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教案)

2024-11-24

蟋蟀的住宅(教案)(通用11篇)

蟋蟀的住宅(教案) 篇1

《蟋蟀的住宅》教案

教学目标

.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文,了解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时

2时

第一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题

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板书:住宅)

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指名学生)

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

(板书:蟋蟀)

齐读题。

读了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

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生自读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要求:读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

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

3.解决问题。

①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4.小组合作学习读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

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①选择住址方面: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板书:选址)

②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

③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板书:特点)

师小结,生齐读.6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蟋蟀的住宅有这么多的特点,现在就请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注意我们刚才找的一些词语,如: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亮。画完以后,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

第二时

一、复习文

.自读文,巩固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2.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二、再读文,深入理解

.画出不理解的生词,讨论词义。

联系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讲哪个词,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①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②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2.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①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

②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③作者能够把蟋蟀建房的过程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说明了什么?(说明:蟋蟀──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研究。)

3.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写把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阅读的兴趣。)

4.齐读文,整体梳理文内容。

三、归纳总结,掌握方法。

蟋蟀的住宅(教案) 篇2

步骤一:依文作画,化抽象为形象。

在教学课文第5、6两个自然段时,笔者先出示这两个段落,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在脑海中画图。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听读要求,其实是为下面的作画环节作了铺垫。在听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先行在头脑中将文字转换成画面,对蟋蟀住宅外部和内部的样子有个总体的印象和构思。

接着笔者让学生在本子上画一画“蟋蟀的住宅”草图。从现场巡视情况看,学生都能画出一点名堂,但是按照文章的顺序并能抓住每句话的要点作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大部分学生无法将文本精准的语言转化成合适的图像,这和孩子的心智年龄、思维特点有关系。虽然笔者作了提示,逐句朗读逐句作画,但他们的关注点依然在那些比较直观可感的语词上,比如“堤岸”“青草丛中”“弯弯曲曲的隧道”“出口有一丛草”等,所以笔者看到最多的画面就是草丛中的一个洞穴。而对于“朝着阳光”“九寸深、一指宽”“半掩着”等修饰性词语,能关注到的学生寥寥无几。由此笔者认为,逐句朗读、逐句在黑板上作画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能引导学生抓住句子的关键语词,又能训练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图画符号,从而体会蟋蟀住宅的精妙和与众不同,领悟作者法布尔超强的观察能力和精准的文字描述。

步骤二:以画悟文,借形象悟抽象。

在学生画好蟋蟀的住宅图后,可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边画边解释。在这个过程中,笔者采用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

首先引导关注“隧道口的朝向”问题。

师:“一条倾斜的隧道”说明这隧道的特点是倾斜。那到底是向上倾斜,还是向下倾斜?(学生陷入沉默之中)

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请继续往下读吧。

生: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师:虽然这个句子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向上还是向下,但却暗示着重要的信息!谁读懂了?(很多学生顿悟)

生:如果隧道口向下倾斜,下大雨时,水就会往洞里灌,蟋蟀就会有危险。而如果向上倾斜,水才会立刻排出,加上阳光的照射,隧道立刻就会干的。

师:蟋蟀解决排水问题的水平真是相当高啊!从中告诉我们读书要联系上下文。

(学生对照图画进行修改完善)

虽然这位学生画的是正确的,但显然他并没有深思这样设计的用意。在笔者的追问下学生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联系文中的句子作出解释。这样的追问能引发学生“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更为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和文本深度对话,关注文本背后的深意,并以此为依据解释现象。

学生继续作画,在“九寸深、一指宽”处他随手画了一个长条形,表示洞穴。笔者继续追问。

师:九寸深、一指宽到底有多深,有多宽?

生(认真思索片刻):我记得老师在讲解“近在咫尺”时说过一尺=十寸,那么九寸大概是30厘米左右吧,“一指宽”应该是我们大拇指的宽度吧!

师:很好,请在黑板上作画的同学按照这个深度、宽度来画。

关注长度宽度,明确作者观察之细致、描述之精准,同时借助黑板上的图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蟋蟀住宅的大小,和小小的蟋蟀形成对照,引发学生联想蟋蟀建造住宅所花费的精力、时间,对蟋蟀产生敬佩之情。

学生继续作画,在洞穴出口两旁画了一些草。笔者借机引导学生关注“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一句。

师:看到“半掩”这个词了吗,为什么门口的草是半掩着的呢?

生(恍然大悟):啊,我知道了,假如门口没草的话会很不安全,蟋蟀的天敌会找到它们;但如果门口全是草,又会遮住阳光,挡住空气,甚至可能连自己都找不着家呢。

师:我们看黑板上的画,这句话中的哪个词提醒你不能这么画?

生:“半掩”。

师:“半掩”是最佳设计,这“半”字很关键呀!作者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看似不经意的一个“半掩”,其实恰恰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地方。作者没有告诉我们蟋蟀门口为何这样设计,但这反而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科学道理对此作出合理科学的分析和推断,让人不得不佩服昆虫的智慧,也让人不得不对法布尔心生敬意!

在这样的引导点拨下学生将抽象的文本语言转化成一幅直观形象的图画,对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内部构造有了完整清晰的建构,同时初步感受到了作者法布尔精准而又富有内涵的文字表达。可以说,这个环节学生充分借助形象的图画来品味抽象的语言表达。

步骤三:图文结合,发展抽象思维。

当然,画画只是为了帮助理解文本,让语言可视化,而体会文本语言的准确以及风格还需细细品读。而此时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受仍是浅层次的。怎样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抽象思维呢?在学生根据文本画好“住宅图”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1.看图填空:一边看图,一边回忆文段中的关键词语。

2.读悟写法: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这些关键语句那么准确,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蟋蟀?为什么法布尔要这样写蟋蟀呢?

“一边看图,一边填空关键词语”的练习,目的就是让学生经历将形象的画面转化成抽象的文字,深入领会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准,同时发展自己的抽象思维。通过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蟋蟀?法布尔为什么这样写蟋蟀呢?”来引发学生细细品读、深入思考,充分体会拟人化的手法,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蟋蟀的住宅》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68-0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句子“蟋蟀的住宅的确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2.理解“蟋蟀的住宅的确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引发兴趣

师:从古到今,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小昆虫,经常用文字把它们描绘出来。我们来看看这两首诗描写的是谁?我们一起读一读吧!(出示古诗《夜书所见》)

师:它是谁?(点击课件出示蟋蟀图片)我们还可以叫它什么?“蟋蟀”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吗?(出示“蟋”“蟀”二字的字形演变过程图)除了名字外,你们对它还有多少了解呢?别看它个子小,但早已举世闻名。它出名的原因不光由于它的歌声特别,还由于它的住宅建造精良。(板书题目:蟋蟀的住宅)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联系旧知设疑激趣,通过诗歌诵读、字形演变、知识拓展引出教学重点,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的理念。

(二)初读课文,设置悬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蟋蟀的住宅”。(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住宅吗?(居住的房子)一般人居住的房子我们叫做住宅,为什么作者法布尔会把蟋蟀的洞穴也叫做住宅?课文居然还把蟋蟀的住宅称为伟大的工程(点击课件出示相关句子),这点让老师很不服气。

师:老师也有一间住宅,一间很漂亮的120平方的大房子,给你们欣赏(点击课件出示房间图片)。怎么样,漂亮吗?可凭什么蟋蟀的洞穴可以说是伟大的工程,而我的漂亮房子却不能称为伟大的工程呢?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找到理由说服老师:蟋蟀的住宅的确是伟大的工程。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动物和人类“住宅”的联系及区别,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欲望,加强对学生阅读课文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情感。

(三)品读词句,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句子: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的确是伟大的工程”?

