业见习补贴标准:符合条件的就业见习高校毕业生每人每月享受650元就业见习生活补贴,就业见习基地单位不再享受就业见习培训补贴。
就业见习基地单位必须在就业见习人员报到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按照就业见习时间跨度,为就业见习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经费由就业见习基地单位承担,每人平均每月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经费不能少于15元。未给就业见习人员购买或未及时购买意外保险的,不给予就业见习补贴,就业见习人员生活补贴由就业见习基地单位承担。
就业见习补贴的发放。就业见习基地单位吸纳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的,由就业见习基地单位先行垫付见习人员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补助,就业见习基地单位可按规定向人社部门提出就业见习补贴申请。
国家专项计划 篇4
现将《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做好20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0〕1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贯彻意见,请严格执行。
(一)国家专项计划的实施区域为国家划定的我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名单详见附件)。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1)符合2020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二)我省地方专项计划的实施对象必须符合2020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我省的农村。
(三)高校专项计划的实施区域为国家划定的我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详见附件)。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基本条件:(1)符合2020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专项计划中的“农村”户籍地区划分标准参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有关标准和我省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办法由省招办另行通知。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2020年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的招生计划安排由教育部另文部署。
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录取批次安排在本科提前批结束后、本科一批开始之前;我省地方专项计划录取批次安排在本科一批结束后、本科二批开始之前。三个专项计划均执行本科一批分数线,具体投档和录取等工作由省招办具体安排。
(一)要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今年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招生机构、有关高校和普通高中学校要根据2020年高考时间安排和疫情防控工作有关要求,合理安排专项计划招生宣传、考试报名、招生录取等环节的工作时间,认真落实各环节工作防疫措施,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招生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专项计划招生工作安全平稳实施。
(二)要加强资格联审。实施专项计划的县(市)要在招委会领导下,建立由教育、公安等多部门联合审核、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的考生资格审查机制,完善资格审查流程和实施办法。县级考试招生机构要会同公安等部门,逐一审核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户籍情况,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籍管理单位要主动配合考试招生机构逐一审查报其学籍信息以及实际就读等情况,严防资格造假。对不符合计划实施区域、学籍、户籍条件者,坚决取消其考生资格;对伪造、变造、篡改、假冒户籍学籍等虚假个人信息和提供虚假申请材料者,在取消相应专项计划报名和录取资格的同时,取消其2020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招生机构和中学要积极配合高校开展考生资格复查。考生资格审查及认定具体办法由省招办具体通知。
(三)要强化责任。考生所在学校和实施区域县级考试招生机构共同负有考生资格的审查责任,省和省辖市招生机构负有复审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相关的统筹协调工作。要根据各自职责,指定专人负责考生资格审查和复查工作。要严肃工作纪律,严格责任追究,对弄虚作假造成不良影响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四)要公开信息。要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健全省、市、县、中学和高校多级公示制度,做好招生信息公开工作。加大招生宣传咨询,让考生和社会充分知晓相关政策、条件和要求,让更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 篇5
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示范推广”
项目
马铃薯是山西省高海拔冷凉地区主要粮食种植作物,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资源十分短缺的情况下,马铃薯生产为增加粮食产量发掘了新的增长点和有效途径。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依靠大同市新荣区科技交流服务中心为平台,挂靠成立了脱毒种薯推广示范科技服务中心,以山西省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为技术依托,聘请项目常年技术顾问,进行示范、推广和培训体系建设。把最新科技成果引入普及到马铃薯种植、加工生产的一系列体系流程中,有力的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引导该产业走上一条健康协调的发展轨道上来,成为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科技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
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简报 篇6
此次活动服务对象为:就业困难人员和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去产能职工及困难企业职工、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及农村低收入人口等重点帮扶对象。
