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读教程4课文翻译

2024-10-24

泛读教程4课文翻译(共4篇)

泛读教程4课文翻译 篇1

英语泛读教程4翻译

1天才与工匠

许多人羡慕作家们的精彩小说,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作家们是如何辛勤笔耕才使一篇小说问世的。以下的短文将讨论小说的酝酿过程,以及作家是如何将这小说雕琢成一件精致完美的艺术品 。

有一次,我在暮色中来到小树林边一棵鲜花盛开的小桃树前。我久久站在那里凝视着,直到最后一道光线消逝。我看不到那树原先的模样,看不见曾穿透果核,能崩碎你的牙齿的力量,也看不到那使它与橡树和绿草相区别的原则。显现在我面前的,是一种深邃而神秘的魅力。

当读者读到一部杰出的小说时,他也会这样如痴如狂,欲将小说字字句句刻骨铭心,不提出任何问题。

但即使是个初学写作者也知道,除那将小说带到世上的文字之外,还有更多的构成小说生命的因素,小说的生命并不始于写作,而始于内心深处的构思。

要创作出有独创性的作品,并不要求懂得创造的功能。多少世纪以来的艺术、哲学及科学创造都出自人们的头脑,而创造者也许从未想到去关注创造的内在过程。然而,在我看来,对创造工作一定程度的了解 ,至少会使我们通过知道两个事实,增长我们处理正在出现的故事的智慧。

首先,天赋不是掌握了技艺的艺术家独有的特性,而是人脑的创造性功能。不仅所有对技艺的掌握都含有天赋,而且每个人都具有天赋,无论他的天赋发展是何等不充分。对技艺的掌握是天赋的显现,是 经过培养的,发展了的和受过训练的天赋。你的天赋在最原始的层面上起作用。它的任务就是创造。它是你的故事的创造者。

第二,将你的小说带进世界的文字是艺术家的工作,它就和一个泥瓦匠的工作一样 ,有意识、谨慎而实实在在。天赋正如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一样是我们的精神禀赋中的天然部分,而技艺却不是。它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学到,并要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如果要使在我们内心深处浮现的故事跃然纸上,光彩照人,那么,每个故事都须有感染力极强的优雅文笔。只有健全的技艺才能使我们做到这一点。

一个故事是如何酝酿成的呢?据说,我们从一生中的前二十年,或许前五年起就开始写作。这可能取决于个人,而写作中的很多事都取决于个人。无论如何,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清晰印象,或多或少无条件地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未被解释,不受约束,而且栩栩如生,永不磨灭。困惑、厢濉⑽肪濉⑾苍谩⒒曰秃推接梗在各种程度上以各种形式组合在一起。这些对往事的印象在心中悸动着。它们在等待什么?是在等待 某种圆满的结果?还是对它们特有的真理的认可?似乎它们的创伤需要切开,隐秘的见解需要表露,发现需要与人分享,苦恼需要承认,这种飘渺的美需要形式。

我们就这样背负着各种任务渡过一生。时而,一个常常是小小的体验,撬开了记忆之门,抓住了这些虽已年代久远,却依然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印象。于是,故事就如种子一般开始萌动。

这种经历人人都有,却鲜为人知。然而,一旦富有创造力的作家有了这种感受,他就会凝神屏息,专注于此,因为他知道这时故事的种子已经萌发并开始了它自己的生命过程。 就象任何一颗种子,故事的种子有它自己的生长规律,要要经过作家对记忆中的素材进行精心筛选,从潜意识博大精深的阅历宝库中提取故事赖以实现其内在形式的素材。于是,各种人物,他们的处世风格、气候、时间、地点及各种事物的精髓,都聚集起来。简而言之,一个世界产生了,有灿烂的星辰,也有形形色色的障碍。

故事就是这样在“隐秘中构思,在思想土壤的最深处神秘地形成,”并不断地缓缓扩展、生长,直到它最终在意识中显现。就在这意识的门槛上,故事带着希冀的颤栗等待它的文字整体的形成。

天赋创造的功能现已完成了它的使命。只是到这时,工匠,这位故事的助产士才开始他的工作。

故事完整地呈现,即使有这样的情况,也是罕见的。罗伯特?弗洛斯特说过,他开始作诗时从不知道这诗最终会是什么样。而我往往在小说的第一稿几乎完成时才恍然大悟,意识到小说该怎样结尾,或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有时甚至在写完第二、第三稿,甚至更多稿之后小说才呈现出清晰的轮廓。

多年以前,十月的一个凌晨时分,我遥望小小的人造卫星划出一道弧线匆匆掠过星空。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心中一直萌动的故事呈现出来:一位老人一生在都市中心过着寂寞生活 ,隐居到一个小海湾边的房子里。他为那地方的美景和邻人的善良而激动不已,开始感受到那些生活道路将要走尽,由于某种原因从未付出或从未与人分享过任何东西的人们的绝望。

尽管当时心里朦朦胧胧仅有这点感受,我立刻着手第一稿,写道:“波米洛依湾的人们将蓝天奉献给了帕拉蒂先生。他们将这一切全给了他,每个黎明,一片片雷雨云、一群群飞翔的野鹅和冉冉升起的红色月亮。”

当时我在干什么?我在描绘一个奇怪的 才能:而且还有更多奇怪的才能。接着我升上高空;尔后飞向运行中的万千星辰。当我写到小说的结尾时,我不禁感到诧异,我 开始写

第一段时居然对整个小说毫无了解:每一个字都指出方向。然而,我浑然不知时,我为什么动笔写作?我在干什么?

我是在实施工匠的三个功能中的两个:信赖,第二:写作。不论我的小说会是什么样,我坚信小说的灵性,它的真实性;不论它可能在何时显现,我都坚信它的完整性和它的形式。在写作中我听任它发展,迎候它的显现。我在为它的显现提供载体,否则它又怎能显现呢? 信赖你的天赋吧,它是你的创造性功能,它的任务就是创造。因为它在最原始的层面上起作用,因此,它所创造的小说是独一无二的。这故事完全是你自己的。没其他人能了解它,也没人能写出它。这就是一个小说的价值,唯一的价值。尊重你的创造性功能,依靠它获得智慧:它不是盲目冲动的产物,而是工作的原则。信赖它,为它感到欣喜,运用它。这正是培养天赋的奥秘所在,也是真正能力的开端。

信赖并着手写作。当你开始感到小说急不可待的脉动时,就动笔写作。如果你对它并不完全了解,就尽你所知去写。逐个地写你所知道的那部分,要有耐心,不久你就会完全知道你所写的是什么。假如你写得不好,那就尽你所能去写。务必竭尽全力,以你当时所能驾驭的全部智慧努力写得明白清晰。如果能这样做并坚持不懈,你一定能稳步提高。因为认真踏实的工作可以真正发展智力。不懈的实践可 以真正形成技能,而形成技能就是工匠的第三个任务。

以你最好的文笔尽你所能写每一个故事,每一封信,如果你写日记的话,要 这样在日记中记每一件事。要写好。要写得有技巧。要写得优雅,如果你能够的话,要写得完美。对任何成文的材料都应力求谨慎、真实。任何低于当时你所能达到的完美程度的文字都谈不上是技艺,而是浅尝m止的儿戏。

初事写作者总是力图尽量快捷、高效地找到适合他的写作方法,以求省时省力。谈起方法,我们都知道写作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但是常识――天赋的 狡诘的侍女却告诉我们,实际从事写作者象日复一日干着同一工作的管子工、从政者和金银首饰匠一样,谈起他们的工作都很在行。读作家们所写的书,听作家们所说的话,你就可以发现他们的工作习惯中有许多与自己相同的偏爱和冲动。你会发现这些不仅是你自己独有的癖好,而往往是从事写作者的性情中特有的,极其重要的几种癖性。它们对你有利,可以为你所用。

我每天写作四小时,一连写了十年之后,才发表作品。在写作过程中,我没有老师指导,也没有写作的书籍可供参考。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发现了一种写作方法。多年之后,一位

十分优秀的教师说:“要知道,好小说不是写成的而是改成的。”当时,我沉思着回答说:“是啊!我明白。但愿早就有人告诉我。”

我处理小说的方法简单而行之有效。当一个故事在我脑海中呈现出来,当我朦胧地感觉到它的显现,就迅速将它草拟成一个提纲。不久,也许就在次日,我就通篇重写,这一次不可避免地会加进更多内容并填补很多缺漏。我总是对小说进行整体处理。每隔一段时间 我就继续重写,再将其搁在一边冷一段时间,然后根据需要反复重写,直到文字流畅、妥贴。我总是试图用词准确,贴切,就象将湿绸缎紧裹在身上那样,努力使文字简明练达。 目的是有魔力的。当你以追求卓越为目的而写作时,无论你的工作如何艰辛,它绝不会单调乏味。不论你的工作成果如何不如人意,只要你不愿裹足不前就绝不是失败。以这种方式重写不是乏味的苦工而是技艺上的探索。

如果你将小说当作活生生、有灵性的整体来对待,修改就有活力,因为在此过程中有三件事同时发生:

第一,你达到了对整个故事的完全了解。你几乎不能相信,在写第一、第二稿时,你对这 个故事的了解是何等不足,直到第四第五稿,你才能领悟到这一点。它一层层地显示出来;起先不受关注的小事件渐渐变得重要;含混处变得清晰。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闪过眼前的事物向你跳跃 ,以引起注意。对这个故事的彻底理解给了你控制力,而这种控制力使你能将故事写到最好。因为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彻底了解一个故事也为你了解下一个故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你在写它的第一稿时就不会再感到困惑或束手无策。尽管还会有种种缺憾,内容模糊不清或行文粗劣,你仍可以认为这是你 写的最好的东西。你会自信地去修改,确信它会逐步完善,

第二,你取得了一种其它任何练习、书籍乃至无论知识如何渊博的老师都所不能给你的技能。在一次又一次解决情节问题、写作问题的过程中,你学会了如何高效地工作;你学习了新的方法,而最重要的是,你获得了自己的方法。重读往往宽容写作中的错误,而重写则往往揭示出错误。不自然地过分炫耀词藻 ,常常在重写时暴露无遗;你自认为机智含蓄的东西,往往是对难以表述的问题的故意回避。而这些问题对于故事而言,恰恰是至关重要而务必清晰表述的。你的判断力和敏感性 ,由于你被迫面对那一个个枯燥乏味的字眼和粗劣笨拙的段落而变得敏锐起来。每改进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你都在提高你的技能。渐渐地,你会看到追求卓越并非空泛的梦想,而是一种可能。

第三,修改是修改,作家的工作是写作。阅读、听课、与专事写作的作家们交谈都是极为有益的,但它们只在你致力于写作时才有帮助。修改为脚踏实地的写作指明了目标,而这一目标会给予你终身受益的回报,即不断提高的技能。修改有助于形成习惯,而世上再也没有比工作的习惯更能激发才智的了。

绝不要强加给你的能力任何限制,也绝不允许任何人这样做。一旦力求完美成为你的习惯,你就会领悟到杰作并不神秘,也绝非偶然,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结果。

2. The population surprise

世界人口会象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持续增长吗?造成人口变化的因素是什么?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并 弄清其观点。

现在起五十年后,世界人口将会减少,而且还 看不到终止的迹象。除非人们的价值观产生巨大变化,否则几个世纪后,生活在整个地球上的人口可能会比今天生活在美国的还要少。

过去二十年最令人吃惊的事情是,没有一个国家当其出生率降到人口置换率水平时――每个妇女生育2.1个子女――就停止下降了。例如,在意大利,该比率已降到1.2。整个西欧和日本降至1.5。现在的证据显示大约五十年内世界人口将达到八十亿的顶点,然后将开始相当迅速地减少。

因为在过去的两个世纪内,世界人口已从十亿增至将近六十亿,许多人害怕人口还会爆炸式增长,直到地球无法负担庞大的人口。但是,这就好象担心因为你的宝宝在最初的七年内体重翻了六倍,他就会长到一千磅。在六十年代,世界人口每年只增长2%,现在这一比率已降到每年1%。如果上个世纪的生育模式没有根本性变化的话,这将会导致人口的负增长。尽管公众们继续把目光集中在失控的人口增长带来的危险上,上述观点已开始被人口学专家普遍接受。

早在1974年9月,《美国科学》杂志发行了一份人口研究专号,描述了人口学家开始将之称为“人口过渡期”的情况,即从传统的高出生率和死亡率转到现代社会的低出生率和死亡率。专家们当时相信,将来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会和过去一样大体相等,这样,在过渡期内人口达到一百至一百二十亿这样一个水平后,整个人口将会保持稳定。

过去二十年的发展表明,专家们认为人口不会永远增长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他们认为人口停止增长后就会维持该水平却是错误的。专家们推测出生率一旦同新的低死亡率达到平衡后就会停止衰减,所以人口能够保持稳定,这种推测没有得到经验的证实。来自五十多个国家的证据显示了一个并不令人惊讶的结论:在现代社会,死亡率并不能决定出生率。长远地看,如果世界范围内出生率不能与死亡率适当保持平衡,那么人口将肯定或者增长或者减少,这取决于出生率高还是死亡率高。我们预计会看到什么呢?

过去两个世纪内人口快速增长是由于低死亡率造成的,这使得世界范围内的人均寿命从约三十岁增至约六十二岁(因为如果我们不改变人类的基本生理构造的话,最高人均寿命约为八十五岁,所以世界人均寿命的增幅已达到最大可能性的五分之三)。这在一段时期内造成的结果就是人口的年轻化,每一代中母亲的数量将会更多,死亡人口少于出生人口。但是即使在这段人口爆炸期间,现代社会中平均每位女性所生育的子女数(出生率)仍在下降。基于几乎是人类的普遍行为,我们预测出世界人口将开始衰减。美国二百多年来生育率一直在下降(除了二战过后出现的短暂的生育高峰期),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受移民的影响,在25年里它只略低于人口置换率。

很明显,如果许多代平均出生率一直低于每个妇女生育2.1个子女,人口最终一定会停止增长。最近,联合国人口署预测,世界44%的人口居住在那些出生率已经低于人口置换率的国家中,而在除此之外的几乎世界各地,出生率都在快速下降。在瑞典和意大利,出生率早就长期低于置换率,以致于人口老龄化,死亡人数多于出生人数。出生率的降低使世界人均年龄增长,而且会导致四十至五十年后世界人口的减少。

在现代社会,因为死亡率和出生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世界人口并不一定要保持稳定。只有世界范围内的出生率能达到平均每位妇女生育2.1个子女,世界人口才可能稳定。但为什么平均出生率一定是2.1,不是2.4或1.8,或其它什么数字?如果无法使每个国家的平均出生率正好控制在2.1,那么就无法保证总体的平均水平正好为2.1。

问题的关键在于,孩子的出生取决于家庭想要养育多少个孩子。一个家庭在决定他们是否还需要一个孩子时通常所考虑的并不是全国或世界的人口数目。谁知道或 是在乎世界人口会不会从50.85亿降到50.81亿这类问题?人口的变化是长期的而且变化微小,即使在仅仅1间总人口就翻番或减半,人们也很难在生活中感受到。世界人口是否正在增加或减少未必会影响某些决策的产生,使将来的人口增长或减少。正如一些系统论研究人士会说的那样,这里不存在一种反馈环。

真正会影响出生率的是现代性。几乎在生活方式已经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所有国家中,人们

选择的是少生孩子,以致于无法进行人口置换。在西方和东方的国家,在天主教和世俗社会都是如此。在最富庶国家中最富裕的地区同样如此。唯一的例外好象是一些小的宗教社区。我们不清楚穆斯林国家中会发生什么,因为它们几乎都不是现代化国家,但目前看来,其出生率好象也会象其它国家那样对现代性作出呼应。

没有人能肯定世界人口是否会一直减少到非常低的数目,这取决于人们将来的价值取向。在即将到来的人口高峰过后,只要人们仍继续宁愿少生孩子以节省精力和金钱,那么人口将会继续减少。(这并不意味少生孩子的决定是自私的,也许,比如说,这只是出于希望 为每个孩子做更多的事情。)

也许有些人的价值观与世界其它地方的很不一样,所以就会产生不同的出生率。如果这些人生活在特定的某个国家或特定的人口群体中,那么即使世界人口变化很缓慢,他们的价值观也会使该国或群体的人口数目产生显著的变化。例如,美国人口由于受移民影响, 也由于其出生率只是略低于置换水平,所以在将来的二、三百年内,有可能会从目前占世界人口的

4.5%增长到世界人口缩减后的10%。对于一些较小的人口群体来说,如果他们长时间内与平均出生率保持差距,那么他们所占世界人口的份额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变化。(举例来说:如果朝鲜的人口每年增长2%,而世界其它各地的人口每年递减1%,那么仅在一个生命周期内,朝鲜就会从世界人口的1%增加到10%。)

要是人们的价值观不转变,世界人口就不会停止减少。但人类的价值观是会变化的――价值观,而不是生物的必需要求,才是人口预测中不可捉摸的变数。也有可能在一百、两百或三百年后,当几乎整个世界的现代化水平都能达到目前的西欧国家时,相比于当今的现代社会,人们会更看重孩子。如果是这样,那么出生率就会攀升。而且在达到每位女性生育2.1个子女这样一个平均水平后就会停止上升的可能性并不比降到2.1后会停止下降的可能性大多少。

仅在过去的二十年左右时间里,世界人口出生率每个妇女已降低了1.5个。如果再发生如此程度的变化,那么就足以使以前长时间内1%的年世界人口增长率变成长时间内1%的年递减率。也有可能某一天出生率会象最近几十年急速衰减那样急剧增长,虽然一旦整个世界过渡到现代社会之后,出现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如果出生率仅增长到2.8,比人口置换率高33%,那么世界人口最终将会有1%的年增长率,即七十年内翻一番,在三个世纪内就能增长20倍。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在一些国家中,包括美国,出生率衰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取得了世界人口减少的效果,因为开始衰减时的出生率比人口置换率要高得多。而且,愿意少生孩子的观念与现代社会相关。现代社会中,高生活水准使得时间变得很宝贵,而生孩子从经济上来说没有效益,养育和教育费用也很昂贵,所以只有当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展后,低出生率的潮流才会遍及世界。但是一旦整个世界都成为现代化国家,且任何地方的出生率都与置换率大体相当时,新的社会价值观又会在几十年内传遍全球。家庭方式可能会继续变化,所以世界人口的出生率会在置换率附近上下波动。如果每次波动只需要几十年或几代人的时间(虽然 在其中任一方向的发展可能是长期性的),世界人口变化会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狭窄的范围内。

但是,看起来,影响人们作出生育决定的价值观转变缓慢,却流传很广。如果需要一段漫长时间使平均出生率从远低于置换率升到远高于置换率,然后再使它降下来,那么世界人口的走势会发展得很远,然后才会逆转。其结果就是世界人口的巨大涨落――可能会降到10亿或20亿,然后升到200至400亿。

不管人口的涨落是短期、小范围的或是长期、大范围的,世界人口的平均水平在经过了几个周期之后,总体上会形成一种或上升、或下降的趋势。正如全球范围内妇女生育子女的平均水平不一定要正好达到2.1一样,几个世纪内的人口平均水平也不见得就是零增长,而可能

是慢增长或慢衰减。但是与长期的趋势相比,人口波峰与谷底所带来的效应显得更重要。人口达到谷底时,人类数量会比古代还要少。波峰时会由于某种短缺而产生危害。

一个隐含的结论是,即使由于疾病或战争使人口大量减少,它们对世界人口的长远影响也不能与由于人类价值观转变所造成的影响相抗衡。我们从过去几个世纪戏剧性的人口变化中所学到的就是,不管任何时候世界人口是多少,人们愿意生育多少子女的个人抉择,能够 使世界人口发生各种变化――到零,或者到1000亿,或者更多。

3食品大战 food fight

现在,基因改造作物越来越多的,而且成为了我们日常食品的一部分。食用这种食品安全吗?它们有什么副作用吗?公众开始怀疑甚至反对这些转基因食品。各国政府也为此争论不休。那么论战的结果是什么呢?反对者会如愿以偿吗?请看下面的文章。

麦当劳店的人并不指望在法国受到特别热烈的欢迎,但停车场的粪便肯定还是让他们大吃一惊。最近三个星期中,在几乎所有地方的麦当劳店,人们都能碰上成堆的新粪便和大量腐烂的水果和蔬菜。这些都是抗议的农场主倾倒在麦当劳门口的。

麦当劳店的许多方面都让农场主们愤怒,如:它的雷同,它的毫无特色,以及它所代表的餐饮霸权。 然而,开始时,示威还很温和,抗议者餐馆,给顾客提供一种里面塞着奶酪或鹅肝的面包作为替代食物。但后来情况就非常糟糕了。抗议者发现越来越不喜欢这种典型的美国食物,特别是使麦当劳的牛肉,小面包和土豆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基因。

