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2024-08-24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表(共9篇)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篇1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数学组全体教师

主要内容:

一、每次教研活动要求:

1、每次单周四进行教研活动,准时开始,不等候迟到的老师,这样才能在时间上保证学习的实效性。

2、听课时请照顾上课老师的情绪和学生听课的专注。若当堂有意见可以采用邻近笔谈的方式交流,不要当堂谈论。

二、规定:

1、备课。书上、网络的资源要充分利用,平行班合作要密切。个人上课的教路要明显,可以在书本上就地修改或者添加。

2、批改。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要采取等级级制度。作业都用铅笔书写。学生订正作业禁止使用修正液。老师回批要及时。

3、听课。听课前期要了解所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并思索:如果让我设计将怎样设计?听课时结合课题带着不同的关注点去听课。

4、评课。本学期每次评课将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老师之间谈课论课要真诚、真实。

三、举措: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数学计算与数学思维训练是做好补差拔尖的有效举措。

1、课前进行2分钟口算作为常规训练。低年级动作慢可适当延长一点时间。

2、课后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适当布臵拓展题,要求在备课中体现出来。

四、商讨教研组计划。

时间: 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数学组全体教师

主要内容: 评课: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一、教师的教学素养

1、有基本的教态,课堂内容的安排基本符合数学课的要求。

2、讲课时,要面对所有的学生,用语要简练,声音大一点,指令要明确。

3、数学用语用得不够到位,如:(a+b)c,应该读a+b的和乘以c,不应该是括号a+b乘以c。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1、小数乘法的口算方法要讲清楚。

2、不要在新授课时,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讲。

3、学生没有理解使用运算定律的原因,学习很被动。

4、教学要从一般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并要照顾全体学生。

5、运算定律很重要,分配律是难点,问题讲得不透,没有分类讲解。

6、相对于学生的基础而言,讲课的内容较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避免过于拔高。

7、对于运算定律的主要例题,要让学生知道,并写在黑板的正中间,有课件可以事先准备好,教学生学会看例题。

8、注意结合律的特点是连乘,找特殊数如:5×8, 5×4,25×8,25×4, 125×8等;分配律要找相同数,“两边都是乘,中间加或减,乘法分配律真好用”。

三、板书的设计

1、板书过于密集,不够有条理。

2、完整的板书应该有:

正板书:在正中间写课题和例题;

副板书:左上角写旧知识,右上角写新知识中的重难点,左下角和右下角留给学生板演。

四、教学环节的设计

1、对于学生的错误,要及时纠正。

2、课堂巡视不够,要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

3、一般15-20分钟讲课,25分钟做练习,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加强练习。

4、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参与过少,老师讲得太多,缺少学生探索的过程。学生很难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简算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时间: 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数学组全体教师

主要内容: 评课

一、听课:《方向与位臵》

二、评课: 发言记录:

上课教师介绍教学设计:

辨认东西南北是学生学习了上、下、左、右、前、后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教材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此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后一部分认识地图上的四个方向,通过在地图上找方向,找淘气房间物品等活动来进行,并通过绘制校园示意图来进行巩固,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方向与位臵》一课教学环节很清楚,与生活联系的密切,难点突破的层次性强,辨别方向的资料找得好,各个环节过渡自然,实效性强。

《方向与位臵》一节,教师教态亲切、自然,教材挖得较深。认识东南西北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开火车游戏比较巧妙,在游戏当中巩固了东南西北的认识,学生兴趣较高。对东南西北认识清楚。

建议:“北斗星”在学生前面回答问题时已经说过,但好像没按老师的设计走,故老师没有给予评价,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问题。

《方向与位臵》一节,联系生活特别密切,从学生生活中取材,学生掌握知识较快,记忆深刻,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完成较好。

《方向与位臵》一节,学生对从生活到平面图中方向的认识过渡的比较自然,学生对绘制地图这一方向的规定要求清楚、明白,是因为老师在这部分难点的处理上下了一番功夫,从地图到淘气房间的示意图,环环相扣,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于这一要求的理解。

建议:教师在方向相对性的处理上还欠火候,例子再丰富些。《方向与位臵》一节,教师通过试讲,感觉进步较大,对教材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把握得较好。特别是在巩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时,通过开火车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并从中发现了规律,在对难点的处理上,层层深入,水到渠成,实效性强。时间: 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数学组全体教师

主要内容: 讲座:如何听课

一、听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听课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就要做点准备工作。打算听谁的课,应该事先问问他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课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有没有难点、疑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样的课文,准备怎样教法,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不理解教者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

教师去参加教研活动听公开课也要做准备。由于大多数教师平时埋头教学工作,对某些教学理论,学术研究知之甚少,因此去听较高一点的公开课会有一些不适应。这就需要在参加教研活动之前,千方百计去了解与钻研一下与之相关的学术理论,或向人求教,或者重温自己所积累的资料。这样能拓宽视野,缩短与“学术”的差距,这样去听公开课就会收获更大一些。

二、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生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总而言之要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有时教师听课也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地注视课堂上的每个方面。根据授课者的特点和听课者的目的,可以适当有所侧重,一般说来,对熟悉的教师,由于对其班级情况有所了解,可着重就其课堂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做跟踪式的动态分析;对一般的研究课,就着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的达成度;对于名家的课,宜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的体现。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

三、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俗话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对课堂实况过几遍电影,应进行反复的琢磨。思考的办法有很多,或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或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作番比较,或写一篇“听课一得”,或干脆将他人执教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试等。

