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那些事

2024-07-14

人人那些事(共13篇)

人人那些事 篇1

班里那些事,关于班里那些事的作文----我们班里那些事小学六年,看似漫长,却又十分短暂的时光。在这里留下了我许多难忘的回忆,最难忘的还是我与同学之间那深厚、纯真的友谊。

每到课间,我们班里总会传出爽朗的笑声,那个人就是我的好“哥们儿”—赵誉雄。他又一头短发,国字脸,淡眉毛,一双充满了好奇的眼睛扑闪扑闪的。他整天就像一个“活神仙”乐呀乐得。脸上的表情总是大晴天。

现在回想六年来的一幕幕我都十分地感动。

记得在我三年级期末考试结束后,老师罚下了暑假作业。我发现里面有一处没印清楚,于是就想去找老赵借一下。可是赵誉雄他去合唱团唱歌曲了,我便在它的书包了找出作业本拿走了。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正当我准备还给他时,他的作业本竟不翼而飞。我心急如焚,到处翻找。可依然不见本的踪影。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赵誉雄回来了。他翻了翻自己的书包,好像发现他的本子没了。我走过去,说:“赵大哥,有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他疑惑不解的问:“啥事呀?”“我……我把你的本给……给弄丢了。”我想赵誉雄一定要发飙了,我等待着暴风雨的来临,可谁料,他只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什么也没说,我见了,连忙双手抱拳,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说:“感谢大哥不杀之恩,小弟有生难忘。”说罢,他笑,我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暑假过去了,回到学校,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赵誉雄他没有自己买一个新的本,而是找别人借来自己抄了一份,每次我想到这,我的心里就暖暖的,他真不愧是我的好“哥们儿”。

记得还有一次,在我五年级的时候,我在班里的作文水平位于中下。作文总是坐后才上本,我的好“哥们儿”赵誉雄他主动要求帮我改作文,下课之后,我坐在他的前面,听着他给我提的一个个意见,认真的修改着我的作文。即使是一个标点,他也要好好的斟酌,哪一个错别字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这时,饶帅来找赵誉雄玩,赵誉雄没有理饶帅,饶帅又叫了他一遍,他给我改作文的决心依然没有动摇,他用了一句十分幽默的话拒绝了他:“对不起您呼叫的用户正在帮人改作文之中,请稍后再拨。”我们都笑了。饶帅走了,有了赵誉雄的帮助我的作文终于上本了。上面不仅仅有老师留下的笔迹,更多的是赵誉雄留下的满篇蓝。

道不尽的小故事,诉不玩的同学情,就算小学的童真生活结束,这一个个可爱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也许日后我们彼此不再相聚,但我愿将这份友情藏在心里!永远、永远……

人人那些事 篇2

小时候

酸酸的野枣

扎了的手

早忘了

今天

却又去留恋

疼痛里的时光

(二)

你是否

能把号码

留给我

我们不必通话

从此内心

充满了踏实

或许你不知道

这就是安慰

(三)

人死了

在那个年代

悲伤一点儿不变

弹指间

平静却在变

故失的

无法知道

如今的平静

你不必羡慕

(四)

过去的河沟

流淌着的神秘

几个儿童

必然有

泥巴和鱼

欢乐如果仍在

惬意就回到梦里

幸福不乏回味

(五)

五分钱

在我的兜里

就是份量

一个学期下来

积攒了三块二毛六

我的三年级

数啊多少遍

就像葛朗台

如今

不复存在

幸福也会拜托

(六)

一双回力鞋

穿在脚上

甚至不会走了路

刷洗打上白粉

盼着快点晾干

这就是

放心不下的劳动

更确切的说

是因有了同学羡慕

人人都崇智,智是如何事? 篇3

专业化社会,竞争加剧,越多知识,越能帮到自己。

所以推崇智商,似乎是个必然。

每次人类势力向未知扩张的时候,都是一波崇智潮的兴起。比如人类襁褓期向神话发问,建立理论的雏形,比如面向海洋探寻新版图时的文艺复兴;比如工业革命和后来的科技革命;再比如现在。我们一旦面对未知,便推崇起智力来。

崇智是个好事情吗?在这一点上,是的。相信智商的好处在于,它让我们相信,事情总有获得解决的渠道。相信智商,便是相信思考会解决问题,相信改进的区间,以及正确的路径。

“智造业”

自打Knowledge worker这个词被发明以后,职场中人就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我要更有知识”的追求。以Staffers八个字母为首的职场成功元素中,第一个词就是Smartness。

所以,职场是首当其冲的“智造业”——靠智力创造的职业!

那我们所依靠的智力究竟是什么呢?职场需要的智力和“智力”这个词本身有什么异同吗?职场欢迎的高智商者(即智力商数高)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又是如何工作并运用自己的智商的呢?

这些,我们好像从未思考过。

实际上,对于职场需要什么样的人,管理者们也一直在做一道让他们犹疑不定的二选一:在“拼命地工作”和“聪明地工作”之间选择什么。“拼命地工作”好在态度积极却输在能力,“聪明地工作”好在能力却输在难管理。我既听到过主张前者的管理者反悔了,说:“千万别找不聪明的员工,难管就难管吧,对手如虎,好在聪明人不会帮了别人。”也见过提倡后者的管理者被客户抱怨他的销售员“可以把死狗从肉车上说下来”,因而失去了大订单。

如果说门萨代表了我们对智商的渴望,那么什么样的“职场门萨”代表了工作对我们的要求?我们需要的什么样的“职场门萨”,哪些取同,哪些求异,这也许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好好争论的问题。我们的逻辑特别策划,也都是围绕这个而进行。

中西的分界以及聪明人的进化

在收集关于智商的原始资料的时候,朋友给我讲了个他觉得特别经典的小故事:一个人智商巨高,但是30岁之前被人当傻子,因为他总在拼命研究为什么老师出的题那么简单。他的潜台词是,这个人的确很傻。

我说,你这是中式的观点,如果按照西方的观点来说,这个人提出问题,进行推理,力求得到答案,他用的是逻辑,哲学、现代理论以及科学都建立于此,你不能说他傻。

中式崇智和西式崇智,从来都是两回事。

清史学家戴逸在一本和我们今天主题不相关的书中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中国人思维方法的特点是先知觉到某一个真理,然后用比喻或类比等方法来表现这个真理,用例证的方法来加强、说明这个真理。缺少从未知推到已知的过程——看看中国古代圣贤的格言录就知道。我们都是先观察到常识般的结论,然后说出这个结论,没有框架,因此,我们没有切入框架、打破框架的方法我们没有冲突:问题和答案的冲突、人和人的辩诘冲突,所以我们的结论总是停留在一个“悟”的状态,不能进化。换言之,我们的“聪明人典型”缺乏进化。

这恐怕也是我们为什么必须以西方的门萨为样本的原因了——在下页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个样本以及它反映的聪明人。

聪明人之所以聪明,很大一方面表现在他们总是随着社会的某种变化而更新保护色的,我们之所以用智商属于世界前2%的门萨为样本,是因为我们发现,这可以集中反映“职场聪明人”的变化趋势——让我们在P48重点研究这个问题。

过度崇智的恶果以及等待你回答的问题

不少东西,来到中国就多少会变味,比如门萨,在媒体的大张旗鼓下,已经等同于某些人的自信增强器与自我安慰剂,很多人加入其中,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

实际中国是世界上最强调智慧的国家,而过分地强调智慧就等于强调个人的力量、不相信群体以及敢于违抗自然——在这方面我们有现成的例子。

而门萨内部更为现实的担心是,喜欢竞赛的中国父母们会纷纷带自己的孩子参加智商测试,并以能否通过作为衡量孩子聪明与否的标准。这些孩子将会失去更多用来学会沟通方式、养成礼仪习惯的时间。

我很想问问很多向往门萨的人,在你6岁到21岁这段时间里,你到底有多爱学习?你是否埋怨过考试?因为在校学习的大量时间实际都被用在智商训练方面,比如学数学来锻炼数字计算、空间想象、逻辑推理能力用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锻炼词汇、记忆能力。如果他们曾经不享受那样的方式,为什么当西方的门萨来了,就兴奋起来?

