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词语(精选3篇)
品味词语 篇1
唐代僧人齐己曾在《早梅》中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 昨夜数枝开。郑谷一听颇觉不妥, 提议将“数”字改为“一”字, 于是, 郑谷便成了齐己的“一字之师”。传说贾岛在长安跨驴背吟“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一联, 炼“推”“敲”字不决, 误冲京兆尹韩愈车骑, 韩为他拟定“敲”字, 于是便有了“推敲”的说法。唐代诗人卢延让自述写诗的苦楚: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可见古人作诗常是精雕细刻, 关键的字句更是诗人呕心沥血思索的结果, 而这样的诗句往往也因此流传千古, 给后人留下品之不尽的余味。一首普通的诗往往因为一个字而境界全出,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因此, 品味诗文中精妙的词语便成了我们学习语文不可缺少的功课。学过一首古诗, 如果叫学生谈谈他认为写得好的词语有哪些, 学生可能凭感觉准确地说出来, 但要他说出它的妙处却也往往不知从何开口。有鉴于此, 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品味词语的简易方法, 希望能为那些在这方面感觉困惑的朋友提供一点实际的帮助。
品味词语的题型常见于文学作品和说明文的阅读中, 而这两种文章因为语言特点不同, 词语品味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但总的说来都可以分为三步进行。首先我想谈谈文学作品中精彩词语的品味, 例如:谈谈你对“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中的“聚”与“怒”的理解。
第一步:解释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如, 聚:聚集。怒:发怒。
第二步:指出词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效果, 如“聚”“和怒”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写景生动。
第三步:分析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作用。如“聚”描绘出潼关附近群山连绵、拱卫潼关的特点, 将静态的山写出动态的趋势, 而且赋予了它生命和意志;“怒”字则描绘出黄河奔腾咆哮的气势, 赋予它鲜活的思想和感情, 发人深思和想象:它为什么而怒?怒谁?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兴, 百姓苦;亡, 百姓苦”埋下伏笔。
综合上述三步, 我们可以这样来品味“聚”和“怒”:
聚:聚集。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潼关附近群山连绵、拱卫潼关的特点, 将静态的山写出动态的趋势, 而且赋予了它生命和意志
怒:发怒, 愤怒。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黄河奔腾咆哮的气势, 赋予它鲜活的思想和感情, 发人深思和想象:它为什么而怒?怒谁?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兴, 百姓苦;亡, 百姓苦”埋下伏笔。
又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 绿绿的。” (《春》) 你认为其中的哪个词写得好?好在哪里?赏析如下:
“钻”写得好, 它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春草不知不觉中破土而出的特点;不仅写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而且赋予了它像个顽皮的孩子似的可爱的情态。
文学作品中值得品味的词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形象的, 生动的, 含蓄的, 精炼 (凝练) 的, 朴素的, 等等。它们往往与一些写作手法相对应, 形象的语言常常是比喻、夸张、通感手法的表现, 如“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中的“淡紫色”;生动的语言是比拟、活用等手法的运用,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精炼的语言是多种写作手法的综合, 如“最爱湖东行不足”中的“行不足”;朴素的语言往往是细节描写的效果, 如“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中的“梳洗”, “醉里挑灯看剑”中的三个动作。
说明文语言首要的特点或要求是准确, 所以, 说明文中需要品味的语言往往是准确的语言, 是非他不可的语言。因此, 说明文中词语的品味可以分以下三步进行。
例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
第一步:解释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或作用。“几乎”一词不能去掉, 它的意思是中国的石拱桥分布很广, 在绝大多数的地方都可以见到它的影子, 但是也并不排除没有石拱桥的这种特殊的地方。
第二部:分析去掉“几乎”的影响。去掉“几乎”后, 句子的意思是, 中国的石拱桥到处都有, 这不符合事实。
第三部:总结, 去掉“几乎”后, 表达意思不准确。
说明文中也有一些形象的语言值得品味, 但形象必须以准确为前提。如:“云就像天气的招牌, 天上挂什么样的云, 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一句中, “挂”字能否换成“出现”?