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的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在分析他人课时,听课者还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备课情况。这种思考对自己也会有很大帮助。

时间: 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数学组全体教师

主要内容: 讨论专题:如何帮助学习困难学生

如何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我们数学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焦点问题,依据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来看,以关心,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一个学困生的学习成绩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不但严重影响了学生本人的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动力,而且也会影响整个班级,整个年级乃至整个学校的学习成绩。我们都知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他们做一百个题目还不如教给他们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最强,学困生由于前后知识衔接不起来,给思维造成了困难而丧失了信心,因此,我们在讲授新知识的前一天,要针对性在布臵复习、预习的内容或提纲,课堂上有意地趣味性地启发学困生回答基础性的旧知识,这样扫除了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学困生在课堂上一般是不太爱举手的,教师应主动叫他们回答问题,并通过表扬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长此以往,他们就逐步转入主动思维的状态。积极为学困生创造思维的条件。

课堂上安排适当的一段时间让学生议论重点、难点,同一小组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这样既有利于学困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他们的思维,又有利于他们听取优生的看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开拓思维视野。

课堂练习题安排成阶梯式,既不妨碍优生的拔尖,又兼顾了学困生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通过一些基础题,使他们有成功感,进而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经常接近他们,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听取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和对老师授课的意见,这样做教师既能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又能与他们沟通,使他们毫无顾忌地发展自己的思维。

数学教学中多举实例、多使用教具,把生活实际让学困生大胆地抽象概括为数学语言,要求他们多读教材,教师多辅导,使学生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关键词、句,以便在解题中能准确无误,举一反三地适用。

我们要指导他们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所有条件和隐含条件,逐步使他们学会分析题意,应用已知条件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综合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逐步过度到独立完成思维的全过程,从而使思维水平有新的提高。其实,培养学困生纵向、横向比较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比较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要引导学困生学完一单元、一章后自己小结内容。并把这一部分内容与前一部分内容、整章内容进行比较,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对于他们在演题中出现的问题,利用自习时间或第二课堂活动,自己组织辨析,让他们从误解辨析中去领略正确的数学观点。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应用上述方法,不仅使学困生逐步爱学数学,会学数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兴趣,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时间: 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数学组全体教师

主要内容: 整理与复习(小数除法)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

复习课的内容基本上是梳理知识点,查漏补缺,抓重难点。梳理知识点这一块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只是学生的掌握程度还不是很好,特别是一个数除以小数,有些甚至还不知道怎么移位,课后需要花时间来补。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1、六个知识点时间的安排有点不平衡,解决问题的时间安排得较少。

2、解决问题是重难点之一,应该分配更多的时间,如果一节课的时间不够,可以在下一次课来讲。

3、整堂课可以都用秋游这个主题来贯穿,将一个数除以小数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部分都融入到秋游的主题里面,使得整堂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教学细节的处理

1、四个例题比较有代表性,分别是中间有零,末尾有零,要补零,整数部分不够除四种情况。

2、教师缺少激情,整体氛围没有带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够高。

3、在进行教学过渡的时候,用语过于繁琐,应加强课堂教学的节奏感,减少不必要的过渡语。

4、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当有针对性地点名,不要一起回答。

5、对于有些较为复杂的应用题,要把基本信息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题意,不要只简单口述。

时间: 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数学组全体教师

主要内容: 数学教研组期中质量分析

数学教研组期中质量检测的问题:

(1)两级分化严重,优生数上升,中间断层,差生数目增加。

(2)学生的主动性不强,没有学习兴趣,动力不行,行为习惯不好。

(3)平常落实不到位。

(4)学生完成不了作业不好处理。(5)学生训练时间不充分。采取措施:

(1)、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思品教育――→内驱力(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注意平时观察,及时与学生沟通谈话,注意“节点”的培养。)

纪律教育――→明确课前、课堂、课后学生学习行为,建章立制,课堂教学中渗透强化学生培训和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2)、及时反馈,分层优化 A、加强疑难反馈卡的使用。

B、科学分层设计导学案,分层进行教学,把工作做到前头。C、以训练为主,充分发挥黑板的作用。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要加强。

D、注意课堂评价激励功能的使用。

(3)、备课要充分,题型设计要多样,加强“预习本”的课前督查,课中笔记本的互查互纠,课后纠错本和达标测评卡的检查。

(4)、协调班级整体评价激励机制和数学学科评价激励机制。(无法处理某个学生问题时,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及时上报各处,发挥“齐抓共管”的作用。)

(5)、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实、细、精)要更为全面细致的备课

备学案时首先要考虑这节课准备安排几个学生的活动,每个活动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活动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第三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或遇到哪些问题,老师怎样进行调控,怎样评价等;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老师要进行巡视指导,并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要好好把握教材 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用联系的观点系统地分析教材,了解全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的认识结构,只有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寓繁于简。

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

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上去,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教学新知识就必须注意提用学生的已有的旧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转化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突出重点。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教程中,要依据《标准》的精神,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可以根据情况重新调整知识的顺序;可以结合本地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提出能达到同样教学目的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尤其要可以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体现知识的整体效应,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补充有关教学内容,也应注意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不要随意降低或拨高教学要求。

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

教学中的智力因素很丰富,例题中有,习题中也有。要有意识地挖掘,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在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推理、迁移等能力。注意导向。

时间: 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数学组全体教师

主要内容: 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与特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培训提纲)集中学习