师:我们现在建造住宅会用上哪些工具?(出示钩机、吊车图片)平时我们建房用的工具体型都非常的庞大,可是蟋蟀呢(出示一枚一角硬币),只有这个硬币大。一只蟋蟀才那么点大(点击图片),那他的腿就更细了,蟋蟀的工具跟旁边这些庞大的挖掘工具相比(两副图片进行对比),你感觉怎么样?

师生对读:是啊,现代化的工具那样的庞大,而蟋蟀的工具却——(生读:)这样细小;现代化的工具如此巨大,而蟋蟀的工具却——(生读:)这样柔弱;现代化的工具大得不得了,而蟋蟀的工具却——(生读:)小得不得了。然而,蟋蟀就是靠着自己的身体那细小的工具挖出了大于它身体10倍不止的洞穴(点击课件出示洞穴图片),怪不得人们会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请你用上“虽然……但是……”这个句式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师:这看似柔弱的蟋蟀居然有如此巨大的能量,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夸夸它?(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这确实有点不可思议,怪不得作者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2.课件出示句子: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蟋蟀是如何靠他那柔弱的工具建造出伟大的住宅呢?(点击播放蟋蟀挖掘的视频)原来,蟋蟀就是这样扒土的啊!课文里面又是怎样介绍蟋蟀扒土的?请你把句子找出来。

师:在这些句子里面有好几个描写蟋蟀扒土动作的词,请你用笔圈出来。(点击课件出示动词)让我们也来学一学蟋蟀扒土的动作,体会蟋蟀是怎么修建住宅的。(生练习做一分钟蟋蟀扒土的动作后)你觉得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

师:同学们才做了一分钟就已经感觉很累了,蟋蟀扒了多久?你怎么知道的?(出示句子: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师引读句子: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师:是啊,半个小时过去了蟋蟀已经觉得有点累了,可是它……(点击课件出示图1,男生接读句子)两个小时过去了,蟋蟀的动作慢了下来,它可能越来越累了,可是它仍旧……(点击课件出示图2,女生接读句子)秋去冬来来,蟋蟀花了许许多多的心血来扒土,瞧……(点击课件出示图3,全班接读句子)

师(小结):蟋蟀就这样不停地干,不停地挖,才挖出了这个属于他自己的住宅,怪不得作者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3.师:还有什么地方可以体现蟋蟀住宅的伟大?蟋蟀选址有些什么要求呢?(板书:选址)

(1)理解词语“慎重”:

师: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让我感受到蟋蟀的慎重?(指导生读)

(2)什么是“随遇而安”?

师:课文中哪句话可以体现这个词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在习作的时候也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更生动、精彩。

4.蟋蟀的住宅建在哪里?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幅图(点击课件),你能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哪一个才是蟋蟀的住宅吗?

师:什么是“半掩”?教室里也有一扇门,要把这扇门“半掩”起来,应该怎么做?(指名学生演示)那么文中的“半掩”又指什么呢?联系上文想一想,蟋蟀为什么不把门口全部掩上呢?

师(小结):是啊,这扇门不仅有采光的效果,更有保护的功能,怪不得蟋蟀出来吃草,怎么也不去吃它呢。

5.课件出示句子: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师:蟋蟀在建房子的时候还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设计呢?

师:这小蟋蟀可真会享受啊,你听到过蟋蟀“弹琴”吗?来,我们欣赏一下(点击课件播放蟋蟀的叫声)。

师: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蟋蟀住宅的外部设计是如此巧妙,那住宅的内部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走到洞里面去看看,找到描写蟋蟀住宅内部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住宅的内部有什么特点?用笔画下来。谁来圈一圈?(指名学生圈出关键词)谁能用上关联词“不但……而且……”“既……又……”介绍蟋蟀内部结构的特点?(同桌练习说,师指名说)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感受蟋蟀住宅内部的干净整洁吧!(生齐读句子)

师(小结):蟋蟀的住宅如此考究,难怪法布尔会称它为伟大的“工程”。

【设计意图】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对比感悟蟋蟀工具的柔弱,引导学生模仿蟋蟀的动作体验蟋蟀挖掘的辛苦,联系实际理解蟋蟀的聪明,想象蟋蟀住宅的伟大。学生对语言意蕴进行深入的探究,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了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对文章的中心——“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有了深刻的认识。

(四)总结提升,拓展积累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从选址,挖掘工具,外部、内部的设计这几个方面了解蟋蟀住宅的独特之处,大家能不能用下面的句式告诉老师,蟋蟀的住宅为什么能称之为伟大的住宅?

(出示练写句式:因为_______;因为_______,所以_______;因为_______,所以_______。)

师:同学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来写,也可以选择三个方面来写。(生动笔完成练习)

师:正是因为蟋蟀精心选址、巧妙地设计、不辞辛苦地挖掘,才建造出了堪称“伟大的工程”的住宅。同时,我们也要感谢作者法布尔先生潜心观察蟋蟀的活动,并用优美的语言写下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下面这段话。

(出示句子:我的蟋蟀们,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才感到生命的活力,而生命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灵魂……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更让我无比地热爱你们!)

师:这段话出自作者法布尔所撰写的著作《昆虫记》。这本著作中还描写了许多其他的动物,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这本书,了解更多法布尔笔下的动物。

【设计意图】感悟和积累只是对外在语言的吸收和融入,而运用才是对语感的内化和实践的过程。教师捕捉课文的空白点,通过排比句式的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抒发了情感,得到智慧的启迪。而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著作《昆虫记》,则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五)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

选址 慎重

挖掘工具 柔弱

内部 简朴、清洁

干燥、卫生

外部 设计巧妙

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注:本文在2012年南宁市西乡塘区信息技术课程与整合比赛中获语文学科一等奖。

蟋蟀的住宅(教案) 篇4

1.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蟋蟀的住宅的特点。

2.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的态度和蟋蟀做事的精神。

3.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播放多媒体,让同学们猜几个谜语 同学们你们说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是昆虫)

那我们今天来学习另一种昆虫,蟋蟀板书:蟋蟀的住宅 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蟋蟀的图片让同学们简单欣赏认识一下蟋蟀

二、进入课堂

现在我们先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里的生字和生词 出示课件:课后生字 师:领读两遍

让同学们分组读(培养同学们共同学习,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师:检验效果(生:争着举手要站起来读)同学们积极性很高

师:谁来给这些生字组个词呢(学生组词后领读一遍自己组的词)(生:组词,同学之间商议)

师:有的同学组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词,很棒,学会利用我们课本上的内容 接下来学习今天的新词 出示课件:生词

