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泛读教程2翻译(通用4篇)
英语泛读教程2翻译 篇1
英语泛读教程4翻译
1天才与工匠
许多人羡慕作家们的精彩小说,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作家们是如何辛勤笔耕才使一篇小说问世的。以下的短文将讨论小说的酝酿过程,以及作家是如何将这小说雕琢成一件精致完美的艺术品 。
有一次,我在暮色中来到小树林边一棵鲜花盛开的小桃树前。我久久站在那里凝视着,直到最后一道光线消逝。我看不到那树原先的模样,看不见曾穿透果核,能崩碎你的牙齿的力量,也看不到那使它与橡树和绿草相区别的原则。显现在我面前的,是一种深邃而神秘的魅力。
当读者读到一部杰出的小说时,他也会这样如痴如狂,欲将小说字字句句刻骨铭心,不提出任何问题。
但即使是个初学写作者也知道,除那将小说带到世上的文字之外,还有更多的构成小说生命的因素,小说的生命并不始于写作,而始于内心深处的构思。
要创作出有独创性的作品,并不要求懂得创造的功能。多少世纪以来的艺术、哲学及科学创造都出自人们的头脑,而创造者也许从未想到去关注创造的内在过程。然而,在我看来,对创造工作一定程度的了解 ,至少会使我们通过知道两个事实,增长我们处理正在出现的故事的智慧。
首先,天赋不是掌握了技艺的艺术家独有的特性,而是人脑的创造性功能。不仅所有对技艺的掌握都含有天赋,而且每个人都具有天赋,无论他的天赋发展是何等不充分。对技艺的掌握是天赋的显现,是 经过培养的,发展了的和受过训练的天赋。你的天赋在最原始的层面上起作用。它的任务就是创造。它是你的故事的创造者。
第二,将你的小说带进世界的文字是艺术家的工作,它就和一个泥瓦匠的工作一样 ,有意识、谨慎而实实在在。天赋正如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一样是我们的精神禀赋中的天然部分,而技艺却不是。它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学到,并要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如果要使在我们内心深处浮现的故事跃然纸上,光彩照人,那么,每个故事都须有感染力极强的优雅文笔。只有健全的技艺才能使我们做到这一点。
一个故事是如何酝酿成的呢?据说,我们从一生中的前二十年,或许前五年起就开始写作。这可能取决于个人,而写作中的很多事都取决于个人。无论如何,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清晰印象,或多或少无条件地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未被解释,不受约束,而且栩栩如生,永不磨灭。困惑、厢濉⑽肪濉⑾苍谩⒒曰秃推接梗在各种程度上以各种形式组合在一起。这些对往事的印象在心中悸动着。它们在等待什么?是在等待 某种圆满的结果?还是对它们特有的真理的认可?似乎它们的创伤需要切开,隐秘的见解需要表露,发现需要与人分享,苦恼需要承认,这种飘渺的美需要形式。
我们就这样背负着各种任务渡过一生。时而,一个常常是小小的体验,撬开了记忆之门,抓住了这些虽已年代久远,却依然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印象。于是,故事就如种子一般开始萌动。
这种经历人人都有,却鲜为人知。然而,一旦富有创造力的作家有了这种感受,他就会凝神屏息,专注于此,因为他知道这时故事的种子已经萌发并开始了它自己的生命过程。 就象任何一颗种子,故事的种子有它自己的生长规律,要要经过作家对记忆中的素材进行精心筛选,从潜意识博大精深的阅历宝库中提取故事赖以实现其内在形式的素材。于是,各种人物,他们的处世风格、气候、时间、地点及各种事物的精髓,都聚集起来。简而言之,一个世界产生了,有灿烂的星辰,也有形形色色的障碍。
故事就是这样在“隐秘中构思,在思想土壤的最深处神秘地形成,”并不断地缓缓扩展、生长,直到它最终在意识中显现。就在这意识的门槛上,故事带着希冀的颤栗等待它的文字整体的形成。
天赋创造的功能现已完成了它的使命。只是到这时,工匠,这位故事的助产士才开始他的工作。
故事完整地呈现,即使有这样的情况,也是罕见的。罗伯特?弗洛斯特说过,他开始作诗时从不知道这诗最终会是什么样。而我往往在小说的第一稿几乎完成时才恍然大悟,意识到小说该怎样结尾,或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有时甚至在写完第二、第三稿,甚至更多稿之后小说才呈现出清晰的轮廓。
多年以前,十月的一个凌晨时分,我遥望小小的人造卫星划出一道弧线匆匆掠过星空。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心中一直萌动的故事呈现出来:一位老人一生在都市中心过着寂寞生活 ,隐居到一个小海湾边的房子里。他为那地方的美景和邻人的善良而激动不已,开始感受到那些生活道路将要走尽,由于某种原因从未付出或从未与人分享过任何东西的人们的绝望。
尽管当时心里朦朦胧胧仅有这点感受,我立刻着手第一稿,写道:“波米洛依湾的人们将蓝天奉献给了帕拉蒂先生。他们将这一切全给了他,每个黎明,一片片雷雨云、一群群飞翔的野鹅和冉冉升起的红色月亮。”
当时我在干什么?我在描绘一个奇怪的 才能:而且还有更多奇怪的才能。接着我升上高空;尔后飞向运行中的万千星辰。当我写到小说的结尾时,我不禁感到诧异,我 开始写
第一段时居然对整个小说毫无了解:每一个字都指出方向。然而,我浑然不知时,我为什么动笔写作?我在干什么?
我是在实施工匠的三个功能中的两个:信赖,第二:写作。不论我的小说会是什么样,我坚信小说的灵性,它的真实性;不论它可能在何时显现,我都坚信它的完整性和它的形式。在写作中我听任它发展,迎候它的显现。我在为它的显现提供载体,否则它又怎能显现呢? 信赖你的天赋吧,它是你的创造性功能,它的任务就是创造。因为它在最原始的层面上起作用,因此,它所创造的小说是独一无二的。这故事完全是你自己的。没其他人能了解它,也没人能写出它。这就是一个小说的价值,唯一的价值。尊重你的创造性功能,依靠它获得智慧:它不是盲目冲动的产物,而是工作的原则。信赖它,为它感到欣喜,运用它。这正是培养天赋的奥秘所在,也是真正能力的开端。
信赖并着手写作。当你开始感到小说急不可待的脉动时,就动笔写作。如果你对它并不完全了解,就尽你所知去写。逐个地写你所知道的那部分,要有耐心,不久你就会完全知道你所写的是什么。假如你写得不好,那就尽你所能去写。务必竭尽全力,以你当时所能驾驭的全部智慧努力写得明白清晰。如果能这样做并坚持不懈,你一定能稳步提高。因为认真踏实的工作可以真正发展智力。不懈的实践可 以真正形成技能,而形成技能就是工匠的第三个任务。
以你最好的文笔尽你所能写每一个故事,每一封信,如果你写日记的话,要 这样在日记中记每一件事。要写好。要写得有技巧。要写得优雅,如果你能够的话,要写得完美。对任何成文的材料都应力求谨慎、真实。任何低于当时你所能达到的完美程度的文字都谈不上是技艺,而是浅尝m止的儿戏。
初事写作者总是力图尽量快捷、高效地找到适合他的写作方法,以求省时省力。谈起方法,我们都知道写作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但是常识――天赋的 狡诘的侍女却告诉我们,实际从事写作者象日复一日干着同一工作的管子工、从政者和金银首饰匠一样,谈起他们的工作都很在行。读作家们所写的书,听作家们所说的话,你就可以发现他们的工作习惯中有许多与自己相同的偏爱和冲动。你会发现这些不仅是你自己独有的癖好,而往往是从事写作者的性情中特有的,极其重要的几种癖性。它们对你有利,可以为你所用。
我每天写作四小时,一连写了十年之后,才发表作品。在写作过程中,我没有老师指导,也没有写作的书籍可供参考。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发现了一种写作方法。多年之后,一位
十分优秀的教师说:“要知道,好小说不是写成的而是改成的。”当时,我沉思着回答说:“是啊!我明白。但愿早就有人告诉我。”
我处理小说的方法简单而行之有效。当一个故事在我脑海中呈现出来,当我朦胧地感觉到它的显现,就迅速将它草拟成一个提纲。不久,也许就在次日,我就通篇重写,这一次不可避免地会加进更多内容并填补很多缺漏。我总是对小说进行整体处理。每隔一段时间 我就继续重写,再将其搁在一边冷一段时间,然后根据需要反复重写,直到文字流畅、妥贴。我总是试图用词准确,贴切,就象将湿绸缎紧裹在身上那样,努力使文字简明练达。 目的是有魔力的。当你以追求卓越为目的而写作时,无论你的工作如何艰辛,它绝不会单调乏味。不论你的工作成果如何不如人意,只要你不愿裹足不前就绝不是失败。以这种方式重写不是乏味的苦工而是技艺上的探索。
如果你将小说当作活生生、有灵性的整体来对待,修改就有活力,因为在此过程中有三件事同时发生:
第一,你达到了对整个故事的完全了解。你几乎不能相信,在写第一、第二稿时,你对这 个故事的了解是何等不足,直到第四第五稿,你才能领悟到这一点。它一层层地显示出来;起先不受关注的小事件渐渐变得重要;含混处变得清晰。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闪过眼前的事物向你跳跃 ,以引起注意。对这个故事的彻底理解给了你控制力,而这种控制力使你能将故事写到最好。因为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彻底了解一个故事也为你了解下一个故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你在写它的第一稿时就不会再感到困惑或束手无策。尽管还会有种种缺憾,内容模糊不清或行文粗劣,你仍可以认为这是你 写的最好的东西。你会自信地去修改,确信它会逐步完善,
第二,你取得了一种其它任何练习、书籍乃至无论知识如何渊博的老师都所不能给你的技能。在一次又一次解决情节问题、写作问题的过程中,你学会了如何高效地工作;你学习了新的方法,而最重要的是,你获得了自己的方法。重读往往宽容写作中的错误,而重写则往往揭示出错误。不自然地过分炫耀词藻 ,常常在重写时暴露无遗;你自认为机智含蓄的东西,往往是对难以表述的问题的故意回避。而这些问题对于故事而言,恰恰是至关重要而务必清晰表述的。你的判断力和敏感性 ,由于你被迫面对那一个个枯燥乏味的字眼和粗劣笨拙的段落而变得敏锐起来。每改进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你都在提高你的技能。渐渐地,你会看到追求卓越并非空泛的梦想,而是一种可能。
第三,修改是修改,作家的工作是写作。阅读、听课、与专事写作的作家们交谈都是极为有益的,但它们只在你致力于写作时才有帮助。修改为脚踏实地的写作指明了目标,而这一目标会给予你终身受益的回报,即不断提高的技能。修改有助于形成习惯,而世上再也没有比工作的习惯更能激发才智的了。
绝不要强加给你的能力任何限制,也绝不允许任何人这样做。一旦力求完美成为你的习惯,你就会领悟到杰作并不神秘,也绝非偶然,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结果。
2. The population surprise
世界人口会象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持续增长吗?造成人口变化的因素是什么?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并 弄清其观点。
现在起五十年后,世界人口将会减少,而且还 看不到终止的迹象。除非人们的价值观产生巨大变化,否则几个世纪后,生活在整个地球上的人口可能会比今天生活在美国的还要少。
过去二十年最令人吃惊的事情是,没有一个国家当其出生率降到人口置换率水平时――每个妇女生育2.1个子女――就停止下降了。例如,在意大利,该比率已降到1.2。整个西欧和日本降至1.5。现在的证据显示大约五十年内世界人口将达到八十亿的顶点,然后将开始相当迅速地减少。
因为在过去的两个世纪内,世界人口已从十亿增至将近六十亿,许多人害怕人口还会爆炸式增长,直到地球无法负担庞大的人口。但是,这就好象担心因为你的宝宝在最初的七年内体重翻了六倍,他就会长到一千磅。在六十年代,世界人口每年只增长2%,现在这一比率已降到每年1%。如果上个世纪的生育模式没有根本性变化的话,这将会导致人口的负增长。尽管公众们继续把目光集中在失控的人口增长带来的危险上,上述观点已开始被人口学专家普遍接受。
早在1974年9月,《美国科学》杂志发行了一份人口研究专号,描述了人口学家开始将之称为“人口过渡期”的情况,即从传统的高出生率和死亡率转到现代社会的低出生率和死亡率。专家们当时相信,将来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会和过去一样大体相等,这样,在过渡期内人口达到一百至一百二十亿这样一个水平后,整个人口将会保持稳定。
过去二十年的发展表明,专家们认为人口不会永远增长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他们认为人口停止增长后就会维持该水平却是错误的。专家们推测出生率一旦同新的低死亡率达到平衡后就会停止衰减,所以人口能够保持稳定,这种推测没有得到经验的证实。来自五十多个国家的证据显示了一个并不令人惊讶的结论:在现代社会,死亡率并不能决定出生率。长远地看,如果世界范围内出生率不能与死亡率适当保持平衡,那么人口将肯定或者增长或者减少,这取决于出生率高还是死亡率高。我们预计会看到什么呢?
过去两个世纪内人口快速增长是由于低死亡率造成的,这使得世界范围内的人均寿命从约三十岁增至约六十二岁(因为如果我们不改变人类的基本生理构造的话,最高人均寿命约为八十五岁,所以世界人均寿命的增幅已达到最大可能性的五分之三)。这在一段时期内造成的结果就是人口的年轻化,每一代中母亲的数量将会更多,死亡人口少于出生人口。但是即使在这段人口爆炸期间,现代社会中平均每位女性所生育的子女数(出生率)仍在下降。基于几乎是人类的普遍行为,我们预测出世界人口将开始衰减。美国二百多年来生育率一直在下降(除了二战过后出现的短暂的生育高峰期),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受移民的影响,在25年里它只略低于人口置换率。
很明显,如果许多代平均出生率一直低于每个妇女生育2.1个子女,人口最终一定会停止增长。最近,联合国人口署预测,世界44%的人口居住在那些出生率已经低于人口置换率的国家中,而在除此之外的几乎世界各地,出生率都在快速下降。在瑞典和意大利,出生率早就长期低于置换率,以致于人口老龄化,死亡人数多于出生人数。出生率的降低使世界人均年龄增长,而且会导致四十至五十年后世界人口的减少。
在现代社会,因为死亡率和出生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世界人口并不一定要保持稳定。只有世界范围内的出生率能达到平均每位妇女生育2.1个子女,世界人口才可能稳定。但为什么平均出生率一定是2.1,不是2.4或1.8,或其它什么数字?如果无法使每个国家的平均出生率正好控制在2.1,那么就无法保证总体的平均水平正好为2.1。
问题的关键在于,孩子的出生取决于家庭想要养育多少个孩子。一个家庭在决定他们是否还需要一个孩子时通常所考虑的并不是全国或世界的人口数目。谁知道或 是在乎世界人口会不会从50.85亿降到50.81亿这类问题?人口的变化是长期的而且变化微小,即使在仅仅1间总人口就翻番或减半,人们也很难在生活中感受到。世界人口是否正在增加或减少未必会影响某些决策的产生,使将来的人口增长或减少。正如一些系统论研究人士会说的那样,这里不存在一种反馈环。
真正会影响出生率的是现代性。几乎在生活方式已经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所有国家中,人们
选择的是少生孩子,以致于无法进行人口置换。在西方和东方的国家,在天主教和世俗社会都是如此。在最富庶国家中最富裕的地区同样如此。唯一的例外好象是一些小的宗教社区。我们不清楚穆斯林国家中会发生什么,因为它们几乎都不是现代化国家,但目前看来,其出生率好象也会象其它国家那样对现代性作出呼应。
没有人能肯定世界人口是否会一直减少到非常低的数目,这取决于人们将来的价值取向。在即将到来的人口高峰过后,只要人们仍继续宁愿少生孩子以节省精力和金钱,那么人口将会继续减少。(这并不意味少生孩子的决定是自私的,也许,比如说,这只是出于希望 为每个孩子做更多的事情。)
也许有些人的价值观与世界其它地方的很不一样,所以就会产生不同的出生率。如果这些人生活在特定的某个国家或特定的人口群体中,那么即使世界人口变化很缓慢,他们的价值观也会使该国或群体的人口数目产生显著的变化。例如,美国人口由于受移民影响, 也由于其出生率只是略低于置换水平,所以在将来的二、三百年内,有可能会从目前占世界人口的
4.5%增长到世界人口缩减后的10%。对于一些较小的人口群体来说,如果他们长时间内与平均出生率保持差距,那么他们所占世界人口的份额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变化。(举例来说:如果朝鲜的人口每年增长2%,而世界其它各地的人口每年递减1%,那么仅在一个生命周期内,朝鲜就会从世界人口的1%增加到10%。)