做得越多,问得越多,发现有太多问题依旧不能被解答:

比如为什么人们越来越喜欢小圈子,这和安全感有何关系(门萨是个2%的)?

比如为什么我们需要外在的标签来进行自我身份认定?而且越是先天的、不可争议的标签,我们就越欢迎(好人缘就不如智商带来的刺激强烈)?

比如为什么只有你意识到自己聪明时才会表现出聪明的气质(我们到底能在多大范围内开发自己)?……

我曾为上面这些所有的问题而困惑,直到听到主编说,聪明为这个世界带来的最大的改变就是它让这个世界混乱。想得越多,问得越多,得到越多,于是想得更多,问得更多……

这让我想起圣经中耶和华对亚当和夏娃说的话:“记住,人吃了这个苹果,就会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正是邪,这样他的灵魂就再也得不到安宁。”

那些年,那些事作文 篇4

那些年,那些事作文

----题记

自己已经17岁了,暮然回首发现那些年,那些事,已经模糊的只有一个轮廓了。曾经的天真,曾经的激扬已经不复存在。

只记得那些模糊的片段。

静静地回想起来,记起的不是好友,不是自己曾经引以自豪的事,而是自己一直忽略的父母,这时才想起了他们曾经为自己所做过的一切。

记得自己生病时,是他们在身边陪着自己;记得自己失败时,是他们在身边安慰自己;记得自己快乐时,是他们笑着看着自己,

所以自己任性了那么多年,

那些年那些事作文 篇5

那些年,三班像个武林大会堂。那些年,那些事。那些熟悉的面孔。两年的回忆像把碎沙,不轻意间,从指缝中溜走了。还未中考,各自都已规划好了心目中的宏伟蓝图。那些尘封的记忆,在播放机里无声无响的播放着。学院里郁郁葱葱的树荫,阳光下的青草芳香,体育课上的哨声的嬉笑。新学期课本的油墨香,还有一群青春朝阳的孩子们。

那些年三班像个武林大会堂,有时候自己也很进入角色,把自己想象成梁山好汉与各路英雄,行走江湖,行侠仗义。自己手持利刃将奸臣贼子,斩于马下。与各路英雄,分享心得。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侠肝义胆,行走江湖。花木兰替父从军,我乃为民打抱不平。那些年,三班像个疯人院。上课时一本正经,积极发言,坐如钟、站如松、走如风。下课时,你捉我敢,议论声声。追星的追星,犯花痴的犯花痴,那当然还有去办公室一日游的。悲催的就是在办公室面壁思过了,唠叨声、抱怨声,是整个班级烂糟糟的像个疯人院。必须一人吃片安定药,安静下来。那些年,三班像个学霸堆,人才倍倍出,为了中考,每个人都在头悬梁锥刺骨,题海战术的为中考而奉献稀有的业余时间。朗朗的读书声,传遍了整个教学楼,奋发向上的斗志从未停歇,重逢的号角一直打到前线,打到终点。不努力怎能知道成功的喜悦,临近考试更是不放弃,数学卷子、英语题、语文背诵、如此重口味的佳肴也没有使同学们倒过胃口。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杂文随笔 篇6

又是一个寂静的夜晚,看来很多人都累了,周围只剩下一片漆黑。我躺在床上写日记。突然间,一阵熟悉的声音从远方传来,而且越来越强烈。我楞了一下,马上跳下床,冲向阳台。一架飞机夹着熟悉的呼啸声朝着我头顶飞过来,看着他消失在深邃的夜空,心里忍不住拼命的抽搐起来,对着飞机消失的尽头轻声说,你在远方还好吗。

飞机

不经意间,又有一架飞机从我的头顶飞过,来不及抬头,他已经在我的视线中消失了。可能他是想赶在暴风雨来临前到达目的地吧。看着他穿过黑压压的乌云,飞行在电闪雷鸣的天空,心里满是羡慕。

已经记不清楚这是第几次看到飞机从自己的头顶飞过了,记忆模糊了。

却清楚的记得,那是一个寂静的深夜,我跟小安在宿舍的楼顶上,看着一架架闪着红灯的飞机在我们视线中出现,在闪耀的群星中穿梭一阵后,又重新在我们视线中消失了。小安问我:你信不信我会被飞机带走,带到不知名的远方。我转过头来看着他那跟夜空一样深邃的眼眸,不由得点了一下头。在这个晚上的第二天,我们遇到了一件不大也不小事情高考。

真的没有想到,小安会真的被飞机带走。看着乳白色的飞机冲向蔚蓝色的天空的那一刹,我忍不住低下了头。心里在拼命的祈祷着,愿远方的你一切安好。

家与月

好久没有下过雨了,至少在我的心里是这样认为的。

记忆中,来到这座城市下的第一场雨,是在去年的中秋节。那天,雨下得很大,好像还打雷。不知道为什么,那个中秋节来得特别早,往年的中秋节都是在国庆节过后。

那是我第一个离开家过的中秋节。可是天公偏偏不作美,又是倾盘大雨又是电闪雷鸣的。不离开家的时候,不会觉得家是那么的温馨,家人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可贵。可能是因为我们都还太年轻,不懂得珍惜。对于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浑浑噩噩的。

虽然也有月饼、柚子、葡萄,可就是觉得缺少些什么,舍友萧霖忽然张口说:怎么觉得今年的月亮没有往年的圆啊。我呆呆的看着那并不太圆的月亮,沉默了一会,掏出口袋里的手机,拨了一组既熟悉又陌生的号码。嘟......

下雨天

我说过,我是喜欢下雨的。但又不知道是为什么。

我曾经问过小安这个问题,他很认真想了一下:那是因为你姓雷,所以喜欢下雨。这个答案很怪诞,但是也并不是没有可能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但的确很喜欢下雨天。

隔着房子厚厚的.墙,听到外面的雨滴落下来,打在墙壁,树叶,滴滴答答的声音,很清脆,悦耳。窗子玻璃上的雨滴一颗颗滑落下来,留下一道道晶莹剔透的水痕,忽然发现自己的心也像那晶莹的雨滴一样清澈。我想,或许是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喧嚣,所以我才会那么喜欢雨。因为渴望得到晶莹的雨滴安抚。

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站在窗前,隔着被雨水打得一片模糊的玻璃,看窗外的人、物、事,还有安静地落下来的雨滴。那种感觉,好像站在屋内的自己与屋外的人和物是两个世界的。

有的人,因为没有带伞,用张报纸挡着头,没命的飞奔;有的人,打着伞慢慢地走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有的人是两父子,父亲把雨伞不露声色的挪过去孩子那边。人、车辆、树、雨,教诲在一起,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

屋外大树的叶子因为被雨水击打过,显得格外鲜艳,格外精神。晶莹的雨滴本来是安静的落下来的,但是来到这喧嚣的土地上,也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了。

我想,到底是因为我们的心太杂噪,还是这个世界太喧嚣了。

我到底是喜欢雨,还是喜欢雨滴敲打的声音。

旅游那些事 篇7

旅游, 对中国人来说, 在十几年前还是奢侈消费, 还没有成为现代人排忧解压, 休闲娱乐的标签, 拿着相机的背包客还是时髦的代名词。不像现在, 旅游网站遍地开花, 旅行攻略比比皆是, 旅游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

旅游市场的完善, 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但当旅游景点开始盯着游客的钱包时, 旅游就不是件轻松的事了。