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密切关注他们所食用食品的基因构成,并且对他们所看到的一切变得越来越不安。在刚刚过去的十年中,科学家们改变了无数蔬菜和水果的基因,把这些日常食用的作物变成了超级作物,能够防霜冻,抗除草剂,甚至本身就能杀虫,因此转基因食物已越来越成为普遍现象。在总共测试的4500多种转基因植物中,至少40种通过了政府复审,包括13种谷类,11种西红柿和4种 大豆。

对于一些生物科技公司,如;生产基地位于美国的蒙生特公司和位于瑞士的那瓦特斯公司,基因技术的兴起意味繁荣时期的到来。基因作物种子售出的总值从1995年的七百五十万增加到去年的十亿五千万,并且他们生产的作物不仅出现在直接生产的产品中,而且出现在从饼干、薯条到婴儿食品的加工食品中。 但是,许多人提出疑问:让容易犯错的人类摆弄其他物种的基因是否是个好主意。他们说,如果实验室里的科学实验做错了,那是一回事。但如果它最终出现在你的饭桌上,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到目前为止虽然还没有什么表明转基因植物对谁有什么害处,但不管怎么说,欧盟已停止进口一些转基因作物,并且从就开始要求含有重组DNA的食物必须如实标注。许多华盛顿贸易观察家都看出 ,欧盟这一举动是日益强大的欧盟不再害怕美国经济威胁的又一次回击。也许是这样,但事实是美国国会今年晚些时候会制定他们自己的商标法案,而一些民间团体正在威胁要诉诸法律迫使制定这一法案。即使没有立法行为,舆论对转基因技术 也持更加怀疑的态度。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丹尼丝?德莫克利特说,“法国的农民是对的,没有什么比食物跟人类的关系更密切。”他今年碰到了转基因食物这件事,正把它当成一件事业来做。 如果说法国的抗议确实预示着全球性的麻烦,事情是不是应该如此,则完全不清楚。尽管转基因技术引起这些争论,事实是,一些生物科技公司已经成功地创造出一些奇异的植物。蒙生特公司生产了颇受大众欢迎的除草剂Roundup,他们的转基因作物的生产线也非常轰动 ,因为这种转基因作物对Roundup毒有免疫作用。这多亏了该公司的科学家, 他们从普通的喇叭花中提取一种基因,并将这种基因编织进他们的食用作物中。设计的其他转基因作物,含有来自

普通细菌的DNA成分,使作物对吃树叶的昆虫有毒而对人类无害。

可以理解,这种经过强化的植物深受农民欢迎,因为对他们来说产量的些微增长就意味着利润的大幅增加。去年美国35%的大豆作物和42%的棉作物采用了转基因种子。蒙生特公司的女发言人凯伦?马歇尔说:“这确实有效,给种植者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但是,如果没有效果会怎么样呢?几年前,一家公司开发了一种大豆,该品种大豆有巴西坚果中的一些基因成分,目的是增加大豆中的氨基苯甲酸含量。结果,这种大豆非常象坚果,不但大量产出氨基苯甲酸而且产出了引起坚果过敏者过敏的化学物质。这家公司很快就将产品停产。去年五月,康奈尔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含有杀虫功能的玉米花粉能杀死黑脉金斑蝶的幼虫,而任何人都不会把蝴蝶当成害虫。库钦尼治说:“当蝴蝶开始死亡时,我们就应该开始质疑了。”

在海外,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最近几年,欧洲人对质量差的食物越来越紧张,并且事出有因。自从爆发疯牛病,去年五月出现比利时受二恶英污染的鸡肉,以及后来法国和比荷卢经济联盟国家受污染的可口可乐罐的销毁,卫生官员对他们居民所吃的食物越来越谨慎挑剔。

自从1990年,欧盟已经同意销售18种转基因产品(美国政府认为转基因成分只不过是添加剂,因此不需要食品和卫生部的同意。)今年,欧盟已禁止进口未经许可的转基因玉米。在美国,所有的转基因品种 和普通品种混在一起,因此该国所有出口的玉米都成了不合法的。德国环境部长于尔根?特里汀说:“只有在制定新法规后,我们才会让新品种进来。这是事实上的暂停审批禁令。”

但是一个国家暂时性的禁止,对另一个国家来说就是保护主义,美国对欧盟的行为表示怀疑。美国和欧盟之间的紧张关系最近加剧,这是因为欧盟决定继续禁止进口美国荷尔蒙饲养的牛肉,而美国则加收欧盟100%食物出口关税。在这样的激烈争吵中,对转基因食品的禁止让人感觉既是谨慎又是报复。并且,如果是如此担心转基因产品,那欧盟自己为什么也在种植

呢?法国不仅自己生产转基因玉米,并且使用转基因玉米比其他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多。 横跨大西洋的食品之战在11月召开的世贸组织大会上也许将成为一个重要议题讨论,这对于像蒙生特这样的公司是个好消息。两年前,公司首席执行长官罗伯特?夏皮诺在生物科技上下了大赌注,他将公司的化工部独立出来专门 研究这新科学。该举措使蒙生特股一度在华尔街受宠,当然现在投资者对该股不再青睐。一年前,蒙生特股高居63点,而现在却陷在30大几。

华盛顿的情况可以使事情更加糟糕。由于法律制定者还没有处理商标的问题,民间组织希望起个带头作用。环保组织和犹太以及穆斯林组织已经参与进来,游说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制定商标法案,并且在一些情况下还提出诉讼来迫使他们这么做。他们的立法请求从食品药物管理局的内部备忘录中寻求到支持,因为在备忘录里,管理局的科学家们对转基因产品也提出疑问。一位科学家提到转基因作物和传统作物有“重大不同”,虽然他强调不同并不意味危险。

在华盛顿,很清楚制定商标的呼声还在继续。美国农业部长丹?哥力克曼承认,最终这些活动家们很有可能获胜。哥力克曼希望商标上写的内容不是去警告而是去告诉人们,基因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同样可以起到降低胆固醇之类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转基因产品的反对者所能希望的,至多是让亲农业的国会通过一项议案,允许生物技术公司自己选择标注还是不注。在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中,他们如不标注,必须自己承担风险。在欧洲,那瓦特斯公司的分部哥布婴儿食品公司已屈服于反转基因产品的呼声,宣布它的产品不再含有转基因成分。那瓦特斯公司的发言人坚持说:“这个决定并不是出于安全问题,而是迎合我们的消费者的喜好。”最终还得由消费者说了算,这肯定不是最后一次。

5玩具的故事

广告客户喜欢利用儿童天生轻信的特点。在一个充满令人眩目的广告世界,儿童对此类广告的反 应如何?他们在接受广告承诺之前,是否学会了怎样评价广告呢?

“为什么那个人将手伸到袜子里?难道他们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吗?那样子是不会使我买的,对吧?”一名7岁儿童看到汉堡王的电视广告《失去的世界》中的布袋木偶,挑剔地说。

你可以管这叫玩世不恭。你可以管这叫精于世故。伦敦灵狮广告公司的尼克?布斯声称,如今见到4岁的孩子做出这样的判断是经常的事。4岁的孩子们已经“精通各种品牌”,并能看穿“广告的夸张”。

或者,他们真能么?瞄准孩子的广告符合道德吗?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赞成与反对儿童广告两股力量之间的斗争,集中在孩子们是否理解广告后面的动机。这场争论远未结束,但新的研究显示,布斯已有所进展。要么是与七八十年代相比,孩子们在更小的年龄懂得了广告游戏;要么是过去的心理学家们低估了这些年幼的研究对象理解他人动机的能力。 不需要什么天才就能想象出,为什么打广告的人竭力向儿童直接推销。4至14岁的英国儿童每周平均需花2.49英镑。据数据监控管理咨询处最新报道,这使零花钱市场一年的价值达15亿英镑。在美国,零花钱市场每年达640亿美元巨额。

向儿童销售已成为一笔大买卖,打广告的人必须尽可能使它具有科学性。伦敦温斯偌浦出版社刚刚发行了《国际儿童广告与销售学刊》。一篇文章报道,60%的2至11岁小孩到了10月底,都知道自己圣诞节需要什么。对7岁以下的女孩来说,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她们在电视上见到的东西。

研讨会与咨询很多。花上英镑,你便可以参加99儿童威力研讨会在欧洲的系列会场中任何一场会议。会议提供专题研讨会,关于“什么对儿童起作用,为什么”,“同年龄组销售”及 如何“象孩子一样思考”等。咨询公司就会告诉您,怎样建立“交际之墙”,从消费者两岁开始来影响“你的核心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同时,位于伦敦的赢利机构“儿童研究所”,通过国际互联网,在一年之内3次对在校7000名儿童的味口进行调查。儿童们以口味易变而著称。格伦?史密斯是该研究所的主任兼心理学专家,主编《国际儿童广告与销售学刊》,他解释道,广告客户很难满足儿童反复无常的味口。他说,市场研究者花点钱就能购买调查中的“热门话题”。

当然,多数国家都有具体保护儿童消费者的规定。在英国,“广告不能利用儿童天生的轻信与真诚,不能用特殊的影响,不合理地引起对玩具和游戏的期望,”独立电视委员会的海伦娜?亨特说。“不能让儿童感到必须购买的压力。”据广告协会的詹姆斯?艾奇孙说,独立电视委员会的法规已开始生效。他说,“广告协会收到的对玩具或游戏广告的投诉不到1%。”

但是,怎样才算是利用儿童的天生轻信呢?如果孩子连广告是在推销商品这个概念都没有搞懂,那这是不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标准呢?相反,如果孩子们意识到了广告的目的,那么 针对儿童的广告就只是和针对成人的广告一样阴险

当今儿童与广告研究的背景,是70年前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认知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经历4个认知发展阶段――这个模式相对只作了少许改进,至今仍然主导着儿童心理学。在2至7岁之间,孩子们处在“前运算”阶段,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受直接感觉的支配。他们缺乏心理学家所说的“理论心理”:不知道世界从他人的视角去看是不同的,或其他人会有与他们自己不同甚至相冲突的动机和欲望。当然不能指望他们会意识到,广告是那些不同动机的显露。7岁以后,孩子们进入“具体运算”阶段:他们不如以前那样以自我为中心,更能进行结构性思考,并且懂得世界并非象他们 即刻感知的那样。

如果皮亚杰考虑过儿童与广告(可能他会认为这不值得自己研究,他更关心儿童是怎样

解决推论法这种令人头痛的问题),他可能会争论说,儿童直到具体运算阶段,才能对媒体背后的动机有所了解。

对儿童理解广告的最初研究似乎符合皮亚杰的模式。一项25年的研究发现,96%的5至6岁儿童,85%的8至9岁儿童以及62%的11至12岁儿童,“不完全懂得电视广告的目的 ”;当时,美国的心理学家企图用这些研究结果迫使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禁止在电视上做玩具广告,理由是8岁以下的儿童不懂得广告的“商业意义”。登广告的商家则劝说联邦商务委员会反对这一禁令。

但是在90年代,类似的争论则导致希腊与瑞典禁止在电视上做玩具广告。瑞典法律禁止任何旨在吸引12岁以下儿童注意力的产品广告。目前,欧洲广告业想看到 这些禁令被解除,或者起码保证这种禁令不再蔓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些通常在反对向儿童使用推销词时感到更舒服的心理学家,不能不承认,这些推销词比他们曾想象的要机智得多。

以尼德兰乌得勒支大学心理学家杰弗里?戈得斯坦为例。戈得斯坦为任天堂及康柏这样的公司撰写关于儿童与电视最新研究方面的报告,他认为 ,这个长达25年之久的.研究用的测试过于严厉。要被视为“充分意识到”电视广告的目的,小孩就不得不用语言来解释:广告企图推销商品,赚小孩的钱。

安?阿伯的密执安大学心理学家亨利.威尔曼认为,皮亚杰的框架不适合现代儿童。威尔曼说:“[如今的]儿童接触到更为广泛的社会交往。他们上日间托儿所;而不是生活在核心家庭 成员中。他们参加更多的扮演游戏。”与过去相比,如今的儿童在更小的年龄接触更多的人。这样便促使他们成长。

根据威尔曼对数千名儿童对话的大学网分析,“在3至4岁之间,儿童们懂得你脸上所表现的 ,并不一定与你的内心状态一致。 大部分5至6岁的儿童懂得你可以通过显露一种表面的行为来骗人,而实际上想着另外的事情。”如果你能理解欺骗,你一定会懂得广告。

皮亚杰选择的实验对象,也许刚好加大了代的儿童与现在的儿童之间认知能力的差异。他主要的观点是基于对自己的孩子的观察――雅克琳娜、劳伦特以及露西安――而他们是在很封闭的环境下成长的。

同时,他的研究受到至今仍困扰着儿童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问题的困扰:你如何能让孩子讲清楚也许他们心中理解的事?

要搞清楚儿童对广告的内心的理解,一个办法是观察他们是否意识到电视广告与常规节目的区别。在这样一个实验中,66名4至8岁的儿童观看两类广告。其中原版广告赞美一种面霜,因为它使使用者好看。改编了的广告也赞扬这种面霜,但关键的一句台词是说它使使用者长出讨厌的斑点。实验问孩子喜欢哪一个广告,以及为什么。4至5岁的孩子更喜欢那可笑的结尾,并没有注意那关键词是否具有商业意义。所有8岁的孩子都很熟悉广告游戏。他们看了改编了的广告都笑了――并不只是因为有趣,而是因为作为广告这是不成功的。他们指出,让你长斑点的面霜是不能畅销的

但是,6岁儿童的反应最能说明问题。只有超过一半的孩子能理解广告有趣的结尾存在着问题,尽管他们并不都能说出原由。这说明许多6岁的儿童对广告目的的理解是有限的,伊克赛特大学心理学家布莱恩?扬在19英国心理学协会研讨会上报道了这一结果。 但儿童研究所进行的一项实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们向4岁的儿童放映电视广告,用布娃娃代替妈妈,爸爸和孩子等等,要他们挑选推销广告针对的布娃娃。史密斯说:“我们发现,如果是一个有关冰冻青豆的广告,他们把妈咪推向前;如果是一条有关玩具的广告,他们把代表孩子的布娃娃向前移动。”他说,如果4岁的孩子懂得推销台词是对准谁的,那就有理由假定,他们对广告的目的内心 是理解的。

史密斯没有发表这一研究结果,因为它象儿童研究所的其他成果一样,只提供给顾客。史密斯说他的这一研究及其它研究使他相信,向儿童做广告并非是“有罪或邪恶的”,但是,

他承认应当“注意幼儿易受欺骗的特点”。

尽管越来越一致的意见是,许多儿童在5岁时就意识到了广告的不同之处;有些心理学家声称,他们仍然不真正懂得广告的目的。

扬说:当他们连怎样“推销自己”都不知道时,又怎么会懂得广告的目的呢?“一系列研究显示,”他说,“儿童只是在7岁左右才有推销自己的意识。例如:如果你叫那些6岁的孩子推荐自我加入一个团队,他们会告诉你自己的缺点。”只有在7岁左右――按照皮亚杰的理论,他们仍然很年幼――孩子们才理解,如果他们想说服其他人接受自己加入团队,就得按照麦迪逊大街(注:美国广告业中心) 最优良的传统,强调自己的优点,回避自己的缺点。

近来对儿童理解广告的研究,似乎是给争论火上加油,而不是解决争论。但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倾向――令广告客户很烦恼 的倾向:几乎是儿童一懂得广告的意义,就会对广告充满敌意。

在威尔士的阿拜利斯特韦斯,一项对7至11岁男女儿童的研究发现,孩子们不仅了解电视广告,而且持很轻蔑的态度。甚至7岁的儿童也“表现出惊人的敌意”,阿拜利斯特韦斯的威尔士大学儿童心理学家梅利斯?格利弗斯说。“他们觉得受到了广告的侮辱。他们会说出‘这是诡计’一类的话。女孩们的敌对反应最强烈。你会以为她们中没有人玩过芭比娃娃。”而7岁的小孩便会发出“住嘴”之类的评论。

看来,只要广告商和销售商们想策划一场新的促销活动来销售豆宝宝或宠物小精灵,都有足够的理由变得惶恐不安。戈德斯坦说:“毕竟每天都有关于向儿童销售的研讨会。如果广告商真知道怎样向儿童进行推销,他们一定不会那样做的。”

6. 网上复习时间

课后学习对考试的成功十分关键,而电脑业正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在家免费上网是使人人都可获得网上教育 方面的一大进展。当学生紧张地准备考试时,他们中很多人转向网络,来补充他们的知识,以下课文描述英国一些这样的网址。

凯利家中的气氛渐渐紧张起来。5月22日和6月19日这两个日子深深根植在一家人集体意识之中。这两个日子标志着波拉的普通教育证书第一门和最后一门考试。 贝尔法斯特维多利亚学院的15岁学生波拉说,“我一直觉得我需要更多的复习。我知道我必须着手复习。”“并不是我父母给我施加压力,尽管我知道妈妈有点紧张,但我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们都说他们以前在这一阶段比我的复习要多得多。”

在考试季节结束时,全国上下七十万名学生及家长都会一起松一口气。西约克郡的斯狄弗?波格斯,15岁,正参加普通教育证书的九门考试,他说,“连我奶奶也在叫我多复习。”“每次见到我时不用 可怕的‘复习’这个词的,似乎只有这条狗。”

自从有了考试,就有了复习,但两项发明改变了我们准备考试的方法。以前的一代,复习资料是有利可图的产业,出版时印有 布罗狄和约克这样的字 样。波拉与斯狄弗这一代人采用的是第二项发明,国际互联网。

最主要的复习网址是英国广播公司的普通教育证书比特塞斯(GCSE Bitesize)。3月中旬该网址每周接受750000次点击,而且本月有望该数字加倍。电视4频道的家庭作业(Homework High)的服务范围更加广泛,帮助9至16岁的学生做家庭作业,每周点击次数达到1.3m次。

这样的需求给两项服务施加了很大压力。“每天有3000名孩子在网上向我们的教师提一个问题,”4频道特别节目责任编辑保罗?阿失顿说,“但是我们最多只能解答300个问题。同时我们不得不关闭那些聊天室,因为它们太成功。随着更多的学生参 与,新的聊天室自动开辟,有一段时间我们有30个聊天室,却仅由一名监管员来监管。”

这一巨大的要求事出有因。在英国,学生是最有可能使用国际互联网的群体之一。最近,

由诺普儿童网站(NOP Kids.net)进行的研究表明,57%的学龄儿童既可在家里也可在学校上互联网。而就在6个月前,是51%。正在准备普通教育证书考试的15至16岁学生上互联网的比例上升到了70%,相比之下,总人口的上网率不到30%。

信息反馈表明,互联网正在满足重要的学生需求。父母不在时,网络给学生提供信息、支持与鼓励;某门功课有困难的学生离开课堂后,可在网上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实例、测试及讲解;因生病而缺课的学生,可以通过网上学习而跟上进度。最受人关注的是,许多学生说,在准备考试时网络能比那些不太称职的教师提供更好的资源和支持。

波拉?凯利对网上复习持乐观态度。“我用过一些网址,但不那么频繁。在具体的科目,比如科学,这些网站的确能提供帮助,――在网上看考题及理想的解答作为指导,非常有用,特别是你对那门功课把握不大时,。不过,我也感到沮丧,因为尽管我知道我所需要的东西就在那儿,但必须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

波拉的老师朱迪斯?艾得利的话反映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观点,“复习网址替代不了传统的方法,如记笔记和做模拟试卷练习等――没有东西能代替这些――并且,网上复习肯定不能代替努力学习。但是, 比特塞斯以及其他一些网站确是各种因素混合体中挺不错的一部分,而且我确信它们在将来会变得更加完善。”

我们都知道复习是乏味的,但是因为网上的方法与教师的方法之间可以有很大差异,独自学习就可以打破头脑中的信息堵塞。斯狄弗?波格斯发现历史与地理这种以事实为主的课程很难复习。他说,“几个小时的阅读和记笔记后,在电脑上复习太好了。这些网站有更多的交互作用,配有测试题、电脑批阅、还有完整的答案,因此你知道你的目标是什么。” 他比波拉更热衷于网上复习。“我过去觉得很难着手复习,但现在我大多数日子都使用网络。当我拿起书和笔记坐下来学习时,10分钟后我就开始走神。可我喜欢电脑 。因为我必须在网上浏览,填出答案,这样就使我学下去。如果60秒钟后我还没摸键盘或鼠标,我就不能回避自己什么事情也没干这个事实。”

据调查,帮助孩子的教育是父母购买能上网的电脑的重要原因,因此网上复习与家庭作业服务的要求将会增多。随着政府信息技术启动计划实施,能在学校上网的学生数目超过了在家的数目,不管怎样,明年将有3/4的学龄儿童可望上网。

尽管成立只有两周年,英国广播公司普通教育证书比特塞斯网站,已成为为学校建立的互联网站之父。正如它的名字显示的,它提供的一块块复习内容易于消化,涵盖了与全国教学计划紧密匹配的11个主要科目。

“比特塞斯(Bitesize)最初的目标,是要让使用这一服务的每一位学生起码获得 C 等成绩,”英国广播公司负责学校与学院的弗兰克?弗林说。“自从开创这一网址以来,我们已增加了更多的补充资料。我们的远期目标是提高现有水平,我们已证明有这样做的能力。 教育者在用电脑学习的效果问题上有很大分歧。人们清楚的是,内容的质量及涉及的互动性的性质非常重要。简单地坐在一台个人电脑前面――惊奇、惊奇――并不能帮助学生学习,但某些基于电脑的交互式练习特别有效,对那些感到通过阅读和听讲难以获得知识的学生尤其是如此。

英国广播公司已经拓展了服务范围,帮助处于第二和第三关键阶段的学生面对这个月的考试,并且对未来的计划抱有雄心。四年之后,英国广播公司网上内容将覆盖大部分国家开设的课程,从5岁到普通教育证书的考试。弗林解释说:“我们想提供范围广泛,有机结合的整套内容,在家庭活动与学校活动之间建立一座桥梁。我们希望网上的资料能吸引那些有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危险的学生,也能让较有抱负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速度接触全部课程。” 4频道的家庭作业网站(Homework High)更加引人入胜。5位卡通式人物住在学校,代表英语、数学、科学、地理及历史。这一网站满怀信心,把自己描绘成世界上最好的家庭作业网址。它的确很好。学生可以周一至周四放学后的4点至5点半,或者在家中下午6

点半到9点之间提问。如果你的问题被接受,就会在24小时内得到回答,比其他免费网站来得快,答案的质量也高。需求程度意味着你只有1/10的机会获得一个答复,但是已经建立的一万个答案储备意味着许多领域会有实实在在的帮助,虽然针对性欠缺了一点。

“我们对所提供的答案特别谨慎,” 4频道的保罗?阿什顿说。“我们提供口头建议,以便学生马上可以获得有益的帮助,但不能简单地抄进论文。他们必须对答案进行思考,它的意思是什么,然后把它融进自己的作业。”

家庭作业网站(Homework High)正在发展,以跟上需求。会来新的老师,网上服务时间正延长到星期天,回答学生问题的将是不同类型的嘉宾如诗人和科学家, 回答问题的风格与教师的形成对照。聊天室将得到进一步控制,将会有对学生与家长都开放的聊天室――当然是分开的。

同时,让我们祝波拉、斯狄弗和所有面临普通教育证书考试最后几周复习的学生及家长们获得圆满成功!