要是人们的价值观不转变,世界人口就不会停止减少。但人类的价值观是会变化的――价值观,而不是生物的必需要求,才是人口预测中不可捉摸的变数。也有可能在一百、两百或三百年后,当几乎整个世界的现代化水平都能达到目前的西欧国家时,相比于当今的现代社会,人们会更看重孩子。如果是这样,那么出生率就会攀升。而且在达到每位女性生育2.1个子女这样一个平均水平后就会停止上升的可能性并不比降到2.1后会停止下降的可能性大多少。
仅在过去的二十年左右时间里,世界人口出生率每个妇女已降低了1.5个。如果再发生如此程度的变化,那么就足以使以前长时间内1%的年世界人口增长率变成长时间内1%的年递减率。也有可能某一天出生率会象最近几十年急速衰减那样急剧增长,虽然一旦整个世界过渡到现代社会之后,出现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如果出生率仅增长到2.8,比人口置换率高33%,那么世界人口最终将会有1%的年增长率,即七十年内翻一番,在三个世纪内就能增长20倍。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在一些国家中,包括美国,出生率衰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取得了世界人口减少的效果,因为开始衰减时的出生率比人口置换率要高得多。而且,愿意少生孩子的观念与现代社会相关。现代社会中,高生活水准使得时间变得很宝贵,而生孩子从经济上来说没有效益,养育和教育费用也很昂贵,所以只有当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展后,低出生率的潮流才会遍及世界。但是一旦整个世界都成为现代化国家,且任何地方的出生率都与置换率大体相当时,新的社会价值观又会在几十年内传遍全球。家庭方式可能会继续变化,所以世界人口的出生率会在置换率附近上下波动。如果每次波动只需要几十年或几代人的时间(虽然 在其中任一方向的发展可能是长期性的),世界人口变化会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狭窄的范围内。
但是,看起来,影响人们作出生育决定的价值观转变缓慢,却流传很广。如果需要一段漫长时间使平均出生率从远低于置换率升到远高于置换率,然后再使它降下来,那么世界人口的走势会发展得很远,然后才会逆转。其结果就是世界人口的巨大涨落――可能会降到10亿或20亿,然后升到200至400亿。
不管人口的涨落是短期、小范围的或是长期、大范围的,世界人口的平均水平在经过了几个周期之后,总体上会形成一种或上升、或下降的趋势。正如全球范围内妇女生育子女的平均水平不一定要正好达到2.1一样,几个世纪内的人口平均水平也不见得就是零增长,而可能
是慢增长或慢衰减。但是与长期的趋势相比,人口波峰与谷底所带来的效应显得更重要。人口达到谷底时,人类数量会比古代还要少。波峰时会由于某种短缺而产生危害。
一个隐含的结论是,即使由于疾病或战争使人口大量减少,它们对世界人口的长远影响也不能与由于人类价值观转变所造成的影响相抗衡。我们从过去几个世纪戏剧性的人口变化中所学到的就是,不管任何时候世界人口是多少,人们愿意生育多少子女的个人抉择,能够 使世界人口发生各种变化――到零,或者到1000亿,或者更多。
3食品大战 food fight
现在,基因改造作物越来越多的,而且成为了我们日常食品的一部分。食用这种食品安全吗?它们有什么副作用吗?公众开始怀疑甚至反对这些转基因食品。各国政府也为此争论不休。那么论战的结果是什么呢?反对者会如愿以偿吗?请看下面的文章。
麦当劳店的人并不指望在法国受到特别热烈的欢迎,但停车场的粪便肯定还是让他们大吃一惊。最近三个星期中,在几乎所有地方的麦当劳店,人们都能碰上成堆的新粪便和大量腐烂的水果和蔬菜。这些都是抗议的农场主倾倒在麦当劳门口的。
麦当劳店的许多方面都让农场主们愤怒,如:它的雷同,它的毫无特色,以及它所代表的餐饮霸权。 然而,开始时,示威还很温和,抗议者餐馆,给顾客提供一种里面塞着奶酪或鹅肝的面包作为替代食物。但后来情况就非常糟糕了。抗议者发现越来越不喜欢这种典型的美国食物,特别是使麦当劳的牛肉,小面包和土豆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基因。
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密切关注他们所食用食品的基因构成,并且对他们所看到的一切变得越来越不安。在刚刚过去的十年中,科学家们改变了无数蔬菜和水果的基因,把这些日常食用的作物变成了超级作物,能够防霜冻,抗除草剂,甚至本身就能杀虫,因此转基因食物已越来越成为普遍现象。在总共测试的4500多种转基因植物中,至少40种通过了政府复审,包括13种谷类,11种西红柿和4种 大豆。
对于一些生物科技公司,如;生产基地位于美国的蒙生特公司和位于瑞士的那瓦特斯公司,基因技术的兴起意味繁荣时期的到来。基因作物种子售出的总值从1995年的七百五十万增加到去年的十亿五千万,并且他们生产的作物不仅出现在直接生产的产品中,而且出现在从饼干、薯条到婴儿食品的加工食品中。 但是,许多人提出疑问:让容易犯错的人类摆弄其他物种的基因是否是个好主意。他们说,如果实验室里的科学实验做错了,那是一回事。但如果它最终出现在你的饭桌上,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到目前为止虽然还没有什么表明转基因植物对谁有什么害处,但不管怎么说,欧盟已停止进口一些转基因作物,并且从就开始要求含有重组DNA的食物必须如实标注。许多华盛顿贸易观察家都看出 ,欧盟这一举动是日益强大的欧盟不再害怕美国经济威胁的又一次回击。也许是这样,但事实是美国国会今年晚些时候会制定他们自己的商标法案,而一些民间团体正在威胁要诉诸法律迫使制定这一法案。即使没有立法行为,舆论对转基因技术 也持更加怀疑的态度。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丹尼丝?德莫克利特说,“法国的农民是对的,没有什么比食物跟人类的关系更密切。”他今年碰到了转基因食物这件事,正把它当成一件事业来做。 如果说法国的抗议确实预示着全球性的麻烦,事情是不是应该如此,则完全不清楚。尽管转基因技术引起这些争论,事实是,一些生物科技公司已经成功地创造出一些奇异的植物。蒙生特公司生产了颇受大众欢迎的除草剂Roundup,他们的转基因作物的生产线也非常轰动 ,因为这种转基因作物对Roundup毒有免疫作用。这多亏了该公司的科学家, 他们从普通的喇叭花中提取一种基因,并将这种基因编织进他们的食用作物中。设计的其他转基因作物,含有来自
普通细菌的DNA成分,使作物对吃树叶的昆虫有毒而对人类无害。
可以理解,这种经过强化的植物深受农民欢迎,因为对他们来说产量的些微增长就意味着利润的大幅增加。去年美国35%的大豆作物和42%的棉作物采用了转基因种子。蒙生特公司的女发言人凯伦?马歇尔说:“这确实有效,给种植者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但是,如果没有效果会怎么样呢?几年前,一家公司开发了一种大豆,该品种大豆有巴西坚果中的一些基因成分,目的是增加大豆中的氨基苯甲酸含量。结果,这种大豆非常象坚果,不但大量产出氨基苯甲酸而且产出了引起坚果过敏者过敏的化学物质。这家公司很快就将产品停产。去年五月,康奈尔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含有杀虫功能的玉米花粉能杀死黑脉金斑蝶的幼虫,而任何人都不会把蝴蝶当成害虫。库钦尼治说:“当蝴蝶开始死亡时,我们就应该开始质疑了。”
在海外,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最近几年,欧洲人对质量差的食物越来越紧张,并且事出有因。自从爆发疯牛病,去年五月出现比利时受二恶英污染的鸡肉,以及后来法国和比荷卢经济联盟国家受污染的可口可乐罐的销毁,卫生官员对他们居民所吃的食物越来越谨慎挑剔。
自从1990年,欧盟已经同意销售18种转基因产品(美国政府认为转基因成分只不过是添加剂,因此不需要食品和卫生部的同意。)今年,欧盟已禁止进口未经许可的转基因玉米。在美国,所有的转基因品种 和普通品种混在一起,因此该国所有出口的玉米都成了不合法的。德国环境部长于尔根?特里汀说:“只有在制定新法规后,我们才会让新品种进来。这是事实上的暂停审批禁令。”
但是一个国家暂时性的禁止,对另一个国家来说就是保护主义,美国对欧盟的行为表示怀疑。美国和欧盟之间的紧张关系最近加剧,这是因为欧盟决定继续禁止进口美国荷尔蒙饲养的牛肉,而美国则加收欧盟100%食物出口关税。在这样的激烈争吵中,对转基因食品的禁止让人感觉既是谨慎又是报复。并且,如果是如此担心转基因产品,那欧盟自己为什么也在种植
呢?法国不仅自己生产转基因玉米,并且使用转基因玉米比其他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多。 横跨大西洋的食品之战在11月召开的世贸组织大会上也许将成为一个重要议题讨论,这对于像蒙生特这样的公司是个好消息。两年前,公司首席执行长官罗伯特?夏皮诺在生物科技上下了大赌注,他将公司的化工部独立出来专门 研究这新科学。该举措使蒙生特股一度在华尔街受宠,当然现在投资者对该股不再青睐。一年前,蒙生特股高居63点,而现在却陷在30大几。
华盛顿的情况可以使事情更加糟糕。由于法律制定者还没有处理商标的问题,民间组织希望起个带头作用。环保组织和犹太以及穆斯林组织已经参与进来,游说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制定商标法案,并且在一些情况下还提出诉讼来迫使他们这么做。他们的立法请求从食品药物管理局的内部备忘录中寻求到支持,因为在备忘录里,管理局的科学家们对转基因产品也提出疑问。一位科学家提到转基因作物和传统作物有“重大不同”,虽然他强调不同并不意味危险。
在华盛顿,很清楚制定商标的呼声还在继续。美国农业部长丹?哥力克曼承认,最终这些活动家们很有可能获胜。哥力克曼希望商标上写的内容不是去警告而是去告诉人们,基因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同样可以起到降低胆固醇之类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转基因产品的反对者所能希望的,至多是让亲农业的国会通过一项议案,允许生物技术公司自己选择标注还是不注。在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中,他们如不标注,必须自己承担风险。在欧洲,那瓦特斯公司的分部哥布婴儿食品公司已屈服于反转基因产品的呼声,宣布它的产品不再含有转基因成分。那瓦特斯公司的发言人坚持说:“这个决定并不是出于安全问题,而是迎合我们的消费者的喜好。”最终还得由消费者说了算,这肯定不是最后一次。
5玩具的故事
广告客户喜欢利用儿童天生轻信的特点。在一个充满令人眩目的广告世界,儿童对此类广告的反 应如何?他们在接受广告承诺之前,是否学会了怎样评价广告呢?
“为什么那个人将手伸到袜子里?难道他们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吗?那样子是不会使我买的,对吧?”一名7岁儿童看到汉堡王的电视广告《失去的世界》中的布袋木偶,挑剔地说。
你可以管这叫玩世不恭。你可以管这叫精于世故。伦敦灵狮广告公司的尼克?布斯声称,如今见到4岁的孩子做出这样的判断是经常的事。4岁的孩子们已经“精通各种品牌”,并能看穿“广告的夸张”。
或者,他们真能么?瞄准孩子的广告符合道德吗?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赞成与反对儿童广告两股力量之间的斗争,集中在孩子们是否理解广告后面的动机。这场争论远未结束,但新的研究显示,布斯已有所进展。要么是与七八十年代相比,孩子们在更小的年龄懂得了广告游戏;要么是过去的心理学家们低估了这些年幼的研究对象理解他人动机的能力。 不需要什么天才就能想象出,为什么打广告的人竭力向儿童直接推销。4至14岁的英国儿童每周平均需花2.49英镑。据数据监控管理咨询处最新报道,这使零花钱市场一年的价值达15亿英镑。在美国,零花钱市场每年达640亿美元巨额。
向儿童销售已成为一笔大买卖,打广告的人必须尽可能使它具有科学性。伦敦温斯偌浦出版社刚刚发行了《国际儿童广告与销售学刊》。一篇文章报道,60%的2至11岁小孩到了10月底,都知道自己圣诞节需要什么。对7岁以下的女孩来说,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她们在电视上见到的东西。
研讨会与咨询很多。花上英镑,你便可以参加99儿童威力研讨会在欧洲的系列会场中任何一场会议。会议提供专题研讨会,关于“什么对儿童起作用,为什么”,“同年龄组销售”及 如何“象孩子一样思考”等。咨询公司就会告诉您,怎样建立“交际之墙”,从消费者两岁开始来影响“你的核心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同时,位于伦敦的赢利机构“儿童研究所”,通过国际互联网,在一年之内3次对在校7000名儿童的味口进行调查。儿童们以口味易变而著称。格伦?史密斯是该研究所的主任兼心理学专家,主编《国际儿童广告与销售学刊》,他解释道,广告客户很难满足儿童反复无常的味口。他说,市场研究者花点钱就能购买调查中的“热门话题”。
当然,多数国家都有具体保护儿童消费者的规定。在英国,“广告不能利用儿童天生的轻信与真诚,不能用特殊的影响,不合理地引起对玩具和游戏的期望,”独立电视委员会的海伦娜?亨特说。“不能让儿童感到必须购买的压力。”据广告协会的詹姆斯?艾奇孙说,独立电视委员会的法规已开始生效。他说,“广告协会收到的对玩具或游戏广告的投诉不到1%。”
但是,怎样才算是利用儿童的天生轻信呢?如果孩子连广告是在推销商品这个概念都没有搞懂,那这是不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标准呢?相反,如果孩子们意识到了广告的目的,那么 针对儿童的广告就只是和针对成人的广告一样阴险
当今儿童与广告研究的背景,是70年前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认知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经历4个认知发展阶段――这个模式相对只作了少许改进,至今仍然主导着儿童心理学。在2至7岁之间,孩子们处在“前运算”阶段,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受直接感觉的支配。他们缺乏心理学家所说的“理论心理”:不知道世界从他人的视角去看是不同的,或其他人会有与他们自己不同甚至相冲突的动机和欲望。当然不能指望他们会意识到,广告是那些不同动机的显露。7岁以后,孩子们进入“具体运算”阶段:他们不如以前那样以自我为中心,更能进行结构性思考,并且懂得世界并非象他们 即刻感知的那样。
如果皮亚杰考虑过儿童与广告(可能他会认为这不值得自己研究,他更关心儿童是怎样
解决推论法这种令人头痛的问题),他可能会争论说,儿童直到具体运算阶段,才能对媒体背后的动机有所了解。
对儿童理解广告的最初研究似乎符合皮亚杰的模式。一项25年的研究发现,96%的5至6岁儿童,85%的8至9岁儿童以及62%的11至12岁儿童,“不完全懂得电视广告的目的 ”;当时,美国的心理学家企图用这些研究结果迫使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禁止在电视上做玩具广告,理由是8岁以下的儿童不懂得广告的“商业意义”。登广告的商家则劝说联邦商务委员会反对这一禁令。
但是在90年代,类似的争论则导致希腊与瑞典禁止在电视上做玩具广告。瑞典法律禁止任何旨在吸引12岁以下儿童注意力的产品广告。目前,欧洲广告业想看到 这些禁令被解除,或者起码保证这种禁令不再蔓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些通常在反对向儿童使用推销词时感到更舒服的心理学家,不能不承认,这些推销词比他们曾想象的要机智得多。
以尼德兰乌得勒支大学心理学家杰弗里?戈得斯坦为例。戈得斯坦为任天堂及康柏这样的公司撰写关于儿童与电视最新研究方面的报告,他认为 ,这个长达25年之久的.研究用的测试过于严厉。要被视为“充分意识到”电视广告的目的,小孩就不得不用语言来解释:广告企图推销商品,赚小孩的钱。
安?阿伯的密执安大学心理学家亨利.威尔曼认为,皮亚杰的框架不适合现代儿童。威尔曼说:“[如今的]儿童接触到更为广泛的社会交往。他们上日间托儿所;而不是生活在核心家庭 成员中。他们参加更多的扮演游戏。”与过去相比,如今的儿童在更小的年龄接触更多的人。这样便促使他们成长。
根据威尔曼对数千名儿童对话的大学网分析,“在3至4岁之间,儿童们懂得你脸上所表现的 ,并不一定与你的内心状态一致。 大部分5至6岁的儿童懂得你可以通过显露一种表面的行为来骗人,而实际上想着另外的事情。”如果你能理解欺骗,你一定会懂得广告。
皮亚杰选择的实验对象,也许刚好加大了代的儿童与现在的儿童之间认知能力的差异。他主要的观点是基于对自己的孩子的观察――雅克琳娜、劳伦特以及露西安――而他们是在很封闭的环境下成长的。
同时,他的研究受到至今仍困扰着儿童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问题的困扰:你如何能让孩子讲清楚也许他们心中理解的事?