谁知道这些词的意思,给同学们解释一下,用自己的话说一下

师,给同学们解释词语,纠正同学们的理解(使同学们正却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课堂小节

同学们今天都很积极的学习这些新朋友(生字和生词),很棒,同学们要继续保持,下一节课老师会对同学们进行检验,检查同学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对蟋蟀有什么了解?(古诗、文字等)今天我们学习与蟋蟀有关的一篇文章。板书:蟋蟀的住宅

2、生齐读课题

3、“住宅”指什么?在这里作者采用了拟人手法,把蟋蟀的洞穴当成家,由此可见作者是多么喜欢蟋蟀。

二、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作者法布尔的资料。

三、生字词过关

四、走进课文

(一)课件出示:学习课文:读2—6自然段,找出蟋蟀的住宅的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划出,小组交流,组长推荐人员汇报。

(二)小组推荐人员汇报:

1、蟋蟀的住宅的特点: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师相机板书:排水优良、朝阳

2、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请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师相机板书:隧道 师:隧道的作用?生:有水也会干 师:从中可以看出蟋蟀怎样的品质? 生:聪明 师:在接着汇报?

3、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从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绝不碰这一丛草。板书:门

出示课件。师:这就是防盗门呀!蟋蟀还挺有头脑的。

4、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板书:平台

师:蟋蟀在平台上会干什么?生自由回答。

5、······清洁、干燥、很卫生。板书:简朴卫生 师过渡:孩子们蟋蟀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吗?有特别的工具吗? 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

师:是呀,我们看完蟋蟀的住宅,都佩服极了,所以法布尔在文中这样写道:出示(齐读)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板书:伟大的工程

(三)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读7、8、9段,画出伟大的工程是如何建造成的?对子互说,组长组织组员汇报。生汇报:

1、前足扒土,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师:小小蟋蟀把所有的工具用上了,你体会到了什么?(辛苦、勤劳)

2、出示问题,同学们谈一谈,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师:连法布尔都看的不耐烦了,可蟋蟀还在继续工作,蟋蟀真(耐心、真厉害)师:我们从中又学到了什么?板书:吃苦耐劳、坚持不懈

五、课堂小结

《蟋蟀的住宅》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的:、有感情地朗读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师: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各位评委再读文,用“—”画下有关句子,并能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2、学生自由读文,找特点并概括。

3、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

4、讨论、比较住宅特点。

生: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向阳)

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

师: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但是我的住宅里有电灯、电话、有线电视、电脑等等,它有吗?谁的住宅好?(当然老师的好)

二、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房的、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呢?(引导学生再读文)

2、读后再比。

生:蟋蟀建房子是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

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

师: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请你找出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投影出示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三、换角色,指导说话。、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让学生把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看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

2、谈体会: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那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五、看,做练习。、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2、以下两题任选一道做:

(1)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蟋蟀的住宅语文教案 篇6

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认“宅、蔽、弃、慎”等7个生字,会写“弃、毫、遇、择”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住宅、选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

3.体会文章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设计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重点是第二点,教学难点是第三点。

本课教学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对话交流达成1、2两个教学目标,第二课时则在第一课时学习基础上继续对话交流以达成教学目标三。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流程安排作一说明。

第一课时

我根据“抛锚式教学法”,安排了“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大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理解“随遇而安”,对比引出课文,用时5分钟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自己建构的过程。所以产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而教师帮助创设一定的情境是提高相关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这第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从“说自己的家或小房间”入手,创设一种“用心创造生活”的情境,进而引入昆虫世界,理解一般昆虫的“随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随遇而安”,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难度的“随遇而安”一词,为后面感受蟋蟀的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精神和其住宅的“伟大”打下了基础。

第二环节:确定问题,学生二度读文,交流阅读感受,用时10分钟

在此环节主要完成两件事情,一是学习生字词,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环节注重将字词学习与课文语句、课文结合起来进行,帮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初步感受其住宅的“伟大”,这就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关注,真正实现两者的统一,使学生取得扎实的学习成效。第二件事是确定一个大家共同学习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学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学生的阅读体验,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和“你获得的最深感受是什么”两个问题来启发,并最终确定本节课的研究问题:“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虽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但是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这就为确定相同的研究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能。

第三环节: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深入体会“伟大”,用时5分钟

默读的好处是能够促进人的自主思考,使阅读实现个性化,同时实现新信息与学生背景知识的`联系和建立。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带着确定的问题与文本进行独立对话,采用在相应语句旁作标记和批注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第二大环节的“概括”性阅读到本环节的“具体化”研读,符合阅读规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我提醒学生在默读中,关注课文中的“鱼泡泡”、插图、生字、思考题、资料袋等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的概念。

第四环节:协作学习,反馈交流感受,提升“伟大”原因,用时15分钟

这一环节是课堂之所以为课堂,区别于完全独立阅读的特点。建构主义认为,自主的阅读促使了学生情感的变化,而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与沟通,就能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和情感变化。所以此环节,我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或图片)等各种材料佐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学习伙伴、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因此构建了绿色和谐的课堂。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未能提升的时候给予提升、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时候给予指导。因此,本环节中,学生和教师通过对“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等具体语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学、精致、舒服和浩大壮观,感受蟋蟀在建筑住宅时表现出的智慧和不辞辛苦。对于学生疑惑的“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这一问题,则采用对照方式,以相当于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工具的帮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帮助学生感受,并抓住“工具的柔弱与简单”和“工程的浩大与壮观”的极大反差,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真切的感受。同时,在品析之后及时进行朗读指导,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蟋蟀的住宅教案及说课稿(大全) 篇7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重视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学生及教学理论的思考,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作了如下安排:

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认“宅、蔽、弃、慎”等7个生字,会写“弃、毫、遇、择”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住宅、选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

3.体会文章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设计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重点是第二点,教学难点是第三点。教具准备:

①课前搜集有关蟋蟀生活习性、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②放大的蟋蟀图片 ③每生准备一张白纸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①(师拿出准备好的蟋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

师板书:蟋蟀(生书空)

②这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好斗、唱歌、建住宅)。

师板书:住宅

③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作者去参观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好吗?

