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行业就业前景

2024-09-15

中国科技行业就业前景(共8篇)

中国科技行业就业前景 篇1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2013-2018年中国农业科技行业市场发展战略分析及投资前

景预测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市场发展现状

第一章 全农业科技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国际农业科技行业发展轨迹综述

一、国际农业科技行业发展历程

二、国际农业科技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三、国际农业科技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二节 世界农业科技行业市场情况

一、2012年世界农业科技行业发展现状

二、2012年国际农业科技行业发展态势

三、2012年国际农业科技行业研发动态

四、2012年全农业科技 行业挑战与机会 第三节 部分国家地区农业科技行业发展状况

一、2009-2013年美国农业科技行业发展分析

二、2009-2013年欧洲农业科技行业发展分析

三、2009-2013年日本农业科技行业发展分析

四、2009-2013年韩国农业科技行业发展分析

第二章 我国农业科技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农业科技行业发展概述

一、中国农业科技行业发展历程

二、中国农业科技行业发展面临问题

三、中国农业科技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二节 我国农业科技行业发展状况

一、2010年中国农业科技行业发展回顾

二、2010年农业科技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三、2012年我国农业科技市场特点分析

四、2012年我国农业科技市场发展分析 第三节 中国农业科技行业供需分析

一、2010年中国农业科技市场供给总量分析

二、2010年中国农业科技市场供给结构分析

三、2012年中国农业科技市场需求总量分析

四、2012年中国农业科技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五、2012年中国农业科技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三章 中国农业科技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第一节 2012年农业科技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一、2012年农业科技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二、2012年农业科技行业收入前三家企业 第二节 2012年农业科技行业产量分析

一、2012年我国农业科技产品产量分析

二、2013-2018年我国农业科技产品产量预测 第三节 2010-2013年农业科技行业进出口分析

一、2010-2013年农业科技行业进口总量及价格

二、2010-2013年农业科技行业出口总量及价格

三、2010-2013年农业科技行业进出口数据统计

四、2013-2018年农业科技进出口态势展望

中国农业科技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第一节 华北地区

一、2009-2013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09-2013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3-2018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3-201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3-2018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二节 东北地区 第三节 华东地区 第四节 华南地区 第五节 华中地区 第六节 西南地区 第七节 西北地区

第五章 农业科技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 2012年农业科技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2年总体投资结构

二、2012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2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2年分行业投资分析

五、2012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第二节 农业科技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农业科技投资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农业科技模式

三、2012年农业科技投资机会

四、2012年农业科技投资新方向 第三节 农业科技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一、农业科技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二、我国农业科技市场蕴藏的商机

三、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市场发展前景

四、2012年农业科技市场面临的发展商机

第二部分 市场竞争格局与形势 第六章 农业科技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农业科技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农业科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农业科技企业集中度分析

三、农业科技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二节 农业科技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重点企业资产总计对比分析

二、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

三、重点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对比分析

四、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

五、重点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比分析 第三节 农业科技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2012年农业科技行业竞争分析

二、2012年中外农业科技产品竞争分析

三、2009-2013年我国农业科技市场竞争分析

五、2013-2018年国内主要农业科技企业动向

第七章 2013-2018年中国农业科技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一节 农业科技行业发展概况

一、农业科技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二、农业科技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三、农业科技行业总产值分析

四、农业科技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第二节 2009-2013年农业科技行业市场情况分析

一、农业科技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二、农业科技市场存在的问题

三、农业科技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2009-2013年农业科技产销状况分析

一、农业科技产量分析

二、农业科技产能分析

三、农业科技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第四节 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一、产品发展新动态

二、技术新动态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三、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部分 赢利水平与企业分析

第八章 中国农业科技行业整体运行指标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农业科技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行业生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农业科技行业产销分析

一、行业产成品情况总体分析

二、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总体分析

第三节 2012年年中国农业科技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九章 农业科技行业赢利水平分析 第一节 成本分析

一、2009-2013年农业科技原材料价格走势

二、2009-2013年农业科技行业人工成本分析 第二节 产销运存分析

一、2009-2013年农业科技行业产销情况

二、2009-2013年农业科技行业库存情况

三、2009-2013年农业科技行业资金周转情况 第三节 盈利水平分析

一、2009-2013年农业科技行业价格走势

二、2009-2013年农业科技行业营业收入情况

三、2009-2013年农业科技行业毛利率情况

四、2009-2013年农业科技行业赢利能力

五、2009-2013年农业科技行业赢利水平

六、2013-2018年农业科技行业赢利预测

第十章 农业科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一节 2010-2013年中国农业科技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一、利润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第二节 2010-2013年中国农业科技行业销售利润率

一、销售利润率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三节 2010-2013年中国农业科技行业总资产利润率分析

一、总资产利润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四节 2010-2013年中国农业科技行业产值利税率分析

一、产值利税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产值利税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产值利税率比较分析

第十一章 农业科技企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企业1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产品区域市场占有率分析

三、产品特征及趋势分析

四、盈利能力以及利润率分析

五、生产布局与产能扩张

六、市场营销区域分析

七、主要客户分析

八、技术特征现状与革新能力分析

九、成长性分析

十、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第二节

企业2 第三节

企业3 第四节

企业4 第五节

企业5 略……

第十二章 农业科技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第一节 行业发展特征

一、行业的周期性

二、行业的区域性

三、行业的上下游

四、行业经营模式

第二节 行业投资形势分析

一、行业发展格局

二、行业进入壁垒

三、行业SWOT分析

四、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三节 农业科技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一、2012年农业科技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二、2012年农业科技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三、2013-2018年农业科技行业投资方向

四、2013-2018年农业科技行业投资建议 第四节 农业科技行业投资策略研究

一、2012年农业科技行业投资策略

二、2013-2018年农业科技行业投资策略

第十三章 农业科技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第一节 影响农业科技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12年影响农业科技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

