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调味品行业发展方向及前景展望

2024-09-22

中国调味品行业发展方向及前景展望(精选9篇)

中国调味品行业发展方向及前景展望 篇1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国调味品行业发展方向及前景展望

一、行业发展方向

中投顾问在《2017-2021年中国调味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食品的安全性、营养性将前所未有地被政府和消费者重视起来,在这种消费需求之下,安全、营养的调味品更显示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商机。

从原料来看,追求“自然、营养”的观念在消费中的流行,也让企业看到了更多的商机。一些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的原料进入到新型调味品的创新视线中。比如,酿造行业需要小麦、大豆、黄豆等酿造酱油、醋;酱腌菜行业需要大量的蔬菜、水果等。现在随着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发展,能制作调味品的原料更为丰富,比如,鱼酿酱油等高档产品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而像这两年兴起的野生蕨菜。竹笋笋加工产品也显示出了很强的市场活力,除了它们宣传的“天然、无污染”等优势外,原料优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从价格来看,调味品有集体追高的态势。调味品是家家户户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的产品,是刚性的需求,这个行业的总体销量变动不大,在原材料改变的时候,如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包装、品质入手进行提升,最终表现出来就是更多的中高档产品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上市,并且能获得一部分消费群的认可。比如,从传统的火锅底料到无渣火锅底料、到清油火锅底料、再到草本火锅底料,一包火锅底料的价格从4.5元上升到十几元,仍然有消费群。生抽酱油中又分化出鲜味王、超级生抽等,价格也从一瓶5-6元升到10元左右。

从食用的方便性来说,能满足“懒人”或者“傻瓜”式消费的产品在未来将受到追捧。比如现在,吃面,有担担面调料;吃菜,有传统的小菜,也有通过标准化生产的成品菜,如酱烧牛肉、烧鸡公等。

特别是一些复合调味品的研发上,方便性、休闲性已经得到了充分地体现,比如,传统的酱腌菜主要是袋装的小菜,现在出现一些新的休闲小菜、如剁椒萝卜、麻辣达仔鱼、鸡茸金针菇等,包装上采用小玻璃瓶或者PET盒子,看上去既时尚又休闲,还卫生。

二、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市场前景乐观

我国进口调味料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但进口产品存在的口味和内在质量卫生问题也日渐突出。虽然有一些消费者认为进口调料比国产调料好,但随着产品的日益丰富,今后人们将对进口调料有一个更加理性的态度。对于广大国内调味品企业而言,如何在进口调料日益增多的情况下赢得更多、更高端的市场,则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如今,越来越多的调味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的厨房。来自日、韩等国的调味品,价格比国产同类产品贵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但仍旧受到很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调味品消费将向高端发展,国外品牌在市场具有一定优势。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我国调味品企业是多产的。拿酱油来说,目前我国酱油的产量已居全球首位,但优质酱油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却被日、韩企业所占有。全国酱油市场规模达500万吨,但大型企业生产的只占4%,大部分产品都是由分散的小企业甚至小作坊生产。在全球调味品的“金字塔”中,我国企业攀上“塔尖”还要假以时日。行业集中度低、缺乏强势品牌仍是这个行业最突出的问题。调味品行业共有二十多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但却几乎没有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

虽然近年来国外几大食品公司都一直觊觎中国调味品市场,外资在中国调味品市场抢滩扩张的势头也从未减弱,但未来至少在10-15年内在国内调味品市场还会是国内品牌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一批经过改制的全国性品牌,仍然在量上占绝对优势。随着酱油市场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一批二、三线品牌有望在五年之内脱颖而出,如青岛的灯塔、北京的和田宽、上海的鼎丰等。

我国调味品市场由三大类企业组成:一是改制后的国企,它们已取得显著成效。二是合资合作企业,跨国食品集团凭借资本实力和先进的经营理念,对国内酿造业形成强烈的冲击,但同时也促进国内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迅猛发展的民营企业,它们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定位明确、市场意识强,成为行业的后起之秀。国产调味品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一些调整不力的二、三线的品牌将逃脱不了被兼并重组或淘汰出局的命运。

我国调味品行业新一轮国际化和专业化的兼并重组已经拉开帷幕,专业化经营的思路也越来越明显。许多内资企业正在通过提高专业化生产能力,与国外品牌一决高低。日本味滋康公司通过兼并重组,虽然控股北京龙门和田宽食品有限公司,但要与国内几大食醋品牌形成竞争态势,尚需时日。目前,外资品牌还难以与国内第一、二名的江苏恒顺和山西水塔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另外,中投顾问在《2017-2021年中国调味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我国调味品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如广东的酱油、山西的醋、四川的辣酱都拥有很忠实的消费群,短时间内,国外企业很难撼动它们的市场,而区域企业所拥有的优势,也是国外企业不可企及的。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论石墨烯在民用方向的发展及前景 篇2

摘要:石墨烯,一种跨时代的新材料,可广泛应用于航天、军工、电子、生物医学等领域,是世界上最轻最薄、载流子迁移率最高、电流密度耐性最大、强度最大最坚硬、导热率最高的工业材料。随着科技的发现,石墨烯产品已经逐步进入百姓日常生活,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更加便利。笔者主要从石墨烯在民用方向的发展为前提,结合近几年的相关新闻报道,从石墨烯的发现、发展、现状及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石墨烯;发展;特性;应用

一、石墨烯的问世

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通俗来讲,铅笔芯用的石墨就相当于无数层石墨烯叠在一起。

2004年,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诺夫首次成功分离出稳定的石墨烯,两人因此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发现揭开了新能源革命的新篇章。

二、石墨烯发展历程

早在1934年,朗道和佩尔斯就提出准二维晶体材料由于其本身的热力学不稳定性,在室温环境下会迅速分解或拆解。

1947年,菲利普·华莱士开始研究石墨烯的电子结构。

1956年,麦克鲁推导出了相应的波函数方程。

1960年,林纳斯·鲍林曾质疑过石墨烯的导电性。

1966年,大卫·莫明和赫伯特·瓦格纳提出Mermin-Wagner理论,指出表面起伏会破坏二维晶体的长程有序。

1984年,谢米诺夫得出与波函数方程类型的狄克拉克方程。

1987年,穆拉斯首次使用“graphene”来命名石墨烯。

因此二维晶体石墨烯作为研究碳质材料的理论模型,一直未受到广泛关注。

直到2004年,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诺夫首次成功分离出稳定的石墨烯,而他们分离的方法也极为简单,他们把石墨薄片粘在胶带上,把有粘性的一面对折,再把胶带撕开,这样石墨薄片就被一分为二。通过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片状石墨越来越薄,最终就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石墨烯。

三、石墨烯的特质

石墨烯作为21世纪的新型材料,有许多特质可称之为“最强”。

(一)最轻最薄:1克石墨烯展开面积可达2630m2,单层石墨烯厚度仅为0.34nm,是普通A4纸的十万分之一。同时它又有很好的弹性,拉伸幅度能达到自身尺寸的20%。

(二)载流子迁移率最高:理论值为100万cm2/vs。而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Kirill Bolotin团队称电子在石墨烯中迁移速率可以达到25万cm2/vs,超过硅100倍以上,且迁移率大小几乎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三)电流密度耐性最大:理论值可达2亿A/cm2(为铜的100倍)。

(四)强度最大最坚硬:破坏强度55N/m。在石墨烯样品微粒开始碎裂前,其每100纳米距离上可承受的最大压力达到约2.9微牛。这一结果相当于施加55牛顿的压力才能使1米长的石墨烯断裂,杨氏模量与金刚石相当。