有媒体统计, 按照黄金周或旺季票价计算, 玩遍全国136家5A级景区要花19085元。若再算上“园中园”、索道、观光车、游览船等项目票价, 总开销高达22536元!这还不包括旅游过程中的吃用住行花费。这些风景区的主要游览者是经济条件尚不属太好的国内游客。而国外的不少著名景区, 参观者多是富裕阶层, 收费却远远低于我们的不少5A景区。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步行门票只要75元, 科罗拉多大峡谷63元, 法国卢浮宫85元, 而日本的富士山甚至完全免费。为何同样级别、同等质量及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的国内景区门票要贵出这么多呢?所以有人说, 如果徐霞客诞生在今日, 怕是无力负担这么昂贵的游费, 其足迹也到不了这么多的地方。

70年前, 文学巨匠沈从文的《边城》出世, 将他魂梦牵涉的故土描绘得如诗如画, 荡气回肠, 也将这座静默深沉的小城推向了全世界。作为一座历经300多年风雨沧桑的历史文化名城, 凤凰古城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在一起, 它散发出的人文情怀正是吸引八方游客的魅力所在。但最近, 在当地政府主导下, 凤凰开启了“收费模式”, 148元的门票不贵, 但却给诗意理想的凤凰填上了不和谐的铜臭气。当一种想要追寻的情怀不在, 游客自然不再留恋, 最后只能是“收费的凤凰不如鸡”。

王小波说过: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是不够的, 他还应该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海子也诗意盎然地说过“喂马劈柴, 周游世界”。我们都曾浪漫地幻想过游历全球, 见识世界。但在几乎千篇一律的国内景点开发模式下, 我们很难去景点发现期许的惊艳。更何况现在旅游更多的沦为了在那些所谓的热门景点拍几张照, 在旁边的街区收获几件“战利品”……

其实, 当你回忆一段旅程时, 大多情况下除了留在记忆中的些许风景, 剩下的都是旅途中的人和事。在我看来, 最美的风景是人。游历不一样的美景, 感悟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实际上我们就是在寻找心底的脉脉温情。一个陌生人微笑、身在异地得到的没有利益驱动的帮助……这才是最美的风景, 维也纳、九寨沟、太行山……世界上所有的美丽风景, 都是为了衬托人性之美。

那些人,那些事 篇8

第一天

我是全宿舍最早去报到的,在那之前我没有独自生活的经验。在校门口和爸爸妈妈挥手作别,我是踌躇满志的。我故意不去看他们忧心忡忡的眼睛,后来听说妈在回程路上哭了一路,她跟爸爸说那么大一间宿舍,只有贞儿一个人住,不知道她会不会害怕呀。

我穿着新买的衣服,戴着新配的眼镜,面对一个新世界,决意做一个快乐的新生。跟他们挥手说拜拜,我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去学校周遭打探一遍,吃了一碗素面,买了一只红色的眼镜盒,傍晚时分回到宿舍,第二个舍友已经来报到了。我主动伸出手说,我叫刘贞,你好啊。晚上院系的老师和学生会的师姐们来宿舍看望新生,问我们有什么感想,我说学校真大,比我想象中还大。

现在想想,真是大。盛下了我最丰盛最美丽的四年,还不止呢,还有我渐渐沉静的今天。

班长

我们班长是小个子男生,脸色苍白,下巴尖俏,架大大的黑框眼镜,眼白比较多,看上去老是一副吃了一惊的样子。上课时他总坐在前排,手里面拿着不靠谱的闲书,比如上新闻采访课,他手里拿着《俾斯麦大传》;上法律基础课,他在看茨威格的小说。

他喜欢上古典文学课,古典文学老师姓李,从外形上看,就是大一号的班长,同比放大一点五倍即可。李老师上课很爱背诗,对着我们新闻广告系的学生他难免会觉得寂寞,好在没多久他就发现班长有一颗古典的心灵。老师在上面背一句,他马上能接出下一句,多生僻的诗都成。老师因此特别欣赏他,还送给他一本自己写的《唐诗美学》。一上课,他俩就一来一往的唱和半天,我们这帮不学无术的在下面大眼瞪小眼,倍感无聊。本来爱唐诗的班长跟我没什么交情,直到他爱上我们舍长。他来找我说心事,想让我帮他敲敲边鼓。他说,我不喜欢非常漂亮的女生,我也不喜欢非常聪明的女生,我就喜欢像她那么平凡普通没有压力的。这说辞都不能打动我更别提打动舍长了,他示爱失败,很颓唐,在古典文学课上也开始沉寂。我们班有些女孩心肠好,看不得他这么颓丧,拉着他去郊游,回程中他又爱上了最活泼的申蓓蓓。这次他很跃进,暑假提着点心去了申家拜见伯父母,阖家皆惊,申蓓蓓羞愤难当,以此为人生中的一个污点。

后来他见了我们女生都不搭理,发愤图强在学生会谋前程。后来毕业去了报社,做体育记者。偶尔能看见他,小腹微凸,身边有个高挑的女孩。匆匆打个招呼,他说,都是年轻人嘛,咱们以后可以多联系联系,像组织部的口吻。后来听申蓓蓓说班长还常发短信给她,说他正在维多利亚港吹海风,问她在福建能不能糊口啊。

我覺得他就是不会表达。虽然他很爱说话,很会背诗。可他是我在大学里认识的人中,表达能力最差的一个。

图书馆

我上大学的时候不勤奋,我不太喜欢上课,因为不喜欢某些老师。我常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冬天我常逃课,赖在被窝里躲避查铺。那时候的我比现在更瘦,整个人平躺在被子里把头蒙起来,从外面基本看不出来。舍监老师拍拍我的床铺说,这孩子又没叠被子。等她们走了,我就爬起来去图书馆看书。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是个很有特色的建筑。图纸上看像是一个四瓣朝天的郁金香的花蕾。可是实际效果打了点折扣,就像一只举起的猪蹄。

我本来不喜欢待在图书馆看书的,把书借出来躺在上铺,边喝果珍边看多惬意。可是图书馆还书处有个很难缠的员工。这个田姓管理员几乎是那时候我们所有女生的梦魇。此人三十不到,面白无须,声音柔软,架金丝边眼镜,酷爱与人搭讪,尤其尊重女士。凡有面目可喜的女同学去还书他必定和颜悦色地问你中午吃了什么,对食堂有什么意见,喜不喜欢班主任老师,还有家乡有什么特产。后面等待的男生不耐烦,就开始嘘他,他也不生气,只是敲敲桌子说,同学,要注意保持安静。

我们也不反对聊天,可是他每次都翻来覆去这么几句话,你吃了什么啦,喜不喜欢班主任老师啦,家乡有什么特产啊,缺乏新意也没有诚意。后来我们都不乐意自己去还书了,基本都找与自己相熟的男同学代劳。

平心静气的想,一个男同志,不到三十岁,对着整架整架的旧书,时时刻刻要提醒别人保持安静,内心有点惶恐有点话痨的倾向,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

后来他结婚了,听学弟学妹们说,他现在话很少,像《大话西游》后半程的唐僧一样简洁。他应该找到交流的对象了,所以心里不再寂寞了吧。

这个人,我觉得是我大学里见过的最寂寞的人。

杜猫

我最喜欢的女性朋友都是在大学里认识的。她们纯真、明朗、精神上线条简洁。她们都不扭捏,都对爱情有坚定的信仰。可是她们几乎没有一个拥有简单明了的爱情。这是成年之后非常困扰我的一件事,我不止一次地问,她们这样的人,何以不能幸福?