7尸检和弦乐

是什么最终导致了莫扎特的早逝?他死了数百年后,在马里兰州召开了一次不同寻常的临床病理学会议,以诊断这位天才的死因,会上,费思? 菲茨杰拉德教授提出了其独到的诊断意见。这次会议如何不同寻常?菲茨杰拉德教授又是如何进行尸检的?下面的文章将会澄清这些疑团。

在马里兰州立大学戴威基大厅里的砖铺地面上,一位著名的医学教授正准备进行一次最为不同寻常的尸检。虽然两百多年来,这座前后座椅间坡度很大的带圆顶的圆形剧场举办了各种医学讲座及演示,今天提供的 内容却不同一般,因为根本见不到死者的遗体。尸解结束时,一个弦乐四重奏乐队将奉献十八世纪的音乐节目。这儿正在举行的是该校第六次历史临床病理学年会。每年,该大学的医学院会邀请一位医生就一些历史人物――从艾德加?爱伦?坡到亚历山大大帝――所患的神秘疾病作出诊断。今年的病人是一位三十五岁的男性,患病两周后死于维也纳。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一个普通的墓地里,但他那才华横溢的音乐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的音乐厅中回荡。

费思?菲茨杰拉德是内科医生,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医学院教授。她首先提出:“当一些杰出人物死于普通疾病时,我们就会感到不安。”她的开场白给那些急于解释随后的研究的人提了个醒。当事人当时正处于创作的颠峰期,且那一阵健康状况很好,突然一病不起,发高烧、头疼、盗汗、手脚浮肿。几天之内,浮肿就扩散到了身体各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全身性水肿。这位受害者卧病在床,胸部和腹部还出了疹子。病了一周时间之后,他诉说全身疼痛,遭受了阵阵呕吐和痢疾的折磨。他神智仍一直清醒和警觉,但到1791年12月4日晚,出现谵妄症状,陷入昏迷,午夜过后便病逝。

费思?菲茨杰拉德解释说,围绕着这一特殊病历的争议,是因为死者名人身份:沃尔夫冈?阿马戴乌斯?莫扎特的去世“一点儿都不会神秘至今,如果那个十二月的晚上死去的是沃尔夫冈?阿马戴乌斯?穆勒的话。”此后,被名人效应左右的医生们归结了一百多种使莫扎特死亡的病因。菲茨杰拉德指出,“这些[诊断]的每一种,争论时的热情要远大于对数据的关注。”“当然,莫扎特死于梅毒,死因怎么说都行――因为每个伟人都死于梅毒。”

曾给生病的作曲家看病的医生们同样也帮不上什么忙。他们的救助方法就是放血或用冷敷布降温。当时没有对尸体进行尸检。康奈尔大学音乐理论家尼尔?扎斯罗简述了莫扎特生平,据他所说,莫扎特死亡与安葬时,两座教堂载明的死因都是“严重的粟疹热”,在当时这是对出现籽状疹症候群的一种通用描述。报纸上登载的关于其死亡的诊断则有声有色,不怀好意,认为是一种有毒的性病,还有心脏浮肿――这在十八世纪用来指体液潴留及严重水肿。

甚至一些在莫扎特小时侯给他检查过身体、颇有学识的人士,对他最终的死因也形成自

己的看法。扎斯罗说,“他们认为,每个个体生来就存储有限的生命要素,当这种生命要素以他们认为的在年轻的莫扎特体内的强度消耗时,这种要素就可能提前耗尽,导致早逝。” 就这样,过多的想象以及时间的流逝,使悲剧演变成一个亟待解决的医学之谜。对于该医学院副院长菲利普?迈考威艾克来说,这正是他所感兴趣的材料。六年前,他在一本马里兰州的历史杂志上读到一篇关于艾德加?爱伦?坡临终情况的叙述,然后便发起组织了这个会议。他雇了一个演员扮演坡,还邀请他的同事迈克尔?本尼特斯重新审查这位作家的病史。 用选自坡所著的故事《黑猫》中的一段独白,恰如其分地最终得出诊断结果:死于狂犬病。死于狂犬病的说法吸引了相当多的注意力,以致成为电视益智问答节目《危险》中的一个问题。 从那以后,参加会议的人探讨过亚历山大大帝、贝多芬以及雅典军事和政治领袖培里克利斯的死因。到目前为止,迈考威艾克的医学同行们所作出的诊断 ,要是不算平庸的话 ,也是比较常见的――这使得会议不仅有趣,而且对于与会的受训医生来说也很实用。医学博士保罗?萨赫戴夫正在传染病研究领域接受最后一年培训,他说,给历史人物会诊过程中体现一种 彻底性,而当前临床实践有时就缺乏这一点。“一旦你过了见习期及住院实习期,你就容易不假思索地作出一些诊断,而不仔细考虑所有的可能性。”

萨赫戴夫说,通过没有现代科技帮助的一个病例考察另一种医疗工作,也具有启发性。在莫扎特这个例子中,最显著的病症――全身水肿一般有三个成因:肝脏疾病、肾脏疾病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没有现代的实验技术,菲茨杰拉德必须运用演绎推理。她第一步是排除肝脏疾病,因为并没有出现黄疸症状。

一些医学史家曾暗示是肾脏疾病,因为莫扎特的耳朵有些畸形。耳朵和肾脏几乎在人类胚胎阶段同时发育;因此,畸形的耳朵也可以表明肾脏有问题。但是菲茨杰拉德说,莫扎特并没有肾脏机能不良的病史。而且,严重的肾脏病在发病过程中产生谵妄症状时间要早。 因此,最后菲茨杰拉德转向了充血性心力衰竭。如果心脏不能泵压足够的血液通过肾脏以排出存在于体液中的盐分,也可能会导致全身水肿。用戴威基大厅配备的听诊器,在场的任何一位听众都会很容易确诊心脏疾病。“不幸的是,”菲茨杰拉德说,“在莫扎特死后二十五六年 才发明听诊检查。而且也没有记录表明,他的医生曾经把耳朵贴在胸部听心跳。如果我真得面对一个出疹、发烧、盗汗、浮肿的家伙,我大概也不会想要把耳朵靠在他的胸部。” 但是,菲茨杰拉德注意到,据说在莫扎特去世时,维也纳正遭受一场流行性风湿热的侵扰。风湿热的形成是由于某种细菌入侵诱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抗体袭击细菌,但它们也可能会袭击体质虚弱的寄主的心脏、皮肤、关节和大脑。菲茨杰拉德指出,这种反会引发产生在莫扎特身上的其它病症,也会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风湿热对神经系统造成的后果舞蹈病,可以用来解释莫扎特临终时的谵妄症状,也可以解释其令人困惑的性格变化――在去世前几天, 这种变化导致他把自己最宠爱的金丝雀从病房中赶了出去。

她说:“人们可以说那场流行病对他的死因并不重要,那只是巧合而已。但我认为,要是对此不加以考虑,则有些自大。”菲茨杰拉德运用奥卡姆剃刀原则――即对某一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可能性最大――作出了诊断:由风湿热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听众们显得平静,而且深感满意,就好象沉浸在对一位亡友的颂扬之中。人们分发着三明治,弦乐四重奏乐队正在做演出准备,当第一个音符奏响的时候,沃尔夫冈?阿马戴乌斯?莫扎特又重获生命。

天气正越变越糟?

因为“这些日子大自然母亲充满着意想不到的事情”,看起来天气在越变越糟,越来越狂野。全球变暖是现在的热门话题,常常理所当然地被看成恶劣气候的罪魁祸首。但是,凯文?E?川伯斯这样的科学家在下定论时态度谨慎。请阅读以下文章,看一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所起的作用。

当你阅读本文时,请把目光轻快地投向窗外。天空澄净,微风轻拂,日光明媚。也许并

不是这样――这些日子, 大自然母亲充满着意想不到的事情。日历上说现在是春天,但窗外完全可能是一场冬季的暴风雪,一阵夏日的酷暑或一股秋天的寒流。几乎是在一瞬之间,气候就好象从一个季节转到了另一个季节。而且不管天气转向何方,它看起来变得越来越极端。

想想看去年五月大自然母亲都给我们带来了些什么,那是第二个遭受龙卷风袭击最严重的月份。在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七十多个“地狱”风暴在俄克拉何马和堪萨斯州横行肆虐,造成49人死亡以及十多亿美元的损失。六月,天气酷热,东北部连续几周在热浪下炙烤,遭受了自六十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旱情,256人丧生。今年一月,暴风雪横扫美国,从堪萨斯州直至大西洋沿岸。四月,新英格兰部分地区下的雪厚达二十五英 肌

为什么我们的天气变得如此狂野?这是每个人都在问的问题,但是很难回答。虽然许多科学家仍然不相信天气已经失控,但有些人――虽然态度谨慎,仍存疑虑――已经开始说,与本世纪任何时段相比,极端性天气出现的频率愈加频繁,这与全球变暖的量变曲线是吻合的。凯文?E?川伯斯是设在科罗拉多州博耳德市的大气研究中心气候分析部的主任,他说:“全球变暖是事实。”“平均气温在上升。但关键问题是,它会给具体地区带来什么?我认为我们已开始感受到它的影响,天气的变化趋于极端。”

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用某一有限区域的怪异天气作为控诉的证据。大自然母亲知道该如何隐藏她的行踪。她今天猛地来一场倾盆大雨,明天是干旱,紧接着是一周柔柔细雨。你不能靠察看天象来了解自然变化的模式,你必须得研究数据。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并不容易。 但是计算一下灾害损失却是容易的。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们这个国家与气候相关的灾难――飓风、干旱、洪水及龙卷风――造成了高达一千七百亿美元的损失。仅1988年至这十年间就发生了38起严重的气候事件,仅年就有7起气候事件,这是有史以来受灾最多的一年。

从全球范围来看,保险公司把天气变暖称为“灾难趋势”。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商,即为保险公司提供保险的墨尼黑再保险公司在去年十二月份发行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的数量已经增长了四倍有余。在这些灾难中,和气候无关的地震造成了近一半人的死亡;风暴、洪灾以及其它气候性灾难夺去了另一半人的生命。19,全世界的灾难数目达到755起, 超过前一年才创下的702起的记录。

墨尼黑再保险公司在其列出的索赔要求日益增加的五点原因,认为人口增长首当其冲,天气变化则列在第五。一些批评家也许会紧抓住这一点来 轻视天气正越变越糟的观点,但综合起来考虑,这是幅更可怕的画面。幸亏人口增长主要在城市和沿海地区,更多的“地球过客们”是在不适当的时间住在了不适当的地方。

尽管这样,气象学家收集的有关极端性气候事件的统计数据,还不足以证实天气正越变越糟。根据他们的定义,极端性气候事件并不经常发生,而没有人收集的可靠的科学数据 ,在时间上长到足以弄清极端性气候事件怎样的频率才算正常的问题。例如,一场百年一遇的风暴也许需要两千年间的风暴数据,才能得出结论。为了得出结论,科学家研究气候所用的计算机模型每一次都需要以世纪为级别来处理数据。纽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国际天气预报研究所副主任菲利普?阿尔金说,“理想的状况是,你最好拥有数百年的数据。但根本就没有 这样的数据。美国有五十年前的数据。二战以前则很难弄到理想的数据。我们有一些1900年以前的暴雨灾害的数据,但派不上用场。”

即使科学家们能够找到可用的数据,但由于计算机演算解析率仍然太粗糙,无法预测象天气变暖这样一个如此简单的变化会对地球上某个特定地点的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科学家们在陆上、海上、冰层及大气中能够研究的最小的的范围,相当于弗吉尼亚州的大小。如果他们想研究上述一半大小的区域,提高50%的解析率,那么代价就是计算时间。先前十天的计算现在也许要三个月。

新泽西国家海洋和大气局大气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气象学研究人员基思?迪克森回忆说,有一次有人问全球变暖对各州的滑雪胜地具体意味着什么。会下更多的雪?(好。)或者雨量会增加?(不好。)“我明白为什么商人或政界人士要问这些问题。如果你要减少燃料、投资以及做决策,你得知道你为什么要做这些。”他的同事汤姆?克努特森补充说:“当然我很同情他们,但是我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1995年以来,文献显示,二氧化碳的含量翻番时或如果翻番,那么21世纪则意味着霜冻减少,更多的热浪、旱灾,更多的降水、热带气旋和飓风。但是这些预测都底气不足,因为科学家不能肯定这些会不会发生以及如何发生。

这一切不能给普通公民带来什么实惠。他并不关心30-100年跨度的气候变化,他只在意每天的天气:“我要热死了。”“连续五年这儿的庄稼收成都不好。”“三周内刮了三次糟糕的龙卷风。”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有独一无二的特权来知悉天气事件----以及畏惧它们。设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监察组织媒体与公共事务中心报道说,仅至1998年一年间,媒体关于灾难性天气的报道就增加了一倍多。

也许结果就是,人们开始把恶劣天气怪罪于全球变暖。政界人士同样如此。大气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主任杰里?马尔曼就天气变化为白宫提供咨询。他记得有一次参加会议时,副总统戈尔问:“我们能说在地球温室效应越发严重的情况下,风暴就会变得更厉害吗?”他毫不畏缩地回答:“不能。”戈尔的肩膀似乎耷拉了下来。

从全球范围来看,20世纪90年代是我们记录在案的最暖和的十年。科学家们已经预测,到2100年,地球的温度还要再提高1.8°F-6.3°F。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一提到全球变暖就会想到热浪。科学家们想到的则是冰。他们担心,一旦多余的热量袭击地球两极的冰,会发生什么情况。一种主导的假设是,水循环将加快:热量将加快海水的蒸发,因为热空气可以含更多的湿气,就会朝我们的头上降更多的雨。

五年前,一个由两千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联合组织,跨政府的气候变迁专家小组,在一份长达五十六页、引起公众广泛注意的报告中也提出了这一理论。同年,现任国家气象数据中心(NCDC)主任的汤姆?卡尔领导一个科学家小组,对80年的美国数据进行了研究,证实自1970年以来,极端性降水事件有所增加,旱涝模式改变,气温升高。但科学家提醒说,该研究只分析了80年的数据,且仅限于占全球2%面积的美国境内,没有从纯粹偶然王国中得出任何东西。

几个月之后又得到一份来自现实世界的、更有力的数据,由一位经历了那场一月暴雪的人精确地提供。对历史数据进行筛选后,川伯斯发现过去的20年间,与这之前的120年相比,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次数更多,时间更长,强度更大。这可是不同寻常的1/2000的概率。厄尔尼诺是赤道附近的太平洋周期性变暖现象,引发风暴和其它气 候事件,历史上每三至七年发生一次,持续时间可长达两年。但正当川伯斯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次会议上提交他的发现时,太平洋正经历着一次反常的双厄尔尼诺现象:第一次从1991年持续到1993年,还有一次威力小一些,从1994年持续到1995年。川伯斯带着他那新西兰家乡口音,向听众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这能否归因于地球变暖?

川伯斯谦逊地回忆说,这个观点在听众中引起了一层波澜。科学家们不禁问自己:如果这一自然界中的风暴机器(虽然我们还不完全了解它,但它毕竟象季节一样有规律 地变动)为全球变暖的影响所左右,那么会发生什么?