(五)导热率最高:石墨烯的导热能力出众,达到了5000W/(m·k),是金刚石的五倍,与CNT相当。

(六)延展性及抗压性:石墨烯具有很好的弹性,拉伸幅度能达到自身尺寸的20%。如果用1m2的石墨烯做成吊床,本身重量不足1毫克,但可以承受1kg的重物。

(七)渗透性:具有“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零渗透特征。

(八)其他特质:多国科学家正在积极研究石墨烯所拥有的其它特质,如:

1.已在低温下确认具有一定吸氢功能效果。

2.无需添加剂可实现CMOS构造的半导体元件。

3.常温下可实现无散射传输,英特尔等公司正在积极研究。

四、中国在石墨烯领域的地位

在石墨烯领域,提到中国,那就不得不提其储量。据统计,我国石墨矿储量超过2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75%,生产总量的72%。当之无愧的石墨烯原材料第一大国。

中国是目前石墨烯研究和应用开发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截至目前,全球在石墨烯领域提交的专利申请量超过1.3万余件。在所有国家中,中国石墨烯专利申请最多,已超过2200项,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此外,美国超过1700项,韩国不到1200项。

2013年7月13日,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2014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参观调研石墨烯研发情况(或现状),对石墨烯产业寄予厚望。

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前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院参观,并指出中英在石墨烯研究领域完全可以实现“强强联合”。

同年,石墨烯产业已被纳入国家战略布局。《中国制造2025》首个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把它列为前沿新材料之一。中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将加快突破新材料等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信部等部委也联合发文,提出要将石墨烯产业打造成先导产业。

地方政府也对石墨烯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2011年起,中国先后建立了5大石墨烯产业园区,并逐步形成了新型的资本链条助力产业发展。

(一)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为国内首个基于石墨烯材料及应用的产业化基地。

(二)青岛石墨烯产业园区定位为大型石墨烯生产基地。

(三)重庆石墨烯产业园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链接集群。

(四)宁波石墨烯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全球最大的石墨烯原材料生产基地。

(五)无锡石墨烯产业园区为国内首个石墨烯产业技术研发及产业应用示范基地。

五、石墨烯在民用方向发展前景

华为CEO任正非说过:硅的发现改变了二十世纪,而石墨烯将颠覆二十一世纪。

随着科研的发展及石墨烯具有高导电性、高韧度、高强度、超大比表面积等特点,石墨烯系列产品已从航天、军工、电子、生物医学等领域已逐步走进百姓生活。

(一)计算机芯片材料

硅的发现我们迈入了数字化时代,而高信息的传输则需要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而石墨烯的特性尤其适合于高频电路,由于电子在石墨烯中迁移速率比现使用的硅高200倍,世界多国科学家正在研究使用石墨烯做晶体管实现突破,那么未来的计算机芯片频率可以达到500GHz以上。而石墨烯器件制成的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可达到太赫兹,即1千兆赫兹的1000倍。

(二)石墨烯聚合材料电池

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IlhanAksay的研究小组在2010年7月宣布,通过向锂离子充电电池的电极中添加少量石墨烯,不仅可保持原来的能量密度,还可大幅提高输出功率密度。

西班牙Graphenano公司(一家以工业规模生产石墨烯的公司)同西班牙科尔瓦多大学合作研究出首例石墨烯聚合材料电池,用此电池提供电力的电动车最多能行驶1000公里,而其充电时间不到8分钟。

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石墨烯超级电容器,其充电速率远远高于普通电池,用其为一部苹果手机充满电仅仅需要5秒钟,且由于石墨烯极好的导热性,手机电池发热的问题也基本解决。

2014年美国高通公司在首届电动汽车方程式锦标赛中推出了Halo车用无线充电系统(静态无线充电技术)。2016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高通总裁Derek Aberle提到:“未来公路上可能设有充电设备,电动车行驶在路上就可以实现自动充电。”随着现在无线充电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汽车用户就不需要去加油站排队或从家里拉出长长的电线为爱车加油,他们只需要行驶经过含有无线充电装置的路段时即可实现边行驶边充电,加之石墨烯电池的快速充电特性,在不久的未来电动汽车可实现永久续航。

(三)智能手机触控屏

智能手机触控屏的性能提升将直观地改善用户操作体验。2015年11月,常州二维碳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贝特莱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了全球首款石墨烯压力触控传感器,这一技术应用于智能移动终端电子产品上,可实现多级按压感应、轻按、轻击、指甲敲击、壳体振动等多项功能。

2015年3月,影驰(GALAPAD)联合重庆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首批石墨烯手机,彻底解决了手机存在的触控不灵敏、画质暗淡、耗电快、充电慢、发热严重等问题。

(四)石墨烯光学调制器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组成的研究团队使用纳米材料石墨烯最新研制出了一款调制器,只有头发丝四百分之一粗细的光学调制器具备高速信号传输能力,有望将互联网速度提高一万倍,一秒钟内下载一部高清电影指日可待。

(五)高性能传感器功能

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Wang Qijie研究的石墨烯图像传感器能够检测广谱光,感光能力比传统传感器强1000倍。这意味着即便是在昏暗的光线环境中,这类传感器依然能够捕捉到较为清晰的物体影像。

(六)可弯曲的显示设备

由于石墨烯的超高轻度、高透光性以及超强导电性等特质,是制造可弯曲显示设备的理想材料。2016年1月,LG公司宣布将在CES2016大展发布世界首款18英寸可弯曲显示屏,并称该屏幕可像报纸一样卷起来。同年2月18日,加拿大女王大学人类媒体实验室成功研制出搭配LG公司柔性触摸屏的手机“ReFlex”,使得许多智能手机的操作只需要弯曲一下屏幕就能做到。

六、结束语

由于石墨烯的诸多特质,使得它可以应用到世界各个领域。其中,我们显而为知的还有:航空航天材料、高效率导体、高强度材料、石墨烯物理实验平台、高性能太阳能电池等。

2015年,在青岛举办的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上,石墨烯理疗、保暖产品、LED用高导热石墨烯复合材料、石墨烯防弹材料等20余种石墨烯产品已全新推出。

调味品行业中国市场投资指南 篇3

调味品中国市场真的在不断增长吗?根据国家权威机构公布的上年全国餐饮营业额推算,在餐饮行业消费掉的调味品就有1100亿元,那还有其它渠道的消费掉的调味品呢?然而,令人信服的调味品中国市场总量到目前都没有产生。作为在调味品行业潜心研究十年的专业机构,陈小龙和广州名道营销顾问公司不断收到各类投资者的咨询要求,希望能得到关于调味品行业的投资的一些权威意见,这其中包括一些世界著名的风险投资机构和企业顾问机构,如全球第二大咨询公司美国贝恩和不断在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节目露脸的著名风险投资公司美国IDG。

我们先来看调味品的各子类市场的营销现状和格局,以及调味品子类市场及潜力分析,借此帮助你和你的企业在进入调味品行业时,做一个综合的判断。

一些企业和经销商长期跟踪广州名道营销顾问有限公司在调味品行业的分析研究,希望就调味品各子类市场做个重点分析,在这里,我就来谈一下我们就子类市场的观点:

酱油是中国调味品中第一大产品,产量占据了调味品总量的50%左右,达600万吨以上,相对稳定的生产企业全国有2700家,酱油行业目前已经走向两级分化阶段,广州名道营销顾问有限公司预测,今后五年酱油市场将会是海天、李锦记、味事达等几家在打拼,酱油霸主的决战应该在2012年左右,而更多的酱油企业将成为区域品牌,或成为强势企业的分支机构,当然,走贴牌制造企业亦不失为一条好的出路。