回答是:不能。“挂”是出现的意思 (第一步) ;它与前面的“招牌”一词相呼应, 换成“出现”后意思虽然不变, 但是前后不呼应 (第二步) ;“挂”换成“出现”, 用词不准确 (第三步) 。
如果句子中需要品味“招牌”一词的话, 我们不妨把说明文和文学作品中词语品味的方法融合起来灵活运用。
招牌:“标志”的意思,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形象地说明了云是天气的标志这一特点。它可以换成“标志”, 但是表达效果不如原来那么形象, 同时, 后面的“挂”字必须相应地换成“出现”才能前后照应。
全面准确地品味词语, 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而且可以使我们在品味的过程中掌握使用语言的要求和方法, 以指导我们更灵巧准确的使用语言。
品味词语 篇2
一、命题方式
1、推断词语的指代义,如“XX”是指代什么?“XX”指什么?
2、理解“XX”词的临时义,或谈谈你对某个词语的理解。
3、结合具体语境,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4、“XX”词能否被“XX”词替代?为什么?
5、简要分析“XX”中“XX”词的表达效果。
6、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二、应试策略
重要词语的理解和品味总的方法是: ①紧扣关键句,准确理解字面义; ②把握词语涉及的对象,把握指代义;
③联系上下文语境,推断词语的表达效果或修辞义。
三、范文引领
(一)《改变命运的一分》选段
⑥不经意地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心还非常嫩。
⑦“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给我一还十,怎么样?”
第七段中,秦老师的“灵感”具体指什么?(2分)
(二)《告别白鸽》选段
终于出现奇迹。那天早晨,一个美丽的乡村的早晨,我刚刚走出后门扬起右手的一瞬间,扑啦啦一声响,一只白鸽落在我的手臂上,迫不及待地抢夺手心里的玉米粒儿。接着又是扑啦啦一声响,另一只白鸽飞落到我的肩头,旋即又跳弹到手臂上,挤着抢着啄食我手心里的玉米粒儿。四只爪子掐进我的皮肉,有一种痒痒的刺痛。然而听着玉米粒从鸽子喉咙滚落下去的撞击的声响,竟然不忍心抖掉鸽子,似乎是一种早就期盼着的信赖终于到来。
请找出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动词。并评析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4分)
(三)《门铃》选段
小女孩拍起手来:“哦,谢谢您,先生,外公会非常高兴的。”“好啦,小姑娘,好啦。”帕皮帮了这个孩子,感觉很不错,然而,他知道自己会想那个门铃的。“你一定要替你外公保管好那个铃铛,也也替我保管好那个铃铛,好吗?”老人一丝不苟地又一次擦拭了铃铛,然后把它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富有表现力,请加以品析。(3分)
老人一丝不苟地又一次擦拭了铃铛,然后把它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
(四)《父亲的大学》选段
高考前夕,我回了 趟家,到家时已近黄昏,但家门却还紧锁着。我坐在大门旁的石头上等父亲,看着黄昏一寸一寸地爬上泥墙。邻家婶子从家里走出来,抬头看见我,说:梅子,你咋才回来?你爹犯胃病吐血 了!我“腾”地站起来,电击了一般。婶子又说:现在好了,昨儿出的院,这会儿在地里忙呢!我拔腿往田里跑,远远地看见父亲腰里扎着一根草绳子,那么瘦小枯干!我跑上去,默默地站在父亲身后,眼泪簌簌而下。父亲说,很晚了,咱回家吧。我与父亲拉着排子车往家走,一路无语。一抹晚霞在西边的天空灿烂地燃烧,映照着我羞红的脸。《父亲的大学》阅读答案
⑦终于等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亲的话突然多了。我很难理解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怎么就一时那么能说起来。凡是能想起来的,他都往外说。当年为啥不进学堂念书呀,那是因为家里穷呀,要是都上学,还不把你爷爷奶奶活活累死呀!你大伯三叔四叔都上过大学,就我没上过,现在好了,我闺女考上大学了,那就是我的大学!父亲每天都像复读机似的一遍遍地重复这些话。有时说得母亲烦了,就顶他:你歇会吧,自己的肠子还用别人给你量么!但父亲似乎已经不再怕母亲,仍是趾高气扬地说个不停。
⑧临上大学的前一天,一向舍不得多花一分钱的父亲摆了满满两桌酒席,把村长、支书、我小学的老师连同村里有些许墨水的人,都请到家里来。父亲红光满面,大声地说着些谦虚里透看骄傲的话,与他们碰杯,与他们喝酒。父亲谈笑风生,神采飞扬,全没有了往日的卑下与委琐。我躲在灯影里,泪流满面„„
3、赏析下面加线词、句的表达效果。(6分)1)我腾地站起来,电击了一般。
2)现在好了,我闺女考上大学了,那就是我的大学„„父亲每天都像复读机似的一遍遍地重复着这些话。
(五)《镜子》选段
车,被拦在了南门外,原因是无法出示通行手续。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这让应邀来大学作报告的张处长有点尴尬。
车窗外,露出一张笑脸:“对不起,下次再来讲学一定提前办好通行证。” 保安表情严肃:“这跟我没关系,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张处长的脸色变了,此时已有学生在围观。他顾不得仪表了,钻出车,动作迅速地从皮包里掏出一款高端手机,狠狠地摁出一串号码。可是拨出几次都是忙音。张处长急得团团转,冲着保安嚷道:“我是来做报告的,知道吗?是应邀来作报告的!”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六)《香伯》选段
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面的那一层,还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麦芽糖呢,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粘牙。
文中“俏皮”“跳舞”好在哪里?(2分)
(七)《远去的乡村》选段