考古学方面的证据表明,厄尔尼诺已存在了数千年,或许数百万年。已知它激起风暴、洪水、干旱还有如火灾这样的副效应。厄尔尼诺向南摆动的现象对解释许多极端天气现象很有帮助。在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的太平洋洋面温度升高,孕育强烈的雷雨天气。厄尔尼诺增强了这一活动,它象一个巨大的气候邮包,亲手把热量和湿气带到平常并不光临的地球部分地区。形成对照的太平洋中的寒流,则会迎来一种相反的状况,拉尼娜现象。它倾向于给

西南和中南部各州带来干旱。拉尼娜现象同样会使天气状况变糟,但很少象厄尔尼诺现象那样横行霸道。

川伯斯说:“南北美洲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很严重,欧洲受的影响则要小得多。如果情况确实朝着厄尔尼诺方向发展,那么美国的不同地区都会受到影响。这意味着风暴更可能直抵南加利福尼亚州、穿越美国南部,至少在冬天会是这样。如果1998年只是初露端倪,那么现在你真得当心季节的变化,风暴路径向北移动更远时,气候状况会从湿润变得相当干旱。 在九十年代早期,厄尔尼诺现象助长了印度尼西亚和其它一些太平洋赤道气候区的干燥天气和发生在南部非洲的庖病,但却给加利福尼亚带来滂沱大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联手给美国造成了一系列麻烦。1992年到1993年:冬天加利福尼亚洪水泛滥。1993年:密西西比盆地受淹,南北卡罗来纳州 大旱。1994年至1995年:加利福尼亚涝灾比以往严重。19:中南部各州遭受旱灾,中西部遭受洪灾。

记录在案的势力最强的厄尔尼诺发生在1997-1998年,水温比正常时期高了整整九度。川伯斯说:“普通的厄尔尼诺比正常时期高二至三华氏度。这次是九度,在这点上,它可真是爷字辈的。”这年,飓风“米奇”在中美洲造成至少11,000人丧生。国家天气数据中心(NCDC)称“米奇”是1780年以来杀伤力最大的大西洋飓风。

现在,川伯斯的假说已被诸如普林斯顿大气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德国汉堡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以及其它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的大气研究试验室列为重要议程。拉蒙特-多赫提研究所的阿尔金说:“不研究他所做的工作,就很难对极端性天气进行探讨。”而马尔曼则认为:“这是个不错的假说,里面有这么一点儿道 理。但看起来仍象抛硬币一样不确定。”川伯斯评论位于落基山脚下的试验室结果时,第一个指出了自己研究工作中的漏洞。他说:“问题的一部分是,所有的模式都倾向于对这一论题提出了不同的解释,但是许多模式首先不能很好地再现厄尔尼诺现象。所以你就对这些模式所告诉你的一切信心不足。” 然而,川伯斯相信,在即将到来的下个世纪里,更可能的情形是,我们会看到持续时间更长的厄尔尼诺与时间变短的拉尼娜波动发展的状况。天气形态,包括坏天气,因而可能会变得更稳定。他说:“这就是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给你带来的主要影响 。”“它把气候形态固定下来。于是,一旦干燥天气占了主导地位,那就一直会是干燥气候,如果受潮湿天气控制,那就一直是湿润天气。所以往往就会出现极端天气――――接踵而至的风暴。或者你会一再受干旱侵袭。”

巴尔的摩的居民也许还记得,去年夏天遭遇热浪和干旱,没想到整个九月却被“弗洛依德”飓风浸泡。科学地说,我们不能把这些直接归咎于厄尔尼诺或全球变暖。川伯斯说:“这完全是区域性的。 这里面有很多因素,部分因素是拉尼娜,部分因素来自世界上其它许多地方发生的事情。除非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地方,它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频繁,积累的证据才会促使你往那个方向考虑。对于地球变暖这个话题,全球范围的视角是重要的。对地域性事件进行观测有助于勾勒出一幅全景图画,但是却并不能证明这图画。”

所以,天气是不是变得越来越糟,越来越狂野?或许吧。也许对这一话题做出最好概述的,是大气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GFDL)主任马尔曼。在去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他写道:“就我看来,这些新数据表明...我们离那些要求很高层次证据的人所要求的‘确凿证据’,明显地已经越来越近。”

川伯斯认为,极端性天气是未来气候的类比和预演。前景并不美妙。干旱抢走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东西,使我们容易受火灾袭击。在湿润、温暖的情况下,昆虫会大量孳生。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已经报告说,携带疟疾和登革热的蚊子数目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又达新高。在美国,七年一次的旱涝周期循环,使一种由老鼠传播的肺汉滩川病毒在西南部猖獗起来。

给了我们一次彩排机会,或许我们应该利用它。我们可以制订应对的战略计划。我们可以

培养对常规研究范围外的天气状况的兴趣。我们还可以摆脱用区域性取样调查的结论来进行全球推导的习惯。

泛读教程4课文翻译 篇2

1|返朴归真| 琳达·韦尔特纳 “我们讨论的是简化生活,而不是物质匮乏,”我的朋友萨拉

解释说,“绝对不是你不可以做你喜欢的那些事情,而是你在改变,不再喜欢同样的事情罢了。一些旧的习惯看上去是那样的浪费又不能令人满意,你真的对它们失去了兴 趣。所以你仍然拥有你需要的每一件东西——只不过不需要花那么多的钱罢了。”2当我第一次遇见他们时,萨拉和迈克尔夫妇双双从业,拥有自己的住宅和用一大笔贷款

购置的一条大船。随着女儿的出世而他们又想亲自抚养她,他们开始对“自愿简朴”的理念产生了兴趣。他们俩谁都不愿意把他们视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仅仅局限于上班前的一小段时间和下班后已疲惫不堪的那几个小时。

3“许多人认为,因为有了孩子而且东西越来越贵,唯一的办法就是更加努力地工作以便挣

更多的钱。其实这并不是唯一的办法,”迈克尔坚持说。

4这对夫妻的决定是把两份全职工作业换成两份半日工 作,并且削减消费。他们决定只

把钱花在有助于实现他们的主要目标的东西上:构建一个把家庭和友谊、工作和娱乐融为一体的生活天地,而且还是一个不浪费地球资源的生活天地。

5现在他们还在原来的那个近郊社区,住在一幢自己设计的、漂亮而节能的房子里。按许

多标准来看,房子虽然小了点,却容易清扫、布置、维修和供暖。一层是个大房间,厨房靠墙,摆着一张桦木餐桌和吃饭用的几把椅子;一张舒适的长沙发和一个柴炉就把日常起居的范围圈定了;角落是工作区。楼上是他们的卧室、一个萨拉和迈克尔共用的办公室和一间浴室。整幢房子明亮简洁,同周围环境十分和谐。很快,前门外还要建一个太阳能温室。

6一对只有兼职工作的夫妻怎么会有钱建造自己的房子、拥有一辆汽车并同另一对夫妻共

享一艘小船,而且所有这一切都不曾贷款呢?他们如何能够维持足以提供他们想要的“一切”的那样一种高生活水平呢?他们放弃的而且不再怀念是哪些东西呢?

7首先,他们放弃了乱七八糟的昂贵东西:(浴室)药柜里满满的从来不用的化妆品和在柜台上随时可以买到的药 品;堆放在厨房壁柜里的最终只会丢弃的各种东西。萨拉和迈克尔共用的那个衣柜足可以装下他们必需的一些衣物,其中许多还是出自L·L·比恩公司的做工精细的经典款式呢。“我不断地把东西送给别人,”萨拉解释道。通过筛选和丢弃并凭借他们对所拥有的东西的了解,萨拉和迈克尔清楚地知道他们到底真正需要什么。

8他们没有洗碟机,他们家那几只手工陶制的碟子根本装不满一台洗碟机。他们没有衣服

烘干机;冬天把湿衣服晾在室内也就不需要增湿器了。萨拉的黑发很短,所以用不着吹风机、电动卷发夹或电动烫发钳。他们的前院长满了树,所以也不需要动力割草机或电动修枝剪。他们没有电视机,所以他们和孩子的脑子里都不会一直充满各种新玩具、新物品和新诱惑的图像。

9他们节省了通勤时代上下班必须支付的开支:另外的一辆车、汽油费、职业装、午餐和

经常外出吃晚餐的开销以及保姆费,换来的则是时间——用于关注生活质量的时间。他们已不再使用纸产品,不再吃加工过的食品,不再享受昂贵的嗜好、观看首映电影、上餐馆以及付钱接受别人的服务。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所喜欢的自家烹饪、周中的家庭野餐、上图书馆借书、参加社区的艺术活动、逛廉价旧货商店以及自己动手做事。

10“那种渴望获得更多东西的感觉是我们这个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会永远继

续下去,”萨拉说。“但是,你赚1万5千美元还是5万美元并不重要。这世上总有许多你希望自己能买得起的东西。钱真的不是导致我们改变生活方式的原因。我们这样做是为了个人的满足。对于任何一个想简化自己生活的人来说,基本规则只有一个:如果一件事不能令人满意,那就索性不要去做。”

11萨拉和迈克尔借给我一本手册,名为《营造简朴生活方式的99种方法》,里面全是适

用于任何生活状况的实用可行的建议。我仔细地阅读了,在一些方面我给自己打了高分,而在另一些方面我为身上存在的社会所认可的不理智行为感到惊讶。

12那天晚上,我陪女儿去购物,碰巧看见一条和我们的厨房墙纸颜色匹配而价钱又不贵的擦手毛巾和一双漂亮得难以抵挡其诱惑的“特价”凉鞋。当我站在停车场时,感觉自己花了11美元离开商店之后并没有比进商店时更加开心,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就像个孩子,面对自己的一时冲动竟会不由自主。

13我们乘坐的这只购物旋转木马,其实是一个幻觉世界,但由于它不停地旋转并富有刺

激性,有时我们很难找到决心和勇气从木马上下来。

7B

1|我的俭朴生活| 在我五十出头的时候,我开始怀疑丈夫和我所过的生 活。我渴望一种

更简单的生活方式,不想要太多压力,而且厌倦了为过奢华生活而终日奔波忙碌的日子。2为了达成目标,最理智而且最有把握的方式就是永久地离开公司圈子,然后能够坦然地

处理其后果。确实,这是很多人都无法解决的一件棘手事儿。但是在丈夫的支持下,而我认为自己是个有能力处理好这件事情后果的人,于是我挥手告别了公司圈子,而且从来也没有为此而后悔。

3经过前两周的休息,恢复以及深思后,我开始把需要改变的东西一一列在纸上,包括仔

细管理丈夫继续带给我们生活的钱财以及在我们原来的基础上再寻找一些其他赚钱或增加收入的新门路。

4有些决定显然很容易做出,譬如取消长期固定的每周去一次美容院护发和修指甲的预约,或者过去由于没时间做饭而每周出去吃好几顿饭的惯例。但即使那样,我觉得这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

5第一个重大决定就是卖掉我们的房子,因为那房子对于我们两个来说确实太大而且太奢

华。有四个卧室和四个浴室的豪宅对于两个想过简单生活的人来说完全没有必要。三千多平方英尺的房子卖得相当快。我们搬进了一个较小而且去丈夫的工作单位也非常便利的家。然后我就开始精简我们的家当了。那或许是工作量最大的一项任务,而且需要几次旧物甩卖和寄售。

6我们搬家后,接下来就进入了让自己在一个小房子里过上称心快乐生活的调整期,这个

调整的确让我们花了一些时间来适应。我丈夫不在乎我们住什么样的房子。但我在开始时却遇到了一些困难,因为根据我们先前的生活方式,没有一件东西摆放到位。当我把房子的每寸空间都派上用场时,我发现还有很多东西没地方放。房子小了就意味着东西也得少,也就是意味着需要打扫和操心的东西也要少!为了避免杂乱,减少没用的东西,我制定了一条规则,那就是:我必须得在所有食橱和衣柜周围看到三面内壁。

7同时,我也开始着手处理由于以前没有制定过有效的节省计划而导致的经济方面的问题。

我开始意识到如果不好好盘算如何花钱的话,我可能会把很多的钱浪费掉。我发现,只有注意存小钱,才会积累出大钱。我尽量削减所有不必要的支出,因为我要确保自己我无需再重返劳务市场找工作。

8我觉得自己只需要两条牛仔裤,一条平常穿,一条好点的。只需要两三双鞋子,一件休

闲茄克和一件时髦的上衣 等。

9我还意识到,没有必要订阅杂志或者报纸,因为有电脑和电视,无需增加开销就足以满

足我的需求了。

10我发现,如果我把每天的零钱节省下来,而不是放在钱包里花掉,我就能防止一部分

钱从我的手里溜掉。每个月,我就能积攒一些零钱并且把它存在银行我们的储蓄账户里。

11我觉得我们不需要两部车,如果我把出去办事的时间计划好的话。裁掉一部车也减少

了分期付款、购买燃料、办理驾照、各种税费等方面的开支。

12我意识到我们只需要一张信用卡。我意识到日常开支比如买汽油时支付现金要比写支

票或者用信用卡支付节省的 多。

13我意识到如果我能控制住日常生活开支和信用卡上钱的流量的话,我就能更好地确保

我兜里有多少钱,从而减少每个月的开销。对我来说,说到理财,用信用卡会滋生疏忽大意,而我手里冷冰冰、硬邦邦的现金很可能还会留在我的手里。

14我意识到,我们没有必要每年花一千美金为朋友和家庭成员购置礼物和举办假日聚会。

如果全年都认真计划,并且留意购买廉价商品的话,只要用一小部分开支我们就能很好地满足那些需要了。

15现在,我们的生活方式很简单,很节俭,但是对于我们自己或者我们想做的事情来说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课文翻译 篇3

学习方式

课文A 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回忆其中国之行,阐述他对中西方不同的学习方式的看法。

中国式的学习特色

霍华德·加德纳

1987年春,我和妻子埃伦带着我们18个月的儿子本杰明在繁忙的中国东部城市南京住了一个月,同时考察中国幼儿园和小学的艺术教育情况。然而,我和埃伦获得的有关中蓁教育观念差异的最难忘的体验并非来自课堂,而是来自我们在南京期间寓居的金陵饭店的大堂。

我们的房门钥匙系在一块标有房间号的大塑料板上。酒店鼓励客人外出时留下钥匙,可以交给服务员,也可以从一个槽口塞入钥匙箱。由于口子狭小,你得留神将钥匙放准位置才塞得进去。

本杰明爱拿着钥匙走来走去,边走边用力摇晃着。他还喜欢试着把钥匙往槽口里塞。由于他还年幼,不太明白得把钥匙放准位置才成,因此总塞不进去。本杰明一点也不在意。他从钥匙声响中得到的乐趣大概跟他偶尔把钥匙成功地塞进槽口而获得的乐趣一样多。

我和埃伦都满不在乎,任由本杰明拿着钥匙在钥匙的槽口鼓捣。他的探索行为似乎并无任何害处。但我很快就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饭店里任何一个中国工作人员若在近旁,都会走过来看着本杰明,见他初试失败,便都会试图帮忙。他们会轻轻握紧本杰明的手,直接将它引向钥匙的槽口,进行必要的重新定位,并帮他把钥匙插入槽口。然后那位“老师”会有所期待地对着我和埃伦微笑,似乎等着我们说声谢谢——偶尔他会微微皱眉,似乎觉得我俩没有尽到当父母的责任。

我很快意识到,这件小事与我们在中国要做的工作直接相关:考察儿童早期教育(尤其是艺术教育)的方式,揭示中国人对创造性活动的态度。因此,不久我就在与中国教育工作者讨论时谈起了钥匙槽口一事。

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我的中国同行,除了少数几个人外,对此事的态度与金陵饭店工作人员一样。”既然大人知道怎么把钥匙塞进槽口——这是处理槽口一事的最终目的,既然孩子还很年幼,还没有灵巧到可以独自完成要做的动作,让他自己瞎折腾会有什么好处呢?他很有可能会灰心丧气发脾气——这当然不是所希望的结果。为什么不教他怎么做呢?他会高兴,他还能早些学会做这件事,进而去学做更复杂的事,如开门,或索要钥匙——这两件事到时候同样可以(也应该)示范给他看。

我俩颇为同情地听着这一番道理,解释道,首先,我们并不在意本杰明能不能把钥匙塞进钥匙的槽口。他玩得开心,而且在探索,这两点才是我们真正看重的。但关键在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试图让本杰明懂得,一个人是能够很好地自行解决问题的。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是美国中产阶级最重要的一条育儿观。如果我们向孩子演示该如何做某件事——把钥匙塞进钥匙的槽口也好,画只鸡或是弥补某种错误行为也好——那他就不太可能自行想方设法去完成这件事。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他就不太可能—共如美国人那样——将人生视为一系列的情境,在这些情境中,一个人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独立解决问题,进而学会发现需要创造性地加以解决的新问题。

把着手教

回想起来,当时我就清楚地意识到,这件事正是体现了问题的关键之所在——而且不仅仅是一种意义上的关键之所在。这件事表明了我们两国在教育和艺术实践上的重要差异。

那些善意的中国旁观者前来帮助本杰明时,他们不是简单地像我可能会做的那样笨拙地或是犹犹豫豫地把他的手往下推。相反,他们极其熟练地、温和地把他引向所要到达的确切方向。我逐渐认识到,这些中国人不是简单地以一种陈旧的方式塑造、引导本杰明的行为:他们是在恪守中国传统,把着手教,教得本杰明自己会愉快地要求再来斗次。

学习应通过不间断的精心塑造与引导而得以实现,这一观念同样适用于艺术。我们观看了孩子们在教室里学习艺术的情景,他们的娴熟技艺令我们惊讶。年仅5、6岁的孩子就带着成人的那种技巧与自信在画花、画鱼和动物;9岁:10岁的小书法家写出的作品满可以在

博物馆展示。有一次去两位小艺术家的家里参观,我们从孩子的父母处得知,他们每天练习数小时以完善他们的技艺。

创造力第一? 从对创造力的态度来说,优先次序似乎是颠倒了:西方的年轻人先是大胆创新,然后逐渐深谙传统;而中国的年轻人则几乎离不开传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同样可能发展到具有创新的境界。

美国人的立场可以概括起来这么说,我们比中国人更重视创新和自立。我们两种文化的差异也可以从我们各自所怀的忧虑中显示出来。中国老师担心,如果年轻人不及早掌握技艺,就有可能一辈子掌握不了;另一方面,他们并不同样地急于促进创造力的发展。美国教育工作者则担心,除非从一开始就发展创造力,不然创造力就有可能永不再现;而另一方面,技艺可于日后获得。

但我并不想夸大其辞。无论在过去还是在当今,中国在科学、技术和艺术革新方面都展示了巨大的创造力。而西方的创新突破则有被夸大的危险。如果仔细审视任何一项创新,其对以往成就的依赖则都显而易见(“站在巨人肩膀之上”的现象)。

然而,假定我这里所说的反差是成立的,而培养技艺与创造力两者都是值得追求的目标,那么重要的问题就在于:我们能否从中美两个极端中寻求一种更好的教育方式,它或许能在创造力与基本技能这两极之间获得某种较好的平衡?

第二单元

价值观

课文A 有钱是否意味着过一种完全不同于普遍人的生活?看来未必,如果你的名字叫萨姆·沃尔顿。

美国乡巴佬首富

阿特·哈里斯

他穿上餐服准备到美国首富的生日聚会上去担任侍者。在他的想象里,他定然会看到:豪宅,主人天天要坐的罗尔斯一罗伊斯轿车,戴着钻石颈圈的家犬,到处可见的仆人。

他动身前往那所宅邸,开着车穿过本顿维尔镇冷冷清清的市政广场。本顿维尔镇是阿肯色州一个仅有9,920人口的偏远小镇,萨姆·沃尔顿就在该镇从一个专卖廉价商品的小店起家,逐渐发展成为价值60亿美金资产的廉价连锁店沃尔玛公司。侍者上了一条乡间车道,转过一个标着“萨姆和海伦·沃尔顿”的信箱,在一幢林间住宅前跳下了车。

房子还不错,但绝对不是宫殿。家具略显陈旧,一辆旧的轻便货车停在车库里,褐色的捕禽猎犬在院子里窜来窜去。根本没看见任何仆人的身影。

“太令人失望了,”侍者杰米·鲍尤叹道。

只有在美国,一个亿万富翁才能像普通百姓一样,安稳地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67岁的廉价店大王萨姆·穆尔·沃尔顿仍然开着他那辆红白两色的1979年出厂的福特牌轻型货车穿行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上,身边坐着他的捕禽猎犬。当狩猎季节来临时,他跟别人一样在当地的沃尔玛商店排队购买猎枪子弹。

“他不要任何特殊待遇,”夜班经理乔尼·贝克说,他费了好大的劲才如公司最近一份备忘录所规定的那样对自己的老板以名相称。这里几乎没人去想他的亿万身价,他们称他为萨姆先生;丝毫不以他的平民作风为怪。“他还是那个在市政广场开廉价店,为了自己的梦想每天工作18个小时的人,一点没变,”市长理查德·霍巴克说。

人人都说他为人友善,性情开朗,是个好邻居;他尽力与人们融洽相处,从不炫耀,也从不盛气凌人。

无论他星期六晚上的夜生活过得多晚,星期日你还是能在教堂见到他。当然是坐在他的包座上,对吗?“我们不设包座,”当地教堂牧师戈登·加林顿第三说。

那美国首富坐哪儿呢?哪儿有空位子就坐哪儿。“知道吗,他根本就不是那种人。他没有包座。前几天晚上教堂举行晚餐会,他和太太一起在后面洗盘子。”

19年来,为他理发的总是同一个师傅。约翰·梅霍早上七点开门会见到他等在门外。他跟人闲聊国内新闻,或是坐在椅子里看报,没准是《本顿民主日报》,这是沃尔顿的又一宗产业。这份报纸从来不让有关他的消息出现在头版上。它将《福布斯》的富人排行榜塞

在第二版的报尾。

“他压根儿不是那种爱上头版新闻的人,”一位报社雇员解释说。

但最近有天早上,美国首富做了件在任何其他地方准会成为头条新闻的事:他忘了带钱。“我说,‘没事,下次一起付吧,,理发师梅霍说。“可他说,‘不行,我得回去拿,’就回家去取钱包了。”

这一切,嗯,是不是有点怪?“一点也不,先生,”梅霍说。“萨姆·沃尔顿惟一不同寻常的就是,他平平常常。”

然而,沃尔顿所到之处名人追星族紧跟不舍,他的平民习惯能保持多久,就很难说了。自从《福布斯》杂志宣布他拥有价值28亿的沃尔玛股票成为美国首富以后,他就成了一个东躲西藏的富人,他得甩开记者、寻梦者,还有图谋不轨者。

“他或许是《福布斯》排行榜的首富,”公司事务主管吉姆·冯·格雷姆普说,“但他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首富——而且他也不在乎。他不怎么花钱。他是拥有股票,但他一直把股票留在公司里好让公司发展。而他脑子里真正想着的是沃尔玛十万员工共同取得的成功。”

他通常回来参加星期五的销售会议,或是星期六早晨7点的行政人员鼓劲会,届时沃尔顿会像分店新开张时那样,跳上椅子,带领大家呼喊沃尔玛公司口号:“给我一个W!给我一个A!给我一个L!大声点!”

