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词语翻译

2024-07-08

2词语翻译(精选8篇)

2词语翻译 篇1

满井游记原文翻译和重点词语翻译汇总

燕地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严寒的余威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来,就会沙土飞扬,碎石子乱滚。(我)(被)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出去(却)不行。每次顶着风急速行走,没(走到)一百步就(被迫)返回了。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和几个朋友一起从东直门出去,到了满井。高高的柳树长在河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一眼看过去空阔无际,(我)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在这时水面的一层冰开始融化了,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浪纹层层推动,清澈透明,可以看到底,(水面)亮晶晶的好像镜子新打开,清冷的光突然从镜匣里射出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好的样子像擦拭过一样,鲜艳悦目,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未舒展,柔软的柳梢,在风中飘拂分开,麦田里短短马鬃般的小苗,只有一寸之长。游人虽然不是很多,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常有。风力虽然依然猛烈,但是步行却会汗水湿透背。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安适愉快,自得其乐,一切动物之中都有喜悦的气氛。(我)才知道郊田的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心中没有牵挂在山石草木之间的人,只有(我)这个闲官儿了。而这个地方正好和我很近,我将从这里开始游玩,怎能没有记游的文章呢?己亥年的.二月。

[1]编辑本段注释

1选自《袁中郎集笺校》。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人。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郊的一个游览地,因有一口古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所以叫“满井”。

2、燕(yān):指北京地区。3、朝节(zhāo):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

4、冻风时作(zuò):冷风时常刮起来。冻风:冷风。作:起。5、局促:拘束。

5、辄:就6、廿(niàn)二日:二十二日,承花朝节说,所以没有写月份。

7、稍和:略微暖和。8、东直:北京东直门,在旧城东北角。满井在东直门北三四里。

9、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10、若脱笼之鹄(hú):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11、于时:在这时。12、波色乍明: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

13、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14、新开:新打开。15、匣(xiá):指镜匣。16、山峦为晴雪所洗: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

17、娟然:美好的样子。18、 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倩女:美丽的女子。靧:洗脸。掠:梳掠。19、梢:柳梢。

20、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开、分散。21、麦田浅鬣(liè)寸许:意思是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

22、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茗:茶。罍:酒杯。蹇:这里指驴。泉、茗、罍、蹇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23、劲:猛,强有力。24、浃(jiā):湿透。25、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呷,吸,这里用其引申义。鳞,代鱼。

26、毛羽鳞鬣:泛指一切动物。毛,指虎狼兽类;羽,指鸟类;鳞,指鱼类和爬行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合起来,泛指一切动物。27、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这是对第一段“燕地寒”等语说的。

28、堕(huī)事:耽误公事。堕:毁坏、耽误。29、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30、适:正好。31、恶(wū)能:怎能。32、己亥: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

2词语翻译 篇2

红色, 在英语和汉语里, 都有表示喜庆和欢乐的意思。在英语中red letter day (节日) , The Red Room美国白宫内的红屋, red light红灯。但是, 英语中red的引申义意思, 它的汉译不与“红”对应, 如, red tape官僚作风, red ruin火灾, 大怒see red, 负债be in the red, 重要的日子red-letter day, 当场发现某人正做坏事catch sb.red-handed。但在汉语中“红”是褒义色彩最强的一个词语, 红色传统上表示喜庆, 红色red有时可以完全对应, 如:红地毯red carpet, 红旗red flag, 但是有些“红”词不能直接译为red.如:开门红get off to a good start, 满堂红success in every filed, 红榜honor roll, 红豆love pea, 这些词语中的“红”, 已经失去了“红色”的指称意义了, 只剩下了语用意义。

黑色, 在英汉两种语言里都有坏人坏事的意思。如, black market黑市, black list黑名单, black-hearted黑心肠。在英语中black有“深色, 暗色, 阴郁, 怒气冲冲, 丢脸, 不吉利”等引申义, 如, black day凶日, black dog不开心, a black look怒视, black sheep害群之马, black coffee黑咖啡等。在汉语中“黑”带有反动的色彩, 但是这些表示“黑”的词, 英译时都和black无关, 如黑手evil backstage manipulator, 黑帮reactionary gang, 黑交易shady deal。