二、2012年影响农业科技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

三、2012年影响农业科技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

四、2012年我国农业科技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五、2012年我国农业科技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第二节 农业科技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一、2013-2018年农业科技行业市场风险预测

二、2013-2018年农业科技行业政策风险预测

三、2013-2018年农业科技行业经营风险预测

四、2013-2018年农业科技行业技术风险预测

五、2013-2018年农业科技行业竞争风险预测

六、2013-2018年农业科技行业其他风险预测

第五部分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及业内专家发展趋势与规划建议—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十四章 农业科技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2013-2018年中国农业科技市场趋势分析

一、2009-2013年我国农业科技市场趋势总结

二、2013-2018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2013-2018年农业科技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一、2013-2018年农业科技产品技术趋势分析

二、2013-2018年农业科技产品价格趋势分析 第三节 2013-2018年中国农业科技行业供需预测

一、2013-2018年中国农业科技供给预测

二、2013-2018年中国农业科技需求预测 第四节 2013-2018年农业科技行业规划建议

一、农业科技行业“十一五”整体规划

二、农业科技行业“十二五”发展预测

三、2013-2018年农业科技行业规划建议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十五章 农业科技企业管理策略建议 第一节 市场策略分析

一、农业科技价格策略分析

二、农业科技渠道策略分析 第二节 销售策略分析

一、媒介选择策略分析

二、产品定位策略分析

三、企业宣传策略分析

第三节 提高农业科技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一、提高中国农业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二、农业科技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方向

三、影响农业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及提升途径

四、提高农业科技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第四节 对我国农业科技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农业科技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二、农业科技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三、我国农业科技企业的品牌战略

四、农业科技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五节 国统调查报告网建议

--------------------网 址:

中国科技行业就业前景 篇2

关键词:行业特色型高校,大学生就业,均衡就业

一、引言

当前,国家有一大批高校具备突出的学科群优势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其行业领域处于“领头羊”地位。国家刚刚成立的“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中,就有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11所行业特色型高水平大学加盟。此类特色型高校在学科设置上,涵盖了电子信息、网络与通信、铁路公路交通、新型材料、化学化工、电力、地质、矿业、石油、林业、造船、核工业等重要工程领域。这些行业特色型大学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促进行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论坛”已成功举办五届,高等教育界对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改革发展正在形成两项基本共识。一是行业特色型大学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行业特色型大学要坚持走特色发展道路。[1]

当前,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行业特色型大学已呈现出阔步发展的势头,有特色、高水平、内涵式发展已成为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办学目标。行业特色型高校专业设置能紧跟国家行业经济发展和重大战略部署,在科学研究方面跟本行业相关重点单位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在校学生在知识结构和研究方向上与本行业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基本契合,毕业生的基础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在本行业中往往享有较高声誉。在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行业特色型高校依托自身行业发展,其高校毕业生因基础扎实、专业对口、特色鲜明而受到各相关行业用人单位的普遍青睐。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该校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著名学府,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和96%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通信、电子信息行业,该校毕业生已经在行业内重点集团、单位内就业优势明显,树立了响亮的“西电品牌”。

二、行业特色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历史沿革和特点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行业特色型高校大多是通过整合全国部分高校相关专业而组建的单科性院校发展起来的。行业特色型高校主体学科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学科发展紧紧依托本行业发展,其人才培养及毕业生就业情况与本行业息息相关。

(一)行业特色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大量专门技术人才的需求,我国对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中央政府各部门陆续兴办、重组了一批高等院校,涉及农业、林业、水利、地质、矿产、石油、电力、通信、化工、建筑、交通等多个领域,这些高校由中央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分别统筹管理。[2]当前的行业特色型高校就是指的这样一批具有鲜明的行业背景,学科分布相对集中,长期服务于行业发展的高等院校,其中包括教育部直属的一批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行业特色型高校与国家各行业体系的建立相伴而生,共同规划,同步建设,共同成长,其专业设置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相应地,行业特色高校的毕业生也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成为社会经济建设急需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受当时“统包统分”的就业政策及“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思想指引,广大行业特色型高校毕业生几乎全部到行业企业就业,并以到基层就业到艰苦地区就业为荣。

(二)行业特色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点

首先,行业特色型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其他类型大学相比,行业特色型高校区特点显著:主要培养具备本行业应用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人才培养目标以本行业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将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应用相结合。行业特色型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其既不像综合型大学那样完全按照传统大学的模式培养理论型人才,也不像高职院校那样一味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纯粹务实的操作型人才,而是结合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两方面的特点,走特色发展的道路,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宽于高职院校,实践能力强于传统大学[3],努力培养具备创新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近年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校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普及率高,各类国家级、省级学科和科技竞赛获奖500余项,学校人才培养素以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等特色在全国高校中形成了“品牌”。

其次,行业特色型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本行业紧密相关。行业特色型高校因学科优势及人才培养特点,毕业生主要集中于本行业内各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就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对本行业有很强的依赖性。首先,本行业的发展好坏及周期性特点将显著影响到行业特色型高校毕业的就业情况。如铁路公路交通、电力、钢铁、煤炭、石油化工、造船、外贸等行业具有很强的周期性,行业生命周期、行业收益指数的波动,[4]以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都会对周期性行业带来较大影响。处于此类强周期性行业的行业特色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往往随经济形势的好坏呈现高峰和低谷,比如外贸出口类行业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遭遇重大冲击,处于此行业的高校就业形势在当年受到负面影响。其次,国家重大行业经济调整和部署也会对某单个行业造成较大影响。如我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果断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大部分资金投向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中,铁路公路交通行业从中受益,而当前高铁建设投资放缓也呈现出铁路交通行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铁路公路交通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会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

