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词语的翻译

2024-08-09

动物词语的翻译(精选12篇)

动物词语的翻译 篇1

英汉动物词语的文化意义对比分析与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是语言最活跃的成分.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的内涵意义的异同进行分析和比较,揭示了在两种语言种动物词汇的`内涵意义的非完全对应性.

作 者:张卫萍 ZHANG Wei-ping 作者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广东,顺德,528333刊 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UNDE POLYTECHNIC年,卷(期):4(2)分类号:G05关键词:动物词 内涵意义 翻译

动物词语的翻译 篇2

红色, 在英语和汉语里, 都有表示喜庆和欢乐的意思。在英语中red letter day (节日) , The Red Room美国白宫内的红屋, red light红灯。但是, 英语中red的引申义意思, 它的汉译不与“红”对应, 如, red tape官僚作风, red ruin火灾, 大怒see red, 负债be in the red, 重要的日子red-letter day, 当场发现某人正做坏事catch sb.red-handed。但在汉语中“红”是褒义色彩最强的一个词语, 红色传统上表示喜庆, 红色red有时可以完全对应, 如:红地毯red carpet, 红旗red flag, 但是有些“红”词不能直接译为red.如:开门红get off to a good start, 满堂红success in every filed, 红榜honor roll, 红豆love pea, 这些词语中的“红”, 已经失去了“红色”的指称意义了, 只剩下了语用意义。

黑色, 在英汉两种语言里都有坏人坏事的意思。如, black market黑市, black list黑名单, black-hearted黑心肠。在英语中black有“深色, 暗色, 阴郁, 怒气冲冲, 丢脸, 不吉利”等引申义, 如, black day凶日, black dog不开心, a black look怒视, black sheep害群之马, black coffee黑咖啡等。在汉语中“黑”带有反动的色彩, 但是这些表示“黑”的词, 英译时都和black无关, 如黑手evil backstage manipulator, 黑帮reactionary gang, 黑交易shady deal。

白色, 在英语中, 白色象征纯洁和美好。洁白的婚纱white dress, 以示爱情的纯真无瑕。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幸福的日子, a white lie无恶意的谎言, white coffee加牛奶的咖啡, white list白名单, white room最清洁的房屋, white wedding吉祥的婚礼, white man正直高尚的人。但是, 在中国人眼中, 白色却是不吉利的颜色。在汉语中, 白色在汉文化中, “白”为“孝”色, , 其中“白喜事”。但该词若译为“a white happy event”。则不能为英美等西方人所理解, 所以翻译时必须译出指称意义“funeral of an old man”。同样, “白钱”应译为“paper money for the dead”。中国传统京剧中的“白脸”象征奸邪、阴险等, 一般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译成“white face painting in the Peking opera.etc.traditionally for the villain”。汉语中的“白”已与修饰语构成一个整体, 其意义更不能按字面, 如:白痴the foolish person, 白开水plain boiled water, 白字wrongly written or mispronounced characters, 白眼contempt, 白卷blank examination paper, 白吃to eat without payment, 白丁very common people。

黄色,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在英语中, “yellow”的引申意义为“卑鄙, 胆怯, 嫉妒, 猜疑”等, 有些和“yellow”构成的短语和“黄”是没有关系的, 如:yellow look尖酸多疑, a yellow dog卑鄙的人, a yellow livered胆小鬼, Yellow Book黄皮书, yellow boy金币。在中国, 黄色被认为是阳光和大地之色。因此在汉文化里是帝王之色, 官阶之色, 有崇高, 尊严等的含义。词语黄袍emperor's robe, 黄榜emperor's document等在翻译时没有译出黄来, 因为它已失去了该颜色词的指称意义, 汉语中黄色一词有时象征低级趣味、色情庸俗、下流猥亵的意思, 能够表示汉语中这些意思的词汇应该是:pornographic色情的、vulgar庸俗下流的、obscene猥亵的等。然而, 英语中却用另一个颜色词blue却常用来表示汉语中这类意思。

绿色, 英语的“green”还可以表示“嫉妒”、“眼红”, 如green eyed monster嫉妒, 如果译成“red-eyed”, 那就是错的离谱了。在英语中绿色还用来表示没有经验、知识浅薄等意思, 如:green hand新手, as green as grass无生活经验的, 农业革命green revolution, in the green tree处于佳境等。绿色在汉语中, 绿色在汉语中还可以表示希望和生机。绿色消费green consumerism、绿色食品green food、暖房green house。

蓝色, 在汉语中的引申意义较少, 而在英语中blue是一个含义十分丰富的颜色词。在翻译同这一颜色有关的表达时, 我们应该注意其中的特别含义。英语的blue常用来喻指人的“情绪低落”、“沮丧的心情”、“忧愁, 苦闷”, blue在英语中有时用来指“黄色的”、“下流的”意思, 如:She looks blue today她今天显得闷闷不乐, blue video黄色录像, a blue Monday倒霉的星期一, blue talk下流的言论, blue jokes下流的玩笑, blue films黄色电影等。有时blue又有社会地位高、出身名门的意义, 在美国英语中blue book (蓝皮书) 是刊载知名人士、尤其是政府高级官员的名字的书。此外, blue在英语中与其它词汇搭配, 还有另外的含义, 如:blue one's money乱用钱, blue bottle可恶的大苍蝇, out of blue意想不到, once in a blue千载难逢。

因为在英汉两种文化之间有其共性和特性, 必然产生中英两种语言在语用意义上的相同与相异。因而在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的理解与翻译时, 既要理解语言本身的意义, 更要理解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 才能准确无误地译出颜色词, 从而促进跨文化的交际。

参考文献

[1]刘宓庆.汉英对比与翻译[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2.

[2]胡文中.跨文化交际面面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4]郑声淘.翻泽与文化交流[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4.

[5]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6]梁实秋.远东汉英大词典[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5.

[7]危东亚.汉英大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动物词语的翻译 篇3

【关键词】动物隐喻词语 隐喻认知 动物商标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09-0022-03

引言

西方社会对隐喻的探究源远流长,经历了修辞学研究、语义学研究和多科学研究等三个时期。尤其20世纪70年代以来,隐喻成为哲学、符号学、认知心理学、语用学、语义学阐释学等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造就了一个“隐喻的时代”(李国南 2001:41)。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视作一种语言现象,视作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语言装饰的手段。而当代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不仅仅属于纯语言范畴,而应属于更广的思维和认知的范畴。换言之,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认知和概念化方式(Ungerer & Schmid, 1996: 118-122; 蓝纯,1999:7)。由此可见,隐喻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是人类赖以形成、组织和表达概念的基础与手段。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隐喻的本质是指借它类事物理解和体验该类事物”(Lakoff & Johnson, 1980:5)。这里所说的“它类事物”指的是人类所熟悉的领域,即隐喻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而“该类事物”则是指人类所陌生的领域,即隐喻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隐喻的形成是从始源域向目标域之间的投射,即人类通过熟悉的概念来理解另一个不熟悉的领域。动物作为人类十分熟悉的事物之一,是人类实现隐喻化的一种重要的始源域,对人类的思维和认知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常用动物词汇喻指周边的人和事。本文拟通过对英汉动物词语的隐喻认知的分析,进一步讨论包含动物隐喻的商标的翻译。