白色, 在英语中, 白色象征纯洁和美好。洁白的婚纱white dress, 以示爱情的纯真无瑕。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幸福的日子, a white lie无恶意的谎言, white coffee加牛奶的咖啡, white list白名单, white room最清洁的房屋, white wedding吉祥的婚礼, white man正直高尚的人。但是, 在中国人眼中, 白色却是不吉利的颜色。在汉语中, 白色在汉文化中, “白”为“孝”色, , 其中“白喜事”。但该词若译为“a white happy event”。则不能为英美等西方人所理解, 所以翻译时必须译出指称意义“funeral of an old man”。同样, “白钱”应译为“paper money for the dead”。中国传统京剧中的“白脸”象征奸邪、阴险等, 一般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译成“white face painting in the Peking opera.etc.traditionally for the villain”。汉语中的“白”已与修饰语构成一个整体, 其意义更不能按字面, 如:白痴the foolish person, 白开水plain boiled water, 白字wrongly written or mispronounced characters, 白眼contempt, 白卷blank examination paper, 白吃to eat without payment, 白丁very common people。

黄色,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在英语中, “yellow”的引申意义为“卑鄙, 胆怯, 嫉妒, 猜疑”等, 有些和“yellow”构成的短语和“黄”是没有关系的, 如:yellow look尖酸多疑, a yellow dog卑鄙的人, a yellow livered胆小鬼, Yellow Book黄皮书, yellow boy金币。在中国, 黄色被认为是阳光和大地之色。因此在汉文化里是帝王之色, 官阶之色, 有崇高, 尊严等的含义。词语黄袍emperor's robe, 黄榜emperor's document等在翻译时没有译出黄来, 因为它已失去了该颜色词的指称意义, 汉语中黄色一词有时象征低级趣味、色情庸俗、下流猥亵的意思, 能够表示汉语中这些意思的词汇应该是:pornographic色情的、vulgar庸俗下流的、obscene猥亵的等。然而, 英语中却用另一个颜色词blue却常用来表示汉语中这类意思。

绿色, 英语的“green”还可以表示“嫉妒”、“眼红”, 如green eyed monster嫉妒, 如果译成“red-eyed”, 那就是错的离谱了。在英语中绿色还用来表示没有经验、知识浅薄等意思, 如:green hand新手, as green as grass无生活经验的, 农业革命green revolution, in the green tree处于佳境等。绿色在汉语中, 绿色在汉语中还可以表示希望和生机。绿色消费green consumerism、绿色食品green food、暖房green house。

蓝色, 在汉语中的引申意义较少, 而在英语中blue是一个含义十分丰富的颜色词。在翻译同这一颜色有关的表达时, 我们应该注意其中的特别含义。英语的blue常用来喻指人的“情绪低落”、“沮丧的心情”、“忧愁, 苦闷”, blue在英语中有时用来指“黄色的”、“下流的”意思, 如:She looks blue today她今天显得闷闷不乐, blue video黄色录像, a blue Monday倒霉的星期一, blue talk下流的言论, blue jokes下流的玩笑, blue films黄色电影等。有时blue又有社会地位高、出身名门的意义, 在美国英语中blue book (蓝皮书) 是刊载知名人士、尤其是政府高级官员的名字的书。此外, blue在英语中与其它词汇搭配, 还有另外的含义, 如:blue one's money乱用钱, blue bottle可恶的大苍蝇, out of blue意想不到, once in a blue千载难逢。

因为在英汉两种文化之间有其共性和特性, 必然产生中英两种语言在语用意义上的相同与相异。因而在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的理解与翻译时, 既要理解语言本身的意义, 更要理解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 才能准确无误地译出颜色词, 从而促进跨文化的交际。

参考文献

[1]刘宓庆.汉英对比与翻译[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2.

[2]胡文中.跨文化交际面面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4]郑声淘.翻泽与文化交流[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4.