最后,国家各个行业因其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行业内各单位在地域上也呈现出相对集中和不均衡性等特点。如电子信息与通信行业单位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和较发达省会城市;地质、矿业、石油化工行业单位大多集中在矿产及石油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造船行业单位基本集中在沿海沿河地区。其他行业单位也或多或少呈现出地域上的集中特点。

三、行业特色型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均衡的具体表现

(一)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需求不一致

行业特色型高校的主要特点是行业属性很强,强调对某一行业进行“精专深”的研究,在本行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这既是行业特色型高校的优点,也恰恰是其“短板”,行业特色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和就业领域经常受到限制。当前就业市场存在着一个主要矛盾: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选聘不到满意的人才。这往往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需求脱节的后果。高校依照自身特色培养教育学生,企业按照自身发展和定位招聘合适的毕业生。虽然高校一部分切合市场需求、毕业生数量较少的专业十分紧俏,但是相当一部分专业设置往往滞后于用人单位需求,用人单位甚至对高校某些专业知之甚少。以上情况造成了毕业生就业严重失衡的现象。

(二)毕业生择业观念落后

当前很多毕业生仍然具有终身就业观、攀比就业观和非“好单位”不进等落后的就业观。在“双向选择”、市场化配置的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往往认为第一次就业就是终身就业,认为自己毕业后不能进入满意的单位以后就没有调整的机会。就业市场中经常出现好单位挤破头,冷行业单位门可罗雀的局面。毕业生“一窝蜂”涌向大城市,把大企业作为自己的求职目标。[5]很多发展相对稳定、地处中西部地区和依赖于国家重大战略布置和调整的行业重点单位往往处于毕业生就业大潮的边缘和被动位置。行业特色型高校毕业生就业往往呈现出行业单位及地域的不均衡性,高校毕业生优势资源不能得到合理配置。这使得行业特色型高校为本行业国家重点单位输送人才的使命及更好服务社会的功能遭到弱化,并给毕业生持续高质量就业带来隐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近几年呈现出毕业生流向个别单位过于集中的情况,一定程度上违背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基本办学宗旨,使学校培养的大批高层次人才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点单位的声誉和地位受到影响。

(三)毕业生均衡就业缺乏政策与制度保障

行业特色型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整个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不同行业的发展往往呈现不均衡性。比如我国的石油、煤、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在全国不同地区的蕴藏量迥异,与此相应,行业性大企业分布呈现集中性与分散性等不同特点。行业特色型高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面向行业人才需求,行业性企业分布的不均衡会显著影响人才的流向。当前,行业特色型高校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以及经济发达的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则少人问津,人才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已经影响到我国重点行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行业特色型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西部、中小企业就职的关键并不在于就业观念,而在于缺乏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政府、高校应该建立和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就业的相关制度,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四、行业特色型高校毕业生均衡就业对策

(一)以研究预判为导向,实现毕业生与行业单位无缝对接

行业特色型高校应积极关注近年来本行业的发展热点及重大战略扶持重点,增强就业工作的前瞻性,紧跟国家和行业发展人才需求动向,做好本行业重点单位和前景较好单位的沟通联络和用人信息搜集工作,积极了解他们对高校毕业生的新要求,并对本校毕业生专业特点和能力优势做好宣传和介绍。行业特色型高校除通过对本行业发展特点进行研究和预判,还应该在人才培养体系、就业指导、政策扶持等方面跟进行业发展新趋势,使高校毕业生与行业发展紧密契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每年组织由学校领导带队的用人单位调研团,奔赴全国各大经济区域,与电子信息与通信领域国家重点单位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进行交流与座谈,深入单位切实了解用人需求和用人趋势,就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等问题进入深入研讨,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以就业教育为主线,推进思想教育与人才培养有效融合

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标是更好的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充分体现其社会服务能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需要在国家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得到实践检验。引导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单位、基层及西部单位就业,与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相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着力实施“价值定位与引导工程”,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加强对毕业生择业心理的指导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毕业生树立“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力倡导“立业、立志、立身”的就业观,引导学生树立“重事业、重发展”的科学就业观,促使毕业生合理定位,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重点单位、服务边远地区。近几年来,学校各层次毕业生的期望值更为切合实际,西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等艰苦地区或重点单位都有了我校毕业生的身影。[6]

(三)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建立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联动机制

行业特色型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在与本行业内国家重点单位科研合作及人才培养方面的资源,通过建立在校学生与国家重点单位沟通交流的平台,使广大学生对国家重点单位加深了解,提升毕业生在国家重点单位施展才华的动力和信心。行业特色型高校每年在就业工作开展前,可广泛邀请本行业内国家重点单位到高校以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与应届毕业生面对面,也可利用网络建立互动平台,请本行业国家重点单位人事部门人员与在校学生开展深入交流。行业特色型高校应在行业重点单位建立实习、实训与参观基地,加深学生对用人单位的了解与认识。行业特色型高校还可利用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机制,探索建立与国家重点单位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使更多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单位建功立业。

近两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通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德州仪器(TI)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空军某基地、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内重点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培养人才,使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满足行业国家重点单位的人才需求,巩固了西电的传统办学特色,效果良好。

(四)以政策体系为保障,促进行业单位需求与地域逐步均衡

行业特色型高校应根据自身定位及所处行业特点,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人才需求,出台毕业生到基层、西部和行业重点单位就业鼓励政策。在应届毕业生就业前夕,集中时间开展国家重点单位及基层单位就业政策宣传。高校应定期邀请本行业内中西部单位和国家重点单位优秀校友返校为广大在校生做“建立事业,分享荣誉”的主题报告,感染和号召广大毕业生到本行业内基层单位和国家重点单位施展才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台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做好2012届研究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西部地区就业实施办法》,每年都会下发《关于引导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相关问题的通知》和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单位和基层就业的奖励文件,这些政策办法明确了国家重点单位的范围、具体的奖励优惠政策等,建立引导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长效机制。比如毕业生到学校确认的国家重点单位就业者,学校减免其校内全部贷款,本科生每人一次奖励人民币2000元,研究生每人一次性奖励人民币3000元,并授予其“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毕业生到学校确认的基层、西部地区和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单位就业者,享受减免校内全部贷款、现金奖励、授予荣誉称号、考研优先录取、保留学籍等优惠政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还通过落实和完善各项鼓励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学校通过新闻网、就业信息网、各学院网站、校报、电视等多种媒体全面介绍电子信息行业如“十大军工集团”等重点单位的招聘政策和发展前景,引导毕业生将自身人生定位与国家、国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6]