她们之中,杜猫和我最早相熟。他们都说我们俩很像,她和我个子差不多,我瘦一点她胖一点,我一直戴大框眼镜,她很臭美,很早就戴着博士伦隐形眼镜。我俩都看很冷门的书,说很考究的话,但是我知道,她跟我不同的。她像一只猫,有猫的韧性;我像一只鸟,有鸟的惰性。

别人看我们是一双镯子一对桨,可是我们注定一个在左一个在右,一个向东一个向西。

杜猫的性格中有种刚性,质地坚硬,是我所不具备的。比如说她示爱被拒,但是痛哭流涕的那个却是对方。我不行。我有个犹疑而谨慎的灵魂,我会把心事收得很紧直至闷死为止,内心极动荡表面极安详。当所有人都说我是个很自在不羁的人,我觉得她比任何人都了解我的迷惘、我的羞涩。那一年我似是而非地恋爱,接着货真价实地失恋,她陪着我坐车从城东到城西,自城南到城北。漫无目的,见公交车就上,然后在终点站的马路上,陪着我发呆。晚上,我在她的宿舍借宿,我整晚抱着她的一只胳膊,如同一只脆弱的考拉。

nlc202309020728

后来毕业了,她去了南方。出乎意料没有从事艺术类的工作,在一家私企做了人事管理者。我留校考研,她颇不以为然,觉得我太守成,但是并不意外,他们都说没想到刘贞的选择很传统嘛,她跟别人说刘贞几时不传统了。我想她还是比别人了解我,知道我对未知的恐慌。

后来联系少了,前阵子接到她的电话我很高兴,她说我现在是一名基督徒,内心平安喜乐。

我想虽然我们曾经那么接近,我们仍然不是同类。就像蓬和麻,就像韭菜和小麦,我想我会一直喜欢她,像喜欢那种我过不了的生活,我所拒绝的道路。

戏剧节

我所在的系当时叫做文学艺术传播学院,学院每年都会搞很多的文化活动。其中有一项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就是黑美人艺术节。文化节以戏剧为主,鼓励学生自己编自己演,每届评选最佳男女主角,诞生明星若干。演出当天,一票难求。

大二那年,我写了剧本,参与演出,在学校网罗一批人马,天天以排戏为名聚在一起,聊天、散步、喝啤酒、晒太阳、发呆、看通宵电影。那一年的戏剧节因为礼堂的改建而不断延期,排练的时间持续了两个月。后来夏天来了,花都开了,鸟都叫了,这集体中有的人和有的人之间就发生了一些事,有的故事秋天就结束了,有的人和有的人的故事还在继续,比如两个当时看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现在已经结婚好几年了。

演出结束后,我觉得我快虚脱了,像蜕了一层皮,感觉很荒谬,那一段时间好像是借来的,那一段时光中的人,也像是被催眠的。戏演完了,失去了共同目标,小集体自然就散了,那年夏天快结束时,我把头发盘在脑后,穿一件深蓝色的背心裙,有人说跟宋美龄似的,老气横秋。那时候最流行的歌是任贤齐的《心太软》,我身边每个人都怀着一段心事,每个人都觉得这歌是唱给自己的。那阵子很多对恋人分手,我数了一下,有十三对。整个八月,焦黑一片。我二十岁的夏天,是相当不快乐的。

后来我写了《左岸右手边》,在十年之后。

边家村

我们学校坐落在城墙边,毗邻边家村。我的同学山新毕业之后还曾经在那儿租住过一年,她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深情讴歌过这地方,那篇文章深得我心,名字就叫《边家村是个好地方》。边家村有很多样子很旧的楼,有食客盈门的饭馆食肆,价钱公道的服装店,货色齐全的精品屋。走在边家村,触目皆是漂亮的女生和懒散的男生,很多写诗的年青人、画画的中年人也常常出没于此。这地方不势利,没有高楼大厦挤兑你,在边家村,你会很容易遗忘自己的穷,原谅你自己的潦倒。

我喜欢这儿浓浓的市井味儿,热腾腾的温存,一种生活的气质。在边家村消磨一个愉快的周末,兜里揣二十块钱就足够了。可以看一场电影,喝一杯可乐,买一份《南方周末》,然后在地摊上买一盘打口带。如果还有余钱,可以吃一碗龍须面,买一双漂亮的棉袜子。我深切怀念那一年,尤其是那一年的物价。

上大学时,托学校食堂的福,常常会觉得很饿。边家村好吃的很多,已经消失的两两饺子,还在营业的东北熏肉大饼,我尤其爱工人文化宫旁边的那一家烤鱿鱼,走在边家村的艳阳下,曾经,幸福那么触手可得。

现在我也常常去边家村买影碟,吃熏肉大饼。尽管学校已经迁到了郊区的大学城,可是我总觉得没有哪个地方适合我的大学,除了边家村。热闹、温存、丰富。

(转载自《南风》)

那些人那些事记叙作文 篇9

可是昨天下午,我打电话给知己。我知道了她考的很糟,我听得出她的难过和伤心。因为我曾有过这样的结果,现在也是。真的不想她伤心。我不希望有太多的人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反而在乎很多。知己她比我懂许多,尽管她比我小。我依然喜欢叫她知己,真的。有时是一时之间无法用平静的心去接受,这个不该的现实。我相信时间久了,也就没有什么了。或许我想错了,别人可能会说,难过的又不是你,你不能理解。我想民妹会这么认为。不,我能理解,真的能理解,每个人的自控力不同。我曾一度的难过,朋友会安慰我,其实那时我懂。可是我不能接受那一瞬间的沉痛。也许有好多的人都喜欢这样吧。知己我想跟你说:“没什么,这只是暂时,我并不相信高考决定人的一生,尽管那么多人这么认为。中国的应试教育就是这么垃圾,一直,始终。后面的路还很长。就像你常跟我说,‘团团,你不要想太多’我喜欢你这样说。但是,现在,你也得这样,行么?真的希望你这样。我不想我朋友们难过,只想他们都好好的。”

孬妹走了,昨天走了,去广州了。想想有好长时间没有和她说话了,从高考到现在说的话竟然是在她离开前一天。一个月前还会说许多的话,现在却很难挤出一句话。不知为什么,真的不想这样。听知己说她考的和她一样糟糕。我一直喜欢孬妹的孩子气,因为这样的人很少了,现在看来。我喜欢她和阿俊在一起。我不想有好多的人深沉。这样过的很累。现在还能,清晰的,想起和孬妹说话的情景。他的笑声,很好听,在我听来。的牛一直都说我笑的特难听,我不在乎。现在我能笑么?我不想,也不愿,

的牛也要走了,昨天下午下雨了,雨后的天空依然布满黑云。阿俊说的牛他不读了,雷击的一声巨响。为什么!就因为没有考好么?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不像我这么想。我不在乎考的好坏,去年这个时候我还一脸微笑的跟别人说我只考了三百多分。竟然已是这样了,何必太在意。我喜欢这么说我的想法。我希望的牛要学,是一定!一定!