[5]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6]梁实秋.远东汉英大词典[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5.

[7]危东亚.汉英大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俄语翻译中形象性词语的翻译技巧 篇3

【关键词】 形象性词语 上下文 翻译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生活在当今人类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符号体系。由于人类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人类的语言反映着人类普遍的共同性。各民族语言虽然不同,但可以利用相同的概念,称谓事物,解释词义,并通过其词系统反映人类的思想和理解,共同的人类感情世界以及共同的人类经验于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正是这种共性为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行性证据,为不同语言的翻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然而,任何语言又是在各自特定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中形成、并随着时代的转变而不断丰富起来的。因此,不同语言在各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民族色彩、民族的象征。

不同的词语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有的概括、抽象,有的具体、形象,这两类词语都要掌握。如果我们多下工夫掌握并使用那些具体、形象的词,就能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作品语言鲜明而感人的形象性,往往与作者运用借代、比喻、夸张、成语、俗语和谚语等各种语言的形象而分不开,使文章有诗意,有特点,有可读性。这些形象性的词、词组或句子,在文艺作品中广泛使用,日常生活语言中也屡见不鲜。它们不仅赋予语言各种感情色彩,产生特殊的表现力,而且还能把抽象、复杂的事物或道理表达得浅显、透彻、明了。翻译这类形象性词语时,不仅要确切地表达其含义,而且还要恰当地表达其形象。为此,首先应根据原文上下文仔细体会这些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和修辞色彩,然后联系译文上下文,选择具有同等作用的表达手段。借代、比喻、夸张、成语、俗语和谚语等虽有各自的特点,但从翻译角度来看,其处理方法有些相同。

1.保存形象

任何语言都有“异化可容性”,以此调动读者的主观主动性。虽原语文化色彩不同,译语中也没有相同或相应的形象说法,但读者可以“望文生义”,在不会产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采用直译法,保留原语的形象,这样既传达了原语民族文化特色,又可丰富译文语言宝库。

1.1如果汉语中的形象性词语与原文中的形象性词语在内容、形式、修辞色彩上完全相同,则用汉语中已有的形象性词语来表达。

1.2如果在汉语中找不到相同的形象性词语,则在符合语法,修辞的特点,并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条件下做些处理,尽量保存原文词语的含义,以使译文读者体会到原作语言的民族特点,以此吸收外语的表达方式来丰富本民族的语言。有些俄语形象性词语,早已直译过来,通过长期使用,已为人们所接受,并融于汉语之中,浅显易懂,照字面翻译过来,不难理解。

1.3在照样复制原文的形象性词语时,要力求精炼易懂,并考虑其结构形式和音韵特点。如果原文的前后是对称和押韵的,译文也要尽量做到对称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合乎相应的汉语形象性词语的形式,使其区别不明显,易懂。

1.4为了使译文的意思更完整,比喻更明白,有时还可以在不背原意的情况下,译成歇后语,即引伸原文的意思,以便沟通,这样在译文后加上一个适当的短语或短句,以揭示前面这个比喻的内在意义。

1.5有些形象性词语与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语言和地区特点有密切的联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色彩或俄语本身的特点,保存形象,不容易看出喻义,但为了把这种特色保留下来,以使人们产生一定的联想,必要时可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来表达原文形象。

当然,在尽量保存原作形象时,要防止片面性,不要为保存形象而保存形象,以免造出生硬的词语,不易为人们所接受;也不要为了保存形象而滥加注释,一些不必要保存的形象,可以按其含义变通处理,无须注释,以使译文读者少费周折,直接了解它的汉语意思。

2.更换形象

若原文语言色彩较浓,其形象上的差异的存在又不利于理解,而泽语中恰有相对应的、能引起读者同样联想与情感的形象说法,可变换原语形象,用译语读者易接受的相应的词语或表达法来运用。由于各民族形成的历史不同,俄汉语中运用形象性词语的习惯也不同,在汉语中往往找不到与俄语完全相同的形象性词语,如果完全复制原作形象,有时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甚至产生误解,这样就不如换成汉语已有的、在意义和修辞作用上完全一样而比喻形象或结构形式有所不同的形象性词语。在更换形象时,必须了解原文形象在上下文中的真正含义,在传达其原来含义的基础上,用相近的、现成的汉语形象性词语来代替。