一、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现代教育观念。

──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 ──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 ──建立有助于终身发展的评价体系等。2.对公民素质的新要求。──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合作交流。──学会学习。──终身发展。

(二)国际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数学课程发展的主要趋势:

──大众数学的兴起.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大众数学。注意提高人的素质,更多地考虑满足日常生活和就业的需要;

──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学生个性、兴趣、能力的差异,实行区别化的课程与教学,包括实行水平区别化与分流区别化;

──注意数学的应用.问题解决成为数学教学的核心,注意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提倡计算器和计算机的应用.它既为数学应用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数学教学内容的变化。注重算法、估算和近似计算;

──关注学生的参与活动,尤其是探究活动.更多地注重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灵活性和统一性.西方国家从原先过渡的“自由化”逐步走向统一,建立国家统一的课程框架;前苏联(俄)、日本、中国等国家则由以往统得过死开始注意一定的灵活性,如采用“一纲多本”、“必修加选修”等形式; ──评价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三)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现状 优势 问题

* 基础知识扎实 实践能力 * 基本技能熟练 创造性

* 解决书本问题能力强 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 * 勤奋刻苦 人生观、价值观

二、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6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数学教育关注学生发展这样一个总体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基本的策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数学课程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教育目标在发生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数学课程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长期以来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而忽视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不是培养数学家,不是为培养少数数学精英,而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的发展。

3.学生的发展不是同步的,不是一刀切,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课程标准中提出这样的理念: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改变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与呈现方式

1.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学教育应当是学生未来需要的,是具有现实背景的,具有趣味性和富于挑战的。数学的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应当摈弃那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课程内容应当成为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生动的素材。

2.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更多地采取情境化、问题式的方式。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开展。

(三)改善数学的学习的方式和评价方式

1.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

在探索活动中,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改变教师角色,教师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鼓励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2.实行多元性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主体的多样性: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低年级主要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课堂内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课内外作业的评价等。

三、总体目标与分学段目标 1.总体目标特点。

体现课程改革理念,注重学生发展。

把过程目标放在重要位臵:使学生了解数学化的过程,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倡导学习有价值的、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2.学段目标特征。分学段目标与总体目标的一致性:总体目标中提出的几个方面内容,在分学段目标中具体阐述。

各学段目标的统一性和层次性:1-3学段都分为相同或相似的几个方面阐述,但随年龄提高要求不同。第一学段的“解决问题”要求“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第二学段则表述为“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内容标准(1-2学段)1.加强的内容。数感与空间感

理解运算的意义、选择适当的运算策略与工具 加强口算与估算 体会与理解模式与关系 认识事物与图形的位臵与变换 把统计与概率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加强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与应用 加强实践与综合应用 重视计算器的运用 2.削弱的内容。淡化繁杂的计算 降低笔算的要求

不独立设臵“应用题”单元,取消对应用题的人为分类

五、教学建议

(一)几个领域共性的问题 1.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情境 2.组织学生探索与思考 3.提倡合作交流

(二)不同领域应关注的问题

(见《标准》中几个领域的具体教学建议)

六、评价建议

(一)评价的多元化:方法多元、主体多元、内容多样。

(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低年级以定性为主。

(三)评价形式的灵活多样:如:记实性评价、学生课堂参与评价、学生作业评价等。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篇2

一、现场教学情况记录

活动目标

1.运用图谱帮助幼儿感受乐曲的结构, 解决旋律中的难点。

2.感受歌曲的柔美, 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 并能渐慢、渐轻地结束歌曲。

活动过程

(一) 感受歌曲旋律

1.听歌曲旋律。幼儿听旋律一遍,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有什么感觉?想到了什么?

2.用单声词哼唱歌曲旋律。幼儿试着用“嗯、啊、啦”来哼唱歌曲旋律。

(二) 学习歌曲

1.教师示范歌曲。师:你听到了什么?幼儿回忆, 教师演唱。

2.幼儿听音乐默唱。

3.幼儿轻声跟唱。师:把开关开小一点, 我们来试试, 记得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唱。

(三) 处理歌曲

1.引导幼儿唱出结束句中的渐慢渐弱。

2.能尝试分半伴唱的方法来演唱歌曲。

3.和客人老师合作演唱歌曲。

附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

二、教师介绍自己的设计过程并分析现场教学效果

教师:《月亮婆婆》这首歌曲旋律非常柔美, 所以我以欣赏作为切入点, 让孩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它所包含的情感, 并用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和同伴分享。由于歌曲中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歌词相同, 但旋律变化较多, 为了帮助幼儿唱准节奏和音高, 我采用了分句图谱来帮助幼儿记住其变化。但今天的教学中发现图谱对幼儿学习虽然有些帮助, 但情感的表现还不够到位。在试教时我们也尝试用整幅画面的图片来组织教学, 幼儿情感有了, 但节奏和音高掌握不好。在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上不能做到同时达成。

三、教研组成员热烈讨论, 提出困惑并自己想出解决的方案

组员1:教师的基本素质好, 范唱音色美, 有感染力。但图片缺乏美感, 过于理性, 使歌曲的情感内涵被淹没了。

组员2:教师分析得很到位, 能找准教学难点, 并运用一定的策略来解决。

组员3:这是一首连贯、优美的歌曲, 使用开口音衬词“啦”伴唱不是很合适, 选用闭口音衬词“嗯”“呜”来伴唱, 可能效果会更好。

组员4:大家谈的这几点, 我也有同感, 但这个活动中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唱准音高和节奏, 大家有什么解决的策略?