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期间,各县(市、区)将结合春节期间“送温暖”等活动,下沉基层,面向服务对象开展走访慰问活动,重点了解困难群众生活和就业情况,对其中有就业需求的,全方位、多渠道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活动,及时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基础工作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通过建立帮扶台账和实名制数据库等方式,建立需求清单、帮扶清单,详细了解掌握重点服务对象基本信息和就业、失业情况,做到人员底数清、技能水平清、就业需求清、求职意向清,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联系辖区各类用人单位,广泛收集各类岗位信息,依托社区、乡村收集一批便民服务岗位,方便困难群众就近就业;动员经营业绩好、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开发对技能、学历、年龄不作特别要求的岗位,拓展困难群众就业渠道,确保就业困难群众尽快实现稳定就业。
对确实难以通过市场渠道实现就业的困难群众,有关部门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用以托底安置。对就业意愿不足的,重点开展政策宣讲和职业指导,帮助其增强信心;对有培训需求的`,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信息,推荐培训项目;对有就业条件的,对照需求清单、帮扶清单,积极提供适合岗位;对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的,落实各项就业援助政策。
国家专项就业 篇7
根据部署, 2009年, 国家质检总局的农资专项打假工作将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总体要求, 进一步加大力度, 确保取得实效。
《通知》要求, 各地质监部门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活动, 通过抓住春耕秋种农忙季节, 深入农村田间地头, 组织开展农资执法打假、质检服务、法制宣传“三下乡”活动。要以“一乡一村”集中使用量大的农资产品为重点, 组织“进千村、入千户、抽千样”检测活动, 发现不合格产品要追查源头, 依法查处;要组织开展现场咨询、现场受理举报投诉活动, 广泛收集假冒伪劣农资案件线索, 开展执法打假工作;要广泛宣传农资打假法律法规, 宣传质检部门有关政策和2009年农资打假工作安排, 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
国家专项就业 篇8
关键词:企业;专项经费;会计核算
随着国家对产业化发展的推动,支持企业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研发关键共性技术、提升我国高新技术持续创新能力,国家对国家支撑计划、863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同时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承担项目企业由于日常工作中对相关准则、制度的解读及项目财务核算经验的不足,造成对项目“单独核算”的要求把握不好,结合近几年项目从核算、审计到验收过程中与主管部门、中介机构的交流学习、不足整改,根据相关制度,对专项经费的会计核算、会计科目设置、经费支出原始凭证要求总结一下个人认为较为规范、清晰并得到相关中介机构、主管部门审计认可的国家专项经费的具体会计核算及具体要求。
一、收到企业项目课题预算书确定的专项经费时,在“递延收益”科目下将具体项目设置为核算项目,确认递延收益。
二、专项经费支出根据项目性质应该在哪个科目下核算就计入相应科目进行核算,如研究开发类项目,在“管理费用-研发费”科目下核算;将具体项目名称设置为核算项目,并根据预算将核算项目的内容分设为专项经费或自筹经费;根据预算内容参照相应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核算内容设置下一级科目。如:技术研发类项目用专项经费开支的设备费,科目设置为“管理费用-研发费-设备费”,核算项目为“××项目专项经费”;研发类项目用企业自筹经费列支的劳务费,科目设置为“管理费用-研发费-劳务费”,核算项目为“××项目自筹经费”。这样从核算项目来分别核算项目的专项经费和需企业配套的自筹经费,完整的体现项目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的开支情况,全面反映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
三、项目具体会计科目的使用和经费支出原始凭证的要求。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由于企业核算和管理的随意性、具体会计科目的使用不规范和经费支出原始凭证不完整,导致项目验收审计时,审计人员和财务专家认为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已经发生的经费支出没有充分依据支持而对支出不予认可,这样就会造已发生的实际支出不能被确认而成为项目经费结余,使企业蒙受不该发生的损失。
《國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是现在企业主要承担项目的具体经费管理办法,其专项经费开支范围基本相同。课题项目经费支出包括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具体核算内容及原始凭证要求为:
(1)设备费:指在项目研发过程中购置或试制的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设备费一般是不予调增的。专项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一般可由项目承担单位管理和使用,纳入企业固定资产统一管理使用,但国家有权调配用于相关科研开发。专项经费中对设备仪器有详细规定的按课题预算书执行。设备费的支出应提供相关采购合同、合法票据、设备清单、验收单、入库单、领用单等原始凭证。
(2)材料费:指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材料费的支出应提供相关采购合同、合法票据、消耗分摊计算表等原始凭证。
(3)测试化验加工费:指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测试化验加工费的支出应提供相关合同、合法票据、检验化验结果报告等相关原始凭证。
(4)燃料动力费:指项目研发过程中相关仪器、设备、专用装置、项目车辆等运行发生的水、电、气、燃料消耗的费用。支出时应提供相关合法票据、消耗分摊计算表等原始凭证。
(5)差旅费:指项目研发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考察、调研、学术交流、项目基地往返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等相关费用。差旅费标准执行课题预算书规定的标准,课题预算书未规定的,可按公司标准执行。以专项经费开支的差旅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支出时应提供相关合法票据。
(6)会议费:指项目研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协调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以专项经费开支的会议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支出时应提供会议通知、会议纪要、组织会议的合同、相关合法票据。会议数量、标准按课题预算书规定执行,课题预算书未规定的,可按公司标准执行。
(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指项目研发过程中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发生时应事先报项目组织单位或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按项目预算书规定的标准执行。以专项经费开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支出时应提供相关邀请函、审批意见及相关合法票据。
(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指项目研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费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支出时应提供相关合同、合法票据。专利维护费不能在专项经费中列支。