1 英汉动物词语的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英语及汉语中都不乏用动物来构成隐喻的现象。由于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过程大致相同,并且享有共同的世界知识和社会经验,进而对动物的感知和认知也有相似之处。但是受到英汉两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风俗习惯、社会地理环境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两种语言中关于动物的隐喻表达方式亦存在着许多个性和差异。

1.1 语义重合:英汉动物词隐喻认知的对应性

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的隐喻有些是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也就是说,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全部或部分重合。例如:英语单词“pig”(猪)喻义“贪婪的”、“肮脏的人”;“ass”(驴)指代“笨蛋”、“傻瓜”;以“wolf”(狼)比喻“残忍凶狠的人”等,汉语喻义也基本对应。特别是以“fox”(狐狸)喻义“狡猾的人”,英语和汉语中有着惊人的一致。例如: Be on your guard! He's a sly old fox. 提高警惕,他是一个狡猾的老狐狸。

1.2 语义碰撞:英汉动物词隐喻认知的非对应性

所谓语言碰撞时指一种语言中的某个动物词语能够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对应词,这对词虽然字面意思完全相同,但其联想意义却不完全相同甚至相反。(王璐:2005:111)非对应的动物隐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2.1 喻义对应,喻体不对应

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用不同喻体表达相同含义的现象。例如:英语中用“as timid as a hare”形容一个人胆子小,汉语里则用胆小如鼠来比喻。类似的例子还有“as strong as a horse”(健壮如牛),“a cat on the bricks”(热锅上的蚂蚁),“as slippery as an eel”(像泥鳅一样狡猾)等。

1.2.2 喻体对应,喻义不对应

英语和汉语中有时存在着相同的一个喻体,但在各自的语言中喻指的含义却不同,甚至大相径庭。例如:

从表中可以看出,“dog”(狗)和“owl”(猫头鹰)这两个在英语中具有积极喻义的动物词在汉语中的意义却截然相反。人们常用“狗仗人势”来形容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猫头鹰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不祥之鸟”,是厄运和死亡的象征,民间有“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的俗语。反之,汉语中象征着美丽、吉祥、尊贵的“peacock”(孔雀)、“dragon”(龙)、“bat”(蝙蝠)、“magpie”(喜鹊)在西方文化中都有消极的象征意义,有“blind as a bat”、“proud as a peacock”等习语。

1.2.3 喻体和喻义都不对应

有些动物词语在中国文化中几乎没有什么喻义,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却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同样,在汉语中的某些动物隐喻在英语中往往找不到与之对应的喻体和意义。如英语中用“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喻义“假慈悲”;用“eager beaver”(卖力的海狸)比喻做事过于卖力气以讨好上司的人,这些在汉语中都没有相对应的喻义。而在汉语中象征“长寿”的“crane”(鹤)或“tortoise”(龟)在英语中几乎没有象征意义。

2 动物商标的英译策略

英、汉民族在与动物长期的相处过程中,对动物形成了深厚的民族感情和特定的联想,动物词在两个民族中都有一些特殊的隐喻。因此中西方文化中都有很多以动物来命名的商标,以期通过动物喻体的象征意义体现商品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但英汉动物词语的隐喻认知差异给动物商标的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极其容易引起商标的误用和误译,产生文化冲突。这种现象在中国出口商品的商标英译中尤为突出,因此主要以中文商标的英语翻译为例。

2.1 动物商标英译存在的问题

一个成功的商标译名除了要达到音、形、意的完美结合外,还应考虑译名是否符合销售市场消费群体的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等方面,否则不单无法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甚至会损害企业形象。如我国著名鞋油品牌“金鸡”牌,被译成“Golden Cock”,忽略了“cock”在英语中有“男性生殖器”的喻义,造成了对男性消费者的冒犯,给人粗俗的感觉。又如“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指“无用而累赘的东西;成为负担或招致亏损的财产”将“白象”牌电池直接翻译成“White Elephant”后,这个产品在英语国家很少有人问津,谁都不愿意买个无用而累赘的东西回去。再如,将“蝠王”这个商标直接用拼音“FUWANG”标注,虽然避免了使用“bat”(蝙蝠)这个在英语中具有“黑暗、邪恶”喻义的动物词,但是同时也失去了商标本身的文化内涵和产品特色。

2.2 动物商标的英译策略

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商标的翻译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简单的词对词的翻译,更不是拼音的直接标注。在动物商标的英译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英汉动物词的隐喻映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英汉动物词语的隐喻认知差异,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最大限度的体现原来商标中所承载的所有信息及功能。

2.2.1 直译法

对于在英语和汉语中文化内涵相似的动物商标,可以采用直译法。既保留了原名,也能避免商标原语的文化亏损。如“天鹅”牌(Swan)、“鹿王”牌(King Deer)、“七匹狼”(Septwolves)、“熊猫”牌(Panda)、“金鱼”牌(Goldfish)等。但英汉语中隐喻的认知意义能重合的动物词毕竟有限,更多的动物商标需要用别的翻译方法。

2.2.2 转译法

有些动物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象征意义相同,但喻体却不同。这种情况我们通常采取“换译”,“替代”或“归化”的翻译方法或策略,即把英汉中引起误解的喻体换成能产生类似联想和含义的喻体。“使之本土化,来‘将就’读者的变通转换”切忌生搬硬造的直译,否则可能使人感到不习惯。(孙艳 2008:4)例如:3.1中提到的“白象”牌可以转译成“White Bear”,因为“bear”(熊)在西方文化中形象是憨态可掬、受人欢迎的,俚语中“bear”还有“佼佼者”的意思。该商标通过转译转换了形象,成功的打开了欧美市场。

2.2.3 改译法

这一方法主要针对英汉动物词中存在的相同喻体表达不同含义的情况。对原语中出现的在目标语中有文化冲突的词用它的近义词来代替。如3.1中的“金鸡”牌可以改译成“Golden Rooster”。类似的例子还有将“Flying Pigeon”(飞鸽)改译为“Flying Dove”,用象征“温和、和平”的“dove”代替有“傻瓜、好斗的人”等喻义的“pigeon”更贴近目标语市场的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又如现在十分受欢迎的卡通人物“喜羊羊”,在用作商标时被译成了“Pleasant Goat”。“goat”在英语中不仅指山羊,还有“老色鬼”之意,如此翻译大大损害了原商标想要传达的“快乐、机智、可爱”的含义,建议改译为“Pleasant Lamb”,“lamb”除了有“小羊、羔羊”之意外,还有“温和的人、可爱的人”之意。