食醋产业由上市公司恒顺一路领跑,醋类产品总容量有快速上升的趋势。山西一企业改换包装,重新定位,杀入高档食醋市场,给行业开创新的营销模式。调味品企业高投入高产品,如果操作周密应该是可行的,此前国内一家调味品企业通过密集型广告投入,强势拉动终端消费增长,也是成功案例。果醋、保健醋经过几年快速的发展,在今后应该会为一个强势产品。目前广东,河南等地,市场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鸡精产业,包括鸡精鸡粉,还有鸡味调味料,已经基本处于巨头割据的局面。华东、华北市场,太太乐影响力极强,西南市场豪吉鸡精市场稳固,华南市场家乐市场地位依然稳固;然而,强势品牌统治的区域,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战略分析思想认为“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在太太乐强势影响下的华东市场,江苏一家企业,通过重点突破,网点聚合,真正运作“长尾理论”,取得了喜人的战果;这也说明,鸡精类产品,市场还有成长的空间。

味精产业,味精是一个同质化严重的产业,而且生产企业都会面临污染处理的问题,各地方对于环保的要求各不相同,使得味精企业的分布会呈现分散到相对区域集中的局面,由于内地消费者认为味精多吃无益,而转向吃鸡精鸡粉,从而使得味精产业举步较难,实际上,味精企业从工业渠道、餐厅渠道打开缺口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另外,差异化的味精也可从价格红海之中找到出路;味精行业的市场竞争将体现在企业战略的竞争,大的企业融合合并,将使这个产业变成行业巨头垄断的产业。

酱及汁类产品,实际上市场在快速增长,但是发展很不均衡,主要是华南和华东企业增长迅速,

酱类产品市场销量较大的产品有辣椒酱,肉酱,海鲜酱、面酱、豆酱,这些产品目前的销售量都相对稳定,汁类产品在快速增长,但是市场总量目前并不大,因此,汁类产品应该配合量大产品共同销售,应该定位为利润型产品。酱类产品的增长应该寻求差异化突破,如山东玉堂酱园,是首批通过国家商务部认证的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公司主力产品之一传统面酱,利润较低,随着原材料的涨价,企业的这个销量支柱型产品涨价后消费者又不能接受,经过营销人员与研发部门的共同努力,推出差异化产品,不沾锅面酱,卖点为“好吃不沾锅”,迅速将此产品与其它面酱区分开来,市场取得爆破性增长。

相反,风味独特,极有市场潜力的四川豆瓣酱,却没有很好的把握这一市场,销售增长明显落后于华南和华东同类企业,这是非常令人心痛的。四川豆瓣酱的落后,此前曾接受《新食品》杂志和其它几家杂志采访是,就此问题提出过几点分析,现来综合概括一下,四川豆瓣酱长期以来发展明显低于正常成长速度的原因,主要有几点:其一,低层次竞争,没有协同意识;由于门槛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于是竞争主要是集中在相互杀价层面上,结果造成在低价诱因下,质量整体在不断下降,造成全国消费者认为四川豆瓣酱就是低质低价的,质量好的四川豆瓣酱反而因为价格相对较高而没有市场;其二,技术落后,没有创新;较多四川企业小富即安,没有创新意识,或者不愿做相关投资,目前多数企业,还是延用古法制酱,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根本不知道四川豆瓣酱的新型制作工艺已经出来,而且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实为可悲;其三,营销意识落后。四川并非没有好的豆瓣酱,也不是没有好的人才,可是多数企业营销意识落后,这几年,有些企业发展壮大了,但是,如果没有川菜餐厅全国拓展,拉动的消费,如果没有糖酒会经常选择四川开,企业还能走多远呢?这两个优势还能帮助企业走多远呢?很多四川豆瓣酱企业的营销还停留在守株待兔的阶段,因此,这给有志气的部分四川豆瓣酱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土壤,从产品策划、品牌规划、市场拓展方面,能够迅速领先,之后扩大战果提高竞争门槛。

复合调味品,在全世界,复合调味品占据了调味品市场80%的份额,而大陆市场恰好相反,只占20%,但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调味品销售渠道与中国市场有较大的不同,即,发达国家和地区调味品的销售渠道比较偏重现代零售渠道,而且注重饮食的方便性,因此,复合调料的需求会非常大,这与国内的需求不大一致,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些企业看到市场的发展机会,但是过大地估计了市场的成长空间,因此,投入与产出不一致,结果成为行业先烈;复合调味品无疑是今后调味品中国市场的发展方向,但是,国外经验和做法,进入中国市场之后,需要做较多调整,包括产品二次定位,品牌推广,渠道选择,促销推广等方面,是需要做较大的调整,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快速达成目标。

中国调味品行业发展方向及前景展望 篇4

纵观中国的连锁零售行业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传入我国,最初主要是以合资的餐饮业为主,如美国的“肯德基”等。当时国内也有个别商业企业学习国外经验,试办连锁商店,但数量很少,也未能持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国内流通市场疲软,销售不畅,商业企业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借鉴国外规模效益的经验,开始探索连锁商业的方式,终于再1990年12月26日诞生中国第一家连锁超市。截至今年,中国的连锁零售行业已经度过了十二个年头之后,在经历了一个漫长摸索,研究和谈讨之后,现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可谓是在突飞猛进。如今的连锁零售行业正在以非同寻常的超常规的速度膨胀着。

零售行业的业态有许多种。从国际的视野来看,零售行业的业态包括有传统的百货、超市、大卖场、便利店、专营店、以及目前在国内市场起步不久的折扣店等。每个业态都是一个特定的细分市场,它们分别针对着不同的目标消费群体。其中,超市以满足日常消费为主,便利店满足的是消费者紧急购买的需要,大卖场以一站式购物的方式满足现代消费者对经济和快捷的追求,专营店集中经营同一品类商品,在同一品类商品范围内提供最深化的选择和最低价,而折扣店则向家庭主妇们提供了最低价格的商品。现状:零售业业态革命如火如荼

第一,零售业态呈现多样化。表现在业态形式已突破往昔传统业态(百货店)一统天下格局,而出现多种新的业态。不仅地处沿海发达城市各种新兴业态:超市、连锁店、仓储店、折扣店、专业店、专卖店等纷纷介入零售业战场,既使在地处中西部内陆不发达地区的城市,也有些商家将领带着他的新型部队投入零售业的战斗。也许在他们看来:目前百货店在历经前一段的过度竞争后已不是一片“乐土”,要想在百货店零售领域立存不真正具有一套超常本领还不行;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是它的多样化、细分化,既然是趋势何不尽快抢占有利地形;特别是近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想从那些消费观念已趋成熟,钱袋并不鼓胀,却占消费者总数绝大比重的消费者口袋里掏钱实在已非易事……认知这种实情,顺天应势,举起新式武器该是历史的选择。于是,以往从资料中怎么冥思苦想也琢磨不懂的新业态,终在中华大地让人们感到了它的真真切切。尽管它还刚刚开始,还是个“丑小鸭”。

第二,传统业态市场定位呈现多元化。表现在传统业态——百货店自身已一改往昔“购物不讲环境、经营不求特色;商品不分档次”的无市场细分、无市场定位的状态,而出现市场定位的多元化倾向。实际上,近年来零售业领域最为激烈,最为悲壮的战事,莫过于百货店家族内部的战争了。先是规模大战、环境大战,各商家不借血本“贪大求洋”、“一哄而上”。而后便是为抢夺高收入消费者群的消费阵地纷纷塑造起“精品百货店”的形象来。在痛感“精品商店好尴尬”的悲惨后,百货店又开始了冲向工薪阶层消费阵地的战斗。现回头来看,虽然这中间呈现的是一场热闹的、乃至不理性的无序的战争场面,但最终还是离析出符合市场大势和消费水平与消费层次的百货店市场定位多元化的业态状况。处于不同收入层次的消费者开始有了符合自己收入与需求的购物去处。当然,尽管这状况还处于初始阶段,也还很幼稚、粗糙。

