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词语

2024-08-08

植物词语(精选3篇)

植物词语 篇1

英汉语言中有很多以花草树木等为喻体借物言志的现象。不同民族借助不同的植物来寄托各自的情感,同一植物在不同民族的词汇中可能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

汉语和英语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分属于不同语系,虽然有些词汇字面意思相似,但在各自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如“柳树”和“willow”(柳树)字面意思相同,英汉语言中都有“悲伤”的意思,但它们的文化内涵却不同。“柳树”在汉语中象征由离别引起的悲伤,例如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抒发的正是这种离别思念之情。而英语中的“willow”隐含“死亡”的意思,“wear the willow”指“服丧、戴孝”或“悼念死去的爱人”,在汉语中没有这种涵义。另如菊花,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陶渊明赞美它为“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故人称菊花为“霜杰”;古代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而在西方国家中,菊花代表哀伤,只有在葬礼上才送菊花。因此,西方人们对菊花赋予了完全不同于汉语的意义。

同一植物词语,在汉语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英语里却缺乏相应的联想。例如人们常说的“岁寒三友”(松、竹、梅)和“花中四君子”(兰、梅、竹、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傲雪独立,不畏严寒,一身傲骨。菊花凌霜自行,不趋炎附势,品行高洁。兰花生于深山之中,空谷幽香,形容清高雅洁、不入俗流的君子。竹子修长挺拔,中空有节,宁折不弯,形容清高淡泊、虚心正直的人。松树四季常青,比喻志行高洁的君子;它千年不凋,也象征长寿,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说。但是这些植物在西方国家中只不过是普通的植物,并没有汉语中类似的联想,这样就出现了文化空缺现象。这是由于中西方国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习俗不同,植物的种类和联想意义也就各不相同。如中国南方很多地区竹子随处可见,竹子修长挺拔,中空有节,使人联想到高风亮节和谦逊好学的品质;而竹子在英国并非土生土长的植物,是舶来品,因此竹子的联想意义并不多见。汉语中“雨后春笋”用来形容新生事物的大量涌现,英文中意思相近的表达有“spring up like mushrooms”,即由蘑菇引发的联想意义与汉语中竹笋所产生的联想一致。反之,英文中常见的“rose”(玫瑰)、“olive”(橄榄)等联想意义的习语在汉语中的缺乏,也是上述原因所致。

同样,英语中许多植物词也有其独特的联想意义,而汉语中却没有。如“clover”(三叶草)大部分由三片叶子构成,也有些由四片或六片弧瓣组成,比较少见,英美人相信“four lea clover”(四叶草)可以给人带来好运。“lily”(百合花)在汉语中象征夫妻恩爱、琴瑟和鸣,而英文中“lily”表示纯白,并无爱情的联想。“paint/gild the lily”(多此一举),相当于汉语中的“画蛇添足”。西方人有送花的习俗,用花来传情达意。很多植物的联想意义形成了系统的花语,即一种含蓄而高雅的无声语言。如:“red tulip”(红色郁金香)意为相信我、爱的宣言(believe me, declaration of love);“gardenia”(栀子花)表示可爱、秘密的爱(lovely, secret love);红玫瑰(red rose)代表爱情,报春花代表“永远相爱”,条纹康乃馨则表示“拒绝”。又如英语中,用植物词汇如peach(桃),daisy(雏菊),rose(玫瑰)来比喻女子的年轻貌美,形容女性红润的脸庞,但只是用植物比喻人的某种自然属性,并没有任何品德、精神的评判。不同的是,中国人使用多种植物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姿态和品行,如“杏眼桃腮”、“艳若桃李”、“蒲柳之姿”、“娴静犹如花照水”、“蕙心兰质”等。总的来说,英语中虽然不乏以花草树木喻人的例子,但是远不及汉语那么丰富,所以用不同花草树木喻人是英汉植物词联想意义的重要区别。

本文介绍了中英文化中植物象征意义的一些现象。从中可以看出,由于文化差异、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英汉语言中植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加强对英汉植物词汇联想意义异同的研究,做好中外文化传播交流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德鑫.中外语言文化漫议[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1996.

[2]陈蕊娜.汉英植物文化的社会差异[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2003, (1) .