在换用形象时,必须正确理解俄汉语中相应的形象性词语的喻义,切忌形式相同,但含义大有区别。换成有典故的形象性词语时,更要了解其使用喻義和使用场合,以变所换用的汉语形象能使人们产生与原文形象相同的联想。有些俄语形象性词语,虽然在汉语中可以找到形式和内容与之相近的词语,但由于涉及汉语中的人物、地名和特有的风俗习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还是译成普通汉语形象性词语。

3.舍弃形象

若原文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形象化词语,译语中没有合适的词语,那就只好撇开原文的词语,从译语中选取与原文意义相同的表达方式,力求意义上的相等。有些俄语形象性词语在汉语中没有相同或相近的形象性等,直译过来,既不能确切表达原意,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又不符合汉语规范,令人费解,就是说,原文中的语言形象,在翻译时既难留有原意,又难替换,这时只好舍弃形象,把形象性词语译为一般的、非形象性的词语,用通顺而精炼的词语来解说原文的含义,以使人们直接了解其意思。当俄语形象性词语涉及到民族特点,或是用俄语语音、语调、语法、的独特形式表达时,往往对整个形象性词组采取这种意译的方法,而不能根据其词语中每个词所表示的意思来翻译。原文的词语形象虽然舍弃了,但其基本含义并未失去,当然,这是在经过多方设法仍找不到适当的形象表达手段传译时才不得不采取的一种译法。

翻译形象性词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既不能机械地复制原文形象,也不能草率地舍弃原文形象。在符合汉语规范的基础上,尽量保存原文形象,或恰当的保留汉语形象,甚至运用某种形象表达手段创造性地再现原文形象。翻译形象性词语时,还要考虑以下几点:

3.1有些俄语形象性词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由于句子结构或含义的差异,翻译时应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处理,有时保存原来的形象,有时换成相近的形象,有时舍弃形象。

3.2有些俄语形象性词语,在汉语中可以找到几个同义的形象表达手段,这时要根据它所表现的具体内容和所起的作用来选择。

3.3有些俄语形象性词语本身具有褒贬意味,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翻译时要选用相应的词语来表达。

3.4为了表达俄语中某些非形象性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起的形象作用,有时可用汉语中的形象性词语来表达俄语中某些非形象性词语。

当然,把俄语非形象性词语译为汉语形象性词语时,必须考虑原文的含义、文章的题材和总的语体特点,以免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俄语名词转义具有明显的形象性。俄语名词转义时形象鲜明,承载力强,在反映生活和表情达意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名词转义的形象性是与词相伴而生的,它的转变有的从属于词义的变化,有的则从属于词的使用范围的变化。名词转义或名词用作转义都带有某种程度的形象性,失去形象性的转义已不在为转义,而成为词的另一直义。人们借助于某种形象,产生联想,这是名词转义的必经过程。可以说,形象性是转义名词的命脉,有了它,名词才产生活力,成为语言研究中一块丰富的“矿藏”。总之,在将形象性词语由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必须考虑到语言的民族特点,一定要根据原文上下文仔细体会这些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和修辞色彩,然后结合译文,选择具有同等作用的表达手段,将其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蔡毅.俄汉翻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蔡毅等.俄译汉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非琴.关于翻译中使用汉语成语的问题[J].中国俄语教学,1986,(4):36-38.

赵普文言文词语翻译 篇4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汉译时可以等值翻译的词语 篇5

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等值翻译:

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

within a stones throw一箭之遥

ki11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

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吃一堑,长一智。

不等值翻译:

at 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

on second thoughts再三考虑

by ones and twos两两地,零零落落地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Can you come down a little? --Sorry, its one price for all.

你能便宜一点卖吗?对不起,不二价.