第三,业态空间摆布呈现合理化趋向。表现在零售业态在空间上的摆布已一改往昔城市一中心的状态,而出现“边缘崛起”、区域性零售分中心与市中心并存、选购品经营在城市或区域性商业中心、便利品经营在邻近居民集中居住区布点的迹象。这中间先是表现为众多商家在城市中心以外区域与地处城市中心的新、老商家的市场争夺战,而后又表现为各种新兴业态对邻近居民点商战重地的进驻。虽然这中间的抢点布阵也有一些不理性的“音符”,比如在不适当的区域构筑毫无根基的“豪华型地堡”;对城市中心及区

域性中心商战重地的争夺战中,不自量力的“一哄而上”,面向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商品供应的超市、仓储店硬要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与城市商业中心、分中心的商家同台献艺……但经过最初的抢点布阵后,我们还是看到了市场争夺混掩后的有序。尽管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轮廓、尽管还有更多的空白需由商家更理性的填补与描绘。

第四,营销理念的消费者本位化。零售业业态革命的本质在于营销理念的革命性变革。具体地说在于以消费者为本位理念的真正确立。这是零售界对市场大势由卖方市场转向买力市场这个特定社会经济环境顺天应势的反映。综观茫茫商海,我们欣喜地看到以消费者为本位的经营理念,一方面在有形环节,比如在随着业态在形式上、定位上、空间摆布上的革命性变化而有所体现的同时,另方面在无形环节,比如在服务保证上已体现出来。如果说,“消费者是上帝”,在以前还仅仅是一种时髦,一种宣传,一种口号的话,目前,它却是越来越多面家眼里的具有杀伤力的战斗武器,是其立命的根本,是一种真真切切的行动。当然,尽管在这方面也有让消费者特别伤感、愤慨的地方,并且在今后还将“路漫漫”,但毕竟已让消费者休浴到一丝阳光,毕竟已不同于想当年“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境况。

未来:一个零售业业态革命轰轰烈烈的时代

基于对现实的认知,依据对事物发展规律分析与展望,我们可以清晰地预期到:第一,新兴业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经过一阶段的市场争夺后将会出现一些优者存留劣者败退的景象。前面说过,基于种种理由,国内众多资本十分看好超市、连锁店等新兴业态,这必然会出现未来国内资本对此块阵地大争夺的战况。而国外资本面对这个96O万平方公里的神秘待开发国土、占世界人口近l/4的广阔市场空间,带着“21世纪将是亚洲特别是中国人世纪”的预期,更是抱有积极介入的姿态。相信,随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外资进军我国零售业新兴业态的势头将更加凶猛。凭着他们的财大势壮、尤其是颇为丰富的实战经验,必将形成对国内竞争者的强大威胁。有理由相信,未来新兴业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不仅参战者众,而且从战争的技术层面看战争武器将会迅速升级换代。相信在经过一阶段的市场争夺后,新兴业态的发展将会随着一批追逐者的纷纷落马而走向理性与高层次发展阶段。

第二,又一新兴业态——购物中心将会迅猛发展。何为购物中心(Shopping malI)?西方各国各有不同定义。但一般说来都应具有以下重要特征:①它是一组零售商店及有关的商业设施的群体组合。比如今天的美国购物中心,就是由几个百货商店(也称“标志性商店”。70年代末以来,新开发的购物中心有的已没有百货商店作为标志性商店来吸引客户)和上百家专业店及一些娱乐设施、文化设施、停车场、银行、邮局等组成的商业群。这些组成部分多处在一单体建筑物中,总营业面积大多在10—15万平方米。②组成商业群的各单体商店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大多属选购品性质,并在种类上能满足顾客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一站终点”的购物需要。③最重要的是,各单体商家自己经营商品,可以形成独特的经营风格、突出自己的商品品牌。而不致于像在百货商店里那样淹没在众多产品中。消费者也比在百货店里有“更充分的消费选择权”。④最显著特点在于,零售业的各组成要素形成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业主(一般为房地产商)专业负责融资与商业物业开发、专业商业发展商受业主委托专业负责整个商业物业的统一规划(如市场定位、商品和服务布局规划等)与统一管理,各单体专业店则由零售商承租在专业管理商的统一规划与管理下独立运营。购物中心的所有者、管理者、经营者分离,分工与协作达到更高层次的完美与和谐。因而它在管理超大型零售商场方面远比传统百货店的管理模式更富有效率。因而,它一经产生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今天购物中心模式己在世界各地发达国家被广泛采用。在有些发达国家,它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美国,1994年销售额的50%是从购物中心获得的。

我们认为,未来在我国经济成长壮大的过程中,购物中心必将会在零售业占据十分重要的地盘。这是因为:①随着我国经济的成长壮大,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休闲与购物相结合的“一站终点”的消费需求必将迅速成长。今天,当我们注意到消费者在购买选购品时对购物场所的选择已在摒弃单个购物场所意识,而具有“街”的意识——即卖点是否集中、能否“一站终点”,是否有充分的消费选择权时,当我们对我国未来经济的成长壮大充满信心时,便不难发现这点。而这是购物中心迅猛发展的重要支撑点。②随着我国经济的成长壮大,大中城市商业物业的发展乘强劲之势。目前一些有眼光和相当实力的大房地产商在介入商业物业的开发时,已在注意引入购物中心管理模式。比如万通集团正在北京位于阜成门的万通新世界商城开始此模式的实际运作。美国著名的购物中心发展商——美国环球发展管理公司执行副总裁瑞.米尔斯先生在我国各地实地考察后更是对我国购物中心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这位在美国及其他国家已负责策划管理过总数达400万平方米以上购物中心的商业专家,现已作为北京万通米尔斯国际商业发展管理公司的总经理身份开始了他在中国做购物中心的生涯。我们认为购物中心的建设没有有实力的房地产商及具有相当管理水平的专业发展商的介入是难以想象的。因为只有迅速发展的对购物中心的需求,而没有对它的供给,自然构不成购物中心的发展。诸如万通集团与购物中心、北京万通米尔斯国际商业发展管理公司与购物中心的连带关系与迹象,不能不为零售业业内敏感人士特别关注。相信引入购物中心模式,将是未来中国零售业业态革命的又一片新景致。②现实是最好的说明。我们注意到我国百货店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如大型百货店突破自营老套路引厂进店;一些新建的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型、超大型商业设施一开始就已计划把产权与经营权分离、把商场分割成若干单元出租或出售给零售商家……这一切无不说明传统的百货店经营管理模式已遇到严峻挑战。这些变化是对“一站终点”、“充分消费选择权”的新环境所作出的迅速反映。更是在对因满足这种需求所带来的商场规模巨大,物种繁多,因而管理难度随之加大,而难胜其力的反应的一种反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购物中心——这种能对超大型零售商业进行富有效率管理的管理模式,在不远的将来必将成为“适者”的最佳选择。由此,我们发现——