组员5:执教老师使用的是图谱, 有一定的帮助, 但对于这首情感内涵非常丰富的歌曲好像还缺点神韵, 太理性的解决方法不是很适合这个年龄的孩子。但我们也一时想不出好的解决方法, 希望专家给我们一点帮助和指导。

四、专家参与讨论, 并给予操作性的指导

专家:大家对这个活动分析得很透彻, 也能抓住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 现在主要的困惑就是如何处理感性和理性的关系?我们教学的策略是理性的, 但运用策略的过程应该是感性的, 是孩子能接受的, 可以帮助孩子去学习、去感受的。图谱是一个解决的策略, 但在这样一个非常感性的歌曲中是否合适呢?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孩子的年龄特点告诉我们, 他们的情感体验是动作在前, 语言在后的。我们可以尝试用动作来帮助解决渲染情感的问题, 再感觉一下, 动作能否帮助解决技能的问题, 也许这样结合会让情感和技能相互交融、和谐发展。

五、组员进行现场尝试, 体会策略使用效果

策略使用所解决的问题:

1.歌曲情感的渲染:匹配的身体动作中有许多双手抱肩、抚摸脸颊的动作, 能给幼儿一种温暖、幸福的情绪体验, 就像是婆婆抚摸着自己, 有种亲情的感受。幼儿在教师的情绪渲染下, 会不由自主地把这种情感融入歌唱的过程中。

2.音准的把握:第二乐句中“摸”是个突显的高音, 幼儿不易一下子找准音, “双手自下而上抚摸脸颊”, 给孩子一个心理的预示, 在做动作时就会知道这是个往上走的音。

浅议记录在幼教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篇3

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教师主要是通过操作、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学习数学。数学活动中的记录是指幼儿把自己的发现、测量的过程和结果,用图画、表格、文字、符号等来表示,让人一看就一目了然。

记录对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培养幼儿认真观察、思考,独立操作、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帮助幼儿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将零散的数学知识系统规范化。

教师可将记录的方法运用于数学活动中,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记录表,让幼儿在探索中不断感知数概念,真正发挥记录功能。为此,我在数学活动中尝试着引导幼儿运用记录的方法学习数学。

一、形式多样的记录法,让幼儿在探索中感知

“瑞吉欧教育体系”主张:“孩子有100种语言。学龄前儿童能够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图像和媒介来表达,以及与他人沟通彼此的认知。”而记录则是幼儿运用图形、数字、符号等媒介与人沟通的一种有效方法。幼儿通过记录能有效地学习数学教育的内容,记录对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形式多样的记录有利于幼儿学习点数、统计、分类等数概念,对不同结果进行比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幼儿喜欢新鲜事物,对图案颜色有特别的兴趣,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引领幼儿采用了数字、图形、表格、绘画等灵活多样方式进行记录。

1.数字符号记录式

通过书写数字来表示的一种记录方式。比如:在大班“动物园”活动中,教师出示动物园的挂图引导幼儿先观察图上有什么动物,再用数字记录各种动物的数量;在“五彩项链”活动中,教师出示一串五颜六色的项链,幼儿观察完后用数字记录红、黄、蓝、绿的珠子各有几个;在“图形宝宝”活动中,教师出示用图形拼成的机器人,引导幼儿观察机器人是用几个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和梯形组成的。幼儿在运用数字符号的记录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能力,而且加强了点数的学习,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

2.图形记录式

图形记录式是幼儿观察后运用已掌握的图形来记录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能够弥补幼儿不会写字的不足,还能更好地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如:在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测量”中,测量一桶米可以量出几杯米,有的幼儿每次测量一杯就画一个杯子,最后画了五个杯子,表示一桶米用杯子可以量出5杯;还有的幼儿用碗测量,就画三个碗;在“投球”活动中,幼儿分成了四组,每组都提供十个球,每组有一名幼儿来投球,四组幼儿在记录单上分别画一个“圆形、球、三角形、小红旗”,谁的图形数量多,谁就为胜利一方。这种图形式记录法增加趣味性,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表格记录式

表格记录式是在记录单上设置表格,表格中的内容均用幼儿易懂的图示或符号表示,每格内都有具体的记录要求。它的记录的条理性较强,有助于幼儿明确记录的内容要求,在已有的经验上通过进一步的操作提升对物体及数的感知。在大班数学活动“糖果店”中,我设计了一个四行四列的表格引导幼儿统计花、糖果、笔分别放在几号柜子。幼儿从列中找到了花的标记,在行中找到了红色的标记,发现红花放在7号柜子,就在相应的表格上记录7。在“比较型减法”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三行的表格,让幼儿通过比较第一行的苹果比第二行苹多多少,并一一对应连线进行比较,孩子们马上就列出了减法算式题。我发现在数学活动中运用表格记录式,能追随幼儿整个活动过程,更能体现整个活动的层次性、操作性,幼儿在操作中得到了多层面的发展。

二、多层次的记录功能,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

幼儿通过操作所获得的知识是零碎的、肤浅的。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思维的特点,也决定了幼儿缺乏从大量操作活动中归纳比较完整、正确的数概念的能力。在数学区操作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孩子拿到材料后不知道应该如何玩或者进行一些与数学无关的操作的现象,有的幼儿知道了玩法,可玩法也比较单一,如垒高搭房子、数字多米诺等游戏。为充分发挥数学操作材料的作用,提高材料的操作性和多层次性,体现一物多玩的功能,我在实践中尝试提供各种多变的记录表,帮助幼儿进行多层次操作练习。