2.2.4 意译法

某些动物词在原语文化中可以表达美好的喻义,但在译语文化中却出现了语义空缺。如汉语中的“鸳鸯”是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中的鸟类。鸳指雄鸟,鸯指雌鸟,一旦结为配偶,便陪伴终生。中国人常用其喻指恩爱的夫妻。但其英语译名“Mandarin Duck”却没有相关的联想意义,所以“鸳鸯”牌翻译时可以采用意译法,译为“Love Bird”才能传递其在原语文化中的特殊内涵。又如,“玉兔”牌,不应译成“Jade Rabbit”,汉语中的玉兔并不是指“玉做的兔子”而是指的是月宫中嫦娥仙子所养的兔子,也用以指月亮。传说月中有白兔,因用为月的代称。所以译为“Moon Rabbit”更为传神。

3 结论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大量的动物隐喻词语,它们具有对应性,更具有非对应性。在进行动物商标的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英汉两个民族动物隐喻的差异与商标翻译的联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尽可能的使原语商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地在译语商标中体现出来,从而使商品能成功打开海外市场。

参考文献

1 李国南. 辞格与词汇[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 Ungerer F. & H. 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Lond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1996.

3 蓝纯. 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4).

4 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8.

5 王璐. 汉英色彩词汇联想碰壁与跨文化交际 [J]. 山东社会科学. 2005,(3).

含有动物的词语 篇4

含有动物的词语是很多的,你知道哪些含有动物的词语呢?

1.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2. 【鸡犬不留】赶尽杀绝,不留活口.

3. 【狐假虎威】喻假借声势去吓唬别人.

4. 【鸡零狗碎】琐碎零星的物品.

5. 【羊质虎皮】比喻外表雄武威猛,而内心怯弱.

6. 【犬马之心】下属用以谦称对长上尽忠效诚之心意.

7.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8. 【兔死狐悲】比喻同类的死败,自己也哀伤起来.

9. 【临渊羡鱼】比喻空自想望,而没有实际行动.

10. 【鸡犬不宁】比喻骚扰得很厉害.

11. 【鹤长凫短】形容异类难谐.

12. 【鱼沉雁渺】比喻音信全无.

13. 【暴虎冯河】赤手空拳的去打虎及不藉船只的去渡河,喻空有勇气的匹夫之勇.

14. 【梧鼠技穷】比喻技能虽多,而不能专一.

15. 【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成大器.

16. 【鹤立鸡群】比喻才能出众.或用以形容人身材特别高大.

17. 【驷马难追】话一说出口,难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语谨慎,要信守诺言.

18. 【鲍鱼之肆】比喻恶劣之环境或小人聚集之所.

19. 【小鸟依人】形容女子或小孩怯弱的样子,惹人怜爱.

20.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比喻英雄末路,或无用武之地.

21. 【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22. 【狗尾续貂】喻不计才能优劣而滥设官爵.

23. 【龙争虎斗】形容两强争斗,不相上下.

24. 【来龙去脉】喻事情的全部过程.

25. 【羚羊挂角】传说羚羊夜眠时,将角挂在树上,脚不着地,以免留足迹而遭人捕杀.因而比喻诗文意境超脱不着痕迹.

26. 【鱼肉乡民】土豪劣绅,仗势欺侮自己的乡人.

27. 【牛马风尘】形容人奔走于道途,风尘仆仆,非常劳累.

28. 【杯弓蛇影】疑心太重将虚幻的事当成真.

29. 【风声鹤唳】形容人心惶惶,自相惊扰.

30. 【杀鸡警猴】喻严惩某人,以儆戒他人.

31. 【蛇无头不行】指乌合之众和为祸的盗贼没有首领就无法行动.

32. 【牝鸡司晨】比喻妇人专权.

33. 【鸟语花香】描写春天的景色.

34. 【骑虎难下】喻行事迫于大势而不能中止.

35. 【雁行失序】悼兄弟之丧.

36. 【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纵然传闻是错的,也会信以为真.

37. 【疤丁解牛】比喻对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38. 【招兵买马】征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39. 【殃及池鱼】无端受累.

40. 【虎入羊群】喻声势非常大,对方一点抵抗的力量都没有,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41.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42. 【虎入羊群】喻声势非常大,对方一点抵抗的力量都没有,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43. 【乘龙快婿】形容一个令人满意的好女婿.

44. 【鸡鸣狗盗】喻卑不足道的技能.

45. 【钻牛角尖】比喻思想固执,自困于绝境.

带有动物的词语 成语 篇5

成语大全中,有一部分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带有动物的词语有哪些?

1.鱼鲁帝虎的意思及成语故事yú lǔ dì hǔ 谓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

2.鹰睃狼顾的意思yīng suō láng gù 见“鹰视狼顾”。

3.鹰拿雁捉的意思yīng ná yàn zhuō 比喻缉捕时的快速凶猛。

4.鱼鲁帝虎的意思及成语故事yú lǔ dì hǔ 谓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

5.鹰瞵虎视的意思yīng lín hǔ shì 像鹰和虎一样凶狠贪婪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鹰字开头的成语 视字结尾的成语

6.鱼龙变化是什么意思yú lóng biàn huà 谓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7.鱼龙漫衍的意思yú lóng màn yǎn 见“鱼龙曼延”。

8.鱼龙曼衍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yú lóng màn yǎn 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

9.鲇鱼上竿的意思及成语解释nián yú shàng gān 同“鲇鱼上竹竿”。

10.鲁鱼陶阴是什么意思lǔ yú táo yīn “鲁”和“鱼”、“陶”和“阴”字形相近易混。指传抄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11.鲁鱼帝虎的`意思及成语解释lǔ yú dì hǔ 指文字传抄错误。

12.鱼馁肉败是什么意思yú něi ròu bài 馁:鱼臭烂;败:肉腐烂。鱼烂肉腐。泛指变质的食物。

13.鱼龙混杂是什么意思及造句yú lóng hùn zá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

14.鹰瞵鹗视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yīng lín è shì 鹗:鱼鹰。形容用威猛凶狠的目光盯视着。

15.鱼龙变化是什么意思yú lóng biàn huà 谓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16.鲁鱼陶阴是什么意思lǔ yú táo yīn “鲁”和“鱼”、“陶”和“阴”字形相近易混。指传抄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17.鹰拿燕雀是什么意思及造句yīng ná yàn què 比喻捉拿毫不费力。

18.鱼鱼雅雅是什么意思及造句yú yú yǎ yǎ 形容车驾前行威仪整肃的样子。

19.鹰扬虎噬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yīng yáng hǔ shì 如鹰飞扬,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扬威,穷凶极恶。