第三,传统百货店的生存将更加艰难。从全球视角看,百货店在历经其几十年的辉煌后,便开始进入它的衰退期。这当然主要源于随社会经济的成长壮大而与此伴随的各种更富市场 与效率的新型零售业态的兴起、发展。我们相信这一趋势在未来中国也将呈现。目前我国百货店尤其是大多国有大中型百货店已感到生存的压力,但这仅仅还是开始,未来的生存将更加艰难。撇开其它因素不论,单就新型零售业态迅猛而有质量的发展就足以撼动它。这个中机理在于:一是,它首先会在超市、仓储店、专业店等新业态极富攻击力的侧翼进攻中失去一部分市场。我们知道,这些新业态它所经营的物种无不是百货店原有物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折扣店、连锁店、仓储店等对之于食品、日用小百货等便利品;专业店、专卖店等对之于家电、服装、鞋帽、家具等选购品。随着未来这些新业态的急剧而富有成效的扩张,它们终会侵蚀掉百货店对这些原有物种的控制权。“侧翼进攻成功与否,通常取决于进攻者是否具有创造和保持某一种特殊风格的能力。”——美国著名市场销售战略家,阿·拉依斯与杰克。特拉特如是说。我们发现,具有真正意义的这些新兴业态无不具有独特的品质,它们或有价格和便利方面魅力,或有指向性强而又让你充分“货比三家”的独到之处。而这些恰恰是百货店难以自我修正的弱点。二是购物中心将会直接动摇它存在的根基。可以想象在新业态的侧翼进攻后,当百货店凭着对选购品的经营优势,并以此为存在根基而试图悠悠然时,又一新业态——购物中心却已在策划又一场更加凶猛的攻击战。如果在上一轮侧翼战中,新业态只起到部分瓦解百货店阵地的战争效果的话,那么在这一轮的攻击战中购物中心这种以经营流行

中国调味品行业发展方向及前景展望 篇5

一,.大部制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含义:大部制(Large department system)即为大部门体制,即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二)特点: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二.中国大部制改革历史发展概述

(一)简述:中国自改革开放后,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应对社会各种复杂的局面与挑战,从1982年(中共十二大开始)到2013年(12届全国人大),共进行7次大部门体制改革。从最初的100个部门,精简、整合为现在拟设置的25个部门。

(二)各阶段中国大部门体制改革 1.1982年改革

核心: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

内容: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二是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三是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政府职能没有转变。

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编制从5.1万人减为3万人。2.1988年改革 核心:转变政府职能

内容:198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出现的,其历史性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由于后来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这一命题在实践中没有及时“破题”,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国务院在调整和减少工业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方面取得了进展。

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改革后人员编制减少了9700多人。

3.1993年改革

核心: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内容:首次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1993年中

其历史性的贡献在于,首次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但从学术观察的角度,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目的清楚、目标不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改革任务就是要减少、压缩甚至撤销工业专业经济部门,但从1993年机构设置来看,这类部门合并、撤销的少,保留、增加的多。4.1998年改革

核心: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

内容:鉴于当时机构设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1998年中央人民政府实施了2008年之前涉及面最广、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政府机构改革。1998年改革的目的与目标高度协调。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是目的,尽快结束专业经济部门直接管理企业的体制是目标。1998年改革历史性的进步是,政府职能转变有了重大进展,其突出体现是撤销了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

不再保留15个部委,新组建4个部委,3个部委更名。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5.2003年改革

1.核心: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为目标

2.内容:200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革目标是,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这次改革重大的历史进步,在于抓住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国务院组成部门变为28个。

6.2008年改革

核心: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内容: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加强能源环境管理机构,整合完善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

国务院组成部门变为27个。

7.2013年改革

核心: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

内容: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

国务院组成部门变为25个.(三)历史上中国大部制改革的规律

从以上7次(包括准备实施的2013年新出台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显然可以得出以下

几点结论:

1.每一次改革都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等状况密切相关。如1982年的改革方案,便是针对当时官位的终身制、“子承父荫”等的普遍政治现象下提出的。又如1993年的改革与当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与任务密切相关。如果改革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政府机构及人员编制、任职机制等的变革便难以适应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大部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曲折中向前发展。从基本上每隔五年进行一次的改革当中,我们可以看见,从最初的国家干部年轻化,有限任期制等依法组织政府机构的最基本要求的提出,到提出要以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改革关键,再到实行政企分开,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等等,都无可争辩地说明大部制改革正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越做越好。但是,应该同样地看到,大部制改革只能稳步推进,不能一蹴而就,且从改革目标到改革效果的转化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从1993年提出的要撤销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到1998年的下一次改革才基本完成,足以说明新政策的实施是要受到当时的其他因素所制约的,必须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行。

3.从部门性质的设置上看,经历了计划经济性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性质的转变;经历了由重视工业发展为主,逐步转变为重视国家社会民生的职能上来。直到1998年改革以前,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地质矿产部、林业部、中国轻工业总会、中国纺织总会 等一直是部门中的“主力”,1998年后,开始出现了宏观调控部门如国资委、银监会,商务部、安监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场监督部门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管理与服务部门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等。充分反映了我国行政职能的稳步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要求。

4.从部门数量看,中央各部的数量基本呈由迅速减少到稳步减少的趋势。虽然与欧美

等发达国家相比(如英国部门数量维持在18个左右),我国行政部门存在的机构臃肿、层次重叠的情况仍然较为严重,但作为一个奉行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也要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机构设计,决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经验。精简机构是一个触及多方利益的举措,必须有强有力的权力与制度作为执行的手段与保障,而从31年前的100精简到现在的25个部门,不得不说是中国政治体制的一大跨跃。

三、中国大部制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初步了解了我国大部制改革发展的历程并摸索了几条简单的规律后,结合行政管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便可尝试对未来国家部门的改革方向经行一些探讨。总的来说,未来我国的大部制改革会呈现以下一些基本的特点与方式:

(一)从部门职能设置的基本内容出发

1.维护、巩固发挥政治统治职能的机关。如国家外交部、国防部、司法部、国家安全部、公安部等。鉴于当前国际领土与主权争端的错综复杂的形势与我国钓鱼岛、三沙群岛等领土争端问题,应继续把外交部与国防部列为地位极其重要的部门。

2.继续强化经济职能。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重经济发展的效率与质量的新要求,表明与经济有关联的行政部门(如发改委)的权力与地位难以动摇。

3.不断加大对社会职能的转变力度。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崛起与发展,相关社会问题与社会需求也不段显现、发展。从21世纪后的政府机构改革我们可以发现,政府正着力通过设立一些部门如环境保护部、社会资源与人力保障部等,以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一个西方发达国家不重视社会的福利制度建设等公共管理与服务的问题,人民政府为人民,在这方面我们也要积极跟上西方社会的步伐。

(二)从部门职能设置的运行方式出发

未来大部制改革将会不断整合、完善政府部门的监督职能。如十二届全国人大便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保留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具体工作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承担;不再保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单设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长期以来,我国的监管体系存在重大漏洞,这不仅与监管制度本身的欠完善、司法不力有关,更与部门体制下各监管部门设置过多,导致权责关系不清,相互推诿、扯皮现象的屡屡发生有关。

(三)从职能关系的转变上看

1.中央各国家机构仍将进一步精简,以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行政自主权。大部制改革不仅能够使各国务院各部门分散的权力得以整合,达到“精简、高效、统一”的目的,还能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地方、基层因地制宜,调动地方与基层的积极性。

2.继续深化、扩展政企分离改革。最新一轮改革方案显示,国家将实行铁路政企分

开,将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 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不再保留铁道部。1998年的改革方案中,也明确提出了要以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为改革重点,消除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12级公共事业管理

中国调味品行业发展方向及前景展望 篇6

未来的中国营销,不缺创新精神,不缺营销概念:也不乏策划大师,实战高手和企业新星。看起来,我们一切都将拥有,并且仍将取得激动人心的成就。但是,这些只是纷繁中的现象,并且是消退中的时尚。它们将退出舞台的中心。如果再以30年为期,展望未来中国营销,我们看到了中国营销的新驱动力。它们隐含在中国营销环境、行业结构、消费者演变之中,并影响营销进程的总方向。