要搞清楚儿童对广告的内心的理解,一个办法是观察他们是否意识到电视广告与常规节目的区别。在这样一个实验中,66名4至8岁的儿童观看两类广告。其中原版广告赞美一种面霜,因为它使使用者好看。改编了的广告也赞扬这种面霜,但关键的一句台词是说它使使用者长出讨厌的斑点。实验问孩子喜欢哪一个广告,以及为什么。4至5岁的孩子更喜欢那可笑的结尾,并没有注意那关键词是否具有商业意义。所有8岁的孩子都很熟悉广告游戏。他们看了改编了的广告都笑了――并不只是因为有趣,而是因为作为广告这是不成功的。他们指出,让你长斑点的面霜是不能畅销的
但是,6岁儿童的反应最能说明问题。只有超过一半的孩子能理解广告有趣的结尾存在着问题,尽管他们并不都能说出原由。这说明许多6岁的儿童对广告目的的理解是有限的,伊克赛特大学心理学家布莱恩?扬在19英国心理学协会研讨会上报道了这一结果。 但儿童研究所进行的一项实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们向4岁的儿童放映电视广告,用布娃娃代替妈妈,爸爸和孩子等等,要他们挑选推销广告针对的布娃娃。史密斯说:“我们发现,如果是一个有关冰冻青豆的广告,他们把妈咪推向前;如果是一条有关玩具的广告,他们把代表孩子的布娃娃向前移动。”他说,如果4岁的孩子懂得推销台词是对准谁的,那就有理由假定,他们对广告的目的内心 是理解的。
史密斯没有发表这一研究结果,因为它象儿童研究所的其他成果一样,只提供给顾客。史密斯说他的这一研究及其它研究使他相信,向儿童做广告并非是“有罪或邪恶的”,但是,
他承认应当“注意幼儿易受欺骗的特点”。
尽管越来越一致的意见是,许多儿童在5岁时就意识到了广告的不同之处;有些心理学家声称,他们仍然不真正懂得广告的目的。
扬说:当他们连怎样“推销自己”都不知道时,又怎么会懂得广告的目的呢?“一系列研究显示,”他说,“儿童只是在7岁左右才有推销自己的意识。例如:如果你叫那些6岁的孩子推荐自我加入一个团队,他们会告诉你自己的缺点。”只有在7岁左右――按照皮亚杰的理论,他们仍然很年幼――孩子们才理解,如果他们想说服其他人接受自己加入团队,就得按照麦迪逊大街(注:美国广告业中心) 最优良的传统,强调自己的优点,回避自己的缺点。
近来对儿童理解广告的研究,似乎是给争论火上加油,而不是解决争论。但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倾向――令广告客户很烦恼 的倾向:几乎是儿童一懂得广告的意义,就会对广告充满敌意。
在威尔士的阿拜利斯特韦斯,一项对7至11岁男女儿童的研究发现,孩子们不仅了解电视广告,而且持很轻蔑的态度。甚至7岁的儿童也“表现出惊人的敌意”,阿拜利斯特韦斯的威尔士大学儿童心理学家梅利斯?格利弗斯说。“他们觉得受到了广告的侮辱。他们会说出‘这是诡计’一类的话。女孩们的敌对反应最强烈。你会以为她们中没有人玩过芭比娃娃。”而7岁的小孩便会发出“住嘴”之类的评论。
看来,只要广告商和销售商们想策划一场新的促销活动来销售豆宝宝或宠物小精灵,都有足够的理由变得惶恐不安。戈德斯坦说:“毕竟每天都有关于向儿童销售的研讨会。如果广告商真知道怎样向儿童进行推销,他们一定不会那样做的。”
6. 网上复习时间
课后学习对考试的成功十分关键,而电脑业正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在家免费上网是使人人都可获得网上教育 方面的一大进展。当学生紧张地准备考试时,他们中很多人转向网络,来补充他们的知识,以下课文描述英国一些这样的网址。
凯利家中的气氛渐渐紧张起来。5月22日和6月19日这两个日子深深根植在一家人集体意识之中。这两个日子标志着波拉的普通教育证书第一门和最后一门考试。 贝尔法斯特维多利亚学院的15岁学生波拉说,“我一直觉得我需要更多的复习。我知道我必须着手复习。”“并不是我父母给我施加压力,尽管我知道妈妈有点紧张,但我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们都说他们以前在这一阶段比我的复习要多得多。”
在考试季节结束时,全国上下七十万名学生及家长都会一起松一口气。西约克郡的斯狄弗?波格斯,15岁,正参加普通教育证书的九门考试,他说,“连我奶奶也在叫我多复习。”“每次见到我时不用 可怕的‘复习’这个词的,似乎只有这条狗。”
自从有了考试,就有了复习,但两项发明改变了我们准备考试的方法。以前的一代,复习资料是有利可图的产业,出版时印有 布罗狄和约克这样的字 样。波拉与斯狄弗这一代人采用的是第二项发明,国际互联网。
最主要的复习网址是英国广播公司的普通教育证书比特塞斯(GCSE Bitesize)。3月中旬该网址每周接受750000次点击,而且本月有望该数字加倍。电视4频道的家庭作业(Homework High)的服务范围更加广泛,帮助9至16岁的学生做家庭作业,每周点击次数达到1.3m次。
这样的需求给两项服务施加了很大压力。“每天有3000名孩子在网上向我们的教师提一个问题,”4频道特别节目责任编辑保罗?阿失顿说,“但是我们最多只能解答300个问题。同时我们不得不关闭那些聊天室,因为它们太成功。随着更多的学生参 与,新的聊天室自动开辟,有一段时间我们有30个聊天室,却仅由一名监管员来监管。”
这一巨大的要求事出有因。在英国,学生是最有可能使用国际互联网的群体之一。最近,
由诺普儿童网站(NOP Kids.net)进行的研究表明,57%的学龄儿童既可在家里也可在学校上互联网。而就在6个月前,是51%。正在准备普通教育证书考试的15至16岁学生上互联网的比例上升到了70%,相比之下,总人口的上网率不到30%。
信息反馈表明,互联网正在满足重要的学生需求。父母不在时,网络给学生提供信息、支持与鼓励;某门功课有困难的学生离开课堂后,可在网上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实例、测试及讲解;因生病而缺课的学生,可以通过网上学习而跟上进度。最受人关注的是,许多学生说,在准备考试时网络能比那些不太称职的教师提供更好的资源和支持。
波拉?凯利对网上复习持乐观态度。“我用过一些网址,但不那么频繁。在具体的科目,比如科学,这些网站的确能提供帮助,――在网上看考题及理想的解答作为指导,非常有用,特别是你对那门功课把握不大时,。不过,我也感到沮丧,因为尽管我知道我所需要的东西就在那儿,但必须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
波拉的老师朱迪斯?艾得利的话反映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观点,“复习网址替代不了传统的方法,如记笔记和做模拟试卷练习等――没有东西能代替这些――并且,网上复习肯定不能代替努力学习。但是, 比特塞斯以及其他一些网站确是各种因素混合体中挺不错的一部分,而且我确信它们在将来会变得更加完善。”
我们都知道复习是乏味的,但是因为网上的方法与教师的方法之间可以有很大差异,独自学习就可以打破头脑中的信息堵塞。斯狄弗?波格斯发现历史与地理这种以事实为主的课程很难复习。他说,“几个小时的阅读和记笔记后,在电脑上复习太好了。这些网站有更多的交互作用,配有测试题、电脑批阅、还有完整的答案,因此你知道你的目标是什么。” 他比波拉更热衷于网上复习。“我过去觉得很难着手复习,但现在我大多数日子都使用网络。当我拿起书和笔记坐下来学习时,10分钟后我就开始走神。可我喜欢电脑 。因为我必须在网上浏览,填出答案,这样就使我学下去。如果60秒钟后我还没摸键盘或鼠标,我就不能回避自己什么事情也没干这个事实。”
据调查,帮助孩子的教育是父母购买能上网的电脑的重要原因,因此网上复习与家庭作业服务的要求将会增多。随着政府信息技术启动计划实施,能在学校上网的学生数目超过了在家的数目,不管怎样,明年将有3/4的学龄儿童可望上网。
尽管成立只有两周年,英国广播公司普通教育证书比特塞斯网站,已成为为学校建立的互联网站之父。正如它的名字显示的,它提供的一块块复习内容易于消化,涵盖了与全国教学计划紧密匹配的11个主要科目。
“比特塞斯(Bitesize)最初的目标,是要让使用这一服务的每一位学生起码获得 C 等成绩,”英国广播公司负责学校与学院的弗兰克?弗林说。“自从开创这一网址以来,我们已增加了更多的补充资料。我们的远期目标是提高现有水平,我们已证明有这样做的能力。 教育者在用电脑学习的效果问题上有很大分歧。人们清楚的是,内容的质量及涉及的互动性的性质非常重要。简单地坐在一台个人电脑前面――惊奇、惊奇――并不能帮助学生学习,但某些基于电脑的交互式练习特别有效,对那些感到通过阅读和听讲难以获得知识的学生尤其是如此。
英国广播公司已经拓展了服务范围,帮助处于第二和第三关键阶段的学生面对这个月的考试,并且对未来的计划抱有雄心。四年之后,英国广播公司网上内容将覆盖大部分国家开设的课程,从5岁到普通教育证书的考试。弗林解释说:“我们想提供范围广泛,有机结合的整套内容,在家庭活动与学校活动之间建立一座桥梁。我们希望网上的资料能吸引那些有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危险的学生,也能让较有抱负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速度接触全部课程。” 4频道的家庭作业网站(Homework High)更加引人入胜。5位卡通式人物住在学校,代表英语、数学、科学、地理及历史。这一网站满怀信心,把自己描绘成世界上最好的家庭作业网址。它的确很好。学生可以周一至周四放学后的4点至5点半,或者在家中下午6
点半到9点之间提问。如果你的问题被接受,就会在24小时内得到回答,比其他免费网站来得快,答案的质量也高。需求程度意味着你只有1/10的机会获得一个答复,但是已经建立的一万个答案储备意味着许多领域会有实实在在的帮助,虽然针对性欠缺了一点。
“我们对所提供的答案特别谨慎,” 4频道的保罗?阿什顿说。“我们提供口头建议,以便学生马上可以获得有益的帮助,但不能简单地抄进论文。他们必须对答案进行思考,它的意思是什么,然后把它融进自己的作业。”
家庭作业网站(Homework High)正在发展,以跟上需求。会来新的老师,网上服务时间正延长到星期天,回答学生问题的将是不同类型的嘉宾如诗人和科学家, 回答问题的风格与教师的形成对照。聊天室将得到进一步控制,将会有对学生与家长都开放的聊天室――当然是分开的。
同时,让我们祝波拉、斯狄弗和所有面临普通教育证书考试最后几周复习的学生及家长们获得圆满成功!
7尸检和弦乐
是什么最终导致了莫扎特的早逝?他死了数百年后,在马里兰州召开了一次不同寻常的临床病理学会议,以诊断这位天才的死因,会上,费思? 菲茨杰拉德教授提出了其独到的诊断意见。这次会议如何不同寻常?菲茨杰拉德教授又是如何进行尸检的?下面的文章将会澄清这些疑团。
在马里兰州立大学戴威基大厅里的砖铺地面上,一位著名的医学教授正准备进行一次最为不同寻常的尸检。虽然两百多年来,这座前后座椅间坡度很大的带圆顶的圆形剧场举办了各种医学讲座及演示,今天提供的 内容却不同一般,因为根本见不到死者的遗体。尸解结束时,一个弦乐四重奏乐队将奉献十八世纪的音乐节目。这儿正在举行的是该校第六次历史临床病理学年会。每年,该大学的医学院会邀请一位医生就一些历史人物――从艾德加?爱伦?坡到亚历山大大帝――所患的神秘疾病作出诊断。今年的病人是一位三十五岁的男性,患病两周后死于维也纳。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一个普通的墓地里,但他那才华横溢的音乐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的音乐厅中回荡。
费思?菲茨杰拉德是内科医生,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医学院教授。她首先提出:“当一些杰出人物死于普通疾病时,我们就会感到不安。”她的开场白给那些急于解释随后的研究的人提了个醒。当事人当时正处于创作的颠峰期,且那一阵健康状况很好,突然一病不起,发高烧、头疼、盗汗、手脚浮肿。几天之内,浮肿就扩散到了身体各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全身性水肿。这位受害者卧病在床,胸部和腹部还出了疹子。病了一周时间之后,他诉说全身疼痛,遭受了阵阵呕吐和痢疾的折磨。他神智仍一直清醒和警觉,但到1791年12月4日晚,出现谵妄症状,陷入昏迷,午夜过后便病逝。
费思?菲茨杰拉德解释说,围绕着这一特殊病历的争议,是因为死者名人身份:沃尔夫冈?阿马戴乌斯?莫扎特的去世“一点儿都不会神秘至今,如果那个十二月的晚上死去的是沃尔夫冈?阿马戴乌斯?穆勒的话。”此后,被名人效应左右的医生们归结了一百多种使莫扎特死亡的病因。菲茨杰拉德指出,“这些[诊断]的每一种,争论时的热情要远大于对数据的关注。”“当然,莫扎特死于梅毒,死因怎么说都行――因为每个伟人都死于梅毒。”
曾给生病的作曲家看病的医生们同样也帮不上什么忙。他们的救助方法就是放血或用冷敷布降温。当时没有对尸体进行尸检。康奈尔大学音乐理论家尼尔?扎斯罗简述了莫扎特生平,据他所说,莫扎特死亡与安葬时,两座教堂载明的死因都是“严重的粟疹热”,在当时这是对出现籽状疹症候群的一种通用描述。报纸上登载的关于其死亡的诊断则有声有色,不怀好意,认为是一种有毒的性病,还有心脏浮肿――这在十八世纪用来指体液潴留及严重水肿。
甚至一些在莫扎特小时侯给他检查过身体、颇有学识的人士,对他最终的死因也形成自
己的看法。扎斯罗说,“他们认为,每个个体生来就存储有限的生命要素,当这种生命要素以他们认为的在年轻的莫扎特体内的强度消耗时,这种要素就可能提前耗尽,导致早逝。” 就这样,过多的想象以及时间的流逝,使悲剧演变成一个亟待解决的医学之谜。对于该医学院副院长菲利普?迈考威艾克来说,这正是他所感兴趣的材料。六年前,他在一本马里兰州的历史杂志上读到一篇关于艾德加?爱伦?坡临终情况的叙述,然后便发起组织了这个会议。他雇了一个演员扮演坡,还邀请他的同事迈克尔?本尼特斯重新审查这位作家的病史。 用选自坡所著的故事《黑猫》中的一段独白,恰如其分地最终得出诊断结果:死于狂犬病。死于狂犬病的说法吸引了相当多的注意力,以致成为电视益智问答节目《危险》中的一个问题。 从那以后,参加会议的人探讨过亚历山大大帝、贝多芬以及雅典军事和政治领袖培里克利斯的死因。到目前为止,迈考威艾克的医学同行们所作出的诊断 ,要是不算平庸的话 ,也是比较常见的――这使得会议不仅有趣,而且对于与会的受训医生来说也很实用。医学博士保罗?萨赫戴夫正在传染病研究领域接受最后一年培训,他说,给历史人物会诊过程中体现一种 彻底性,而当前临床实践有时就缺乏这一点。“一旦你过了见习期及住院实习期,你就容易不假思索地作出一些诊断,而不仔细考虑所有的可能性。”
萨赫戴夫说,通过没有现代科技帮助的一个病例考察另一种医疗工作,也具有启发性。在莫扎特这个例子中,最显著的病症――全身水肿一般有三个成因:肝脏疾病、肾脏疾病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没有现代的实验技术,菲茨杰拉德必须运用演绎推理。她第一步是排除肝脏疾病,因为并没有出现黄疸症状。
一些医学史家曾暗示是肾脏疾病,因为莫扎特的耳朵有些畸形。耳朵和肾脏几乎在人类胚胎阶段同时发育;因此,畸形的耳朵也可以表明肾脏有问题。但是菲茨杰拉德说,莫扎特并没有肾脏机能不良的病史。而且,严重的肾脏病在发病过程中产生谵妄症状时间要早。 因此,最后菲茨杰拉德转向了充血性心力衰竭。如果心脏不能泵压足够的血液通过肾脏以排出存在于体液中的盐分,也可能会导致全身水肿。用戴威基大厅配备的听诊器,在场的任何一位听众都会很容易确诊心脏疾病。“不幸的是,”菲茨杰拉德说,“在莫扎特死后二十五六年 才发明听诊检查。而且也没有记录表明,他的医生曾经把耳朵贴在胸部听心跳。如果我真得面对一个出疹、发烧、盗汗、浮肿的家伙,我大概也不会想要把耳朵靠在他的胸部。” 但是,菲茨杰拉德注意到,据说在莫扎特去世时,维也纳正遭受一场流行性风湿热的侵扰。风湿热的形成是由于某种细菌入侵诱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抗体袭击细菌,但它们也可能会袭击体质虚弱的寄主的心脏、皮肤、关节和大脑。菲茨杰拉德指出,这种反会引发产生在莫扎特身上的其它病症,也会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风湿热对神经系统造成的后果舞蹈病,可以用来解释莫扎特临终时的谵妄症状,也可以解释其令人困惑的性格变化――在去世前几天, 这种变化导致他把自己最宠爱的金丝雀从病房中赶了出去。
她说:“人们可以说那场流行病对他的死因并不重要,那只是巧合而已。但我认为,要是对此不加以考虑,则有些自大。”菲茨杰拉德运用奥卡姆剃刀原则――即对某一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可能性最大――作出了诊断:由风湿热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听众们显得平静,而且深感满意,就好象沉浸在对一位亡友的颂扬之中。人们分发着三明治,弦乐四重奏乐队正在做演出准备,当第一个音符奏响的时候,沃尔夫冈?阿马戴乌斯?莫扎特又重获生命。
天气正越变越糟?
因为“这些日子大自然母亲充满着意想不到的事情”,看起来天气在越变越糟,越来越狂野。全球变暖是现在的热门话题,常常理所当然地被看成恶劣气候的罪魁祸首。但是,凯文?E?川伯斯这样的科学家在下定论时态度谨慎。请阅读以下文章,看一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所起的作用。
当你阅读本文时,请把目光轻快地投向窗外。天空澄净,微风轻拂,日光明媚。也许并
不是这样――这些日子, 大自然母亲充满着意想不到的事情。日历上说现在是春天,但窗外完全可能是一场冬季的暴风雪,一阵夏日的酷暑或一股秋天的寒流。几乎是在一瞬之间,气候就好象从一个季节转到了另一个季节。而且不管天气转向何方,它看起来变得越来越极端。
想想看去年五月大自然母亲都给我们带来了些什么,那是第二个遭受龙卷风袭击最严重的月份。在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七十多个“地狱”风暴在俄克拉何马和堪萨斯州横行肆虐,造成49人死亡以及十多亿美元的损失。六月,天气酷热,东北部连续几周在热浪下炙烤,遭受了自六十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旱情,256人丧生。今年一月,暴风雪横扫美国,从堪萨斯州直至大西洋沿岸。四月,新英格兰部分地区下的雪厚达二十五英 肌
为什么我们的天气变得如此狂野?这是每个人都在问的问题,但是很难回答。虽然许多科学家仍然不相信天气已经失控,但有些人――虽然态度谨慎,仍存疑虑――已经开始说,与本世纪任何时段相比,极端性天气出现的频率愈加频繁,这与全球变暖的量变曲线是吻合的。凯文?E?川伯斯是设在科罗拉多州博耳德市的大气研究中心气候分析部的主任,他说:“全球变暖是事实。”“平均气温在上升。但关键问题是,它会给具体地区带来什么?我认为我们已开始感受到它的影响,天气的变化趋于极端。”
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用某一有限区域的怪异天气作为控诉的证据。大自然母亲知道该如何隐藏她的行踪。她今天猛地来一场倾盆大雨,明天是干旱,紧接着是一周柔柔细雨。你不能靠察看天象来了解自然变化的模式,你必须得研究数据。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并不容易。 但是计算一下灾害损失却是容易的。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们这个国家与气候相关的灾难――飓风、干旱、洪水及龙卷风――造成了高达一千七百亿美元的损失。仅1988年至这十年间就发生了38起严重的气候事件,仅年就有7起气候事件,这是有史以来受灾最多的一年。
从全球范围来看,保险公司把天气变暖称为“灾难趋势”。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商,即为保险公司提供保险的墨尼黑再保险公司在去年十二月份发行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的数量已经增长了四倍有余。在这些灾难中,和气候无关的地震造成了近一半人的死亡;风暴、洪灾以及其它气候性灾难夺去了另一半人的生命。19,全世界的灾难数目达到755起, 超过前一年才创下的702起的记录。
墨尼黑再保险公司在其列出的索赔要求日益增加的五点原因,认为人口增长首当其冲,天气变化则列在第五。一些批评家也许会紧抓住这一点来 轻视天气正越变越糟的观点,但综合起来考虑,这是幅更可怕的画面。幸亏人口增长主要在城市和沿海地区,更多的“地球过客们”是在不适当的时间住在了不适当的地方。
尽管这样,气象学家收集的有关极端性气候事件的统计数据,还不足以证实天气正越变越糟。根据他们的定义,极端性气候事件并不经常发生,而没有人收集的可靠的科学数据 ,在时间上长到足以弄清极端性气候事件怎样的频率才算正常的问题。例如,一场百年一遇的风暴也许需要两千年间的风暴数据,才能得出结论。为了得出结论,科学家研究气候所用的计算机模型每一次都需要以世纪为级别来处理数据。纽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国际天气预报研究所副主任菲利普?阿尔金说,“理想的状况是,你最好拥有数百年的数据。但根本就没有 这样的数据。美国有五十年前的数据。二战以前则很难弄到理想的数据。我们有一些1900年以前的暴雨灾害的数据,但派不上用场。”
即使科学家们能够找到可用的数据,但由于计算机演算解析率仍然太粗糙,无法预测象天气变暖这样一个如此简单的变化会对地球上某个特定地点的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科学家们在陆上、海上、冰层及大气中能够研究的最小的的范围,相当于弗吉尼亚州的大小。如果他们想研究上述一半大小的区域,提高50%的解析率,那么代价就是计算时间。先前十天的计算现在也许要三个月。
新泽西国家海洋和大气局大气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气象学研究人员基思?迪克森回忆说,有一次有人问全球变暖对各州的滑雪胜地具体意味着什么。会下更多的雪?(好。)或者雨量会增加?(不好。)“我明白为什么商人或政界人士要问这些问题。如果你要减少燃料、投资以及做决策,你得知道你为什么要做这些。”他的同事汤姆?克努特森补充说:“当然我很同情他们,但是我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1995年以来,文献显示,二氧化碳的含量翻番时或如果翻番,那么21世纪则意味着霜冻减少,更多的热浪、旱灾,更多的降水、热带气旋和飓风。但是这些预测都底气不足,因为科学家不能肯定这些会不会发生以及如何发生。
这一切不能给普通公民带来什么实惠。他并不关心30-100年跨度的气候变化,他只在意每天的天气:“我要热死了。”“连续五年这儿的庄稼收成都不好。”“三周内刮了三次糟糕的龙卷风。”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有独一无二的特权来知悉天气事件----以及畏惧它们。设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监察组织媒体与公共事务中心报道说,仅至1998年一年间,媒体关于灾难性天气的报道就增加了一倍多。
也许结果就是,人们开始把恶劣天气怪罪于全球变暖。政界人士同样如此。大气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主任杰里?马尔曼就天气变化为白宫提供咨询。他记得有一次参加会议时,副总统戈尔问:“我们能说在地球温室效应越发严重的情况下,风暴就会变得更厉害吗?”他毫不畏缩地回答:“不能。”戈尔的肩膀似乎耷拉了下来。
从全球范围来看,20世纪90年代是我们记录在案的最暖和的十年。科学家们已经预测,到2100年,地球的温度还要再提高1.8°F-6.3°F。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一提到全球变暖就会想到热浪。科学家们想到的则是冰。他们担心,一旦多余的热量袭击地球两极的冰,会发生什么情况。一种主导的假设是,水循环将加快:热量将加快海水的蒸发,因为热空气可以含更多的湿气,就会朝我们的头上降更多的雨。
五年前,一个由两千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联合组织,跨政府的气候变迁专家小组,在一份长达五十六页、引起公众广泛注意的报告中也提出了这一理论。同年,现任国家气象数据中心(NCDC)主任的汤姆?卡尔领导一个科学家小组,对80年的美国数据进行了研究,证实自1970年以来,极端性降水事件有所增加,旱涝模式改变,气温升高。但科学家提醒说,该研究只分析了80年的数据,且仅限于占全球2%面积的美国境内,没有从纯粹偶然王国中得出任何东西。
几个月之后又得到一份来自现实世界的、更有力的数据,由一位经历了那场一月暴雪的人精确地提供。对历史数据进行筛选后,川伯斯发现过去的20年间,与这之前的120年相比,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次数更多,时间更长,强度更大。这可是不同寻常的1/2000的概率。厄尔尼诺是赤道附近的太平洋周期性变暖现象,引发风暴和其它气 候事件,历史上每三至七年发生一次,持续时间可长达两年。但正当川伯斯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次会议上提交他的发现时,太平洋正经历着一次反常的双厄尔尼诺现象:第一次从1991年持续到1993年,还有一次威力小一些,从1994年持续到1995年。川伯斯带着他那新西兰家乡口音,向听众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这能否归因于地球变暖?