五、结论

行业特色型高校实现毕业生资源的均衡配置责无旁贷,面对现状,开展此项工作也迫在眉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作为行业特色型高校中的代表,坚持走特色鲜明的内涵式发展之路。近年来,学校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准确研判就业工作规律,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时提出实现均衡就业的工作理念和思路,进一步有效引导学校培养的高质量的毕业生面向就业“主战场”,让每个毕业生都有发挥才能的真正舞台,符合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现阶段的要求,吻合了行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一个中心,两项保证”的工作原则,即以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为中心,保证电子信息行业人才需求,保证国家重点单位人才需求,在实现毕业生均衡就业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近年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单位、西部和基层重点单位就业的比例均超过60%,本科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到“十大军工集团”就业的比例基本稳定在3%和12%以上。学校已初步建立了实现毕业生均衡就业的长效机制。其他行业特色型高校也可通过政策研究和预判、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及政策宣传保障等措施,不断探索实现毕业生均衡就业的新途径、新办法,满足国家各行业重点企事业单位战略人才要求,更好完成社会服务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副部长陈希.行业院校要坚持走特色化办学道路[N].中国教育报,2009-12-20.

[2]康军,艳刘彦.我国行业特色我国行业特色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对策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增刊,2009,(S1).

[3]马建.行业特色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思考与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09,(7).

[4]常姝,龚怡祖,陈金圣.科学认识与运用学科资源,促进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发展的战略转变[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5]朱兴宏,程勇.高校学生就业的心理准备.中国大学生就业[J].2011,(24).

中国光伏行业前景十分光明 篇3

“尽管受到国际油价下跌以及海外一些贸易救济措施的不利影响,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光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高纪凡2015年1月23日在瑞士达沃斯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高纪凡说,国际油价的连续下跌给光伏行业带来波动,光伏企业的股票价格下降,行业对持续投入的信心受到一定影响,但他认为这些影响只是短期的。随着未来油价的回升,全球有着节能减排、发展低碳再生能源的共同意愿,光伏行业的未来发展前途十分光明。

他分析说,目前在很多地区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已经大幅下降,达到了平价电力的水平,可再生能源竞争力会进一步提升。

他说:“从未来更长的时间来讲,太阳能将成为全球最便宜的电力能源。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同太阳能行业结合起来将构成一个智慧能源体系,在能源的生产,输送和使用等各个环节效率将变得更高,能源互联网的时代肯定会到来。”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于2014年6月在北京成立。作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理事长,高纪凡介绍说,中国光伏行业经历了过去两三年的行业洗牌,已经走上了一个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2012年是中国光伏行业最艰难的时期。在中国政府的关心下,中国市场在2012年之后快速启动,快速发展,2013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2GW,2014年也保持在该水平,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光伏企业特别是领先的企业在制造业方面能够继续发展,同时下游行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中国光伏行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规模都得到了提升。

谈到日前美国裁定再次对输美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反补贴关税问题,高纪凡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光伏企业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的裁定既不合理也不合法,中国光伏行业将积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申诉和应对。”

高纪凡说,美国的裁定并不是按照中国的成本体系做出的,征收的“双反”税率太高,不符合实际情况,在产品的具体定义方面有不合法的情况存在。他说,“我们光伏行业将共同努力,可能通过法院诉讼的方式进行交涉,或者在其他贸易组织里申诉,尽力改变这些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行为。”

高纪凡认为,此次裁定的背景是中国光伏行业在全球地位的提升。从市场份额来讲,中国光伏行业在全球竞争中已经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贸易保护主义常态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他建议中国光伏企业应充分利用自己的管理和技术能力积极拓展“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进行本地化生产以规避“双反”,这也是中国光伏行业国际化发展的必然之路。

中国啤酒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篇4

关键词: 中国啤酒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世界领先的跨国啤酒企业把中国作为增长最快的市场,相比之下,成熟市场多增长迟滞。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提高了中国人的消费信心,中国人不仅在啤酒消费量上增长显著,而且开始喝价格更高的啤酒。消费信心的提高还表现在人们外出就餐的机会更多,从而推动即饮渠道的增长速度显著远非即饮渠道。2007年-2011年的5年中,中国啤酒销量增长了29%,达4898.8万千升,创历史最高点。同期,啤酒销售额增长63%,2011年达4540亿人民币。单升啤酒均价增幅达27%,表明消费者趋向消费价格更高的产品。更有意义的是,2011年销量同比增幅达12%,明显高于2010年6%的增幅,表明消费者对啤酒的兴趣增加。

全球前五大啤酒消费国中,中国以4898.8万千升遥遥领先,远高于排名第二的美国,后者为2400万千升;其次是巴西,1400万千升;俄罗斯和德国并列第四,均为900万千升。

相比之下,中国的葡萄酒和烈酒消费的增速则出现下降。2010年,葡萄酒销售额同比增长52%,2011年增幅仅有12%。2010年烈酒消费额增长24%,2011年仅增长了16%。而20文章来源华夏酒报10年啤酒消费额增长了7%,2011年增幅达12%。