He had one over the eight after be drank only half bottle ofthewine。

他才喝了半瓶酒就醉得七歪八倒了。

不必译出

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人各有所好。

Ill love you three score and ten.我会一辈子爱你的。

俄语翻译与农业有关的词语汉译俄 篇6

今天小编带大家领略一下不一样的风景——“农业”(汉译俄),多种多样农作物如何用俄语表达呢?一起来看一下吧,农业词汇汉译俄。

农作物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ые культуры

蔬菜栽培 овощеводство

春播作物 яровые культуры

菜园 огород

秋播作物 озимые культуры

萝卜 редька

早晚秋作物 ранние(поздние)осенние культуры

水萝卜 редиска;летняя редька

大田作物 полевые культуры

红圆萝卜 тельно-красная круглая редька

经济作物 технические культуры

长圆白萝卜 зимняя белая редька

油料作物 масличные культуры

心里美 сладкая релька с малиновой сердцевиной

豆类作物 бобовые культуры

胡萝卜 морковь

瓜类作物 бахчевые культуры

芜菁 репа;турнепс

糖类作物 сахароносные культуры

大头菜 брюква

粮食作物 зерновые культуры

山药 китайский ямс

粮食作物 кормовые(фуражные)культуры

马铃薯;土豆 картофель

饲料作物 прядильные культуры

白薯 батат

纤维作物 тропические культуры

木薯 маниок

热带作物 поливные культуры

2词语翻译 篇7

一、目前在汉语翻译上存在的问题

中国特色词语就是那些在意义上能够体现出中国特有的现象和事物的一些特定的词语。这些词语涉及到我国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和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而且这些词语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些中的好多词语都是根据中国目前发展和现实的需要而产生的,包含了很大的信息量,有的一词多义、有的实际意义和字面意义不符、有的必须结合国情理解。因此在英译上很难得到符合实际意义又不失中国特色内涵的有效翻译。

1.直接翻译,曲解原意。直译是在不违反语言规则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既保留原文的内容又保留原文修辞、形式的一种最直接的翻译方法。然而直译的词语存在大量的不准确的现象,翻译过程中基本都是按照字面意思生搬硬套,有的甚至完全曲解了本来要表达的意思,导致既不能让外国人理解,也不能让中国人满意,给交流上造成了很大的误区。比如:“黑孩子”的翻译,在中国的意思是没有户口的孩子,但是如果直接翻译成“black children”在英文的意思就是黑皮肤的孩子,给读者造成了严重困惑。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式英语和中国特色英语也是不同的,中式英语是一些英语的初学者为了便于记忆和学习所产生的不地道、不准确的英语,这些词语在英语中有其实际准确的表达方式,只是由于初学者对于英语掌握不够而采取的错误的英语形式,而中国特色英语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汉语翻译成的英语。这两者是不同的,也是在直译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错误,翻译工作者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会混淆。

2.直接意译,丧失风韵。意译的重点不在于形的表达而在于神的相似。它侧重了解词语的含义,然后在中西方文化中找到相似之处,真实准确的表达词语原有的意思。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很多翻译为了避免直译所造成的不准确的问题而选择意译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对于中国的语言文字并不是完全适用,这种方式的使用使得汉语完全丧失了原本的风韵。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古诗来说,翻译成现代汉语都有失风韵或者曲解作者的原意,更别说再翻译成英语了。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翻译,本是作者借表达人生哲理的诗句,但是如果按照意译的翻译就成了“for a grander sight,please go up stairs”意思为想要看的广,请上楼。完全丧失了古诗的风韵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

3.形似神离,丢失文化。中国的好多词语都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语言的翻译既是沟通和交流,也是文化的宣传和学习。比如京剧、二胡、旗袍、诗、书、礼、乐等都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可是这些词语的翻译,由于词语本身的文化底蕴过于浓厚导致翻译形似神离,丢失了原本的文化气韵,比如将京剧翻译成“peking opera”意思为北京歌剧。表面上意思和原意有些相近,但是京剧不是北京独有的戏剧,也在理解上造成了误差。把中国的文化丢弃了,只是把京剧翻译成一种歌剧。