川伯斯谦逊地回忆说,这个观点在听众中引起了一层波澜。科学家们不禁问自己:如果这一自然界中的风暴机器(虽然我们还不完全了解它,但它毕竟象季节一样有规律 地变动)为全球变暖的影响所左右,那么会发生什么?
考古学方面的证据表明,厄尔尼诺已存在了数千年,或许数百万年。已知它激起风暴、洪水、干旱还有如火灾这样的副效应。厄尔尼诺向南摆动的现象对解释许多极端天气现象很有帮助。在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的太平洋洋面温度升高,孕育强烈的雷雨天气。厄尔尼诺增强了这一活动,它象一个巨大的气候邮包,亲手把热量和湿气带到平常并不光临的地球部分地区。形成对照的太平洋中的寒流,则会迎来一种相反的状况,拉尼娜现象。它倾向于给
西南和中南部各州带来干旱。拉尼娜现象同样会使天气状况变糟,但很少象厄尔尼诺现象那样横行霸道。
川伯斯说:“南北美洲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很严重,欧洲受的影响则要小得多。如果情况确实朝着厄尔尼诺方向发展,那么美国的不同地区都会受到影响。这意味着风暴更可能直抵南加利福尼亚州、穿越美国南部,至少在冬天会是这样。如果1998年只是初露端倪,那么现在你真得当心季节的变化,风暴路径向北移动更远时,气候状况会从湿润变得相当干旱。 在九十年代早期,厄尔尼诺现象助长了印度尼西亚和其它一些太平洋赤道气候区的干燥天气和发生在南部非洲的庖病,但却给加利福尼亚带来滂沱大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联手给美国造成了一系列麻烦。1992年到1993年:冬天加利福尼亚洪水泛滥。1993年:密西西比盆地受淹,南北卡罗来纳州 大旱。1994年至1995年:加利福尼亚涝灾比以往严重。19:中南部各州遭受旱灾,中西部遭受洪灾。
记录在案的势力最强的厄尔尼诺发生在1997-1998年,水温比正常时期高了整整九度。川伯斯说:“普通的厄尔尼诺比正常时期高二至三华氏度。这次是九度,在这点上,它可真是爷字辈的。”这年,飓风“米奇”在中美洲造成至少11,000人丧生。国家天气数据中心(NCDC)称“米奇”是1780年以来杀伤力最大的大西洋飓风。
现在,川伯斯的假说已被诸如普林斯顿大气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德国汉堡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以及其它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的大气研究试验室列为重要议程。拉蒙特-多赫提研究所的阿尔金说:“不研究他所做的工作,就很难对极端性天气进行探讨。”而马尔曼则认为:“这是个不错的假说,里面有这么一点儿道 理。但看起来仍象抛硬币一样不确定。”川伯斯评论位于落基山脚下的试验室结果时,第一个指出了自己研究工作中的漏洞。他说:“问题的一部分是,所有的模式都倾向于对这一论题提出了不同的解释,但是许多模式首先不能很好地再现厄尔尼诺现象。所以你就对这些模式所告诉你的一切信心不足。” 然而,川伯斯相信,在即将到来的下个世纪里,更可能的情形是,我们会看到持续时间更长的厄尔尼诺与时间变短的拉尼娜波动发展的状况。天气形态,包括坏天气,因而可能会变得更稳定。他说:“这就是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给你带来的主要影响 。”“它把气候形态固定下来。于是,一旦干燥天气占了主导地位,那就一直会是干燥气候,如果受潮湿天气控制,那就一直是湿润天气。所以往往就会出现极端天气――――接踵而至的风暴。或者你会一再受干旱侵袭。”
巴尔的摩的居民也许还记得,去年夏天遭遇热浪和干旱,没想到整个九月却被“弗洛依德”飓风浸泡。科学地说,我们不能把这些直接归咎于厄尔尼诺或全球变暖。川伯斯说:“这完全是区域性的。 这里面有很多因素,部分因素是拉尼娜,部分因素来自世界上其它许多地方发生的事情。除非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地方,它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频繁,积累的证据才会促使你往那个方向考虑。对于地球变暖这个话题,全球范围的视角是重要的。对地域性事件进行观测有助于勾勒出一幅全景图画,但是却并不能证明这图画。”
所以,天气是不是变得越来越糟,越来越狂野?或许吧。也许对这一话题做出最好概述的,是大气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GFDL)主任马尔曼。在去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他写道:“就我看来,这些新数据表明...我们离那些要求很高层次证据的人所要求的‘确凿证据’,明显地已经越来越近。”
川伯斯认为,极端性天气是未来气候的类比和预演。前景并不美妙。干旱抢走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东西,使我们容易受火灾袭击。在湿润、温暖的情况下,昆虫会大量孳生。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已经报告说,携带疟疾和登革热的蚊子数目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又达新高。在美国,七年一次的旱涝周期循环,使一种由老鼠传播的肺汉滩川病毒在西南部猖獗起来。
给了我们一次彩排机会,或许我们应该利用它。我们可以制订应对的战略计划。我们可以
培养对常规研究范围外的天气状况的兴趣。我们还可以摆脱用区域性取样调查的结论来进行全球推导的习惯。
英语泛读教程2翻译 篇2
As it was a formal dinner party, I wore formal dress, as Mother told me to.2.他的女友劝他趁抽烟的坏习惯还未根深蒂固之前把它改掉。
His girlfriend advised him to get out of his bad habit of smoking before it took hold.3.他们预料到下几个月电的需求量很大,决定增加生产。
Anticipating that the demand for electricity will be high during the next few months, they have decided to increase its production.4.据说比尔因一再违反公司的安全规章而被解雇。
Itis said that Bill has been fired for continually violating the company’s safety rules.5.据报道地方政府已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严重缺水的可能性。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government has taken proper measures to avoid the possibility of a severe water shortage.Unit 2 1)半个小时过去了,但末班车还没来。我们只好走回家。
Half an hour had gone by, but the last bus hadn’t come yet.We had to walk home.2)玛丽看上去对汉语考试很担心,因为她还没有背熟课文。
Mary seems to be very worried about the Chinese exam because she hasn’t learned the texts by heart.3)既然篮球赛已被推迟,我们不妨去参观博物馆。
Since the basketball match has been postponed, we might as well visit the museum.4)整个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一直和父母住在澳大利亚。He stayed in Australia with his parents all the way through the whole world war ii 5)自 1985 年从南京大学毕业至今,可以说我与我的大学同学失去了联系。
Since I graduated from Nanjing University in 1985, I have kind of lost touch with my classmates.Unit 3 1)正如科学家所预言的那样,全球污染成了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As is predicted by scientists, global pollu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s humans are faced with.2)谋求这些职位的竞争很激烈——今年的求职者是去年的五倍。
Competition for these jobs is very tough –we have five times as many applicants this year as we did last year.There are five times as many applicants this year as there were last year.3)正如事实表明的那样,教育大纲应当符合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
As the facts show, educational programs need to fit into the national plan for economical development.4)这辆汽车太费油,而且价钱几乎是我想付的两倍。
The car burns too much gas, and moreover, the price is almost twice as much as I intend to pay.5)要了解一起重大的国际事件,我们首先需要考虑其历史与政治背景。
To understand a great international event, we, first of all, need to consider the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background to it.Unit 4 1)据报道,联合国斡旋者制定出了他们希望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It is reported that UN mediators have worked out a plan which they hope will be acceptable to both sides.2)多丽丝小心翼翼的在森林里行走,害怕遭到大蛇的攻击。
Doris walked in the forest cautiously, afraid of being attacked by giant snakes.3)地震、台风和其他自然灾害无法防止,但可以采取行动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Earthquakes, typhoons and other natural disaters cannot be prevented, but action can be taken to protect life and property.4)我买了新的一期我最喜欢的体育杂志就赶紧回家,急着想读之自娱。
I bought a new issue of my favorite sports magazine and hurried home, anxious to amuse myself reading it.5)海伦缺乏自信。我从未遇到过像他那样没有自信的人。
Helen lacks confidence.I’ve never known anyone so unsure of herself.Unit 5 1)我不太清楚哪儿你能找到个好木工——你最好四处打听打听。
I’m not sure where you can find a good carpenter---you’d better ask around.2)他感到有点尴尬,赶紧清了清喉咙,抬头看着墙上的画。
Feeling a little embarrassed, he quickly cleared his throat and looked up at the painting on the wall.3)迈克尔去世了,留下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和妻子伊丽莎白。
Michael was survived by three sons, two daughters, and his wife Elizabeth.4)作为金融专家,威廉建议我们投资股票市场。
a financial expert, William As advised us to invest our money in the stock market.5)我们这些小零售商无法和超市在价格和销售等方面竞争。
We small retailers can’t compete with supermarkets in pricing and sales.Unit 6 1.在我上大学之前,祖父对我说的那几句充满智慧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Before I went off to university, my grandfather gave me a few words of wisdom which impressed me deeply.2.千万别把我的伤势告诉我父母,我会很感激你的。
Never tell my parents about my injuries and I’ll be very grateful to you(for it).3.我们有几个同事在会上提出了改进工作环境的合理。
At the meeting some of our colleagues put forward sensible suggestions about improving our working environment.4.迫于工会压力,资方同意给工人增加 10%的工资。
The management has/have agreed to grant the workers a 10% pay rise in response to union pressure.5.女主人考虑得很周到,在我们到来之前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It was very thoughtful of the hostess to give the house a thorough cleaning before we arrived.Unit 7 1)当地一家公司承担了此项工程,但工程没完工就破产了。
A local business undertook the project but went bankrupt before it was completed.2)我和你做笔交易—你替我洗车,我晚上把车借给你开。
Let’s make a deal—you wash my car, and I’ll let you use it tonight.3)我们到达那个我们本以为已毁于那次大地震的村庄时,却发现它只受到轻微 损失。We got to the village which we thought must have been wiped out in the severe earthquake, only to find it slightly damaged.4)我的花园即干燥又背阴。在那样的环境里,很少有植物能茁壮成长。My garden is dry and shady—few plants thrive in that condition.5)那位电影明星的死亡真相至今仍被谜团笼罩着。
Mystery still surrounds the exact truth behind the film star’s death/exact circumstance of the film star’s death.Unit 8 1)没有个人档案,求职者很难指望受雇当老师。
Without his personal file, an applicant can hardly expect to get/ be employed as a teacher.2)有了足够的冰,我们就能冰这些饮料了。
With enough ice, we would be able to chill the drinks.3)依我愚见,阅读是打发闲暇的最悦人方式。
my humble opinion, reading us In the most pleasant way to spend one’s leisure.4)有人说,美国运动员迈克尔•菲尔普斯在 2008 北京奥运会上赢得 8 块金牌简 直是奇迹。
Some people said it was simply a miracle that the American athlete Michael Phelps won eight gold medals at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5)洗衣机坏了,我们只能用手洗衣服了。
The washing machine has broken down, so we have to wash our clothes by hand.Unit1 1)背离传统需要极大的勇气。(departure,enormous)
It takes an enormous amount of courage to make a departure from the tradition.2)汤姆过去很腼腆,但这次却非常勇敢能在大庭广众面前上台表演了。(performance,bold)
Tom used to be very shy, but this time he was bold enough to give a performance in front of a large audience.3)很多教育家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是很可取的。(creative,desirable)
Many educators think it desirable to foster the creative spirit in the child at an early age.4)假设(assume)那幅画确实是名作(masterpiece),你觉得值得购买吗?(worthwhile)
Assuming(that)this painting really is a masterpiece, do you think it’s worthwhile to buy/purchase it?
5)如果这些数据统计是站得住脚的,那它将会帮助我们认识正在调查的问题。(throw light on,investigate,valid)
If the data is statistically valid, it will throw light on the problem we are investigating.Unit 2 1)该公司否认其捐款有商业目的。(deny,commercial)The company denied that its donations had a commercial purpose.2)每当他生气的时候,他说话就有一点结巴。(stammer)Whenever he was angry, he would begin to stammer slightly.3)教育是我们家庭最看重的传统,这就是为什么我父母从不带我到昂贵的饭店吃饭,却送我到最好的私立学校上学。(cherish)
Education is the most cherished tradition in our family.That’s why my parents never took me to dinner at expensive restaurants, but sent me to the best private school.4)手术康复后不久,他失业了,因此经历了人生的又一个困难阶段。(shortly after,go through)
Shortly after he recovered from the surgery, he lost his job and thus had to go through another difficult phase of his life.5)与我们的富裕邻居相比,我们的父母就相当穷了,但是他们总是努力满足我们最起码的需求。(affluent,minimal)
In contrast to our affluent neighbors, my parents are rather poor, but they have always tried hard to meet our minimal needs.Unit3 1)科学家们找到火星上有水的证据了吗?(proof)Have scientists found proof of water on Mars?
2)计划委员会已经将建核电厂的可能地点缩小到了两个沿海城镇。(location,narrow down)
The planning committee has narrowed down the possible locations for the nuclear power plant to two coastal towns.3)山姆不仅失去了工作,而且还失去了双腿,他只好靠社会救济度过余生。(welfare)
Sam not only lost his job but also both legs;he had to live on welfare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4)有十二人组成的陪审团(jury)一致表决认为玛丽有罪(guilty)。(consist of,in unison)
A jury consisting of 12 members voted in unison that Mary was guilty.5)
听到有人质疑他的才能,肖恩觉得受了奇耻大辱。(talent,humiliate)Sean felt humiliated to hear his talent being questioned.Unit4 1)研究表明,笑能够带来许多健康上的好处。(laughter)Research shows that laughter can bring a lot of health benefits.2)互联网连接速度慢真让人心烦。(connection,annoy)A slow Internet connection speed is really annoying.3)法律规定,帮助他人自杀是犯罪。(suicide,crime)As the law stands, helping someone commit suicide is a crime.4)玛丽在她的报告中试图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些数据。(interpret,angle,data)
In her report, Mary tries to interpret the data from a completely different angle.5)苏是一个很有天份的女孩,她那惊人的记忆力使她在同班同学中显得格外突出。(of great talent,set apart)
Sue is a girl of great talent.Her amazing memory sets her apart from her classmates.Unit5
1)是工人和主管人员的创造力和敬业精神将这个公司变成了一个盈利的企业。(it is … that,dedication)
It is the creativity and dedication of the workers and executives that turned the company into a profitable business.2)食品和医药的价格在过去三个月里急剧增长。(soar)The prices of food and medicine have soared in the past three months
3)我们打算重新粉刷这栋大楼的上面几层楼。(upper)We plane to repaint the upper floors of the office building
4)他的成功标明流行与艺术价值有时候是一致的。(coincide)His success shows that popularity and artistic merit sometimes coincide
5)我不愿意看见我所敬爱的祖母躺在医院床上痛苦的呻吟。(groan)I don’t want to see my beloved grandmother lying in a hospital bed and groaning painfully.Unit6 1)他这人话不多,但要说玩电脑那他就太机灵了,同学们都不是他的对手。(when it comes to)
He is a man of few words, but it comes to playing computer games, he is too clever for his classmates.2)无知的孩子们可能认为这些动物很可爱并开始跟他们玩起来。(not know any better)
Children who don’t know any better may think these animals are pretty cute and start playing with them.3)没有办法获得贷款,所以,要购买新设备,我只得咬紧牙关,卖掉我的混合型动力汽车。(grit one’s teeth,hybrid)
There is no way to obtain a loan, so as to buy the new equipment, I’ll just have to grit my teeth and sell my hybrid car.4)如果猎人没有看到一群象朝他的营地(campsite)走来,他就不会开枪。(a herd of)
The hunter would not have fired the shots if he had not seen a herd of elephants coming towards his campsite.5)我觉得具有讽刺意外的是汤姆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他好像不记得过去痛苦的经历,特别是那些由他自己造成的痛苦经历。(selective,ironic)I find it ironic that Tom has a selective memory---he does not seem to remember painful experiences in the past, particular those of his own doing.Unit7 1)自从新政策生效之后,很多小企业在这个城市涌现出来。(spring up)Many small businesses have sprung up in the city since the new policy went into effect.2)听到这一消息后,她略微一笑,然后便又习惯性地皱起眉头。(habitual)On hearing the news, she smiled briefly, and then returned to her habitual frown.3)他稍微停顿了一下以加强讲话的效果,然后说,“我们可以通过新的渠道进入这些市场”。(for effect,channel)
He paused for effect, then said:” We can reach/ enter these markets through new channels.4)学校新添的音乐厅可以帮助它培养年轻的音乐天才(addition,nourish)
The addition of a concert hall to the school will help it nourish young musical talents 5)我们必须首先建立一个主权国家,否则就无法保护我们的人身自由。(liberty,establish)
We have no way to protect our personal liberties until we have established a sovereign state./ We can’t protect our personal liberties unless we, first of all, establish a sovereign state.Unit8 1)这是一个繁荣的小镇,但是在财富和充裕之中仍然存在着贫困。(prosperous,in the midst,abundance)
This is prosperous town, but there is still poverty in the midst of wealth and abundance.2)布朗一家遭受了一个接一个的不幸,但是他们家的孩子们从来没有抱怨。(misfortune,complain)
The Brown family was stricken with one misfortune after another, but their children never complained.3)这个博物馆的设计让它与周围的环境完全和谐。(in harmony with,surrounding)
The museum is designed in such a way that it stands in perfect harmony with its surroundings.4)这些花在火辣辣的太阳下一点都没有枯萎,真是一个奇迹。(wither)It was a miracle that these flowers did not wither at all in the blazing sun.5)一群群的羊在从冬天的积雪中冒出来的一片片的植被上吃着草。(flock,feed on,patch,vegetation)
英语泛读教程2翻译 篇3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Text B(Units 1-8)第一单元
成长
课文B
夏天打工时,作者常常替巴卢先生修剪草坪。惟一的问题是,巴卢先生似乎从来没钱支付工钱。然而,他实际上所给予的却远比工钱珍贵。
夏日阅读
迈克尔·多里斯
十四岁那年,我在暑假里替人修剪草坪挣些钱,不出几个星期,我就有了不少客户。客
户们种植的花卉我得记住不能剪去,他们会将东西遗落在草地上或故意插在地里,通过这些
我逐渐认识了他们。我对大多数客户了解至深,事先就能知道他们会抱怨些什么,哪些特别的要求不能掉以轻心。(1)而且,我从邻居偏爱的付款方式中了解到了一点他们的情况:有的按干的活儿给钱,有的按月支付——或者有的压根儿不付钱。
巴卢先生属于最后一类,而且他总有理由。有一天他兑不开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又有一
天他支票用完了,还有一天我上门时他干脆就溜出去了。撇开钱这档子事,他倒也还是个挺
不错的老头,每次看见我,老远就挥手或脱帽致意。我猜他退休金不多,可能出过工伤,整不了自己的园子。没错,我全都记着帐,可我对这点钱并没太在意。(2)也就是剪剪草,何况巴卢先生住宅外面的那一点草坪修剪起来花不了多少时间。
到了一年中最热的七月中旬,一天傍晚前,我走过他家,他开了门,示意我进去。门厅里凉凉的,帘子遮去了阳光,过了一会儿我的眼睛才适应室内的暗淡光线。
“我欠你工钱,”巴卢先生开口道,“不过„„”
我想省得他费神找新的借口了,就说,“没事。别放在心上。”
“银行把我的账弄错了,”他没理我的碴儿,接着说。“一两天里就会改过来。在这当儿,我想你不妨挑——两本书作为我的首付款。”
他朝墙那边指了指,我这才发现到处都堆着书。就跟图书馆一样,只不过没有分门别类罢了。
“别着急,”巴卢先生鼓动说。“读也好,借也好,留着也行。找你喜欢的。你平常都爱读什么书啊?”