“在市场一片繁荣的形势下,啤酒生产商需要选择更为明智的竞争方式,争取那些未来将成为主要购买力量的消费群体,包括年轻人和女性消费者以及青睐高端啤酒的行家消费者。”Crabbe说,“近期葡萄酒与烈酒市场的增速减缓为高端啤酒提供了增长良机。事实上,高端啤酒恰好可以借机抢占市场份额,获取那些崇尚品牌的消费者。”

就啤酒消费而言,品牌和口感对于中国消费者的重要性是一致的,认为这两者是选择啤酒最重要因素的受访者均占25%。将价格列为最重要因素的消费者仅占8%,而认为广告最重要的消费者仅占1%。

就啤酒消费种类来看,生啤酒最为流行,72%的受访者视其为最受欢迎的啤酒种类。喜爱熟啤酒的占53%,喜爱鲜啤的占37%,喜爱白啤酒的占28%,喜爱果味啤酒和烈性黑啤酒的分别占23%和21%,喜爱低度啤酒和无醇啤酒的均占14%。

就啤酒消费的原因来看,约73%的受访者称与家人或朋友聚餐时喝啤酒。其次,在宴会或派对消费的占62%,家中宴客的占61%,公司聚会的占44%,业余社交活动的占43%)。约33%的受访者称喝啤酒是为了工作后的放松,运动后喝啤酒的占9%。

滑板车行业在中国市场前景 篇5

如今,不管是在城市的广场、公园,还是在农村的宅院、公路上,时常能看到孩子们在玩滑板车,滑板车已成为当今孩子必不可少的玩具。14年前,在没有滑板车的吉林省市场闯进了一位传奇的创业人物,他让吉林的孩子们有了新奇的玩具,并带动了一批人跟着他创业,他就是李彦民。

1999年,李彦民认识了一个加工生产滑板车的朋友,并从他那了解到,滑板车在国外很受孩子们欢迎,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而且有益于健身。当李彦民听说该产品只出口国外,而不在国内销售时,他认准了这是一个绝佳的商机。滑板车作为一种新鲜事物,要想成功打开市场缺口,就必须提高它的市场知名度。为此,李彦民和欧亚商都、长百大楼和长春国贸等大商场协商,把滑板车放到文体专卖区,请他们帮助推广、代卖。但是由于价格较高,而且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认识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起初滑板车的销量并不太好。

看到滑板车的销售并没有预期那么好,李彦民的亲属产生了质疑。但是李彦民还是坚持了下来,他相信卖滑板车和卖鞋子的道理是相通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拓展销路。

从2001年起,李彦民就开始了他的市场开拓之路。一方面把滑板车的宣传主阵地逐步转移到长春市的各大儿童玩具店和体育用品店,一方面开始主攻全省各地的大型批发市场。只有把这两大块市场拿下了,滑板车才算打开了市场。为此,李彦民跑遍了全省各市州的所有玩具、体育用品批发市场,拿着滑板车的样品,一家家地宣传推介。许多批发市场的老板起初对滑板车不认可,当面回绝是常有的事,但是这并没有让李彦民退缩,一次不成,他就多去几次,很多老板都被李彦民的执着给磨得没招了,最终答应了与他合作。

回忆自己跑市场的经历,李彦民说除了清洁工之外,估计没有多少人会比他更知道早晨4点左右的长春是什么样了。每天清晨,他带着滑板车样品从家出发,每天得跑3个城市,在每个城市待3个小时,见20多个客户。

不懈的努力和艰辛的付出,李彦民终于苦尽甘来,滑板车迎来了销售转机,一度供不应求。到2004年,全省各地的300多家批发市场都已成为李彦民的忠实客户。

中国科技行业就业前景 篇6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动漫形象授权商是动漫服饰产品最为重要的上游,对动漫服饰行业的发展起着支持性的作用。

由于金融危机对纺织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对动漫服饰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动漫服饰行业上游主要为面料、辅料供应商以及品牌、形象授权商,下游为中间商、零售商和终端消费者。在整个产业链中,动漫服饰行业与上下游发展经营状况有较大的关联性。

1、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对动漫服饰行业发展前景的影响

(1)品牌、形象授权商

动漫形象授权商是动漫服饰产品最为重要的上游,对动漫服饰行业的发展起着支持性的作用。目前,全球动漫行业中有众多深受喜爱的经典动漫形象,而且新的动漫形象不断涌现。其中美国迪士尼是动漫产业内最为著名的公司,它创造了米老鼠、唐老鸭、维尼熊等主角,以及“再塑造”白雪公主、阿拉丁等经典形象。另外,影视作品的热映传播,使蜘蛛侠、钢铁侠、绿巨人、美国上尉以及X战警等众多经典漫画形象更具知名度和商业价值。同时,中国动漫产业的快速崛起,如喜羊羊、虹猫、蓝兔等众多深受喜欢的动漫形象,以及中国众多经典的动漫形象如孙悟空、葫芦娃、哪吒等都通过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为动漫服饰行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秀动漫形象。

(2)面料和辅料

面料(包括纺织类的相关辅料)是动漫服饰行业最重要的原材料,属于纺织品。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国际纺织品市场就已明显进入了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阶段,成本下降以及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日益敏感,使得纺织品的市场价格呈现出总体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与此同时,纺织品和服装大多集中在中低档、技术附加值低、品牌知名度小的领域,这使得世界纺织品和服装生产中心不断向具有劳动力密集和低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

在全球纺织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纺织工业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目前,我国的棉纱、棉布、丝、丝织品和服装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位;毛纺生产能力,呢绒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化纤产量位居世界第四位。

中国纺织工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纺织产业集群地区。这

些集群地区在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下,产业集中度高,企业数量众多,配套相对完整,规模效益明显。其中,浙江纺织服装业占全省出口总量的三成,占全国纺织品出口的五分之一。棉纺、丝绢、针织是构成纺织的三大支柱产业。杭州、绍兴、嘉兴、宁波成为浙江纺织业重要生产基地。尤其是浙江省绍兴市,是全国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地,在纺织业拥有全国最完整的产业链,更是被称为“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商贸之城”。