营销环境演变,机会还是战略

在过去三十年的营销中,营销者着力关注中国营销环境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表现在中国独特的政策、文化、经济、城乡结构等方面。中国企业的营销者,借其熟悉本土性的长处,很好地利用了环境的特殊性进行营销。例如,以启动农村边缘市场实现市场突破和占有,利用政府关系开展业务等。

在未来,中国营销环境演变对营销的驱力,不单单出自特殊性因素,还发于普遍性因素。其中,特殊性因素的驱动力来自于:

1城市化。未来中国市场的中心仍在大型城市,但是,增长的潜力将在中小城市和城镇。对于行业的领导者,两者缺一不可。对于中国企业,全面取得中心市场的成功,是未来战略营销的关键之役。

2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的增长使生存型消费发展为享受性消费。除了日常消费品的购买率和购买力的增长外,高档、大件商品的消费群将下移。实施目标群体下行的市场战略才能顺应这一趋势并取得更大的市场占有和收益。洗发水行业是这样(宝洁公司早已经开始这样做),汽车行业也如此,奢侈品行业也将如此。

普遍性因素的驱动力,来自于IT和网络技术。回顾过去30年的历史,企业从借助通信技术从事沟通和有限的信息交换,进入到以IT、网络技术重组业务流程、重塑业务模式的时代。消费者从接触收音机到在电话、电视、手机上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IT和网络正在塑造其新的生活方式。在技术的驱动下,未来营销模式将发生本质性的转型:我们将从传统的人机管理和交易营销时代进入技术塑造管理、技术塑造新一代消费者的时代:从基于电视的营销范式时代进入基于网络的营销范式时代。

普遍性因素的驱动力,还来自于新的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贸易保护主义将促使中国企业反省低价的营销模式。从眼前看,它构成了所有企业的困难;从未来看,对于那些从输入低价产品转向差异化营销的企业,则是有利的战略机遇。

行业结构演变,共赢或共输

如何看待行业结构的演变,将决定营销者如何建立价值网络和参与竞争。未来行业结构演变对营销的驱动力,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从竞争关系向伙伴关系的转变。受中国文化和经商传统的影响,过去30年,中国企业与供应商、竞争对手的关系是竞争的关系而不是伙伴的关系。它导致供应商与制造商缺乏诚信,零售商与制造商关系紧张,企业与竞争者陷于以价格战肉搏的境地。竞争关系的弊端是,在结果上大家所获甚少,在过程上过于关注对方,轻视了对自身战略的专注。一些企业已从痛苦中醒来,转而尝试建立伙伴关系实现共赢。国美在2009年取消供货商的进场费,似乎是一个进步的征兆。伙伴关系的建立,可以帮助企业经营增值、避免市场价格战对大家的伤害,奠定中国产品走出低价策略的基础。

二是行业结构的演变在加快。由于兼并和收购活动越来越频繁,行业中的强者获得了更多扩张的机会。未来的市场将更加呈现强者主导游戏的局面。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多数品牌化的行业,国际品牌基本处于优势,只有少数本土品牌尚可以称王。在强者主导游戏的局面下,那些领先的中国企业,承担了更多的行业发展的责任。对于多数尚成长中的中国企业,将感受到更大的竞争压力。

未来消费者:线上还是线下

未来消费者的根本演变,是从“线下”进入“在线”状态。这一时刻将随着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消费者,作为第一代的全网络型消费者步入市场而开启。中国已成为最大的网民群体的市场,未来的规模将更加令人惊骇。因此,未来消费者的演变方向是“在线”成为主流。“在线”状态将塑造消费者的新价值观和生活形态,让企业与消费者可随时进行互动,并塑造基于网络的营销范式。此外,它对营销的驱动力还在于,营销者可随时收集、描述和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使用反应。这样,营销管理将从依赖经验或者有限的延迟性信息到利用全面、实时的信息做出管理决策。

营销进程:如何塑造大方向

在过去30年中,中国企业建立了市场导向的观点、营销的基本职能、营销运作方式和策略创新精神。尤其在创新方面,我们在品牌、渠道、定价、促销、传播、国际化等方面一一进行了尝试,但是仍没有找到战略方向。而且,我们在追赶性的学习中忽视了基础建设,在层出不穷的创新中损害了营销战略的专注,在崇尚英雄主义中忽略了管理的本质。

未来营销进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塑造营销的大方向。尤其进入“强者游戏”时代后,中国企业,除了抓住上述的各种演变的驱动力外,通过塑造大方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探索未来中国营销的大方向,以下几点可提供启示:

1策略创新将规制于战略,营销战略创新是成功的核心。策略创新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不能启示未来和坚守方向。考虑到中国市场环境的特殊性和品牌化资源的丰富性,战略创新可为中国企业创造非同一般的机遇,同时避免经营折腾,为规制于战略的市场策略的发展提供指引。

2“英雄主义”的营销时代将终结,“管理主义”的营销时代将诞生。在未来的三十年,中国企业的第一代企业家将退出历史舞台,为管理时代的到来提供了现实性。但更关键的是,“英雄主义”的营销依赖个人经验,只适合没有建立基础和体系的开启阶段。在后三十年,当消费者行为可实时监测,当建立了牢固的营销基础和体系后,经验主义对营销管理不再那么美好,“管理主义”的营销是更有效的营销模式。

中国调味品行业发展方向及前景展望 篇7

烟包设计分为几个部分要素:整体色彩关系、主体图案、文字及辅助元素、给人联想空间、品牌理念的传达、包装材料、工艺表现、盒形结构等8大要素。8大要素中, 又可以将其归结为视觉表达、工艺表达两大部分。色彩关系、主体图案、文字辅助元素、品牌联想、理念传达等是设计的`原点, 这些要素必须在刚开始构思就必须理清思路, 如何更好的传达设计意图, 产品利益点等。人群定位、人群喜好、消费心理需求、价格要素、竞品参照优劣势等决定了我们怎么去思考设计的原点和起手势。设计原点和起手势解决的是设计的视觉化原始意图, 也就是包装的灵魂。如果说设计原点是灵魂, 那么工艺表达就是包装的气质, 气质和灵魂兼得才是完美。工艺表达是将设计原点意图用科技手段转移到材料上实现, 讲究的是对设计原点意图的物质表达, 工艺合理的表达和搭配, 决定了整体包装气质的不凡, 也是整个包装形象面对受众的检阅, 档次感、时尚感、品质感、亲切感等一览无余。如果把包装设计定义为10分, 包装灵魂设计和工艺气质的表达在初步构思和后期实现都可以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中庸之道讲究“不偏不倚, 折中调和”, 设计同样也需要这种调和, 但不是平均调和, 而是完美结合。

2.2 烟草产品包装设计的创新

烟草包装亟需在产品包装上进行设计创新。首先, 在产品包装上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规格, 制造更佳便于携带的规格。其次, 包装设计的图案选择, 根据设计对象的品牌名称、价位、消费人群、销售地域、民俗习惯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再者, 烟草包装设计需要从最佳的视角进行剪裁取舍, 在平面设计锦上添花、出奇制胜。

2.3 烟草包装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调味品行业发展方向及前景展望 篇8

酒店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文化的延伸,也是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缩影。酒店的室内设计充分体现一个酒店的档次、文化、定位、目标客户群等。如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认识到酒店室内设计的重要性,逐渐更多地参与到酒店的设计中。正因为这样,今后的酒店,不只是单纯的“设计”,它将酒店结合文化概念,从空间规划建筑架构的角度,构思关于旅行居住及生活形式的设计,当设计成为酒店的关键及优势所在时,高档酒店的设计已不再只以呈现豪华、气派为目标,而是更贴近人的生活去思考。