(9)专家咨询费:指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专项经费及项目课题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以专项经费开支的专家咨询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支付方式必须是通过会议形式或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支出时应提供相关合法票据或具体支付明细,并附专家名单、身份证复印件或身份证号、专家相应专业技术职称、电话号码、会议通知、会议纪要。专家咨询费的支出标准必须严格按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10)劳务费:指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支付给项目、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支付时应提供相关合法票据或具体支付明细并附人员身份证复印件或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工作量、支付标准等,支付标准必须严格按课题预算书的规定执行。以专项经费开支的劳务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
(11)管理费:指课题研发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房屋,日常水电气等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管理费按照课题专项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核定。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由项目承担单位管理和使用,已在专项经费支出项目中列支的上述管理性质支出不得在管理费中再列支。
上述费用除管理费外均属于项目直接费用,管理费属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因此,间接费用不得调整,按课题统一核定,在课题预算书中明确,并分别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
国家专项就业 篇9
第一条为加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退耕还林条例》、《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等有关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建设项目,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中的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含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和补植补造等项目。
第三条实施建设项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相结合;
(二)坚持国家支持与退耕农户自力更生相结合;
(三)坚持中央制定统一政策与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相结合。
第四条实施建设项目的目标是:
(一)加强林木后期管护,搞好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杜绝砍树复耕现象发生,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
(二)通过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生活困难和长远发展问题。
第五条建设项目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并组织实施,严格按规划编制计划,按计划编制方案,按方案编制设计,按设计组织施工和验收。以退耕还林工程县(市、区)为基本建设单位,以退耕还林村为基本单元,统筹落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各项措施。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六条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国函„2009‟93号)要求,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等部门组成部际联席会议,负责协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有关工作,研究解决建设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督促地方落实建设任务。
第七条在部际联席会议统一协调下,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建设项目任务计划的审查和综合平衡,会同财政、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下达建设任务计划;负责建设项目的综合协调,对生态移民建设项目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对各类建设项目进行稽察。
国土资源部参与基本口粮田和相关项目建设的指导、监督检查。
水利部负责基本口粮田建设中的坡耕地水土综合治理工程、坝地、沟滩地建设、退耕还林相关水利设施建设的指导、监督检查和水土保持专项工程验收。
农业部负责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农民工培训以及后续产业发展中农业建设项目的指导、监督检查。
国家林业局负责补植补造项目以及农村能源、后续产业发展中林业建设项目的指导、监督检查;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其他建设项目的指导、监督检查。
国家粮食局负责退耕地区粮食市场的监测和供应,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确保退耕农户口粮需要。
监察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分别依法对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察、审计和统计。
第八条建设项目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坚持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将目标、任务、资金和责任分解落实到县(市、区),并督促各县逐乡、逐村、逐户予以落实。
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确定一个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总协调工作,明确部门分工和责任,并将有关制度和部门分工情况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备案。
第三章计划管理
第九条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根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下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建议计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水利部等部门,并附送当年计划执行情况。