虽然上游面料及相关纺织类辅料等的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动漫服饰产品的利润,但总体来看,由于金融危机对纺织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对动漫服饰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金融危机使大量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以及设备较为落后、资金实力不足的企业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管理规范、生产工艺先进、产品质量有保障、规模较大企业的崛起,产能过剩使得买方占据价格主动权,减少了买方对采购管理成本、产品质量控制等成本,且利于供应商的稳定性。加之公司地处浙江省绍兴市,原材料区位优势明显,更加有利于采购价廉物美的原材料。

2、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动漫服饰行业发展前景的影响

中国汽车租赁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篇7

汽车租赁是指汽车消费者通过与汽车租赁公司之间签订各种形式的合同, 以在规定时间内获得使用权为目的, 经营者通过提供车辆功能、税费、保险维修等方式实现投资增值的一种实物租赁形式。2009年,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汽车租赁市场, 汽车租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受到空前重视。汽车租赁作为我国新兴的交通运输服务业, 是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出行、商务活动需求和保障重大社会活动的重要交通方式, 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 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增强“三个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对完善综合运输体系, 转变道路运输发展方式, 提高车辆、道路、停车场地等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带动旅游业、汽车工业、金融保险业的发展,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汽车租赁市场的巨大潜力

1、租车的独有优势特点

车型可随时更新, 减少了消费者购买车辆所带来的精神磨损;将车辆维修、年度检验的烦恼都转移给了租赁公司, 减少了了消费者的负担;可将租车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其他流通增值过程, 充分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发生交通事故时, 租赁公司能全力协助等。这些优势特点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理性消费者。

2、有效消费需求的增加、配套服务的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城乡、区域一体化迅速推进,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驾驶技能广泛普及, 企事业单位用车制度改革, 汽车租赁需求将十分旺盛, 发展潜力巨大, 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是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城镇化及流动性的增加, 为汽车租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驾驶员数量大幅增长, 为汽车租赁市场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截至2010年底,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接近2亿辆, 其中汽车8500万辆;全国机动车驾驶员达2亿人, 其中汽车驾驶员为1.38亿人。取得驾驶执照人数的增多, 将大幅增加汽车租赁消费群体的数量。

三是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居民储蓄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为汽车租赁业发展提供了向上拓展的空间。

四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为汽车租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以及民航客运业的快速发展, 为旅游、商务等旅客流动创造了极大便利, 也为汽车租赁创造了机遇。同时, 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截至2010年底, 我国信用卡发卡总量达2.3亿张, 这将为汽车租赁拓展业务、快速结算租赁费用提供有力支持。信用卡的普及为租车业带来了质的提升, 深圳的至尊、北京的神州、上海的一嗨、广州的瑞卡等大型全国连锁店相继建立, 它们在全国发展连锁店, 网点遍布30个左右主要城市, 推行了一样的“2证1卡”手续, 即凭身份证、驾驶证、信用卡可在任何网点租车, 解决了手续不便的大问题。

3、风投 (VC) 的关注

汽车租赁业作为“车轮上奔跑”的朝阳引起了风投家们的极大关注。2006年至2007年, 至尊租车共获得海纳亚洲、香港麦达基金投资5500万美元;2010年9月15日, 中国租车行业目前为止规模最大、投资数额最高的一次合作开启联想控股宣布以股权加债权的形式注资现金12亿元人民币并完全控股神州租车。同时, 上海一嗨租车获得以高盛为首的投资者7000万美元的股权融资, 以及国内多家银行的数亿元人民币的授信和债券融资。这都给租赁公司们带来了质的飞跃。

三、中国汽车租赁行业现实环境

我国汽车租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至2010年底, 全国共有汽车租赁车辆十多万辆、产值140多亿元, 汽车租赁业呈现由中东部向西部地区、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展的趋势,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汽车租赁业是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但是, 我国汽车租赁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 总体上仍处在起步阶段, 同时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1、市场集中度低、不具备产品差别化

企业规模小是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汽车租赁业起步晚, 绝大部分规模很小, 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80%的企业运营汽车不足50辆, 70%企业的正式员工不足5名, 85%的企业汽车租赁站点数低于2个, 即使规模较大的汽车租赁公司也只能实现在本地或本区域的服务, 至今未能形成遍布全国的租赁网络。从目前市场发展态势来看, 基本上形成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足鼎立的稳定局势, 但从行业整合程度来看, 前10名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不过11%, 前5家只占8%。我国最大的汽车租赁企业首汽, 市场占有率也不到3%, 远远小于其他国家的整合程度。再者, 汽车租赁公司的服务不具备产品差别化, 使得产品的可替代性较大, 交叉弹性变大, 进一步影响了市场集中度, 不易形成规模经济。

2、缺乏完善的诚信体系

在国外只凭驾驶证就可以租车, 而在我国还需要身份证, 若是机构租赁, 企业还得出示营业执照, 这种繁琐的手续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汽车租赁业属于朝阳产业, 初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因而具有很大的经营风险, 诚信体系的缺乏会给汽车租赁公司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极大阻碍了它们的发展。

3、网络化不足, 品牌化不高

全国汽车租赁的服务网络尚未形成, 异地租车、还车业务还未得到有效开展, 异地汽车修理也存在问题, 因为某些地区根本不存在一些高级车辆的4S店, 不能充分发挥汽车租赁的便利性。汽车租赁企业普遍不重视企业自身品牌建设, 服务理念落后, 业务相对单一, 同质化竞争严重, 成气候的租赁公司少之又少。这些都使汽车租赁的优势和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影响了服务质量的提升, 制约了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