1.发挥记录表的娱乐功能

大班幼儿喜欢参与一些竞争性、合作性的操作游戏,他们往往会因为一次获胜而再次参与到游戏中。为此我在数学区中经常提供一些娱乐性较强的操作材料和记录表,让幼儿在游戏中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成功。例如在“数字翻翻乐”游戏中,我提供了两种不同颜色的瓶盖,分别为红队、蓝队,瓶盖里标上算式或数字,幼儿在翻瓶盖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加减法的练习,还可将最后等式的结果与同伴比较大小。我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提供“爬楼梯”的记录表让幼儿比赛,结果“大”的那队的小人可以向上爬一格,比赛谁先爬到顶峰,谁就是胜利者。孩子们在一次次比赛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不仅直观地感受了记录带来的快乐,而且将原来的加减练习变成了有趣的玩具,提高了对游戏的参与性,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

2、发挥记录表的分类功能

在活动中针对幼儿年龄特点不同,引导幼儿对图形、物体进行分类时应采用不同的记录表。引导小班幼儿分类时,可以用实物、玩具、贴画等做记录,也可以选择集体记录的方式。针对中班幼儿,可以让他们多运用表格进行分类记录,逐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大班幼儿可以逐步增加难度,要求幼儿理解层级分类记录表的作用。例如:教师提供各种不同颜色的图形让幼儿进行分类,在小班教师只要引导幼儿进行单一的按颜色进行分类;在中班引导幼儿不仅可以按颜色进行分类,还可以按形状进行分类;在大班教师可以提供多层的分类,第一层按大小分类、第二层按形状进行分类、第三层按颜色进行分类。孩子们在已有的分类经验基础上,将同一集合的物品按不同的特征进行层级分类,进一步体验了“类”包含的关系。

3、发挥记录表的统计功能

一种操作材料提供不同的记录表,可以使操作材料更富多样性、层次性。而通过发挥记录表的统计功能,可以使幼儿在原有的操作基础上,将知识经验进一步提升。例如:在“图形宝宝排队”的操作中,教师提供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幼儿进行按规律排序,在记录表上添上三角形有( )个、圆形有( )个 、长方形有()个。孩子们在边排序中边练习点数,提高了幼儿对画面的观察能力。在操作“神奇的数字宝宝”中,教师提供( )+()=(),括号中的数字可以分成( )和( )的记录表,幼儿不仅可以进行算式加法练习,还可以进行数的分解练习。为此,教师在指导中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制作不同的记录,使操作材料体现其多样化的特点。

三、灵活多变的记录手段,让幼儿在学习中成长

幼儿记录包括个人记录、自主合作记录、集体记录等,各有不同的作用,应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不同特征、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环节的需要,灵活采用不同的记录,将其有机整合,使记录发挥最大的功效,使幼儿在学习中成长。

个人记录是以个人的学习为基础的个体记录,合作记录是以几个人共同讨论为基础的合作记录,集体记录是由许多个人记录或几个小组记录汇集在一起而形成的记录。由个人记录到集体记录的过程,是经过多个个体实验最终获得正确答案的过程。

例如:小班幼儿合作意识较差,适合于集体记录。中班幼儿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适用于个别、集体记录。大班的幼儿已经形成了一定合作意识,他们喜欢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分享,可以三种记录手段有机整合。在大班数学活动“小鬼当家”中,为了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尝试以计划书的形式给主人公豆豆安排10元钱怎么花,我把全班幼儿分成了7组,每组5名幼儿,分组给豆豆设计计划书。在设计前要求:参加的项目可以从图中选,但不能超过10元钱;可以用最简单的办法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写字、写数字、画图都可以。孩子们在分组记录中,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组用①②③来表示项目,用数字来表示每个项目的价钱;有的组用画图表示项目,用数字和三角形表示价格;有的小朋友会写字,就直接用文字表示项目,用数字表示价格。最后我们看到7组幼儿用了7种不同的记录方式,可真是百花齐放,各显神通。通过记录,我们不仅看到了孩子们的潜力,还发现幼儿集体合作的智慧。

四、注重互动的记录表设置,让幼儿在生活中提升

1.墙面上的记录表

为了让幼儿学习记录的方法,我们不仅着眼于在数学活动中学习,还将记录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时刻懂记录、用记录、不忘记录。我将墙面充分利用起来,将记录藏在班级教室的每个墙面、每个角落。变单一为多种,变平面为立体,变视觉刺激为多种刺激。主要是充分利用活动室的墙面和角落,让幼儿通过记录,学会更多学习方法。例如,在大班主题墙上,布置有组成、加减、时间、空间、分类、守恒、排序等方面的数学内容,下方留一块空间,提供材料让幼儿操作记录验证;又如在孩子们即将毕业离园时,创设一块“离园倒计时,还剩几天了”的墙面记录表,让每天的值日生倒数离毕业的天数,巩固了孩子们倒数的知识点。

2.玩具上的记录表

通过在玩具上设置记录表,能增加玩具的趣味性,让幼儿有更高的积极性参与到操作中来。例如,在“高楼大厦”玩具中增加记录表,并标明“小狗住1101、小猫住1001、小兔住302”。幼儿马上能根据记录表上的要求帮助小动物们找家。又如在“今天是几月几号”操作玩具中,幼儿可以根据转盘上指针指到的日期,从记录表中寻找出来并画上圆圈。