一、中国酒店设计现状

中国酒店室内设计真正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几年历史。在这段历程中,国内酒店设计行业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设计模式化,缺乏创造力和特色。

走遍中国各地酒店,人们会发现这么多酒店在项目规划、设计风格与手法、材料乃至平面布置上都是那么相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设计时间紧迫而轻率的“拿来主义”,有的则是因为设计单位缺乏经验而不得不效仿现有的其他项目设计。酒店的客房装修设计更是惊人地相似,或许是因受到星级酒店评定的约束。

但事实上,因为每家酒店所处地理环境都是不同的,业主投资及经营的定位也各不相同,这种千篇一律、大量复制的设计现状是极不科学的。

2、重视空间硬装饰,配饰及艺术陈设品设计却相对落后。

正因为目前国内酒店设计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各设计单位往往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传统的界面装饰上,对于灯具、家具、艺术陈设品这些“小品”普遍重视不足。事实上,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见闻的扩展,客人对入住酒店的要求已远远超出了基本的住宿、餐饮功能,除此之外,还对酒店的会议、商务、娱乐、健身及艺术氛围等功能与环境要素怀有更高的期望。

3、重大堂设计,轻客房设计。

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源于设计师没有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大堂设计固然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客人对酒店的第一印象。但客人入住酒店后,大部分时间是在客房内度过的,而且客房才是酒店创造效益的主要部分,因此客房设计的合理与否与客人的满意度乃至酒店的效益盈亏都有紧密的联系。

如今,国内酒店设计师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和抄袭渐渐的成熟起来,有的设计师还开始重点研究母体文化,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手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欣喜的。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由于国内酒店设计还存在包括以上所列的各种不足,我们的设计还不能真正满足业主的要求,所以国内目前最高档次的酒店设计还是被国外设计公司所垄断。我们应从中借鉴先进的设计思想,早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酒店设计之路。

二、国际酒店设计的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酒店设计已经开始,纽约、东京、巴黎、香港、伦敦、上海等国际性大都市近期都涌现出新时期引领潮流的五星级酒店,虽然隶属不同的酒店管理公司,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规模,但它们都呈现出一些共同点,那就是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全面化。

这种发展趋势告诉我们,今天的酒店已不是单一的豪华型,主题性、精品类、设计型的酒店已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强调个性、追求新颖、突破传统,已成为设计的目标。集吃、住、会议、娱乐、休闲多功能于一体的全方位、全面化的复合型酒店也有了广阔的市场。

今后的酒店,不只是单纯的“设计”,它将酒店结合文化概念,从空间规划建筑架构的角度,构思关于旅行居住及生活形式的设计,当设计成为酒店的关键及优势所在时,高档酒店的设计已不再只以呈现豪华、气派为目标,而是更贴近人的生活去思考。它要求设计更加迎合客人心理需求。客人步入酒店时就会感到一种温暖、舒适和倍受欢迎的氛围;同时,设计更加体现地域文化。同一品牌的酒店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采用了不同的设计,以体现出地域的文化特征。当客人一进入酒店时,就知道自己身在何方。如艺术品的陈设、雕塑的摆放、不同家具和地毯的采用等等,因为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地区的差异会通过这些物品鲜明的表达出来,从而给人以感染。

另外,设计更加注重酒店风格作用。酒店设计中,酒店风格的作用特别重要。当今世界是一个时尚的世界,而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时尚,时尚引导了风格和档次。时尚而非简约的设计,清新并有文化底蕴的酒店,将成为未来酒店风格的主流。

更值得一提的是:科技的发展为酒店设计带来了新的亮点。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材料被应用到酒店设计,提升了酒店功能,并且向绿色、环保方向迈进了一步。其中客房设计尤为代表性,客房和浴室拥有更大的空间,家具精良考究,灯光、弱电设计细致入微,平面布局突破传统,室内材料设施更为高档和人性化,艺术陈设高雅、经典,具有画龙点睛之作用;浴室成为卓越科技和慎密心思集中体现的舞台,客人就算是浸泡在浴缸里,也能随时方便操控灯光、浴室电视、免提电话、SPA音乐,座便也是感应开启和冲水,客房带有保密功能的传真机、无线或固线上网,床的尺寸及性能越来越舒适,并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科技带来舒适”已成为酒店今后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度假酒店和高层商务酒店方面,越来越重视景观、视线的重要性,有的高层商务酒店已经把大堂设在顶层,利用窗外的景色和城市风光作为不可替代的总台背景,延展了整个空间。餐饮方面,自助餐采用多菜系,开敞式厨房,近距离服务的模式;室内设计室外化,注重室内外环境的整体协调,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分室内外空间。而独立餐厅往往由专业的餐厅设计公司完成,风格差异于整体酒店,且成为一种潮流趋势。

三、中国酒店设计的今后的方向

中国的酒店设计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目前,世界知名酒店集团都已落户中国,这是我们室内设计师前所未有的机遇。但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向国际水平的目标不断努力。

当前,中国酒店设计在整体上应向着专业性更高的方向发展。酒店建筑的高度复杂和综合的特性,要求酒店设计遵循高度专业化的运作模式,并要求酒店设计和建设的每个参建者同时参与协调运作。专业的酒店设计是酒店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

未来酒店设计应将向更人性化、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具体到整个酒店功能流线的分布和空间使用效率,是设计师应该重视的。如果空间流线的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并降低效率,同样会浪费大量资源、能量和人力。作为设计师要全方位多方面的落实绿色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环保。在室内设计方面要营造创新的环境固然重要,但舒适度对酒店来说更为重要。对于材料的运用也应颇有讲究,即材料本身是否耐久,是否便于清洁维护,以及运用部位和形式是一个酒店设计师所需关注的。将来酒店设计中,运用适合酒店的材质和设计手法是设计师需要提高的。而今后的中国酒店也会将中国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更好地融入酒店设计中。

同时,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该在设计初期做好大量的预习功课,比如了解业主的设想和营业模式,研究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特征,了解酒店管理公司的市场分析和定位等,根据每个项目的不同特点创造出具有独特形象与特色的酒店设计。做工精致、灯效绝美的灯具,款式新颖、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家具,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陈设小品,乃至一套精美的餐具,这些游离在某些设计师视线范围之外的要素,却能够给客人带来不一般的惊喜体验。因此,设计师应该合理控制项目总造价,将配饰、陈设品与硬装饰放在同等重要的层面上综合考虑,以求得最佳的酒店整体环境。在客房设计中,设计师应着重考虑家具及灯具的款式、窗帘的颜色、酒柜及衣柜的细节设计等,还应当根据酒店的不同定位提供相应的功能性设施。

全球及中国公务航空发展前景 篇9

艾德·博伦(Ed Bolen),1995年加入通用航空制造商协会(GAMA),担任高级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1996年当选为GAMA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期间分别被布什和克林顿总统提名担任美国航天工业未来委员会成员和联邦航空局(FM)管理咨询委员会(HAC)成员。自2004年开始出任美国公务航空协会(NBA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BGA:2014年ABACE的筹备情况如何?本届展会的主题是什么?将会有哪些亮点?