“我不知道。”我的确不知道。我通常是弄到什么就读什么,从药房里买到的平装书,图书馆里借得到的书、杂志,到麦片包装盒背面的说明,还有连环漫画,什么都看。有意识地找出一本特别的书来读对我是件新鲜事,不过我觉得这主意挺不错——于是我开始在书堆中翻找起来。
“这么多书你都读过啊?”
“这不算多,”巴卢先生说。“这根本不算多,只不过是我自己的藏书,都是值得再读——遍的。”
“那就替我找一本吧。”
他眉一抬,头一侧,望着我,就像是在给我量体裁衣似的。过了片刻,他略—“点头,便在一堆书中搜寻,然后递给我一本暗红色封面的精装本,挺厚的。
“《最后的正义》,”我念道。“安德烈·施瓦兹巴特著。是讲什么的?”
“你来告诉我,”他说。“下个星期。”
晚饭后我坐在室外一张不舒服的餐椅里打开了书。(3)读了几页,院子就消息了,夏夜也消失了;我一下子就进入了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这一令人悲痛的惨剧中,进入了以一个正派人物为代表的善与恶之间非同寻常的冲突中。书译自法文,译文优美朴素,令人不忍释手。天色终于暗了下来,我回到室内,读了一个通宵。
时至三—卜年后的今天,我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经历。那是我初次有心地接触世界文学,我被一部小说所能包含的集聚的力量深深震撼。但我缺乏足够的词汇表达我的情感,因此,第二个星期,当巴卢先生问我“怎么样”时,我只回答说:“书真好。”
“那就留着吧,”他说。“要不要我再介绍一本?”
我点点头,拿到了一本平装本的玛格丽特·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
长话短说,无论当年还是次年,巴卢先生分文未付我替他割草的工钱,但我在达特默思大学教了十五年的人类学。(4)盛夏阅读不是我原先认为的仅仅借以消磨时光的娱乐,不是躺在吊床上无忧无虑、打开书本就什么都忘掉的一种消遣(虽然自从那个夏天以来我曾多次以这种方式自娱自乐)。一本书,如果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季节,在日常事务的间歇中出现在你的面前,就会改变你此后的人生道路。
第二单元
友谊
课文B
如果我不能挺住的话,我的朋友就会死在那里,老猎手比尔·麦金托什一次又一次地告诫自己。
决不抛弃朋友
吉姆·赫奇森
“下午去看足球赛吗?”比尔·麦金托什问59岁的罗伊斯·韦丁。他们两人正在澳大利亚的虹镇尤里卡饭店喝啤酒。罗伊斯摇摇头。“我答应我妈给我家的一块地烧荒。”
比尔瘦削而结实,79岁,但看上去远没有那么老。他望着外面的炎热空气。——阵轻风自北向南吹,这条件最适宜烧荒了。不过比尔对罗伊斯独自干这活不放心。这个农夫有条腿不好,行走很费劲。
两人曾一起从一个农场走到另一个农场寻些活儿干,迄今已是30年的好朋友了。如今比尔独自一人住在镇东12英里处,靠打狐狸和野兔勉强过活。他两个星期一次前来小镇购物,会会帮着经管自家的农场的罗伊斯。“我帮你一把,”比尔说。
两人坐着罗伊斯的车动身了。没多一会儿他们就颠簸在一条沙土路上,朝一块面积120公顷、杂草丛生的田地开去。“火是除去这玩意儿的惟一办法,”比尔说。他们用根50英尺长的链条把一个旧轮胎绑在牵引杆上。比尔在轮胎上浇透汽油,划根火柴一点,便跳进车里。
两人从农田的南边缓缓开车逆风而行,所过之处留下一条燃着的草带。开到地当中,车猛地朝前——颠,没等察觉,就陷进了一个被草遮着的沙堆。
微风突然转向,朝两人身后吹来,而且越吹越强。火仗风势,烧得炽热,一条火带顿时就变成——道火墙,直扑两人而来。“咱们快离开这儿!”罗伊斯说道。
他拼命想把车倒出沙堆。可车轮在软沙里越转陷得越深。
火顿时就扑到两人身上。比尔推开车门,却听得一声巨响,油箱爆炸了,车子飞离地面三英尺,他自己则被抛到空中。车子摔回地面后,罗伊斯发现自己被方向盘卡住,动弹不得。这时,车座和车顶也都烧着了。
比尔躺在跌落的地方,摔得气都喘不过来。他的衬衣前襟、短裤、光裸的手臂和双腿都浸在燃烧着的汽油里。接着汽车着火了,见此情景他惊坐起来。“罗伊斯!”他边喊边挣扎着站起身来,向汽车冲去。
他拉开车门,在烟雾中抓住罗伊斯的手臂。“我给卡住了,”罗伊斯说。“你快走!”
(1)火舌舔着比尔的双臂、脸和双腿,但他紧紧地抓住罗伊斯不放。“我不会把你丢弃在这儿的,”他知道。
比尔两个脚跟扎在沙堆里,拼命用力拉。突然他仰面倒下,罗伊斯被拉出了汽车。他—把将罗伊斯拉开,便赶紧赤手去扑灭罗伊斯身上以及自己腿上、手臂上的火。
罗伊斯看着又一次爆炸把汽车震得直晃,车—下子被火苗吞噬。“要不是比尔把我拉出来,我这会儿就烧成灰了,”他暗想。他低头„—看,身上伤势之严重令他大为惊讶。他腹部及左臀严重烧伤。更糟糕的是,手指被烧得完全变了形。
比尔仰天躺在地上,也—样被烧得不成样子。前臂以及手和腿上,一块块烧得焦黑的皮肉挂了下来。
比尔朝自己的朋友望去,看出罗伊斯满脸绝望,便说:“我去叫人。你顶住。”罗伊斯点了点头,可当他看着比尔穿过焦黑的田地缓缓走开时,真不知道这位朋友怎么去走那几乎整整两英里的路,还要跨越三道栅栏。
(2)一辈子与居住在澳大利亚灌木地带的那些刚强的硬汉一起生活的人生经历,将两条准则永久地铭刻在比尔的心头:无论多么艰难,决不泄气,决不抛弃朋友。此时此刻,他每迈出一步,浑身上下便针扎似地疼,他完全是靠这两种品质支撑着。(3)如果我不能挺住的话,罗伊斯就会死在那里,比尔一次又一次地告诫自己。
“那条狗怎么啦?”罗伊斯的老母维基·韦了说着朝窗外望去。听到身后响动,她吓了一跳,转身一看,比尔正倚靠在门上。
“天哪,出了什么事?”她惊问道,赶紧扶住正沿着门框瘫坐下去的比尔。
“我们遭火烧了,”他低声道,几乎说不出话来。“快去叫人。”维基扶比尔坐下,用湿毛巾敷在他身上以减轻烧伤的疼痛,随后便拿起了电话。
他们坐上汽车前往霍舍姆的医院,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颠簸的路途中,两位伤者只字未提自己的伤痛。“咱们真该去看足球赛,”罗伊斯开口说道,想让自己和朋友振作一下精神。比尔也轻轻——笑。
不久,比尔在镇公所被授予勇敢奖章,以表彰其勇救他人的壮举。(4)但真正最令比尔激动的时刻是火灾放生六个月之后,刚刚出院的罗伊斯走进尤里卡饭店,请他喝啤酒。
“咱们赢了,”两人举杯时,罗伊斯说道。“为生死之交干杯。”
第三单元
理解科学
课文B
科学发现成为新闻时,很少如新闻标题所显示的那么简单。新闻标题通常只字不提科学发现背后的长年努力。新闻报道也很少帮助我们认识,科学绝少提供最终的、经得住挑战的答案。
如何理解科学
大卫·H·利维
新药灭癌
厄尔,尼诺现象将带来毁灭———则警告
2028年10月26日下午6:30:世界末日的最后期限?
这些标题于今年见诸报端时,这类新闻便成为全世界的话题——既掺有乐观又带来混乱的话题。想象—F这些新闻为成千上万与癌症抗争的人们所带来的希望。这些新闻是否意味着这些人再也不用为癌症担忧呢?还是说我们所有的人都得为来自外层空间的大祸,或者更近—点,为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灾难而忧心忡忡呢?
不幸的是,科学并非这般运作。科学极少提供最终的答案。与癌症搏斗的人们或厄尔·尼诺现象的受害者也许会觉得这太令人沮丧,但事实是,大自然并不轻易袒露其奥秘。科学研究是一步——步进行的,首先要有—个构想,然后用实验检验这个构想,人们希望其结果能成为知识的——种积累。
科学并非„—组无可置疑的结果,而是认识我们周围世界的„—种方法。其实际进程是缓慢的。(1)正如我们很多人在学校里所学的那样,科学方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始于某个目的,或某个有待解决或回答的问题。这包括一组材料,一套必须遵循的操作步骤,一系列有待进行的观察,最后是有待得出的结论。医学上,有人提出一种新药可能医治或控制某种疾病时,先是在随意挑选的大量人群中进行试验,然后将这部分人群的用药反应与另——组随意挑选的未用此药的人群的情况进行比较。两组人群的种种反应被一——记录,仔细比较,从而对新药的疗效作出鉴定。所有这些过程需要时间——以及耐心。
成为新闻热点的当然是结果,而非长年默默无闻的努力,而长年默默无闻的努力正是绝大多数科学探索的特点。在实验有了结论,或观察结束之后,其结果仍将受到严格的检测。结果送交发表时,会由一组科学家的同行审阅。如果成果相当重要,那在专业杂志上发表或会议—上宣读该实验报告之前,将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向世人宣布。
世人也许会认为宣布结果标志整个过程的结束,其实不然。发表成果实际上是种挑战:“本人所作结论在此。请证其谬!”(2)别的研究人员会试图重复这一实验,实验成功的次数越多,其结果就越有可能是可靠的。爱因斯坦说得对:“再多的实验也永远不能证明我正确,而一项实验随时就能证明我错误。”
1996年8月,美国国家航天和航空局宣布在南极洲发现了——颗来自火星的陨石,其中可能包含着其他星球存在古老生命的证据。(3)正如克林顿总统那天所说,发现亿万年前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这件事,有可能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发现之—。
当兴奋和激动慢慢平息,首批论文发表之后,其他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取自同颗陨石的样本。(4)有些人得出结论说,这些“生命的证据”大多来自南极冰的污染,或者说那块石头里根本就没有有机物。
这是某些新闻报道所鼓噪的科学的失败吗?
不!这正是科学研究以其应有的方式进行的—个范例。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布成果,其成果再由其他科学家加以检验。我们就是这样增进知识的。正如爬山,我们费力爬上三英尺,又掉下去两英尺。这是个充满失望与挫折的过程,但不管怎样,我们—直往前迈进。
第四单元
美国梦
课文B
他长大成人后,手术刀成为他的职业工具。但他年轻时,小刀几乎使他所有的梦想破灭。
本·卡森:一个创造奇迹的人
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
本.仁森望着底特律市西南高中1988届的毕业班学生。那天是毕业典礼日。·仁森36岁,是—位杰出的脑外科医生,施行需要小心处理的挽救生命的手术。然而,19年前,他就毕业于这同„所市中心贫民区的学校。他——切记忆犹新——记得这是底特律市一个最贫穷的也是暴力犯罪最严重的街坊,记得那种压抑的环境。他知道这260名学生当中的许多人对未来有一种绝望感。
(1)几个星期以来,他一直苦苦思索,如何才能让这些毕业生相信,他们也能克服似乎难以战胜的困难获取成功,他们也能创造奇迹。此刻,他正起身作贵宾演讲,他举起了双手。“看到吗?”他问学生。“我过去并非总是用我的手作外科手术。在我比你们还年轻—点的时候,常常两于挥舞小刀恐吓别人。我甚至曾经试图杀人。”
学生们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本和哥哥柯蒂斯就在这所学校附近一幢拥挤的公寓大楼里长大。母亲索妮娅13岁结婚,在本8岁时离了婚。她同时干两份,有时甚至三份低报酬的活儿。她想让:两个儿:子过上好日子,拼命地鼓励他俩。但两个孩子刚上学时都学得—团糟,尤其是本。
索妮娅知道本很聪明。他只不过是缺乏动力。“从现在开始,”有天下午她说道,“你们星期只能看两次电视。每星期你们至少得读两本书,要给我写读书报告,我好知道你们真的是读了。”
.
起初,本痛恨读书。后来,渐渐地,他发现了一个充满机会的崭新世界。(2)没多久,他母亲认真审阅读书报告。“写得不错,本尼,”她会对满面笑容的儿子说。她没有告诉本或柯蒂斯的是,她只上过三年学,根本不会读书。
“妈妈,”—天本说道,“等我长大了,我要当医生。”
索妮娅.卜森微微—笑,知道本准是刚读了一本有关医生的书。“心想事成,”她深信不疑地对他说。
有了目标,年轻的本的功课从全班最差跃升至榜首。他的老师都非常惊讶。但是有一件事,本似乎不能克服,那就是他的火爆脾气。(3)他满腔愤怒——对死去的父亲愤怒,对母亲承受的艰辛愤怒,对自己所目睹的身边所有荒废的人生愤怒。
—天下午,在放学回家的路—上,14岁的本跟—个朋友争了起来。本拔出—把野营用小刀
朝那个男孩捅去。钢制刀身扎在男孩的金属带扣上喀嚓——声折断了。本的朋友逃走了。
本站在那儿,呆住了。“我差点儿杀了人!”他默默地说。他当机立断。如果真的还想要
实现自己的医生梦,救死扶伤,他首先必须医治好自己的恶习。他决不再让自己的脾气失控。
1969年,本以全班第三名的成绩从西南高中毕业,并获得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耶鲁本科毕业后,他获得奖学金去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学习。这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并使他在33岁时便被任命为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高级脑外科医师。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科医生都来向他咨询。
1987年4月,—位德国医生带着连体双胎、新生婴儿帕特里克和本杰明·拜恩德的病历前宋找本。两个男婴有各自的大脑,但在连接两人的后脑部,两人共用血管。孪生婴儿的母亲拒绝牺牲—个孩子挽救另—个孩子。医生们束手无策。在许多病例中,连体双胎在后脑部分割时,一个孩子存活,另一个则无法存活,或者将遭受严重脑力损伤。
卡森提出了—个使两个孩子都有最佳存活机会的方案:停止两人心脏搏动,完全停止:供血,直到两人被安全分离后再恢复血液循环。
整个手术花了22小时,投入了—个70人的医疗组。停上了两个婴儿的心脏搏动和供血后,卡森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宋分离业已损伤的血管。他娴熟快速地施行手术,将各种手术器械轻轻地切入两个婴儿的大脑深处。供血停止后二十分钟,他动了最后一刀。随后,他与医疗组合作,将用四·卜分钟时间重建被切开的血管,缝合帕特里克的头。另一组医务人员将对本杰明施行同样的手术。
就在一小时时限将到之时,两个孩:广被完全分离,两张手术台被分别推开。
疲倦不堪却又满心欢喜的·卡森医生来到等候室。“你想先看哪个孩子呢?”他问孩·:子的母亲。
底特律市西南高中的学生们静坐着,听本·卡森讲述自己从一个愤怒的街头打手成长为国际知名的脑外科医生的人生旅程。“重要的是要明白人生的道路多种多样,”—卡森医生告诫他们道。“成为一位脑外科医生是完全可能的。但你并不—定要当外科医生。机会无处不在。但你得要肯去利用。(4)要有雄心壮志!没有人生来就是失败者。如果你觉得自己会成功——于是发奋努力——你就会成功!”
本·卡森停顿片刻,朝坐在前排的母亲望去。
“我要为我取得的所有成功感谢我的母亲,”卡森最后说。
西南高中毕业班学生全体起立,鼓掌足足持续了五分钟。泪水从本·卡森的双眸涌出。
后来,索妮娅·卡森深情地搂住儿子。“真的没错,本尼,”她说。“心想事成。你已经做成了!”
第五单元
爱情
课文B
他迟疑着。是任由他俩各自追怀旧梦还是冒昧贸然将两人唤醒?
钱包
阿诺德·法恩
—年前的今天,我在街上发现一个钱包。(1)钱包里面有封信,看上去已经随身携带很多年了。信上署的时间是1924年。信封已经破损了,我所能辨认得出的只有寄信人的地址。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希望能找到些有关钱包主人身份的线索。
信的署名是汉纳,是写给一个叫迈克尔的人的。她写道,她不能再见他了,因为她母亲不允许。她将永远爱他,不过她觉得两人最好还是不再见面。
信写得很动人。(2)但是除了迈克尔这个名字以外,没有其他任何能确定信件所有人身份的线索。
寄信人地址就在附近,于是我就打了个电话。我问有没有人知道一个叫汉纳的,对方告诉我说:“噢,当然!这房子是我们前些时从她那儿买的。现在她住在养老院。”
他们告诉我养老院的名字,我给院长打了电话。(3)我解释了一下情况。他邀请我去走一趟。我到达时,他正在跟门卫聊天。寒暄之后,院长带我到大楼三楼汉纳住的房间。
那是位和蔼可亲的银发老妇人,面带热情的微笑,充满活力。我跟她说了捡到钱包一事,并取出那封信。她一看就认了出来。“小伙子,”她说,“这封信是我跟迈克尔伪最后一次联系。我再也没有听到过他的消息。”她转过头,沉思了片刻,接着说道:“那时我非常爱他。当时我十六岁,我母亲认为我还太年轻,与迈克尔见见面也不行。他真是一表人才。”
就在这时,有人叫院长出去,只剩下我们俩。“没错,他叫迈克尔·戈尔德斯坦,”她又开口道。“要是你能找到他,请代我向他问好。告诉他,我仍常常想他。告诉他„„”她迟疑片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接着说:“我仍爱着他。知道吗„„”她含泪笑道。“我一直没结婚。我想没人能比得上迈克尔。”
这时院长回来了。我向汉纳致谢后便告辞了。到了楼下,在前大门值班的门卫看到我便 问:“运气怎么样?老太太帮上什么忙没有?”