于是大家越喊越响。没有谁说这样做有点傻。这都是萨姆定下来的沃尔玛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忠诚,勤勉,加班加点;从公司最底层起大家集思广益,日本管理方式;善待员工;尽可能降低价格、减少利润,一夜安睡到天亮。员工进公司一年就有资格获得优先认股权,并一再鼓励他们尽能力购买。

鼓劲会之后,大家一起去打野禽,或在他家后院打网球。但他的那些商店总搁在他的心上。一位来打网球的客人为了分散他打球的注意力,故意问了一句为什么一筒网球在一家沃尔玛商店卖得比别的一家沃尔玛商店贵。此话并非实情,但这一招却真管用。沃尔顿连输四局。

沃尔顿为员工子女设立了大学奖学基金,·为房屋遭受火灾、洪水、龙卷风等破坏的员工重建家园设立了灾难救助基金。他信奉广开思路、褒奖成功。

“他会说,‘那人工作努力,奖励一下吧,”退休的前任总裁费罗尔德·F·阿伦德回忆道。他原先供职的雇主非常吝啬,所以离开那里加入沃尔玛公司之后,他对这种慷慨行为深感震惊。“我加盟沃尔玛后,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我们之所以成功,”沃尔顿在公司宣传册上写道,“是由于我们的员工,是由于他们所受到的待遇以及他们对公司的感情。他们认为这里与众不同,但是这种荣誉他们受之无愧。”

公司律师吉姆·亨德伦补充说,“我从没见过有谁为他工作或和他接触一段时间后而不受益的。我不仅仅是指钱财方面,当然许多人是更富有了。我是说他的某种内在的东西——与萨姆·沃尔顿交往会使你成为一个更健全的人。”

第三单元

代沟

课文A 这出喜剧主要写一位为儿女感到自豪的父亲虽做出种种努力帮助子女,不知怎的,其结果却总是令子女尴尬不已。出于搞笑的目的,故事情节作了极度夸张,但几乎人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以及父母的影子。

老爸英明

马什·卡萨迪

人物:父亲;母亲;海蒂,14岁;黛安,17岁;肖恩,16岁;饭店经’理,20多岁:希金斯

场景;快餐店,汤普森家餐厅,一所中学的办公室等

幕启;随着灯光亮起,海蒂上,走至舞台右前方。肖恩与黛安上,走至舞台左前方。海蒂对观众说话,两人倾听。

海蒂:我老爸是个大好人。没人会相信他不好。可是他„„唉,他老是干那些蠢事,弄得我们当儿女的到头来无地自容。瞧,我哥曾一度想买把吉他。他都积攒了好一阵子钱了。后来他在这家快餐店找了份活,不错吧?当服务员。这是·肖恩第一次正经打工,他真的挺开

心。他算计着,再过两三个月,他就能攒够钱买他想要的那把吉他了。老爸老妈都为他感到骄傲。晤,是啊,他是大哥,老是要捉弄我。不过嘛,我也同样为他感到骄傲。你猜后来怎么了?我都不想说这事,因为:

黛安、海蒂:(齐声)老爸英明!(左后方灯光亮起,肖恩打工的快餐店。有柜台和几张小桌子。经理站在柜台后面。父亲进店时,肖恩正忙着擦桌子。)经理: 晚上好,先生,能为您效劳吗? 父亲:晚上好。

肖恩:(自言自语)噢,不!(他在一张桌子后蹲下,欲躲过父亲的视线。)父亲:我找经理。

经理:我就是,先生。

父亲:我是萨姆·汤普森。我儿子在这儿打工。经理:哦,您是肖恩的父亲。

父亲:是啊。知道嘛,这是他第一次打工。我只想看看他干得怎么样。经理:噢,不错。没问题。

肖恩:(双手摊开,掌心向上,自言自语)我干了什么了要受这份罪?倒是告诉我啊? 父亲:那么雇用他没错啦? 经理:呃,对,我想是的。

肖恩:(仍然自言自语)回家去,老爸。回家去。回家去。

父亲:我肯定他是一把干活的好手,可他也跟其他孩子一个样,明白我的意思吗? 经理:(不再有兴趣)我怎么知道。·

父亲:他是个好孩子。你放心,要是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话,我和肖恩会开诚布公谈的。

经理:我看没必要吧„„

父亲:噢,没事儿。我为我儿子感到骄傲,我为他深感骄傲。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将竭尽全力帮助他驶过人生的惊涛骇浪。

肖恩:(站起身,高声喊叫)唉!唉!唉!父亲:儿子,不知道你在这儿。’ 肖恩:这是我打工的地方嘛,爸!父亲:那自然。我是说,刚才没看见你。肖恩:我真弄不明白。

父亲:经理和我正聊得起劲呢。

(黛安从左前方上,海蒂自右前方上。两人看着肖恩和父亲。)肖恩、黛安、海蒂:(齐声)老爸,你这是干什么呀。

(灯光迅速暗下,片刻之后又亮起。肖恩独自站在舞台右前边。海蒂、黛安走至舞台左前边)肖恩: 这类事要是偶尔发生一两次,那倒也没什么。总的来说,我是不肯把自己老爸跟别人的老爸换的。他爱我们当子女的,也爱老妈。不过我想,有时问题就出在这儿。他一 心想帮助我们,他自以为在为我们做好事呢。可他应该多想想才对,因为:

肖恩、海蒂、黛安:(齐声)老爸英明!(灯光暗下,旋即又在舞台中央亮起。父亲与三个孩子围坐在餐桌旁。母亲端菜上,把菜放在桌上。父亲迅速起身为她拉出椅子。母亲坐下。全家开始用餐。)父亲: 我要给你一个惊喜,黛安。

黛安:(知道不会有好事)你要给我„„一个惊喜? 母亲:哎,是什么事啊,亲爱的,别卖关子了。父亲: 呃,你们知道,丹·卢卡斯和我是同事。黛安:凯尔的父亲? 母亲; 别插嘴,亲爱的,你父亲正有事要跟你们说呢。海蒂:(与肖恩耳语)我敢肯定准是黛安不要听的事儿。肖恩:(与海蒂耳语)你怎么会知道? 母亲: 肖恩,亲爱的。海蒂,宝贝儿,别打扰你们的父亲。肖恩、海蒂:(同时地)对不起,妈妈。

父亲: 好吧。我说了,我知道你挺喜欢小凯尔。

黛安: 爸爸!父亲:是这么回事,对吗?我不是听你跟你妈说,你希望凯尔邀请你在高年级舞会上跳舞吗? 肖恩: 噢!海蒂: 哎哟!母亲: 静一下,孩子们,静一下。你们父亲在说话呢。

黛安:(咬紧牙,一字一顿地)对一我一是一说一过一你一这一干一嘛? 父亲:那就算了。

黛安:(歇斯底里地)什么算了? 父亲: 我说什么啦?我说错什么了吗? 海蒂:(对肖恩)这会儿还没有,还没说错什么 肖思:(对海蒂)等着吧,这就来了。

母亲: 静一下,孩子们。对父亲应该尊敬一点。海蒂、肖恩:(一边转着眼珠)是,妈妈。

父亲: 嗯,今天我见到丹时,问他想不想去第三街上的那家法国餐馆吃午饭。孩子他妈,你是知道那家餐馆的。

母亲:对,是啊,我知道。

父亲: 我请客,我对他说。当然,他挺乐意去了。. 母亲:他哪能不乐意呢? 父亲:(略为惊讶地)对,是啊。

黛安; 这一跟一我一有一什一么一关一系一呢? 母亲: 黛安,你的行为有时我真弄不懂。无论怎样我就是弄不懂。黛安:(没好气地)那就抱歉了。

母亲: 多谢了,黛安。(对父亲)请说下去 父亲:我说过„„

海蒂: 我们知道你说过什么,爸爸。父亲: 嗯·....·哦,你说什么? 肖恩:她说,“我们知道你说过什么,爸爸。” 父亲:是啊,是啊,当然。

母亲:快说吧,亲爱的。我做了特别好吃的甜点。是我姨祖母希尔达传下来的老配方,„ 黛安:妈妈,好了!母亲:怎么啦,宝贝

(黛安摇着头,身体仰靠在椅背上。)父亲:不管怎么说,丹人不错。过去我跟他不熟。发现我俩还有不少志趣相同之处。家庭,社区,世界和平,人类幸福。

海蒂:(咕哝着自言自语)就要说到正题了·。肖恩:爸爸? 父亲:嗳?儿子? 肖恩:我肯定黛安很想知道是什么惊喜。

黛安:(粗粗地喘气,好像精疲力竭的样子,她转向肖恩连连点头)多谢了,肖恩。我记着你的情。

父亲:啊,对。我就说吧。我告诉丹,你对他儿子很感兴趣。黛安:你说什么? 母亲:黛安,你怎么啦?我真不明白你们年轻人。唉,在我那个时候„. 黛安:妈,好啦!母亲:怎么啦,怎么啦?又怎么啦? 妈妈,我知道她想听爸爸说完。

肖恩:(自言自语)还不如说是快把这份罪受完算了。

黛安:爸爸,请你告诉我。现在,马上告诉我。你说什么啦,爸爸?求你了,快说,你跟卢卡斯先生说什么啦?请快告诉我。请快说。

父亲:嗨,瞧,太妙了。看来我的小计策成功了。如今你急着想知道·.,„这可让人觉得我做的这一切还真值。

海蒂:(对肖恩)你能相信吗?

肖恩:(对海蒂)啊,当然。你还不信? 父亲:嗯,对了,我告诉他你是多么喜欢小凯尔,一心希望他邀你在高年级舞会上跳舞。黛安:你没这么说过!告诉我你没这么说过!父亲:说了,当然说了。只要为了我孩子好嘛。黛安:(尽力忍住)那„„那——“ 母亲:黛安,你没事吧? 黛安:(冲着母亲撅起下巴,很快扭头面对父亲)那„„他怎么说?!父亲:嗯,当然啦,以他的为人一坦率,善解人意;他说他会去跟小伙子说的,一定让他给你打电话。

黛安:(愤怒地高喊)什——么!肖恩、海蒂:(齐声)老爸,你这是干什么呀。

父亲: 是吗?对,对,我想是。我又„„弄糟了,是吗?(灯光迅速暗下,旋即重新亮起。黛安独自站在舞台右前边沿。海蒂、肖恩自左前方上,走至舞台边。)黛安: 你们能想象我觉得自己有多么丢人现眼吗?堂堂的优秀生,班主席。父亲竟然去求别人叫他们的儿子打电话来邀我跳舞!可这就是我那可爱的老爸。他其实挺可爱的。他 就是不好好想一想。不止我一个人深受他横加干预之苦。哦,绝非我一个人,我们兄妹三个整天提心吊胆,知道倒霉的事随时可能来临,因为:

黛安、海蒂、肖恩;(齐声)老爸英明!(灯光暗下,旋即在舞台左侧重新亮起。舞台左侧摆放着一套办公桌椅和另外两张椅子。希金斯太太坐在办公桌旁办理本杰明·哈里森中学新生入学手续。海蒂和父亲坐在另外两张椅子上。)希金斯太太:你是我们新来的学生,是吗? 父亲: 是的。

希金斯太太:你叫什么名字,小姐? 海蒂:海蒂·汤普森。

希金斯太太:我相信你一定会发现这里的同学们都挺友好。这里的老师也都乐意回答问题。

父亲: 您知道,她是个出类拔萃的姑娘。海蒂: 爸爸!父亲: 非常非常聪明!希金斯太太:一定是的,现在你是不是能填一下„.

父亲: 不知道她怎么会这么聪明。我想是她母亲的遗传。哦,我也不笨。可没法跟海蒂比。教过她的老师都对汤普森太太,就是她妈,还有我说,她差不多是最聪明的一个„„

希金斯太太:(不耐烦地打断,但口气仍尽量和缓)我刚才说了,如果你有疫苗接种证明„„

父亲:(打断希金斯太太,沿着自己的思路讲下去)她不仅聪明,而且才华出众。海蒂:(双手置于胸前,搓拧着)行了,爸爸,别说了。

父亲: 啊,宝贝儿,我当然要说。我为你感到骄傲。我和你妈都为你感到骄傲。(转回身面向希金斯太太)嗳,就在去年,她初中最后一年,我们还没搬家的时候,海蒂在县里 每年一度的拼单词比赛中得了第一名!了不起吧?而且她钢琴也弹得美妙之极。简直就是仙乐。

海蒂: 爸爸,行了。求求你了,求求你了。爸爸,我得上课去了。我要去上课。请让我去上课吧。

父亲: 瞧见了没有?一个多么好学的学生。我想不出还有谁比我家海蒂更好学了。我的好姑娘。

希金斯太太:是的,嗯,不过„„ 海蒂 唉!唉!唉!(黛安、肖恩从右前方上。两人望着海蒂、父亲和希金斯太太。)海蒂、黛安、肖恩;(齐声喊)老爸,你这是干什么呀。父亲: 呃,嗯,是吗?(幕落)

第四单元

虚拟世界

课文A 迈亚·塞拉维茨曾是电视制片人,目前从事写作。她在本文中探索了数字化世界及其后果。与此同时,她将数字化世界与真实世界做了比较,承认电子空间自有其魅力。

虚拟世界的生活

迈亚·塞拉维茨

在网上呆了太久,听到电话铃声也会吓一大跳。显示屏上看多了我男朋友那些一目了然的文字,他的利物浦口音一下子变得难以听懂;而秘书的清脆快速的语调听上去比我想象的要生硬。时间本身变得捉摸不定——几小时变成几分钟,或几秒钟延伸为几天。周末原本是我一周的黄金时段,现在却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两天。

在我不再当电视制片人的这三年间,我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家里使用计算机终端进行的。我通过电子邮件投稿和校订,利用互联网上的人名地址与同行交流。我男朋友住在英国,因此两人的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电脑维系。

我要是愿意的话,可以一连几个星期不出门而什么也不缺。我可以在网上订购食品、网上理财、网上恋爱、网上工作。事实上我有时独自呆在家里长达三个星期,只偶尔出去拿信、买报纸及日用品。1996年那一场接一场的暴风雪我大都是在电视上看到的。

然而,一段时间之后,生活本身就显得不那么真实了。我开始觉得自己似乎与机器融为一体了,我接收信息,再发送出去,就如同互联网的一个连接点。其他上网的人也谈到了同样的症状。我们开始厌恶外面的社交方式。我们的状况成了批评互联网的人们最害怕见到的一幕。

一下床就上机,不再为发型、服饰、面部化妆烦心,起初看似高级的享受如今却成为一种对生活的逃避,一种缺乏自律的表现。你一旦开始用网络交际取代人与人的真实接触,要走出这种穴居状态就会相当困难。

我发现自己变得比以前怯生、谨慎、焦虑。或者,反过来,当我突然面对现实中活生生的人时,会变得过于兴奋,说个不停,爱打断别人的讲话。我老是担心自己衣着是否得体,担心自己会不会真的忘了穿裙子,只穿着夜间睡觉、白天活动的那件T恤和内衣就出门了。

有时我把电视机开着,让它作为背景声音一直响着,以前我从不这样做。电视节目中的说话声让人感到宽慰,可那些广告又叫我心烦。我发现自己沉浸在肥皂剧里,或者不停地收看最新的新闻报道和天气预报。一而再再而三地从“每日新闻”、“一线新闻”、“夜间新闻”、有线新闻电视网、纽约一套上收看有关每一条新闻的各种不同视角的报道,尽管它们对我毫无用处。工作成了次要的。我决定去看一下自己的电子信箱。

在网上,我发现自己见谁攻谁。我脾气暴躁,动辄生气。我觉得我与之通信的每一个人都麻木不仁,认为他们已经忘却还有人真会去读他们那些刻薄伤人的言辞。直到有人礼貌地指出,她同意我的观点却遭到我的抨击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在以己度人,不由得深感尴尬。

在这种精神状态下,我也和男朋友吵架,常因键出的对话缺乏情感暗示而误解他的本意。由于系统常出故障,两人一争就是几个小时。我写一句,他回一句,接着系统失灵!可我们俩还是锲而不舍地接着吵。

以前我从未意识到日常的生活起居是多么重要,如穿戴整齐去上班,按时就寝。以前我从未想过自己会那么依赖同事做伴。我开始理解为什么长时间的失业会那么伤人,为什么一个人的生活缺少了外部支持的日常计划就会导致吸毒、犯罪、自杀率的增长。

为了恢复生活的平衡,我强迫自己回到真实世界中去。我给别人打电话,与所剩无几的仍然住在纽约城的几个朋友安排见面。我至少设法去去健身房,以便使周末与工作日有所不同。我安排采访好写报道,预约看医生——安排任何需要我出门与他人接触的活动。

但有时面对面地与人相处实在难以忍受。我与一位朋友见面,她那种响亮的笑声让人忍无可忍——饭店里的噪杂谈话声也让人受不了。我找了个藉口逃之天天。我重新回到我的公寓,冲向电脑,似乎那儿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

我点击鼠标,打开调制解调器,曾经听了就烦的连接声此刻听起来就如同最心爱的曲子那么悦耳。我键入密码。真实世界转瞬便消逝了。

第五单元

逾越障碍

课文A

读一读以下两则名言,想一想迈克尔·斯通的故事是否印证了其间的道理。障碍越是巨大,逾越它也就越感自豪。——莫里哀

只有天空漆黑时,你才可以看到星星。——查尔斯·久比尔德

真正的高度

大为·纳史特

他手心在出汗。他需要用毛巾把握竿的手擦干。太阳火辣辣的,与他今天在全国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所面临的竞争一样热烈。横杆升到了17英尺。比他个人的最高记录高出3英寸。迈克尔·斯通面临的是其撑竿跳高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一天。

尽管赛跑决赛一小时前就已经结束,看台上仍然观众满座,足有20,000人上下。撑竿跳高确实是所有田径比赛中最精彩的项目。它融合了体操运动员的优雅与健美运动员的力量。它还具有飞翔的特征,对观看该项目比赛的观众来说,飞跃两层楼的高度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迈克尔自从能记事起就一直梦想着飞翔。从小到大,母亲给迈克尔念过无数关于飞翔的故事。她的故事总是从高空俯瞰描述大地。她对细节的激情和酷爱使得迈克尔的梦境色彩缤纷、绚丽无比。迈克尔总是重复做着一个梦。他在乡间大路上飞奔。当他奔跑在金色的麦田之间时,总是把开过的机车一路甩在身后。就在他深深吸上一口气的瞬间,他开始从地面一跃而起,就像一头雄鹰那样开始翱翔。

他飞越的都是母亲故事里描述的地方。无论他飞向何方,他都怀着母爱所赐予他的自由精神,用敏锐的目光观察入微。可他的父亲却不是个梦想家。伯特·斯通是个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他信奉的是努力与苦干。他的格言是:簧键绢谚殉吼莳,腐挣努力工/户/

从14岁起,迈克尔就是这么做的。他开始按非常周密的计划训练。他每隔一天进行举重训练,其它的日子做些跑步训练。训练计划由迈克尔的教练、训练员兼父亲严加督导。迈克尔的投入、执着、自律正是每一个教练所梦寐以求的。迈克尔在学校是位优秀生,在家是个独生子,但他仍帮助父母在自家的农场上千些杂活。迈克尔的母亲米尔德里德·斯通希望他能更放松些,还是做那个“自由幻想”的小男孩。有一次,她试图跟他及其父亲好好谈一下,可当父亲的马上就打断了她,笑着说:“要想有所收获,就得努力工作!”