胖子,阿力,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好好的吧。

人人那些事 篇10

时光,在不知不觉间匆匆而过,有些人,有些事,还没等我们来得及回忆,就已变成了过去,留下的只是那些甜蜜而美好的葱茏,在光影的流年里暗自生香。

------题记

昨夜,接到了 远在故乡三十年未曾见面的高中同学的电话,当我听见她声音的时候,我惊愕了,她是我最要好的同学,人实在,即便现在我们远隔千里,但彼此还是很想念的。

我放下电话后,打开了影集,翻看当年的一些旧照,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是多么的美好。单纯的笑脸 ,纯真的友情,天真而浪漫。。。。。。而如今的我们,都已步入了中年之尾,似乎感到每一句问候,都显得那么客套,失去了往昔的味道,或许是我们现在已不同于当年,不再是那时代的自己,亦或许是多年不曾见面让我们变得陌生,熟悉的我们都不复存在?我不知道我们的脑海中还有多少我们共同单纯的笑脸,还有多少我们共同的画面。。。。。。我不知道,你也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那些年的人和事会时不时地在脑海中浮现。

我们都在向前走,为了我们自己的家庭、事业及儿女,不停地和时间赛跑,没有时间去欣赏身后的风景,就像我们不知道身后孤单的身影,我们在向前走时,就注定会失去沿途的风景,可当我们由于某些事而醒悟的时候,我们却不能回到原来的地方,只能在心中 保留那道美好的靓丽的风景,可这道风景已朦朦胧胧,似乎触手可及又遥不可及,矛盾之余,让我们无心去留恋,不得不放弃,前面的路还要走,时间不允许我们原地踏步,要收拾好行囊,寻找自己的方向,向前走,莫回头。

人生,就是边走边仰望的过程,谁也不会留意时间把我们的`回忆斑斓的锈迹满怀。

闲暇时,我也总是怀念着,回忆着那些依稀的旧事,那些事也时时让我回到从前,每每看到照片上那些年少时的面孔,就感到熟悉却陌生,我多么希望能回到从前,回到我们一起走过的欢笑的岁月。

当年的同学,你们好嘛?我不知道我的话该对谁说,但我这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也许你们现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但在这里我可以 告诉你们的是:不管你是高官还是农民,是高傲还是低微,记住:我们曾经是学友,到任何时候,我都不会忘记你们,即便今生难得相见,但心中的这份念想永远不会消失,甚至会更加思念。

老同学在电话中说的这句话,让我很是难过,她说:“每年在故乡都会有同学聚会,她从没参加,因为她是农民,自感到很卑微”,她常看到一个在河北某城市工作的女生回来参加,这个人很傲气,瞧不起她。”“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对她说,“和这样的同学在一起活动你心若是感到纠结,还是不参加的好,农民怎么了,也没求借于她,也许她还不如你呢?”

说句实在话,我平生最讨厌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我也不交这些人,我体贴下属工人的疾苦,他们不畏严寒酷暑,常年在林区工作,人心都是肉长的,你要知道,谁离开谁都能活,一个忘情的人根本不值得去相处,一个自以为是的人永远是鼠目寸光。穷人只要有志气,走正路,心正,即便生活拮据,也一定会富起来的。当官的不能永远当官,也许等到退二线的时候,连普通的百姓都不如。觉得自己了不起的人,也只能在比他低微的人面前摆架子,要知道:强中自有强中手,天下能人多不可计,真正的有才有德之人,谦虚而不骄傲,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你觉得你比别人有能力有点钱,殊不知,你就是一个无能无钱的人,你的伪装只能给自己看,有钱的人朴素而不张扬。农民不但可以种地,还可以做第二产业,农民企业家数不胜数。有个工作挣点工资就觉得了不起的人,你今生也就只能活在你狭小的世界里,头发长见识短。

也许我说的话有些过,但现实社会就是这样。 今天总将成为过去,一切总将化为回忆,只是时间而已。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万般美景,皆为虚无。无论你如何用力,也无计将春留住,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些人,注定是你生命中的过客,时光匆匆;一些人,一些事,也无需去挽留,就让它随风。沿着时光的长廊,总能觅到岁月留下的那一朵芳香,经年后,再回眸,芬芳依然,惊艳如初。

那些年,退稿那些事 篇11

还记得上小学时我曾收到过这样一封退稿信:“文章语言流畅、思路清晰,但缺少一些童真童趣和童言童语。很遗憾,未被选用。”编辑的语气非常客气,一开始还给了我两颗“甜枣”吃。

上中学以后,我收到的退稿信就更多了,有说“题材不讨巧”的,有说“语气太生硬”的,也有说“文章写得有点儿散”的……余不一一。

我发现,有的编辑说得很具体(其实,我希望编辑说得具体一点儿,好让我明白自己的文章到底哪里写得不好);而有的编辑深知被退稿的滋味不好受,为了不伤害作者们脆弱的心灵,他们决定说得笼统一点儿:“您发来的稿件,经过本刊编辑部审阅,认为不适合本刊使用,特此告知,请另行处理稿件,恕未能就文章的具体问题提出意见。谢谢您来稿!”

当然,即使是被退稿,我也有感到宽慰的时候,比如,编辑老师十分贴心地告诉我:“本刊有规定,一年内,一个作者的作品只发表一次。”这样,我就知道,我的文章不能发表不是因为写得不好,而是另有原因。

其实,我这么一个无名小卒遇到的这点儿事儿,和很多大作家的经历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比如,王尔德曾收到退稿信说:“我已经看过阁下的手稿了。哦,我亲爱的……上帝啊!”塞缪尔·约翰逊收到的退稿信更绝:“阁下的作品既杰出又具有原创性,但是杰出的那部分并无原创性,具有原创性的那部分却又不够杰出。”美国诗人史蒂文斯打开编辑的回信,发现里面居然装着一小撮灰烬……最令人捧腹也可以说最实在的,是D. H.劳伦斯1928年出版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小说曾收到的退稿信:“我是为你好才告诉你:不要出版这本书。”

退稿信收得多了,我逐渐学会了反思自己文章中存在的问题,一点儿一点儿地修正、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好,心态特别平和,我变成了一个十足的阿Q,而且愈挫愈勇。每当收到编辑的邮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肯定是一封退稿信。如果不是呢?哈哈,就当是中了大奖!

人人那些事 篇12

师:同学们, 最近我们读了一本书———《城南旧事》, 相信当我们坐拥书香的时候, 书里的那些人、那些事一定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当我们阅读一本小说时, 首先让我们与作者相识。谁来说说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

生:作者叫林海音, 原名林含英, 小名英子, 出生于日本大阪, 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 作家。她的父母曾在日本经商, 出生后不久回到台湾, 但旋即又举家迁往北京居住, 就读北京城南厂甸小学、春明女子中学、北平新闻专科学校。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 与笔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结婚, 后来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作品以小说《城南旧事》最为著名, 它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则小故事, 曾改编成电影。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真没想到你能把林海音的生平说得这么详细。

(课件出示林海音作品简介)

师:我们了解了林海音, 对这部作品也早已不陌生了。《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 是以她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写的一部长篇小说, 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品。

第二板块:走进那些事

师:我们了解了作者,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书中的那些事。谁来说说这本书一共为我们讲述了几个故事?

生:五个, 分别是《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

(课件出示目录)

师:同学们, 当一本小说拿在手里时, 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全书的内容呢?

生:看目录。

师:对, 先看小说的目录, 能让我们很快地了解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和内容。看着目录, 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 用简练的话概述一下内容。

生1:《我们看海去》主要讲了英子刚上小学的时候, 有一天在草丛中结识了一个小偷, 这个小偷每天和她在草丛中相会, 小偷给英子讲述自己的经历, 英子和他成为了朋友, 最后小偷偷的包袱被发现了, 小偷被抓走了。

师:这件事他说得虽很简练, 但是时间、人物、地点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他都说清楚了。

生2:在《城南旧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兰姨娘》。兰姨娘的命运很悲惨, 她先是当歌妓, 被人赎了之后又被赶出了家门, 寄住在英子家, 最后她和英子家的另一个男人德先叔一起离开了北京, 开始了她的真爱。

师:说得更简练。还有谁想说?

生3:《城南旧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小学毕业那一年, 英子爸爸答应参加她的毕业典礼, 但是却因重病去世了, 没能参加。在那一时刻, 英子觉得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

生4:我最感兴趣的是《驴打滚儿》, 这个故事讲述了宋妈的悲惨命运。宋妈为了家庭而到英子家当奶妈, 他的儿子小栓子却淹死了, 女儿小丫头子被黄板牙给卖了, 后来宋妈被黄板牙接走了。

生5:《惠安馆》讲的是英子在惠安馆附近认识了秀贞和妞儿, 并且和她们成为了好朋友。相识一段时间后, 发现她们是母女, 并且让她们相见了, 她们踏上了寻找小桂子生父的路程。

师:同学们在简述这几个故事内容的时候, 让我们在座的没有读过这本小说的人也很快地了解了这几个故事。孩子们, 刚才我们在说故事的时候提到了很多人物, 大家想不想见见他们?