[3]张燕琴.英植物词语的联想意义浅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 (7) .

植物词语 篇2

古寺青灯:古寺:年代久远的寺庙;青灯:以植物油为燃料的灯,其光发青。形容虔诚修行者生活的凄苦与寂寞。

心如芒刺:芒:植物的刺。心里像芒刺扎一样难受。形容心里极其痛苦。

枯杨生稊:稊:植物的嫩芽。枯萎有杨树又长出了芽。旧喻老人娶少妻。

枝繁叶茂:枝叶繁密茂盛。

践土食毛:指蒙受君恩;亦泛指起居生活。毛,泛指土地上生长的粮食蔬菜等植物。

范张鸡黍: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

枯木逢春:逢:遇到。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苍翠欲滴:苍翠:深绿。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仿佛饱含水份一样。

花团锦簇: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汉英植物词语的不同文化内涵分析 篇3

美国人类学家Leslie White指出:“象征的意义产生并取决于使用它们的机体。……用约翰·洛克的话来说, 象征‘由于人的横加影响而获得意义’。”大自然的绿色是地球上生命的象征。人类与绿色植物息息相关、相互依存, 人类依靠绿色植物使自身得到延续和发展。人类用语言给植物命名。植物的名称经过人类的妙用, 使人类语言词汇丰富多彩, 语义生动形象, 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但由于时空环境、社会状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差异, 英汉民族通过对各种植物不同的观察体验, 产生了不同的审美心理, 呈现出不同的民族个性, 即使对同一种植物也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或价值标准。所以说, 汉英植物词语具有的文化内涵是不尽相同的。

二、以花草树木为喻体

千百年来, 人们不仅利用植物作为自己生存的物质基础, 而且根据它们的颜色、形状或习性赋予一定的喻义。以花草树木等为喻体述事喻理、抒情托志, 这在英汉语中都是常见的语言现象。

1. 汉语植物名称的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 我国人民就有种花、赏花的习惯和咏花喻志的传统。在汉语中, 梅花象征高洁, 牡丹象征华贵, 菊花象征高雅, 红豆象征爱情, 雪莲象征珍贵, 松竹象征坚贞, 白杨象征倔强等。

我们用“昙花一现”比喻事物或人物出现不久就消失了;用“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还有“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的大量涌现, 蓬勃发展, 而译成英语却是to grow like mushrooms。这是因为竹子不是英国本土生长的植物, 英美读者无法产生与中国读者相同的语义反应。汉语中还有源出于植物名的典故, 如语出 (唐) 王维《相思》诗的“红豆相思”, (清) 李汝珍《镜花缘》的“花香鸟语”和晋朝《晋书·符坚载记》中的“草木皆兵”等。

在中国的文化中, “松”这个词有着特殊的意义。早在两千五百年前, 孔子便赞叹:“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历代文人有不少咏松的诗句, 如“寄言谢霜雪, 贞心自不移” (隋·李德林) , “百尺无寸枝, 一身自孤直” (唐·陈子昂) 等。由于松树不畏风霜严寒, 人们将它同竹、梅并列, 称为“岁寒三友”, 又把它同竹、梅、兰一起称为“四君子”, 认为它们都代表着一种刚直不屈、孤高傲世的品格。由于松树四季常青, 人们又把它视作长寿的标志, 将它同丹顶鹤、梅花鹿放在一起, 赋予一种神奇的色彩。而在当代, 人们又把松树看作革命志士高风亮节的象征:“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陈毅)

在汉语文学史上, 也有志士仁人、文化大师以花草树木为题, 抒情托志, 写出千古传诵的不朽名篇。我国古代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曾以《桔颂》为题, 抒发自己不畏谗言、疾恶如仇、坚持真理的爱国志向;宋朝陆游以《卜算子·咏梅》为题, 表达他“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的高尚情操;毛泽东以“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诗句, 歌颂革命战争胜利的喜悦心情。此外还有, “寸草春晖”比喻父母的难以回报的亲情;“豆蔻年华”比喻活泼纯情的青春少女;“披荆斩棘”赞美不畏艰险、奋勇前进的开拓进取精神。