20.鲇鱼上竿的意思及成语解释nián yú shàng gān 同“鲇鱼上竹竿”。

21.鱼龙曼羡是什么意思及造句yú lóng màn xiàn 喻世事变幻。

22.鹰视狼步的意思yīng shì láng bù 象鹰那样看东西,象狼那样走路。形容为人阴险狠毒。

23.鱼龙曼衍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yú lóng màn yǎn 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

24.鲁鱼亥豕是什么意思lǔ yú hài shǐ 鲁字和鱼字、亥字和豕字在篆文中字形很相似;容易写错。把“鲁”字写成“鱼”字;把“亥”字写成“豕”字。比喻文字传抄的错误。 鲁字开头的成语 豕字结尾的成语

25.鱼鱼雅雅是什么意思及造句yú yú yǎ yǎ 形容车驾前行威仪整肃的样子。

26.鹰挚狼食的意思yīng zhì láng shí 比喻凶狠地攫取和吞没。 食字结尾的成语

27.鲁鱼亥豕是什么意思lǔ yú hài shǐ 鲁字和鱼字、亥字和豕字在篆文中字形很相似;容易写错。把“鲁”字写成“鱼”字;把“亥”字写成“豕”字。比喻文字传抄的错误。 鲁字开头的成语 豕字结尾的成语

28.鲂鱼赪尾的意思及近义词fáng yú zhǐ wěi 《诗 - 周南 - 汝坟》:“鲂鱼赪尾,王室如毁。”毛传:“赪,赤也;鱼劳则尾赤。”朱熹集传:“鲂尾本白而今赤,则劳甚矣。”后因以形容人困苦劳累,负担过重。

29.鲍鱼之次的意思bào yú zhī cì 卖咸鱼的店铺。鱼常腐臭,因以喻恶人之所或小人聚集之地。亦作“鲍鱼

30.鹰犬塞途的意思及成语故事yīng quǎn sāi tú 鹰犬:打猎时追捕禽兽的鹰和猎犬,比喻爪牙;塞:堵塞;途:道路。坏人的爪牙塞满道路。

31.鱼龙漫衍的意思yú lóng màn yǎn 见“鱼龙曼延”。

32.鱼龙曼羡是什么意思及造句yú lóng màn xiàn 喻世事变幻。

33.鱼龙混杂是什么意思及造句yú lóng hùn zá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

34.鹰瞵虎攫的意思及成语解释yīng lín hǔ jué 见“鹰瞵虎视”。

35.鹰犬之才是什么意思及造句yīng quǎn zhī cái 鹰犬:猎人驯养的鹰与猎狗,打猎时用于追捕猎物。用作鹰犬之才。比喻供驱使、能出力的人。

36.鲂鱼赪尾的意思及近义词fáng yú zhǐ wěi 《诗 - 周南 - 汝坟》:“鲂鱼赪尾,王室如毁。”毛传:“赪,赤也;鱼劳则尾赤。”朱熹集传:“鲂尾本白而今赤,则劳甚矣。”后因以形容人困苦劳累,负担过重。

37.动物成语大全

38.鱼馁肉败是什么意思yú něi ròu bài 馁:鱼臭烂;败:肉腐烂。鱼烂肉腐。泛指变质的食物。

39.鱼龙曼延是什么意思yú lóng màn yán 亦作“鱼龙漫衍”。亦作“鱼龙曼衍”。①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②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 鱼字开头的成语 延字结尾的成语

40.鹰视狼顾的意思及成语解释yīng shì láng gù 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

41.鲁鱼帝虎的意思及成语解释lǔ yú dì hǔ 指文字传抄错误。

42.鱼龙曼延是什么意思yú lóng màn yán 亦作“鱼龙漫衍”。亦作“鱼龙曼衍”。①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②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

43.鹰觑鹘望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yīng qù hú wàng 形容视觉敏锐。

44.鱼龙百变的意思yú lóng bǎi biàn 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45.鹰视虎步的意思yīng shì hǔ bù 见“鹰视狼步”。

46.鲍鱼之次的意思bào yú zhī cì 卖咸鱼的店铺。鱼常腐臭,因以喻恶人之所或小人聚集之地。亦作“鲍鱼

47.鱼龙百变的意思yú lóng bǎi biàn 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48.鹰撮霆击的意思yīng cuō tíng jī 像老鹰攫食,雷霆猛击。形容气势威猛。

表示动物的词语有哪些 篇6

毒蛇猛兽: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泥牛入海:泥塑的牛掉到海里。比喻一去不再回来。

非池中物:不是长期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

鳄鱼眼泪:鳄鱼:一种生性凶残,捕食人、畜的爬行动物。传说鳄鱼在吞食人畜时,边吃边流眼泪。比喻恶人的假慈悲。

弱肉强食: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

马到成功:形容事情顺利,一做就办成了或取得了胜利。

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麟凤龟龙:此四种神灵动物,象征吉兆。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黔驴技穷: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鹰击毛挚:击:搏击;挚:凶猛。鸷鸟扑击其他动物时,羽毛都张着。比喻严酷凶悍。

塞翁失马: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动物词语的翻译 篇7

一、目前在汉语翻译上存在的问题

中国特色词语就是那些在意义上能够体现出中国特有的现象和事物的一些特定的词语。这些词语涉及到我国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和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而且这些词语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些中的好多词语都是根据中国目前发展和现实的需要而产生的,包含了很大的信息量,有的一词多义、有的实际意义和字面意义不符、有的必须结合国情理解。因此在英译上很难得到符合实际意义又不失中国特色内涵的有效翻译。

1.直接翻译,曲解原意。直译是在不违反语言规则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既保留原文的内容又保留原文修辞、形式的一种最直接的翻译方法。然而直译的词语存在大量的不准确的现象,翻译过程中基本都是按照字面意思生搬硬套,有的甚至完全曲解了本来要表达的意思,导致既不能让外国人理解,也不能让中国人满意,给交流上造成了很大的误区。比如:“黑孩子”的翻译,在中国的意思是没有户口的孩子,但是如果直接翻译成“black children”在英文的意思就是黑皮肤的孩子,给读者造成了严重困惑。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式英语和中国特色英语也是不同的,中式英语是一些英语的初学者为了便于记忆和学习所产生的不地道、不准确的英语,这些词语在英语中有其实际准确的表达方式,只是由于初学者对于英语掌握不够而采取的错误的英语形式,而中国特色英语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汉语翻译成的英语。这两者是不同的,也是在直译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错误,翻译工作者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会混淆。

2.直接意译,丧失风韵。意译的重点不在于形的表达而在于神的相似。它侧重了解词语的含义,然后在中西方文化中找到相似之处,真实准确的表达词语原有的意思。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很多翻译为了避免直译所造成的不准确的问题而选择意译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对于中国的语言文字并不是完全适用,这种方式的使用使得汉语完全丧失了原本的风韵。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古诗来说,翻译成现代汉语都有失风韵或者曲解作者的原意,更别说再翻译成英语了。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翻译,本是作者借表达人生哲理的诗句,但是如果按照意译的翻译就成了“for a grander sight,please go up stairs”意思为想要看的广,请上楼。完全丧失了古诗的风韵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