我告诉他,她提供了一些线索。“不过我得把这事搁一搁了。为了找这个钱包的主人,我都差不多搭上一整天了。”
我取出钱包,给门卫看。
门卫一见便说:(4)“嗨!等一下。那是戈尔德斯坦先生的钱包。这钱包到哪儿我都能认出来。戈尔德斯坦先生老是丢钱包。”
“戈尔德斯坦先生是谁?”我追问道,手都发颤了。
“他是住在八楼的一个老头。这肯定是迈克尔·戈尔德斯坦的钱包。你愿意的话我带你上去见他。”
我们在戈尔德斯坦先生的房间里见到了他,门卫问他有没有遗失钱包。
戈尔德斯坦先生伸手一摸后裤袋,发现口袋是空的,便说道:“噢,我的天哪。钱包不见了。”
“这是你的吗?”我说着把钱包递了过去。
他一见便如释重负似地笑道,“是的是的,就是这个。多谢你了。”
“不客气,”我回答说。“不过我得告诉你一件事。我读过里面的信了。”
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你读过信了?”
“我不仅读过信,我还知道汉纳在哪里。”
他脸色唰一下子变得灰白。
“汉纳?你知道她在哪里?她好吗?还像以前那么漂亮吗?”
.
门卫望着我,示意我别再说了。
我迟疑着。
“说呀,请快说!”他恳求道。
“她很好„„就像你当初认识她时一样漂亮,”我温言道。
“你能告诉我她在哪里吗?”他抓住我的手问道。“你肯定知道些情况„„当时我那么爱那位姑娘,因此,这封信一来,我的生活似乎就全完了。我一直没结婚。我想我会一直爱她。噢,她那么漂„„那么甜蜜,”他暗自笑了起来。
“迈克尔,”我说,“跟我来。”
我们三人乘电梯到了三楼。汉纳正独自坐着看电视。
“汉纳,”门卫轻声道。“你认识这个人吗?”
她扶了扶眼镜,望了片刻,什么也没说。
“汉纳,我是迈克尔。你还记得我吗?”
“迈克尔?真难以相信!迈克尔?是你!迈克尔!”
他缓步走到她身边。迈克尔搂着她的腰,她也紧紧拥抱他,轻声道:“迈克尔„„我亲爱的迈克尔„„”
两人在沙发上坐下,手拉着手,交谈起来。他们有六十年的衷肠要倾诉。我和门卫退了出去,我俩都流了泪。
三个星期之后,我接到院长的电话。“请你来参加一个婚礼。迈克尔和汉纳最终将用街同心!知道吗,他们两人同在这幢楼里住了好多年了,却从没见过面;或是见过面,相互没认出来。”
婚礼上,汉纳穿着一袭浅褐色的礼服,显得仪态万方。迈克尔身穿藏青色西服,站得笔挺,就像士兵一样。养老院给了两人一个特别安排的房间。要是你想看一看79岁高龄的新娘与一个81岁高龄的信两如何像少男少女一般如漆似胶,就来看看这一对吧。
第六单元
动物智能
课文B 动物也有情?这些令人注目的故事表明它们也许就是如此,不妨读后自作判断。
动物也有情?
杰弗里.M.马森
苏珊.麦卡锡
人类相信自己懂得什么是爱情,并高度珍视它。然而,许多动物行为研究者在谈及动物是否体验爱情时都非常谨慎,他们喜欢说动物表现的不是“真正的情爱”,而仅仅是受各自遗传因子的支配。
情况果真如此简单吗?如何解释那些终生相伴直至死亡的动物呢?进化论生物学家常说,配对是保障足够的亲本照顾的一种方式,但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并不总是很清楚。有的动物不在生儿育女的时候依然相伴。而且它们在配偶死后表现出悲哀或是一种失落感。
研究鹅的行为特点的康拉德.洛伦茨讲述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厄杜的配偶苏珊娜.伊丽莎白被一头狐狸咬死了。它默默地守着横躺在窝巢里被吃掉一半的尸体。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它垂着头,目光也变得迷惘。由于它无心抵抗其它鹅的攻击,它在鹅群里的地位急剧下降。一年过去了。最后阿杜重振精神,另找了一个伴。
动物会戏剧性地相爱。据洛伦茨观察,幼时相知,而后分开,嗣后又重逢的两头鹅最可能‘堕入情网’。(1)他将此比作一位男士遇见一位女士,男士惊讶地发现此人正是自己过去常常看见、身着校服东奔西跑的那个女孩,于是爱上了他,并娶她为妻。根据鹦鹉研究专家
苏·埃森的观察,有些鹦鹉常常会一见钟情。
本能或许促使动物相爱,但本能并不叫它们去爱谁。埃森为了替——只雄鹦鹉找只配偶,买了只羽毛漂亮的雌性幼鹦鹉,并让两只鹦鹉相识。令埃森失望的是,“那只雄鸟表现得就好像雌鸟根本就不在房间里似的。”
几个月之后,有人给了埃森——只形象极其可怕、年纪较大的雌鸟。“它脖子以下就没有一根羽毛,”她说。“她的爪子都扭曲了。眼圈处还有皱纹。可那只雄鸟却认定此鸟乃其一生挚爱。”两只鸟很快就双飞双宿,最终还孵出了幼鸟。
(2)动物园的饲养员知道,许多种动物不会随便就与同类动物交配,他们对此一筹莫展。克利大兰动物园的„·头大猩猩蒂米不肯与介绍给它的两头雌性大猩猩交配。而当它遇见一头名叫凯特的大猩猩时,彼此一见钟情。考虑到凯特年纪太大不能生育,饲养员决定把蒂米送往另一个动物园,在那儿它或许有机会顺利交配。
动物园园长在为该动物园将两头大猩猩分开的决定作辩护时说:“当人们将人类的情感赋予动物时,本人深感厌恶。我们不能将它们视为某种了不起的人:它们仪仪是动物。人们在说动物有感情时,他们就逾越了现实的鸿沟。”简·古多尔的研究工作使人们对黑猩猩的情感生活有所了解,但她在其著作中也写道:(3)“我无法想象黑猩猩之间会产生一种可以与最真挚、最深沉的人类之爱相比的情感,如温柔、呵护、容忍和心灵快乐。然而,一对对动物相互倾注的忠诚之中却有爱的明证。鹅、天鹅以及鸳鸯都是忠于婚姻的象征;野外生物学家告诉我们,实际生活就是如此。常常被看作象征狡猾的北美郊狼也是完美的忠诚的象征,因为,自们也都白头偕老。观察表明,它们在性成熟之前就开始成双成对,相互倾情。
在他的北美郊狼研究文章中,霍普·赖登谈到可以看到成对的北美郊狼依偎在一起、共同捕捉老鼠、煞费苦心地表露情意。赖登描述了两只北美郊狼交配的情景。交配后雌狼用爪子拍打雄狼,舔它的脸。然后双双依偎而睡。这与浪漫的爱情颇为相似。无论人类的男欢女爱与动物雌雄相悦之间有多少区别,两者的本质常常是—致的。
一头被不同种类的动物抚养长大的动物长大后常常会对那种动物中的一员表现出情感。加文·马克斯韦尔谈到—头叫做蒂比的水獭。它是由·—位居住在苏格兰沿海一个岛上、借助拐杖出行的人饲养大的。此人患重病之后,便将蒂比带到马克斯韦尔处,托付他照顾。不久后他便去世了。
蒂比经常要逃到邻近的村子去看看。它在村里找到—个使用拐杖的男子。它试图在他屋檐下做窝,可那人把它赶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蒂比又失踪了。——天,马克斯韦尔接到一个电话,那人对—头行为怪异,甚至想跟他进屋的水獭感到惊恐不安。“你不会是使用拐杖的吧?”马克斯韦尔问道。
“是呀,”他回答说,声音里露出惊讶,“可你究竟是怎么知道的呢?”
(4)虽然科学界普通不接受动物间存在爱的看法,但是疑问并未消除。因为这些故事表明有些动物可能体验着和我们人类及其相似的快乐、爱情和悲伤。
第七单元
突发事件
课文B
中国常常遭受洪水之害。但是中国并不是惟一的洪水受害国。其它国家的人也
不得不学会接受洪水为害的可能性:他们家门口那条平静的大河也许有一天会漫溢出来,把他们卷走,并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
夜晚,河水漫溢
威廉·亨德利克斯
丹·迪克斯特勒站在十一岁的女儿詹妮弗身旁,长长的手臂挽住她的肩膀,两人从瓜达卢佩河畔的小木屋里望着大雨如注的茫茫夜色。
(1)雨已经下了差不多一整天乐,南得克萨斯河的河水猛涨,溢出了堤岸。不过看来不用担心。小木屋搭建在高出这一洪水泛滥地几英尺的柱子上。
“看来最糟糕的情况已经过去了,詹,”晚上十点钟光景,迪克斯特勒说。“咱们睡觉吧。”然而詹睡不着。她信赖爸爸,可还是忍不住回想起那些洪水肆虐的电视画面,人们紧抓着树顶,又冷又湿。辗转不眠几个小时之后,她去卫生间。她踩在地毯上,发现地毯湿了。
她停了下来,聚精会神地听着。那是什么声音?奇怪——像是湍流的声音。
正是湍流!而且就在屋子正下面奔涌。她冲到父亲的床边。“爸爸,爸爸,”她一面大声叫喊,一面拼命摇晃他。“醒醒。家里进水了!”
迪克斯特勒光着脚,只穿着短衣裤,走到门口,打开了门。眼前的景象顿时使他睡意全消。他们那条叫达奇斯的狗就站在门外,四条腿浸在六英寸深的水里。(2)这意味着河水已溢出河岸,泛滥到四百英尺之外,淹没了大路——他们脱逃的惟一途径。
他们被困住了。
冰凉的河水拍打他的脚髁。迪克斯特勒急忙把狗拉进木屋,使劲关上门。随后他抓过两
件救生衣。“穿上这个,宝贝,”他对詹妮弗说。
迪克斯特勒朝四周打量了一下。浑浊的河水顺着四壁护墙板一点点上升。“咱们怎么办?”詹问道,她声音在颤抖。
“咱们不会有事的,”迪克斯特勒回答说,尽力掩饰住自己的焦虑。“咱们到楼上去。”
他们攀上梯子般的楼梯,爬到起居间上面的阁楼。在上面,他们听见洪水在往下面的房间涌涨,并慢慢接近他们。窗子在水的压力之下爆裂。电视机被冲着撞上了墙壁。
突然,整个屋子像遇上地震似地摇晃着。接着木屋先是猛地朝上一掀,然后又摔下去几英尺。我的天哪,迪克斯特勒心想。咱们是在水里漂了。
从窗子望出去,他们看到自己在移动,屋子正被河水冲着走。(3)迪克斯特勒害怕木屋下沉会把他们一起拉到水底,于是决定离开木屋。他双臂紧紧搂着女儿,纵身跳进冰冷的水中。
木屋就在两人身后,在黑夜中紧追不舍。迪克斯特勒还没来得及避开,就被冲到—棵被淹没的树上。刹那间,木屋在河水巨大冲力的推动下,把他死死挤压在树上。他肋骨被压断。左腿喀嚓一声折了。他失声惨叫。
紧接着他的脑子失去了控制。迪克斯特勒只觉得自己是在远处遥望着自己。他看到自己和詹沉到了河底。他对自己的平静感到惊讶。“对不起,宝贝,”他说。“真对不起。”接着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他失去知觉时,屋子移动了一下,松开了他,打着旋漂离了他们。詹妮弗发觉自己顺水漂流而下,身边是不省人事的父亲。“不要死,爸爸!”她叫道。“千万别死!”
或许是小女儿的声音唤回了迪克斯特勒的意识。他轻轻捏了捏詹的手,她的心猛地——跳。
惨淡的月光下,迪克斯特勒——此刻清醒了些——看到缠在树顶上的一些垃圾形成的孤岛。他忍着伤痛,挣扎着逆流而上游了过去。詹爬到那一小堆木头上,把父亲从湍急的水流中拉起。他疼得倒了下去,浑身哆嗦,透不过气来。
他们还远远谈不上安全,詹对此很清楚。那堆垃圾随时可能漂散开来,把他们重新抛入水中。她真想蜷伏在父亲的怀里,可这只会增加他的伤痛。她明白,此刻,得靠她来救爸爸了。
就在这时,她惊讶地发现不知从哪儿现出一个身影。“达奇斯!”她高声喊道,他们的狗浑身湿透,这时爬了上来与他们呆在一起。有狗在,詹感到宽慰了不少。
夜里,每过几分钟詹就要查看一下父亲。“想一些会使人暖和的东西,”她对父亲说,“比如咖啡、火炉。”她为他唱歌,还为他祷告。
清晨来临,但仍无救援人员的踪影。他们痛苦地捱过一小时又一小时。上午十时左右有架飞机几乎就从头顶上飞过,却没有减速。一两个小时之后又有一架飞机飞过。后来,傍晚时分又有第三架飞机飞过。(4)每次詹都跳起来挥舞手臂并大声呼喊,而每次飞机都从地平线上消失,令她沮丧不已。
日光渐渐消退,詹意识到他们有可能要在这个孤岛上冉捱—个漫长而寒冷的夜晚。父亲会顶不住的。要是没有父亲,她知道自己也恐怕活不成。她—想到这儿,就觉得没了希望。“他们不来找我们了,”她绝望地哭出声宋。“我们要死了。”
就在这时,—个声音划破黑暗从远处山坡上传了过来。“嗨!那儿有人吗?” 詹跳了起来。她大声回应道:“喂!喂!” “我们去叫人,”那声音说道。“顶住。”
詹跪在父亲身边,揉着他的背,好让他暖和些。“咱俩一起顶住,”她对父亲说。
半夜,一条小船终于在夜色中慢慢划到了他俩跟前。在小木屋被洪水从地基拔起卷走后十八个小时,詹、她父亲以及他们的狗达奇斯被从孤岛救至安全处。他们的小木屋再也未见踪影。
第八单元
解决一个教育问题
课文B
你认为学数学时使用计算器好吗?如果你认为好,也许这篇文章会改变你的看法。
扔了计算器
黛安.亨萨克
看着又一个学生,这次是个九年级学生,费劲地解一道需要运用简单的乘法运算的高级数学题,我暗自叹气。他苦苦地心算着5*6,眼巴巴地望着我桌头那个可望不可及的计算器,最后凭空猜测了一个答案:35。
课堂上使用计算器越来越多,这令我惊讶。我辅导的学生常常告诉我,他们的老师允许无限制地使用这一工具。全国数学教师协会积极鼓励使用计算器。最近我参加了一个数学研讨会,会上一位教师随口说,教师已不再不愿意让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计算器了。目前“人人”
都认识到了计算器的重要性,她说。(1)我听到教育机构谈论学校里使用这些工具的好处,听到越多,对于算术有困难的初、高中生需要家庭教师辅导几何、代数„事,我就越觉得不足为怪了。由寸:改行教书前我曾当过六年电气工程师,因此常常建议学生将来从事技术或科学:工作,但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缺乏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我不由深感失望。
教育工作者有诸多理由为使用计算器辩解,但每每都忽略了我们教数学的首要理由。数学能培养智力。我是说,学生能学会逻辑地、理性地思维,学会根据已知信息找到所需信息,进而变得既会运算又善于思维。这类技能是通过数学和科学课程传授的,对青少年
成长为善于思考的、有才·智的社会成员有着重要意义。
有教师争辩道,计算器使学生集中精力解题,而不为繁琐的运算拖累。(2)计算器并不能方便学生确定解数学题的方法。相反,计算器只会鼓励他乱试加减乘除的各种组合,而不考虑哪种纠合更加适当。我的一些小学生看某道应用题立刻就猜测加法是正确的运算方法。当我建议他们不依赖计算器用加法解题时,他们往往在继续运算前先思考一番。如果手里没有计算器,学生更有可能停下宋先对问题思考一番,以减少运算工作。学会用有效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是必要的,不仅学数学如此,在生活中也一样。
一位中学教师曾对我洗“学生刁;会运算长除法又怎么样?给他个计算器,他就有办法了。”我不敢苟同。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背诵和反复解题在教育界变得如此不受重视。没有大脑中储存的大量信息,我们如何相互交流?更不用说创新出主意了。
数学要讲有哪些规则,更要讲这些规则为什么成立。不会做长除法的学生显然小理解长除法所依据的原理。真小理解了所以然常常使得死记硬背毫无必要,因为学生白己就能
算出这些规则。我的那些把乘法表看作——串不相关数字的学生在数学上的困难远比那些懂
得乘法只是连加的学生多得多。计算器妨碍学生认识数学中这类自然结构和美。
学会心算的学生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解题上,然后轻而易举地完成实际运算。他对答案该是个什么样儿心里也更有数,因为经验使他把握了“数字感”,或者说数字间的关系。
一个伴着计算器长大的学生既要对付解题策略又要对付实际运算。三年级时借助计算器算出9 X 4的孩子到了高中仍在借助计算器做同样的运算。届时他们还得应付代数。(3)因为他们在孩提时代对数字计算从未感到过轻松,当他们试图攻读代数这一广义数学时就会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允许广泛使用计算器会使孩子的智力发展停滞不前。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做那些计算器能代劳的简单的运算,又怎么能期待他们去解决计算器解决不了的更为复杂的问题呢?
学生自己进行数学运算所获得的收益远比依赖计算器多。我辅导过孩子做学业能力倾向测试的模拟试题,他们一坐下就拿计算器算。如果他们对手头的题目略加思考,就很可
能不需要倚靠拐杖就能找到„—种更简单的解题方法。我还观察到学生错把12+32当作112 +32输入计算器,对算出的明显错误的答案连眼都不眨—下。毕竟,他们用的是计算器,所以,一定没错。
教育家们还声称,计算器如此便宜而又普遍,学生必须学会熟练使用。新的数学教材有整节整节关于用计算器解题的内容。大多数人,包括年幼的孩子们,用大约五分钟就能掌握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计算器在学校之外的社会中的确有其地位,在高等数学课堂上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它们很难算得上是教育工具。
不少老师以及学生坚持认为,“我们为什么不能用计算器?计算器永远就在身边,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本不会做长除法运算。”这或许是事实。大多数数学运算也都如此。我们当中没有多少人会出于实际需要而计算圆的周长或求解一项二次方程的因子。但那并非数学教学的惟一目的。(4)我们为培养思维和训练而教数学,这两者都能扩展思维,增强学生为社会作贡献的能力:这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课文翻译 AppendixⅡ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Texts B(Units 1-8)参考译文 第一单元 学习方式 课文B
设法教育孩子珍惜钱财会是件难事。然而,大卫?欧文说,方法也很简单——开个银行就行。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其实,这事并没听上去那么难,你读一读戴夫第一国家银行的故事就知道了。孩子与金钱 大卫.欧文
当家长觉得该教孩子们懂得如何对待金钱的时候,他们通常先为孩子开个储蓄账户。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颇感兴趣,因为他们想自己什么也不干银行还会付给他们钱,可当他们明白利率小得很,而且父母也无意让他们动用本金时,他们的热情一下子就冷却了。对一个孩子来说,一个储蓄账户只不过是一个吞没其生日礼金支票的黑洞。
孩子:“奶奶给了我25美金!”
家长:“太棒了。咱们把支票直接存到你的账户上去。” 孩子:“可这钱她是给我的!我要用!”
家长:“嗳,钱还是你的嘛。你只不过是要把钱放在银行里,好让它增多。” 孩子(狐疑地):“你说‘增多’是什么意思?”