二、结合中国特色选择翻译方式

如何翻译具有文化特色的词语是一直以来是翻译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中国国情文化较为复杂,很难进行翻译,翻译和新闻工作者也采取了一些手段去改善,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因为对中国国情不了解,仍然出现纰漏,而且文化的发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没有固定的或者准确的套路去拿来套用进行翻译。所以,翻译工作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结合中国特色,特别的词语选取特别的翻译方式,虽然不能将中国的文化完全展现,但是也能够避免由于翻译造成的沟通障碍,下面是具体的几种翻译方式:

1.直译加注释方式使翻译更为准确。直译加注释即是在直接翻译的基础上,后面加上解释或者注释兴致的词语,标明该词语的多种用法,象征含义和在本文中采取的意思。解释性翻译弥补了完全直译或者完全音译造成的信息理解性、传递性、以及可接受性差的缺点,同时兼顾了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传播,是翻译中值得选取的良好方式。这种翻译方式虽然加大了翻译的工作量但是,确保了词语翻译的准确性。比如在“black children”的后面加上英文注释,解释一下这里是用作没有户口的孩子的意思,这样既直接翻译不丢失中国特色,又加注释不丢失本来含义。

2.采用复合式翻译使翻译更有韵味。古诗的翻译一直是翻译工作者头疼的问题,古诗也是中国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古诗,古诗的翻译生硬造成了中国的文化丧失了原本的内涵和美感。虽然不能完全的将古诗翻译出来,但是可以采取复合式翻译的方式,将古诗的句子进行拓展,并且附加一些自己的理解,尽量将古诗的风韵展现出来。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采用原来生硬的翻译方式而变成“Ascend another storey to have a further sight retrospect and prospect”如此翻译相比之下就不那么生硬,可以稍有韵味的传达古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英文和中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语序上能够调整。所以,在语序上把原来生硬的翻译进行调整,同样能使得文章更具有古诗韵味。

3.采用音译方式,保留中国文化。音译是一种以原语言为依据的方式,一般就是根据汉语中的发音,在英语中寻找与之相似的发音进行代替的翻译方式,在翻译中国特色的词语的过程中,这种翻译方式十分常见,这种方式的翻译可以活灵活现的将中国特色文化原汁原味的展现出来,在必要的时候或者涉及到中国特色语言难以翻译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这种翻译方式。例如“功夫”和“福娃”这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不用特别翻译,直接翻译为“gongfu”和“fuwa”,既传达了语言含义又不破坏语言环境,可谓一举两得。但是这种方式目前还很难被所有外国人接受,还需要我们继续弘扬中国文化,使得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影响力,才能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它、接受它。

2词语翻译 篇8

【关键词】动物隐喻词语 隐喻认知 动物商标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09-0022-03

引言

西方社会对隐喻的探究源远流长,经历了修辞学研究、语义学研究和多科学研究等三个时期。尤其20世纪70年代以来,隐喻成为哲学、符号学、认知心理学、语用学、语义学阐释学等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造就了一个“隐喻的时代”(李国南 2001:41)。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视作一种语言现象,视作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语言装饰的手段。而当代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不仅仅属于纯语言范畴,而应属于更广的思维和认知的范畴。换言之,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认知和概念化方式(Ungerer & Schmid, 1996: 118-122; 蓝纯,1999:7)。由此可见,隐喻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是人类赖以形成、组织和表达概念的基础与手段。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隐喻的本质是指借它类事物理解和体验该类事物”(Lakoff & Johnson, 1980:5)。这里所说的“它类事物”指的是人类所熟悉的领域,即隐喻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而“该类事物”则是指人类所陌生的领域,即隐喻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隐喻的形成是从始源域向目标域之间的投射,即人类通过熟悉的概念来理解另一个不熟悉的领域。动物作为人类十分熟悉的事物之一,是人类实现隐喻化的一种重要的始源域,对人类的思维和认知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常用动物词汇喻指周边的人和事。本文拟通过对英汉动物词语的隐喻认知的分析,进一步讨论包含动物隐喻的商标的翻译。