3.形似神离,丢失文化。中国的好多词语都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语言的翻译既是沟通和交流,也是文化的宣传和学习。比如京剧、二胡、旗袍、诗、书、礼、乐等都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可是这些词语的翻译,由于词语本身的文化底蕴过于浓厚导致翻译形似神离,丢失了原本的文化气韵,比如将京剧翻译成“peking opera”意思为北京歌剧。表面上意思和原意有些相近,但是京剧不是北京独有的戏剧,也在理解上造成了误差。把中国的文化丢弃了,只是把京剧翻译成一种歌剧。

二、结合中国特色选择翻译方式

如何翻译具有文化特色的词语是一直以来是翻译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中国国情文化较为复杂,很难进行翻译,翻译和新闻工作者也采取了一些手段去改善,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因为对中国国情不了解,仍然出现纰漏,而且文化的发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没有固定的或者准确的套路去拿来套用进行翻译。所以,翻译工作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结合中国特色,特别的词语选取特别的翻译方式,虽然不能将中国的文化完全展现,但是也能够避免由于翻译造成的沟通障碍,下面是具体的几种翻译方式:

1.直译加注释方式使翻译更为准确。直译加注释即是在直接翻译的基础上,后面加上解释或者注释兴致的词语,标明该词语的多种用法,象征含义和在本文中采取的意思。解释性翻译弥补了完全直译或者完全音译造成的信息理解性、传递性、以及可接受性差的缺点,同时兼顾了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传播,是翻译中值得选取的良好方式。这种翻译方式虽然加大了翻译的工作量但是,确保了词语翻译的准确性。比如在“black children”的后面加上英文注释,解释一下这里是用作没有户口的孩子的意思,这样既直接翻译不丢失中国特色,又加注释不丢失本来含义。

2.采用复合式翻译使翻译更有韵味。古诗的翻译一直是翻译工作者头疼的问题,古诗也是中国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古诗,古诗的翻译生硬造成了中国的文化丧失了原本的内涵和美感。虽然不能完全的将古诗翻译出来,但是可以采取复合式翻译的方式,将古诗的句子进行拓展,并且附加一些自己的理解,尽量将古诗的风韵展现出来。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采用原来生硬的翻译方式而变成“Ascend another storey to have a further sight retrospect and prospect”如此翻译相比之下就不那么生硬,可以稍有韵味的传达古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英文和中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语序上能够调整。所以,在语序上把原来生硬的翻译进行调整,同样能使得文章更具有古诗韵味。

3.采用音译方式,保留中国文化。音译是一种以原语言为依据的方式,一般就是根据汉语中的发音,在英语中寻找与之相似的发音进行代替的翻译方式,在翻译中国特色的词语的过程中,这种翻译方式十分常见,这种方式的翻译可以活灵活现的将中国特色文化原汁原味的展现出来,在必要的时候或者涉及到中国特色语言难以翻译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这种翻译方式。例如“功夫”和“福娃”这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不用特别翻译,直接翻译为“gongfu”和“fuwa”,既传达了语言含义又不破坏语言环境,可谓一举两得。但是这种方式目前还很难被所有外国人接受,还需要我们继续弘扬中国文化,使得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影响力,才能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它、接受它。

论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篇8

【关键词】英汉词语 文化内涵 翻译 历史传统 英语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等。同时,文化也指不同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社会传统、宗教信仰、政治制度、文学艺术、民俗习惯、道德伦理、思维方式等。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有着不同语言文化,会形成不同的语言习惯、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词汇是语言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语言与生活经验的衔接点,人類要准确表达客观世界或内心思想,就需要选择适当的词汇。同时,词汇也是语言文化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社会变迁、历史传统、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无不体现于词汇之中。因而,在跨文化翻译中,要深入研究词汇的文化内涵,解决好词汇翻译的文化差异问题。

一、英汉词汇意义与文化内涵

1.英汉语言的词汇意义对应。文化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生产实践,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由于人类生活在相同的物质世界之中,有着共同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社会心理和本质需求,所以人类文化存在着某些共性特征,这种文化共性使人类能够利用相同的概念表述世界、解释事物、表达思想,这也为不同语言之间的跨文化翻译提供了可能。

2.英汉语言的词汇意义差异。英汉语言的词汇空缺。由于中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这使英汉文化在词汇表达上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汉语文化中的“青梅竹马”、“文房四宝”、“太极”、“道”、“风水”等,这些词汇都是英语语言中空缺的。

英汉语言的词汇意义不对称。在英汉文化中还有许多词汇的指示意义相同,但是联想意义、情感意义、社会意义、主题意义等却截然相反。比如,汉语中的“竹子”与英语中的“bamboo”相互对应,但是两个词的文化内涵却有着较大差异。汉语文化中“竹子”还有高风亮节、坚贞高洁等文化内涵,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诗人郑板桥写过歌颂竹子的诗歌,“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可见,竹子凝聚了坚毅、虚心、旷远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在英语文化中,“bamboo”没有任何联想意义,而“lily”(百合)却有着纯洁、高尚、天真的联想意义,因为在基督教文化中百合是从夏娃悔恨的眼泪中生长起来的;天使Gabriel常将百合花放在祈祷的贞女面前;圣·约瑟夫用百合花象征妻子玛利亚的贞洁。在汉语文化中,红色是喜庆、吉祥、美好的象征,中国人结婚时要贴红双喜、做红轿子、穿红衣服、点用蜡烛等;在西方人眼中红色象征着危险、暴力、杀戮、流血、冲突等。

二、影响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因素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思想、解释世界、表述事物的基本方式,它与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汉语和英语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因而,两者在语言结构、词汇内涵、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

1.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对词汇意义有着重要影响。比如,汉语文化中的“西风”与英语文化中的“west wind”的含义正好相反,汉语中“西风”是萧瑟、凄凉、悲哀的代名词,英语中“west wind”象征着希望、美好和力量,这是因为中国东部临海,西部为高原和山地,在秋季和冬季常刮西风,西风来临时人们会想到树木凋零、天气寒冷;英国西部为海洋,东部为欧洲大陆,春季常常吹东风,春风吹来时人们会想到万物复苏、春天来临。因而,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将西风看成力量和希望的象征,而中国诗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却是“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生活习惯和风俗人情也影响着词汇意义的文化内涵。中西方社会在生活习惯、生产方式、社会制度、风俗人情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这些导致汉语言和英语在词汇表达上存在较大差异。比如,中西方文化中“鬼”的含义就有所不同,在汉语中“鬼”有着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含义,但在英语中“鬼”只是邪恶、残暴、丑陋的象征,因而,中国人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以此比喻金钱的神通广大,如果将“有钱能使鬼推磨”译为“Money makes a mare go”,显然是不合适的。再如,在英语文化中白色是圣洁、高尚、纯洁的象征,结婚时新娘要穿洁白的婚纱或礼服,但是在汉语文化中白色象征着死亡、不幸和灾难,在葬礼上人们要穿白色的孝衣。