迈克尔今天跃过的所有高度显然都是对他刻苦努力的回报。迈克尔·斯通在成功跃过17英尺的横杆时是感到惊讶、激动还是得意,人们无从知晓。迈克尔身体刚刚落在充气垫上,观众还没坐下,他马上就开始准备下一次飞跃。他似乎并未意识到自己刚刚把个人最好成绩提高了3英寸,已经是全国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撑竿跳高项目最后两名决赛者之一。

当迈克尔成功跃过17英尺2英寸和17英尺4英寸高度的横杆时,他仍没有流露出丝毫感情。他仰面躺着,听到观众在叹息,他知道另一位撑竿跳运动员最后一跳没有成功。他知道自己最后一跳的时刻到了。由于那位运动员失败次数较少,迈克尔这一跳只有成功才能获胜。这一次跳不过就会使自己落到第二名。那也丝毫无愧,但迈克尔决不让自己产生哪怕一丝与冠军无缘的念头。

他翻了个身,照例指尖撑地做了三下俯卧撑。他找着了撑竿,站起身,踏上那引向其17年生命中最具挑战性的一跃的跑道。

这一回,那跑道显得有些异样。刹那间,他感到一阵惊吓。一种惶惑不安的感觉向他袭来。横杆升在高出他个人最高记录9英寸的高度。他想,这一高度与全国记录只差1英寸了。这一刻紧张异常,他感到焦虑不安。他想摆脱紧张情绪。没有用。他更紧张了。在这种时刻怎么会这样呢,他暗暗思忖着。他有点胆怯起来。说是恐惧也许更为恰当。怎么办?他以前从来不曾有过这种感觉。这时,不知不觉地,在内心最深处,出现了他母亲的身影。为什么是在这一刻?记忆中,母亲在这种时刻会怎样做呢?很简单。母亲过去总跟他说,当你觉得紧张、焦虑、、甚至害怕的时候,就深深地吸气。

于是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在摆脱腿部肌肉紧张的同时,他轻轻地把撑竿放在脚边。他开始舒展双臂和上身。刚才飘过一阵轻风,此刻消失了。他小心翼翼地拿起撑竿,只觉得心怦怦在跳。他相信观众们的心也在怦怦跳动。场上鸦雀无声,令人透不过气来。当他听见远处飞鸟啼鸣时,他知道,自己飞身起跃的时刻到了。

他沿着跑道起跑冲刺,那感觉奇特无比,妙不可言,而又似曾相识。脚下的地面就好似过去常常梦见的乡间大路。金色麦田的景象映现在他的脑海中。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于是奇迹发生了。他飞起来了。他的起岿L轻松自如。迈克尔·斯通此刻就像儿时梦境中的那般在飞行。不过这一次他知道自己不是在做梦。这一次他真的在飞。周围一切都似乎在缓缓移动。他感到周围空气从未像这样纯净清新。如同一头雄鹰,迈克尔在翱翔。

或许是看台上人们爆发出的欢呼声,或许是他着地时嘭的一声响使迈克尔回到现实之中。他仰面躺着,明媚的骄阳映照着他的脸。他知道自己只能想象母亲的笑靥,他知道爸爸或许也在微笑,甚或欢声大笑。他不知道的是,他爸爸正与妻子相拥而泣。没错,这位“要想有所收获,就得努力工作”的伯特·斯通在妻子怀里孩子似地泪流满面。米尔德里德从没见他那样哭过。她也知道,他流淌的是最难得的泪水:骄傲的泪水。迈克尔一下子被围住了,人们拥抱他,祝贺他所取得的一生中最辉煌的成就。那天稍后,他接着越过了17英尺6英寸半,创下了全国和世界少年奥林匹克撑竿跳高的新记录。

随着媒体的关注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各种赞助,迈克尔的生活肯定会不同以往。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获得了全国少年奥林匹克冠军并刷新了一项世界记录,也不是因为他将自己的最高记录提高了9英寸半,而是因为迈克尔·斯通是个盲人。

第六单元

妇女半边天

课文A 有些妇女何以能既做一份全职工作又能兼顾家庭的责任,并仍有余暇做其他事情?艾德丽安·波珀渴望能像她们一样,但又怀疑这会不会是一个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

我要买下布鲁克林桥

艾德丽安·波?

不久前,我收到母校一份校友简报。里面有一条是关于一个老同学的消息:“凯特·L在俄克拉荷马大学兼职任教,并任县高中校长助理。她正在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博士论文以及两本著作的最后定稿,同时她仍有时间与女儿们一起打网球、骑马。”这条短讯中有四个字令我心神不安:业余时间。有位朋友说,要是我对这一报道里的一切都信以为真,那她在布鲁克林还有一座桥要出售给我呢。

朋友的打趣一针见血。我多蠢啊!于是我打定主意,不再去想凯特那些不可思议的成就,以后看到类似报道也不要轻易相信。

可是,就像节食者一时软弱竟把整盒饼干吃个精光一样,我发现自己的决心也有动摇之时。每当不坚定时,我就在报刊上到处搜寻,贪婪地阅读一篇又一篇的成功故事。我最喜欢的女强人有\一位政治家的女儿,她在照料一个两岁幼儿与一个新生儿的同时读完了法学院,同时还经营着一家公司;一位开业儿科医师,她自己有十个子女还有一位电视主持人,她是两个学龄前儿童的母亲,还在攻读硕士学位。

然而,有一天我真的与一位女强人面对面相逢。去年圣诞节前,我因工作需要来到一家全国性公司女总裁的办公室。如同其他女强人一样,她有丈夫,两个孩子,还有一处据说是纤尘不染的公寓。她的生活安排得如瑞士表一般精确。由于我本人的计划安排很少成功,她的成就既令我惊讶不已,又使我深感内疚。

那天,她办公桌后面的架子上放置了至少一百罐草莓酱,上面扎着鲜艳的红格缎带。这些果酱是总裁和她的孩子们一起制作的,罐子也是他们一起装饰的,她准备把果酱送给员工及来访的客户。

我不由得惊问,她从哪儿抽出时间完成如此令人钦佩的假日工程?我真不该多此一问。答案听上去相当熟悉:业余时间。

坐火车回家途中,我把那罐草莓酱放在膝头。这罐草莓酱一路上都在责备我。它似乎在说,别的女人不仅在上班之时干得出人头地,而且在工作之余也大有作为。而你,它责问道,在业余时间都做了点什么呢? 我很想回答说,我在业余时间从事博士后物理学研究,在研究钢琴与号的声调和谐方面的新理论,在烘烤蛋糕,在跟儿子一起打棒球。然而,实际情形是,我生性就根本做不到事事有条不紊。不论怎么仔细安排时间,我的计划总是出问题。

如果我制定像作战计划那样精确的时间表,将下午若干小时用于写作一部伟大的美国小说,那么幼儿园的保育员肯定会在我刚刚提笔的那一瞬间打来电话。我的一个孩子得了一种怪病需要整天卧床休息,还不停地让我端汤倒茶送果汁。

别的日子里,我时间表上的每一件事的耗时都超出原计划的三倍。洗衣工不知把我的衣服塞到什么地方去了。肉铺没有把我的订货按时准备好。在超市里,排在我前面的那位女士开出一张“火星银行”的支票为其食品杂货付款,只有经理(他刚出去吃午饭)才能决定可否接受。“站着等候的人们也在效劳,”诗人约翰·弥尔顿写道,但他却忘了补充一句,她们这样站着等候成不了女强人。

每天与时间赛跑令人精疲力竭,等我果真有了一些余暇,往往累得都要垮了。我大多瘫倒在椅子里,呆呆地凝视着前方,想象着要是自己拥有那些超级女英雄的组织才能与旺盛精力,生活该会是多么美妙。事实上,我白白浪费了许多闲暇时光不无忧愁地去想着别的女人在业余时间会成就什么事情。有时我想,这些现代神话故事给女人带来的问题并不少于那些害得我们终日等待王子前来相救的古老故事。

但女强人的故事仍然令我心醉神迷。尽管朋友提醒我不要上当,尽管我也长了不少见识,我还是发现自己不仅愿意,而且还真的渴望买下她说的那座桥。为什么?我想这是因为乐观的生活态度深深地吸引着我——还有,那些就是不肯相信自己的梦想“不能”实现的意志坚定的人确实成就了非凡的业绩。

男人一般确信,实现自己的心愿不费吹灰之力。女人嘛,当然总是相信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人们反复灌输的不要好高骛远那一套。我或许无望成为女强人,但如果没有这种梦想,生活就变得平淡无味,就如同日常饮食中缺了美味佳肴一般。

我知道如今人们认为英雄崇拜是一种愚蠢的想法,我们职业女性业已成熟,不再干这种傻事。然而我所读到的女强人就是我的英雄。当我对自己失去信心时,正是她们激励我向前进,轻轻对我说:“去争取啊,女士!”

我准备近日给老同学凯特打电话,对着话筒大叫一声“干得好!”我希望她对自己的成就不要谦虚。也许她已经完成了博士论文和两本著作,开始着手某项颇为刺激,或颇具危险,甚或两者兼有的新工作。我愿意听她讲述这一切。随后我要给那个嘲笑我轻信自己听到的成功故事的朋友打电话。我要给她讲一个故事:一个女人的故事,她买下了她自己演绎的布鲁克林的那座大桥,并发现这是一项明智的投资。

第七单元

了解英语

课文A 有些语言拒绝引入新词。另一些语言,如英语,则似乎欢迎新词的引入。罗伯特·麦克尼尔回顾英语的历史,得出结论说,英语对变化的包容性体现了根深蒂固的自由思想。

英语中绚丽多彩的杂乱无章现象

罗伯特·麦克尼尔

我们的英语的历史是典型的大量窃取其它语言的历史。正因为如此,今日英语的词汇量据估计超过一百万,而其它主要语言的词汇量都要小得多。

例如,法语只有约75,000个单词,其中还包括像snackbar(快餐店)和A打parade肮行唱片目录)这样的英语词汇。但法国人不喜欢借用外来词,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会损害法语的纯洁性。法国政府试图逐出英语词汇,宣称Walkman(随身听)一词有伤大雅,因此他们造了个新词balladeur让法国儿童用——可他们就是不用。

Walkman一词非常耐人寻味,因为这个词连英语也不是。严格地说,该词是由日本制造商发明的,他们把两个简单的英语单词拼在一起来命名他们的产品。这事儿我们不介意,法国人却耿耿于怀。由此可见英语中绚丽多彩的杂乱无章现象。这种乐意包容的精神,这种不管源自何方来者不拒的精神,恰好解释了英语为什么会这么丰富,解释了英语缘何在很大程度上第一个成了真正的国际语言。

欧洲沿海一个弹丸小岛的语言何以会成为地球上的通用语言,比历史上任何一种其他语言都更为广泛地被口头和书面使用?英语的历史体现在孩子最先学会用来表示身份(/,me,you)、所属关系(mine,yours)、身体部位(eye,nose,mouth)、大小高矮(tallshort),以及生活必需晶(food,water)的词汇当中。这些词都来自英语的核心部分古英语或盎格鲁一萨克逊英语。这些词通常简短明了,我们今天仍然用这些词来表示对我们真正至关重要的事物。

伟大的演说家常常用古英语来激发我们的情感。例如,在二战期间,温斯顿·丘吉尔作了如下的演讲来激励国民的勇气以抵抗屯兵英吉利海峡准备渡海作战的希特勒的军队:“我们要战斗在海滩上,我们要战斗在着陆场上,我们要战斗在田野和街巷,我们要战斗在群山中。我们决不投降。”

这段文字中几乎每个词都来自古英语,只有最后一个词——surrender是个例外,来自诺曼法语。丘吉尔原本可以说:“Weshallnevergivein,”但这正是英语迷人之处和活力所在,作家为了加强效果可以糅合来自不同背景的不同词汇。而演说中使用古英语词汇具有直接拨动心弦的效果。

尤利乌斯·凯撒在公元前55年入侵不列颠时,英语尚不存在。当时不列颠的居民凯尔特人使用的那些语言流传下来主要成了威尔士语。这些语言的起源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但有一种理论试图解开这个谜。

两个世纪前,在印度当法官的一位英国人注意到,梵文中有一些词与希腊语、拉丁语中的一些词极为相似。系统的研究显示,许多现代语言起源于一个共同的母语,但由于没有文字记载,该母语已经失传。

语言学家找出了相似的词,提出这些语言的源头是他们称之为印欧母语的语言,这种语言使用于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这些人使用同样的词表达“雪”、“蜜蜂”和“狼”,但没有表示“海”的词。因此有些学者认为,他们生活在寒冷的中北欧某个地区。一些人向东迁徙形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各种语言,有些人则向西漂泊,来到欧洲气候较为温暖的地区。最早西移的一些人后来被称作凯尔特人,亦即凯撒的军队在不列颠发现的民族。

新的词汇随日尔曼部落——盎格鲁、萨克逊等部落——而来,他们在5世纪的时候越过北海定居在不列颠。他们共同形成了我们称之为盎格鲁一萨克逊的社会。

盎格鲁一萨克逊人将他们的农耕词汇留传给我们,包括sheep,OX,earth,wood,field和work等。他们的日子一定过得很开心,因为他们留传给我们laughter一词。

下一个对英语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基督教。基督教以400至500个希腊语、拉丁语词汇丰富了盎格鲁一萨克逊词汇,如angel(天使),disc扣Je(门徒)和martyr(殉难者)等。

接着北欧海盗从斯堪的,纳维亚来到了这块相对和平的土地。他们也给英语带来了许多以JA开头的词汇,如s勿和skirt。但古斯堪的纳维亚语和英语同时留传下来,因此你可以说rearachild(英语),也可以说raiseachild(斯堪的纳维亚语)。其他留传下来的这类同义词组有:wish和want,craft和skill,hide和skin。每一个类似的词的增添都使英语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

另一次新词的大量涌入发生在1066年,诺曼人征服英国的时候。这时英国三种语言并用:贵族使用法语,教会使用拉丁语,平民使用英语。由于三种语言相互竞争,有时同一事物就出现了不同的名称。例如,盎格鲁一萨克逊语有king/y一词,但诺曼人入侵后,royal和sovereign作为替代词进入了英语。不同寻常的是,法语没有取代英语。三个多世纪后,英语逐渐吞并了法语,到15世纪末,发展成为一种经过改进,大大丰富了的拥有一万多个“借来”的法语词汇的语言——中古英语。

大约在1476年,威廉·卡克斯顿在英国制造了一台印刷机,由此掀起了一场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印刷术把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涌现的大量新思想传入英国。希腊罗马经典著作的译文纷纷印成书册,成千上万的拉丁词,如capsule(密封小容器;航天舱)和habimal(惯常的),希腊词,如catastrophe(大灾难)和thermometer(温度计)等也随之涌入。今天我们仍借用拉丁、希腊语命名新的发明创造,如video,television和cyberspace(虚拟空间)等。

随着移民在北美登陆并建立美国,英语出现了两个源头——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英国的学者担,b英语会失控,有人想成立一个有权威的学会,决定哪些词汇合适,哪些词汇不合适。幸运的是,他们的设想从未付诸实施。

这种对变化的包容态度也体现了根深蒂固的自由精神。丹麦学者奥托·叶斯柏森在1905年写道:“如果不是多少世纪以来英国人一向崇尚个人自由,如果不是人人都能自由地为自己开拓新的道路,英语就不会成为今天的英语。”

我喜欢这一观点。想想吧,孕育英语的文化土壤也同样为现今的世界培育了伟大的自由精神及人权准则。最初的根芽在英国萌发,接着在美国生长壮大。英语国家的人民挫败了种种意欲建立语言保护的企图。

事实上,英语不是语法学家、语言卫道士、教师、作家或知识精英的特殊领地。英语是,而且一向是,人民大众的语言。

第八单元

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课文A 保护大自然固然裨益良多,但代价也不菲。当我们决定在保护环境方面应该走多远的时候,该如何协调这两者间的关系呢?

为了人类自身拯救自然

查尔斯·克劳特哈默

环境意识,就如同对民主制度的信奉,或是对尼龙的厌恶,已成为当今上流社会一

种必备的态度。可是,在人人都有权利热爱地球母亲的情况下,面对以保护环境的名义而提出的许许多多相互冲突的建议、限制、规定、工程和法律,我们该如何选择呢?很显然,并不是每一件声称保护环境的事都值得去做。那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有一种简单的选择方法。首先,要区分是出于对环境的奢侈追求还是出于环境保护之必需。对环境的奢侈追求指的是那些如果不需花费代价则不妨拥有的事物。环境保护之必需指的是无论花多大的代价我们都必须做的事情。然后,再运用一条法则。姑且称之为理智环境保护论的基本原理:遏制直接危害人们健康与安全的生态变化,是环境保护之必需。其他一切均为奢侈追求。

例姐通过保护臭氧层和遏止温室效应来保护大气层是环境保护之必需。科学家们在4月份报告说,臭氧层破坏之严重远远超出过去的估计。臭氧的减少不仅导致皮肤癌和白内障,而且摧毁浮游生物,那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链的第一环。

温室效应的现实情况是怎样目前难以确定,但可能产生的后果破坏性更大:冰帽融化,海岸线被洪水淹没,气候反常,平原干涸,进而最终粮仓空匮。美国中西部是为全世界提供粮食的地方。我们是否愿意眼看着爱荷华州出现阿尔伯克基的气候,而西伯利亚则出现爱荷华州的气候呢? 臭氧减少与温室效应都是人类的灾难。两者恰好都属于环境的范围。但这两种情况都很紧迫,因为它们直接威胁着人类。理智的环境保护论,亦即惟一能赢得公众普遍支持的环境保护论首先坦然指出,大自然是为人类服务的。理智的环境保护论完全是以人为本的:它呼吁人类保护自然,但其目的是自我保护。

理智的环境保护论对地球不感情用事。它不要求人们为其他生物做出牺牲。毕竟,要人们为他人作牺牲都难而又难。(想一想公众对海外援助和福利救助是何等的抵制。)如果你要求勤劳的选民为蜗牛鱼做出牺牲,客气一点的,也就对你耸耸肩而已。

当然,这种以人为本的做法与当前一种过分崇拜地球的环境保护论格格不入。有一种科学理论,即盖亚理论,就声称地球是个有生命的机体。这种环境保护论喜欢自诩为崇高而纯洁。究其实不过是感情用事。比如,它在看待大自然的仁慈时往往好事尽记,坏事皆忘。本人过去也崇拜自然。但自5月风暴夺走了125,000多孟加拉人的生命,留下1,000万人无家可归以后,我的自然崇拜也就不复存在了。

非感情用事的环境保护论是建立在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的原则之上的。‘原则能帮助指点迷津,引导我们杀出环境保护的大论战。且以目前要不要在阿拉斯加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一角开采原油引发的激烈争论为例。环境保护论者极力反对一项正在设法想获得国会通过的开采提案,他们争辩说,我们应该保护能源,不应该开采它。这一种非此即彼的提法根本站不住脚。美国的确需要对能源课以重税以减少消费。但我们也需要更多地生产石油。政府估计几乎有对半的可能,在阿拉斯加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下蕴藏着美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五大油区之一。

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部分是为石油而进行的战争:对能源的依赖使美国人不仅付出了金钱的代价,更有生命的代价。荒唐的感情用事使我们用不上可以和平获得的石油,只因为那有可能破坏北极鹿的繁殖地。

我和别人一样喜欢北极鹿。如果它们的交配规律被打乱,我会深感遗憾。但你不可能什么都要。如果要在北极鹿的安乐和减少石油依赖以使人们免于战争的屠戮之间做出选择的话,我永远都将舍鹿取人。

对斑枭也一样。我无意与斑枭为敌。如果能够不付代价或以极小的代价保护斑枭,我也赞成保护:自然的多样性是一件好事,是美学上的一大好事。但也仅此而已。有时美学上的好事不得不为那些更为基本的好事做出牺牲。如果保护斑枭的代价是30,000户伐木工丧失生计,那我宁要民生不要斑枭。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基本的环保善举与仅具美学意义的环保善举之间的区别。自然归我们掌管,它不是我们的主人。自然理应得到尊重甚至抚育。但人类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当人类不得不在自身的福祉与大自然的裨益两者之间取舍时,大自然就得通融了。

人类只有在自身命运与大自然的命运紧密相连时才应该将就自然做自身调整。人类在居住环境的健全——如大气臭氧层——受到威胁的时候必须做出最紧迫的调整。如果对人类的威胁相对较小(如燃煤或燃油发电机排放的使人致病致死,但对生态系统并不带来致命伤害的污染物),应该权衡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而进行适度调整。但不管哪种情况,基本原则是一个保护环境——因为这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感情用事的环境保护论者会将这种对自然的保护称之为心态完全错误的自然保护。完

全正确。理智的——人本主义的——环境保护论不是为大自然保护环境,而是为我们自己保护环境。

AppendixⅡ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Texts B(Units 1-8)

参考译文 第一单元

学习方式

课文B 设法教育孩子珍惜钱财会是件难事。然而,大卫·欧文说,方法也很简单——开个银行就行。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其实,这事并没听上去那么难,你读一读戴夫第一国家银行的故事就知道了。

孩子与金钱

大卫.欧文

当家长觉得该教孩子们懂得如何对待金钱的时候,他们通常先为孩子开个储蓄账户。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颇感兴趣,因为他们想自己什么也不干银行还会付给他们钱,可当他们明白利率小得很,而且父母也无意让他们动用本金时,他们的热情一下子就冷却了。对一个孩子来说,一个储蓄账户只不过是一个吞没其生日礼金支票的黑洞。

孩子:“奶奶给了我25美金!”

家长:“太棒了。咱们把支票直接存到你的账户上去。” 孩子:“可这钱她是给我的!我要用!”

家长:“嗳,钱还是你的嘛。你只不过是要把钱放在银行里,好让它增多。” 孩子(狐疑地):“你说‘增多’是什么意思?”