范读课文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①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是不是也很想亲自去参观一下啊?请你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边读边想: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②学生试读

③检查自学情况:

a、你看到了蟋蟀的住宅了吗?指名分读相对应的自然段。

b、教师相机出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正音、巩固。慎、选择、穴、隧、掘、倾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①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

②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

③指名读蟋蟀选择住址的小节。(第2小节)

a、板书:随遇而安懂它的意思吗?

b、随遇而安,从字面看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c、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请勾画出重点词语。

别的昆虫:临时隐蔽所

蟋蟀:慎重选择不肯随遇而安

d、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是文中的哪些词让你喜欢它的?(不肯随遇而安、常常、一定要、一点一点......)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还在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

e、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一节。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挖掘的?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①指名读生字、新词。

②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指导:蔽、毫、抛

b、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②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

①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②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③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④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吧!(把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⑤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

转换角色,练习说话

①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

③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

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①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分节读7-9小节。

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

②它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整修)

③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阅读资料,深入认识蟋蟀

①看资料(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图片及其他资料)谈体会。

②看了图片、资料,你又懂得了哪些不知道的知识。

总结全文

①齐读全文

②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

③练写

④交流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以《我的住宅》为题,用第一人称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

五、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

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

慎重的选择

蟋蟀的特点

住宅的内外

初寒动工

建造的过程

长期整修

柔弱的工具 伟大的工程 不懈工作 辛勤劳动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等知识,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语言精炼传神,字时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课文生动而富有儿童情趣,深受学生青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科学的奇妙,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难点:让学生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以读促悟法。

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我根据“抛锚式教学法”,安排了“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大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理解“随遇而安”,对比引出课文,用时5分钟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自己建构的过程。所以产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而教师帮助创设一定的情境是提高相关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这第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从“说自己的家或小房间”入手,创设一种“用心创造生活”的情境,进而引入昆虫世界,理解一般昆虫的“随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随遇而安”,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难度的“随遇而安”一词,为后面感受蟋蟀的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精神和其住宅的“伟大”打下了基础。[小精灵儿童网站] 第二环节:确定问题,学生二度读文,交流阅读感受,用时10分钟

在此环节主要完成两件事情,一是学习生字词,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环节注重将字词学习与课文语句、课文内涵结合起来进行,帮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初步感受其住宅的“伟大”,这就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关注,真正实现两者的统一,使学生取得扎实的学习成效。第二件事是确定一个大家共同学习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学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学生的阅读体验,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和“你获得的最深感受是什么”两个问题来启发,并最终确定本节课的研究问题:“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虽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但是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这就为确定相同的研究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能。

第三环节: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深入体会“伟大”,用时5分钟

默读的好处是能够促进人的自主思考,使阅读实现个性化,同时实现新信息与学生背景知识的联系和建立。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带着确定的问题与文本进行独立对话,采用在相应语句旁作标记和批注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第二大环节的“概括”性阅读到本环节的“具体化”研读,符合阅读规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我提醒学生在默读中,关注课文中的“鱼泡泡”、插图、生字、思考题、资料袋等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的概念。第四环节:协作学习,反馈交流感受,提升“伟大”原因,用时15分钟

这一环节是课堂之所以为课堂,区别于完全独立阅读的特点。建构主义认为,自主的阅读促使了学生情感的变化,而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与沟通,就能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和情感变化。所以此环节,我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或图片)等各种材料佐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学习伙伴、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因此构建了绿色和谐的课堂。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未能提升的时候给予提升、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时候给予指导。因此,本环节中,学生和教师通过对“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等具体语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学、精致、舒服和浩大壮观,感受蟋蟀在建筑住宅时表现出的智慧和不辞辛苦。对于学生疑惑的“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这一问题,则采用对照方式,以相当于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工具的帮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帮助学生感受,并抓住“工具的柔弱与简单”和“工程的浩大与壮观”的极大反差,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真切的感受。同时,在品析之后及时进行朗读指导,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第五环节:效果评价,自由表述思想,再激阅读热情,用时10分钟

语文学习成效的最好评价内涵是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该环节通过“你看,它的住宅是多么科学、多么精致、多么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简单的工具建造了如此浩大壮观的工程。此时,你想对蟋蟀说点什么?请你把它写下来”的“我手写我心”形式,表达自己对蟋蟀热爱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对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最后用“文章的作者法布尔是怎样写出这篇文章的?他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方法来写?”的“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

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 慎重的选择

蟋蟀的特点 柔弱的工具 伟大的工程 住宅的内外 初寒动工

建造的过程 不懈工作 辛勤劳动 长期整修

蟋蟀的住宅(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梳理预习成果,引发学生质疑

1.回顾上节课内容。

还记得课文都写了什么内容吗?

板书:蟋蟀的出名、住宅的特点、建造的过程

2.师问:还记得蟋蟀因什么而出名吗?板书:唱歌、住宅。

3.引出质疑:大家有特别想解决的问题吗?(为什么说它“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

(二)走进文本、深入探究

1.品读第2段,了解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哪个自然段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什么叫“随遇而安”?

出示教学课件:

预设1:

有的学生可能通过字典或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词语含义。

教师追问:除了查字典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

预设2:

学生会说联系上下文。

教师追问:那好,快从文中找找随遇而安的意思吧。

预设3:

学生能关注到第2自然段的前两句话。

教师总结:理解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2)教师引导:蟋蟀选址时是怎样的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预设:

学生能从第二段中找出重点词句加以分析,当有学生说到“慎重”一词时,板书:慎重。

同时问:能换个词来说明蟋蟀选址的慎重吗?(小心谨慎)

学生换词后,师:你换的词确实能说明它在选址上不肯随遇而安。其他同学接着补充。

(3)教师总结:这些词都说明它选址慎重。

板书:选址。

(4)引导朗读:把蟋蟀选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随遇而安”一词的理解,巩固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解决问题。通过换词和品读体会蟋蟀选址的特点。

2.探究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1)教师引导:蟋蟀选址这样慎重,那它的住宅到底什么样呢?哪个自然段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就让我们走进蟋蟀的住宅去参观参观吧。老师出示下表,学生自读自学、思考画批。

内容相关词句(画在书上)特点

选址

门口

屋内

(2)填表预设。

“选址”预设:

有的学生可能会画句子,有的可能会找出重点词,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相关重点词:(向阳、隐蔽……)同时总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蟋蟀的选址慎重写具体的。

“门口”预设:

当学生说到“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时,出示书上插图和句子,让学生说说“平台”指的是什么?“弹琴”指的是什么?再读这个句子,体会作者写得好在哪里。让学生关注这种拟人、比喻的写作方法。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门口门外(干净、平坦)。

根据学生对“屋内”这部分内容的发言,板书:屋子内部(简朴、干燥……)。

教师总结:作者是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把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运用了一些方法和准确的词语生动地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要把观察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一些表达方法及恰当的语言写出来。

(3)教学过渡:这么排水优良、干净简朴的住宅,蟋蟀是怎样建成的呢?这样的住宅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就建造好的吗?快让我们读读课文的7、8、9自然段,你认为关键的词语可以动笔画一画。

预设1:

有的学生可能会泛泛地谈,老师引导学生要抓住重点词语进行阅读。学生说到“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时,师板书:初寒动工。有的学生可能会抓住描写蟋蟀动作的词语来说,老师(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就是这样通过抓住蟋蟀的动作,细致生动地刻画出它建造住宅时的情景,使我们身临其境般地看到它建造住宅的全过程。再读这段。

预设2:

学生说到第8自然段时,师随机出示课件: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追问:这句话说明什么?让学生明白,蟋蟀的住宅不是一次挖掘完就完了,它是在不懈地工作中完成这么舒适的住宅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作者之所以能把蟋蟀的一举一动描写得这么活灵活现,是他长时间观察的结果。板书:不懈工作。

预设3:

学生说到第9自然段时,师随机板书:长期整修。追问:你是从哪些词句读懂的?

(4)教师引导:蟋蟀的住宅修建得那么细致,又要不断地修整,它是靠什么工具来完成的呢?