3.宗教信仰影响着词汇意义的文化内涵。宗教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东西方国家的宗教信仰各部相同,中国人信仰道教和佛教,西方人信仰基督教,这种宗教信仰的差异对语言词汇也有着重要影响。比如,汉语文化中有玉皇大帝、元始天尊、如来佛、观音菩萨、阎王殿等宗教词汇,这些都是英语文化中所没有的;英语文化中的Adam's apple、raising Cain、god等都是汉语文化中所没有的。

三、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翻译策略

英语与汉语属于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存在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完全不对应三种关系,这无疑给英汉词汇翻译带来许多障碍。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精通语法规律、语言结构、词汇意义等,还应熟悉汉语和英语的文化差异,把握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英汉翻译中的误译、谬译等问题,提高英汉翻译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1.直译法。直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保留源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形式、情感色彩等,直译法有助于保留源语言的文化色彩和民族风格,使读者能够更多地了解异域文化,比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可以译为“条条大路通罗马”。

在翻译文化色彩较重的词汇时,如果简单地使用直译法,可能会使译文读者不知所以然,这时就需要采用“直译+注释”的翻译方式,对词汇进行解释性说明。

2.借用法。由于人类的生活经验、生存环境、本质需求等都是相似的,因而,英语与汉语的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是基本对等的,会出现许多同义词或近义词,这些词往往有着相近的形式、内容、本义、隐义、喻意等。英汉翻译中,当译语无法表达源语词汇所承载的喻义时,可以用借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的方式进行翻译,这样能够收到良好的翻译效果。比如“add fuel to the fire”可以译为“火上浇油”;“draw water in a sieve”可以译为“竹篮打水一场空”;“力大如牛”可以译为“as strong as a horse”;“胆小如鼠”可以译为“as timid as a rabbit”,等等。

3.意译法。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用直译法进行文学翻译可能找不到对应的词汇,这时可以采用意譯法进行翻译。所谓意译是指从原文意义出发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形式、表达方式、句法结构等,只要意义准确、自然流畅即可。比如,汉语中的“晴天霹雳”可以用意译法翻译为“a bolt form the blue”。再如,“我们四人促膝长谈,方才畅快”,句子中的“促膝长谈”是指坐在一起所心里话,如果用直译法进行翻译,无法表达出词汇的文化内涵,这时可以翻译为“So that four of us can talk comfortably at same table”。有时,为了不使译文承载的信息发生扭曲,需要改换字面意义,以更好地表达词汇的文化意蕴。

4.音译法。在英汉翻译中,可能会遇到文化缺省问题,即汉语和英语之间找不到相对应的词汇,比如,中国文化中的八卦、风水、太极拳、豆腐、气功等词汇都是英语文化中没有的,这时就可以用音译法进行翻译,以丰富目的语语言的词汇,增加翻译的异域文化色彩。比如,汉语文化中的旗袍、琵琶、饺子、磕头可以翻译为Chipao、Pipa、Jiaozi、Kowtow,英语文化中的sofa、logic、Coca-Cola可以翻译为沙发、逻辑、可口可乐。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文化中,词汇最具有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也是跨文化翻译的重点和难点。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承载着不同的社会文化、民族传统、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英汉词汇的意义、文化内涵上往往有着较大差异,因而,应深入分析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提高词汇翻译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谢水璎.词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2).

[2]王春艳.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传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

[3]邓颖玲.英汉颜色词的非完全对应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5).

[4]夏决芬.英语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J].益阳师专报, 2000,(2).

描写小动物的外形词语 篇9

柔弱、细小、安静、温和、温驯、活泼、可爱、听话、忠心、憨厚、狡猾 、顽皮、淘气、机灵、灵活、灵敏、警觉、能干、聪明、笨拙、懒洋洋、贪吃好睡、高兴、开心、愉快、欢快、快乐、欢喜、难过、悲哀、发愁、烦闷、生气、恼火、凶狠、恶狠狠、张牙舞爪、气势汹汹、通人性、惹人喜爱、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心满意足、慢悠悠、悠然自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洋洋得意、蹦蹦跳跳、我行我素、旁若无人、不理不睬、没精打采、小心翼翼、可怜巴巴、细嚼慢咽、慢条斯理、忠心耿耿、善解人意、虎头虎脑、生龙活虎、尽职尽责

【外形】

小巧、瘦小、肥胖、高大、强壮、壮实、结实、健壮、光滑、雪白、柔软、胖乎乎、毛茸茸、软绵绵、黑油油、又高又大、又小又瘦、胖乎乎、圆鼓鼓、红扑扑、粉嘟嘟、水汪汪、水灵灵、亮晶晶、黑黝黝、乌黑油亮、肥头大耳、乌黑油亮、洁白无瑕、金光闪闪、五颜六色、色彩斑斓、黑白相间、膘肥体壮、威风凛凛

【动作】

表示动物的词语四个字 篇10

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

一石二鸟:比喻做一件事获得两个效果。

鱼雁往返:指书信往返。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比喻人快要死时,多会良心发现,讲出善良的话来。

虎口余生:比喻经历极大危险,侥幸保全下来的生命。

笨鸟先飞:(1)形容愚笨的人,事前欠缺考虑,常鲁莽行事。(2)或用以表示愚笨的人行动应比别人早,以免手忙脚乱。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卧虎藏龙:喻人才多而杰出。

梧鼠技穷:比喻技能虽多,而不能专一。

与虎谋皮:比喻不可能成功的事。

疤丁解牛:比喻对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小议动物比喻的翻译 篇11

【关键词】动物比喻 联想 文化背景

一、导言

比喻这种修辞格在英语中的应用常见而广泛。它能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中文说‘胆小如鼠,英文要说as timid as a hare‘胆小如兔;中文讲‘猛如虎,英文说as brave as a lion ‘猛如狮。在本章中,我们会讨论一些与动物有关的比喻,以及在不同文化的环境中这些比喻所引起人们的相同或不同的联想,从而帮助我们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使英语表达更形象、生动、地道。

二、相同的联想原语与译语有一一对应的动物

例子1.a case of the fox and the grapes.狐狸与葡萄的故事。

例子2.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the Bible披着羊皮的狼。

在英汉两种文化中,原语与译语可以一一对应的动物还有:鹿是胆小温顺的,小羊是讨人喜欢的,猪是肮脏贪吃的,猴子是顽皮淘气的。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可用保留形象直译的方法。

三、不同的联想

1.原语与译语动物不能一一对应,但却可以在译语文化背景下找到与原语文化背景相似的动物:

例如:马是英国人早期的生产生活的主要工具,它象征着勇气、慷慨大方。如To eat like a horse (狼吞虎咽),我们不会直译为(像马那样吃饭);而牛是我们中国早期的生产生活主要工具所以:as strong as a horse;我们会将它翻译成(壮如牛)。诸如此类的还有:to talk horse我们会讲“吹牛”而不是“吹马”。中国古代马主要用于战争,所以马通常代表一种勇敢、无畏的气概,如:“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宋·陆游《陇头水》);马还代表了一种蓬勃向上,势不可挡的民族精神;如:“一马当先”、“万马奔腾”。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英语国家的“马”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和汉语有一定差距,在翻译过程中就出现了动物形象名称的转换。又如:汉语中“龙”象征着“权威”、“力量”、“吉祥”,它给人的联想往往是褒义的,比如“龙腾虎跃”、“龙马精神”等等,但是在英语国家,它给人们的印象却是“凶残”的。因此我们说“亚洲四小龙”这一词时就不能翻译为“the Four Little Dragons of Asia”,这样,英语国家的人就很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把亚洲经济的四个强国说成是恶魔,所以用“tiger”这一词来替换,因为在他们眼中“tiger”是“朝气蓬勃、坚忍不拔、努力奋斗”的象征。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原语与译语动物不能一一对应,但却可以在译语文化背景下找到与原语文化背景相似的动物,我们要采取归化(更换形象套译)的方法来翻译。

2.某种动物在特定的文化之下有特定的意思,无法使译语读者产生相应的联想。

例如:以公牛,河狸和泥鳅为例。看到公牛和河狸这两种动物,中国人不会有任何的联想。看到“John Bull”这个短语,我们很难想象这是英国人自嘲的形象。它来源于18世纪英国作家约翰·阿布什诺特在《约翰·布尔的历史》中所创造的形象——一个矮胖愚笨的绅士,用来讽刺当时辉格党的战争政策。由于“布尔”在英文中是牛的意思,故译为“约翰牛”。随着《约翰·布尔的历史》一书的行销,人们便用“约翰牛”来称呼英国人,后来,约翰牛渐渐变为专指英国,成为英国的代名词。

河狸是北美洲的一种常见动物。它有啃树筑巢,建造水坝的习性。因此有eager heaver.(卖力的河狸)之称。在喻义方面eager beaver则指“急于做成某事而特别卖力,但有点急躁的人”。这个比喻有时略带贬义,则指“为讨好上司做事过于卖力的人”。

中国人经常会说某个人油滑的像个泥鳅。但这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简直是无法理解。因为大部分英语国家里都没有泥锹。将泥鳅比喻成“圆滑”、“狡猾”、“不老实”、“不可靠”等意思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

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当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碰到上述情况,我们要采取释义或直译加释义的方法来翻译。

四、结语

总之,英汉两种语言动物比喻内容的产生和发展与不同民族的历史背景、社会生活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连,它体现着两种文化的种种差异。所以它所反映出来的含义依赖于对英汉文化的理解。我们在翻译中,应灵活的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尽可能体现原语风格,使翻译出来的作品更地道,更生动。

参考文献:

[1]张荣婕.英语动物类习语的内涵及其汉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11(10):15-17.

[2]杨才元.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形象转换[J].苏州大学学报,2003, 15(10):13-15.

[3]周昆华,张镇.华英语习语的特征及其汉译问题[J].大学英语,2005,15(5):13-14.

【基金项目】2013 银川能源学院校级科研课题(编号:2013-KY-Y-28)。

动物词语的翻译 篇12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交融、密切相连的, 文化是语言表达的内容,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语言受民族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文化传统等的影响和制约, 有着鲜明的民族或地域文化色彩。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 也是语言中最活跃、最积极的部分。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威廉斯曾说过, 没有语法, 人们仍能表达很多东西, 但如果没有词汇, 人们将无法表达任何东西。由此可见, 词语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也体现着社会变迁、历史变革和民族发展。 (谢水璎, 2007)

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间的交际活动, 也是一项跨文化的思想情感交流, 词语是表达情感、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 词语的内涵意义对翻译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而, 把握词语的文化内涵是理解文本、开展文化翻译的基础。由于中西文化和语言表达的差异, 在英汉翻译时部分词语相对应或相契合的词语很难找到, 因而, 人们应从词语入手比较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 在准确把握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 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减少误译、谬译现象的发生, 以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王挺, 2002) 一般情况下, 英汉翻译中有以迎合读者反应与感受为主的归化策略、以注重源语文化为主的异化策略这两种翻译策略, 这两种翻译方式相辅相成, 并贯穿于英汉翻译的全过程。

2 造成英汉词语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

在意义系统中, 每个词语都包含着构成语言基本内容的指称意义和在特定语篇中传达信息的内涵意义。只有放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考察, 才能反映出词语之间的差异, 才能把握词语所体现的真正意义。

(1) 社会价值取向的差异。价值是文化的核心, 文化价值观是不同民族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向往、追求和诠释, 东西方截然不同的价值观赋予汉英词语不同的文化内涵。 (张全, 2002) 在儒家思想影响下, 中国传统文化以道德为本位, 以家庭为单位, 推崇集体主义。受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 西方文化以功利为本位, 有着鲜明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特征。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不仅影响着中国和西方的政治和道德, 也影响着双方的语言交际。中国文化崇尚群体意识, 认为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 强调“公而忘私”、“大公无私”、“人人好公, 则天下太平”、“宁公而贫, 不私而富”等等, 这种独特的价值观不仅使中国人非常重视社会对个人的期待和反应, 而且还使中国人形成了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与中国的文化价值观不同, 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是自由和独立, 注重个性发展, 追求个体自由和个人利益, “个人主义”是西方人最重要的、最值得肯定的价值观, 这决定了西方人在行为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正如, 英语中“I”永远是大写的一样, “个人主义”不仅被认为是实现自我价值、积极开拓进取的象征, 也被认为是“American Dream”的最好诠释。

(2) 历史文化传统差异。虽然许多英汉词语的字面意思相近或相同, 但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 这些词语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因而在表述时却存在巨大的差异, 这也极易导致文化交流的失败。例如, 中国文化体现出较强的回头看的特点, 中国文化在时间取向上一般体现出崇尚传统、注重历史的过去时间, 如汉语中“前所未有”、“前无古人”中的“前”指的是过去的时间, 而“后无来者”、“后人”中的“后”则是指将来的时间;与汉语表达截然不同的是西方文化更为关注未来, 在时间取向上多为将来时, 英语“from that day forward” (从那天以后) 中的“forward”指的是未来的时间, “a while back” (一会儿之前) 中的“back”则指的是过去的时间。此外, 由于中西方时空观的不同, 英汉词语在表现先后时间顺序时也有所不同, 这种先后顺序在英汉状语的语序上能够得到验证:汉语以人的生存活动方式为出发点, 其状语语序为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和动词, 这种以时间为先导的逆时性、线性延伸式时空观是中国文化中的特有现象;而英语以人与自然抗争的活动方式为出发点, 其状语的语序为动词、方式状语、地点状语和时间状语, 这种以空间为先导的顺时性、线性延伸式时空观是西方文化中的独特特征。 (万明莉, 2008)