家长:“哦,要是你把这25美金在银行里放一年,银行就会付给你75美分。要是你连本带息在银行里再放一年,银行会再付给你75美分,另加2.5美分。这叫做复利。这钱能帮你上大学。” ’

这类储蓄计划的主要缺陷在于,孩子本人一无所获。上大学还不知要过多少年,他们或许会想他们宁愿呆在家里。实际上,这类计划的真正目的通常不是促进储蓄而是限制消费。(1)孩子们在糖果、电子游戏上的花费之大令家长们十分震惊(或者更确切地说,孩子们的超支行为似乎是在竭力仿效父母、这令家长们十分震惊),于是家长便设法把孩子们的钱存起来不让用。毋怪乎孩子们很快就认定,大额钱款不是实实在在的钱,有了现钱要么赶紧花掉,要么藏在抽屉里。

为了避免我的两个孩子产生这——问题,我开设了自己的银行,名叫戴大第一国家银行。我用记录自己支票簿使用情况的同—个电脑程序给每个孩子开了一个账户。因为我希望孩子存款增长的速度足以引起他们的注意,便给他们一个诱人的利率——月息5厘。(2)以复利计算,年息达到70%以上。(不,我不接受外来存款。)零花钱在每月第一天自动存入。孩子们也可以把别的钱存进来,想存就存,想取就取。

戴夫银行经营了4年,一下子就把我的两个孩子变成了热心的储蓄者。至今我儿子在车里找到零钱仍会来找我说,“今天就把这个上账。”两个孩子的存款增长很快,两年之后,我不得不将月利率降至3厘。我宣布调低利率时两个孩子反对,可当我解释说供求法则同样适用于货币供应后,两人严肃地点头赞同。两个孩子帮我一起·计算他们的利息——这可是学习计算平均值与百分比的颇为有用的一课。(3)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我不加任何限制,不作任何询问,我还根据要求随时提供打印的账单。

高利率并非戴大银行惟一诱人之处。在孩子看来同样重要的是,他们的存款属于他们自己。他们存钱便会获利;他们想花钱也用不着获得许可。孩子对自己的钱没有自主权,就没有什么东西激励他们不去伸手要钱,不把到手的钱花个光。·

帮助孩子们成为理性消费者的方法是,交给他们更多的,而不是更少的自主权。我们去度假前,我通常额外多给孩子们20块钱左右存在他们账户上。我告诉他们,他们可以在我们出发前用这笔额外的钱买T恤衫、存起来,或者花掉,或随便他们派什么别的用场——但在度假期间,他们就不会从我这儿再拿到任何额外的零用钱了(根据惯例被认为是度假享受的共同消费除外,如糖果、冰淇淋、电影票等)。由于他们花费的任何一笔钱都是他们自己的而不是我的,他们出手时就很谨慎。两年前的一个夏天,在玛莎葡萄园的一家纪念晶商店,我儿子一声不响地仔细察看那些不起眼的商品,他的一个朋友则吵着让父母花5美金买了一把玩具枪,可几乎还没等我们回到车上,枪就坏了。我儿子最后花了33美分买了个未打开的空心晶球,后来他用榔头把它砸了开来——我看这钱花得值得。要是他花的是我的而不是他自己的钱,毫无疑问,他肯定也会要买一把玩具枪的。

儿童是天生的资本家。只要给予足够的自由活动余地,他们很快就会成为精明的理财者。如果家长的理财教育失败,那往往是因为他们出于自身的原因把存钱弄得似乎既痛苦又

无聊。金钱是有趣的,而且几乎完全是不讲自明的。(4)教育孩子们看问题要有长远目光的惟一途径,是让孩子们近期内便能尝到某种甜头,从而激励他们去那样做。

第二单元

价值观

课文B 从小木屋走向白宫是美国梦的一部分。可是,当吉米·卡特连任美国总统的努力失败后,他发现自己一下子被赶出白宫,回到了自己的小木屋。本文叙述了他是

吉米·卡特的复元

莎拉·帕夏尔

或许因为我本人也生长在佐治亚州的一个南方小镇的缘故,我觉得跟罗莎琳和吉米·卡特夫妇坐下交谈就如同在夏日午后荡在门廊的秋千椅上呷冰茶那么舒服。坐落于蓝岭山脉的卡特夫妇幽居的原木小屋前,恰好就有这样的秋千椅,往下看去是一条咆哮的山间溪流。和小屋里别的家具一样,这秋千椅是前总统卡特设计和制作的。卡特是一位手艺高明的木工,为了制作这些家具,他从其方圆160英亩的农庄上亲自遴选并砍伐树木,而后剥去树皮,将木料制成家具及其他用品。

“我父亲擅长使用工具,”他回忆道,“因此学习使用工具对我们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要是有什么东西坏了,我们就得自己修。我们不会请人宋修理或换新的。我们有这种手艺——大萧条时期,农民都有这一手。”

多年来,卡特制作了约50件居家用品,差不多有一半已作为礼物馈赠他人。但有些制品仍留在普兰斯的家里,都用了30多年了。不过,他妻子赶紧指出,他的手艺在不断提高。“1953年我们刚从海军退役回家时,他做了只放在后门廊用的沙发。那时他还用钉子。现在他做什么都不用钉子了。他研究木工工艺,下功夫制作,他给家里做的家具真的非常漂亮,包括一张细柱床和配套的床头柜。”

卡特的木工才干在政治竞选中,尤其是在与工厂工人见面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你不用跟在工厂干活的人多说,他们就会明白,原来你本人也是个劳动者。你的手艺或许跟他们不一样,但在干体力活的人之间有种天然的纽带,就如同手足之情。”

卡特一路竞选当上总统之后,偶尔也设法悄悄溜到戴维营的木工场干上几个小时,因为在他看来,“我们在生活中需要一些永远不变的要素。(1)我认为手艺——不管是耕地,造房子,做家具,拉小提琴,还是画图——这些东西不会因生活的起起落落而改变。至于我,回到农场种地或重返木工场一直是我增进基本技能的机会。(2)无论我在写书,从事政治活动,在爱莫瑞大学教书,还是处理国际事务,我总会设法抽空回到木工场,每次至少呆上几个小时。这对我十分重要。这是一种理疗,同时也是我生活中的一种稳定力量——是身心的完全休息。”

“在木工场的时候,”他接着说,“我不会去想正在写的章节,不会去想写不下去的段落或搁浅的思路。我考虑的是一件家具的设计,木料该如何嵌合,用什么样的榫头,还有工具是否锋利。”

(3)在吉米和罗莎琳.卡特最近出版的书名为《好处说不尽》的书中,他们直言不讳地解释了当他们遭遇痛苦的政治上的失败,突然告别华盛顿以及对茫然的未来感到惧怕时,他们是如何使用返璞归真的技能来面对和化解这些问题的。

“在书里,”吉米说,“出于几种原因,我们试图将我们的生活与普兰斯而不是跟白宫联系在一起。其一,是为了展示小镇的魅力;其二是要清楚地表明,这本书写的并不仅仅是一对有幸成为美国第一家庭的夫妇的生活,它也是写给普通人看的,例如一个失去工作的人,突然遇到职业变迁的人,并非出于自己的选择而不得不迁居的人,一个连自己最小的孩子也长大成人离家而去的人,或者是写给一对突然发现己届退休年龄、第一次得从早到晚而不仅仅是夜里厮守在一起的夫妇看的。”

卡特夫妇热情投入了诸如铺设人行道、在尚未完工的阁楼里铺硬木地板这类工程。在与两人最喜欢的一个机构“博爱居家”的共事过程中,罗莎琳学到了不少木工手艺。“博爱居家”是一项为无家可归的人创办的住房工程,帮助他们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建造自己的家园。

“我俩都在农场上花了不少时间,”卡特说。“我们护理林地。有时我们在林子里长时间散步。我或许会看到某棵我觉得适合制作四五把——也许七把、八把——椅子或别的什么家具的树。不过,我通常挑选离家近的树,因为我得自己把木料搬回到木工场地。

“我最喜欢的一件木工活是用湿材制作家具,不过这活要费很大的劲。你得处理好木

料干燥后引起的不同的收缩率,以保证榫头紧固不松。我喜欢的就是这样的技术难题,”这位前核工程师说。

很显然,今天大多数的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像卡特当年那样,在日常生活中得学会“像呼吸一样自然”地使用自己的双手。但他认为,年轻人还是拥有他们父辈所没有的优势。

“过去,你16岁或18岁就开始干活,一直干到死或者再也干不动为止。太阳一出来你就开始干活,一直干到天黑。可如今,你一星期只工作40小时,还有两个星期的休息度假,然后到了55岁,60岁,或65岁,你就退休了。你有那么多的空余时间去干别的有趣的事。这些事有时可能是相当有益的,有时仅仅是好玩,有时则旨在服务他人。在《好处说不尽》一书中,我们试图展示一个普通人所能参与的广阔的活动范围。我们试图指出,无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青年,中年,或退休之年——都有可能不断拓展兴趣的领域,找到新的刺激,迎接新的挑战,获得新的成功和尝试新的冒险。(4)在此书中,我们鼓励人们勇于开拓新天地,看起来也许非常困难,但你一旦投入进去,就会得益匪浅。”“如果你遭遇某种危机,”罗莎琳补充说,“最好的对策之一就是学习新事物。”

第三单元

代沟

课文B 与本单元开始的那场戏里的那位父亲不同,这里我们读到的是一位颇能设身处地为儿子着想的父亲。然而,正如默顿所描述的那样,要做到这点往往并非易事。

父亲未必英明

安德鲁·默顿

1983年11月25日,年仅23岁、缺乏临场经验的职业拳击手马维斯·弗雷泽在第一回合比赛打到2分57秒时被重量级世界冠军拉里·霍姆斯击倒。霍姆斯出左拳佯攻,弗雷泽防卫时右侧暴露。霍姆斯重拳出击,雨点般地连打19拳,弗雷泽挺着没有倒下。最后,在第一回合只剩三秒钟时,裁判叫停。当时,马维斯·弗雷泽的父亲兼经纪人、前重量级冠军乔·弗雷泽搂抱着儿子一遍遍地说:“没事儿。没事儿。我爱你。”

后来,有人批评他对儿子的实力估计过高,乔·弗雷泽回答说:“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1)尽管事实清楚表明并非如此,但乔.弗雷泽还是坚信马维斯能继承他的衣钵成为冠军,他的荣耀能通过儿子继续下去。

(2)这种通常比硬把儿子推上拳坛要微妙得多的对不朽的追求是一件让人苦恼的事。这常常不过是在期待孩子亦步亦趋地重复自己的童年。

1983年7月,我儿子加布里埃尔4岁,并且已经有了强烈的年龄意识。事实上,他的许多行为是以年龄来界定的:“4岁的孩子会自己穿衣服/’或是:“我能比迈克跑得快。因为我4岁了,他才3岁。” 当时我想,一个4岁的孩子可以去看全美职业棒球赛了。于是,7月16日星期六,我开车带他去波士顿看红袜队与奥克兰A队的比赛。

那是个晴朗、炎热的日子——事实上那一天非常炎热,气温达到97度,创下了波士顿当天的最高记录——但没有下雨,这在波士顿是极为罕见的。我装了一大袋果蔬。加布在前往波士顿的90分钟的车程里一直在睡觉,这是个好征兆,看球时他就会有精神了。还有一个好征兆:我找到一个合法的免费泊车位+我俩进场时,加布显得兴致勃勃。他郑重其事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先去厕所方便,这样在球赛当中我们就不必离开座位了。

当我们穿过体育场下的通道时,我想起了1952年在扬基体育场自己第一次看球赛的情景。当我和父亲走进阳光下的体育场时,那绿茵茵的巨大外场令我惊喜万分。一位名叫维克·拉希的投球手投出了一个又一个好球,扬基队球员乔·柯林斯击出一个本垒打,最后扬基队以3:2获胜。对手是历史悠久的费城竞技队,就是奥克兰队的前身。此刻,当我和加布走到阳光下,他第一次见到赛场时,我心中不由充满了喜悦与期待。加布没说话,但他一定也感受到了那份激动。

我俩找到了座位,在右外场侧面。位置不错,我们能看清场上的每一个部位。我俩提前了半小时入场,坐了下来看差不多就要结束的击球练习。加布说他饿了。我给了他一根胡萝十条,他开心地啃着。吃完了胡萝卜,他问我袋子里还有什么好吃的。我给了他一些葡萄,接着是一个苹果。在15分钟之内,他把袋子里的大多数食品都一扫而光。随后他说:“我想棒球已经看够了。现在我想回家。”

“可比赛还没开始呢,”我说。“你一点比赛还没看到呢。”

“看到了,我已经看到了。我想回家了。” “那只是击球练习。你不想看正式比赛吗?” “不想看。”

我想怎么着都得呆下去。难道我和儿子的这一天就这么毁了不成?(3)但我还是比较明智,放弃了呆下去的念头,我很明白如果我坚持呆着不走,那他的一天就会因为爸爸想看球赛而过得十分扫兴。我情绪糟透了,让他骑在我的肩上,就在红袜队上场击球时走出了体育场。

“爸爸,我想吃冰淇淋,行吗?”

我不很情愿地给他买了个冰淇淋。我俩上了车,我开车退出那个宝贵的车位,仍然没有好气。他也很明白我不高兴;我能看到他脸上不安的神情,恐惧中夹杂着痛苦。我讨厌那副神情。可我没法摆脱自己恶劣的心境。我一点都不想开车回新罕布什尔去。

随后,在斯托罗街上,我瞥见波士顿科学博物馆,就在查尔斯河对岸。加布以前去过,而且很喜欢那个地方,不过一直到现在他还郑重其事地把它叫做“静默博物馆”。我压着一肚子火,勉强问了一句:“加布,你想不想去博物馆?”

“想,”他说。

博物馆里几乎就我们俩。当我俩穿过一个个凉爽舒适的展厅时,我心里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多么希望加布能像我一样。(4)他应该为了我,而不是为了他自己喜欢这场棒球赛,当他辜负了我的期望的时候,我便对他生气了。不是加布的行为不当,而是这种期待不近情理。因此,必须改变的是这种期待。

我还反思了我俩刚才的对峙:球场上所发生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两种意志的对峙。他赢了。他坚持了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做法。

我俩在博物馆里浏览,三个小时转眼就过去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与实物一样大小的霸王龙,尝试宇航舱,造波浪,观看各种各样想象得出的展品。我也感到兴致勃勃。

儿子和父亲,两个人共同挽救了这一天——他坚持不放弃自己所喜欢的事物,而我,总算明智,最终认识到他是对的,并放弃了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

至少这一次是这样的。

后来我还想起了另一件事。我父亲带我去扬基体育场看棒球的时候,我是6岁,不是4岁。

也许再过一两年„—

第四单元

虚拟世界

课文B 你以为与网友分享秘密不会出事儿吗?等着门铃响起来吧„„

母亲恨死了网虫

卡罗尔.萨尔勒

嗒嗒,嗒嗒,嗒。这是入睡前最后听到的声音。遇到特别糟糕的日子,早上一醒来就听到这种声音。(1)这是一个原本安宁的家庭中惟一持续不去的不和谐音。女儿沉迷于互联网,我觉得这是一种疯狂的不端行为,而且凶险四伏。

她在别的哪个方面都不失为一个明事理的姑娘。她是夏天毕业的,天天上班,·晚上和朋友们在电话里聊天,周末和他们一起外出玩耍。但除此之外,近来她每天花两个小时光景与电脑厮守在一起。对此我深恶痛绝。

这不完全是对新科技的恐惧。当然,能随时获取全世界信息库中的信息是很有价值的,电子邮件正在完全改变人们相互间通信联系的方式。我的不信任感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使用互联网通讯与人们传统的相互交流方式相比实在大为逊色。(2)它使人们还未相识就已亲近,它不能保守秘密反而扩散秘密;而最令人担心的是,它是撒谎人传播谎言的工具。

最令我心惊胆战的是女儿对我的一切规劝都拒之不理。这在她的言谈间流露无遗。“我是一月份‘遇见’珍妮特的,”她说,“那以后我们就成了‘朋友’。” 有时,她又说“前几天我和亚历克斯‘聊天’,他‘说’„„”“不对,他没有说,”我争辩道;只有当你亲眼见过一个人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朋友才成其为朋友。她只是朝上翻了翻白眼。

你想象得到吗,上个月我正打算外出数日的时候,这位聪明的22岁的姑娘宣布打算举行一次聚会,客人包括各色网虫,他们来自各地,还要在我家过夜。

在我家里过夜?在这个有我珍爱的一切的家里,而女儿本身就是我的最珍爱的宝贝之

一。

她说,“别傻。”她说不会有事的,因为她准备邀请的那些人都是“认识”了至少有一年的,而且她“了解”他们,就像了解我总的来说比较喜欢的她的其他朋友一样。(3)我说,他们啪嗒啪嗒“讲”给互相听的事情中,杀人的倾向或许就被忽略了,难道这不可能吗? 我说这话时尽量想做到通情达理,但不完全成功。

聚会不了了之。但我和她确实大吵了一场。

当我说那些人即使不是疯子也一定是些怪人时,她试图跟我争论。那我是不是觉得她就是怪人一个?绝对不是。既然这样,那他们为什么会是怪人呢?我是不是觉得她就是个谎言家?当然也不是。她抓住了主动权,开始反攻。

“还记得你最喜欢的那个讲一个—亡尉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吗?那个他看到那女的读过的一本书便和她通过书信往来而认识的故事?记得吗,她拒绝给他寄照片,因为她认为如果他真的喜欢她,她长得怎么样并不重要?瞧,他们俩也没见过面嘛。”她得意地笑了。跟女儿争辩总是这个样,总是令你烦恼不堪。她们深知你的弱点,知道如何乘虚而入。

但我总是忘不了这个事儿,种种担忧萦绕心头。并不是说我有理由认为,他们作为个人,一定会撒谎。但他们可能会撒谎。他们可能隐瞒自己的真实年龄、心态,甚至性别。的确,在美国显然有不少上网的男人常常自称女人,认为藉此可使其他女人更无顾忌地与他们讲知心话。

有一天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我脑子里虚构出来的最可怕的场景一幕接着一幕,就像一部恐怖片。于是我给一个好莱坞的朋友打了个电话:有没有谁想过用这个题材构思一部电影情节?他哈哈大笑。据他本人所知就有5部正在酝酿之中,一部已经进入制作阶段了。

于是,我对女儿说,我们就等着看生活去模仿艺术吧。我们现在安然无恙。谁知道什么时候被谋杀在自己的卧床上。

她大笑。“明天早上见,妈妈。我要上楼去跟朋友聊天了。晚安。”塔塔,塔塔,塔塔„„

第五单元

逾越障碍

课文B 磨难到底是能让我们显出内在的美德还是暴露出自身的缺陷,有时一次偶然的遭遇可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十四级台阶

哈尔·马纳林

人们都说猫有九条命,我也觉得这完全可能,因为我现在经历的是自己的第三次人生,而我还不是猫呢。

我的第一次人生始于1904年11月一个晴朗、寒冷的日子,我来到世上,在一户农家8个孩子中排行第6。我15岁那年父亲去世,为了生存,我们苦苦挣扎。我不得不等到成家后才真正开始享受自己的第一次人生。那时我非常幸福,体格健壮,还是个运动好手。我和妻子生有两个可爱的女孩。我在圣何塞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在圣卡洛斯有个温馨的家。

那时的生活就像是一场美梦。

接着美梦终止,变成了一场可怕的噩梦,令你夜半惊醒,出一身冷汗。我得了恶化的进行性运动神经元病,一开始影响我的右臂右腿,后来又侵入身体的另一侧

就这样我的第二次人生开始了„„

尽管疾病缠身,我还是借助车上安装的特殊设备每天开车上下班。在某种程度上,我是由于14级台阶才得以保持健康的心态与乐观的情绪的。

无稽之谈?一点也不。

我们家住的是错层式的房子,从汽车间通往厨房门有14级台阶。这些台阶是我衡量自己的尺度,是我活下去的一个挑战。(1)我觉得如果有一天我无法再抬起一只脚迈上一个台阶,再痛苦地拖起另一只脚——将这个过程重复14遍,直到精疲力竭爬上去——到那时我就会服输并躺下死去。

因此我坚持上班,坚持爬那些台阶。时光流逝。两个女儿上了大学,建立了美满的家庭,只剩我和妻子守在我们那个有着14级台阶的温馨的家里。

你或许会以为,这里生活着一个勇敢坚强的男子汉。„事实并非如此。这里一瘸一拐走着的是一个幻想破灭、内心痛苦的跛子,一个靠着从汽车间通往后门的那14级可怜的台阶

才没有失去理智、没有丢—F妻室并坚持工作的男人。,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变得日益失望和沮丧。我想,当我执意谈论自己的人生哲学时,我的妻子和朋友一定都很难受。(2)我认为在这整个世界里,就我一个人被选中去受苦受难。我已经背了9年的十字架,只要我还能爬上那14级台阶,很可能我就要一路背负下去。

后来,1971年8月一个漆黑的夜晚,我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人生。那天夜里我回家时天正在下雨,我慢慢地开着车走在一条车辆稀少的路上,雨水哗哗拍打着车身。突然,方向盘在我手里猛地一跳,一只车胎啪地一声爆了。我奋力停下车,呆坐着,心想,这下子麻烦可大了。我没法自己去换轮胎!根本不可能!开车路过的人会停下帮忙吗?我马上就把这个念头打消了。为什么别人要停下帮忙呢?我知道我自己就不会。这时我想起前面不远处的一条小路上有幢房子。我发动了引擎,慢慢地开到了那幢房子跟前。接着我把车开上了宅旁车道,按了按喇叭,迎接我的是窗口亮起的灯光。

门开了,一个小女孩站在那儿朝我张望。我摇下车窗,大声说道,我有个轮胎爆了,需要有人帮忙替我换一下,因为我要靠拐杖走路,自己干不了。

她回到屋内,稍后裹着雨衣、戴着帽子又出来了,身后跟着个男的,愉快地跟我打招呼。

我坐在车里,舒舒服服,淋不着一滴雨,而那男人和小女孩却在暴雨里干得那么辛苦,我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得了,我会酬谢他们的。这时,雨似乎小了一些,我摇下车窗看着。我只觉得两人动作慢得出奇,我都开始有点不耐烦了。我听到车后传宋小女孩的声音。“千斤顶的柄,爷爷,拿好了。”那人轻轻地应了一声,车微微倾斜着被顶了起来。

接着有好一会儿,我听到车后的响声和轻轻的说话声,最后总算换好了。我感觉到千斤顶移开时车颠了一下,又听到后车厢盖啪地关上,接着两人就站在了我的车窗前。

那是位老人,身材瘦小,背有些弯。我看小女孩大约8岁或10岁,神情愉快,她抬头望着我,满脸的笑容。

他说:“这种天气又是夜里,车出了问题可真够呛,不过现在都给你修好了。”

“多谢了,”我说,“多谢。我该付你们多少呢?”