第十条纳入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建议计划的建设项目,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属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内的项目;
(二)自筹资金基本落实(包括劳务配套);
(三)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具备开工条件。
第十一条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按照国家下达的建设任务计划和专项资金预算,在两个月内分解落实本省(区、市)的建设任务,将专项资金预算下达到项目县,同时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水利部备案。
各地在分解下达国家投资计划时,要明确项目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工期,以及省、市、县等各级配套投资比例和数额。
第十二条建设任务计划一经下达,应当严格执行。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须报原审批部门审批,并确保不影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目标任务的完成。
第十三条建设项目应当按照类型编制实施方案、初步设计(作业设计)。初步设计(作业设计)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承担编制,图、文、表齐全,科学合理,各项建设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和退耕农户。
实施方案、初步设计(作业设计)等编制和审批程序,由省级人民政府或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部门具体制定,并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备案。
第四章建设管理
第十四条各省(区、市)应当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提供工作经费等保障条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各项制度。对较小项目难以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的,要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
第十五条实行建设项目公示制。项目实施前,县级有关部门要会同乡镇政府把项目名称、目标、任务、资金来源与建设内容和规模等,以村为单元向项目区退耕农户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十六条项目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初步设计(作业设计)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组织施工,不得擅自降低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
第十七条加强项目建设档案管理。有关项目建设的相关文件、实施方案、初步设计(作业设计)、招标投标资料、阶段性项目建设总结、检查验收资料、资金审批和审计报告、工程监理报告、技术资料、图片照片、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项目工程县要按整理成册,分类归档保存,专人负责。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十八条严格执行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财政部、原国务院西部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印发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严格资金支出管理,严禁弄虚作假骗取和截留挪用建设项目资金。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和地方应当支持配合。
第六章验收与管护
第十九条各省(区、市)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建设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建设项目检查验收分为自查验收和联合复查。自查验收由县级负责组织实施总协调的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实施。联合复查在自查验收的基础上,由省级负责组织实施总协调的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实施。
第二十条检查验收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项目任务和投资是否按计划完成;
(二)建设项目是否按规定组织实施;
(三)项目质量是否达到设计标准和要求;
(四)资金拨付、管理与使用是否符合财务制度,有无违规问题;
(五)项目管护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六)各项效益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七)项目档案、信息报送等管理措施是否落实。
各类建设项目具体检查验收办法由行业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应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确产权,落实项目运行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制定管护制度,建立档案,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建设项目所在乡镇和村组要落实后期管护制度。
第二十二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对各省(区、市)建设项目分别组织或联合组织监督检查。
国家林业局要对退耕还林省级复查结果进行核查,并将核查结果通报有关部门。
第二十三条各省(区、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检查验收、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依照《退耕还林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信息统计与效益监测
第二十四条各省(区、市)应当加强建设项目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完备的信息统计报送制度。建设项目信息由省级负责组织实施总协调的部门负责汇总报送。
各省(区、市)应当建立建设项目信息汇总审核制度,明确项目县报送信息的汇总审核要求,各省(区、市)汇总信息须经省级负责组织实施总协调的部门审核无误后上报。
第二十五条汇总报送的信息内容包括:
(一)上半年和建设项目完成情况;
(二)上半年和粮食补助生活费补助资金兑现情况;
(三)全年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总结,包括项目进展情况、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安排及建议等。
上半年信息于每年7月31日前、信息和全年总结于次年2月底前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各部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上报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汇总分析情况及时提供给部际联席会议。
第二十六条建设项目实行效益监测。效益监测分为工程区生态、经济社会发展、退耕农户生活三类。