2. 英语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

英语中的植物词语也是数量众多、运用广泛、表现力特强。在英语中, lily (百合花) 象征纯洁;palm (棕榈树) 象征胜利;olive branch (橄榄枝) 象征和平;acacia (刺瑰) 象征友谊;Yorkand-Laucaster rose (红白蔷薇) 象征战争;white chrysanthemum (白菊) 象征真理;以yellowtulip (黄郁金香) 比喻没有指望的爱情;以scabious (山萝萄) 比喻不幸的爱情;以snowdrop (雪花莲) 喻指患难中的友谊;以zinnia (百日草) 喻指思念离别的朋友等。

还有以植物为喻体的成语短语, 结构简洁、形象生动, 联想丰富而喻义自明。例如, 用“gild the lily” (画蛇添足) 比喻多此一举, 徒劳无益;用“apple of the eye” (掌上明珠) 比喻珍爱之物;用“sour grapes” (酸葡萄) 比喻因得不到而故意贬低的事物;用“forbidden fruit” (禁果) 比喻非份的欢乐或因禁止而更想得到的东西;用“under the rose” (玫瑰丛下) 比喻私下或偷偷摸摸的行为或勾当。

在英美文学史上, 有英国诗人彭斯脍炙人口的诗句“O 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啊, 我的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 六月里迎风初开。) , 以苏格兰高地上迎风摇曳的红玫瑰, 象征情窦初开不胜娇羞的少女, 抒发诗人缠绵悱恻的情思。诗人雪莱在Ode to the West Wind (《西风颂》) 中以“Oh, Lift me as a wave, a leaf, a cloud!I fall upon the thorns of life!I bleed!” (啊, 扬起我, 像波涛、残叶和乱云!我倒在人生的荆棘之上, 血流不止。) 气势豪迈地抒发了他反抗黑暗, 向往光明, 呼唤春天来临的革命激情。这些富于哲理的优美诗句, 比喻形象且寓意深刻, 令人深思而回味无穷!

三、以瓜果蔬菜为喻体

不同的民族借助不同的植物寄托不同的情感, 英语中有许多含有瓜果蔬菜名称的词组短语, 形象鲜明、喻义丰富、委婉含蓄, 深受大众的喜爱。

1. apple (苹果)

苹果是人们喜爱的最为常见的水果, 其喻义也特别丰富。如He likes to play apple. (他喜欢打棒球) 。因为在美国棒球运动特别流行, 所以人们用最普通的苹果喻指棒球运动。apple也可指大城镇, 热闹或可以找到刺激性娱乐的街区, 于是纽约被称为“the Big Apple”或“the Apple”, 也就见怪不怪了。apple又常用来俗称“同伴, 家伙”, 如He is a real slick apple. (他真是个狡诈的家伙。)

据说在美国乡村有一种风俗, 小学生上学时常给教师带一个擦亮的红苹果, 以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于是to polish the apple由此引申出“送礼、讨好、拍马”之意。该说法源于二十世纪初, 至三十年代开始流行通用, 现在喻指曲意奉承, 讨好巴结的人或行为谓之, apple-polisher和app-polishing。

2. banana (香蕉)

由于外形的相似, banana常用来喻指大鼻子, 尤其是鹰钩鼻, 如He’s got a banana (他长着一个鹰钩鼻) 。banana还常用来指喜剧演员, 最出色的喜剧演员称为“top banana”, 二流喜剧演员称为“second banana”。这种别称是源于此类演员表演时手里拿着一根充水或充气、形似香蕉的假棍, 作为道具用以敲击其他演员的头部。另外, banana oil (香蕉油) 可喻指奉承拍马的花言巧语。

3.bean (豆

豆子大多为圆形, 由此bean也用来指人的头或俗称“脑袋瓜”。如Whistling at a crook is not effective as to crack him on the bean with a hickory stick. (对恶棍鸣警笛还不如用木棍打裂他的脑袋瓜来得有效。)

在美国棒球用语中, bean ball用来指投手投向击球手头部的球。如:Mr.Green places much reliance on the bean ball. (格林先生对投手投出的球充满信心。) 波士顿市民传统上有吃熏豆的习惯, 因此, bean eater用来专指波士顿人或俗称豆城人, 而波士顿市则称为Bean Town。