出示课件:蟋蟀图片。让学生知道蟋蟀的“前足”“钳子”“后足”“后腿上的两排锯”的位置。再和人的手指比,知道蟋蟀的建筑工具是多么纤细、柔弱。板书:工具柔弱。

(5)教师引导: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是那么柔弱,建造的时间是那么长,建造的过程是那么细致认真,你有什么感受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随机板书:不随遇而安、吃苦耐劳。

(6)再读读这3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通过你的读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呈现在大家眼前。

【设计意图】本部分设计,力图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一是让学生关注到作者是抓住动词描写具体的;二是从建造的时间长和建造工具的柔弱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解决蟋蟀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的问题。

教师引导: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预设:

学生能根据对文本的学习及老师的板书从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建造的过程表达。

师板书:伟大的工程。

(三)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探究,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吃苦耐劳的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伟大的住宅”的,了解了它住宅的特点,还让我们懂得了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么优秀的文章是因为他善于仔细观察,更重要的是他运用了比喻、拟人写法,还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等方法,将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我们应该把这些方法学着运用到我们的写作当中去。

(四)布置作业

1.请你以蟋蟀的身份,向客人介绍自己的住宅特点及修建过程。

2.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或一种动物的活动,抓住其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准备。

蟋蟀的住宅反思 篇9

一、教学预设不完善。课堂是学生主宰的、充满变化的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教学预设不完善,加之机动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应对课堂中出现的突发情况,造成课堂教学肤浅,学生感受理解不到位。

二、课堂欠缺教学主线索。在学生具体研读中,教师没有及时地把学生引导到重点词句的研读感悟上来。例如在蟋蟀住宅的选址上,没有就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个性展开想象、理解、体会、没有在其他昆虫和蟋蟀的强烈对比中,突出蟋蟀的鲜明个性。同时,在蟋蟀住宅的大门和平台的理解上,也没有达到深刻体会作者细心观察,有优美词语、准确词语正确表达出的教学目标。

三、教师导向性语言不明朗。容易造成学生不能理会教师的意图,学生的一些思考成果不能很好表达。例如在叫学生谈谈读完作者的精美准确用词后,直接引导学生说说对自己今后写作的启发,或许学生以后对用词的慎重与讲究更加深刻一些,同时也有细心观察的耐心。

四、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需要加强。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引路人、合作者,所以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加强应变能力培养,随时能够做好课堂的掌舵人。

五、教师生字教学与指导教学有效性需要提高。教师要在关键时刻,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最有效地指导,并提供给学生练习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双基才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落实,学生的能力才会提到明显的提高。

15.蟋蟀的住宅 篇10

教学要求

1.了解蟋蟀建筑住宅的特点和过程,引起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来表现事物的方法。

2.认识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后第4题中带点的词语。

教学重点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到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然后写一篇短文。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准备谈话,揭示课题

1.谁见过蟋蟀?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2.板书:蟋蟀的住宅

3.解题:

“住宅”是什么意思?(住房,蟋蟀的巢穴。)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本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的手法。)

4.简介作者:

本文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

二、按要求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以课后要求为主。

①容易写错的字:

蟋 蟀 慎 隧 骤 燥 卧

②辨析两组近义词:

2.初读课文思考:

①本课主要写的是什么?

②每个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如何划分段落?[一、(1~7自然段);二、(8~10自然段)]

三、检查自学效果

重点是讨论思考题,理清文章脉络。

四、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蟋蟀住宅有哪些特点?它建筑过程是怎样的?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学着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小动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本文围绕蟋蟀住宅写了哪两方面内容?

二、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

①“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②课文分哪几个层次写蟋蟀住宅特点的?

③每个层次写了蟋蟀住宅的什么特点?

2.讨论思考题并板书:

3.读了这一段,了解了蟋蟀住宅特点,你觉得这个工程怎样?(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这段最后一句话起什么作用?(总结前文,赞美了蟋蟀的辛勤劳动。)

4.课文第1自然段起什么作用?(引出文章的中心――蟋蟀的住宅。)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这段分几层写蟋蟀盖房子过程的.?说说每层意思。

2.两人一组按思考题学习。

①找出写蟋蟀盖房子动作的句子,并划出动词。(扒、搬、踏、推、铺等。)

②蟋蟀盖房子的过程说明了什么?(蟋蟀坚持不懈,认真工作,以辛勤的劳动建造住宅的精神是了不起的。)

3.讨论并板书:

四、总结全文

1.本文主要写什么,说明了什么?(本文主要写的是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的情况,说明它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赞美了蟋蟀认真工作、辛勤劳动的精神。)

2.作者为什么能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写得这么详细具体?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并谈谈对你有什么启发?(这是作者长期认真观察研究的结果,我们应学习作者的刻苦精神和科学的态度,要注意观察研究周围事物,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3.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然后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篇11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1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法布尔的文章在三年级时学过一篇——《蜜蜂》,所以对学生来讲作者并不陌生。

在教学时,我着手让学生体会以下几点:

1、引题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动物和人类的“住宅”的联系及区别,说说动物住处的称呼,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在学习时,我鼓励学生把书中描写的蟋摔的“大厅”、“平台”、“卧室”画了出来,而且还把想象出来的蟋蟀的“储藏室”、“卫生间”等也画了出来,把对课文的理解、孩子的童真童趣用笔墨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并把他们的创作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让他们结合课文一一介绍画画的意图和独创之处,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教学时我先请学生自己到课文中找找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语句画出来。然后,小组讨论,把找到的特点,用最简练的词语概括出来,写在书的空白处。学生经过自学研究比较容易找到并概括出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其实是文章很大的亮色,它奠定了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地位。而我则显然是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为这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是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当学生找出拟人句时我没有重点地来指导朗读,失去了很好的语感训练机会。如果有再一次的教学,我一定要加强对感情的体会和朗读指导,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自然的教育。

3、课堂总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为了实践“优化课堂作业时间”这一主题,我也有意识地把作业引入课堂,如字词巩固、课文填空,努力想实现“实在、扎实”的课堂教学,却因占据的时间久而匆匆带过。

4、让孩子成为蟋蟀住宅的开发商,把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带入课堂,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语文与实践的融合。因为曾学过“鸟的天堂”一课,曾有过写“导游词”“广告词”的练习,也想把这一活动走向深处,可因为时间的关系,而没有在课堂上开展。不过提供的两篇范例倒给学生很好的启示,让很多学生在拟写广告语时又有了新的补充。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2

首先目标引路,让学生自学课文,重点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特点和住宅修建过程,同时领悟作者在介绍时的运用说明方法;

接着让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协作学习,对比学习,学生把生活中人们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然后采用变换角色的教法,让学生扮演蟋蟀工程师来介绍自己如何建筑住宅,住宅有什么的特点等,通过学生当主角,老师充当一位听者,师生的角色互换,这样反馈练习,解决了难点;

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蟋蟀的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了见识,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安排学生小练笔,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写一种小动物。

首先目标引路,让学生自学课文,重点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特点和住宅修建过程,同时领悟作者在介绍时的运用说明方法;