生态环境监测,主要监测退耕还林地区退耕还林以来工程区植被盖度、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状、水土流失状况、河川径流量、含沙量、降雨量变化、大风(沙尘)天数变化等连续动态变化信息。
经济社会发展监测,主要监测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掌握退耕还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退耕农户生活监测,主要了解退耕农户收入、口粮保障、能源消费的信息,掌握退耕农户长远生计解决情况。
第二十七条生态监测依托现有的监测技术力量和队伍。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具体负责监测技术指标及方案的制定、监测的技术指导和监测结果汇总;各省(区、市)林业部门会同国土资源、水利、农业部门在国家统一指标和方案下负责本省(区、市)监测的技术指导和监测结果汇总。
经济社会发展和退耕农户生活监测由国家统计局监测网负责。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备案。
春风行动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总结 篇10
春风行动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对城镇失业人员、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人员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服务,改善民工就业服务环境,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2014年”春风行动”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决定自2014年1月至3月,在全区开展2014年”春风行动”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我区经过精心组织和认真实施,专项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有关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春风行动”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是
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重要举措,更是人社部门新一年的重点工作,为了开好局、起好步,以系列就业活动为引领,全面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以积极的就业措施来稳定当前就业形势。经过区、街道、社区的共同努力,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使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受到社会和广大群众欢迎。截止2014年3月26日,活动期间共举办专场招聘会40场,其中:大型专场招聘会31场,”送岗位进社区”专场招聘会9场,组织用人单位731家,提供就业岗位24536个,涉及机械、电子、服装纺织、餐饮服务、物业管理等多个行业,达成就业意向9742人,发放”春风卡”等宣传资料21000份。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制度
为确保系列活动达到预期目的,促进各类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尤其是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就业服务,我局
迅速行动,春节前就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实施办法。区政府高度重视此次活动,下发了《关于印发2014年”春风行动”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方案的通知》[**政办发〔2014〕19号],提出了明确要求,制定了具体方案。成立区”春风行动”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各街道、园区相应成立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牵头,各劳动保障所、园区精心组织,明确工作责任和任务,对活动进行统筹安排、统一部署,将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工作人员。区、街道、园区、社区在活动中上下联动,组织到位、措施有力,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保证活动取得了实效。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宣传海报、移动传媒、广播电视、移动通讯、就业服务网站、微博等多种媒体,宣传”春风行动”专项活动的服务主题与服务内容,开展针对性强、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宣传,在各街道悬挂活动的主题横幅,并在所
有社区张贴活动公告,大力营造系列活动的社会氛围,及时帮助求职者了解政策,掌握就业信息,求职方式,维权手段等内容。进一步加强了与新闻媒体的协调配合,精心策划宣传方案,认真组织报道。**新闻、**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本次”春风行动”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情况给予了系列报道。
(三)形式多样,重在实效
一是开展就业困难人员摸底调查,举办就业困难人员专场招聘。在对辖区内失业人员家庭通过入户调查,掌握辖区就业困难人员的数量和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于2011年12月12日至2014年1月10日,以”送岗位、促就业、我们真情相助”为主题,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对辖区内失业人员家庭通过入户调查,掌握辖区就业困难人员的数量和具体情况,由区人力资源市场组织专场招聘会,对特困家庭,弱势群体采取”一对一,一帮一”的就业援助制度,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就业信
息服务,履行免费、及时服务承诺和针对性专门服务措施,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组织就业困难人员专场招聘会3场,援助各类就业困难人员112人就业。
二是以”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帮您实现就业”为主题,统一部署,开展春风行动活动。从2014年1月29日开始,区人力资源市场和10个街道分别组织大型专场招聘会。设立”民工就业服务窗口”,并提供免费政策信息咨询和职业介绍、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就业培训、权益维护等劳动保障政策咨询。免费为进城务工农民发放相关宣传资料,提供求职就业、举报维权等服务须知和信息指南,并推荐其参加有组织的职业培训和劳务输出活动。向社会推荐一批服务比较规范、群众比较满意的公共和民办职业中介机构,引导进城务工和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人员到合法职业中介机构求职。打击违规职介行为和”黑中介”,取缔未取得职业介绍行政许可、非法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组织,为求职者和用人
单位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三是积极开展创业服务活动。结合我区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创业特点,在各街道劳动保障所设立创业服务窗口,在各街道举办的大型专场招聘会场设立创业服务咨询台,积极开展”创业项目推荐”、”创业培训指导”等各类针对性服务活动,发放创业宣传资料,积极宣传我区的创业优惠政策。