(3) 自然环境差异。不同的自然环境对各民族语言词汇意义选择起着一定的影响, 生活习俗和风土民情的差异对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差异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地理环境、气候差异等也会影响人们对词汇含义的理解, 如在英语中“西风”象征着温和、春天, 预示着万物复苏, 因而, 英国诗人雪莱在作品《西风颂》中以浪漫高雅的格调高度赞颂了带给人希望和力量的“west wind”;但在汉语中西风有着寒冷、秋天的意味, 带给人的是凄凉、萧条之感, 如“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西风吹成今古”、“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等。究其原因, 英国地处西半球, 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春天时常刮西风;中国地处东半球, 是大陆性季风气候, 秋天、冬天常刮西北风。如由于中英两国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 当中国正处于隆冬时节, 英国则处于万物复苏的春季。

3 英汉翻译中的词语翻译策略

(1) 英汉词语差异的具体表现。第一, 词义空缺。每种语言都拥有许多独特的词汇, 例如, 汉语中就有许多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词汇, 如八卦、阴阳、中庸、太极、气功、饺子、豆腐、风水、生辰八字、赛龙舟、飞龙在天、龙凤呈祥等, 很难在英语语言中找到这些词汇的概念意义, 也很难准确翻译这些词汇的文化内涵。同样, 英语中也有许多富有民族色彩的词汇, 这些词汇涉及英国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民俗习惯等, 翻译起来难度较大。此外, 民族语言中常有一些与历史传统、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相关的词汇, 这些词汇往往都有着浓重的民族文化色彩, 如围魏救赵、破釜沉舟、十面埋伏、草木皆兵、卧薪尝胆、叶公好龙、夸父逐日、开天辟地、精卫填海等, 在英语中有“an apple of discord wool”、“much cry and little”、“A chille's heel”、“send one to Coventry”, 等等, 这些词汇反映的文化传统、神话故事等为本国人熟知, 但外国人要了解这些词汇的内涵却非常不易。

(2) 内涵意义不对应。在东西方文化中, 相同的词汇可能有着不同的联想意义, 例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杜鹃”象征着悲伤、凄切、忧愁;“鹤”象征着健康长寿, 如“松鹤延年”;“蟋蟀”象征着孤独寂寞、忧伤凄凉, 杜牧、欧阳修等人常以蟋蟀表达忧伤的情感。 (雷志梅, 2009) 但是, 在西方文化中, 杜鹃、蟋蟀、鹤等都没有这些联想意义, 如英美文化中“蟋蟀”反而有着欢乐、愉快的含义。再如, 汉语文化中, 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 象征了人的高洁品行和高尚人格, 如松柏常青、青梅竹马、胸有成竹、苍松翠柏等, 而英语文化中的松、竹、梅并无这种意义。

(3) 归化翻译策略。归化翻译是指翻译过程中运用语用意义, 从目的语中选择与原文含义相同的词汇进行翻译, 它以尽量减少译文的异域情调为主旨, 是一种“尽量不干扰读者, 请原文作者向读者靠近”的翻译方式。 (胡美珠、肖辉, 2006) 例如, 成语“大煞风景”若译为“to kill the scenery”, 读者就无法理解成语的内涵, 因而, 应该翻译为“to be a wet blank”;“I'd rather be a headmaster in a distant uncomfortable town than be a teacher in a nice city”, 若按照字面意义翻译, 则无法准确表达句子的内涵, 因而, 可以翻译为成语“宁为鸡头, 不为凤尾”。首先, 意译法。意译法是在源语和译入语存在文化差异时, 译者舍弃原文的形象意义和字面意义, 将原文形象转换为译者熟悉的形象, 实现译文和原文主要语言功能相一致的翻译方式。如“A lucky dog”可以译为“幸运儿”, “a top dog”可译为“最有权威的人”, “Homer sometimes nods”就可以意译为“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an eye for an eye”可以意译为“以牙还牙”, “plant dragon teeth”可意译为“挑动战争”。中国文化中的“鬼”神通广大、威力无比, 西方文化中的“鬼” (devil) 是邪恶的象征, 与中国文化中的“鬼”的寓意是完全不同的, 因而, “有钱能使鬼推磨”应译成英语应当是“Money is a good servant”或“Money makes a mare go”。

其次, 替代法。替代法是指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 用某个概念意义不同而文化意义相近的词语替代原文词语的翻译方法。如, 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可以译为“dragon”, 但两者的含义却并不相同, “龙”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也象征着权威、力量、吉祥、进取精神等, 但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一种形如蜥蜴、身上有鳞、长有利爪与翅膀的怪兽, 它性情凶猛、残忍、暴虐。因而, “亚洲四小龙”就不能译为“the four Asian dragon”, 而应翻译为“the four Asian Tigers”。从色彩词汇上看, 不同文化价值体系和民族文化背景使人们对色彩有着不同的联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红色”代表着喜庆、吉祥、热烈、欢快, 如春节时人们要帖红对联、放红鞭炮, 结婚时用红盖头、帖红双喜、穿红衣服;在西方文化中, 红色寓意着流血、暴力、危险等。因而, 人们把《红楼梦》翻译成了“The Story of Stone”, 将“怡红院”翻译为“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s”。

(3) 异化翻译策略。在英汉翻译中, 异化策略是“译者尽量不打扰原文作者, 让读者向原文或作者靠拢”的翻译策略, 异化翻译有助于保持异域情调和语言风格, 让读者了解更多的异域文化。第一, 直译法。直译法是保持原文内容与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法能够保留源语文化特色, 有利于拓宽读者的文化视野, 丰富英语和汉语的词汇。例如, “cowboy”可以直译为“牛仔”, “hot dog”可以译为“热狗”。第二, 音译法。在英汉翻译中, 人名、地名、特殊词汇等在本族语言中找不到对应的词汇, 这时可以用音译的方法。如“磕头”可以译为“kowtow”, “功夫”可以译为“kungfu”, “豆腐”可以译为“toufu”;“Sauna”可以译为“桑拿浴”, “coca kola”能译为“可口可乐”。

文化现象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态, 它们在思维方式、表达方式、语言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 在英汉词语翻译中, 应当依照“求同存异”的原则, 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在保留源文化的语言风格和文化特色的同时, 又要充分而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 以满足译文读者的阅读需求。

参考文献

[1]胡美珠, 肖辉.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6 (6) .

[2]雷志梅.词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J].西昌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3) .

[3]万明莉.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法探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4) .

[4]王挺.英语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11) .

[5]谢水璎.词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2) .

上一篇:村委会演讲稿下一篇:hse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