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了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农事。可是,当他的田亩和更广裹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夜之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转租给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永恒荒芜时,我才突然明自: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
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4分)
(八)《那些未曾感谢过的人》选段
那天晚上,有语文自习。我去看自习。高考前的教室里静极了。我蹑手蹑脚,从后门进入教室,同学们都埋着头。还没有人注意到我。班长贺琼看到了我,她一惊,猛地蹬了一下她前面一桌女生梁夏的板凳。梁夏心领神会,迅捷地从一摞书的上面拽下一本语文书来,盖在了刚才看的东西上面。
贺琼的脸,以及梁夏的脸。红得像一块布。我经过梁夏身边的时候,地扫了一眼她的桌面。也许太过匆忙,她刚刚拽下的语文课本还没有把她想要遮掩的东西全部遮掩住——刚做过的物理题的一角露了出来。我假装什么也没看到,悄然走过去。
联系上下文,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词语,并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3分)
我经过梁夏身边的时候,地扫了一眼她的桌面。(填序号)A 很气愤 B 很随意 C 很严厉 D 很刻意 理由是
作文系列训练一——细节描写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
2、掌握人物、景物、生活等细节描写的写法
3、能运用细节描写写几段话 学习难点、重点:掌握人物、景物、生活等细节描写的写法
1、读一读,出示两篇学生习作的片段,比较:哪段文字比较好,为什么? 细节描写淑女的吃相
她端起碗,挑了几根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原文)
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改文)细节描写粗汉的吃相
他见菜齐后,便提起筷,端起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原文)
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粒米粒挂在嘴角上。(改文)
明确:
著名作家赵树理说过:“细致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看了以后的印象更深刻。”
江苏何永康教授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一两个生活细节描写是记叙文中亮点和得分点。
2、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场面描写:是事件发生过程中人物活动的画面描写)
3、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在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 几种常用的方法 运用演示
1、动作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细小的动作的描写。把握动作描写的方法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
描写人物行动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写出他在怎样做,特别是他“怎样做”时常常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即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动作”,以此来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等等,这就是“细节传神”。
2、把握肖像描写的方法
1)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1.步步追问 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有多“差”? 2)她骂他混蛋
1.尽你最大的努力,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2.运用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添加“语言描写” 添加“动作描写” 添加“肖像描写” 添加“心理描写” 再来试试吧
1、请在以下三个情境中任选其一对其进行扩充描写,要求恰当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1)我漫无目地的走在操场上,一个绿色的物体吸引了我的眼球,走近一看是钱包(2)小明昨天刚因忘带作业被老师批了,可是今天他又忘带了。“嘿,老师叫你去办公室呢!”课代表对他说。我看到„„
(3)今天的自习课,八(2)班教室吵闹声特大,就在这时校长走了进来
2、根据你平时测验时的观察(或体验),把下面一段话改成具体描写的文段,100字左右。
昨天测验古诗词,我几次想拿出书来看,由于老师看得紧,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还是被老师发现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要注重词语的品味与运用 篇3
教学片断1:《山中访友》
师:课文中很多词语非常美,我们来欣赏一下, 请看屏幕———(出示一组词语)
德高望重岁月悠悠波光明灭
泡沫聚散依然如旧津津乐道
师: 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一生读词语,教师正音:悠、津。 )
师:现在请大家依次读词语。 (学生读,语气平淡。 )
师:同学们,我们祖国的语言很美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请你再去读一读,其中的某个词语,想象一下,你的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学生自由读词语后纷纷举手。 )
师:读着某个词语,你脑海里出现怎样的画面?