他摇摇头。“什么也不要付。辛西娅跟我说你靠拐杖走路。很高兴能帮上忙。我知道如果是我遇到这种情况你也会这样帮我的。不要钱,朋友。”

我拿出一张5美元的钞票。“那不行!我不喜欢欠人家的情。”

他没伸手宋接,小女孩凑近车窗,轻声说道:“爷爷看不见。”

(3)刹那间,时间凝固了,我感到万分的羞愧和震惊。我从来没有这么难受过。一个盲人和一个孩子!用又冷又湿的双手在黑暗中摸着那些螺栓和工具干活——对他来说,这黑暗很可能永远不能驱散,直至他死亡。

他俩替我换了一个轮胎——在风雨交加之中换着轮胎,而我则舒舒服服地倚着拐杖坐在车里。我不记得他俩道别走后我在那儿坐了多久,但时间之长,足以让我内心深刻反省,发现令自己深感不安的品行。

(4)我意识到我的自艾自怜、自私,以及对他人需求的冷漠,已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我坐在那里祷告。我祈求力量,祈求更多的理解,祈求对自己的缺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我祈祷上帝保佑那位盲人及其孙女。最后我开车离去,心灵上震撼巨大,精神上羞愧难当。

现在我不仅每天努力去爬那14级台阶,而且尽我微薄之力去帮助他人。或许有——天,我能有机会去帮助一个同样处于困境中的盲人——一个跟我过去一样瞎的盲人。

第六单元

妇女半边天

课文B 当你发现自己被一份你根本不想做的工作束缚住时,很容易希望自己能重新开辟一条全新的路。不幸的是,说来容易做来难,新路往往充满崎岖坎坷。然而,对穆丽尔·L.韦特斯通来说,这一人生之路还是值得一走的。

重新开始

穆丽尔·L.维特斯通

我曾经惧怕星期天。那时我从星期一上午八点半开始就盼着周末。我痛恨我的老板。(1)每当我想起给别人回电话、打字,看到我出得主意和见解却让别人去受益时,常常整个星期都会闷闷不乐。我痛恨我的工作。我痛恨我的生活。我痛恨自己既没有勇气改换工作,也没

有勇气改变我的生活。

当我的大多数的朋友都在计划上大学,欢聚至深更半夜时,我却在换脏尿布,抱着一个哭闹的孩子在屋里走来走去。才19岁,我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可怜的小媳妇。多年来不管我做什么或是作出什么决定,我总得考虑我的这个家。

一晃我就29岁了,离30岁仅一步之遥。(2)这样的生活我能维持多久?肯定不会到我退休之时。我开始觉得,如果我不早日有所作为,马上行动的话,我就会苦闷而死。我决定去追寻儿时的梦想:我要拿到大学本科学位,做一个全职的记者。

我在我的一个美好的日子,一个星期五,辞去了工作。我的心中几乎马上充满了焦虑。我怎么跟丈夫说呢?他会怎么反应呢?我们如何付家里那些账单呢?我真是疯了,我心想。我已经不再年轻,没法从头开始了。我祈祷着,天哪,我都做了些什么呀?我怀疑自己是在经历某种早期的中年生活危机。如果我爬回去跪倒在老板跟前,恳求他原谅我一时神志错乱,或许他会让我复职。整个周末我都在忐忑不安中度过。

然而,就在我对刚刚跨越人生之桥的举动深感不安之际,我同时也开始感到希望的复萌,觉得彼岸有种种机会在等着我。长久以来,我对与自己生活中的种种角色毫不相干的文字情有独钟。我与文字之间有一种默契:它属于我自己,并将永远是我的,无论外面的世界发生什么事情。我并不完全明白我的人生旅途中将要发生什么,但我对到达旅途终点之后的自己怀有信心。(3)我坚定地走下去,这条路将使我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认清自己生活的母的。我向丈夫坦陈自己的复杂心绪。他和我一样担忧,但同时也热情支持我。于是我走下桥来,踏上征途,紧张但却坚定。我很快发现,我热爱学习,利用一切机会汲取知识。这时候我会觉得我的决定做对了。但有时,每当意识到别人对自己的期待时,我又会由于自我怀疑和对未来捉摸不定而感到心情沉重。

我比个别教师年龄还大,几乎比所有的同班同学都大。差不多整整第一学期,我觉得自己完全是个外人。终于我遇到了一些大龄女生,她们和我一样都在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我们开始交流自己重返校园的体验,谈论怎么与丈夫、男友相处,怎么带孩子,怎么应付各种要付的账单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成了姐妹,通过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使自己获得勇气和信心。

我终于不得不找工作以贴补家用。事实上,在那两年里,我干过许许多多工作,连自己也懒得记数了。我常常不得不一手炒菜,一手拿着书看。好多次过重的负担几乎要把我压垮。在不顺利的日子里我哭泣流泪,但在顺利的日子里我也有许许多多欢笑。

然而,我不因流泪而后悔,也不想改变过去几年中发生的一切。这几年过得不容易:(4)从此,给我带来新的生活的,与其说是自己努力取得的成果(虽然这也很重要),不如说是由于意识到自己具有潜在的能力可以做自己想做得事情。如今我感到自己更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不再如风中的旗帜,随风飘荡。

我不再惧怕星期天,星期三也如星期五一样愉快。现在我出了主意,功劳就是我的;我讲的意见,别人认真聆听。我热爱自己的新工作。我重新热爱自己的生活。我清楚地看到,在不远的前方,一个全新的女人正在耐心地等着我去与她拥抱。

第七单元

了解英语

课文B 你怀疑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学英语是不是值得?本文列举充分理由说明完全值得。

英语在21世纪的作用

梅尔文·A.哈斯曼

在过去的40多年间,英语在全球的传播引入瞩目。(1)这一过程在几个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英语使用人数的增加,英语在不同社会渗透的深度,以及英语功用的广度。

全世界有14亿多人生活在英语享有官方地位的国家。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讲英语。在2000年就有五分之一的人——超过10亿人——在学英语。全世界70%以上的科学家阅读英语。全世界约有85%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的。世界上各种电子检索系统90%的信息用英语储存。到2010年,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使用的人数将超过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数。这一趋势无疑会对英语产生影响。

使用英语的目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英语的词汇,语法形式,以及说写方式演变深受科技发展、经济状况,以及管理、文学、娱乐的影响。(2)大约1500年前,英语还只是那些入侵英格兰的鲜为人知的日耳曼部落使用的一种粗俗语言,如今它却遍及全球。

墨西哥飞行员在法国降落飞机时,与地面控制人员用英语通话。德国物理学家要将新发现通报国际科学界时,他们首先用英语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日本经理与斯堪的纳维亚商人做生意时,双方用英语谈判。流行歌手写歌时常常用英语。游行示威者要引起世界关注他们的问题,就打着用英语书写的标语。

有三个因素继续促进着英语的传播:英语在科技、商务上的应用;英语融合其他语言词汇的能力;对各种不同的英语方言的认同。

在科学领域,英语在二战之后取代了德语。(3)随着它在科技领域主导地位的确立,英语先是在欧洲,继而在全球开始取得全面的主导地位。

今天,信息时代已经取代了工业时代,并缩短了时间和距离。这一情况正在改变世界经济使其从工业生产转向以信息为基础的产品与服务。信息革命不再受地域与国界的限制,正在重新界定我们的世界。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过去仅限于出版物的信息处理已经让位于计算机和X联网。借助于计算机的通讯交际正在弥合英语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距离。它鼓励人们使用更多非正式的会话语言,包容多样性和个人特色。

英语像许多浯言一样使用语音字母以及比较基本的语法。但最重要的是,它拥有·庞大且覆盖面宽广的词汇,其中约有80%是外来词。它从西班牙语和法语、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印地一乌尔都语和盂加拉语、马来语和汉语,以及西非和波利尼西亚等各种语言中曾经借用过并继续借用各种词汇。这一特点使得它成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语言。

最后一点是,由于没有英语语言中央权威机构维护英语标准,因此形成了许多方言:美目英语、英国英语、加拿大英语、印度英语和澳大利亚英语,就是众多的方言中的几种。英晤没有标准的发音。但在其多样性里存在一个统一的语法和一套核心词汇。这样,每一个讲英语的国家都能将各自的文化融入英语的用法和词汇中。

然而,英语的未来无从预测。从来没有一种语言像英语这样为这么多人如此广泛地传播使用。因此,没有先例来帮助我们预测,当一种语言取得真正的国际性地位之后会发生什么情况。

世界[处于变革之中,英语将会出现新的形式。英语及其使用将有所变化,将反映出它与其他语言交往的新模式,以及变化中的人际交往需求。

英语正在消除其自身的政治和文化的含义,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英语不是少数几个国家的财产。相反,它是一种全球通用的媒介。谁使用它,它就属于谁,不管用于何种目的或需要。,没有理由相信在未来50年内会出现任何其他一种语言取代英语。然而,英语在21世纪遭遇挑战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少数几种语言倒是有可能与之分庭抗礼——各有其特殊的影响地域。比如,由于贸易的扩展和美国国内拉丁美洲人口的增加,西班牙语的地位正在上升。这可能产生出一个英语和西班牙语共存的双语地区。

改换语言,即人们放弃自己一向使用的语言改用其他语言,是另一种可能。这种改换过程缓慢,难以预测。但在未来50年内,随着经济发展对更多国家产生影响,重大的语言改换可能会发生。

由于语言使用上的这些变动,更多的语言可能会消失。剩下来的语言将迅速为更多的人作为母语使用,其中包括英语。

用英语讲课的大学将会增多,并迅速造就一代中产阶级专业人员。经济发展只会壮大这个中产阶级,这一群体更有可能在工作中学习并使用英语。

(4)虽然英语、德语和法语这些语音曾经凭着各自政府的政治力量而成为国际语言,这种情况在经济和人口变化对语言的影响更大的21世纪不太可能发生。

英语成为国际语言至今仅有50年。如果英语的发展沿袭以往的语言发展模式,那么在一种新的语言主宰世界之前,英语仍可享有100年左右的主导地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如许多人所担心的那样,英语正在或将会取代其他语言。相反,它可以作为其他语言的补充,或与其他语言并存,让陌生人跨越语言障碍进行交际。它可能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开启机遇大门、扩展思路、接纳新思想的一种工具。

第八单元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课文B 本单元第一篇课文中,我们听取了反对过度保护环境的理由。接下来我们听一听要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呼声。

沙滩上出现的一个丑陋的新脚印

A.B.C.惠普尔

昨天,曾经有陌生人来到我们的海滩上,这是一个月来的第一次。我们沙滩上任何一个新脚印几乎都像《鲁宾逊漂流记》里所描写的那样罕见。我们是在大西洋的边沿上:在我们前面半英里的地方是个珊瑚礁,再向前直至西非便什么也没有了,只有3000英里大海一片。这是个荒僻的人烟稀少的海滩,海浪与往昔哥伦布途经时一样日夜不停地拍打着海岸,但这片海滩却已遭受污染。

航行在地平线之外的油轮对海滩的污染要比成百个野餐者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浮在海面上的片片油污漂到岸上,把珊瑚都染成了黑灰色。油污毁灭了黄道蟹和龙虾,在海螺精致的螺旋壳上涂上了一层黑色稠胶。油污凝固成柏油,一团团散落在海滩上,东一块,西一块,看上去就像是荒弃战场上的弹丸。岛上居民去海滩上捡拾千百年来被海水不断冲上岸的珍奇宝物时,现在也穿上旧鞋,以防同时冲上来的油污玷污了脚。

当你不得不想方设法逃离污染的时候,你才会意识到污染的严重程度。几年来我们已经意识到我们的城市污染严重。时至今日再也无路可逃。如果连远离陆地的这个大西洋小岛上都出现了油污,那么差不多所有的岛屿都不能幸免。

这里的污染才初现端倪。岛上空气依然清新,但拟议之中的机场一旦造好,空气就不再会清新了。离岛远一点的珊瑚礁上面的海水仍呈蓝绿色,但已经比前几年脏了许多。如果说这块土地尚未受到污染,那只是因为当地的居民很少,还不足以将其污染。人会多起来的。(1)因此,目前在这个岛上,不妨说我们是环境开始受到污基的见证人„„

在我们荒僻的海滩遭受污染之前,人们简单地把一切归咎于“人口爆炸”。比如说,如果岛上的人口能够稳定地控制在几百人左右,那么这个偏僻的地方就不会有什么环境问题。如果没有太多的人使用环境,就不会有环境污染。因此,如果我们集中精力打赢人口过剩这一仗,我们就能为人类拯救地球。

但海滩上的油污证明这一简单的推想是错误的。那些油轮不是山于每分钟降儿厂过多的中国人或印度人而航行在那遥远的大海上的,甚至也不是由于美国人、欧洲人太多而引起的。他们是在运送石油,在海上清洗油舱,而将残余污油送1:了人西洋、太平汗的海滩,目的是为人类科技提供燃料——如今,那些让人类得以在地球上生存的工厂、发辆和发动机正为了人类生存而在毁坏地球。

岛上的渔民宁用舷外马达不使风帆,这样做一点也没有错。(2)这关系到他们的生计,马达尽管气味令人讨厌,却帮助渔民增加了捕获量,因而他们就可以有钱去掉远比马达气味糟糕的户外厕所。然而,技术的危害在于其自身的不断升级,而这里已经出现了这种迹象。你可以看到小镇码头漂浮水面的机油。发电机的声响已经压过了大海的涛声。虽然10英里长的公路上只行驶着二十多辆汽车,港口水域内已有一辆丢弃的破车在生锈。技术污染在这个小岛上已经开始升级,这与过去大陆城市的技术污染升级一模一样,而如今这些人陆城巾已被笼罩在烟雾之中。

(3)如果油污正在毁灭珊瑚礁顶部的生物,那它对于供给我们70%呼吸所用氧气的海洋浮游生物还有什么影响不会产生呢?海滩污染给我们的教训在于,我们甚至尚未意识到这—切已经为时太晚。人类因其技术的发展有可能需要比我们过去所想的多得多的人均空间才能在这个地球±:生存,但这并:不仅仅是一个人均多少平方码的问题。相反,这里有一个微妙的自然平衡问题,要维持不多几个人的生命,需要许多平方英里的海洋、植被和清新空气。到本世纪末我们就可能看到,我们生存环境的彻底破坏不是以饥馑为标志,而是以人们的窒息死亡为标志。(4)那个时候,技术——即机器——便确实地会像掐断潜水者的透气管一样毫不含糊地毁掉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层,无意中不知不觉地取得击败人类的最终胜利。

泛读教程4课文翻译 篇4

Many primitive peoples believed that by eating an animal they could get some of the good qualities of that animal for themselves. They thought, for example, that eating deer would make them run as fast as the deer. Some savage tribes believed that eating enemies that had shown bravery in battle would make them brave. Man-eating may have started because people were eager to become as strong and brave as their enemies.

Among civilized people it was once thought that ginger root by some magical power could improve the memory. Eggs were thought to make the voice pretty. Tomatoes also were believed to have magical powers. They were called love apples and were supposed to make people who ate them fall in love.

Later another wrong idea about tomatoes grew up - the idea that they were poisonous. How surprised the people who thought tomatoes poisonous would be if they could know that millions of pounds of tomatoes were supplied to soldiers overseas during World War II.

Even today there are a great many wrong ideas about food. Some of them are very widespread.

One such idea is that fish is the best brain food. Fish is good brain food just as it is good muscle food and skin food and bone food. But no one has been able to prove that fish is any better for the brain than many other kinds of food.

Another such idea is that you should not drink water with meals. Washing food down with water as a substitute for chewing is not a good idea, but some water with meals has been found to be helpful. It makes the digestive juices flow more freely and helps to digest the food.

Many of the ideas which scientists tell us have no foundation have to do with mixtures of foods. A few years ago the belief became general that orange juice and milk should never be drunk at the same meal. The reason given was that the acid in the orange juice would make the milk curdle and become indigestible. As a matter of fact, milk always meets in the stomach a digestive juice which curdles it; the curdling of the milk is the first step in its digestion. A similar wrong idea is that fish and ice cream when eaten at the same meal form a poisonous combination.

Still another wrong idea about mixing foods is that proteins and carbohydrates should never be eaten at the same meal. Many people think of bread, for example, as a carbohydrate food. It is chiefly a carbohydrate food, but it also contains proteins. In the same way, milk, probably the best single food, contains both proteins and carbohydrates. It is just as foolish to say that one should never eat meat and potatoes together as it is to say that one should never eat bread or drink milk.

【课文译文】

对食物的错误看法

很多原始民族认为吃某种动物可以使他们获得这种动物的一些好的品质。例如,他们认为吃鹿可以使他们跑得像鹿一样快。一些野蛮部落相信,吃战争中表现勇敢的敌人会使他们勇敢。吃人现象开始发生可能是因为人们渴望变得像他们的敌人那样强壮、勇敢。

一些文明人曾经认为,姜根有某种魔力,能改善他们的记忆力。蛋能美化他们的声音。也有人认为西红柿有魔力。西红柿被称为爱的苹果,他们认为吃西红柿能使人坠入爱河。

后来又出现了另一个关于西红柿的错误观点——西红柿有毒。如果认为西红柿有毒的人知道二战中数百万磅的西红柿提供给了在海外的战士们,他们会多么吃惊!

甚至在今天也有很多关于食物的错误看法,其中一些看法很普遍。一种想法认为鱼是最佳益脑食物。鱼是有益于大脑的食物,就像它对肌肉、皮肤、骨骼一样有益。但是没有人能够证明对于大脑来说鱼比其他种类的食物更好。

另外一种想法认为,吃饭的时候不应该喝水。虽然用水把食物冲下去来代替咀嚼不是个好主意,但是人们发现吃饭时喝点水是有益的。水能使消化液更自由地流动,有助于消化食物。

很多想法是关于食物混在一起吃的,而科学家告诉我们,这些想法毫无根据。几年前有一种很普遍的看法,认为不能在同一餐中喝桔子汁和牛奶,其理由是桔子汁中的酸性物质能使牛奶凝结而难以消化。事实上,牛奶在胃里总会遇到一种使它凝结的消化液,而这种凝结是消化的第一步。类似的一种错误想法认为在同一餐中吃鱼和冰淇淋会形成一种有毒的化合物。

上一篇:精选上半年人事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优秀作文250字:四季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