3.纸张上的记录表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记录表。纸张是我们随手就可以拿到的,纸张上的记录表,既方便简单又易于设计。例如我创设了“我是今天的统计员”,这是值日生每日早操前的一项报告与记录活动,目的是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幼儿对一些相关的数学知识的认识、运用、迁移。这项活动的做法是由值日生在早操前记录好当天本班小朋友们的出勤人数,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同时在天气卡上指出今天的天气。幼儿在记录班出勤人数的时候,发现某个小朋友没有来幼儿园,就会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这项活动使幼儿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养成关心他人的良好品格。

4.架子上的记录表

在架子上贴上记录表有利于幼儿对架子上的玩具进行分类、归位和整理,便于幼儿的取放。例如在数学区的架子上设计记录表并贴上每筐材料的图案,幼儿在取放玩具时就会根据一一对应的要求把玩具归位放好。通过在架子上贴上记录表,还从小培养了幼儿分类整理的意识。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篇4

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数学组时间

9月15日

活动主题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参加人员

全组数学教师

1、经讨论教师们认为:

A:在对于图形的对称轴方面,应该利用好多媒体,较直观,学生容易理解;

B:合理科学使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以位置教学为题教师讨论;

2、各位教师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主要围绕多媒体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数学组时间

9月28日

活动主题

提高学生两位数乘法一位数的计算能力

参加人员

全体数学教师

1、学生的计算水平较低,对于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问题,讨论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各位教师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主要围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A:在训练中注意习题的精而少,尽量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利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B:对于学困生,在开始训练时注意速度要慢,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算理

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数学组时间

10月12日

活动主题

提高乘除法应用综合题的解题能力

参加人员 全体数学教师

1、混乱的情况。为了解决此问题,特召开此活动。

2、讲完乘除法应用题后,学生和已有知识形成了 教师们自抒己见,发表看法;

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数学组时间

10月18日

活动主题

提高学生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

参加人员

全体数学教师

1、学生对整数除法在一道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应用掌握较好。学生明白应用题中的单价、数量、总价 之间的关系。

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数学组时间 11月2日

活动主题

如何系统地搞好期中复习

参加人员

全体数学教师

1、期中考试将近,组织数学教师讨论如何系统的有计划的搞好复习工作;

2、有的教师认为可以把知识以填空、选择、计算、应用题的分类进行系统练习。组内教师一致同意。

3、有的教师认为,我校学生基础较差,我们应以课本为主线,以课本为阵地。

4、我们对于稍难的题,训练上应重视,但应注意量的掌握应该少。难度不能太大。

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数学组时间

11月18日

活动主题

期中考试总结

参加人员

全体数学教师

1、本次期中考试三年级学生完成了基本的教学任务,学生的整体水平正常。

2、学生存在问题:计算能力差,理解应用题能力差、基础一般的学生多,学优生少。

3、试卷难易程度来说,比以前较有难度,并增加了稍难的题。

4、以后我们应努力的地方: A:加强计算、速算能力训练; B:继续努力管理、辅导好学困生;

C:提高课堂效率,注意学优生培养、训练; D:落实课外小组活动。

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数学组时间

11月25日

活动主题

生活中的大树

参加人员

全体数学教师

活 动 内 容

1、生活中的大数,读数,写数,要求学生可以用数来描述某些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认识近似数和选择合适的近似数描述事物的过程。

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数学组时间

12月1日

活动主题

吨的认识

参加人员

全体数学教师

容 1、2、经历、感受认识吨的认识。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二 篇5

时间:第三周地点: 会议室

主题: 今天,教师应该怎样上课?

(二)人员: 全体数学教师

主讲:石永梅

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教师应该怎样上课?应该怎样使教师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出来?应该怎样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

二、课堂教学要体现“六个度”

随着我们对课堂教学认识的提高,教师们正在改变过去那种“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的做法,正在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教学怎样面对全体学生,怎样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高,已成为教育管理者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有教师对我说:“现在的课越来越难教、越来越不会教了!”这是一种教学观念还未更新的现象。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更新自我,用现代教学理念来构建高效课堂。

一节课上得好不好,课堂教学质量高不高,用什么来衡量呢?我提出,课堂教学要体现六个“度”。

1、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教师上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为本,这首先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参与度上。

2、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心理的调适度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3、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思维的有效度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得训练,从而产生思维共鸣。

4、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情感的内化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三维目标之一,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不能忽视学生情感的培植和内化。

5、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语言的鲜活度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课堂教学的智能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

6、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能力的形成度

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学生能力形成的程度是教学检测的终结指标。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教师长期科学施教、求实训练、充分落实上述五个“度”的结果。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篇6

随着现在课改不断推进深入,现代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许多农村小学教师面对现在的教学工作感到力不从心、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怎样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更高效呢?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个人认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数学教研活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理念引领塑能力,提升素质正能量。

1、多读理论书籍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曾说:“你再忙,也要留给自己一定空间多读一本书”。教师要博览群书,以读书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内涵,只有自己拥有一碗水,才能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潜心阅读教育理论专著,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武装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方法。