接着让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协作学习,对比学习,学生把生活中人们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然后采用变换角色的教法,让学生扮演蟋蟀工程师来介绍自己如何建筑住宅,住宅有什么的特点等,通过学生当主角,老师充当一位听者,师生的角色互换,这样反馈练习,解决了难点;

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蟋蟀的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了见识,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安排学生小练笔,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写一种小动物。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3

今天,我又一次认真看了我执教的课文《蟋蟀的住宅》。看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思考着如何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次提升。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它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的经过,赞扬蟋蟀在恶劣的环境下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这节课设计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首先目标引路,利用课件让学生自学课文,重点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特点和住宅修建过程,同时领悟作者在介绍时的运用说明方法;接着让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协作学习,对比学习,学生把生活中人们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然后采用变换角色的教法,让学生扮演蟋蟀工程师来介绍自己如何建筑住宅,住宅有什么的特点等,通过学生当主角,老师充当一位听者,师生的角色互换,这样反馈练习,解决了难点;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蟋蟀的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了见识,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文本学习与超文本学习相结合,提高了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安排学生小练笔,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写一种小动物,写好后在网上交流,评议、修改,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的精神。

上学期,全体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经过认真总结,确定了喜学、乐学、创新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点拨精讲,解难析疑

四、畅谈感受,拓展创新。

如果我再上这一节课,就会按照我们总结出来的模式尝试,相信,教学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4

首先目标引路,让学生自学课文,重点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特点和住宅修建过程,同时领悟作者在介绍时的运用说明方法;

接着让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协作学习,对比学习,学生把生活中人们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然后采用变换角色的教法,让学生扮演蟋蟀工程师来介绍自己如何建筑住宅,住宅有什么的特点等,通过学生当主角,老师充当一位听者,师生的角色互换,这样反馈练习,解决了难点;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蟋蟀的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了见识,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安排学生小练笔,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写一种小动物。

首先目标引路,让学生自学课文,重点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特点和住宅修建过程,同时领悟作者在介绍时的运用说明方法;接着让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协作学习,对比学习,学生把生活中人们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然后采用变换角色的教法,让学生扮演蟋蟀工程师来介绍自己如何建筑住宅,住宅有什么的特点等,通过学生当主角,老师充当一位听者,师生的角色互换,这样反馈练习,解决了难点;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蟋蟀的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了见识,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安排学生小练笔,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写一种小动物。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5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经典的科学小品文。我用了两个半课时跟同学们一起把课文学完了。第一课时,重点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熟课文,读完之后,让同学们议一议段落的基本大意,这样做是为了训练孩子概括段意的能力,是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的。在第二课时,我让学生读完本课第二自然段,设计的问题是蟋蟀选择住址的标准是什么?,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不肯随遇而安、慎重等关键词,在集体探究了随遇而安、慎重两个词语的意思之后,孩子们对蟋蟀选择住址的标准和讲究程度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而后再读课文,感觉就明显不一样了。讲到蟋蟀住宅的特点时,根据课文的表述,我跟孩子们一起探讨。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内容讲得有些仓促,对教材的挖掘不太够,只重点帮助孩子们理解了一些大致的特点,也没能对作者细致入微、极富耐心的观察加以提示,更不要说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了。而这个是本单元教学的重中之中。因此,我对这篇课文总的自我评价是:教学目标达成度低,教学效果不理想。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6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王新永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上课时,我主要围绕解决“这是一只怎样的蟋蟀?从课文中哪里看出来的?”这一问题展开,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这一问题来理解文本。反思这节课,

虽然相较于之前的课学生的表现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还是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课前准备还是不够充分。

虽然在设计前置作业和教案的时候准备了很多,但是还是没有深下去,没有准确把握这节课的重难点,没有站在整体把握课堂节奏的基础上来上课。上课的时候课堂操控出现了问题,字词部分用时太长,结果导致课堂显得头重脚轻,没有节奏感。因此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同时,由于课前对学生掌握情况的不了解,导致我不能灵活地处理课上出现的紧急情况,学生出现的错误没有给予及时的纠正,这对于学生来说本节课基础知识的掌握就不够扎实。对于本课的难点我处理的也不是很到位,利用课上来解决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学生也没有做到全员参与,因此不如放到课前小组的研讨学习当中去,上课的1

时候直接呈现研讨得出的结论,这样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的也扎实,而且

也大大节约了课上的时间。

二、课堂不够紧凑。

一直以来我上课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老师缺乏课堂上的激情,由于老师的情绪太平缓,没有感染到学生,所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没有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活动,再加上课上缺乏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一堂语文课俨然上成了讨论课。同时,面对学生讨论出来的结论,我也没有很好的放到全班交流,因此思考就变成了几个人的思考,没有做到全员参与到课堂思考当中来。作为老师,我没有很好地教给学生正确的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面对孩子们回答出来的零散的问题,我也没有及时地帮助学生理出一个清晰的结论,所以学生依然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讨论上,没有深入理解思考,这是作为课堂操控者的一个很大的失误。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应该加强对学生个人朗读的指导,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批注方法以及正确与同学交流的方法,抓住字和篇的教学,培养学

生体会、反思、运用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扎实地学到知识。结合本节课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我应该再仔细研读教材教案,不仅要备教材,更得备学生,真正把备课深下去。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尽最大努力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动起来朗读、背诵、书写,又能静下来思考、倾听、感悟,这样动静结合的课堂才是能够促进孩子扎实地学到知识的课堂。当然,在前进的道路上我和我的学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7

1、通过蟋蟀和人类比住宅环节,促使学生去探究蟋蟀的住宅,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

3、通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

改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用“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那只可爱的小蟋蟀,请你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住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检验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特点的情况。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8

本学期的听评课活动又开始了,我在四年级二班执教了部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1课《蟋蟀的住宅》。语文组的所有老师对我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听评课指导。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之一就是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并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课文主要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所以在本节课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上面,以期达到选编本课文的目的以及突出教学重点并进行落实。

《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我在本堂课中,我努力做到有效教学,在课前有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中也有丰富而创新的教学智慧,包括互动、指导、等方面的智慧。学生做到了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我抓住了题目中的“住宅”,激起孩子的学习兴奋点,提出问题:什么是住宅?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宅”,动物住的地方应该叫“窝、巢穴”等,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住的地方也叫住宅呢?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引入既富有童趣,也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这次的听评课,我以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是如何建造的作为这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并注重文章内在的联系。从文本来说,主要写了住宅特点和修建两个方面。我“以学定教”,重点研读住宅特点,略学习修建过程。如在学习住宅特点时,学生发现蟋蟀的住宅具有朝阳、倾斜、干得快的特点,我就顺势引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学,发现段落之间的联系,感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密不可分。

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好好地去欣赏住宅,对住宅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在不断的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工程,情感的升华。我在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时,我让学生读出自己在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能找到一个临时隐蔽的藏身之地就满足了,而蟋蟀不同,他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择址,自己一点一点挖掘。这让让学生明白了照应课文的题目,为什么把蟋蟀的藏身洞穴称为“住宅”。课外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这都是在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正因为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堂显得和谐并充满生命的活力不仅如此,在课中我还注意了及时捕捉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其他孩子纷纷效仿等。