1 英汉动物词语的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英语及汉语中都不乏用动物来构成隐喻的现象。由于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过程大致相同,并且享有共同的世界知识和社会经验,进而对动物的感知和认知也有相似之处。但是受到英汉两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风俗习惯、社会地理环境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两种语言中关于动物的隐喻表达方式亦存在着许多个性和差异。

1.1 语义重合:英汉动物词隐喻认知的对应性

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的隐喻有些是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也就是说,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全部或部分重合。例如:英语单词“pig”(猪)喻义“贪婪的”、“肮脏的人”;“ass”(驴)指代“笨蛋”、“傻瓜”;以“wolf”(狼)比喻“残忍凶狠的人”等,汉语喻义也基本对应。特别是以“fox”(狐狸)喻义“狡猾的人”,英语和汉语中有着惊人的一致。例如: Be on your guard! He's a sly old fox. 提高警惕,他是一个狡猾的老狐狸。

1.2 语义碰撞:英汉动物词隐喻认知的非对应性

所谓语言碰撞时指一种语言中的某个动物词语能够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对应词,这对词虽然字面意思完全相同,但其联想意义却不完全相同甚至相反。(王璐:2005:111)非对应的动物隐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2.1 喻义对应,喻体不对应

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用不同喻体表达相同含义的现象。例如:英语中用“as timid as a hare”形容一个人胆子小,汉语里则用胆小如鼠来比喻。类似的例子还有“as strong as a horse”(健壮如牛),“a cat on the bricks”(热锅上的蚂蚁),“as slippery as an eel”(像泥鳅一样狡猾)等。

1.2.2 喻体对应,喻义不对应

英语和汉语中有时存在着相同的一个喻体,但在各自的语言中喻指的含义却不同,甚至大相径庭。例如:

从表中可以看出,“dog”(狗)和“owl”(猫头鹰)这两个在英语中具有积极喻义的动物词在汉语中的意义却截然相反。人们常用“狗仗人势”来形容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猫头鹰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不祥之鸟”,是厄运和死亡的象征,民间有“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的俗语。反之,汉语中象征着美丽、吉祥、尊贵的“peacock”(孔雀)、“dragon”(龙)、“bat”(蝙蝠)、“magpie”(喜鹊)在西方文化中都有消极的象征意义,有“blind as a bat”、“proud as a peacock”等习语。

1.2.3 喻体和喻义都不对应

有些动物词语在中国文化中几乎没有什么喻义,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却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同样,在汉语中的某些动物隐喻在英语中往往找不到与之对应的喻体和意义。如英语中用“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喻义“假慈悲”;用“eager beaver”(卖力的海狸)比喻做事过于卖力气以讨好上司的人,这些在汉语中都没有相对应的喻义。而在汉语中象征“长寿”的“crane”(鹤)或“tortoise”(龟)在英语中几乎没有象征意义。

2 动物商标的英译策略

英、汉民族在与动物长期的相处过程中,对动物形成了深厚的民族感情和特定的联想,动物词在两个民族中都有一些特殊的隐喻。因此中西方文化中都有很多以动物来命名的商标,以期通过动物喻体的象征意义体现商品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但英汉动物词语的隐喻认知差异给动物商标的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极其容易引起商标的误用和误译,产生文化冲突。这种现象在中国出口商品的商标英译中尤为突出,因此主要以中文商标的英语翻译为例。

2.1 动物商标英译存在的问题

一个成功的商标译名除了要达到音、形、意的完美结合外,还应考虑译名是否符合销售市场消费群体的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等方面,否则不单无法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甚至会损害企业形象。如我国著名鞋油品牌“金鸡”牌,被译成“Golden Cock”,忽略了“cock”在英语中有“男性生殖器”的喻义,造成了对男性消费者的冒犯,给人粗俗的感觉。又如“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指“无用而累赘的东西;成为负担或招致亏损的财产”将“白象”牌电池直接翻译成“White Elephant”后,这个产品在英语国家很少有人问津,谁都不愿意买个无用而累赘的东西回去。再如,将“蝠王”这个商标直接用拼音“FUWANG”标注,虽然避免了使用“bat”(蝙蝠)这个在英语中具有“黑暗、邪恶”喻义的动物词,但是同时也失去了商标本身的文化内涵和产品特色。