2、“走出去,请进来”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新课标的实施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新一轮课程改革又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挑战。教师要在机遇和挑战中成长起来就要把“让年轻教师走出去,再把名师专家请进来”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几年,我校积极派遣教师观摩省数学优质课、市级教坛新秀老课新上课堂展示,参加各类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等。还与深圳春蕾小学结为“姊妹学校”,分期分批组织老师到深圳春蕾小学走进课堂跟班学习,零距离接触名校名师,学习他们好的教学方法,感悟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时了解和把握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春蕾小学每年派出4位骨干教师在我校扎根一线支教,零距离的走进课堂,及时且有针对性对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走出去,请进来”使我校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了新的认识,更新了教育观念,明确了课程改革的目标方向,同时使我校骨干教师快速成长起来,通过她们的带动,我校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快速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1)教师精神层面的用情、课堂上的用心、教研上的用新。首先,全体数学教师能够自制数学课件熟练地利用多媒体平台驾驭课堂教学,做到事倍功半提高上课的效率;其次,我校实行推门听课,教师可随意走进教室听课。刚开始大部分老师都手忙脚乱带有排斥感,经过几次数学课专题教研交流大家的想法,打开教师心结。现在上课不管何时何地老师们自信淡定,更希望同事们来参与、多交流、共分享。再次,数学教师的公开课、常态课教学质量提升很快,课堂开放了、课堂精彩了、山里的孩子活跃了。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真正体现了。

(2)教育教学成果多点开花,取得跨越式的进步。近年来,数学教学成绩快速提升。2010年之前,我校数学科教学成绩处于全区下游水平;2010后,我校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攀升,在全区质量检查中屡创新高,现在已经稳居全区各校前列。同时,老师们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开展课题研究。2014年4月申报的数学课题《农村小学教研制度建设与管理机制研究》现已立项,正有条不紊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二、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打造优质数学团队。

校本培训是继续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1、积极推进校本教研。把年级组和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组织。在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研究方式、学习研究时间等方面予以落实。

2、继续开展个人课堂教学的反思。提倡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必须就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进行反思,写出书面报告。

3、加大听课、评课力度,建立评课诊断性意见的制度。听课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最便利的有效方法,通过听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同时也能找出自己的不足;通过评课更能及时找出解決问题的办法。

三、加强数学课堂实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们上课的情况无非有两种不同的场面:其一,教师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学生投入,兴趣盎然,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教与学都达到预期效果;其二,则是另一种场面,教师枯燥乏味地讲解,学生机械重复地做题,呆板的教法,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木然置之,毫无反应,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一堂课下来老师学生都辛苦,教与学都达不到预期目标。这是为什么呢?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为什么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同呢?上好一堂数学课.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作向导。最重要的就是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而数学知识是第二位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切实认真组织教师开展了校内教研工作,每周安排一名教师上教研课,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必须依据教学设计有效地监控教学进程,维持、反馈、调整教学行为。教师对教学的监控能力越灵活,教育机智掌握越好,就越能提供给学生最佳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成功的机会,教学效率就越高。所以,我们组织教师看优秀的教学录像,听取点评;教研组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监控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注重对年轻教师的栽培。

年轻教师有活力,年轻教师有空间,年轻教师更需要我们关爱。学校的教研活动应当积极培养青年教师,以老带新,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大胆创新。帮助青年教师扎实练好教学基本功,例如:不提供教案及教学用书进行第一次备课,然后由数学组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进行第二次备课。为年轻教师搭建平台,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有关数学比赛活动,例如撰写优秀论文、优秀案例、优秀教学反思、优秀说课稿等等,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成长。

五、运用校园网络,搭建教师交流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研已成为新时期教研的一个新的阵地。学校教研工作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校园网资源共享打破时空界限,提高教师利用网络获取前沿教科研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交流平台,探索网络教研新模式,加强教师的互助协作与交流互动。进一步加大网络教研力度,让信息时代的便捷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数学组教研活动记录 篇7

数学组教研活动

博尔通古牧场寄宿制学校

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7年9月12日 地点:会议室

主题:常规工作检查及总结、解读《如何做到精心备课》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内容:

一、常规工作检查及总结

首先检查开学初的各种教学工作计划及教案、学生作业等。对认真完成的教师进行表扬,对没有及时完成的提出限期整改。

二、如何做到精心备课

备课要确定好教学目标,除了“双基”以外,还要注重:(1)每节课都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的培养目标。(2)每一节课都要重视数学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教学目标。在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跳出“双基”目标的框框,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备课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一般来说,重点内容的主要特征一是应用广泛,二是与以后学习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比如,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最直接的基础,又是解答应用题组成判断的重要概念。无疑,它在全册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和作用,是全册教材中的重点。

在确定重点以后,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我认为:其一,就课堂教学的总体而言,讲解上抓重点,作业上练重点,时间上保重点。其二,就数学知识而言,一般中有重点,重点中有关键。讲解时要善于抓住重点中起决定和支配作用的关键,讲时以此切入,以此引路,重点内容就可相对突出。其三,就课堂教学的节奏而言,讲解重点内容时教师的语调要放慢些,教学节奏宜缓。在这种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余地的教学节奏下,学生才可能听清重点,想明白重点、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有的体现了新观点和新方法;有的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差距等等。这种内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心理特征来确定,才能达到有效备课的最佳效果。

五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篇8

内容:研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时间:2009年5月20日

参加人员:冯校长、颜主任、江涛、王平、张琦、谢东、陈永军、万燎原

中心发言人:万燎原、谢东

记录:江涛

过程:

一.万燎原发言

本册分8个单元,其中“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重点内容,复习时,应将其作为重点。

问题:

1.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什么方法最好?