本堂课中有许多不足之处。在课前,我预设了大量的问题,并针对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想好了如何继续的对策,另外课堂设计的教学内容过多,取舍问题没有下够心思,致使在讲住宅修建部分的时间稍微紧了点,以致其中的小练笔没有进行,而且还拖了堂。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将小练笔插入其中,这样就能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结合,就能更好地让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9

《蟋蟀的住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里的一篇文章,课文介绍了蟋蟀是怎样修建住宅以及它们住宅的巧妙结构。一开课就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的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读和思有依据有方向。然后让学生围绕每一个问题去读书,通过读自己找到与问题有关的语句,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书上的话回答。待同学们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后,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说外部特点是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为了让大家都能领悟蟋蟀住宅的特点,为下文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以及建造住宅用的是柔弱的爪子,让每一位学生对蟋蟀产生敬慕之情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10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经典的科学小品文。

这天用了两个课时跟孩子们一齐把课文学完了。从教学策略的选取上,仍坚持“读议结合,以读为主”的原则,把超多时间放在了引导学生读课文上面。

根据课文的层次,或以自然段为单位,或者按照好处段来读,思考到教学时间不宽裕,在朗读要求上没有提出过高的标准,只是强调要读准确、读整齐。读完之后,让孩子们议一议段落的基本大意,这样做是为了训练孩子概括段意的潜力,是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的。议了段意,通常会由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如读完本课前第二自然段,我设计的问题是“蟋蟀选取住址的标准是什么?跟其他动物相比,蟋蟀的做法体现了什么?”,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不肯随遇而安”、“慎重”等关键词,在群众探究了随遇而安、慎重两个词语的意思之后,孩子们对蟋蟀选取住址的标准和讲究程度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而后再读课文,感觉就明显不一样了。讲到蟋蟀住宅的特点时,根据课文的表述,我跟孩子们一齐在黑板上画出了蟋蟀住宅剖面图,洞口的位置在哪里,平坦的平台以及九寸深、一指宽的隧道,都被直观呈现了出来。我感觉这样做效果不错。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也是解读课文的一个重点。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资料讲得有些局促,对教材的挖掘不太够,只重点帮忙孩子们理解了前足扒土、后足踏地、两排锯推土等资料,缺少了对蟋蟀弱小与建造住宅工程量巨大的分析比较,也没能对

作者细致入微、极富耐心的观察加以提示,更不要说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了。而这个是本单元教学的重中之中。因此,我对这两个课时总的自我评价是:教学目标达成度低,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般来说,诸如此类的课文理解起来障碍不大,只要多读几遍,就能把课文资料理解个八九不离十。然而,语文课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孩子们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借助教材带给的文章范例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潜力,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逐渐学会在自我的习作中加以运用。就本课教学而言,就应说只完成了初步理解文意的初级目标,语言文字训练不够,理解感受潜力培养缺失,表达方法学习几乎没有涉及。因此,这样的语文课属于低效高耗。

究其原因,自认为首要的还是解读教材、研究教法不够。备课阶段没能深入解读教材,对文本的理解较为肤浅,关键词句领会不到位,掌握与课文有关的外围资料如昆虫学相关知识不够;上课过程中组织教学不够严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未被充分调动起来,读课文的形式不够多样化、缺少新意,课堂讨论参与范围较窄,发言者相比较较集中,大部分孩子依然属于“沉默的大多数”。其次,教学时间分配不尽合理,随意性较大。

第一课时安排了前一篇课文的背诵检查,前后用去了近10分钟时间,再加上讲课过程中偶尔停下维持纪律、提醒个别走神儿的孩子也会占去一点时间,再有就是课堂上的一些废话,致使宝贵的教学时间白白浪费掉了。如果课前思考周全,很多时间完全能够节省出来用于实质性的学习。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从细节做起。从明天起,我将致力于此。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11

听陈老师说他在2班上《蟋蟀的住宅》这课时以“画住宅”为切入点去学习课文,效果听说不错。我一想倒是,一是画住宅激趣,以趣入文;二是学好课文才能画好画,相辅相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决定在班里一试。

我一上课就让学生理解文题“住宅”的措辞意义,学生明确这是拟人手法后,我再借此让学生来画住宅。学生兴味盎然地拿出纸笔就画,不一会就有学生说蟋蟀不会画,我强调:“画住宅。”学生拿起笔就画了个拱形作蟋蟀住宅的门洞,我一看急了,连忙提醒:“蟋蟀的住宅在哪啊?”

“堤岸上。”

我顺手画出堤岸,又问:“这长长的一条堤岸到底哪儿可以让蟋蟀安家呢?”

学生经过探讨明确堤岸顶部肯定不行,平的,雨水要灌进去的,达不到排水优良的要求。堤岸底部也不行,怕积水满进洞里,那肯定在斜坡上了。学生基本上都认为斜坡上随便哪个长草的地方都行。

看来他们没有很好地细读课文,我不得不提醒他们去读课文,可孩子们默读了一遍课文后还是这个观点,我正不知道怎么引导,这节课在我满怀期待转化为恼火中挨到了下课铃响。

第二节课我让他们继续找蟋蟀的住宅洞口,学生在上次基础上多发现了一点:蟋蟀不利用现成的住宅。他们找出来的条件有了这么一些:蟋蟀的住宅在堤岸上,排水优良,阳光温和,不现成,隐蔽(门口有草),像这样的地方堤岸斜坡上很多,比上节课无大进步。

(图略)

我索性就离开了课文让学生看我画的堤岸(有一处按课文内容“微斜的门口”故意画成突出)找符合蟋蟀建住宅的地点在哪。本来想他们会看见那块突起,选1。可他们仍认为2、4都行,就没人想到1最佳,孩子们知道蟋蟀住宅里面“弯弯曲曲,有倾斜的隧道”,就没考虑到门口微斜是天然的排水优良,是慎重选择住址的要求之一。我只得指明可以再读3、4、5自然段。

终于有人读到了“倾斜的门口”“平台”这句话,没想到一女生说“平台”是指平地,去找3了,这是什么理解嘛。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了平台,又不理解“倾斜”朝哪边斜了,都以为是朝下方直斜↓,都没想到蟋蟀的住宅还有门口,把“门洞”、“门口”混淆了。我只得让他们联系教室的门口去理解,终于有人找到1了。我这才怒火平息了一点。我这时早被学生的“迟钝”气昏头了。其实当他们找不到“平台”时,我完全可以指出:“课文中说蟋蟀的住宅要有平台,有微斜的门口,选堤岸的哪个地方最合适?”“向下斜能造出门口来吗?”学生应该比较容易找到“突出部位”最理想。

开始的时候很多学生甚至认为门口有草就行,对课文是离散地找个别句子理解的,缺乏系统知识的合成。课堂上我也因生气缺乏阅读引导,缺乏学习形式的使用,就一个劲地说:“给我再读课文!”学生一看老师生气了就也乱了,更找不到知识点;学生越答不到点上,我就越生气。真是一个恶性循环。