4、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

国外汽车租赁市场起步早, 并且成熟。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汽车租赁已形成网络化、规模化经营。美国1918年创立了首家汽车租赁公司, 当时只有23辆汽车。至2010年, 美国汽车租赁车辆已达160多万辆, 收入规模为200多亿美元, 从业人数达12万多人。日本汽车租赁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 伴随日本汽车产业的成长而发展。至2010年, 日本汽车租赁车辆已达300多万辆, 占新车销售比例的12.5%、汽车保有量的3.84%。国际汽车租赁公司在其经营业务和腹地不断迅猛扩展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发展的特点和极为明显的竞争优势。

(1) 经营的车辆以经济型和小型车为主。34%属于经济型车, 40%属于小型车, 只有9%为豪华和特种车辆。

(2) 国际汽车租赁公司与汽车生产厂商合作紧密, 通过汽车制造厂商提供的服务, 汽车租赁公司的庞大车队实现了车辆的快速更新。资料显示, 在美国汽车批销量结构中, 30%是销售给了租赁公司, 福特公司的批销量占到了该公司总销量的23%, 其中50%是卖给租赁公司。

(3) 救援保险等基本保障体系完备。国外汽车租赁公司与专业救援机构组成了完善的救援保障体系, 开通救援专线为租赁车辆提供及时救援服务。在汽车租赁保险方面, 除了一般车辆的险种外, 国外汽车租赁公司还开展了针对租赁车辆的专门险种, 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保障了消费者权益。

(4) 具备良好的外部配套条件。以高速公路为纽带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完善, 具有高效的全球信息网络及卫星导航高新技术。

(5) 建立了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和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以及良好的社会道德水平。

(6) 汽车租赁业得到了国外政府政策的支持, 在机场、地铁站, 政府部门都会专门规划出给汽车租赁公司停车的停车场, 作为租赁公司最大的一个配套设施得到了大力支持。

四、中国汽车租赁业的发展战略

中国入世及更深层次的开放后, 国内市场成为国际跨国公司及财团争夺发展租赁市场的重点。在巨大竞争下, 本土企业该如何打好这一仗, 牢牢抓住属于中国特色的中国机会成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我们在充分借鉴国外汽车租赁业发展宝贵经验的同时, 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本土, 从实际出发, 深入分析中国汽车租赁业发展的各种限制因素以及突破口, 开辟出中国特色的汽车租赁行业发展之路, 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政府方面

加强政府规制, 这主要体现在法规建设、产业规划、财政支持方面。现阶段汽车租赁业由于管理法规和政策指导的缺失, 基本处于盲目发展状态, 建立健全汽车租赁法规体系至关重要, 各地要结合实际, 加快研究制定汽车租赁地方性法规、规章, 并纳入道路运输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并将其纳入综合运输体系规划和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逐渐使其成为公共事业的一部分;在财政上要增加投入, 如在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地方建设租赁汽车专用停车场, 为租赁服务的发展提供便捷的渠道。

2、企业方面

(1) 从消费群体入手, 分析中国汽车租赁的客户结构。资料统计发现, 中国租车客户结构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跨国公司、金融机构, 他们的财务制度规定, 企业在财务资金安排方面不能用于购买车辆这类固定资产的投资, 他们只能作为费用开支, 这是世界500强的国际惯例, 金融机构也是这样, 现在政府新组建的一些部门也采取集团采购租车的方式而不是采取买车的方式, 这个层面上的用户越来越多, 占了60%左右;第二层面的业务是酒店配套用车, 包括会议的用车, 这部分业务波动比较大;第三层面是一般社会的业务, 私人用车、单位个别的接待用车, 约占15%。根据客户需求来决定我们的车辆结构、数量的供给, 将有利于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和周转率, 从而提高公司的报酬率。

(2) 完善退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汽车租赁业存在着极大沉没成本这一退出壁垒, 因而要将该行业企业做大做强必须建立完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持续亏损的租赁公司可以通过与二手市场建立联系, 降低沉没成本带来的损失,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 加强政府规制, 消除政策法规方面的退出壁垒, 实现优胜劣汰, 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实现规模效应。鼓励建立全国或区域性的汽车租赁网络。支持规模大、管理好、信誉高的汽车租赁企业在各地依法设立分支机构, 形成统一品牌、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的汽车租赁服务网络, 为异地租车、异地还车创造基础。

(3) 引导加强合作, 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汽车租赁作为服务行业之一, 要充分利用行业间紧密的协作关系, 形成完善的利益共享机制。汽车租赁企业要加强与汽车生产厂商的紧密合作, 并通过与火车站、机场、码头等交通枢纽, 以及餐饮、旅游等服务行业相结合, 延伸服务链, 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产品, 实现满足客户消费需求基础上的效益最大化, 从而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4) 加强管理, 防范经营风险。租车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因此, 如何防范经营风险是这个行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以北京中等规模的租车公司企业为例, 每个员工平均要管几十辆车, 而且像这样规模的企业在不同地区会设有很多网点, 网点一多就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由于跨区域管理上的混乱和没有任何监控手段加以控制, 过去骗租现象时有发生。要解决上述问题、防范风险只有通过GPS监控、网点联网、CRM客户关系管理等现代化、信息化手段来管理企业。使用GPS, 扩大汽车租赁企业的业务范围。通过对企业不同网点之间的联网, 达到信息共享, 由总部统一收集各门店和网点业务进行系统管理, 一方面可以实时掌握各网点车辆的出租情况, 便于集中、高效管理;另一方面, 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客户的信用记录, 评估其信用状况。使用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对每一位客户建立档案, 来考核客户的信誉度, 防范信誉风险。

(5) 创新汽车租赁服务模式。如上海大众汽车租赁公司就采取了一种以客户为核心的服务方式, 在接待外宾的时候, 他们要对驾驶员进行岗前培训, 使其能充当半个“秘书”的角色, 不仅会用外语与客户进行交流, 而且还充当导游, 并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 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而至尊汽车租赁公司则采取了“体验式消费”的服务, 鼓励更多的人以较低的价格来体验怎样自驾旅游, 慢慢接受租车这一新的消费方式。