4. nut (坚果)

nut是各种干果的总称, 可指核桃、栗子、榛子等, 在十九世纪末开始喻指“怪人、疯子、傻子”等。在口语中, nut也常用来喻指“入迷的人、狂热的人”, 如the movie nut (电影迷) , turn sb.into a nut (让某人着迷) 。在商业、经贸用语中, nut又可喻指经费或固定投资等。如The producer has raised the nut to 500, 000. (制片人已筹集了50万元的经费。) nut又可委婉含蓄地喻指“贿赂、非法的受贿资金”。如What they called“the nut”, payoffs to the police. (他们所说的“核桃”, 实际上是指对警察的贿赂。) 而短语“be (dead) nuts on”表示“非常喜欢、爱得发狂”的意思。

5. orange (桔子)

orange用在短语a sucked orange中, 喻指“血汗被榨干了的人、被充分利用而如今不再需要的人”。如:After workin twenty years for the company, Tom was discarded like a sucked orange. (为公司干了二十年之后, 汤姆像只榨干了的桔子被抛弃了。) 在药品用语中, orange sunshine意指“迷幻药”, 吸毒者常用此语。

6. peach (桃子)

peach因其形状优雅、色泽白里透红而惹人喜爱, 常用来喻指“年轻貌美的迷人女子”, “特别出众、令人钦佩的人”或“出色、优秀的事物”。例如:She really is a peach. (她的确是个年轻漂亮的美人。) You are a peach. (你是个令人钦佩的人。) The hotel was a peach. (这家旅馆经营有方而名传遐迩) 。

7. spinach (菠菜)

spinach常用来比喻胡说八道、无用之物。例如:Could you put up with this spinach under such conditions? (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容忍这种胡说八道?) I say it’s spinach and I say to hell with it. (我说这是一派胡言乱语, 让它见鬼去吧。)

8. vegetable (蔬菜)

该词在口语中用以指植物人, 是因为脑部严重受伤而处于昏迷状态或不能动弹、不能思维的人。例如:If he had sur vived the head injuries he got in the crash, he would have been a vegetable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他在一次碰撞中头部受伤, 要是能活下来, 他的余生将像植物人一样生活。)

vegetable也可用以喻指“生活呆板懒散的人”或“智能、感官有障碍的人”。例如:He was fine the first couple of marriage, but then he turned into a vegetable. (结婚头两年他还行, 以后就不能自理了。)

这些瓜果蔬菜的名称在短语中已不再使用它们的字面指称意义, 而是根据英美社会的民情风俗和思维方式派生转义。如以外形特征进行比喻的, 将菠萝比作“手榴弹”;以性质或味道进行比喻的, 将辣椒喻指“生命或活力”;还有短语“swallowa watermelon seed”, 含蓄形象地转义为妇女“怀孕”。这些词组短语在当代英语口语中由于其风趣幽默、雅俗共赏, 得以广泛流传和应用。

翻译最难的是什么?是难在两种文化的不同。有些东西在一种文化里是不言而喻的, 而在另一种文化里却是很难理解的;同一个词或成语在不同国家人民中含义却往往不同。翻译决不能只着眼于语言转换, 而应透过语言表层, 了解其深层内涵和文化涵义。语言的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活动, 更是沟通两种文化的交流和移植活动。因此, 译者必须深谙所需要交流的民族语言与文化。

摘要:不同的民族借助不同的植物寄托不同的情感。本文探讨的就是汉英植物词语所蕴含的不同文化内涵, 并指出翻译不能只着眼于语言转换, 也应着眼于文化的转换。翻译者必须透过语言表层, 了解其深层文化内涵。

关键词:文化内涵,植物词语,比喻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ce 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1993.

[2]Hatim, Basil, Ian Mason.Discouse and the Translator.London:Longman, 1990.

[3]刘法公.汉英文化差异与汉英翻译信息障碍[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12) .

[4]张德鑫.中外语言文化漫议[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1996.

[5]陈安定.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6]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7]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8]尹斌庸.成语一百[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0.

[9]陈蕊娜.汉英植物文化的社会差异[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1) .

上一篇:耗材集中采购下一篇:风险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