【反思】

这课上之前我也没有很好地去备课,只一听到说“画蟋蟀的住宅”方法不错,就直接想到用到本班教学中,却没有想过怎样使用这个手段达成阅读理解的目标。看来他山之石,未必可以功自家之玉。别人的好方法,成功的`教学手段,要用思想去借鉴,要充分预设,要考虑实际,还要根据生成及时调整、引导,他山之石能发挥强效。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12

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认真地看了教案,揣摩了一下本课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我没有像以前一样带领学生朗读、分析课文,而是采用了一种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学,结果学生学得轻松,我自己的心情也十分愉快。下面就将我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1.介绍作者,引起兴趣

本文的作者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达3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在上课前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有关法布尔观察昆虫入了迷的故事,学生听得哈哈大笑。然后我话锋一转,引到了蟋蟀的住宅上,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

2.纵横对比,理解课文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抓住重点,纵横对比,以点带面来理解课文: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一个伟大的工程?老师的住宅比蟋蟀的住宅大得多,装修也好得多,为什么反而没有蟋蟀的住宅出名呢?学生从课文中找了大量的例子来证明蟋蟀挖掘住宅的不易,还指出老师的住宅虽然好,但全是别人完成的.学生找得高兴,我也教得轻松,在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突破了难点.

《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九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课文,是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说老实话,我抽到这篇课文还有些抵触情绪,初读这篇课文时兴趣也不大,可能有些老师和我有同感,觉得文章有点散,线索似乎不太清晰。但是当我们沉到文本中,仔细研读时,就会发现,这篇课文不是按照蟋蟀修建住宅的顺序写的:先选址再修建接着写修建好的样子;而是根据法布尔的观察顺序写的,先发现住宅再观察特点继而想了解它的修建过程。而且法布尔在富有情趣的语言中,表达出了他对蟋蟀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努力改造自己生活的那种欣赏和赞叹。叶老曾经说道“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开了窥视作品奥妙的门户。

基于这样的解读,根据文本特点,为了简化教学,我们作了一些尝试。

时间有限,简单说三点。

1、我们抓住了题眼“住宅”,循着作者的思路,带着学生好好地去欣赏住宅,对住宅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在不断的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工程,情感的升华水到渠成。而不是给学生一个“伟大工程”的结论,要学生去论证这个结论。这样就极大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实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突出重点,注重文章内在的联系。从文本来说,主要写了住宅特点和修建两个方面。在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悟时,根据学生普遍对住宅特点感兴趣的情况,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对课文内容作了大胆的取舍,重点研读住宅特点,概括学习修建过程。在学习住宅特点时,学生发现蟋蟀的住宅具有朝阳、倾斜、干得快的特点,我就顺势引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学,发现段落之间的联系,感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密不可分。通过今天的教学实践说明,这种“舍而不弃、上挂下联”突出了重点,揭示了文章的内在联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适应孩子的需求。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我是非常重视读的。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多种方法。比如在联系上下文读、对比读中抓住关键词品排水优良、阳光温和;在读思议结合中品草“半掩”的高明;在读写迁移中品“巢穴”“住宅”“家”之间的不同含义及文字背后的不同情感。学生在品味语言魅力后,“体验写话”,在我的眼中,这里是蟋蟀的……孩子们妙语连珠,令我惊喜。就这样让学生在“字字珠玑”中品味语言精妙,感受这了不起的小生命以及作者、我们对这小生命的敬佩。还有教师创设情境,请学生“听话想象”,蟋蟀会唱些什么呢?孩子们浮想联翩,一个会劳动会生活的小蟋蟀深深印在了他们心上。还有课中及时捕捉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质疑、批注、边读边听边思考。及最后的“吟诵昆虫记中的一段话”。课外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这都是在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正因为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堂显得和谐并充满生命的活力。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13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经典的科学小品文。

今天用了两个课时跟孩子们一起把课文学完了。从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仍坚持“读议结合,以读为主”的原则,把大量时间放在了引导学生读课文上面。

根据课文的层次,或以自然段为单位,或者按照意义段来读,考虑到教学时间不宽裕,在朗读要求上没有提出过高的标准,只是强调要读准确、读整齐。读完之后,让孩子们议一议段落的基本大意,这样做是为了训练孩子概括段意的能力,是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的。议了段意,通常会由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

如读完本课前第二自然段,我设计的问题是“蟋蟀选择住址的标准是什么?跟其他动物相比,蟋蟀的做法体现了什么?”,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不肯随遇而安”、“慎重”等关键词,在集体探究了随遇而安、慎重两个词语的意思之后,孩子们对蟋蟀选择住址的标准和讲究程度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而后再读课文,感觉就明显不一样了。讲到蟋蟀住宅的特点时,根据课文的表述,我跟孩子们一起在黑板上画出了蟋蟀住宅剖面图,洞口的位置在哪里,平坦的平台以及九寸深、一指宽的隧道,都被直观呈现了出来。我感觉这样做效果不错。

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也是解读课文的一个重点。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内容讲得有些局促,对教材的挖掘不太够,只重点帮助孩子们理解了前足扒土、后足踏地、两排锯推土等内容,缺少了对蟋蟀弱小与建造住宅工程量巨大的分析对比,也没能对作者细致入微、极富耐心的观察加以提示,更不要说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了。而这个是本单元教学的重中之中。因此,我对这两个课时总的自我评价是:教学目标达成度低,教学效果不理想。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14

这是一篇语言十分风趣的笔记,昆虫学家法布尔在文中大量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在教学中,学生找出了文中许多拟人写法的句子,再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概括出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从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蟋蟀真是一个勤劳的工程师!”“蟋蟀真是一个伟大的设计师!”“蟋蟀真是一个出色的设计师和建筑师!”……赞叹的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昆虫的特殊感情,极大地引发了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15

《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七册第二组中的第三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自主探究,点拨启导,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

1、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导入,自主探究。

我让同学们夸赞自己的住宅,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拉进学生于老师之间的距离。知道写住宅要写什么,从而导入课文蟋蟀的住宅。让学生细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懂的文字旁边写上见解和感悟。标记出不理解的句段并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并解决问题、老师归纳关键疑问。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老师归纳出具有共性的重点问题。如:法布尔为什么不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巢、洞、窝”,而是把它称作“住宅”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是怎样选址的?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蟋蟀是怎样挖的?他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我循着作者的思路,带着学生好好地去欣赏住宅,对住宅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在不断的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工程,情感的升华水到渠成,而不是给学生一个“伟大工程”的结论,要学生去论证这个结论。这样就极大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实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

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我是非常重视读的。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多种读的方法。

比如在联系上下文读、对比读中抓住关键词品“随遇而安”。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这一点和大多的昆虫不同,那么蟋蟀是怎么做的?其他昆虫又是如何做的呢?谁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读课文的体会说一说“随遇而安”的意思?反复读“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一句,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在读思议结合中,让学生用自己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作比较,用柔弱的工具建造不一般的住宅,从而体会作者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赞美蟋蟀,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学习作者的仔细观察,仔细研究的写作方法。激励学生去发现、去研究。

上一篇:欢迎辞范文英文下一篇:左耳影评