生:读着“波光明灭”我好像来到了那座古桥,站在桥上俯身凝望着那波光粼粼的水面。
师:真美! 来,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生:波光明灭。 (读得抑扬顿挫,很有水波忽明忽暗的感觉)
生:我读“泡沫聚散”,仿佛看到了时聚时散的涧水。
生:我读着“津津乐道”这个词语,仿佛看到了许多淘气的云雀在树林里边飞边叫,它们似乎看到了好风景。
师:老师给你们配音,我们一起读好吗?
(教师用口哨模拟出了清亮的鸟鸣,学生读“津津乐道”,声音里包含喜悦,读完学生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 )
师:读着不同的词语,你的脑子里一定会出现不同的景象。同学们,学词语就要学会联想, 这样就能把词语学活。请你把觉得最有味道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得绘声绘色。 )
师:谁能用这些词语来描述一处景物呢? 先自己准备一下。好,请一个同学来说说,让他把我们带到美丽的景物之中。
生:暑假的一天,爸爸带着我和妈妈游德昌公园。进入公园大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高大的段德昌将军铜像,仰望片刻后,我们缓步来到铜像后方,后方是宽阔的大道,大道两旁绿树成荫,鸟儿在林中欢快地叫着,他们似乎津津乐道地欢迎我们这些游客。穿过大道,来到东面湖边的石桥。啊! 石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中站了几十年了吧? 我们走向桥中,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云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石桥依然如旧。
师:说得太漂亮了! 再请一个同学说。
……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鼓励学生调动生活经验,用语言对词语进行情景描述,祖国汉语的形象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的想象是五彩缤纷的,随着次第展开的一幅又一幅画面,词语丰富的内涵生动地投射在学生的心湖上。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舒展地联想,入境地朗读,读出了词语的内涵,读出了自己的情感,并且能把学习的词语运用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通过这样的品味朗读和实践运用,这些词语在学生的脑海里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词语教学,不仅要引导鼓励学生调动生活体验,用语言对词语进行情景描述, 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说话,在说话和写的训练中, 让词语最大限度的增值。
教学片段2:《詹天佑》
师:面对着高大的铜像,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詹天佑爷爷说。来,同学们,拿起我们的笔, 先将要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选用课文当中学过的词语,也可以不用这些词语。但是,一定要表达此时此刻你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课件屏幕出示:
假如你目睹了“詹天佑铜像揭幕仪式”,面对着高大的铜像,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詹天佑爷爷说……
先将要说的话写下来, 写的时候可以运用课文中学过的下列词语:
阻挠要挟嘲笑藐视 毅然
悬崖峭壁狂风怒号高山深涧
竣工回击赞叹不已
师:好,同学们,放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面对詹天佑的铜像,让我们表达内心的一份真情。你读。
生1:詹天佑爷爷,我很敬佩您! 您不怕困难,不怕外国的嘲笑,以杰出的才能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我们敬佩您的爱国精神,敬佩您的卓越才能,敬佩您的坚定信念……
生2:在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外国报纸的嘲笑、蔑视面前,您毅然接下了这份重担。狂风怒号、高山深涧没能使您屈服。铁路提前两年竣工,不仅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更多的则是国人的欢喜。您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