建议:

方法一:分别找出每个数的倍数,再圈出几个数的公倍数,最后确定出最小公倍数。

方法二:把两个数分解质因数,根据 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x两个数各自独有的因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算出最小公倍数。

方法三:把大数扩大2倍或3倍、4倍......,再判断这个倍数是否是小数的倍数,如果是,这个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三种方法中,第三种方法最常用,它能又快又准的找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当两个数较大时,用第二种方法较好。

2.带分数的计算教吗?

建议:教材中只介绍了带分数的初步认识,没有带分数的计算。教学时可以教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如 :教学时,让学生明白算理,即整数部分与整数部分相加减,分数部分与分数部分相加减。或者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相加减。

3.找次品的难度怎样把握?

建议:让学生知道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即把待物品分成3份,要分的尽量平均,能够均分的就平均分成3份,不能均分的,使多一份的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总之,以书上的难度为准,会分析找出称3--15个物品中次品的最少次数。

二、谢东发言

现在已进入复习阶段,复习课上尽量做到查缺补漏,精讲多练。同时关注中下等生,提高全班成绩。问题:怎样把握复习难度?

建议:

1.立足于教材,重点落实、巩固基本概念、基本计算及解题思路。

2.充分利用书上的练习题,把每种类型的练习题练透,再把配套练习册上面的典型题再练一练。

3.重视单元考试卷上的题型

三、冯校长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1.思考课堂中如何落实双基

2.把目标教学用于课堂,每节课中让学生知道:“记住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3.课堂作业尽量做到当时、当面批改。这样及时辅差,关注差生就落到实处。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篇9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很多小学开始大力开展教研活动,但是缺乏目的性只是盲目开展,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并且由于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小学教研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再加上数学作为一门教学难度比较高的学科,需要教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来组织和开展教研活动,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现阶段小学领导和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及考虑的关键问题。只有做好了数学教研工作,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效率才可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意识薄弱,教研活动缺乏科学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有很大一部分小学的数学教研领导能力比较差,学校领导和教师没有认识到教研活动的重要性,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管理方面,而对教研活动没有提起充分的认识,科研意识薄弱。缺乏专业的科研人才对教研活动进行科学的指导,导致教研活动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创新性也不足。再加上部分小学由于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数学教研活动开展的需要,致使教研工作往往不能按时、有效地开展,所以,最终导致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难以得到提升[1]。

(二)没有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由于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比较复杂,在开展数学教研活动的时候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不同教龄的教师往往会产生分歧,大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数学教研工作的重要性,缺乏积极性,导致现阶段我国小学整体教研氛围不和谐。也有部分学校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走走教研的过场,制作相关教学方案、教研记录等资料也是为了应付检查,说课、评课活动也都是为了应付,并不能切实发挥作用。这样形式化的教研活动既浪费了时间,也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并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教研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研的形式,决定着教研活动的整体效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常见形式有专家讲座加学习交流、研究课加反思研讨、专家课题加辅助研究等形式。这些教研活动形式单调、单一,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不愿意参与教研活动的主要原因,也成为教师不想教研、不愿教研的最根本因素。小学教研活动效益难以提升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教研活动内容陈旧,大多都是学生学习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对于以学定教、高效课堂等先进教育理念视而不见,导致教师失去了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2]。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不断更新研究内容,教研内容要尽量新颖、新鲜,跟得上教育发展的潮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教育目标的要求。

二、做好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对策

(一)树立科研意识,提高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科学性

通过前文的论述可以看出,现阶段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之所以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的领导及教师科研意识薄弱,没有认识到教研活动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性。针对这一现状,小学校长必须首先树立科研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管理组织能力,能够在组织教研活动中对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其次,要想保证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学校领导必须提高重视,为数学教研活动开展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设立学校教研专项研究经费专门为教研活动服务。其次,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类资源,不断学习外界的小学数学教学新理念以及新方法,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并将这些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去,进而使教研活动切实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服务。

(二)改进教研内容和教研模式

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的现状,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研活动之前要明确主题,在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多考虑细节问题,对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要进行细致的分析。比如某些教师在教授奇数偶数时,对奇数偶数的界定不太统一。部分教师认为0 为偶数,而另一部分教师认为2 的倍数为偶数,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在非0自然数内研究倍数,那么偶数当然不包括“0”了。针对这一问题开展教研活动,可以使小学数学教师统一认识,明确小学阶段这一知识点的具体内容,从而使教师更好的进行这一知识内容的教学[3]。

(三)教师要加强自我反思

教研评价和课后反思是数学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其主要目的是发挥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在自主思考、自主反思的过程中明确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不是高、教学方法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这也是教师教学质量能够得以提升最直接的方法。因此,在组织教研活动中,小学校长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带领学校领导和资深的教师组成数学教研评价小组,不定期在各个班级中听课、评课,在课后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课堂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指导,进而促进教研活动得到高效的落实。对于教师本身而言,也要在课后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评课教师对的评价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反思,认真分析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进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需要小学相关教育工作者树立科研意识,结合学生发展实际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改进和优化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模式,做好教学反思和评价工作,从而使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更具科学性,更好的为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永晔,宋新. 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现状及对策思考[J].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09:44.

[2]吴成业.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的问题与对策[J]. 学校管理,2015,03:40-41.

上一篇:量化考核学生下一篇:跟岗研修总结 - 金堂教育网 -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