3、消费者方面

首先, 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性消费者, 敢于尝试体验租车这一新消费形式, 并对租赁公司的服务进行监督, 积极做出反馈, 以促进租赁公司不断改进其服务水平, 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消费者在进行消费行为时, 一定要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与租赁公司签订正规合同, 检查车辆是否购买了全面保险等, 确保自身安全地享受服务, 从而促进市场更有序地发展。

再者, 也是更为重要的是, 消费者应当本着诚信原则, 遵从合同所规定的条款, 在允许的时间范围内享受租车这一服务, 促进诚信体系的建立及完善。

最后, 我们要有充分的信心, 认识到我国汽车租赁业有广阔的前景。这个产业是由政府、企业、消费者来共同营造和培育的,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 才能推进这个朝阳产业, 使它一路高歌。

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 中国汽车租赁行业声势不断壮大, 表现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但是, 现阶段仍处于粗放式的起步阶段, 存在着多方面的缺陷不足。本文通过对该行业的发展优势和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了该行业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汽车租赁,竞争优势,规模经济,政府规制

参考文献

[1]吕丹:租车业, 等待黎明[J].首席财务官, 2011 (2) .

[2]租车行业面临大洗牌[N].南方都市报, 2011-02-10.

[3]一嗨租车:助推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改变[EB/OL].中国西藏新闻网, 2011-06-03.

[4]2010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Z].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部.

中国荔枝产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前景 篇8

关键词:荔枝产业;贸易效果;发展战略

1 中国荔枝产业概况

中国的荔枝栽种历史已经有2200多年,是世界上栽培荔枝最早,也是栽种面积最多的国家。我国荔枝生产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展缓慢,种植面积不到5万公顷,平均年产量只有6万吨左右,荔枝鲜果供应一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行,荔枝产业依靠政策、投入和科技进步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荔枝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占到世界荔枝总面积及总产量的80%和75%,列在全球第一。我国荔枝主要分布于处在热带和亚热带区域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四川、云南、贵州和浙江9省(区),而粤、桂、闽、琼4省(区)荔枝的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占我国荔枝总面积和总产量的98%以上,其中广东27.55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49.4%;广西20.99万公顷,占37.7%;福建3.49万公顷,占6.3%;海南2.57万公顷,占4.6%。

2 中国荔枝产业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逐渐深化,中国荔枝产业发展将面临日益严峻而激烈的竞争环境。目前,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胀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在当前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的情况下,中国荔枝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这将导致中国荔枝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因此,在面对东盟低价、优质荔枝的激烈竞争下,在不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条件下,中国的荔枝产业发展道路的选择、发展战略的制定是当前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产业组织及生产企业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2.1 大力发展深加工,实施以深加工产品带动产业发展的竞争战略 尽管中国荔枝加工业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相对于稀缺的土地资源和上涨的劳动力价格,中国在资本要素方面相对于东盟国家具有足够的比较优势,因此,加大对荔枝加工业的投资,大力发展荔枝深加工产品,走以深加工产品带动产业升级发展的道路应该是中国荔枝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因此,强大的市场需求、广阔的发展前景敦促我们必须加快发展荔枝加工产业,进而全面促进荔枝产业发展,尽快提升中国荔枝产业竞争力。

2.2 加大科研投入,实现以先进科技引领荔枝产业的发展模式 目前中国荔枝产业无论在品种选育、采后处理、保鲜贮藏等生产环节还是在深加工技术方面都与东盟国家有较大差距。中国必须加大对荔枝产业的育种、栽培、采后处理、保鲜储藏及深加工生产技术研发的投入,在强化自主研发的同时,应加强政府、学会及民间组织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生产技术,在努力提升鲜果品质的同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荔枝深加工产品。

2.3 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产业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政府的政策支持将决定產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在明确了中国荔枝产业发展战略及发展模式的情况下,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快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加速荔枝产业转型和升级。具体来讲,应重点研究和建立以下政策体系:(1) 财政补贴支持体系。在种植生产环节上要实施优良品种补贴、先进生产机械与采摘设备补贴、标准化果园建设及加工生产原料基地建设补贴;在加工环节上要实施技术改造补贴、先进核心设备购置补贴;在国际市场开发环节上要对走出去开拓市场、利用国外资源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必要的补贴。(2) 科技研发财政支持体系。中央及地方政府要设立专项基金鼓励荔枝生产基地、科研院所及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研发中心,促进荔枝品种改良、技术革新,有效引导加工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支持和推动企业对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卫生检疫等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3) 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借鉴粮食生产保险体系建设的经验,积极探索荔枝产业“政府 + 龙头企业 +农户 + 农业保险机构”的农业保险运作模式,稳定生产和市场,稳固加工原料基地,促进果农增收。(4) 健全营销支持体系。有效开展从基地、种植、采摘、初加工、深加工、批发交易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加工园区基础建设配套等一体化建设。鼓励和支持运销联合体、经纪人、经销大户和运销服务公司等中介组织,对从事荔枝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参加国际展览展销会、开展名牌产品宣传等推荐活动提供补贴,对冷库、保鲜库、批发交易市场、物流配送中心等给予投资补助。(5) 建立行业协会支持体系。鼓励荔枝加工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协调解决行业内部矛盾,发挥协会在产加销衔接、技术服务和协调价格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应支持行业协会和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及其他限制性措施,有效保护荔枝产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泽南 庐喻辰 叶 冉. 我国荔枝产业竞争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中国热带农业,2010,6

[2] 韦文科 容风玉 阳 诚 宁发洲 林雪冰.浅谈广西甘蔗、木薯、水果业如何面对入世后的挑战. 广西农学报,2002,51

上一篇:《向学青年》杂志策划书下一篇:对知行中国学习的几点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