家长:“哦,要是你把这25美金在银行里放一年,银行就会付给你75美分。要是你连本带息在银行里再放一年,银行会再付给你75美分,另加2.5美分。这叫做复利。这钱能帮你上大学。”
’
这类储蓄计划的主要缺陷在于,孩子本人一无所获。上大学还不知要过多少年,他们或许会想他们宁愿呆在家里。实际上,这类计划的真正目的通常不是促进储蓄而是限制消费。(1)孩子们在糖果、电子游戏上的花费之大令家长们十分震惊(或者更确切地说,孩子们的超支行为似乎是在竭力仿效父母、这令家长们十分震惊),于是家长便设法把孩子们的钱存起来不让用。毋怪乎孩子们很快就认定,大额钱款不是实实在在的钱,有了现钱要么赶紧花掉,要么藏在抽屉里。
为了避免我的两个孩子产生这——问题,我开设了自己的银行,名叫戴大第一国家银行。我用记录自己支票簿使用情况的同—个电脑程序给每个孩子开了一个账户。因为我希望孩子存款增长的速度足以引起他们的注意,便给他们一个诱人的利率——月息5厘。(2)以复利计算,年息达到70%以上。(不,我不接受外来存款。)零花钱在每月第一天自动存入。孩子们也可以把别的钱存进来,想存就存,想取就取。
戴夫银行经营了4年,一下子就把我的两个孩子变成了热心的储蓄者。至今我儿子在车里找到零钱仍会来找我说,“今天就把这个上账。”两个孩子的存款增长很快,两年之后,我不得不将月利率降至3厘。我宣布调低利率时两个孩子反对,可当我解释说供求法则同样适用于货币供应后,两人严肃地点头赞同。两个孩子帮我一起?计算他们的利息——这可是学习计算平均值与百分比的颇为有用的一课。(3)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我不加任何限制,不作任何询问,我还根据要求随时提供打印的账单。
高利率并非戴大银行惟一诱人之处。在孩子看来同样重要的是,他们的存款属于他们自己。他们存钱便会获利;他们想花钱也用不着获得许可。孩子对自己的钱没有自主权,就没有什么东西激励他们不去伸手要钱,不把到手的钱花个光。
?
帮助孩子们成为理性消费者的方法是,交给他们更多的,而不是更少的自主权。我们去度假前,我通常额外多给孩子们20块钱左右存在他们账户上。我告诉他们,他们可以在我们出发前用这笔额外的钱买T恤衫、存起来,或者花掉,或随便他们派什么别的用场——但在度假期间,他们就不会从我这儿再拿到任何额外的零用钱了(根据惯例被认为是度假享受的共同消费除外,如糖果、冰淇淋、电影票等)。由于他们花费的任何一笔钱都是他们自己的而不是我的,他们出手时就很谨慎。两年前的一个夏天,在玛莎葡萄园的一家纪念晶商店,我儿子一声不响地仔细察看那些不起眼的商品,他的一个朋友则吵着让父母花5美金买了一把玩具枪,可几乎还没等我们回到车上,枪就坏了。我儿子最后花了33美分买了个未打开的空心晶球,后来他用榔头把它砸了开来——我看这钱花得值得。要是他花的是我的而不是他自己的钱,毫无疑问,他肯定也会要买一把玩具枪的。
儿童是天生的资本家。只要给予足够的自由活动余地,他们很快就会成为精明的理财者。如果家长的理财教育失败,那往往是因为他们出于自身的原因把存钱弄得似乎既痛苦又无聊。金钱是有趣的,而且几乎完全是不讲自明的。(4)教育孩子们看问题要有长远目光的惟一途径,是让孩子们近期内便能尝到某种甜头,从而激励他们去那样做。
第二单元 价值观 课文B
从小木屋走向白宫是美国梦的一部分。可是,当吉米?卡特连任美国总统的努力失败后,他发现自己一下子被赶出白宫,回到了自己的小木屋。本文叙述了他是 吉米?卡特的复元 莎拉?帕夏尔
或许因为我本人也生长在佐治亚州的一个南方小镇的缘故,我觉得跟罗莎琳和吉米?卡特夫妇坐下交谈就如同在夏日午后荡在门廊的秋千椅上呷冰茶那么舒服。坐落于蓝岭山脉的卡特夫妇幽居的原木小屋前,恰好就有这样的秋千椅,往下看去是一条咆哮的山间溪流。和小屋里别的家具一样,这秋千椅是前总统卡特设计和制作的。卡特是一位手艺高明的木工,为了制作这些家具,他从其方圆160英亩的农庄上亲自遴选并砍伐树木,而后剥去树皮,将木料制成家具及其他用品。
“我父亲擅长使用工具,”他回忆道,“因此学习使用工具对我们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要是有什么东西坏了,我们就得自己修。我们不会请人宋修理或换新的。我们有这种手艺——大萧条时期,农民都有这一手。”
多年来,卡特制作了约50件居家用品,差不多有一半已作为礼物馈赠他人。但有些制品仍留在普兰斯的家里,都用了30多年了。不过,他妻子赶紧指出,他的手艺在不断提高。“1953年我们刚从海军退役回家时,他做了只放在后门廊用的沙发。那时他还用钉子。现在他做什么都不用钉子了。他研究木工工艺,下功夫制作,他给家里做的家具真的非常漂亮,包括一张细柱床和配套的床头柜。”
卡特的木工才干在政治竞选中,尤其是在与工厂工人见面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你不用跟在工厂干活的人多说,他们就会明白,原来你本人也是个劳动者。你的手艺或许跟他们不一样,但在干体力活的人之间有种天然的纽带,就如同手足之情。”
卡特一路竞选当上总统之后,偶尔也设法悄悄溜到戴维营的木工场干上几个小时,因为在他看来,“我们在生活中需要一些永远不变的要素。(1)我认为手艺——不管是耕地,造房子,做家具,拉小提琴,还是画图——这些东西不会因生活的起起落落而改变。至于我,回到农场种地或重返木工场一直是我增进基本技能的机会。(2)无论我在写书,从事政治活动,在爱莫瑞大学教书,还是处理国际事务,我总会设法抽空回到木工场,每次至少呆上几个小时。这对我十分重要。这是一种理疗,同时也是我生活中的一种稳定力量——是身心的完全休息。”
“在木工场的时候,”他接着说,“我不会去想正在写的章节,不会去想写不下去的段落或搁浅的思路。我考虑的是一件家具的设计,木料该如何嵌合,用什么样的榫头,还有工具是否锋利。”
(3)在吉米和罗莎琳.卡特最近出版的书名为《好处说不尽》的书中,他们直言不讳地解释了当他们遭遇痛苦的政治上的失败,突然告别华盛顿以及对茫然的未来感到惧怕时,他们是如何使用返璞归真的技能来面对和化解这些问题的。
“在书里,”吉米说,“出于几种原因,我们试图将我们的生活与普兰斯而不是跟白宫联系在一起。其一,是为了展示小镇的魅力;其二是要清楚地表明,这本书写的并不仅仅是一对有幸成为美国第一家庭的夫妇的生活,它也是写给普通人看的,例如一个失去工作的人,突然遇到职业变迁的人,并非出于自己的选择而不得不迁居的人,一个连自己最小的孩子也长大成人离家而去的人,或者是写给一对突然发现己届退休年龄、第一次得从早到晚而不仅仅是夜里厮守在一起的夫妇看的。”
卡特夫妇热情投入了诸如铺设人行道、在尚未完工的阁楼里铺硬木地板这类工程。在与两人最喜欢的一个机构“博爱居家”的共事过程中,罗莎琳学到了不少木工手艺。“博爱居家”是一项为无家可归的人创办的住房工程,帮助他们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建造自己的家园。
“我俩都在农场上花了不少时间,”卡特说。“我们护理林地。有时我们在林子里长时间散步。我或许会看到某棵我觉得适合制作四五把——也许七把、八把——椅子或别的什么家具的树。不过,我通常挑选离家近的树,因为我得自己把木料搬回到木工场地。
“我最喜欢的一件木工活是用湿材制作家具,不过这活要费很大的劲。你得处理好木料干燥后引起的不同的收缩率,以保证榫头紧固不松。我喜欢的就是这样的技术难题,”这位前核工程师说。
很显然,今天大多数的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像卡特当年那样,在日常生活中得学会“像呼吸一样自然”地使用自己的双手。但他认为,年轻人还是拥有他们父辈所没有的优势。
“过去,你16岁或18岁就开始干活,一直干到死或者再也干不动为止。太阳一出来你就开始干活,一直干到天黑。可如今,你一星期只工作40小时,还有两个星期的休息度假,然后到了55岁,60岁,或65岁,你就退休了。你有那么多的空余时间去干别的有趣的事。这些事有时可能是相当有益的,有时仅仅是好玩,有时则旨在服务他人。在《好处说不尽》一书中,我们试图展示一个普通人所能参与的广阔的活动范围。我们试图指出,无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青年,中年,或退休之年——都有可能不断拓展兴趣的领域,找到新的刺激,迎接新的挑战,获得新的成功和尝试新的冒险。(4)在此书中,我们鼓励人们勇于开拓新天地,看起来也许非常困难,但你一旦投入进去,就会得益匪浅。”“如果你遭遇某种危机,”罗莎琳补充说,“最好的对策之一就是学习新事物。”
第三单元 代沟 课文B
与本单元开始的那场戏里的那位父亲不同,这里我们读到的是一位颇能设身处地为儿子着想的父亲。然而,正如默顿所描述的那样,要做到这点往往并非易事。父亲未必英明 安德鲁?默顿
1983年11月25日,年仅23岁、缺乏临场经验的职业拳击手马维斯?弗雷泽在第一回合比赛打到2分57秒时被重量级世界冠军拉里?霍姆斯击倒。霍姆斯出左拳佯攻,弗雷泽防卫时右侧暴露。霍姆斯重拳出击,雨点般地连打19拳,弗雷泽挺着没有倒下。最后,在第一回合只剩三秒钟时,裁判叫停。当时,马维斯?弗雷泽的父亲兼经纪人、前重量级冠军乔?弗雷泽搂抱着儿子一遍遍地说:“没事儿。没事儿。我爱你。”
后来,有人批评他对儿子的实力估计过高,乔?弗雷泽回答说:“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1)尽管事实清楚表明并非如此,但乔.弗雷泽还是坚信马维斯能继承他的衣钵成为冠军,他的荣耀能通过儿子继续下去。
(2)这种通常比硬把儿子推上拳坛要微妙得多的对不朽的追求是一件让人苦恼的事。这常常不过是在期待孩子亦步亦趋地重复自己的童年。
1983年7月,我儿子加布里埃尔4岁,并且已经有了强烈的年龄意识。事实上,他的许多行为是以年龄来界定的:“4岁的孩子会自己穿衣服/’或是:“我能比迈克跑得快。因为我4岁了,他才3岁。”
当时我想,一个4岁的孩子可以去看全美职业棒球赛了。于是,7月16日星期六,我开车带他去波士顿看红袜队与奥克兰A队的比赛。
那是个晴朗、炎热的日子——事实上那一天非常炎热,气温达到97度,创下了波士顿当天的最高记录——但没有下雨,这在波士顿是极为罕见的。我装了一大袋果蔬。加布在前往波士顿的90分钟的车程里一直在睡觉,这是个好征兆,看球时他就会有精神了。还有一个好征兆:我找到一个合法的免费泊车位+我俩进场时,加布显得兴致勃勃。他郑重其事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先去厕所方便,这样在球赛当中我们就不必离开座位了。
当我们穿过体育场下的通道时,我想起了1952年在扬基体育场自己第一次看球赛的情景。当我和父亲走进阳光下的体育场时,那绿茵茵的巨大外场令我惊喜万分。一位名叫维克?拉希的投球手投出了一个又一个好球,扬基队球员乔?柯林斯击出一个本垒打,最后扬基队以3:2获胜。对手是历史悠久的费城竞技队,就是奥克兰队的前身。此刻,当我和加布走到阳光下,他第一次见到赛场时,我心中不由充满了喜悦与期待。加布没说话,但他一定也感受到了那份激动。
我俩找到了座位,在右外场侧面。位置不错,我们能看清场上的每一个部位。我俩提前了半小时入场,坐了下来看差不多就要结束的击球练习。加布说他饿了。我给了他一根胡萝十条,他开心地啃着。吃完了胡萝卜,他问我袋子里还有什么好吃的。我给了他一些葡萄,接着是一个苹果。在15分钟之内,他把袋子里的大多数食品都一扫而光。随后他说:“我想棒球已经看够了。现在我想回家。”
“可比赛还没开始呢,”我说。“你一点比赛还没看到呢。” “看到了,我已经看到了。我想回家了。” “那只是击球练习。你不想看正式比赛吗?” “不想看。”
我想怎么着都得呆下去。难道我和儿子的这一天就这么毁了不成?(3)但我还是比较明智,放弃了呆下去的念头,我很明白如果我坚持呆着不走,那他的一天就会因为爸爸想看球赛而过得十分扫兴。我情绪糟透了,让他骑在我的肩上,就在红袜队上场击球时走出了体育场。
“爸爸,我想吃冰淇淋,行吗?”
我不很情愿地给他买了个冰淇淋。我俩上了车,我开车退出那个宝贵的车位,仍然没有好气。他也很明白我不高兴;我能看到他脸上不安的神情,恐惧中夹杂着痛苦。我讨厌那副神情。可我没法摆脱自己恶劣的心境。我一点都不想开车回新罕布什尔去。
随后,在斯托罗街上,我瞥见波士顿科学博物馆,就在查尔斯河对岸。加布以前去过,而且很喜欢那个地方,不过一直到现在他还郑重其事地把它叫做“静默博物馆”。我压着一肚子火,勉强问了一句:“加布,你想不想去博物馆?” “想,”他说。
博物馆里几乎就我们俩。当我俩穿过一个个凉爽舒适的展厅时,我心里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多么希望加布能像我一样。(4)他应该为了我,而不是为了他自己喜欢这场棒球赛,当他辜负了我的期望的时候,我便对他生气了。不是加布的行为不当,而是这种期待不近情理。因此,必须改变的是这种期待。
我还反思了我俩刚才的对峙:球场上所发生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两种意志的对峙。他赢了。他坚持了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做法。
我俩在博物馆里浏览,三个小时转眼就过去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与实物一样大小的霸王龙,尝试宇航舱,造波浪,观看各种各样想象得出的展品。我也感到兴致勃勃。
儿子和父亲,两个人共同挽救了这一天——他坚持不放弃自己所喜欢的事物,而我,总算明智,最终认识到他是对的,并放弃了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
至少这一次是这样的。
后来我还想起了另一件事。我父亲带我去扬基体育场看棒球的时候,我是6岁,不是4岁。也许再过一两年„—
第四单元 虚拟世界 课文B
你以为与网友分享秘密不会出事儿吗?等着门铃响起来吧„„ 母亲恨死了网虫 卡罗尔.萨尔勒
嗒嗒,嗒嗒,嗒。这是入睡前最后听到的声音。遇到特别糟糕的日子,早上一醒来就听到这种声音。(1)这是一个原本安宁的家庭中惟一持续不去的不和谐音。女儿沉迷于互联网,我觉得这是一种疯狂的不端行为,而且凶险四伏。
她在别的哪个方面都不失为一个明事理的姑娘。她是夏天毕业的,天天上班,?晚上和朋友们在电话里聊天,周末和他们一起外出玩耍。但除此之外,近来她每天花两个小时光景与电脑厮守在一起。对此我深恶痛绝。
这不完全是对新科技的恐惧。当然,能随时获取全世界信息库中的信息是很有价值的,电子邮件正在完全改变人们相互间通信联系的方式。我的不信任感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使用互联网通讯与人们传统的相互交流方式相比实在大为逊色。(2)它使人们还未相识就已亲近,它不能保守秘密反而扩散秘密;而最令人担心的是,它是撒谎人传播谎言的工具。
最令我心惊胆战的是女儿对我的一切规劝都拒之不理。这在她的言谈间流露无遗。“我是一月份‘遇见’珍妮特的,”她说,“那以后我们就成了‘朋友’。”
有时,她又说“前几天我和亚历克斯‘聊天’,他‘说’„„”“不对,他没有说,”我争辩道;只有当你亲眼见过一个人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朋友才成其为朋友。她只是朝上翻了翻白眼。
你想象得到吗,上个月我正打算外出数日的时候,这位聪明的22岁的姑娘宣布打算举行一次聚会,客人包括各色网虫,他们来自各地,还要在我家过夜。
在我家里过夜?在这个有我珍爱的一切的家里,而女儿本身就是我的最珍爱的宝贝之一。
她说,“别傻。”她说不会有事的,因为她准备邀请的那些人都是“认识”了至少有一年的,而且她“了解”他们,就像了解我总的来说比较喜欢的她的其他朋友一样。(3)我说,他们啪嗒啪嗒“讲”给互相听的事情中,杀人的倾向或许就被忽略了,难道这不可能吗? 我说这话时尽量想做到通情达理,但不完全成功。
聚会不了了之。但我和她确实大吵了一场。
当我说那些人即使不是疯子也一定是些怪人时,她试图跟我争论。那我是不是觉得她就是怪人一个?绝对不是。既然这样,那他们为什么会是怪人呢?我是不是觉得她就是个谎言家?当然也不是。她抓住了主动权,开始反攻。
“还记得你最喜欢的那个讲一个—亡尉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吗?那个他看到那女的读过的一本书便和她通过书信往来而认识的故事?记得吗,她拒绝给他寄照片,因为她认为如果他真的喜欢她,她长得怎么样并不重要?瞧,他们俩也没见过面嘛。”她得意地笑了。跟女儿争辩总是这个样,总是令你烦恼不堪。她们深知你的弱点,知道如何乘虚而入。
但我总是忘不了这个事儿,种种担忧萦绕心头。并不是说我有理由认为,他们作为个人,一定会撒谎。但他们可能会撒谎。他们可能隐瞒自己的真实年龄、心态,甚至性别。的确,在美国显然有不少上网的男人常常自称女人,认为藉此可使其他女人更无顾忌地与他们讲知心话。
有一天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我脑子里虚构出来的最可怕的场景一幕接着一幕,就像一部恐怖片。于是我给一个好莱坞的朋友打了个电话:有没有谁想过用这个题材构思一部电影情节?他哈哈大笑。据他本人所知就有5部正在酝酿之中,一部已经进入制作阶段了。
于是,我对女儿说,我们就等着看生活去模仿艺术吧。我们现在安然无恙。谁知道什么时候被谋杀在自己的卧床上。
她大笑。“明天早上见,妈妈。我要上楼去跟朋友聊天了。晚安。”塔塔,塔塔,塔塔„„
第五单元 逾越障碍 课文B
磨难到底是能让我们显出内在的美德还是暴露出自身的缺陷,有时一次偶然的遭遇可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十四级台阶 哈尔?马纳林
人们都说猫有九条命,我也觉得这完全可能,因为我现在经历的是自己的第三次人生,而我还不是猫呢。
我的第一次人生始于1904年11月一个晴朗、寒冷的日子,我来到世上,在一户农家8个孩子中排行第6。我15岁那年父亲去世,为了生存,我们苦苦挣扎。我不得不等到成家后才真正开始享受自己的第一次人生。那时我非常幸福,体格健壮,还是个运动好手。我和妻子生有两个可爱的女孩。我在圣何塞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在圣卡洛斯有个温馨的家。
那时的生活就像是一场美梦。
接着美梦终止,变成了一场可怕的噩梦,令你夜半惊醒,出一身冷汗。我得了恶化的进行性运动神经元病,一开始影响我的右臂右腿,后来又侵入身体的另一侧
就这样我的第二次人生开始了„„
尽管疾病缠身,我还是借助车上安装的特殊设备每天开车上下班。在某种程度上,我是由于14级台阶才得以保持健康的心态与乐观的情绪的。
无稽之谈?一点也不。
我们家住的是错层式的房子,从汽车间通往厨房门有14级台阶。这些台阶是我衡量自己的尺度,是我活下去的一个挑战。(1)我觉得如果有一天我无法再抬起一只脚迈上一个台阶,再痛苦地拖起另一只脚——将这个过程重复14遍,直到精疲力竭爬上去——到那时我就会服输并躺下死去。
因此我坚持上班,坚持爬那些台阶。时光流逝。两个女儿上了大学,建立了美满的家庭,只剩我和妻子守在我们那个有着14级台阶的温馨的家里。
你或许会以为,这里生活着一个勇敢坚强的男子汉。„事实并非如此。这里一瘸一拐走着的是一个幻想破灭、内心痛苦的跛子,一个靠着从汽车间通往后门的那14级可怜的台阶才没有失去理智、没有丢—F妻室并坚持工作的男人。,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变得日益失望和沮丧。我想,当我执意谈论自己的人生哲学时,我的妻子和朋友一定都很难受。(2)我认为在这整个世界里,就我一个人被选中去受苦受难。我已经背了9年的十字架,只要我还能爬上那14级台阶,很可能我就要一路背负下去。
后来,1971年8月一个漆黑的夜晚,我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人生。那天夜里我回家时天正在下雨,我慢慢地开着车走在一条车辆稀少的路上,雨水哗哗拍打着车身。突然,方向盘在我手里猛地一跳,一只车胎啪地一声爆了。我奋力停下车,呆坐着,心想,这下子麻烦可大了。我没法自己去换轮胎!根本不可能!