生 (齐) :想。

师:他们来了, 注意力要集中哦。 (课件出示人物图片)

师:猜猜她是谁?并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课件出示人物:妞儿)

生1:我认为她是英子。因为书中说英子很好奇, 我觉得这个小孩应该是英子。

师:哦, 她说英子很好奇, 有不同观点吗?有的同学着急了。

生2:我觉得这个小女孩儿是妞儿, 不是英子。

师:为什么?

生2:因为文中说她的脸上有两个泪坑儿。图片中小女孩的脸上就有。

师:你读书真细致, 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个小女孩儿脸上有两个泪坑儿, 书上有这段描写吗? (生:有。) 那同学们认为她究竟是谁呢?

生 (齐) :妞儿。

(师课件出示人物图片:英子、厚嘴唇)

师:看看这幅图, 他们分别是谁?为什么?

生3:他们分别是小偷和英子, 因为书中写到了小偷躲在一个大草丛里和英子在聊天。

师:为什么她是英子呢?

生3:英子手里拿着小皮球。因为在《我们去看海》那个故事中写到那球正是她朋友踢进草丛里的。

师:她真会读书, 也抓住了书中的场面细节描写, 同学们同意她的判断吗?

生:同意。

师:那我们分别说说他们的名字, 在草丛里的是谁? (生:厚嘴唇叔叔。) 拿球的小姑娘是谁? (生:英子。)

师:这是谁? (课件出示人物图片:宋妈) 仔细观察。

生4:这是宋妈, 因为她的穿着不像富人, 而且有些老。

师:哦, 你抓住了她的外貌特征, 觉得她有些苍老。还有什么特征断定她是宋妈?

生5:我觉得她是兰姨娘。因为兰姨娘经常干活, 而且书中描写了兰姨娘干活的情景。所以我觉得她是兰姨娘。

师:有不同看法吗?

生6:我觉得她是宋妈, 因为宋妈在英子家经常干活, 帮英子妈妈做家务, 所以是宋妈。

师:大家看看, 还有一个什么明显的特征让你断定她是宋妈?为什么你不同意她是兰姨娘呢?

生6:因为书中写到宋妈穿了一条大棉裤, 图片中她穿的就是。

师:那么同学们, 究竟她是谁?大声告诉我。

生 (齐) :宋妈。

师:毫无疑问, 她是在英子家一住四年的奶妈———宋妈。

师:这个有点难, (课件出示人物图片:兰姨娘、秀贞) 同时出现了两个女人。她们分别是小说中的谁?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7:她们分别是秀贞和英子的妈妈。

师:你看左边的这个女人有一条长长的辫子。她是谁?

生7:有辫子的是秀贞, 另一个是兰姨娘。

师:为什么?

生7:因为秀贞也有两个泪坑, 并且书中说秀贞有一条大辫子, 而兰姨娘长得非常漂亮。

师:还有同学要补充吗?没有补充就是同意, 是吗?

生8:我同意。书中最后写着兰姨娘穿了一身青色的衣服。

师:是啊, 书中最后确实写到了, 她书读得也很用心。小说中秀贞第一次出场, 就写道:她的手不断地拨弄着辫梢, 眼神愣愣地望着对面庭院里的老槐树。是不是这样写的?那我们可以确定无疑地说这两个人分别就是——— (生:秀贞和兰姨娘。)

师:那这两个是谁? (课件出示人物图片:德先叔和兰姨娘)

生 (齐) :德先叔和兰姨娘。

师:看来你们刚才的判断是对的。再来看一个, 他是谁? (课件出示人物图片:英子爸爸)

生9:他是英子的爸爸。我是通过看旁边英子在练字的插图知道的。

师:是啊, 书中写的是练大字。

生9:是的, 我觉得那个小女孩是英子, 所以这个人是英子的爸爸。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 她从图中父女写字也能判断出来。同学们还从哪里能判断出?

生10:我从这个人的穿着打扮看出, 他看起来很有学问。

师:那小说中还有对英子爸爸的细节描写吗?

生11:我看旁边的插图, 有个人躺在床上, 我判断出他是英子的爸爸, 因为书中写到英子的爸爸得了不治之症。

师:说得真好, 也就是在书的最后一个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所以说他是谁?

生 (齐) :英子的爸爸。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 都读出人物的形象了!的确,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读小说不得不感受人物。现在, 让我们一起贴近书中的那些人, 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体会他们的悲欢离合、生活疾苦。

第三板块:贴近那些人

师:小说大家都读完了, 现在老师想问问同学们, 你对小说中哪个人物的印象最深刻?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也可以借助书中的细节描写, 还可以借助你的读书笔记。

生1: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厚嘴唇叔叔。因为, 虽然厚嘴唇叔叔是贼, 但是他还要养他的老母亲, 还要供他的弟弟上学。虽然他做了贼, 但是他也有好的一面, 所以对他印象最深。

师:那么厚嘴唇叔叔是好人还是坏人呢?这可是英子一直迷惑的事。

生2:我觉得他是一半好一半坏。因为他做贼是为了供弟弟上学。

师:他做贼你觉得是坏的, 但是他做贼的目的是为了供弟弟上学, 所以你又觉得他是好的。

生3:我印象最深的是妞儿和秀贞, 因为她们的命运非常悲惨。一个是天天被养父打, 一个是被人称为疯子, 最后还双双惨死在车轮下, 而且秀贞还背上了“骗子”的罪名。

师:孩子们, 刚才我们说厚嘴唇叔叔的时候, 好多同学在举手, 我们把这个话题稍微延续一下, 一会儿再来说秀贞可以吗?那么厚嘴唇叔叔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呢?你怎么理解?老师特别想听听大家读了小说之后自己的感受。

生4:我从书中第56页厚嘴唇叔叔跟英子的对话里感受到厚嘴唇叔叔对他的弟弟很好, 偷东西是为了让他的弟弟读书。

师:你跟英子一样纯真, 也看到了他人性中善的一面。还有不同看法吗?

生5:我觉得厚嘴唇叔叔是坏人, 为了供弟弟读书和为老母亲治病, 他应该好好学习, 然后找一个为家里糊口的工作, 而不是去偷东西。

师:偷东西是可耻的, 所以你觉得他是坏人。还有不同看法吗?这位同学说他应该好好学习找个工作。

生6:我觉得他是有两面性的。先说他好的一面, 他想尽办法供弟弟读书, 还要养患病在床的老母亲, 没办法才做了贼。但是他也有不好的一面, 他没有好好学习而是败光了家产后才后悔, 也没有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最后只能做这种偷鸡摸狗的行当。所以我觉得这个人具有两面性, 不能草率地评判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师:你的看法真让老师感动。同学们, 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很复杂,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 老百姓没有好的生活, 不仅仅是读书没读好这么简单。有时候生活不是自己可以安排的, 好人和坏人也不是额头上明显地写着能让你一眼就可以判断出来的, 人是很复杂的, 就像海与天交织在一起的时候, 我们分不清哪里是天, 哪里是海。当你们对一个人不能简单地把他断定为好人还是坏人的时候, 这说明你们已经在慢慢长大了。还有一点, 这本书再过十年, 再过二十年, 我们回过头来再读的时候, 老师相信, 你一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触。

师:孩子们, 刚刚有个同学说到了秀贞, 这也是令英子特别疑惑的一件事。秀贞到底疯不疯呢?

生1:我认为秀贞是不疯的, 秀贞在别人眼中是个疯子是因为她念子心切, 她的孩子从小就被扔了, 从孩子出生就没看到过她的孩子, 所以她非常想自己的女儿才会被别人看成是疯子。

师:她是受了精神打击, 你理解她, 是吗?还有谁要说?