艾德·博伦:2014年ABACE的准备工作进展非常顺利,将在延续往届优势的同时继续扩大展会规模。届时,不仅参展商和参展飞机数量会比往年有所增加,参展面积也会扩大。根据往届参会嘉宾和观众的反映,今年我们会对展场布局进一步优化,并争取提供更好的服务。

2014年ABACE的主题是“发展与进步”。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ABACE在上海成功举办两届以来,中国的公务机市场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同时ABACE在促进中国公务航空产业的发展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014年的ABACE将会邀请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局长迈克尔·韦尔塔莅临,当然,我们也会邀请中国民航局领导参会。去年,中国民航局在ABACE展会上主办了第一届公务航空论坛,受到了业界的一致赞许,今年这个论坛还会继续办下去。此外,教育培训会议依然是今年展会的重头戏。我们将在整个会展期间举办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课程,重点讨论公务航空在中国的发展,尤其是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话题,同时也讨论包括购买、拥有、操作和维护公务机的问题。总之,我想,无论从哪方面来说,2014年的ABACE都非常值得大家期待。

BGA:除了ABACE,2013年NBAA以及您本人在中国还做了很多其他工作,可否详细介绍?

艾德·博伦:NBAA期望在中国公务航空产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我们一直积极参与组织或者协调涉及中国的公务航空会议。除了一年一度的ABACE航展,NBAA每月都会组织中国代表团赴美,走访NBAA在华盛顿的总部,双方共同讨论公务航空运作的各类细节问题。

此外,2013年9月在东京召开的第八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运输部长级会议发布了一份公务航空业发展核心准则声明。这份核心准则的签署对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公务航空发展来说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它不仅能推动亚太地区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提高公务航空运营的流畅性、灵活性和高效性,还能拉动投资和就业,增加所在地区的税收收入。这项准则发布后的第四天,我们就在北京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支持发展区域公务航空”的新闻发布会,我们的兄弟协会——GAMA以及亚洲公务航空协会(AsBAA)等多家国际协会组织的领导人均出席了此次发布会。除此之外,201 3年年底我还参加了第七届中美航空研讨会。

BGA:您如何评价2013年全球公务机市场的表现?您预计今年全球公务机市场的走势如何?

艾德·博伦:由于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2013年全球的公务航空仍呈平稳态势发展。具体来说,美国和欧洲这两个全球主要的公务机市场去年表现平平,而中国依旧是全球公务航空发展最快的国家。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全球的公务航空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都在制定不断扩展在华投资和业务发展计划。

2014年,我认为全球新飞机的交付量依旧不会有太大的增长,因为美国和欧洲等消费大国的交付量增长空间有限,而新兴国家在全球公务机总需求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即使增长速度迅猛,绝对值也很小。因此,我个人判断,2014年全球公务机市场可能是开始复苏的一年,但总体比201 3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当然,现在也有一些长期利好的因素可以促进全球公务航空市场的发展,那就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人们对国际旅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务机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BGA:您如何评价中国公务机市场?您预计2014年中国公务机市场的走势如何?

艾德·博伦:中国的公务航空产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册的公务机数量少,但增长速度较快,再加上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迅猛,政府也为促进行业发展做了很多长远的规划,因此中国公务航空产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从优势方面来说,制约中国公务航空发展的问题目前得到了一定的解决,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是政策方面,目前中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其中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举动是中国政府把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列为中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此外,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以及最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民航局联合出台的《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都是促进公务与通用航空业产业发展的强烈政策信号。

其次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公务航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开始大力发展基础设施,一年兴建十几个机场,是非常难得的进步。我相信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公务航空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能得到很大的发展。

最后在人才培训方面。中国政府也加强了规划,并首先降低了私人飞行驾照的申领标准。从世界范围看,公务航空越发展,对专业飞行员以及维修人员的需求越多,中国政府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当然,中国发展公务航空产业依然存在一些劣势,比如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通用航空政策,但是有一个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就是税收政策。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一个行业不能负担太多的税赋,否则会制约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公务航空产业也是如此,要想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国家应该减少税收,而不是相反。

我们一直强调,公务航空是一个特别有前途的产业,它的发展不仅可以创造很多就业机会,还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将其视为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行业,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相关审批效率,简化相关审批流程。

至于2014年中国公务航空业的发展趋势,我个人对此充满信心。目前种种研究成果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依旧很快,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公务航空仍会得到很多关注,我坚信中国的公务航空市场会继续发展壮大,但道路可能曲折漫长。

BGA:您对中国公务机运营商有何评价?与美国公务机运营商相比,他们的运营模式有什么区别?您认为国外运营商进入中国会给中国公务机市场带来何种影响?艾德·博伦:看到中国公务机运营商的数量一直在增长,我感到非常欣慰。据我所知,现在在中国境内,可以运营并拥有正式执照的公务机企业已有18家。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这个行业作为他们发展的目标。

金鹿是目前中国发展最好的公务机运营商之一。去年的NBAA航展上,金鹿成为NBAA史上首个参展的中国公务航空企业。而在美国,最著名的运营商恐怕要数NetJets了。如果要比较金鹿和NetJets的运营模式,我认为两者差别非常大。他们各自的目标市场并不相同。金鹿主要是提供包机服务,而NetJets主要是提供飞机部分产权业务,这两个企业商业模式完全不同,因此谈不上什么竞争。

现在公务机运营业的细分市场很多,有的公司专注于包机业务,有的公司专注于部分产权拥有,有的公司则更倾向于托管,这三种运营模式都有市场需求,而且是相辅相成的。

对于客户来说,如果每年使用公务机的小时数比较少的话,比如50个小时以下,可以选择包机;如果小时数比较多,但也并不是特别大,比如50~100个小时,可以选择部分产权拥有;如果小时数非常大,200个小时以上,那么拥有一架属于自己的公务机可能更合算。

此外,中国和美国的公务航空市场环境是完全不同的。美国的公务航空发展是自下而上的,首先出现的是私人拥有公务机,并在小范围进行区域航行,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业务范围的扩大,开始出现包机或部分产权拥有,进行跨洲际的航行。目前,在美国,使用公务机的公司85%都是中小型企业,大部分只进行区域内航行。而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公务机使用者大多是大型国际化公司,使用的大多是大型和长航程公务机,且长距离航行需求多。但我们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公务机的使用者将会逐渐普及到小型企业,并且必定会产生大量区域性短距离的公务飞行。

针对以上不同的需求模式,我相信中美两国的企业有智慧选择最合适的商业模式,NBAA作为一个行业协会,鼓励所有的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并致力于帮助企业以他们希望的方式获得成功。

至于美国公务机运营商进入中国市场,我认为这对中国公务机用户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毕竟多一种选择,就多一种机会。不同的公务机用户对飞机的大小、航程远近以及提供服务的方式的要求都不一样,解决方案越多,飞机的使用者的选择也越多。对于中国的公务机运营商来说,美国企业的参与,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经验和学习的机会。

BGA: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签署的小型飞机复兴法案,是否意味着通用航空产业将成为下一阶段美国经济重要的增长点之一?您觉得它对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艾德·博伦:美国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它一直被视为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原来有些关于如何设计、如何认证飞机的规范如今都已“过时”了。因此这项法案的签署旨在促进新产品和新技术更快地进入通用航空领域,从而降低飞机认证成本和新机价格,同时也将会降低飞机升级改造认证的成本。此外,这项法案还有利于飞机所有者对安全设备较旧的飞机进行升级,提高安全性。

至于这项法案对中国的影响,我认为美国联邦航空局和中国民航局之间有很多交流与合作,相信美国的变化也会为中国带来变化。同时,我也相信美国联邦航空局的新规章将成为今后认证飞机的全球性新规章。

BGA:刚才艾德·博伦先生提到《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对此,廖总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上一篇:2024征兵通知下一篇:关于对姚鹏程等16名学生的处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