四是组织开展送岗位进社区活动。为推动社区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组织有条件的街道,有针对性的选择就业岗位,将就业岗位送到了失业人员的家门口,为广大求职者提供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就业机会,让失业人员在自家门口就能找工作,为失业人员提供便利的就业条件,街道结合就业困难群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培训,强化服务和指导。
五是开展企业缺工调查。经过第一阶段系列活动的开展,企业用工情况得到部分缓解,有针对性的开展企业缺工
调查,搜集缺工信息,充分发挥社会中介作用,会同民营职业介绍机构共同组织劳动力为企业输送用工。帮助企业联系外省市人社部门,协助企业外出招聘,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企业缓解用工难。
六是做好系列活动的总结工作。认真总结系列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完善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三、”春风行动”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企业主动性用工、提前用工。()相对往年,今年我区企业普通提高用工积极性,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各类招聘活动,部分企业在年前就开始提前招工,提高福利待遇,为企业储备用工。
二是企业岗位明显增加。今年随着部分企业扩大生产,部分新投产企业开工,企业订单量增加,用工需求明显。目前以加工制造业、服装纺织业和电子加工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缺工为主。电子加工企业的一线操作工和服装行业缝纫工缺工明显,求职者普遍认为
工作辛苦,待遇不高。此类企业虽然普通提高待遇,但待遇与务工人员尤其是”新一代”务工人员的期望值相差较大。
三是希望创业的农民工增加。”春风行动”期间开展的创业宣传活动中,吸引了大批农民。他们对创业政策,创业培训非常感兴趣,很多人前来咨询、洽谈,其中不少是多年在外务工,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资金的返乡人员。
国家专项就业 篇11
就业困难人员是指: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就业促进办法》(自治区政府令第4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我区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09〕3号)有关规定的人员。
本办法所称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是指各级财政安排的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的专项资金。
公益性岗位补贴对象和补贴标准:对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单位,按其实际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人数给予一定额度的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具体标准由各市财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下简称人社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确定。
公益性岗位补贴的期限:公益性岗位补贴期限与劳动合同期限一致,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时年龄为准)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公益性岗位补贴期限应连续计算,不得分时段享受。
国家专项就业 篇12
2008年 , 国家启动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以下简称重大专项),作为我国“十一五”以来最重要的科技工程,重大专项在财政部、 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等主管部委的组织领导下, 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完成了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对我国科技整体水平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大专项较我国以往的科技工程相比,特别强调科技成果的产、学、研、用相结合,在实施中联合了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等多种类型的承担主体,具有实施周期长、管理资金大、 参与单位多、项目链条长、涉及政策多等显著特点。 财政部、 科技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制定的《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是针对重大专项财务管理的核心规范性文件,围绕“专款专用”这一管理核心,提出了“单独核算”和“特设账户”等重要管控手段。
除此之外,国家对重大专项实行了牵头单位责任制的管理模式,重大专项的执行管理和财务管理都由牵头承担单位组织和负责,专项自上而下分为项目、课题和任务等多层级结构(部分专项层级结构名称有所不同),在专项层级管理链条中, 上级承担单位应对下级承担单位的财务管理负责,而最高层级的牵头承担单位要对专项所辖的项目、课题及任务 (部分专项称为子课题 )的财务管理负总责 。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在开展科研任务过程中,重大专项层级管理的上级单位不能只关注自身承担的项目、课题和任务,应按照重大专项的层级管理关系,组织、指导和监督所辖下级承担单位的执行管理和财务管理,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应跨越机构体系,负责项目(或课题、任务)整体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金管理和核算及报告等事项;而层级管理的下级承担单位对其所承担项目、课题、任务的执行管理和财务管理,必须接受上级承担单位的管理、指导和监督。 牵头单位责任制在科技项目的执行管理和财务管理上实现了创新, 厘清了管理链条、明确了权利、责任和义务,避免了由于权责不清而造成的管理乱象:
(一)明确了主体责任,解决了监管无法落地的难题
重大专项明确了科研项目执行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责任主体,赋予了上级承担单位日常监管权限,加强了事前和事中的管控,发挥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
(二)改变了科研承担单位重预算、轻管理的不利局面
按照以往做法,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往往将大量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科技项目的立项和预算编制上,在执行中却疏于管理,具体表现为要钱困难、花钱随意。
(三)避免了执行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相互分离
重大专项充分融合了执行和财务的管理目标,强调由项目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共同推进项目并形成统一意见, 避免了职能的相互分离,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推进。