生2:我认为秀贞不是个疯子, 因为当她跟别人说“你要是看见了小桂子就叫她回来”的时候, 她妈妈总是在旁边说, 别听她胡言乱语, 她说疯话呢, 所以别人才认为她是个疯子, 其实秀贞只是太想她的女儿小桂子了。

师:她是思女心切, 是吗?是啊, 小桂子是她的孩子。孩子是娘的心头肉啊。

生3:秀贞不是疯子, 因为疯子是在街上乱捡东西吃或者乱打人的, 但是秀贞不乱捡东西吃, 也不乱打人。

生4:我也认为秀贞不是疯子, 她是想自己的孩子想疯的。

师:是的, 她是受到了极度的精神打击以后, 才变成痴痴呆呆的样子。她先是失去了心上人, 就是小桂子她爹, 又失去了小桂子。在秀贞的爸爸妈妈看来, 一个没有爹的孩子怎么能留在家里呢?所以, 他们在秀贞毫不知情的情况下, 把孩子扔掉了。她等于受到了双重打击, 所以她的神智和心态才变得异于常人。孩子们, 刚才听到你们这样的分析, 老师心里特别感动。所以, 当我们用自己的体贴之心走进人物内心的时候, 我们就多了一份理解和爱心。以后在现实生活里, 如果我们再遇到身边那些被称为“疯子”或“傻子”的人, 我们是不是也要多一些体谅和关爱呢?

生 (齐) :是。

师:还对哪个人物的印象最为深刻?

生1:我对本文中的宋妈最感兴趣。宋妈在别人家工作, 在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小栓子淹死了, 也知道女儿被黄板牙卖了的情况下, 她还能像是没有受到任何精神打击似的继续工作, 所以我对她这一点很好奇。

师:这位同学对这一点很好奇, 谁来给她释疑解惑?

生2:我觉得其实不是宋妈知道了还很淡定, 是她根本就不知道, 她以为自己的孩子过得不是很苦, 她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一个被卖掉, 一个被淹死了, 所以才会表现得很淡定。

师:那她为什么认为自己的孩子过得还不错呢?

生3:因为她不知道黄板牙那么狠心, 把孩子一个卖掉, 一个淹死。

师:有要补充的吗?

生4:因为宋妈在英子家当奶妈, 有时候会寄钱给黄板牙, 她认为黄板牙会用这些钱给孩子买吃的。

师:是啊, 她以为她寄回去的这些钱会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安稳的生活。还有谁想对宋妈这个人物谈谈?

生5:宋妈之所以想着孩子是幸福的, 是因为她不敢往坏处想, 宋妈怕自己的话成真。

师:她怕一语成真, 怕失去她的孩子, 会让她遭受很大的打击, 是吗?这里面还有一个令英子疑惑的问题。我们都知道, 英子一开始好奇秀贞疯不疯, 认识厚嘴唇叔叔之后又好奇他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当她跟宋妈接触越来越多的时候又产生了新的疑惑, 宋妈到底爱不爱她的孩子, 你们怎么看?

生6:我认为宋妈很爱她的孩子。她把钱寄给黄板牙是为了让黄板牙给她的孩子买东西, 而不是让黄板牙自己挥霍。

师:“挥霍”这个词用得真好。对黄板牙的行为我们都很生气。

生7:我觉得宋妈爱她的孩子, 因为她很惦记她的孩子。

师:你从书中的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她很惦记她的孩子?在黄板牙来之前宋妈叮嘱英子的弟弟妹妹说什么了?

生8:我觉得宋妈很爱她的孩子。如果不爱的话就不会干这份工作, 在别人家当四年保姆, 挣的钱都让黄板牙带回去给孩子们买东西。

生9:每次黄板牙来的时候, 她都要黄板牙把小栓子带来让她看看。每次她都要问一问小栓子和小丫头子在家里生活得怎么样。

师:这就是牵挂, 这就是惦记。

师:还有她和英子聊天的时候, 有没有聊起呢?怎么聊的?要是小栓子来的话, 她会说, 英子啊———

生10:你的小板凳可不可以给小栓子坐坐?

师:宋妈的点点滴滴, 小说中有很多描写, 相信同学们都记在心里了。在黄板牙没来之前, 她是用什么方式问候她的孩子的? (生:写信。) 对了, 写信。

师:对这样的一个母亲, 在爱与不爱的讨论中, 我们感受到了在社会底层的女性的痛苦和无奈。

师:孩子们, 其实我们读一本书不仅仅是摘抄书中的好词好句, 也不仅仅是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在更多的时候是感受别人的生命, 当我们去思考别人的生活时, 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力量。一本书读完, 会让我们在读书时不经意地辨别出是非, 认清真、善、美;用心触摸这个人物, 你就读懂了这本书。

第四版块:与童年告别

师: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是《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永远地走了。当骊歌响起, 也意味着我们要与英子的童年告别了。

(课件出示毕业会上骊歌响起时的描写: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 唯有别离多……”

我哭了, 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 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 无论长得多么高, 多么大, 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深情配乐诵读)

师:在骊歌声里, 在她的深情诵读里, 我们的心头是否也笼罩着一丝淡淡的愁绪呢?

(播放音乐《送别》, 文中人物的插图在大屏幕上缓缓移过。)

师:有人曾这样评价过《城南旧事》这本书, 说书中浓浓的相思、淡淡的哀愁, 如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当我们告别《城南旧事》时, 我想每个同学对于英子的童年一定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请大家把自己的感悟跟老师一起浓缩成一首诗吧。

(课件出示如下内容:

英子的童年是快乐的, 西厢房里留下了她和妞儿的欢笑……

她忘不了妞儿身上被鞭打的伤痕, 也忘不了妞儿投向秀贞的怀抱……

英子的童年是迷惑的, 她分不清秀贞疯不疯, 小偷好不好……

她忘不了秀贞给她染指甲, 厚嘴唇叔叔跟她一起看海的约定……

英子的童年是__________

她忘不了__________)

生:英子的童年是快乐的, 她忘不了和妞儿在一起喂小油鸡的快乐。

生:英子的童年是好奇的, 她不知道秀贞疯不疯, 也不知道小偷好不好, 她忘不了秀贞跟她做了朋友。

生:英子的童年是悲伤的, 因为她长大了, 身边的人都离她而去, 她忘不了兰姨娘给她做的西瓜灯。

生:英子的童年是幸福的, 她忘不了爸爸对她的鼓励和妈妈对她的疼爱。

师:孩子们, 伴随着英子的长大, 童年时在她身边的人都一一离她而去, 他们真的永远消失了吗?