2.2 动物商标的英译策略

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商标的翻译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简单的词对词的翻译,更不是拼音的直接标注。在动物商标的英译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英汉动物词的隐喻映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英汉动物词语的隐喻认知差异,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最大限度的体现原来商标中所承载的所有信息及功能。

2.2.1 直译法

对于在英语和汉语中文化内涵相似的动物商标,可以采用直译法。既保留了原名,也能避免商标原语的文化亏损。如“天鹅”牌(Swan)、“鹿王”牌(King Deer)、“七匹狼”(Septwolves)、“熊猫”牌(Panda)、“金鱼”牌(Goldfish)等。但英汉语中隐喻的认知意义能重合的动物词毕竟有限,更多的动物商标需要用别的翻译方法。

2.2.2 转译法

有些动物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象征意义相同,但喻体却不同。这种情况我们通常采取“换译”,“替代”或“归化”的翻译方法或策略,即把英汉中引起误解的喻体换成能产生类似联想和含义的喻体。“使之本土化,来‘将就’读者的变通转换”切忌生搬硬造的直译,否则可能使人感到不习惯。(孙艳 2008:4)例如:3.1中提到的“白象”牌可以转译成“White Bear”,因为“bear”(熊)在西方文化中形象是憨态可掬、受人欢迎的,俚语中“bear”还有“佼佼者”的意思。该商标通过转译转换了形象,成功的打开了欧美市场。

2.2.3 改译法

这一方法主要针对英汉动物词中存在的相同喻体表达不同含义的情况。对原语中出现的在目标语中有文化冲突的词用它的近义词来代替。如3.1中的“金鸡”牌可以改译成“Golden Rooster”。类似的例子还有将“Flying Pigeon”(飞鸽)改译为“Flying Dove”,用象征“温和、和平”的“dove”代替有“傻瓜、好斗的人”等喻义的“pigeon”更贴近目标语市场的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又如现在十分受欢迎的卡通人物“喜羊羊”,在用作商标时被译成了“Pleasant Goat”。“goat”在英语中不仅指山羊,还有“老色鬼”之意,如此翻译大大损害了原商标想要传达的“快乐、机智、可爱”的含义,建议改译为“Pleasant Lamb”,“lamb”除了有“小羊、羔羊”之意外,还有“温和的人、可爱的人”之意。

2.2.4 意译法

某些动物词在原语文化中可以表达美好的喻义,但在译语文化中却出现了语义空缺。如汉语中的“鸳鸯”是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中的鸟类。鸳指雄鸟,鸯指雌鸟,一旦结为配偶,便陪伴终生。中国人常用其喻指恩爱的夫妻。但其英语译名“Mandarin Duck”却没有相关的联想意义,所以“鸳鸯”牌翻译时可以采用意译法,译为“Love Bird”才能传递其在原语文化中的特殊内涵。又如,“玉兔”牌,不应译成“Jade Rabbit”,汉语中的玉兔并不是指“玉做的兔子”而是指的是月宫中嫦娥仙子所养的兔子,也用以指月亮。传说月中有白兔,因用为月的代称。所以译为“Moon Rabbit”更为传神。

3 结论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大量的动物隐喻词语,它们具有对应性,更具有非对应性。在进行动物商标的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英汉两个民族动物隐喻的差异与商标翻译的联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尽可能的使原语商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地在译语商标中体现出来,从而使商品能成功打开海外市场。

参考文献

1 李国南. 辞格与词汇[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 Ungerer F. & H. 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Lond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1996.

3 蓝纯. 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4).

4 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8.

5 王璐. 汉英色彩词汇联想碰壁与跨文化交际 [J]. 山东社会科学. 2005,(3).

上一篇:乱作为承诺书下一篇:岗子小学六一升国旗仪式及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