二、重大专项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重大专项财务管理的起点和重点,国家在重大专项预算的编制方式、口径和科目设置等方面实行一套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体系,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是重大专项预算编制程序基本参照政府预算的“两上两下”方式,在经过两次申报和审核之后最终确定预算的具体内容。 这种编制方式确保了预算编制和审批意见的统一,也实现了国家财政实力、政策扶持力度与项目实际情况等关键要素的协调一致,并为预算的可执行性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根据与科研工作的关联性,按支出性质区分费用要素,明确重大专项的预算口径。 考虑科研工作的特殊性,特别是基础性研究所具有公益性、经济效益不强等特征,在一般科研机构中,科研项目成本除发生采购等直接性费用支出以外,还包括科技研发人员的人工成本,由于科技研发人员人工成本实际为固定成本,与科研项目的相关性较小,通常情况下,无论是否开展科研项目,单位均需要支付科技研发人员的人工成本(至少是基本工资)。 重大专项在预算口径的设计上体现了政策的侧重和导向,按照非完全成本的方式设置预算,特别明确重大专项预算不包括在职科研人员的基本工资等与科研项目相关性较小的支出。
三是重大专项预算的科目设置严格界定了预算内容,更加符合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避免了相似和混淆,在管理的方式和标准上实现了统一。 剔除了“不可预见费”等调整性科目 ,杜绝了虚 增科研项 目预算而 形成的 “蓄水池 ”和 “调节阀”,同时,为保证预算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增加了“间接费用”等特殊科目。
四是围绕保持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这一管控目标,在预算编制方式、口径和科目设置等具体内容都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为执行“刚性”预算打好了基础;同时,为兼顾执行情况、 外部经济和技术环境变更等影响预算执行的重要因素, 实行较为科学、灵活和规范的预算调整机制,双管齐下,保证了项目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一)预算审核
重大专项预算应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进行编制,对涉及的收支都要经过科学合理的测算并经过充分论证,在预算审核过程中,还应针对各项预算数据提供详实和充分依据,证实其合理性。
需要强调的是:在预算审核中,国家主管部门特别关注科研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浪费严重、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从严审核和把握设备购置等预算支出,鼓励根据任务需要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或租赁使用设备。 核减专用设备、 材料费、测试化验费、软件购置等预算后,科研承担单位可能无法按预算完成购买, 势必需要通过其他资金渠道解决,将无法回避两个资金渠道的局面,针对以上情形,科研承担单位原则上应严格按照批复完成预算支出,关于“同一支出项目一般不得同时编列不同渠道的资金”只是对预算编制的原则性规定,非禁止性事项,科研承担单位应按照从属关系,从保证科研工作开展的角度出发, 确因市场等因素无法执行的,应在杜绝浪费的前提下,通过其他资金渠道弥补解决。
(二)预算调整
1. 调整类型 。 在完成预算审核后 ,财政部将按照程序正式下达重大专项预算批复,由于预算批复是完整预算内容的提炼和简化,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不能独立使用,应视为对重大专项预算所有内容的批复确认, 包括预算中确定的供应商、商品种类、型号、单价、数量和总价等一系列内容,并不能简单看作是对科目或项目小计和合计的确认。 因此,在重大专项预算执行过程中,包括对供应商、商品种类、型号、单价、 数量和总价等的预算原有事项的调整原则上均应作为预算调整,比较典型的情形是:
一是商品以及商品价格变动。 由于项目预算周期较长, 预算设备、材料费、软件等出现价格上涨、型号停产、更新升级等变动,无法按照预算确定的型号和价格执行,安排购置功能相同的其他型号设备来代替原预算设备,造成的性价变动。
二是合作单位和供应商变动。 由于技术路线调整、生产加工能力和市场变动等因素,造成的预算中的项目(课题)合作以及加工、测试、制造和销售单位不能继续接受业务发生变更。
三是人员变动。 由于项目研究周期长,临时聘用人员发生变化,造成的人员变动,无法满足与原预算基础信息表的对应关系。
2. 调整方式 。 一般情况下 ,科研承担单位应在不突破各项预算的前提下,执行项目的各项支出,完成研究目标,保证预算“刚性”。 根据《关于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预算调整规定的补充通知》,如果必须进行预算调整,应从重要性水平出发,区分调整性质,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措施:
(1) 涉及间接费用 、 设备费 、 基本建设 费预算以 及项目 (课题 )合作单位变更的 ,由牵头组织单位按规定程序报财政部核批,其中设备用途和数量不变,因市场价格变化等导致预算调减的,报牵头组织单位备案;项目(课题)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加或减少项目(课题)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由牵头组织单位审批,报财政部备案。
(2)相对经常发生的材料费 、测试化验加工费 、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 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其他费用预算如需调整,由项目(课题)组提出申请,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审批,报牵头组织单位备案,并由牵头组织单位在财务验收时予以确认,其中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不得调增。
(3) 对于合作单位和供应商变动的情形 , 科研承担单位应严格区分合作单位和供应商的性质,参与加工、测试和制造单位在重大专项预算中明确为科研合作单位,其取得的课题(或任务)科研费用由上级承担单位拨付,如果发生变更应作为重大调整,由牵头单位按规定程序报财政部核批;向重大专项提供加工、测试和制造服务的单位,其费用由科研承担单位支付,由于市场等原因造成无法履行的加工、制造、测试、化验等服务,科研承担单位参照变更服务供应商进行管理,报牵头组织单位备案,由牵头组织单位在财务验收时予以确认。
(4) 科研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预算控制人员费用 , 在不调增劳务费的前提下,临时聘用人员发生变更,由于支付的劳动报酬和工作时间具有同质性, 不作为预算调整事项,只需在决算中做出说明。
3. 调整幅度 。 根据 《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国科发财字〔2005〕462号),对符合要求的差旅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等经费间调整做出了具体规定:单项比例不超过10%(含10%)的 ,实施单位应提交经费变更报告 ,详细说明调整的理由、金额等情况,报牵头组织单位备案。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规定并未明确预算的调整频率和次数,如果不对预算调整频率和次数进行限制,频繁进行预算调整,预算执行将失去控制。 在重大专项具体执行中,10%的调整额度是预算和决算数差异数的比值,在财务验收和决算时一次性确认。
三、重大专项财务列支
(一)列支标准差异