生:没有, 他们都留在了英子的心里, 留在了英子的回忆里了。

师:是啊, 不管怎样, 曾经的故事没有真的远去。那些人、那些事, 都已镌刻在我们的生命里。就像我们今天的这节课, 若干年后, 当你离开校园, 在你长大成人甚至在你年华老去时, 是否还会记得曾经有过一位女教师, 和你们一起读过一本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

毕业季心语:那些年,那些事 篇13

1、食堂阿姨,我要有鸡蛋的鸡蛋饼。--SIMOLEONS

2、毕业几年,犹如从未离开。--无颜

3、快毕业了,却比过去几年更加勤快的关注学校主页。发现学校的人文情怀越来越凸显,只想赖在这个充满美的校园里……--丫苗茅

4、七号楼有我们两年的故事,一起约好洗衣服,一起币谁先洗好澡躲在楼道吓对方,一起看生活大爆炸吃外卖,然而我们并不住同一层,并不是同系,却常常被人当做彼此同学。--天x

5、大二大三几乎每天都去图书馆五楼自习,偶尔抬头,不经意遇见天天见到、已经彼此默契脸熟的不知名同学们的目光相遇,仿佛得到了温暖的支持。--胡雅健

6、清晨沿丽娃河跑步,总能看到你在背单词,阳光穿过树林,在你身上投下斑驳的影子,这一刻,我一直难以忘怀。(93届老校友)--张柳青

7、毕业快两年了,想念那闵大荒园的一草一木。--王彦虎

8、丽娃河,樱桃河,我感受这儿的每一段风景,我走过这儿每一寸土地。我曾经在这儿接受春风的洗礼,也感受夏日的焦灼,我在这儿欣赏落日的余晖,我在这儿与老朋友畅聊更来的故事。我们也曾伴着水流一起发呆,那一池轻柔的荷,我被它细雨江南微风轻拂之下的卷帘所迷醉,那雨中挂着晶莹水滴的花也让我无法自拔。我跑过包括操场在内的每一片土地,在早晨在夜晚,也哭也笑也回忆,那些是我不曾忘记的岁月,无论春夏秋冬,我热爱这片土地,因而热爱这座城市。我怀念那些逝去的岁月,劳累之时看到他,好美。那么宁静,那么舒坦,始终因为与你相遇而倍感幸福,爱在华师大,爱,在我心里。--无颜

9、上课前,下课后,一定要和楼下的小猫咪们打个招呼。--张璐

10、那年考试前,夏日午后紫藤下,想不起多少身影匆匆过,想不起多少清风徐徐送,花香里长凳上,执书念念有词,全不顾人群熙攘。--计算机系师范班不愿透露姓氏的刘先生

11、五舍到六舍距离很近,一分钟。陕西和上海却相离很远,一辈子。--ZZZZZZZZZ

12、白山喊海,黑石焰火,与君舞且歌,且盼他日重逢,再续月岁纵横。--级中文2班胡鑫哲

13、琴房、舞蹈房、画室,曾经发誓说再也不要去的地方,真的再也去不了了,可是心里满是回忆。在华师大的日子,毕业了三年,却还是时常想起,怀念母校,爱在华师大。--Miss.F

14、错过的事不少,遗憾也很多。毕业季的尾巴,是否可以捡起我的遗憾?--Silence

15、还清楚记得大一报到时第一次进师大校门,下午都激动的甚至有点颤抖。作为寝室第一个来学校的人我领了要是,在阿姨那里签了名,还跟高中学姐接了头。第一次和舍友见面大家各种客气各种装。第一节课上的是高数,大家占座的热情高的吓死人。第一个月寝室四个人形影不离的出吃饭,不认识路就专门找情侣问,因为他们肯定不是大一的。第一次看到师大男生比女生多的地方是在游泳馆。说来惭愧,第一次进图书馆是因为期中考试,第一次期末考试不适应大学的模式还要死要活的。第一次去中北小区被梧桐大道美到不行……年少轻狂,幸福时光。--HOHO

16、论文季的凌晨两点,跑去隔壁宿舍讨论论文内容,结果,聊出来已经是四点了,而且人越来越多……内容么,太复杂了。--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田田

17、午夜十二点,略带疲惫的走出实验室,看到昏黄的路灯下同样晚归的身影,原来,我不孤单。--张敏 in sky

18、时间太短,不想离开。--大滦”

19、斑驳的长椅上枕着恋人的手臂,不说话,看时间溜走,偶尔丽娃河的胖鱼也会突然跃出水面忍不住亲吻这凉如水的夏夜。--feather

20、儿时就知道为人师表,如今它和求实创造成了我的座右铭。--MagicYuuuuu

21、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进你的校园,站在丽娃河边,轻拥着这思念你留下的所有痕迹……--Vanilla

22、中北早晨6点,一觉醒来发现还有15分钟校车就开了,套上衣服夺门而出,只为参加去年的毕业典礼。还好去了,慢慢的感动。--Jessie

23、每个周末清晨,丽娃河畔期待与你静坐依旧,看雨打新荷。--丁丁

24、清晨七点半,准时守在图书馆的门前,等候保安大叔来开门。新的一天又要开始,加油!--土豆烧牛肉

25、前的`那个夏末,走在丽娃河的辅桥上,太阳暖暖的洒在肩头,心中突然一股暖流勇气,是幸福的味道。--级心理系宋怡

26、去年我毕业,今年她毕业,某已毕业校友依然经常堂而皇之出现在中北&闵行。作为少数同时在两个校区呆过的同学,母校的美景依旧,自然不必多提,感受越来越深的却是这里的人。在孟院,看着或青涩或飞扬的学弟学妹,常常会有时空错乱的神奇感受。就在此刻,就在精致的学生空间,在青春又彼此陌生的灵魂里。但我想,这并不是师大的独特之处。所谓“爱在华师大”,不只是适合恋爱,更因为这里的人怎么都那么有爱。和校长合影,尝食堂新菜,期待草坪新物种,节后收到后勤短信,哪怕是欣赏华师大极赞的官网,ecnu各路媒体的火力全开、积极运营……我想师大确实有自己的独特灵魂。--Sceneryback

27、你毕业的时候我们相识相恋,还记得你去毕业典礼的那一天,7年了,爱的火花从未在我心里熄灭,我依然等着你。--陈丽伟

28、那一年,我已40岁,带着对华师大我仰慕的学院的向往,经过犹豫、拼搏,我成为师大教育硕士的一员,开始了三年的奋斗。时隔近,重回校园,我充满幸福的聆听导师满腹经纶的,匆匆走过中山北路校园的每一角,美美欣赏一下温婉如画的景色,我很满足。现在,偶尔看到我的学生成长中缺少毅力和动力,我就会用华师大的经历勉励孩子们,生活就是这样,带着你的梦想和奋斗去努力,总会实现你的梦想。--悠然

29、那些年,每个日子都承载着无法复制的青春,再也不会再某个醒来的中午抱怨日子太长。--化学系 林雪

30、最快乐的莫过于听茅海建老师的课,“嘿嘿”与“对不对”交相辉映;最遗憾的莫过于最喜欢的姑娘一毕业就要结婚,而对象不是我。--叶落

31、作为你的一员,我从未觉得需要粉饰我们之间的关系,无论幸福快乐还是琐碎矛盾、意见不一,那都是我生命中真实的交汇。即便我和你的观点有所不同,我们也会相互表达、相互接受。因为如果在乎,一定有磕磕绊绊,但那是让我们更深入彼此的一种方式。一个学校的光环笼罩在学生头上固然会被外人赞叹美丽,但学校的光环与学生之间终究隔着厚厚的云层,云层之下的人与光环无关。我们不需要浮华的表象,我们只需要真实地融汇在彼此的生命中。--郁晗婧(我是毕业典礼后在中北文史楼草坪上与校长合影时送了一本书的那个人)

32、吴泾镇郊外的晚上,远处的大烟囱和近处的荒草丛,一个人匆匆赶路,想念这寝室温暖的灯光和澡堂腾腾的热气。--外语学院 潘茗怡

33、施一公讲座时,人很多,学生很多站着,坐地上,校长大人也坐在了演讲台一角的地板上,瞬间,觉得校长与我们离的这么近。--Laozhu

34、四年前的江川3路站头,总觉得那个时候的落日要更暖一些,因为有你们。--坤

35、早上,和室友拿着包子豆浆,睡眼惺忪的快步走在一二教的路上,超过一个个人,争取不迟到。--主页君

此刻,翻看从前的文字,又不小心跌入到了流逝的过往。

有时候觉得回忆苦涩,有时候觉得回忆带丝甜;有时候真心渴望回忆,可有时候又害怕回忆。其实我知道,一但回忆,就仿佛在舔拭伤口的血,就仿佛在擦拭寂寞的泪。回忆里,字字句句都是伤痛,时时刻刻都有泪滴。

上一篇:我学会了艺术的作文下一篇:浅析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设计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