开车路过的人会停下帮忙吗?我马上就把这个念头打消了。为什么别人要停下帮忙呢?我知道我自己就不会。这时我想起前面不远处的一条小路上有幢房子。我发动了引擎,慢慢地开到了那幢房子跟前。接着我把车开上了宅旁车道,按了按喇叭,迎接我的是窗口亮起的灯光。
门开了,一个小女孩站在那儿朝我张望。我摇下车窗,大声说道,我有个轮胎爆了,需要有人帮忙替我换一下,因为我要靠拐杖走路,自己干不了。
她回到屋内,稍后裹着雨衣、戴着帽子又出来了,身后跟着个男的,愉快地跟我打招呼。
我坐在车里,舒舒服服,淋不着一滴雨,而那男人和小女孩却在暴雨里干得那么辛苦,我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得了,我会酬谢他们的。这时,雨似乎小了一些,我摇下车窗看着。我只觉得两人动作慢得出奇,我都开始有点不耐烦了。我听到车后传宋小女孩的声音。“千斤顶的柄,爷爷,拿好了。”那人轻轻地应了一声,车微微倾斜着被顶了起来。
接着有好一会儿,我听到车后的响声和轻轻的说话声,最后总算换好了。我感觉到千斤顶移开时车颠了一下,又听到后车厢盖啪地关上,接着两人就站在了我的车窗前。
那是位老人,身材瘦小,背有些弯。我看小女孩大约8岁或10岁,神情愉快,她抬头望着我,满脸的笑容。
他说:“这种天气又是夜里,车出了问题可真够呛,不过现在都给你修好了。”
“多谢了,”我说,“多谢。我该付你们多少呢?”
他摇摇头。“什么也不要付。辛西娅跟我说你靠拐杖走路。很高兴能帮上忙。我知道如果是我遇到这种情况你也会这样帮我的。不要钱,朋友。”
我拿出一张5美元的钞票。“那不行!我不喜欢欠人家的情。”
他没伸手宋接,小女孩凑近车窗,轻声说道:“爷爷看不见。”
(3)刹那间,时间凝固了,我感到万分的羞愧和震惊。我从来没有这么难受过。一个盲人和一个孩子!用又冷又湿的双手在黑暗中摸着那些螺栓和工具干活——对他来说,这黑暗很可能永远不能驱散,直至他死亡。
他俩替我换了一个轮胎——在风雨交加之中换着轮胎,而我则舒舒服服地倚着拐杖坐在车里。我不记得他俩道别走后我在那儿坐了多久,但时间之长,足以让我内心深刻反省,发现令自己深感不安的品行。
(4)我意识到我的自艾自怜、自私,以及对他人需求的冷漠,已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我坐在那里祷告。我祈求力量,祈求更多的理解,祈求对自己的缺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我祈祷上帝保佑那位盲人及其孙女。最后我开车离去,心灵上震撼巨大,精神上羞愧难当。
现在我不仅每天努力去爬那14级台阶,而且尽我微薄之力去帮助他人。或许有——天,我能有机会去帮助一个同样处于困境中的盲人——一个跟我过去一样瞎的盲人。
第六单元 妇女半边天 课文B
当你发现自己被一份你根本不想做的工作束缚住时,很容易希望自己能重新开辟一条全新的路。不幸的是,说来容易做来难,新路往往充满崎岖坎坷。然而,对穆丽尔?L.韦特斯通来说,这一人生之路还是值得一走的。重新开始
穆丽尔?L.维特斯通
我曾经惧怕星期天。那时我从星期一上午八点半开始就盼着周末。
我痛恨我的老板。(1)每当我想起给别人回电话、打字,看到我出得主意和见解却让别人去受益时,常常整个星期都会闷闷不乐。我痛恨我的工作。我痛恨我的生活。我痛恨自己既没有勇气改换工作,也没有勇气改变我的生活。
当我的大多数的朋友都在计划上大学,欢聚至深更半夜时,我却在换脏尿布,抱着一个哭闹的孩子在屋里走来走去。才19岁,我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可怜的小媳妇。多年来不管我做什么或是作出什么决定,我总得考虑我的这个家。
一晃我就29岁了,离30岁仅一步之遥。(2)这样的生活我能维持多久?肯定不会到我退休之时。我开始觉得,如果我不早日有所作为,马上行动的话,我就会苦闷而死。我决定去追寻儿时的梦想:我要拿到大学本科学位,做一个全职的记者。
我在我的一个美好的日子,一个星期五,辞去了工作。我的心中几乎马上充满了焦虑。我怎么跟丈夫说呢?他会怎么反应呢?我们如何付家里那些账单呢?我真是疯了,我心想。我已经不再年轻,没法从头开始了。我祈祷着,天哪,我都做了些什么呀?我怀疑自己是在经历某种早期的中年生活危机。如果我爬回去跪倒在老板跟前,恳求他原谅我一时神志错乱,或许他会让我复职。整个周末我都在忐忑不安中度过。
然而,就在我对刚刚跨越人生之桥的举动深感不安之际,我同时也开始感到希望的复萌,觉得彼岸有种种机会在等着我。长久以来,我对与自己生活中的种种角色毫不相干的文字情有独钟。我与文字之间有一种默契:它属于我自己,并将永远是我的,无论外面的世界发生什么事情。我并不完全明白我的人生旅途中将要发生什么,但我对到达旅途终点之后的自己怀有信心。(3)我坚定地走下去,这条路将使我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认清自己生活的母的。我向丈夫坦陈自己的复杂心绪。他和我一样担忧,但同时也热情支持我。于是我走下桥来,踏上征途,紧张但却坚定。我很快发现,我热爱学习,利用一切机会汲取知识。这时候我会觉得我的决定做对了。但有时,每当意识到别人对自己的期待时,我又会由于自我怀疑和对未来捉摸不定而感到心情沉重。
我比个别教师年龄还大,几乎比所有的同班同学都大。差不多整整第一学期,我觉得自己完全是个外人。终于我遇到了一些大龄女生,她们和我一样都在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我们开始交流自己重返校园的体验,谈论怎么与丈夫、男友相处,怎么带孩子,怎么应付各种要付的账单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成了姐妹,通过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使自己获得勇气和信心。
我终于不得不找工作以贴补家用。事实上,在那两年里,我干过许许多多工作,连自己也懒得记数了。我常常不得不一手炒菜,一手拿着书看。好多次过重的负担几乎要把我压垮。在不顺利的日子里我哭泣流泪,但在顺利的日子里我也有许许多多欢笑。
然而,我不因流泪而后悔,也不想改变过去几年中发生的一切。这几年过得不容易:(4)从此,给我带来新的生活的,与其说是自己努力取得的成果(虽然这也很重要),不如说是由于意识到自己具有潜在的能力可以做自己想做得事情。如今我感到自己更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不再如风中的旗帜,随风飘荡。
我不再惧怕星期天,星期三也如星期五一样愉快。现在我出了主意,功劳就是我的;我讲的意见,别人认真聆听。我热爱自己的新工作。我重新热爱自己的生活。我清楚地看到,在不远的前方,一个全新的女人正在耐心地等着我去与她拥抱。
第七单元 了解英语 课文B
你怀疑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学英语是不是值得?本文列举充分理由说明完全值得。英语在21世纪的作用 梅尔文?A.哈斯曼
在过去的40多年间,英语在全球的传播引入瞩目。(1)这一过程在几个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英语使用人数的增加,英语在不同社会渗透的深度,以及英语功用的广度。
全世界有14亿多人生活在英语享有官方地位的国家。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讲英语。在2000年就有五分之一的人——超过10亿人——在学英语。全世界70%以上的科学家阅读英语。全世界约有85%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的。世界上各种电子检索系统90%的信息用英语储存。到2010年,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使用的人数将超过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数。这一趋势无疑会对英语产生影响。
使用英语的目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英语的词汇,语法形式,以及说写方式演变深受科技发展、经济状况,以及管理、文学、娱乐的影响。(2)大约1500年前,英语还只是那些入侵英格兰的鲜为人知的日耳曼部落使用的一种粗俗语言,如今它却遍及全球。
墨西哥飞行员在法国降落飞机时,与地面控制人员用英语通话。德国物理学家要将新发现通报国际科学界时,他们首先用英语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日本经理与斯堪的纳维亚商人做生意时,双方用英语谈判。流行歌手写歌时常常用英语。游行示威者要引起世界关注他们的问题,就打着用英语书写的标语。
有三个因素继续促进着英语的传播:英语在科技、商务上的应用;英语融合其他语言词汇的能力;对各种不同的英语方言的认同。
在科学领域,英语在二战之后取代了德语。(3)随着它在科技领域主导地位的确立,英语先是在欧洲,继而在全球开始取得全面的主导地位。
今天,信息时代已经取代了工业时代,并缩短了时间和距离。这一情况正在改变世界经济使其从工业生产转向以信息为基础的产品与服务。信息革命不再受地域与国界的限制,正在重新界定我们的世界。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过去仅限于出版物的信息处理已经让位于计算机和X联网。借助于计算机的通讯交际正在弥合英语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距离。它鼓励人们使用更多非正式的会话语言,包容多样性和个人风格。
英语像许多浯言一样使用语音字母以及比较基本的语法。但最重要的是,它拥有?庞大且覆盖面宽广的词汇,其中约有80%是外来词。它从西班牙语和法语、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印地一乌尔都语和盂加拉语、马来语和汉语,以及西非和波利尼西亚等各种语言中曾经借用过并继续借用各种词汇。这一特点使得它成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语言。
最后一点是,由于没有英语语言中央权威机构维护英语标准,因此形成了许多方言:美目英语、英国英语、加拿大英语、印度英语和澳大利亚英语,就是众多的方言中的几种。英晤没有标准的发音。但在其多样性里存在一个统一的语法和一套核心词汇。这样,每一个讲英语的国家都能将各自的文化融入英语的用法和词汇中。
然而,英语的未来无从预测。从来没有一种语言像英语这样为这么多人如此广泛地传播使用。因此,没有先例来帮助我们预测,当一种语言取得真正的国际性地位之后会发生什么情况。
世界[处于变革之中,英语将会出现新的形式。英语及其使用将有所变化,将反映出它与其他语言交往的新模式,以及变化中的人际交往需求。
英语正在消除其自身的政治和文化的含义,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英语不是少数几个国家的财产。相反,它是一种全球通用的媒介。谁使用它,它就属于谁,不管用于何种目的或需要。,没有理由相信在未来50年内会出现任何其他一种语言取代英语。然而,英语在21世纪遭遇挑战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少数几种语言倒是有可能与之分庭抗礼——各有其特殊的影响地域。比如,由于贸易的扩展和美国国内拉丁美洲人口的增加,西班牙语的地位正在上升。这可能产生出一个英语和西班牙语共存的双语地区。
改换语言,即人们放弃自己一向使用的语言改用其他语言,是另一种可能。这种改换过程缓慢,难以预测。但在未来50年内,随着经济发展对更多国家产生影响,重大的语言改换可能会发生。
由于语言使用上的这些变动,更多的语言可能会消失。剩下来的语言将迅速为更多的人作为母语使用,其中包括英语。
用英语讲课的大学将会增多,并迅速造就一代中产阶级专业人员。经济发展只会壮大这个中产阶级,这一群体更有可能在工作中学习并使用英语。
(4)虽然英语、德语和法语这些语音曾经凭着各自政府的政治力量而成为国际语言,这种情况在经济和人口变化对语言的影响更大的21世纪不太可能发生。
英语成为国际语言至今仅有50年。如果英语的发展沿袭以往的语言发展模式,那么在一种新的语言主宰世界之前,英语仍可享有100年左右的主导地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如许多人所担心的那样,英语正在或将会取代其他语言。相反,它可以作为其他语言的补充,或与其他语言并存,让陌生人跨越语言障碍进行交际。它可能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开启机遇大门、扩展思路、接纳新思想的一种工具。第八单元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课文B
本单元第一篇课文中,我们听取了反对过度保护环境的理由。接下来我们听一听要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呼声。沙滩上出现的一个丑陋的新脚印
A.B.C.惠普尔
昨天,曾经有陌生人来到我们的海滩上,这是一个月来的第一次。我们沙滩上任何一个新脚印几乎都像《鲁宾逊漂流记》里所描写的那样罕见。我们是在大西洋的边沿上:在我们前面半英里的地方是个珊瑚礁,再向前直至西非便什么也没有了,只有3000英里大海一片。这是个荒僻的人烟稀少的海滩,海浪与往昔哥伦布途经时一样日夜不停地拍打着海岸,但这片海滩却已遭受污染。
航行在地平线之外的油轮对海滩的污染要比成百个野餐者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浮在海面上的片片油污漂到岸上,把珊瑚都染成了黑灰色。油污毁灭了黄道蟹和龙虾,在海螺精致的螺旋壳上涂上了一层黑色稠胶。油污凝固成柏油,一团团散落在海滩上,东一块,西一块,看上去就像是荒弃战场上的弹丸。岛上居民去海滩上捡拾千百年来被海水不断冲上岸的珍奇宝物时,现在也穿上旧鞋,以防同时冲上来的油污玷污了脚。
当你不得不想方设法逃离污染的时候,你才会意识到污染的严重程度。几年来我们已经意识到我们的城市污染严重。时至今日再也无路可逃。如果连远离陆地的这个大西洋小岛上都出现了油污,那么差不多所有的岛屿都不能幸免。
这里的污染才初现端倪。岛上空气依然清新,但拟议之中的机场一旦造好,空气就不再会清新了。离岛远一点的珊瑚礁上面的海水仍呈蓝绿色,但已经比前几年脏了许多。如果说这块土地尚未受到污染,那只是因为当地的居民很少,还不足以将其污染。人会多起来的。(1)因此,目前在这个岛上,不妨说我们是环境开始受到污基的见证人„„
在我们荒僻的海滩遭受污染之前,人们简单地把一切归咎于“人口爆炸”。比如说,如果岛上的人口能够稳定地控制在几百人左右,那么这个偏僻的地方就不会有什么环境问题。如果没有太多的人使用环境,就不会有环境污染。因此,如果我们集中精力打赢人口过剩这一仗,我们就能为人类拯救地球。
但海滩上的油污证明这一简单的推想是错误的。那些油轮不是山于每分钟降儿厂过多的中国人或印度人而航行在那遥远的大海上的,甚至也不是由于美国人、欧洲人太多而引起的。他们是在运送石油,在海上清洗油舱,而将残余污油送1:了人西洋、太平汗的海滩,目的是为人类科技提供燃料——如今,那些让人类得以在地球上生存的工厂、发辆和发动机正为了人类生存而在毁坏地球。
岛上的渔民宁用舷外马达不使风帆,这样做一点也没有错。(2)这关系到他们的生计,马达尽管气味令人讨厌,却帮助渔民增加了捕获量,因而他们就可以有钱去掉远比马达气味糟糕的户外厕所。然而,技术的危害在于其自身的不断升级,而这里已经出现了这种迹象。你可以看到小镇码头漂浮水面的机油。发电机的声响已经压过了大海的涛声。虽然10英里长的公路上只行驶着二十多辆汽车,港口水域内已有一辆丢弃的破车在生锈。技术污染在这个小岛上已经开始升级,这与过去大陆城市的技术污染升级一模一样,而如今这些人陆城巾已被笼罩在烟雾之中。
(3)如果油污正在毁灭珊瑚礁顶部的生物,那它对于供给我们70%呼吸所用氧气的海洋浮游生物还有什么影响不会产生呢?海滩污染给我们的教训在于,我们甚至尚未意识到这—切已经为时太晚。人类因其技术的发展有可能需要比我们过去所想的多得多的人均空间才能在这个地球±:生存,但这并:不仅仅是一个人均多少平方码的问题。相反,这里有一个微妙的自然平衡问题,要维持不多几个人的生命,需要许多平方英里的海洋、植被和清新空气。到本世纪末我们就可能看到,我们生存环境的彻底破坏不是以饥馑为标志,而是以人们的窒息死亡为标志。(4)那个时候,技术——即机器——便确实地会像掐断潜水者的透气管一样毫不含糊地毁掉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层,无意中不知不觉地取得击败人类的最终胜利。
英语泛读教程2翻译 篇4
1.其他人在厨房里准备食物的时候,我们被要求去布置花园。(assign)
Our group was assigned to decorate the garden while the others were preparing the food in the kitchen.2.那位年轻人在战场上意外地遇到失散已久的兄弟,惊喜不已。(out of the blue)
On the battlefield the young man was delighted to meet a long-lost brother who came out of the blue.3.谁把牛奶用完了?我咖啡里没奶可放了。(use up)
Who has used up the milk? There is none to put in my coffee.4.有谣传说,博物馆里的这幅画是赝品,原画已于三年前被盗。(fake rumour has it that)Rumor has it that this painting is fake and that the original one was stolen three years ago.5.你单枪匹马也许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我们国家的面貌就会大不相同。(make a difference)
One person may not be able to change much, but working together we’ll be able to make great difference to our country.6.许多入室盗窃案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主人没有采取预防措施关锁门窗。
(burglaryprecaution)
Many burglaries took place because the owner failed to take the precaution of locking their doors and windows.7.为了避免爆发内战,这位部长飞到前线,和**分子谈判。(in an effort to)
The minister flew to the front to negotiate with the rioters in an effort to prevent a civil war.8.我看到你们在晚会上谈话,所以以为你们互相认识。(assume)
【英语泛读教程2翻译】推荐阅读:
泛读教程4课文翻译10-24
大学英语泛读1翻译07-04
大学英语泛读08-20
英语泛读一讲义教案07-28
大学英语泛读课程标准06-29
大学英语泛读答案108-12
高教版泛读教程4教案06-17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翻译07-04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泛读教学07-28
泛读第三册课文翻译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