重大专项执行过程中,经费项目中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均按照国家机关相关标准执行,由于国家机关相关标准是在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基础上形成的,列支具有严肃性, 并涉及到制定、审核和检查等一系列问题,科研承担单位一般不得随意提高和扩大。 但考虑到企业不可能使用定点住宿等优惠资源, 以及国际合作项目中方人员在国外工作时间长、消费水平差异大,且科研工作开展的差旅和出国行为与一般政府性的差旅和出国性质存在不同,重大专项科研承担企业参照国家机关标准执行预算存在一定困难,科研承担企业进行科研工作产生的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在勤俭节约的基础上,按照企业内部标准执行,其原有预算不足部分可由企业配套资金列支,并按照企业内部规定规范报销。
(二)间接费用
作为重大专项财务管理的重要亮点,重大专项预算设立了间接费用科目,《暂行办法》规定科研承担单位为项目(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用于科研人员激励的相关支出等可以在间接费用中列支。
1. 列支科研人员奖励。 间接费用中明确可以在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费和基本建设费后不超过5%的范围内奖励科研人员,该政策将对科研工作发挥重要激励作用,但在重大专项执行过程中,由于科研承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和机构受限于绩效考核工资制度, 职工的薪金均在工资总额的控制之下,间接费用奖励虽然解决了政策依据和资金来源,但最重要的工资总额并没有带帽下达,造成了以上成为“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的优惠政策,并未广泛执行。
科研承担企业应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按照企业人员工资考核的相关规定,在对科研人员进行考核的基础上,制定奖励分配方案;与此同时,科技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和人事劳资部门应共同协调配套的工资指标,在预算规定的范围内,追加工资总额,带帽下达用于科技科人员奖励支出,并在应付职工薪酬中规范列支,保证奖励政策顺利实施。
2. 列支水、电、气、暖以及设备、房屋折旧。 间接费用应该参照会计的费用分摊原则,根据业务量、工作量、产量以及使用时间等基数,对重大专项与科研承担单位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一并产生水、电、气、暖等费用确定分摊政策,并保持公允性和一贯性。
(三)内、外部结算
重大专项经常面临向内外部项目合作单位支付或拨付资金的情形,一般情况下发生的商品和服务购买,科研承担单位在完成购买后,支付相关款项并取得商品和服务提供者的发票等法定票据;但科研承担单位还存在向相关单位拨付财政资金的情形,相关单位应对这种情形做好甄别,杜绝以拨代支情况的发生:
1. 按照重大专项管理级次由上级承担单位向所辖下级承担单位拨付科研资金,虽然项目、课题和任务单位均可能为企业性质, 但拨付的科研资金并不能认定为商业往来资金,应属于非税业务拨款处理(虽然作为企业较少涉及拨款业务),下级承担企业无须提供发票等完税证明,可使用“资金往来收据”、“财政收款收据”、“内部结算单”等票据。 与此同时, 拨出款项的上级承担企业通过往来款项进行核算,而收到资金拨款的下级承担企业则要通过递延收益进行核算。
2. 根据民口重大专项管理要求 ,测试化验加工费可以支付给科研承担单位内部的独立经济核算单位。 所谓独立经济核算单位,是指在科研承担单位统一会计制度下实行内部独立经济核算、计算盈亏的单位,独立经济核算单位之间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应当按照单位内部管理方式规范进行,无须开具纳税发票。
四、重大专项财政资金管理
(一)资金下拨
根据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方式,科研承担单位应在财政监控之下设立财政特设账户规范使用财政资金,但不经区分不限级次开立财政特设账户,必将产生十分庞大的特设账户体系,导致相互拨付资金错综复杂。 在此情况之下,任何组织和体系都将没有能力履行管理职能,重大专项的财务和执行管理都将受制于管理链条和工作量,产生紊乱、失调。 为满足财政监管要求,应在统一、集中、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回避支付单位分散支付的风险,如果项目(上级承担)单位和课题(下级承担)单位为同一系统单位,原则上应在项目层面设立财政特设账户,课题单位对外支付参照以下方案处理:一是按照规范流程委托项目单位由财政特设账户对外付款,相关经济交易由课题单位负责; 二是委托付款存在实际困难的,由课题单位编制用款计划上报项目单位,项目单位按用款计划逐笔拨入下级单位账户,随即对外进行支付,课题单位账户原则不留余额。
(二)外币业务
部分项目需要境外单位参与研究,由于境外单位无法接收人民币拨款,科研承担单位进行外币支付业务时,应按照国家相关外汇监管制度,办理换汇和支付手续、逐笔支付,为保证财政的有效监控,不得将财政资金不加以区分,一次性拨付境外。
(三)利息收入
由于财政特设账户在银行账户体系中作为结算账户进行管理,商业银行将按季对特设账户进行计息。 财政特设账户产生的利息应作为项目资金收入,对于核算多个项目的特设账户,科研承担单位应按照各项目资金余额的计息积数进行有效分配,分别计入各项目的利息收入。 同时,可按照实际情况用于项目支出,如造成某项支出超过预算,还需进行预算调整。
(四)财政资金垫付与归垫
伴随着财政特设账户的开设,财政资金的垫付与归垫问题也随之产生。 财政部门十分关注财政资金的垫付与归垫问题,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垫付和归垫有关事项管理的通知》(财办库〔2010〕308号)对其进行规范。 需要明确的是:
1. 垫付是指确因所承担的项目 (课题 )执行需要 ,在财政专项资金下达到财政特设账户之前,通过本单位实有资金账户进行资金垫付的行为;
2. 归垫是指发生垫付行为直至专项财政资金下达到财政特设账户后,通过财政特设账户向本单位实有资金账户归还资金的行为,垫付是归垫行为的前提;
3. 垫付和归垫行为只与开设财政特设账户的承担单位相关, 未开设财政特设账户的下级承担单位不涉及此类事项;
4. 垫付和归垫行为均必须事前申报 ,经财政部门批复同意之后才能够实施;如未经申报,承担单位自行垫付和归垫, 即便存在客观理由,垫付和归垫也属于违规行为;
5. 在实际操作中 ,承担单位应尽量回避垫付和归垫行为的发生,严格按照预算进度,及时申请财政专项资金到位后进行对外支付; 对于共同承担无法单独直接对外的支出,如在间接费用分摊的管理费、折旧等,则必须按照垫付和归垫程序进行管理。
五、重大专项财务核算
(一)单独核算体系
《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 明确重大专项必须实行单独核算。 按照其管理要求,单独核算并非另行建立账套进行核算, 也不是通过管理台账实现备查和记录,在会计实务中应该是在单位的核算系统中通过专用科目和特别标记,对资金(或业务)的收入和支出进行记录和明确,使之与单位其他经营管理业务区分开来,一般情况下,承担企业应考虑在资本化研发支出、费用化研发支出、专项应付款、 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之下设立专用科目。
(二)财政核算和企业核算差异
财政预算涉及科目分类与实际财务决算科目存在口径不一致,重大专项预算是基于财政预算会计体系的一套专项预算, 其预算科目的设置主要借鉴了预算会计的科目体系。 与企业会计在科目核算范围、确认时间以及会计核算方法上均存在着固有差异,科研承担单位特别是企业应针对以上问题,实现财政预算与企业核算之间的对接,制定专门的核算政策,严格对应关系,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国家专项就业】推荐阅读:
国家重大专项0412-17
国家技术改造专项07-25
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有什么区别12-22
国家专项科研项目管理11-20
四川省国家专项计划01-06
国家“专项计划”招生推荐信09-09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